土力学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土力学实验总结

土力学实验总结

土力学实验总结引言土力学是土木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研究土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力学性质和变形特征。

为了深入了解土体的力学行为,我们在课程中进行了一系列土力学实验。

通过实验的设计和观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土体的力学性质,并在实际工程中应用这些理论知识。

本文将对我们进行的土力学实验进行总结和分析。

实验一:土壤密度与含水率的关系本实验旨在探究土壤密度与含水率之间的关系。

在实验中,我们首先收集了不同含水率的土样,并利用托盘法测定了土壤的湿重。

然后,我们将土样在恒定重力的作用下进行振实,进一步测定了土样的体重。

通过计算土样的干重和湿重,我们得出了含水率的数值,并根据振实后的土样体重计算了土壤的干体积。

最后,我们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土壤密度与含水率之间的关系图。

实验结果表明,土壤密度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降低。

这是由于在含水率较高的情况下,土壤中的水分使得土粒之间的接触表面积减小,从而降低土体的密实度。

实验二:土体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本实验旨在测定土体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以了解土体的抗剪强度。

我们采用了直剪试验的方法,使用剪切箱和剪胶来进行试验。

首先将土样装入剪切箱中,并施加垂直荷载,使土样达到垂直压实状态。

然后,在垂直荷载的作用下,通过水平切割土样来施加剪切力。

通过不断增加剪切力,直到土样破裂为止,我们得出了土体的抗剪强度。

实验结果显示,土体的黏聚力与内摩擦角与土样的孔隙水压力有关。

当孔隙水压力较低时,土体的黏聚力占主导地位;而当孔隙水压力较高时,土体的内摩擦角对土体的抗剪强度起主导作用。

实验三:土壤的渗透性本实验旨在测定土壤的渗透性,以了解土壤的水力特性。

我们采用了渗流试验的方法,设计了一套渗流装置。

通过施加一定的水头差,使水从试验土样中渗透流动,并记录流过的时间和渗透量。

通过计算得出土壤的渗透系数。

实验结果表明,土壤的渗透性与土壤颗粒和孔隙结构密切相关。

粒径较大、孔隙连通性好的土壤具有较高的渗透性;而粒径较小、孔隙连通性差的土壤渗透性较低。

土力学预习实验报告

土力学预习实验报告

土力学预习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土力学预习实验实验目的:1. 了解土体的重要力学特性,例如抗剪强度、抗压强度等;2. 学习土体试验的基本步骤和操作方法;3. 提前预习,为将来进行土力学实验打下基础。

实验原理:土体的力学性质是指土体在受力作用下的变形、破坏特性。

本实验主要研究土体的抗剪强度。

土体的抗剪强度是指土体在受到两个相互垂直的力的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在实验中,使用直剪试验方法对土体的抗剪强度进行测试。

实验步骤:1. 准备样品:选择一定量的土样,并将其事先干燥,确保土样表面干燥无水分。

2. 准备设备:将直剪仪、压力计等设备放置在试验台上,并调整好其位置和方向。

3. 安装土样:将土样放置在直剪仪的顶部,调整土样的位置,使其与直剪仪的平面对齐。

4. 施加压力:通过手动或电动方式施加均匀的剪切压力,观察土样的变形情况。

5. 记录数据:使用压力计测量施加的压力大小,并随时记录土样的变形数据。

6. 终止试验:当土样发生破坏或变形稳定时,终止试验,并记录最后一次测量到的压力和变形数据。

实验数据处理:1. 计算抗剪强度:根据试验数据,计算土样的抗剪强度。

抗剪强度的计算公式为:抗剪强度= 施加的最大剪切力/ 土样的截面面积。

2. 分析变形数据:根据试验所得的变形数据,分析土样的变形特征,判断土样的变形状态和稳定性。

3. 绘制曲线图:根据试验数据,绘制土样剪切力与变形之间的曲线图,以便更直观地观察土样的变形特征和破坏过程。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得到了土样的抗剪强度等数据。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土样的抗剪强度为XXX,表明土样具有一定的抗剪破坏能力。

2. 土样的变形特征为XXX,说明土样在受到剪切力的作用下发生了一定的变形。

3. 土样的破坏过程为XXX,可以通过绘制曲线图更直观地观察土样的变形和破坏过程。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土力学预习实验,我们对土体的重要力学特性和试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学习到了土体抗剪强度的测试方法和数据处理过程,也了解了土样的变形特征和破坏过程。

2024年土力学试验总结范文(2篇)

2024年土力学试验总结范文(2篇)

2024年土力学试验总结范文一、引言土力学试验是土工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对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试验研究,可以增进对土壤工程性能的理解和预测。

本文将对2024年进行的土力学试验进行总结,包括试验目的、试验方法、试验结果和分析等内容。

二、试验目的本次试验的目的在于深入了解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质,并探索不同试验条件下土壤的力学行为。

具体目标如下:1. 研究土壤的压缩性和剪切强度特性。

2. 探索不同含水率、固结应力和应变速率对土壤力学性质的影响。

3. 与先前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其一致性和可靠性。

4. 对本地土壤的工程特性进行初步评估,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数据。

三、试验方法1. 压缩试验:采用固结试验装置,对不同含水率的土壤进行一维固结试验。

通过测量应变和应力的关系,得到土壤的压缩特性曲线。

2. 剪切试验:采用直剪试验装置,对不同应力水平下的土壤进行剪切试验。

通过测量剪切应力和剪切应变的关系,得到土壤的剪切强度参数。

3. 试验参数:试验参数包括土壤的含水率、固结应力和应变速率等,通过改变这些参数来研究其对土壤力学特性的影响。

4. 数据处理: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试验结果。

四、试验结果和分析1. 压缩试验结果:通过一维固结试验,得到不同含水率下土壤的压缩特性曲线。

结果显示,土壤的压缩性与含水率呈负相关关系,含水率越高,土壤的压缩性越大。

同时,固结应力对土壤的压缩性也有显著影响,固结应力越大,土壤的压缩性越小。

应变速率对土壤的压缩性影响较小,在本试验中未产生明显变化。

2. 剪切试验结果:通过剪切试验,得到不同应力水平下土壤的剪切强度参数。

结果显示,土壤的剪切强度与应力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应力水平越大,土壤的剪切强度越高。

同时,固结应力对土壤的剪切强度也有显著影响,固结应力越大,土壤的剪切强度越大。

应变速率在较小范围内对土壤的剪切强度影响较小,在较大应变速率下可能导致土壤的剪切强度降低。

3. 与先前试验结果对比:将本次试验结果与先前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两者的趋势一致,验证了本次试验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土力学实训报告

土力学实训报告

园林学院土力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学号 2009041001 专业班级土木工程091 指导教师李西斌组别第三组成绩实验目录前言 ............................................................................. (1)实验一含水量试验 ...................................................................... 2 实验二实验三实验四实验五密度实验 (5)液限和塑限试验 (7)固结试验 ........................................................................13 直接剪切试验 ................................................................18前言土是矿物颗粒所组成的松散颗粒集合体,其物理力学性质与其他材料不同;土力学是利用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土工试验技术来研究土的强度和变形及其规律性的一门应用学科。

土的天然含水率、击实性、压缩性、抗剪强度是水利工程中的四大问题,他们的好坏与否直接关系到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与安全问题,因此在工程中作好土料的指标实验,确定出相应标对水利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验一含水量试验一、概述土的含水率是指土在温度105~110℃下烘干至恒量时所失去的水质量与达到恒量后干土质量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含水率是土的基本物理性质指标之一,它反映了土的干、湿状态。

含水率的变化将使土物理力学性质发生一系列变化,它可使土变成半固态、可塑状态或流动状态,可使土变成稍湿状态、很湿状态或饱和状态,也可造成土在压缩性和稳定性上的差异。

含水率还是计算土的干密度、孔隙比、饱和度、液性指数等不可缺少的依据,也是建筑物地基、路堤、土坝等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

《土力学》试验报告

《土力学》试验报告

建筑工程学院《土力学》实验报告班级:组别:姓名:学号:指导教师:20 —20 学年度第学期目录实验1 含水率试验 (3)实验2 密度试验 (5)实验3 比重试验 (7)实验4 界限含水率(稠度)试验 (9)实验5 击实试验 (7)实验6 土的固结试验 (12)实验7 土的直接剪切试验 (19)实验1:含水率试验一、实验目的二、试验原理三、试验步骤(烘箱烘干法)1、仪器设备2、操作步骤3、试验数据及成果整理(见表1-1)表1-1 含水量试验记录表试样编号试样名称盒号盒质量(g)盒加湿土质量(g)盒加干土质量(g)湿土质量(g)干土质量(g)含水量(g)平均含水量(%)备注实验2:密度试验一、实验目的二、试验原理三、试验步骤(环刀法)1、仪器设备2、操作步骤3、试验数据及成果整理(见表2-1)表2-1 密度试验记录表试验编号试样类别环刀号环刀加湿土质量(g)环刀质量(g)湿土质量(g)环刀容积(cm3)湿密度(g/cm3)平均湿密度g/cm3含水量(%)干密度g/cm3平均干密度g/cm3实验3:比重试验一、实验目的二、试验原理三、试验步骤(比重瓶法)1、仪器设备2、操作步骤实验4:界限含水率(稠度)试验一、实验目的二、试验原理三、试验步骤(液限、塑限联合测定仪法)1、仪器设备2、试验步骤3、试验数据及成果整理(1)由液限、塑限得到塑性指数、液性指数,用相应指标按土的分类标准对土进行分类;(2)液限、塑限联合试验记录见表4-1表4-1 液限、塑限试验记录表注:此表有缺陷,下次试验需改动。

并测出土样的初始含水率,才能计算出土样的液塑限指数。

试样编号圆锥下沉深度mm盒号湿土质量(g)干土质量(g)含水率(%)平均含水率(%)17lw10lwpw17pI10pI土样分类实验5:击实试验一、实验目的二、试验原理和计算公式三、试验步骤四、成果整理实验6:土的固结试验一、实验目的二、试验原理和计算公式三、试验步骤四、成果整理1、按下式计算试样的初始孔隙比0e :1)1(000-+⋅=ρρw G e w s式中:s G ——土粒比重w ρ——水的密度,一般可取1g/cm 30w ——试样初始含水量(%)0ρ——试样初始密度(g/cm 3)2、按下式计算土样净高s h :1e h h s +=式中:0h ——试样的起始高度,即环刀高度(cm )3、计算试样在任一级压力i p (KPa )作用下变形稳定后的试样总变形量i s :i i R R S -=0式中:0R ——试验前测微表初读数(mm )i R ——试样在任一级荷载作用下变形稳定后的测微表初读数(mm )4、计算各级荷载下的孔隙比i e :)1(000e h S e e ii +-= 式中:0e ——试样的初始孔隙比0h ——试样的起始高度,即环刀高度(mm )i s ——第i 级压力i p (KPa )作用下变形稳定后的试样总变形量(mm)5、绘制p e ~压缩曲线以孔隙比e 为纵坐标,压力p 为横坐标,可以绘出p e ~曲线,此曲线称为压缩曲线。

土力学试验报告模板(共25页)

土力学试验报告模板(共25页)

《土质(tǔzhì)学与土力学》试验报告试验(shìyàn)日期:学号:姓名:组号:小组(xiǎozǔ)成员:目录试验(shìyàn)一:筛分试验 ........................................................ 试验(shìyàn)二:密度(mìdù)试验............................................. 试验(shìyàn)三:含水率试验 .................................................... 试验四:土粒比重试验 .............................................................. 试验五:液限试验 ...................................................................... 试验六:塑限试验 ...................................................................... 试验七:液塑限试验 .................................................................. 试验八:压缩试验 ...................................................................... 试验九:直剪试验 ...................................................................... 试验十:综合/设计试验............................................................. 结束语..........................................................................................试验(shìyàn)一:筛分(shāi fēn)试验(shìyàn) 一、试验(shìyàn)目的:二、试验原理:三、操作要求:四、数据(shùjù)图表:风干土质量= 累计百分含量为10%的粒径= 2mm筛上土质量=累计百分含量为30%的粒径= 2mm筛下土质量=累计百分含量为60%的粒径=筛号孔径/mm累计留筛土质量/g 修正后累计留筛土质量/g小于该粒径的土质量/g小于该粒径的土质量百分比/g小于该粒径的总土质量百分比/g1234五、试验结果的分析(fēnxī)与讨论(包括绘图、结论及试验中有关问题的分析(fēnxī)探讨)试验(shìyàn)二:密度(mìdù)试验(shìyàn) 一、试验(shìyàn)目的:二、试验原理:三、操作要求:四、数据(shùjù)图表:表1 密度试验(shìyàn)记录表(环刀法)五、试验结果的分析(fēnxī)与讨论(包括绘图(huìtú)、结论及试验中有关问题的分析探讨)试验(shìyàn)三:含水率试验(shìyàn) 一、试验(shìyàn)目的:二、试验(shìyàn)原理:三、操作要求:四、数据(shùjù)图表:表2 含水(hán shuǐ)率试验(shìyàn)记录表五、试验(shìyàn)结果的分析与讨论(包括绘图、结论及试验中有关问题的分析探讨)试验(shìyàn)四:土粒比重试验一、试验(shìyàn)目的:二、试验(shìyàn)原理:三、操作(cāozuò)要求:四、数据(shùjù)图表:表3 不同(bù tónɡ)温度时水的密度水温(º) 4.0-12.5 12.5-19.0 19.0-23.5 23.5-27.5 27.5-30.5 30.5-33.0 ρw(g/cm3) 1.000 0.999 0.998 0.997 0.996 0.995表4 比重(bǐzhòng)试验记录表五、试验(shìyàn)结果的分析讨论(包括绘图、结论及试验中有关问题的分析探讨)试验(shìyàn)五:液限试验(shìyàn) 一、试验(shìyàn)目的:二、试验(shìyàn)原理:三、操作要求:四、数据(shùjù)图表:表5 液限试验(shìyàn)记录表五、试验结果(jiē guǒ)的分析与讨论(包括绘图、结论(jiélùn)及试验中有关问题的分析探讨)试验(shìyàn)六:塑限试验(shìyàn) 一、试验(shìyàn)目的:二、试验(shìyàn)原理:三、操作要求:四、数据(shùjù)图表:表6 塑限试验(shìyàn)记录表五、试验结果(jiēguǒ)的分析与讨论(包括绘图、结论及试验中有关问题的分析(fēnxī)探讨)试验(shìyàn)七:液塑限试验(shìyàn) 一、试验(shìyàn)目的:二、试验(shìyàn)原理:三、操作要求:四、数据(shùjù)图表:表7 液塑限联合测定(cèdìng)试验记录表五、试验结果的分析(fēnxī)与讨论(包括绘图、结论及试验中有关(y ǒuguān)问题的分析探讨)试验(shìyàn)八:压缩(yā suō)试验一、试验(shìyàn)目的:二、试验(shìyàn)原理:三、操作要求:四、数据(shùjù)图表:表8 快速固结试验(shìyàn)记录加载次数压力读数时间压缩时长测微表读数仪器较正量土样压缩量压缩系数压缩模量p /kPa t /minΔt/minR i/0.01mmR i0/0.01mmΔh i/mma/kPa-1E s/kPa1234End五、试验结果的分析(fēnxī)与讨论(包括绘图、结论(jiélùn)及试验中有关问题的分析探讨)试验(shìyàn)九:直剪试验(shìyàn) 一、试验(shìyàn)目的:二、试验(shìyàn)原理:三、操作要求:四、数据(shùjù)图表:表9 直接剪切试验(shìyàn)记录五、试验(shìyàn)结果的分析讨论(包括绘图、结论及试验(shìyàn)中有关问题的分析探讨)试验(shìyàn)十:综合/设计(shèjì)试验一、试验(shìyàn)主题:二、试验(shìyàn)目的:三、试验原理:四、操作要求:五、数据(shùjù)图表:六、试验(shìyàn)结果的分析与讨论(包括绘图、结论及试验(shìyàn)中有关问题的分析探讨)结束语内容摘要。

土力学试验报告

土力学试验报告

密度试验一、试验目的土的密度反映了土体结构的松紧程度, 是计算土的自重应力、干密度、孔隙比等指标的重要依据, 也是挡土墙土压力计算、土坡稳定性验算、地基承载力和沉降估算以及路基面施工填土压实度控制的重要指标之一。

二、试验方法及原理环刀法就是采用一定体积环刀切取土样并称土质量的方法, 环刀内土的质量与环刀体积之比即为土的密度。

环刀法操作简便且准确, 在室内和野外均普遍采用, 但环刀法只适用于测定不含砾石颗粒的细粒土的密度。

三、仪器设备1、环刀: 内径61.8mm, 高20mm。

天平:称重500g, 最小分度值0.1g;称重200g, 最小分度值0.01g。

其他: 切土刀、钢丝锯、圆玻璃片、凡士林等。

四、试验步骤1、按工程需要取原状土样, 其直径和高度应大于环刀的尺寸, 整平两端放在圆玻璃片上;2、在环刀的内壁涂一层凡士林, 将环刀的刀刃向下放在土样上面, 用切土刀把环刀完全压入土内, 使保持天然状态的土样填满环刀内;用切土刀削去环刀外侧的土、刮平上下面后, 再用擦布把环刀外侧擦净;在天平上称量环刀加土的总质量, 准确至0.01g。

五、试验数据处理试验记录及计算表试验者:两次计算的密度差值为0.012 g/cm 3 表格中数据计算用到的公式:湿密度V m=ρ干密度430.1362.01948.11=+=+=ωρρd (g/cm 3)六、回答问题2、1.土的密度有几种测试方法?3、答: 土的密度测定方法有环刀法、蜡封法、灌水法和灌砂法。

环刀法测定哪些土的密度?答: 环刀法适用于测定不含砾石颗粒的细粒土的密度。

比重试验一、试验目的土粒的比重是土的基本物理性质之一, 是计算孔隙比、孔隙率、饱和度等 重要依据, 也是评价土的主要指标。

土粒的比重主要取决于土的矿物成分, 不同土的比重变化幅度不大。

但土的比重对于了解土的性质很重要, 通过本实验了解测量土比重的基本方法。

二、试验方法及原理比重瓶法的原理为由称好质量的干土放入盛满水的比重瓶的前后质量差异, 来计算土粒的体积, 从而进一步计算出土粒比重。

土力学实验报告

土力学实验报告

土力学实验报告土力学实验报告引言土力学是土壤力学的一门学科,研究土壤的力学性质和力学行为。

土力学实验是对土壤力学性质进行定量研究的重要手段。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土力学实验,了解土壤的力学性质,探索土壤的力学行为,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实验一:土壤的颗粒分析实验一旨在通过颗粒分析了解土壤的颗粒组成及其分布特征。

首先,收集一定量的土壤样本,并进行干燥处理。

然后,将干燥土壤样本分级,利用不同孔径的筛网进行筛分。

根据筛分结果,计算土壤的颗粒组成,并绘制颗粒分布曲线。

通过分析颗粒分析结果,可以评估土壤的工程性质,如孔隙比、孔径分布等。

实验二:土壤的压缩性实验二旨在研究土壤的压缩性质,即土壤的压缩变形与应力之间的关系。

首先,制备一定数量的土壤样本,并进行初次固结。

然后,利用压缩仪对土壤样本施加不同的荷载,测量土壤的应力与压缩变形的关系。

通过绘制压缩曲线,可以得到土壤的压缩指数和压缩模量等重要参数,从而评估土壤的压缩性质。

实验三:土壤的剪切强度实验三旨在研究土壤的剪切强度特性,即土壤在剪切应力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行为。

首先,制备一定数量的土壤样本,并进行固结处理。

然后,利用剪切仪对土壤样本施加不同的剪切应力,测量土壤的剪切应力与剪切变形的关系。

通过绘制剪切曲线,可以得到土壤的剪切强度参数,如内摩擦角和剪切模量等,从而评估土壤的抗剪切性能。

实验四:土壤的液化特性实验四旨在研究土壤的液化特性,即土壤在地震或振动作用下的液化现象。

首先,制备一定数量的土壤样本,并进行固结处理。

然后,利用液化仪对土壤样本施加一定的振动,观察土壤的液化现象。

通过分析液化现象的发生时间和振动强度等参数,可以评估土壤的液化敏感性,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实验五:土壤的渗透性实验五旨在研究土壤的渗透性特性,即土壤对水分渗透的能力。

首先,制备一定数量的土壤样本,并进行固结处理。

然后,利用渗透仪对土壤样本施加一定的水头压力,测量土壤的渗透速度。

土力学实训总结报告

土力学实训总结报告

土力学实训总结报告
土力学实训是地质工程和土木工程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实践课程。

通过实训,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我
对土力学实训的总结报告。

首先,土力学实训中我们学习了土壤的基本性质和力学参数的测定方法,包括土壤的
颗粒分析、孔隙水分测定、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等。

这些方法的掌握对于工程
设计和施工的土壤力学参数的合理采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更加深入
地了解了各项测试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其次,土力学实训中我们还学习了一些土力学基本理论的应用,如土壤的承载力计算、基坑支护计算等。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土力学理论的实际应
用和工程实践中的问题。

此外,在土力学实训中,我们还进行了一些常用土壤加固与处理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实验,如地基加固、土体抗滑计算等。

通过实地操作,我们深入了解了土壤加固与处理
工程的操作方法和实际效果。

总的来说,土力学实训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通过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
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土力学的基本原理、测试方法和应用。

这对于我们今后从事地质
工程和土木工程相关的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此次实训,我不仅提高了我的
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对土力学这门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我
对于地质工程和土木工程的进一步探索。

土力学实验报告

土力学实验报告

土力学实验报告引言:土力学是关于土壤力学性质和行为的研究领域,其在土木工程、地质工程和建筑工程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土壤的一系列实验,探究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变形特性,为工程项目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实验一:粒度分析粒度分析是土力学中常用的实验方法,通过对不同颗粒大小的土样进行筛分,可获得该土样的粒度分布曲线。

本实验选取一定量的土样,将其通过一系列筛网进行分级,然后根据分级结果制作颗粒分布曲线。

实验结果显示,土样中颗粒呈现多种粒度大小,包括砂粒、粉粒和黏土颗粒等。

粒度分布曲线的形状和斜率反映了土壤的粘聚性和孔隙结构。

通过粒度分析,可以进一步得到土样的分散度和压实性等物理力学性质。

实验二:固结性试验固结性试验是研究土壤在外界荷载作用下的压缩性质和变形规律的重要手段。

本实验通过采用固结仪器对土样施加不同应力,观察土样的压实变形和固结过程。

实验结果显示,在施加应力后,土样发生了压实变形。

固结过程中,土壤体积逐渐减小,孔隙水排出,导致土样密度的增加和土体的垂直应力的增加。

同时,发生了渗透过程,孔隙水逐渐排出土体,土样内部颗粒之间的接触得到增强。

通过固结试验,可以得到土壤的不排水强度和固结指标,为工程中的基础设计提供参考。

实验三:剪切强度试验剪切强度试验是研究土壤在剪切荷载下的力学性质和变形特性的关键实验。

本实验采用剪切仪器对土样进行剪切试验,以获得土壤的剪切强度参数和剪切变形规律。

实验结果显示,在剪切试验中,土样经历了剪切应力的作用,产生了剪切变形。

剪切过程中,土样内部发生了颗粒的位移和变形,出现了更多的剪切面和微观破裂。

通过剪切强度试验,可以获得土样的剪切强度参数,如摩擦角和内聚力等,为土壤工程中的边坡稳定性和基坑开挖等问题提供依据。

结论:通过土力学实验,我们可以获得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变形特性,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行性分析和风险评估的基础。

从粒度分析到固结性试验和剪切强度试验,每个实验都揭示了土壤不同方面的性质和行为,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土壤力学的理解和认识。

土力学试验报告

土力学试验报告

土力学试验报告1. 引言土力学是土木工程领域研究土壤力学性质和规律的一门学科,试验是土力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报告旨在总结和分析进行的土力学试验,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估和解释。

2. 实验目的本次试验的目的是通过不同的试验方法和装置,测定土壤的一些基本力学性质参数,包括抗剪强度、预应力、压缩性等,以进一步了解土壤的力学行为。

3. 实验方法本实验使用了以下常用的土力学试验方法:3.1 剪切试验剪切试验是用来测定土壤抗剪强度的一种试验方法。

实验采用剪切试验仪进行,首先在试验仪上制备土样,然后施加剪切力,测量土样的抗剪强度。

3.2 压缩试验压缩试验是用来测定土壤压缩性和压缩参数的一种试验方法。

实验采用压缩试验机进行,首先在试验机上制备土样,然后施加压力,测量土样的变形和应力。

3.3 隔水试验隔水试验是用来测定土壤饱和度和孔隙水压力的一种试验方法。

实验将土样放置在有孔的容器中,然后加入水,观察水的变化情况并测量孔隙水压力。

4.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统计和计算,得到以下实验结果:4.1 剪切强度通过剪切试验测定得到土壤的抗剪强度参数,包括极限剪应力、剪胀性、抗剪强度等。

4.2 压缩性参数通过压缩试验测定得到土壤的压缩性参数,包括压缩模量、应力-应变曲线等。

4.3 饱和度和孔隙水压力通过隔水试验测定得到土壤的饱和度和孔隙水压力,对土壤的渗透性和排水性进行评估。

5. 实验分析和讨论在本节中,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包括对比不同试验方法的结果、实验误差的来源、结果的合理性等方面进行探讨。

6. 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剪切试验得出的土壤抗剪强度符合预期,具有一定的抗剪性能。

2.压缩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具有一定的弹性压缩性和塑性压缩性。

3.隔水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具有一定的渗透性和排水性。

7. 建议和改进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提出以下建议和改进意见:1.在进行剪切试验时,可以增加试验次数,以提高结果的可靠性和精确度。

土力学实习报告实践成果

土力学实习报告实践成果

土力学实习报告实践成果引言在这次土力学实习中,我有幸参与了一系列实践项目,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本报告旨在总结和回顾我的实践经验,介绍我的成果,并对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土力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的评估。

实践项目概述项目一:土壤颗粒分析这个项目的目标是分析土壤颗粒的粒级分布及其组成成分。

在这个实践中,我学习了如何采集土壤样本并进行颗粒分析。

我使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来测量土壤颗粒的粒度分布,并分析了不同颗粒级别的比例以及土壤的含水量。

通过这个项目,我深入了解了土壤颗粒的组成和其对土壤力学性质的影响。

项目二:单轴压缩试验这个项目的目标是通过单轴压缩试验来研究土壤的力学性质。

在实践中,我首先收集了土壤样本,并进行了初步的土壤分析。

然后,我使用压缩试验仪对土壤样本施加垂直荷载,并记录了不同荷载下的应力-应变数据。

在分析数据时,我绘制了应力-应变曲线,并计算了土壤的压缩指数和压缩模量。

通过这个项目,我深刻理解了土壤的力学性质和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项目三:剪切强度试验这个项目的目标是测定土壤的剪切强度和应力-应变关系。

在实践中,我按照规定的过程采集了土壤样本,并进行了初步的土壤分析。

随后,我使用剪切试验仪对土壤样本施加切应力,并记录了不同应力下的应变数据。

在分析数据时,我得出了土壤的抗剪强度参数和应力-应变关系。

通过这个项目,我了解了土壤的剪切特性及其与土壤力学参数之间的关系。

实践成果成果一:颗粒分析结果通过土壤颗粒分析,我获得了土壤样本的粒径分布曲线,并计算了不同颗粒级别的比例。

这些结果对工程设计和土壤改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此外,我还分析了土壤样本的含水量,为后续试验提供了基础数据。

成果二:单轴压缩试验结果在单轴压缩试验中,我绘制了应力-应变曲线,并计算了土壤的压缩指数和压缩模量。

这些参数对工程中土壤沉降和变形的预测至关重要。

通过分析试验结果,我还了解了土壤在不同应力条件下的压缩行为和强度特性。

成果三:剪切强度试验结果通过剪切强度试验,我得出了土壤的抗剪强度参数和应力-应变关系。

最新《土力学》实验报告

最新《土力学》实验报告

最新《土力学》实验报告实验一:颗粒大小分布的测定目的:通过湿筛法和沉降法,确定土样的颗粒大小分布,了解土的粒度组成。

材料与设备:土样、标准筛具、天平、喷水器、搅拌器、定时器、量筒。

实验步骤:1. 取代表性土样约500克,置于烘箱中烘干至恒重。

2. 将烘干后的土样通过特定尺寸的筛网进行筛分,记录各筛网上的土样质量。

3. 使用喷水器将土样湿润,再次进行筛分,直至所有土粒均能通过最细筛网。

4. 根据各筛网上收集的土样质量,计算土样的颗粒大小分布。

5. 用沉降法测定细颗粒的分布,通过量筒和定时器记录沉降速度和沉积量。

6. 将沉降法得到的数据与筛分结果结合起来,绘制土样的颗粒大小分布曲线。

结果分析:- 颗粒大小分布曲线显示了土样中不同粒径的土粒所占的比例。

- 根据颗粒大小分布,可以判断土的类型(如砂土、粘土等)。

- 分析结果可用于土的工程性质评估,如渗透性、压缩性等。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成功测定了土样的颗粒大小分布,为进一步的土力学性质分析提供了基础数据。

实验二:液限和塑限的测定目的:通过液限和塑限试验,确定土的塑性特性,评估土的工程适用性。

材料与设备:土样、液限仪、塑限仪、天平、研钵、蒸馏水。

实验步骤:1. 准备土样,通过研钵研磨至均匀状态。

2. 使用液限仪进行液限试验,逐渐加入蒸馏水,搅拌土样至能形成手滚状,记录此时的含水量。

3. 继续加水,直至土样表面出现一层稀薄的液态水膜,记录此时的含水量,确定液限。

4. 进行塑限试验,将土样置于塑限仪上,通过搓圆法测定土样的塑性。

5. 记录土样在不同含水量下的塑性指数,计算土的塑性范围。

结果分析:- 液限和塑限的测定结果可以帮助了解土的塑性特性。

- 根据塑性指数,可以判断土的工程分类,如低塑性粘土、高塑性粘土等。

- 结果对于土的施工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如土的压实、稳定性分析等。

结论:本次实验准确地测定了土样的液限和塑限,为土的工程性质评估和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土力学实验报告

土力学实验报告

土力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土壤样本进行不同条件下的力学性质测试,从而掌握土壤的力学特性,为土木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

土力学是研究土壤受力及变形规律的学科,通过实验可以获取土壤的强度、变形特性等参数。

本实验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土壤的抗剪强度,二是土壤的压缩特性,三是土壤的渗透特性。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

1. 实验材料,本实验使用的土壤样本为黏土和砂土。

2. 实验设备,包括直剪仪、压缩仪、渗透仪等。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 土壤抗剪强度测试,首先,取一定量的土壤样本,放入直剪仪中,施加不同的剪切荷载,记录土壤的抗剪强度参数。

2. 土壤压缩特性测试,将土壤样本放入压缩仪中,施加垂直荷载,观察土壤的压缩变形规律,获取土壤的压缩特性参数。

3. 土壤渗透特性测试,利用渗透仪对土壤进行渗透试验,测定土壤的渗透系数等参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实验测试,我们得到了土壤样本的抗剪强度、压缩特性和渗透特性参数。

通过对这些参数的分析,可以得出土壤的力学性质,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六、实验结论。

1. 土壤抗剪强度与剪切荷载呈正相关关系,不同类型的土壤具有不同的抗剪强度。

2. 土壤的压缩特性与垂直荷载呈正相关关系,土壤的压缩系数与土壤类型、含水量等因素有关。

3. 土壤的渗透特性与渗透试验条件、土壤类型等因素密切相关,不同土壤的渗透系数存在差异。

七、实验注意事项。

1. 在进行土壤抗剪强度测试时,要保证土壤样本的充分密实,避免空隙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2. 在进行土壤压缩特性测试时,要注意控制压缩速率,避免过快或过慢导致测试结果的失真。

3. 在进行土壤渗透特性测试时,要保证渗透试验装置的密封性,避免外界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干扰。

八、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土力学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土壤的力学性质,掌握了土壤力学参数的测试方法和分析技巧,这对于土木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就是本次土力学实验的报告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土力学学实验报告

土力学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土力学实验,了解土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掌握土的含水率、密度、液限、塑限、压缩性、抗剪强度等基本参数的测定方法,为后续土工计算和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土力学是研究土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以及土与结构物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

本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原理:1. 含水率测定原理:通过烘干法测定土样在特定温度下烘干至恒重所失去的水分量与土样总重量的比值,从而计算含水率。

2. 密度测定原理:通过测量土样的体积和质量,计算土样的干密度和饱和密度。

3. 液限和塑限测定原理:采用圆锥仪法测定土样在不同含水率下的圆锥下沉深度,确定液限和塑限含水率。

4. 压缩性测定原理:将土样置于压缩仪中,在一定压力下,测量土样的高度变化,计算压缩系数。

5. 抗剪强度测定原理:将土样制备成三轴压缩或直剪试验样,通过施加不同剪切应力,测定土样的抗剪强度。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烘箱2. 电子天平3. 滴定管4. 圆锥仪5. 压缩仪6. 三轴仪7. 直剪仪8. 烧杯9. 研钵10. 量筒四、实验步骤1. 含水率试验:- 称取一定质量的土样,记录其初始质量。

- 将土样置于烘箱中,烘干至恒重。

- 称取烘干后土样的质量,计算含水率。

2. 密度试验:- 称取一定质量的土样,记录其质量。

- 将土样放入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使土样完全浸没。

- 记录土样和水的总体积,计算土样的体积。

- 计算土样的干密度和饱和密度。

3. 液限和塑限试验:- 将土样过筛,去除大于2mm的颗粒。

- 将土样与水混合,制成圆锥形土样。

- 使用圆锥仪测定不同含水率下圆锥下沉深度,确定液限和塑限含水率。

4. 压缩性试验:- 将土样制备成圆柱形土样。

- 将土样置于压缩仪中,施加一定压力。

- 测量土样的高度变化,计算压缩系数。

5. 抗剪强度试验:- 将土样制备成三轴压缩或直剪试验样。

- 对土样施加不同剪切应力,测定土样的抗剪强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含水率试验:本组实验测得土样的含水率为20.5%。

土力学试验总结(2篇)

土力学试验总结(2篇)

土力学试验总结土力学是工程力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经过____个多月的学习,我对专业知识有了新的理解和掌握。

为了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与动手能力,学校为我们专业开设土力学实验课程。

土力学实验我们供选作了____个有代表性的实验,分别是:1、颗粒分析试验2、界限含水率(稠度)试验3、渗透试验4、压缩试验5、直接剪切试验。

我们做试验的顺序基本上是和理论课程同步的。

我们首先做的实验是颗粒分析试验。

粒分析试验是测定干土中各颗粒含量占该土总质量的百分数,土的大小、级配和粒组含量是土的工程分类的重要依据。

由于我们选用的土粒粒径小于____mm,因此我们选用了密度计法。

这次试验做起来还算是比较轻松,但处理数据却有一定的困难,这个也是土力学试验这一门课的比较明显的特点。

这次土力学试验规范了我写试验报告的模式,相比这对于以后我写报告会有很大的帮助。

为了更好的将土的液塑限指标和土的含水率联系起来,我们又做了界限含水率(稠度)试验。

这个试验在处理数据时要注意用电子天平测出的是土和盒子的质量,因此,要减去盒子的质量才能的出土的质量。

为了让我们进一步的体验土的渗透性这一个特点,我们又做了渗透试验。

这个试验是基于达西定律建立起来的理论。

经过理论的推导可以得知渗流速度是和土的渗透系数和水力梯度有关的,根据土的种类的不同,我们选用了常水头试验和变水头试验两个试验方案。

这个试验也提高了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压缩试验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的一个试验。

这个试验和最后一个直接剪切试验有点相似。

在做直接剪切试验中要注意有一个步骤是把销钉去掉后才加载的,结果我们忘记了去销钉,幸亏老师的提醒,我们才把这个错误改过来。

做试验要讲究一个认真仔细。

以上是我对这一学期土力学试验的一个小结,我从这次总结中也学到了好多东西。

土力学试验总结(二)一、引言土力学是土木工程领域的重要分支,通过试验研究土壤的力学性质,可以为土木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土力学实验报告书doc

土力学实验报告书doc

土力学实验报告书篇一:土力学实验指导书土力学室内试验指导书试验须知1.试验前要认真阅读试验指导书,明确所作实验的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2.必须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遵守课堂纪律保持安静。

3.试验课必须专心听讲,服从指导教师的安排和指导,按照操作归程认真操作,正确读数,细心观察,认真记录,不得草率敷衍,拼凑数据。

4.试验报告必须独立完成,不得抄袭别人的数据。

5.爱护仪器设备,不准动用与本次试验无关的仪器设备。

如发生仪器设备损坏要及时向指导教师报告,属责任事故的,按有关规定赔偿。

6.试验完毕后做好整理工作,将试剂、材料、工具和仪器放回原处,洗刷器皿,清扫试验场地,切断电源、水源、气源,经指导教师检查合格后方可离开。

一颗粒分析试验颗粒分析就是用试验的方法求出小于某种粒径的颗粒所占土质量的百分数。

一、试验目的通过颗粒组分分析可以了解土中颗粒大小的分配情况,并能为土的分类及概略判断其工程地质性质、建材选料提供所需的材料。

二、试验方法颗粒分析试验可分为筛析法和密度计法,对于粒径大于0.075mm的土粒可用筛析法测定,而对于粒径小于0.075mm 的土粒则用密度计法来测定。

筛析法是将土样通过各种不同孔径的筛子,并按筛子孔径的大小将颗粒加以分组,然后再称量并计算出各个粒组占总量的百分数。

1 筛析法(一)仪器设备(1)标准筛一套:孔径分别为5mm、2mm、1mm、0.5mm、0.25mm、0.075mm;(2)普通天平:感量0.1g,称量500g;(3)振筛机:筛析过程中能上下震动;(4)其他:磁钵及橡皮头研棒、毛刷、白纸、尺等。

(二)操作步骤1. 用研棒轻轻碾压风干土,使之分散成单粒,用四分对角法取出代表性的试样,取样数量见表4–1。

2. 3. 取2mm筛上试样倒入依次叠好的粗筛的最上层筛中;取2mm筛下试样倒入依次叠好的最上层筛中,进行筛析。

细筛宜放在振筛机上震摇,震摇时间一般为10~15min。

4. 由最大孔径筛开始,顺序将各筛取下,在白纸上用手轻叩摇晃,如仍有土粒漏下,应继续轻叩摇晃,至无土粒漏下为止。

土力学预习实验报告

土力学预习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土力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土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的基本概念。

2. 学习土力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实验仪器使用。

3. 通过实验,了解土的颗粒分析、含水量、密度、液限和塑限等基本性质。

4.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土力学是研究土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以及土与结构物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

本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原理:1. 颗粒分析:通过筛分法测定土的粒径分布,了解土的颗粒组成。

2. 含水量测定:利用烘干法测定土的含水量,了解土的含水状态。

3. 密度测定:通过测定土的重量和体积,计算土的密度。

4. 液限和塑限测定:通过圆锥仪法测定土的液限和塑限,了解土的塑性和流动性。

三、实验仪器1. 颗粒分析筛:用于筛分土样。

2. 烘干箱:用于烘干土样。

3. 天平:用于称量土样。

4. 量筒:用于测量土样的体积。

5. 圆锥仪:用于测定土的液限和塑限。

四、实验步骤1. 颗粒分析:- 称取一定量的土样。

- 将土样过筛,收集不同粒径的土样。

- 计算不同粒径土样的重量百分比。

2. 含水量测定:- 称取一定量的土样。

- 将土样放入烘干箱中烘干至恒重。

- 计算土样的含水量。

3. 密度测定:- 称取一定量的土样。

- 将土样放入量筒中,测量土样的体积。

- 计算土样的密度。

4. 液限和塑限测定:- 将土样制成圆锥体。

- 使用圆锥仪测定圆锥体下沉的距离,得到液限和塑限。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1. 记录实验过程中所使用的仪器、设备、材料以及实验步骤。

2. 记录实验数据,包括土样的重量、体积、粒径分布、含水量、液限和塑限等。

3. 分析实验数据,计算土样的物理性质指标。

4. 对比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土力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实验仪器使用。

2. 了解土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的基本概念,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3. 培养了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七、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土力学实验报告书(5个)

土力学实验报告书(5个)

土力学实验报告书年学期班级:学号:姓名: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目录一、密度试验(环刀法) (1)二、含水率试验 (2)三、比重试验(比重瓶法) (3)四、界限含水率试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

(液限、塑限联合测定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固结试验(快速法) (4)六、直接剪切试验 (6)一、密度试验(环刀法)一)简述实验原理:二)简述所使用的主要实验仪器及其适用范围:1.测定密度的常用方法有哪几种?各适应哪种情况?2.在试验中碰到哪些问题以及对本次试验的意见和建议。

二、含水率试验一)简述实验原理:二)简述所使用的主要实验仪器及其适用范围:三)完成表格:1.对于不同的土烘干的时间是否相同,为什么?2.在试验中遇到哪些问题以及对本次试验的意见和建议。

三、比重试验(比重瓶法)一)简述实验原理:二)简述所使用的主要实验仪器及其适用范围:1.试验中为什么土溶液要煮沸或进行抽气?2.根据土粒粒径的不同,土的比重试验可分别采用哪几种方法?3.在试验中遇到哪些问题以及对本次试验的意见和建议。

四、固结试验(快速法)一)简述实验原理:二)简述所使用的主要实验仪器及其适用范围:三)完成表格及曲线:土样编号密度班组说明土样含水率姓名初始孔隙比比重试验日期e压缩系数a1-2= Mpa-1属压缩性土0P(kPa)四)回答问题1.土的压缩性?2.量表读数是土的沉降量吗?请说明之。

3.在试验中遇到哪些问题以及对本次试验的意见和建议。

五、直接剪切试验一)简述实验原理:二)简述所使用的主要实验仪器及其适用范围:三)完成表格及曲线:土样编号仪器编号班组说明土样测力计读数姓名试验方法手轮转速试验日期0 100 200 300 400垂直压力σ(kPa)抗剪强度与垂直压力关系曲线四)回答问题1.快剪试验一般在几分钟完成?2.根据什么定律确定土的抗剪强度指标?3.在试验中遇到哪些问题以及对本次试验的意见和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密度试验(环刀法)(一)试验目的测定土的湿密度,以了解土的疏密和干湿状态,供换算土的其它物理性质指标和工程设计以及控制施工质量之用。

(二)试验原理土的湿密度ρ是指土的单位体积质量,是土的基本物理性质指标之一,其单位为g/cm 3。

环刀法是采用一定体积环刀切取土样并称土质量的方法,环刀内土的质量与体积之比即为土的密度。

密度试验方法有环刀法、蜡封法、灌水法和灌砂法等。

对于细粒土,宜采用环刀法;对于易碎裂、难以切削的土,可用蜡封法;对于现场粗粒土,可用灌水法或灌砂法。

(三)仪器设备1.环刀:内径6~8cm ,高2~3cm 。

2.天平:称量500g ,分度值0.01g 。

3.其它:切土刀、钢丝锯、凡士林等。

(四)操作步骤1.量测环刀:取出环刀,称出环刀的质量,并涂一薄层凡士林。

2.切取土样:将环刀的刀口向下放在土样上,然后用切土刀将土样削成略大于环刀直径的土柱,将环刀垂直下压,边压边削使土样上端伸出环刀为止,然后将环刀两端的余土削平。

3.土样称量:擦净环刀外壁,称出环刀和土的质量。

(五)试验注意事项1.称取环刀前,把土样削平并擦净环刀外壁;2.如果使用电子天平称重则必须预热,称重时精确至小数点后二位。

(六)计算公式 按下列计算土的湿密度:V m m V m 21-==ρ式中:ρ—密度,计算至0.01g/cm 3; m —湿土质量,g ; m 1—环刀加湿土质量,g ; m 2—环刀质量,g ; V —环刀体积,cm 3。

密度试验需进行二次平行测定,其平行差值不得大于0.03g/cm 3,取其算术平均值。

密度试验(灌砂法)(一)试验目的现场测定粗粒土的密度。

(二)试验仪器1.密度测定器:由容砂瓶、灌砂漏斗和底盘组成(1-1)。

灌砂漏斗高135mm、直径165mm,尾部有孔径为13mm的圆柱形阀门;容砂瓶容积为4L,容砂瓶和灌砂漏斗之间用螺纹接头联接。

底盘承托灌砂漏斗和容砂瓶。

1-1密度测定器2.天平:称量10kg,最小分度值5g,称量500g,最小分度值0.1g。

(三)操作步骤:1按规定挖好试坑尺寸,并称试样质量。

2向容砂瓶内注满砂,关阀门,称容砂瓶,漏斗和砂的总质量,准确至10g。

3将密度测定器倒置(容砂瓶向上)于挖好的坑口上,打开阀门,使砂注入试坑。

在注砂过程中不应震动。

当砂注满试坑时关闭阀门,称容砂瓶、漏斗和余砂的总质量,准确至10g,并计算注满试坑所用的标准砂质量。

(四)计算公式容砂瓶的容积,应按下式计算。

标准砂的密度,应按下式计算:试样的密度,应按下式计算:试样的干密度,应按下式计算,准确至0.01g/cm3。

试验二、含水率试验(烘干法)(一)试验目的测定土的含水率,以了解土的含水情况,是计算土的孔隙比、液性指数、饱和度和其它物理力学性质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指标。

(二)试验原理含水率反映土的状态,含水率的变化将使土的一系列物理力学性质指标随之而异。

这种影响表现在各个方面,如反映在土的稠度方面,使土成为坚硬的、可塑的或流动的;反映在土内水分的饱和程度方面,使土成为稍湿、很湿或饱和的;反映在土的力学性质方面,能使土的结构强度增加或减小,紧密或疏松,构成压缩性及稳定性的变化。

测定含水率的方法有烘干法、酒精燃烧法、炒干法、微波法等等。

(三)仪器设备1.烘箱:采用温度能保持在105~110℃的电热烘箱。

2.天平:称量500g,分度值0.01g。

3.其它:干燥器、称量盒等。

(四)操作步骤1.湿土称量: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试样15~20g,放入盒内,立即盖好盒盖,称出盒与湿土的总质量。

2.烘干冷却:打开盒盖,放入烘箱内,在温度105~110℃下烘干至恒重后,将试样取出,盖好盒盖放入干燥器内冷却,称出盒与干土质量。

烘干时间随土质不同而定,对粘质土不少于8h;砂类土不少于6h。

(五)试验注意事项1.刚刚烘干的土样要等冷却后才称重;2.称重时精确至小数点后二位。

(六)计算公式按下式计算土的含水率:ω=(m1-m2)/(m1-m o)式中:ω—含水率,计算至0.1%m o—盒质量,g;m1—盒加湿土质量,g;m2—盒加干土质量,g;m1-m2—土中水质量,g;m1-m o—干土质量,g含水率试验需进行二次平行试验,其平行差值不得大于2%,取其算术平均值。

酒精燃烧法酒精燃烧法是将试样和酒精拌合,点燃酒精,随着酒精的燃烧使试样水分蒸发的方法。

酒精燃烧法是快速简易且较准确测定细粒土含水率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没有烘箱或土样较少的情况。

(一)仪器设备(1)恒质量的铝制称量盒;(2)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的天平;(3)纯度95%的酒精;(4)滴管、火柴和调土刀。

(二)操作步骤(1)从土样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试样(粘性土5~10g,砂性土20~30g),放入称量盒内,立即盖上盒盖,称盒加湿土质量,准确至0.01g。

(2)打开盒盖,用滴管将酒精注入放有试样的称量盒内,直至盒中出现自由液面为止,并使酒精在试样中充分混合均匀。

(3)将盒中酒精点燃,并烧至火焰自然熄灭。

(4)将试样冷却数分钟后,按上述方法再重复燃烧二次,当第三次火焰熄灭后,立即盖上盒盖,称盒加干土质量,准确至0.01g。

(三)成果整理酒精燃烧法试验同样应对两个试样进行平行测定,其含水率计算同前,含水率允许平行差值与烘干法相同。

试验三:界限含水率试验(液限、塑限联合测定法)(一)试验目的测定粘性土的液限ωL 和塑限ωp ,并由此计算塑性指数I p 、液性指数I L ,进行粘性土的定名及判别粘性土的软硬程度。

(二)试验原理液限、塑限联合测定法是根据圆锥仪的圆锥入土深度与其相应的含水率在双对数坐标上具有线性关系的特性来进行的。

利用圆锥质量为76g 的液塑限联合测定仪测得土在不同含水率时的圆锥入土深度,并绘制其关系直线,在上查得圆锥下沉深度为17mm 所对应得含水率即为液限,查得圆锥下沉深度为2mm 所对应的含水率即为塑限。

(三)试验设备1.液塑限联合测定仪:如图3-1,有电磁吸锥、测读装置、升降支座等,圆锥质 量76g ,锥角30°,试样杯等; 2.天平:称量200g ,分度值0.01g ;3.其它:调土刀、不锈钢杯、凡士林、称量盒、烘箱、干燥器等。

(四)操作步骤1.土样制备:当采用风干土样时,取通过0.5mm 筛的代表性土样约200g ,分成三份, 分别放入不锈钢杯中,加入不同数量的水,然后按下沉深度约为4~5mm ,9~11mm ,15~17mm 范围制备不同稠度的试样。

2.装土入杯:将制备的试样调拌均匀,填入试样杯中,填满后用刮土刀刮平表面,然 后将试样杯放在联合测定仪的升降座上。

3.接通电源:在圆锥仪锥尖上涂抹一薄层凡士林,接通电源,使电磁铁吸住圆锥。

4.测读深度:调整升降座,使锥尖刚好与试样面接触,切断电源使电磁铁失磁,圆锥 仪在自重下沉入试样,经5秒钟后测读圆锥下沉深度。

5.测含水率:取出试样杯,测定试样的含水率。

重复以上步骤,测定另两个试样的圆 锥下沉深度和含水率。

(五)试验注意事项1.土样分层装杯时,注意土中不能留有空隙。

2.每种含水率设三个测点,取平均值作为这种含水率所对应土的圆锥入土深度,如三 点下沉深度相差太大,则必须重新调试土样。

(六)计算公式1.计算各试样的含水率:%100%1000221⨯--=⨯=m m m m m m s ωω式中符号意义与含水率试验相同。

2.以含水率为横坐标,圆锥下沉深度为纵坐标,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制关系曲线, 三点连一直线(如图3-2中的A 线)。

当三点不在一直线上,可通过高含水率的一点与另两点连成两条直线,在圆锥下沉深度为2mm 处查得相应的含水率。

当两个含水率的差值≥2%时,应重做试验。

当两个含水率的差值<2%时,用这两个含水率的平均值与高含水率的点连成一条直线(如图3-2中的B 线)。

3.在圆锥下沉深度与含水率的关系上,查得下沉深度为17mm 所对应的含水率为 液限;查得下沉深度为2mm 所对应的含水率为塑限。

图3-1 光电式液塑限仪结构示意1-水平调节螺丝;2-控制开关;3-指示灯;4-零线调节螺钉;5-反光镜调节螺钉;6-屏幕7-机壳;8-物镜调节螺钉;9-电池装置;10-光源调节螺钉;11-光源装置;12-圆锥仪;13-升降台;14-水平泡;15-盛土杯含水率(%)102030405060709080100 23457896圆锥下沉深度h(mm)图3-2 圆锥入土深度与含水率关系试验四、击实试验(一)试验目的在击实方法下测定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是控制路堤、土坝和填土地基等密实度的重要指标。

(二)试验原理土的压实程度与含水率、压实功能和压实方法有密切的关系。

当压实功能和压实方法不变时,土的干密度随含水率增加而增加,当干密度达到某一最大值后,含水率继续增加反 而使干密度减小,能使土达到最大密度的含水率,称为最优含水率ωop ,与其相应的干密度 称为最大干密度ρdmax 。

(三)仪器设备1.击实仪:如图4-1所示。

锤质量2.5kg ,筒高116mm ,体积947.4cm 3。

2.天平:称量200g ,分度0.01g 。

3.台称:称量10kg ,分度值5g 。

4.筛:孔径5mm 。

5.其它:喷水设备、碾土器、盛土器、推土器、修土刀等。

(四)操作步骤1.制备土样:取代表性风干土样,放在橡皮板上用木碾碾散,过5mm 筛,土样量不 少于20kg 。

2.加水拌和:预定5个不同含水量,依次相差2%,其中有两个大于和两个小于最优 含水量。

所需加水量按下式计算:()o owow m m ωωω-+=1式中:m w —所需加水质量,g ;m w o —风干含水率时土样的质量,g ; ωo —土样的风干含水率,%;ω—预定达到的含水率,%。

按预定含水率制备试样,每个试样取2.5kg ,平铺于不吸水的平板上,用喷水设备向土样均匀喷洒预定的加水量,并均匀拌和。

3.分层击实:取制备好的试样600~800g ,倒入筒内,整平表面,击实25次,每层击实后土样约为击实筒容积1/3。

击实时,击锤应自由落下,锤迹须均匀分布于土面。

重复上述步骤,进行第二、三层的击实。

击实后试样略高出击实筒(不得大于6mm )。

4.称土质量:取下套环,齐筒顶细心削平试样,擦净筒外壁,称土质量,准确至0.1g 。

5.测含水率:用推土器推出筒内试样,从试样中心处取2个各约15~30g 土测定含水 率,平行差值不得超过1%。

按2~4步骤进行其它不同含水率试样的击实试验。

图4-1 击实仪示意(五)试验注意事项1.试验前,击实筒内壁要涂一层凡士林。

2.击实一层后,用刮土刀把土样表面刨毛,使层与层之间压密,同理,其它两层也是 如此。

3.如果使用电动击实仪,则必须注意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