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二专题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
结构与特点
第一节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一、生产力:
(一)耕作技术、耕作工具
1.传说:神农氏制“耒耜”
2.原始社会:刀耕火种(“火耕”)
3.奴隶社会:石器锄耕
4.封建社会:
春秋战国:开始铁犁牛耕(农用动力或耕作方式的革命)
汉代:牛耕普及,出现播种用的“耧车”; 东汉:出现一牛挽犁
唐朝:曲辕犁
(二)水利技术:
战国:李冰—都江堰(川西平原);郑国—郑国渠;
关中—井渠法
第二节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一、手工业种类
1.田庄手工业(微型社会)
2.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供自已消费、交赋税
3.官营手工业(政府直接经营):代表当时最高水平
4.私营手工业(民营):产品供市场消费
二、手工业部门
(一)纺织业(麻、丝、棉)
1.汉代:丝织品通过丝绸之路销到地中海地区。中国被称为“丝国”
2.宋代:棉花种植和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
3.明代:出现雇工(资本主义萌芽)。
(二)冶金业(冶铜、冶铁、炼钢)
1.商周:青铜器(青铜时代)
3.春秋战国:冶炼块炼铁和生铁、炼钢和淬火工艺(进入铁器时代)
4.秦:青铜防锈蚀技术
4.汉代:煤炭作燃料。东汉杜诗:“水排”鼓风冶铁
(三)陶瓷业(白瓷、青瓷、粉彩瓷)
1.唐代:邢白越青瓷(南青北白)、三彩黄绿青(陶)釉下彩绘2.宋元:“瓷都”江西景德镇(青花瓷)3.清代:粉彩瓷(康熙——雍正)
三、古代中国手工业特征
1.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2.部门多、种类多、分工细。
3.技术先进,水平高超。领先世界。
4.官营、私营、家庭手工业三种模式并存。
5.手工业是农耕经济的附庸
6.明清时期手工业部门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第三节古代中国的商业
士农工商
一、商业、商人
1.汉唐:丝绸之路。
2.宋元:交子(最早纸币)、海外商运3.明代:出现会馆、商帮(晋商和徽商)
二、市场、城市
1.政府控制的市场
唐(长安):"坊""市"分开;官府严格控制管理;
出现夜市
宋(开封):"坊""市"界限打破;商业活动不再受
官府直接监管;时间限制打破
2.乡村草市:六朝出现--宋代服务设施完善
三、古代中国商业经济的特点
1.商业交通发达、国内外贸易发达:
2.商业市场形式多样:
3.城市的经济功能不断加强
5.商业长期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社会地位低下(违背经济规律,造成中国落后) 第四节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一、重农抑商(战国——整个封建社会)
1.含义:P19 强调----
2.目的:P19 维护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
3.表现:
A商鞅变法:明确规定重农抑商。
B西汉:商人不得衣丝乘车。禁奢侈。征重税。盐铁官营。
限制社会地位。
4.作用:
(1)封建社会前期以积极作用为主:有利于农业发展、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2)后期以消极作用为主:违背经济规律,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二、海禁政策(内)、“闭关锁国”政策(外)
1.含义:禁止中国人出海经商,限制外国人到中国贸易
2.目的:防止外来殖民势力,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3.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特点决定
4.影响:妨碍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三、资本主义萌芽:明中后期江南(苏州)丝织业
1.产生条件:农业、手工业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发展
2.表现: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
(特征:雇佣关系)
3.缓慢发展的总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的阻碍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市场、劳动力)
B封建地租很重,农民极端贫困(市场)
C重农抑商:设关卡,收重税(资本积累、生产规模)
D地主买田置地(资本积累、生产规模)
E海禁、闭关锁国政策(海外市场)
F科技落后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
一、四大类的农业税
1、土地税:田租(粮谷粟)
2、人头税:丁税(算赋和口赋)
3、家庭财产税:户税(调)(帛麻绢布)
4、徭役、兵役:庸(纳绢代役)
+杂税
实物地租、劳役地租、货币地租
二、演变规律、趋势
三、演变过程
夏商周:贡赋制度(租?税?)
1 春秋后期:齐国“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
(承认土地私有,土地税开始)
2 秦汉:编户制度(赋役制度正式开始)
3 北魏:均田制和租调制
4 隋唐:租庸调制(保证生产时间)
5. 唐朝中期:两税法(原因:土地兼并,税源枯竭)
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收税(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按资产和田亩为主交税,取消杂税和杂役
(扩大税源和征收面;更加公平)
6. 北宋中期:方田均税法、募役法
7. 明朝中期:(张居正)一条鞭法
*赋役合并,役入田亩:田赋和徭役、杂役合并,分摊在田亩上(手续由繁到简;减轻无地农民的劳役负担)
*赋役征银:商品经济活跃的反映;促进农民与市场的联系,有利于农产品商品化
8. 清朝:“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摊丁入亩(地丁银)
*规定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丁税税额固定)
*雍正帝推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人头税废除)
古代税改三个里程碑:
*两税法(不定时到定时)
(人丁为主到土地财产为主)
*一条鞭(繁杂到单一)
(收实物到收银两)
*摊丁入亩(取消人头税)
四、赋税改革的原因
五、赋税改革的影响
1、人身依附关系松驰:促进劳动者的人身自由和人口流动、商品经济的发展;人口增殖。
2、按土地多少收税:标准单一,简化税收原则和手续;减轻无地少地农民负担,生产力发展;缓和矛盾,稳定社会;税负合理;抑制土地兼并;扩大税源,稳定政府税收);
3、由于地主的转稼,农民负担还是很重,农民起义。
黄宗羲定律
赋税是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手段,历代封建王朝多次改革,但每次并税改革后会出现一次杂派高潮,农民负担短期略有减轻,但稍后再度加重并超过以前,被称之为“黄宗羲定律。”新一届政府领导人表示“共产党人一定会跳出这种‘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