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诗经—硕鼠》教学设计
《诗经两首(伐檀 硕鼠)》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诗经两首(伐檀硕鼠)》教案高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经》中的两首诗;(2)理解《诗经》的历史背景、文学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3)分析两首诗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两首诗的意义;(2)学会欣赏《诗经》中的优秀诗句,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3)运用所学知识,学会评价文学作品,培养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经》的魅力,增强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热爱;(2)认识《诗经》在现实生活中的教育意义,学会借鉴和传承;(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两首诗的字词解释和句意理解;2. 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分析;3.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三、教学难点1. 古代汉语词语的准确理解;2. 诗中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的运用;3. 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2. 利用案例分析法,剖析诗中的关键词句;3. 采用比较阅读法,让学生了解《诗经》的特点;4. 运用讨论法,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5. 采用情境教学法,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诗经》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两首诗,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
3. 合作探讨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两首诗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4. 赏析诗句教师挑选诗中的优秀诗句,进行详细赏析,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5. 课堂小结6. 课后作业六、教学反思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经》两首诗的朗读和背诵情况;2. 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3. 学生对诗句赏析的写作能力;4.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如思维敏捷性、合作意识等。
八、教学拓展1. 推荐其他《诗经》中的优秀诗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诗经》的魅力;2. 组织学生参观古代文化遗址,了解古代诗歌创作的背景;3. 开展诗歌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硕鼠教学设计完整版

硕鼠教学设计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课题一:硕鼠(《魏风》)教学目标:1、背诵硕鼠,借助译文理解古文含义。
2、了解《诗经》的大体内容,读背其他相关的反映人民生活和不满情绪的诗歌。
3、完成成长阶梯,让学生学有所得。
课前准备:相关的《诗经》的资料以及与本课有关的《诗经》中的作品。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总第一课时一、浏览本册教材的编排,让学生对国学启蒙这门课程的性质有认识,能喜欢本门课程。
二、学习《硕鼠》。
1、学生自读《硕鼠》,能读通句子,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包含的感情。
3、学生读译文,体会文章的含义。
4、再读文章,读出文章包含的感情。
5、理解文意:重点理解以下字词句子:“硕”是大、肥的意思,直呼奴隶主剥削阶级为贪婪可憎的大老鼠、肥老鼠,不但形象地刻划了剥削者的丑恶面目,而且让人联想到“老鼠”之所以“硕”大的原因,正是贪婪、剥削的程度太大了,从而激起对剥削者的憎恨。
从“无食我黍”“我麦”到“我苗”,反映了奴隶们扞卫劳动成果的正义要求,同时也说明了奴隶主的贪得无厌,奴隶们被剥削的深重,举凡一切劳动果实,都被奴隶主所吞没。
从“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肯德”到“肯劳”,揭露了奴隶主忘恩负义的本性。
奴隶们长年的劳动,用自己的血汗养活了奴隶主,而奴隶主却没有丝毫的同情和怜悯,残忍无情,得寸进尺,剥削的程度愈来愈强。
“贯”,侍奉。
汝,指奴隶主。
“三岁”言其时间之长久,并非确指。
“莫我肯顾”,一点也不肯感念我们。
从“逝将去汝,适彼乐土”、“乐国”到“乐郊”,则集中表现了奴隶们对自由和幸福的向往,他们幻想着能找到一块理想的国土,摆脱奴隶主的压榨和剥削。
“逝”,同誓,表示坚决之意。
“适”,到也。
“爰得我所”,犹言“乃得到了我们安居的处所”。
“直”与“所”意同。
全诗最后说,在这块幸福的国土上,“谁之永号”,谁还会再过啼饥号寒的生活呢?人人平等,人人幸福,再也不用哀伤叹息地过日子了。
硕鼠教案

一、听歌曲,引入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听懂这首歌的意思了吗?是的,这首内容就是写出了人人讨厌的硕鼠。
其实,人和老鼠从来都是好朋友,尽管人们想出了许多难听的词来咒骂鼠辈,它们依然同人类形影不离。
科学家们已经向我们证明,有人的地方必有鼠,有鼠的地方多半也有人。
这世界上生存能力最强的两种动物就是人和老鼠,同时也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两种动物。
这表明,鼠离不开人,人总有鼠伴随着。
因此,人们对老鼠的那种贪得无厌认识,最早可追溯到《诗经》。
二、听名家朗读。
(放两遍)。
三、解释重点字词。
注释①硕鼠:大老鼠。
一说田鼠。
②无:毋,不要。
黍:黍子,也叫黄米,谷类,是重要粮食作物之一。
③三岁:多年。
三,非实数。
贯:借作"宦",侍奉。
④逝:通"誓"。
去:离开。
女:同"汝"。
⑤爰:于是,在此。
所:处所。
⑥德:恩惠。
⑦国:域,即地方。
⑧直:王引之《经义述闻》说:"当读为职,职亦所也。
"一说同值。
⑨劳:慰劳。
⑩之:其,表示诘问语气。
号:呼喊。
四、再听名家朗读。
(1遍)五、理解意思。
大老鼠啊大老鼠,不要偷吃我的黍。
多年一直侍奉你,你却从不顾怜我。
我发誓要离开你,去那安逸的乐土。
乐土乐土真安逸,是我理想栖身处。
大老鼠啊大老鼠,不要偷吃我的黍。
多年一直侍奉你,你却从不顾怜我。
我发誓要离开你,去那安逸的乐土。
乐土乐土真安逸,是我理想栖身处。
大老鼠啊大老鼠,不要偷吃我禾苗。
多年一直侍奉你,你却从不犒劳我。
我发誓要离开你,去那安逸的乐郊。
乐郊乐郊真安逸,谁会长叹加哭号!六、试着小组内一起朗读这首诗吧。
(放1遍)。
七、做游戏。
结合诗义说诗句。
老师说诗的意思,看谁能是快地说出诗句。
八、解析欣赏:《硕鼠》选自《诗经·国风·魏风》,是魏国的民歌,是一首反剥削反压迫的寓意深刻讽刺诗。
《硕鼠》提出了建立“乐土”“乐国”的美好理想,试图找寻找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与人平等的社会,标明奴隶们在长期的反抗斗争中,已逐步清醒了阶级意识,开始有了明确的斗争目标和对未来社会的合理设想。
4《诗经——伐檀与硕鼠》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诗经——伐檀与硕鼠》教案适用年级:高中学科领域:语文课时安排: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经·伐檀》和《诗经·硕鼠》。
(2)理解《诗经·伐檀》和《诗经·硕鼠》的背景、意义和艺术特色。
(3)分析《诗经·伐檀》和《诗经·硕鼠》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经·伐檀》和《诗经·硕鼠》。
(2)学会欣赏《诗经》中的比兴手法和民谣风格,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经·伐檀》和《诗经·硕鼠》中所体现的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情感。
(2)认识《诗经》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诗经·伐檀》和《诗经·硕鼠》的原文阅读、理解和背诵。
难点:《诗经·伐檀》和《诗经·硕鼠》的艺术特色分析,以及对其中人物情感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诗经》的封面和简介,引导学生回顾《诗经》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诗经·伐檀》a. 学生自主朗读《诗经·伐檀》,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b. 教师讲解《诗经·伐檀》的背景和意义。
c. 学生合作探讨,分析《诗经·伐檀》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d. 教师总结,引导学生欣赏《诗经·伐檀》的艺术特色。
3. 学习《诗经·硕鼠》a. 学生自主朗读《诗经·硕鼠》,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b. 教师讲解《诗经·硕鼠》的背景和意义。
c. 学生合作探讨,分析《诗经·硕鼠》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d. 教师总结,引导学生欣赏《诗经·硕鼠》的艺术特色。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经·伐檀》和《诗经·硕鼠》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背诵和深入研究。
(完整版)4《诗经——伐檀与硕鼠》教案

《诗经》:两首讲课时间 ; 10 月 8_10 日第 6 周礼拜四、六讲课班美术教课种类:理论课教课目的:1.学习《诗经》的赋、比、兴等表现手法。
2.认识古代民歌的又一特色:重章叠唱。
3.认识文言否认句中宾语前置的一般规律。
4.认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认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特色实时代意义,认识古代办感人民的生活。
教课重点:1.学习《诗经》的赋、比、兴等表现手法。
2.认识古代民歌的又一特色:重章叠唱。
3.认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认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特色实时代意义,认识古代办感人民的生活。
教课难点:认识古代民歌的又一特色:重章叠唱。
教课手段:多媒体课件教课课时 : 两课时教课方法:讲解与研究参照资料:诗经研究相关资料教课过程 :第一课时1.认识《诗经》相关知识。
2.持续累积文言文基础知识。
一、导入:有一个成语,叫做“参考之资,能够攻玉”,不知大家能否熟习,它的意思是借助其他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思索玉器,以后用以比喻能帮助自己更正弊端错误的朋友。
这个成语出自哪儿呢?它出自《诗经·小雅·鹤鸣》。
下边我们就来复习一下相关《诗经》的知识。
二、认识《诗经》:1、《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诗歌的光芒起点;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泉。
对后代影响很大。
《诗经》共收入自西周初年(前十一世纪)到春秋中叶(前六世纪)五百年间所产生的诗歌共三百零五首。
汉代从前称为“诗”或“诗三百”(《墨子》:弦诗三百,歌诗三百。
《论语》: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论语》:不学诗,无以言),到了汉代,董仲舒倡导“独尊儒术”,“诗”被尊奉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
《诗经》是“五经”之首。
知道古代的“四书五经”指什么?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2、《诗经》的成书过程:①、诗歌口头流传。
千千千万首民间歌谣,因为没有文字记录而失传。
《诗经两首(伐檀 硕鼠)》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诗经两首(伐檀硕鼠)》教案高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朗读和背诵《伐檀》和《硕鼠》两首诗。
(2)理解《诗经》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时代、文学特点等。
(3)分析两首诗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两首诗的意义。
(2)学会欣赏《诗经》中的韵律美、意象美和情感美。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经》中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和对人性的揭示。
(2)领悟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3)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诗。
(2)理解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掌握《诗经》的背景知识和文化内涵。
2. 教学难点:(1)分析《诗经》中的古代汉语词汇和语法结构。
(2)解读《诗经》中的隐喻、象征和修辞手法。
(3)领悟《诗经》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诗经》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回顾《诗经》的学习经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两首诗,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2)学生自主翻译两首诗,理解诗句的意义。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4. 教师讲解:(1)讲解《诗经》的文学特点和修辞手法。
(2)分析两首诗的寓意和价值观念。
5.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2)学生进行文学鉴赏练习,提高审美能力。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诗经两首(伐檀硕鼠)》的朗读和背诵任务。
2. 写一篇关于《诗经两首(伐檀硕鼠)》的鉴赏文章,包括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等方面的分析。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经》的背景知识掌握程度。
2. 学生朗读和背诵两首诗的能力。
《诗经—硕鼠》教学设计

《诗经—硕鼠》教学设计胶南市王台镇中心小学李玉芹活动目标:1、简要了解《诗经》在中国文学诗上的地位,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根据《硕鼠》译文了解表达思想,感知奴隶社会劳动人民备受剥削与压迫,统治权贵的剥削与贪婪。
3、阅读并背诵《硕鼠》,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课外阅读经典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根据《硕鼠》译文了解表达思想,阅读并背诵《硕鼠》,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课外阅读经典的兴趣。
活动准备:教师准备:《诗经》相关资料,《硕鼠》图片。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及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搜集《诗经》资料及《诗经》名言、诗歌作品。
活动过程:一、活动激趣,情境导入:1、师:你喜欢哪些诗歌?平时积累过哪些诗歌,我们来比比看,谁背诵的多。
(学生根据积累诵读比赛)(设计意图:以学生平时积累背诵的诗歌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我国古典文化源远流长,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就是《诗经》。
你了解《诗经》多少?(学生交流资料,课件展示学生搜集部分资料)3、师课件出示补充介绍《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诗经》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首,因此又称“诗三百”。
从汉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因此称为《诗经》。
《诗经》存三百零五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
“赋”是直陈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
“比”是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
“兴”是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件事物。
《风》有十五国风,是出自各地的民歌,最富于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
这一部分文学成就最高,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
4、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诗经*魏风》,感受原创经典的精华。
(设计意图:学生对古典诗歌《诗经》了解甚少,通过课前搜集资料和教师的补充,让学生对《诗经》有初步的了解,激发学习研究《硕鼠》的兴趣。
)二、阅读经典,受益滋养1、出示《硕鼠》,谈谈对老鼠的认识。
《诗经两首(伐檀 硕鼠)》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经》中的两首诗《伐檀》和《硕鼠》;(2)理解两首诗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把握其文学特点和历史背景;(3)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象征、对比等;(4)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深入解读《诗经》中的两首诗;(2)运用文本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寓意;(3)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经》的文学魅力,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2)领悟诗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3)激发对文学艺术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诗经》中的两首诗;(2)理解诗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3)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4)掌握文学鉴赏和批判性思维的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1)诗中的古代文化背景和词语释义;(2)深入解读诗中的寓意和哲理;(3)运用文本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诗经》的背景和地位;(2)介绍两首诗的作者和创作背景;(3)激发学生对《诗经》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两首诗,理解诗的基本内容;(2)学生通过注释和词典,自主解决生词和古文释义;(3)学生概括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3)教师点评和指导,总结诗中的修辞特点和意象寓意。
4. 探究学习:(1)学生深入解读诗中的寓意和哲理;(2)学生通过比较分析,探讨两首诗的异同;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表现;(2)强调诗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3)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熟读和背诵两首诗。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两首诗《伐檀》和《硕鼠》;3. 深入解读诗中的寓意和哲理,思考如何运用到现实生活中;4.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诗经两首(伐檀 硕鼠)》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诗经两首(伐檀硕鼠)》教案高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伐檀》和《硕鼠》两首诗。
(2)理解《诗经》的背景知识,包括其历史、文学和文化意义。
(3)分析两首诗的主题思想、文学特色和艺术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对《诗经》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运用文本分析、比较分析和历史文化研究等方法,深入探讨两首诗的内涵和价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化素养。
(2)引导学生从《诗经》中汲取智慧,思考人生和社会的问题,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诗经》的背景知识,包括其历史、文学和文化意义。
2. 《伐檀》和《硕鼠》两首诗的主题思想、文学特色和艺术表达。
三、教学难点1. 《诗经》中的古汉语词汇和语法结构的理解和运用。
2. 对《诗经》中的意象、象征和隐喻的深入解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经》原文和相关注释、译文、研究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诗经》相关内容,了解《诗经》的基本情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诗经》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伐檀》和《硕鼠》,理解诗文内容。
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析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文学特色。
4.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诗经》中的意象、象征和隐喻。
5. 课堂展示:学生代表展示对两首诗的分析和解读。
6.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分析和解读进行点评,总结两首诗的艺术特色。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伐檀》和《硕鼠》为例,深入剖析《诗经》的艺术特色。
3. 采用比较法,引导学生比较《伐檀》和《硕鼠》的异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国学启蒙《硕鼠》教案[五篇]
![国学启蒙《硕鼠》教案[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de81fe03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3c.png)
国学启蒙《硕鼠》教案[五篇]第一篇:国学启蒙《硕鼠》教案《硕鼠》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硕鼠》,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把握《硕鼠》中,复唱的特点。
2、品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及诗中所隐含的寓意。
3、运用诵读法,让学生品味诗歌语言的凝练性。
4、熟读并背诵。
教学难点:1、品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及诗中所隐含的寓意。
2、熟读并背诵。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板书“鼠”,齐读,思考:看到这个字,你会想到什么?师在“鼠”字前加上“硕”字,齐读,思考:这个字什么意思?猜想题目的意思。
(大老鼠)二、新授:(一)、师范读,生听清字音,体会诗中节奏。
(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拍)(二)、生自渎,借助注音读通句子,读出诗的韵律来。
(三)、指读,生生互评。
(四)、默读思考: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生:在读的时候,我们发现它一共分为三章,三章结构上非常相似,句子大部分都是重复出现(重章、叠句、四言),只有几个词不同。
师总结:正是因为它是重章、叠句。
所以读起来更有节奏感。
(五)、学生自己读,体会其节奏感,再全班齐读。
(六)、学习第一段:这篇诗经在讲什么?让我们一起先来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
2、逐句理解。
(1)“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A、这里哪个词难以理解,指出来。
“黍”:黍子,一种粮食;“无”通“毋”:不要,不。
B、将第一句连起来,试着讲一讲。
生:大老鼠大老鼠,别在吃我的黍子。
(2)“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A、这里哪个词难以理解,指出来。
“女”通“汝”:你。
“贯”:侍奉。
B、讲解句式:“莫我肯顾”:应为“莫肯顾我”(宾语前置)C、将第二句连起来,试着讲一讲。
生:三年侍奉你,都不愿意对我照顾。
(3)“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A、这里哪个词难以理解,指出来。
“适”:舒心;“逝将”:发誓要。
B、将第三句连起来,试着讲一讲。
生:发誓要离开你,到那舒心的地方。
(4)“乐土乐土,爰得我所”A、这里哪个词难以理解,指出来。
小学校本课程硕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传统文化五年级《硕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诗经》,激发学生课外探索、阅读《诗经》的兴趣。
2、理解诗歌内容,简单了解在奴隶社会时期,劳动人民备受剥削与压迫的情况。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4、初步了解传统诵读方式——吟唱,并尝试用吟唱的方式吟咏诗歌。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初步了解传统诵读方式——吟唱,并尝试用吟唱的方式吟咏诗歌。
【教学过程】一、猜字导入1、上课伊始,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字,同学们来猜一猜这是个什么字?(学生推测)让我们一起见证正确答案——播放视频,这就是鼠字的演变过程,这个过程也粗略的代表了中国汉字的演变过程。
2、说到“鼠”你对它有什么印象?(学生交流)通过刚才同学们的交流,看来很多同学感觉老鼠是比较贪婪的动物,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首与老鼠有关的诗歌——《硕鼠》,看看诗歌的作者对老鼠又是一种什么态度。
(板书课题)二、简析《诗经》1、同学们你知道《硕鼠》这首诗歌选自哪部经典吗?2、老师这里有一个关于《诗经》的简短介绍,请你仔细看,认真记,必要时可以动笔简单做一下记录,孔子曾经在《论语·季氏》中对《诗经》有“不学诗,无以言”这样的高度评价,足以见诗经的历史地位。
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其中的这首小诗《硕鼠》。
三、初读诗歌1、出示《硕鼠》第一小节的内容,学生初读。
请同学们都准字音,把诗歌读通顺。
2、指名读,生生评价。
3、初谈理解。
学生交流。
4、现在我们理解了诗歌的意思,让我们一起带着理解再来读一读这首诗歌吧。
四、深入理解,体会诗歌情感。
1、在诗歌中,借物喻人是常用的一种写作方法,这首诗歌中,你觉得这只硕鼠真的是一只大老鼠吗?(学生交流)是啊,本诗通篇运用比喻把贪婪的统治者比喻成一只大老鼠,而我指的是勤苦劳作的百姓。
2、设置情境,进一步体会诗歌情感,并谈感受。
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你想怎么做?(学生交流)3、现在请你带着这样的感情基调再来读一读这首诗歌吧!4、教师示范读。
1硕鼠

课题:1、硕鼠
教学内容:山东地方课程<<传统文化>>第1-4页。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简单了解在奴隶社会时期,劳动人民备受剥削与压迫的情况。
3、初步了解《诗经》内容,激发学生课外读书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原文,知道文意。
教学难点:体会本诗的思想内涵。
探究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诗经》中的一篇文章《硕鼠》。
二、探究过程:
(一)经典回放:
1、师读一遍《硕鼠》
2、师领读一遍。
3、学生自读,并结合译文进行自学
4、学生可对不懂的地方与老师进行探讨。
(二)温馨点击:
1、学生自学这部分内容。
2、学生谈谈自己的见解。
(三)活动广角:
1、学生熟读并背诵《硕鼠》。
2、学生比赛背诵的《硕鼠》。
3、说一说你对《诗经》了解多少。
(四)成长阶梯:
1、自我评价:评价自己《硕鼠》的背诵情况。
2、说一说学习《硕鼠》后的收获。
三、课后作业:
课后继续读〈〈诗经〉〉的其它诗歌。
硕鼠教学设计

硕鼠教学设计《硕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硕鼠》这首诗。
学生能够理解《硕鼠》的诗意,把握诗歌的主题。
学生能够学习《硕鼠》的艺术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硕鼠》的诗意和主题。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硕鼠》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
让学生了解《硕鼠》的文化背景,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让学生体会《硕鼠》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硕鼠》的诗意,把握诗歌的主题。
学习《硕鼠》的艺术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2. 教学难点理解《硕鼠》的文化背景,体会诗歌的思想内涵。
学习《硕鼠》的艺术手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硕鼠》的诗意和主题,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主旨。
介绍《硕鼠》的作者和背景,让学生了解诗歌的相关知识。
2. 朗读法指导学生朗读《硕鼠》,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硕鼠》,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学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让学生通过讨论来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让学生讨论《硕鼠》的主题和艺术手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图片,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来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
播放与文学作品相关的视频和音频,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文学作品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一段与老鼠相关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观看后谈谈自己对老鼠的了解。
提问学生是否知道《硕鼠》这首诗,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2. 初读《硕鼠》让学生自由朗读《硕鼠》,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硕鼠教学设计

硕鼠教学设计《硕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剥削者的痛恨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2.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剥削者的痛恨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帮助学生理解诗歌。
2. 朗读法:通过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 分析法: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一段关于老鼠的视频,让学生观察老鼠的形态和行为。
提问学生:老鼠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你们喜欢老鼠吗?引出诗歌《硕鼠》,让学生了解诗歌的题目和作者。
2. 讲授讲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帮助学生理解诗歌。
提问学生:诗歌中的“硕鼠”指的是什么?诗人为什么要把剥削者比作“硕鼠”?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感受诗人对剥削者的痛恨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3. 朗读教师示范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分组朗读诗歌,互相评价和交流。
全班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情感。
4.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提问学生:诗歌中的“无食我黍”“无食我麦”“无食我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反复和排比手法,感受诗人对剥削者的强烈不满和抗议。
5. 分析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提问学生:诗歌中的“硕鼠硕鼠,无食我黍”“硕鼠硕鼠,无食我麦”“硕鼠硕鼠,无食我苗”这三句话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重章叠句手法,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之美。
硕鼠教学设计

硕鼠教学设计《硕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掌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剥削者的痛恨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激发学生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掌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教学难点:感受诗人对剥削者的痛恨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关于老鼠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老鼠的形态和行为。
(2)提问学生对老鼠的印象和感受,引出课题《硕鼠》。
(3)介绍《诗经》的基本知识和《硕鼠》的创作背景,为学生理解诗歌奠定基础。
讲授新课 (1)朗读诗歌 ① 教师示范朗读诗歌,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语调、节奏等。
②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读音和语调。
③ 学生分组朗读诗歌,互相评价,提高朗读水平。
(2)理解诗歌内容 ① 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理解诗歌的内容。
② 教师提问学生,检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情况。
③ 教师讲解诗歌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含义。
(3)分析诗歌意境 ① 学生分组讨论诗歌所描绘的景象和表达的情感。
② 教师引导学生从诗歌的意象、语言、韵律等方面入手,分析诗歌的意境。
③ 教师总结诗歌的意境,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剥削者的痛恨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4)掌握诗歌韵律和节奏 ① 教师讲解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让学生了解诗歌的格律特点。
② 学生模仿教师的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③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之美。
课堂练习 (1)让学生背诵诗歌,检查学生对诗歌的掌握情况。
(2)让学生根据诗歌的内容和意境,画一幅画,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让学生模仿诗歌的写作手法,写一首关于剥削者的诗歌,培养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
硕鼠教学设计

引言:
教学设计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照一定的教育教学原则和教学目标,通过科学的组织和安排,设计和安排学习活动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硕鼠教学设计的一些概念和原则,并展示一个具体的硕鼠教学设计案例。
概述:
硕鼠教学设计是一种基于项目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其特点是将学生置于真实且具体的情境中,通过完成一个项目任务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硕鼠教学设计的内容。
正文:
一、课程目标的设定
1.确定课程目标的重要性
2.确定具体的课程目标
3.设定适当的课程目标
二、项目任务的设计
1.明确项目任务的背景和目的
2.确定项目任务的具体内容
3.分解项目任务的步骤和要求
三、学习资源的选择与利用
1.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资源
2.利用学习资源进行教学设计
3.评估学习资源的效果
四、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
1.合作学习的组织方式
2.项目学习的组织方式
3.个体学习的支持
五、评估与反馈
1.确定评估的内容和方式
2.及时给予学生反馈
3.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总结:
硕鼠教学设计是一种基于项目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方法,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设定清晰的课程目标,设计合适的项目任务,选择和利用适当的学习资源,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并进行评估和反馈。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机,
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使教学更加灵活和有效。
硕鼠教学设计

硕鼠教学设计导言:教学设计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组织和规划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的框架。
本文将介绍一种名为“硕鼠”的教学设计方法,它以学生为中心,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 教学设计概述硕鼠教学设计方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性教学的设计框架。
在硕鼠教学设计中,教师扮演着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和合作来探索知识。
2. 设计步骤(1)目标设定:在硕鼠教学设计中,教师首先明确教学目标。
目标要具体、明确,考虑到学生的水平和学习需求。
(2)活动设计:为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教师设计一系列与目标相关的学习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是实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以多种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
(3)资源准备:在硕鼠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准备适当的资源,包括教学材料、实验器材等,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资源进行学习。
(4)课堂引导:在硕鼠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工具,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合作学习。
教师的角色是鼓励者和指导者。
(5)评估反馈:在硕鼠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及时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提供详细的反馈。
评估可以通过考试、作业、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旨在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改进学习策略。
3. 教学设计的优势(1)激发学习兴趣:硕鼠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
(2)培养主动性:硕鼠教学设计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实践和合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个性化教学:硕鼠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差异化的教学活动和评估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4. 实例分析以一节语文课为例,教师设计了一堂关于古诗词的教学活动。
在这堂课上,教师首先设定了教学目标,即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古诗词的美。
然后,教师设计了一系列学习活动,包括观看古诗词视频、小组讨论古诗词的意境、写一篇自己的古诗词等。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造力。
硕鼠 教案

硕鼠教案教案名称:硕鼠教学目标:1. 了解硕鼠的特点和习性。
2. 培养学生对于保护动物的意识和责任感。
3. 提高学生的科学观察和记录能力。
教学重点:1. 硕鼠的特点和习性。
2. 如何保护硕鼠。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对于保护动物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准备:1. 录制好硕鼠的视频材料。
2. 准备一些关于硕鼠的图片和资料,在课堂上使用。
3. 准备一个硕鼠的模型。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10分钟)教师先播放硕鼠的视频材料,引起学生的兴趣。
然后向学生介绍硕鼠的名称和特点,并让学生观察一些硕鼠的图片。
Step 2 讨论(15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硕鼠的习性和生活环境。
教师可以提问:硕鼠是什么动物?它的特点有哪些?它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Step 3 学习(20分钟)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分别向学生介绍硕鼠的外貌特征、食性、繁殖习性等内容,并和学生一起学习硕鼠的相关知识。
Step 4 实践(25分钟)教师准备一个硕鼠的模型或者图片,让学生用碗、饭团等材料创作一只硕鼠的形象,并将创作好的硕鼠放在适合它生活的环境中,展示给全班同学。
Step 5 总结(10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并强调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和对硕鼠的责任。
Step 6 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学生的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硕鼠的观察记录,写一篇关于硕鼠的文章。
Step 7 课堂延伸(5分钟)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周围的生活环境,记录其他动物的特点和习性,并在下节课的开始时分享给全班同学。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硕鼠的特点和习性,培养了保护动物的意识和责任感。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较低,互动不够活跃,需要进一步改进教学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
另外,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较弱,需要加强对于实践环节的引导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硕鼠》教学设计
胶南市王台镇中心小学李玉芹
活动目标:
1、简要了解《诗经》在中国文学诗上的地位,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根据《硕鼠》译文了解表达思想,感知奴隶社会劳动人民备受剥削与压迫,统治权贵的剥削与贪婪。
3、阅读并背诵《硕鼠》,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课外阅读经典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根据《硕鼠》译文了解表达思想,阅读并背诵《硕鼠》,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课外阅读经典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诗经》相关资料,《硕鼠》图片。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及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搜集《诗经》资料及《诗经》名言、诗歌作品。
活动过程:
一、活动激趣,情境导入:
1、师:你喜欢哪些诗歌?平时积累过哪些诗歌,我们来比比看,谁背诵的多。
(学生根据积累诵读比赛)
(设计意图:以学生平时积累背诵的诗歌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
2、我国古典文化源远流长,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就是《诗经》。
你了解《诗经》多少?(学生交流资料,课件展示学生搜集部分资料)
3、师课件出示补充介绍《诗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诗经》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首,因此又称“诗三百”。
从汉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因此称为《诗经》。
《诗经》存三百零五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
“赋”是直陈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
“比”是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
“兴”是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件事物。
《风》有十五国风,是出自各地的民歌,最富于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
这一部分文学成就最高,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
4、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诗经*魏风》,感受原创经典的精华。
(设计意图:学生对古典诗歌《诗经》了解甚少,通过课前搜集资料和教师的补充,让学生对《诗经》有初步的了解,激发学习研究《硕鼠》的兴趣。
)
二、阅读经典,受益滋养
1、出示《硕鼠》,谈谈对老鼠的认识。
学生自读,根据注释和译文,小组交流探讨,了解这首诗歌的含义。
2、学生自由分组并在组内交流探讨自己的认识。
3、各组选一名代表交流本组对《硕鼠》的讨论结果。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引导学生自读、交流、讨论和老师的适当点拨,学生充分了解奴隶社会劳动人民备受剥削与压迫,统治权贵的剥削与贪婪。
培养对剥削者憎恨的情感和自主学习交流的能力。
)
4、阅读《硕鼠》,在读中体会感情,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文学素养。
比一比谁背的准确、流利、感情真挚。
三、师生交流,积淀精髓
1、小组合作再读《硕鼠》,交流探究诗歌在结构和写法上的特点。
(学生充分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自主了解反复、比喻的手法。
)
2、出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相关资料、《山海经·大荒西经》“有沃之国,沃民是处。
沃之野,凤鸟之卵是食,甘露是饮。
凡其所欲,其味尽存。
”自读体会描绘出一幅男耕女织、没有剥削的乐土,这是人间理想在神话中的呈现。
《硕鼠》的作者幻想逃离现实的社会,前往没有剥削的乐土。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交流后的感受和教师补充的资料,认识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不但写出了劳动人民的痛苦,而且写出了他们的反抗;不但写出了他们的反抗,而且写出了他们的追求和理想。
因此,它比单纯揭露性的作品,有更高的思想意义,有更大的鼓舞力量。
)
四、活动拓展,课外延伸:
1、像《硕鼠》这样的作品, 《诗经》中还有许多,比如《诗经》名言、《诗经》成语等,你还读过《诗经》中的哪些作品?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悟?
2、学生交流,交流深刻的优胜者可评为“古典诗歌小博士”,并向大家介绍自己的读书经验。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的交流评比,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
3、小结:《诗经》在中国文学诗上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
课下再搜集你喜欢的《诗经》其他作品读一读。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课外阅读经典的兴趣,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
点评: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人为本,通过精心组织诗歌比赛、感悟经典、拓展延伸等活动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发展;通过品味经典之韵,受益于古典文化的滋养。
在感受传统经典文化的同时,激发学生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收集资料、合作探究、交流表达,培养了学生探究意识与创新能力。
(王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