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节水纲要
农业灌溉专项节水规章制度
农业灌溉专项节水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农业灌溉节水工作,有针对性地降低灌溉水资源消耗,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农业灌溉专项节水规章制度适用于农业生产中的灌溉工作。
第三条农业灌溉专项节水工作的基本原则是科学规划、严格管理、创新技术、保护环境、提高效益。
第四条农业灌溉专项节水规章制度由国家和地方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并负责监督执行。
第五条农业灌溉专项节水规章制度的遵守与执行,是农业生产单位的法定责任。
第二章灌溉水资源保护第六条农业生产单位要按照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定,严格控制灌溉用水的总量和用水时间,确保灌溉用水的科学合理利用。
第七条农业生产单位要合理使用灌溉工具和设备,确保灌溉作业的精准度和效率性。
第八条农业生产单位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灌溉水资源和水源地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水质污染。
第九条农业生产单位要建立完善的灌溉水资源监测体系,定期对灌溉用水进行水质检测和水量抄表。
第十条农业生产单位要加强对农业灌溉节水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高灌溉效率和水资源利用率。
第三章灌溉设施管理第十一条农业生产单位要建立健全的灌溉设施管理制度,包括灌溉水利工程的维护和保养、设备的保管和管理等。
第十二条农业生产单位要对灌溉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维修,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行和高效利用。
第十三条农业生产单位要合理安排灌溉作业时间和灌溉频率,避免无效灌溉和水分浪费。
第十四条农业生产单位要建立健全的灌溉作业制度,确保农作物地下水位和土壤含水量处于适宜状态。
第十五条农业生产单位要配备合格的灌溉作业人员,加强对灌溉技术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作业人员的灌溉水平。
第四章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第十六条农业生产单位要积极开展灌溉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高农业灌溉水平和效率。
第十七条农业生产单位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包括雨水收集、滴灌、喷灌等节水技术,降低灌溉水耗量。
第十八条农业生产单位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化设备,实现灌溉作业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提高灌溉效率。
国家农业节水纲要(20122020年)
国家农业节水纲要(2012—2020年)国家农业节水纲要(2012—2020年)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重要的战略资源。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
农业是用水大户,近年来农业用水量约占经济社会用水总量的62%,部分地区高达90%以上,农业用水效率不高,节水潜力很大。
大力发展农业节水,在农业用水量基本稳定的同时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灌溉保证率,是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和《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精神,把节水灌溉作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全面做好农业节水工作,特制定本纲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中央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决策和部署,以改善和保障民生为宗旨,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以水资源高效利用为核心,严格水资源管理,优化农业生产布局,转变农业用水方式,完善农业节水机制,着力加强农业节水的综合措施,着力强化农业节水的科技支撑,着力创新农业节水工程管理体制,着力健全基层水利服务和农技推广体系,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农业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兼顾。
编制全国性、区域性的农业节水相关规划,以供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合理确定农业节水发展目标和建设重点。
——坚持因地制宜,分区实施。
根据各地水土资源条件、农业生产布局等实际情况,抓住影响农业用水效率和效益的关键环节,分区采取适宜的农业节水措施,兼顾节水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坚持突出重点,示范推广。
突出抓好重点区域、主要农作物的节水技术应用,集中连片建设农业节水工程,实行规模化发展。
全国节水农业发展规划.TextMark
全国节水农业发展规划.TextMark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思路,以实现水资源节约集约安全利用为目标。
《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补齐节约用水基础设施短板和监管能力弱项,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大幅提高,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到2035年,人水关系和谐,节水意识深入人心,节水成为全社会自觉行动。
《规划》聚焦重点领域提出具体要求。
一是农业农村节水,要求坚持以水定地、推广节水灌溉、促进畜牧渔业节水、推进农村生活节水。
二是工业节水,要求坚持以水定产、推进工业节水减污、开展节水型工业园区建设。
三是城镇节水,要求坚持以水定城、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开展高耗水服务业节水。
四是非常规水源利用,要求加强非常规水源配置、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加强雨水集蓄利用、扩大海水淡化水利用规模。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专家参与了《规划》编制部分工作,就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旱作农业推进种植业节水提出相关建议并被采纳。
《规划》明确要坚持以水定地、推广节水灌溉和推进农业节水设施建设。
一是充分考虑粮食安全需求和水资源承载能力,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宜草则草,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实施深度节水控水。
二是分区域规模化推广喷灌、微灌、低压管灌、水肥一体化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三是加强灌溉试验和农田土壤墒情监测,推进农业节水技术、产品、设备使用示范基地建设。
四是发展旱作农业,加快选育推广抗旱抗逆等节水品种,推行旱作节水灌溉,大力推广蓄水保墒、集雨补灌、测墒节灌、土壤深松、新型保水剂、科学应用地膜和全生物降解膜等旱作农业节水技术。
五是统筹规划、同步实施高效节水灌溉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田间节水设施建设力度。
在干旱缺水地区,积极推进设施农业和农田集雨设施建设。
国家农业节水纲要
国家农业节水纲要(2012-2020)大力推行农业节水灌溉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农业节水纲要(2012-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据中新网能源频道了解,《纲要》共分6章28条,明确提出了农业节水的总体要求、体系构成、分区指导、重点工程建设、体制机制改革和组织实施意见。
到2020年,新增节水灌溉工程面积3亿亩。
《纲要》明确了农业节水的总体要求,提出发展农业节水要以改善和保障民生为宗旨,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以水资源高效利用为核心,严格水资源管理,优化农业生产布局,转变农业用水方式,完善农业节水机制,着力加强农业节水的综合措施,着力强化农业节水的科技支撑,着力创新农业节水工程管理体制,着力健全基层水利服务和农技推广体系,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农业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农业节水必须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因地制宜、分区实施,突出重点、示范推广,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建管并重、深化改革的原则。
经过努力,到2020年,基本完成大型灌区、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和大中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基本覆盖农业大县;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亿亩,新增节水灌溉工程面积3亿亩,其中新增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面积1.5亿亩以上;全国农业用水量基本稳定,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以上;全国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面积达到5亿亩以上,高效用水技术覆盖率达到50%以上。
《纲要》提出要建立农业节水体系,通过优化配置农业用水,调整农业生产和用水结构,完善农业节水工程措施,推广农机、农艺和生物技术节水措施,健全农业节水管理措施等,在全国初步建立农业生产布局与水土资源条件相匹配、农业用水规模与用水效率相协调、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农业节水体系。
同时,依据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水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提出了东北地区、西北地区、黄淮海地区和南方地区发展农业节水的指导意见。
《纲要》规划推进五项农业节水重点工程建设。
农业灌溉水资源节约措施
农业灌溉水资源节约措施一、前言农业灌溉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但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农业用水量也逐年增加,导致灌溉水资源日益紧缺。
因此,为了保护灌溉水资源,提高农业用水效率,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节约措施。
二、科学规划灌溉制度1. 确定合理的灌溉制度:针对不同作物的生长周期和需水量,科学规划灌溉制度。
在确定灌溉制度时要考虑到气候、土壤、作物品种等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 采用滴灌技术:滴灌技术是一种高效节水的灌溉方式。
它可以将水直接送到作物根部,避免了传统浇水方式中大量的蒸发和渗漏损失。
3. 合理利用雨水:在雨季或雨天停止浇水,在雨后及时收集雨水,并储存备用。
这样既可以减少耗能排放,又可以有效利用自然资源。
三、优化土地利用方式1. 推广精细化管理:通过科学施肥、合理病虫害防治等措施,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2. 合理布局农田:在布局农田时要充分考虑土地的坡度、土质等因素,合理规划灌溉设施,避免水资源在流失过程中造成的浪费。
3. 推广旱作农业:旱作农业是一种不依赖灌溉水资源的农业生产方式。
通过选择适合旱地生长的作物,结合科学施肥和耕作管理技术,可以实现节约用水、提高产量的目标。
四、加强水资源管理1. 建立完善的灌溉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统一的灌溉用水计量系统,对灌溉用水进行监测和控制。
同时加强对灌区内非法占用、挪用灌溉用水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2. 加强节约意识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技术培训等方式,提高广大农民对节约用水的认识和意识。
同时鼓励农民采取节约用水措施,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和奖励。
3. 推广节水灌溉设施:推广节水灌溉设施,如土壤墒情监测仪、智能灌溉控制器等,可以实现精细化管理和自动化控制,有效降低用水量。
五、结语农业灌溉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合理利用和节约灌溉水资源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规划灌溉制度、优化土地利用方式、加强水资源管理等一系列措施,可以有效地保护和节约农业灌溉水资源。
节水规划基本原则
节水规划基本原则
农业节水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规划要考虑资源利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工农业生产、灌溉发展、节水技术等许多方面的问题。
以提高用水效率为中心,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节水方法和措施,确定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任务。
一、节水规划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
农业节水应与本地水利规划、农业规划和经济发展规划相适应,做到灌溉、防洪、排水、降渍统筹考虑,田、林、路、生态、环境、居民点等统一规划;要因地制宜,根据xx市郊不同的土壤、地形、作物种植等特点,选择不同的节水措施,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严禁形式主义,花架子工程。
2.统一管理,优化配置的原则。
按照水资源统一管理、优化配置、节约优先、注重保护的原则,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道路。
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统筹考虑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兼顾节水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切实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把节约用水放到优先位置,千方百计地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效益;防治农业用水污染,保护农用水源,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
处、环境优美的节水型社会。
3.农业节水硬软件相结合的原则。
实行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配套,先进技术与常规技术结合;在搞好节水工程建设的同时,突出农业节水工程的管理和改革,不断提高农业管理水平。
4.农业节水措施与农业结构调整相互促进的原则。
一方面,节水灌溉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改变农业种植业长期以来品种单一的局面,使农业种植业布局得到优化,结构更合理、科学;另一方面,产业结构调整带动节水灌溉的发展,节水灌溉工程兴建必须与农业发展规划相一致,符合结构调整的要求。
节水农业增效安排方案
节水农业增效安排方案节水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中,通过合理利用和妥善管理水资源,减少水的浪费和过度使用,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下面将就节水农业增效的安排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一、确定节水农业增效的目标和指标1. 目标:通过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田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2. 指标:主要包括农田水利用效率、农业单位产值和水资源利用效益三个方面的指标。
二、制定具体的节水农业管理措施1. 制定农田水资源管理计划:根据农田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农田水分管理,包括确定灌溉计划、灌溉方法和灌溉量等,以减少农田水的浪费和过度使用。
2.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采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和微灌等技术,可以减少灌水量、提高灌水效率,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3. 提高土壤水分保持能力:通过改良农田土壤结构,加强土壤水分保持措施,如合理施肥、耕作措施和有机物质的应用等,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流失。
4. 合理选择作物种植: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应性强、水分需求低的作物种植,减少作物的灌溉量和水资源的消耗。
5. 推广高效节水农机具:推广使用高效节水的农机具,如节水灌溉设备、节水喷灌设备和作物喷洒设备等,可以减少用水量、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并减少农民的劳动强度。
6. 建立农田水资源监测和管理系统:建立农田水资源监测和管理系统,对农田的水资源利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水资源利用的问题。
7. 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治理: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治理工作,加大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益。
8. 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加强对农民和农村干部的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节水意识和节水技术水平,推广和应用节水农业管理措施。
三、实施节水农业增效的工作计划1. 第一年:开展农田水资源状况调查和分析工作,制定农田水资源管理计划,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高效节水农机具,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治理工作。
浅谈如何实现农业高效节约用水
浅谈如何实现农业高效节约用水农业是全球最大的水资源利用部门之一,占据全球可再生水资源总量的70%以上。
然而,在全球范围内,农业用水的效率低下,存在着资源浪费和环境问题。
因此,实现农业高效节约用水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实现农业高效节约用水的目标是在保证农产品产量的前提下,减少对水资源的需求,并优化水资源使用方式。
具体措施可以包括:1.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传统农业灌溉方法如洪灌、面灌等效率低下,大量水资源被浪费。
可以采用滴灌、喷灌、微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水分蒸发,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
此外,还可以利用现代技术,如传感器、自动化控制等,实现智能化灌溉,根据土壤湿度和植物需水情况,精确调控灌溉水量。
2.优化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修建高效节水农田水渠,排水系统和水稳定设施等,减少水资源浪费和土壤盐碱化现象。
此外,发展集体式、区域式农田水利工程,建立农田水利联网,可以实现有效水资源的共享和分配。
3.合理制定农业用水管理政策。
加大对农业水资源的管理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和法律法规,加强水资源监测和定量考核,对高水耗作物、高耗水农业生产方式进行限制和指导。
同时,鼓励农民采用节水农技,提高农民的节水意识和技能。
4.推广农业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通过开展农业水循环利用、农田灌溉用水和农业排水利用等技术研究,提高农业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例如,将农田排水用于温室自动灌溉、蔬菜栽培等,实现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5.发展水稻、作物品种的改良。
推广耐旱、耐高温、耐盐碱等抗逆性强的新品种,能够适应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保持较高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将农业科技成果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中,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效益。
综上所述,实现农业高效节约用水涉及到多个方面的技术和管理手段。
只有通过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相结合,才能实现农业生产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并在保证农产品产量的同时,减轻对水资源的需求压力。
此外,政府、农民和相关企业也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农业高效节约用水的实现,为可持续农业发展和水资源保护做出贡献。
农业节水的建议和实施方案
农业节水的建议和实施方案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业节水则是当前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短缺的日益加剧,农业节水已成为当务之急。
为了有效解决农业用水难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建议和实施方案。
首先,农业节水的建议之一是改善灌溉系统。
传统的灌溉方式存在着大量的浪费,因此需要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其次,科学合理地制定农业用水计划也是非常重要的。
农业生产的不同阶段对水资源需求是不同的,因此需要根据作物的生长周期和需水量,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用水量,避免过度灌溉造成水资源浪费。
另外,合理选择作物品种也是农业节水的关键。
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作物品种,可以有效减少用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采取合理的耕作措施也是节水的重要途径,如合理施肥、覆膜保墒、间作轮作等,可以有效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表面径流损失,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
此外,加强农业水资源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建立健全的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加强水资源监测和调度管理,合理规划水资源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加强农业水资源的保护和治理,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护水源地水质,确保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农业节水的实施方案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节水技术研发和推广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用水效率。
同时,加强农业水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建设,严格监管和惩罚水资源的滥用和污染,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保护水资源的良好氛围。
综上所述,农业节水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建议和实施方案来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保护水资源。
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才能有效解决农业节水难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希望各界人士能够关注农业节水问题,共同为保护水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国家农业节水纲要(2012-2020年)的实施意见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国家农业节水纲要(2012-2020年)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3.04.08•【字号】冀政办〔2013〕3号•【施行日期】2013.04.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水资源正文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国家农业节水纲要(2012-2020年)的实施意见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农业节水纲要(2012-2020年)》精神,扎实推进全省农业节水工作,结合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农业农村工作重大战略部署,以改善和保障民生为中心,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以水资源高效利用为重点,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综合开发、立体推进,建管并重、深化改革的原则,优化农业生产布局,转变农业用水方式,推广农业节水综合技术,强化科技支撑,完善农业节水机制,创新工程管理体制,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综合节水体系,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到2020年,初步形成与水土资源条件相匹配的农业生产布局,达到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要求的农业用水规模和用水效率。
基本建立农业节水工程齐全、农业用水监测设施完备、用水管理制度合理、工程运行管护及技术服务组织健全的农业综合节水体系。
完成大型灌区、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和大中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基本完成86个粮食生产核心区县的田间节水工程建设。
全省发展节水灌溉面积2700万亩,节水灌溉面积累计达到5400万亩,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面积达到3600万亩以上。
初步构建农业用水信息管理平台,实现高效节水灌溉区用水计量全覆盖,全省农田灌溉计量设施普及率达到70%。
初步建立农业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在139亿立方米,综合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 69。
农业灌溉节水措施
农业灌溉节水措施
农业灌溉节水措施有很多种,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节水措施:
1. 改进灌溉技术: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比传统的漫灌方式可以大幅度节约水资源。
这些节水灌溉方式可以根据作物的不同需要,提供适量的水分,提高灌溉效率。
2. 推广节水灌溉设备:使用节水灌溉设备,例如节水灌溉控制器、节水灌溉管道等,可以有效地减少水资源浪费,提高灌溉效率。
3. 合理安排耕作时间:根据作物生长的季节和气候条件,合理安排耕作时间,尽量避开雨季,减少无效灌溉。
4. 建立灌溉系统:建立科学的灌溉系统,包括水源、输水管线、灌溉设备等,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
5. 推广抗旱作物:选择抗旱、耐旱的作物品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灌溉次数,节约水资源。
6. 加强水资源管理: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利用的监管和管理,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利用。
7. 开展节水宣传教育:加强节水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节水意识,使他们认识到节水的重要性,积极推广节水技术。
以上是农业灌溉的主要节水措施,通过采用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灌溉效率,节约水资源,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节水措施有哪些
农业节水措施有哪些1.种植适应节水的作物:选择适应当前地区降雨条件和资源环境的耐旱性强的作物进行种植,减少对水资源的依赖。
比如玉米、大米、小麦等作物是耐旱作物,适合在干旱地区种植。
2.合理安排农作物的种植结构:通过选择不同的农作物进行轮作、间作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同一地区农作物对水资源的需求。
合理安排作物的种植结构,也可以降低土壤中的水分蒸发,提高农作物的抗旱能力。
3.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传统的农业灌溉方式往往存在着大量的水资源浪费。
因此,推广和应用现代化的节水灌溉技术对于节约水资源至关重要。
例如,滴灌、喷灌、微量灌溉等技术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4.水肥一体化管理:合理施用农业化肥和农药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通过科学合理的农业肥料和农药应用,可以使农作物吸收利用养分的能力增强,减少养分的流失,从而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5.合理耕作措施:采用保土保水的措施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土地的侵蚀。
例如,合理留茬、梯田种植、轮作休耕等措施都可以减少土地的流失和水分的蒸发,从而节约水资源。
6.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是农业节水的基础。
农田水利设施主要包括渠道、水窖、水泵、灌溉设备等,通过合理建设并维护这些设施,可以实现农田的高效灌溉和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7.精确灌溉技术:通过应用现代化的检测技术,精确测定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和作物的水分需求,避免灌溉过量或不足,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例如,通过土壤含水量检测仪等设备,实时监测农田土壤的水分量,确定灌溉的时间和量。
8.科学节水用水: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利用田面水、雨水以及充分利用农田排水系统中的循环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总之,农业节水是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采取上述一系列的节水措施,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损失,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农业节水还能够减少土壤侵蚀和水污染等环境问题,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农业节水纲要(2013—2020年)的通知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农业节水纲要(2013—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10.28•【字号】云政办函[2013]131号•【施行日期】2013.10.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农业节水纲要(2013—2020年)的通知(云政办函〔2013〕131号)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有关部门:《云南省农业节水纲要(2013-2020年)》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3年10月28日云南省农业节水纲要(2013-2020年)水资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重要战略资源。
全省水资源总量相对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由于特殊地形地貌,资源性、工程性、水质性缺水突出,受地理位置和大气环流异常影响,干旱已呈现常态化,水资源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
农业用水量最大,全省农业用水约占经济社会用水总量的68%,但由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不足,灌溉技术及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农业用水效率不高,农业节水十分必要,节水潜力巨大。
大力发展农业节水,在农业用水量基本稳定的同时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灌溉保证率,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解决当前水资源供需矛盾,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举措;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大幅度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和效益,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选择。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农业节水纲要(2012-2020 年)的通知》(国办发〔2012〕55号)、《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实施“兴水强滇”战略的决定》(云发〔2011〕7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云政发〔2012〕126号)精神,全面做好全省农业节水工作,特制定本纲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兴水强滇”战略部署,严格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以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山区半山区“五小”水利(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建设为重点,以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示范为纽带,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为抓手,以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为支撑,加快推进农业节水工程建设,构建符合云南省情水情的农业节水体系,建立健全农业节水体制机制。
2024农业目标用水方案
2024农业目标用水方案2024年农业用水方案摘要:农业是我国经济中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然而,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农业用水问题愈发严重。
因此, 制定科学、可持续的农业用水方案, 对于推动农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介绍2024年的农业用水目标, 并提出相应的农业用水方案。
一、农业用水目标:1.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目标是在2024年将全国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至45%以上。
2.实现节水灌溉:将全国节水灌溉面积扩大至3000万公顷, 节水灌溉率达到60%以上。
3.加强水资源调配:完善跨区域水资源调配机制,保障干旱和水资源短缺地区的农业用水需求。
4.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通过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减少灌溉用水量。
二、农业用水方案:1.提高农业用水管理水平:(1)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推广现代化灌溉设备, 提高农业用水效率。
(2)建立农业用水监测系统, 定期监测和评估农业用水情况, 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推广节水灌溉技术:(1)加大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研发力度, 推广应用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2)优化灌溉方式, 选择适宜的灌溉时机和量, 减少水分流失和浪费。
3.加强农业水资源管理:(1)加强水资源调查和评估工作, 明确各地区农业用水需求, 确保农业用水供应。
(2)加强农田排水工程建设, 提高土壤排水能力, 减少农田水排放对水环境的污染。
4.优化农业生产结构:(1)推广节水农业种植模式, 例如旱作农业、水稻亩产增产等。
(2)发展高效节水养殖技术, 例如循环水养殖、水产养殖等。
5.建立水资源保护与监管机制:(1)加强农业水资源保护, 建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体系, 减少农业活动对水环境的污染。
(2)加强农业水资源的监管, 定期检查和评估农业水资源利用情况, 加强违法行为的查处和处罚, 保证农业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结论:通过制定上述农业用水方案, 能够有效解决农业用水问题,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保障粮食安全。
农业节水工程建设方案
农业节水工程建设方案一、方案背景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农业用水需求大幅增加,而水资源日益紧缺。
农业节水工程的建设,对于保障农业生产和维护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编制一份科学合理的农业节水工程建设方案,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通过建设农业节水工程,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减少农田水资源消耗,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2. 原则: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节约用水、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三、建设内容1. 智能灌溉系统建设(1) 确定农田灌溉制度:根据土地性质、作物需水量和地理环境,确定灌溉制度,包括灌溉方式、频率、量化等。
(2) 选用智能灌溉设备:采用先进的灌溉设备,如滴灌、喷灌、微灌等,结合土壤水分监测、植物生长情况,实现智能化的灌溉管理。
(3) 建设灌溉控制中心:建设配备智能控制系统的灌溉控制中心,对农田灌溉进度和水资源消耗进行监测调控,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
2. 技术改造与示范工程(1) 农田改良:对土地进行水土保持、水分调控、绿化建设等技术改造,提高土地的水分保持能力。
(2) 科学施肥:采用土壤测试和植物需求分析,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和化肥,保证作物生长需要,减少水分浪费。
3.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1) 防渗渠道建设:加强农田防渗渠道建设,减少地下水位降低和土地盐碱化问题。
(2) 水库、蓄水池调配水资源:统筹水库、蓄水池等水利设施的调配水资源,保证农田生产需要。
4. 农业污水处理设施建设(1) 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对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农业废水进行收集、处理与利用,减少农业污染和水资源浪费。
(2) 推广农业园区生态循环利用:引导农业园区实施循环农业,通过生物池、湿地等方式,对农业废水进行生态净化处理,实现水资源的再利用。
四、建设阶段和措施1. 建设阶段划分:将农业节水工程建设划分为规划设计、先期工程建设、主体工程建设和后期设施完善四个阶段,便于分步推进。
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2020年
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2020年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而水资源却十分有限。
因此,节水对于中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为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护水环境,中国政府制定了2020年的节水技术政策大纲。
政府将加大对节水科技研发和应用的投入。
通过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鼓励各类机构和企业开展节水技术的研发和创新。
政府还将建立节水技术研究院和实验室,加强节水技术创新能力,培养专业人才,推动技术的实际应用。
政府将推广节水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中国的农业用水量占据了整个国家用水量的大部分,因此,在农业领域推广节水技术对于水资源的保护至关重要。
政府将鼓励农民使用节水灌溉设备,如滴灌、微喷等技术,提高灌溉效率。
同时,政府还将提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改造的资金支持,改善农田排灌系统,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政府将加强节水意识教育和宣传。
通过开展水资源和节水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公众对水资源的重要性和节水意识。
政府还将加强对企事业单位的节水宣传和培训,鼓励他们采取节水措施,并给予相应的政策和经济支持。
政府将加强水资源管理和监测。
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和监测体系,定期进行水资源调查和评估,掌握全国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
政府还将加大对违法使用水资源的监管力度,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治理。
政府将鼓励社会各界的参与。
通过开展水资源保护和节水行动,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积极参与。
政府将鼓励企业推行节水技术和管理,促进节水产业的发展,提高整个社会对节水工作的关注度。
2020年的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旨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护水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通过加大对节水科技研发和应用的投入,推广节水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加强节水意识教育和宣传,加强水资源管理和监测以及鼓励社会各界的参与,中国将更好地应对水资源紧缺的问题,实现可持续利用,为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作出贡献。
2024年农业目标用水方案范文(二篇)
2024年农业目标用水方案范文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口增长,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
尤其在农业领域,用水量巨大,效率低下,对水资源的浪费程度较高。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农业目标用水方案,成为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举措。
二、目标设定2024年农业目标用水方案的目标是:在保证农业生产需求的同时,实现农业用水高效利用、节约用水、保护水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具体目标如下:1. 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将农业用水效率提高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2倍;2. 减少农业用水总量:将农业用水总量减少10%;3. 促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抗旱能力和水资源利用率;4. 加强水资源保护: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农药残留和化肥流失;5. 实现农业与环境协调发展:通过农业用水管理,实现农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三、实施措施1. 加强农业用水监测和调控通过建立农田用水监测系统,实时掌握农田水分状况,提高农田灌溉水的精确度和定量化。
在此基础上,采取差异化灌溉技术,精确配水,减少浪费。
2. 科学制定灌溉方案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土壤条件、农作物需水量等因素,科学制定灌溉方案。
采取滴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水分蒸发和流失,并确保作物的需水量。
3. 推广节水灌溉设施鼓励农民使用节水灌溉设施,如滴灌、喷灌等。
政府可以提供财政支持和技术指导,帮助农民更换传统灌溉设施,提高用水效率。
4. 优化农业结构鼓励农民合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适度减少水耗作物的种植面积,增加抗旱作物的种植面积。
提倡种植节水型农作物和耐旱品种,降低水资源利用强度。
5. 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资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包括水渠、水库、水泵等方面的更新和改造。
提高水利设施的输水能力和抗旱能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6. 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强化水资源保护监管,加大对农药和化肥的监管力度,减少农田面源污染。
国家农业节水纲要
国家农业节水纲要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水资源变得更加紧缺。
同时,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发展过程中也需要大量水资源。
为了保护我国珍贵的水资源,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国家颁布了《国家农业节水纲要》,本文就该纲要进行详细解读。
一、纲要的基本概述《国家农业节水纲要》是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第12个五年规划和生态文明建设第13个五年规划的背景下出台的。
该纲要由“总体目标、工作任务、重点领域以及保障机制”四个部分构成。
其中,总体目标为到2030年,实现农业节水总量控制,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工作任务主要包括加强水资源保护、提高农业节水技术利用、推进农业水价改革、完善节水服务体系等方面。
重点领域主要包括主要农作物节水、畜牧业节水、农村供水及排水节水等。
保障机制则包括政策保障、技术和科研保障、法律保障、监管保障、社会参与等五个方面。
二、农业节水技术利用该纲要中,农业节水技术利用是最主要的任务之一。
其中包括科技创新、设施农业、精准灌溉、喷雾灌溉、滴灌等多种技术。
通过技术手段,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水利用效率,减少浪费,最终达到节水的效果。
在精准灌溉方面,纲要提出要广泛推广先进的节水技术,比如土壤水分传感器、决策支持系统等。
通过这些技术手段,农民们可以根据作物的需水量进行灌溉,减少浪费。
在设施农业领域,纲要要求加大对温室、大棚等设施的开发和应用力度,利用雨水、废水等再生资源进行农业生产,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三、主要农作物节水除了技术手段之外,该纲要还强调了主要农作物的节水措施。
在水稻种植方面,要推广旱地稻、集雨型水田和节水栽培技术,通过改变品种、节水灌溉等措施,提高水稻单产水平。
在麦田、玉米地等地区,要推广深松、增施有机肥料等措施,提高土地的渗透性和保水能力。
在干旱地区,要推广节水喷灌、滴灌等技术,减少灌溉量,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四、农业水价改革纲要推进了农业水价改革,加强市场化管理和价值导向,以激发农民对节水工作的积极性。
农业节水标准
农业节水标准农业节水标准第一章:引言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加剧,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农业作为水的最大消耗者之一,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源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标准旨在通过制定农业节水指导原则和标准,推动农业节水工作的开展,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第二章:农业节水原则1. 综合利用水资源:农业生产中的每一滴水都应充分利用,循环利用和再利用。
通过采取灌溉节水技术、水土保持措施等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水的浪费。
2. 优化灌溉方式:采取科学的灌溉方式,根据作物的生长需水量、土壤含水量和气候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灌溉量和灌溉时机。
重点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设施,减少传统的地面灌溉和漫灌。
3. 推广节水农业技术:加强对农民的节水技术培训,推广节水灌溉技术、节水农业设施等,提高农民的节水意识和技能。
4. 保护水源地和自然生态环境:加强对农业用水的水质检测和监测,防止农业用水对水源地和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合理规划农田,保护水土资源,提高生态效益。
第三章:农业节水标准1. 农业灌溉标准(1)灌溉水控制标准: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需水量,确定合理的灌溉水量和灌溉频次。
在干旱地区和缺水地区,应严格控制灌溉水量,优先保证经济作物和重要粮食作物的灌溉需求。
(2)灌溉水质标准:灌溉用水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水质标准。
特别是在长期使用化肥和农药的地区,应加强对灌溉水质的监测和控制,防止灌溉水对农田土壤和作物产生负面影响。
2. 农业设施节水标准(1)推广滴灌和喷灌技术:滴灌和喷灌技术是节水农业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大大减少水的蒸发和流失,提高灌溉效果。
农业节水项目应优先支持推广滴灌和喷灌技术,鼓励农民使用节水灌溉设施。
(2)推广覆膜栽培技术:覆膜栽培技术可以减少土壤蒸发和水分流失,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
特别是在干旱地区和半干旱地区,推广覆膜栽培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农田的水分利用效率。
(3)推广节水灌溉控制技术:采用节水灌溉控制技术,结合土壤水分传感器、气象站和计算机等设备,实现对灌溉水量和灌溉时机的精确控制。
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
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
中国的节水技术政策大纲是对全国节水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旨在全面
提升节水技术能力,推动节水发展。
一、统筹节水技术发展。
加强节水技术政策制定、宣贯和执行,研究
制定节水技术标准、质量规范、技术指导以及产品认证评价标准等,加强
节水技术市场管理,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节水技术开发、应用与推广。
二、优化节水技术研发布局。
推广利用水文预报技术,完善节水设施
的综合发展体系,加强节水技术研发,提高节水技术的创新能力。
三、培育节水技术创新人才。
开展节水技术培训,支持科技机构、高
校和企业联合开展节水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构建节水技术人才行业化创
新体系。
四、规范节水产业发展。
建立健全节水技术的行业标准、管理规范和
社会责任,完善商业责任制度,支持和引导农业、工业、建筑业等节水技
术进步发展。
五、政策衔接促进节水技术发展。
加强政府、市场、技术和社会各方
面的衔接推动节水技术发展,合理调整节水技术产业发展政策,推动节水
技术发展实施有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农业节水纲要(2012—2020年)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重要的战略资源。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
农业是用水大户,近年来农业用水量约占经济社会用水总量的62%,部分地区高达90%以上,农业用水效率不高,节水潜力很大。
大力发展农业节水,在农业用水量基本稳定的同时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灌溉保证率,是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和《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精神,把节水灌溉作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全面做好农业节水工作,特制定本纲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中央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决策和部署,以改善和保障民生为宗旨,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以水资源高效利用为核心,严格水资源管理,优化农业生产布局,转变农业用水方式,完善农业节水机制,着力加强农业节水的综合措施,着力强化农业节水的科技支撑,着力创新农业节水工程管理体制,着力健全基层水利服务和农技推广体系,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农业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兼顾。
编制全国性、区域性的农业节水相关规划,以供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合理确定农业节水发展目标和建设重点。
——坚持因地制宜,分区实施。
根据各地水土资源条件、农业生产布局等实际情况,抓住影响农业用水效率和效益的关键环节,分区采取适宜的农业节水措施,兼顾节水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坚持突出重点,示范推广。
突出抓好重点区域、主要农作物的节水技术应用,集中连片建设农业节水工程,实行规模化发展。
建设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工程,加快节水技术推广。
——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参与。
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农业节水机制。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加大公共财政投入,明确各方职责,调动和发挥广大农民以及社会力量的积极性。
——坚持建管并重,深化改革。
在加强农业节水工程建设的同时,建立健全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行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完善农业节水产业支持、技术服务、财政补助等政策措施。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在全国初步建立农业生产布局与水土资源条件相匹配、农业用水规模与用水效率相协调、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农业节水体系。
基本完成大型灌区、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和大中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基本覆盖农业大县;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亿亩,新增节水灌溉工程面积3亿亩,其中新增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面积1.5亿亩以上;全国农业用水量基本稳定,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以上;全国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面积达到5亿亩以上,高效用水技术覆盖率达到50%以上。
二、建立农业节水体系(四)优化配置农业用水。
通过建设骨干水源工程和实施区域水资源配置工程,进一步优化用水结构,缓解重点农业生产区的用水压力。
充分利用天然降水,合理配置地表水和地下水,重视利用非常规水源,提高农业用水总体保障水平。
在渠灌区因地制宜实行蓄水、引水、提水相结合。
在井渠结合灌区实行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调度。
在井灌区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
在不具备常规灌溉条件的地区,利用当地水窖、水池、塘坝等多种手段集蓄雨水,解决抗旱播种和保苗用水。
(五)调整农业生产和用水结构。
根据各地水资源承载能力和自然、经济、社会条件,优化配置水、土、光、热、种质等资源,合理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农作物种植结构以及农、林、牧、渔业用水结构。
在水资源短缺地区严格限制种植高耗水农作物,鼓励种植耗水少、附加值高的农作物。
在规划建设商品粮、棉、油、菜等基地时,要充分考虑当地水资源条件,避免加剧用水供需矛盾。
积极发展林果业和养殖业节水。
(六)完善农业节水工程措施。
优先推进粮食主产区、严重缺水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节水灌溉发展。
除有回灌补源要求的渠段以外,对渠道要进行防渗处理。
要平整土地,合理调整沟畦规格,推广抗旱坐水种和移动式软管灌溉等地面灌水技术,提高田间灌溉水利用率。
在井灌区和有条件的渠灌区,大力推广管道输水灌溉。
在水资源短缺、经济作物种植和农业规模化经营等地区,积极推广喷灌、微灌、膜下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和水肥一体化技术。
因地制宜实施坡耕地综合治理、雨水集蓄利用等措施。
(七)推广农机、农艺和生物技术节水措施。
合理安排耕作和栽培制度,选育和推广优质耐旱高产品种,提高天然降水利用率。
大力推广深松整地、中耕除草、镇压耙耱、覆盖保墒、增施有机肥以及合理施用生物抗旱剂、土壤保水剂等技术,提高土壤吸纳和保持水分的能力。
在干旱和易发生水土流失地区,加快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
(八)健全农业节水管理措施。
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强化农业用水管理和监督,严格控制农业用水量,合理确定灌溉用水定额。
明确农业节水工程设施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
完善农业用水计量设施,加强水费计收与使用管理。
完善农业节水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技术指导和示范培训。
积极推行农业节水信息化,有条件的灌区要实行灌溉用水自动化、数字化管理。
加强技术监督,规范节水材料和设备市场。
三、实行分区指导(九)东北地区。
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西部要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积极采用深松整地、抗旱坐水种等措施,合理施用生物抗旱剂和土壤保水剂;合理发展膜下滴灌、喷灌,在有规模化耕作条件的地区集中连片发展大、中型机械化行走式喷灌。
东部要加大现有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力度,新建灌区应达到节水灌溉工程规范要求,大力推广水稻控制灌溉技术。
(十)西北地区。
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五省(区)和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以及山西省西部,要严格按照水资源配置总量,控制灌溉发展规模。
在灌区重点发展渠道防渗,在适宜地区大力推广膜下滴灌、喷灌技术。
在水资源条件允许的地区,适度发展大、中型机械化行走式喷灌,兼顾发展小型移动机组式喷灌和管道输水灌溉;在具有水力自流条件的地区优先发展自压喷灌、微灌和管道输水灌溉。
在内陆河区优先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维护生态安全。
要加强土地平整,改进沟畦灌水技术,推广垄膜沟灌、覆盖保墒等技术,配套施用长效、缓释肥料及抗旱、抗逆制剂。
根据水资源条件,在草原牧区积极发展节水灌溉饲草料地。
大力实施小流域、坡耕地综合治理和黄土高原淤地坝等工程建设,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十一)黄淮海地区。
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五省(市)和山西东部以及江苏、安徽两省北部。
在井灌区重点发展管道输水灌溉,积极发展喷灌、微灌和水肥一体化,推广用水计量和智能控制技术。
在渠灌区、井渠结合灌区重点发展渠道防渗,因地制宜发展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推广水稻控制灌溉技术。
在地下水超采区严格控制新增灌溉面积,大力提倡合理利用雨洪资源、微咸水、再生水等。
(十二)南方地区。
包括长江沿岸及其以南的各省(区、市),要以渠道防渗为主,重点加快灌排工程更新改造,适当发展管道输水灌溉,大力发展水稻控制灌溉。
在丘陵山区兴建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抗旱减灾能力;搞好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推广坡耕地综合治理,采取覆盖等农艺措施,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要采取各类节水综合措施,提高灌溉保证率,率先实现农田水利现代化。
四、推进重点工程(十三)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
优先安排粮食主产区、严重缺水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着力解决工程不配套、渠(沟)系建筑物老化、渗漏损失大、计量设施不全、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
加强末级渠系建设,加快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十四)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规模化推广工程。
以东北、西北、黄淮海地区为重点,选择农业生产急需、发展条件好、农民积极性高的地区,集工程、农艺、农机和管理等措施于一体,建设一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规模化推广工程,为周边农户开展技术咨询和培训,让实用节水技术进村入户到人,努力做到节水效果明显、经济效益显著、示范作用较大。
(十五)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示范工程。
建设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县,突出工程措施与农艺措施集成配套,旱作节水农业技术与区域优势产业发展相结合,完善田间基础设施,发展补充灌溉和微水灌溉,推广改土、覆盖、倒茬、平整土地和秸秆还田、土壤墒情监测等技术,提高降雨入渗量,增强田间蓄墒能力。
(十六)农业节水技术创新工程。
积极发挥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优势,建立企业、用水户广泛参与、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节水技术创新和推广机制。
注重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节水技术,集成和再创新形成适应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节水模式。
加强主要农作物高效用水基础科学研究,开展节水灌溉技术标准、灌溉制度、新产品与新技术研发和综合节水技术集成模式等方面的联合攻关,在喷灌、微灌关键设备和低成本大口径管材及生产工艺等方面实现新突破,推广具有自主核心知识产权的智能控制和精量灌溉装备。
开展灌区自动化控制、信息化管理等应用技术研究,逐步建立农田水利管理信息网络。
重视发挥节水材料和设备生产、销售骨干企业在农业节水技术创新与集成中的主体作用,落实相关财税优惠政策,完善其售后服务网络。
(十七)山丘区“五小水利”工程。
以西南地区为重点,在具有一定降水条件的地区大力推进“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实现人均占有半亩以上具有补充灌溉条件的基本农田,使中等干旱年生产生活用水有保障、粮食不减产,严重干旱年生活用水有保障、粮食少减产。
积极发挥人工增雨(雪)的抗旱减灾作用。
五、健全体制机制(十八)完善法规政策。
积极推进农田水利立法工作。
各地区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规范农业节水工程建设和管理。
针对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农业比较效益下降等实际情况,研究支持农田水利特别是发展节水灌溉的长效机制。
进一步完善占用农业灌溉水源和灌排工程设施补偿制度。
(十九)推行节水灌溉制度。
建立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逐级分解农业用水指标,落实到各地区和各灌区。
各地区要发布适合本地区条件的主要作物灌溉用水定额。
有条件的地区要逐步建立节约水量交易机制,构建交易平台,保障农民在水权转让中的合法权益。
(二十)增加农业节水投入。
进一步加大中央和地方对大型和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高效节水灌溉和旱作节水农业示范等投入力度;增加中央和省级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规模;全面落实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政策,抓好中央统筹资金的使用管理,重点向粮食主产区、中西部地区和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倾斜,大力发展节水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