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梳理(最新最全)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f34357a2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5a.png)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汇总一、基础知识1.生字词学习:o掌握本册书中的所有生字词,包括会认字、会写字,理解其含义,并能在具体语境中准确运用。
2.多音字与形近字:o区分并掌握常见多音字的多个读音和用法,以及形近字的细微差别,避免在书写和阅读中出现混淆。
3.成语与俗语:o学习并积累课本及课外出现的成语和俗语,了解其来源、含义及用法,能在写作中恰当运用。
二、阅读理解1.课文精读:o深入理解每篇课文的主旨大意、思想情感和写作特色,掌握关键句段的理解与分析方法。
o学习并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和表达方式(如记叙、描写、议论等)。
2.阅读策略:o掌握快速阅读、精读、略读等不同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o学会在阅读中做笔记、提问题、概括总结,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深度理解能力。
3.课外阅读:o推荐并指导学生阅读适合年龄段的经典文学作品、科普读物等,拓宽阅读视野,提升文学素养。
三、写作表达1.记叙文写作:o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能够清晰、有条理地叙述一件事。
o学习并运用细节描写、环境烘托等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具体。
2.议论文初步:o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论点、论据、论证),学习如何提出观点、搜集论据并进行论证。
o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学会用合理的理由和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
3.应用文写作:o学习并掌握书信、请假条、通知等常见应用文的写作格式和技巧。
四、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1.文学常识:o了解国内外重要作家、作品及其时代背景、艺术特色等。
o掌握文学体裁的分类及特点,如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
2.传统文化:o学习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古诗词、文言文、传统节日、民俗风情等。
o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五、综合性学习与语文实践活动1.综合性学习:o结合课文内容,开展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如探究科学现象、了解历史文化等。
o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下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下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68d7661202d276a201292e72.png)
小学语文毕业考试重点课文复习资料(六年级上册)一、重点课文可能涉及到的考点1、作者2、文章标题及含义3、文中重点问题4、蕴含的哲理(中心思想)5、写作方法(包括文体)6、评价主要人物7、文章情节二、六年级上册课文重点内容(一)第一单元重点课文:《山中访友》《草虫的村落》★《山中访友》1、作者:李汉荣2、标题含义:山中访友运用拟人手法;访,拜访;友:指山中的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3、重点问题:(1)说说作者在山中都拜访了哪些“朋友”,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答:作者拜访的“朋友有老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等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作者以“山中访友”为题目是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自然界的一切都称之为朋友,这样写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几百年了吧?答:作者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站”是拟人的用法,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②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答: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和作者之间的默契和亲密的情谊。
4、中心思想:作者与“山中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5、写作方法: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的散文,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使文笔生动活泼,很好地表达了对山中“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
★《草虫的村落》1、作者:郭枫2、标题含义:比喻句,指虫子们的快乐天地。
村落:森林边缘的小丘。
3、重点问题(1)想一想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些什么。
答:我们和作者一道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了街道、小巷、来来往往的“村民们”、花色斑斓的小圆虫、庞大的蜥蜴、甲虫音乐家们、搬运食物的“村民们”、气象观测者、建筑工程师。
(2)填空:作者看到一只孤零零地在草丛中爬行的小虫,把它想象成了(一位“游侠”);看到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把它们想象(成“南国的少女”);看到振动翅膀的甲虫,把它们想象(成“音乐家”);看到推着食物行走的甲虫,把它们想象(成从远方归来的“劳动者”)4、中心思想:作者以奇异的想象,追随着一只爬行的小虫,对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
语文六年级上册人教版重点知识
![语文六年级上册人教版重点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5c3426ce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4b.png)
第一部分:词语辨析1. 相似词语辨析1.1"个"和"本"的用法1.2"是"和"有"的区别1.3"的"和"得"的辨析1.4"在"和"于"的用法比较2. 词语运用2.1 词语的正确使用2.2 词语的搭配和辨析2.3 词语的丰富表达第二部分:诗词鉴赏1. 古诗词鉴赏1.1 名句赏析1.2 诗词的背诵和表达1.3 古诗词的欣赏2. 现代诗词鉴赏2.1 现代诗词的特点2.2 现代诗词的理解与欣赏2.3 现代诗人作品的分析第三部分:文章阅读1. 散文阅读1.1 散文的特点和体裁1.2 散文篇目的理解1.3 名家散文赏析2. 短篇小说阅读2.1 短篇小说的特点2.2 短篇小说的理解和鉴赏2.3 名家短篇小说作品的分析第四部分:语法知识1. 词类1.1 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的基本认识1.2 词类辨析和拓展2. 句子成分2.1 主谓宾、状语成分的分析2.2 句子成分拓展和运用3. 句子结构3.1 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的认识3.2 句子结构的拓展第五部分:作文写作1. 议论文写作1.1 议论文的基本要求1.2 议论文的结构和写作技巧1.3 议论文的范文分析2. 述事文写作2.1 述事文的特点和写作要点2.2 述事文的结构和表达技巧2.3 述事文的示范作品第六部分:修辞格与修辞手法1. 修辞格的认识1.1 比喻、拟人、夸张的应用1.2 反问、排比、设问的妙用2. 修辞手法的运用2.1 修辞手法的灵活应用2.2 修辞手法的分析和欣赏结尾部分:通过对语文六年级上册人教版重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掌握,同学们将在写作、阅读、鉴赏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提高语文学习的成绩,培养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
经过对语文六年级上册人教版重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掌握,学生们将在写作、阅读、鉴赏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部编版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下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下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c1f50ab1f61fb7360b4c6573.png)
小学毕业考试重点课文复习资料(六年级上下册)一、重点课文可能涉及到的考点1、作者2、文章标题及含义3、文中重点问题4、蕴含的哲理(中心思想)5、写作方法(包括文体)6、评价主要人物7、文章情节二、六年级上册课文重点内容(一)第一单元重点课文:《山中访友》《草虫的村落》★《山中访友》1、作者:李汉荣2、标题含义:山中访友运用拟人手法;访,拜访;友:指山中的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3、重点问题:(1)说说作者在山中都拜访了哪些“朋友”,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答:作者拜访的“朋友有老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等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作者以“山中访友”为题目是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自然界的一切都称之为朋友,这样写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①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答:作者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站”是拟人的用法,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②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答: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和作者之间的默契和亲密的情谊。
4、中心思想:作者与“山中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5、写作方法: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的散文,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使文笔生动活泼,很好地表达了对山中“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
★《草虫的村落》1、作者:郭枫2、标题含义:比喻句,指虫子们的快乐天地。
村落:森林边缘的小丘。
3、重点问题(1)想一想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些什么。
答:我们和作者一道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了街道、小巷、来来往往的“村民们”、花色斑斓的小圆虫、庞大的蜥蜴、甲虫音乐家们、搬运食物的“村民们”、气象观测者、建筑工程师。
语文六年级(上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总结梳理
![语文六年级(上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总结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c2eb2817bd64783e09122b82.png)
小学语文毕业考试重点课文复习资料(六年级上册)一、重点课文可能涉及到的考点1、作者2、文章标题及含义3、文中重点问题4、蕴含的哲理(中心思想)5、写作方法(包括文体)6、评价主要人物7、文章情节二、六年级上册课文重点内容(一)第一单元重点课文:《山中访友》《草虫的村落》★《山中访友》1、作者:李汉荣2、标题含义:山中访友运用拟人手法;访,拜访;友:指山中的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3、重点问题:(1)说说作者在山中都拜访了哪些“朋友”,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答:作者拜访的“朋友有老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等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作者以“山中访友”为题目是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自然界的一切都称之为朋友,这样写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①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答:作者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站”是拟人的用法,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②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答: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和作者之间的默契和亲密的情谊。
4、中心思想:作者与“山中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5、写作方法: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的散文,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使文笔生动活泼,很好地表达了对山中“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
★《草虫的村落》1、作者:郭枫2、标题含义:比喻句,指虫子们的快乐天地。
村落:森林边缘的小丘。
3、重点问题(1)想一想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些什么。
答:我们和作者一道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了街道、小巷、来来往往的“村民们”、花色斑斓的小圆虫、庞大的蜥蜴、甲虫音乐家们、搬运食物的“村民们”、气象观测者、建筑工程师。
六年级语文重点知识上册
![六年级语文重点知识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e53de652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7e.png)
六年级语文重点知识上册六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重点知识。
一、字词。
1. 生字表。
- 要求会写的字要准确掌握笔画、结构和书写规范。
例如“邀”“俯”“瀑”等字,要注意“邀”字半包围结构,笔画较多,书写时要紧凑;“俯”字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 多音字,如“蒙”(mēng、méng、měng),“薄”(báo、bó、bò)。
要根据不同的语境准确读音,“蒙骗”中读mēng,“蒙古”中读měng;“薄片”中读báo,“薄弱”中读bó。
2. 词语积累。
- 四字词语,像“德高望重”“意味深长”“庞然大物”等。
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并能正确运用。
“德高望重”形容道德高尚,名望很大,可用于形容老人;“庞然大物”形容巨大而笨重的东西。
- 近义词、反义词。
如“静谧 - 安静(近义词)”“崎岖 - 平坦(反义词)”。
通过近义词、反义词的学习,加深对词语语义的理解。
二、句子。
1. 修辞手法。
- 比喻,例如“索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
”把索溪比作野孩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索溪的活泼、灵动。
- 拟人,“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将鸟儿和露珠当作人来写,赋予它们人的行为,表达出作者与大自然的亲密无间。
- 排比,“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增强语势,突出漓江的水的特点。
2. 句式转换。
- 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
如“我把作业做完了。
”可转换为“作业被我做完了。
”- 陈述句和反问句的转换。
“这是伟大的奇观。
”改为反问句是“这难道不是伟大的奇观吗?”转换时要注意标点符号和语气的变化。
三、课文内容。
1. 重点课文理解。
-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文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如把老桥当作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人教版六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知识重点
![人教版六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知识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e5703280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94.png)
人教版六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知识重点一、教材结构与内容概述人教版六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教材围绕“阅读理解、语言运用、写作技能、口语交际”四大方面进行组织。
通过精选的课文和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升其语文素养。
二、知识重点1. 课文内容与分析1. 《草地上的小木屋》内容概述:讲述了一家人在草地上搭建小木屋的故事。
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他们的家庭生活和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重点分析:人物:家庭成员的性格和互助精神。
情节:搭建小木屋的过程,包括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主题:家庭幸福与自然美好,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2. 《鲁滨逊漂流记》选段内容概述:描述了鲁滨逊在荒岛上生存的经历,包括他的适应、发明和挑战。
重点分析:人物性格:鲁滨逊的坚韧、聪明和勇敢。
情节发展:鲁滨逊的生存策略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主题:人类在困境中的智慧与坚韧。
3. 《雪国》内容概述:描绘了雪国的自然风光和人们的生活,展现了雪景的美丽和宁静。
重点分析:自然描写:细腻的雪景描写,展示了雪国的独特风貌。
人物与环境:如何通过自然景色反映人物的情感和生活状态。
主题:自然之美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突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4. 《我们爱读书》内容概述:论述了读书的乐趣和读书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重点分析:主题:读书的好处,如增加知识、培养兴趣和提升修养。
表达方式:用生动的语言展示读书的乐趣和意义。
2. 生字词汇1. 课文中的生字词汇:《草地上的小木屋》:生字:搭、草、屋、和谐重点词汇:幸福、自然、草地、小木屋《鲁滨逊漂流记》:生字:漂、流、坚韧、荒岛重点词汇:智慧、挑战、住所、生存《雪国》:生字:雪、国、冰、景重点词汇:风光、宁静、自然、描绘《我们爱读书》:生字:读、书、爱、乐趣重点词汇:知识、成长、读书、乐趣2. 词汇学习方法:词义理解:通过上下文理解词汇的具体含义。
词语搭配:掌握常见的词语搭配,如“自然美景”、“生存挑战”。
词汇运用:在实际写作和口语表达中正确使用这些词汇。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梳理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f129a5874a7302768f99396d.png)
六年级上册重点课文复习资料一、重点课文可能涉及到的考点1、作者2、文章标题及含义3、文中重点问题4、蕴含的哲理(中心思想)5、写作方法(包括文体)6、评价主要人物7、文章情节二、六年级上册课文重点内容(一)第一单元重点课文:《山中访友》《草虫的村落》★《山中访友》1、作者:李汉荣体裁:散文(体裁,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小说,诗歌”等形式。
2、标题含义:山中访友运用拟人手法;访,拜访;友:指山中的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3、重点问题:(1)说说作者在山中都拜访了哪些“朋友”,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答:作者拜访的“朋友有老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等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作者以“山中访友”为题目是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自然界的一切都称之为朋友,这样写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①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答:作者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站”是拟人的用法,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②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答: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和作者之间的默契和亲密的情谊。
4、中心思想:作者与“山中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5、写作方法: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的散文,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使文笔生动活泼,很好地表达了对山中“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
★《草虫的村落》1、作者:郭枫体裁:散文2、标题含义:比喻句,指虫子们的快乐天地。
村落:森林边缘的小丘。
3、重点问题(1)想一想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些什么。
答:我们和作者一道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了街道、小巷、来来往往的“村民们”、花色斑斓的小圆虫、庞大的蜥蜴、甲虫音乐家们、搬运食物的“村民们”、气象观测者、建筑工程师。
六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内容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内容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fc79c47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2c.png)
六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有不少必背内容呢,我给你说说哈。
一、古诗词部分“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你就想象啊,小船停靠在烟雾笼罩的小洲边,傍晚了,在外的游子那股愁思就冒出来了。
原野空旷,远处的天空好像比树还低呢,江水清清的,月亮倒映在水里,感觉离人特别近,就像能跟人说悄悄话似的。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你看那乌云就像打翻的墨汁,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呢,白花花的雨点就像跳动的珍珠,噼里啪啦地跳进船里。
突然一阵大风刮来,把乌云吹散了,再看望湖楼下,水面平静得像蓝天一样。
这苏轼可真会写,一会儿乌云暴雨,一会儿又晴空万里的。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晚上啊,明亮的月光惊到了树枝上的鹊儿,清凉的风里半夜还有蝉在鸣叫。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全是青蛙呱呱叫的声音。
天边只有几颗星星,山前飘着几点小雨。
以前熟悉的小茅草店就在土地庙树林的旁边呢,走过小溪上的桥一转弯就看到了,就像突然发现了宝藏一样。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黄河弯弯曲曲的,带着万里的泥沙,那风浪就像簸箕一样把泥沙簸来簸去,从天边一直流过来。
要是能沿着黄河一直到银河上去,那就可以到牛郎织女的家啦,这想法多奇妙啊。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哇,广阔的江南大地,到处是黄莺啼叫,绿树红花相互映衬,水边的村庄、靠山的城郭,酒旗在风中飘扬。
南朝的时候建了那么多寺庙,现在有多少楼台都笼罩在朦胧的烟雨之中呢。
这画面感超强,就像一幅江南的水墨画。
二、文言文部分“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下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下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f2e2b60f168884868662d677.png)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下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梳理小学语文毕业考试重点课文复习资料(六年级上册)一、重点课文可能涉及到的考点1、作者2、文章标题及含义3、文中重点问题4、蕴含的哲理(中心思想)5、写作方法(包括文体)6、评价主要人物7、文章情节二、六年级上册课文重点内容(一)第一单元重点课文:《山中访友》《草虫的村落》★《山中访友》1、作者:李汉荣2、标题含义:山中访友运用拟人手法;访,拜访;友:指山中的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3、重点问题:(1)说说作者在山中都拜访了哪些“朋友”,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答:作者拜访的“朋友有老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等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作者以“山中访友”为题目是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自然界的一切都称之为朋友,这样写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几百年了吧?答:作者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站”是拟人的用法,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②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答: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和作者之间的默契和亲密的情谊。
4、中心思想:作者与“山中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5、写作方法: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的散文,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使文笔生动活泼,很好地表达了对山中“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
★《草虫的村落》1、作者:郭枫2、标题含义:比喻句,指虫子们的快乐天地。
村落:森林边缘的小丘。
3、重点问题(1)想一想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些什么。
答:我们和作者一道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了街道、小巷、来来往往的“村民们”、花色斑斓的小圆虫、庞大的蜥蜴、甲虫音乐家们、搬运食物的“村民们”、气象观测者、建筑工程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重点内容梳理(全册)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重点内容梳理(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c6710122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c3.png)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重点内容梳理(全册)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重点内容梳理(全册)第一单元课文内容1. 《草原》本文是一篇描写草原风光和民族友谊的散文。
2. 《丁香结》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表达了作者对丁香花的喜爱和丁香结的哲理。
3. 《夏天里的成长》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描绘了夏天大自然的生长景象。
4. 《古人谈读书》本文选自《论语》等经典著作,介绍了古人关于读书的观点和方法。
重点知识点1. 生字词:草原、民族、丁香、结、夏天、生长、论语等。
2. 语法知识: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被动语态等。
3.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
4. 写作技巧:景物描写、抒情、议论文结构等。
第二单元课文内容1. 《月光曲》本文是一篇描写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故事。
2. 《狼牙山五壮士》本文是一篇描写狼牙山五壮士英勇抗日的故事。
3. 《开国大典》本文是一篇记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盛况。
4. 《少年中国说》本文是一篇讲述中国少年奋斗历程的演讲稿。
重点知识点1. 生字词:月光、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少年等。
2. 语法知识:过去进行时、现在完成时、定语从句等。
3. 修辞手法:夸张、对比、设问等。
4. 写作技巧:故事叙述、演讲稿、描写等。
第三单元课文内容1. 《古诗三首》包括《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 《秋天的雨》本文是一篇描写秋天雨季的散文。
3. 《少年闰土》本文是一篇描写少年闰土生活片段的散文。
4. 《只有一个地球》本文是一篇科普文章,介绍了地球的重要性和保护地球的意义。
重点知识点1. 生字词:建德、黄沙、闰土、地球等。
2. 语法知识:过去时、现在时、条件句等。
3. 修辞手法:对仗、拟人、排比等。
4. 写作技巧:古诗鉴赏、散文描写、科普文章等。
第四单元课文内容1. 《月光启蒙》本文是一篇描写月光下童年生活的散文。
2. 《索桥的故事》本文是一篇讲述索桥建造过程的传说故事。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梳理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031545645acfa1c7aa00cc73.png)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复习资料一、重点课文可能涉及到的考点1、作者2、文章标题及含义3、文中重点问题4、蕴含的哲理(中心思想)5、写作方法(包括文体)6、评价主要人物7、文章情节二、六年级上册课文重点内容(一)第一单元重点课文:《山中访友》《草虫的村落》★《山中访友》1、作者:李汉荣2、标题含义:山中访友运用拟人手法;访,拜访;友:指山中的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3、重点问题:(1)说说作者在山中都拜访了哪些“朋友”,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答:作者拜访的“朋友有老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等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作者以“山中访友”为题目是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自然界的一切都称之为朋友,这样写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①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答:作者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站”是拟人的用法,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②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答: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和作者之间的默契和亲密的情谊。
4、中心思想:作者与“山中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5、写作方法: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的散文,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使文笔生动活泼,很好地表达了对山中“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
★《草虫的村落》1、作者:郭枫2、标题含义:比喻句,指虫子们的快乐天地。
村落:森林边缘的小丘。
3、重点问题(1)想一想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些什么。
答:我们和作者一道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了街道、小巷、来来往往的“村民们”、花色斑斓的小圆虫、庞大的蜥蜴、甲虫音乐家们、搬运食物的“村民们”、气象观测者、建筑工程师。
(2)填空:作者看到一只孤零零地在草丛中爬行的小虫,把它想象成了(一位“游侠” );看到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把它们想象(成“南国的少女” );看到振动翅膀的甲虫,把它们想象(成“音乐家” );看到推着食物行走的甲虫,把它们想象(成从远方归来的“劳动者” )4、中心思想:作者以奇异的想象,追随着一只爬行的小虫,对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下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下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685d3da569dc5022aaea00b9.png)
小学毕业考试重点课文复习资料(六年级上下册)一、重点课文可能涉及到的考点1、作者2、文章标题及含义3、文中重点问题4、蕴含的哲理(中心思想)5、写作方法(包括文体)6、评价主要人物7、文章情节二、六年级上册课文重点内容(一)第一单元重点课文:《山中访友》《草虫的村落》★《山中访友》1、作者:李汉荣2、标题含义:山中访友运用拟人手法;访,拜访;友:指山中的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3、重点问题:(1)说说作者在山中都拜访了哪些“朋友”,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答:作者拜访的“朋友有老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等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作者以“山中访友”为题目是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自然界的一切都称之为朋友,这样写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①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答:作者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站”是拟人的用法,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②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答: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和作者之间的默契和亲密的情谊。
4、中心思想:作者与“山中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5、写作方法: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的散文,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使文笔生动活泼,很好地表达了对山中“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
★《草虫的村落》1、作者:郭枫2、标题含义:比喻句,指虫子们的快乐天地。
村落:森林边缘的小丘。
3、重点问题(1)想一想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些什么。
答:我们和作者一道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了街道、小巷、来来往往的“村民们”、花色斑斓的小圆虫、庞大的蜥蜴、甲虫音乐家们、搬运食物的“村民们”、气象观测者、建筑工程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梳理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7c1ff114fad6195f312ba6f7.png)
小学语文毕业考试重点课文复习资料(六年级上册)一、重点课文可能涉及到的考点1、作者2、文章标题及含义3、文中重点问题4、蕴含的哲理(中心思想)5、写作方法(包括文体)6、评价主要人物7、文章情节二、六年级上册课文重点内容(一)第一单元重点课文:《山中访友》《草虫的村落》★《山中访友》1、作者:李汉荣2、标题含义:山中访友运用拟人手法;访,拜访;友:指山中的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3、重点问题:(1)说说作者在山中都拜访了哪些“朋友”,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答:作者拜访的“朋友有老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等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作者以“山中访友”为题目是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自然界的一切都称之为朋友,这样写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①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答:作者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站”是拟人的用法,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②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答: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和作者之间的默契和亲密的情谊。
4、中心思想:作者与“山中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5、写作方法: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的散文,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使文笔生动活泼,很好地表达了对山中“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
★《草虫的村落》1、作者:郭枫2、标题含义:比喻句,指虫子们的快乐天地。
村落:森林边缘的小丘。
3、重点问题(1)想一想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些什么。
答:我们和作者一道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了街道、小巷、来来往往的“村民们”、花色斑斓的小圆虫、庞大的蜥蜴、甲虫音乐家们、搬运食物的“村民们”、气象观测者、建筑工程师。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下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下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75b650336c175f0e7cd1375b.png)
小学毕业考试重点课文复习资料(六年级上下册)一、重点课文可能涉及到的考点1、作者2、文章标题及含义3、文中重点问题4、蕴含的哲理(中心思想)5、写作方法(包括文体)6、评价主要人物7、文章情节二、六年级上册课文重点内容(一)第一单元重点课文:《山中访友》《草虫的村落》★《山中访友》1、作者:李汉荣2、标题含义:山中访友运用拟人手法;访,拜访;友:指山中的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3、重点问题:(1)说说作者在山中都拜访了哪些“朋友”,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答:作者拜访的“朋友有老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等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作者以“山中访友”为题目是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自然界的一切都称之为朋友,这样写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①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答:作者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站”是拟人的用法,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②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答: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和作者之间的默契和亲密的情谊。
4、中心思想:作者与“山中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5、写作方法: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的散文,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使文笔生动活泼,很好地表达了对山中“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
★《草虫的村落》1、作者:郭枫2、标题含义:比喻句,指虫子们的快乐天地。
村落:森林边缘的小丘。
3、重点问题(1)想一想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些什么。
答:我们和作者一道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了街道、小巷、来来往往的“村民们”、花色斑斓的小圆虫、庞大的蜥蜴、甲虫音乐家们、搬运食物的“村民们”、气象观测者、建筑工程师。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35d92274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50.png)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知识点梳理以下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的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课文:我心里的那只鸟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确课文主旨。
2. 运用国学经典语句,表达自己对美好事物的理解和感受。
3. 通过对比和描写,了解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心灵追求的思考。
4. 学习写作方法,说出自己对心灵的寄托和追求。
第二单元课文:散步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节奏和感情变化。
2. 运用描写和想象,感受课文中风景和作者情感的表达。
3. 了解古代文人的诗意境界,学习运用比喻和夸张表达的方法。
4. 运用描写方法,写出自己眼中的美景和所感所想。
第三单元课文:玉米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确课文结构和中心思想。
2. 了解玉米和种植玉米的知识,培养对大自然和农耕生活的热爱。
3. 学习恰当运用对比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丰富表达方式。
4. 运用描写和叙事方法,描述玉米的特点和意义,写出自己对农耕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单元课文:神奇的竹笋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确主题和段落结构。
2. 学习了解竹笋的特点和生长过程,培养对自然万物的向往和探索的精神。
3. 运用形象比喻,表达竹笋和竹子的关系和区别。
4. 运用描写方法,描绘竹笋的特点和价值,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第五单元课文:棉花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确主题和段落结构。
2. 学习了解棉花的特点和种植、加工过程,了解棉花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 运用夸张比喻和排比句,表达对棉花的热爱和赞美。
4. 运用描写和抒情方法,描述棉花的特点和表达对它的喜爱和感激之情。
第六单元课文:情绪之树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确诗意和主题。
2. 了解诗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方法,掌握押韵和对仗的规律。
3. 学习了解情绪和情感的表达方式,培养内心情感的良好调控能力。
4. 运用诗歌创作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情。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9da9f35c58fb770bf68a555a.png)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梳理一、重点课文可能涉及到的考点1、作者2、文章标题及含义3、文中重点问题4、蕴含的哲理(中心思想)5、写作方法(包括文体)6、评价主要人物7、文章情节二、六年级上册课文重点内容(一)第一单元重点课文:《山中访友》《草虫的村落》★《山中访友》1、作者:李汉荣2、标题含义:山中访友运用拟人手法;访;拜访;友:指山中的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3、重点问题:(1)说说作者在山中都拜访了哪些“朋友”;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答:作者拜访的“朋友有老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等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作者以“山中访友”为题目是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自然界的一切都称之为朋友;这样写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①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答:作者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站”是拟人的用法;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②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答: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和作者之间的默契和亲密的情谊。
4、中心思想:作者与“山中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5、写作方法: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的散文;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使文笔生动活泼;很好地表达了对山中“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
★《草虫的村落》1、作者:郭枫2、标题含义:比喻句;指虫子们的快乐天地。
村落:森林边缘的小丘。
3、重点问题(1)想一想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些什么。
答:我们和作者一道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了街道、小巷、来来往往的“村民们”、花色斑斓的小圆虫、庞大的蜥蜴、甲虫音乐家们、搬运食物的“村民们”、气象观测者、建筑工程师。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考点难点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考点难点](https://img.taocdn.com/s3/m/886cdf166c85ec3a87c2c57c.png)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考点难点一、重点课文可能涉及到的考点1.作者;2.文章标题及含义;3.文中重点问题;4.蕴含的哲理(中心思想);5.写作方法(包括文体);6.评价主要人物;7.文章情节。
二、六年级上册课文重点内容(一)第一单元重点课文:《山中访友》《草虫的村落》★《山中访友》1.作者:李汉荣2.标题含义:山中访友运用拟人手法;访,拜访;友:指山中的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3.重点问题:(1)说说作者在山中都拜访了哪些“朋友”,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答:作者拜访的“朋友有老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等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作者以“山中访友”为题目是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自然界的一切都称之为朋友,进山看景,自然成了“山中访友”,这样写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①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答:作者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站”是拟人的用法,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②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答: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和作者之间的默契和亲密的情谊。
4.中心思想:作者与“山中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5.写作方法: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的散文,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使文笔生动活泼,很好地表达了对山中“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
★《草虫的村落》1.作者:郭枫2.标题含义:比喻句,指虫子们的快乐天地。
村落:森林边缘的小丘。
3.重点问题(1)想一想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些什么。
答:我们和作者一道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了街道、小巷、来来往往的“村民们”、花色斑斓的小圆虫、庞大的蜥蜴、甲虫音乐家们、搬运食物的“村民们”、气象观测者、建筑工程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毕业考试重点课文复习资料(六年级上)一、重点课文可能涉及到的考点1、作者2、文章标题及含义3、文中重点问题4、蕴含的哲理(中心思想)5、写作方法(包括文体)6、评价主要人物7、文章情节二、六年级上册课文重点内容(一)第一单元重点课文:《山中访友》《草虫的村落》★《山中访友》1、作者:李汉荣2、标题含义:山中访友运用拟人手法;访,拜访;友:指山中的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3、重点问题:(1)说说作者在山中都拜访了哪些“朋友”,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答:作者拜访的“朋友有老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等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作者以“山中访友”为题目是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自然界的一切都称之为朋友,这样写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①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答:作者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站”是拟人的用法,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②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答: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和作者之间的默契和亲密的情谊。
4、中心思想:作者与“山中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5、写作方法: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的散文,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使文笔生动活泼,很好地表达了对山中“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
★《草虫的村落》1、作者:郭枫2、标题含义:比喻句,指虫子们的快乐天地。
村落:森林边缘的小丘。
3、重点问题(1)想一想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些什么。
答:我们和作者一道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了街道、小巷、来来往往的“村民们”、花色斑斓的小圆虫、庞大的蜥蜴、甲虫音乐家们、搬运食物的“村民们”、气象观测者、建筑工程师。
(2)填空:作者看到一只孤零零地在草丛中爬行的小虫,把它想象成了(一位“游侠”);看到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把它们想象(成“南国的少女”);看到振动翅膀的甲虫,把它们想象(成“音乐家”);看到推着食物行走的甲虫,把它们想象(成从远方归来的“劳动者”)4、中心思想:作者以奇异的想象,追随着一只爬行的小虫,对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
5、写作方法:这是一篇散文,它在表达上颇具特色。
作者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一个草虫世界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二)第二单元重点课文:《詹天佑》《怀念母亲》★《詹天佑》1、重点问题:(1)课文是从三个方面来叙述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
(2)詹天佑开凿居庸关采用的是(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法)开凿八达岭采用的是(中部凿井法、两端凿进法)。
2、中心思想:课写了我国杰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克服重重困难主持修筑京张铁路, 表现了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才能,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3、人物评价:詹天佑是一个(不怕困难,勇于挑战,工作严谨,热爱祖国)的人。
★《怀念母亲》1、作者:季羡林2、标题含义:怀念两个母亲:亲生母亲和祖国母亲。
3、重点问题(1)“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
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频来入梦”是什么意思?你知道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吗?)答:“频来入梦”的意思是祖国母亲经常到梦中来。
作者远离故土,身居异国他乡,尤其作者是第一次离开祖国,犹如孩子离开母亲的怀抱,心中无限思念。
日有所思,夜有所想,所以“祖国母亲”不断在梦中浮现。
(2)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为什么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答:凄凉是因为作者身在异国小城,心中有忧愁、有思念;甜蜜是因为回想起故国的亲朋好友,感到他们无处不在,他们是那样牢固地烙印在自己的记忆深处,在作者孤寂时陪伴着他,心中自然又多了一丝安慰。
4、中心思想:本文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思念和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和崇敬。
5、写作方法: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三)第三单元重点课文:《穷人》《唯一的听众》★《穷人》1、作家作品:这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主要作品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等。
2、重点问题:段落: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问题:这一段采用了什么写法?解释词语忐忑不安的意思,并分析桑娜当时的心理?答:(1)本段写法:(心理描写),省略号的连续运用,表明桑娜当时的心理活动时断时续,逼真地写出了桑娜的(不安)。
(2)“忐忑不安”形容心神不安定。
桑娜抱回孤儿后,面对自己的五个孩子,她紧张、担忧,她不知道丈夫会说什么,a觉得自己这样做给丈夫增加了负担,觉得对不起他;她担心丈夫突然回来,b不知道怎么告诉丈夫自己把孤儿抱回家的事。
c但是她宁可让丈夫揍一顿,也要收养孤儿。
3、中心思想:赞扬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4、人物评价:桑娜是一个(勤劳能干,爱护家人,善良,富有同情心)的妇女。
渔夫是一个(朴实善良,毅力顽强,热爱生活,爱妻子)的丈夫。
5、文章情节: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唯一的听众》1、作者:落雪2、重点问题:“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
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老人真的耳聋了吗?她为什么说自己耳聋?)答:a老人并没有耳聋。
b作为一位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老人听出“我”拉得并不好,更从“我”被人发现后“准备溜走”的举动中,发现“我”缺乏自信。
她为维护我的自尊,帮我树立自信,让“我”有了面对老人拉琴的勇气,老人谎称自己耳聋。
3、中心思想:本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4、写作方法: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
5、文章情节:本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
(四)第四单元重点课文:《只有一个地球》《这篇土地是神圣的》★《只有一个地球》写作方法:本文是一篇(说明文),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比喻)、画图表、引资料等。
说明方法以及作用:列数字科学准确具体;举例子具体真切;作比较突出强调;打比方形象生动例如:(1)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拿矿物资源来说,它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举例子)(2)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在群星璀璨的宇宙海洋中,地球就像一叶扁舟。
(打比方)(3)地球表面的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而人类生活的陆地大约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
(列数字)(4)同茫茫的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作比较)★《这片土地是神圣的》1、作者:西雅图2、重点问题: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1)“任何降临在大地上的事,终究会降临在大地的孩子身上。
答: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如果家园受到破坏,那么任何对大地的影响,对地球的伤害都将演变成对人类自身的伤害。
这句话直接点明了人类的生存与大地的密切关系。
(2)“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答:大地不属于人类:人类不是大地的主人,谁也没有权利,也不可能拥有对大地的控制权,谁也不能凭借自己的喜好来对待神圣的大地。
人类属于大地:因为大地使人类的生命不断得以繁衍、延续,离开大地,人类将无法生存。
3、中心思想:本文是印第安酋长西雅图的著名演说,他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人类与大地上河水、空气、动植物等的血肉关系,强烈地表达了印第安人对土地无比眷恋的真挚情感。
4、写作方法:文体(演讲稿);文章结构总分总(五)第五单元重点课文:《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少年闰土》1、作家及作品:(资料袋内容)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1918 年 5 月,首次用“鲁迅”作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他一生创作和翻译了许多作品,如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
课文选自他的小说《故乡》。
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2、重点问题(1)闰土向我讲述了哪几件事?表现了闰土怎样的特点?答:雪地捕鸟——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看瓜刺猹——机智勇敢;海边拾贝、看跳鱼儿——生活丰富多彩。
(或为见多识广)(2)谈谈对“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这句话的理解。
答:“他们”指“我”往常的朋友。
“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指“我”和“往常的朋友”生活的天地非常狭窄,由于整天关在高墙深院里,与生活在海边的闰土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句话表达了“我”对自己所处环境的不满,流露了对农村丰富多彩生活的向往。
3、中心思想:课文通过作者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4、写作方法:四件事情,作者写得有详有略,从不同的方面表现闰土的特点。
5、人物评价:闰土是一个(见识丰富、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1、作者:周晔。
2、重点问题(1)《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文主要记叙了作者回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答:叙述了四件事:谈《水浒传》、笑谈“碰壁”、热情救助黄包车夫、关心女佣。
①笑谈《水浒传》表现了他对青少年的关心和爱护;②谈“碰壁”表现了他对旧社会的痛恨;③救护车夫则表现了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关心;④关心女佣阿三则表现他关心别人胜过关心他自己。
(2)理解“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的含义答:“四周黑洞洞的”,比喻当时社会一片黑暗,看不到一点儿光明,人民连一点儿民主和自由都没有。
“碰壁”是与反动势力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