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2中考复习物理力学部分知识点
中考物理 力学知识点总结
中考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1. 力的概念力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运动状态或使物体产生重力的作用的物理量。
力是矢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通常用“F”表示力,单位是牛顿(N)。
2. 力的分类根据力的性质和作用对象的不同,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接触力是两个物体之间通过直接接触或连接而产生的力,例如摩擦力、弹簧力等;非接触力是两个物体之间不通过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力,例如重力、电磁力等。
3. 力的合成当物体同时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这些力可能产生共同的效果,称为合力。
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通过力的合成法则来确定。
4.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三大运动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规律的基本原理,分别是: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只有外力作用于物体时,物体才会发生加速;第二定律(运动规律):物体受到的合力与物体的加速度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5. 动力学动力学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在中考物理中,通常会涉及到运动的速度、加速度、位移等内容。
6. 动量和冲量动量是物体运动状态的量度,动量大小等于物体质量与速度的乘积,可以用p表示,单位是千克·米/秒。
冲量是力对物体施加的作用时间与作用力的乘积,可以用J表示,单位是牛顿·秒。
7. 动能和功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可以用E表示,单位是焦耳(J)。
功是力对物体做的功,可以用W表示,单位是焦耳。
8. 动能定理动能定理表明,物体的动能变化量等于它所受合外力做功的数量。
即W = ΔE_k。
9. 动力学问题在中考物理中,通常会涉及到一些与动力学相关的问题,例如物体的运动轨迹、速度、加速度等问题,可以通过应用动力学知识来求解。
以上是关于中考物理力学知识点的总结,希朿能够对大家的复习和理解有所帮助。
当然,力学知识还有很多内容,如弹道学、静力学、动力学等,需要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多加琢磨。
中考物理备考力学篇必备知识点
中考物理备考力学篇必备知识点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在中考物理考试中,力学占据了很大的比重。
为了帮助同学们备考力学,下面列举了中考物理力学篇的几个必备知识点。
一、运动学1. 位移和速度位移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位移大小和方向。
速度则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改变的位移大小和方向。
它们的计算公式分别为:位移:Δx = x2 - x1速度:v = Δx / Δt其中,Δx表示位移的变化量,Δt表示时间的变化量。
2. 加速度和运动图象加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改变的大小和方向。
物体的运动可以用速度-时间图象来描述,根据图象的斜率可以计算出物体的加速度。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为:加速度:a = Δv / Δt其中,Δv表示速度的变化量,Δt表示时间的变化量。
二、动力学1.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它陈述了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直到有外力作用才会改变运动状态。
2.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之间的关系。
它的数学表达式为:F = m * a其中,F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3.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也被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它陈述了任何两个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必然相互作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三、静力学1. 平衡条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下时,合力和合力矩都必须为零。
合力的平衡条件是分量合力的合成为零,合力矩的平衡条件是物体对某个转轴的合外力矩为零。
2. 支点的作用在支撑物体时,支点的作用是保持物体平衡,并且产生与物体受力相反的反力。
四、动能和势能1. 动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动能的计算公式为:动能:E = 1/2 * m * v^2其中,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速度。
2. 势能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常见的势能有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和化学能等。
中考物理力学的知识点超全!
中考物理力学的知识点超全!一、力学基本概念1.物理学的研究对象、科学方法和研究内容2.力学研究的范畴3.物体的位置、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4.质点和刚体的概念及其特点二、力学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2.牛顿第二定律(力的作用定律)及其计算公式3.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4.万有引力定律三、运动学1.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2.平衡和不平衡力3.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4.加速度的概念与计算公式5.速度-时间图和位移-时间图的绘制与分析6.速度、位移、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四、动力学1.物体的质量、单位质量和质点的概念2.物体的惯性和质量之间的关系3.动量和冲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4.动量守恒定律和冲量定律5.牛顿第二定律与动量的关系6.加速度、冲量和力之间的关系7.动量变化率与力的作用时间之间的关系8.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五、曲线运动1.圆周运动和抛体运动的概念2.圆周运动中速度、加速度的计算3.抛体运动中的水平速度、竖直速度和时间的关系4.抛体运动中的斜抛和自由落体的概念与计算5.弹力、压力、摩擦力等力的分类和作用特点六、动力学1.动能的概念和计算公式2.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3.机械能守恒定律4.海拔高度和流速对机械能的影响5.杠杆原理和浮力的概念与计算七、机械功、功率和机械效率1.机械功的计算公式2.机械功的正负和计算3.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4.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及其影响因素5.机械效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八、轻质物体在水中的浮沉1.浮力的概念和计算公式2.游泳圈和气球的浮力计算3.潜水石块和漂浮物的浮力计算4.浮力对物体的作用和影响5.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以上就是中考物理力学知识点的超全介绍。
在复习时,可以结合教材、学习资料和习题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巩固。
同时,通过做大量的习题和实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掌握这些重要的物理力学知识点,对于中考物理的备考将会非常有帮助。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归纳人教版中考物理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对物理知识的一次全面检验,人教版教材覆盖了多个重要的物理概念和原理。
以下是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的归纳:一、力学基础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具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
2.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3. 摩擦力:两个接触面之间的力,与物体接触面的性质和压力有关。
4. 惯性:物体保持其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5. 牛顿运动定律:包括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力和加速度的关系)、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二、运动学1. 速度:物体运动的快慢,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
2. 加速度:速度的变化率。
3.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化的直线运动。
4. 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恒定的直线运动。
三、能量和功1.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2.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3. 机械能守恒:在没有非保守力作用的情况下,系统的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4. 功:力在物体上移动的距离上的分量乘以力的大小。
四、压强和浮力1. 压强: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2. 液体压强: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的压力。
3. 浮力:液体对浸入其中的物体的向上的力。
五、简单机械1. 杠杆: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可以改变力的作用效果。
2. 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或大小的装置。
3. 斜面:一种简单机械,可以减少提升物体所需的力。
六、热学基础1. 温度:物体冷热程度的度量。
2. 热量:物体吸收或放出的能量。
3. 热传递: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
七、电学基础1. 电荷:物体带电的性质,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2. 电流: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3. 电压:推动电荷移动形成电流的力。
4. 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5. 欧姆定律: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八、电磁学1. 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的力场。
2. 电磁感应: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的现象。
初中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力学知识点
第一部分《运动和力》一、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二、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练习: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分别是14.2S, 13.7S,13.9S,则获得第一名的是 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赛跑快慢最简便的方法是路程相同时间短运动的快。
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 ⑵直线运动Ⅰ 匀速直线运动:A 、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计算公式: 变形 , B 、速度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1m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速度图象:Ⅱ 变速运动:A 、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B 、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 (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C 、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D 、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
初三物理的力学知识点
初三物理的力学知识点力学是物理学中研究物体运动规律和力的作用的分支。
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掌握力学的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初三物理力学部分的一些核心知识点: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
力的三要素包括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 摩擦力:当两个物体表面接触并相对运动时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
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性质和压力有关。
4. 弹力:物体在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力,当外力撤消后,物体能恢复原状。
5. 力的合成与分解:将多个力合并为一个等效力的过程称为力的合成;将一个力分解为几个分力的过程称为力的分解。
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6. 二力平衡:当物体受到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力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7.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8.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即\[ F = ma \]。
9.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10. 运动的描述:包括速度、加速度、位移等概念。
速度是物体运动快慢的量度,加速度是速度变化快慢的量度。
11.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直线路径上以恒定速度运动。
12. 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直线路径上以恒定加速度运动。
13. 抛体运动:物体在重力作用下,仅受重力影响的运动,包括自由落体运动和斜抛运动。
14. 圆周运动:物体沿圆周路径运动,涉及到向心力和角速度等概念。
15. 功和能:功是力在物体位移方向上的作用效果,能是物体具有做功的能力,包括动能、势能等。
16. 机械能守恒:在没有非保守力(如摩擦力)作用的情况下,系统的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这些知识点是初三物理力学部分的基础,理解并掌握它们对于解决物理问题至关重要。
人教版初中物理力学部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中物理力学部分知识点总结一、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力的作用可以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
(2)力的作用效果: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3)力的单位:牛顿(N)。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5)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这样表示力的方法,叫做力的示意图。
(6)力的相互性:任何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同时产生,同时消灭。
二、力的分类(1)弹力①弹力:物体产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常见的弹力有压力、支持力、推力、拉力等。
②弹力产生的条件:一是接触;二是发生弹性形变。
③测量力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④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⑤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A使用前指针要调零;B使用时不能超过它的量程;C要分清它的分度值;D被测力的方向要与轴线的方向一致;E视线要与刻度板垂直。
(2)重力①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②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③重力的大小:A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B计算公式:mg8.9=;g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g/NG=;其中kg9.8N。
④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3)摩擦力①相互接触的物体做相对运动或有运动趋势,在接触面之间产生的力叫做摩擦力。
②摩擦力的分类: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静摩擦力。
③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中考物理力学知识归纳总结
中考物理力学知识归纳总结物理力学是中考物理科目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们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之一。
下面对中考物理力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以便大家更好地复习和备考。
一、物理量和单位物理量是能够用数字大小表示并用单位加以标识的量。
力是物理力学中的基本物理量,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二、平衡、力的合成和分解平衡是指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运动时,受到合力为零的状态。
力的合成是指多个力作用在同一点上时,合力等于这些力的矢量和。
力的分解是指一个力可以分解为多个力的合成。
三、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之间存在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静止的力。
根据摩擦力的不同情况,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四、重力重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与地球的距离平方成反比。
五、压力压力是指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
压力的计算公式为P=F/A,压力的单位是帕斯卡(Pa)。
六、浮力浮力是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根据阿基米德定律,浮力的大小等于被浸没物体的重力大小。
七、简单机械简单机械是指利用简单的装置实现力的转换和改变力的方向。
常见的简单机械包括杠杆、滑轮、斜面等。
八、功和能量功是力对物体作用产生的效果,功的计算公式为W=Fs,功的单位是焦耳(J)。
能量是物体由于位置、形状或其他因素而具有的做功的能力。
九、机械能机械能是指物体具有的动能和势能之和。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动能的计算公式为Ek=1/2mv²。
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势能的计算公式为Ep=mgh。
十、简谐振动简谐振动是指振动物体在恢复力作用下沿着某一轴向两边振动,且振动的加速度与位置成正比的振动。
简谐振动的周期和频率与振动物体的质量和弹簧的劲度系数有关。
这些是中考物理力学知识的一些基本内容和概念。
学生们在备考中需要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并能够运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和解题。
希望以上总结对大家的备考和复习有所帮助,祝大家顺利通过中考!。
物理中考物理力学知识点梳理与重点解析
物理中考物理力学知识点梳理与重点解析力学是物理学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分支,它研究的是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产生的运动规律。
在中考物理考试中,力学是必考的内容,因此掌握好力学知识点对于取得良好成绩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物理力学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重点解析,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一、力的基本概念在物理力学中,力是引起物体运动、形变或者状态变化的原因。
在力的作用下,物体受到的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两种。
常见的接触力有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等;而非接触力有电磁力、引力等。
二、牛顿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会保持下去,直到有外力作用才会改变。
2.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即F=ma,其中F为物体所受合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
三、重力1. 重力是指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的吸引力。
其大小与物体质量成正比,与物体与地心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 重力的公式为:Fg = mg,其中Fg为重力,m为物体的质量,g 为重力加速度(在地球上约为9.8m/s²)。
3. 重力与物体所在位置无关,与物体所处的环境无关。
四、摩擦力1. 摩擦力是物体间接触并相互滑动或者阻碍相对滑动的力。
它是一种阻碍运动的力。
2. 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两种。
静摩擦力是物体在没有相对滑动的情况下的摩擦力;动摩擦力是物体在相对滑动时的摩擦力。
3. 静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物体之间的粗糙程度以及相互压力之间的乘积有关。
五、牛顿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 弹簧弹力:弹性力是由于物体形变产生的恢复力,其大小与形变量成正比。
2. 载荷与张力:当物体被绳索或者线条悬挂时,张力是绳子或者线条对物体的拉力,其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
3. 斜面运动:斜坡是一个常见的运动实例,应用牛顿定律和三角函数可以计算物体在斜坡上的加速度和速度。
初三物理复习力学知识点梳理
初三物理复习力学知识点梳理1 引言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在相互作用下的运动规律和力的作用效果。
在初三物理学习中,力学是一个核心内容,也是理解其他物理知识的基础。
本文将对初三物理力学知识进行梳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掌握这一部分知识。
2 力的基本概念2.1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和变化的物理量。
2.2 力的计量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计量单位是牛顿(N)。
2.3 力的性质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力是矢量量,可以利用矢量的性质进行运算。
3 力的效果3.1 物体平衡条件物体平衡需要满足力的合力为零和力的力矩为零两个条件。
3.2 物体的运动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可以产生运动,根据牛顿运动定律,物体的运动状态取决于作用力和物体的质量。
4 力的分类4.1 接触力和非接触力接触力是指物体间直接接触产生的力,如摩擦力、弹力等;非接触力是指物体间通过介质传递的力,如万有引力等。
4.2 重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4.3 弹力当物体受到压缩或拉伸时,会产生弹力,其大小与物体的压缩或伸长量有关。
4.4 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时接触面间的阻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4.5 引力引力是物体间的万有引力,与物体质量和距离有关,是地面物体的重力的特殊情况。
5 弹性力学5.1 牛顿弹性定律牛顿弹性定律描述了弹性形变物体恢复原状的规律。
5.2 弹性势能弹性势能是物体在弹性形变过程中储存的能量,可以通过变形量来计算。
6 动力学6.1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规定了物体的平衡和静止状态。
6.2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受到作用力时的运动状态,力和物体加速度成正比。
6.3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也称为作用与反作用定律,规定了两个物体相互作用力的性质。
7 圆周运动与万有引力7.1 引力与质量万有引力是谢尔盖·科罗廖夫在1687年提出的,描述了物体间的引力规律。
中招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中招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一、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的基础,它对力和物体的运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牛顿运动定律一共分为三条,分别是惯性定律、动力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1. 惯性定律:惯性定律是指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它将保持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这个定律是对物体的惯性特性进行了描述,也是牛顿运动定律中的第一条。
2. 动力定律:动力定律描述了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会产生加速度,且加速度的大小与物体所受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这个定律是对物体受力情况进行了描述,也是牛顿运动定律中的第二条。
3. 作用-反作用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是指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这个定律是对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描述,也是牛顿运动定律中的第三条。
二、动量定理动量是物体运动时的物理量,它是物体质量与速度的乘积。
动量定理描述了物体受力时动量的变化规律,即物体所受合外力将导致其动量发生改变。
动量定理的数学表达式为F=Δp/Δt,其中F为物体所受合外力,Δp为动量的变化量,Δt 为时间的变化量。
根据动量定理,可以推导出力的概念,并且可以用来解析物体受力时的运动情况。
三、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力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它描述了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的总量是不变的。
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相互转化,但总能量不会发生改变。
能量守恒定律可以用来解析物体在受力情况下的运动情况,也可以用来计算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四、重力和运动在力学中,重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力,它是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
重力会影响物体的运动规律,比如落体运动、抛体运动等等。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重力还是一个矢量,其方向始终指向地心。
重力还可以用来解释行星的运动规律,以及卫星的轨道运动规律等等。
五、摩擦力和运动摩擦力是在物体之间相互接触时产生的一种力,它会阻碍物体的运动。
中考物理力学知识点整理
中考物理力学知识点整理1.力和力的计算-力是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的作用,通常用符号F表示,单位为牛顿(N)。
-力可以通过力的合成求得:当多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时,可以通过力的合成求得合力,也可以通过力的分解求得分力。
- 力的计算公式为: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即F=ma。
2.运动和物体的匀速和变速直线运动-质点在直线上做直线运动时,可以分为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
-匀速运动指的是物体以恒定速度进行运动,其速度不变。
-变速运动指的是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速度发生变化,即加速或减速。
3.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 动量是一个物体在运动中具有的性质,通常用符号p表示,单位为千克·米/秒(kg·m/s)。
- 动量可以通过动量的计算公式求得:动量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速度,即p=mv。
-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在触发前后,系统内所有物体的动量总和保持不变,即动量的总量守恒。
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力是物体对其他物体施加的力,反作用力是其他物体对物体施加的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时间上同时发生。
5.弹力和重力-弹力是由于物体变形产生的力,当物体恢复到原来形状时,弹力也会消失。
-重力是地球对物体施加的力,在地球上的物体都会受到重力的作用。
-弹力和重力都是力的一种,可以通过力的平衡求解。
6.斜面上物体的运动和坡道上物体的停止-斜面是以水平线为基线,倾斜的平面。
-斜面上物体的运动可以通过将重力分解为平行于斜面和垂直斜面的两个分量来解决,其中平行分力是物体沿斜面方向的加速度的原因。
-坡道上物体停止的条件是,物体受到的平行于坡道的力等于重力的分力。
7.圆周运动和向心力-圆周运动指的是物体在沿着圆周轨迹运动时的运动。
-向心力是保持物体在圆周轨迹上运动的力,它指向圆心,大小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并与半径和角速度有关。
8.能量和功-能量是物体进行工作的能力,它有很多形式,如动能、势能、热能等。
中考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重点关注力学的基本概念
中考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重点关注力学的基本概念在中考物理考试中,力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了解力学的基本概念对于理解和解答相关题目至关重要。
本文将总结一些中考物理力学的重要知识点,重点关注力学的基本概念。
一、质点和力的概念1. 质点:质点是物理学中研究的基本对象,它是一个没有形状和大小的假想物体,只有质量和位置。
2. 力:力是一种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表现,它具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二、力的效果和平衡条件1. 力的效果:力可以使物体发生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包括改变速度、改变方向等。
2. 平衡条件: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
平衡态分为力的平衡和力矩的平衡,力的平衡要求合力为零,力矩的平衡要求合力矩为零。
三、牛顿运动定律1. 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物体要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需要受到合力为零的作用。
2. 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呈反比。
即F=ma,其中F为合力,m为物体质量,a为物体加速度。
3. 第三定律:也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两个物体所受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四、重力和弹力1.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称为重力,它与物体质量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重力的大小可以通过重力公式计算:F = mg,其中F为重力,m为物体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约为9.8 m/s²)。
2. 弹力:当物体受到弹簧或其他弹性材料的拉伸或压缩时,产生的力称为弹力。
弹力的大小与弹性系数和形变量有关。
五、动量和冲量1. 动量: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用它的动量来描述,动量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它的速度,即p=mv,其中p为动量,m为物体质量,v为物体速度。
2. 冲量:冲量是作用力在时间上的积累,冲量等于力乘以作用时间,即I=FΔt,其中I为冲量,F为作用力,Δt为作用时间。
六、机械能和动能1. 机械能:机械能是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和。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梳理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梳理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受力情况。
下面让我们来系统地梳理一下初中物理力学的知识点。
一、力的基本概念1、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一个力必然涉及两个物体,即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力的单位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 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物体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它们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二、常见的力1、重力(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大小: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它的质量成正比,G = mg,其中 g 约为 98N/kg。
(3)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4)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
2、弹力(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常见的弹力:压力、支持力、拉力等。
(3)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3、摩擦力(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
(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4)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变滚动为滑动。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变滑动为滚动、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如加润滑油、磁悬浮)。
三、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不能用实验直接证明。
人教版初中力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中力学知识点总结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关系。
力学知识是初中物理学习的基础,也是建立进一步物理学知识的关键。
本文将对人教版初中力学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力的基本概念、牛顿运动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摩擦力等内容。
一、力的基本概念1. 力的概念:力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速度或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单位是牛顿(N)。
2. 力的表示:力的大小用数值表示,力的方向用箭头表示,箭头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 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等,不同的力有不同的特点和作用。
二、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的基本定律,描述了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1. 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如果受到力的合力为零,则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方向与合力方向相同。
3.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一个作用力都有一个与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三、力的合成与分解1. 力的合成:当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可以用力的合成法则求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2. 力的分解:合力可以被分解为几个分力,分力的合力等于合力,分力的合成为合力。
四、摩擦力1. 摩擦力的概念:物体相对运动时受到的阻碍运动的力称为摩擦力。
2. 摩擦力的分类: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其中静摩擦力大于动摩擦力。
3. 摩擦力的计算: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和表面粗糙程度有关,可以通过摩擦力公式进行计算。
五、其他力学知识1. 弹力:物体由于受到压缩或拉伸而产生的恢复力称为弹力。
2. 重力:物体由于地球引力而产生的力称为重力,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3. 斜面上的力:斜面上的物体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可以通过分解力的方法求出物体在斜面上的加速度和速度。
以上就是人教版初中力学知识点的总结,力学知识是初中物理学习的基础,对于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物理力学中考知识点总结
物理力学中考知识点总结1. 运动的描述在物理力学中,我们经常需要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需要引入一些概念和量。
首先,我们需要引入位置、速度和加速度这三个概念。
位置是描述物体所处位置的概念,通常用坐标来表示;速度是描述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移动的距离;加速度是描述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的快慢。
这些概念和量的引入为我们描述物体的运动提供了基础。
2. 牛顿三定律牛顿三定律是物理力学中非常重要的定律,它是描述力和运动之间关系的基本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说的是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如果外力合力为零,则物体将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说的是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三定律说的是任何两个物体相互作用,互相施加在对方身上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这些定律为我们理解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基本的规律和原理。
3. 动能和动能定理在物理力学中,动能是描述物体运动能量的重要概念。
它和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通常用K表示。
动能定理说的是一个物体的动能变化等于它所受的合外力沿着物体位移方向所做的功。
这个定理为我们理解物体的运动能量变化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和原理。
4. 势能势能是描述物体受力作用能量的重要概念。
根据它所受的作用力的性质和形式不同,我们可以分为重力势能、弹性势能、静电势能等。
在物理力学中,势能是描述物体在受力作用下能量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和力的大小和物体位置有关。
5. 动量和冲量动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重要量,它和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动量守恒定律说的是一个封闭系统内,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则系统总动量守恒。
冲量是一个力在一定时间内作用的效果,它等于力乘以时间。
动量和冲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和力的作用效果的重要概念和量。
6. 静力学和动力学静力学是研究物体静止状态下力的平衡和相互作用的学科,它包括力的平衡、力的分解和合成等内容。
动力学是研究物体在运动状态下的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的学科,它包括加速度、动能、动能定理等内容。
力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力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力的效应。
力学的基本原理是牛顿三定律,它对于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提出了清晰的描述和规律。
力学包括静力学、动力学、弹性力学、流体力学等各个方面,涉及到力的作用、物体的运动、能量的转化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1. 牛顿三定律牛顿三定律是力学的基本原理,分别是惯性定律、运动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惯性定律表明物体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下会保持该状态,直到外力作用改变为止。
运动定律则描述了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下会产生加速度的情况,而加速度的大小与力的大小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作用反作用定律则是指,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都会产生相等而且方向相反的力,这个力对物体的加速度也会相等。
2. 力的运算力是一个向量,它有大小和方向。
力的大小一般用牛顿表示,方向则用一个矢量表示。
若有多个力同时作用于一个物体,这些力的合力就是这个物体所受合外力,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利用几何法、正交法、平行四边形法、三角形法进行力的合成。
另外,若已知合力和某个力,求其它力也可以利用力的分解来求解。
3. 力的矩力的矩是力矩,它对物体的转动产生影响。
力的矩等于力乘以力臂,它的大小与力的大小和力臂长度成正比,方向则与力及力臂的方向垂直。
若有多个力作用于质点,这些力的力矩的代数和即为合力的力矩。
力矩的合力对质点的转动产生影响,这个性质可以用来求质点的平衡条件和如何保持平衡。
4. 动力学动力学研究物体的力、加速度和运动规律。
牛顿的第二定律提出了物体的加速度与外力之间的关系,即物体的加速度正比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动力学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运动定律,它描述了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和运动状态。
动力学还可以研究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它们分别描述了物体的动量和动能的变化规律。
5. 弹性力学弹性力学是力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形变和恢复情况。
弹性体在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形变,而当力消失时,弹性体会恢复原状。
物理中考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物理中考知识点总结人教版1. 力学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中考物理中的重要考点。
力学主要包括力的概念、牛顿运动定律、运动的描述和运动的规律等内容。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导致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的基本定律,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当且仅当合外力为零时,物体才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当物体的质量不变时,物体的加速度正比于作用于物体的合外力,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即F=ma。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相等的,方向相反。
运动的描述和运动的规律:运动的描述包括运动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
运动的规律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等。
2. 光学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和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
在中考物理中,光学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光的组成:光是由许多波长不同的光子组成的,光波的波长决定了光的颜色。
光的传播:光是一种电磁波,能够在真空中传播。
光在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反射和色散等现象。
光的反射: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到另一种介质时,在两介质的交界面上发生反射。
光的折射:当光在一种介质中传播到另一种介质中时,会因介质的折射率不同而改变传播方向。
3. 热学热学是研究热能和热现象的科学,也是中考物理的考试内容之一。
热能的传递:热能可以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等方式进行传递。
热量和温度:热量是热能的一种表现形式,温度是物体内能的一种表现形式。
热力学定律:热力学定律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又称能量守恒定律,表明宇宙中的能量总量是恒定的。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表明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区传递到高温区。
4. 电学电学是研究电荷、电场、电流和电磁现象的科学,也是中考物理的考试内容之一。
电荷:电荷是物质的一种基本性质,包括正电荷和负电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初中物理力学部分知识点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1、宇宙由物质组成: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3、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固态物质中,分子与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有规则,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将分子凝聚在一起。
分子来回振动,但位置相对稳定。
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小。
因此,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气态物质中,分子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之间的作用力很小,易被压缩。
因此,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4、原子结构5、纳米科学技术 二、质量: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 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 一个苹果约 150g一头大象约 6t 一只鸡约2kg 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 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4、测量:⑴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 计算出物体质量。
⑵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二十四个字:水平台上, 游码归零, 横梁平衡,左物右砝,先大后小, 横梁平衡.具体如下: 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⑥注意事项:A 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B 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⑶ 方法:A 、直接测量:固体的质量B 、特殊测量:液体的质量、微小质量。
二、密度: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 变形3、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m 3,常用单位g/cm 3。
这两个单位比较:g/cm 3单位大。
单位换算关系:1g/cm 3=103kg/m 3 1kg/m 3=10-3g/cm 3水的密度为1.0×103kg/m 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4、理解密度公式ρ m V= Vm ρ= V m ρ=ρ m V=⑴同种材料,同种物质,ρ不变,m 与 V 成正比; 物体的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⑵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体积成反比;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质量成正比。
5、图象:左图所示:ρ甲>ρ乙 6、测体积——量筒(量杯)⑴用途:测量液体体积(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
⑵使用方法:“看”:单位:毫升(ml )=厘米 3 ( c m 3) 量程、分度值。
“放”:放在水平台上。
“读”:量筒里地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凹面的底部相平。
7、测固体的密度:说明: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采用排液法测量,这里采用了一种科学方法等效代替法。
8、测液体密度:⑴ 原理:ρ=m/V⑵ 方法:①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 1 ;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 ;③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 2 ;④得出液体的密度ρ=(m 1-m 2)/ V9、密度的应用:⑴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鉴别物质。
⑵求质量: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体积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质量用公式m=ρV 算出它的质量。
⑶求体积: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质量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体积用公式V=m/ρ算出它的体积。
⑷判断空心实心: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一、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二、机械运动ρmV= 原理 工具(量筒、水、细线)方法:1、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体积V 1;2、用细线系好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总体积V 2,物体体积V=V 2-V 1A 、针压法(工具:量筒、水、大头针) B 、沉坠法:(工具:量筒、水、细线、石块)质量1、 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练习: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分别是14.2S, 13.7S,13.9S,则获得第一名的是 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赛跑快慢最简便的方法是路程相同时间短运动的快。
4、 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 ⑵直线运动 Ⅰ 匀速直线运动:A 、 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计算公式: 变形 , B 、速度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
人步行速度约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1m 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 速度图象:Ⅱ 变速运动:A 、 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B 、 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 (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 C 、 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D 、 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 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
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
设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 1、v 2、v 则 v 2>v>v 1E 、常识:人步行速度1.1m/s ,自行车速度5m/s ,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 客运火车速度140 km/h 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 光速和无线电波 3×108m/s 三、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 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 (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1 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m=106μm 1m=109nm 1μm=103nm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 、课桌高0.7m 、篮球直径24cm 、指甲宽度 1cm 、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 、 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5、特殊的测量方法:A>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匀速运动的物体速度 v 是个恒量与路程S 时间t 没关系v s t = t s v= vt s = v s t =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D>、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6、刻度尺的使用规则: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7、误差:(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用更精密的仪器(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四、时间的测量:1、单位:秒(S)2、测量工具: 古代: 日晷、沙漏、滴漏、脉搏等现代: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等五、力的作用效果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6、力的测量: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D、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
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
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