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空间设计原理

合集下载

植物造景美学原理

植物造景美学原理

文化传承
植物造景作为园林艺术的 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传承 和弘扬传统文化,展现地 域特色。
国内外植物造景现状对比
国内现状
近年来,我国植物造景发展迅速,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作品。 但总体而言,我国植物造景在设计理念、技术水平等方面与 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
国外现状
国外植物造景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在植物 配置、景观设计、养护管理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值得我 们学习和借鉴。
移植与更新
对于生长不良或老化的植物, 及时进行移植和更新,保持植
物造景的整体效果。
THANKS
感谢观看
05 不同类型空间的 植物造景策略
庭院空间植物造景策略
营造私密空间
通过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的搭配,形成围合或半围合的空间,为 庭院提供私密性。
创造景观焦点
在庭院中心或视线焦点处,种植具有观赏性的植物,如造型树、花 灌木等,形成景观亮点。
四季有景
选择不同季节开花的植物,保证庭院四季有景可赏,增加景观的丰富 性和趣味性。
后期养护管理要点及技巧分享
浇水与施肥
根据植物的生长需求和季节变 化,制定合理的浇水和施肥计 划,保持植物良好的生长状态

修剪与整形
定期对植物进行修剪和整形, 去除弱枝、病枝和不规则的枝 条,保持植物的形态美观和健 康。
病虫害防治
定期检查植物是否有病虫害迹 象,一旦发现及时采取防治措 施,防止病情恶化。
布局原则及技巧探讨
对比与调和
通过植物形态、色彩、 质地的对比与调和,创 造丰富而和谐的空间效
果。
均衡与稳定
植物配置应均衡稳定, 避免头重脚轻或一边倒
的现象。
韵律与节奏
通过植物的重复、渐变 、交错等手法,形成空 间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的艺术原理1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的艺术原理1

2、明度(亮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
无彩色中——白色明度最高,黑色明度最低。 有彩色中——黄色明度最高、紫色明度最低。
明度不同的植物
3、纯度(饱和度)——指色彩的纯净程度,也是色彩的 鲜艳度。
(1)加入灰,纯度降低。 (2)加其它色相,纯度降低。
二、园林造景的色彩构成 (二)色彩的心理感觉 (1) 色彩的冷暖感
线状(二方连续)、面状(四方连续)、环状重复
面状(四方连续)
环状重复
(3)近似
1)近似的概念——一个基本形的基础上作加、减、变形,大小色彩、肌理等变化, 形成若干近似的基本形。
2)近似的形态——设计要素各有特性,又能因近似而协调统一
枝条森林
(4)渐变
渐变的概念:指逐渐的、规律性的、循序的变动所取得的一种效果。 渐变的形态:关键特征是“变化”,并且是图形由此形到彼形缓慢变化。
◎底边水平放置的三角形,是稳定、永恒的象征; ◎倒三角形有强烈的不安定感。
平面图形----图案
(2)不规则形面——自然、流动、活泼的美感。
点、线、面的构成----重复、近似、统一
4.体形
是指由多界面围成的空间实体。自然界中不同种类的植物有不同的体形美; 同一类型的植物在不同的生长条件下也会有多种状态的体形美。
➢亮色轻,暗色重 冷色轻,暖色重
高明度、高纯度色华丽;反之朴素
(5)色彩的华丽与朴素-- 高明度、高纯度色在深色衬托下更显华丽
色彩的华丽与朴素
(三)色彩的对比与协调
1、色彩的对比 • (1)色相对比 (2)明度对比 • (3)纯度对比 (4)补色对比 • (5)冷暖对比
(1)色相对比
• ①、同类色对比——色相中最弱的对比,效果单纯、稳定,易呆板。 • ②、邻近色对比——色环中45°以内颜色的对比,效果和谐、稳定。

浅析植物景观的设计与运用理念

浅析植物景观的设计与运用理念

用心专注服务专业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加大,人际交流最为突出,这就决定了大多数人在紧张压抑的工作、生活之余,只能在这信息化的社会中娱乐、享受,而对人之本源——大自然的接触少之又少。

向往回归大自然,回到清新的天然空间中,成为人们身心享受的一项迫切需求,也成为现代的重要主题之一,这更推动了旅游产业的兴旺,各式各样的风景名胜、多姿多彩的民间文化不断丰富着景观的内容。

景观,不仅指平时所说的那些值得欣赏的自然景物,还包括一些具有特色的文化现象,山水、建筑、动植物、地形地貌,甚至民俗风情都是很丰富的景观资源[1]。

景观既有自然景观也有人文景观。

大自然与人类社会中有美的艺术,有视觉等感官审美元素的景、物、象,以及在其中休闲娱乐,我们都可将其作为景观来欣赏,当然这些景都是室外的,并且都不能离开大自然的生命体——植物。

从某种意义上讲,植物景观代表着大自然。

每一种景观似乎只有结合了植物才变得完美,变得有生机有姿彩。

植物在景观设计中可以作为主景,引人注目,也可作为背景,甘居人后。

随着四季变化,岁月流逝,植物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丰富的季相变化,令人赞叹。

在象征生命和美的同时,植物还是文化的载体、历史的见证,如我国传统文化在植物中沉淀、积聚,几乎每种植物都有着优美的传说或感人的故事。

所以景观植物在景观设计中,不仅仅是简单的花草、林木,而是生态、文化和艺术的结合体[2],是景观存在的保障。

1植物景观运用的科学性设计植物景观,首先要有科学性,即遵循自然生态规律,运用生态原理进行设计,这是进行一切植物景观设计的基础。

1遵循生态规律统一性是内部规律,但外在表现要丰富多样。

所以,只有遵循大自然的生存法则,才能展现出一个精彩纷呈、千变万化的世界,这是一个运转有序的有机整体。

同样,在植物景观设计的时候,依据生态科学要求,遵循自然生态规律,才能有美的存在,才能做到百花齐放,又各具特色。

,植物是一种生命体,在自然中要拥有生存的特定条件,有其适宜的生理、生物学条件、生态环境,时刻考虑植物的生态习性,才能构成景观,美化环境。

植物在园林设计中的作用

植物在园林设计中的作用

植物在园林设计中的作用植物在园林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的作用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空间营造、景观美化、生态平衡、心理效应、历史文化、环保节能、气候调节以及教育科普等。

1. 空间营造植物在园林设计中具有很强的空间营造能力。

通过合理配置植物,可以创造出各种不同的空间感受,如开放、封闭、半开放等。

植物的枝叶能够遮挡视线,改变气流方向,从而营造出不同的空间感。

利用植物的高度和形态,还可以营造出垂直空间、水平空间和空中空间等。

2. 景观美化植物是园林景观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它们以其独特的形态、色彩和香味为园林增添了美感和魅力。

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呈现出的不同状态,如春天的嫩芽,夏天的浓叶,秋天的果实和冬天的枝干,都为园林增添了不同的景色。

3. 生态平衡植物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空气,减少噪音,提供食物和栖息地等。

同时,植物的根系还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土壤质量,提高环境适应能力等。

4. 心理效应植物对人的心理也有一定的影响。

不同的植物形态和色彩可以引发不同的心理感受,如放松、安静、兴奋等。

在园林设计中合理配置植物,可以缓解人的压力,提高心情愉悦程度。

5. 历史文化植物在历史文化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它们往往与某些历史事件或文化传说相关联,如中国的梅花文化、竹文化等。

在园林设计中合理运用植物,可以增强园林的历史文化内涵。

6. 环保节能植物在环保节能方面也有很大的作用。

它们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

在园林设计中合理配置植物,可以发挥植物的环保节能作用。

7. 气候调节植物能够调节局部气候。

大型植物能够遮挡太阳辐射,降低地表温度,而植物的蒸腾作用又能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小气候环境。

在园林设计中充分考虑植物的气候调节作用,可以发挥其在改善城市环境中的作用。

8. 教育科普植物在教育科普方面也有很大的作用。

通过观察和学习植物的生长习性、形态特征、养护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可以培养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尊重,提高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现代园林植物空间的类型

现代园林植物空间的类型

现代园林植物空间的类型植物空间以时间维度为导向,由基面、垂直分隔面和覆盖面三个构成面通过多样的变化方式组合,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空间类型。

1、开敞植物空间园林植物形成的开敞空间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人的视线高于四周景物的植物空间,这种空间没有覆盖面的限制,其空间的大小形态只是由基面和限定该空间的竖向分隔面决定,但在该空间内,竖向分隔面仅用低矮灌木和地被植物作为空间的限制因素。

人们身处其中,视线通透,视野辽阔,心胸开阔,心情舒畅,容易产生轻松自由的满足感。

在现代景观设计中,除了运用草坪和花卉外,应推广使用生命力强、易于养护管理的地被植物来营造此类空间。

2、半开敞植物空间半开敞植物空间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四周围不全开敞,有部分视角用植物阻挡了人的视线,方向性强,指向开敞面,是开敞空间向封闭空间的过渡,是园林中出现最多的一种空间类型。

它也可以借助地形、山石、小品等园林要素与植物配置共同完成。

半开敞空间的封闭面能够抑制人们的视线,从而引导空间的方向,达到"障景"的效果。

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其封闭面可采用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三层配置方式,取得较好的生态效益。

3、覆盖植物空间覆盖植物空间通常位于树冠下与地面之间,通过植物树干的分枝点高低,浓密的树冠来形成空间感。

高大的乔木是形成覆盖空间的良好材料,此类植物分枝点较高,树冠庞大,具有很好的遮荫效果,无论是一棵几丛还是一群成片,都能够为人们提供较大的活动空间和遮荫休息的区域,这类植物空间的营造也是现代景观设计的主要任务。

此外,攀援植物利用花架、拱门、木廊等攀附在其上生长,也能够构成有效的覆盖空间。

4、纵深植物空间狭长空间的两侧被景物所挡,形成纵深空间,它具有方向感,将人的视线引向空间的端点。

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由植物材料营造的纵深空间在园林中很常见,如两旁植有密林的河流、峡谷等形成的空间。

道路两侧栽种行道树亦能形成纵深空间。

此类空间的营造宜采用枝叶茂密的高大乔木,增强纵深感,同时也能取得更大的绿量,提高生态效益。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及常用手法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及常用手法

四、一季突出,季季有景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的特点之一,现代园林植物景观营造应适当借鉴,按诗格或画理取裁植物景观。
1、“意”景
现代城市园林是外向型景观,城市范围内外的景观都可成为借景的对象,如远山、高楼、立交桥等。 图片
2、借景:有意识地把园林内外的景物纳入视野范围内使之成为某处景点的重要组成部分。
(1)适地适地、因地制宜、因材制宜 不同的环境条件需要选择不同植物种类,使用不同的造景方法。
(3)以人为本 任何景观都是为人设计的,植物造景首先要满足使用者最根本的需要(人的审美心理、行为习惯等)。 图片
植物景观的稳定性、经济性、具有地方特色
色相:植物所具有的群落色彩形象。以优势种的色彩为主,伴生种的色彩起点缀作用。
02
优势种的生活型:此为决定群落外貌的主要因素。
04
热带雨林复杂的垂直结构
将具有相同季相特点的植物合理配置在一起表现同一主题。 图片
A 春花景观
春季
红色:桃、杏、梅、牡丹、山茶、海棠、杜鹃 黄色:迎春、棣棠 白色:樱花、李、白玉兰、木本绣球、珙桐、含笑 蓝紫色:紫玉兰、紫丁香、紫荆、泡桐
园林植物配置及造景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演讲人姓名
2
原则及常用手法
3
第一节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1
第三章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基本
5
第三节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常用手法
4
第二节 城市园林绿地景观类型
二、以植物造景为主
植物材料既具有生态经济效益,同时又具有各种景观艺术特性,因此植物造景应是园林景观营造的重点。

园林植物景观空间设计构景手法分析

园林植物景观空间设计构景手法分析

园林植物景观空间设计构景手法分析一、园林植物景观空间特征每个植物都有其生长习性,展现出不同的姿态,在阳光照射下就会产生更多的优美特征,显示出生机盎然的活力。

不同树木在不同的生长阶段,会展现出不同的色彩和呈现出不同的姿态,植物也会因为在不同时间段内展现的色彩和形态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特色,让人们体验到不同的观感。

树木有多样化色彩,在不同季节会展示不同的色彩,因此要错落有致地搭配植物。

园区内部植物是景观空间的主要构成材料,它们具有运动性,而且植物也是环境的展现。

植物生长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树木花草本身具有空间立体特性,具有更强的运动性,可以展示灵活性、延续性及复杂性。

植物硬质环境有明显的差别,色彩迹象性,植物色彩的丰富性。

此外,植物通过色彩明暗对比,不同项目能够有机搭配,给人们带来视觉美感,可塑性园林植物空间结构可大可小,对植物的限定不像建筑物那么僵硬,而且园林植物空间有丰富的层次感及功能的构图,巧妙的植物景观设计可以展现出不同的植物空间。

园林植物景观在时代的发展趋势下,会呈现以下特点。

首先,它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植物景观能够在颜色、质地以及形象上具有突出的特色,人们在欣赏植物环境时,除了会分析描绘植物本身的外形特征,还会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判断,加工空间环境特点,才能更好地感受植物环境的空间设计,并感受到一定的亲和力。

其次,评价的多元化。

在当今的园林植物景观中,评价群体较多,群体的素质和层次具有较大的差别,在对某一特征进行评价时,会从不同的出发点进行考虑。

评价者并不能进行科学评判。

最后,植物景观具有整体性的特征。

现阶段,园林植物景观不仅要注重基本的要素设计,还要协调全局,才能在每个角度看上去是协调的。

具体来讲,要结合植物景观的特点进行分析,确保组群之间的结构和谐,进而更好地表现其整体性。

二、植物在园林空间中的重要性对植物做不同的搭配设计,可创造不同的环境,展现出不同的效果。

不同植物搭配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景观效果,在一定区域内将一些植物作为背景,让其跟小品和山水形成优美的环境。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的配置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的配置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的配置原则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的配置原则植物是构成园林景观的主要素材。

有了植物,城市规划艺术和建筑艺术才能得到充分表现。

由植物构成的空间,无论是空间变化、时间变化还是色彩变化,反映在景观变化上都极为丰富。

由植物构成的环境,其质量和美学价值都无与伦比。

01植物景观配置的基本要素植物景观配置的基本要素包括颜色、大小、形态、线条、质地和比例尺度等。

根据这些基本要素的特征,植物被各自区分为个体或归并为类组。

这些要素从来就不会彼此独立,而是交互作用成为一个整体。

另外,要素特征的表述本身就与创作手法、创作原则密不可分。

从植物要素特征出发,利用一定的组织编排手法(重复、对比、对称、变化等),将其组合成与自然或人造硬质环境相融,具有一定美感,满足一定功能的整体植物景观画面,这幅画面是随时间与空间动态变换的。

在植物的四大要素特征中,颜色是植物十分重要的标识之一。

颜色可以改变真实物体的三维视觉大小,引导人们的视线,增加园林景观深度。

植物的色彩主要来源于植物的花、叶、果、枝、干皮,而植物的花、果、叶又有季节变化,持续时间短;干皮和枝条也有年龄变化,持续时间较长。

一般来说,植物的花、果、叶是植物配置和造景必须要考虑的,尤其是花果的瞬间季相变化一定要抓住。

植物大小植物大小即植物三维所占据的大小,是植物要素特征中最直接最现实的空间特征,它直接关系着园林景观空间的占据与划分,也关系到园林景观建造的时效与经济性问题。

植物大小是一个具有变化特性的要素。

植物形状与形态植物形状具有更多美化效果。

植物可以带给园林景观丰富自然的形态,植物间也存在形态协调问题,有些植物跟别的植物很难搭配,适宜单独配置,比如说垂柳,这与垂柳比较特殊的形态有关;有的植物很容易跟别的植物搭配,如大多数松树,草类等。

植物在形态要素上不仅要协调,还要有变化,但变化最好是采用渐变方式,剧烈的变化,除非有足够的空间间隔,否则会导致不协调。

线条关于几何线条的形状,与其作为一种植物要素特征来解释,还不如说是一种植物景观配置的组织手法。

解析虚与实在园林植物空问营造中的应用

解析虚与实在园林植物空问营造中的应用

解析虚与实在园林植物空问营造中的应用园林植物学是园林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学科,而虚与实也是园林设计中常用的手法。

虚表示不真实的、虚构的,实表示真实的、存在的,虚与实的组合运用可以使园林更加具有美感和艺术感,通过在空间中营造虚与实的错落有致,能够使园林更加生动、形象、富有变化。

一、虚实相生的组合方式虚实相生是指在园林植物空间营造中,将虚实配合,在空间中形成明暗、阳光与阴影交替、枝叶纷杂的画面。

例如,设计师可以通过创造有深浅变化的光影效果,将虚幻的虚枝与现实的实树构成画面。

这样的效果更能体现园林的生命感和动感,也能让人们在园林中感受到更加真实、有趣的感受。

二、虚实错落的运用方式在园林植物空间中,设计师可以通过虚实错落的组合方式,运用大与小、粗与细、深与浅的对比,营造出丰富多彩的景观。

例如,设计师可以在园林中设计一条错落有致的曲径,将曲径中间的空地种上一些矮灌木将来掩埋线条,将两边种上高大的树木,营造出虚实交错、曲径通幽的效果。

虚实转化是指通过植物的形态和位置变化,来产生虚实转化的变化,让园林植物空间更加生动。

例如设计师可以将一些矮树种在尽头,形成一道弯曲的矮树屏风将景观隔离开来,将人的视线引导到远方,这样就形成了虚实转化的变化。

在园林中,虚实组合也是常见的手法,设计者可以通过虚实的对比运用来创造出独特的景观。

例如,在景观工程中,可以在大树下安装假山、小型钟楼等独特的构件,通过虚实组合使景观更具艺术感。

总之,在园林植物空间问营造中,虚与实的应用方式多种多样,设计者可以通过虚与实相生的方式、虚实错落的组合方式、虚实转化的运用方式和虚实组合的运用方式来营造出生动、有趣、独特的园林景观,让人们在欣赏园林之美的同时,感受到更加真实、有趣的感受。

园林植物空间的营造方法

园林植物空间的营造方法

园林植物空间的营造方法园林植物空间的营造方法植物能依据地形起伏状况、水面与道路的曲直变化、空间组织、场地使用功能等因素营造出不一样的空间,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了园林植物空间的营造方法,希望对大家有用。

1、乔灌草相结合形成层次性景观空间模拟自然界植物的生长状态,充分利用立体空间,以地带性植物为主,构成以乔木为主体,灌木、草本植物、藤本植物相结合的复合群落。

乔灌木与适量的空旷草坪结合,针叶与阔叶结合,季相景观与空间结构相协调,充分利用立体空间,大大增加绿地的绿量,以达到完善城市绿地结构的目的。

2、通过植物艺术化处理来划分、联系空间植物能依据地形起伏状况、水面与道路的曲直变化、空间组织、场地使用功能等因素,采用似连似分、多分少连、变化多样的配置方式,将空间其它构成要素围合成的`大空间再分隔、完善成一系列富有生命的次空间。

另外,用植物材料也能创造出相互联系的空间序列。

植物就像一扇扇门引导游人进出和穿越一个个空间,选择性地引导和阻止空间序列的视线。

植物能有效地"缩小"空间和"扩大"空间,形成欲扬先抑的空间序列。

3、表现空间深度"景贵乎深,不曲不深",说明幽深的园林空间常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而曲折则往往是达到幽深的手段之一。

将园林植物的色彩、形体等合理搭配能够营造出园林空间的曲折与深度感。

如一条小路曲曲折折穿行于竹林之中,能使本来并没有很大的空间产生深度感。

4、把握植物与空间的尺度关系根据建筑物围合的场地大小及与人的观赏距离,综合考虑决定植物的大小以与该尺度空间相符。

在适当的空间选择尺度合适的植物是空间营造的成败点,如由野口勇设计的美国加州情景雕塑园,由于空间较封闭狭小,院内未种植高大植物,只是根据其设计思想种植了低矮的仙人掌和仙人球,以隐喻加州沙漠风光。

5、屏蔽视线研究植物屏障各种变化的最佳方案,是沿预定视线画出区域简图,然后将水平视线长度和被障物高度准确地标在视线区域范围内。

《2024年园林植物景观的空间意象与结构解析研究》范文

《2024年园林植物景观的空间意象与结构解析研究》范文

《园林植物景观的空间意象与结构解析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园林植物景观作为城市绿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空间意象与结构解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园林植物景观的空间意象与结构进行深入分析,为园林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园林植物景观的空间意象1. 空间意象的构成要素园林植物景观的空间意象主要由植物、空间、色彩、质感等要素构成。

植物作为园林景观的主体,其种类、形态、生长习性等因素直接影响到空间意象的形成。

空间则是植物生长和展现的舞台,其布局、划分、连接等方式与植物相互作用,形成丰富的景观空间。

色彩和质感则是植物景观表达情感、营造氛围的重要手段。

2. 空间意象的表意功能园林植物景观的空间意象具有表达情感、传递文化、营造氛围等表意功能。

通过植物的形态、色彩、质感等特征,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意境,如宁静、欢快、庄重等。

同时,植物景观还可以传递地域文化、历史信息等,增强景观的文化内涵。

三、园林植物景观的结构解析1. 植物群落结构植物群落结构是园林植物景观的基础,包括植物的种类、数量、分布等。

合理的植物群落结构可以实现植物之间的互利共生,提高景观的生态效益。

在设计中,应根据地域气候、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并通过合理的配置,形成丰富的植物群落。

2. 空间布局结构空间布局结构是园林植物景观的空间组织形式,包括空间的划分、连接、过渡等。

合理的空间布局结构可以实现空间的流动与变化,增强景观的层次感和深度感。

在设计中,应根据景观的主题和功能需求,合理划分空间,并通过植物的种植、空间的分隔与联系等方式,形成丰富的空间布局。

四、空间意象与结构的关联性分析园林植物景观的空间意象与结构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空间意象的形成需要结构的支撑,而结构的合理性又需要以空间意象的表达为前提。

在设计中,应将空间意象与结构相结合,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和空间布局,实现景观的空间意象与结构的和谐统一。

园林景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造景(3篇)

园林景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造景(3篇)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造景(3篇)目录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造景(3篇) (1)1浅谈植物造景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2)1 植物造景的配置原则 (2)2 植物造景与其他设计元素的关系 (4)3 植物造景存在的问题 (8)4 结语 (10)2浅析园林植物造景中的生态设计 (11)1生态功能优先是生态设计的根本 (11)2物种多样性是生态设计的基础 (11)3因地制宜是生态设计的保证 (12)4中间关系是生态设计的关键 (12)5植物群落的稳定是生态设计的核心 (13)6生物多样性保护是生态设计不可缺少的前提 (14)7文化和游憩是生态设计的承载品位 (14)8小结 (15)3浅析植物造景中的五感设计 (16)1.形体 (17)2.色彩 (18)3.肌理 (19)1浅谈植物造景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摘要:城市景观设计中应用植物造景不仅可以达到美观的效果,对城市的水土、空气环境等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城市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应用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本文介绍了植物造景的配置原则,分析了植物造景在城市景观中应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植物造景;城市景观设计;应用1 植物造景的配置原则1.1 适地适树只有满足植物生长所需的土壤、光照、温度、水分、空气等环境条件,植物才能正常生长,并保持其稳定性。

所以,在植物造景中,首先要根据立地条件选择合适的树种,或通过引种驯化、改变立地生长条件来达到适地适树的目的。

其次,要合理配置。

在平面上要有合理的配置密度,使植物有足够的营养空间和生长空间,从而形成稳定的群体结构。

一般应根据成年树木树冠直径的大小来确定种植点距离,但为了在短期内达到配置效果,可适当加大密度。

1.2 功能要求人们对不同的园林绿地有着不同的功能要求,植物配置应考虑其功能要求,以起到强化和衬托作用。

如:行道树要求选择树冠高大、叶密荫浓、生长健壮、抗性强的树种,以达到遮阳、吸尘、隔音、美化的目的;儿童乐园、小游园性质的绿地,可选用姿态优美、花繁叶茂、无毒刺的花灌木。

植物平面设计图理念怎么写

植物平面设计图理念怎么写

植物平面设计图理念怎么写
植物平面设计图理念。

植物平面设计图是指在设计过程中使用植物元素进行布局和装饰的设计图。


物作为自然界的美丽产物,它们的形态、色彩和纹理都可以为设计带来灵感和活力。

植物平面设计图的理念是将自然与空间融合,创造出舒适、宜人的环境。

首先,植物平面设计图的理念是要体现自然的美。

植物的生长方式、叶片的形态、花朵的色彩都可以为设计带来灵感。

设计师可以通过植物元素的运用,打造出具有自然气息的空间,让人们在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其次,植物平面设计图的理念是要注重空间的舒适性。

植物可以调节空气湿度、净化空气,为室内环境带来清新的气息。

通过合理的植物布局,可以为空间增添一份生机和活力,让人们在其中感到愉悦和放松。

再者,植物平面设计图的理念是要注重植物与空间的融合。

设计师可以根据空
间的特点和功能需求,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和布局方式。

植物可以作为空间的点缀,也可以作为空间的主题,与建筑、家具等元素相互呼应,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

总的来说,植物平面设计图的理念是要通过植物元素的运用,打造出具有自然
美感、舒适性和融合性的空间环境。

设计师可以在设计过程中灵活运用植物元素,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设计作品,为人们带来愉悦和惊喜。

希望未来的设计师们能够更加注重植物平面设计图的理念,为我们的生活空间带来更多的美好和活力。

植物平面设计图理念怎么写

植物平面设计图理念怎么写

植物平面设计图理念怎么写
植物平面设计图理念。

植物平面设计图是指在设计过程中使用植物元素来创造空间的一种设计理念。

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重视和对健康生活的追求,植物平面设计图在室内设计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它不仅可以为空间增添生机和活力,还可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提升居住舒适度。

首先,植物平面设计图要考虑到植物的选择和植物的布局。

在选择植物时,需
要考虑到室内环境的光照条件、温度和湿度等因素,选择适合室内生长的植物品种。

同时,植物的布局也需要考虑到空间的整体设计风格和功能需求,植物的摆放位置要符合空间的整体布局,起到点缀和装饰的作用。

其次,植物平面设计图要考虑到植物与其他设计元素的融合。

植物作为一种设
计元素,要与空间中的家具、灯具、地面材料等其他设计元素相协调,形成统一的设计风格。

植物的颜色、形状和纹理都可以与其他设计元素相互呼应,增强空间的整体美感。

最后,植物平面设计图要注重植物的养护和维护。

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植
物的生长需求,选择适合室内环境的植物品种,并合理安排浇水、施肥和修剪等养护工作,保持植物的健康生长状态。

总的来说,植物平面设计图是一种注重自然与人类生活的融合的设计理念,它
不仅可以为空间增添绿意,还可以改善室内环境,提升居住舒适度。

在未来的设计中,植物平面设计图将会成为室内设计的重要趋势,为人们创造更加健康、舒适的生活空间。

植物平面设计图理念怎么写

植物平面设计图理念怎么写

植物平面设计图理念怎么写植物平面设计图理念。

植物平面设计图是指在建筑、园林等空间设计中,通过植物的布局、种植和组合,以及与地形、建筑等元素的结合,形成的一种平面设计图。

植物平面设计图不仅仅是为了美化空间,更是为了营造舒适的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在植物平面设计图中,理念是至关重要的,它决定了设计的方向和目标,也是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的思想指导。

首先,植物平面设计图的理念应该是以生态环保为核心。

在设计过程中,应该注重植物的选择和布局,尽量使用当地的原生植物,减少对外来植物的依赖,保护和维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同时,应该注重植物的多样性,避免单一植被的大面积种植,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逆性。

其次,植物平面设计图的理念应该是以人为本。

在设计过程中,应该考虑到人的需求和感受,营造出适宜人们居住和工作的环境。

通过合理的植物布局和组合,可以提供舒适的气候和视觉感受,增加空间的活力和趣味性,从而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此外,植物平面设计图的理念还应该是以美学为导向。

在设计过程中,应该注重植物的形态、颜色、纹理等美学特征,通过合理的植物组合和搭配,打造出具有艺术感的景观效果,使空间更加具有魅力和吸引力。

总之,植物平面设计图的理念是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的思想指导,它决定了设计的方向和目标。

在设计过程中,应该注重生态环保、以人为本、以美学为导向,通过合理的植物布局和组合,打造出舒适、美观、生态的空间环境。

这样的设计理念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可以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植物平面设计图理念怎么写

植物平面设计图理念怎么写

植物平面设计图理念怎么写
植物平面设计图是指在设计平面布局时,将植物作为设计元素进行规划和布置
的图纸。

植物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不仅可以为设计带来生机和活力,还可以提升空间的舒适度和美感。

在植物平面设计图的理念中,我们需要考虑植物的种类、数量、布局以及与其他设计元素的协调等方面。

首先,植物的种类是植物平面设计图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不同种类的植物
具有不同的形态、颜色和生长习性,因此在设计中需要根据空间的特点和设计的风格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

比如,在室内空间中可以选择适合生长在室内环境的绿色植物,而在室外空间中可以选择耐旱耐寒的植物。

其次,植物的数量和布局也是植物平面设计图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在设计中,我们需要根据空间的大小和形状,合理地布置植物的位置和数量。

通过合理的布局,可以使植物在空间中起到点缀和装饰的作用,同时也可以使空间更加舒适和宜居。

此外,植物与其他设计元素的协调也是植物平面设计图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在设计中,我们需要考虑植物与地面材料、家具、灯具等其他设计元素的协调性,使整个空间呈现出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

总的来说,植物平面设计图的理念是将植物作为设计的重要元素,通过合理的
选择、布局和协调,使植物成为空间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空间带来生机和活力。

在实际的设计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空间特点和设计需求,灵活运用植物平面设计图的理念,创造出更加美观和舒适的设计作品。

园林植物造景设计半开敞空间

园林植物造景设计半开敞空间

也即,种群的增长速率成几何级数 变化:
Malthus学说
1.环境负荷力 逻辑斯缔(LOGISTIC)变化
dN/dt=r.N(K-N/K)
K---环境负荷力
当:
K=N时, dN/dt=0; K〈N时, dN/dt 〈O;
K〉N时, dN/dt 〉0
2.竞争
两个以上的个体,由于要求相同或相似的生 存空间、营养、水分、光照等生活必需条 件,从而限制种群个体发展的现象和行为。
分为:
种内竞争 ----同种内不同个体间的竞争 种间竞争 ----不同种个体间的竞争
相同点 ----改变群落个体数量与群落 结构
不同点: 种内竞争----不改变群落组成,不导致种
的消亡。
种间竞争----改变群落组成,可能导致种 的消亡。
高斯定律: 凡是生态位(某个种在群落中特有的时空位 置和机能地位)相近的两个种不能永久共存。
f(h)表示A种(B种)在自身为主的群落 中,每一个B种(A种)个体对A种(B种) 产生的效应
种间效应通常表现为:
※生态学上 ※生理学上 ※生物化学上 当:
f〉Ka/Kb ,h〈Kb/ Ka时,B种效应对A种增
强,A种将消亡;
f〈Ka/Kb ,h〉Kb/Ka时,A种效应对B种增
强,B种将消亡;
低地布置高植物,高地布置矮植物或不种植 植物。
五、加强季节特色
物候
季相
时间韵律、节奏
春花烂漫、姹紫嫣红; 夏绿环抱、浓荫覆地; 秋色艳丽、层林尽染; 白雪挂枝、银装素裹。
春英(春发) 秋毛(秋萧)
夏荫(夏荣) 冬骨(冬枯)
六、控制视线
作用--使景色显、蔽得宜,彰显美景,隐蔽劣 景,诱导视线,调节游憩速度与节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植物景观空间设计摘要:探讨了园林植物在营造园林空间中的作用,以及园林植物景观空间的基本类型,提出了园林植物在园林空间设计中的构景手法。

关键词:园林植物;景观;空间设计园林艺术是时间与空间的造型艺术,园林植物是园林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作为唯一具有生命力特征的园林要素,不仅具有丰富的时序变化,而且也是构造园林空间的要素。

园林空间通常由地形、水体、建筑、植物和小品等诸多要素共同营造,园林植物作为园林空间构成的要素之一,是空间的弹性部分,极富变化的动景,为园林增添了生机和野趣,丰富了景色的空间层次。

1、园林植物在园林空间营造中的重要性园林的设计既是一种环境设计,也是一种空间设计。

中国的古典园林非常重视空间的组合、营造。

在现代园林中,空间营造非常重要。

随着人类社会、城市环境和文化水平的变化、发展与提高,人们的艺术情趣和审美意识也在改变,园林植物既能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又能创造优美的环境空间,因此园林植物这一构成要素,在园林空间营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创造园林空间园林绿地不同植物配置形式,能构成多样化的园林观赏空间,造成不同的景观效果。

如果没有花草树木,园林中的山水、建筑以空阔的蓝天作为背景,会显得过分开敞、暴露,毫元园林情趣。

用植物作为背景,限定某一个景区,则使其在建筑与山水周围产生尺度宜人,气氛幽静的空间环境。

在园林设计中,可根据设计目的和空间性质(开阔、封闭、隐蔽等),相应地选取各类植物来组合不同的空间。

高大树木不仅创造了幽静凉爽的空间环境,还创造了富有变化的光影效果;浓郁的树木,可以形成建筑与山水的背景,而树冠的起伏层叠,又构成园林空间四周的丰富变化;层次深远的林冠线,打破或遮蔽了由建筑物顶部与园林界墙所形成的单调的天际线,使园林空间更富于自然情调。

、协调园林空间园林植物可以充当园林空间的协调者,因为植物的基本色彩是绿色,它使园林形成统一的空间环境色调,在变化多样中求得统一感,也使人们在绿色的优美环境中感受到轻松与舒适。

另外,园林空间无论是大是小,适当的运用植物材料往往能够使空间环境显得更为协调,如大空间选用体形高大的树种或以植物群体造景,小空间则选择体形相应较小的树种,便可满足空间比例、尺度协调的要求。

、丰富园林空间植物多种多样的配置方式可满足园林不同空间风景构图的要求。

采用三五成丛的自然式种植形式,有利于表现自然山水的风貌;采用成行成排的规则式种植形式,则宜于协调规整的建筑环境;宽阔的草坪,大色块、对比色处理的花丛、花坛可以烘托明快、开朗的空间气氛;而林木夹径,小色块、类似色处理的花境则更容易表现幽深、宁静的山林野趣。

2、园林植物景观空间类型由植物材料形成的空间一般是指由地面、立面和顶面单独或者共同组成的具有实在性或暗示性的范围组合。

这样的园林空间在地面上,以不同高度和各种类型的地被植物、矮灌木等来暗示空间边界。

立面上则可通过树干、树冠的疏密和分枝的高度来影响空间的闭合感。

因此,合理利用植物丰富的造型与组合搭配,能够创造出各具特色的空间景观。

、开敞空间人的视平线高于四周景物的空间,称为开敞空间,它外向、无私密性。

园林中由低矮植物营造的开敞空间气氛明快、开朗,常成为人们良好的游憩活动场所。

由如茵的草坪,斑斓的花卉,矮小的灌木等植物材料营造的空间均能达到此种效果。

2.2半开敞空间园林中以植物材料为主营造的半开敞空间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指人的视线被四周植物的枝干等部分遮挡,人的视线透过稀疏的树干可到达远处的空间。

另一种则是指空间开敞程度小,单方向,常用于一面需隐密性,而另一面需景观的环境中,在大型水体旁也很常用。

这两种空间在形式上虽不完全相同,但有着共同的特点,即二者都不是完全开敞,也没有完全闭合,身处其中,人的视线时而通透,时而受阻,富于变化。

、封闭空间由基面、竖向分隔面和覆盖面共同构成的林下空间,利用乔木树冠形成的覆盖面隔离向上的视线,同时林下灌木对视线的流动产生阻挡,人的视线四周均被植物所围合,形成视线的封闭,称为封闭空间,它无方向性,具有私密性、隔离性。

、竖向空间空间由基面和竖向分隔面构成,植物冠幅较窄,主要利用椭圆形、圆椎形、圆柱形的植物自身或与灌木结合,在竖向分隔面上封闭视线,形成竖向上的方向感,将人的视线导向空中。

、覆盖空间指由树冠浓密的遮荫乔木构成的顶面被覆盖,而立面为空透的空间,能带给人较强的归属感。

同时由于树冠的厚度和质感不同,能产生不同的遮荫效果,为人们创造舒适的游憩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由植物营造的覆盖空间与许多由园林建筑营造的顶面覆盖,四周开敞的空间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如果抛开具体的形象、质感等方面的区别不谈,那么它们带给人的空间感受则是较为类似的。

3、园林植物景观空间的构景手法植物景观空间即要在具有实用属性的同时还要赋予它美的属性。

多样统一是形成美的植物景观空间设计的原则。

在植物景观空间中多样统一通过简洁、多样、均衡、强调、秩序和比例6个因素对植物的形态、色彩、质感的合理选择、组织,而得以体现。

简洁简洁是表现美的条件之一,简洁的线形、形状总是比复杂的更具有吸引力。

在植物景观空间中创造简洁的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重复。

重复可以通过植物的形态、色彩、质感来体现。

具有相同的形态或质感或色彩的不同植物可以通过这一特征的重复统一整个植物空间,既单纯同时又不乏变化。

植物形态的重复将带给观赏者视觉上的舒适、宁静感,并形成似曾相识的亲切感。

一个空间中可以有各种特征完全一致的植物的重复,一般在形成覆盖式植物空间和竖向植物空间中运用较多,这种景观十分单纯,没有变化,过长会令人感到单调。

另外,在设计中更多可以采取植物组群重复的手法,或者使每一组植物组群的1/3与相邻的组相同,这种重复表现出了一定的变化。

或确定重复植物的大小、形态、色彩、质感等特征至少有一种是具有变化的,这样使得组群、空间之间都有了联系,形成了统一。

、多样过于单纯的构图会令观赏者感到平淡单调,利用多样性则可以控制过多的重复,引发人们的兴趣。

植物景观空间形式的多样性同样可以通过植物的形态、色彩、质感的变化来体现。

但应注意,多样性的体现并不是将所有无关紧要的东西进行排列组合,过多的变化只会导致混乱,而应在具有一种控制性的贯穿整个构图的植物种类之后进行变化。

这种作为构图基础的植物称为基调植物,用于调整构图的植物称为重点植物,实际上无论植物空间中哪种视觉要素发生了变化,多样性都产生了。

通过基调植物统一构图,利用强有力的重点植物形成焦点,具有多样统一性。

在表现多样性同时,也要考虑统一的形成,在3~7种不同种植物组成的植物组群中,主要表现形态、色彩、质感中某两种植物特征,大多数植物的这两种特征均相似,或者在8~15种植物组成的植物组群中,大多数植物有一种特征相似,则整个植物景观可形成多样统一。

多样性形成的方式有对比、相似两种。

对比将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形成跳跃感,而相似的多样是平缓的,给人带来宁静、平和的感觉。

、强调在植物景观空中,强调打破了植物材料的秩序和模式,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以控制空间构图。

植物景观中强调作用通常由主景植物来实现。

主景植物的选择应考虑其形态、色彩或质感在该植物群体中是否足够突出。

对于形态来说,在一个群体中若有一种植物具有对比形态或具有显着的形态特征,将会在群落中凸显出来。

质感亦是如此,如果在植物景观中的控制性植物模式的质感为细质,则利用粗质或中性质感的植物即可创造强调效果,反之亦然。

同样,利用色彩冲突很容易在植物秩序中获得突出的色彩变化从而牢牢吸引游人的视线。

在植物空间构图中,植物间距的差异亦可形成强调。

植物按一定间距种植形成秩序,直到间距发生变化,这时变化的植物将很容易被看到,而形成强调。

另外,利用线形植物引导视线,视线的终点亦可形成一个焦点。

、均衡在植物景观空间中,均衡是指植物之间的各种要素的平衡状态。

均衡可以分为对称的均衡和不对称均衡两种形式。

植物景观的对称均衡是非常明显的。

在它的构图中心设置焦点,左右两边形成植物重复,构图稳重。

利用中心两旁的垂直形象可以起到强调均衡中心的作用,通常具有引导作用。

不对称的均衡中心不放置在中央,形成在形式上具有变化的均衡。

这种视觉上的不规则均衡,是各组成要素的比重的感觉问题。

这里的比重是指植物的形态、色彩、质感。

在植物景观构图中,首先要确定均衡中心。

作为均衡中心的植物景观在形态、色彩、质感上应该是强有力的,中心的明确标定可以避免构图的散漫和混乱。

均衡也体现在景深方面。

必须保持视线中前景、中景和背景植物的均衡。

如果缺少了前景或背景,空间就没有了层次,画面的均衡就无从谈起。

另外,前景与背景植物的形态、色彩、质感处理应相对平淡一些,从而突出中景植物,形成均衡感。

、比例在植物景观设计中,比例适度是设计中的重要因素。

人们总是习惯于在所看到的物体上寻找与自己有关的形象联系来加以比较。

合宜的尺度,使人亲切,可以唤起人们的情感。

对于比例的研究自古就有,其中比较典型的美的比例包括黄金比、平方根矩形,它对于形成形式优美的构图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对植物景观平面、立面的比例研究中,发现其中也蕴涵着典型的比例关系。

因此在植物空间设计中要注重植物与植物、植物与群落之间的比例关系,使植物空间景观尺度得体合宜。

4、小结植物景观在人化的第二自然中,已成为造景的主体,植物景观配置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环境景观的质量及艺术水平,因此,对运用植物材料来营造园林空间景观的探讨,将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实践问题。

总之,在以植物造景为主的现代园林中,在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同时,只有重视植物材料在园林空间景观营造中的应用,合理配置,才能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园林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