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5+2=0和2+5=0
让5加上2
让5加上2——也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青山小学赖慧琼很多时候,老师很无奈,学生在学校教育5天,放假两天又原样反弹,很多老师笑谈5加2等于0。
5为什么加上2会等于0?主要原因在于5没有加上2,5和2各自为阵,造成等于0的必然。
一、5的引导地位三八妇女节,语文老师布置家庭作业——给妈妈洗洗脚,并写一篇体会。
结果有2个学生没完成家庭作业,问及原因,答曰:一位因妈妈说,只要我搞好学习就行了,洗什么脚,故而没能完成:另一位妈妈不在家所以没能完成。
另有4名学生作文明显不真实,仔细了解果然不是本人创作的。
有妈妈不配合所以瞎编的,有根本没给妈妈讲,抄书上的,还有一位竟然是和妈妈一起编的。
家长们一边大谈,孩子不能体谅家长,不懂尽孝,而一边又过于溺爱孩子,不舍得孩子吃哪怕一点点苦。
宁可和孩子一起编故事,也舍不得孩子给自己洗一次脚。
有的家长在教育孩子上过于偏执,看不见让孩子为家长服务也是需要练习的,看不到学习成绩以外的教育,对于自己认为的不需关注内容,选择自动屏蔽或曲解。
尊重学校教育的引导地位,哪怕不能理解学校的意图,应以沟通为先,而不应该自主改变学校本意,这会让学生对学校产生质疑,在以后面对学校指令的态度上大打折扣。
同时,老师与家长的指令不一,会让学生产生无所适从感,成为夹心饼干。
而由于不能按要求完成老师任务,学生在同学中的“地位”也会下降,并产生不自信。
因而尊重学校教育的引导地位,不仅是让孩子的教育具备一致性,更是让5可以加上2成为可能,发挥学校教育最大价值的根本点。
二、让2了解5和让5了解2学生需要什么,家长需要什么,作为教师你以为的好,是不是学生和家长想要的?很多时候老师们常常恨铁不成钢,恨学生不够努力,恨家长不能尽心,恨自己一片丹心在玉壶还得不到体谅。
打铃了还不下课,放学了还在讲课。
和老师们利用休息时辛苦讲课相对应的是抱怨老师拖堂的学生,门口小声咒骂老师的家长。
很多老师因此而叹息、垂泪。
我是为了谁好?常常听家长们说,最怕老师喊家长,从来不以为意。
学校与家庭教育等式:5+2=0 ???
给家长的几点建议: 1,保持良好心态。 2,活到老,学到老。 3,积极配合老师。 4,培养孩子自立。
一,保持良好心态
①心态大于技巧,习惯大于知识 。从根本上来说,
决定一个人发展的却还是一些非能力层面的东西。在 众多的非能力素质中,心态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人是 情感动物,心态高低、健康与否,对我们非常重要。 心态的外在体现最终形成为一种精神风貌;心态的内 在体现则表现为它将直接影响我们的斗志和对工作投 入的程度。 ② “当所有的门都对你关闭起来的时候,上帝还为 你留着一扇窗。”---其实,一些人深陷困境有时,只 需要在思维上另开一扇窗,积极乐观的心态,往往能 帮助他走出困境,开阔一片新的天地。
……
“家长”这个“职业”的性质
它是一个不经过考核就可以上岗、永远不会 因为考核不合格而下岗的职业。 但是,若这位“老师”是不继续学习,不继 续提升自己,就学校教育,若没有家庭 教育做支持,这一切或许都是徒劳的。 “子不教,父子过。教不严,师之惰。” 《三字经》
1, 学校教育 :专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 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一般说来,学校教育包 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2,家庭教育: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 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按照现代观 念,家庭教育还包括: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 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
家庭教育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家长其实也是一位 “老师”,是孩子名副其实的家庭“老师”。 大家还记得,你们孩子是怎么学说话,怎么 学走路吗?难道你们不是一位老师吗?一句 一句,手把手地教会孩子这些生存技能吗?
四,培养孩子自立。
培养孩子自立的六把钥匙: ①让孩子自己选择。 ②尊重孩子的努力。 ③不问太多问题。 ④别着急告诉答案。 ⑤鼓励孩子善用外部环境。 ⑥别毁掉孩子的希望。
教育专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
教育专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
教育专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
两者“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
为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让家长积极担负起教育者的责任,有效地配合学校开展教育,保持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近年来,我校根据学生实际,在坚持传统的家校联系形式之外,坚持开办家长学校,还原家校联系的主角地位——家长、学生,结合实际,为家长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方法,有效提高了家校联系质量,实现了父母与孩子的共同进步、和谐发展,开创了学校德育工作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
然而现实德育、智育严重脱离,德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以及德育工作严重脱离生活实际等现状,都给我们实施创新德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抓好学校德育工作,开创学校工作新局面,实现学校、社会、家庭三方共赢:我们知道,《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里明确提出,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保证作用。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首要工作,它关系到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
开展中小学德育工作,它的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公民。
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并为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奠定基础。
所以,我认为,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具有深远意义的、不可或缺的工作。
而今天在开展此项工作时,多数学校出现了以下不良的现象:现象一:重“智育”轻“德育”,在现实教育中,受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德育逐渐让位于智育,考分决定一切,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现象,德育工作得不到落实,以考试成绩论英雄这种体制,虽然为国家培养了些人才,但同时也出现了不少有才无德的社会危险品。
520现象
“5+2=0”代表着什么数学意义上的5加2等于几,恐怕连幼儿园的孩子都清楚。
但是教育学上目前有一种“5+2=0”的说法,恐怕很多家长还不清楚。
这里所说的“5”是指五天的学校教育,“2”是指星期六与星期日这两天的家庭教育。
教育学上的“5+2=0”意思是说,学生在学校五天里所受到的良好教育和两天在家庭所受的不良影响相抵消了。
不可否认,这样绝对的说法似乎有些偏激,但这样的说法却也明确指出了学生受家庭与社会的不良因素的影响对学校教育冲击的力度之大。
家庭社会教育缺失导致“5+2=0”近日,记者在125路公交车上看到这样一幕,一位母亲带着一个孩子分别坐在两个座位上,一老年人上车,孩子欲让座,这位母亲说:“坐着,人这么多挤着你怎么办!”当记者把这件事讲给小学老师听时,老师似乎对这样的事已经习以为常了。
这位老师还告诉了记者不少诸如此类的事,比如学校不允许学生染头发,可有一个周六,她上市场看到自己的两个学生头上全喷着黄色的发胶,哪像个小学生的打扮。
她还说这两个孩子还是在学校表现不错的呢。
还比如有的学生在学校听老师的话刻苦学习,可是回到家很多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辈的都怕孩子累着,对孩子有求必应,甚至有的家长还说:“学差不多就行了,有什么用啊。
”家庭和社会教育的缺失让学校教育显得捉襟见肘。
长久以来,在我们的教育中,存在着重学校,轻家庭和社会的误区,甚至认为教育孩子就是学校的事,与家庭、社会无关。
虽然这种观念正在逐渐被纠正,但是观念和行动之间总是有距离,让我们扮演着“破坏者”的角色。
教育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形成合力研究结果显示,4至11岁是一个人的性格形成期,12至17岁是一个人的性格定型期。
如果“5+2=0”的无效教育一直持续,很难想象我们培养出来的孩子会是什么样。
长大后,也许你的孩子学习会很好、也许你的孩子很会看人说话、也许你的孩子很适应“社会的一套”……众多的也许中,也许我们唯独缺少一个消极设想。
而这个在我们众人眼中可能是万分之一的“误差”,对我们每个个体家庭来讲,那就是百分之一百的后悔与无奈。
教师招聘笔试精编模拟卷五教育学心理学单选判断不定项
模拟卷五一、判断题(共24题,每题1分,共24分)1.在我国,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和谐发展,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目标。
()2.正所谓术业有专攻,教师只要在专业上过硬即可,不需要具备较高科学文化素养。
()3.学生在教学中获得知识,主要是直接经验,但直接经验要以间接经验为基础。
()4.专制型的班主任喜欢学生听命于自己,对于不服从者动辄发怒,批评,威吓和谩骂。
()5.小华在考试前。
妈妈说:“如果你这次考试能考90分以上,我和爸爸就带你去旅游。
”那么妈妈的话可以增强奖励的激励和引导作用。
()6.用地震造成学生伤害事故的,即使学校已经履行相应职责且行为并无不当,仍应承担法律责任。
()7.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是创新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
()8.学习的连接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结构的过程。
()9.作为教师不一定要有明确的教育目的,但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标。
()10.尽可能的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的尊重一个人,反映的德育原则是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11.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立的总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构成的体系,属于民主管理。
()12.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各种心理现象变化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13.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这是认同。
()14.为提高学校心理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学校心理教育应该常态化。
()15.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分工,产生了文字,出现了学校,人们的教育经验逐渐丰富。
教育工作也日益复杂,越来越需要对教育工作进行研究,对教育经验加以总结,这样,就逐渐产生了教育学。
()16.对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在教学内容上应该多讲些比较具体的知识和浅显的道理,在教学方法上应多采用直观教具,原因是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17.在个性发展方面。
教师的心理学、教育学素养是关键因素,它决定教师是否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和独特性的价值,是否尊重和注重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是否积极的在教育活动中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客观条件和提供活动的舞台()18.奴隶社会的“学在官府”,封建社会的“等级学校”,资本主义社会的“双轨制”等,都说明学制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所制约。
谁在演绎“5+2=0”的教育算式?
谁在演绎“5+2=0”的教育算式?作者:黄建军来源:《湖南教育·A版》2018年第02期“5+2=0”的说法,形象地说明了家庭与社会的不良因素对学校教育冲击的力度之大,也反映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严重脱节。
研究结果显示,0~12岁是教育的最佳期,3~12岁是性格形成期,12~18岁是性格定型期。
如果“5+2=0”的无效教育一直持续,很难想象我们培养出来的孩子会是什么样。
一、不当的家庭教育,是产生“5+2=0”现象的“前奏”每个人的第一所学校是家庭,家庭教育是扎“根”的教育,“根正”才能“枝繁叶茂”,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进入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基础。
不容忽视的现状是,不少学生的家庭教育是存在问题的。
一是家长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正确。
经济转型时期,社会多元价值观念冲击了不少家庭:有的家长“向钱看”;有的家长贪图享乐,有的家长没有社会公德意识……如此家庭环境的“熏陶”,不管学校怎么进行正面教育,回到家里,所看到、听到的是家长的“负面”身教言传,可想而知,学校的教育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
二是家庭教育的理念与方法不科学。
据调查显示,大概80%左右的家长是重视孩子健康成长的,但由于缺乏科学的教育观念,具体实施中总是出现各种偏差和错位。
比如,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生怕孩子输在所谓的“起跑线”上,过分关注学习成绩,不顾孩子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给孩子施加压力;有的家长过分溺爱娇惯孩子,养成了孩子唯我独尊、自私自利等不良的性格习惯;还有的家长过于严厉苛刻,信奉棍棒教育,则易形成孩子自卑、压抑、焦虑、冲动、逆反等不良性格心理,影响身心健康成长。
三是家庭教育意识淡薄,缺席孩子的成长。
部分家长视孩子的成长为解决简单的吃喝拉撒问题,有的认为教育孩子是老师的事情,是学校的事情。
比如农村很多外出务工的家长,或把孩子交给老人,或寄养在亲戚家,或全寄宿在学校;城市里也有一些家庭,家长或忙于打拼事业,或图自己轻松省事,或忙娱乐忙应酬,把孩子“半托”“全托”给机构与个人……由于无暇顾及孩子,往往家长不清楚孩子的成长状态,由此出现各类问题。
从“5+2=0”现象谈目前家庭教育的发展
从“5+2=0”现象谈目前家庭教育的发展教育作为现代家庭的一个重要功能,对于青少年健康而自由全面的发展具有持久而基础的作用。
但随着“5+2=0”教育现象的出现,家庭教育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日益面临着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在这种局势下关注家庭教育,以创新的思路和渠道来推进家庭教育的发展,对于青少年健康全面的发展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作用。
标签:家庭教育;以人为本;价值观家庭是每个人所接触到的第一个环境,家庭教育对于每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无法替代的。
家庭教育的完善程度是一个人教育状态可否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同时它也与学校教育的正向发展密不可分。
良好的家庭教育无非可为学校教育的发展注入正能量。
现阶段我国家庭教育所出现的一些负面现象严重制约了个人教育的全面发展,甚至出现了“5+2=0”的现象。
一、“5+2=0”现象下的家庭教育现状家庭教育是一个人出生后所接受到的最早的教育,其成败与否直接关系着一个人价值观念、思想品德的形成以及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等。
近几年来,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计划生育政策所导致的“独一代”现状,家庭教育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使得青少年教育模式出现了“5+2=0”的现象。
这种现象所反映的是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严重脱节,就是说学生在5天系统的学校教育后,仍面临着两天的家庭教育,这两天的超负荷性或滞后性,即没有教育或者教育负荷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学校教育所产生的效果,因此被称之为“5+2=0”现象。
在这一现象下,家庭教育的这两天显得尤为重要,而致使“5+2=0”现象出现的家庭教育的这两种极端教育方式主要表现为:第一,家庭教育的滞后性。
这种滞后性主要表现为“放羊式”的管理方式,由于现在多数家长忙于工作、应酬娱乐等,过多地把生活的关注点放在车子、房子等物质经济方面,根本就无暇顾及或者是忽视了孩子的家庭教育,尤其是在许多农村地区,有许多家长为了生计外出打工,孩子多数会被寄养在爷爷奶奶家,或者一个人留守家中,孩子的教育问题被全部地归于学校和老师。
家庭教育 效果 公式
有关“家庭教育”的效果公式
有关“家庭教育”的效果公式如下:
1.5+2=0:学生在学校接受了五天大体相同的系统教育之后,接下来是两天不一样的家庭
教育,产生了不一样的结果。
这个公式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家长的配合,学校教育等于零。
2.表扬孩子的通用公式:表扬=陈述事实+确认事实的可贵性+ 表达感受+ 表达期望+ 身
体接触。
一个完整的表扬,必须按程序做对每一步,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3.批评孩子的通用公式:批评=陈述事实+确认可罚性+表达感受(痛苦)+ 保住孩子的
自我价值+期望。
这个公式强调在批评孩子时,要陈述事实,确认事实的可罚性,表达感受,同时还要保住孩子的自我价值,并提出期望。
试论“5+2=0”现象
试论“5+2=0”现象作者:韩曦来源:《新课程·上旬》 2015年第20期试论“5+2=0”现象韩曦(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通化乡新后庄小学)我国教育中普遍存在着“5+2=0”现象,即孩子在学校接受五天的教育,周六、周日回到家庭和社会,使前几天的教育前功尽弃。
研究表明,影响孩子成绩的主要原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及社会。
学校教育只在孩子成长中起主导地位及作用,而家庭和社会则占主体作用。
如果要追根溯源,孩子1~6岁不只是长身体,更重要的是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如果父母让孩子1~6岁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那里度过,那么这个孩子在小学阶段要么默默无闻,要么无法无天。
孩子的成长有3个关键期:3岁前后、9岁前后和13岁前后。
如果错过了成长的关键时期,后患无穷。
因此,明智的父母应该做到:孩子3岁前后,应无为放任,让孩子拥有自食其力的勇气和习惯,让其“三岁而立”;孩子9岁前后,父母最好积极权威;孩子13岁前后,父母最好消极民主。
可是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他们的父母在哪儿呢?如果父母在22岁时结婚,3年后有孩子(这时一般晚婚的父母25岁结婚年龄相当)。
这时的父母年龄一般在25~28岁之间。
在农村,孩子的父母迫于生计而外出打工,“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已是共象,等到孩子上小学、初中时,他们又因“转学潮”“择校热”为孩子及其“监护人”(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高成本支出拼命打工。
而在农村,外出打工的又多是未成年时接受良好教育的。
即使父母是“双职工”,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正为了自己事业(位子、房子、车子)而疲于奔命,对孩子的教育真正陷入“缺失地步”,他们留给家、留给孩子的只剩下一个匆忙的背影,一堆堆蒙尘的玩具,一把把无情的钞票,成为家里“最熟悉的陌生人”。
而孩子最需要的关爱、陪伴在哪儿呢?基于此,教育就本末倒置了。
本应是承担主体地位的家庭、社会却把一切责任推给了学校,学校传授给孩子知识。
但知识不等于智慧。
知识关于事物,智慧关于人生;知识是理念的外传,智慧是人生的反观。
潍坊昌邑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强化题库练习卷
潍坊昌邑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强化题库练习卷一、单选题1.“5+2=0”的现象.表明应强调贯彻的德育原则是( )。
A.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B.理论联系实际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D.正面启发.积极引导答案::C解析::【知识点】德育原则“5+2=0”意思是五天的学校教育加上两天的家庭教育等于零教育。
体现了我国目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中对学生品德要求出现的差异甚至对立的现象。
针对这一现象.应该贯彻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主动协调多方面教育力量,统一认识和步调,有计划、有系统、前后连贯地教育学生,发挥教育的整体效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
2.从旧经验引导新学习,系统讲解教材内容即时练习与反馈校正属于()。
A.教师主导取向B.学生自学取向C.形式型策略D.方法型策略答案::A解析::从旧经验引导新学习,系统讲解教材内容及时练习与反馈校正,是一种教师占主导的教学形式,教师在其中扮演着主要的角色,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回顾,掌握知识体系。
3.“盈科而后进”“欲速则不达”等话语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启发性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巩固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答案::B解析::“盈科而后进”原意是指水遇到坑洼之处,要充满之后才能继续向前流,而不能逾越而进.这充分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4.学校文化的核心是()。
A.学校的物质文化B.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C.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D.学校的非正规文化答案::B解析::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5.教师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进行教学材料组织的阶段是( )。
A.关注生存阶段B.关注学生阶段C.关注情境阶段D.关注生命阶段答案::B解析::教师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所关注的问题不同,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
教师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这一阶段属于关注学生阶段。
案例——关注周末家庭教育:谨防“5+2=0”
关注周末家庭教育:谨防“5+2=0”教育学上有个“5+2=0”的理论,大意是说周末2天家庭教育的失败,足以抵消学生在校5天学习所得。
比如,孩子在学校听老师的话刻苦学习,回到家来,父母却在麻将桌上喷着酒气说:“读书有个屁用!”当然,这样的父母现在越来越少了,家庭教育越来越多地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效延续。
但是,“5+2=0”这道令人痛惜的公式仍然存在:学校5个月的优质教育积累,如果在暑假2个月碰到不良社会环境,顿如春雪消融,转眼即逝,令老师、家长痛惜不已。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5+2=0”,不是家庭小教育的缺位,而是社会大教育的缺位了。
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一直存在重学校、家庭而轻社会的误区,不少人固执地认为,教育孩子,应该是老师和父母的事。
但是,现在困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诸多问题,例如孩子们在学校思想道德建设不能在假期中得到有效延续、甚至被破坏的现象,恰恰不是学校和家庭的教育能够解决的。
比如说,现在全国很多城市都出台“暑假期间未成年人不进入网吧”的规定,也加大了检查力度,但可以想得到的是,以学生为主要客源的网吧,尤其是一些黑网吧,还是会在城市的某个角落,偷偷地把色情、暴力兜销给暑假的孩子们。
黑网吧的存在,就是因为公共文化娱乐设施缺位的结果。
孩子们不去网吧,能上哪儿去?即使有越来越多的文化、体育场馆免费向孩子们开放,那么这些场所中有没有足够丰富、能够让孩子们留下来的内容?如果有,谁还愿意被锁在烟雾弥漫、汗臭扑鼻的黑网吧里?又比如,现在学生和家长都要求学校的体育设施在暑期全面开放,但是学校顾虑很多:如果开放了,就不可避免地引来一些社会闲散青年,他们一般不是来锻炼的,而是向低年级学生敲诈勒索,以前还曾经发生殴打学校老师的事情。
这个问题,靠学校几个保安解决得了吗?暑假去哪儿,确实成了家长和孩子非常头疼的一个问题。
于是家长们只能狠下心来,把孩子锁在家里。
现在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成长的重要性,《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坚持把提高未成年人素质与优化社会环境相结合,坚持把党政组织推进与加强社会化专业化管理、发挥社会各方面积极性相结合”。
浅谈家庭教育
浅谈家庭教育——在家长会上的讲话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现代人成才的三大支柱,家庭教育是基础。
目前,广大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普遍提高,家庭教育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家长参与教育的意识和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的自觉性、积极性大大提高。
家长对子女教育的责任心、使命感显着增强。
但是与目前教育教学形势的发展要求相比,我们农村家庭教育方面仍明显滞后,还有着太多的事情需要我们来做。
家庭是一个人首先接受教育,而且又可以对其终生施教的地方。
“养不教,父之过”。
正是说一个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家庭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长期的教师,是终生的教师!家庭是一个人出生以后的第一个生活环境,孩子在家庭中生活的时间长,其身心成长关健在家庭,对孩子影响最深的人往往也在家庭。
学生在学校学习,接受学校教育时,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家庭教育也是学校教育的补充。
这些年来,有一种说法颇为流行:“5+2=0”。
“5”指的是学生5天在校接受教育,“2”则指周末回家、走出校门接触社会。
“5+2=0”说的是学校对学生5天的正面教育被社会以及家庭对学生2天的“负面影响”抵消掉了。
因此,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事,也是家长的事,两者必须紧密结合起来,这就要求家长和学校、班主任保持密切联系,在教育学生这个问题上保持高度的一致性,这样才能有效地实施教育。
中国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2012年12月9日在瑞典学院发表了演讲时,讲到了母亲的八个故事,值得我们学习和沉思。
莫言讲了母亲的第一个故事: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
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
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母亲教会了儿子什么是大爱和亲情。
莫言讲了母亲的第二个故事: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拣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拣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扇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拣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
“5+2=0”现象的思考
“5+2=0”现象的思考“5+2=0”,也许初看到这样一个算式,你一定会产生怀疑。
其实“5+2=0”它真实的反映了部分家庭教育的现状。
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严重脱节,在学校里对学生进行了5天系统而加强性的教育,而当学生周末回到家里后,由于教育的不联系或滞后,在周末的二天里,学生又回到了没有教育的局面。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学校教育中产生的效果,于是被称之为“5+2=0”现象。
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是深远的,但目前一个不能无视更不能否认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随意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学校在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作用及影响在逐渐弱化,而来自家庭、社会的影响日益增强,尤其是来自家庭和社会的负面影响严重的冲击着学校的教育,学校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5+2=0”现象的成因家庭教育存在问题1、父母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正确。
学生在学校里通过教育,逐渐养成了文明行为,学会了怎样正确做人,但一回到家里,所看到的、听到的却是另一回事,学生感到无所适从。
下面是幼儿园门口的一对母女对话:母亲:宝贝,想死妈妈了,让妈妈亲亲,饿了吧,今天课间吃了什么点心呢?女儿:我最爱吃的鱼丸。
母亲:吃了几个呢?女儿:5个。
母亲:怎么不多吃几个呢?女儿:老师分好的,每人都是5个。
母亲:分好了还剩下有吧?女儿:还剩下几个。
母亲:为什么不叫老师再给你几个呢?……类似的情况比比皆是,比如在公共汽车上,小孩想让座给老人,母亲不允许,理由是“小孩子也是照顾对象”;在公园里,孩子想捡起别人乱扔的果皮放进垃圾箱里,母亲一把打落,不许捡,理由是“又不是你扔的”;孩子在学校里被同学欺负了,父母教训孩子必须打回来,否则不喜欢你;父母在平时的言论中,处处流露出对房子、车子、票子等物质的渴望,教育孩子多赚钱才是唯一的有出息……久而久之,孩子心目中自然而然就建立起了父母亲所灌输的人生观、价值观模式。
在这种家庭教育影响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遭受到前所未有的阻碍。
教育界的“5+2=0”现象,到底是谁的责任?
教育界的“5+2=0”现象,到底是谁的责任?教育界的“5+2=0”现象到底是谁的责任曾经在教育界有过这样一个公式:5+2=0。
“5”代表学生在学校接受学校教育的5天时间;“2”代表学生周末在家接受教育的2天时间;“0”代表教育效果。
教育界的“5+2=0”现象,到底是谁的责任?这道题说明了盲目的把所有时间都让孩子学习是不合理根本没效果的,孩子们的心都没有放在学习上,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等于零。
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出要全面发展身心健康教育,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都非常重要,需要相互配合才能得到好的教育效果。
让学生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都有效果地学习。
教育是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国家组织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来从事这项工作,但这并不是说教育就是社会的责任、国家的责任,因为说到底,教育还是监护人和家长的责任。
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老师的教育方法可能需要质疑,但家长的学习态度、学习热情也是需要反思的;孩子的生活习惯不好、喜欢撒娇等,这些还是主要归于家长的责任。
因为家长长期和孩子在一起生活,这直接决定了孩子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但是,有的家长责任意识太淡薄,很少配合学校的教育,以至于孩子的学习结果是:5+2=0。
家长不知道孩子在学校学了什么,也不关心老师对孩子的作业有什么安排,也不问孩子的学习进度怎么样、跟不跟得上等,反正看见孩子上学去了,按时回来了就行了。
到了家里,家长也不敦促孩子复习,好像自己只需要照顾孩子的一日三餐就可以了。
这样,知识当然会被迅速地遗忘了,不是孩子的记忆力不好,而是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重复、记忆的过程,一旦这个过程中断了,后面又要花很多精力去重新开始。
教育界的“5+2=0”现象,到底是谁的责任?答:“5+2=0”是指周一到周五孩子在学校学得很好,但周末两天一放松,比如睡懒觉、作息不正常等,很多习惯就一下子破坏掉了。
到了周一,老师又要费劲养成孩子的好习惯。
大家要认识到亲师合作,沟通、互动的重要性。
不要一味地把所有的教授重担交给老师,这样家长会更累。
从家庭教育的影响看如何做到“五加二”
从家庭教育的影响看如何做到“五加二”所谓“五加二”,就是指的一周中五天的学校教育和两天的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
我们哲学上强调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其中谈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在某些时候部分会对整体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家庭与学校作为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组成要素,在教育这个过程中是不能将二者割裂开来的。
在对学生的教育中,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都有各自不可代替的优势,当这两种优势实现有机结合时,就能够增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整体合力。
可现实生活中往往学校辛辛苦苦地教育了五天,却难以抵挡家庭消极教育的两天,也就是说这两天的家庭教育对一周的整体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一、家庭教育的现状(一)在家庭教育中的教子方法有失偏颇现在的家长多是“望子成龙”型和“顺其自然”型,这样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来源于超现实性和不一致性。
一是指家长对待孩子“严”而出“格”,不能正确、客观地看待和教育自己的子女,往往都有一种过高的估价和希望;二是指家长教育孩子“严”不入“格”。
在情感上,家长都重视孩子的教育,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往往忽视教育的点点滴滴,如“顶嘴”、“自私”、“不招呼客人”、“不孝敬老人”等等行为,有的家长过分宠爱孩子,放松对孩子的严格要求。
于是出现了学校里的“乖乖娃”成了家里的“小霸王”的异常现象。
(二)家长教育意识的狭隘导致孩子教育出路单一对于现在的学生而言,他们唯一的出路便在于教育,更通俗直白地讲,就是上大学。
在平时的教学中、与学生的接触中可以发现,很多仍在坚持读初中的学生的唯一目标就是考上大学。
即使是考上了中专等职业类学校,学生也不会去读(其中有家长不愿意让子女去读的因素)。
这样会使孩子失去信心,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遇到事情没有处理的方法,养成不好的行为习惯。
(三)孩子自身的表现不一样的家庭培养出的孩子有着不同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有的孩子勤俭,有的孩子虚心,有的孩子自信。
但是他们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是我更为关注的:没有合作意识,不会与人分享,没有敞开自己的心扉。
教育中的=
教育中的“5+2=0!”张凤宜5+2在什么时候会是为“0”呢?怎么可能??算错的情况下吧!然而在教育中:5+2有时真的却可以等于“0”的,甚至还是负的……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高度。
教育孩子是一项系统工程,犹如建一座高楼大厦。
需要很多程序,环节,也需要很多人参与此工程。
每一环节都要细致做好,不出纰漏才能最终成功。
从生命诞生的那一刻起孩子就在被动或主动接受各类教育。
从幼儿园,小学,初中……在这个成长的过程中,教育是一刻没有停止,最先接触的就是“家庭教育”然后是“学校教育”。
随着孩子年龄增长,接触的人事增多,环境拓展随后会受: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影响。
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教育工程离开哪一项都不行。
在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在孩子从婴儿到成年的20多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直相伴左右,同时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自我认知能力提升,形成自我意识和各种观念,“自我教育”和前两者相互影响,渗透,缺一不可。
可是这样说:家庭教育伴随人的一生,认识一个人,其实你就可以从他身上看到他的父母和家人,年龄越小越明显,有句话说“从小看大,三岁看老”而这也正是反映了家庭教育对一个人影响的重要性和深远与持久。
学校教育是框架主体结构,也直接影响建筑质量。
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在专门的机构,进行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但学校教育并不能脱离家庭教育独立存在。
然而,在现实的教育中,当孩子进入学校以后(从幼儿园开始),部分家庭认为对孩子的教育的主要或全部责任就在于学校和学校老师了,家长就主要管吃喝拉撒。
或觉得反正家长自己也不懂教育就不管了,或有的觉得我家长缴了学费就是该全部由学校及老师负责。
这种现象在很多留守儿童或偏远山区或单亲家庭体验尤为明显。
一方面因为隔代教养问题;一方面因为教育知识储备不够;一方面因为投入精力和心理问题。
5+2=0吗-
5+2=0吗?[摘要]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庭、社会对教育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构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依靠,协调发展的格局,是建立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内容。
学校、家庭、社会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三大场所,发挥其协同作用,实现三位一体化教育,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生动、活泼的发展。
[关键词] 学生道德教育学校教育家庭社会现代社会中,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学校教育对学生的作用和影响是深远的。
但目前,一个我们不能无视更不能否认的事实摆在眼前,即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学校在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作用及影响在逐渐弱化,而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影响日益增强。
尤其是来自家庭和社会的负面影响严重冲击着学校教育,用形象的公式比喻就是“5+2=0”,意思是说学生在校5天的教育被在家在社会的2天影响抵消了。
学校教育面临着巨大挑战。
这里,学校固然需要检讨学校教育的效果、手段等问题,但对于来自家庭和社会日益增强的负面影响,学校却无能为力,对此,需要每个家庭、全社会极端重视、高度警觉并共同努力纠正之。
不可否认,我们当今的学校教育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在骨子里流动着“功利的血”,但学校教育的初衷始终是导人向善的,是正面的,是积极向上的。
在社会的转型期,社会上的不良文化确实对未成年人造成了各种负面影响,为学校道德教育制造了障碍、增加了难度。
因此一谈及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问题,教育从业人员往往痛心疾首,控诉社会不良风气对学生的毒害,以及这些不良风气对学校教育的冲击。
然而,凡是无绝对。
尽管学校教育的出发点是积极向上的,但是这并不是说我们就认定学校教育可以拿满分。
想和做毕竟是两码事。
而持“5+2=0”这种论调的一个潜台词是:学校在道德教育方面已经完全尽了自己的责任,之所以效果不佳,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环境的恶劣。
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这种说法的内在动机都是责任切割,将学校从道德教育效果不佳的窘迫中解脱出来,将责任一股脑儿推给社会。
5加2等于0的教育理念[安全理念故事忘记关门等于没有门]
5加2等于0的教育理念[安全理念故事忘记关门等于没有门]这是一则令人啼笑皆非的寓言故事:有一天,动物园管理员们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通过开会讨论,一致认为是笼子的高度过低,于是他们将笼子的高度由原来的10米加高到20米; 第二天,他们发现袋鼠还是跑到外面来了,随即他们又将高度加高到30米; 没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管理员们大为紧张,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将笼子的高度加到100 米一天,长颈鹿和几只袋鼠们闲聊,依你们看,那些人会不会继续加高你们的笼子?长颈鹿问。
很难说,袋鼠说,如果他们还忘记关门的话!在这则寓言故事里,动物园的管理员忘记关笼子门,却一味地用高度来防范袋鼠乱跑,这无疑是一个荒诞的举措。
然而,忘记关门的行为, 也往往会出现在人们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
动物园为限制动物活动而装置笼子,但忘记关门致使笼子形同虚电力企业为保障电力生产安全,装置了比较完善的安全防护设施和齐备的防护用品等硬笼子,制定了《安全生产责任制》、《电力生产安全工作规程》等防范事故发生的软笼子。
然而,很多事故案例中的违章、违规行为,其责任人不是对安全设施视而不见,就是对规章制度置若罔闻,往往由于忘记关门,最终付出沉重的代价:脚手架未检验,高处坠落群伤;漏切二次压板,差动动作停机; 无票违章操作,带风闸启机组动物园的管理员忘记关笼子门,给了动物行动的自由。
电力生产过程中的未检验、漏切压板、无票操作这些等同忘记关门的行为,则直接导致了各类事故的发生。
毫无疑问的是,无论是动物园的管理员,还是现实生产活动中的无心人或马大哈,其失职的根源就是缺乏对待工作的责任感。
苍蝇不叮无缝蛋,事故专找大意人这句安全警示,也形象地诠释了忘记关门与事故之间的因果关系。
因此,作为生产的实践者,电力企业员工应具有高度的安全责任感,杜绝忘记关门这类行为的发生。
长期以来,电力企业以控制事故发生为目标,制定了一系列安全生产方面的方法、制度和措施,安装、配备了诸多安全设施,有效地抑制了事故的发生。
2022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299
2022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299(总分138.00,及格分0, 做题时间:120分钟 )1、单项选择题1.对于获得知识的理解,认为主要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途径的是( )。
A孔子B孟子C墨子D荀子2.古代人们认为教育是为了体现神或者上帝的旨意,这种观点属于教育的( )。
A生物起源论B神话起源论C劳动起源论D心理起源论3.“学生如同泥巴,能否成型依赖于老师的塑造”的说法忽视了学生的( )。
A可塑性B主观能动性C发展性D向师性A文化功能B政治功能C生态功能D经济功能5.陈楠经常上课睡觉,新学期他决心改掉上课睡觉的坏习惯,遵守学校纪律,可晚上又忍不住熬夜,导致白天上课非常困,结果还是时常在课上睡觉。
教师在对该学生进行教育时,应该重点培养其( )。
A道德认识B道德意志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6.实用主义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是典型的“美国版”的教育学,对20世纪整个世界的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下列属于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的是( )。
A杜威B昆体良C华生D梅伊曼7.教育的思想、制度、内容和方法尽管受当时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但又与以往的教育有着渊源,带有教育发展历程中的烙印。
这反映出教育具有( )。
A阶级性B历史继承性C民族性8.“5+2=0”的意思是五天的学校教育加上两天的家庭教育等于零教育。
这表明应该贯彻的德育原则是( )。
A长善救失原则B知行统一原则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D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9.教师在讲“鸟是有羽毛的动物”的概念时,列举会飞的蝙蝠、蝴蝶、蜜蜂和不会飞的企鹅等动物来帮助学生理解鸟的本质特征。
其中,“企鹅”属于“鸟”这一概念的( )。
A反例B改变C变式D突出10.从课程论的视角来看,教室座位安排、图书角布置等属于( )。
A隐性课程B显性课程C活动课程D综合课程11.冬天,学校组织冬泳,同学们跳进水里,最初感觉很冷,过了一会儿就不觉得冷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5+2=0和2+5=0
教育学葛程程
在北京一家出版社工作的王女士有个正上小学的儿子,她信奉快乐教育、民主教育,认为培养一个独立、智慧、有个性的人比成绩好更重要。
因此,儿子虽然成绩出类拔萃,但由于比较“特立独行”而经常挨批,王女士也三天两头被学校请去。
她今天告诉记者,自己非常反感老师对儿子的评价。
可多年担任班主任的李老师却认为,王女士这样的家长过于相信自己的孩子,总觉得老师对孩子的批评不公正、不全面,在教育过程中有意淡化教师的评价。
“很多家长民主教育的实质就是一种溺爱。
” 李老师说,这让本来应该成为合力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变成分力,不利孩子的成长。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现在,很多学校和家长在互相抱怨,都认为是对方在弱化自己的教育效果,学校说是“5+2=0”———学校教育5天的效果还抵不上家庭教育两天的影响,而家长则认为是“2+5=0”———每周两天的家庭教育根本无法和5天的学校教育抗衡。
结果就是互相不信任,然后站在各自立场上“抢”孩子。
学校观点:家长一个细微行动就会让学校的教育白费。
北京师范大学的刘伟教授说,一个人思想品德的形成要经过“行为———习惯———性格(行为准则)”的过程。
这一过程多在现实生活中才能实现,但是,学校是一个特殊的教育场所,缺少现实性和真实性,教育多以观念的直接传输为主。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种教育是脆弱的,生活中一旦出现与教育不符的行为,孩子本不牢固的观念就会动摇。
”
家长观点:按老师简单的好恶培养让孩子心灵受伤。
不少家长介绍,老师喜欢的“好孩子”有两种:乖孩子和学习好的孩子。
而在小学,老师更喜欢的是乖孩子。
孩子被老师评价为“不乖”的主要表现就是:上课时手不放在背后、举手举得太高、有时不完成作业。
这是对孩子心灵的一种挫伤,“孩子还没有定型,他们的发展还有很多可能性,这么小就按照老师简单的好恶进行培养,孩子会失去想像力、创造力,成了流水线上下来的没有个性的机器”。
无论“5+2=0”还是“2+5=0”,结果都是“0”。
这种争论对改变教育现状没有意义。
教育是个连续的过程。
互相指责、抱怨只会把问题变得更糟。
此现象源于学校教育与社会现实生活、家庭教育的严重脱节。
一、教育环境问题:在学校,学生做了错事,老师会采用多种方式对其进行教育。
学生做了好事,会在全班、全年级,甚至全校学生学生面前对其表扬,这无疑给其他学生树立了榜样,于是学生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会朝着老师期待的、认可的方向去努力。
在家,更多的是身教,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的思维及发展。
二、教育方法不一致:在学校,优秀的作业尝尝被拿出来当作展品,学生也以此为荣,所以,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在努力,但在家就会失去这种竞争的氛围,有些家长甚至从来没有过问过学生的作业。
当然,有些家长的方法是值得提倡的。
孩子做作业时,家长就坐在一旁看书、学习,让孩子有一种学习的安全感。
我认为如果要改变这种状况,“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缺一不可。
学校教育应与家庭教育相互通融,老师和家庭互相沟通。
教育的主要阵地是学校,家庭教育对学生也有重要意义。
学校教育在体现政治意志、宗教观念、道德取向、人生价值追求和做人的原则等方面。
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方面,在适应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方面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家庭是一个人首先接受教育,而且又可以对其终身施教的地方,家庭教育在家务劳动、个性意识的形成、生活习惯、道德行为的养成等方面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老师的教育方法可能需要质疑,但家长的学习态度、学习热情也是需要反思的;孩子的生活习惯不好、喜欢撒娇等,这些还是归于家
长的责任。
因为家长长期和孩子在一起生活,这直接决定了孩子会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
但是,有的家长责任意识太淡薄,很少配合学校的教育,以至于孩子的学习结果是:5+2=0。
所以在家家长要注意自行的言行举止,同时也要和老师及时沟通学校的作业任务等。
总之,学校、家庭共同承担教育责任。
教师和家长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和位置,相互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需求,以达到共同教育、教育目的一致。
只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才能把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才能培养出适应新时代需求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