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13 药物QT间期延长潜在作用非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合集下载

S7B.人用药延迟心室复极化(QT间期延长)潜在作用的

S7B.人用药延迟心室复极化(QT间期延长)潜在作用的

S7B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ICH三方协调指导原则人用药延迟心室复极化(QT间期延长)潜在作用的非临床评价指导原则现行ICH进程第四阶段2005年5月12日本指导原则由相应的ICH专家小组,根据ICH程序制定,并经各国管理部门协商,已进入第四阶段,被推荐给欧盟、日本和美国管理部门采用。

目录1. 前言1.1目的1.2 背景1.3 适用范围1.4 一般原则2.内容2.1 研究目的2.2 研究方法选择和试验设计2.3 非临床研究的策略2.3.1 体外电生理Ikr 研究2.3.2 体内对QT的研究2.3.3化学/药理的分类2.3.4相关的非临床和临床信息2.3.5追加的研究2.3.6综合风险评估2.3.7风险征兆2.4 S7B的非临床研究和与临床研究进展相关的综合风险评价的时间安排3. 试验系统3.1 试验系统的考虑3.1.1 阳性对照品及参比化合物的使用3.1.2 体外电生理研究3.1.3 体内电生理研究3.1.4模拟病理状况和心律失常1.前言评价药物对心室复极化和加重心律失常的危险性的影响是一个活跃的研究主题。

将来积累了更多数据(非临床和临床)时,将对这些数据进行评价,并修订本指导原则。

1.1 目的本指导原则主要是关于评价受试物延迟心室复极化的潜在作用的非临床研究策略。

本指导原则包括对非临床研究的信息分析和综合风险评价。

1.2 背景心电图中QT间期(从QRS波群开始到T波结束)反映心室去极化和复极化所需的时间。

QT间期延长有先天性和后天获得(如药物诱发的QT间期延长)两类情况。

当心室复极化延迟和QT延长时,包括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 de pointes),及特别伴有其他风险因素(如低血钾、结构性心脏病、心动过缓)时,患者发生室性快速心律失常的风险增加。

因此对药物延长QT间期作用有关的潜在风险或加重心律失常的作用应给予高度的重视。

由心脏动作电位间期决定的心室复极化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是众多心肌细胞膜离子通道和转运子活动的结果。

抗结核药物所致QTc间期延长临床监测和管理专家共识

抗结核药物所致QTc间期延长临床监测和管理专家共识

难识别!因此识别这些波并了解何时必须将其作为
cD3间期的一部分非常重要'cD3T 校正公式为.
#$%&
d
#$ 槡*''
二+cD3间期正常值
cD3间期正常值为男性UI&/?!女性U+&/?' cD3间期具有昼夜变化的生 理 特 征!在 早 晨 cD3
间期显著增加!并连续下降到基线水平!同一天不同
时间的监测 值 差 异 最 大 可 达 +I/?!建 议 每 天 选 择
'G'
'指南'规范'共识'
中国防痨杂志%&%U年'月第U,卷第'期J416XS6@1@9>5A3%X0690AL%&%U%Y<2FU,%Z<;'
抗结核药物所致 >;*间期延长临床监测和 管理专家共识
中国防痨协会中国防痨杂志编辑委员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
摘要贝达喹啉)德拉马尼)氯法齐明及氟喹诺酮类药物"如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对于提高耐多药和广泛 耐药结核病的治疗成功率至关重要(然而%这些药物可能导致心电图的 cD3间期延长%若不及时发现和处理%严 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因此%临床医师需要采取积极措施进行预防)监测和妥善处理(本共识旨在解决抗结核药
了比较 .J[ 不同时间点的 cD 间期!必须使用公式
根据心率对 cD 间期进行校正!获得的数字称为(校 正 cD)#cD3$!应用于指导临床决策%*&'WR! 建
议对使用影响 cD 间期药物的患者采用心电图来监
测 cD 间期!并建议优先选择TA1:5A1310校正法%cD

药物致QT间期延长的临床意义和处理

药物致QT间期延长的临床意义和处理
西替利嗪(cetirizine)、非索非那定 (fexofenadine)或去甲氯雷他定 (desloratidine)似乎不出现QT间期延长。
22
4. 抗感染药:作为一种类别,这些药物近来 对它们心电图影响正在详尽地研究。
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咪唑类抗真 菌药和抗疟药能延长QT间期已众所周知。 4.1 大环内酯类抗菌素 4.1.1 红霉素通过阻滞Ikr通道而延长QT间 期并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9
老年 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低镁血症、低钙 血症) 女性 心力衰竭(心肌病、心肌肥大或扩张) 高血压 低血糖 低温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心肌缺血或梗死 肥胖 中毒(砷、有机磷、神经气体) 垂体功能不足
10
其中须特别关注二个重要的易感因素:
1、性别:尖端扭转型室速受病人性别的影 响特别大。可能是由于性激素对离子通道的表达 有特殊的调节机制,妇女占所有发生的TdP的 2/3。
帕罗西汀和舍曲林:也有少数QT间期延长和 TdP的病例报道。
西酞普兰同QT间期延长的有关资料是属于超量 使用。
20
2.5 文拉法辛(venlafaxine):仅有的文献 报道表明本品与其他已知能影响QT间期延长 药物同用时会出现QT间期延长。
产品说明书提示要注意QT间期延长。
3. 抗组胺药 3.1 特非那定和阿司咪唑:可使QT间期延长, 特别是在药物相互作用存在时。此二药已从 美国市场撤去。这二药使QT间期延长的机制 是继发于钾通道阻滞,导致复极延迟。
加替沙星说明书中,警告本品给予QT间期延 长综合征患者及未校正的低钾血症患者须十分小心。 而且本品不应给予同时IA或Ⅲ型抗心律失常药或已 知可延长QT间期药物患者。
28
4.4 TMZ-SMZ:TMP-SMZ已使用多年,包 括最近治疗HIV感染相关的卡氏肺泡子虫肺炎, 从MEDLINE仅检索出2例QT间期延长的病例, 因此,如果TMP-SMZ同QT间期延长的关系 确实存在,那危险也是低的。本复合剂可能 确实抑制一种罕见类型的Ikr通道,并有报道 1例病人在使用本品后出现了QT间期延长。 4.5 奎宁:本品是奎尼丁异构体,也对QT间 期有影响,尽管这方面作用比奎尼丁小得多。 但偶见奎宁致TdP报告。

新的药品管理法规下注册重点难点分析

新的药品管理法规下注册重点难点分析
28.《化学药物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20130205)
29.《药品包装材料与药物相容性试验指导原则》
(YBB00142002===YBB60472012)
30.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于加强药用玻璃包装注射剂药品监督管理 的通知》食药监办注[2012]132号
安全毒理研究新增研究内容 1.药物重复给药毒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2013-05-08 征
二.研发理念
质量源于设计: 通盘考虑、筛选优化、放大 验证、确定目标---药品及工艺.
过程控制: 科学可行的制备工艺(GMP、 SOP); 有效的中间体的质量控制方法.
检验控制: 药品质量标准(检验验证, 终端控 制)
质量源于设计
二.研发理念
4.法规对仿制药提出的新要求 1)规范对被仿制药品的选择原则 2)增加批准前生产现场的检查 3)按照申报生产的要求提供申报资料 4)强调了对比研究 5)强化了工艺验证
意见 6.药物安全药理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及起草说明(征求意见稿) 2013-
05-08 征求意见 7.药物QT间期延长潜在作用研究非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及起草说明(
征求意见稿) 2013-05-08 征求意见
二.研发理念
1 新药要新------新药要有新疗效。 改剂型要优----改剂型要体现临床优势。 仿制要同----仿制药要与被仿制药品一致。
1.化学药物杂质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2007-08-23 2.CFDA关于印发化学药品注射剂与塑料包装材料相容性研究技术指导原
则(试行)的通知 (2012-09-07) 3.化学药品注射剂与药用玻璃包装容器相容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
意见稿) 2013-11-25 4.CFDA灭菌/无菌工艺验证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2013-08-20 5.FDA工艺验证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6.FDA无菌工艺验证资料的申报要求 7.FDA无菌制剂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8.FDA终端灭菌产品实施参数放行的相关申报资料要求 9.关于征求《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修正案意见的通知 (2013-11-12) 10.手性药物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11.已上市化学药品变更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 12.化学药物原料药制备和结构确证研究的 技术指导原则

非抗心律失常药物致QTQTc间期延长及潜在致心律失常作用的临床评价指导原则

非抗心律失常药物致QTQTc间期延长及潜在致心律失常作用的临床评价指导原则

ICH关于“非抗心律失常药物致QT/QTc间期延长及潜在致心律失常作用的临床评价指导原则介绍谢松梅高晨燕审评三部谢松梅审评四部高晨燕1.背景一些非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使心脏复极化延迟的不良作用,该作用在体表心电图上表现为QT间期延长。

QT间期是指心室去极化和复极化的时程,即QRS波群的起点到T波恢复到基线时终点的时程。

心脏复极化延迟将产生特殊的心脏电生理环境,这种环境下,容易发生心律失常,最常见的是引发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但也可发生其它类型室性快速心律失常。

TdP是一种多型性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心电图上表现为围绕等电线连续扭转的QRS波群。

TdP的一个特点是,心律失常发生前室上性心搏中QT间期显著延长。

TdP易演变成心室纤颤并导致猝死。

由于QT间期延长的程度可被看作是一个致心律失常危险性的相对的生物标记,通常QT间期延长与TdP之间存在一种定性关系,对于那些可能引发QT间期延长的药物更是如此。

由于QT间期与心率呈负相关,因此,常规通过各种公式将测得的QT间期校正为较少心率依赖的QTc间期。

然而,尚不明确心律失常的发生与QT间期或QTc绝对值增加之间是否存在必然联系。

大多数引发TdP的药物都可明显引起QT/QTc间期的延长(后称作QT/QTc)。

由于用药而引发的TdP病例(致命与非致命的)已经导致一些药物从市场上撤销并使另一些药物归为二线用药。

由于QT/QTc间期延长是与提高发现心律失常敏感性有关的心电图表现,因此,新药在上市前进行充分的安全性评价应包括详细描述其对QT/QTc间期影响的特点。

2.目的本指导原则旨在为药物申请者提供有关临床研究的设计、实施、分析和解释的建议,以助于评价药物潜在的致心脏复极化延迟的作用。

这些评价应包括测试新药对QT/QTc间期的影响以及对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收集。

特殊药物的试验方法应个体化,并取决于药物的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安全性特点以及预期的临床用途。

药物对心脏复极化影响的评价是一个需要不断研究的课题。

S7B:人用药品延迟心室复极化(QT间期延长)潜在作用的非临床评价指导原则(中文翻译公开征求意见稿)

S7B:人用药品延迟心室复极化(QT间期延长)潜在作用的非临床评价指导原则(中文翻译公开征求意见稿)

S7B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ICH三方协调指导原则人用药品延迟心室复极化(QT间期延长)潜在作用的非临床评价指导原则ICH现行第四阶段版本2005年 5月 12日按照ICH进程,本指导原则由相应的ICH专家工作组制定,已递交管理部门征求意见。

在ICH进程第四阶段,最终草案被推荐给欧盟、日本和美国的监管机构采纳。

S7B 文件历史人用药品延迟心室复极化(QT间期延长)潜在作用的非临床评价指导原则ICH三方协调指导原则在2005年5月12日召开的ICH指导委员会会议上,ICH进程进入第四阶段,本指导原则被推荐给ICH三方监管机构采纳目录1.前言 (1)1.1目的 (1)1.2背景 (1)1.3适用范围 (2)1.4一般原则 (2)2. 正文 (2)2.1试验目的 (2)2.2试验方法选择和试验设计的考虑 (2)2.3非临床研究策略 (3)2.3.1 体外电生理I kr试验 (3)2.3.2 体内QT试验 (4)2.3.3化学/药理学分类 (4)2.3.4 相关非临床和临床信息 (4)2.3.5 追加试验 (4)2.3.6 综合风险评估 (5)2.3.7风险证据 (5)2.4与临床开发相关的S7B非临床试验的时间安排和综合风险评估 (5)3. 试验系统 (5)3.1试验系统的考虑 (5)3.1.1 阳性对照物及参比化合物的使用 (6)3.1.2 体外电生理试验 (6)3.1.3体内电生理试验 (7)3.1.4 模拟病理状况和心律失常 (8)人用药品延迟心室复极化(QT间期延长)潜在作用的非临床评价指导原则1.前言该指导原则用于评价药物对心室复极化和致心律失常风险的影响,当积累了更多的数据(非临床和临床)时,将可能修订本指导原则。

1.1 目的本指导原则介绍了评价受试物延迟心室复极化潜在作用的非临床研究策略,包括非临床研究信息和综合风险评估。

1.2 背景心电图(ECG)中QT间期(从QRS波群开始到T波结束)反映心室去极化和复极化所需的时间。

警惕!引起QT间期延长的药物“黑名单”

警惕!引起QT间期延长的药物“黑名单”

警惕!引起QT间期延长的药物“黑名单”QT间期是体表心电图的关键部分,而QT间期延长与一种可能致命的心律失常--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有关。

虽然QT间期延长可由几种罕见的遗传性长QT综合征(LQTS)引起,但是药物引起的QT间期延长更常见。

《英国医学杂志》最新一期《Drug and Therapeutics Bulletin》发表的一篇文章,讨论了QT间期与药物治疗之间的关系。

体表心电图中从QRS波群起点至T波终点为QT间期,代表心室除极和复极全过程所需的时间。

QT间期的变化性很大,且受年龄、性别、交感神经张力及昼夜模式等因素影响。

QT间期延长与TdP和心源性猝死相关,患者QTc每增加10 ms,进展为TdP的风险增加5%~7%,通常认为,当绝对QTc>500 ms时,TdP风险显著增加,需考虑实施必要的干预措施。

引起QT间期延长的因素有很多,最常见的是药物因素(表1),除药物本身外,还有许多因素可增加或放大药物引起的QT间期延长或TdP风险(表2),而先天性LQTS是较罕见因素。

一般来说,药物引起QT间期延长,与其应用剂量和血浆浓度直接相关,药物相互作用也可引起QT间期延长。

虽然TdP是罕见的药物不良反应,药物引起的QT间期延长和T dP也相对少见,但TdP是严重不良反应,因此,对可引起QT间期延长药物的监管非常重要。

如何最大限度降低药物引起QT间期延长的风险?首先,需在药物开发时进行筛选。

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ICH)已发布指导原则,用于在药物开发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阶段,监测药物对QT间期的影响。

其次,重视监管和上市后的监测。

在监管层面,需判断药物引起的QT间期延长程度、威胁生命的心律失常风险与临床获益之间的关系,评估可引起QT间期延长药物的风险获益。

最后,在临床实践中最小化风险。

目前对药物引起QT间期延长管理的推荐很少,也无精确估计药物与QT间期延长和TdP之间相对和绝对风险的方法。

对药物引起QT间期延长的认识

对药物引起QT间期延长的认识
室性心动过速(tomade de pointes,TdP)2和 心脏碎死。
心电图的波形和间期
1.2010 ACC/AHA guidelines
2.《 2010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的防治建议》 3. Committee for Proprietary Medicinal Products: Point to consider: the assessment of the potential for QT interval prolongationby non cardiovascular medicinal products. [http:// www.emea.eu.int/pdfs/human/swp/098696en.pdf]. December 17, 1997
结果 抗抑郁药物对QTc,TdP的影响
• 三环类和四环类抗抑郁药均可影响QT间期
• SSRI对QTc的影响多为轻中度,显著小于三环、四环抗抑郁药
文拉法辛* * 西酞普*兰*
氟西汀 帕罗西汀
舍曲林 艾司西酞普* 兰*
氟伏沙明 瑞波西汀 度洛西汀
QTc延长
与基线对照QTc延长ms
TdP案例报道 TdP风险评估
提纲
• 背景介绍 • QT间期 • QT间期延长与抗抑郁药物
提纲
• 背景介绍 • QT间期 • QT间期延长与抗抑郁药物
FDA陈述-西酞普兰
西酞普兰和艾司西酞普兰针对QT间期的临床研究
研究时间: 2009年4月9日-2009年9月24日
研究设计:多中心、随机化、双盲、安慰剂对 照、剂量递增多次给药研究
QTc延长
与基线对照QTc延长ms TdP案例报道 TdP风险评估
Wenzel-Seifert K et al. Dtsch Arztebl Int. 2011 Oct;108(41):687-93.

FDA(ICH)人用药物延迟心室复极化(QT间期延长)潜在作用

FDA(ICH)人用药物延迟心室复极化(QT间期延长)潜在作用

FDA(ICH)人用药物延迟心室复极化(QT间期延长)潜在作用的非临床评价指导原则介绍胡晓敏、钟丕译王海学、彭健校稿摘要:目前新药的研发费用越来越高,风险越来越大。

如何及早发现新药研发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合理评估药物的研发前景对新药研发十分重要。

其中药物引发的心电图QT间期延长,虽然发生率不高,但潜在危险性大,严重可诱发室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国外对此问题已引起了高度的重视并达成基本共识,美国FDA(ICH)于2005年5月颁布了人用药物延迟心室复极化潜在作用的非临床评价指导原则(S7B),此指导原则也为ICH国家所遵循。

1.1 前言本指导原则主要是关于评价受试物延迟心室复极化的潜在作用的非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包括对非临床研究的信息分析和综合风险性评价。

药物对心室复极化和引起心律失常风险性评价是目前的一个热门研究主题。

随着将来非临床和临床的数据的进一步积累,还会对该专题进行评价,并可能对本指导原则进行修订。

FDA's 的指导原则,包括本指导原则,在法律上是不强制执行的。

除非有特别的调整或要求,指导原则描述了政府(Agency's)对此问题的看法和推荐的建议。

在指导原则用“应该”一词,意指建议或推荐,但不是必需的。

1.2 背景心电图中QT间期(计时从QRS波群开始到T波结束)反映心室去极化和复极化所需的时间。

QT间期延长有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如药物诱发的QT间期延长)两类情况。

当心室复极化延迟和QT间期延长,尤其是伴有其他风险因素(如低血钾、结构性心脏病、心动过缓)时,患者发生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包括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 de pointes)的风险性会增加。

因此,与药物延长QT间期相关的潜在致心律失常的作用已经引起了高度的重视。

由心脏动作电位间期决定的心室复极化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是众多心肌细胞膜离子通道和转运子活动的结果。

在生理条件下,这些离子通道和转运子的功能具有高度的相互依耐性。

药物QT间期延长潜在作用非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药物QT间期延长潜在作用非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药物QT间期延长潜在作用非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一、概述心电图(ECG)中QT间期(从QRS波群开始到T波结束)反映心室去极化和复极化所需的时间。

当心室复极化延迟和QT间期延长,尤其伴有其他风险因素(如低血钾、结构性心脏病、心动过缓)时,患者发生室性快速心律失常的风险增加,包括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 de pointes,TdP)。

本指导原则主要是关于评价受试物延迟心室复极化潜在作用的非临床研究策略,以及对非临床研究信息的分析和综合风险性评估。

QT间期研究结果可以和其他信息一起,用来阐明药物作用机制,以及对人体的延迟心室复极化和延长QT间期的风险评估。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中药、天然药物和化学药物。

二、基本原则(一)试验方法《药物安全药理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中所述的关于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推荐方法,也适用于本指导原则。

建议采用体内和体外的方法进行研究。

应基于受试物的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安全性的特点对研究方法设计、风险性证据进行个体化分析。

(二)执行GLP的要求体外试验建议执行《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规范,体内试验遵循GLP,追加研究(Follow-up studies)应在最大可行限度内遵循GLP。

(三)受试物中药、天然药物:受试物应采用能充分代表临床试验拟用样品和/或上市样品质量和安全性的样品。

应采用工艺路线及关键工艺参数确定后的工艺制备,一般应为中试或中试以上规模的样品,否则应有充分的理由。

应注明受试物的名称、来源、批号、含量(或规格)、保存条件、有效期及配制方法等,并提供质量检验报告。

由于中药的特殊性,建议现用现配,否则应提供数据支持配制后受试物的质量稳定性及均匀性。

当给药时间较长时,应考察配制后体积是否存在随放置时间延长而膨胀造成终浓度不准的因素。

如果由于给药容量或给药方法限制,可采用原料药进行试验。

试验中所用溶媒和/或辅料应标明名称、标准、批号、有效期、规格及生产单位。

临床实践中药物诱导QT间期延长的测量和评估

临床实践中药物诱导QT间期延长的测量和评估

临床实践中药物诱导QT间期延长的测量和评估(Br J Clin Pharmacol. 2012 Nov 20.)题目:药物诱导QT间期延长:临床实践中QT间期的测量和评估(Drug induced QT prolongation: the measurement and assessment of the QT interval in clinical practice)对药物诱导QT间期延长的关注逐渐增加,包括导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药物撤市后,药物研发和QT间期延长的研究的增加。

尽管这改善了我们对药物诱导QT间期延长的理解,但为了帮助临床医生评估患者发生药物诱导QT间期延长的个体风险的相关研究还远远不够。

本文主要关注:在临床实践中使用简单风险评估方法对药物诱导QT间期延长事件进行评估。

最好人工完成QT间期的精确测量,而不是使用标准心电图机测量。

使用如Bazett's等校正公式对心率(HR)进行校正是不准确的。

这些公式对低心率和高心率时心脏复极的持续时间分别出现低估和高估的现象。

建议数个取舍点作为QT异常的指征,但这些点在临床实践中仍有疑问。

另一种可选择的方法是关于QT和心率的QT 列线图。

这个列线图有一条风险线,且在该线上方有QT-心率对,表明在一个系统的研究中,与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相关,且该直线与440ms或500ms 的Bazett's QTc更敏感、更明确。

为患者绘制关于疑似药物或会引发QT间期延长的已知药物的QT-心率图,可对正常人群QT变异的QT间期延长进行评估。

这种风险评估形成了过量药物诱导效应的更安全的药物治疗管理协议。

(选题审校:易湛苗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本文由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编辑完成。

非抗心律失常药物致QTQTc间期延长及潜在致心律失常作用的临床评价指导原则

非抗心律失常药物致QTQTc间期延长及潜在致心律失常作用的临床评价指导原则

ICH关于“非抗心律失常药物致QT/QTc间期延长及潜在致心律失常作用的临床评价指导原则介绍谢松梅高晨燕审评三部谢松梅审评四部高晨燕1.背景一些非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使心脏复极化延迟的不良作用,该作用在体表心电图上表现为QT间期延长。

QT间期是指心室去极化和复极化的时程,即QRS波群的起点到T波恢复到基线时终点的时程。

心脏复极化延迟将产生特殊的心脏电生理环境,这种环境下,容易发生心律失常,最常见的是引发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但也可发生其它类型室性快速心律失常。

TdP是一种多型性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心电图上表现为围绕等电线连续扭转的QRS波群。

TdP的一个特点是,心律失常发生前室上性心搏中QT间期显著延长。

TdP易演变成心室纤颤并导致猝死。

由于QT间期延长的程度可被看作是一个致心律失常危险性的相对的生物标记,通常QT间期延长与TdP之间存在一种定性关系,对于那些可能引发QT间期延长的药物更是如此。

由于QT间期与心率呈负相关,因此,常规通过各种公式将测得的QT间期校正为较少心率依赖的QTc间期。

然而,尚不明确心律失常的发生与QT间期或QTc绝对值增加之间是否存在必然联系。

大多数引发TdP的药物都可明显引起QT/QTc间期的延长(后称作QT/QTc)。

由于用药而引发的TdP病例(致命与非致命的)已经导致一些药物从市场上撤销并使另一些药物归为二线用药。

由于QT/QTc间期延长是与提高发现心律失常敏感性有关的心电图表现,因此,新药在上市前进行充分的安全性评价应包括详细描述其对QT/QTc间期影响的特点。

2.目的本指导原则旨在为药物申请者提供有关临床研究的设计、实施、分析和解释的建议,以助于评价药物潜在的致心脏复极化延迟的作用。

这些评价应包括测试新药对QT/QTc间期的影响以及对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收集。

特殊药物的试验方法应个体化,并取决于药物的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安全性特点以及预期的临床用途。

药物对心脏复极化影响的评价是一个需要不断研究的课题。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发布接受药品境外临床试验数据的技术指导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发布接受药品境外临床试验数据的技术指导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发布接受药品境外临床试验数据的
技术指导原则的通告
【法规类别】药品管理
【发文字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告2018年第52号
【发布部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变更)
【发布日期】2018.07.06
【实施日期】2018.07.0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发布接受药品境外临床试验数据的技术指导原则的通告
(2018年第52号)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厅字〔2017〕42号),加强对接受药品境外临床试验数据工作的指导和规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制定了《接受药品境外临床试验数据的技术指导原则》,现予发布。

特此通告。

附件:接受药品境外临床试验数据的技术指导原则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2018年7月6日
附件
接受药品境外临床试验数据的技术指导原则
一、范围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指导药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申报注册时,接受申请人采用境外临床试验数据作为临床评价资料的工作。

本指导原则所涉及的境外临床试验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申请人通过创新药的境内外同步研发在境外获得的临床试验数据。

在境外开展仿制药研发,具备完整可评价的生物等效性数据的,也可用于注册申请。

二、接受境外临床试验数据的基本原则
申请人应确保境外临床试验数据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和可溯源性。

境外临床试验数据的产生过程,应符合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国际协调会议(ICH)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的相关要求。

药物相关性长QT间期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药物相关性长QT间期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药物相关性长QT间期综合征的研究进展程敏;安洪亮;孙厚婷;杜晓明【摘要】This article has made a review which included the definition of drug-related long QT interval,clini-cal features,mechanisms and influence factors,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rug-related long QT syndrome,and its clin-ical research progress. It is proposed that clinical pharmacists are needed to focus more attention on the drugs which cause QT prolongation,to prevent acute arrhythmic events,and promote drug use more rational and reduce adverse drug reactions.%本文从长QT间期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机制与影响因素、药物相关性长QT间期综合征及临床对其防治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提出临床药师需要关注易致QT间期延长的药品使用,预防临床发生药物致急性心律失常事件,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降低药物不良反应。

【期刊名称】《实用药物与临床》【年(卷),期】2014(000)011【总页数】4页(P1490-1493)【关键词】长QT间期综合征;尖端扭转型心动过速;药物相互作用【作者】程敏;安洪亮;孙厚婷;杜晓明【作者单位】上海梅山医院药剂科,南京210039;上海梅山医院药剂科,南京210039;上海梅山医院药剂科,南京210039;上海梅山医院药剂科,南京210039【正文语种】中文0 引言长QT间期综合征(Long QT syndrome,LQTS)是一种心室复极时程延长、不均一性增大即心室复极离散度增加的疾病。

抗抑郁药和抗精神病药物所致QT间期延长分析

抗抑郁药和抗精神病药物所致QT间期延长分析

抗抑郁药和抗精神病药物所致QT间期延长分析石建喜;朱宏日;王瑞超;高明秀;周小东【期刊名称】《心电图杂志(电子版)》【年(卷),期】2015(004)004【摘要】目的分析抗抑郁药和抗精神病药物所致QT间期延长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接受抗抑郁药治疗的64例抑郁症患者作为观察1组,接受抗精神病药治疗的6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2组,选取同期入院尚未接受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治疗的60例精神病患者作对照组,比较三组患者心电图检查情况.结果观察1组、观察2组与对照组患者QT延长率分别为20.3%、25.8%、1.7%,观察组1组与观察2组QT延长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与观察2组QTc测定结果均明显大于对照组,且观察2组QTc明显大于观察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抑郁药和抗精神病药物均可导致精神病患者QT间期延长,且抗精神病药物的影响更为明显,在用药时需严加把握药物适应证,合理用药,确保患者安全.【总页数】3页(P161-163)【作者】石建喜;朱宏日;王瑞超;高明秀;周小东【作者单位】050000 正定,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第256临床部;050000 正定,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第256临床部;050000 正定,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第256临床部;050000 正定,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第256临床部;050000 正定,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第256临床部【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抗菌药所致获得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的研究现状 [J], 隋锡武;夏云龙2.抗精神病药物与QT间期延长和尖端扭转型室速 [J], 周云飞;刘铁榜3.抗抑郁药和抗精神病药物所致QT间期延长和尖端扭转型室速 [J], 谈艳;张少平;陈银娣4.新型抗抑郁药物引起QT间期延长的研究进展 [J], 刘欣;石少波;杨波5.吲达帕胺所致的QT间期延长和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J], LetsasK.P.;Alexanian I.P.;Pappas L.K.;刘相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药物致Q-T间期延长的文献分析

药物致Q-T间期延长的文献分析

药物致Q-T间期延长的文献分析穆维静;任晓蕾;张海英【期刊名称】《药品评价》【年(卷),期】2013(000)024【摘要】近年来,临床实践有许多药物都会导致Q-T间期延长甚至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律失常(TdP)。

本文通过对1979年-2013年国内医药期刊公开报道的药物致Q-T间期延长的个案进行统计和分析,总结了56个病例的一般情况、引起Q-T间期延长的药物、发生时间及转归等,致Q-T间期延长药物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抗心律失常药、抗微生物药、抗组胺药。

大部分患者在用药后一个月内出现,停药及对症治疗后好转。

临床医师应正确地认识药物致Q-T间期延长发生机制和易感因素,才能保证临床安全有效地使用药物。

%Many medications can cause QT prolongation and torsades de pointes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TdP), which were gradually discovered in recent years. Based on year 1979-2013 domestic medical journals and public report about drug-induced QT prolongation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Total of 56 cases were collected and summarized in respect of general condition of patients, drugs involved, occurrence times of ADR, outcomes and so on. The top three classes of drugs causing Q-T interval prolongation are antiarrhythmic drugs, antimicrobials and antihistamines. Most ADRs occurred within one month after treatment. ADRs relieved after drug withdrawal and symptomatic treatment. Physician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medications’mechanisms and risk factors of drug-induced Q-T interval prolongation to ensure medication administration safety.【总页数】4页(P28-30,35)【作者】穆维静;任晓蕾;张海英【作者单位】北京市普仁医院药剂科,北京100062;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药剂科,北京1000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药剂科,北京100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9.3【相关文献】1.抗精神病药物致Q-T间期延长时电解质变化分析 [J], 余利英2.致Q-T间期延长的药物及预防措施 [J], 白彩珍;庄洁;韩容3.硫酸镁治疗Q-T间期延长致Tdp对Q-T离散度的影响 [J], 陈叶芳;孙彩琴4.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J], 曾毅5.129例药源性Q-T间期延长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文献分析 [J], 吕玥;王麟;杨艳茹;阎姝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qtc指导原则

c-qtc指导原则

c-qtc指导原则C-QTC指导原则是指在临床实践中指导心室间期(QT间期)的测量和管理。

该指导原则的核心是确保使用正确的方法和标准来测量QT间期,并针对可能导致QT间期异常延长的因素及时进行干预和管理。

C-QTC指导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准确测量和计算QT间期:应该使用正确的心电图标准和测量方法来测量QT间期。

通常采用从QRS波群起始点到T波终点的测量方法,并结合合适的校正公式来计算出QT间期。

2. 校正QT间期:由于心率对QT间期有影响,所以需要对测量的QT间期进行校正。

常用的校正方法包括Bazett校正(QTc=Bazett校正系数 * QT间期)、Fridericia校正(QTc=Fridericia校正系数 * QT间期)等。

校正后的QT间期更能反映心脏间的间隔。

3. 针对可能引起QT间期异常延长的因素进行干预:一些药物、电解质失衡、心脏疾病等因素都可能导致QT间期异常延长。

在临床实践中,应该注意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这些可能的因素,并及时干预和管理,以防止QT间期异常的发生。

4. 定期监测和评估QT间期:对于使用可能导致QT间期异常延长的药物治疗或具有心脏疾病的患者,应该定期监测和评估其QT间期,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异常。

5. 个体化管理: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因,需要个体化地制定和实施QT间期管理方案。

治疗措施可能包括停用引发QT间期异常的药物、纠正电解质紊乱、治疗心脏疾病等。

总的来说,C-QTC指导原则提供了在临床实践中测量和管理QT间期的一般指导方针,帮助医生准确评估患者的QT间期,并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以防止QT间期异常引发严重心律失常等问题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7药物QT间期延长潜在作用非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一、概述心电图(ECG)中QT间期(从QRS波群开始到T波结束)反映心室去极化和复极化所需的时间。

当心室复极化延迟和QT间期延长,尤其伴有其他风险因素(如低血钾、结构性心脏病、心动过缓)时,患者发生室性快速心律失常的风险增加,包括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 de pointes,TdP)。

本指导原则主要是关于评价受试物延迟心室复极化潜在作用的非临床研究策略,以及对非临床研究信息的分析和综合风险性评估。

QT间期研究结果可以和其他信息一起,用来阐明药物作用机制,以及对人体的延迟心室复极化和延长QT间期的风险评估。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中药、天然药物和化学药物。

二、基本原则(一)试验方法《药物安全药理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中所述的关于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推荐方法,也适用于本指导原则。

建议采用体内和体外的方法进行研究。

应基于受试物的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安全性的特点对研究方法设计、风险性证据进行个体化分析。

(二)执行GLP的要求体外试验建议执行《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规范,体内试验遵循GLP,追加研究(Follow-up studies)应在最大可行限度内遵循GLP。

(三)受试物中药、天然药物:受试物应采用能充分代表临床试验拟用样品和/或上市样品质量和安全性的样品。

应采用工艺路线及关键工艺参数确定后的工艺制备,一般应为中试或中试以上规模的样品,否则应有充分的理由。

应注明受试物的名称、来源、批号、含量(或规格)、保存条件、有效期及配制方法等,并提供质量检验报告。

由于中药的特殊性,建议现用现配,否则应提供数据支持配制后受试物的质量稳定性及均匀性。

当给药时间较长时,应考察配制后体积是否存在随放置时间延长而膨胀造成终浓度不准的因素。

如果由于给药容量或给药方法限制,可采用原料药进行试验。

试验中所用溶媒和/或辅料应标明名称、标准、批号、有效期、规格及生产单位。

化学药物:受试物应采用工艺相对稳定、纯度和杂质含量能反映临床试验拟用样品和/或上市样品质量和安全性的样品。

受试物应注明名称、来源、批号、含量(或规格)、保存条件、有效期及配制方法等,并提供质量检验报告。

试验中所用溶媒和/或辅料应标明名称、标准、批号、有效期、规格和生产单位等,并符合试验要求。

在药物研发的过程中,若受试物的工艺发生可能影响其安全性的变化,应进行相应的安全性研究。

化学药物试验过程中应进行受试物样品分析,并提供样品分析报告。

成分基本清楚的中药、天然药物也应进行受试物样品分析。

三、基本内容(一)试验设计的基本要求1.生物材料应选择合适的试验体系和动物种属。

体外研究可采用离体心肌细胞、培养心肌细胞系或克隆的人离子通道的异种表达体系、离体心脏标本。

用于体外研究的组织和细胞标本可来源于不同的实验动物,包括兔、雪貂、豚鼠、犬、猪。

当采用原代组织或细胞时,应考虑所用标本的特点及来源,因为离子通道的分布可因组织和细胞类型而不同。

用于整体研究的动物包括犬、猴、猪、兔、雪貂以及豚鼠。

成年大鼠和小鼠复极化的离子机制不同于包括人在内的大动物种属(在成年大鼠、小鼠,复极化的主要离子流是I to),因此用这些种属的组织或动物是不合适的。

实验动物应符合国家对相应等级动物的质量规定要求,并具有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明。

2.样本量体外试验:体外样本量每组不少于4个平行样本,一般3~5个组。

体内试验:试验组的组数及每组动物数的设定,应以能够科学合理地分析所获得的试验结果,恰当地反映有生物学意义的作用,并符合统计学要求为原则。

小动物每组一般不少于10只,大动物每组一般不少于6只,一般雌雄各半。

3.剂量体外研究中,受试物的浓度应涵盖和超过预期临床最大治疗血药浓度。

试验中逐步提高药物浓度直到出现特征性的浓度-反应曲线或达到因受试物理化特性所限的最高浓度。

除了受到细胞或组织活性的限制外,理想状态下应有充分的药物暴露时间以获得稳态电生理效应,应注明药物暴露时间的长短。

体外研究中应使用合适的阳性对照药,以确认该体外试验系统的敏感性。

体外研究应确定受试物的浓度-效应关系。

当体外研究无明显作用时,应对浓度选择的范围进行说明。

整体试验剂量范围应与《药物安全药理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的原则一致。

如果可能,剂量范围应包括和超过预期的人暴露水平。

当给药剂量可能会因动物的耐受性而受到限制时,如动物出现呕吐、震颤、活动过度等,可采用静脉给药或麻醉动物进行研究。

当研究用于评价延迟心室复极化程度与原药及代谢产物浓度关系时,可采用持续静脉滴注的方式控制药物暴露水平。

监测受试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暴露量有助于解释药物的量效关系或剂量或浓度-反应,也为设计可能追加的试验提供信息。

4.对照体外离子通道和动作电位时程试验中应采用次最大有效浓度(即药物对通道的抑制率达70%~80%时的浓度)的阳性对照药说明试验系统的反应性,并且应用于每项试验。

整体试验研究中使用阳性对照药则是为了验证试验系统的敏感性,但不必在每一项试验中都使用阳性对照药。

如受试物在化学结构/药理分类上属于与延长人体QT间期或促心律失常有关的药物时,在体内外研究中应与现有同类药物比作用强度。

5.给药途径整体动物试验,首先应考虑与临床拟用途径一致,可以考虑充分暴露的给药途径。

对于在动物试验中难以实施的特殊的临床给药途径,可根据受试物的特点选择,并说明理由。

6.观察时间结合受试物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特性、实验动物、临床试验方案等因素选择观察时间点和持续时间。

(二)主要研究内容1.主要研究1.1采用离体动物或人心肌细胞、培养心肌细胞系或克隆的人离子通道的异种表达体系测定离子流。

1.2测定清醒或麻醉动物的ECG参数。

1.3在离体心脏标本进行动作电位参数测定,或在麻醉动物中进行能体现动作电位时程的特异性电生理参数检测。

1.4在离体心脏标本或动物进行致心律失常作用测定。

可先进行1.1、1.2研究,再进行1.3、1.4研究。

综上所述,可采用体内外方法从4个不同方面对受试物的QT间期作用进行研究,并且相互之间有互补作用。

2.追加研究当非临床研究的结果不一致,和/或临床研究结果与非临床研究结果不一致时,可通过回顾性评价和追加研究进行分析。

此种情况下,追加的研究结果可能成为综合风险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

追加的研究是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或提供更多的关于受试物潜在的延迟人心室复极化和延长QT间期的作用。

这些研究可以提供更多有关作用强度、作用机制、剂量反应曲线的斜率或最大反应幅度的信息。

追加的研究可以针对某一特殊问题设计试验,因此各种体外或体内的研究设计都可应用。

在选择和设计追加研究中,以下内容需与已有的非临床和临床信息一并考虑:·用离体心脏测量记录动作电位以评价心室肌复极化;·在麻醉动物用一些能反映动作电位时程的特殊电生理参数;·动物的种类和性别的选择;·用代谢诱导剂或抑制剂;·用目前已知阳性对照物或参比物;·未研究的对其他通道的抑制作用;·多时间点测定电生理参数;·在清醒动物难以解释的作用,如受试物对心率、自主神经紧张的影响,或受试物的毒性,如震颤、抽搐或呕吐;·如药物有蓄积、临床长期使用,需考虑多次给药的观察。

四、结果分析与评价综合风险评估应该是基于科学的、对受试物个性化的考虑。

这种综合风险性评估有益于临床研究设计和其结果的分析。

应结合药效学、毒理学、药代动力学以及其他研究资料进行综合评价,为药物应用于人体的安全性提出建议。

风险评估应考虑受试物是否在化学结构或药理分类上属于可延长人QT 间期作用的药物,如某些抗精神病类药物、组胺H 1受体拮抗剂、氟喹诺酮类等。

这可能会影响参比物的选择并会纳入综合风险评估中。

对QT 间期影响的非临床研究策略如下图五、参考文献1.ICH, ICH Guidance for Industry ICH S7A:Safety Pharmacology Studies for Human Pharmaceuticals, 2001.2.ICH, ICH Guidance for Industry ICH S7B:Safety Pharmacology Studies for assessing the potential for delayed ventricular repolarization (QT interval prolongation)by Human Pharmaceuticals, 2005.3.Liu T, Brown BS, Wu Y, Antzelevitch C, Kowey PR, YanGX.Blinded validation of the isolated arterially perfused rabbit ventricular wedge in preclinical assessment of drug-induced proarrhythmias, Heart Rhythm 2006; 3: 948-956.六、附录—试验方法(一)体外试验评价药物对离子电流的影响,主要包括I Kr和其他几种参与心肌电活动的重要离子通道。

体外I Kr试验是采用原代心肌细胞或表达I Kr 通道蛋白(如由hERG编码的蛋白)的细胞系评价药物对离子电流的影响。

相关研究方法见参考文献。

检测中获得IC50的基本参数项目列于表2。

表1 致心律失常作用试验检测的心肌离子通道观察记录上述所有离子通道的相关试验建议在GLP实验室进行表2 检测阻断离子通道IC50所需的参数项目(二)整体研究整体QT研究主要是测定心室复极参数,如QT间期。

该试验可在安全药理学研究中同时进行,这样可减少动物和其他资源的使用。

QT间期和心率是相反的、非线性的关系,且二者之间的关系在不同的种属和动物甚至同一种属之间都不相同。

因此心率改变会影响QT间期,这会干扰对受试物影响心室复极化和QT间期的评价。

故在QT间期分析时,应采用心率校正QT间期(QTc)来进行,常用的有Bazett和Fridericia法;心率校正公式的选择须根据试验系统得来的数据加以判断,如果给药组和对照组心率差异较大,可能校正公式对于评价QT间期延长风险是无效的,此时可改用心脏起搏器来获得固定的心率。

对QT/RR(心电图中R波与R波的距离)关系进行分析可能更合适,包括用公式对个体动物QT间期数据进行校正。

在犬或猴等大动物记录ECG,是安全性评价的基本组成。

药物引起QT间期显著延长将使致命性心律失常TdP发生的风险显著增加,因而ECG的QT间期被作为预测新化合物引起TdP的重要风险因素。

鉴于犬、猴和小型猪等大动物在心肌离子通道构成和功能方面与人类具有高度相似性,通常用于整体QT分析研究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