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发展历程(珍藏版)

合集下载

全球的电影发展历程

全球的电影发展历程

全球的电影发展历程电影是一种以动态影像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通过拍摄、剪辑和放映的方式,再加上声音的配合,将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强烈而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电影作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具有丰富多样的形式和内容。

下面将全球电影发展历程进行梳理。

电影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1895年,最早的电影院由兄弟莱昂和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在法国里昂开设,这标志着电影进入商业化时代。

同时,一群电影摄影师和导演开始积极拍摄和制作早期电影作品。

在电影的早期阶段,德国、法国和美国等国家成为电影的发源地和创新中心。

德国导演弗里茨·朗的《卡尔在德国》(1919年)是早期微型电影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强调情节和心理表达引起了广泛关注。

法国导演路易·费封的《火车进站》(1895年)是第一部商业电影,这部短片的问世标志着电影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美国导演道格拉斯·弗雷尔的《种夏》(1913年)则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长片电影,其题材和叙事手法的突破开创了电影的新纪元。

20世纪20年代是电影史上的黄金时期,各国纷纷创立大型制片公司,并开始进一步探索电影的艺术和商业潜力。

好莱坞成为全球电影产业的中心,美国电影开始崭露头角。

这一时期,电影进入了有声电影时代,电影音频技术的引入使得观众能够同时欣赏到影像和声音,大大增强了电影的观赏效果。

1939年的美国电影《风华绝代》是第一部彩色有声电影,其技术创新引发了观众的新一轮热潮。

20世纪50年代,电视机进入家庭,并迅速普及,这给电影工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电影制片商通过引进宽银幕和3D技术等新技术,以及制作更具特色和艺术性的电影,来与电视抗衡。

这一时期的电影,如意大利导演费德里科·费里尼的《甜蜜生活》(1960年)和美国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1968年),以其视觉艺术和哲学深度成为经典之作。

到了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电影进入了数字时代。

中国电影发展史

中国电影发展史

中国电影发展史中国电影大致可以分为:旧中国电影、新中国电影、港台电影旧中国电影一、中国电影的问世与发展在宋代《事物纪原》一书中,即有“影戏之源出于汉武帝”的说法。

在宋代诗人范成大笔下,也有一首《灯市行》对此做了深动描写。

可见“影戏”从汉代流传到宋代,已成为民间有相当规模的一项娱乐活动,日后间接促成了电影的发明。

二、中国电影的首映1896年8月11日晚,在中国电影发祥地上海的一处私家花园“徐园”又名“双清别墅”所举办的游艺活动中,首次出现了当时称为“西洋影戏”的《马房失火》等十四部短片,这是国人第一次与电影接触,西方电影进入中国后,之所以被国人称为“影戏”,是因为当时中国人还是习惯于把电影当作一种“戏”来认识和对待的。

三、《取缔影戏场条例》光绪三十年(1904年)慈禧太后七十寿辰,英国驻北京公使进贡一套电影拷贝在宫里献映祝寿,放映失火,被慈禧斥为“不祥之兆”,从此在紫禁城内禁放电影。

四、早期中国电影(1931年以前)1、中国电影第一人中国电影事业发端于20世纪初。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景丰拍摄了由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片断,这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

标志着中国电影诞生了。

2、中国第一座戏院:1908年,来自意大利的片商雷玛斯在上海营建了中国第一家250座的正规电影院“虹口大戏院”。

1913年,美国人经营的亚细亚影戏公司拍摄了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中国第一部有故事情节的短片《难夫难妻》——第一部国产短故事片1913年,亚细亚影戏公司出品了由郑正秋、张石川导演的故事片《难夫难妻》(又名《洞房花烛》),这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有剧情的短故事片。

3、1922年,张石川与郑正秋、周剑云等组织明星影片公司,1923年完成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孤儿救祖记》,影片严肃地涉及了当时的社会实际,表现手法具有较浓的生活气息,演技自然、亲切、朴素。

与此同时,出现了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神州影片公司、长城画片公司、民新影片公司等一批较具规模的影片公司。

电影发展历史

电影发展历史

电影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早期实验和发明。

以下是电影发展的主要里程碑和阶段:
早期实验与发明(19世纪末):在这个阶段,一些发明家和科学家,如爱迪生、梅里斯和兰史莫斯兄弟等,进行了早期的实验和发明,如运动照相机和电影放映机,为电影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默片时代(1890年代-1920年代):在这个阶段,电影开始流行起来,默片成为主要的电影形式。

默片通过镜头语言、字幕和音乐来传达故事情节和表达情感,一些经典影片如《大逃亡》和《现代启示录》等问世。

有声电影时代(1920年代-1940年代):1927年,华纳兄弟发行了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引领了有声电影的时代。

有声电影的出现带来了对话、音乐和音效的加入,电影的表现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

彩色电影时代(1930年代-现在):20世纪30年代,彩色电影开始兴起,给电影带来了更丰富的视觉效果。

从最初的手工上色到三原色技术的发展,彩色电影成为电影制作中的常见元素。

数字电影时代(1990年代-现在):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电影制作中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

数字特效、数字录音和数字放映等技术的引入,提升了电影的视觉效果和声音质量。

当代电影(2000年代-现在):在当代电影中,全球电影产业迅速发展,各种类型和风格的电影涌现出来。

互联网和流媒体技术的兴起,为电影的制作、发行和观看带来了新的方式和平台。

电影发展历史中有许多其他重要的里程碑和技术突破,包括宽银幕、3D技术、IMAX影院等。

电影作为一种强大的艺术形式和大众娱乐方式,对于塑造文化、传递信息和表达创造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电影发展的历史脚步

电影发展的历史脚步

一)十九世纪30年代,电影开始了它的诞生前的技术准备期,也叫做发明期。

早在1829年,比利时著名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多发现:当一个物体在人的眼前消失后,该物体的形象还会在人的视网膜上滞留一段时间,这一发现,被称之为“视象暂留原理”。

普拉多根据此原理于1832年发明了“诡盘”。

“诡盘”能使被描画在锯齿形的硬纸盘上的画片因运动而活动起来,而且能使视觉上产生的活动画面分解为各种不同的形象。

“诡盘”的出现,标志着电影的发明进入到了科学实验阶段。

1834年,美国人霍尔纳的“活动视盘”试验成功;1853年,奥地利的冯乌却梯奥斯将军在上述的发明基础上,运用幻灯,放映了原始的动画片。

摄影技术的改进,是电影得以诞生的重要前提,也可以认为摄影技术的发展为电影的发明提供了必备条件。

早在1826年,法国的W尼埃普斯成功地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窗外的景”,曝光时间8小时。

而在初期的银板照相出现以后,一张照片缩短至30分钟左右,由于感光材料的不断更新使用,摄影的时间也在不断缩短。

1840年拍摄一张照片仅需20分钟,1851年,湿性珂珞酊底版制成后,摄影速度就缩短到了1秒,这时候“运动照片”的拍摄已经在克劳黛特、杜波斯克等人的实验拍摄中获得成功。

1872年至1878年,美国旧金山的摄影师爱德华慕布里奇用24架照相机拍摄飞腾的奔马的分解动作组照,经过长达六年多的无数次拍摄实验终于成功,接着他又在幻灯上放映成功。

即在银幕上看到了骏马的奔跑,受此启发,1882年,法国生理学家马莱改进了连续摄影方法,试制成功了“摄影枪”,并在另一位发明家强森制造的“转动摄影器”的基础上,又创造了“活动底片连续摄影机”,1888年9月,他把利用软盘胶片拍下的活动照片献给了法国科学院。

在1888-1895年期间,法、美、英、德、比利时、瑞典等国都有拍摄影像和放映的试验。

1888年,法国人雷诺试制了“光学影戏机”,用此机拍摄了世界上第一部动画片《一杯可口的啤酒》。

史料研读:中国电影业的发展历史

史料研读:中国电影业的发展历史

中国电影中国电影诞生于1895年,次年即被输入。

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园内的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是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

粉碎四人帮后,电影事业获得发展。

1979年10月邓小平代表党中央肯定了文化大革命前17年的文艺路线基本是正确的,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纠正了过去提出的“文艺服从政治、文艺从属政治”的偏颇提法,重申执行双百方针。

1977年电影生产开始复苏,1980~1984年平均年产量达120部左右,每年观众人次平均在250亿左右,中国电影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早期(1931年以前)中国电影事业发端于20世纪初。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景丰拍摄了由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片断,这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

1913年,美国人经营的亚细亚影戏公司拍摄了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中国第一部有故事情节的短片《难夫难妻》。

191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拍摄时事短片。

次年成立活动影戏部,此后拍摄了两部中国最早的长故事片《阎瑞生》和《红粉骷髅》。

1922年,张石川与郑正秋、周剑云等组织明星影片公司,1923年完成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孤儿救祖记》,影片严肃地涉及了当时的社会实际,表现手法具有较浓的生活气息,演技自然、亲切、朴素。

与此同时,出现了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神州影片公司、长城画片公司、民新影片公司等一批较具规模的影片公司。

邵醉翁兄弟于1925年创办天一影片公司,首先取材于民间故事,拍摄一批古装片,并在上海掀起拍摄古装片的热潮,还以此立足于南洋市场。

1925~1927年间,上海先后成立140家中小型电影公司;广州、北平(今北京)、天津等城市亦拍摄影片。

1928年明星公司开拍《火烧红莲寺》后又形成一股武侠片热潮。

此后的4年间上海各公司拍摄了400多部故事片,其中一大半是“火烧”、“武侠”、“神怪”之类光怪陆离、粗制滥造影片。

1928年,民新、大中华百合等影片公司组合成联华影业公司,先后拍摄了《恋爱与义务》、《恒娘》、《桃花泣血记》等片。

电影发展史

电影发展史
CREATE TOGETHER
DOCS
DOCS SMART CREATE
电影发展史:从无声到有声的飞跃
01
电影的诞生与早期发展(1890年代-1920年代)
早期电影技术:从活动照相机到电影放映机
活动照相机的发明:1890年代,路 易·卢米埃尔和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兄 弟发明了活动照相机,为电影的诞生
电影类型多样化的影响:电影类型的多 样化,为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
影响了电影的创作和观看方式。
• 电影类型的多样化,使观众有更多的 选择,满足了不同观众的需求。 • 电影类型的多样化,使电影作品更具 创新性,推动了电影技术的发展。
04
电影技术的革新与突破(1950年代-1970年代)
彩色电影的普及:技术与审美的进步
质量和数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 导演与明星的辉煌时代,使电影
成为了一种全球性的娱乐方式,影
响了世界各地的观众。
电影类型的多样化:从犯罪片到科幻片
电影类型的多样化: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电影 类型不断丰富。
• 犯罪片如亨弗莱·鲍嘉的《马耳他之 鹰》,讲述了侦探、悬疑的故事。 • 科幻片如乔治·帕尔的《地球停转之 日》,展现了科幻、奇幻的一面。
音乐与声音在电影中的应用:从对话到音效
音乐在电影中的应用:有声电影诞生 后,音乐成为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
声音在电影中的应用: 有声电影诞生后,声音 成为电影的重要组成部
分。
• 音乐可以渲染氛围,表达情感, 为电影增色添彩。 • 音乐在电影中的应用,如弗里 茨·朗的《大都会》,成为电影史上 的经典之作。
默片时代的剧情片: 20世纪初,默片时代 的剧情电影也开始出现。
• 喜剧电影以搞笑、幽默为主要特 点,为观众带来欢乐。 • 默片时代的喜剧电影,如卓别林 的《城市之光》、《摩登时代》等, 成为经典之作。

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历程

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历程

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历程一、起步阶段(20世纪初-1949年)在20世纪初,中国电影产业起步于小规模的制片公司和移动影院。

1913年,司徒法图成立了中国第一家电影制片公司“大同公司”,并于次年拍摄了中国第一部电影《红色青铜》。

此后,类似的制片公司相继成立,如《神女》、《神鬼戏班》等。

1921年,中国第一家动画片公司“美琪动画片公司”成立,中国电影业开始进入多元化的发展阶段。

二、初步发展阶段(1950-1976年)新中国成立后,电影产业受到国家大力支持和引导,许多政治宣传和革命题材的电影相继问世。

1951年,中国第一部全彩电影《歌女红牡丹》上映,开创了中国电影彩片时代。

1952年,中国第一部长片动画电影《大闹天宫》上映,获得国际好评。

此后,中国电影开始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导演和演员,如巴金、黄宗英、焦迈奇、荀慧生等。

三、改革开放阶段(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后,中国电影产业迎来了一次深刻的变革。

国家鼓励引进外国电影,同时也开始鼓励国内电影的市场化发展。

1979年,中国第一部引进的外国电影《小鼓》在北京放映,标志着中国电影市场对外开放。

20世纪80年代,许多优秀影片诞生,如《黄土地》、《英雄儿女》等。

此外,中国电影开始涌现出一些独立制片人和导演,他们以个人风格和观点创作影片,为中国电影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崛起与国际化阶段(2000年至今)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电影产业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2002年,《鬼子来了》成为中国电影票房的一个里程碑,创下了当时中国电影票房的纪录。

之后,《功夫熊猫》、《阿凡达》等一系列大制作电影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巨大成功。

中国电影也开始积极参与国际电影节和主流奖项,取得了较大的国际影响力。

五、挑战与机遇并存尽管中国电影产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商业化过度的问题,一些商业片过于追求票房,而忽视了电影的艺术性。

中外电影史电影发展历程

中外电影史电影发展历程

中外电影史电影发展历程On February 12, 2022, investing in oneself is the best way.中外电影史中国电影艺术发展史上篇一、绪论中国电影史与世界电影史有某些共同的发展规律,但更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其一,中国电影史与所处的社会环境、政治斗争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点它比外国电影史显得更加突出;其二,中国电影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受着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审美心理习惯的影响,它与传统的戏剧、文学、绘画等艺术有着密切的关系,故中国电影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外来技术手段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其三,作为综合艺术的中国电影,各个艺术部门发展是不平衡的,这与中国工业技术落后和电影家的电影观念不同有关;开创期的中国电影 1896——1931一、早期电影发展1、1896年,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这是中国第一次放映电影2、1905年,任景丰请谭鑫培拍摄了中国第一部无声影片,我国最早的戏曲片定军山3、张石川“处处为兴是尚”难夫难妻,是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掷果缘是中国现存最早较完整的故事片;歌女红牡丹是中国第一部有声片;他的一部分片子是宣传改良的社会片,如孤儿救祖记、玉梨魂等,有一定暴露意义;而相当一部分则是以迎合小市民口味,投机牟利为目的的言情、滑稽故事片,如滑稽大王游华记等;他还编导了火烧红莲寺连集片,点燃了20年代后期武侠神怪片之火;郑正秋主张戏剧是改革社会,教化观众的工具是中国最早的电影编剧和导演之一,是中国电影事业的拓荒者之一;1913年应张石川之邀编导了难夫难妻,因主张教化社会,编写了孤儿救祖记,获得成功;九一八事变后,认识到“电影是负着时代前驱的责任”,希望电影界叫出“反帝、反封、反资”的口号来;这时期他编导了具有进步意义的自由之花、春水秋波、姊妹花等片,其中1933年摄制的〈姊妹花〉成绩最佳,标志了他思想、艺术发展的高峰,成为他后期代表作;二、左翼电影运动一1930年3月,共产党领导的以鲁迅为首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宣告成立,此后,又提出了领导电影工作的纲领〈最近行动纲领——在现阶段对于白区戏剧运动的领导纲领〉有关电影的条款;最近行动纲领规划了左翼运动的方向,是党领导的左翼文艺工作者准备向电影节进军的号角;二左翼电影运动的艺术成就1、拓展了电影的社会性主题;2、深化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从一系列优秀影片的创作看,可归纳几个特点:题材现实人物鲜明讲究细节的运用和描写的真实善于运用强烈对比的手法重视电影的娱乐性与趣味性3、探索了民族化的表现形式4、加深了对电影本性的认识,增强了电影观念,突破了戏剧束缚;认识到电影和戏剧的区别:1运用蒙太奇思维方法;2“闪回”、“叠印”等手法的运用,表现“幻觉”、“梦境”、“回忆”等;3重视影像造型;4探索与发展了电影语言,特别是长镜头的运用,达到了相当高水平;530年代有声电影得到了很大发展;5、进步艺术家取得成就的基本经验直接和间接地接受了中共电影小组的领导或无产阶级文化思想影响;在电影创作实践中,勇于探索,善于学习,并力避偏狭;重视现实生活,提高自身艺术修养;三、导演创作蔡楚生:渔光曲、一江春水向东流吴永刚:其作品档案有神女、巴山夜雨费穆:其作品档案有城市之夜、孔夫子、生死恨中国第一部彩色戏曲片三、中国早期电影叙事模式由时序性叙述、单线条结构、外视点角度以及大团圆结局四个方面构成;1.时序性叙事中国早期电影,大都严格按照事件的时间顺序进行叙述;孤儿救祖记描写孙儿从小到大,杨家由盛转衰,最后孙儿救祖,阖家团圆;2.单线条结构如果说,时序性叙述反映了传统的时间观念,那么,单线条结构则体现了传统的空间意识;传统的单向思维方式,造成了中国早期电影的时空观;歌女红牡丹从头至尾描写的,是歌女从受丈夫虐待到感化丈夫的婚姻生活的变化;神女人物少,事件单一,整个情节紧紧围绕着母亲的悲惨遭遇逐步展开;3.外视点角度叙事学上存在着作者、叙述人及剧中人等概念,不同的视点,也就形成了不同的叙述角度;电影叙事是借助一系列声画结合的镜头进行的,镜头的距离、机位、运动方式,决定着所述事件被观看的角度;将代表由外部观看或从内部观看的镜头,依据某种必然的联系组合在一起,便构成一部影片独特的叙述视点;故都春梦中,私塾师爷的腾达,犹如春梦一场;影片以一种充满嘲讽而又带同情的口吻,向观众讲述着这个可笑而丑恶的升官图式的故事4.大团圆结局通常通过改变悲惨的故事结局,满足广大观众的善良愿望;1924年郑正秋在创作第一部妇女题材的影片玉梨魂时,将原小说筠青忧郁而死作结,改为何梦霞与筠青重归于好,夫妻团圆;新中国前十七年的电影1949——1966一、新中国17年的电影创作谢晋的导演特色谢晋是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的电影艺术家,在50、60年代已先后执导了球场风波、水乡的春天、女蓝五号、红色娘子军、大李小李和老李、舞台姐妹、等影片,标志他的导演艺术日臻成熟;新时期又导演了牧马人、天云山传奇、芙蓉镇、鸦片战争凌子风的电影创作凌子风的电影创作档案:中华儿女、光荣人家、陕北牧歌、母亲、红旗谱、李四光、骆驼祥子、边城、春桃和狂等影片新时期的中国电影1976——从这时期的电影实践来看,首先,它打破了题材禁区,扩大了生活领域,使现实主义道路更为广阔,并将革命的人情、人性和人道主义思想作为表现的核心;第二,在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上,特别重视对其内心世界的描写,将镜头深入人物的心灵深处,揭示其内心活动和情绪变化,从而折射出时代精神;第三,在电影表现形式与方法上具有开放性与纪实性特点,它突破了传统的戏剧化的表现形式与方法;在大量吸取西方电影经验基础上,采用了各种开放型的结构形式和意识流等手法,并运用纪实性拍摄方法实景拍摄、自然光效、长镜头和景深运用等将复杂的生活、生动的人物真实地体现在银幕上;一、第四代导演一第四代导演的创作历程第四代导演经过了超长的专业孕育期,人到中年才开始单飞,有比较扎实的艺术功底和丰富的电影经验,作品较温和,因长期作助手,容易缺乏自信,力度不够;这一代人在成长中经历了文革的创痛,往往由审视个人而审视时代,忧患意识逐渐产生,它实际上就是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二第四代导演的艺术成就他们不仅改变了旧的叙述模式,在时空结构、荒诞变异、艺术技巧方面有了许多新的尝试,更重要的是他们对于社会、人生有了独自的更深的发现,有了新的价值观念的注入,对于作为一门独立的新颖的丰富的艺术形态——电影本体不断进行探索和思考,把镜头对准一向被视作禁区的人的世界,包括人性、人的灵魂、人的命运、人的意志、欲望、情感、个性等,作了大胆的切入和深层次的开掘;黄健中独特的艺术品格和导演视点黄健中电影作品:小花如意一叶小舟二十六个姑娘良家妇女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贞女龙年警官过年山神雾宅中国妈妈米红娘我的1919黄健中从他的第一部电影小花开始,一直沿着一条温厚的人性关怀和人性批判的艺术原则在不断地探索,他关注人性,以及人与生存环境的互动关系问题,并越来越深地触及了中国知识界极端关注的人文精神与悲天悯人的终极情怀;他站在人道主义和对人类终极关怀的高度,对中国人的生存状态赋予了极大的同情心,希望通过对“人”的关注,重新审视历史与现实,从而体现了艺术作为人的艺术所具有的洞察力和精神品格;二、第五代导演一第五代导演的兴起其一,它是指78级或82届电影学院的学生,包括83、84届电影学院导演进修班和导演干修班的学员;其二,“第五代导演”概念是建立在78级电影学院学生群体的基础上,特指具有相似创作风格追求的这拨导演;他们共同表现出对电影语言的探索精神,并有意造成和观众传统欣赏习惯的冲突,突出强调电影画面的造型功用,讲究构图、光线对比、拒绝戏剧化过强的情节张力张力,透入深厚的民族文化反思、渗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主流意识形态有一定疏离等;其三,第五代导演是一个历时性的概念,其相对整一的创作风貌在80年代后期发生了群体性的转移态势,人们说法有二:一是以1987年红高粱为标志;二是以1988年的晚钟为标志;二第五代导演的艺术成就经典第五代导演作品无不充溢着浓烈的个性,他们具有如下特点:艺术语言的大胆求新,反叛常规,追求试验;大量采用自然光效,实景拍摄,运用封闭式的古典构图,追求画面含义的自然流露,多显示出象征、隐喻意义;戏剧电影中的情节张力在他们影片中消隐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双忧虑、深沉、注视着现实、关照这历史的摄影眼睛;相对固定的合作班底也是保证导演较自如地贯彻自己艺术企图的最佳保障;相对优裕的投资环境;三、后第五代导演一后第五代导演的兴起第五代的哲学电影在80年代后期悄然退场了;在商业化浪潮铺天盖地的席卷下,第五代纷纷寻找所谓后殖民语境的裂缝,用东方民俗景观一方面寄托他们那种永不忘怀的历史热情和哲学热情;一方面从国际资本和国际评价中获得再生产的精神和物质资料;但随着这种制作方式和运作策略的定型和重复,民俗电影的批评性和前卫性消失殆尽,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当中国历史和现实被这种民俗景观所包装后,中国人实际的生存境遇和生存困境被遗弃了,作为对第五代电影模式当今文化转型的一种响应,中国艺术电影开始从哲学的云霄转向了世俗人生,开始通过对普通人的日常遭遇、心态和困惑的叙述,讲述着生活中那些普通人自己的故事,自己的人生、自己的困苦,讲述着这些小人物所面临的世界,所悟出的渐渐单单的生活道理,所遵守的平平常常的做人原则;于是,中国后第五代电影从哲学电影、民俗电影转换为体验电影;二后第五代导演的艺术成就它体现为体验电影在视听造型上更加注重其表意性和修辞性,使叙事时间感镶嵌在造型的空间感之中;在叙事上更自觉地用偶然性来冲淡情节的戏剧性和因果逻辑性,突出人生的无奈、无序和无可把握;在意识上对将人生困境化作冲突——解决的戏剧性模式更加不信任,不愿意为人生划上一个臆想的完整句号;更重要的是它们所关注的不仅仅是普通人所面对的社会问题,而是普通人所不可躲避的人生问题,尴尬、困窘、创伤、苦难并不是偶然强加给个人而外在于个人的命运之中,而是内在于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之中,内在于每个人的人生境遇之中,它无可规避、无可选择、也无可奈何;因此,体验电影不是在完成一种社会学,而是表达着对人生原生态的一种摹仿,对苦涩而平淡的日常人生体验的一种再现,因为它们把这种人生遭遇和人生体验植根于中国的社会现实背景中,因此使影片中的人生具象为中国人的人生,传达的是一种中国人的人生体验;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把这些体验电影称为中国电影的新写实,它们与新现实主义文学有着许多共同性;于是,在那些哭天喊地地煽情故事,那些刀光剑影的血腥场面,那些充满弑父喘气的神秘宅院,那些遥想当年的创世记忆外,人们看到了普通人的生存空间和普通人的生存境遇,从而感受到一种独特的电影美学:对个体命运的关怀,对现实人生的表述;四、第六代导演一第六代导演的兴起第六代导演是指北京电影学院85级导演系8名毕业生,该学院85级后的其他年级毕业生,还有上海戏剧学院和上影厂近年合办的影视导演专业毕业生;包括:胡雪扬、张元、王小帅、管虎、吴文光、路学长、娄烨、王瑞、章明、李欣、阿年、何建军、邬迪等20名左右;视听风格上第六代影片并没有完全一致,他们强调的是自我理解和感受;其特色:游荡式、或疾或徐的运动;利用摇滚乐的音乐特质,通过剪辑构成影片的节奏;人物离开画面后,有意识地让影象空间延宕片刻再切换的现象,强化了空间不依人物而存在的自在性质;采用同期录音,未经过滤的、有杂质的声音,更为准确地还原了生活本身的原生状态;大量使用非职业演员,极生活化;二第六代导演的艺术成就第六代影片的叙事主题,基本上涉及了青春期的成长、焦虑、先锋艺术、精神分裂、窥视症、乱伦、感情多边化及人生残缺等所有城市亚文化层面的内容;这显然已完全超越了第五代电影的叙事主题;贾樟柯的电影风格一、关注底层——艺术良知的守望关注底层是贾樟柯电影的最大特色;在从影之初;贾樟柯即自称为“电影民工”他没有表现占有社会话语权的强势群体,而是将视点聚焦在处于社会边缘的普通人身上,将他们并不先进也并不伟大的生活展现在银幕上,为中国电影贡献了令人动容和深思的银幕形象;一变动时代中的底层人民的生存状况从最初的小武一路走到2013年上映的二十四城记,贾樟柯几部长故事片中的男女主角无一不是城市贫民区或落后的农村中随处可见的凡夫俗子;贾樟柯通过这些人物不同际遇和命运,关注和思考着时代的变迁以及这种变迁在人们身上留下的印记二揭示底层人民的人性价值贾樟柯透过这些矛盾,冷静地发掘这些底层人和边缘人的人性价值;二、纪实手法—电影真实的灵魂纪实是贾樟柯电影的的灵魂,贾樟柯将纪实手法运用得老道而自然,他的电影大都采用纪录片式的拍摄手法,给观众以真实的感觉;一长镜头一一妙用中不断探索长镜头是写实主义导演们常用的电影手法,在贾樟柯的电影里,长镜头随处可见;二实景拍摄一一追求真实的故事氛围贾樟柯的电影大都是采用实景拍摄;他没有因拍摄电影而搭建什么建筑物,镜头中所有的景物都是实际存在的;(三)电影音乐一一流行音乐反映出时代变迁他的大部分电影没有专门的配乐,影片中所有音乐都是人物所处时代的流行歌曲,音乐与影片的纪实风格相一致四启用非职业演员一一本色表演中展现生活大量启用非职业演员是贾樟柯纪实追求的又一重要因素;三、散文式结构——韵味深厚的叙述一淡化矛盾冲突——回归自然的生活贾樟柯的电影接近于“散文式结构”;首先表现在影片的故事性不强,淡化矛盾冲突,影片往往在一条主线确立后,插入一些与故事并不相干的情节,以此结构电影;(二)开放的结局一一故事依然延续电影尽管已经落幕,故事却不因此而终结,人物的生活还在继续四、多义的主题——不尽的沉思一青春——岁月中的隐痛小武站台任逍遥这三部影片的主人公就是生活不安定的年轻人,他们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也没有一技之长,只能在街边厮混度日;这几个青年的性格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一一有着与他们年龄不相适应的老成,而没有青年人应有的勃勃生气(二)生存——艰难的挣扎生存的艰难也是贾樟柯电影里常见的主题;在贾樟柯的电影里,生存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而是充满了艰难,在影片站台里,崔明亮的表哥为了生活,与煤矿老板签订了类似卖身契的合同;陆川——体制内的艺术表达寻枪、可可西里、南京南京一、寻枪和可可西里的深层意蕴一生存困境的探究陆川电影中的人物都处在生存困境中,这种困境有时侧重于通过人的心理来展示寻枪,有时则侧重于通过更加真实的生存状态来反映可可西里;陆川通过展示主人公在困境中的苦苦挣扎,真实地反映了现代人尴尬的生存处境;寻枪关注的就是身处困境的灵魂对自身的追问以及与现实的对抗纷争;影片主人公马山在手枪丢失后就陷入了精神的困境中,马山不停地奔波在小镇,在他歇斯底里、无头绪的行动中,我们能感觉到精神极度紧张的马山承受着无法比拟的重荷;在可可西里中陆川则是想“展现中国边地民众的生存状态”以及“展示真实生活中众人的挣扎”;二以“寻找”为母题陆川的电影是以“寻找”为母题的,寻找是表层的,表象的深处则是对寻找客体的潜意识表达,这种客体必会改变寻找者的命运;”陆川影片中显性存在的“寻找客体“是“枪”和“偷猎分子”,而隐藏其中的则是对责任、理想等精神层面的追寻,而正是这种追寻使“寻找者”的人格得到升华,也最终找到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寻枪中,“枪”代表责任、道义、权力……以及人们丢失的、寄托了理想的精神信念,丢失了手枪,马山也就丢失了自我,丢失了做人的意义与价值;寻枪的历程也就成为马山重新找回自我之路,成为他追寻失落梦想与寻找生命支柱的过程;陆川称拍摄电影可可西里是一次“发现之旅”,他在影片中力图探索“什么是真正的生存、什么是真正的生命”;陆川用猎杀藏羚羊和阻止猎杀为载体,讲述了人在绝境中的生存、挣扎和对于理想的追寻;这是一部关于信仰与生命的电影,是讲述一群真实的人在极度艰苦的环境里追逐信仰的故事;三最大的悬念就是死亡陆川作为一个有思想的新生代导演,也在他的影片中对“死亡”这一人类生命中永恒的主题作出了探讨;他的影片中主人公最后的归宿都是死亡,他们一路的艰辛凄凉,一路的压抑迷茫,最后终于在对理想的执着坚守中用自己的身体作为寻找的华美结局;陆川影片中最大的悬念就是死亡,人物随时都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却依然义无反顾地不肯退却;寻枪中马山把枪丢失后,死亡的阴影便如影随形,为了寻找那事关生死的枪,马山的精神开始失重、偏执,在经历“他死”还是“我死”的困惑后,马山终于化妆成周晓刚,用自己的死亡完结了这次寻枪之旅;本来,马山完全可以不铤而走险,而是选择另外的方式找到自己的枪;可可西里是一部以天葬的仪式开场,又以天葬的仪式结尾的影片,表明这是一部关注死亡的作品;影片中凸显了某种核心意念,它的主体就是死亡—是人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毫无征兆、突然而来的生命陨落;在可可西里,人们随时都面临着死亡的威膝;。

电影发展史完整版

电影发展史完整版

电影发展史完整版电影是一种集合了文学、戏剧、音乐、绘画和摄影等艺术形式的媒介,它通过影像与声音的结合来表达故事情节和思想。

自从诞生以来,电影经历了长足的发展,并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和文化。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电影发展史的完整版。

一、电影的起源电影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发明家们对动态影像的探索。

1888年,美国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发明了第一台可以连续拍摄和放映的电影摄影机,开启了电影发展的序幕。

随后,电影技术在全球范围内逐渐传播开来。

二、无声电影时代20世纪初,无声电影成为主流形式。

无声电影通过影像和音乐的结合,表达了当时的故事和情感。

著名的无声电影包括《大都市》(1927)和《黄金百年》(1919),它们开创了无声电影的黄金时代。

三、有声电影时代1927年,华纳兄弟公司首次成功推出了有声电影《爵士歌王》,这一时刻标志着有声电影的诞生。

有声电影使观众可以听到人物对话和背景音效,给电影增添了更加真实和生动的感觉。

此后,有声电影逐渐成为主流,各种电影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四、彩色电影的崛起20世纪30年代,彩色电影开始进入大众视野。

彩色电影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使电影画面呈现出多样的色彩,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的视觉享受。

著名的彩色电影包括《绿野仙踪》(1939)和《泰坦尼克号》(1997)。

五、3D电影技术的突破20世纪50年代,3D电影技术开始渐渐应用于电影领域。

3D电影通过特殊的眼镜,使观众可以在电影中体验到更加真实和立体的感觉。

随着科技发展的推动,3D电影技术在21世纪逐渐得到普及。

六、数字化时代的电影20世纪末至今,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彻底改变了电影的制作和放映方式。

数字化技术让电影制作更加灵活、高效,并提供了更好的视觉效果。

同时,数字化技术也为电影的传播和观影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和方式,如网络视频平台的兴起。

七、电影与社会的影响电影作为一种强大的媒体形式,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代表了时代精神和文化,而且能够传递信息、启发思考、引起共鸣。

电影发展历程(珍藏版)

电影发展历程(珍藏版)

电影发展历程(2007-07-31 16:20:42)标签:艺术学基础知识电影*电影发展历程一,电影发明阶段1832年12月,比利时人普拉多利用"法拉第轮"的原理,制成"诡盘",由此产生现代电影原理.1888年英国W.弗赖斯.格林制成他的第一架电影摄影机.1889年,柯达公司制成第一卷软片.爱迪生有用这种胶卷制成第一部打孔影片.1895年12月28日,法国的L.卢米埃尔在巴黎用他发明设计的"活动电影机"首次放映了《拆墙》,《婴儿的午餐》,《水浇园丁》和《工厂的大门》等影片.这一天,被世界各国电影界公认为标志着电影发明阶段的终结和电影时代的正式开始.二,电影普及阶段1905年,中国拍摄了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同年,法国百代影片公司派摄影师费利克斯・米斯格到中国拍摄素材,编成《中华帝国的一次旅行》,《中国海军生活》等短片.1906年,第一部故事影片《凯利邦的故事》在澳大利亚公映.1909年1月,爱迪生等人组织电影专利公司,实行发放上映许可证制度.与此同时,美国第一个电影检查机构在纽约成立,35毫米电影胶片,被国际公认为标准规格.1910年3月,国际电影公司通过媒体宣传,使演员F.劳伦斯成为第一个明星,美国的明星制度从此确立.1913年,美国好莱坞正式有了法定的地名,迅速发展成为美国摄制电影的基地.美国人T.卡尔马斯和D.康斯托克用他们发明的彩色工艺(二色追加法)拍摄了第一部美国彩色故事片《海峡两岸》.1937年,迪斯尼公司出品了第一部大型彩色动画片《白雪公主》.三,电影研究与评奖1911年,法籍意大利人R.卡努多发表《第七艺术宣言》,确认电影为一门艺术.1916年,美国电影工程师学会成立.1927年5月11日,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宣告成立,D.范朋克为第一任主席.1929年5月16日,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举行第一届奥斯卡金像奖授奖仪式.四,电影音响的发展1926年8月6日,纽约曼哈顿歌剧院首次上映华纳兄弟影片公司拍摄配有音响效果的音乐片《唐璜》,标志着有声电影正式诞生.次年,华纳兄弟影业公司在纽约百老汇的华纳大戏院公映第一部对白配唱音乐故事片《爵士歌手》.1928年7月6日,纽约首映华纳兄弟影业公司摄制的第一部全部有声对白故事片《纽约之光》.1953年,配合宽银幕电影的立体声音响系统开始在电影院投入使用. 1975年,杜比立体声系统问世,在世界各国的电影院音响系统逐渐占主导地位.从最初的模拟式三声道,到全数字式5.1声道的AC-3问世,杜比实验室为电影音响科技做出了革命性的贡献,几乎每-项专利技术都给电影音响留下深远影响.1977年,首次采用环绕声音响的科幻片《星球大战》上映,创美国电影史上最高票房利润,推动了电影环绕声音响的进一步发展.1982年,美国鲁卡斯(Lucas)电影公司的总工程师Tomlinson Holman 研制成一种新的电影院音响技术标准THX,得到了全美电影与电视工程协会的认同,使之成为全美电影院参照的新标准.随后,采用THX标准环绕声音响用于《星球大战》等影片,再次掀起人们关注电影音响的高潮.1991年,杜比AC-3数字环绕声音响正式推出,属于杜比实验室的第三代数字音频编/解码系统,将电影院的环绕声带入5.1声道全频响应领域.这些数字信号被确定记录在电影胶片齿孔之间,开始时主要用于专业电影院多声道系统,以后又用于家庭影院系统,DVD激光视唱机,AV放大器和正在发展中的数字HDTV等,1993年,DTS全面介入电影市场,他们另辟途径,将声轨的时间码记录在胶片上,然后依据时间码同步播放记录声音信号的CD-ROM, 这样一来,记录声音的数据空间扩展了许多倍,为电影音响系统拥有良好音质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条件.1994年,世界首张配有杜比AC-3数字音响效果的电影光盘《燃眉追击》问世.推动了家庭影院环绕声音响数字化的发展.五,电影放映的发展1940年,苏联研制成功第一部立体电影.1952年,第一部环幕全景电影在美国问世;1953年,宽银幕电影在美国纽约上映;1986年,中国第一座宽银幕电影院在哈尔滨建成.同年,环幕电影在中国研制成功.*各国电影与艺术流派一,各国电影与艺术流派(一) 法国电影(France cinema in)1.法国电影的发展法国是最早发明电影的国家之一.1895年12月28日,法国的L.卢米埃尔在巴黎用他发明设计的"活动电影机"首次放映了《拆墙》,《婴儿的午餐》,《水浇园丁》和《工厂的大门》等影片.这一天,被世界各国电影界公认为标志着电影发明阶段的终结和电影时代的正式开始.1908年12月第一部艺术影片《吉斯公爵被刺》拍成上映,获得法国文艺界的广泛好评.这一成功立即引起国内外的竞争.此后,法国艺术影片公司又拍了一些著名的文艺题材影片.如《阿尔勒城的女人》(1909),《巴黎圣母院》(1911),《悲惨世界》(1912)等,在法国以至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艺术影片"被认为是无声电影艺术的开始. 1910年前,法国电影以其创造性,艺术性和多样性而称霸世界.法国百代公司摄制的舞台纪录片,喜剧片和新闻纪录片控制了整个世界电影市场.1910年后,因美国和德国影片的竞争,其霸权有所削弱,但法国影片产量仍居世界首位,在国外市场,法国影片仍占优势.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法国电影的霸主地位才被摧毁.由于战争,法国影片生产完全停顿.美国影片乃乘虚而入,占领了法国的电影市场.2.印象派电影电影中的现代主义流派大战结束以后,由于好莱坞影片的竞争,国外市场的丧失,法国电影源于消亡的边缘.为了重振法国电影,L.德吕克发起组织电150影俱乐部的运动,创立了印象派电影.他们从印象主义的绘画获得启发,企图用画面来表现直接的感性印象.他们不注重影片的故事情节,着重于气氛的创造.他们摄制的影片虽然不相同,但一般具有以下的特点;诗意的画面,强烈的表现力,以风景或背景作为影片中重要角色,自然主义与主观主义的表现手法或象征主义的比喻手法.印象派电影的重要作品有杜拉克的《西班牙的节目》(1920),《太阳的死亡》(1922),《金钱》(1929),《拿破仑》(1927)等.印象派电影追求造型美,寻求新奇的视觉形象和新颖的拍摄角度.派虽然只昙花一现,但《狂热》(1921)中的深焦距镜头,《拿破仑》中叠印的人物及合成银幕和多种角度拍摄的主观镜头等,在电影美学和电影技巧上有一定贡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5年间,法国生产的影片绝大部分是一些脱离现实生活,描写过去时代的虚构故事片,但制作精美,富于诗意.在创作上,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题材的影片日渐增多:其中著名的有《禁止的游戏》(1952),《逃亡者》(1955).根据法国著名文学作品或民间故事改编的影片有《红与黑》(1954),《巴黎圣母院》(1956)等.在此时间,法国的故事片,大多质量平庸.这时,法国影坛上出现的"新浪潮"冲击了这种局面,并对世界影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3."新浪潮"电影"新浪潮"是指从1958年兴起于法国的新一代电影导演的电影观念和在这种观念下涌现出来的一大批影片,这批导演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做过多年导演助手及拍过短片,具有专业知识的电影工作者,如A.雷乃,C.马尔凯等.二是《电影手册》杂志的评论家们,包括人阿斯特吕克,戈达尔等.他们强调电影是一种个人的艺术创作,要求电影从传统艺术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他们继承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作法,不用摄影棚,不用电影明星,使用轻便摄影机,用非专业的或不出名的演员在实景中拍片.这种作法主要是由于拍片资金不足所决定的,在他们的影片获得成功后就被逐渐放弃."新浪潮"电影不提出重大的政治问题或社会问题,主要是表现个性;如C・夏布罗尔的《漂亮的塞尔日》(1958),马勒的《情人们》(1958).在表现方法上,他们抛弃传统的电影手法和演出概念,广泛使用短镜头,移动摄影,画外音,内心独白,自然音响和从人物背后拍摄,画面具有相当的真实感.他们也使用长时间的摇拍,长镜头,空格,镜头摇晃颤动等技巧.在剪接手法上,他们的影片节奏快,切割频繁,镜头直接跳接.1962年,"新浪潮"渐趋消亡. 尽管法国电影史上出现过各种探索性的影片和流派,但商业娱乐片始终是法国电影的主流.由于电视业的竞争,电影观众人数迅速下降,为了吸引观众,色情影片的产量逐年增加,其泛滥胜于"新浪潮".自1958年L.马勒导演的《情人们》后愈演愈烈,至 70年代的《艾曼努夫人》(1974)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这引起了舆论界的抗议,要求政府予以取缔.法国政府在1976年规定色情片与充满暴力的影片只准在指定影院放映,未成年人不得观看,并对这类影片课以重税.进入80年代以来,法国当代电影较为平稳.法国电影基于其深厚的传统,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是本国影片在国内电影市场上占优势的唯一西欧国家;继续保持了题材,样式,风格的多样化,侦探片,喜剧片,历史片,黑色影片,青春片,惊险片,哲理片,情节片等均不乏佳作,且有多部影片在国际上获奖,如1983年获嘎纳国际电影节电影创作大奖的《金钱》,获成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的《芳名卡门》,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疯子的对角线》等.众多的影坛中坚活跃在电影创作第一线,新的人才不断涌现,给法国影坛带来了勃勃生机;私人及国家投资有所增加,与电视业的关系更为密切,国际合作更为广泛.另一方面,"法国电影面临危机"的呼声亦时有所闻,其背景有以下原因:美国影片对法国电影市场造成的冲击;本国电影的艺术水准不容乐观;长期以来对探索性电影过分宣传,忽略了供大众观赏的电影,致使法国电影有失去国内观众的危险,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也被削弱;电视和迅速崛起的录像业与电影形成竞争关系;制片费用的不断提高和发行渠道的过分集中,限制了法国电影的发展.目前, 法国全国约有150家制片公司;5大发行公司,即高蒙公司,百代公司,UGC公司,巴拉弗朗兹公司和AMLF公司.这些公司各拥有100~200家影院,尤其是首都巴黎一些主要的大影院,是最大的几条发行系统,控制着全国的电影发行.法国有历史最长,世界著名的电影资料馆.该馆收藏有50000多部影片,25000部电影史上有价值的原版纪录片,10000多册电影书籍以及大量海报,剧本和各种刊物.(二)瑞典电影(Sweden,cinema in)1.瑞典电影的发展瑞典人自己拍片是从1898开始的,1907年在斯德哥尔摩成立了斯温司卡影片公司,聘请斯约史特洛姆为总导演,所拍的影片主要是改编北欧国家的文学作品,如根据丹麦作家H.C.安徒生和瑞典戏剧作家J.A.斯特林堡的作品改编的电影《朱丽小姐》和《父亲》.到1917年,斯约史特洛姆已拍摄32部故事片.他探索电影的表现手段,力求揭示社会问题,为瑞典喜剧样式影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24年,斯温司卡影片公司的四大台柱导演斯约史特洛姆,斯蒂勒和演员汉松以及其他创作人员离开瑞典前往好莱坞,从此瑞典电影便陷于一蹶不振的境地.30年代有声电影在其他国家的出现使瑞典电影在国际市场上丧失了竞争能力. 1940年开始,瑞典电影复兴.特别是导演斯约堡的影片《冒生命的危险》(1940),以创新的电影语言展示了与法西斯斗争主题,他的另一部重要作品是既富于哲理又富于讽喻的叙事诗式影片《天国之路》(194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导演斯约堡在把瑞典的文学作品搬上银幕的创作中,善于深刻的剖析主人公的切世界,如根据瓦王洛一约翰松的作品改编的影片《只有一个母亲》(1949),根据斯特林堡的作品改编的《卡琳・曼斯多特》》(1954)和《父亲》》(1969).斯约堡继续保持早期影片的艺术或原则:剧情紧张,人物感情充沛,形像鲜明.2.瑞典古典电影学派瑞典古典电影学派形成于1917年,斯约史特洛姆拍摄的故事片《巨浪的日子》,根据H.易卜生的诗作改编,开始了瑞典电影发展的新阶段.在这部影片里,确定了后来被称之为"瑞典古典学派"的一些美学原则.这个学派曾对世界电影艺术的发展产生过影响.斯约史特洛姆对瑞典电影的题材进行了改革,他使农民,渔夫,城市贫民第一次登上银幕.这个学派的影片对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习俗做了富有诗意的描绘,常常采用实景拍摄,力求表现人与大自然的和借一致,同时也展示了人们与邪恶的斗争.斯约史特洛姆和他的追随者们以革新精神解决了把文学作品改编为电影的一些问题,塑造了许多不逊色于原作的鲜明的视觉形象."瑞典古典学派"的美学原则体现得最完整的影片是斯约史特洛姆根据冰岛作家J.西古永松的剧本改编的《生死恋》(1917),根据瑞典女作家拉格洛夫的长篇小说改编的《煤矿女》(1917),《卡琳・英格玛尔的女儿》(1920).这个学派兴盛时期培养了一批电影演员,如 L・汉松,G嘉宝,G.莫兰德尔等.这些人以后都成了著名的电影明星.3.导演大师和女导演瑞典电影值得一提的是曾拥有大师级的导演伯格曼和众多的女导演.(1)导演大师伯格曼伯格曼在瑞典电影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导演的电影既有巧妙的幽默又有委婉的讽刺,如《妇女们的期待》(1952),《生命的问世》(1958),《夏夜的微笑》(1955),富于哲理和象征的《第七封印》(1957),《野草莓》(1957)及《处女泉》(1960)等.伯格曼的影片剖析人的内心世界,它们的主人公总是试图克服人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为摆脱内心危机而寻找出路,但却总是徒劳而返.70年代后,伯格曼又拍摄了《面对面》(1976),《秋天奏鸣曲》(1978),《芳妮和亚历山大》(1982)等,对世界电影产生了重要影响.伯格曼培养了一批现代瑞典电影演员,如男演员 G.毕约伦斯特兰德,Y.库列和女演员B.安德松等.(2)瑞典女导演瑞典的女导演所占比例比一般国家都要多,如塞特林在60年代导演了影片《两个相爱的人》和《姑娘们》,以独特的妇女感情叙述了西方国家的妇女地位问题.70年代末,又涌现出一批女导演.她们之中较重要的有M.阿尔涅,导演了《在法尔乔宾戈的五天》(1975),《遥远和近前八1976》,《自由墙》(1979),林德布洛姆导演了《天堂一角》》(1976),图林导演了《打碎了的天空》(1982),s.奥斯丁导演了《妈妈》(1982).(三) 美国电影1.美国电影的黄金时代电影黄金时代出现在整个30年代,尽管电影观众的人数时有起伏,但总的趋势是上升的,其中大多数观众把看电影当作一种逃避和解脱.为了满足观众不断增长的需求,好莱坞的影片生产从以制片人为中心改变为以制片人为单元的制片模式,各大公司的组织结构大同小异.这种"制片人单元"的模式保证按照既定的配方和规格生产出供应全国影院的合格产品.美国电影中的特殊现象类型影片,在用年代获得了充分的发展.最初的类型片是无声电影时代的喜剧片,闹剧片和西部片,到30年代初期,歌舞片,盗匪片,侦探片,恐怖片等类型相继出现并得到繁荣发展.类型电影是美国经济,社会和文化需要的直接产物,它们中成为经典作品的有歌舞片《掘金女郎》(1933),《风月无边》(1936)和《歌舞大王齐格飞》(1930);盗匪片《公敌》(1931),《疤面人》(1932);恐怖片《吸血鬼》(1931)和《弗兰肯斯坦》(1931)等.除了上述类型影片之外,30年代还产生了大量成为美国电影史中的代表作影片.这些影片包括P・卡普拉的《一夜风流》(1934),卓别林的《摩登时代》(1930);G.顾柯的《八时餐会》(1938)和《小妇人》(1933),M.柯蒂斯的《侠盗罗宾汉》(1938);弗莱明的《绿野仙踪》(1939)和《乱世佳人》》(1939);J・福特的《告密者》(1935),《青年林肯》(1939),《关山飞渡》(1939),《怒火之花》,希区柯克在美国导演的第一部影片《蝴蝶梦》.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故事片,有柯蒂斯的《胜利之歌》(1942),《卡萨布兰卡》(1943),顾柯的《费城故事》(1940),希区柯克的《破坏者》(1942)W.休斯敦的《马耳他之鹰》(1941);李洛埃的《魂断蓝桥》(1943), L.麦卡里的《与我同行》(1944), H.舒姆林的《守望莱茵河》(1942). 1946年电影观众的人数创造了纪录,这使好莱坞在战后一两年间表现得十分乐观,许多演员,导演回到好莱坞,以新的热情投入影片制作.从战后开始直至 50年代初期,是好莱坞"黄金时代"的最后一段繁荣时期.这一时期最突出的影片有:G.凯利的《雨中曲》(1952);霍克斯的《红河谷》(1948),休斯敦的《宝石岭》(1948);E.卡善的《君子协定》(1947)和《欲望号街车》(1951),曼凯维兹的《慧星美人》(1950),V・米纳里的《一个美国人在巴黎》(1951),R・罗森的《当代奸雄》(1949);怀尔德的《日落大道》;惠勒的《黄金时代》(1946),《女继承人》(1949)和《罗马假日》(1953);齐纳的《正午》(1952)等.40年代末50年代初,美国政府"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对大批电影界的进步人士进行政治迫害,使美国电影业元气大伤;加之电视行业的迅速崛起,美国电影开始走入低谷.2.美国电影的"复兴"美国电影的"复兴"是从s.斯皮尔伯格的《鲨颚》(1975)和卢卡斯的《星球大战》(1977)开始的.这两位导演都是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电影学院的毕业生,他们运用当代工艺技巧制作的传统类型片(灾难片,科幻片)引起强烈的反应,并导致美国电影的制作和票房收入直线上升.受到美国青少年观众欢迎的科幻片发展为集灾难片,冒险片而成的场面壮观的影片的一个新片种,这些影片包括《第三类接触》(1977),《异物》(1979),《外星人》(1982),《金刚》(1976),《超人》(1979)以及这些影片的续集.70年代末以来,美国电影中家庭和妇女以及普通人生活的影片又重新受到重视,比如伍迪・艾伦的《安妮・霍尔》和《汉娜姐妹》;阿尔特曼的《三个女性》(1977);阿普特德的《矿工的女儿》, B.本顿的《克莱默夫妇》(1979);J.L.布鲁克斯的《母女情深》(1983),P.马佐尔斯基的《一个未婚女人》(1978);M・雷德尔的《金色池塘》(1981);R.雷德福的《普通人》(1980)等.关于越南战争的影片当推H.阿什比的《归来》(1978),M・西米诺的,《猎鹿人》(1978)和科波拉的《现代启示录》(1979).其他突出的影片还有关于工人的如《诺玛・雷》《洛奇》(1976);表现青年的如《周末狂热》(1977),《闪光舞》(1983)等.3.美国电影学术研究长期以来,美国把电影看作是娱乐手段,把好莱坞当成生产故事和幻想的工厂,因此美国电影界首先注意影片的商业价值.但是,70年代前后,美国电影学术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建立于 1927年的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颁发一年一度的"奥斯卡"奖.从艺术上和商业上推动美国电影的同时,也逐渐加强了它的学术工作.1967年,在华盛顿和洛杉机两地成立了美国电影研究院.电影资料馆遍布全美,其中重要的有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罗切斯特的伊斯曼电影资料馆,华盛顿国会图书馆,伯克利太平洋电影资料馆等.8大影片公司于60年代先后解体或转产之后,影片和档案大量捐赠给上述资料馆和各大学的电影研究中心,对研究本国电影传统,保护本国电影文物起着很大作用.60年代后期以后,美国的专业电影制作和理论教育有了发展.许多综合大学里陆续设置了电影学院,电影系或专业,著名的有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电影学院,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的影剧系和纽约大学的电影制作,电影理论,电影剧作3个系.电影学术性刊物有《美国电影》,《电影季刊》等.(四)意大利电影(Italy, cinema in)1.意大利电影发展1895年,意大利摄制了最早的新闻纪录片.1904年,在都灵建立了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导演A.安勃罗西奥,摄影师R.奥梅尼亚等人开始拍摄影片.1905年,罗马创办了电影制片厂,从 1906年始定名为西纳斯公司,摄制了第一部有群众大场面的故事片《攻陷罗马》,紧接着又摄制了一批历史题材的影片.当时意大利的电影摄制者只注重拍摄场面宏大,布景豪华,对历史事实则不重视.当时,意大利电影在国外也有很大市场,在国外最获成功的3大影片是《你往何处去》(1912),《庞培城的末日》(1913)和《卡比利亚》(1914).影片《卡比利亚》取材于古罗马战争,是当时电影艺术最重要的作品.这个时期,大规模的宣传使一批意大利电影演员蜚声国内外影坛.女明星成为保证影片成功的重要因素.当时拍摄了很多喜剧影片,最受欢迎的喜剧演员主要是法国人,特别是由法国演员A.第特主演的喜剧风靡一时.当时大量影片内容脱离现实,但也有的导演致力于反映人民大众的生活.这类影片大多是根据真实主义流派长篇小说拍摄而成的.较重要的影片有《消失在黑暗中》(1914),影片运用了对比蒙太奇描述了那不勒斯地方的显贵和贫民生活的天壤之别.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意大利电影失去一部分国外市场,开始进入不景气时期,未能恢复昔日的繁荣.1921年以后,意大利的影院上映的主要是美国电影.法西斯统治时期,墨索里尼政府利用电影作为宣传手段,使电影生产和影片发行都置于国家控制之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一些电影导演谢方电影采取消极态度,在创作中只注重对作品的形式方面进行探索,人们把这类影片称之为"书法派"电影,致力于改编古典文学作品. 法西斯统治的末期,意大利电影工作者摄制了几部预示新现实主义诞生的影片:《曲》(1942),《孩子在注视我们》(1943).这几部影片显现批影复兴的最初迹象.2.新现实主义电影新现实主义电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生活各方面陷于崩溃,在民主运动高涨的形势下,出现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新现实主义电动40~50年代世界艺术界的一个重要现象.新现实主义要求纪录片的真实准确性,展示备受战祸的意大利人民的苦难生活,表现人民对社会不公正和对资产阶抗议,反映人民对美好未来的向往.1945年,导演罗西里尼拍摄了影片《罗马,不设防的城市》,这部歌颂人民群众在反法西斯斗争团结精神的影片成了新现实主义的宣言书.它使新新现实主义电影在国际上确立了地位.翌年,他又拍摄了影片《游击队》展示了战争年代意大利人民生活的问情景.罗西里尼在摄制这部影片时,拒绝应用摄影,服装,化妆和专业演员.这部影片创造的一种新颖风格很快被其他国家效仿.其后,新现实主义者们转向描写战后生活中的紧迫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社会剖析,例如,桑蒂斯的《艰辛的米》(1949),德・西卡的《偷自行车的人》(1948)等.新现实主义的导演们尽管创作手法和风格各异,但他们的影片有一些共同之处:对现实生活做历史的,具体处理,对当时生活条件进行尖锐。

电影的发展史

电影的发展史

电影的发展史电影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它吸引着无数的观影者。

它发展至今,有着悠久的历史。

本文将追溯电影的历史,从早期的电影到现代的影视剧,探究电影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

电影最早起源于1895年的法国,发明家们开始利用纪录片的形式,拍摄简单的短片,以记录世界上的一些令人兴奋的场面。

短片充满了真实的色彩和活泼的动作,令观影者们津津乐道。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影的拍摄手段变得越来越先进。

1907年,美国著名电影制片人爱德华福克纳(Edwin S.Porter)拍摄了知名短片《大盗教父》,它将时间分出两个部分,而不是汇聚在一起,并且拥有剪辑和双重结局,深受观众喜爱。

1912年,默多克兄弟(Warner Bros.)利用变焦技术拍摄了《有情兽》,它是第一部利用放大镜头进行拍摄的影片。

由于这部电影,有越来越多的导演着手制作紧凑而富有悬念的影片,以满足观影者对动作、情节和悬疑的要求。

在1920年代到1930年代,电影发展迅速,涌现出多优秀的电影作品。

影音带出现,让观影者可以舒适地在家里观看电影。

美国油画家弗兰克罗斯福(Franklin Roosevelt)在1939年推出了他的着名电影《千与千寻》,它的精彩画面和叙事方式极大地影响了后来的电影发展。

随着ツ映影技术的普及,影院里的电影变得越来越多样化。

1955年,英国导演唐纳德布莱克(Donald Blakes)开辟了新的电影时代,他的《猫》是电影史上第一部投放国际电影节的影片,它的成功标志着新的时代的开启,也影响了今天数不清的佳片。

此时,电影分出多种不同的流派,令观影者有更多的选择赏片。

比如,爱情片、喜剧片、恐怖片、科幻片等等,它们在视觉效果、剧情编排上都有着不同,为观众带来了新的体验。

此外,由于电视技术发展,电视剧也成为时尚,使得电影的内容有了新的突破。

电影的发展越来越迅速,技术也越来越先进。

今天,各种投影机和摄像机的使用更加普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也给电影拍摄带来了新的可能性,让电影变得更加精彩绚丽。

世界电影电视发展史(精简版)

世界电影电视发展史(精简版)

探究二:你认为电视的作用还有哪些?

点拨: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改变着人类
的生活方式; 加快了信息在世界范围内的传递,扩大 了人的视野,提高了人的素养,增强了人的 国际意识; 接受“空中课堂”的教育等。
影视艺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总结)
影视是社会进步的产物,直接反映人类在 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 影视艺术有很强的娱乐性和艺术鉴赏性, 满足人们不同层次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 影视艺术(尤其是电视)对人类生活的影 响日益深广 ……
(3) 娱乐
(4)展示艺术作品
影视艺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探究一:“电影首先是一种产业,其次才是艺术。”
你同意还是反对这种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点拨:我同意。我认为电影首先是一种产业,其次才是
艺术。因为电影的产生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必然结果; 其次,最初的电影只是平铺直叙地抄袭生活,只被当作 市井小民的娱乐品;成熟后的电影更加追求商业利益, 如好莱坞电影保持浓厚的商业性质。对本题如有其他观 点,只要言之有理亦可。

谢谢观看
《火车进站》的公映,给观众很大的视觉刺激和震
撼。
“火车好像从银幕里驶出,奔向观众似的,使观 众看了大吃一惊,以为真会被火车压死。这就是说, 观众看到的东西已经和摄影机看到的东西融为一体, 摄影机第一次变成了故事里的一个角色。”
电影的发展过程:
格里菲斯:“蒙太奇”
——“现代电影之父”“电影界的莎士比亚

根据材料和你所了解的信息,请你为中国电影业的发展 出谋划策。
电视的诞生:
英文中电视television是 由希腊文tele(从远处、远的) 和拉丁文vision(看)组成的, 它的意思是远距离传送可视画 面。 电视艺术被称为“第八艺术”。

电影的发展历程

电影的发展历程

电影的发展历程(总6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电影的发展历程电影诞生一百多年,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形成期(1895年—1927年),从爱迪生、卢米埃尔兄弟在美国和法国发明电影之日起,经历了从短片到长片,从单镜头到多镜头的剪接,形成视觉语言的二十多年的历史。

发展期(1927年—1945年),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电影获得了声音和色彩,具备了电影艺术的一切必要的表现元素,人们从反对无声电影的经验中开始了总结,并在运用音响和色彩,在探索电影形象表现潜力方面都展开了认真的研究和实验。

成熟时期(1945年至今),电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已在技术上达到了完善的地步,此后的技术发展不再对艺术表现有重大的影响。

电影从此进入了在艺术上精益求精的阶段,已不再是单纯的娱乐品,而是具有极大的社会影响的艺术门类了。

[史林漫谈]荷马其人其书关于荷马的资料很少,所以对其生平缺乏详细考证。

关于他的生活年代,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认为荷马大约生活于公元前850年左右。

关于荷马的出生地,广为接受的说法是他来自伊奥尼亚,因为他的诗中有很多伊奥尼亚的方言。

他的杰作《荷马史诗》,深刻地影响了西方的宗教、文化和伦理观。

《荷马史诗》,分《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

《伊利亚特》长15,693行,叙述希腊联军围攻小亚细亚的城市特洛伊的故事,以希腊联军统帅阿伽门农和猛将阿基里斯的争吵为中心,描写了战争结束前五十天发生的事情。

《奥德赛》共12,105行,叙述伊塔卡王奥德修斯在攻陷特洛伊后归国途中十年漂泊的故事,描写的是这十年中最后一年零几十天的事情。

荷马史诗不但文学价值极高,也是古希腊公元前十一世纪到公元前九世纪的唯一文字史料,反映了迈锡尼文明,所以这一时期也被称为“荷马时代”或“英雄时代”。

维克多•雨果在《莎士比亚》一文中写道:“世界诞生,荷马高歌。

他是迎来这曙光的鸟。

纪录电影发展历程

纪录电影发展历程

纪录电影发展历程
电影发展历程自诞生以来就经历了多个阶段和变革。

以下为纪录电影的发展历程:
早期实验阶段(1880年代-1890年代):在《列车进站》(1895年)等早期实验电影中,探索了电影技术的可能性和观众对运动图像的反应。

剧情电影的兴起(1900年代-1920年代):早期电影制片商,如美国的爱迪生公司和法国的路易·吕米埃公司,开始制作有剧情的电影,如《大卫·科波菲尔》(1902年)和《十字屋的人》(1913年)。

好莱坞主导时代(1920年代-1950年代):好莱坞成为电影工业的中心,大片制作和明星系统成为主流。

好莱坞黄金时代的代表作包括《乱世佳人》(1939年)和《公民凯恩》(1941年)。

新浪潮运动(1950年代-1960年代):在法国,导演们开始采用新的拍摄技术和叙事形式,推动了新浪潮运动。

让-吕克·戈达尔的《勇士们》(1959年)和法国新浪潮的代表作之一。

全球电影多元化(1960年代-1980年代):在这一时期,世界各地的电影开始涌现出不同的风格和主题。

如日本导演黑泽明的《七武士》(1954年)和印度导演萨蒂亚吉特·雷·康的《赎罪》(1977年)。

数字化时代(1990年代至今):数字技术的发展改变了电影制作和观影体验。

数字特技和动画片的兴起,如《阿凡达》(2009年),引领了电影制作的新时代。

这些不同阶段和变革塑造了电影的发展历程,创造了无数经典作品,并丰富了人们的视觉体验。

电影的发展史

电影的发展史

电影的发展史
电影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1895年,法国发明家爱德华·卢西发明了第一部电影放映机,开创了电影时代。

1902年,美国第一部黑白长片《罗宾汉》上映,电影技术又取得了新的进步。

1907年,第一部有声电影《爱情故事》上映,使电影技术又有了新的突破。

20世纪30年代,由于电影的发展,电影院的数量大大增加,电影的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比如电影的彩色技术、电影的多声道技术、电影的数字化技术等。

20世纪90年代,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影的特效技术又有了新的突破,使电影效果更加逼真。

现在,电影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不仅可以满足观众的视听需求,而且还可以提升观众的情感体验。

电影发展历史及各阶段电影特点

电影发展历史及各阶段电影特点

一、电影的发展历史可以大致划分为四个重要时期,分别是形成期,发展期,成熟期。

1、电影的形成期十九世纪30年代,电影就开始了它的诞生前的技术准备期,也叫做发明期。

随着技术的不断变革与进步,1895年3月22日,法国的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和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法国科技大会上首放影片《卢米埃尔工厂的大门》获得成功,同年12月28日,他们在巴黎的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里,正式向社会公映了他们自己摄制的一批纪实短片,有《火车到站》、《水浇园丁》、《婴儿的午餐》、《工厂的大门》等12部影片,卢米埃尔兄弟被称为“电影之父”。

这个时期的电影在技术上推行标准化,艺术上讲求构图技巧,但是有很大局限性,这些早期电影过于贴近现实,而且影片时间很短。

电影持续放映了一年半时间以后,人们的兴趣就在明显的减弱,以至最后再也无人问津了,这不能不说是时代的局限和自然主义的局限造成的。

2、电影的发展期1902年,梅里爱根据儒勒凡尔纳和HG威尔斯的两部有名科幻小说编导了著名的科学幻片《月球旅行记》,这是他的高峰作,在电影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这一时期,不能不提到的是拍摄了《火车大劫案》的鲍特。

鲍特在《火车大劫案》中第一次用14个场景来构成一部电影,而在此之前的梅里爱的影片都是从头到尾一个镜头。

1913-1926年,无声电影走向成熟,代表作有《王子寻仙记》、《大独裁者》、《凡尔杜先生》、《摩登时代》和《淘金记》等,这些电影具有鲜明的现实感和尖锐的讽刺性及雅俗共赏的大众化特色。

萨杜尔先生对其作品作了如下评论:“卓别林的影片是唯一能为贫苦阶级和最幼稚的群众所欣赏。

同时又能为水准最高的观众和学识渊博的知识分子所欣赏的影片”。

3、电影发展的成熟期1927年是电影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

《爵士歌王》影片的诞生标志着有声电影时代的来临,同时也是电影走向成熟期的标志。

声音使电影由单纯的视觉艺术,发展成视听结合的银幕艺术,实现了电影史上的一次革命,极大发展了电影的本性,为电影艺术开拓了新的天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发展历程(2007-07-31 16:20:42)标签:艺术学基础知识电影*电影发展历程一,电影发明阶段1832年12月,比利时人普拉多利用"法拉第轮"的原理,制成"诡盘",由此产生现代电影原理.1888年英国W.弗赖斯.格林制成他的第一架电影摄影机.1889年,柯达公司制成第一卷软片.爱迪生有用这种胶卷制成第一部打孔影片.1895年12月28日,法国的L.卢米埃尔在巴黎用他发明设计的"活动电影机"首次放映了《拆墙》,《婴儿的午餐》,《水浇园丁》和《工厂的大门》等影片.这一天,被世界各国电影界公认为标志着电影发明阶段的终结和电影时代的正式开始.二,电影普及阶段1905年,中国拍摄了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同年,法国百代影片公司派摄影师费利克斯・米斯格到中国拍摄素材,编成《中华帝国的一次旅行》,《中国海军生活》等短片.1906年,第一部故事影片《凯利邦的故事》在澳大利亚公映.1909年1月,爱迪生等人组织电影专利公司,实行发放上映许可证制度.与此同时,美国第一个电影检查机构在纽约成立,35毫米电影胶片,被国际公认为标准规格.1910年3月,国际电影公司通过媒体宣传,使演员F.劳伦斯成为第一个明星,美国的明星制度从此确立.1913年,美国好莱坞正式有了法定的地名,迅速发展成为美国摄制电影的基地.美国人T.卡尔马斯和D.康斯托克用他们发明的彩色工艺(二色追加法)拍摄了第一部美国彩色故事片《海峡两岸》.1937年,迪斯尼公司出品了第一部大型彩色动画片《白雪公主》.三,电影研究与评奖1911年,法籍意大利人R.卡努多发表《第七艺术宣言》,确认电影为一门艺术.1916年,美国电影工程师学会成立.1927年5月11日,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宣告成立,D.范朋克为第一任主席.1929年5月16日,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举行第一届奥斯卡金像奖授奖仪式.四,电影音响的发展1926年8月6日,纽约曼哈顿歌剧院首次上映华纳兄弟影片公司拍摄配有音响效果的音乐片《唐璜》,标志着有声电影正式诞生.次年,华纳兄弟影业公司在纽约百老汇的华纳大戏院公映第一部对白配唱音乐故事片《爵士歌手》.1928年7月6日,纽约首映华纳兄弟影业公司摄制的第一部全部有声对白故事片《纽约之光》.1953年,配合宽银幕电影的立体声音响系统开始在电影院投入使用. 1975年,杜比立体声系统问世,在世界各国的电影院音响系统逐渐占主导地位.从最初的模拟式三声道,到全数字式5.1声道的AC-3问世,杜比实验室为电影音响科技做出了革命性的贡献,几乎每-项专利技术都给电影音响留下深远影响.1977年,首次采用环绕声音响的科幻片《星球大战》上映,创美国电影史上最高票房利润,推动了电影环绕声音响的进一步发展.1982年,美国鲁卡斯(Lucas)电影公司的总工程师Tomlinson Holman 研制成一种新的电影院音响技术标准THX,得到了全美电影与电视工程协会的认同,使之成为全美电影院参照的新标准.随后,采用THX标准环绕声音响用于《星球大战》等影片,再次掀起人们关注电影音响的高潮.1991年,杜比AC-3数字环绕声音响正式推出,属于杜比实验室的第三代数字音频编/解码系统,将电影院的环绕声带入5.1声道全频响应领域.这些数字信号被确定记录在电影胶片齿孔之间,开始时主要用于专业电影院多声道系统,以后又用于家庭影院系统,DVD激光视唱机,AV放大器和正在发展中的数字HDTV等,1993年,DTS全面介入电影市场,他们另辟途径,将声轨的时间码记录在胶片上,然后依据时间码同步播放记录声音信号的CD-ROM, 这样一来,记录声音的数据空间扩展了许多倍,为电影音响系统拥有良好音质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条件.1994年,世界首张配有杜比AC-3数字音响效果的电影光盘《燃眉追击》问世.推动了家庭影院环绕声音响数字化的发展.五,电影放映的发展1940年,苏联研制成功第一部立体电影.1952年,第一部环幕全景电影在美国问世;1953年,宽银幕电影在美国纽约上映;1986年,中国第一座宽银幕电影院在哈尔滨建成.同年,环幕电影在中国研制成功.*各国电影与艺术流派一,各国电影与艺术流派(一) 法国电影(France cinema in)1.法国电影的发展法国是最早发明电影的国家之一.1895年12月28日,法国的L.卢米埃尔在巴黎用他发明设计的"活动电影机"首次放映了《拆墙》,《婴儿的午餐》,《水浇园丁》和《工厂的大门》等影片.这一天,被世界各国电影界公认为标志着电影发明阶段的终结和电影时代的正式开始.1908年12月第一部艺术影片《吉斯公爵被刺》拍成上映,获得法国文艺界的广泛好评.这一成功立即引起国内外的竞争.此后,法国艺术影片公司又拍了一些著名的文艺题材影片.如《阿尔勒城的女人》(1909),《巴黎圣母院》(1911),《悲惨世界》(1912)等,在法国以至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艺术影片"被认为是无声电影艺术的开始. 1910年前,法国电影以其创造性,艺术性和多样性而称霸世界.法国百代公司摄制的舞台纪录片,喜剧片和新闻纪录片控制了整个世界电影市场.1910年后,因美国和德国影片的竞争,其霸权有所削弱,但法国影片产量仍居世界首位,在国外市场,法国影片仍占优势.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法国电影的霸主地位才被摧毁.由于战争,法国影片生产完全停顿.美国影片乃乘虚而入,占领了法国的电影市场.2.印象派电影电影中的现代主义流派大战结束以后,由于好莱坞影片的竞争,国外市场的丧失,法国电影源于消亡的边缘.为了重振法国电影,L.德吕克发起组织电150影俱乐部的运动,创立了印象派电影.他们从印象主义的绘画获得启发,企图用画面来表现直接的感性印象.他们不注重影片的故事情节,着重于气氛的创造.他们摄制的影片虽然不相同,但一般具有以下的特点;诗意的画面,强烈的表现力,以风景或背景作为影片中重要角色,自然主义与主观主义的表现手法或象征主义的比喻手法.印象派电影的重要作品有杜拉克的《西班牙的节目》(1920),《太阳的死亡》(1922),《金钱》(1929),《拿破仑》(1927)等.印象派电影追求造型美,寻求新奇的视觉形象和新颖的拍摄角度.派虽然只昙花一现,但《狂热》(1921)中的深焦距镜头,《拿破仑》中叠印的人物及合成银幕和多种角度拍摄的主观镜头等,在电影美学和电影技巧上有一定贡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5年间,法国生产的影片绝大部分是一些脱离现实生活,描写过去时代的虚构故事片,但制作精美,富于诗意.在创作上,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题材的影片日渐增多:其中著名的有《禁止的游戏》(1952),《逃亡者》(1955).根据法国著名文学作品或民间故事改编的影片有《红与黑》(1954),《巴黎圣母院》(1956)等.在此时间,法国的故事片,大多质量平庸.这时,法国影坛上出现的"新浪潮"冲击了这种局面,并对世界影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3."新浪潮"电影"新浪潮"是指从1958年兴起于法国的新一代电影导演的电影观念和在这种观念下涌现出来的一大批影片,这批导演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做过多年导演助手及拍过短片,具有专业知识的电影工作者,如A.雷乃,C.马尔凯等.二是《电影手册》杂志的评论家们,包括人阿斯特吕克,戈达尔等.他们强调电影是一种个人的艺术创作,要求电影从传统艺术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他们继承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作法,不用摄影棚,不用电影明星,使用轻便摄影机,用非专业的或不出名的演员在实景中拍片.这种作法主要是由于拍片资金不足所决定的,在他们的影片获得成功后就被逐渐放弃."新浪潮"电影不提出重大的政治问题或社会问题,主要是表现个性;如C・夏布罗尔的《漂亮的塞尔日》(1958),马勒的《情人们》(1958).在表现方法上,他们抛弃传统的电影手法和演出概念,广泛使用短镜头,移动摄影,画外音,内心独白,自然音响和从人物背后拍摄,画面具有相当的真实感.他们也使用长时间的摇拍,长镜头,空格,镜头摇晃颤动等技巧.在剪接手法上,他们的影片节奏快,切割频繁,镜头直接跳接.1962年,"新浪潮"渐趋消亡. 尽管法国电影史上出现过各种探索性的影片和流派,但商业娱乐片始终是法国电影的主流.由于电视业的竞争,电影观众人数迅速下降,为了吸引观众,色情影片的产量逐年增加,其泛滥胜于"新浪潮".自1958年L.马勒导演的《情人们》后愈演愈烈,至 70年代的《艾曼努夫人》(1974)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这引起了舆论界的抗议,要求政府予以取缔.法国政府在1976年规定色情片与充满暴力的影片只准在指定影院放映,未成年人不得观看,并对这类影片课以重税.进入80年代以来,法国当代电影较为平稳.法国电影基于其深厚的传统,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是本国影片在国内电影市场上占优势的唯一西欧国家;继续保持了题材,样式,风格的多样化,侦探片,喜剧片,历史片,黑色影片,青春片,惊险片,哲理片,情节片等均不乏佳作,且有多部影片在国际上获奖,如1983年获嘎纳国际电影节电影创作大奖的《金钱》,获成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的《芳名卡门》,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疯子的对角线》等.众多的影坛中坚活跃在电影创作第一线,新的人才不断涌现,给法国影坛带来了勃勃生机;私人及国家投资有所增加,与电视业的关系更为密切,国际合作更为广泛.另一方面,"法国电影面临危机"的呼声亦时有所闻,其背景有以下原因:美国影片对法国电影市场造成的冲击;本国电影的艺术水准不容乐观;长期以来对探索性电影过分宣传,忽略了供大众观赏的电影,致使法国电影有失去国内观众的危险,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也被削弱;电视和迅速崛起的录像业与电影形成竞争关系;制片费用的不断提高和发行渠道的过分集中,限制了法国电影的发展.目前, 法国全国约有150家制片公司;5大发行公司,即高蒙公司,百代公司,UGC公司,巴拉弗朗兹公司和AMLF公司.这些公司各拥有100~200家影院,尤其是首都巴黎一些主要的大影院,是最大的几条发行系统,控制着全国的电影发行.法国有历史最长,世界著名的电影资料馆.该馆收藏有50000多部影片,25000部电影史上有价值的原版纪录片,10000多册电影书籍以及大量海报,剧本和各种刊物.(二)瑞典电影(Sweden,cinema in)1.瑞典电影的发展瑞典人自己拍片是从1898开始的,1907年在斯德哥尔摩成立了斯温司卡影片公司,聘请斯约史特洛姆为总导演,所拍的影片主要是改编北欧国家的文学作品,如根据丹麦作家H.C.安徒生和瑞典戏剧作家J.A.斯特林堡的作品改编的电影《朱丽小姐》和《父亲》.到1917年,斯约史特洛姆已拍摄32部故事片.他探索电影的表现手段,力求揭示社会问题,为瑞典喜剧样式影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24年,斯温司卡影片公司的四大台柱导演斯约史特洛姆,斯蒂勒和演员汉松以及其他创作人员离开瑞典前往好莱坞,从此瑞典电影便陷于一蹶不振的境地.30年代有声电影在其他国家的出现使瑞典电影在国际市场上丧失了竞争能力. 1940年开始,瑞典电影复兴.特别是导演斯约堡的影片《冒生命的危险》(1940),以创新的电影语言展示了与法西斯斗争主题,他的另一部重要作品是既富于哲理又富于讽喻的叙事诗式影片《天国之路》(194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导演斯约堡在把瑞典的文学作品搬上银幕的创作中,善于深刻的剖析主人公的切世界,如根据瓦王洛一约翰松的作品改编的影片《只有一个母亲》(1949),根据斯特林堡的作品改编的《卡琳・曼斯多特》》(1954)和《父亲》》(1969).斯约堡继续保持早期影片的艺术或原则:剧情紧张,人物感情充沛,形像鲜明.2.瑞典古典电影学派瑞典古典电影学派形成于1917年,斯约史特洛姆拍摄的故事片《巨浪的日子》,根据H.易卜生的诗作改编,开始了瑞典电影发展的新阶段.在这部影片里,确定了后来被称之为"瑞典古典学派"的一些美学原则.这个学派曾对世界电影艺术的发展产生过影响.斯约史特洛姆对瑞典电影的题材进行了改革,他使农民,渔夫,城市贫民第一次登上银幕.这个学派的影片对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习俗做了富有诗意的描绘,常常采用实景拍摄,力求表现人与大自然的和借一致,同时也展示了人们与邪恶的斗争.斯约史特洛姆和他的追随者们以革新精神解决了把文学作品改编为电影的一些问题,塑造了许多不逊色于原作的鲜明的视觉形象."瑞典古典学派"的美学原则体现得最完整的影片是斯约史特洛姆根据冰岛作家J.西古永松的剧本改编的《生死恋》(1917),根据瑞典女作家拉格洛夫的长篇小说改编的《煤矿女》(1917),《卡琳・英格玛尔的女儿》(1920).这个学派兴盛时期培养了一批电影演员,如 L・汉松,G嘉宝,G.莫兰德尔等.这些人以后都成了著名的电影明星.3.导演大师和女导演瑞典电影值得一提的是曾拥有大师级的导演伯格曼和众多的女导演.(1)导演大师伯格曼伯格曼在瑞典电影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导演的电影既有巧妙的幽默又有委婉的讽刺,如《妇女们的期待》(1952),《生命的问世》(1958),《夏夜的微笑》(1955),富于哲理和象征的《第七封印》(1957),《野草莓》(1957)及《处女泉》(1960)等.伯格曼的影片剖析人的内心世界,它们的主人公总是试图克服人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为摆脱内心危机而寻找出路,但却总是徒劳而返.70年代后,伯格曼又拍摄了《面对面》(1976),《秋天奏鸣曲》(1978),《芳妮和亚历山大》(1982)等,对世界电影产生了重要影响.伯格曼培养了一批现代瑞典电影演员,如男演员 G.毕约伦斯特兰德,Y.库列和女演员B.安德松等.(2)瑞典女导演瑞典的女导演所占比例比一般国家都要多,如塞特林在60年代导演了影片《两个相爱的人》和《姑娘们》,以独特的妇女感情叙述了西方国家的妇女地位问题.70年代末,又涌现出一批女导演.她们之中较重要的有M.阿尔涅,导演了《在法尔乔宾戈的五天》(1975),《遥远和近前八1976》,《自由墙》(1979),林德布洛姆导演了《天堂一角》》(1976),图林导演了《打碎了的天空》(1982),s.奥斯丁导演了《妈妈》(1982).(三) 美国电影1.美国电影的黄金时代电影黄金时代出现在整个30年代,尽管电影观众的人数时有起伏,但总的趋势是上升的,其中大多数观众把看电影当作一种逃避和解脱.为了满足观众不断增长的需求,好莱坞的影片生产从以制片人为中心改变为以制片人为单元的制片模式,各大公司的组织结构大同小异.这种"制片人单元"的模式保证按照既定的配方和规格生产出供应全国影院的合格产品.美国电影中的特殊现象类型影片,在用年代获得了充分的发展.最初的类型片是无声电影时代的喜剧片,闹剧片和西部片,到30年代初期,歌舞片,盗匪片,侦探片,恐怖片等类型相继出现并得到繁荣发展.类型电影是美国经济,社会和文化需要的直接产物,它们中成为经典作品的有歌舞片《掘金女郎》(1933),《风月无边》(1936)和《歌舞大王齐格飞》(1930);盗匪片《公敌》(1931),《疤面人》(1932);恐怖片《吸血鬼》(1931)和《弗兰肯斯坦》(1931)等.除了上述类型影片之外,30年代还产生了大量成为美国电影史中的代表作影片.这些影片包括P・卡普拉的《一夜风流》(1934),卓别林的《摩登时代》(1930);G.顾柯的《八时餐会》(1938)和《小妇人》(1933),M.柯蒂斯的《侠盗罗宾汉》(1938);弗莱明的《绿野仙踪》(1939)和《乱世佳人》》(1939);J・福特的《告密者》(1935),《青年林肯》(1939),《关山飞渡》(1939),《怒火之花》,希区柯克在美国导演的第一部影片《蝴蝶梦》.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故事片,有柯蒂斯的《胜利之歌》(1942),《卡萨布兰卡》(1943),顾柯的《费城故事》(1940),希区柯克的《破坏者》(1942)W.休斯敦的《马耳他之鹰》(1941);李洛埃的《魂断蓝桥》(1943), L.麦卡里的《与我同行》(1944), H.舒姆林的《守望莱茵河》(1942). 1946年电影观众的人数创造了纪录,这使好莱坞在战后一两年间表现得十分乐观,许多演员,导演回到好莱坞,以新的热情投入影片制作.从战后开始直至 50年代初期,是好莱坞"黄金时代"的最后一段繁荣时期.这一时期最突出的影片有:G.凯利的《雨中曲》(1952);霍克斯的《红河谷》(1948),休斯敦的《宝石岭》(1948);E.卡善的《君子协定》(1947)和《欲望号街车》(1951),曼凯维兹的《慧星美人》(1950),V・米纳里的《一个美国人在巴黎》(1951),R・罗森的《当代奸雄》(1949);怀尔德的《日落大道》;惠勒的《黄金时代》(1946),《女继承人》(1949)和《罗马假日》(1953);齐纳的《正午》(1952)等.40年代末50年代初,美国政府"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对大批电影界的进步人士进行政治迫害,使美国电影业元气大伤;加之电视行业的迅速崛起,美国电影开始走入低谷.2.美国电影的"复兴"美国电影的"复兴"是从s.斯皮尔伯格的《鲨颚》(1975)和卢卡斯的《星球大战》(1977)开始的.这两位导演都是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电影学院的毕业生,他们运用当代工艺技巧制作的传统类型片(灾难片,科幻片)引起强烈的反应,并导致美国电影的制作和票房收入直线上升.受到美国青少年观众欢迎的科幻片发展为集灾难片,冒险片而成的场面壮观的影片的一个新片种,这些影片包括《第三类接触》(1977),《异物》(1979),《外星人》(1982),《金刚》(1976),《超人》(1979)以及这些影片的续集.70年代末以来,美国电影中家庭和妇女以及普通人生活的影片又重新受到重视,比如伍迪・艾伦的《安妮・霍尔》和《汉娜姐妹》;阿尔特曼的《三个女性》(1977);阿普特德的《矿工的女儿》, B.本顿的《克莱默夫妇》(1979);J.L.布鲁克斯的《母女情深》(1983),P.马佐尔斯基的《一个未婚女人》(1978);M・雷德尔的《金色池塘》(1981);R.雷德福的《普通人》(1980)等.关于越南战争的影片当推H.阿什比的《归来》(1978),M・西米诺的,《猎鹿人》(1978)和科波拉的《现代启示录》(1979).其他突出的影片还有关于工人的如《诺玛・雷》《洛奇》(1976);表现青年的如《周末狂热》(1977),《闪光舞》(1983)等.3.美国电影学术研究长期以来,美国把电影看作是娱乐手段,把好莱坞当成生产故事和幻想的工厂,因此美国电影界首先注意影片的商业价值.但是,70年代前后,美国电影学术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建立于 1927年的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颁发一年一度的"奥斯卡"奖.从艺术上和商业上推动美国电影的同时,也逐渐加强了它的学术工作.1967年,在华盛顿和洛杉机两地成立了美国电影研究院.电影资料馆遍布全美,其中重要的有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罗切斯特的伊斯曼电影资料馆,华盛顿国会图书馆,伯克利太平洋电影资料馆等.8大影片公司于60年代先后解体或转产之后,影片和档案大量捐赠给上述资料馆和各大学的电影研究中心,对研究本国电影传统,保护本国电影文物起着很大作用.60年代后期以后,美国的专业电影制作和理论教育有了发展.许多综合大学里陆续设置了电影学院,电影系或专业,著名的有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电影学院,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的影剧系和纽约大学的电影制作,电影理论,电影剧作3个系.电影学术性刊物有《美国电影》,《电影季刊》等.(四)意大利电影(Italy, cinema in)1.意大利电影发展1895年,意大利摄制了最早的新闻纪录片.1904年,在都灵建立了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导演A.安勃罗西奥,摄影师R.奥梅尼亚等人开始拍摄影片.1905年,罗马创办了电影制片厂,从 1906年始定名为西纳斯公司,摄制了第一部有群众大场面的故事片《攻陷罗马》,紧接着又摄制了一批历史题材的影片.当时意大利的电影摄制者只注重拍摄场面宏大,布景豪华,对历史事实则不重视.当时,意大利电影在国外也有很大市场,在国外最获成功的3大影片是《你往何处去》(1912),《庞培城的末日》(1913)和《卡比利亚》(1914).影片《卡比利亚》取材于古罗马战争,是当时电影艺术最重要的作品.这个时期,大规模的宣传使一批意大利电影演员蜚声国内外影坛.女明星成为保证影片成功的重要因素.当时拍摄了很多喜剧影片,最受欢迎的喜剧演员主要是法国人,特别是由法国演员A.第特主演的喜剧风靡一时.当时大量影片内容脱离现实,但也有的导演致力于反映人民大众的生活.这类影片大多是根据真实主义流派长篇小说拍摄而成的.较重要的影片有《消失在黑暗中》(1914),影片运用了对比蒙太奇描述了那不勒斯地方的显贵和贫民生活的天壤之别.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意大利电影失去一部分国外市场,开始进入不景气时期,未能恢复昔日的繁荣.1921年以后,意大利的影院上映的主要是美国电影.法西斯统治时期,墨索里尼政府利用电影作为宣传手段,使电影生产和影片发行都置于国家控制之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一些电影导演谢方电影采取消极态度,在创作中只注重对作品的形式方面进行探索,人们把这类影片称之为"书法派"电影,致力于改编古典文学作品. 法西斯统治的末期,意大利电影工作者摄制了几部预示新现实主义诞生的影片:《曲》(1942),《孩子在注视我们》(1943).这几部影片显现批影复兴的最初迹象.2.新现实主义电影新现实主义电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生活各方面陷于崩溃,在民主运动高涨的形势下,出现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新现实主义电动40~50年代世界艺术界的一个重要现象.新现实主义要求纪录片的真实准确性,展示备受战祸的意大利人民的苦难生活,表现人民对社会不公正和对资产阶抗议,反映人民对美好未来的向往.1945年,导演罗西里尼拍摄了影片《罗马,不设防的城市》,这部歌颂人民群众在反法西斯斗争团结精神的影片成了新现实主义的宣言书.它使新新现实主义电影在国际上确立了地位.翌年,他又拍摄了影片《游击队》展示了战争年代意大利人民生活的问情景.罗西里尼在摄制这部影片时,拒绝应用摄影,服装,化妆和专业演员.这部影片创造的一种新颖风格很快被其他国家效仿.其后,新现实主义者们转向描写战后生活中的紧迫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社会剖析,例如,桑蒂斯的《艰辛的米》(1949),德・西卡的《偷自行车的人》(1948)等.新现实主义的导演们尽管创作手法和风格各异,但他们的影片有一些共同之处:对现实生活做历史的,具体处理,对当时生活条件进行尖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