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1培优专题13_等腰三角形(含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专题复习及练习(含解析):等腰三角形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专题复习及练习(含解析):等腰三角形

专题13.3 等腰三角形知识点1:等腰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底角.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 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通常称作“三线合一”).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知识点2:等边三角形1.定义: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2)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知识点3:直角三角形的一个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例题1】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数.【例题2】证明: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 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已知:如图,在Rt △ABC 中,∠C=90°,∠BAC=30°.求证:BC=AB .【例题7】已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3,点P 为等边三角形内任意一点,则点P 到三边的距离之和为( )A .B .C .D .不能确定【例题3】如图,已知AC ⊥BC ,BD ⊥AD ,AC 与BD 交于点O ,AC=BD.求证:(1)BC=AD ;(2)△OAB 是等腰三角形.一、选择题1.已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3,点P 为等边三角形内任意一点,则点P 到三边的距离之和为( )12C AA.B.C.D.不能确定2.如图所示,点D是△ABC的边AC上一点(不含端点),AD=BD,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AC>BC B.AC=BC C.∠A>∠ABC D.∠A=∠ABC3.如图,∠AOB=120°,OP平分∠AOB,且OP=2.若点M,N分别在OA,OB上,且△PMN 为等边三角形,则满足上述条件的△PMN有()A.1个B.2个C.3个D.3个以上4.如图所示,底边BC为2,顶角A为120°的等腰△ABC中,DE垂直平分AB于D,则△ACE的周长为()A.2+2B.2+C.4 D.3二、解答题5.已知:在△ABC中,AB=AC,D为AC的中点,DE⊥AB,DF⊥BC,垂足分别为点E,F,且DE=DF.求证:△ABC是等边三角形.6.如图,在△ABC中,过C作∠BAC的平分线AD的垂线,垂足为D,DE∥AB交AC于E.求证:AE=CE.7.求证: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已知:∠CAE 是△ABC 的外角,∠1=∠2,AD ∥BC (如图).求证:AB=AC .8.已知:如图,AD ∥BC ,BD 平分∠ABC .求证:AB=AD .9.证明: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已知:如图,在△ABC 中,AB=AC ,BD 、CE 是△ABC 的平分线.求证:BD=CE .10.证明: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已知:如图,在△ABC 中,AB=AC ,BE 、CF 分别是△ABC 的高.E DCAB11.证明: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相等.已知:如图,在△ABC 中,AB=AC ,BD 、CE 分别是两腰上的中线.求证:BD=CE .12.已知:如图,在△ABC 中,AB=AC=2a ,∠ABC=∠ACB=15°,CD 是腰AB 上的高.求:CD 的长.13.已知:如图,△ABC 中,∠ACB=90°,CD 是高,∠A=30°.求证:BD=AB .14.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等于另一个锐角的2倍,这个角的平分线把对边分成两条线段.求证:其中一条是另一条的2倍.已知:在Rt △ABC 中,∠A=90°,∠ABC=2∠C ,BD 是∠ABC 的平分线.1415.已知:如图,在Rt △ABC 中,∠C=90°,BC=AB .求证:∠BAC=30°.16.已知,如图,点C 为线段AB 上一点,△ACM 、△CBN 是等边三角形.求证:AN=BM .17.一个直角三角形房梁如图所示,其中BC ⊥AC ,∠BAC=30°,AB=10cm , CB 1⊥AB ,B 1C ⊥AC 1,垂足分别是B 1、C 1,那么BC 的长是多少?18.如图,△ABC 中,AB=AC ,∠A=36°,AC 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于E ,D 为垂足,连接EC .(1)求∠ECD 的度数;(2)若CE=5,求BC 长.12专题13.3 等腰三角形知识点1:等腰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底角.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 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通常称作“三线合一”).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知识点2:等边三角形1.定义: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练习(含答案)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练习(含答案)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练习(含答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选择题:1) 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与相邻外角的关系是()A。

底角大于相邻外角 B。

底角小于相邻外角C。

底角大于或等于相邻外角 D。

底角小于或等于相邻外角2)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等于100°,则另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A。

40°,40° B。

100°,20°C。

50°,50° D。

40°,40°或100°,20°3) 等腰三角形中的一个外角等于100°,则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为()A。

50°,50°,80° B。

80°,80°,20°C。

100°,100°,20° D。

50°,50°,80°或80°,80°,20°4) 如果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比顶角大15°,那么顶角为()A。

45° B。

40° C。

55° D。

50°5) 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底边所成的角等于()A。

顶角 B。

顶角的一半C。

顶角的2倍 D。

底角的一半6) 已知:如图1所示,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则∠A的度数为()A。

30° B。

45° C。

36° D。

72°2.填空题:1) 如图2所示,在△ABC中,①因为AB=AC,所以∠A=∠C;②因为AB=AC,∠1=∠2,所以BD=BC,BD⊥AC.2) 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与一个底角之和为110°,则顶角的度数为70°.3)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80°,则顶角为20°.4) 在等腰三角形ABC中,一腰上的高是1cm,这条高与底边的夹角是45°,则△ABC的面积为1/2 cm².5) 如图3所示,O为△ABC内一点,且OA=OB=OC,∠ABO=20°,∠BCO=30°,则∠CAO=30°.3.等腰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度数比为4:1,求其各个角的度数.设两个内角的度数为4x和x,则三角形的第三个角的度数为180°-5x.因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所以4x+4x+180°-5x=180°,解得x=36°,因此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144°和36°,第三个角的度数为100°.4.如图,已知线段a和c,用圆规和直尺作等腰三角形ABC,使等腰三角形△ABC以a和c为两边,这样的三角形能作无数个.5.如图,在△ABC中,D是BC边上一点,AD=BD,AB=AC=CD,求∠BAC的度数.连接AD和AC,因为AD=BD,AB=AC,所以△ABD≌△ACD,故∠ABD=∠ACD.又因为AB=CD,所以△ABC为等腰三角形,所以∠BAC=180°-∠ABC=180°-2∠ABD=80°.6.如图所示,AB=AE,∠ABC=∠AED,BC=ED,点F是CD的中点.1) AF与CD不垂直.因为∠ABC=∠AED,所以△ABC≌△AED,故AB=AE,又因为BC=ED,所以AC=AD,所以AF垂直于BC的中点,而CD的中点是F,所以AF与CD不垂直.二、拓展延伸训练右下图是人字型层架的设计图,由AB、AC、BC、AD四根钢条焊接而成,其中A、B、C、D均为焊接点,且AB=AC,D为BC的中点,现在焊接所需的四根钢条已截好,且已标出BC的中点D。

八年级数学培优教程含答案

八年级数学培优教程含答案

等腰三角形【知识精读】(-)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 有关定理及其推论定理:等腰三角形有两边相等;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这就是说,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推论2: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等腰三角形是以底边的垂直平分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2. 定理及其推论的作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揭示了三角形中边相等与角相等之间的关系,由两边相等推出两角相等,是今后证明两角相等常用的依据之一。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顶角的平分线“三线合一”的性质是今后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两个角相等以及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重要依据。

(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 有关的定理及其推论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 定理及其推论的作用。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揭示了三角形中角与边的转化关系,它是证明线段相等的重要定理,也是把三角形中角的相等关系转化为边的相等关系的重要依据,是本节的重点。

3. 等腰三角形中常用的辅助线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常常作为解决有关等腰三角形问题的辅助线,由于这条线可以把顶角和底边折半,所以常通过它来证明线段或角的倍分问题,在等腰三角形中,虽然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添加辅助线时,有时作哪条线都可以,有时需要作顶角的平分线,有时则需要作高或中线,这要视具体情况来定。

【分类解析】例1. 如图,已知在等边三角形ABC中,D是AC的中点,E为BC延长线上一点,且CE =CD,DM⊥BC,垂足为M。

等腰三角形含练习答案

等腰三角形含练习答案

等腰三角形知识点一: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 腰与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特别的:(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2)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角平分线、高线对应相等.简称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1.△ABC 中,AB=AC.(1)若∠B=50°, 则∠C=__ ,∠A=___ (2)若∠A=100°, 则∠B=__ ,∠C=__2. (1)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50°,则另两个角为 (2)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100°,则另两个角为__ . (3)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90°,则另两个角为___ 归纳: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度数,求其它两角时, (a)若已知角为钝角或直角,则它一定是顶角; (b)若已知角为锐角,它可能是顶角,也可能是底角。

例1、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70°,底角为_______.。

2、在三角形ABC 中,AB=AC,BAC ∠=90°,AD是BC边上的高,则BAC ∠=_____ BD=____=______3、如图2,在△ABC 中,AB=AC ,点D 在AC 上,且BD=BC=AD 图中共有几个等腰三角形?分别写出它们的顶角和底角。

4、如图,在△ABC 中,AB=AD=DC,BAD ∠=36°,求B ∠和C ∠度数。

DCABCD B A例1 如图所示,在Rt△ABC中,∠BCA是直角,E是AC上的一点,ED⊥AB于D,BD=BC,CD、BE交于点F.求证:CD⊥BE.思路:由BD=BC知△BCD是等腰三角形,所以要证明CD⊥BE只需证明BE是△BCD的底边上的中线或者顶角的平分线即可。

华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专题训练13.3 等腰三角形(含答案)

华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专题训练13.3 等腰三角形(含答案)

13.3 等腰三角形专题一 与等腰三角形有关的探究题1. 设a 、b 、c 是三角形的三边长,且ca bc ab c b a ++=++222,关于此三角形的形状有以下判断:①是等腰三角形;②是等边三角形;③是锐角三角形;④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A.4个B.3个C.2个D.1个 2. 如图,已知:∠MON =30°,点A 1、A 2、A 3……在射线ON 上,点B 1、B 2、B 3……在射线 OM 上,△A 1B 1A 2、△A 2B 2A 3、△A 3B 3A 4……均为等边三角形,若OA 1=1,则△A 2013B 2013A 2014 的边长为( )201220133. 如图,在△AB 1A 中, ∠B =20°,AB =1A B ,在1A B 上取一点C,延长1AA 到2A ,使得12A A =1A C ; 在2A C 上取一点D,延长12A A 到3A ,使得23A A =2A D ;……,按此做法进行下去,求∠n A 的度数.4. 如图,点O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C内一点,∠ACB=90°,∠AOB=140°,∠AOC=α.将△AOC绕直角顶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BDC,连接OD.(1)试说明△CO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当α=95°时,试判断△BO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5. 如图.在等边△ABC中,∠ABC与∠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且OD∥AB,OE∥AC.(1)试判定△ODE的形状,并说明你的理由;(2)线段BD、DE、EC三者有什么关系?写出你的判断过程.专题二等腰(边)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6. 已知ΔABC为等边三角形,点M是射线BC上任意一点,点N是射线CA上任意一点,且BM=CN,直线BN与AM相交于Q点.就下面给出的三种情况(如图中的①②③),先用量角器分别测量∠BQM的大小,将结果填写在下面对应的横线上,然后猜测∠BQM在点M、N的变化中的取值情况,并利用图③证明你的结论.测量结果:图①中∠BQM=______;图②中∠BQM=______;图③中∠BQM=______.7. 如图,在△ABC中,AB=AC=2,∠B=40°,点D在线段BC上运动(D不与B、C重合),连接AD,作∠ADE=40°,DE交线段AC于E.(1)当∠BDA=115°时,∠BAD=______°;点D从B向C运动时,∠BDA逐渐变_____ (填“大”或“小”);(2)当DC等于多少时,△ABD≌△DCE,请说明理由;(3)在点D的运动过程中,△ADE的形状也在改变,判断当∠BDA等于多少度时,△ADE 是等腰三角形.8. 阅读材料:如图,△ABC中,AB=AC,P为底边BC上任意一点,点P到两腰的距离分别为r1,r2,腰上的高为h,连接AP,则S△ABP+S△ACP=S△ABC,即:12AB•r1+12AC•r2=12AB•h,∴r1+r2=h(定值).(1)类比与推理如果把“等腰三角形”改成“等边三角形”,那么P的位置可以由“在底边上任一点”放宽为“在三角形内任一点”,即:已知等边△ABC内任意一点P到各边的距离分别为r1,r2,r3,等边△ABC的高为h,试证明r1+r2+r3=h(定值).(2)理解与应用△ABC中,∠C=90°,AB=10,AC=8,BC=6,△ABC内部是否存在一点O,点O到各边的距离相等?_____(填“存在”或“不存在”),若存在,请直接写出这个距离r的值,r= _____.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状元笔记[知识要点]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顶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2)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中线及顶角的平分重合(简称为“三线合一”);(3)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相等,且都等于60°.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称为“等角对等边”.(2)三个角都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方法技巧】1.等边对等角或等角对等边必须在同一个三角形中.2.判断一个三角形的形状一般要考虑:①等腰三角形;②直角三角形;③等边三角形;④等腰直角三角形.3.“等边对等角”和“等角对等边”成为今后证明角或边相等又一新方法.参考答案1. C 【解析】 由ca bc ab c b a ++=++222得:222()()()0a b b c a c -+-+-=,所以000a b b c a c -=⎧⎪-=⎨⎪-=⎩,所以a b c ==,所以②、③是真命题,故选C. 2. C 【解析】 ∵△A 1B 1A 2是等边三角形, ∴A 1B 1=A 2B 1,∠1=60°. ∵∠MON=30°, ∴∠2=30°=∠MON , ∴A 1B 1 =OA 1=1= A 1A 2.同理可证:A 2B 2 =OA 2 =2,A 2A 3=OA 2 =2,A 3A 4=OA 3 =4=22,A 4A 5=OA 4 =8=32. 以此类推:A 2013B 2013A 2014=22012. 故选C .3. 解:如图,在△AB 1A 中, ∵∠B =20°,AB =1A B , ∴∠1AA B =80°. 在△12A A C 中, ∵12A A =1A C ,∴∠12A A C =112AA B ∠=1802⨯=211802-⎛⎫⨯ ⎪⎝⎭=40°. 在△23A A D 中, ∵23A A =2A D ,∴∠23A A D =1212A A C ∠=118022⨯⨯=311802-⎛⎫⨯ ⎪⎝⎭=20°. 依此类推, 得∠n A 的度数为11802n -⎛⎫⎪⎝⎭.故∠n A 的度数为1n-11808022n -⎛⎫⎛⎫⎪ ⎪⎝⎭⎝⎭或.4. 解:(1)∵△AOC 绕直角顶点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BDC , ∴∠OCD=90°,CO=CD , ∴△CO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BOD 为等腰三角形. 理由如下:∵△CO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COD=∠CDO=45°,而∠AOB=140°,α=95°,∠BDC=95°,∴∠BOD=360°-140°-95°-45°=80°,∠BDO=95°-45°=50°, ∴∠OBD=180°-80°-50°=50°. ∴△BOD 为等腰三角形. 5. 解:(1)△ODE 是等边三角形, 其理由是:∵△ABC 是等边三角形, ∴∠ABC=∠ACB=60°, ∵OD ∥AB ,OE ∥AC ,∴∠ODE=∠ABC=60°,∠OED=∠ACB=60°, ∴△ODE 是等边三角形; (2)BD=DE=EC ,其理由是: ∵OB 平分∠ABC ,且∠ABC=60°, ∴∠ABO=∠OBD=30°, ∵OD ∥AB ,∴∠BOD=∠ABO=30°,∴∠DBO=∠DOB , ∴DB=DO , 同理可证EC=EO. ∵DE=OD=OE , ∴BD=DE=EC . 6. 60°,60°,60°.证明: ∵BM=CN ;∠ABM=∠BCN=60°;BA=BC.ΔABM ≌ΔBCN(SAS),∠BAM=∠CBN;8. 解:(1)证明:连结AP ,BP ,CP.则=ABC BPC APC APB S S S S ++△△△△,即12311112222BC h BC r AC r AB r ⋅=⋅+⋅+⋅, ∵AB=BC=AC ,∴r 1+r 2+r 3=h (定值). (2)存在;2.。

等腰三角形培优辅导精选

等腰三角形培优辅导精选

等腰三角形培优辅导知识要点1、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的定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又叫正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简写成“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3)、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两条腰上的中线相等,两条腰上的高相等)。

(4)、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垂直平分线到两条腰的距离相等。

(5)、等腰三角形的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等于顶角的一半。

(6)、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意一点到两腰距离之和等于一腰上的高(需用等面积法证明)。

(7)、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只有一条对称轴,顶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在同一三角形中,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定义)。

(2)、在同一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称:等角对等边)。

4、等边三角形的性质:⑴、等边三角形的三边都相等,内角都相等、且均为60度。

⑵、等边三角形每一条边上的中线、高线和每个角的角平分线互相重合。

⑶、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三条对称轴,对称轴是每条边上的中线、高线或所对角的平分线所在直线。

5、等边三角形的判定:⑴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定义)。

⑵三个内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两个角等于60度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⑶有一个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6、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重要结论:30°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

7、常做辅助线的方法:“遇到等腰常做高.角平分线,中线。

或者或者构造等腰三角形。

”遇到中线常延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遇到线段和差,常截取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构造等腰三角形E DCAHF典型例题1、如图,已知点B 、C 、D 在同一条直线上,△ABC 和△CDE •都是等边三角形.BE 交AC 于F ,AD 交CE 于H , ①求证:△BCE ≌△ACD ; ②求证:CF=CH ;③判断△CFH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如图,△ABC 中,D 在BC 延长线上,且AC=CD,CE 是△ACD 的中线,CF 平分∠ACB,交AB 于F,求证:(1)CE ⊥CF;(2)CF ∥AD.3. 如图,△ABC 中,AB=AC,BC=BD,AD=DE=EB 求∠A 的度数AD CAB 4.已知:如图在△ABC 中AB=AC,D 是AC 上一点,过D 作DE ⊥BC 于E,与BA 的延长线交于F.求证:AD=AF5如图,△ABC 中,D 、E 分别是AC 、AB 上的点,BD 与CE 交于点O ,•给出下列三个条件:①∠EBO=∠DCO ;②∠BEO=∠CDO ;③BE=CD .(1)上述三个条件中,哪两个条件可判定△ABC 是等腰三角形(用序号写出所有情形); (2)选择第(1)小题中的一种情况,证明△ABC 是等腰三角形.6、如图,△ABC 中,AB=AC ,∠BAC=120°,AD ⊥AC 交BC •于点D ,求证:BC=3AD.辅助线类题目解析:7.已知△ABC 中AB=AC,D 是AB 上一点,E 是AC 延长线上一点,且BD=CF,DE 交BC于F 求证:DF=EF23.如图,已知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E 是AD 上一点,且BE=AC ,延长BE 交AC 于F ,求证:AF=EF20.如图, △ABC 中,AD ⊥BC 于D ,∠B=2∠C ,求证:AB+BD=CDB8、这个世界并不是掌握在那些嘲笑者的手中,而恰恰掌握在能够经受得住嘲笑与批忍不断往前走的人手中。

等腰三角形(专题)(含答案)

等腰三角形(专题)(含答案)

等腰三角形知识点回顾知识点一: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 .例1:如图,在△ABC 中,AB =AC ,点D 在AC 上,且BD =BC =AD ,则∠A 等于( )A .30oB .40oC .45oD .36o分析:根据等边对等角的性质可知:∠ABC =∠C ,∠BDC =∠C ,∠BAD =∠ABD .因此就有∠ABC =∠C =∠BDC ,因此若设∠A =x ,则有∠BAD =∠ABD =x ,∠BDC =∠ABC =∠C =2x .所以可列方程:x +2x +2x =180°可以解得x =36°. 同步检测一:1.在△ABC 中,AB =AC ,①若∠A =70°,则∠B = °,∠C = °②若∠B =40°, 则∠A = °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5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 ) A.50° B.80° C.50°或80° D.40°或65° 知识点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线合一等腰三角形的 、 、 互相重合。

例2:如图,在△ABC 中,AD =AE ,BD =CE ,求证:AB =AC 解:过点A 作AF ⊥BC∵AD =AE ,∴DF =EF ,∵BD =CE ,∴BF =CF ∴AF 垂直平分BC ∴AB =AC 同步检测二:1.在△ABC 中,AB =AC ,D 为BC 的中点,∠B =70°,BC =10㎝,则BD = ,∠BAD = ° 知识点三: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角对等边 在△ABC 中,如果∠A =∠B ,则有 =例3:如图,已知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E ∥BC 交AB 于E ,求证:△BED 是等腰三角形.解:∵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 ∴∠ABD =∠CBD ∵DE ∥BC ∴∠CBD =∠BDE ∴∠ABD =∠BDE ∴BE =DE∴△BED 是等腰三角形 同步检测三:1.在△ABC 中∠A =50°,∠B =80°,BC =10㎝,则AB = ㎝ 知识点四: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三个角都相等且都等于 °ABCDEFA B CDE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 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例4:如图,C 为线段AB 上一点,△ACD ,△CBE 是等边三角形,AE 与CD 交于点M ,BD 与CE 交于点N ,AE 交BD 于点O .求证: ⑴AE =BD⑵∠AOB =120° ⑶△CMN 是等边三角形分析:⑴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用SAS 证明△ACE ≌△DCB ,则得AE =BD 同时可得∠CEA =∠CBD ,⑵因此可由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得∠AOB =∠AEB +∠EBO =∠AEC +∠CEB +∠EBO =∠OBC +∠CEB +∠EBO =∠BEC +∠CBE =60°+60°=120°⑶易知∠DCE =60°,故只需证△MCE ≌△NCB 即可.同步检测四:1.若△ABC 是等边三角形,D 为AC 的中点,则∠DBC = ° 2.下列三角形:①有两个角等于60°的三角形;②有一个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③三个外角(每个顶点处各取一个外角)均相等的三角形;④一腰上的中线也是这条腰上的高的等腰三角形。

初中数学专题复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精讲精练(含答案)

初中数学专题复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精讲精练(含答案)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一、重点和难点都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尺规作图尺规作图与通常的画图题不同,它规定只准用直尺和圆规为工具,而且每一步都必须有根有据不能随便画。

对于较复杂的作图题,要经过严格的分析,才能找到作图的根据和方法,这对推理能力的要求比较高。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1)性质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定理: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判定定义: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判定定理: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3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等腰三角形性质与判定的应用(1)计算角的度数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推论计算角的度数,是等腰三角形性质的重要应用。

①已知角的度数,求其它角的度数;②已知条件中有较多的等腰三角形(此时往往设法用未知数表示图中的角,从中得到含这些未知数的方程或方程组);(2)证明线段或角相等;(3)有等腰三角形条件时的常用辅助线。

如图:若AB=AC①作AD ⊥BC 于D ,必有结论:∠1=∠2,BD=DC ②若BD=DC ,连结AD ,必有结论:∠1=∠2,AD ⊥BC ③作AD 平分∠BAC 必有结论:AD ⊥BC ,BD=DC 作辅助线时,一定要作满足其中一个性质的辅助线,然后证出其它两个性质,不能这样作:作AD ⊥BC ,使∠1=∠2. 二、例题分析例1 已知一腰和底边上的高,求作等腰三角形。

分析:我们首先在草稿上画好一个示意图,然后对照此图写出已知和求作并构思整个作图过程……已知:线段a 、h求作:△ABC ,使AB=AC=a ,高AD=h 作法:1、作PQ ⊥MN ,垂足为D ;2、在DM 上截取DA=h ;3、以点A 为圆心,以a 为半径作弧,交PQ 于点B 、C ;4、连结AB 、AC ; 则△ABC 为所求的三角形。

中考数学复习----《等腰三角形》知识点总结与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中考数学复习----《等腰三角形》知识点总结与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中考数学复习----《等腰三角形》知识点总结与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知识点总结1.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其中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

两腰构成的夹角叫做顶角,腰与底构成的夹角叫做底角。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①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

②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

(简称“等边对等角”)③等腰三角形底边的中线、高线以及顶角平分线相互重合。

(简称底边上三线合一)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①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②有两个底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等角对等边)③若一个三角形某一边上存在“三线合一”,则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练习题1、(2022•黑龙江)如图,△ABC中,AB=AC,AD平分∠BAC与BC相交于点D,点E是AB的中点,点F是DC的中点,连接EF交AD于点P.若△ABC的面积是24,PD=1.5,则PE的长是()A.2.5 B.2 C.3.5 D.3【分析】如图,过点E作EG⊥AD于G,证明△EGP≌△FDP,得PG=PD=1.5,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AD的长,由三角形ABC的面积是24,得BC的长,最后由勾股定理可得结论.【解答】解:如图,过点E作EG⊥AD于G,∵AB=AC,AD平分∠BAC,∴AD⊥BC,BD=CD,∴∠PDF=∠EGP=90°,EG∥BC,∵点E是AB的中点,∴G是AD的中点,∴EG=BD,∵F是CD的中点,∴DF=CD,∴EG=DF,∵∠EPG=∠DPF,∴△EGP≌△FDP(AAS),∴PG=PD=1.5,∴AD=2DG=6,∵△ABC的面积是24,∴•BC•AD=24,∴BC=48÷6=8,∴DF=BC=2,∴EG=DF=2,由勾股定理得:PE==2.5.故选:A.2、(2022•淄博)某城市几条道路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道路AB∥CD,道路AB与AE的夹角∠BAE=50°.城市规划部门想新修一条道路CE,要求CF=EF,则∠E的度数为()A.23°B.25°C.27°D.30°【分析】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由AB∥CD得到∠DFE=∠BAE=50°,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C=∠E,再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计算∠E的度数.【解答】解:∵AB∥CD,∴∠DFE=∠BAE=50°,∵CF=EF,∴∠C=∠E,∵∠DFE=∠C+∠E,∴∠C=∠DFE=×50°=25°,故选:B.3、(2022•鞍山)如图,在△ABC中,AB=AC,∠BAC=24°,延长BC到点D,使CD=AC,连接AD,则∠D的度数为()A.39°B.40°C.49°D.51°【分析】利用等边对等角求得∠B=∠ACB=78°,然后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求得答案即可.【解答】解:∵AB=AC,∠BAC=24°,∴∠B=∠ACB=78°.∵CD=AC,∠ACB=78°,∠ACB=∠D+∠CAD,∴∠D=∠CAD=∠ACB=39°.故选:A.4、(2022•荆州)如图,直线l1∥l2,AB=AC,∠BAC=40°,则∠1+∠2的度数是()A.60°B.70°C.80°D.90°【分析】过点C作CD∥l1,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得∠1+∠2=∠ACB,再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CB=∠ABC,从而可求解.【解答】解:过点C作CD∥l1,如图,∵l1∥l2,∴l1∥l2∥CD,∴∠1=∠BCD,∠2=∠ACD,∴∠1+∠2=∠BCD+∠ACD=∠ACB,∵AB=AC,∴∠ACB=∠ABC,∵∠BAC=40°,∴∠ACB=(180°﹣∠BAC)=70°,∴∠1+∠2=70°.故选:B.5、(2022•台湾)如图,△ABC中,D点在AB上,E点在BC上,DE为AB的中垂线.若∠B=∠C,且∠EAC>90°,则根据图中标示的角,判断下列叙述何者正确?()A.∠1=∠2,∠1<∠3 B.∠1=∠2,∠1>∠3C.∠1≠∠2,∠1<∠3 D.∠1≠∠2,∠1>∠3【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答即可.【解答】解:∵DE为AB的中垂线,∴∠BDE=∠ADE,BE=AE,∴∠B=∠BAE,∴∠1=∠2,∵∠EAC>90°,∴∠3+∠C<90°,∵∠B+∠1=90°,∠B=∠C,∴∠1>∠3,∴∠1=∠2,∠1>∠3,故选:B.6、(2022•宜宾)如图,在△ABC中,AB=AC=5,D是BC上的点,DE∥AB交AC于点E,DF∥AC交AB于点F,那么四边形AEDF的周长是()A.5 B.10 C.15 D.20【分析】由于DE∥AB,DF∥AC,则可以推出四边形AFDE是平行四边形,然后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以证明▱AFDE的周长等于AB+AC.【解答】解:∵DE∥AB,DF∥AC,∴四边形AFDE是平行四边形,∠B=∠EDC,∠FDB=∠C∵AB=AC,∴∠B=∠C,∴∠B=∠FDB,∠C=∠EDC,∴BF=FD,DE=EC,∴▱AFDE的周长=AB+AC=5+5=10.故选:B.7、(2022•宿迁)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cm和5cm,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A.8cm B.13cm C.8cm或13cm D.11cm或13cm 【分析】题目给出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为3cm和5cm,而没有明确腰、底分别是多少,所以要进行讨论,还要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验证能否组成三角形.【解答】解:当3cm是腰长时,3,3,5能组成三角形,当5cm是腰长时,5,5,3能够组成三角形.则三角形的周长为11cm或13cm.故选:D.8、(2022•天津)如图,△OAB的顶点O(0,0),顶点A,B分别在第一、四象限,且AB ⊥x轴,若AB=6,OA=OB=5,则点A的坐标是()A.(5,4)B.(3,4)C.(5,3)D.(4,3)【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C,根据勾股定理求出OC,根据坐标与图形性质写出点A的坐标.【解答】解:设AB与x轴交于点C,∵OA=OB,OC⊥AB,AB=6,∴AC=AB=3,由勾股定理得:OC===4,∴点A的坐标为(4,3),故选:D.9、(2022•泰安)如图,l1∥l2,点A在直线l1上,点B在直线l2上,AB=BC,∠C=25°,∠1=60°.则∠2的度数是()A.70°B.65°C.60°D.55°【分析】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BAC=25°,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到∠BEA=95°,再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求解.【解答】解:如图,∵AB=BC,∠C=25°,∴∠C=∠BAC=25°,∵l1∥l2,∠1=60°,∴∠BEA=180°﹣60°﹣25°=95°,∵∠BEA=∠C+∠2,∴∠2=95°﹣25°=70°.故选:A.10、(2022•自贡)等腰三角形顶角度数比一个底角度数的2倍多20°,则这个底角的度数是()A.30°B.40°C.50°D.60°【分析】设底角的度数是x°,则顶角的度数为(2x+20)°,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设底角的度数是x°,则顶角的度数为(2x+20)°,根据题意得:x+x+2x+20=180,解得:x=40,故选:B.11、(2022•广安)若(a﹣3)2+5−b=0,则以a、b为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分析】先求a,b.再求第三边c即可.【解答】解:∵(a﹣3)2+=0,(a﹣3)2≥0,≥0,∴a﹣3=0,b﹣5=0,∴a=3,b=5,设三角形的第三边为c,当a=c=3时,三角形的周长=a+b+c=3+5+3=11,当b=c=5时,三角形的周长=3+5+5=13,故答案为:11或13.12、.(2022•岳阳)如图,在△ABC中,AB=AC,AD⊥BC于点D,若BC=6,则CD=.【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知D是BC的中点,即可求出CD的长.【解答】解:∵AB=AC,AD⊥BC,∴CD=BD,∵BC=6,∴CD=3,故答案为:3.13、(2022•苏州)定义:一个三角形的一边长是另一边长的2倍,这样的三角形叫做“倍长三角形”.若等腰△ABC是“倍长三角形”,底边BC的长为3,则腰AB的长为.【分析】由等腰△ABC是“倍长三角形”,可知AB=2BC或BC=2AB,若AB=2BC=6,可得AB的长为6;若BC=3=2AB,因1.5+1.5=3,故此时不能构成三角形,这种情况不存在;即可得答案.【解答】解:∵等腰△ABC是“倍长三角形”,∴AB=2BC或BC=2AB,若AB=2BC=6,则△ABC三边分别是6,6,3,符合题意,∴腰AB的长为6;若BC=3=2AB,则AB=1.5,△ABC三边分别是1.5,1.5,3,∵1.5+1.5=3,∴此时不能构成三角形,这种情况不存在;综上所述,腰AB的长是6,故答案为:6.14、(2022•云南)已知△ABC是等腰三角形.若∠A=40°,则△ABC的顶角度数是.【分析】分∠A是顶角和底角两种情况讨论,即可解答.【解答】解:当∠A是顶角时,△ABC的顶角度数是40°;当∠A是底角时,则△ABC的顶角度数为180°﹣2×40°=100°;综上,△ABC的顶角度数是40°或100°.故答案为:40°或100°.15、(2022•滨州)如图,屋顶钢架外框是等腰三角形,其中AB=AC,立柱AD⊥BC,且顶角∠BAC=120°,则∠C的大小为.【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得到∠B=∠C=30°.【解答】解:∵AB=AC且∠BAC=120°,∴∠B=∠C=(180°﹣∠BAC)=×60°=30°.故答案为:30°.11。

培优专题讲解-等腰三角形(含解答)-

培优专题讲解-等腰三角形(含解答)-

等腰三角形专题练习题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具有一般三角形的性质,同时,还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使它比一般三角形应用更加广泛.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为证明两个角相等和两条线段相等提供了依据.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底边上的高所在直线是它的对称轴,对于某些含有(或隐含)等腰三角形条件的问题,可以作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或构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例1如图1-1,△ABC中,AB=BC,M、N为BC边上两点,且∠BAM=∠CAN,MN=AN,求∠MAC的度数.练习11.如图1-2,已知△ABC中,AB=AC,AD=AE,∠BAE=30°,则∠DEC等于().A.7.5° B.10° C.12.5° D.18°1-22.如图1-3,AA′、BB′分别是△ABC的外角∠EAB和∠CBD的平分线,且AA′=AB=B′B,A′、B、C在一直线上,则∠ACB的度数是多少?1-33.如图1-4,等腰三角形ABC中,AB=BC,∠A=20°.D是AB边上的点,且AD=BC,•连结CD,则∠BDC=________.1-4例2 如图1-5,D是等边三角形ABC的AB边延长线上一点,BD•的垂直平分线HE•交AC延长线于点E,那么CE与AD相等吗?试说明理由.练习21.已知如图1-6,在△ABC中,AB=CD,D是AB上一点,DE⊥BC,E为垂足,ED•的延长线交CA的延长线于点F,判断AD与AF相等吗?1-6 1-7 1-82.如图1-7,△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点D是△ABC内一点,且∠DAC=∠DCA=15°,则BD与BA的大小关系是()A.BD>BA B.BD<BA C.BD=BA D.无法确定3.已知:如图1-8,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E是AD上一点,且BE=•AC,•延长BE交AC于F,AF与EF相等吗?为什么?例3已知:如图1-9,△ABD和△BEC均为等边三角形,M、N分别为AE和DC•的中点,那么△BMN是等边三角形吗?说明理由.练习31.已知:如图1-10,在等边三角形ABC中,BD=CE=AF,AD与BE交于G,BE与CF•交于H,CF与AD交于K,试判断△GHK的形状.1-102.已知:如图1-11,△ABC是等边三角形,E是AC延长线上的任意一点,选择一点D,•使△CDE是等边三角形,如果M是线段AD的中点,N是线段BE的中点,那么△CMN•是等边三角形吗?为什么?1-113.已知:如图1-12,等边三角形ABC,在AB上取点D,在AC上取点E,使AD=AE,作等边三角形PCD、QAE和RAB,则以P、Q、R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请说明理由.1-12例4已知:如图1-13,等腰△ABC中,AB=AC,∠A=100°,∠ABC的平分线交AC于E,试比较AE+BE与BC的大小?练习41.如图1-14,在△ABC中,AB=AC,P为底边BC上的一点,PD⊥AB于D,PE⊥AC于E,•CF⊥AB于F,那么PD+PE与CF相等吗?1-142.已知:如图1-15,△ABC和△ADE都是等边三角形.B、C、D在一条直线上,•说明CE与AC+CD相等的理由.1-153.已知:如图1-16,△ABC是等边三角形,延长AC到D,•以BD•为一边作等边三角形BDE,连结AE,则AD_______AE+AB.(填“>”或“=”或“<”)1-16例5已知:如图1-17,△ABC中,AB=AC,CE是AB边上的中线,延长AB到D,使BD=AB,那么CE是CD的几分之几?练习51.如图1-18,D、E分别是等边三角形ABC两边BC、AC上的点,且AE=CD,连结BE、•AD交于点P.过B作BQ⊥AD于Q,请说明BP是PQ的2倍.2.如图1-19,在△ABC中,∠BAC=90°,AB=AC,BE平分∠ABC,CE⊥BE,那么CE•是BD的几分之几?1-193.已知:如图1-20,在△ABC中,AB=AC,AD和BE是高,它们相交于H,且AE=BE,•那么AH是BD的________倍.1-20答案:例1分析AB=AC,MN=AN可知△ABC和△AMN均为等腰三角形,充分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寻找所求角间的关系.解:设∠BAM=∠CAN=α,∠AMN=β,1-1∵MN=AN , ∴∠AMN=∠MAN=β. 设∠ABC=γ, 在△ABC 中, ∠ABC+∠BCA+∠CAB=180°,由于∠BCA=∠CAB=2α+β, ∴4α+2β+γ=180°. 在△ABM 中,β=α+γ,∴4α+2β+(β-α)=180°. 即3(α+β)=180°. ∴α+β=60°,故∠MAC=60°.例2 分析 要说明似乎没有任何关系的两条线段相等,往往需要做一些工作,如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等,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解:延长AD 到F ,使AF=EF , ∵△ABC 是等边三角形, ∴AB=AC ,∠A=60°. ∴△AEF 是等边三角形. ∴EA=EF ,∠AEF=∠A=60°. 又∵EH 垂直平分BD , ∴EB=ED ,∠EBD=∠EDB . ∴△EAD ≌△EFB . ∴AD=BF .又∵BF=AF-AB=AE-AC=CE , ∴AD=CE .例3 分析 要说明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只要能够证明这个三角形满足“三条边相等或三个角相等或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即可.本题只需利用三角形全等证得BM=BN ,且∠MBN=60°即可. 解:在△ABE 和△DBC 中,∵∠ABE=60°+∠DBE ,∠DBC=60°+∠DBE , ∴∠ABE=∠DBC . ∵AB=BD ,BE=EC . ∴△ABE ≌△DBC . ∴AE=DC ,∠MEB=∠NCB .又∵M 、N 分别是AE 和DC 的中点, ∴ME=NC ,又△BEC 为等边三角形, ∴BE=BC .∴△MBE ≌△NBC ,BM=BN .∴∠MBN=∠MBE-∠NBE=∠NBC-∠NBE=60°.1-51-9∴△BMN 为等边三角形.例4 分析 说明一条线段的长是否等于其他两条线段长的和,•常常采用截取等长线段的方法,将那些本来没有关系的线段放在条线段上,这样可迎刃而解. 解:在BC 上截取BF=BE ,BD=BA ,连结FE 、DE ,∵AB=AC ,∠A=100°,∴∠ABC=∠C=40°,又BE 平分∠ABC , ∴∠1=∠2=12∠ABC=20°. ∵BF=BE ,∴∠BEF=∠5=80°. 在△BAE 和△BDE 中, BA=BD ,∠1=∠2,BE=BE . ∴△BAE ≌△BDE . ∴AE=DE ,∠3=∠A=100°. ∴∠4=180°-∠3=180°, ∴∠4=∠5,DE=FE ,AE=FE . 又∠6=∠5-∠C=80°-40°=40°, ∴∠6=∠C ,∴FE=FC .故AE+BE=FC+BF=BC .例5 分析 延长线段到倍长,再证明三角形全等,往往是说明线段倍分关系的重要途径和必要手段.解:延长CE 到F ,使EF=CE ,连结BF ,CE 是AB 的中线,∴AE=EB . 又∠FEB=∠AEC ,∴△EBF ≌△EAC ,∴∠EBF=∠A . BF=AC=BD .在△FBC 和△DBC 中, FB=BD ,BC=BC .∴∠FBC=∠FBE+∠EBC . =∠A+∠ACB . ∠DBC=∠A+∠ACB .∴∠FBC=∠DBC . ∴△BCF ≌△BCD .∴CF=CD=2CE ,故CE=12CD .练习11.解:设∠DEC=x , ∵AD=AE , ∴∠ADE=∠AED .∴x=∠AEC-∠ADE=(∠B+30°)-∠ADE=(∠B+30°)-(∠C+x )1-131-17∵AB=AC,∴∠B=∠C∴2x=30°,x=15°,故选C.2.解:∵AB=BB′,∴∠BAB′=∠BB′A,∠B′BD=∠BAB′+∠BB′A=2∠BAB′.又∠CBB′=∠DBB′,∴∠ACB=∠CBB′+∠CB′B=3∠CAB.设∠CAB=x,∴∠ACB=3x,∠CBD=4x,又AA′=AB,∴∠A′=∠ABA′=∠CBD=4x.∵AA′平分∠EAB.∴∠A′AB=12(180°-x).又∠A′AB=180°-(∠A′+∠ABA′)=180°-8x∴12(180°-x)=180°-8x.∴x=12°,故∠ACB=36°.3.解:如图,作△AED≌△BAC,连结EC.则∠AED=∠BAC=20°,∠DAE=∠ADE=∠B=∠ACB=80°.∴∠CAE=∠DAE-∠BAC=80°-20°=60°.又∵AB=AE=AC,∴△ACE是正三角形,AE=EC=ED.∴∠DEC=∠AEC-∠AED=40°.∴∠EDC=12(180°-∠DEC)=70°.∴∠BDC=180°-(∠ADE+∠EDC)=30°.练习21.解:∵AB=AC,∴∠B=∠C.∵DE⊥BC,∴∠DEB=∠FEC=90°.在Rt△DEB与Rt△FEC中,∵∠B=∠C,∴∠BDE=∠F.∵∠FDA=∠BDE,∴∠FDA=∠F,故AD=AF.2.解:以AD为边在△ADB内作等边△ADE,连结BE.则∠1=∠2=∠3=60°.∴AE=ED=AD.∵∠DAC=15°,∴∠EAB=90°-∠1-∠DAC=15°.∴∠DAC=∠EAB.又∵DA=AE,AB=AC,∴△EAB≌△DAC.∴∠EBA=∠DCA=15°.∴∠BEA=180°-∠EBA-∠EAB=150°.∵∠BED=360°-∠BEA-∠AED=150°.∴∠BEA=∠BED.又∵EB=EB,AE=ED.∴△BEA≌△BED,∴BD=BA.故选择C.3.解:延长AD到G,使DG=AD,连结BG,∵BD=DC,∠BDG=∠CDA,AD=DG,∴△ADC≌△BDE.∴AC=BG,∠G=∠EAF,又∵BE=AC,∴BE=BG.∴∠G=∠BED,而∠BED=∠AEF,∴∠AEF=∠AFE,故FA=FE.练习31.解:∵△ABC是等边三角形,∴AB=BC=CA∠ABC=∠ACB=∠BAC=60°.又∵BD=AF=CE,∴△ABD≌△BCE≌△CAF.∴∠1=∠2=∠3.∴∠BAC-∠1=∠ABC-∠2=∠ACB-∠3.即∠CAK=∠ABG=∠BCH.又∵AB=BC=CA,∴△ABG≌△BCH≌△CAK.∴∠AGB=∠BHC=∠CKA.即∠KGH=∠GHK=∠GKH.故△GKH是等边三角形.2.解:由于△ABC与△CDE均为等边三角形,A、C、E三点共线,得知:CA=CB,CD=CE,∠ACD=∠BCE,故△ACD≌△BCE.∴∠ADC=∠BEC,AD=BE.又DM=12AD,EN=12BE,∴△DCM≌△ECN.∴∠DCM=∠ECN,CM=CN.又∠ECN+∠NCD=∠ECD=60°,∴∠NCM=∠MCD+∠NCD=60°.∴△CMN是等边三角形.3.解:连结BP.∵△ABC与△CDP均为等边三角形,∴AC=BC,CD=CP,∠ACB=∠DCP=60°.∴∠1=∠2,∴△ADC≌△BPC.∴∠CBP=∠DAC=60°.∵∠RBP=∠RBA+∠ABC+∠CBP=60°+60°+60°=180°,∴R、B、P三点共线.又∵∠RAQ=∠RAB+∠BAC+∠CAQ=60°+60°+60°=180°,∴R、A、Q三点共线.而AQ=AE=AD=BP,∴RQ=RA+AQ=RB+BP=RP.又∠R=60°,∴△PQR是等边三角形.故以P、Q、R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练习41.解:∵S△ACB=S△APB+S△APC,即12AB·CF=12AB·PD+12AB·PE.∴CF=PD+PE.2.解:∵AC=AB,∠CAE=∠BAD,AE=AD,∴△AEC≌△ADB.∴CE=BD.又∵BD=BC+CD=AC+CD.∴CE=AC+CD.3.解:∵△ABC和△BDE均为等边三角形.∴∠ABE=60°-∠EBC=∠CBD,AB=BC,BE=BD.∴△ABE≌△CBD.∴AE=CD.又∵AB=AC,∴AD=AC+CD=AB+AE.练习51.解:∵∠CAB=∠C=60°,AE=CD,AB=AC,∴△ADC≌△BEA,∴∠CAD=∠EBA.又∠BPQ=∠PAB+∠PBA=∠PAB+∠CAD=60°,∴在Rt△PQB中,∠PBQ=30°,∴BP=2PQ.2.解:延长CE交BA的延长线于F,∵∠1=∠2,∠BEC=∠BEF=90°,BE=BE,∴△BEC≌△BEF.∴BC=BF,CE=EF,∴CE=12 CF.又∵∠2+∠3=90°,∠4+∠5=90°,∠3=∠4,∴∠2=∠5,且AB=AC.∴Rt△AFC≌Rt△ADB.∴CF=BD.故CE=12 BD.3.解:∵AB=AC,AD⊥BC,∴BD=DC,∠DAC+∠C=90°.又∵BE⊥AC,∴∠EBC+∠C=90°.∴∠DAC=∠EBC.在△AEH和△BEC中,∵∠DAC=∠EBC,AE=BE.∠AEH=∠BEC=90°,∴△AEH≌△BEC,∴AH=BC.又BC=2BD,故AH=2BD.。

七年级数学尖子生培优竞赛专题辅导第十三讲 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含答案)

七年级数学尖子生培优竞赛专题辅导第十三讲 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含答案)

第十三讲 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趣题引路】2001年山东聊城中考有一道题:如图13-1,AOB 是一个钢架,且∠AOB =10°,为使钢架更加坚固,需在其内部添加一些钢管EF 、FG 、GH 、……,添加的钢管长度都与OE 相等,则最多能添加这样的钢管多少根?O图13-1ABE G HM此问题实际上是问能组成多少个等腰三角形,注意到每添一根,所得的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外角就增大10°,而极限值为90°,故最多添8根.本节我们研究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知识拓展】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都是特殊三角形,因此它们在具有一般三角形性质的同时还具有一般三角形不具备的性质,这些特性在几何证明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两者也是研究其他三角形和多边形的基础。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底角相等;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三线合一;是以顶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2.等边三角形具有等腰三角形的一切性质,且每个角为60°;3.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两个锐角互余;斜边大于直角边;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如果有一个锐角是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方法上,构造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是常见的解题策略之一;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求线段长更体现了方程的思想。

一、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例1】 有多少个边长为整数且周长为2004的等腰三角形?解析】 利用周长可得腰底间等量关系,利用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可找到腰底间不等关系,从而确定腰(或底)的范围。

解:设腰长为x ,底长为y ,则有220042x y x y +=⎧⎨>⎩由此得2x <2004<4x , ∴501<x <1002, ∵x 为整数.∴x =502,503…1001,满足条件的等腰三角形有1001-501=500个.点评】 相等关系、不等关系可以互相转化,注意挖据题中隐藏条件:两腰之和大于底边.例2】(扬州市竞赛题)如图13-2,在△ABC 中,已知AB =AC ,且过△ABC 某一顶点的直线可将△ABC 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试求△ABC 各内角的度数.图13-2GCBAFCBAE CB AAD解析】 因为等腰三角形有腰底之分,所以许多问题的答案都有多种情形.这里符合题意的图形有如图13-2所示4种情况。

等腰三角形习题(含答案)

等腰三角形习题(含答案)

等腰三角形1. 选择题: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5cm ,一腰上的中线把其周长分为两部分的差为3cm ,则腰长为( )A. 2cmB. 8cmC. 2cm 或8cmD. 以上都不对 2. 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BC BD 90CBD ==∠,,则1∠的度数是________。

CA 1DB2 33. ABC ∆中,120A AC AB =∠=,,AB 的中垂线交AB 于D ,交CA 延长线于E ,求证:BC 21DE =。

AE DO BC1 24. 如图,已知在等边三角形ABC 中,D 是AC 的中点,E 为BC 延长线上一点,且CE =CD ,DM ⊥BC ,垂足为M 。

求证:M 是BE 的中点。

A D 1B MC E5. 如图,已知:ABC ∆中,AC AB =,D 是BC 上一点,且CA DC DB AD ==,,求BAC ∠的度数。

AB C D6. 已知:如图,ABC ∆中,AB CD AC AB ⊥=,于D 。

求证:DCB 2BAC ∠=∠。

A 1 2D BCE 37、已知:如图,在△ABC 中,AB =AC ,D 是BC 的中点,DE ⊥AB ,DF ⊥AC ,E 、F 分别是垂足。

求证:AE =AF 。

AE FBDC8、如图,ABC ∆中,100=∠=A AC AB ,,BD 平分ABC ∠。

求证:BC BD AD =+。

AD1 B 2E FC等腰三角形答案:1. B2. 分析: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计算图形中角的度数是等边三角形性质的重要应用。

解:因为ABC ∆是等边三角形 所以60ABC BC AB =∠=,因为BC BD =,所以BD AB = 所以23∠=∠在ABD ∆中,因为 60ABC 90CBD =∠=∠, 所以 150ABD =∠,所以152=∠ 所以75ABC 21=∠+∠=∠3.分析:此题没有给出图形,那么依题意,应先画出图形。

题目中是求线段的倍半关系,观察图形,考虑取BC 的中点。

等腰三角形培优题目有答案

等腰三角形培优题目有答案

等腰三⾓形培优题⽬有答案2014.3.29 等腰三⾓形1.等腰三⾓形⼀腰上的⾼与另⼀腰的夹⾓为30°则顶⾓的度数为什么?2.等腰三⾓形顶⾓为α,⼀条腰上的⾼与底边所夹的⾓是β,则β与α的关系式为β=___________。

图1解答:如图1,AB=AC ,BD ⊥AC 于D ,作底边BC 上的⾼AE ,E 为垂⾜,则可知∠EAC=∠EAB =12α,⼜∠EAC C C =-=-9090°∠,∠°∠β,所以∠,EAC ==ββα12。

3.如图1,在△ABC 中,∠A=36°,AB=AC ,∠ABC 的平分线BE 交AC 于E .(1)求证:AE=BC ;(2)如图(2),过点E 作EF ∥BC 交AB 于F ,将△AEF 绕点A 逆时针旋转⾓α(0°<α<144°)得到△AE′F′,连结CE′,BF′,求证:CE′=BF′;(1)证明:∵AB=BC,∠A=36°,∴∠ABC=∠C=72°,⼜∵BE平分∠ABC,∴∠ABE=∠CBE=36°,∴∠BEC=180°﹣∠C﹣∠CBE=72°,∴∠ABE=∠A,∠BEC=∠C,∴AE=BE,BE=BC,∴AE=BC.(2)证明:∵AC=AB且EF∥BC,∴AE=AF;由旋转的性质可知:∠E′AC=∠F′AB,AE′=AF′,∵在△CAE′和△BAF′中,∴△CAE′≌△BAF′,∴CE′=BF′.4.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B∥DC,线段AG,BG分别交CD于点E,F,DE=CF.求证:△GAB是等腰三⾓形.证明:∵在等腰梯形中ABCD中,AD=BC,∴∠D=∠C,∠DAB=∠CBA,在△ADE和△BCF中,,∴△ADE≌△BCF(SAS),∴∠DAE=∠CBF,∴∠GAB=∠GBA,∴GA=GB,即△GAB为等腰三⾓形.5.如图1,在△ABC中,AB=AC,点D是BC的中点,点E在AD上.(1)求证:BE=CE;(2)如图2,若BE的延长线交AC于点F,且BF⊥AC,垂⾜为F,∠BAC=45°,原题设其它条件不变.求证:△AEF≌△BCF.证明:(1)∵AB=AC,D是BC的中点,∴∠BAE=∠EAC,在△ABE和△ACE中,,∴△ABE≌△ACE(SAS),∴BE=CE;(2)∵∠BAC=45°,BF⊥AF,∴△ABF为等腰直⾓三⾓形,∴AF=BF,∵AB=AC,点D是BC的中点,∴AD⊥BC,∴∠EAF+∠C=90°,∵BF⊥AC,∴∠CBF+∠C=90°,∴∠EAF=∠CBF,在△AEF和△BCF中,,∴△AEF≌△BCF(ASA).6.如图,直线MN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A,C两点,分别过A,C两点作x轴,y轴的垂线相交于B点,且OC=6,OA=8,直线MN的解析式为y=﹣x+6 在直线MN上存在点P,使以点P,B,C三点为顶点的三⾓形是等腰三⾓形,请直接写出P点的坐标.解答:(1)∵A(8,0),C(0,6),∴根据题意知B(8,6).∵点P在直线MNy=﹣x+6上,∴设P(a,﹣a+6)当以点P,B,C三点为顶点的三⾓形是等腰三⾓形时,需要分类讨论:①当PC=PB时,点P是线段BC的中垂线与直线MN的交点,则P1(4,3);②当PC=BC时,a2+(﹣a+6﹣6)2=64,解得,a=,则P2(﹣,),P3(,);③当PB=BC时,(a﹣8)2+(﹣a+6﹣6)2=64,解得,a=,则﹣a+6=﹣,∴P4(,﹣).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点P有:P1(4,3),P2(﹣,)P3(,),P4(,﹣).8.已知:如图,△ABC中,AB=AC,CE⊥AE于E,CE BC12,E在△ABC外,求证:∠ACE=∠B。

非学科数学学培训 等腰三角形(资料附答案)

非学科数学学培训 等腰三角形(资料附答案)

自学资料第1页共29页自学七招之日计划护体神功:每日计划安排好,自学规划效率高非学科培训一、等腰三角形定义及其性质【知识探索】1.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isosceles triangle).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写成“三线合一”);(3)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错题精练】例1.在等腰△ABC中,∠A=30∘,AB=8,则AB边上的高CD的长是.或4√3或4.【答案】4√33例2.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于另一腰上的夹角为30°,则顶角的度数为()A. 60°B. 120°C. 60°或150°D. 60°或120°【答案】D例3.如图:已知在Rt△ABC中,∠ACB=90∘,∠BAC=36∘,在直线AC上找点P,使△ABP是等腰三角形,则∠APB的度数为.【答案】72°或18°或108°或36°.例4.从等腰三角形的某一个顶点出发作一条直线,如果恰好能把这个三角形分成两个较小的等腰三角形,则原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度.第2页共29页自学七招之举一反三剑:总结归纳典型题,多种解法开脑洞非学科培训【答案】36∘,90∘,108∘,1807∘.例5.在△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与AC所在的直线相交所得到锐角为40∘,则∠B=.【答案】65∘或25∘.例6.如图,点K、B、C分别在GH、GA、KA上,且AB=AC,BG=BH,KA=KG,求∠BAC的度数.【答案】例7.定义:如果两条线段将一个三角形分成3个等腰三角形,我们把这两条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三分线.(如图1所示)(1)请你在图2中画出顶角为45°的等腰三角形的三分线,并标注每个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第3页共29页自学七招之预习轻身术:预习习惯培养好,课堂轻松没烦恼非学科培训(2)△ABC中,∠B=30°,AD和DE是△ABC的三分线,点D在BC边上,点E在AC边上,且AD=BD,DE=CE,设∠C=x°,试画出示意图,并求出x所有可能的值.【答案】例8.在△ABC中,CA=CB=√10,AB=6,P是线段AB上的点,线段CP长为整数,则满足条件的点P共有个.【答案】5.【举一反三】第4页共29页自学七招之举一反三剑:总结归纳典型题,多种解法开脑洞非学科培训1.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4,其一边长为4,那么它的底边为.【答案】4或6.2.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和5,则它的周长为()A. 12;B. 9;C. 12或9;D. 9或7.【答案】A.3.等腰△ABC的底边上高AD与底角平分线CE交于点P,EF⊥AD,F为垂足,若线段EB=4,则线段EF=.【答案】2.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为140°,则顶角的度数为()A. 40。

等腰三角形培优辅导精编版

等腰三角形培优辅导精编版

EDCAF21EDCA B 等腰三角形培优专练一、选择题1、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等腰三角形只有一条对称轴B.直线不是轴对称图形C.直角三角形都不是轴对称图形D.任何角都是轴对称图形 2、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底所夹的角等于 [ ]A.顶角B.顶角的21C.顶角的2倍 D 底角的213、 如图, 在△ABC 中, AB =AC, CD ⊥AB 于D,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 =∠BB.∠A =∠ACDC.∠A =∠DCBD.∠A =2∠BCD 4、如图已知: AB =AC =BD, 那么∠1与∠2之间的关系满足 [ ]A.∠1=2∠2B.2∠1+∠2=180°C.∠1+3∠2=180°D.3∠1-∠2=180°第3题 第4题5、下列三角形:①有两个角等于60°;②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 ③三个外角(每个顶点处各取一个外角)都相等的三角形;④一腰上的中线也是这条腰上的高的等腰三角形.其中是等边三角形的有( )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 D .①②③④6、如图,D 、E 、F 分别是等边△ABC 各边上的点,且AD=BE=CF ,则△DEF•的形状是( )A .等边三角形B .腰和底边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不等边三角形第6题 第8题7、Rt △ABC 中,CD 是斜边AB 上的高,∠B=30°,AD=2cm ,则AB 的长度是( ) A .2cm B .4cm C .8cm D .16cm8、如图,E 是等边△ABC 中AC 边上的点,∠1=∠2,BE=CD ,则对△ADE 的形状最准备的判断是( )A .等腰三角形B .等边三角形C .不等边三角形D .不能确定形状9、正△ABC 的两条角平分线BD 和CE 交于点I ,则 ∠BIC 等于( )A .60°B .90°C .120°D .150°10、如图,△ABC 中,AB =AC ,∠A =36°,BD 、CE 分别为∠ABC 与∠ACB 的角平分线,且相交于点F ,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 ) A. 6个 B. 7个 C. 8个 D. 9个A36°E DFB CCA1DB23第10题第12题11、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5cm,一腰上的中线把其周长分为两部分的差为3cm,则腰长为()A. 2cmB. 8cmC. 2cm或8cmD. 以上都不对二、填空题12、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BCBD90CBD==∠,ο,则1∠的度数是________。

等腰三角形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数学

等腰三角形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数学

等腰三角形知识梳理一、等腰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及分类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三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也叫做正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分为腰和底______的等腰三角形和______三角形.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为“等边对等角”);(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为“三线合一”);(3)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为“等角对等边”).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1.等边三角形的性质(1)等边三角形的内角相等,且都等于________;(2)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________.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1)________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________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有一个角为________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概念: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也叫________.2.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________.3.判定:到一条线段的两个端点__________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以看作是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四、角的平分线1.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________.2.判定: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______上,角的平分线可以看作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自主测试1.(2021江西南昌)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80°,则它的底角是()A.20°B.50°C.60°D.80°2.(2021广东广州)如图,在等边△ABC中,AB=6,D是BC上一点,且BC=3BD,△ABD绕点A旋转后得到△ACE,则CE的长度为________.3.如图,在△ABC中,∠C=90°,AD平分∠CAB,AD=5,AC=4,则D点到AB的距离是__________.4.等腰三角形一腰长为5,一边上的高为3,则底边长为__________.[探究重难方法]考点一、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例1】已知:点O到△ABC的两边AB,AC所在直线的距离相等,且OB=OC.(1)如图甲,若点O在边BC上,求证:AB=AC;(2)如图乙,若点O在△ABC的内部,求证:AB=AC;(3)若点O在△ABC的外部,AB=AC成立吗?请画图表示.解:(1)证明:过点O分别作OE⊥AB,OF⊥AC,E,F分别是垂足,由题意知,OE=OF,OB=OC,∴Rt△OEB≌Rt△OFC,∴∠B=∠C,从而AB=AC.(2)证明:过点O分别作OE⊥AB,OF⊥AC,E,F分别是垂足,由题意知,OE=OF.在Rt△OEB和Rt△OFC中,∵OE=OF,OB=OC,∴Rt△OEB≌Rt△OFC.∴∠OBE=∠OCF.又由OB=OC知∠OBC=∠OCB,∴∠ABC=∠ACB,∴AB=AC.(3)不一定成立.当∠A的平分线所在直线与边BC的垂直平分线重合时,有AB=AC;否则,AB≠AC,如示例图.方法总结 1.要证明一个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须证明这个三角形的两条边相等或两个角相等,两种方法往往都需要证明三角形全等.2.若三角形中出现了高线、中线或角平分线,有时可以延长某些线段,构造出等腰三角形,然后用“三线合一”性质去处理.触类旁通1如图,已知AC⊥BC,BD⊥AD,AC与BD交于O,AC=BD.求证:(1)BC=AD;(2)△OAB是等腰三角形.考点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例2】(1)如图甲,点O是线段AD的中点,分别以AO和DO为边在线段AD的同侧作等边三角形OAB和等边三角形OCD,连接AC和BD,相交于点E,连接BC.求∠AEB 的大小.(2)如图乙,△OAB固定不动,保持△OCD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将△OCD绕着点O旋转(△OAB和△OCD不能重叠),求∠AEB的大小.分析:解决等边三角形问题时,要充分利用等边三角形三边相等、三个角都等于60°的性质.全等是解决这类问题最常见的方法.解:(1)如图甲.∵△DOC和△ABO都是等边三角形,且点O是线段AD的中点,∴OD=OC=OB=OA,∠1=∠2=60°,∴∠4=∠5.又∵∠4+∠5=∠2=60°,∴∠4=30°.同理,∠6=30°.∵∠AEB=∠4+∠6,∴∠AEB=60°.(2)如图乙.图乙∵△DOC和△ABO都是等边三角形,∴OD=OC,OB=OA,∠1=∠2=60°.又∵OD=OA,∴OD=OB,OA=OC,∴∠4=∠5,∠6=∠7.∵∠DOB=∠1+∠3,∠AOC=∠2+∠3,∴∠DOB=∠AOC.∵∠4+∠5+∠DOB=180°,∠6+∠7+∠AOC=180°,∴2∠5=2∠6,∴∠5=∠6.又∵∠AEB=∠8-∠5,∠8=∠2+∠6,∴∠AEB=∠2+∠5-∠5=∠2,∴∠AEB=60°.方法总结 1.等边三角形的各边相等,各角相等,所以常利用其证明三角形全等或线段及角相等.2.等边三角形重心、内心、外心、垂心重合于一点,称为等边三角形的中心.(四心合一)触类旁通2已知,如图,延长△ABC的各边,使得BF=AC,AE=CD=AB,顺次连接D,E,F,得到△DEF为等边三角形.求证:(1)△AEF≌△CDE;(2)△ABC为等边三角形.考点三、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例3】如图,△ABC的周长为30 cm,把△ABC的边AC对折,使顶点C和点A重合,折痕交BC边于点D,交AC边于点E,连接AD,若AE=4 cm,则△ABD的周长是()A.22 cm B.20 cm C.18 cm D.15 cm解析:由题意可知DE为AC的垂直平分线,所以AD=CD,AC=2AE=8 cm.因为△ABC的周长为30 cm,所以AB+BC+AC=30 cm,所以AB+BC=22 cm.所以△ABD的周长为AB+BD+AD=AB+BC=22 cm.答案:A方法总结 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有两个:(1)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2)线段垂直平分线垂直、平分这条线段.2.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在中考中常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且常与三角形的周长结合命题.触类旁通3如图,在Rt△ABC中,∠C=90°,∠CAB的平分线AD交BC于D,若DE垂直平分AB,求∠B的度数.考点四、角的平分线【例4】如图,已知CD⊥AB于点D,BE⊥AC于点E,且CD,BE相交于点O.求证:(1)当∠1=∠2时,OB=OC;(2)当OB=OC时,∠1=∠2.证明:(1)∵∠1=∠2,CD⊥AB,BE⊥AC,∴OE=OD.∵∠3=∠4,∠CEO=∠BDO=90°,∴△OEC≌△ODB.∴OB=OC.(2)∵∠3=∠4,∠CEO=∠BDO=90°,OB=OC,∴△OEC≌△ODB.∴OE=OD.∵CD⊥AB,BE⊥AC,∴OA平分∠CAB.∴∠1=∠2.方法总结在解决有关角平分线的问题时通常做法是过角平分线上一点作角的两边的垂线.触类旁通4如图,OP平分∠AOB,P A⊥OA,PB⊥OB,垂足分别为A,B.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成立的是()A.P A=PB B.PO平分∠APB C.OA=OB D.AB垂直平分OP[品鉴经典考题]1.(2021湖南怀化)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6,底边上的中线长为4,它的腰长为() A.7 B.6 C.5 D.42. (2021湖南常德)如图,在Rt△ABC中,∠C=90°,A D是∠BAC的平分线,DC=2,则点D到AB边的距离是__________.3.(2021湖南湘潭)如图,△ABC是边长为3的等边三角形,将△ABC沿直线BC向右平移,使B点与C点重合,得到△DCE,连接BD,交AC于点F.(1)猜想AC与B D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求线段BD的长.4. (2021湖南娄底)如图,在△ABC中,AB=AC,∠B=30°,BC=8,D在边BC上,E 在线段DC上,DE=4,△DEF是等边三角形,边DF交边AB于点M,边EF交边AC于点N.(1)求证:△BMD∽△CNE;(2)当BD为何值时,以点M为圆心,以MF为半径的圆与BC相切?(3)设BD=x,五边形ANEDM的面积为y,求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要求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当x为何值时,y有最大值?并求y的最大值.[研习预测试题]1. 如图,坐标平面内有一点A(2,-1),O为原点,P是x轴上的一个动点,如果以点P,O,A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那么符合条件的动点P的个数为()A.2 B.3 C.4 D.52.如图所示,A,B,C分别表示三个村庄,AB=1 000米,BC=600米,AC=800米,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为了丰富群众生活,拟建一个文化活动中心,要求这三个村庄到活动中心的距离相等,则活动中心P的位置应在()A.AB中点B.BC中点C.AC中点D.∠C的平分线与AB的交点3.在△ABC中,∠B和∠C的平分线交于点F,过点F作DF∥BC,交AB于点D,交AC于点E,若BD+CE=9,则线段DE的长为()A.9 B.8 C.7 D.64.如图,P,Q是△ABC边BC上的两点,且QC=AP=AQ=BP=PQ,则∠BAC=()A.125°B.130°C.90°D.120°5. 如图,在△ABC中,BC=8,AB的中垂线交BC于点D,AC的中垂线交BC于点E,则△ADE的周长等于___________.6.如图,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点B,C,D,E在同一直线上,且CG=CD,DF=DE,则∠E=__________度.7.已知等腰△ABC的周长为10,若设腰长为x,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8.如图所示,在△ABC中,D,E分别是边AC,AB上的点,BD与CE交于点O,给出下列三个条件:①∠EBO=∠DCO;②∠BEO=∠CDO;③BE=CD.(1)上述三个条件中,哪两个条件可判定△ABC是等腰三角形(用序号写出所有情况);(2)选择第(1)小题中的一种情况,证明△ABC是等腰三角形.参考答案【知识梳理】一、1.不相等等边二、1.(1)60°(2)相等2.(1)三条边(2)三个角(3)60°三、1.中垂线 2.相等 3.距离相等四、1.相等 2.平分线导学必备知识自主测试1.B因为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80°,所以底角=(180°-80°)÷2=50°.2.2在等边三角形ABC中,AB=6,∵BC =3BD ,∴BD =13BC =2.∵△ABD 绕点A 旋转后得到△ACE , ∴△ABD ≌△ACE , ∴CE =BD =2.3.3 ∵在Rt △ADC 中,CD =AD 2-AC 2=3,∴D 点到AB 的距离=CD =3. 4.8或10或310探究考点方法触类旁通1.证明:(1)∵AC ⊥BC ,BD ⊥AD , ∴∠D =∠C =90°.在Rt △ACB 和Rt △BDA 中,AB =BA ,AC =BD , ∴△ACB ≌△BDA (HL). ∴BC =AD .(2)由△ACB ≌△BDA 得∠CAB =∠DBA . ∴△OAB 是等腰三角形.触类旁通2.证明:(1)∵BF =AC ,AB =AE , ∴F A =EC .∵△DEF 是等边三角形, ∴EF =DE .又∵AE =CD ,∴△AEF ≌△CDE . (2)由△AEF ≌△CDE ,得∠FEA =∠EDC .∵∠BCA =∠EDC +∠DEC =∠FEA +∠DEC =∠DEF ,△DEF 是等边三角形, ∴∠DEF =60°, ∴∠BCA =60°. 同理可得∠BAC =60°. ∴△ABC 中,AB =BC . ∴△ABC 是等边三角形.触类旁通3.解:∵AD 平分∠CAB ,∴∠CAD =∠BAD . ∵DE 垂直平分AB ,∴AD =BD ,∠B =∠BAD . ∴∠CAD =∠BAD =∠B . ∵在Rt △ABC 中,∠C =90°, ∴∠CAD +∠DAE +∠B =90°.触类旁通4.D品鉴经典考题1.C 腰长=32+42=25=5.2.2 过点D 作DE ⊥AB ,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得DE =DC =2.3.解:(1)AC 和BD 互相垂直平分,证明如下:连接AD ,由平移的性质可得AB =CD ,AB ∥CD ,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又∵AB =BC ,∴平行四边形ABCD 是菱形. ∴AC 和BD 互相垂直平分. (2)由(1)可得,在Rt △BCF 中, BF =BC ·sin ∠BCF =332.故BD =2BF =3 3.4.(1)证明:∵AB =AC ,∴∠B =∠C . ∵△DEF 是等边三角形 ,∴∠FDE =∠FED . 而∠FDE =∠B +∠DMB ,∠FED =∠C +∠ENC , ∴∠DMB =∠ENC . ∴△BMD ∽△CNE .(2)解:设BD =x ,则DM =x ,作MH ⊥DE 于点H ,得MH =32x ,MF =4-x , 又由题设知MH =MF , 得32x =4-x ,解得x =16-8 3. ∴当BD =16-83时,以点M 为圆心,以MF 为半径的圆与BC 相切. (3)解:由BD =x ,DE =4,BC =8得EC =4-x ,则EN =EC =4-x .∴y =S △ABC -S △BDM -S △ECN =1633-34x 2-34(4-x )2=-32x 2+23x +433. 由M ,N 分别在线段AB ,AC 上,得BM <AB ,CN <AC ,则⎩⎨⎧ 3x <833,3(4-x )<833,解得43<x <83. 当x =2时,y 有最大值,最大值为1033. 研习预测试题1.C 因为x 轴负半轴有一个点,x 轴正半轴有三个点,所以符合条件的动点P 的个数为4.2.A3.A ∵BF 平分∠ABC ,如图,∴∠ABF =∠CBF .∵CF 平分∠ACB ,∴∠ACF =∠BCF .∵DF ∥BC ,∴∠DFB =∠CBF ,∠EFC =∠BCF .∴∠ABF =∠DFB ,∠ACF =∠EFC .∴BD =DF ,EF =CE .∴DE =DF +EF =BD +CE =9.4.D5.8 因为△ADE 的周长=AD +DE +AE =BD +DE +EC =8.6.157.52<x <5 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10-2x <2x ,10-2x >0, 解得52<x <5. 8.解:(1)①③;②③.(2)①③.证明:∵∠EBO =∠DCO ,∠EOB =∠DOC ,BE =CD ,∴△BEO ≌△CDO .∴OB =OC .∴∠OBC =∠OCB .∴∠EBO +∠OBC =∠DCO +∠OCB ,即∠ABC =∠ACB .∴AB =AC .∴△ABC为等腰三角形.。

第二节 等腰三角形(含答案)...八年级数学 学而思

第二节 等腰三角形(含答案)...八年级数学 学而思

第二节 等腰三角形1. 等腰三角形(1)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2)性质:①两腰相等, ②两底角相等.③“三线合一”,即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④是轴对称图形,底边的垂直平分线是它的对称轴. (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①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②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 等边三角形(1)定义:有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2)性质:三边都相等,三个角都相等,每一个角都等于.60(3)等边三角形的判定:①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②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等腰直角三角形(1)性质:顶角等于,90底角等于,45两直角边相等. (2)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①顶角为90的等腰三角形. ②底角为45的等腰三角形. 4.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重要结论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方法技巧提炼1.证明线段或角相等的方法(1)如果线段或角在同一个三角形中,先考虑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来证明.(2)如果线段或角不在同一个三角形中,可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或通过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来证明. 2.等腰三角形的分类讨论(1)若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需对该角为顶角还是底角进行分类讨论. (2)若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边,需对该边为腰还是底边进行分类讨论. (3)若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条高,需对该高为腰高还是底高进行分类讨论. (4)若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腰高,需对该等腰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还是 锐角三角形进行分类讨论.(5)若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需对哪个顶点为顶角顶点分三种情况 分类讨论,3.等腰三角形常用辅助线 (1)三线合一.(2)过边上的点作另一条边的平行线,从而形成等腰三角形. 4.等腰三角形与角平分线结合解题的方法如图3 - 2-1所示,这三个条件:△OCD 是等腰三角形,OP 平分∠AOB, CD∥OB.知二推一,即(1)角平分线+平行线可以形成等腰三角形. (2)角平分线+等腰三角形可以形成平行线. (3)平行线+等腰三角形可以形成角平分线. 5.等腰三角形的构造(1)“角平分线+平行线”构造等腰三角形,如图3-2-2所示,已知OP 平分,//,OB CD AOB 则△OCD 是等腰三角形.123 223 323 423(2)“角平分线+垂线”构造等腰三角形.如图3-2-3所示,已知AD 是∠BAC 的平分线,,BC AD 将图形补充完整,得出等腰三角形.,,21BC AD 又,,ACD ABD AD AD .AC AB(3)“角平分线+中线”构造等腰三角形.如图3-2-4所示,已知AD 是∠BAC 的平分线,D 是BC 中点,则△ABC 是等腰三角形. (4)“中点+垂直”构造等腰三角形(垂直平分线)如图3-2-5所示.(5)“平行+等腰”构造等腰三角形如图3-2-6,3-2-7所示,已知等腰△ABC,过腰或底上的点作腰或底的平行线.523 623 723 823 9236.等腰三角形存在性的确定如图3-2-8,3-2-9所示,在直线l 上找一点C ,使得△ABC 是等腰三角形.,)1(AC AB 以A 为圆心,AB 为半径画圆,交直线l 于两点 21,C C,)2(BC AB 以B 为圆心,AB 为半径画圆,交直线l 于两点 43,C C ,)3(BC AC 作AB 的中垂线交直线l 于 5C例1.(贵州安顺中考)已知实数x ,y 满足,08|4| y x 则以x ,y 的值为两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1620.或A 20.B 16.C D .以上答案均不对检测1.周长为21的等腰三角形被一条腰上的中线分成两个三角形.若这两个三角形的周长之差为3,求这个等腰三角形各边的长 例2.(贵州六盘水中考)如图3 -2 -10所示,已知,,21111A A B A B A AB ,3222A A B A ,4333 A A B A 若,70 A 则11 n n n B A A 的度数为( )n A 270. 1270. n B 1270.n C2270. n D1023 1123检测2.如图3-2 -11所示,在△ABC 中,E A AC AB ,30,为BC 延长线上一点,ABC 与ACE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 .则∠D 的度数为( )15.A 5.17.B 20.C 5.22.D例3.如图3 -2 - 12所示,设△ABC 和△CDE 都是正三角形,且,62EBD 则AEB 的度数是( )124.A 122.B 120.C 118.D检测3.如图3 -2 -13所示,在等边△ABC 中,AC=9,点0在AC 上,且,3 AO 点P 是AB 上一动点,连接OP ,将线段OP 绕点O 逆时针旋转6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等腰三角形【知识精读】(-)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 有关定理及其推论定理:等腰三角形有两边相等;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这就是说,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推论2: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等腰三角形是以底边的垂直平分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2. 定理及其推论的作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揭示了三角形中边相等与角相等之间的关系,由两边相等推出两角相等,是今后证明两角相等常用的依据之一。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顶角的平分线“三线合一”的性质是今后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两个角相等以及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重要依据。

(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 有关的定理及其推论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 定理及其推论的作用。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揭示了三角形中角与边的转化关系,它是证明线段相等的重要定理,也是把三角形中角的相等关系转化为边的相等关系的重要依据,是本节的重点。

3. 等腰三角形中常用的辅助线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常常作为解决有关等腰三角形问题的辅助线,由于这条线可以把顶角和底边折半,所以常通过它来证明线段或角的倍分问题,在等腰三角形中,虽然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添加辅助线时,有时作哪条线都可以,有时需要作顶角的平分线,有时则需要作高或中线,这要视具体情况来定。

【分类解析】例1. 如图,已知在等边三角形ABC 中,D 是AC 的中点,E 为BC 延长线上一点,且CE =CD ,DM ⊥BC ,垂足为M 。

求证:M 是BE 的中点。

E分析:欲证M 是BE 的中点,已知DM ⊥BC ,所以想到连结BD ,证BD =ED 。

因为△ABC 是等边三角形,∠DBE =21∠ABC ,而由CE =CD ,又可证∠E =21∠ACB ,所以∠1=∠E ,从而问题得证。

证明:因为三角形ABC 是等边三角形,D 是AC 的中点 所以∠1=21∠ABC 又因为CE =CD ,所以∠CDE =∠E 所以∠ACB =2∠E 即∠1=∠E所以BD =BE ,又DM ⊥BC ,垂足为M所以M 是BE 的中点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定理)例2. 如图,已知:AB C ∆中,AC AB =,D 是BC 上一点,且CA DC DB AD ==,,求BAC ∠的度数。

ABCD分析:题中所要求的BAC ∠在AB C ∆中,但仅靠AC AB =是无法求出来的。

因此需要考虑DB A D =和CA DC =在题目中的作用。

此时图形中三个等腰三角形,构成了内外角的关系。

因此可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外角关系定理来求。

解:因为AC AB =,所以C B ∠=∠ 因为DB A D =,所以C DAB B ∠=∠=∠;因为CD CA =,所以CDA CAD ∠=∠(等边对等角) 而 DAB B ADC ∠+∠=∠ 所以B DAC B ADC ∠=∠∠=∠22, 所以B 3B AC ∠=∠又因为180=∠+∠+∠BAC C B即180B 3C B =∠+∠+∠ 所以36B =∠ 即求得108BAC =∠说明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沟通本题中角之间关系的重要桥梁。

把边的关系转化成角的关系是此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本质所在。

本条性质在解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在后边的解题中将进一步体现。

2. 注意“等边对等角”是对同一个三角形而言的。

3. 此题是利用方程思想解几何计算题,而边证边算又是解决这类题目的常用方法。

例3. 已知:如图,AB C ∆中,AB CD AC AB ⊥=,于D 。

求证:DCB 2B AC ∠=∠。

C分析:欲证角之间的倍半关系,结合题意,观察图形,BAC ∠是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于是想到构造它的一半,再证与DCB ∠的关系。

证明:过点A 作B C AE ⊥于E ,AC AB = 所以BAC 2121∠=∠=∠(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 因为90B 1=∠+∠又AB CD ⊥,所以90CDB =∠所以90B 3=∠+∠(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 所以31∠=∠(同角的余角相等) 即DCB 2B AC ∠=∠ 说明:1. 作等腰三角形底边高线的目的是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构造角的倍半关系。

因此添加底边的高是一条常用的辅助线;2. 对线段之间的倍半关系,常采用“截长补短”或“倍长中线”等辅助线的添加方法,对角间的倍半关系也同理,或构造“半”,或构造“倍”。

因此,本题还可以有其它的证法,如构造出DCB ∠的等角等。

4、中考题型:1.如图,△ABC 中,AB =AC ,∠A =36°,BD 、CE 分别为∠ABC 与∠ACB 的角平分线,且相交于点F ,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 ) A. 6个 B. 7个 C. 8个 D. 9个A 36° E DFB分析:由已知条件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可求得等腰三角形有8个,故选择C 。

2.)已知:如图,在△ABC 中,AB =AC ,D 是BC 的中点,DE ⊥AB ,DF ⊥AC ,E 、F 分别是垂足。

求证:AE =AF 。

AE F BDC证明:因为AC AB =,所以C B ∠=∠ 又因为AC DF AB DE ⊥⊥, 所以90CFD BED =∠=∠ 又D 是BC 的中点,所以DC DB = 所以)AAS (CFD DEB ∆∆≅ 所以CF B E =,所以A F A E =说明:证法二:连结AD ,通过≅∆A ED A FD ∆证明即可5、题形展示:例1. 如图,AB C ∆中,100=∠=A AC AB ,,BD 平分ABC ∠。

求证:B C B D AD =+。

E FC分析一: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在BC 上截取B D B F =,只需证明AD CF =,考虑到21∠=∠,想到在BC 上截取B A B E =,连结DE ,易得,则有FD A D =,只需证明CF DE =,这就要从条件出发,通过角度计算可以得出DE DF CF ==。

证明一:在BC 上截取B D B F B A B E ==,,连结DE 、DF 在AB D ∆和EB D ∆中,B D B D 21B E B A =∠=∠=,,80DEF 100A BED DE AD )SAS (EBD ABD =∠∴=∠=∠=∴∆≅∆∴,又100A AC AB =∠=, 40)100180(21C ABC =-=∠=∠∴ 20402121=⨯=∠=∠∴ 而B F B D = 80)20180(21)2180(21BDF BFD =-=∠-=∠=∠∴ADBD FC BF BC FCDF DE AD FC DF C FDC 404080C DFE FDC 40C 80DFE DFDE 80DFE DEF +=+=∴===∴=∴∠=∠∴=-=∠-∠=∠∴=∠=∠∴=∴=∠=∠∴,即B C B D AD =+分析二:如图,可以考虑延长BD 到E ,使DE =AD ,这样BD +AD=BD+DE=BE ,只需证明BE =BC ,由于202=∠,只需证明80BCE E =∠=∠EFC易证6020100180ADB EDC =--=∠=∠,120BDC =∠,故作BDC ∠的角平分线,则有FB D A B D ∆≅∆,进而证明DFC DEC ∆≅∆,从而可证出80E =∠。

证明二:延长BD 到E ,使DE =AD ,连结CE ,作DF 平分BDC ∠交BC 于F 。

由证明一知:100A 2021=∠=∠=∠,则有12060180BDC 603660201001803=-=∠=∠=∠=--=∠,, DF 平分 6054BDC=∠=∠∴∠606543=∠=∠=∠=∠∴,在AB D ∆和FB D ∆中 43B D B D 21∠=∠=∠=∠,, )ASA (FBD ABD ∆≅∆∴100A BFD FD AD =∠=∠=∴,,而DE DF DE AD =∴=, 在DEC ∆和DFC ∆中,DC DC 65DF DE =∠=∠=,, )SAS (DFC DEC ∆≅∆∴80100180BFD 180DFC E =-=∠-=∠=∠∴ 在B CE ∆中,803202=∠=∠,BCE E BCE ∠=∠∴=∠∴,80B C B D AD B E B C =+∴=∴,说明:“一题多证”在几何证明中经常遇到,它是培养思维能力提高解题水平的有效途径,读者在以后的几何学习中要善于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去体会,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解题能力。

【实战模拟】1. 选择题: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5cm ,一腰上的中线把其周长分为两部分的差为3cm ,则腰长为( ) A. 2cmB. 8cmC. 2cm 或8cmD. 以上都不对2. 如图,AB C ∆是等边三角形,BC BD 90CBD ==∠,,则1∠的度数是________。

CA 1DB2 33. 求证:等腰三角形两腰中线的交点在底边的垂直平分线上.4. AB C ∆中,120A AC AB =∠=,,AB 的中垂线交AB 于D ,交CA 延长线于E ,求证:BC 21DE =。

AE DO BC1 2【试题答案】1. B解答:当底长时,腰为5-3=2cm ,三边为5,2,2不能构成三角形,这种情况不可以. 当腰长时;腰为5+3=8,三边为,5,8,8能构成三角形. 故腰长为8.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有两边相等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 分析: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计算图形中角的度数是等边三角形性质的重要应用。

解:因为AB C ∆是等边三角形所以60ABC BC AB =∠=,因为B C B D =,所以B D A B = 所以23∠=∠在AB D ∆中,因为60ABC 90CBD =∠=∠, 所以150ABD =∠,所以 152=∠ 所以75ABC 21=∠+∠=∠3. 分析:首先将文字语言翻译成数学的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

已知:如图,在AB C ∆中,AC AB =,D 、E 分别为AC 、AB 边中点,BD 、CE 交于O 点。

求证:点O 在BC 的垂直平分线上。

分析:欲证本题结论,实际上就是证明OC OB =。

而OB 、OC 在AB C ∆中,于是想到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角等,那么问题就转化为证含有21∠∠、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