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抗战家书缅怀民族英雄
《重读抗战家书》读书笔记
![《重读抗战家书》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92ce4fb771fe910ef12df8d9.png)
《重读抗战家书》读书笔记
20XX年,抗战胜利70周年,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为此,我们学校发了《重读抗战家书》来缅怀在70多年前在战场上,为民族存亡而奋不顾身的先辈们。
在这些先烈中,有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级别的将领左权,有“为国战死,事极光荣”戴安澜将军,也有“矢志为人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的赵一曼女士。
从这些抗战烈士们留下的家书中,我感受到了他们强烈的壮志报国的情怀。
这32位抗战英雄的家书,每一封都是感人至深的故事。
最令我感动的是赵一曼的《致子书》,作为一名战士,她为了抗战义无反顾,为了自己的信仰矢志不渝,最后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可是,作为一名母亲,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在她的家书中,我看到了坚强女人中柔情的一面,也感受到一位母亲对自己孩子的关爱。
在价值观念多元的今天,我们更需要缅怀烈士彪炳史册的功勋,追寻烈士们永垂不朽的精神,超过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来校正我们价值观念的取向,校正我们的人生坐标。
《重读抗战家书》所提供的,恰恰是这样的一种契机。
一封封抗战家书犹如一面面震撼人心的镜子,提醒我们要时刻对照审视自己,要珍惜光阴,从忘我忘家的的精神,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自强不息,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我们要感恩,感恩烈士们为我们创造的美好生活;也要珍惜,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时光;更要拼搏,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强自立,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重读抗战家书有感800字
![重读抗战家书有感8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f7d2983d1711cc7930b7160d.png)
重读抗战家书有感800字以下是关于重读抗战家书有感800字,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重读抗战家书有感——珍惜来之不易的胜利最近,认真读了一些抗战家书,感觉到了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顿生感慨: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胜利。
在这些抗战家书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赵一曼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对日本侵略者深切的恨,可以体会到朱德"毫不利己,一心报国"的无私与坚毅,戴安澜的"为国战死,事极光荣"的决绝与壮烈……正是一个个英雄的抛家舍业,捐躯赴国难,在与日本侵略者艰苦斗争十四年后,我们国家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牵扯了日军大部分兵力并最终将其赶出了中国,一雪百年国耻。
不是这些英雄不爱家,但是,诚如蔡炳炎将军所说,"国将不保,家亦焉能存在?"抗日英雄们明白,覆巢之下无完卵。
在那场你死我活的惨烈战争中,只有奋起反抗,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才能保住国家,才能谋求生存、独立、自由。
如果你不出力,我不出力,国家就会灭亡,家人就会被奴役蹂躏。
所以,哪怕前路有刀山火海,他们也义无反顾。
·一批"为时代而牺牲"的壮士光荣了,他们的死比泰山还重。
苦了他们的孤儿遗孀,幸福了千万中国人。
而他们的斗争条件如何呢?赵一曼就不说了,就说说咱们的朱总司令吧。
在给前妻陈玉珍的信中我们发现,当时共产党的队伍没有军饷,哪怕是朱总司令这样的"高官"也没有。
但是,八路军依靠广大群众,自力更生,灵活机动地打击日寇,在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抗战到底。
朱德同志说,亲人们来投身革命可以,但要来靠他接济或升官发财,那是万万不能。
党的事业为什么能够成功,这就是很好的说明。
现在,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东方巨龙已经傲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但是,我们时刻要记住:我们现在享受的和平成果是前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所换来的,如果我们不知道珍惜并防范其他别有用心的国家,前辈们的血就可能会白流。
重读抗战家书 缅怀民族英雄-主题班会
![重读抗战家书 缅怀民族英雄-主题班会](https://img.taocdn.com/s3/m/7749b1d789eb172ded63b771.png)
78年前的7月,在民族解放的召 唤下,多少热血青年曾抛妻弃子,为 家国决意赴死!岁月褪得掉伤痕,却 永远抹不去情感的共鸣。当年的那场 战争早已离我们远去,但战场上留下 的一封封家书,却成为历史永远的见 证。今天,再次打开这些尘封的家书, 依然能读到硝烟和苦难、读到思念和 牵挂,更能读到以死殉国的毅然决然。
戴安澜:为国战死 事极光荣
亲爱的荷馨: 余此次奉命固守东瓜(东瓜即同古城),因上面大计未定, 其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 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所念者,老母外出, 未能侍奉。端公(端公即为戴安澜叔祖父戴端甫,知名爱国人 士。戴安澜人生道路引路人。2月28日,端公于广西全州病逝, 戴安澜因奉命远征,未能东、靖、篱、澄四儿,俱极聪俊, 将来必有大成。你只苦得几年,即可有福,自有出头之日矣。 望勿以我为念,我要部署杀敌,时间太忙,望你自重,并爱护 诸儿,侍奉老母!老父在皖,可不必呈闻。生活费用,可与志 川、子模、尔奎三人洽取,因为他们经手,我亦不知,想他们 必能本诸良心,以不负我也。 安澜 民国三十一年三月二十二日
张自忠:尽忠报国取义成仁
张自忠(1891—1940),山东聊城人,牺牲 于枣宜会战,遗体运往重庆安葬时,十万宜 昌军民不惧日军飞机盘旋,恭送灵柩至江岸。 在1940年5月的枣宜会战中,张自忠将军 以身殉国,牺牲前他将自己的卫队全部调去 前方增援,全身八处负伤,战至最后一刻。 正如他在遗信中所说的那样:国家到了如此 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 “仰之吾弟如晤:现已决定于今晚往襄 河东岸进发,不顾一切,向北进之敌死拼。 无论作好作坏,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由现 在起,以后或暂别、永离,不得而知。专此 布达。” 这是1940年5月,在枣宜会战前线,张自 忠将军写给部下、第33集团军副总司令冯治 安的亲笔信。作为总司令,张自忠亲自率部 渡河作战,与日军奋战九昼夜,在追击中陷 入重围,身负重伤,仍坚持作战,最终壮烈 殉国,年仅49岁。
观“重读抗战家书”有感 初中作文【1200字】
![观“重读抗战家书”有感 初中作文【12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9bfa9f3190c69ec3d5bb757e.png)
观“重读抗战家书”有感初中作文【1200字】抗战家书正气然,英雄著笔志参天。
声声报国情怀载,字字为民日月牵。
可挟雷霆鸣大地,能扬雨雪润心田。
春风念得中华事,告慰灵魂续巨篇。
——题记从四月一日开始,中央电视台新闻便播出了系列报道“重读抗战家书”。
在这些报道里,我看到了许多……英雄!有“为国战死,事极光荣”的戴安澜将军;有“誓志为人不为”的赵一曼女士;有“愿拼热血为吾华”的左权将军;还有“尽忠报国,取义成仁”的张自忠先生……这些家书的作者有普通士兵,有抗战名将,虽然他们的身份不同,地位不同,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想:保家卫国,赶走侵略者;用自己的生命和献血铸造起我们民族的骨气,国家的昂扬;他们从小家中走出,融入国之大家,他们在家书中,表达他们对家的思念,对孩子的期盼,对国家的情怀,他们是我们中华民优秀精神传统的最好践行者,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我们的中华民族精神更加精彩灿烂。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一封封家书,让我们看到了那些为报效祖国,与亲人分散,与家乡辞别,义无反顾地冲进战场的先烈们!他们,不顾饿着的肚子、漫长的征途,不畏严寒和霜露、敌人的枪炮,步伐坚定,双目炯炯,肩上担着民族和国家的未来;他们,用他们的血肉之躯搭建成抵御敌人的城墙,把一腔热血、青春无悔熔铸成鲜艳的五星红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烈士远行,英名不朽。
当年的那场战争早已离我们远去,但沙场上留下的一封封家书,却成为历史永远的见证,让后人清楚地感受到当年的硝烟和苦难,感受到先烈们以死殉国的毅然决然。
我听过一句话:“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
”爱国先烈们报效祖国的矢志不渝,勇敢刚烈,面对亲情是柔情似水的镜头,让我们永远缅怀,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
做人要饮水思源,没有先烈们的舍生忘死,哪有现在繁荣富强的国家。
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哪有我。
我们又哪有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要感恩,也要珍惜,更要拼搏!感恩先烈们为我们创造的美好生活,珍惜着来之不易的幸福时光,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强自立,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拼搏奋斗!最后,像伟大的先烈们致敬!。
重读“抗战家书”,感受家国情怀
![重读“抗战家书”,感受家国情怀](https://img.taocdn.com/s3/m/f79ecd09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b1.png)
重读“抗战家书”,感受家国情怀为巩固和扩大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成果,大力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抗战精神,中宣部宣教局组织编辑了《重读抗战家书》.《重读抗战家书》收录了吉鸿昌、赵一曼、左权、张自忠、戴安澜、彭雪枫等32位抗战英烈的家书.日前,该书已由中华书局出版,在全国各地新华书店发行.(新华社12月3日报道)1938年9月,徐特立同志去延安出席党的六届六中全会,途径湘潭,为几名青年宣讲革命道理.徐老从抗日战争的光辉前景谈到敌后游击战争,从国家大事谈到社会生活,一直讲到深夜.深受鼓舞的青年店员们一致要求徐老题词留念,徐老答应以后写好寄来.次年12月,徐老便履诺亲笔题写了一联:“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七十多年之后,这一副对联,依旧富有鲜活的生命力,尤其是,当我们将这一副对联的诞生背景与今天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现实相联系,就会深刻地认识到,《重读抗战家书》的出版与发行,正是为我们践行“有关家国书常读”的理念,准备了营养丰富的精神大餐.“重读抗战家书”,我们读到了那一种慷慨激昂的为国牺牲的崇高精神.“才高八斗”的曹植曾经用他的如椽巨笔写到,“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32位抗战先烈,身处枪林弹雨之中,或许没有闲暇去尽情展示他们的文采,但他们用最为朴实的语言,用最为壮烈的行动,将这一句脍炙人口的诗句,诠释得最为真切.“余此次奉命固守东瓜(同古),因上面大计未定,其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这是戴安澜将军生前的绝笔之语.“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今天,我们重读戴将军的绝笔之语,每个人的心底都会油然而生热爱国家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为“两个一百年”的伟大梦想,挥洒青春与汗水.“重读抗战家书”,我们读到了那一份温馨真挚的关爱家人的细腻情怀.鲁迅先生有云,“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这一诗句,用于视死如归的抗战英烈们的身上,是那样的恰如其分,堪称是抗战英烈的完美写照.读一读左权将军1937年9月至1942年5月期间,在行军途中和抗敌前线给母亲、叔父和妻子的13封亲笔书信,我们就会深切的感受到,这一位顶天立地的将军,在彰显至大至刚的太行浩气的同时,也发自肺腑地热爱生活,热爱亲人.这一份对生活、对亲人的热爱,在赵一曼烈士的家书中,体现着同样细腻而感人.“重读抗战家书”,是一部书的书名,也是呼唤与激励.现世安稳,亲友皆在,我们理应心怀感激之情,方能不负生活,不负亲友,不负时代.而对生活、对亲人的关爱,与奉献国家,并不矛盾.正因为我们热爱生活、热爱亲人,所以,当我们的生活与亲友面对外来侵害时,挺身而出,是我们的必然选择.而在今天这个相对安定祥和的社会中,用自己的知识、勤劳去建设国家,也就能够让我们的生活更为明丽,让我们的亲人,享受到更为明丽的生活.本文选自大湖论坛:。
重读抗战家书的作文
![重读抗战家书的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25f1fa4c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52.png)
重读抗战家书的作文
在泛黄的老信纸上,字迹都快看不清了,但那股劲儿啊,真的
挺让人感动的。
这就是那时候的抗战家书,每一笔一划都藏着对家
里人的惦记和对国家的忠诚。
“妈,我现在离家老远了,在战场上打仗呢,啥时候能回家还
真说不好。
但您放心,我虽然人在外边,心里可一直惦记着您和家
里人呢。
”这开头啊,就像咱平时跟妈说话一样,直接又贴心。
但接下来就不一样了,写得特别激动,“那些敌人啊,太嚣张了,咱们的地盘都被他们占了。
我怎么能坐得住呢?哪怕我只是个
普通小兵,我也要用我这条命,去保卫咱们的国家!”读起来,就
像能听到战场上那种喊杀声,让人热血沸腾。
然后啊,他又说起了家里的事,“家里都挺好的,妈您别担心。
小妹现在在学校读书呢,每天都特别用功,成绩也好。
爸的身体虽
然不如以前了,但精神头儿还挺足的,天天跟人家聊国家大事,还
是那股子热血劲儿。
”这段话啊,。
重读抗战家书的作文
![重读抗战家书的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571e90ac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c3.png)
重读抗战家书的作文
前几天,我重新读了一些抗战家书,那感觉真是不一样!
这些家书可不是普通的信件,那是战士们在战火纷飞中的真情流露。
每一封都带着硝烟的味道,带着对家人的牵挂,带着保家卫国的决心。
你想想,在那枪林弹雨的战场上,他们找个空隙,匆匆写下几句给亲人的话。
有的字迹歪歪扭扭,那不是因为他们没文化,而是情况紧急,说不定下一秒炮弹就飞过来了。
有一位战士在信中说:“亲爱的爹娘,儿子可能回不去了,但为了咱们的国家,为了让更多的人能过上安稳日子,我不后悔!”这话说得多朴实,多有力量!他们知道自己面临着生死考验,但依然义无反顾。
还有的战士写信给妻子,说:“等打完仗,我就回来陪你种地,养鸡,过平平淡淡的日子。
”可他们却没能履行这个承诺,倒在了战场上。
重读这些抗战家书,我心里那叫一个不是滋味。
那时候的人们,多不容易啊!他们没有什么高大上的口号,就是凭着一腔热血,一股信念,为了国家,为了亲人,拼命战斗。
如今,咱们生活在和平年代,过着舒服的日子。
可不能忘了这些先烈们的付出啊!这些抗战家书,就是他们留下的宝贵遗产,时刻提醒着我们,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所以啊,咱们得好好珍惜现在,努力让国家更强大,这样才对得起那些牺牲的战士们。
下次,当你再听到抗战的故事,或者重读这些抗战家书,相信你也会和我一样,心中涌起无限的敬意和感慨!。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范文(6篇)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范文(6篇)](https://img.taocdn.com/s3/m/0a96b6ed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47.png)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防止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家书,是一种永远值得铭记的精神财富。
当第一次看中央电视台的《重读抗战家书》系列报道时,我的心中充满了震撼。
一封封家书是对家庭、父母、妻儿的深情,是对家国的忠肝义胆,是对日军对中国的罪行的悲愤。
抗日英烈留给家人及中华儿女的家书,是我们珍贵的财富。
在此与大家分享左权将军的家书,与大家一同走进烽火连天家国情的铮铮岁月。
左权将军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
烽火连天不休,家书珍抵万金。
报道中左权将军的女儿左太北深情的念着一封父亲左权将军在牺牲前三天写的家书:"志兰:此间一切如常,惟生活那么较前艰辛多了,部队如不生产那么简直不能维持。
我也种了四五十棵洋姜,还有二十棵西红柿,长得还不坏。
想来太北长得更高了,懂的事情更多了。
可惜三个人分在三处,假设在一块的话,真痛快极了。
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
别离二十一个月了,何日相见,念,念,念,念。
"1942年5月25日,也就是写完这封信的第三天,左权将军在掩护八路军总部突围日军的扫荡时,被弹片击中,壮烈牺牲,年仅37岁。
那一年,他的女儿小太北,只有两岁。
左权将军的女儿左太北,在她42岁时,母亲将保存的11封家书寄给了她。
在读到父亲的家书之后,左太北踏上了追寻父亲足迹的旅途,并将父亲的家书集结成册。
左太北说:"我就觉得我其实很幸福,我有这么好的一个父亲。
我想传递的就是学习父亲的这种精神,就是心里想着国家、想着民族。
大家都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国家和民族。
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和富强。
"抗战的烽火岁月中,他写给亲人的一封封家信,记载了日军的罪行,也记录了一名军人在亡国关头的悲愤。
《重读抗战家书》有感
![《重读抗战家书》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552856fe19e8b8f67c1cb9c1.png)
《重读抗战家书》有感
近日,我通过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播出的系列报道重读抗战家书,有幸观看了家书戴安澜: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也让我更深刻的体会到了战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情怀。
重读抗战家书,让我们再次见证着抗日战场上的先辈们远离家乡,为国捐躯的一腔热血,更能够透过字里行间感受着感受赤子的爱国热忱和壮士们视死如归的豪情,让人无不为之动容。
通过重读抗战家书,让我们一同怀念那些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奉献的年轻生命,怀念那些为我们创造幸福生活的先烈们,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从戴安澜将军的爱国情怀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都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始终保持着爱国爱家的传统。
中华民族的爱国史中,有戚继光抗击倭寇,有林则徐虎门销烟、抗日战争等可歌可泣的史事和无数的英雄人物。
我们每个人要在全面了解中华民族对人类世界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全面客观地分析我国近代之所以落后的原因,激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励自己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团结奉献。
一封封抗战家书,不仅仅是对思念亲人的表达,更呈现出爱国先烈面对亲情时的柔情似水,但在保家卫国的特殊时候,那种报效祖国的矢志不渝和置个人生死于不顾的伟大精神,让我们永远缅怀、学习和敬仰。
同时,鞭策着我们在新时代下,积极发挥个人价值,铭记历史,奋发图强。
《抗战家书》读后感:碧血丹心照千秋(推荐5篇)
![《抗战家书》读后感:碧血丹心照千秋(推荐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6f767ff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f2.png)
《抗战家书》读后感:碧血丹心照千秋(推荐5篇)第一篇:《抗战家书》读后感:碧血丹心照千秋碧血丹心照千秋——《抗战家书》读后感文/王栋梁春风化雨,飘落在烈士的墓碑上,甘甜美酒,倒满了烈士陵园的一寸一土。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烈士的墓碑前,呼唤着儿子的名字:“您的影子已模糊不清,我还在寻觅当初的笑容。
”儿子告诉她“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头,深深地埋藏在泥土中,千年以后,我还将守卫在祖国的南疆……”儿子牵挂着母亲,母亲思念着儿子,一段穿越时空的对话,把我带进了“祖国河山沦丧,生灵遭到涂炭”的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上炮声隆隆,硝烟滚滚,日本帝国主义在半封建半殖民的土地上,发动了全面侵华的法西斯战争。
从北国到南疆,从城市到村庄,弥漫的硝烟席卷全中国。
一滴滴铿锵的血,在悲怆中流尚,一腔腔的沸腾的血,在仇情中激荡。
腥风血雨唤醒了抗日民众,一批批仁人志士抛家弃子,背井离乡,拿起刀枪,奔赴战场,与日寇浴血奋战,以“地陷进去独身挡,天塌下来双手擎”的英勇气概,把青春和一腔热血,熔铸成永远的丰碑,铁血扣响东方,吹响了中华军魂的荣光。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抗战家书》中,收集了抗日将军左权、吉鸿昌、张自忠、赵一曼、戴安澜、蔡炳炎、谢鲁元等抗战先辈近100封家书及背后的动人故事,图文并茂、鲜活灵动地展现了中国人民长达14年的抗战心灵史,留给亿万中华儿女抹不去的阴影。
静悄悄的夜晚,月光透过窗户,我孜孜不倦地阅读着《抗战家书》,“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廿一个月了,何时相聚,念,念,念,念。
”“时刻想着如果有你及太北和我在一块,能够听到叫爸爸妈妈的亲恳声音,能够牵着她走了,抱着她玩玩,闹着她笑,打着她哭一哭,真是太快乐了,可是我的最亲爱的人恰在千里之外,空想一顿以后,只得把相片摆出来一一的望着”。
这是左权将领写给妻儿的家书。
“家书抵万金,句句重千斤,字字吐真情”,女中豪杰赵一曼给儿子写道:“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青少年要重读抗战家书提高爱国情操
![青少年要重读抗战家书提高爱国情操](https://img.taocdn.com/s3/m/8a2bc5ac83d049649b665866.png)
青少年要重读抗战家书提高爱国情操作者:高健来源:《青春期健康》2016年第02期这些书信都是诞生在抗日烽火岁月里的珍贵家书,用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展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展现了抗战英烈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和坚守,感人至深、发人深省,是伟大民族精神和抗战精神的真实写照,是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材。
中宣部宣教局组织编辑了《重读抗战家书》。
近日,该书已由中华书局出版,在全国各地新华书店发行。
该书收录了吉鸿昌、赵一曼、左权、张自忠、戴安澜、彭雪枫等32位抗战英烈的家书。
在我国倡导“全民阅读”的大潮下,彰显着抗战精神和民族精神的《重读抗战家书》“应运而生”,通过阅读该书进一步激发国人的家国情怀是个不错的选择,尤其是要组织广大青少年阅读,更是提高他们爱国热情的有效途径。
家国情怀在阅读《重读抗战家书》中培养。
教育部曾在2014年3月26日发出通知,要求对青少年学生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这是为了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重读抗战家书》的出版发行,像一缕甘露,正适合青少年汲取其精华。
因为,这些书信都是诞生在抗日烽火岁月里的珍贵家书,用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展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展现了抗战英烈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和坚守,感人至深、发人深省,是伟大民族精神和抗战精神的真实写照,是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材。
因此,教育部门应该积极组织广大青少年阅读《重读抗战家书》活动,让他们了解抗战史的真相,感悟抗战精神,激发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需要真实记录来培养。
过去,我国制作的抗战题材的电视剧、电影、书籍等文艺作品,大都经过艺术的加工,特别是对分析能力尚需提升的青少年一代,更需要这样一本真实的历史教材让他们清楚地知悉抗战时期我国被侵略的真实面目,以唤起他们的道德良知。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73fadf6c10661ed9ac51f32a.png)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清明祭英烈,共铸中华魂。
近日,我阅读了《重读抗战家书》这本书,感触颇深。
其中有一篇赵一曼英勇就义前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
虽然随着手机、网络的普及,用笔写家书对于当今国人来说,这一沟通情感的形式已渐渐远去。
但这封近八十年前留下的家书充满了英雄的爱国情怀和母亲的思儿深情,给我以心灵震撼。
这封家书记录在日军审讯档案里,是时任东北抗联第三军二团政委的赵一曼,在1936年8月2日牺牲前一刻留下的遗言。
她给儿子写道:“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抗日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见面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
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1周年。
这本《重读抗战家书》,让我感受到家书中的铁骨柔情和舍身报国的民族气节,并以此缅怀71年前在抗日战场上为民族存亡而为国捐躯的英烈们。
战争硝烟早已散去,但抗日英烈留下的这些家书,是一笔永远不能忘却的精神财富。
如赵一曼留下的这封家书,虽然由于她牺牲前没有泄露自己的真实姓名,使这封家书迟到了21年后才传到其儿手中。
赵一曼的真实身份也随着这封家书一起在1957年被解开。
她原名是李坤泰,四川宜宾人,牺牲时年仅31岁。
这是一封激励了整整三代人的家书。
重读这些沉甸甸的抗战家书,可补好精神之“钙”,能让心灵得到滋养,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发扬起来,中国才真正地进步。
”让清明成为生命的礼赞,勉励世人勿忘先烈。
英烈长眠,浩气永存,精神不朽。
《重读抗战家书》的读后感_读后感作文500字
![《重读抗战家书》的读后感_读后感作文5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d5352f3b89eb172dec63b719.png)
朋友,你可曾想过今日的幸福生活是怎样得来的?你可曾想过今日的幸福是多少战士用鲜血浇灌而成?我怀着沉重的心情翻开这篇文章——《重读抗战家书》。
在抗日战争中,多少抗战青年为了保家卫国抛妻弃子,告别家乡,义无反顾的走向战场,抛头颅,洒热血。
但当我们重读一封封抗战家书时,便也感受到他们内心深处那种对亲人浓浓的感情。
其中最让我感动的应是左权将军了。
在壮烈殉国前几天写给妻子刘志兰的最后一封信中,他挂念着女儿北北,为了家人不受影响,他可以放弃一切。
他,只活到了37岁。
平生的每张照片都是严肃的,唯有抱着女儿时,才会笑容满面。
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况下,他选择了义无反顾,血洒战场。
他留给女儿的十一封信,不仅仅成了左太北永远的财富,也是抗战烈士的精神财富。
当然,抗战时期的故事远远不止这些,他们这种爱国爱家的精神让我们也明白了很多,想想自己,真是惭愧不如。
平时我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有着良好的学习环境,却贪玩,不好好学习,甚至对家人乱发脾气。
相比那些抗日英雄们,我们真是有太多太多的幸福了,我们可以与家人生活在一起,有许许多多爱自己的人陪伴,我们更应懂得珍惜这幸福生活,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立自强,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去拼搏奋斗。
《重读抗战家书》让我明白了很多,了解了很多,我会学习抗战烈士那种精神,更好的面向未来!
1。
抗战家书
![抗战家书](https://img.taocdn.com/s3/m/5993408228ea81c758f5786a.png)
抗战家书时值清明,让我们一同缅怀先烈!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战胜利70周年。
70年前,无数中华热血儿女为抗击日本侵略者,或血洒疆场,或牺牲于敌人的屠刀,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今天,我们翻开他们写给亲人的家书,除了能感受到为国赴死的英雄气概,还深深地感受他们为人父、为人子、为人夫、为人母的浓浓的亲情,以及为了民族存亡舍小家为大家勇于献出生命的豪迈,以及对家人的愧疚。
集温情与豪情于一身的抗日先烈,在血洒疆场之时,在硝烟弥漫的战斗间隙,在敌人的囚车中,于字里行间挥洒出他们的真情。
1:左权:别时容易见时难家书原文志兰:就江明同志回延之便再带给你十几个字。
乔迁同志那批过路的人,在几天前已安全通过敌之封锁线了,很快可以到达延安,想不久你可看到我的信。
希特勒“春季攻势”作战已爆发,这将影响日寇行动及我国国内局势,国内局势将如何变迁,不久或可明朗化了。
我担心你及北北(左权将军唯一的女儿左太北),你入学后望能好好的恢复身体,有暇时多去看看太北,小孩子极需人照顾的。
……想来太北长得更高了,懂得很多事了,她在保育院情形如何?你是否能经常去看她?来信时希多报道太北的一切。
在闲游与独坐中,有时总仿佛有你及北北与我在一块玩着、谈着,特别是北北非常调皮,一时在地下、一时爬着妈妈怀里,又由妈妈怀里转到爸爸怀里来闹个不休,真是快乐。
可惜三人分在三处,假如在一块真痛快极了。
重复说我虽然如此爱太北,但时局有变,你可大胆按情处理太北的问题,不必顾及我。
一切以不再多给你受累,不再多妨碍你的学习及妨碍必要时之行动为原则。
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二十一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愿在党的整顿之风下各自努力,力求进步吧!以进步来安慰自己,以进步来酬报别后衷情。
不多谈了,祝你好!叔仁五月二十日晚(注:此信写于1942年)家书背后的故事左权,1905年3月15日生于湖南醴陵一个农民家庭。
中学时代参加中共领导的社会科学研究社,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
重读抗战家书
![重读抗战家书](https://img.taocdn.com/s3/m/bf02f0f79b89680203d825ae.png)
敌人用刀一片一片的伤害着你的肉体, 但他们却永远夺不走你忠于祖国的热血之心, 瘦小的你在无情的魔爪下死去,你的精神却 永如不倒的丰碑屹立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 在那遥远的天堂里,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对 她的宁儿说;“宝贝,来不及爱你”。 在那遥远的天堂里,有一位“红枪白马女政 委”,对她的祖国说“我的任务完成了”。 她—赵一曼。(郝馨)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发扬起来, 中国才真正地进步。" —鲁迅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 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 拥护、爱戴、崇仰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 邦!" —郁达夫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几个月的非人折磨,几十年的隐姓埋名, 都只“为人不为家”。古人都言:男儿当自 强,又怎知“男儿岂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 外差”。古有花木兰为国奋战,今有赵一曼 甘将热血沃中华。她,侠之大者。(刘国庆)
在那个充斥着枪林弹雨的世界里,你选 择了无畏与冲锋;在那个充满着母爱与关怀 的世界里,你留下了背影与牵挂。“誓志为 人不为家”,你带领众人抵抗着敌军狂妄的 侵袭,你为掩护队友而被俘,可纵使敌人百 般虐待,又怎能打垮你坚定的革命意志!在 前线,白日里那微斜的阳光映衬着你抗战的 坚毅神态;黑夜中那皎洁的月光是否托起你 思念至亲的泪珠?在宁儿心中,你是他一生 尊崇的母亲。在我们心中,你是为国为民的 不朽传说。(陈晓楠)
一位柔情而又坚韧的母亲,她不曾忘记 自己的孩子,但能够在如此危难的时刻,挺 身而出,为了更多的孩子,为了心中的祖国, 这种爱是无私而又伟大的。令人敬佩的赵一 曼啊,你是风雨中傲然挺立的铿锵玫瑰,是烈 风中淡然独开的梅花,你未曾离去,为曾淡 远。(张美瑶)
狂风的怒吼撼不动你革命的决心,淋漓的 鲜血藏不住你光彩的人生,听见了吗,那怒 吼声,那叫嚣声都是对你的无耐,你那飘零 的发絮和沧桑的面容,却在时光流河里留下 最绚丽的一笔。 一纸家书,几字浓情,是对宁儿最深情的守 护;一腔热血,几番折磨,是对国忠诚的最 深见证。再也看不到你雄姿英发的坚毅面容, 却知道你就是那烙印在国旗中闪闪的一星, 您放心吧,家书送到了; 您安息吧,祖国和平了。(李东鹤)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精编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精编](https://img.taocdn.com/s3/m/f5bea0b1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f9.png)
联系当时与现在,一股股无法言说的暖流涌入心中,让人热血澎湃。
家书是家人之间往来的书信,是写信之人内心世界的反映,里面包含了在外亲人对家深深的思念和担忧,以及写信之人向家中介绍自己在外的种种情况,这是人们表达自己内心的方式。
抗战家书,顾名思义,是在战场上杀敌抗战的英雄们写给家人的书信。
抗战英烈家书中所记述的,既有高级将领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亦有普通士兵朴素的爱国热忱,生动鲜活地展现了革命英烈坚决的理想、信念和浓厚的家国情怀,感人至深,发人深省那些抗战英烈们,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把自己的一切都投入到了战场上。
他们从自己的小家中走出,融入到国之大家当中去,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这种伟大的革命精神,深深打动了无数人,鼓舞着后世千百万如同他们一样在战场上拼命的战士们勇往直前,不畏艰险,保卫国家,保护人民。
读了?重读抗战家书?,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和鼓舞,我们应该去学习并传承他们的精神。
读到每一封家书,想到他们有家却不能回家,只能为家战死在沙场上,我的鼻子就陡然一酸。
“夫今为时代而牺牲。
人终有死,我死您也不必过伤悲,因还有儿女得您照应。
我笔嘱矣,小儿还是在天津托俞先生照料上学,以成有用之才也。
〞这是1934年抗日名将吉鸿昌在走上刑场前的几个小时,写给其妻的遗书。
写完信后,他沉着地走上刑场,慷慨陈词:“我为抗日而死,不能跪下挨枪,我死了也不能倒下!给我拿个椅子来,我得坐着死。
〞坐在椅子上,他又向敌人说:“我为抗日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
你在我眼前开枪,我要亲眼看到敌人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
〞一句“我为抗日而死,不能跪下挨枪〞,表达出了吉鸿昌将军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的情怀和不辱使命的民族气节。
谁听到这句振奋人心的话会不觉热血沸腾?抗战英烈们把他们的热血都洒在了战场上,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搭建起了抵御敌人的城墙,也在人民的心里,筑起了不朽的长城。
更是用他们满腔的热血,渲染了那灿烂鲜艳的五星红旗!吃水不忘挖井人。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征文_征文范文.doc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征文_征文范文.doc](https://img.taocdn.com/s3/m/d60093ca69dc5022abea0071.png)
烈们流血打下来的吗?当年国力羸弱,中国受尽侵略者的压迫,苦难的人民无不身陷水深火热之中,但乱世总会有那么些人,有那么些精神在激励与引导民众前行,不畏强暴,不畏强权,不畏牺牲,把满腔热血与无悔的青春熔铸成巍峨的丰碑。
戴安澜将军就是其中一位。
1942年,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戴安澜将军率第200师赴缅参战,保卫同古、收复棠吉,立下了赫赫战功。
1942年5月18日,他在突围战中身负重伤,后壮烈殉国。
困境中他留了这样一份家书给妻子:余此次奉命固守东瓜,因上面大计未定,其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你们母子今后生活当更痛苦,但东、靖、澄、篱四儿,俱极聪俊,将来必有大成,望勿以我为念。
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是的,悲壮总是崇高的另一种诠释。
我们从这份家书中分明看到一个赤子在战火纷飞年代的心灵独白。
以生命去报答国家养育之情,中华男儿的殷殷家国情怀,已跃然纸上。
大英雄,亦有着细腻的小情感。
面临牺牲,戴将军也割舍不掉对妻儿的挂念之情,忧虑他们将来的生活,这也恰恰从另一个角度,让我们感受到他血浓于亲的柔情。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这也是戴将军最最真实的写照。
每一种牺牲都是值得去缅怀的。
在缅怀的同时,我们应该从这些抗战家书中去感受最质朴的爱,最纯粹的情,然后对照审视自己,在今天这个物质时代,以他们为榜样,幻化成自己前进的动力,因为只有触动自己灵魂,只有让自己感同身受,才会在意识深处和先烈那种精神去耦合,然后学会爱国主义担当,无论卑微与否、无论何种岗位,都应该努力去建设好我们的祖国,这是我重读抗战家书的一点体会。
(甘锦娣)《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征文(二)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兰陵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李莹莹抗战时期,枪林弹雨中,革命英雄们浴血奋战,决战沙场,殊死拼搏视死如归的背后,支撑着他们的是人民最终可以当家作主还有小家的温馨,想象着经过了一天奋勇杀敌的战争,空闲的时间他们最大的快乐莫不是写封家书,聊以寄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牺牲后,延安和太行山根据地为其举行追
悼会,并改辽县为左权县。
.
5
志兰: 在闲游与独坐中,有时总仿佛有你及太北与我在一块玩着、
谈着。特别是北北非常调皮,一时在地下,一时爬到妈妈怀里, 又由妈妈怀里转到爸爸怀里来闹个不休,真是快乐。可惜三个人 分在三处,假如在一块的话,真痛快极了。我虽然如此爱太北, 但时局有变,你可大胆的按情处理太北的问题,不必顾及我一切, 以不再多给你受累,不再多妨碍必要之行动为原则。
军东征。1936年,他担任红一军团代理军
团长,率部西征并参与指挥山城堡战役。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协助指挥八路军开赴
华北抗日前线,粉碎日伪军“扫荡”,发
展壮大人民武装力量,取得了百团大战等
许多战役、战斗的胜利。1942年5月,日军
对太行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左权
指挥部队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
部等机关突围转移,不幸牺牲,年仅37岁。
重读抗战家书 缅怀民族英雄
.
1
一封家书,一段历史。
78年前的7月,在民族解放的召唤下,多少热血 青年曾抛妻弃子,为家国决意赴死!岁月褪得掉伤痕, 却永远抹不去情感的共鸣。当年的那场战争早已离我 们远去,但战场上留下的一封封家书,却成为历史永 远的见证。今天,再次打开这些尘封的家书,依然能 读到硝烟和苦难、读到思念和牵挂,更能读到以死殉 国的毅然决然。
安澜 民国三十一年三月二十二日
.
4
左权:烽火连天家国情
左权(1905—1942),湖南醴陵人,
黄埔军校一期生,是八路军的高级将领,
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工农红军。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赴
苏联学习;1934年参加长征,参与指挥强
渡大渡河、攻打腊子口等战斗。长征到达
陕北后,左权率部参加了直罗镇战役和红
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21个月了,何日相聚, 念念、念念……敌人又自本区开始扫荡,明日准备搬家了。
不多谈了,祝你好! 五月二十二日晚
.
6
赵一曼:一封迟到21年的家书
赵一曼(1905—1936),原名李坤泰,
1905年出生在四川宜宾一个富裕家庭,是家里
最小的孩子。21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进
.
3
亲爱的荷馨: 余此次奉命固守东瓜(东瓜即同古城),因上面大计未
定,其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 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所念者, 老母外出,未能侍奉。端公(端公即为戴安澜叔祖父戴端甫, 知名爱国人士。戴安澜人生道路引路人。2月28日,端公于 广西全州病逝,戴安澜因奉命远征,未能亲临送葬。)仙逝, 未及送葬。你们母子今后生活,当更痛苦。但东、靖、篱、 澄四儿,俱极聪俊,将来必有大成。你只苦得几年,即可有 福,自有出头之日矣。望勿以我为念,我要部署杀敌,时间 太忙,望你自重,并爱护诸儿,侍奉老母!老父在皖,可不 必呈闻。生活费用,可与志川、子模、尔奎三人洽取,因为 他们经手,我亦不知,想他们必能本诸良心,以不负我也。
坚定,她什么都没有说,由于她始终不说,日
寇就起.了杀害她的心。
7
宁儿: 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
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 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 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我最亲爱的孩子 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 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 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母亲死后,我的孩子要 代替母亲继续斗争,自己壮大成长,来安慰九泉 之下的母亲!
1936年8月2日 在临死前的你的母亲
.
8
吉鸿昌:为时代而牺牲
吉鸿昌(1895—1934),字世五,原名 吉恒立,抗日英雄,爱国将领,河南省扶沟 人。1913年入冯玉祥部,从士兵递升至军长, 骁勇善战。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 参与组织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被推为 主任委员,秘密印刷《民族战旗》报,宣传 抗日,联络各方,准备重新组织抗日武装。 11月9日,在天津法租界遭军统特务暗杀受 伤,遭工部局逮捕。11月24日,经蒋介石下 令,吉鸿昌被杀害于北平陆军监狱,时年39 岁。
的妈妈是地下党,干革命去了,当时谁都不知
道赵一曼是谁,因为她到东北去了以后,就跟
家里人没有一点书信往来。
1935年冬天,赵一曼为掩护战友、不幸被
俘。为获得东北抗日联军的情报,日军对她施
以了长达9个月非人的折磨,如吊烤、竹尖刺指
甲、坐“老虎凳”、把烧红的烙铁刺进她腿部
的伤口等,但是赵一曼的革命意志力非常非常
.
2
戴安澜:为国战死 事极光荣
戴安澜(1904—1942),中国 国民党爱国将领。字衍功,号海鸥 ,安徽无为人。黄埔军校第三期毕 业。曾任国民党第十七军第七十三 旅旅长、第八十九师副师长,第五 军第二〇〇师师长。先后参加长城 抗战和台儿庄、武汉、昆仑关等战 役。1942年所部编入中国远征军进 入缅甸作战,在东吁保卫战中击毙 日军第五十五师团等部5000余人。 后在率部北撤回国途中遭日军伏击 ,受伤殉国。
入黄埔军校学习,成为该校唯一一届女学员中
的一员。1932年春,儿子宁儿未满三岁,李坤
泰就接到党中央派遣,从此音讯杳无,留给宁
儿的,只有一张合影。不久后,在成为传奇
般的人物。她带领群众罢工,建立游击队,多
次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以“红枪白马女政委”
声名远扬。
赵一曼的孙女陈红介绍说,父亲只知道他
张自忠(1891—1940),山 东聊城人,牺牲于枣宜会战,遗 体运往重庆安葬时,十万宜昌军 民不惧日军飞机盘旋,恭送灵柩 至江岸。
在1940年5月的枣宜会战中, 张自忠将军以身殉国,牺牲前他 将自己的卫队全部调去前方增援, 全身八处负伤,战至最后一刻。 正如他在遗信中所说的那样:国 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 毫无其他办法。
.
9
红霞吾妻鉴 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人终有死,我死您也不必过
伤悲,因还有儿女得您照应。家中余产不可分给别人,留作教 养子女等用。我笔嘱矣,小儿还是在天津托俞先生照料上学, 以成有用之才也。家中继母已托二、三、四弟照顾、孝敬,你 不必回家可也。
鸿昌手启1934年11月24日
.
10
张自忠:尽忠报国取义成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