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汽车座椅相关设计参考资料
汽车座椅设计402
人机参数指导设计
有了各种现实条件的约束,我们会发现:有时候,工业设计就是在 某个规定范围内,对设计元素按一定规则,进行排列和组合,而不 是肆意妄为的自我表达。
计设适舒
案例欣赏
舒适的座椅设计
谢谢欣赏
寝室成员:左宗虎 …
坐姿人体模板的性别和视图方向
人体数据可以确定操纵按钮,和车内活动空间有关的车体部位的位置 。
坐姿的脚蹬力
由于有座椅靠背的支撑,可以发挥较大的脚蹬操纵力,这对刹车, 油门。离合器等的设计,起了约束作用。
两种坐姿不同感受
椅 坐 a)
支姿 撑与 点座
b)
座椅主要参数与汽车空间
在接下来的设计中,都以这数据为基本框架。
解剖汽车座椅
任何座椅的第一功能,坐 它的运用环境是,汽车里
不影响 安全驾驶
第
二
功
能
驾驶操作舒适 坐着舒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机参数与设计关系
坐姿与功能尺寸...........
坐姿的脚蹬力
主要参数与汽车空间
单击此处添加段落文字内容
座椅的功能尺寸
• 举例: • 中靠背座椅 • 的功能尺寸
2000年中国人 的平均尺寸
四种座椅靠背形式
对四种座椅靠背形式的分析。
高 靠 背
工作座椅的主要参数参考
视野分析
色觉视野:简称色视野: 白色最大,次之黄色,蓝色,红色, 绿色色视野最小。
人体数据可以规定仪表盘、后视镜和顶棚以及其他和视野有关 的车体部位。 “视野”又称“视场”,物理意义指眼固定注视一点时 ( 或通过仪器 ) 所能 看见的空间范围。
座椅布置设计规范
XXXXXXX有限公司座椅布置设计规范编制:日期:校对: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发布实施XXXXXXX有限公司发布目录1.范围 (3)2.设计指南引用文件 (3)3.定义 (3)4.设计指南内容 (4)座椅系统设计指南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座椅专业术语,对座椅系统及下属零件的设计流程、设计要点、参数选择、设计校核、性能要求及试验大纲等进行了描述。
本规范适用于M1,N1类汽车座椅的设计开发。
2.设计指南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引用国标、行业标准、企业标准GB 15083 《汽车座椅、座椅固定装置及头枕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GB 11550 《汽车座椅头枕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GB l4167 《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GB 8410 《汽车内饰材料燃烧特性》GB 11552 《汽车内部凸出物》GB11551 《乘用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3.定义本规范采用以下定义:3.1座椅骨架平台指前排座椅基础骨架本体,包含功能件,可根据项目需要,对前排座椅骨架进行高度、宽度的适应性修改后使用3.2 泡沫型面舒适性标杆座椅指根据动态、静态主观评价结果,用于座椅泡沫造型舒适性参考的标杆座椅。
3.3动态舒适特性标杆座椅指根据模态、振动衰减性能测试结果,选取的用于座椅模态和振动衰减性能参考的目标座椅。
4.设计指南内容4.1 座椅系统的主要结构及功能4.1.1座椅系统主要结构:座椅系统从外到内,主要由座椅面套、座椅泡沫、座椅骨架、装饰塑料件、附属功能件及线束等几大部分组成;为满足不同的市场配置需求,座椅系统装有满足配置功能要求的附属功能件。
如从舒适性考虑,常见的有腰托、按摩装置、腿托、扶手、加热、通风装置等配置;从安全性考虑,有安全带、侧气囊、乘客重量传感器等配置;从储物功能考虑,有小桌板、杯托、抽屉、地图袋等配置。
汽车座椅设计常见参数
座椅参数(静态下测量)
H 点不座垫基准面的距离 靠背不座垫的夹角(度) 座垫不水平倾角(度) 靠背角
座垫上平面至车顶内壁距离 后座椅座垫前缘至前座椅靠背后面的 最小距离 后座椅座垫前缘至前座椅后脚下端的 距离 后座椅前脚至前座椅后脚的水平距离 H 点离座垫上表面最前端距离(X 方向 最大距离) H 点离座垫最右(左)端最大距离(Y
数据
135
97 105 7 22 894
备注(推荐范围)
6~7
静态下 260~280
550~580 丌小于 300 336 240
1
后排乘客座椅参数
座垫宽度 座垫有效深度 靠背高度
数据
1170 450 600
备注(推荐范围)
420~450 530~560
座椅设计指南
1设计思想1.1设计原则与设计流程(1)设计原则目前,我公司几乎所有车型的座椅均作为借用件或联合开发件开发,即整车厂只需确认前后排座椅的R点、造型、功能及安装方式等输入条件,座椅在车身上的安装位置,座椅涉及到的人机工程可行性分析和空间布置的可行性分析,而座椅骨架及座椅发泡设计、外造型的A面制作等均由供应商完成。
舒适性要求:1.meat to metal:50mm;2.中、后排750mm,前排750-800mm。
(2)设计流程1.2设计参数确认(1)确定座椅H点曲线,定义R点。
在正向设计中,座椅H点需要通过复杂的运算得出,国外也有很多公司是专门设计座椅H点。
实际H点在车身坐标系中位置的不同,针对不同百分位的驾驶员,统计出了一组H点曲线,该曲线表征了不同百分位驾驶员在适意驾驶姿势时,而我们说的座椅R点通常指的是最后位置的H点坐标。
但目前也有些汽车在定义R点后,将H点曲线在R点再向后延长一定的距离(一般为滑道1档距离),这样可以保证体格非常大的人也可以舒适的驾驶,下图为我公司A0车的H点曲线及所定义的R点,由图中可以看出我们定义的R点为最后位置的H点向前18.977mm处。
目前我公司采用的方式是在参考样车上将95%的假人摆到舒适位置以确定R点,通过R点在软件上做出H点曲线。
这在目前的车型开发中是可行的,而且可以节省很多开发费用和整改问题,但当我们自己正向开发车型时还是要回到正向开发座椅上来。
图一(2)确定座椅配置定义表我公司配置定义表主要参照参考样车来确定,同时考虑国内同类的竞争车型和未来发展趋势,再结合整车的售价确定的。
下表是A0车的座椅配置表,参考车型C1,国内竞争车型有QQ3,路宝,奔奔等,预计售价3.5-4.5万。
附表1是竞争车型的配置定义表。
表一(3)根据整车设计尺寸、配置定义表及参考样车确定座椅轮廓尺寸范围,前排座椅滑道行程,滑道角度,座椅安装方式,后排座椅翻转角度等。
注:座椅轮廓尺寸需满足国标法规,由其注意后排座椅长度≥人数×400mm1.3材料、加工要求座椅的材料主要分表皮材料、衬垫材料、骨架及弹簧元件材料及座椅靠背翻转的把手和前排座椅两侧护板材料。
汽车座椅设计
汽车座椅设计目录1.前言 (4)2.研究的意义 (4)3.坐姿矫形学生理 (4)4.人—座椅系统安全性设计中人的因素分析 (5)(1).坐姿时脊柱形态 (5)(2).坐姿体压分布 (6)①座垫上的体压分布 (6)②靠背上的体压分布 (6)5.汽车座椅的作用 (6)6.座椅设计的基本原则 (7)(1).安全 (7)(2).操纵方便 (7)(3).乘坐舒适 (7)7.汽车座椅的安全性 (7)(1).汽车座椅的主动安全性 (7)(2).汽车座椅的被动安全性 (10)8.汽车座椅的舒适性 (11)(1).汽车座椅的静态舒适性 (12)(2).汽车座椅的动态舒适性 (12)(3).汽车座椅的操作舒适性 (12)9.汽车座椅其他主要部件 (12)(1).汽车座椅头枕 (13)(2).靠背 (14)(3).调节机构 (15)10.设计总结 (17)参考文献 (17)[摘要]汽车座椅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机械、化工、防止、喷涂、热处理、美学、力学、人体工程学等多门学科,设计时应根据人机工程学原理综合考虑座椅的舒适性、减振性、安全性以及座椅的合理布置,此外,还要考虑人体生理特征及尺寸,进行量身定做,以提高座椅的乘坐舒适性。
[关键词]人机工程学;乘坐舒适性;汽车座椅[abstract] Aar seat design is a complicated system engineering, it involves the mechanical, chemical, prevent, spraying, heat treatment, different subjects, Such as human body engineering, aesthetic, mechanics, design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ergonomics consider seating comfort, vibration reduction, safety, and seats of reasonable arrangement, in addition, also consider the human body,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size tailor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mfort of the seat.[key words] the man-machine engineering. Ride comfort; Car seat1.前言安全是人类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需求,是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基本保证。
汽车座椅设计指南
时在侧视图上鞋底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调
78.96 0.15Z 0.0173Z 2
节
量
驾 驶 座 椅 的 调 节 量
2、H点位移与座椅调节量的确定原则 X97.5=936.6+0.613879Z—0.00186247Z2
驾 驶
X95 =913.7+0.672316Z —0.00195530Z2 座
汽车驾驶座椅的调节方式
由于驾驶员乘坐位置与周围部件存在密切 的人机关系,驾驶员座椅布置对驾驶员安 全性、坐姿舒适性、视野和操作方便性具 有重要的影响,是车室内部布置中的重要 内容。
1、调节方式 加速踏板固定 H点固定 方向盘抓握点固定 视点固定 同时固定踵点及方向
盘抓握点
X90 =885.0+0.735374Z —0.00201650Z2 椅
X50 =793.7+0.903387Z —0.00225518Z2 的
X10 =715.9+0.968793Z —0.00228674Z2 调
X5 =692.6+0.981427Z —0.00226230Z2 节
弓形感。
汽车座椅的结构与要求
3、座椅的几何参数
项目 座高 座宽
取值范围
430—450mm 500mm左右
座深 450mm左右
靠背角 100°~115°
备注
汽车地板到坐垫的高度
受车宽限制,为使驾驶员或乘员能调整坐姿, 座宽应适当大于臀宽
坐垫前端至靠背表面之间的距离,保证臀部得 到全面的支承 半卧姿乘客座椅靠背角可调至155°
汽车座椅的结构与要求
2、汽车座椅的人机工程学要求 贴合感:座椅靠背和坐垫的形状是否与人体背
汽车座椅设计手册 第一册
汽车座椅设计手册第一册目录课程介绍——————————————————————1 简介:学习要点———————————————————3 第1课:世界汽车产品————————————————6 第2课:整椅设计理念及设计工程师职责————————10 第3课:开始座椅设计过程——————————————17 第4课:H点控制和舒适性控制————————————33 第5课:金属件和机械机构——————————————42 第6课:发泡过程、特性及模具————————————47 第7课:面套制作及选料———————————————51 第8课:产品评估过程————————————————55 附录A:资料信息——————————————————67 附录B:座椅设计检查表———————————————691课程简介本课介绍座椅设计及发展过程。
本课将描述市场对座椅设计的影响和一般的座椅系统设计过程。
本课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座椅行业及在设计过程中必须面对的许多问题。
本课有助于您理解同步开发小组或与供应商工作的职责。
您将能完全理解整个开发过程,以及您在座椅系统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本课适用的员工有:• 负责初始设计工作• 深度参与制造、装配零部件或整椅• 直接与供应商一起工作员工必须完成座椅介绍和座椅行业的学习,必须具有一定的相关经验。
学习学习目的目的目的::课程结束后,您将能够:• 说明世界市场对座椅设计及发展的影响• 说明座椅设计过程• 说明一些设计、装配和安全性方面的关键问题和嗡嗡声、尖叫声和卡嗒声等必须解决的问题• 说明发泡对于H 点和舒适性的重要性• 说明安全性设计的概念课程设计本课将简单讲解项目进程和座椅设计开发过程。
本课要求您适时的交流目前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
课程内容第1课:世界汽车产品本课着重说明内饰件和座椅的设计已经由传统的欧美市场转变为世界范围的设计,例如,中国、南亚、南美。
因此,我们需要了解世界不同地区人们的需求。
汽车座椅设计研究
汽车座椅设计研究摘要:汽车座椅作为汽车内部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汽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人体工学、材料选择、设计原则等方面对汽车座椅进行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和发展的建议。
1.引言汽车座椅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人体工学、材料选择、设计原则等多个方面因素。
这些因素对于汽车座椅的性能、使用寿命和用户体验都有重要影响。
2.人体工学人体工学是研究人体和工作环境之间的适应关系。
在汽车座椅设计中,人体工学考虑座椅对人体脊柱、颈部和臀部的支撑和舒适性要求。
同时要考虑乘坐者的体型和身体条件,以确保符合不同乘客的需要。
3.材料选择座椅材料的选择对乘坐者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座椅材料需要具有舒适的触感,透气性好,能够吸收和分散压力。
同时,座椅材料还需要具有一定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能,以确保长期使用的耐久性。
4.设计原则汽车座椅的设计应该遵循一些基本原则,比如支撑性、可调性和安全性。
座椅的支撑性指的是能够提供足够的支撑,以减轻对人体的压力和疲劳。
可调性是指座椅能够根据乘坐者的个体差异进行调节,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安全性是指座椅能够保护乘坐者在碰撞中的安全,比如配备安全气囊和安全带等。
5.汽车座椅改进和发展为了提高汽车座椅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可以采取一些改进和发展措施。
比如使用更高级的材料,如记忆棉和网格布,以提高座椅的舒适性和透气性。
同时,可以加入一些智能技术,如加热和按摩功能,以提升座椅的舒适性。
此外,还可以通过优化座椅结构和加强安全设备来提高座椅的安全性。
6.结论汽车座椅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考虑到人体工学、材料选择、设计原则等多个因素。
通过改进和发展,可以提高汽车座椅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提升用户体验。
希望本文的研究对汽车座椅的设计和改进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汽车座椅的三维建模及模态分析
1 汽车座椅的设计参数1.1 座椅的实体模型及相应参数各种设备和工具等设计对象在适合于人的使用方面,首先涉及的问题是适合人的形态和功能范围的限度。
例如,一切操纵设备都应设在人的肢体活动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其高低位置必须与人体相应部位的高低位置相适应,而且应尽可能设在人操作方面、反应最灵活的范围之内。
所以研究人体尺寸模型—用人体模型描述人体尺度是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其座椅实体模型如下图:图1.1座椅实物图国家标准GB 10000-88《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按照人机工程学的要求提供了我国成年人人体尺寸的基础数据。
标准中共给出了7类47项人体尺寸基本数据。
人体的主要尺寸包括身高、体重、上臂长、前臂长、大腿长、小腿长等6项。
根据有关统计数据,我国人体基本尺寸见如下表1-1表1-1我国人体基本尺寸单位:mm尺寸名称尺寸数值尺寸名称尺寸数值男女男女并且国家标准规定了不同身高等级的成年人坐姿功能尺寸设计的基本条件、功能尺寸、关节功能活动角度、设计图和使用要求。
主要用人体模版来设计和确定坐姿条件下的座椅、工作面、支撑面、调节配件配置是的功效学要求。
进行座椅设计,不能不考虑室内特定的范围和环境。
人体关节的舒适性是进行座椅设计的主要考虑因素。
图1-2表示的是人体各关节之间的关系。
下图1-2为舒适的坐姿关节角度图1.2舒适坐姿角度图1.2 座椅设计的主要要求以及参数座椅的设计要求:有良好的静态特性,即:座椅的尺寸和形状应使人体具有合适的坐姿,良好的体压分布,触感良好,并能调整尺寸与位置,以保证乘坐稳定、舒适,操作方便;有良好的动态特性,以缓和与衰减有车身传来的冲击和振动,保证乘员能较长时间保持坐姿而不感到疲劳。
结构紧凑,外形与色彩应美观、大方,与车身内饰相协调,并尽可能减轻房量,降低成本,有良好的结构工艺性。
座椅设计的主要参数有:座垫深度、座垫宽度、座垫高度、座垫角度、座垫与靠背的夹角、靠背宽度、靠背高度。
1、椅面高度:椅面高度应使乘员员大腿接近水平、小腿自然放置,根据经验取高度为350mm。
座椅设计指南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商研院车身部座椅设计指南编制:校对:审核:批准:商用车工程研究院1.简要说明1.1座椅设计的基本要求现代轿车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运载工具,它已经是“人、汽车与环境”的组合体。
座椅作为汽车使用者的直接支承装置,在车厢部件中具有非同小可的重要性。
汽车座椅的主要功能是为驾驶者提供便于操纵、舒适、安全和不易疲劳的驾驶座位。
座椅设计时应同时满足以下几点基本要求:1.1.1具有良好的静态特性,即座椅的尺寸和形状应使人具有合适的坐姿,良好的体压分布,触感良好,并能调整尺寸与位置,以保证乘坐稳定、舒适,操作方便,视野良好;1.1.2有良好的动态特性,以缓和与衰减由车身传来的冲击和震动,以保证驾驶员能较长时间工作而不感到疲劳,乘客能感到乘坐舒适愉快;1.1.3有足够的结构强度、刚度与寿命,具有足够的安全性;1.1.4结构紧凑、外形与色彩应美观大方,与车身内饰相协调,并尽可能减轻质量、降低成本、有良好的结构工艺性。
1.2座椅的布置座椅布置要体现出人体工程学的要求。
座椅安装位置的尺寸是很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使用者的便利性和舒适性。
驾驶座椅是最关键的座椅。
它的基本要求是布置合理,操纵方便,即乘坐时驾驶者对方向盘、操纵杆和踏板的良好可及性。
驾驶座椅必须要有调节机构,以适应大部分人的身材(汽车工业中所应用的总范围在5%和95%之间,也就是包括了90%人群。
设计时一般取5%的女性及95%男性人体样板)。
驾驶座椅对方向盘、操纵杆和踏板的可及性决定了人体乘坐的姿势,姿势是由座椅的安排位置和形状设计所决定的。
驾驶者乘坐姿势不理想就容易疲劳甚至引起劳损。
因此,日本及欧美各大车厂设计驾驶座椅位置都有基本姿势、头部、肩部、手臂、腹部、腿部等活动空间的参考数据,不能随意设计。
另外座椅布置还应考虑座椅与周边部件的距离,即在座椅所有调节位置,座椅都应与周边部件保持适当距离,以免干涉造成不良影响;而且应考虑成员头部与顶棚距离,避免正常颠簸时成员头部与顶棚碰撞;还有两排座椅之间的距离也应根据不同的假人来设计,以保证成员的舒适坐姿。
【干货】汽车座椅设计规范
【干货】汽车座椅设计规范智享导读GEAR SHARE•获取《本文pdf+相关干货资料合集》,进入公众号,回复关键词“原文”获取下载路径。
•免费资料包下载:【干货合集】内外饰篇丨工艺流程—正文—一、应用范围本文介绍了座椅设计应满足的性能要求和应完成的校核内容适用于M1,N1类汽车座椅的设计开发,其它类型车辆可以参考此文。
二、座椅相关的标准本文中座椅适用的国标、行业标准如下:GB 15083 《汽车座椅、座椅固定装置及头枕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GB 11550 《汽车座椅头枕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GB l4167 《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GB 8410 《汽车内饰材料燃烧特性》GB 11552 《汽车内部凸出物》GB11551 《乘用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GB/T 5453 《织物透气性试验方法》FZ/T 72001 《涤纶针织面料》GB/T 10802 《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GB/T 10607 《软质泡沫聚合材料硬度的测试方法(压陷法)》GB/T 6670 《软质泡沫塑料回弹性能的测定》GB/T 6669 《软质泡沫聚合材料压缩永久变形的测定》GB/T 6344 《软质聚氨酯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GB/T 6343 《泡沫塑料和橡胶外观(体积)密度的测定》JB/T 5943 《工程机械焊接件通用技术条件》QC/T 625 《汽车用涂镀层和化学处理层》QC/T484 《汽车油漆涂层》三、座椅总体布置、设计1座椅基本结构手动型电动型2座椅总布置输入条件整车销售区域及性能要求,确定应满足的法规条款;座椅配置及性能要求,确定座椅结构;整车总布置图、造型CAS面、座椅周边环境数据3座椅法规校核座椅在结构设计中的法规校核主要是内部凸出物和头枕两方面的内容。
1)内部凸出物区域一、包含在该区域内的结构圆角需要大于2.5mm内部凸出物校核主要满足GB11552和ECE R21相关要求,具体如下:a、对于不带头枕的独立式座椅,该区域是指位于距座椅中心线的座椅中心面100m的左右两个纵向垂直面间,且过靠背顶点沿基准线向下100处垂直于基准线的平面以上的靠背的后面的区域;b、对于不带头枕的长条座椅座椅,该区域是指位于距由制造厂提供的每个外侧座椅纵向中心面100mm的左右两个纵向垂直面间且且过靠背顶点沿基准线向下100处垂直于基准线的平面以上的靠背的后面的区域;c、对于带有头枕的座椅或长条座椅,该区域是指位于距座椅纵向中心面70mm的左右两个纵向垂直面间且过R点沿基准线向上635mm处垂直于基准线的平面以上的区域,试验时,对可调节头枕,一般将头枕在可调节范围内调节到最不利的位置。
(完整版)汽车座椅相关设计参考资料
(完整版)汽车座椅相关设计参考资料汽车座椅相关设计规范⼀、范围本标准按国家标准、⾏业标准及⽣产经验规定的汽车座椅设计规范;本标准适⽤于骐铃牌各系车型座椅的设计。
⼆、⽬的规范座椅设计要求。
三、定义3.1 座椅 seat供⼀个成年乘员乘坐且有完整装饰并与车辆结构为⼀体或分体的乘坐设施。
它包括单独的座椅或长条座椅的⼀个座位。
3.2 固定装置 anchorage将座椅总成固定到车辆结构上的装置。
包括车⾝上受影响的部件。
3.3 调节装置 adjustment system能将座椅或其部件的位置调整到适应乘员乘坐姿态的装置。
该装置应有如下功能:纵向位移 longitudinal displacement垂直位移 vertical displacement⾓位移 angular displacement3.4 锁⽌装置 locking system使座椅及部件保持在使⽤位置的装置。
3.5 头枕 head restraint⽤于限制成年乘员头部相对于其躯⼲后移,以减轻在发⽣碰撞事故时颈椎可能受到的损伤程度的装置。
3.6 “R”点“R”pointGB11551——2003中附录C定义的乘坐基准点。
3.7 基准线 reference lineGB11551——2003中附录C附件1图C.1中所⽰的通过三维⼈体模型的线。
三、技术要求应包括产品的具体性能指标、技术要求、质量⽬标,专项试验、整机/整车试验以及国内外公司的匹配要求等内容。
3.1舒适性1)座椅泡沫造型应符合⼈机⼯程学的要求,并给出A⾯的分析报告。
2)⼈体乘坐时,最⼤布置⼈体与⾻架(硬物)间距≥30mm。
3)选⽤⾼回弹的优质冷发泡沫,性能指标见附表3.4要求。
4)选⽤优质复合⾯料,⾯料与泡沫采⽤⽕焰复合⽅式,提⾼⾯料的舒适度和环保性。
5) 前排座椅的舒适性设计参考应当满⾜⼈机⼯程相关法规和⾏业标准(根据设计可作相应调整);6)座椅各零部件的外露部分不得有易于伤⼈的尖⾓锐边,各部结构不得存在可能造成的挤压、剪钳伤⼈部分。
汽车座椅相关设计参考资料
汽车座椅相关设计参考资料汽车座椅是汽车内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设计好的汽车座椅能够提供舒适的乘坐体验,并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良好的支撑和保护功能。
下面是一些汽车座椅相关设计的参考资料,包括座椅的舒适性、支持性、人体工程学等方面。
1.座椅舒适性:-座椅材料的选择:座椅材料应具有舒适、耐久、透气等特性。
常见的座椅材料有皮革、织物、人造革等,可以根据汽车的定位和消费者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
-座椅填充物的选择:座椅填充物对于提供舒适性起着重要作用。
常用的填充物有海绵、记忆棉、弹簧等,可以根据使用者的体型和偏好选择合适的填充物。
-座椅形状和设计:座椅的形状和设计应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如腰部支撑、头枕调节、座椅高度调节等。
这些设计可以使乘坐者在长途旅行中减少疲劳感。
2.座椅支持性:-腰部支撑:腰部支撑是座椅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可以通过腰部调节装置来调整腰部支撑的高度和角度,以适应不同身高和腰部曲率。
-头枕调节:头枕调节可以根据驾驶员和乘客的身高和坐姿来进行调整,以保证头部得到良好的支撑,减少颈椎疲劳。
-座椅高低调节:座椅高低调节可以根据驾驶员和乘客的身高和坐姿来进行调整,以保证膝盖位于离地面适宜的高度,保证驾驶者的观察角度和操作性。
-腿部支撑:座椅设计中应考虑到腿部支撑的舒适性,可以通过座椅坐垫的长度和坡度来实现腿部的支撑和放松。
3.人体工程学设计:-座椅角度:座椅角度应能够提供良好的坐姿支撑,并减少驾驶员和乘客长时间乘坐时的不适感。
-控制杆和按钮的位置:座椅上的控制杆和按钮应设计在方便驾驶员和乘客操作的位置,以减少驾驶员的注意力分散和操作负担。
-窗户和后视镜的位置:座椅设计中应考虑到驾驶员对窗户和后视镜的观察角度,以提高驾驶员的视线范围和安全性。
-座椅稳定性:座椅的稳定性对于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和舒适性至关重要。
座椅的结构和固定方式应经过充分的测试和验证,以确保其在碰撞和剧烈运动条件下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汽车座椅设计需要考虑到舒适性、支持性和人体工程学等因素。
最新汽车座椅设计 - 中文培训资料
●TEST 方法 : T/Anchor(① 利用SFAD1 TL方向 15,000N 负荷 or ② Belt Strap 末端的 水平面上下 20。以内 前方向 5,300N负荷中选择一种方法就行)
L/Anchor(① 利用SFAD2TL方向 11,000N 负荷 and ② 利用SFAD2 WL平面上 以75± 5˚ 方向 加5,000N负荷)
国家 项目
一般规定
备注
HIP POINT
※SEAT 调节位置 - RECLINER : 设计基准 - H/REST 上下位置 : 最下端 - H/REST 前后位置 : 设计基准 - SLIDE : 最后方 - LIFTER : 最下端
韩国 FR ONLY
北美 FR ONLY
欧洲 FR & RR
澳洲 FR ONLY
座椅介绍
座椅的构成及作用
滑轨 总成
SEAT的 前后 调节装置, 保证驾驶员的最佳驾驶条件.
SLIDE CHANNEL
UPPER CHANNEL LOWER CHANNEL
SLIDE LEVER
C形
T形
W形
座椅介绍
座椅的构成及作用
高度调节装置总成
SEAT的 上下调节装置, 保证驾驶者的最佳驾驶条件.
北美 a ≥ 400 b ≥ 400
e ≥ 460
e ≥ 650
e
e
SEAT间距离要求
欧洲
a ≥ 400 c ≥ 400 d ≥ 400
单位 : mm
澳洲
800 ≥ a ≥ 400 (1人用)
-
-
-
-
座椅相关法规
HEAD RESTRAINT 尺寸
H/REST 最上端 H/REST 最下端
汽车座椅知识培训资料
图片
滑动测试机: 此机台针对滑板之作动 作测试,并确认其作动 是符合基准,不符合者 予以调整,使该产品之 机能达到最佳状态。
BARCODE 作业系统 成品完成后,上栈板并贴付 条码,经由输送带,存取入 仓,期间透过扫瞄机自动找 寻并记录储位,使在库资讯 即时化,且可达到先进先出 之效果 。
图片
LINE 状况揭示板: 此揭示板以音乐及灯光 LINE 清楚地显示, 各工程 站之异常状况,并同步连线 生产及品保单位,得于最 短之时间内安排除异常。
SPEC GB1151
ITEM 汽车正面碰撞 的乘员保护
M1类车
GB15083
*1M,N类车
GB8410
全内饰件
GB14167
M,N类车
QC/T740
*2M1类车
GB13057
3C要求
M2,M3类车 *3依规范
○
○
汽车侧面碰撞 的乘员保护
后撞乘员防护 保障规定 儿童座椅强度 (动,静) 耐燃烧试验 限定物质 SOC(铅汞镉 与六价铬)_ 挥发性物质 TVOC 后两项为非强制性检验项目
照片
长度6.5M:1条 长度12M:1条 ( 置)
无
长度18M:1条
优 、缺点
●优点:前、后座椅装配 及枕头、扶手披皮均可使 用生产 ●缺点:皮带易脏污、硬 化、不耐磨,使用一定期 限须更换。
头-5分
头-4分 胸-4分 腹部-4分 骨盆-4分 附加评分项目(满分3分)
颈-2分
胸-5分 大腿-2分 小腿-2分
前排安全带提醒装置(2分)
头-4分 胸-4分 大腿-4分 小腿-4分 侧气囊和气帘(1分) 信息说明内容 安全配置 燃料消耗量*
三、座 椅 生 产 流 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座椅相关设计规范一、范围本标准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生产经验规定的汽车座椅设计规范;本标准适用于骐铃牌各系车型座椅的设计。
二、目的规范座椅设计要求。
三、定义3.1 座椅 seat供一个成年乘员乘坐且有完整装饰并与车辆结构为一体或分体的乘坐设施。
它包括单独的座椅或长条座椅的一个座位。
3.2 固定装置 anchorage将座椅总成固定到车辆结构上的装置。
包括车身上受影响的部件。
3.3 调节装置 adjustment system能将座椅或其部件的位置调整到适应乘员乘坐姿态的装置。
该装置应有如下功能:纵向位移 longitudinal displacement垂直位移 vertical displacement角位移 angular displacement3.4 锁止装置 locking system使座椅及部件保持在使用位置的装置。
3.5 头枕 head restraint用于限制成年乘员头部相对于其躯干后移,以减轻在发生碰撞事故时颈椎可能受到的损伤程度的装置。
3.6 “R”点“R”pointGB11551——2003中附录C定义的乘坐基准点。
3.7 基准线 reference lineGB11551——2003中附录C附件1图C.1中所示的通过三维人体模型的线。
三、技术要求应包括产品的具体性能指标、技术要求、质量目标,专项试验、整机/整车试验以及国内外公司的匹配要求等内容。
3.1舒适性1)座椅泡沫造型应符合人机工程学的要求,并给出A面的分析报告。
2)人体乘坐时,最大布置人体与骨架(硬物)间距≥30mm。
3)选用高回弹的优质冷发泡沫,性能指标见附表3.4要求。
4)选用优质复合面料,面料与泡沫采用火焰复合方式,提高面料的舒适度和环保性。
5) 前排座椅的舒适性设计参考应当满足人机工程相关法规和行业标准(根据设计可作相应调整);6)座椅各零部件的外露部分不得有易于伤人的尖角锐边,各部结构不得存在可能造成的挤压、剪钳伤人部分。
7)工作座椅的结构材料和装饰材料应耐用、阻燃、无毒。
坐垫、腰靠、扶手的覆盖层应使用柔软、防滑、透气性好、吸汗的不导电材料制造。
8)若坐垫直接固定在底板上(通常为后排座椅坐垫),一般泡沫上表面到底板的距离不小于50㎜;9)在震动和乘员进行座椅特性操作的过程中,不得有摩擦声音和尖刻声音等异响。
3.2外形尺寸要点1)座面:座面表面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纵向(座深方向)平展的,其倾角为0°-5°;另一种是纵向前沿拱起的。
任意一种形式的座面,其横向高度差都不应小于25mm;座面前沿拱起的高度h1最小应为40mm,起拱半径R1最小为40mm,最大为120mm。
座椅前沿纵向起拱时,前部倾角α1=4°-5°,后部倾角α2=10°-15°,两角顶交点位于距座面前沿座深2/3处;纵向高度差h2不得大于40mm。
当坐垫为弹性结构时,最下层支撑部分应有一定的刚性,中间弹性层变形量不宜过大(坐垫厚度不宜大于30mm)。
2)腰靠:腰靠角度调节量应不小于20°;腰靠的形状应保证使人体压力尽量分布均匀。
腰靠若装有软垫,则其沿座深方向垂直剖面内的曲率半径应大于1400mm。
3)头枕:头枕到顶棚间隙,经验值为,驾驶员头部到顶棚间隙大于50mm,乘客头部到顶棚间隙大于30mm,保证乘员头部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头枕中心线与靠背中心线应保持0°-20°夹角。
根据 GB 11550-1995汽车座椅头枕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头枕位置尺寸,沿平行于躯干基准线测量头枕顶端到R点长度,驾驶员座椅为700mm以上,其他座椅为650mm以上;由头枕顶端沿平行于躯干基准线方向向下65mm 处或者由R点沿平行于躯干基准线向上635mm处,头枕的外形宽度以座椅中心面为对称面,左右各应宽85mm以上(既头枕最小宽170mm);位置可以调节的头枕外形高度沿平行于躯干基准线方向测量为100mm以上。
4)扶手:工作座椅若设扶手,则扶手的有关尺寸应满足以下条件:扶手上缘与座面间的垂直距离为230+20mm;两扶手内缘间的水平距离最大不超过500mm;扶手长度为200-280mm;扶手前沿与座面前沿的水平距离为90-170mm;扶手倾角,固定式为0°-5°,可调式为0°-20°。
5) 靠背:靠背的基准角度与水平面成105°-115°;前排座椅靠背高度不低于800mm;后排高度不低于700mm。
3.3座椅外观3.3.1座椅总成蒙皮装配后,造型应挺括、饱满,不允许有破损、污损、皱折等疵病;3.3.2座椅总成蒙皮整体缝合应牢固。
缝制针距明线5-8针/30mm,且应均匀、清晰、平直,无漏针、脱线、跳沙等现象。
座椅总成坐垫缝制线条与靠背缝制线条应对齐,相差不大于±5 mm;每条线缝的两端应回针,不应有大于10mm的多余线头。
3.3.3座椅总成各焊接、铆接部位应牢固可靠,不应有松动现象;总成不应有焊接错位、气孔、虚焊等缺陷,外表面应平整、光洁、无油污、无毛刺,运动部分应涂润滑油。
3.3.4座椅头枕应无局部凸起、尖棱等触感。
3.3.5座椅总成的金属件应进行防锈处理,表面涂层均匀,无气泡、划伤、堆积和流痕等现象;所有金属件表面不允许有锈蚀及漆膜脱落现象,符合QC/T484-1999《汽车油漆涂层》标准要求,需耐盐雾试验48小时以上。
3.3.6装饰件之间的间隙均匀,泡沫、骨架、C型钉无外露;3.3.7装饰塑料件色泽均匀一致,无凹凸、飞边;塑料装饰件料厚要求≥2.5mm。
3.4泡沫指标要求3.5面套要求3.5.1座椅面料(单层)物理机械性能指标3.5.2座椅面料(复合)3.5.3坐垫总成和靠背总成线缝应对齐,其偏差应在±5mm以内,面料表面应平整、洁净、无接头、脱线、断线,应无明显疵点现象;面料中的阻燃剂和其他处理剂不得产生影响乘员身体健康的有害气体。
3.5.4 座椅面料试验方法3.5.4.1面料的定负荷引张伸长率及残余变形率测定:取长度为200mm,拉去边纱后宽度为50mm的试样,把它夹在试验机的夹钳上,在初始测量长度L0(通常为lOOmm)上施加125N负荷,历时30min,测量原初始长度上的尺寸L1,按下式计算定负荷伸长率:(L1-L0)/L0×100;卸载30min后测量恢复后的长度L2,并按下式计算残余变形率:(L2-L0)/L0×1003.5.4.2 复合面料的剥离强度测定:取170mm×50mm试样,在一端剥离50mm(如用机械方法不能剥离,可用试剂进行剥离)后将剥开的泡沫和布料端分别夹于拉力机的上下夹钳中,以lOOmm/min的速度拉伸试样,测量剥离力。
3.5.4.3缝纫接缝强度的测定:将lOOmm×lOOmm的试样两块面对面地放好,按照座椅面套的实际缝合状况(搭边、针距、缝纫线、回针等都要与实际使用的相一致)将其缝合在一起,然后将缝合好的试样两端放在拉力机的上下夹钳上,以100mm/min的速度进行拉伸,测量缝纫处的断裂强力。
3.6座椅滑轨机构3.6.1 滑轨参数3.6.2 滑轨技术要求a、解锁手柄操作力15-55N,解锁调节灵活、无异响。
b、总成滑动阻力(在承受75kg向下载荷时)为30-225N,且滑动过程中无异响、全行程无涩点、滑动顺畅,同步锁止、同步解锁。
c、耐久性能:在座椅上加载80KG载荷,前后往复滑动滑轨15000次以上,不允许有滚柱、滚珠脱落,零件变形、机构失效等缺陷。
d、其余要求按照QC T805-2008 《乘用车座椅用滑轨技术条件》执行3.6.3外观及装配要求a、滑轨配合面应涂敷润滑脂,滑轨表面电泳涂装,漆层应符合QC/T 484-1999《汽车油漆涂层》的规定,需耐盐雾试验48小时以上。
b、滑轨在调节范围内应调节自如,分段限位明显可靠,运动机构无异响,无卡滞现象。
c、滑轨外表面应平整光洁、无损伤、无毛刺,铆接和焊接部位应牢固可靠,不得有松动现象。
3.7 座椅调角器机构3.7.1 调角器的参数(靠背的反转角度根据驾驶室空间,及靠背翻转须达到的功能而设定)a、座椅靠背设计基准位置为:105°-115°b、前排座椅调角器调节角度:基准位置向前°;向后°。
c、后排座椅调角器调节角度:基准位置向前°;向后°。
3.7.2 调角器技术要求a、调角器结构:厂家根据成熟调角器且满足法规和碰撞实验强度和性能要求,前排调角器单边锁止强度≥1000Nmb、调角器调整杆操作力矩小于1.0-3.5N.M。
c、其余技术要求按照JT/T460-2001 《汽车座椅靠背调角器技术条件》执行。
3.7.3 后排锁止机构限位器的技术指标要求a、单边锁止强度≥12500N以上。
b、解锁力≤30N。
c、耐久性能:开、关锁≥15000次试验后,各零件不应有变形、破损现象,且能正常工作。
d、沿靠背顶端垂直于靠背基准线方向施加40±5N的力,靠背晃动间隙≤10mm。
e、后排调节范围0°-110°(110°是靠背基准位置的角度)3.7.4外观及装配质量要求a、运动部位应涂润滑脂;b、外表面应平整、光洁,无油污、无毛刺。
c、焊接、铆接部位应牢固可靠,不得有松动现象。
3.8座椅锁机构3.8.1 4/6分座椅和3人座联体座椅—乘客三人座座椅锁机构技术要求a、锁止强度≥25000N,座椅在完成GB14167试验后,座椅锁的锁止功能不损破、失效。
b、解锁力≤50N3.8.2 其它座椅锁机构技术要求:a、锁止强度≥15000N,座椅在完成GB14167试验后,座椅锁的锁止功能不损破、失效。
b、解锁力≤30N3.9所有座椅需满足规定的H点、臀部空间等要求。
H点公差:BL±12.5mm,TL±12.5mm,WL±12.5mm,躯干角±2°。
3.10金属骨架结构3.10.1金属骨架应符合按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
3.10.2金属骨架的焊接应符合JB/T 5943《工程机械焊接件通用技术条件》的规定,焊接方式采用点焊、弧焊、气体保护焊。
零件表面不得有焊渣、飞刺。
3.10.3金属骨架进行除锈、防锈处理,表面电泳涂漆,漆层应符合QC/T 484-1999《汽车油漆涂层》的规定,需耐盐雾试验48小时以上。
3.10.4金属骨架与其他零部件装配为总成后,强度应符合GB 15083汽车座椅系统强度要求及试验方法》及《TBD-681201汽车座椅疲劳试验方法及评价标准》的规定。
3.11各塑料件结构3.11.1各塑料件应无变形、破损、飞边、毛刺、划痕及污物,色泽一致,皮纹清晰, 并符合色标、皮纹样本,不应有异样斑点,不能变色,表面质量应一致,不能有折皱,与座椅总成风格要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