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藏描述的几个前缘问题

合集下载

1.1 油藏描述的主要内容

1.1  油藏描述的主要内容
术得到更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 目前,这项技术已在生产中广泛应用,获得了显著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它对油气田勘探和开发起着 越来越明显的作用。实践表明,油藏描述技术研究
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三、油藏描述的任务 1. 阐明油藏的构造面貌. 2. 沉积相和微相的类型与展布规律. 3. 储集体的几何形态和大小. 4. 储层参数分布和非均质性及微观特征. 5. 油藏内流体性质和分布规律. 6. 建立油藏地质模型(包括静态模型和预测模 型),计算石油储量和进行油藏综合评价。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油藏描述的主要内容
(3)沉积(微)相
① 阐明油田沉积物源及其方向、沉积体系、
沉积相模式;
② 编制出典型的沉积相剖面、沉积相平面图
或沉积微相平面图;
③ 建立沉积相三维立体模型。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油藏描述的主要内容
(4) 成岩作用
成岩作用研究主要应用显微薄片、铸体片、
阴极射线、扫描电镜和结合其他资料阐明油田储
(1)油藏评价阶段 (2)开发设计阶段 (3)方案实施阶段 (4)管理调整阶段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油藏描述的主要内容
二、油藏描述阶段的划分
(1)油藏评价阶段
油藏一经发现工业油气流之后即进入油藏评价阶段。
主要任务:提高勘探程度,提交探明储量 资料基础:少量探井、评价井和地震
研究内容:圈闭形态 、 油气水系统、流体性质、储层分布
主要任务:编制油田开发方案和钻开发井的工程实施方案
基础资料:探井、评价井、少数开发井和地震 研究内容:构造方面 油气水研究 储层描述:相、四性、对比、分布、评价
建立油藏和储层地质模型
第一章 绪论

《油藏工程》课后习题答案

《油藏工程》课后习题答案
思考题与习题要点 第一章 1. 油田正式投入开发前的准备工作有哪些? 答:整体上油藏的开发分为三个部分,即区域勘探、工业勘探和投入开发。但是投入开发过程中首先要进 行基础井网的钻井,以便于更加详细的了解油藏情况。主要论述前两部分的内容和工作。 2. 试从处理好认识油田和开发油田的关系,说明整装油田和断块油田的开发程序的差别。 答:从认识油田的角度出发,应该在初期取得更多的资料,尤其是第一手的探井详探井资料,从开发油田 的角度看,前期的资料井比较多会影响到后期开发井网的完善性。对于整装油藏和断块油藏来说,其含油 的范围和特征不同,整装油田需要较少的井数即可大致了解油藏特征,但是对于断块油田来说,由于油藏 范围比较小,井数少很难了解全面其油藏的分布特征。 3. 在裂缝或断层较发育的地区,井排方向如何布置? 答:主要从裂缝和断层的性质出发考虑,天然裂缝或人工压裂的裂缝导流能力比较高,注入水很容易在其 中窜流,因此含油裂缝的油田最好裂缝的方向与水驱油的方向垂直;断层可以分为开启性、半开启性、以 及密封性断层,对于开启性质的断层来说,其对油水流动阻挡能力没有影响,但是封闭性断层可以阻挡流 体的流动,因此如果在水驱油的方向上存在封闭断层,则断层一侧的生产井很难受效。 (注意水驱油的方 向与井排方向的关系) 4. 弹性、塑性、弹塑性储层特性对产能的影响有何差别? 答:主要从岩石的性质变化(渗透率变化)考虑,压力的变化导致渗透率改变的程度,压力回升可否恢复 角度考虑。 5. 五点法与反九点法面积井网各自有何特点? 答:从井网的构成,油水井数比,井网密度,适用的油藏等方面入手分析。 6. 已知某油田的储量计算参数为:A=20km ;h=25m;φ=0.25;Soi=0.80;Boi=1.25,ρ地面=0.95。试求该油 田的原始地质储量、储量丰度和单储系数的大小。 答:采用储量的计算公式计算,主要注意各个参数的单位,含油面积采用的是平方公里,计算完成的单位 为×10 t,丰度和单储系数也是要注意的单位的形式为 10 t/Km 和 10 t/(Km ·m),此时单储系数的单位不 要合并处理。 7. 已知某气田的h=9.14m;φ=0.015;Sgi=0.70;pi=20.684MPa;T=358.6K;Tsc=293K; psc=0.10MPa;γg=0.60;原始气体偏离系数Zi=0.90。试求该气田的丰度和单储系数。 答:同样是主要单位的问题,同时还要注意对比温度和对比压力的求法。 8. 已知某凝析气藏的φ=0.25;Sgi=0.70。探井早期测试取得的数据为:pi=18.892MPa;T=374.67 K,经分离器 和油罐的二级分离,测得凝析油的产量qo=38.47m3/d; 天然气产量qg=9117.39 m /d; 凝析油的相对密度γ o=0.7883;天然气的相对密度γg=0.6705; 原始气体偏离系数Zi为 0.82。试用容积法确定凝析气藏的单储 系数,以及凝析气藏中天然气和凝析油的单储系数。 答:注意单位和凝析油藏的特征。 9. 设有一油田,既有边水,又有气顶,其中 A,B,C 分别为三口生产井,试分别画出 A,B,C 三井的开采特征 曲线(包括压力、产量、生产气油比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并说明原因。 答:关键是分清楚 A,B,C 三口井的驱动形式,从图中可以看出,A 井经过开发以后处于原始油气界面以下,

油藏描述

油藏描述

精细油藏描述技术研究现状摘要:精细油藏描述是以剩余油分布研究为核心,以认识剩余油分布特征、规律及其控制因素为目标所进行的油藏多学科综合研究。

目前国内外精细油藏描述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井间储集层分布特征及精细储集层地质模型、开发过程中储集层性质和流体性质的动态变化特征、剩余油分布特征等。

根据对国内外精细油藏描述技术现状的分析,指出精细油藏描述的关键科学问题包括储集层沉积学研究、储集层原型地质模型研究、定量地质学研究、层序地层学研究、储集层物性和流体性质动态变化规律研究以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等。

关键词:精细油藏描述;剩余油;定量研究精细油藏描述是指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后,对油田挖潜和提高采收率,以搞清剩余油分布特征、规律及其控制因素为目标所进行的油藏多学科综合研究。

其主要任务是以剩余油分布研究为核心,充分利用各种静态和动态资料,研究油藏范围内井间储集层参数和油藏参数的三维分布,以及水驱过程中储集层参数和流体性质及其分布的动态变化,建立精细的油藏属性定量模型,并通过对水驱油规律、剩余油形成机制及其分布规律的深入研究,建立剩余油分布模型,为下一步调整挖潜及三次采油提供准确的地质依据。

1精细油藏描述的目标与研究内容精细油藏描述研究是全球油田开发领域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自油藏地质师和工程师们集中地质、地球物理和油藏工程等多学科多专业联合攻关以来,取得了较大进展,从此油藏描述研究的发展方向,可以用“精细化”来形象地概括。

“精”就是要定量化和提高精确度;“细”是描述的内容和尺寸愈来愈细,也就是分辨率要求愈来愈高。

在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推动下,精细油藏描述研究开始了由定性到定量、由宏观向微观、由单一学科向多学科综合发展的历程。

精细油藏描述以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为核心,充分发挥以地质为主体、多学科一体化研究的优势,综合应用各种静、动态资料,开展储集层和油藏的定量评价,深入研究井间砂体及储集层参数的三维空间分布,表征开发过程中储集层性质及流体性质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对驱油效果和采收率的影响;深入研究剩余油形成机理及分布规律,最终建立剩余油分布模型。

油藏描述实验2011

油藏描述实验2011

《油藏描述》实习指导书西安石油大学油气资源学院2011年10月一、实验目的了解并掌握油藏描述的基本方法与技术,学会应用石油地质学各分支学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开展油藏描述工作。

二、实验原理(一)油藏描述的内容与任务油藏描述依据石油地质学各学科知识(沉积学、岩石学、石油地质学、测井地质学、油藏工程等),应用钻井、录井、测井、岩心及流体分析化验、油井产量等多项地质资料,开展油藏定性及定量描述、表征和预测。

油藏描述的目标是查清油气田油气分布规律和主要控制因素。

主要研究内容及任务:1)地层特征描述;2)构造特征描述;3)沉积相特征描述;4)储层特征描述;5)油气水层解释;6)油藏特征描述;7)地质储量计算;8)建立油气藏地质模型。

(二)油藏描述流程1、地层特征描述据古生物资料、地层对比标志层及地层沉积旋回特征,进行单井地层划分,在单井地层划分的基础上,依据古生物、标志层以及沉积旋回变化规律,开展地层横向追踪与对比,建立等时地层对比格架,明确地层的空间分布规律。

2、构造特征描述依据全区地层划分与对比结果,确定局部构造特征,明确构造高点及凹陷位置。

3、沉积相特征描述依据录井岩屑及岩心资料,确定地层的岩石及沉积相类型;根据归位岩心资料应用岩心刻度测井技术,建立岩相及沉积相的测井相标准;依据测井相标准,划分单井岩相及沉积相,并开展多井沉积相对比及平面沉积相分布研究,明确沉积相空间分布规律。

4、储层特征描述在单井岩相划分的基础上,开展储层砂体(砂岩+粉砂岩)的分布特征研究,明确由骨架砂体构成的储层的空间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

依据储层岩心分析数据,开展储层岩性特征、物性特征、孔隙结构特征、储层成岩作用、储层分类与评价、储层非均质特征研究,明确储层的微观特征及储层类型。

5、油气水层解释根据储层“四性”关系研究成果确定有效厚度的岩性、物性、含油性以及电性下限标准;依据岩心含油产状及油气产层的产能资料,建立研究区油、气、水、干层的测井解释标准图版;应用岩心刻度测井技术建立储层孔隙度解释模型;应用岩电实验结果建立含油饱和度测井解释模型;根据有效厚度下限标准及测井解释标准图版,开展多井测井解释,划分有效厚度层段,计算有效厚度段的孔隙度与含油饱和度;确定平均有效厚度、有效厚度段的平均孔隙度与平均含油饱和度,明确油气层段的电性特征,明确油气的空间分布特征及规律。

油藏描述中国石油大学

油藏描述中国石油大学

一、名词解释:1.油藏描述:简称RDS,对油气藏各种特征进行三维空间的定量描述,表征和预测。

它是认识和研究,改造油气藏,提高油气藏开发效果的方法技术。

P522.流动单元:是侧向上、垂向上岩性、物性相对均一,具有相对流体流动特征的储集单元,其顶、底必须存在一定的有效隔层。

(根据影响流体在其中流动的地质特征与岩石物理特征所划分的具有一定体积的岩石,是流动模拟的基本单元,没有”相”概念,也没有预测作用。

)P6\P133.微型构造:在油田总的构造背景上油层本身的微细起伏变化所显示的构造特征,其幅度和范围都很小。

通常相对高差在10m以内,长度在500m以内,宽度在200-400m,面积小于0.3km²。

P94.地震相:有特定地震反射参数所限定的三维地震反射单元,它是特定的沉积相或地质体的地震响应。

P325.测井相:表征沉积物地质特征的一组测井响应特征。

测井资料能够提供连续而丰富的地下地质信息。

P126.储层参数的空间结构形态:储层结构:储集体的几何形态及其在三维空间的展布,是储集体连贯性及储集体与渗流屏障空间组合分布的表征。

P307.沉积层序:一套整一的、连续的,成因上有联系的地层组合,其顶、底以不整合面或与之可对比的整合面为界。

P318.油藏储层地质模型:是油藏描述综合研究的最终成果。

将油藏的各种地质特征在是三维空间分布及变化定性或定量表述出来的地质模型,它是对油气藏的类型、储层几何形态、规模大小、储层参数分布、流体性质分布,储层非均质性、油藏构造特征等的高度概括。

实际上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其建立是油田综合评价的基础;反映该地区油藏形成条件、分布规律和油气富集控制因素等,对勘探开发可起预测作用。

P28概念模型:针对某一种沉积类型和成因类型的储层,把它具有代表性的储层特征抽象出来,加以典型化和概念化,建立一个对这类储层在研究区内具有普遍代表意义的储层地质模型。

本身并不是一个或一套具体储层的地质模型,而是代表某一地区某一类储层的基本面貌。

油藏描述考试内容

油藏描述考试内容

油藏描述考试内容《油藏描述》课程考查试卷(A卷) 是决定开发战略、划分开发层系及开采方式的重要依据。

一名词解释这种模型重点表征的是各砂体及其间的宏观非均质特征,1、储层表征(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定量地确特别是储层的连通性及层间非均质性,这是驱油效率的主定储层的性质、识别地质信息及空间变化的过程控因素,因而模型包括以下四个主要内容: (ke, 1986)。

(1)各种沉积环境的砂体在剖面上交互出现的规律性、2、油藏地质模型是将油藏各种地质特征在三维空间的变平面延展性及三维分布特征;化及分布定量表述出来的地质模型。

(2)各砂体间渗透率的非均质程度; 3、储层静态模型,即将储层网块化后,把各网块参数按3)各层间隔层的岩性、厚度、纵向上和平面上的分布; (三维空间分布位置存人计算机内,形成三维数据体,进行(4)构造裂缝的发育情况及分布。

储层的三维显示,可以任意切片,并进行各种运算和分析。

3(简述关键井的研究及多井评价内容 4、储层参数分布模型,储层参数(孔隙度、渗透率、泥(1)测井曲线的深度校正,岩芯资料的数字化与深度的质含量等)在三维空间变化和分布的表征模型。

匹配,保证同一口井的所有测井和地质资料都有准确的深5、确定性建模:对井间未知区给出确定性的预测结果,度和深度对应关系。

即试图从已知确定性资料的控制点如井点出发,推测出点(2)测井资料的环境校正及数据标准化。

3)关键井分析,确定井剖面地层的岩相。

间确定的、唯一的、真实的储层参数。

(6、胶结率来定量表示胶结作用对砂体孔隙性的影响: (4)弄清研究区目的层岩性、物性、含油性及电性的基本特征。

胶结物含量,100%原始孔隙体积胶结率= (5)分析研究区储层四性间的内在联系,弄清影响储层参数的各种地质因素。

(7、油层组:为岩性、电性和物性、地震反射结构特征相6)确定适合于全油田的测井解释模型、解释方法及解同或相似的砂层组的组合,是一相对的“不等时同亚相”释参数,包括岩性模型(骨架成分及其测井参数)、反映沉积复合体。

油藏描述资料

油藏描述资料

油藏描述资料(2010-03-28 15:59:54)转载标签:油藏储层地质模型地层层序杂谈分类:专业领域油藏描述,简称RDS技术服务(ReservoirDescriptionService),就是对油藏各种特征进行三维空间的定量描述和表征以至预测。

其最终成果是建立反映油藏圈闭几何形态及其边界条件,储集及渗流特征、流体性质及分布特征的三维或四维油藏地质模型。

油藏描述是在七十年代末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项优化全油田多学科相关信息来研究与定量表征、评价油气藏的新技术。

国内外最早提出油藏描述的是斯伦贝谢公司,当时,他们认为油藏描述技术服务(或油藏研究)以测井为主,并把油藏描述分为:(1)油田地质构造与储集体几何形态的研究;(2)关键井研究;(3)油田测井资料标准化;(4)测井相分析;(5)油田参数转换与渗透率的研究;(6)井与井间的地层对比;(7)单井综合测井地层评价;(8)储集层参数的汇总与作图;(9)计算油田的油气地质储量;(10)单井动态模拟;(11)测井数据库的建立与应用等11个研究内容,核心是测井油藏描述,至1985年斯论贝谢公司才将三维地震资料及VSP(垂直地震)资料引入油藏描述的测井井间相关的研究中,但它所强调的仍是以测井为主体模式的技术,多学科的协同研究及最终的储层三维模型。

(M.Sneider(1990)所指的油藏描述是有关油层和水层系统(包括遮挡流体流动)的岩石、孔隙和流体在三维空间的分布及其连续性的一种综合概念,其目的是在一系列开发方案下确定原油采收率和开采速度,以便选择最佳方案,从概念上讲,“Reservoir”所指的应是油藏,而不仅仅是储层,是油藏工程中的一种综合概念,完整的油藏描述系统应该是涉及构成油藏的全部条件。

我国开始引进油藏描述这一术语是在80年代中期,并从多方面开展了综合研究攻关工作,进入90年代,油藏描述工作在我国各大油田得到了全面开展,通过各油田,石油院校、研究单位的共同努力,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应于我国陆相储层和多断块特点的油藏描述的方法,并在生产实际中得以广泛的应用,以至石油总公司对下属机构规定:凡上报储量的油田必须进行油藏描述。

油藏描述

油藏描述

油藏描述的现状和发展摘要:岩性、地层油藏一般无明确外部构造形态, 圈闭较隐蔽, 用传统构造勘探方法难以识别。

尤其对薄砂体中的岩性、地层油藏, 进行预测难度更大。

关键词:岩性地层,圈闭,勘探,地层油藏油田开发所面对的是不同地质条件和动态不断变化的各种类型的油藏,是油藏岩石和孔隙结构的复杂性,流体组成和物性变化的复杂性以及开发动态变化的复杂性的综合。

各个油藏的地质条件不同。

从岩石类型来看,有砂岩、碳酸盐岩油藏等;从油藏类型来看,有构造、岩性油藏等。

另外,即使是同一油藏,由于沉积作用的影响,不同油层的性质也不相同。

油藏在整个开发过程中是动态变化的。

油藏在投入开采以前处于原始的静止平衡状态。

投入开采后,油藏的压力分布、流体分布就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而且在油藏开采的整个过程中,这一变化是在不断地进行的。

由于油藏的非均质性,特别是在油田开发后期,各种提高采收率的方法的使用,使得对上述动态的描述更加复杂。

油藏岩石物性和孔隙结构是十分复杂的。

油藏岩石的有效厚度、渗透率、孔隙度等在平面和纵向上的分布和变化不同,其孔隙结构、孔道大小及分布、孔隙的连通情况等更是变化复杂。

如果油藏还存在裂缝,那么裂缝的大小、形态及分布情况的描述更加复杂。

油藏中所含的流体性质及其在开采过程中出现的物性变化也很复杂。

油藏中所含的流体包括油、气、水。

根据各个油藏所含的油、气、水的组分的不同,可以将油藏划分为常规油藏、气藏、凝析气藏、稠油油藏等。

油藏流体在高温高压的油藏条件下,油气相态、体积分数、溶解气油比、粘度、密度等性质会有较大的变化,油层中所含的流体与岩石相互作用所产生物理化学现象更加复杂,例如毛管压力、相对渗透率、扩散、吸附等。

另外,在二次采油之后,各种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如热力采油、化学驱、混相驱等的使用,也使得对油藏开采过程的描述更加复杂。

众所周知,我国石油资源的80 %以上蕴藏于陆相地层中,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在陆相环境中占有绝对主导地位。

油藏描述的地质资料

油藏描述的地质资料

H2
c1,c2-钻杆、钻铤的内容积; d1,d2-钻杆、钻铤的内径; H1,H2-钻杆、钻铤的长度。
由于实测法所测迟到时间一般比较准确,因而在现场大量应 用。
2.岩屑录井过程
⑴捞砂样、清洗 ⑵照荧光:烃类的组成影响发光颜色,含量多少决定发光强度(荧光分析)
⑶烘晒岩屑 ⑷真假鉴别 ⑸岩屑描述
㈡岩屑描述内容
1.岩性:颜色、定名、含有物 2. 结构:粒度、分选、胶结物 3. 荧光:颜色、级别、产状 4. 含油程度:颜色、级别、含油岩性、百分含量、饱满程度 5. 化石:类型、属种、丰富程度、环境(微化石) 6. 裂缝:次生矿物或成分含量、结晶程度 7. 孔洞(同上)
㈢ 成果
绘制岩屑录井草图、粘贴岩屑实物剖面并编绘岩屑录井综合 图。
的相关性,使预测精度有很大的提高。
㈢ 储集空间 1.储集空间类型 2.孔、洞、缝的成因与分布 3.孔隙连通与裂缝发育情况 4.储集物性 5.非均质性研究 6.孔隙结构
㈣ 油气水分布及性质 1. 油气水分布 2. 油气水界面与过渡带 3. 流体分布的控制因素 4. 流体性质
㈤ 地层压力、温度系统
2)实测法
实测法选用与岩屑大小及密度相近的物质(通常选用红砖碎块或玻璃、白 瓷碎片),在换钻杆时投入钻杆内并记录开泵时间,然后在井口钻井液出口处记录 投入物开始返出的时间,该碎片进出所耗时间减去投入物下行时间即为岩屑迟到时 间。
T t t0
t0
c1 c2 Q
d12
4Q
H1
d22
4Q
物探资料 测井资料 试油试采资料 动态资料
§1 钻井地质资料
地质录井的主要项目有:岩心录井、岩屑录井、钻时录井、钻 井液录井、气测录井。 一、岩屑录井资料

苏北盆地溱潼凹陷古近系阜宁组三段油藏描述

苏北盆地溱潼凹陷古近系阜宁组三段油藏描述

苏北盆地凑潼凹陷古近系阜宁组三段油藏描述凑潼凹陷油气勘探始于1958年,长期由中石化华东分公司承担油气勘探开发工作,但其地质特征、油气水分布关系都非常复杂,对其有利储层的展布规律认识很少。

俞垛-华庄地区主要油气藏类型为构造油气藏,区内绝大多数油气藏与断层相关,为规模偏小的断块、断鼻型构造油气藏以及与断层相关的复合型油气藏。

该油气藏由于多期次的构造活动,导致凹陷发育了多期次断裂系统,特别是断裂带上不同时代发育的各种级别断层交织在一起,导致油田被分割为众多的小断块,且各断块含油气性差异较大。

本论文结合凑潼凹陷已有的勘探开发研究成果及认识,通过开展俞垛-华庄地区储层展布特征和精细地质建模研究,进一步搞活俞垛-华庄地区砂体的时空配置关系、储层的空间展布特征,进而进行地质建模取得的主要成果及认识有如下几点:(1)阜三段分为4个油组20个小层27个单砂体。

用油组砂体厚度大,连通性好;I、W油组各单层砂体厚度中等;II油组各单层砂体较薄,主要分布在俞垛、叶甸地区。

沉积物源主要来自北部方向。

阜三段iv> i油组以三角洲前缘为主,沉积微相主要有水下分流河道、河道侧缘、河口坝、分流问湾、远砂坝等。

(2)斜坡上发育两组断裂:一组为控制凹陷的沉积与构造发育演化的东部边界断裂带北西倾向断层,断裂整体呈北东走向弧形展布,局部呈“ S'形,与凹陷的走向一致;另一组为凹陷斜坡带断层,它们的平面延伸距离相对较短,断裂走向为北东向-北东东向展布。

两组具断裂走向与构造等值线走向呈一定角度,形成众多的断块圈闭(3)俞垛-华庄地区以正常三角洲前缘业相沉积为主,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和席状砂微相。

IV油组到I油组表现为两个完整的进积沉积旋回m油组、i油组以浅水沉积为主,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比较发育;W油组以席状砂沉积为主,皿油组以深水前三角洲泥沉积为主。

(4)俞垛、叶甸和华庄地区目标层段内,叶甸和俞垛地区泥岩波阻抗值一般在6100-8000g/cm~3?m/s 左右,砂岩波阻抗值一般在8200-12000g/cm~3?m/s 左右。

《油藏描述》综合练习资料

《油藏描述》综合练习资料

《油藏描述》综合练习资料《油藏描述》综合练习资料第一章油藏描述概述1、油藏描述的概念?2、油藏描述的目的和任务?3、油藏描述的研究特色?4、油藏描述的分类?5、什么是油藏静态描述?什么是油藏动态描述?6、勘探阶段油藏描述的研究内容有那些?7、开发阶段油藏描述的分类及各类的研究内容有何区别?第二章油藏地质研究1、地层划分和对比的概念、目的?2、地层划分和对比的岩石学方法的概念、特征、方法和注意事项?3、地层划分和对比的古生物学方法的概念、特征、方法和注意事项?4、地层划分和对比的地球物理方法的概念、特征、方法和注意事项?5、地层划分和对比的热释光方法的概念、特征、方法和注意事项?6、什么是标准层?标准层的确定方法?7、油藏构造研究的目的和任务?8、油藏构造研究的流程?9、开启性断层和封闭性断层的特征?10、地应力研究的目的?地应力测试方法有哪些?11、裂缝油藏的类型划分?12、天然裂缝和人工诱发裂缝的特征?13、沉积相研究的目的?14、相标志有哪些?15、相分析步骤有哪些?相分析程序?16、为什么要进行测井相分析?测井资料的指相信息有哪些?17、什么是储层微观研究?储层微观研究的目的是什么?18、什么是成岩作用?成岩作用研究的目的?碎屑岩的成岩作用类型有哪些?19、储集岩的成岩作用鉴定方法有哪些?泥质岩的成岩作用鉴定方法有哪些?20、成岩作用阶段的划分依据有哪些?21、什么是原生孔隙?什么是次生孔隙?22、次生孔隙的成因类型?次生孔隙的结构类型?23、孔隙结构的概念?研究孔隙结构的方法?24、喉道的类型?25、什么是储层潜在敏感性?储层潜在敏感性的类型?26、流体性质研究的目的?27、流体界面的确定方法?28、影响流体性质的地质因素有哪些?29、什么是原始地层压力?原始地层压力的确定方法有哪些?30、什么是压力系统?同一压力系统的条件有哪些?压力系统的研究方法有哪些?31、造成异常压力的原因有哪些?异常压力与油气间有何关系?32、非均质研究目的?非均质研究的分类?33、层内非均质的概念?层内非均质的研究内容?34、层间非均质的概念?层间非均质的研究内容?35、平面非均质的概念?平面非均质的研究内容?36、微观非均质的分类?微观非均质对油田开发的影响?37、什么是隔层?隔层的标准?38、储量计算的目的和意义?39、储量计算的方法有哪些各类方法的特点和应用范围?40、什么是油藏地质模型?油藏地质模型建立的目的和意义?41、什么是储层地质模型?储层地质模型的分类?42、油藏综合评价的参数及评价方法?第三章地震综合解释及预测1、地震综合解释及预测的任务是什么?2、什么是沉积层序?什么是地震层序?3、按规模可将地震层序分成几类?4、地震层序的接触关系及其分类?5、什么是削截、顶超?什么是下超、上超?6、地震层序划分的步骤?标准剖面的确定原则?7、地震层序划分须注意的问题?8、什么是地震相?地震相与沉积相的关系?9、什么是地震相参数?地震相参数的属性分类?10、什么是内部反射结构?内部反射结构的分类及其地质意义?11、什么是外部几何形态?外部几何形态的分类及其地质意义?12、什么是地震反射的连续性?连续性的地质意义及分类?13、什么是地震反射波的振幅?振幅的地质意义及分类?14、什么是地震反射的频率?频率的地质意义及分类?15、地震相分析的概念?地震相分析的关键和目的?地震相分析的内容包括几部分?16、地震相识别和命名的原则?17、地震相的地质解释的原则?18、钻井地震相剖面的用途及制作步骤?19、地震相转化为沉积相时,沉积相边界的确定方法?20、地震相分析的步骤?地震相分析过程中的注意事项?21、地震相模式的概念?22、陆相断相湖盆地震相模式的类型?23、陆相断相湖盆的成因地震相模式?24、冲积扇、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的区别和联系?25、火山岩地震相的分类及各类的特征?26、盐丘和泥丘的异同?27、岩性指数图版制作的目的和制作方法?28、利用地震资料预测孔隙度的方法?29、利用地震资料预测地层压力的可能性及预测方法?30、什么是储层横向预测?储层横向预测的主要方法有哪些?31、油气藏的地震异常特征?32、什么是亮点技术?亮点的标志有哪些?33、DIV A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它有哪些优点?第四章测井综合解释与评价1、为什么要进行测井资料预处理?测井资料预处理包括哪些内容?2、测井资料标准化的目的是什么?3、关键井研究的目的?关键井的选择应满足什么条件?4、关键井的研究内容包括哪些?5、什么是四性关系研究?它有哪些方法?6、测井解释的地质约束条件有哪些?7、岩性解释模型主要包括哪些?物性解释模型主要包括哪些?8、什么是束缚水饱和度?其影响因素有哪些?9、什么是有效厚度?有效厚度物性下限的确定方法有哪些?10、有效厚度测井标准的确定步骤?如何检验?11、油气层评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2、什么是单井评价?什么是多井评价?两者是何关系?13、油层水淹后会发生哪些变化?14、水淹层的定性判别和定量评价?《油藏描述》综合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___ ______是油藏描述的基础,也是油藏描述的目的和归宿。

油藏工程课后习题及答案

油藏工程课后习题及答案

油藏工程课后习题及答案油藏工程是石油工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领域,它涉及到石油的勘探、开采和生产等方面。

在学习油藏工程的过程中,课后习题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将为大家提供一些油藏工程课后习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1. 什么是油藏工程?油藏工程是一门研究石油藏地下储集层特征、储量、开发方式和开发效果的科学与技术,它包括石油勘探、油藏评价、油藏开发和油藏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2. 油藏工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油藏工程的主要任务是确定油藏的储量、开发方式和开发效果,以实现石油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3. 请列举一些常用的油藏工程方法和技术。

常用的油藏工程方法和技术包括地质勘探、地震勘探、测井、油藏模拟、油藏开发和油藏管理等。

4. 什么是油藏评价?油藏评价是指通过对油藏进行地质、物理和工程参数的分析和计算,评估油藏的储量、开发潜力和经济效益等。

5. 油藏开发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油藏开发的基本原则是以科学的方法确定合理的开发方案,最大限度地提高石油的采收率和经济效益。

6. 请简述常用的油藏开发方式。

常用的油藏开发方式包括自然驱动开发、人工驱动开发和辅助驱动开发等。

自然驱动开发是指通过油藏内部的自然能量(如地层压力)推动石油向井口流动;人工驱动开发是指通过注入水、气体或其他物质来增加油藏内部的压力,推动石油流动;辅助驱动开发是指通过热力、化学等方法改变油藏内部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促进石油的流动。

7. 请简述油藏管理的主要内容。

油藏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油藏生产管理、油藏改造和油藏维护等。

油藏生产管理是指通过合理的生产措施,控制油井的产量和产能,实现石油的高效生产;油藏改造是指通过注水、注气等方法,提高油藏的采收率;油藏维护是指对油藏进行定期检查和维修,保持油井的正常运行。

8. 请简述油藏工程的发展趋势。

油藏工程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技术的创新和应用、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油藏描述

油藏描述

概念题地层划分:把一个地区的地层整理出新老顺序、划分出不同等级的阶段、确定其时代,就是地层的划分。

地质年代表:按时代早晚顺序表示地史时期的相对地质年代和同位素年龄值的表格,称为地质年代表。

指相化石:能够指示生物生活环境特征的化石称为"指相化石"。

平面非均质性:指同一储层在不同位置的储层岩性,物性,流体性质的变化,这些因素直接关系到注入剂的平面波及程度。

水敏:指当与储层不配伍的外来流体进入储层后,引起黏土矿物膨胀,分散,迁移,堵塞,从而导致储层渗透率下降的现象。

盐敏:指外来流体小于某一含盐浓度时,发生黏土矿物膨胀,堵塞孔隙,从而导致储层渗透率下降的现象。

夹层密度:指剖面中夹层总厚度占所统计的砂岩剖面(包括夹层))总厚度的比例,用百分数表示。

分层系数:指被描述层系内砂层的层数,以平均单井钻遇砂层层数表示。

有效厚度系数:为有效厚度与砂层厚度的比值。

成岩系数:反映岩石受成岩作用改造后,对储层性能的影响程度。

其与孔隙度,渗透率呈正相关。

天然热释光:当岩石或矿物加热,其温度未达到400℃时的发光现象,称为天然热释光。

人工热释光:经γ射线照射激活后再度出现加热发光现象,称为人工热释光。

相序:指从一相逐渐过渡到另外一种相的一系列相的关系或相的有序组合。

地层层序律:沉积岩是按先后顺序一层层的依次沉积下来的,因此正常的地层是老的在下,新的在上,这是确定地层新老顺序的一般规律,称为地层层序律。

随机函数:(略)变异函数:以向量h相隔的两点X,X+h处的两个区域化变量Z(x)和Z(x+h)两点之差的方差之半定义为Z(x)的变异函数。

结构成熟度:指碎屑物质在风化,搬运和沉积作用的改造下接近终极结构特征的程度,其主要标志是杂基含量,分选性和磨圆度。

沉积相:沉积相是沉积环境及其在该环境中所形成的沉积物特征的总和。

压力系统:指在油气田的垂直方向或水平方向上,流体压力能相互传递和相互影响的范围,又称水动力系统。

油藏描述基础知识点汇总

油藏描述基础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概述一、油藏描述的概念油藏描述也称储集层描述,油藏描述是一项油气田综合研究与评价的技术体系。

它以地质学、构造学、沉积学、地震地层学以及油层物理学、渗流力学、数学地质学等相关学科为理论指导,综合应用地质、地震、测井、试油、试采等手段,最大限度地应用计算机技术,对油藏储层和流体的各种特征参数进行三维空间的定量描述和表征,建立三维油藏地质模型,为制定和优化开发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油藏描述是研究油藏储层和流体的各种参数在三维空间中的特征及分布状态的技术体系。

二.三.油藏描述的基础资料主要有四大类:地震、岩心、测井和测试资料。

它们从各个侧面反映油藏特征,各有优势和不足,通过取长补短,互相补充,互相印证,最后熔合成一体,实现油藏描述的目的。

1.岩心资料(1)岩心是进行油藏描述必不可少的最基础的资料。

--岩心是认识油藏,特别是储层,最直接的地质信息,它是评价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性最直接的第一性资料,也是进行沉积史、成岩史、孔隙演化史研究必具的物质基础,是校正测井资料、地震资料的客观依据。

(3)岩心观察描述--目的:取得感性认识,补充井场录井的不足。

(4)岩心分析鉴定2.测井资料-- 测井是现阶段油藏描述所依赖的最基本的手段。

测井资料的优缺点:★优点:①纵向分辨率高;②通过岩心刻度建立解释模型和图版,可以在允许精度范围内取得必要的油藏地质参数;③费用较少,每口井都可进行测井。

★缺点:探测范围小,只能获取井筒周围的地层信息。

★解决探测范围小方法:通过与地震资料结合。

全井段测井系列——标准测井(1)全井段测井系列是指全井段必须进行的测井内容。

主要用于大层段判别岩性组合和地层层序,进行地层划分和对比,油田通称标准测井。

(2)标准测井目前国内通用的包括:自然电位 / 自然伽马测井;梯度电极电阻率测井(1m或2.5m电极距);声波时差测井。

(3)标准测井曲线成图一般采用1:500深度比例尺。

储层段测井系列——组合测井(1)为满足储层各种地质参数的定性定量解释,储层段测井系列一般内容较多,油田通称组合测井。

油田开发不同阶段的油藏描述

油田开发不同阶段的油藏描述

勘探开发【关健词】油藏描述;油田;剩余油;饱和度众所周知,大量的剩余油存在于地层之中,面对这部分原油,我们不能置之不理,但是针对它的开采,本来就是一个很具有挑战的问题。

只有了解到剩余油如何在地层中分布、存在以及储层的构造,我们才能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而目前使用的地震监测方式却只能在宏观上对地层给出认识,精细描述远远达不到。

因此,我们只有对储层进行精细描述,建立地质知识和储层预测规律,才能很大程度提高储层的认识。

1 我们一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油藏进行描述1.1 勘探阶段油藏描述建立含油气地质模型,描述油气藏形态,揭示油气藏内部构造和油气分布,指导勘探部署。

那么在这一部分,我们所要收集的主要资料有:区域地层、构造特征、区域沉积背景、油气生成、油气运移和油气藏形成条件。

岩心、岩屑、气测、泥浆等录井资料。

岩石物理分析、岩石学分析、岩石力学分析和岩石化学性质分析。

我们主要的描述有:(1)圈闭描述。

层位标定、编制油组(或油气层)顶面圈闭形态图、圈闭特征描述与圈闭发育史、圈闭构造发育史、圈闭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2)沉积相研究。

主要确定目标区目的层段的沉积体系及沉积相的时空展布。

层序划分与对比、单井项研究(岩心相分析、测井相分析和单井划相)、地震相分析、沉积相综合研究、沉积相对储盖层发育的控制(沉积相与储层岩性、储集物性、盖层岩性发育和分布的控制规律)。

(3)储盖层描述。

储层成岩作用研究、储层储集特征研究、测井储层解释、地震储层横向预测、储层综合评价、盖层描述与评价。

(4)油气藏特征描述。

油气解释及油气水系统划分(层间和井间对比分析,确定流体性质和变化规律)、油气藏类型(油气藏类型和油气分布规律)、含油气边界的确定、油气水性质及其分布、油气层压力和温度特征(油气层温度、地温梯度及变化特征)、油气井产能(日产量、采油强度和采油指数)。

(5)油藏地质模型和油藏综合评价。

油气储量计算(控制储量、探明储量和预测可采储量)、油藏地质模型、油气藏综合评价(油气富集高产部位和分布情况)、经济评价和开发可行性评价(油气储量丰度、经济效益和可行性研究)。

2023年春季学期石油华东《油藏描述》综合复习资料

2023年春季学期石油华东《油藏描述》综合复习资料

《油藏描述》综合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油藏描述就是以为理论指导,综合运用等信息,最大限度地运用,对方法和技术。

2、储层潜在敏感性分为、、、、五类。

3、平面非均质性还受于和等的影响。

4、完整的油藏地质模型应包括:模型、模型、模型。

5、测井环境校正方法的核心是以为依据,以各种方法为手段,将各种校正图版形成公式,然后用这些公式校正。

6、是最根底的地质工作。

7、是地下储层裂缝最直接的第一性资料。

8、测井相分析就是利用各种识别,是油藏描述必不行少的手段。

9、储集体原始孔隙的和受沉积因素把握。

10、争论是选择开发层系及分层开采工艺技术的依据。

二、名词解释1、层内非均质性2、成岩作用3、储层建模4、地震相分析5、隔层6、地震相7、储层内部建筑构造8、流淌单元9、敏感性矿物10、地应力三、单项选择题1、原生粒间孔隙指在成岩演化过程中由于正常压实及胶结作用,孔隙空间削减,但骨架颗粒之间未受到明显作用的一种孔隙。

〔〕A、胶结B、变形C、溶解D、充填E、交代2、剩余油分布最根本、内在的把握因素是:〔〕A、微型构造B、沉积微相C、断层封闭性D、注采关系3、油田开发后期把握厚油层简洁水淹形式的主要地质因素是:〔〕A、层内非均质D、层间非均质B、夹层E、砂体颗粒大小C、注采井网4、剩余油分布的外部把握因素是:〔〕A、注采状况B、井网形式C、构造活动D、储层非均质5、当代测井定量解释技术中最成熟最重要的局部是:〔〕A、岩性解释B、孔隙度解释C、渗透率解释D、含油饱和度解释6、油藏描述与传统油藏争论的主要区分是:〔〕A、综合性B、以相关学科最理论为根底C、以计算机及自动成图技术为手段7、油藏描述的争论特色:〔〕D、从定性描述到定量描述E、油藏精细描述A、综合性B、规律性C、系统性D、推想性8、地应力的测试方法有:〔〕A、微型压裂D、声放射法B、压力梯度法E、薄片法C、钻孔崩落法9、沉积相的直接标志主要有:〔〕A、岩石学标志B、古生物标志C、地球化学标志D、地球物理标志10、微观非均质争论主要包括:〔〕A、层内非均质D、外表非均质B、孔间非均质E、纹层非均质C、孔道非均质11、剩余油微观分布的主要把握因素有:〔〕A、层内非均质D、毛管压力B、岩石润湿性E、沉积韵律C、微型构造12、流淌单元划分方法包括以下几类:〔ABC 〕A、沉积学法B、生产动态资料法C、岩石物性特征法D、单参数法E、地球物理法13、在地层划分比照工作中,标准层确定后还要争论各标准层〔〕。

油藏描述的阶段性及特点

油藏描述的阶段性及特点
表 1总结了不同开发阶段要解决的主要开发问题 ,及由此要求油藏在这一阶段所要描述或表征的最主要 内容 ,以及针对这些问题目前国内外所采用的最主要技术和方法。
4 不同阶段油藏描述的重点内容和精度要求
油藏描述具有阶段性。这种阶段性不仅表现在每个阶段研究的主要内容 ,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方法等方面 的差别上 ,而且也表现在每个阶段具体研究对象的重点和精度的明显区别上。 总结国内外油藏描述的经验 ,结 合国内油藏描述的具体实际及今后油藏描述的发展趋势 ,在这里给出了每个阶段油藏描述应重点描述的对象 和内容 ,达到的精度等基本要求 ,或者称每个阶段油藏描述的主要标志 (表 2) [ 3]。
2 油藏描述的阶段划分
油田开发的阶段性早已被人们认识 ,而且已形成一些通用的阶段和基本作法 ,国内外大同小异。 一般来说 一个油田发现后大致可分为评价阶段— 方案设计阶段— 实施阶段— 监测阶段— 调整阶段 (高含水阶段 )— 三次 采油阶段 ,最后到油田废弃 (图 1)。 每一阶段都反映了人们对油藏认识的深化。 总体来看这些阶段可归为早、 中、晚三个大的开发阶段 ,或者可分别称为油田开发准备阶段、主体开发阶段和提高采收率阶段这三大开发阶 段 (图 1)。
表 1 不同开发阶段及其油藏描述阶段 的主要任务、技术和方法 Table 1 Main tasks, techniques and methods in dif ferent oil-f ield development stages and
reservoir descript ion stages
10 6
石 油 学 报
第 21卷
表 2 不 同阶段油藏描述的主要标志和精度要求 Table 2 Main characters of dif f erent reservoir description stages

不同勘探开发阶段油藏描述

不同勘探开发阶段油藏描述
(Tmax)、孢粉颜色、稳定同位素、微量元素分析。
一、勘探阶段油藏描述
二)必备的信息基础
4、测井资料
按照探井和评价井的测井要求,测取基本曲线:包括自然伽马、 自然电位、声波时差、中子、密度、电阻率或感应系列测井、地层倾 角测井等。对于裂缝性地层,有条件时应加测微阻率扫描、成象系列 测井、全波列测井等。
一、勘探阶段油藏描述
三)描述内容
2、沉积相研究——主要确定目标区目的层段的沉积体系及沉积
相的时空展布。 •(1)层序划分与对比。
应用层序地层学方法,利用发现井和评价井的录井、测井和地震资 料,进行地层层序划分对比,确定层序的时空展布,并根据描述精度要求 划分出进行地震相及沉积相分析的层序单元。
•(2)单井相研究。包括岩心相分析、测井相分析及单井划相。
2、测井及其解释参数
是开发早期油藏描述中最重要的资料,也是取得油藏总体信息的主要 手段。没有测井资料就不可能进行油藏的多井描述。 (1)岩性、岩相识别、古流向识别模式; (2)粒度中值、泥质含量 等; (3)孔隙度、渗透率、原始含油饱和度、束缚水饱和度等; (4)非 渗透性隔夹层参数及有效厚度信息; (5)微观孔隙结构参数; (6)油、 气、水综合判别模式。
2290 2300 2310 2320 2330 2340 2350 2360 2370 2380 2390 2400 2410 2420 2430 2440 2450
-51 sp 0
1032
0 Rt 80 -53 SP 6
1048
3 RT 47
2310 2320 2330 2340 2350 2360 2370 2380 2390 2400 2410 2420 2430 2440 2450 2460 2470

油藏描述考试

油藏描述考试

一、名词解释1地质储量:指不同勘探阶段后计算得到的具有不同程度地质保证,在储集地质体中处于原始状态的各种级别的油气储量的通称。

2预测储量:指在地震详查及其它方法提供的圈闭内,经过预探井获得油(气)流、油气层或油气显示后,根据区域地质条件分析和类比,对有利地区估算的储量以及其它情况下所估算的在性质(等级)上与之相当的储量。

3控制储量:指经预探井发现工业油(气)流,并钻了少数评价井后,在查明了圈闭形态,初步掌握产油层位、岩性、物性、油(气)藏类型、油层压力,大体控制了含油面积和储层厚度的变化趋势等条件下计算的地质储量。

4探明储量:指经过详探,含油范围、质量和数量已为评价钻探证实,并为地质与综合研究评价所确定的工业油气量。

5可采储量:指在目前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开采出来的石油、天然气的数量。

6油藏描述:研究与油层、水层系统有关的岩石、孔隙和流体在三维空间中的特征及分布状态的一种综合思维方法和技术体系。

7岩性地层单元:以岩性分界面为边界、由相同或相近的岩性构成的地层单元。

8 年代地层单元:以等时地质界面为边界,其内部由成因上相联系的地层组成的地层单元9 岩性单元的穿时性:岩性地层单元分布主要受沉积环境的控制,往往跨越不同的时间地层单位。

10单砂层: 岩性、物性基本一致,上下为非渗透层分隔开,厚度一般在5-20m。

11砂层组:由多个相互邻近的单砂层组合而成,各油层的特征基本一致,上下有较厚的泥岩分隔开。

12油层组:由多个特征相近的砂层组组合而成,上下有较厚的非渗透层作为顶底隔层,且分布在同一“相”段内。

13含油层系:由多个层油层组组合而成,具有共同的沉积成因,以厚层非渗透层为顶底层。

14关键井:位于油藏关键部位,具有良好地质控制条件的井。

15岩性:岩石骨架的矿物成分、含量、杂基、胶结成分与含量度量:岩石类型、粒度中值、泥质含量16物性:岩石的孔、渗特性,包括孔隙类型、分布状态、孔隙结构、渗流特性度量:孔隙度、渗透率、孔喉半径、相对渗透率17含油性:油气在储层中的物理分布与饱和状态、油气性质等度量:含油饱和度、含水饱和度、束缚水饱和度、压力18储层非均质性:储层分布及内部各种属性在三维空间上的不均一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第’!卷第(期新疆石油地质*+,-’!,.+-(’"""年!"月/0.102.34567895:;358983<8=>-’"""!河道砂体油层的非均质性!-!河道油藏的井间连通性通常,富泥型河流的河道油藏在剖面上呈孤立的透镜状展布。

相邻两井的油层砂体是否连通取决于单个砂体宽度、相变及等时性等因素。

除利用注采期间的注水效果、井间产量及压力等变化的动态资料可以分析其连通性外,根据过井地震测线上油层反射相位的连续性、振幅变化等也可以辅助判断。

当标定后的油层不属于同一相位,则可认为不属于同一时代,两井的油层砂体不连通;当虽标定在同一相位上,但振幅有明显变化时,则砂体可能发生了相变,变为泥岩或致密的其它岩性而不连通。

当两井的油层所处相位被断层错断时,也有可能不连通。

当两井的油层所处的同一相位连续且无明显振幅变化时,多数情况下油层是连通的,但也存在连通性差或不连通的可能。

因为,当油层太薄和地震分辨率又较低时,很难用同相轴判断薄油层的等时性。

非等时的油层一般会有隔层的存在,因而不连通。

尽管非等时的河道砂体有时会发生部分切割和相互叠置,但并不等于其完全连通。

因为其渗透作用极其缓慢,所以它们可能在几百万年长的地质时间规模上是连通的,但在油田开发的短期时间内几乎是不连通的(6-2-?@+AA ,!BB))。

除利用动态资料和地震反射判断井间河道油层连通性外,如何利用地质手段或沉积相特征预测砂体连通性尚没有成熟实用的方法。

CD,,D@和4E+,E 等(!BBF )研究认为,河道砂的叠加方式和横向连通性与沉积速率在盆地长轴方向上的变化、河谷横断面地形特征、盆地的前倾与后倾以及局部决口与区域性决口等因素有关。

区域性决口在后倾盆地中比在前倾盆地中更为重要;在前倾盆地中,堆积速度越快,区域决口作用影响就越小。

以上研究仅从模型和实验的角度对河道砂体的连通性的影响因素作了一些探讨,但就某个油藏来说,如何利用具体地质资料预测,尚需进一步研究。

!-’河道砂体的内部分隔性目前对曲流河道砂体内部的分隔性研究有了重要进展。

曲流河道砂体一般为厚数米至十数米,宽数十米至数百米的透镜体。

由于砂体多为侧积作用形成,每个透镜体又可分为多个侧积单元,各侧积单元之间由于洪水作用会形成薄的泥质隔层或夹层。

GHE+CEIJKIL (!BB()等人利用大庆油田密集井网测井资料进行了点坝砂体的内部非均质模型研究。

一个点坝砂体,可由$M(个侧积单元组成。

每个侧积单元厚!M’N ,宽F"M&"N ,长约相当于滩脊或滩槽的长度。

各侧积单元均朝牛厄湖泥质充填方向的河道凹岸一方倾斜,倾角约(OMFO-侧积单元体之间的夹层与侧积体具相同的倾向与倾角,但前者宽度只有后者的一收稿日期:’"""#"F#’’作者简介:蒲仁海(!BF$#),男,副教授,地质勘探,!BBB 年在西北大学获博士学位。

油藏描述的几个前缘问题(为庆祝《新疆石油地质》创刊’"周年而作)蒲仁海,蔡其新(西北大学地质系,陕西西安&!""FB )摘要:总结了与河道砂体油气藏、溶洞油气藏描述预测技术和手段等有关的问题。

在决口频率不变的情况下河道砂的连通性与沉积(或沉降)速度成反比;单个点坝砂体的内部发育着统一向牛轭湖泥质充填层倾斜的隔夹层,使得砂体内部下半部分横向连通、上半部分不连通。

多分量三维横波勘探技术可预测裂缝型储集层的裂缝方向和密度,对某些碳酸盐岩油气藏和煤层气藏勘探十分有用。

溶洞油气藏的形成机制和发育特征受很多地质因素的影响,一般可将其分为横向连通的溶洞油气藏和横向局限的溶洞油气藏,前者纵向上又可分为洞顶角砾化裂缝储集层段、洞内泥质充填隔层段和洞底垮塌角砾岩储集层三部分。

有关地震油藏描述的一些新方法、新手段在不断地出现和完善,它们对提高油藏描述精度和效率起着重要作用。

主题词:油藏描述;非均质;河道砂;裂缝(岩石);溶洞;油气藏中图法分类号:65!!’-$$文献标识码:2新疆石油地质!"""年半,约#"$%"&’岩心上大约每($!&就有一个(")&左右的夹层。

夹层多分布在砂体的上半部,其高度往往要占到砂体高度的一半左右。

如果井距大于夹层宽度的话,会导致砂体内(*#$(*!的可采储量无法动用。

但若接近垂直于夹层方向钻斜井或水平井,则可极大地提高采收率,因而根据以上规律预测点坝砂体内夹层的倾向及发育规律就至关重要。

!碳酸盐岩油气藏和煤层气藏裂缝的预测裂缝性油气藏描述的最大难题是裂缝发育密集带的预测,因为裂缝的发育程度直接控制了该类储集层孔隙度、渗透率大小以及产油气能力。

裂缝多呈定向性展布,使储集层沿某些方向的渗透性变好,而其它方向变差,把这一储集层特点称为方位非均质性(+,-&./01213-4/5678)。

近十年来国外发展起来的三维多分量横波勘探技术,在预测裂缝发育方向和密度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美国962651:6矿业学地球物理系专门成立了一个多分量地震油藏描述课题组,与许多石油公司合作,开发了三维或四维多分量横波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技术。

从目前发表的一些例子来看,该技术用于碳酸盐岩油气藏和煤层气藏描述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纵波三维地震资料可用于制作储集层的有关图件,但由于纵波资料对于裂缝不太敏感,因而描述裂缝型储集层时并不有效。

相反,最近的研究表明,横波对裂缝则较敏感,因为各向异性储集层可使横波发生分解(95137-3,(;<=)。

进入裂缝储集层的横波会分解成两个不同传播速度的偏振波>(和>!,这两个横波具相互垂直的偏振方向。

>(波偏振方向平行裂缝走向,传播速度快,>!波垂直于裂缝方向偏振,传播速度慢(图()。

据此,可以获得裂缝的定向性和裂缝的密度。

裂缝密度用非均质系数!表示,则:!?(!">!@!">()*!">!其中!">(和!">!分别代表>(和>!波在裂缝性储集层顶底间的时差。

该值越大,裂缝越发育。

实际应用中,可用三维横波资料计算出该值在平面上的大小变化,从而精细地预测裂缝密集带。

在过去的十年中,对横波分解的认识以及全波地震记录能力的提高激发了越来越多的人们从事地震非均质性的研究,人们已经在垂直地震剖面中观察到了分解横波的存在(951&7-和A.40,(;<B ;C604/6,(;<B )。

横波处理的关键一步就是把多个分量旋转成裂缝坐标系统,该坐标系统由平行和垂直裂缝走向的两个轴组成。

在三维勘探中,旋转分析成为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波的偏振和速度均可随射线方位角变化而变化。

根据炮检方位角对横波信息进行筛选,以找出互为垂直的非均质体的偏振变化特征,即由垂向裂缝和水平岩层层间缝形成的一种非均质类型。

然而目前只能识别出仅由垂向裂缝产生的一种较为简单的非均质类型(DEF-4,(;<;,(;;()。

#古岩溶油气藏特征#’(问题的提出塔里木盆地北部沙雅隆起塔河%号构造沙%<井在奥陶系顶古风化壳上获得了高产油流,;&&油嘴日产油#G"&#,稳产一年后,产量压力均不下降、也不含水,换为(!&&油嘴后,日产油则稳定在%G"&#以下。

钻井揭开奥陶系风化壳以后曾发生过严重井漏,共漏失泥浆(!""&#,被迫完井。

压力恢复资料分析表明,该油藏具管状流的溶洞储集层特点,可采储量%"""H("%$<"""H("%&#’在沙%<井周围新布的I%"(、I%"!井初产油也在#""$%""&#*:,接着又连续发现塔河#、塔河G 、塔河(和塔河B 号奥陶系溶洞油气藏,储量已超过亿吨。

碳酸盐岩油藏的缝洞除在双侧向电阻率测井曲线上有所反映外,在自然电位、自然伽马、声波、密度、中子测井曲线上均无明显的响应特征,地震剖面上为一空白@杂乱反射。

奥陶系油藏顶面图(J 在方位非均质性介质中的对应于图(1界面的横波传播时间"(、"!的比较东北""("!>!>(图(1横波在深度#处界面的传播路径示意(垂向裂缝的走向为东西向)##东北东北>!>(%"!・・第!"卷第#期张景廉,等:欧亚大陆大中型油气田分布规律探讨显示为一低幅度潜山,其上为泻湖潮坪相的下石炭统泥岩覆盖。

初步分析表明该油藏为溶洞控制的岩溶油气藏。

在沙雅隆起的其它构造带上,也有古岩溶油气藏的发现(郭建华,"$$%;周兴熙,顾家裕,"$$&)。

塔河溶洞油藏与任丘潜山油藏孔洞的形成主要控制因素有所不同,所以塔河溶洞油气藏在国内应属于一种较新类型。

如何扩大溶洞油气藏勘探成果和制定合理的溶洞油气藏开发方案,对我们来说是一个较新的课题。

美国西得克萨斯下奥陶统’(()*+,-.群有许多古岩溶油气藏,自/0年代已投入开采,其油藏发育规律和特征方面的研究成果值得我们借签。

%1!溶洞的类型23(4)-("$$")对世界各地有关溶洞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

将溶洞分为四个成因形态类型,分别为树枝状、网格状、交织状和附枝状(海绵状)溶洞,后三种又合称为迷宫式溶洞。

%1%影响溶洞发育的因素影响溶洞发育的因素包括:植被、洪水、不整合面上覆地层孔隙特征、海水和淡水的混合作用、暴露时间长短、不同的沉积相与地层、矿物的溶解性、暴露地区的大小和地形、基准面变化以及大地构造背景。

%15溶洞油气藏的纵、横向非均质性%151"溶洞油气藏的横向非均质性溶洞油气藏一般可分为横向连通和横向不连通两种油藏类型。

前者多发育于网格状、交织状、海绵状迷宫式溶洞中,具统一的气油水界面和压力梯度;后者则可能为分支状溶洞特点,也可能包括部分迷宫式溶洞,气、油、水分布复杂,压力系数可接近。

横向连通的溶洞一般发育于不整合面以下%06 /04的深度内;由洞顶陷落角砾化破裂带("06!0 4)、洞内泥质充填带("06!04)、洞底垮塌角砾岩带(#6"#4)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