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1平行线性质二

合集下载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3.1平行线的性质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3.1平行线的性质
利用平行线的 性质,以上三种类 型的角,存在着什 么样的数量关系?
40
题目已知:AB∥CD
找出的截线只能是CF,由图可知:
∠ C和 ∠ 1
构成同位角。
∠C和∠AEC构成内错角。
∠C和∠BEC 构成同旁内角。
利用平行线的 性质,以上三种类 型的角,存在着什 么样的数量关系?
已知:如图所示,AG//CF,AB//CD, ∠A=40
复习回顾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1、同位角相等 2、内错角相等 3、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
反过来,如果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 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什么关系呢?
交流合作,探索发现 猜一猜∠1和∠2相等吗?
a
b
2 1
c
心动
不如行动
合作交流一
65°
c
1 2 65°
a

b
是不是任意一条直线去
截平行线a、b,所得的同位 角都相等呢?
水平镜面后被发射,此时∠1=∠2 , ∠3=∠4 。
(2 )发射光线BC与EF也平行吗?
已知:如图所示, ∠ADE=60 °, ∠B=60 °, ∠AED=40 ° (1)求证:DE∥BC;
(2)求∠C的度数。
已知:如图所示,直线a、b被 c、d 所截,且c⊥a,c⊥b. 求证:∠1=∠2.
已知:如图所示,∠1=∠2,CE∥BF 求证: AB∥CD. ∵ CE∥BF E ∴∠1=∠B A 1 ∵∠1=∠2 ∴∠2=∠B C ∴ AB∥CD
110
°
已知: AB∥CD ,∠1=110 ° 求:∠2,∠3, ∠4的度数
110 °
已知:如图所示,AG//CF,AB//CD, ∠A=40
求:∠C的度数。

5.3.1《 平行线的性质》教材解读-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5.3.1《 平行线的性质》教材解读-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5.3.1《平行线的性质》教材解读一、课标内容《课程标准》相关内容:1.在探索直线平行的性质的过程中,掌握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并能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2.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体会通过合情推理探索数学结论,运用演绎推理加以证明的过程,在多种形式下的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能力。

3.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参与活动和交流合作的意识。

4.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勇于质疑、敢于创新,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作用《平行线的性质》是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三小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和平行线的判定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节课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

它为今后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等知识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知识要点及重难点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重点:探究平行线的性质。

难点:明确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

三、教材编写特点教材由平行线的判定引入对平行线性质的研究,既渗透了图形的判定和性质之间的互逆关系,又体现了知识的连贯性,平行线的三条性质都是需要证明的,但是为了与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相适应,性质1是通过操作确认的方式得出的,在性质1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推理,得到性质2和性质3,这一过程体现了由实验几何到论证几何的过渡,渗透了简单推理,体现了数学在培养良好思维品质方面的价值。

四、教学建议教材所选的例题及课后练习题1,都是平行线性质的直接运用,较为简单。

练习题2是平行线判定和性质的综合运用,是为了让学生区分判定和性质,推理也比较简单。

考虑到学生还处于几何初步阶段,进度不可过快,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两步推理的证明题,让学生填充理由。

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结合题目的已知条件和结论,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判定和性质的区别,只有自己构造起的知识,才能真正被灵活应用。

(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3.1《平行线的性质(第2课时)》教学设计(两套)

(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3.1《平行线的性质(第2课时)》教学设计(两套)

5.3.2平行线的性质(第2课时)平行线的性质(二)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2.理解两条平行线的距离的含义,了解命题的含义,会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3.能够综合运用平行线性质和判定解题. 重点、难点重点: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综合应用,两条平行的距离,命题等概念. 难点: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1.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哪些?(注意: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三种,另外还有平行公理的推论)2.平行线的性质有哪些.3.完成下面填空.已知:如图,BE 是AB 的延长线,AD ∥BC,AB ∥CD,若∠D=100°,则∠C=_____, ∠A=______,∠CBE=________.4.a ⊥b,c ⊥b,那么a 与c 的位置关系如何?为什么?cb二、进行新课1.例1 已知:如上图,a ∥c,a ⊥b,直线b 与c 垂直吗?为什么?学生容易判断出直线b 与c 垂直.鉴于这一点,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1)要说明b ⊥c,根据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意义, 需要从它们所成的角中说明某个角是90°,是哪一个角?通过什么途径得来?(2)已知a ⊥b,这个“形”通过哪个“数”来说理,即哪个角是90°.(3)上述两角应该有某种直接关系,如同位角关系、内错角关系、同旁内角关系,你能确定它们吗?让学生写出说理过程,师生共同评价三种不同的说理. 2.实践与探究(1)下列各图中,已知AB ∥EF,点C 任意选取(在AB 、EF 之间,又在BF 的左侧).请测量各图中∠B 、∠C 、∠F通过上述实践,试猜想∠B 、∠F 、∠C 之间的关系,写出这种关系,试加以说明.E D C B AFECBAFECBA(1) (2) 教师投影题目:学生依据题意,画出类似图(1)、图(2)的图形,测量并填表,并猜想:∠B+∠F=∠C.在进行说理前,教师让学生思考:平行线的性质对解题有什么帮助? 教师视学生情况进一步引导:①虽然AB ∥EF,但是∠B 与∠F 不是同位角,也不是内错角或同旁内角. 不能确定它们之间关系.②∠B 与∠C 是直线AB 、CF 被直线BC 所截而成的内错角,但是AB 与CF 不平行.能不能创造条件,应用平行线性质,学生自然想到过点C 作CD ∥AB,这样就能用上平行线的性质,得到∠B=∠BCD.③如果要说明∠F=∠FCD,只要说明CD 与EF 平行,你能做到这一点吗?以上分析后,学生先推理说明, 师生交流,教师给出说理过程.FEDCB A作CD ∥AB,因为AB ∥EF,CD ∥AB,所以CD ∥EF(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 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所以∠F=∠FC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因为CD ∥AB.所以∠B=∠BC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所以∠B+∠F=∠BCF. (2)教师投影课本P23探究的图(图5.3-4)及文字.①学生读题思考:线段B 1C 1,B 2C 2……B 5C 5都与两条平行线的横线A 1B 5和A 2C 5垂直吗?它们的长度相等吗?②学生实践操作,得出结论:线段B 1C 1,B 2C 2……,B 5C 5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直线A1B5和A 2C 5,并且它们的长度相等.③师生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下定义.学生分清线段B 1C 1的特征:第一点线段B 1C 1两端点分别在两条平行线上,即它是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第二点线段B 1C 1同时垂直这两条平行线. 教师板书定义:(像线段B 1C 1)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线, 并且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④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来定义两条平行线的距离.F EDCBA教师画AB ∥CD,在CD 上任取一点E,作EF ⊥AB,垂足为F.学生思考:EF 是否垂直直线CD?垂线段EF 的长度d 是平行线AB 、CD 的距离吗? 这两个问题学生不难回答,教师归纳: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可以理解为:两条平行线中,一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教师强调: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处处相等,而不随垂线段的位置改变而改变. 3.了解命题和它的构成.(1)教师给出下列语句,学生分析语句的特点.①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②等式两边都加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 ③对顶角相等;④如果两条直线不平行,那么同位角不相等.这些语句都是对某一件事情作出“是”或“不是”的判断. (2)给出命题的定义.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教师指出上述四个语句都是命题,而语句“画AB ∥CD”没有判断成分,不是命题.教师让学生举例说明是命题和不是命题的语句. (3)命题的组成.①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②命题的形成.命题通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如果”后接的部分是题设,“那么”后接的部分是结论.有的命题没有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题设与结论不明显,这时要分清命题判断了什么事情,有什么已知事项,再改写成“如果……,那么……”形式. 师生共同分析上述四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重点分析第②、③语句. 第②命题中,“存在一个等式”而且“这等式两边加同一个数”是题设, “结果仍是等式”是结论。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汇总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 相交线邻补角、对顶角对顶角相等直线a与直线b互相垂直,记作a b。

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垂线段最短。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5.2 平行线及其判定5.2.1 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当直线a与直线b不相交时,我们就说直线a与直线b互相平行,记作//a b.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即如果b a,c a,那么b c.5.2.2 平行线的判定判定方法1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方法2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方法3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5.3 平行线的性质5.3.1 平行线的性质性质1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5.3.2 命题、定理、证明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

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数学中的命题通常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这时“如果”后的部分是题设,“那么”后接的部分是结论。

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真命题。

题设成立时,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中做假命题。

平行线的性质 优秀课件ppt

平行线的性质    优秀课件ppt

素材:探索平行线的性质(播放状态下,点击画面操作)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swf
当堂练习
1.如图,已知平行线AB、CD被直线AE所截
(1)从 ∠1=110o可以知道∠2 是多少度吗,为什么?
(2)从∠1=110o可以知道 ∠3是多少度吗,为什么?
(3)从 ∠1=110o可以知道∠4 是多少度吗,为什么?
又∵∠A=100°,∠C=110°(已知),
∴∠ 1 = 80 °, ∠ 2 = 70 °.
∴∠AEC=∠1+∠2= 80 °+ 70 ° = 150 °.
4.已知AB⊥BF,CD⊥BF,∠1= ∠2,试说明∠3=∠E.
65
度数
78
c
观察 ∠1~ ∠8中,哪些是同位角?它们的度数 之间有什么关系?说出你的猜想:
a
21
34
b
65
78
c
猜想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_相_等_.
再任意画一条截线d,同样度量各个角的度 数,你的猜想还成立吗?
d
a
b
如果两直线不平行,上述结论还成立吗?
总结归纳
一般地,平行线具有如下性质:
当堂练习
1.填空:如图,
(1)∠1=∠2 时,AB∥CD. (2)∠3= ∠5或∠4时,AD∥BC.
A 1 B
D
5 2
3 C
4 F
E
2.直线a,b与直线c相交,给出下列条件:
①∠1= ∠2;
②∠3= ∠6;
③∠4+∠7=180o; ④∠3+ ∠5=180°, c
其中能判断a//b的是( B )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3.如图,直线 a ∥ b,直线b垂直于直线c,那么直线a

5.3.1平行线的性质

5.3.1平行线的性质
3 2 4
b
∠2+∠3=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 ∠3= 180°- ∠2= 180° - 54°=126° 即 ∠2=54° ,∠3=126°, ∠4=54°。
小结与回顾:
(1)请你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2)说说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有什么不同?
已知
同位角相等 内错角相等 同旁内角互补
o o ∠ 2=110 ∠ 3=110 o
B
D
达标测试 2、如图,一条公路两次拐弯前后两条路 互相平行。第一次拐的角∠B是142゜,
第二次 拐的角∠C是多少度?为什么?
C B
∠C=142
o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达标测试
3、如图直线 a ∥ b,直线b垂直于直 线c,则直线a垂直于直线c吗? a⊥b ?
已知角之间的关系(相等或互补),得到两直线平行 的结论是平行线的判定。 已知两直线平行,得到角之间的关系(相等或互补) 的结论是平行线的性质。
范例
例2、如图, AB∥DC ,GM、HN分别是
∠ BGH 、∠DHF的平分线,GM、HN有 E 什么关系?为什么? G A B
H C F N M
D
练习
2、如图, AB∥DC ,GM、HN分别是
∠AGH 、∠ GHD的平分线,GM、HN有 E 什么关系?为什么? G A B
M H C F N
D
3、如图,直线a∥b, ∠1=54°,∠2, ∠3, ∠4各是多少度? a 解: 1
∵ ∠2=∠1 (对顶角相等) ∴ ∠2=∠1 =54° ∵ a∥b(已知) ∴ ∠4=∠1=54°(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c a b
根据右图,填空: E ①如果∠1=∠C, 4 1 A B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3 2 那么__∥__( AB CD ② 如果∠1=∠B 那么__ EC ∥__ BD (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D C ③ 如果∠2+∠B=180°, EC ∥__ 那么__ ) BD (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SX-7-008第五章5.3.1平行线的性质导学案附教学反思

SX-7-008第五章5.3.1平行线的性质导学案附教学反思
(1)请写出图中面积相等的各对三角形;
(2)如果A、B、C为三个定点,点D在m上移动。
那么,无论D点移动到任何位置,
总有三角形与三角形ABC的面积相等,理由是。
D C m
O
A B n
【展示提升】
(一)例(教材20)如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残余部分,量得∠A=100°,∠B=115°,梯形另外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
∵a∥b(已知)
∴∠1=∠2()
又∵()。
∴。
(三)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1、如图,已知直线AB∥CD,E是直线
CD上任意一点,过E向直线AB
作垂线,垂足为F,这样做出的垂线
段EF的长度是平行线的距离。
2、结论: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处处相等,而不随垂线段的位置而改变
3、对应练习:如下图,已知:直线m∥n,A、B为直线n上的两点,C、D为直线m上的两点。
1、分析\
①梯形这条件说明∥。
②∠A与∠D、∠B与∠C的位置关系是,数量关系是。




5.3.1平行线的性质
平行线的性质
1
2
3
平行线的距离




(一)选择题:
1.如图1所示,AB∥CD,则与∠1相等的角(∠1除外)共有( )毛
A.5个B.4个C.3个D.2个
(1)(2)(3)
2.如图2所示,CD∥AB,OE平分∠AOD,OF⊥OE,∠D=50°,则∠BOF为( )
4.(2002.河南)如图6所示,已知AB∥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E,F,EG平分∠B-EF,若∠1=72°,则∠2=_______.
(三)解答题
1.如图,AB∥CD,∠1=102°,求∠2、∠3、∠4、∠5的度数,并说明根据?

2022-2023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的性质》精讲与精练高分突破含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的性质》精讲与精练高分突破含答案解析

5.3平行线的性质考点一:平行线的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地说: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地说: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地说: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注意:是先有两直线平行,才有以上的性质,前提是“线平行”。

一个结论: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例如:应用于说明矩形(包括长方形、正方形)的对边相等,还有梯形的对角线把梯形分成分别以上底为底的两等面积的三角形,或以下底为底的两等面积的三角形。

(因为梯形的上底与下底平行,平行线间的高相等,所以,就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

)考点二、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

命题包括“题设”和“结论”两部分,可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例如:“明天可能下雨。

”这句语句______命题,而“今天很热,明天可能下雨。

”这句语句_____命题。

(填“是”或“不是”)①命题分为真命题与假命题,真命题指题设成立,结论也成立的命题(或说正确的命题)。

假命题指题设成立,但结论不一定或根本不成立的命题(或说错误的命题)。

②逆命题:将一个命题的题设与结论互换位置之后,形成新的命题,就叫原命题的逆命题。

注:原命题是真命题,其逆命题不一定仍为真命题,同理,原命题为假命题,其逆命题也不一定为假命题。

题型一:平行线的性质1.(2022秋·河南新乡·七年级校考期末)如图,AF 是BAC ∠的平分线,DF AC ∥,若135∠=︒,则BAF ∠的度数为( )A .17.5°B .35°C .55°D .70°2.(2022秋·吉林长春·七年级长春市第四十五中学校考期末)如图,直线a b P ,一块含60︒角的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若113∠=︒,则2∠的度数为( ).A .45︒B .47︒C .55︒D .57︒3.(2023春·全国·七年级专题练习)如图,AB CD P ,直线EF 交AB 于点E ,交CD 于点F ,EG 平分BEF ∠,交CD 于点G ,150∠=︒,则2∠等于( )A .50︒B .60︒C .65︒D .90︒题型二:根据平行线性质探究角的关系4.(2022春·浙江金华·七年级统考期末)将一直角三角板与两边平行的纸条如图所示放置,下列结论:(1)12∠=∠;(2)34∠=∠;(3)2490∠+∠=︒;(4)45180∠+∠=︒.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5.(2023春·七年级单元测试)如图,平面内直线a b c ∥∥,点A ,B ,C 分别在直线a ,b ,c 上,BD 平分ABC ∠,并且满足αβ∠>∠,则α∠,∠β,γ∠关系正确的是( )A .2αβγ∠=∠+∠B .αβγ∠=∠+∠C .22αβγ∠=∠-∠D .2αβγ∠=∠+∠6.(2021春·浙江宁波·七年级校考期中)将一直角三角板与两边平行的纸条如图所示放置,下列结论:(1)23∠∠=;(2)34∠∠=;(3)2+4=90∠∠︒;(4)5290∠-∠=︒,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 .1B .2C .3D .4题型三:根据平行线性质求角的大小7.(2022秋·重庆江北·七年级校考期末)如图,已知OP 平分AOB ∠,30AOB ∠=︒,PC OA ∥,则CPO ∠为( )A .30︒B .10︒C .15︒D .5︒8.(2023春·江苏·七年级专题练习)如图,直线m n ∥,AC BC ⊥于点C ,125∠=︒,则2∠的度数为( )A .125︒B .115︒C .110︒D .105︒9.(2022春·黑龙江哈尔滨·七年级校考期中)如图,12l l ∥,将一副直角三角板作如下摆成,图中点A 、B 、C 在同一直线上,则1∠的度数为( )A .80︒B .85︒C .75︒D .70︒题型四:平行线性质在生活应用问题10.(2022春·内蒙古巴彦淖尔·七年级统考期中)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两次拐弯后,与原来的方向恰好相反,那么两次拐弯的角度是( )A .第一次右拐50°,第二次左拐130°B .第一次左拐50°,第二次右拐50°C .第一次左拐50°,第二次左拐130°D .第一次右拐50°,第二次右拐50°11.(2022春·山西临汾·七年级统考期中)如图,木条a 、b 、c 通过B 、E 两处螺丝固定在一起,且40ABM ∠=︒,77BEF ∠=︒,将木条a 、木条b 、木条c 看作是在同一平面内的三条直线AC 、DF 、MN ,若使直线AC 、直线DF 达到平行的位置关系,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木条b 、c 固定不动,木条a 绕点B 顺时针旋转23B .木条b 、c 固定不动,木条a 绕点B 逆时针旋转103C .木条a 、c 固定不动,木条b 绕点E 逆时针旋转37D .木条a 、c 固定不动,木条b 绕点E 顺时针旋转15812.(2022春·江苏宿迁·七年级校考阶段练习)为了亮化某景点,石家庄市在两条笔直且互相平行的景观道MN 、QP 上分别放置A 、B 两盏激光灯,如图所示.A 灯发出的光束自AM 逆时针旋转至AN 便立即回转,B 灯发出的光束自BP 逆时针旋转至BQ 便立即回转,两灯不间断照射,A 灯每秒转动30°,B 灯每秒转动10°,B 灯先转动2秒,A 灯才开始转动,当B 灯光束第一次到达BQ 之前,两灯的光束互相平行时A 灯旋转的时间是( )A .1或6秒B .8.5秒C .1或8.5秒D .2或6秒题型五:平行线之间的距离13.(2023春·七年级单元测试)在同一平面内,设a 、b 、c 是三条互相平行的直线,已知a 与b 的距离为4cm ,b 与c 的距离为1cm ,则a 与c 的距离为( )A .1cmB .3cmC .5cm 或3cmD .1cm 或3cm14.(2023春·七年级课时练习)如图,12l l ∥,AB CD ∥,2CE l ⊥,2FG l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A 与B 之间的距离就是线段ABB .AB 与CD 之间的距离就是线段AC 的长度C .1l 与2l 之间的距离就是线段CE 的长度D .1l 与2l 之间的距离就是线段CD 的长度15.(2020春·湖南邵阳·七年级统考期末)如图,已知直线a // b // c ,直线d 与它们分别垂直且相交于A ,B ,C 三点,若AB=2,AC=6,则平行线b 、c 之间的距离是( )A .2B .4C .6D .8题型六:与命题有关的问题16.(2023春·广东江门·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的是( )A .直角的补角是直角B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C .一条直线有且只有一条垂线D .垂线段最短17.(2023春·七年级课时练习)关于原命题“如果a b =,那么22a b =”和它的逆命题“如果22a b =,那么a b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命题是真命题,逆命题是假命题B .原命题、逆命题都是真命题C .原命题是假命题,逆命题是真命题D .原命题,逆命题都是假命题18.(2023春·全国·七年级专题练习)一栋公寓楼有5层,每层有一或两套公寓.楼内共有8套公寓.住户J 、K 、L 、M 、N 、O 、P 、Q 共8人住在不同公寓里.已知:(1)J 住在两套公寓的楼层.(2)K 住在P 的上一层.(3)二层只有一套公寓.(4)M 、N 住在同一层.(5)O 、Q 不同层.(6)Q 不住在一层或二层.(7)L 住在她所在层仅有的公寓里,且不在第一次或第五层.(8)M 在第四层;那么,J 住在第( )层.A .1B .2C .3D .5题型七: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的综合问题19.(2023秋·重庆沙坪坝·七年级校考期末)如图,AB CD ∥,连接CA 并延长至点H ,CF 平分ACD ∠,CE CF ⊥,90GAH AFC ∠∠=+︒.(1)求证AG CE ∥;(2)若120GAF ∠=︒,求AFC ∠的度数.20.(2023春·七年级单元测试)如图,180ADE BCF ∠+∠=︒,BE 平分ABC ∠,2ABC E ∠=∠.(1)求证:AD BC ∥;(2)求证:AB EF ∥;(3)若AF 平分BAD ∠,求证:90E F ∠+∠=︒.21.(2023春·江苏·七年级专题练习)已知 AM CN ∥,点B 在直线AM CN 、之间,88ABC ∠=︒.(1)如图1,请直接写出A ∠和C ∠之间的数量关系:_________.(2)如图2,A ∠和C ∠满足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3)如图3,AE 平分MAB ∠,CH 平分NCB ∠,AE 与CH 交于点G ,则AGH ∠的度数为_________.一:选择题22.(2023秋·河南南阳·七年级南阳市第三中学校考期末)如图,若a b ∥,211933'∠=︒,则1∠等于( )A .6027'︒B .6073'︒C .11933'︒D .11973'︒23.(2023春·七年级课时练习)如图,直线l 、n 分别截A ∠的两边,且l n ∥.根据图中标示的角,判断下列各角的度数关系,正确的是( )A .13∠=∠B .24∠∠=C .46180∠+∠=︒D .34180∠+∠=︒24.(2023春·七年级课时练习)如图,已知AB CD P ,BC 是ABD ∠的平分线,若3100∠=︒,则2∠的度数为( )A .40︒B .50︒C .60︒D .80︒25.(2023秋·吉林长春·七年级校联考期末)如图,AB CD P ,155FGB ∠︒=,FG 平分EFD ∠,则BEF ∠的大小为( )A .100︒B .110︒C .120︒D .130︒26.(2022春·四川巴中·七年级统考期中)如图,已知AB CD EF ∥∥,160∠=︒,320∠=︒,则2∠的度数是( )A .105︒B .120︒C .135︒D .140︒27.(2023秋·甘肃天水·七年级校考期末)如图,1260∠=∠=︒,376∠=︒,则4∠的度数为( )A .102︒B .103︒C .104︒D .105︒28.(2022春·全国·七年级专题练习)如图,点E 在AB 的延长线上,下列条件中能够判定AB CD P 的条件有( )①180BAD ABC ∠+∠=︒;②12∠=∠;③3=4∠∠;④5E ADC ∠+∠=∠.A .①②B .②④C .①③D .③④29.(2023春·全国·七年级专题练习)如图,已知180AEF EFC ∠+∠=︒,M N ∠=∠,求证12∠=∠;30.(2023秋·河南新乡·七年级校考期末)如图,已知12∠=∠,3=4∠∠,5A ∠=∠,试说明:BE CF ∥.完善下面的解答过程,并填写理由或数学式:解:∵3=4∠∠(已知)∴AE ∥______(______)∴5EDC ∠=∠(______)∵5A ∠=∠(已知)∴EDC ∠=______(等量代换)∴DC AB ∥(______)∴5180ABC ∠+∠=︒(______)即523180∠+∠+∠=︒∵12∠=∠(已知)∴513180∠+∠+∠=︒(______)即3180BCF ∠+∠=︒∴BE CF ∥(______).一、单选题31.(2023春·七年级课时练习)如图,已知直线AB CD ∥,130GEF ∠=︒,135EFH ∠=︒,则12∠+∠的度数为( )A .35︒B .45︒C .65︒D .85︒32.(2023春·七年级单元测试)如图,直线EF 分别与直线AB CD 、相交于点G H 、,已知1250∠=∠=︒,GM 平分HGB ∠交直线CD 于点M ,则GMD ∠的度数为( )A .115︒B .120︒C .125︒D .130︒33.(2023春·全国·七年级专题练习)如图,AB EF ∥,90BCD ∠︒=,探索图中角α,β,γ之间的关系式正确的是( )A .360αβγ++︒=B .90αβγ++︒=C .αγβ+=D .180αβγ++︒= 34.(2023春·全国·七年级专题练习)如图,AB CD EF ∥∥,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二、填空题37.(2023春·广东江门·七年级统考期末)如图,将一块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当的度数为________.38.(2023春·广东江门·七年级统考期末)如图,已知AB CD ∥,点M ,N 分别在直线AB 、CD 上,90MEN ∠=︒,CNE ENF ∠=∠,则α∠与∠β的数量关系________.39.(2023春·江苏·七年级专题练习)如图,AB CD ABD ∠P ,和BDC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E ,延长BE 交CD 于点F ,232∠=︒,则3∠=_________.40.(2023春·江苏·七年级专题练习)如图,直线12l l ,被直线3l 所截,3l 分别交12l l ,于点A 和点B ,过点B 的直线4l 交1l 于点C .若1130260350∠∠∠=︒=︒=︒,,,则4∠=_________.41.(2022春·四川成都·七年级校考阶段练习)有一副直角三角板ABC 和DEC ,其中45B ∠=︒,60D ∠=︒,如图所示叠放,边CD 与边AB 交于点G ,过点G 作GH 平分AGC ∠,若GH BC ∥,则ECA ∠=______度.三、解答题42.(2023春·广东江门·七年级统考期末)如图,已知点A 、D 在直线EF 上,12180∠+∠=︒,DB 平分ADC ∠,AD BC ∥.(1)求证: AB DC ∥;(2)若128DAB ∠=︒,求DBC ∠的度数.43.(2023春·七年级单元测试)如图,已知123180BDC ∠=∠∠+∠=︒,.(1)求证:AD CE ∥;(2)若DA 平分BDC ∠,DA FE ⊥于点A ,55FAB ∠=︒,求ABD ∠的度数.44.(2023春·江苏·七年级专题练习)如图,直线a b ⊥r r ,垂足为O ,ABC V 与直线a 、b 分别交于点E 、F ,且90C ∠=︒,EG FH ,分别平分MEC ∠和NFC ∠.(1)当PD 平分ODF ∠时,(2)当DP OB ∥时,求PDE ∠(3)当DP FD ⊥时,∠ADP 2(1)如图1,若BAP ∠,PAG ∠,ACE ∠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___.(2)如图2,在(1)的条件下,若5DBA ACE ∠=∠,30PAG ∠=︒,求证AB AC ⊥;(3)点B 、C 分别在点D 、E 的下方,若AB AC ⊥,PAG FAC ∠=∠,请在备用图中画出相应的图形,并求出DBA ∠的度数.1.B【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1FAC ∠=∠,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BAF FAC ∠=∠,从而可得结果.【详解】解:∵DF AC ∥,∴135FAC ∠=∠=︒,∵AF 是BAC ∠的平分线,∴35BAF FAC ∠=∠=︒,故B 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熟记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B【分析】由平行线的性质,已知113ABD ∠=∠=︒,再根据角的和差,平行公理推论,平行线的性质解得∠2度数,进而得出答案.【详解】过点B 作BD a ∥,∴2CBD ∠=∠,∵a b ∥,∴BD b ∥,又∵113∠=︒,∴113ABD ∠=∠=︒,∵60ABC ∠=︒,∴601347DBC ∠=︒-︒=︒,∴247∠=︒.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平行公理的推论,角的和差,对顶角的性质,等量代换等相关知识点,重点掌握平行线的性质,难点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辅助线.3.C【分析】由AB CD P ,1=50∠︒,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即可求得BEF ∠的度数,又由EG 平分BEF ∠,求得BEG ∠的度数,然后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即可求得2∠的度数.【详解】解:∥ AB CD ,1180BEF ∴∠+∠=︒,1=50∠︒ ,130BEF ∴∠=︒,EG 平分BEF ∠,1652BEG BEF ∴∠=∠=︒,265BEG ∴∠=∠=︒,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与角平分线的定义,注意掌握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与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定理的应用.4.D【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可判断(1),(2),(4),由平角的定义可判断(3),逐一进行解答即可.【详解】解:∵纸条的两边互相平行,∴∠1=∠2,∠3=∠4,∠4+∠5=180︒,故(1)(2)(4)正确;∵三角板是直角三角板,∴∠2+∠4=1809090︒-︒=︒,故(3)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的个数是4.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平角的定义,熟记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5.A【分析】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1γα∠+∠=∠,2β∠=∠,从而可得ABC αβ∠=∠+∠,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11212αβ∠=∠+∠,代入1γα∠+∠=∠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如图,a b c ∥∥,1γα∴∠+∠=∠①,2β∠=∠,12ABC γαβ∠∴∠+∠+∠=∠+∠=,BD Q 平分ABC ∠,1112212ABC αβ∠=∴∠=∠+∠,代入①得:1212αβγα∠+∠+∠=∠,2αβγ∴∠=∠+∠,【详解】解:AC BC ⊥Q 于点C ,90ACB ∴∠=︒,190ABC ∴∠+∠=︒,902565ABC ∴∠=︒-︒=︒,m n ∥,2180115ABC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掌握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是解题的关键.9.C【分析】如图,过点C 作CM 1l ∥,则12l l CM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1+∠ECM =180°,∠2=∠ACM ,再根据三角板的特点求解即可.【详解】解:如图,过点C 作CM 1l ∥,∵12l l ∥,∴12l l CM ∥∥,∴∠1+∠ECM =180°,∠2=∠ACM ,∵∠2=180°−45°=135°,∴∠ACM =135°,∴∠ECM =135°−30°=105°,∴∠1=180°−105°=75°,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熟记“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及作平行线是解题的关键.10.C【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判断即可.【详解】解:因为两次拐弯后,与原来的方向恰好相反,所以两次拐弯的方向相同,形成的角是同旁内角,且互补.故选: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利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得出是解题关键.11.C【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判断求解即可.【详解】解:A .木条b 、c 固定不动,木条a 绕点B 顺时针旋转23°,∴∠ABE =40°+23°=63°≠∠DEM ,∴AC 与DF 不平行,故A 不符合题意;B .木条b 、c 固定不动,木条a 绕点B 逆时针旋转103°,∴∠CBE =180°-(103°-40°)=117°≠∠DEM ,∴AC 与DF 不平行,故B 不符合题意;C .木条a 、c 固定不动,木条b 绕点E 逆时针旋转37°,∴∠DEM =77°-37°=40°=∠ABE ,∴AC //DF ,故C 符合题意;D .木条a 、c 固定不动,木条b 绕点E 顺时针旋转158°,∴∠DEM =360°-77°-158°=125°≠∠CBE ,∴AC 与DF 不平行,故D 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熟记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2.C【分析】设A 灯旋转的时间为t 秒,求出t 的取值范围为016t <≤,再分①06t <≤,②612t <≤和③1216t <≤三种情况,先分别求出MAM '∠和PBP '∠的度数,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MAM PBP ''∠=∠,由此建立方程,解方程即可得.【详解】解:设A 灯旋转的时间为t 秒,A 灯光束第一次到达AN 所需时间为180630︒=︒秒,B 灯光束第一次到达BQ 所需时间为1801810︒=︒秒,B 灯先转动2秒,A 灯才开始转动,0182t ∴<≤-,即016t <≤,由题意,分以下三种情况:①如图,当06t <≤时,//AM BP '',30,10(2)MAM t PBP t ''∴∠=︒∠=︒+,//,//MN PQ AM BP '' ,1,1MAM PBP ''∴∠=∠∠=∠,MAM PBP ''∴∠=∠,即3010(2)t t ︒=︒+,解得1t =,符合题设;②如图,当612t <≤时,//AM BP '',18030(6)36030,10(2)MAM t t PBP t ''∴∠=︒-︒-=︒-︒∠=︒+,//,//MN PQ AM BP '' ,2180,2180MAM PBP ''∴∠+∠=︒∠+∠=︒,MAM PBP ''∴∠=∠,即3603010(2)t t ︒-︒=︒+,解得8.5t =符合题设;③如图,当1216t <≤时,//AM BP '',30(12)30360,10(2)MAM t t PBP t ''∴∠=︒-=︒-︒∠=︒+,同理可得:MAM PBP ''∠=∠,即3036010(2)t t ︒-︒=︒+,解得1916t =>,不符题设,舍去;综上,A 灯旋转的时间为1秒或8.5秒,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几何应用等知识点,正确求出时间t 的取值范围,并据此分三种情况讨论是解题关键.13.C【分析】分①直线b 在直线a 、c 的之间和②直线c 在直线a 、b 的之间两种情况,根据平行线间的距离求解即可得.【详解】解:①如图,当直线b 在直线a 、c 的中间时,a 与b 的距离为4cm ,b 与c 的距离为1cm ,a ∴与c 的距离为()415cm +=;②如图,当直线c 在直线a 、b 的中间时,a 与b 的距离为4cm ,b 与c 的距离为1cm ,a ∴与c 的距离为()413cm -=;综上,a 与c 的距离为5cm 或3cm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间的距离,正确分两种情况讨论是解题关键.14.C【分析】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和平行线间的距离的性质逐项判断即可.【详解】解:A 、A 与B 之间的距离就是线段AB 的长度,不符合题意,故本项错误;B 、AB 与CD 之间的距离就是线段HI 的长度,不符合题意,故本项错误;C 、1l 与2l 之间的距离就是线段CE 的长度,符合题意,故本项正确;D 、1l 与2l 之间的距离就是线段CE 或GF 的长度,不符合题意,故本项错误.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和平行线间的距离的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以上基本的性质.15.B【分析】依据直线a ∥b ∥c ,直线d 与它们分别垂直且相交于A ,B ,C 三点,即可得到AB 长为直线a 和b 之间的距离,BC 长为直线b 和c 之间的距离,AC 长为直线a 和c 之间的距离,再根据AB=2,AC=6,即可得出直线b 与直线c 之间的距离为4.【详解】解:∵直线a ∥b ∥c ,直线d 与它们分别垂直且相交于A ,B ,C 三点,∴AB 长为直线a 和b 之间的距离,BC 长为直线b 和c 之间的距离,AC 长为直线a 和c 之间的距离,又∵AB=2,AC=6,∴BC=6-2=4,即直线b 与直线c 之间的距离为4.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之间的距离,从一条平行线上的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作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叫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16.C【分析】根据补角的定义,平行线的判定,垂线的性质,逐项分析判断即可求解.【详解】解:A. 直角的补角是直角,是真命题,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是真命题,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 同一平面内过直线上的一点有且只有一条垂线,原命题是假命题,符合题意;D. 垂线段最短,是真命题,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判断真假命题,掌握补角的定义,平行线的判定,垂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7.A【分析】根据互逆命题的定义即把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互换和性质定理进行解答,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如果a b =,那么22a b =,所以原命题是真命题;命题“如果a b =,那么22a b =”的逆命题是如果22a b =,那么a b =,不一定成立,是假命题;故原命题是真命题,逆命题是假命题故选:A .【点睛】此题考查了互逆命题,掌握互逆命题的定义即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条件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又是第二个命题的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另一个命题的逆命题是解题的关键.18.D【分析】首先根据已知,采取筛选法进行一个一个筛选,就能确定答案.【详解】解:由(4)和(8)得出M 和N 住在第四层.由(2)得K 只能在2或3层,又由(7)得出L 在3层且只有一户,K 在二层只有一户,P 则在一层.又由(5)和(6)知道O 只能在一层,Q 在五层.这时只有五层还有一套公寓,所以J 只能住在五层.故选:D .【点睛】用到的知识点是推理和论证,能根据已知,采取筛选法进行一个一个筛选是解此题的关键.19.(1)见解析(2)30AFC ∠=︒【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定义推出AFC ACF ∠=∠,得到90ACF GAH ∠∠=+︒,根据垂直的定义求出90ACF ECH ∠∠+=︒,由此得到GAH ECH ∠=∠,即可推出结论;(2)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推出2HAF ACD ACF =∠∠=∠,由90GAH ECH ACF ∠=∠=︒-∠,得到902120ACF ACF ︒-∠+∠=︒,求出30ACF ∠=︒即可.【详解】(1)证明:∵AB CD ∥,∴AFC DCF ∠=∠,∵CF 平分ACD ∠,∴DCF ACF ∠=∠,∴AFC ACF ∠=∠,∵90GAH AFC ∠∠=+︒,∴90ACF GAH ∠∠=+︒,∵CE CF ⊥,∴90ECF ∠=︒,∴90ACF ECH ∠∠+=︒,∴GAH ECH ∠=∠,∴AG CE ∥;(2)∵AB CD ∥,∴2HAF ACD ACF =∠∠=∠,∵90GAH ECH ACF ∠=∠=︒-∠,∴902120ACF ACF ︒-∠+∠=︒,∴30ACF ∠=︒,∴30AFC ∠=︒.【点睛】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角平分线的定义,正确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0.(1)见解析(2)见解析(3)见解析【分析】(1)求出ADF BCF Ð=Ð,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得出即可;(2)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2ABC ABE ∠=∠,求出ABE E ∠=∠,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得出即可;(3)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180ADE BCF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12ABE ABC ∠=∠, 12BAF BAD ∠=∠,求出90ABE BAF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出即可.【详解】(1)∵180ADE BCF ∠+∠=︒,180ADE ADF ∠+∠=︒,∴ADF BCF ∠=∠,∴AD BC ∥;(2)∵BE 平分ABC ∠,∴2ABC ABE ∠=∠,∵2ABC E ∠=∠,∴ABE E ∠=∠,∴AB EF ∥;(3)∵AD BC ∥,∴180DAB ABC ∠+∠=︒,∵BE 平分ABC ∠,AF 平分BAD ∠,∴12ABE ABC ∠=∠,12BAF BAD ∠=∠,∴90ABE BAF ∠+∠=︒,∴1809090AOB EOF Ð=°-°=°=Ð,∴18090E F EOF Ð+Ð=°-Ð=°.【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等知识点,能灵活运用定理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21.(1)88A C ∠+∠=︒(2)92C A ∠-∠=︒,见解析(3)46︒【分析】(1)过点B 作BE AM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得结论;(2)过点B 作BE AM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得结论;(3)利用(2)的结论和三角形的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即可求得结论.【详解】(1)解:过点B 作BE AM ∥,如图,∴A ABE ∠=∠.∵BE AM ∥,AM CN ∥,∴BE AM CN ∥∥.∴C CBE ∠=∠.∵88ABC ∠=︒.∴88A C ABE CBE ABC ∠+∠=∠+∠=∠=︒.故答案为:88A C ∠+∠=︒;(2)解:A ∠和C ∠满足:92C A ∠-∠=︒.理由:过点B 作BE AM ∥,如图,∴A ABE ∠=∠.∵BE AM ∥,AM CN ∥,∴BE AM CN ∥∥.∴180C CBE ∠+∠=︒.∴180CBE C ∠=︒-∠.∵88ABC ∠=︒.∴88ABE CBE ∠+∠=︒.∴18088A C ∠+︒-∠=︒.∴92C A ∠-∠=︒;(3)解:设CH 与AB 交于点F ,如图,∵AE 平分MAB ∠,CH 平分NCB ∠,∥,∵a b24.B【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求ABD ∠的度数,然后根据角平分线定义求解即可.【详解】解:AB CD P ,3100∠=︒,3100ABD ∴∠=∠=︒,BC 是ABD ∠的平分线,121502ABD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ABD ∠的度数是解题的关键.25.D【分析】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计算.【详解】解:155AB CD FGB ∠=︒ ∥,,180BEF EFD ∴∠+∠=︒,180********GFD FGB ∴∠=︒-∠=︒-︒=︒,FG 平分EFD ∠,222550EFD GFD ∴∠=∠=⨯︒=︒,180********BEF EFD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平行线的性质.26.D【分析】由AB EF ∥,根据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求出CDE ∠的度数,从而由3CEF AEF ∠=∠-∠可求得出CEF ∠的度数,再由CD EF ∥,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求得2∠的度数即可.【详解】解:∵AB EF ∥,160∠=︒,∴160AEF ∠=∠=︒,∵320∠=︒,∴602040CEF ∠=︒-︒=︒,∵CD EF ∥,∴2180CEF ∠+∠=︒,∴218040140∠=︒-︒=︒.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7.C【分析】先根据对顶角相等可得5260∠=∠=︒,再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可得a b P ,然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详解】解:如图,260∠=︒ ,5260∴∠=∠=︒,160∠=︒ ,51∴∠=∠,a b ∴P ,4180180104376∠=︒-︒-︒=∴∠=︒,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对顶角相等、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关键.28.B【分析】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三种判定方法进行判定即可.【详解】解:∵∠180BAD ABC ∠+∠=︒,∴BC AD ∥,故①不合题意;∵12∠=∠,∴AB CD P ,故②符合题意;∵3=4∠∠,∴BC AD ∥,故③不合题意;∵5E ADC ∠+∠=∠,5EDC ADC ∠+∠=∠,∴E EDC ∠=∠,∴AB CD P ,故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熟练掌握三种判定方法是解题关键.29.证明见解析【分析】先证明AB CD P ,再证明ME FN ∥,得到MEF EFN ∠=∠,利用等式的性质即可求解.【详解】证明:∵180AEF EFC ∠+∠=︒,∴AB CD P ,∴AEF DFE ∠=∠.∵M N ∠=∠,∴ME FN ∥,∴MEF EFN ∠=∠,∴AEF MEF EFD EFN ∠-∠=∠-∠,即12∠=∠.【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解题关键是牢记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30.BC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等量代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分析】按照所给的证明思路,利用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定理,完善证明过程即可.【详解】解:∵3=4∠∠(已知)∴AE BC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5EDC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5A ∠=∠(已知)∴EDC A ∠=∠(等量代换)∴DC AB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5180ABC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即523180∠+∠+∠=︒∵12∠=∠(已知)∴513180∠+∠+∠=︒(等量代换)即3180BCF ∠+∠=︒∴BE CF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故答案为:BC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等量代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31.D【分析】由130GEF ∠=︒,135EFH ∠=︒可得1324265︒∠+∠+∠+∠=,由AB CD P 得34180∠+∠=︒,进而可求出12∠+∠的度数.【详解】解:如下图所示,∵130GEF ∠=︒,∴13130︒∠+∠=,∵135EFH ∠=︒,∵AB EF ∥,∴AB CM DN EF ∥∥∥,∴BCM DCM CDN EDN αγ∠∠∠∠=,=,=,∵CDN EDN CDN βγ∠+∠∠+==①,90BCD CDN α∠+∠︒==②,由①②得:90αβγ+-︒=.即90αβγ++︒=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辅助线的作法,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34.D【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即可得到结论.【详解】∵AB CD EF ∥∥,∴31BDC ∠=∠+∠,=1802BDC ∠︒-∠,∴311802∠=∠+︒-∠,∴231801∠+∠=︒+∠,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熟记性质是解题关键.35.C【分析】分别过E 、F 作GE AB ∥,FH CD ∥,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以得到解答.【详解】解:分别过E 、F 作GE AB ∥,FH CD ∥,∵AB CD ∥,∴AB GE FH CD ∥∥∥,∴180ABE BEG ∠+∠=︒,180CDE DEG ∠+∠=︒,∴360ABE BEG CDE DEG ∠+∠+∠+∠=︒,即360ABE BED CDE ∠+∠+∠=︒,①正确;∴1β∠= EF CD ∥,CNE ENF ∠=∠()121802ENC α∴∠=∠=︒-∠∵1130350∠∠=︒=︒,,∴12l l ∥,∴45∠=∠,∵260350∠∠=︒=︒,,∴5180605070∠=︒-︒-︒=︒,在BCG V 中,180180904545BCG BGC B ∠=︒-∠-∠=︒-︒-︒=︒,30DCE ∠=︒ ,90453015ECA ACB BCG DCE ∴∠=∠-∠-∠=︒-︒-︒=︒.故答案为:1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性质及判定,角平分线定义,关键是理解平行线性质,灵活运用角的和差关系计算.42.(1)见解析(2)26DBC ∠=︒【分析】(1)由已知条件得出180BAD CDA ∠+∠=︒,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即可得证;(2)根据已知条件得出18012852ADC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1262ADB BDC ADC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解.【详解】(1)证明:∵12180∠+∠=︒,1180,2180DAB ADC ∠+∠=︒∠+∠=︒,∴180BAD CDA ∠+∠=︒,∴AB DC ∥;(2)解:∵180BAD CDA ∠+∠=︒,128DAB ∠=︒,∴18012852ADC ∠=︒-︒=︒,∵DB 平分ADC ∠,∴1262ADB BDC ADC ∠=∠=∠=︒,∵AD BC ∥,∴26DBC ADB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角平分线的定义,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是解题的关键.43.(1)见解析(2)110︒【分析】(1)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判定AB CD ∥,得到2ADC ∠=∠,等量代换得出3180ADC ∠+∠=︒,即可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得解;(2)由CE AE ⊥,AD CE ∥得出90CEF DAF ∠∠==︒,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出235ADC ∠=∠=︒,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解.【详解】(1)证明:∵1BDC ∠=∠,∴AB CD ∥,∴2ADC ∠=∠,∵23180∠+∠=︒,∴3180ADC ∠+∠=︒,∴AD CE ∥;(2)解:∵CE AE ⊥于E ,∴90CEF ∠=︒,由(1)知AD CE ∥,∴90CEF DAF ∠∠==︒,∴2ADC DAF FAB ∠=∠=∠-∠,∵55FAB ∠=︒,∴35ADC ∠=︒,∵DA 平分BDC ∠,1BDC ∠=∠,∴1270BDC ADC ∠=∠=∠=︒,∴18070110ABD ∠=︒-︒=︒.【点睛】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熟记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基础.44.(1)180°(2)见解析【分析】(1)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解答即可;(2)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得出180OEC OFC ∠+∠=︒,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111809022CEG CFH MEC NFC ∠+∠=∠+∠=⨯︒=︒,过C 点作CD EG ∥,由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即可得出结论.【详解】(1)解:在四边形OECF 中由90C ∠=︒,a b ⊥r r ,得180OEC OFC ∠+∠=︒,故答案为:180°;(2)证明:在四边形OECF 中∵90C ∠=︒,a b ⊥r r ,得180OEC OFC ∠+∠=︒,∵180MEC OEC ∠=︒-∠,180NFC OFC ∠=︒-∠,∴()()180180MEC NFC OEC OFC ∠+∠=︒-∠+︒-∠∵90ODE ∠=︒,∴1409050PDE ∠=︒-︒=︒.(3)如图,∵DP FD ⊥,(4)如图,当PD 在EDF ∠的外部时,∵45EDF ∠=︒,23PDF ∠=∠同理可得:2453 PDF∠=⨯∴PDE EDF PDF∠=∠-∠【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垂直的定义,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角的和差运算,清晰的分类讨论是解本题的,BAP PAC∴∠=∠∠BAP PAC∴∠=∠=∠故答案为:BAP∠=(2)证明:如图2,DBA BAG ∴∠=∠AP 平分BAC∠BAP PAC ∴∠=∠DBA BAG ∴∠=∠5DBA ACE ∠=∠ 在图3中,∵AB AC ⊥,∴90BAC ∠=︒,∵AP 平分BAC ∠,∴1452PAB PAC BAC ∠=∠=∠=︒,∵DM FG ∥,BAG DBA x∴∠=∠=45PAG PAB BAG x∴∠=∠+∠=︒+90BAC ∠=︒9090FAC BAG x∴∠=︒-∠=︒-PAG FAC∠=∠ 4590x x∴︒+=︒-解得:22.5x =︒,22.5DBA ∴∠=︒;在图4中,∵AB AC ⊥,∴90BAC ∠=︒,∵AP 平分BAC ∠,∴1452P AB P AC BAC ∠=∠=∠=''︒,∵DM FG ∥,BAG DBA x∴∠=∠=45P AG BAG P AB x ∴∠=∠-='∠-'︒()180********PAG P AG x x∴∠=︒-∠=︒--︒=︒-'90CAG x∠=︒- ()1801809090FAC CAG x x∴∠=︒∠=︒-︒-=︒+PAG FAC∠=∠ 22590x x∴︒-=︒+解得:67.5x =︒,67.5DBA ∴∠=︒;综上所述,DBA ∠的度数为22.5︒或67.5︒.【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定义综合题;熟练和灵活运用其性质建立好等量关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5.3.1 平行线的性质(第2课时)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运七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5.3.1 平行线的性质(第2课时)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运七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又∵∠A=100°,∠C=110°(已知),
∴∠ 1 = 80 °,∠ 2 = 70 °(等量代换).
∴∠AEC=∠1+∠2= 80 °+ 70 ° = 150 °.
当堂巩固
1. 填空:如图,
A
(1)∠1=∠2 时,AB∥CD.
1
(2)∠3= ∠5 或∠4 时,AD∥BC. B
D
5 2
3 C
4 F
解:过点C作CF∥AB,
A
则 _∠__B_=_∠__1(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C
又∵AB∥DE,AB∥CF,
D
∴___C_F__∥__D_E___(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
∴∠E=∠__2__(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B+∠E=∠1+∠2
即∠B+∠E=∠BCE.
B 1F 2
感受中考
2.(3分)(2021•包头8/26)如图,直线l1∥l2,直线l3交l1于点A,交l2于点B, 过点B的直线l4交l1于点C.若∠3=50°,∠1+∠2+∠3=240°,则∠4等于( )
A.80°
B.70°
C.60°
D.50°
【 分 析 】 由 题 意 得 , ∠ 2=60° , 由 平 角 的 定 义 可 得 ∠5=70°,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解.
c 图1
b
c
a 图2
3. 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填一填
图形
同a 位 角b
1 2 c
内 错 角
a 3
b
2
c
同 旁
a
内 角
b
42 c
已知 a//b
结果 ∠1 = ∠2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5.3.1平行线的性质学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5.3.1平行线的性质学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5.3.1平行线的性质学案一、课前自主学习: (一)填空题 1. 如图(1),若l 1∥l 2,∠1=45°,则∠2=_____.2.如图(2),已知直线a ∥b ,c ∥d ,∠1=115°,则∠2=_____,∠3=_____.3.如图(3)已知AB ∥CD ,∠1=100°,∠2=120°,则∠ =_____.4.如图(4)所示,直线a ,b 被c 所截,,现给出下列四个条件:①∠2=∠6;②∠2=∠8;③∠1+∠4=180°;④∠3=∠8.其中能判定a ∥b 的条件的序号是( )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①、④ D . ③、④5.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两次拐弯后,行驶的方向与原来的方向相同,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_________. A .第一次向右拐40°,第二次向左拐40° B .第一次向右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 C .第一次向右拐50°,第二次向右拐130° D .第一次向左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 (二)选择题:6.如图(5),已知DE ∥AB ,那么表示∠3的式子是( )A .∠1+∠2-180°B .∠1-∠2C .180°+∠1-∠2D .180°-2∠1+∠27.已知下列命题 ①内错角相等;②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③互补的两个角是一定是一个为锐角,另一个为钝角;④同旁内角互补.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 )A .0B .1C .2D .3 8如图(6),可以得到DE ∥BC 的条件是_________.A .∠ACB =∠BAC B .∠ABC +∠BAE =180° C .∠ACB +∠BAD =180° D .∠ACB =∠BAD9.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若有一对同位角相等,则一对同旁内角的角平分线( ) A .互相垂直 B .互相平行 C .相交但不垂直 D .不能确定 10. 如图(7),如果∠1=∠2,那么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 .AD ∥BCB .AB ∥CDC .∠3=∠4D .∠A =∠C (三)解答题:d c b a 321α21E D C B A 321F E D C B A 87654321c b a 4321D CBA (2) (3) (4) (5) (6) (7)11. 如图(8),已知∠1=∠2,求∠3+∠4的度数.12. 如图(9),已知∠AEC=∠A+∠C,试说明:AB∥CD.课前自主学习答案:1.135°;2.115°,115°;3.20°;4A;.5.A;6.A;7.A;8.B;9.A;10.B;11.解:∵∠1=∠2,∴AB∥CD,∴∠3+∠MND=180°,又∠4+∠MND==180°,∴∠3=∠4;12.解:如图(10)过点E作EF∥AB,∴∠A=∠AEF,∵∠AEC=∠A+∠C∴∠AEC=∠AEF+∠C∴∠AEC-∠AEF=∠C∴∠FEC=∠C∴EF∥CD,∴AB∥CD.二、课堂互动探究(1)知识要点梳理8的度数:可以发现,∠1=∠5,∠2=∠6,∠3=∠7,∠4=∠8知识点一:平行线的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知识点二:平行线的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EDCBAF EDCBAa (8)(9)(10)如图(12),a ∥b ,求证:∠1=∠2.∵a ∥b , ∴∠3=∠2, ∵∠1=∠3, ∴∠1=∠2.知识点三:平行线的性质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如图(13),a ∥b ,求证:∠1+∠2=180°.∵a ∥b , ∴∠3=∠2∵∠3+∠1=180°∴∠1+∠2=180°.(2)典型例题分析例一:如图(14)所示,已知180ABC C ∠+∠=︒,BD 平分,与D ∠相等吗?请说明理由.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的应用.由已知可得AB ∥CD ,∠ABD =∠D ,∠ABD =∠DBC ,问题得证.解:∠D =∠DBC .理由如下: ∵180ABC C ∠+∠=︒,∴AB ∥CD , ∴∠D =∠ABD , 又∠ABD =∠DBC , ∴∠D =∠DBC .变式一:已知:如图(15),∠+∠=∠=∠BAP APD 18012,. 求证:∠E=∠F.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的应用.证明:,180=∠+∠APD BAP∴AB ∥CD ,∴∠BAP =∠CP A , ∵∠1=∠2,∴∠BAP -∠1=∠CP A -∠2, ∴∠EAP =∠FP A . ∴PF ∥AE , ∴∠E=∠F.DCBAP21F E DCB Ac ac a(14)(15)变式二:已知:如图(16):∠AHF +∠FMD =180°,GH 平分∠AHM ,MN 平分∠DMH 。

5.3.1平行线的性质(集体备课)

5.3.1平行线的性质(集体备课)

5.3.1平行线的性质(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记录表章节名称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内容5.3.1 平行线的性质主备人刘建新案别一案授课教师集体备课时间授课时间领导审核签字具体内容集体研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探索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2.能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证明.3.知道对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进行的区别.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性质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并能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2.经历观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平行线性质的探究,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2.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培养良好的情感、合作交流、主动参与的意识,在独立思考的同时能够认识他人.教学重点平行线三个性质的探究及运用教学难点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区别及综合运用.教学方法观察、发现、归纳、总结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搭桥引课,明确目标(一)活动1(二)创设情景,引入新知(三)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线的判定,也就是说知道角的关系能够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可是老师从一张轻轨的图片和伸缩门的情景看到的却恰好是另一种有意思的情况,这种情况具有普遍意义吗?二、探究新知,展示交流活动2自主探究,构建新知1. 猜想:∠1, ∠2有怎样的大小关系?问题:你能验证你的猜想吗?(测量法、叠合法)欣赏直线相交的图片,学生独立思考抽象出的数学问题,学生代表将自己的想法在全班进行交流.学生提出猜想后,结合图形的特点,简单谈谈理由.请学生说出自己量出的同位角的度数.教师进行分类板书,并对踊跃回答问题的学生进行及时的表扬.老师引导学生注意他们量的角虽然不一样,但是总体是分为三类的,并且强调指出这种研究方法叫“测量法”.由现实中的的实际问题入手,设置情景问题,激发学生对生活热情和学习兴趣,让学生谈理由也是为公理的得出作好铺垫,同时也自然的引出课题.加深对“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的直观感受,培养学生的分类意识.在启发性设问的引导下发现规律,并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教师和学生还要一起总结平行线的性质的符号语言,并写在黑板上.性质1∵a∥b,∴∠1= ∠2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教师倾听学生交流,并和学生一起总结性质2、性质3.在黑板上板书并总结平行线的三条性质(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性质2∵a∥b,∴∠ 2 = ∠3性质3∵a∥b,∴∠2+ ∠4=180老师提炼性质的关键词并指导学生在书本上勾画,强调平行线的性质的前提条件是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只有在两直线平行的条件下才有同位角、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学法指导:这道题我选择学生独立完成,并请一名学生到黑板展示他做题的过程.并且要强调解题的步骤与格式.解:∵AD ∥BC(已知)∴∠A+∠B=180°,∠D+∠C=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B=180°-115°=65°,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剪一剪、叠一叠、比一比并让部分同学上台展示.学生讨论之后简述验证过程.°学生自主辨析.问题1以学生进行抢答的形式进行,并对其中的一个简要说明理由学生独立出题,解答然后进行组内交流,判断正误,评选全班交流作品。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3.1平行线的判定(教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3.1平行线的判定(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包括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图形示例和对比分析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平行线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使用直尺和量角器来验证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平行线的判定”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两条直线永远不会相交的情况?”比如,铁轨或者教室的黑板边缘。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平行线的奥秘。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3.1平行线的判定(教案)
一、教学内容Biblioteka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三节第一部分“5.3.1平行线的判定”。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1.掌握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相交,且在平面内没有任何其他直线与这两条直线同时相交,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学会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举例解释:在讲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时,可以通过具体图形展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并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练习如何使用这些方法。
2.教学难点
-理解“同一平面”的概念:学生需要理解为什么要在同一平面内讨论直线是否平行,不同平面内的直线是否有平行的可能性。
-判定方法的适用条件:学生需要明确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这些判定方法,以及这些方法之间的关系。

5.3.1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5.3.1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5.3.1平行线的性质教案课题课时:第五章§5.3.1平行线的性质授课人:许昌县实验中学刘冬冬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学习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2. 经历探索平行线性质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解决一些问题.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难点: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有条理的分析、表达教法及学法指导:教法:采用尝试指导、引导发现法,充分利用学生手中的资源,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经历操作、探究、验证、应用性质的数学活动过程,帮助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理解、掌握新知识,提高他们的讨论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动手操作、对比及归纳猜想,参与性质的探究,从学习中感受乐趣,并学会用性质进行简单推理和解决问题.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条格纸、量角器。

教学过程:一、前置诊断,复习旧知师:前面我们探索了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学习了哪些判断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生:(齐答)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师:观察图形,回答下面问题:(多媒体展示)(1)因为∠1=∠5 (已知)所以a∥b()(2)因为∠4=∠ (已知)所以a∥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因为∠4+∠ =1800 (已知)所以a∥b()生:口头填空,并回答理由。

【设计意图】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直线平行的条件是互逆的,对初学者来说易将它们混淆,并为新课的学习做准备。

活动注意事项:因为学生在应用平行线的性质与条件推理时非常容易混淆,因此在学生回答判定直线平行的三个条件后,又给学生结合图形直观地进行直线平行的条件的推理,加深学生的印象,节约学生复习的时间,提高复习的效果。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想一想:反过来,若改变已知与结论的位置。

即:已知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所形成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平行线的性质。

5.3.1平行线的性质1doc

5.3.1平行线的性质1doc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结合一些具体内容进行说理,初步养成言之有据的习惯,从而培养逻辑性的数学思维。
重点
探索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用平行线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难点
难点:能区分平行的性质和判定,正确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流程安排
活动说明
活动目的
知识链接
回顾旧知,导入新知,出示目标
新知初探
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及符号表示
老师:出示学习目标进行解读。
做好知识的铺垫,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新知初探:(学,展:10分钟)
活动一:平行线的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分钟)
学生:1、动手操作,完成习题1(存在适当的误差是允许的)
2、总结性质并用符号表示。
老师:1、巡视点拨,评价激励
2、板书性质一
活动二:平行线的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8分钟)
典例分析
会使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计算
题组练习
强化平行线的性质
达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测
检测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景
设计意图
一、知识回顾(导:5分钟)
问题:1、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哪些?这些判定方法中共同点是什么?
2、由已知角相等或互补能推出两直线平行,那么由两直线平行能否推出两角相等或互补呢?
学生:书写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及符号表示。
平行线的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学生:1、独立完成习题2、3,推理发现其他性质。
提示:以性质1为依据,结合判定的推理方法。
2、对子组互助完善答案,并展示上板。
3、展讲。要求:结合图形,思路明确,条理清晰。
老师:1、巡视指导,进行点拨。

5.3.1 平行线的性质(2)

5.3.1 平行线的性质(2)

5.布置作业
教科书 习题5.3 第7、8、14题, 复习题5 第6题
从来没有人读书,只有人在书中读自己, 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
——罗曼·罗兰
答:CD∥EF.
A
G1D E
C
2 F
B
2.综合运用,巩固提高
理由如下: ∵ ∠AGD =∠ACB ,
A G1D
∴ GD∥BC.
E
∵∠1和∠3是内错角,
C3 2
F
B
∴∠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2,
∴∠2=∠3.
∵∠2和∠3是同位角,
∴ CD∥EF(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应用迁移,拓展升华
∴∠E=∠__2_(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B+∠E=∠1+∠2
即∠B+∠E=∠BCE.
辅助线:为帮助解题而添加的线 辅助线一般画成虚线
1,过转折点作平行线 2,利用平行线相关性质
4.归纳小结
(1)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区别是什么? (2)在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你能区别 什么时候需要使用平行线的性质,什么时 候需要使用平行线的判定吗?
答: BE∥CF.
A
B
E F
C
D
2.综合运用,巩固提高
理由如下:
∵ BE平分∠ABC,

1
1 2
ABC.
同理 2 1 BCD.
2
∵ AB∥CD,
∴∠ABC=∠BCD.
∴∠1=∠2.
A
1
E
2
C
B F D
∵∠1和∠2是内错角,
∴ BE∥CF(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综合运用,ACB, ∠1=∠2,CD与EF平行吗?为什么?

5.3.1平行线的性质

5.3.1平行线的性质
5.3.1 平行线的性质(两课时)
回答:如图
(1)∠3=∠B,则EF∥AB,依据是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2+∠A=180°,则DC∥AB, 依据是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3)∠1=∠4,则GC∥EF,依据是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4) GC∥EF,AB∥EF,则GC∥AB, 依据是 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5)EF⊥BC,AB⊥BC,则EF∥AB, 依据是 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比一比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有什么不
判定:已知角的关系得平行的关系. 推平行,用判定. 性质:已知平行的关系得角的关系. 知平行,用性质.
已知 判定
同位角相等 内错角相等 同旁内角互补
得到
两直线平行
性质 已知
得到
4.如图,已知AB、CD、EF互相平行,且 ∠ABE =70°,∠ECD = 150°,则 ∠BEC =________.
整理归纳: 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a∥b ( 已知 )
∴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b( 已知 ) ∴ ∠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a∥b( 已知 ) ∴ ∠1+∠4=180° (两直线 平行,同旁内角互 补)
1.已知:如图,a// b ,那么3与2有什么关系? 解: ∠ 2 = ∠3,理由如下: ∵ a∥b ∴∠1= ∠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1 又∵∠3 = ___(对顶角相等), ∴∠ 2 = ∠3.
平行线的性质2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2020--2021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5.3.1 平行线的性质

2020--2021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5.3.1  平行线的性质

平行线的性质一.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综合--平行的判定1.如图,CE平分∠BCD,DE平分∠ADC,当∠CED=______°时,AD∥BC.2.如图,已知∠EAC=90∘,∠1+∠2=90,∠1=∠3,∠2=∠4.则DE与BC______(填位置关系)3.如图,E是直线AB,CD内部一点,连接BE,DE,若∠ABE=40°,∠CDE=60°,当∠BED的度数为______度时,AB∥CD.4.已知:如图EF⊥AB于点O,FG交CD于点P,当∠1=30°时,当∠EFG的度数为______度时,AB∥CD5.如图,已知直线c和a、b分别交于A、B两点,点P在直线c上运动.若P点在AB两点之间运动,试探究:当∠1、∠2和∠3之间满足的数量关系是∠2=______时,a∥b.二.平行线的性质--同位角1.如图,直线c与直线a,b相交,且a∥b,∠1=60°,则∠2的度数是()2.如图,AB∥CD,AC∥BD,∠1=28°,则∠2的度数为______°.3.如图,已知AB∥CD,GM∥HN, GM平分∠EGB,若∠MGB=40°.则∠NHD=______°4.如图,直线a∥b,点B在直线b上,且AB⊥BC,∠1=57°,则∠2的度数是()三.平行线的性质--内错角1.如图,l1∥l2,∠1=110∘,则∠2的度数是()2.如图,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AB∥CD,AG平分∠BAE交CD于点G,∠2=30°,则∠1=______度3.一副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摆放,其中点C在FD的延长线上,且AB∥FC,则∠CBD的度数为()4.如图,将一副三角板如图放置,∠BAC=∠ADE=90°,∠B=60°,∠EAD=45°,若AE∥BC,则∠CAD=______度四.平行线的性质--同旁内角1.如图,a∥b,直线c与a,b相交,∠1=120∘,则∠2=______°2.如图:AB∥CD,AE平分∠BAC,CE平分∠ACD,则∠1+∠2=______度3.如图,直线l4∥l1,若∠1=124°,∠2=88°,则∠3的度数()4.将一副三角板如图放置,∠ABE=30°,∠DAC=45°,若DA∥BC,则∠EBC=______度.五.平行线的性质综合--角度计算1.如图,AB∥CD∥EF,若∠A=30°,∠AFC=15°,则∠C=______°2.如图,直线AB∥CD//EF.若CF平分∠ECD,且满足CF∥BE,∠ECD=80°,则∠ABE的度数为______度.3.如图,AB∥CD∥GH,EG平分∠BEF,FG平分∠EFD,则图中∠EGF=______°.4.如图,AC∥BD,∠A=60°,∠C=62°,则∠2=______°,∠3=______°,∠1=______°5.已知:如图,点C在∠AOB的一边OA上,过点C的直线DE∥OB,CF平分∠ACD,CG⊥CF于点C.若∠O=40°,则∠ECF的度数为______度;∠OCG=______度.六.平行线的性质综合--找相等的角1.如图,AB∥EF,EF∥CD,EG∥BD,则图中与∠1相等的角(除∠1外)共有()2.如图,EG∥BC,CD交EG于点F,那么图中与∠1相等的角共有______个.3.如图,AB∥EF∥CD,GH∥PN,MN∥HK,则图中与∠CHM相等的角(∠CHM 除外)共有()4.如图,AD∥EG∥BC,AC∥EF,则图中与∠1相等的角(不含∠1)有______个七.平行线的性质综合--拐弯问题1.如图,安装某管道,需经过两次拐弯,若要求拐弯后的管道与拐弯前的管道平行,第一次拐弯处的∠B=142°,那么第二次拐弯处的∠C=______°.2.某学生上学路线如图所示,他总共拐了三次弯,最后行车路线与开始的路线相互平行,已知第一次转过的角度,第三次转过的角度,则第二次拐弯角(∠C)的度数是()3.如图所示,一辆汽车,经过两次转弯后,行驶的方向与原来保持平行,如果第一次转过的角度为α,第二次转过的角度为β,则β等于()4.如图,某学员在广场上练习驾驶汽车,第一次向左拐弯15度行驶一段后,第二次向左拐弯13度,再次行驶一段后,那么第三次要向______拐弯______度,则行驶方向与原来行驶方向相同.八.平行线的性质综合--折叠问题1.将长方形纸片ABCD 按如下步骤操作:将纸片对折得折痕EF,折痕与AD边交于点E,与BC边交于点F;将长方形ABFE与长方形EFCD分别沿折痕MN 和PQ折叠,使点A、点D都与点F重合,展开纸片,若∠AMN=60°,则∠MFP=______°.2.如图,将长方形纸片ABCD折叠,折痕为EF,BC的对应边B′C′与CD交于点P,若∠AEB′=32°,则∠C′FC的度数为______°.3.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折叠成如图所示的形状,若∠DBC=56°,则∠1=______°.4.如图,把一张对面互相平行的纸条折成如图所示那样,EF是折痕,若∠EFB =32°,则下列结论中:①∠C′EF=32°,②∠AEC=116°,③∠BGE=64°,④∠BFD=116°,正确的有______.(按从小到大的序号填写)九.平行线的性质综合--三角板问题1.将直尺和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方式摆放,已知∠1=30∘,则∠2的大小是( )2.将直尺和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方式摆放,已知∠1=30∘,则∠2的大小是( )3.将直尺和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方式摆放,已知∠1=35∘,则∠2的大小是( )4.将直尺和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方式摆放,AB//EF,已知∠1=55∘,则∠2的度数是______度.5.将一副三角板如图放置,使点A在EF上,BC∥EF,则∠ACE的度数为______度.6.将一副三角板如图放置,使点A在DE上,BC∥DE,则∠ACE的度数为______度.十.平行线的性质综合--铅笔型1.判断:如图,AB∥CD,∠A+∠E+∠C=180°.______(填“对”或“错”)2.小芳给自己家的小狗乐乐做了一个小木屋,其侧面如图所示.AE//CF,若她已测出∠A=135°,∠C=125°,由于受条件影响,屋顶的∠B的度数无法测出.哥哥看到后说,不用测量,他能算出∠B=______°3.如图,l//m,∠1=115∘,∠2=95∘,则∠3=______°.4.如图,已知AB∥CF,CF∥DE,∠1=120°,∠2=105°,则∠3=______°.5.如图,直线a∥b,射线DF与直线a相交于点C,过点D作DE⊥b于点E,已知∠1=25°,∠2=______°.十一.平行线的性质综合--锯齿型1.如图,直线AB∥CD,∠1=25∘,∠F=90∘,则∠2的度数为( ).2.如图,已知直线m∥n,∠1=36°,∠2=90°,则∠3的度数为( )3.如图,在△ABC中,∠ABC=90°,直线l1,l2,l3分别经过△ABC的顶点A,B,C,且l1∥l2∥l3,若∠1=40°,则∠2的度数为( )4.如图所示,AB//CD,BF平分∠ABE,DF平分∠CDE,∠BED=80∘,则∠BFD的度数为______°.5.如图所示,AB//CD,BF平分∠ABE,DF平分∠CDE,∠BFD=35∘,那么∠BED的度数为______度.十二.平行线的性质综合--牛角型1.如图,直线AB∥EF,点C是直线AB上一点,点D是直线AB外一点,若∠DEF=120∘,∠CDE=25∘,则∠BCD的度数是()2.如图,AB//CD,∠B=160°,∠D=120°,则∠E=______°.3.如图,AB//DE,∠ABC=60∘,∠CDE=150∘,则∠BCD=______°.4.如图所示,AB//CD//EF,若∠ABC=50°,∠BCE=20°,则∠CEF=______°.5.如图,EF//AD,AD//BC,CE平分∠BCF,∠DAC=114°,CE、CF是∠ACB 的三等分线,则∠EFC=______°.十三.平行线的性质综合--锄头型1.如图,直线AB//CD,∠B=50∘,∠C=40∘,则∠E等于______度.2.如图,已如AB//CD,若∠A=25∘,∠E=40∘,则∠C=______度.3.如图,直线EF//GH,点A在EF上,AC交GH于点B,若∠EAB=110∘,∠C=60∘,点D在GH上,则∠BDC的度数为______度.4.如图,BC//DE,若∠A=35∘,∠C=24∘,则∠E等于______度.5.如图,a//b,c⊥d,∠1=25∘,则∠2=______度.十四.平行线的性质综合--模型综合1.如图所示,AB∥CD,∠C=125∘,∠E=80∘,则∠A=______°.2.如图,AB//CD,∠P=90∘,∠C=140°,则∠A+∠E的度数为( )3.如图,正五边形ABCD中,11∥12,∠1-∠2的度数为______°(提示:正五边形的每个内角都是108°)4.如图,直线m∥n,AB⊥BC,∠1=35°,∠2=62°,则∠BCD的度数为( )5.如图所示,已知 FC∥AB∥DE,∠α:∠D:∠B=2:3:4,则∠B=______度.6.如图,AB//CD,∠ABE和∠CD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若∠E=30°,则∠F=______°十五.平行线的性质综合--几个角之间的数量关系1.如图所示,AB∥CD,且点E在射线AB与CD之间,则∠A+∠C______∠AEC (填大于、小于、等于)2.如图,AB∥CD,点E在AB与CD的上方,则∠1+∠2-∠E=______°.3.如图,直线m∥n,则∠1、∠2、∠3、∠4间的数量关系是( )十六.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综合--反射问题1.如图,两条平行光线射向平面镜面后被反射,其中一条光线AB反射后的光线是BC,此时∠1=∠2=46°,另一条光线的反射光线EF与镜面的夹角∠3的度数为( )2.根据光反射定律,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线与被反射出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相同,如图,已知∠AOB的两边OA、OB均为平面反光镜,∠AOB=36°,在OB 上有一个点E,从点E射出一束光线经OA上的点D反射后,反射光线DC恰好与OB平行,则∠CDE的度数是( )3.如图所示,两平面镜α、β的夹角为60°,入射光线AO平行于β入射到α上,经两次反射后的反射光线O′B平行于α,则∠1的度数为( )4.如图,两平面镜OA,OB的夹角为∠O,入射光线CD平行于OB入射到镜面OA上,经两次反射后的反射光线EF恰好平行于OA,则∠O的度数为______度.5.实验证明,平面镜反射光线的规律是: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线和被反射出的光线与平面镜所夹的锐角相等.如图,一束光线m射到平面镜a上,被a反射到平面镜b上,又被b反射.若被b反射出的光线n与光线m平行,且∠1=38°,则∠2=______°,∠5=______°十七.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综合--角度计算1.如图,已知:AD⊥BC于D,EF⊥BC于F,∠3=∠E=45°,则∠1=______°.2.如图,已知∠1=∠2,∠B=40°,则∠3=______度.3.如图,已知∠1=∠2=∠3=62°,则∠4=()4.如图,∠1=∠2=30°,∠A=60°,则∠ADB=______度.5.如图在三角形ABC中, D,E,F三点分别在AB,AC,BC上,过点D的直线与线段EF的交点为点M,已知2∠1-∠2=150°,2∠2-∠1=30°,∠DEF=∠EFC,∠C =50°,则∠3=______°.6.如图,∠ABC=∠ACB=70°,且∠EAC=2∠ABC,AD平分∠EAC,BD平分∠ABC.则∠ADB=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3.1 平行线的性质 (第2课时)
课件说明
本课学习是通过对例题、练习的分析和 讲解,巩固平行线性质和判定,培养学生的
推理能力,渗透分析问题的方法.
课件说明
学习目标: (1)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应用. (2)经历例题的分析过程,从中体会转化的思 想和分析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培养推理能力,体 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理由如下:
A G 1 2 D E C
∵ ∠AGD =∠ACB ,
∴ GD∥BC. ∵∠1和∠3是内错角, ∵∠1=∠2, 3
F
B
∴∠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2=∠3.
∵∠2和∠3是同位角, ∴ CD∥EF(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应用迁移,拓展升华
问题5 如图,潜望镜中的两面镜子是互相平行放置 的,光线经过镜子反射时,∠1=∠2,∠3=∠4, ∠2和∠3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进入潜望镜的光线 和离开潜望镜的光线是平行的?
o =80º =180º -100º ,
∠C =180º -∠B
=180º -115º =65º .
所以,梯形的另外两个角分别是80º ,65º .
1.梳理旧知,归纳方法
问题3 对比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你能说出 它们的区别吗?
判 定 性 质
条件 同位角相等 内错角相等 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
D A
2 1 E
F 3
C B
1.梳理旧知,归纳方法
(2)结合图形回答问题: ②如果DE∥FB,能得到∠1与∠3的关系吗?为什么? 答:∠1=∠3.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D A
2 1 E
F 3
C B
1.梳理旧知,归纳方法
(2)结合图形回答问题: ③根据哪两条直线平行可以得到∠A+∠ ABC=180º ? 为什么? 答: AD∥CB .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D A
2 1 E
F 3
C B
1.梳理旧知,归纳方法
问题2 如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残余部分,量得
∠A=100º ,∠B=115º ,梯形的另外两个角分别是 多少度?
1.梳理旧知,归纳方法
解:因为梯形上、下两底 AB∥CD , 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可得∠A+∠D =180º ,∠B+∠C =180º . 于是∠D =180º -∠A
结论 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内错角相等 同旁内角互补
2.综1=∠2,CE∥BF,
试说明: AB∥CD.
理由如下: ∵ CE∥BF, E A B 1 ∴∠1=∠B. ∵∠1=∠2 , 2 C D F ∴∠2=∠B. ∵∠2和∠B是内错角, ∴ 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应用迁移,拓展升华
已知条件:如图,AB∥CD,∠1=∠2,∠3=∠4. 猜想:∠2和∠3有什么关系,并说明理由; 试说明:PM∥NQ.
答:∠2=∠3. 理由如下: ∵ AB∥CD , ∴ ∠2=∠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应用迁移,拓展升华
已知条件:如图,AB∥CD,∠1=∠2,∠3=∠4. 试说明:PM∥NQ. 理由如下: ∵∠1=∠2 ,∠3=∠4, 又∵∠2=∠3. ∴∠1=∠2 =∠3=∠4. ∵∠1+∠2 +∠5=180º ,∠3+∠4 +∠6=180º , ∴∠5=∠6. ∵∠5和∠6是内错角, ∴ PM∥NQ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
F ∵ AB∥CD, 2 ∴∠ABC=∠BCD. D C ∴∠1=∠2. ∵∠1和∠2是内错角, ∴ BE∥CF(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综合运用,巩固提高
练习2 已知:如图,∠AGD=∠ACB,
∠1=∠2,CD与EF平行吗?为什么?
答:CD∥EF.
G A 1 2 D E C F B
2.综合运用,巩固提高
学习重点:
综合应用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解决问题.
1.梳理旧知,引入新课
问题1 (1)平行线的性质是什么?
这三个性质中条件和结论分别是什么? 性质1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梳理旧知,归纳方法
(2)结合图形回答问题: ①如果AB∥CD ,∠1与∠2相等吗?为什么? 答:相等.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2.综合运用,巩固提高
练习1 如图,AB∥CD,BE平分∠ABC,CF平分
∠BCD,你能发现BE与CF的位置关系吗?说明理由. 答: BE∥CF.
A E
B
F C D
2.综合运用,巩固提高
理由如下:
∵ BE平分∠ABC,
1 ∴ 1 2 ABC. 1 同理 2 BCD. 2
A E B
4.归纳小结 (1)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区别是什么?
(2)在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你能区别
什么时候需要使用平行线的性质,什么时 候需要使用平行线的判定吗?
5.布置作业 教科书 习题5.3 第7、8、14题, 复习题5 第6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