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23直线与平面垂直及其性质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平行领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2

合集下载

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word教案

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word教案

2.3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2.3.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及判定定理;(2)掌握判定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使学生感知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概念,操作确认的基础上学会归纳、概括结论.(2)经历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会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过程中获取新知.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和判定定理的应用.难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和判定定理的探究.三、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思考1: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直线与平面垂直的现象,例如:“旗杆与地面,大桥的桥柱和水面等的位置关系”,你能举出一些类似的例子吗?然后让学生回忆、思考、讨论、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给予评价.思考2:将一本书打开直立在桌面上,观察书脊(想象成一条直线)与桌面的位置关系呈什么状态?此时书脊与每页书和桌面的交线的位置关系如何?思考3: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垂直的意义是什么?并通过分析旗杆与它在地面上的射影的位置关系引出课题内容.(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借助长方体模型让学生感知直线与平面的垂直关系.教师引导学生用“平面化”的思想来思考问题:从直线与直线垂直、直线与平面平行等的定义过程得到启发,能否用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直线来定义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垂直呢?并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概括其定义.如果直线L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L与平面α互相垂直,记作L⊥α,直线L叫做平面α的垂线,平面α叫做直线L的垂面.如图1,直线与平面垂直时,它们唯一公共点P叫做垂足.并对画示表示进行说明.Lpα图12、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1)问题:虽然可以根据定义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但这种方法实际上难以实施.有没有比较方便可行的方法来判断直线和平面垂直呢?(2)师生活动:请同学们准备一块三角形的纸片,我们一起来做如图2试验:过△ABC 的顶点A翻折纸片,得到折痕AD,将翻折后的纸片竖起放置在桌面上(BD、DC与桌面接触),问如何翻折才能保证折痕AD与桌面所在平面垂直?AB D C图2(3)归纳结论:引导学生根据直观感知及已有经验(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平面),进行合情推理,获得判定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高中数学 2.3.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2 教案

高中数学 2.3.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2 教案

2.3.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教学目标】1.借助对实例、图片的观察,提炼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并能正确理解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2.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并能运用判定定理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3.在探索直线与平面垂直判定定理的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同时感悟和体验“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线面垂直转化为线线垂直”、“无限转化为有限”等数学思想.【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运用判定定理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

教学难点:运用判定定理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

【教学过程】1. 从实际背景中感知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形象问题1:空间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有哪几种位置关系?问题2:在日常生活中你见得最多的直线与平面相交的情形是什么?请举例说明.设计意图:此问基于学生的客观现实,通过对生活事例的观察,让学生直观感知直线与平面相交中一种特例: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初步形象,激起进一步探究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意义.2.提炼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问题3:你能给出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吗?回忆一下直线与直线垂直是如何定义的?设计意图:两直线垂直有相交垂直和异面垂直,而异面直线垂直是转化为两直线相交垂直,实质上是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让学生回忆直线与直线垂直的定义,旨在由此得到启发:用“平面化”的思想来思考问题,即能否用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直线,来定义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垂直?问题4:结合对下列问题的思考,试着给出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1)阳光下,旗杆AB与它在地面上的影子BC所成的角度是多少?(2)随着太阳的移动,影子BC的位置也会移动,而旗杆AB与影子BC所成的角度是否会发生改变?(3)旗杆AB与地面上任意一条不过点B的直线B1C1的位置关系如何?依据是什么设计意图: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直立于地面的旗杆与它在地面的影子的位置关系来分析、归纳直线与平面垂直这一概念.(学生叙写定义,并建立文字、图形、符号这三种语言的相互转化)思考:(1)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那么这条直线是否与这个平面垂直?(2)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条直线是否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所有直线?(对问(1),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用直角三角板在黑板上直观演示;对问(2)可引导学生给出符号语言表述:若,则)设计意图:通过对问题(1)的辨析讨论,深化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概念.通过对问题(2)的辨析讨论旨在让学生掌握线线垂直的一种判定方法.通常定义可以作为判定依据,但由于利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直接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需要考察平面内的每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是否垂直,这给我们的判定带来困难,因为我们无法去一一检验.这就有必要去寻找比定义法更简捷、可行的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方法.3.探究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创设情境猜想定理:某公司要安装一根8米高的旗杆,两位工人先从旗杆的顶点挂两条长10米的绳子,然后拉紧绳子并把绳子的下端放在地面上两点(和旗杆脚不在同一直线上).如果这两点都和旗杆脚距离6米,那么表明旗杆就和地面垂直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直观感知以及已有经验,进行合情推理,猜想判定定理.学生活动:(折纸试验)请同学们拿出一块三角形纸片,我们一起做一个试验:过三角形的顶点A翻折纸片,得到折痕AD(如图1),将翻折后的纸片竖起放置在桌面上(BD、DC与桌面接触)问题5:(1)折痕AD与桌面垂直吗?(2)如何翻折才能使折痕AD与桌面所在的平面垂直?(组织学生动手操作、探究、确认)设计意图:通过折纸让学生发现当且仅当折痕AD是BC边上的高时,且B、D、C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翻折之后竖起的折痕AD才不偏不倚地站立着,即AD与桌面垂直(如图2),其它位置都不能使AD与桌面垂直.问题6:在你翻折纸片的过程中,纸片的形状发生了变化,这是变的一面,那么不变的一面是什么呢?(可从线与线的关系考虑)如果我们把折痕抽象为直线,把BD、CD 抽象为直线,把桌面抽象为平面(如图3),那么你认为保证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条件是什么?对于两条相交直线必须在平面内这一点,教师可引导学生操作:将纸片绕直线AD(点D始终在桌面内)转动,使得直线CD、BD不在桌面所在平面内.问:直线AD现在还垂直于桌面所在平面吗?(此处引导学生认识到直线CD、BD都必须是平面内的直线)设计意图:通过操作让学生认识到两条相交直线必须在平面内,从而更凸现出直线与平面垂直判定定理的核心词: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问题7:如果将图3中的两条相交直线、的位置改变一下,仍保证,(如图4)你认为直线还垂直于平面吗?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要判定一条已知直线和一个平面是否垂直,取决于在这个平面内能否找出两条相交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至于这两条相交直线是否和已知直线有公共点,这是无关紧要的.根据试验,请你给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方法.(学生叙写判定定理,给出文字、图形、符号这三种语言的相互转化)问题8:(1)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相比,你觉得这个判定定理的优越性体现在哪里?(2)你觉得定义与判定定理的共同点是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和直线与平面垂直定义的比较,让学生体会“无限转化为有限”的数学思想,通过寻找定义与判定定理的共同点,感悟和体会“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线面垂直转化为线线垂直”的数学思想.思考:现在,你知道两位工人是根据什么原理安装旗杆的吗?为什么要求绳子在地面上两点和旗杆脚不在同一直线上?如果安装完了,请你去检验旗杆与地面是否垂直,你有什么好方法?设计意图:用学到手的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同时通过提出“为什么要求绳子在地面上两点和旗杆脚不在同一直线上?”(对该问题可引导学生用三角形纸片来验证),从而来深化对直线与平面垂直判定定理的理解.4.直线与平面垂直判定定理的应用如图5,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请列举与平面ABCD垂直的直线.并说明这些直线有怎样的位置关系?思考:如图6,已知,则吗?请说明理由.(分别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证明;并让学生用语言叙述: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直线也垂直于这个平面)设计意图:这个例题给出了判断直线和平面垂直的一个常用的命题,这个命题体现了平行关系与垂直关系之间的联系.练习:如图7,在三棱锥V-ABC中,VA=VC,AB=BC,K是AC的中点.求证:AC⊥平面VKB思考:(1)在三棱锥V-ABC中,VA=VC,AB=BC,求证:VB⊥AC;(2)在⑴中,若E、F分别是AB、BC 的中点,试判断EF与平面VKB的位置关系;(3)在⑵的条件下,有人说“VB⊥AC, VB⊥EF,∴VB⊥平面ABC”,对吗?设计意图:例2重在对直线与平面垂直判定定理的应用.变式(1)在例2的基础上,应用了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意义;变式(2)是对例1判定方法的应用;变式(3)的判断在于进一步巩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3个小题环环相扣,汇集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突出了知识间内在联系和融会贯通.5.总结反思,当堂检测(1)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判断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方法?试用自己理解的语言叙述.(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中体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检测设计1.课本66P探究:如图2.3-7,直四棱柱A1B1C1D1-ABCD(侧棱与底面垂直的棱柱称为直棱柱)中,底面四边形ABCD满足什么条件时,A1C⊥B1D1.2.如图9,PA⊥平面ABC,BC⊥AC,写出图中所有的直角三角形.【板书设计】一、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二、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三、例题例1变式1【作业布置】课本67P练习22.3.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导学案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借助对实例、图片的观察,提炼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并能正确理解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二、预习内容:问题1:空间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有哪几种位置关系?问题2:在日常生活中你见得最多的直线与平面相交的情形是什么?请举例说明.问题3:你能给出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吗?回忆一下直线与直线垂直是如何定义的?问题4:结合对下列问题的思考,试着给出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1)阳光下,旗杆AB与它在地面上的影子BC所成的角度是多少?(2)随着太阳的移动,影子BC的位置也会移动,而旗杆AB与影子BC所成的角度是否会发生改变?(3)旗杆AB与地面上任意一条不过点B的直线B1C1的位置关系如何?依据是什么直线与直线垂直是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1)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那么这条直线是否与这个平面垂直?(2)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条直线是否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所有直线?(3) 如何判定一条直线直线和平面垂直呢?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那些疑惑,请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疑惑点疑惑内容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探究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2)利用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学习重点:运用判定定理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

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二《8.6.3平面与平面垂直》教学设计

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二《8.6.3平面与平面垂直》教学设计

人教A 版必修第二册§8.6.3 平面与平面垂直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必修第二册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第六节《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主要为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的定义、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的判定定理,是一节新授课。

平面与平面的垂直关系是“立体几何初步”章节中的又一个重点,是继直线、平面的平行关系,直线与平面的垂直关系之后的迁移与拓展,是“类比”与“转化”思想的又一重要体现。

这一节的学习对理顺“立体几何初步”章节的知识结构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平面与平面垂直是平面与平面相交的特殊情况,生活中平面与平面垂直的例子大量存在,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大量实例,通过类比直线、平面平行关系的判定以及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提出“平面与平面垂直判”判定的猜想,选择“如果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等典型猜想进行说理。

本节课中,几何直观、空间想象、合情推理和论证推理的结合有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课程目标学科素养1.通过实例,学生运用类比的思想,独立探索空间中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的定义方法,体会定义一个数学对象的基本思想;2.熟悉线线垂直、线面垂直的转化;3.通过运用所学定理的过程,达到巩固理解所学知识的目标,提高学生类比化归能力,培养学生降低空间维数的转化与化归1.数学抽象、直观想象: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定义;2.逻辑推理:用定理证明垂直关系;三、学情分析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有了“通过观察、操作并抽象概括等活动获得数学结论”的体会,有了一定的几何直观能力、推理论证能力等,能较准确地使用图形和数学语言表述几何对象的位置关系;已了解“平行关系”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以及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垂直关系”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已基本掌握解决空间问题的一般方法—平面化,具备学习本节课所需的知识。

然而,学生的能力发展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折的阶段,但更注重形象思维,对两个平面的垂直关系还停留在感性的认识阶段,没有上升到理论。

高中数学 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教学设计 新人教A版必修2

高中数学 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教学设计 新人教A版必修2

2015高中数学 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教学设计新人教A版必修2(一)、观察归纳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1、直观感知问题1:请同学们观察图片,说出旗杆与地面、大桥桥柱与水面是什么位置关系?你能举出一些类似的例子吗?设计意图:从实际背景出发,直观感知直线和平面垂直的位置关系,从而建立初步印象,为下一步的数学抽象做准备。

师生活动:观察图片,引导学生举出更多直线与平面垂直的例子,如教室内直立的墙角线和地面的位置关系,直立书的书脊与桌面的位置关系等,由此引出课题。

2、观察归纳思考1: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意义是什么?我们已经学过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知道直线和平面平行的问题可转化为考察直线和平面内直线平行的关系,直线和平面垂直的问题同样可以转化为考察直线和平面内直线的关系。

问题2:(1)如图1,在阳光下观察直立于地面旗杆AB及它在地面的影子BC,旗杆所在的直线与影子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是什么?(2)旗杆AB与地面上任意一条不过旗杆底部B的直线B′C′的位置关系又是什么?由此可以得到什么结论?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平面化”与“降维”的思想来思考问题,通过观察思考,感知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本质内涵。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作答,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旗杆在地面上的影子随着时间的变化而移动的过程,再引导学生根据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概念得出旗杆所在直线与地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

问题3:如图2,AC、AD是用来固定旗杆AB的铁链,它们与地面内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吗?设计意图:通过反面剖析,进一步感悟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本质。

师生活动:引导学生将三角板直立于桌面上,用一直角边作旗杆AB,斜边作为铁链AC,观察桌面上的直线(用笔表示)是否与AC垂直,由此否定上述结论。

问题4、通过上述观察分析,你认为应该如何定义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垂直?设计意图:让学生归纳、概括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完善,指出定义中的“任意一条直线”与“所有直线”是同意词,同时给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记法与画法。

高中数学 2.3.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2

高中数学 2.3.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2

高中数学 2.3.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教案新人教A版必修2(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及判定定理;(2)使学生掌握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求法;(3)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使他们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的基础上学会归纳、概括结论.2.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感受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的形成过程;(2)探究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方法.3.情态、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会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过程中获取新知.(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和判定定理;(2)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难点:直线与平面垂直判定定理的探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问题: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有几种?师投影问题,学生回答.生:可用定义可判断,也可依判定定理判断.复习巩固探索新知一、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画法如果直线l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说直线l与平面α互相垂直,记作l⊥α.直线l叫做平面的垂线,平面α叫做直线l的垂面.直线与平面垂直时,它们惟一的公共点P叫做垂足.画直线与平面垂直时,通常把直线画成与表不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一边垂直,如图.师:日常生活中我们对直线与平面垂直有很多感性认识,如旗杆与地面,桥柱与水面等,你能举出更多的例子来吗?师:在阳光下观察,直立于地面的旗杆及它在地面的影子,它们的位置关系如何?生:旗杆与地面内任意一条经B的直线垂直.师:那么旗杆所在直线与平面内不经过B点的直线位置关系如何,依据是什么?(图)生:垂直,依据是异面直线垂直的定义.师:你能尝试给线面垂直下定义吗?……师:能否将任意直线改为无数条直线?学生找一反例说明.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使他们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的基础上学会归纳概括结论.探索新知二、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1.试验如图,过△ABC的顶点A翻折纸片,得到折痕AD,将翻折后的纸片竖起放置在桌面上(BD、DC与桌面接触).(1)折痕AD与桌面垂直吗?(2)如何翻折才能使折痕AD与桌面所在平面α垂直?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思考:能否将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中的“两条相交直线”改为一条直线或两条平行直线?师:下面请同学们准备一块三角形的小纸片,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投影问题).学生动手实验,然后回答问题.生:当且仅当折痕AD是BC边上的高时,AD所在直线与桌面所在平面α垂直.师:此时AD垂直上的一条直线还是两条直线?生:AD垂直于桌面两条直线,而且这两条直线相交.师:怎么证明?生:折痕AD⊥BC,翻折之后垂直关系不变,即AD⊥CD,AD⊥BD……师: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体现了“直线与平面垂直”与“直线与直线垂直”互相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使他们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的基础上学会归纳概括结论.典例剖析]例 1 如图,已知a∥b,a⊥α,求证:b⊥α.证明:在平面α内作两条相交直线m、n.因为直线a⊥α,根据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知a⊥m,a⊥n.又因为b∥a,所以b⊥m,b⊥n.又因为,m nαα⊂⊂,m、n是两条相交直线,b⊥α.师:要证b⊥α,需证b与α内任意一条直线的垂直,又a∥b,问题转化为a与面α内任意直线m垂直,这个结论显然成立.学生依图及分析写出证明过程.……师:此结论可以直接利用,判定直线和平面垂直.巩固所知识培养学生转化化归能力、书写表达能力.探索新知二、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如图,一条直线PA和一个平面α相交,但不与这个平面垂直,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平面的斜线,斜线的平面的交点A叫做斜足.过斜线上斜足以外的一点向平面引垂线教师借助多媒体直接讲授,注意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是分三种情况定义的.借助多媒体讲授,提高上课效率.PO ,过垂足O和斜足A的直线AO叫做斜线在这个平面上的射影.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我们说它们所成的角是直角;一条直线和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我们说它们所成的角是0°的角.典例剖析例2 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求A1B和平面A1B1CD所成的角.分析:找出直线A1B在平面A1B1CD内的射影,就可以求出A1B和平面A1B1CD所成的角解:连结BC1交B1C于点O,连结A1O.设正方体的棱长为a,因为A1B1⊥B1C1,A1B1⊥B1B,所以A1B1⊥平面BCC1B1.所以A1B1⊥BC1.又因为BC1⊥B1C,所以B1C⊥平面A1B1CD.所以A1O为斜线A1B在平面A1B1CD内的射影,∠BA1O为A1B与平面A1B1CD所成的角.在Rt△A1BO中,12A B a=,22BO a=,所以112BO A B=,∠BA1O = 30°因此,直线A1B和平面A1B1CD所成的角为30°.师:此题A1是斜足,要求直线A1B与平面A1B1CD所成的角,关键在于过B点作出(找到,面A1B1CD的垂线,作出(找到)了面A1B1CD的垂线,直线A1B在平面A1B1CD内的射影就知道了,怎样过B作平面A1B1CD的垂线呢?生:连结BC1即可.师:能证明吗?学生分析,教师板书,共同完成求解过程.点拔关键点,突破难点,示范书写及解题步骤.随堂练习1.如图,在三棱锥V–ABC中,VA = VC,AB = BC,求证:VB⊥AC.学生独立完成答案:1.略2.(1)AB边的中点;(2)点O是△ABC的外心;(3)点O是△ABC的垂心.巩固所学知识2.过△ABC所在平面α外一点P,作PO⊥α,垂足为O,连接PA,PB,PC.(1)若PA= PB= PC,∠C=90°,则点O是AB边的心.(2)若PA = PB =PC,则点O是△ABC的心.(3)若P A⊥PB,PB⊥PC,PB⊥P A,则点O是△ABC的.心.3.两条直线和一个平面所成的角相等,这两条直线一定平行吗?4.如图,直四棱柱A′B′C′D′–ABCD(侧棱与底面垂直的棱柱称为直棱柱)中,底面四边形ABCD满足什么条件时,A′C⊥B′D′?3.不一定平行.4.AC⊥BD.归纳总结1.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判定2.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定义与解答步骤、完善.3.线线垂直线面垂直学生归纳总结教师补充巩固学习成果,使学生逐步养成爱总结,会总结的习惯和能力.课后作业 2.7 第一课时习案学生独立完成强化知识提升能力例1 如图,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AB = AD,CB = CD,M为BD中点,作AO⊥MC,交MC于O.求证:AO⊥平面BCD.【解析】连结AM∵AB = AD,CB = CD,M为BD中点.∴BD ⊥AM ,BD ⊥CM .又AM ∩CM = M ,∴BD ⊥平面ACM . ∵AO 平面ACM ,∴BD ⊥AO .又MC ⊥AO ,BD ∩MC = M ,∴AO ⊥平面貌BCD .【评析】本题为了证明AO ⊥平面BCD ,先证明了平面BCD 内的直线垂直于AO 所在的平面.这一方法具有典型性,即为了证明线与面的垂直,需要转化为线与线的垂直;为了解决线与线的垂直,又需转化为另一个线与面的垂直,再化为新的线线垂直.这样互相转化,螺旋式往复,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例2 已知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 – A 1B 1C 1D 1中,E 是A 1B 1的中点,求直线AE 与平面ABC 1D 1所成的角的正弦值.【解析】取CD 的中点F ,连接EF 交平面ABC 1D 1于O ,连AO . 由已知正方体,易知EO ⊥ABC 1D 1,所以∠EAO 为所求. 在Rt △EOA 中, 111222EO EF AD ===, 2215()12AE =+=, sin ∠EAO =10EO AE =. 所以直线AE 与平面ABC 1D 1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10. 【评析】求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步骤:(1)作——作出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2)证——证明所作或找到的角就是所求的角;(3)求——常用解三角形的方法(通常是解由垂线、斜线、射影所组成的直角形)⊂≠。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教学设计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教学设计

课题:2.3.1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借助对图片、实例的观察,抽象概括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并能正确理解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能力目标 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并能运用判定定理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情感目标 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研究的过程,体验探索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难点重点 操作确认并概括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和判定定理.难点 操作确认并概括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和判定定理及初步应用.法制渗透 无 教学方法 启发式 教学工具 三角形纸片二、教学设计活动名称 师生互动活动意图活动1[复习旧知引入课题]1.空间中一条直线与平面有哪几种位置关系?答案:直线在平面内、直线与平面平行、直线与平面相交.2. 直线和平面相交时,有一种特殊的位置关系是什么?(垂直) 是否也可以像直线与平面平行那样,也有一个判定定理呢? →引入课题: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板书课题)1、答案让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和纠正.2、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并对学生活动进行评价;学生回顾知识点时,可互相交流.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动2[探究和证明判定定理]1.知识探究(一):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概念 (1)创设情境请同学们找出下图中线与面垂直的地方?(2)思考:如何定义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垂直?→通过动画的展示,让学生明白到底什么叫做直线与平面垂直.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如果一条直线l 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则称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垂直.记作 α⊥l .l a若a l a l ⊥⇒⊂⊥αα,(线面垂直⇒线线垂直). (3)深入理解“线面垂直定义”教师引导学生去探索和发现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的证明方法。

让学生知道数学问题源于实际生活,培养学生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的方法,证明思路。

Pα①.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垂直,那么它与平面内所有的直线都垂直( )②.如果一条直线与平面内无数条直线都垂直,那么它与平面垂直( ) 答案:①√,②×2、知识探究(二):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1)思考:是否把平面中的直线一一找出,才能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该怎样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呢? (2)探究活动:请同学们拿出一块三角形的纸片,做以下试验:过△ABC 的顶点A 翻折纸片,得到折痕AD ,将翻折后的纸片竖起放置在桌面上(BD 、DC 与桌面接触). ①折痕AD 与桌面垂直吗? ②如何翻折才能保证折痕AD 与桌面所在平面肯定垂直 答案:当BC AD ⊥时AD 作为BC 边上的高时,AD ⊥α,这时AD ⊥ BC ,即AD ⊥BD ,AD ⊥CD ,BD ∩CD=D.结论:AD ⊥BD ,AD ⊥CD ,BD ∩CD=D ,有AD ⊥α. (3)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n m m n P l l m l n ααα⊂⎫⎪⊂⎪⎪⋂=⇒⊥⎬⎪⊥⎪⊥⎪⎭线线垂直⇒线面垂直活动名称师生互动 活动意图αPnml活动3[学以致用]例1.如图,已知a ∥b 、a ⊥α.求证:b ⊥α.分析已知条件 → 讨论如何利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 示范格式 → 得出结论 证明:在平面α内作两条相交直线n m ,. 因为直线α⊥a ,根据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知n a m a ⊥⊥,.又因为b ∥a 所以.,n b m b ⊥⊥又因为n m ,是平面α内的两条相交直线, 所以α⊥b .结论:若两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例2.如图,已知OA 、OB 、OC 两两垂直.(1)求证:OA ⊥平面OBC (2)求证:OA ⊥BC.B分析已知条件 → 讨论如何利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 示范格式答案:(1)OC OB OA ,, 两两垂直 OC OA OB OA ⊥⊥∴, 又O OC OB =⋂ ⊥∴OA 平面OBCBCOA OBCBC OBC OA ⊥∴⊂⊥ , )2(平面平面教师引导学生由已知条件,并结合判定定理去解决问题;并让抽学生解答, 教师应该关注并发现学生的做题步骤,对做得好的学生应该给予表扬.同时强调,立体几何是一门数与形结合的学科.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答案,并让学生上黑板来板书解答过程。

高中数学面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面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新人教A版必修

高中数学面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面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新人教A版必修
另一个 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那么这两个二面角( ). A.相等 B.互补 C.相等或互补 D.关系无法确定 解析 如图所示,平面EFDG⊥平面ABC,当平面 HDG绕DG转动时,平面HDG始终与平面BCD垂 直,所以两个二面角的大小关系不确定,因为二 面角HDGF的大小不确定. 答案 D
法二
在 α 内作直线 m 垂直于 α 与 γ 的交线,在 β 内作直线 n
垂直于 β 与 γ 的交线, ∵α⊥γ,β⊥γ,∴m⊥γ,n⊥γ. ∴m∥n.又 n⊂β,∴m∥β.又 m⊂α,α∩β=l, ∴m∥l.∴l⊥γ.
【变式 2】 如图,在三棱锥 P-ABC 中,PA⊥平面 ABC,平面 PAB⊥平面 PBC.求证:BC⊥AB.
面面垂直 线面垂直
例4 , a , a , 判断a与 位置关系 α 解:设 l
在α内作直线b⊥l
β l b b 又a a // b b l a
bl

b a // a
答案 2
6.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SA垂直于 四边形ABCD所在的平面,过点A且垂直于SC的平 面分别交SB,SC,SD于点E,F,G. 求证:AE⊥SB,AG⊥SD. 证明 因为SA⊥平面ABCD, 所以SA⊥BC. 又BC⊥AB,SA∩AB=A,所以BC⊥平面SAB, 又AE⊂平面SAB,所以BC⊥AE. 因为SC⊥平面AEFG,所以SC⊥AE. 又BC∩SC=C,所以AE⊥平面SBC, 所以AE⊥SB.同理可证AG⊥SD.
答:二面角的平面角与其顶点的位置无 任何关系,只与二面角的张角大小有关。
平面角是直角的二 面角叫做直二面角
当两个半平面重合时,平面角为0 °, 当两个半平面合成一个平面时,平面角为180 °

新人教A版必修2高中数学学案教案: 2.3.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新人教A版必修2高中数学学案教案: 2.3.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数学 2.3.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教案新人教A版必修2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及判定定理、性质定理;(2)掌握判定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方法;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

(3)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使他们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的基础上学会归纳、概括结论。

2、过程与方法(1)感受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的形成过程;(2)探究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会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过程中获取新知。

二、教学重点、难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和判定定理的探究。

三、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举例:旗杆与地面,大桥的桥柱和水面等的位置关系。

模型演示:直棱柱的侧棱与底面的位置关系。

(二)研探新知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直线l与平面内α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

记作:l ⊥α。

直线l叫做平面α的垂线,平面α叫做直线l的垂面,垂线与平面的交点P叫做垂足。

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1)探究:准备一块三角形纸片。

过△ABC的顶点A翻折纸片,得到折痕AD,将翻折后的纸片竖起放置在桌面上(BD、DC与桌面接触)。

①折痕AD与桌面所在平面α垂直吗?②如何翻折才能使折痕AD与桌面所在平面α垂直?(AD是BC边上的高)(2)思考:①有人说,折痕AD所在直线已桌面所在平面α上的一条直线垂直,就可以判断AD垂直平面α,你同意他的说法吗?②如图,由折痕AD⊥BC,翻折之后垂直关系不变,即AD⊥CD,AD⊥BD,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3)归纳结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符号语言:ααα⊥⇒⊥⊥=⊂⊂l b l a l A b a b a ,,,,I 。

作用:由线线垂直得到线面垂直。

(线不在多,相交就行。

)强调:① 定理中的“两条相交直线”这一条件不可忽视;② 定理体现了“直线与平面垂直”与“直线与直线垂直”互相转化的数学思想。

高中数学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教学设计 新人教A版必修2

高中数学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教学设计 新人教A版必修2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教学设计(1)一、内容和内容解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和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之后进行的,其主要内容是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其应用。

直线与平面垂直是通过直线和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无一例外)都垂直来定义的,定义本身也表明了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意义,即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条直线就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所有直线,这也可以看成是线线垂直的一个判定方法;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本节是通过折纸试验来感悟的,即一条直线只要与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就可以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了,它把原来定义中要求与任意一条(无限)垂直转化为只要与两条(有限)相交直线垂直就行了,概言之,线不在多,相交就行。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方法除了定义法、判定定理外,还有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直线也垂直于这个平面,这是直线与平面垂直判定的一种间接方法,也是十分重要的。

本节学习内容蕴含丰富的数学思想,即“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无限转化为有限”“线线垂直与线面垂直互相转化”等数学思想。

直线与平面垂直是研究空间中的线线关系和线面关系的桥梁,为后继面面垂直的学习、距离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借助对实例、图片的观察,提炼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并能正确理解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2.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并能运用判定定理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3.在探索直线与平面垂直判定定理的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同时感悟和体验“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线面垂直转化为线线垂直”、“无限转化为有限”等数学思想.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是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具体直线与平面垂直的直观形象(学生的客观现实)和直线与直线垂直的定义、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等数学知识结构(学生的数学现实),这为学生学习直线与平面垂直定义和判定定理等新知识奠定基础。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二教案:2.3.3直线与平面垂直、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二教案:2.3.3直线与平面垂直、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可. 【证明】法一:如图,设 ∩r = a , ∩r = b,在 r 内任取一点
P.过点 P 在 r 内作直线 m⊥a,n⊥b. ∵ ⊥r, ⊥r, ∴m⊥a,n⊥ (面面垂直的性质). 又 ∩ = l,
∴l⊥m,l⊥n.又 m∩n = P,m,n r
∴l⊥r. 法二:如图,设 ∩r = a, ∩r = b,在 内作 m⊥a,在 内作 n⊥b. ∵ ⊥r, ⊥r,
2.例 1
设 , 与两个平面的交线垂直即可.
I =CD, AB ,AB⊥CD
师:证明直线和平面垂直
,AB⊥CD = B 求证 AB
一般都转化为证直线和平面内
两条交线垂直,现 AB⊥CD,
需找一条直线与 AB 垂直,有
条件 还没有用,能否利
本例 题的难点 是构造辅 助线,采 用分析综 合法能较 好地解决 这个问题.
c.一条直线在平面内,另
一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垂直,则
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 √

(2)已知直线 a,b 和平
面 ,且 a⊥b,a⊥ ,则 b
与 的位置关系是
.
答案:b∥ 或 b .
2.(1)下列命题中错误的
是( A ) 随堂练习
A.如果平面 ⊥平面 ,
那么平面 内所有直线垂直于
平面 .
质定理
观察、讨论,然后回答问题
1.问题
生:借助长方体模型,在
黑板所在平面与地面所在 长方体 ABCD – A′B′C′D′中,面
平面垂直,你能否在黑板上画 A′ADD′⊥面
一条直线与地面垂直?
ABCD,A′A⊥AD,AB⊥A′A
探索新知
∵ AD I AA A
∴A′A⊥面 ABCD

学练考高中数学2.3.3、2.3.4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课件新人教A版必修2

学练考高中数学2.3.3、2.3.4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课件新人教A版必修2
解: (1)证明:如图所示,取CD的中点E,连接PE,EM,EA. ∵△PCD为正三角形, ∴PE⊥CD,PE=PDsin∠PDE= 3. ∵平面PCD⊥平面ABCD,∴PE⊥平面ABCD. 又AM⊂平面ABCD,∴PE⊥AM. ∵四边形ABCD是矩形, ∴△ADE,△ECM,△ABM均为直角三角形. 由勾股定理可求得EM= 3,AM= 6,AE=3, ∴EM2+AM2=AE2,∴AM⊥EM. ∵PE∩EM=E,∴AM⊥平面PEM,∴AM⊥PM.
图 2-3-55 证明:过点 A 作 AE⊥PB,垂足为 E, ∵平面 PAB⊥平面 PBC,平面 PAB∩平面 PBC=PB,∴AE⊥平面 PBC. ∵BC⊂平面 PBC,∴AE⊥BC.∵PA⊥平面 ABC,BC⊂平面 ABC,∴PA⊥BC. ∵PA∩AE=A,∴BC⊥平面 PAB.
第二十四页,共28页。
(1)求证:BC⊥平面 ACD; (2)求几何体 D -ABC 的体积.
图 2-3-18
第十五页,共28页。
2.3.4 │ 考点(kǎo diǎn)类析
解:(1)证明:在图(a)中,可得 AC=BC=2 2,从而 AC 2 +BC 2=AB 2,故 AC⊥BC.因为平面 ADC⊥平面 ABC,平面
2.3.4 │ 当堂(dānɡ tánɡ)自测
当堂自测
1.已知直线 b⊥平面 α,直线 a⊂α,则 a 与 b 的位置关系 是( )
A.a∥b B.a⊥b C.a 与 b 垂直相交 D.a 与 b 垂直且异面 [答案]B
第二十五页,共28页。
2.3.4 │ 当堂(dānɡ tánɡ)自测
2.已知平面 α,β,直线 l,若 α⊥β,α∩β=l,则( ) A.垂直于平面 β 的平面一定平行于平面 α B.垂直于直线 l 的直线一定垂直于平面 α C.垂直于平面 β 的平面一定平行于直线 l D.垂直于直线 l 的平面一定与平面 α、β 都垂直

新人教A版 必修第二本 8.6.2《直线与平面垂直》第一节课 教案

新人教A版 必修第二本 8.6.2《直线与平面垂直》第一节课 教案

8.6.2《直线与平面垂直》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

2.理解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3.理解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并能够证明。

4.能运用判定定理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简单命题。

5.能运用性质定理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概括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性质定理。

2.教学难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应用、性质定理的证明。

黑色是讲话内容,红色是回答内容,蓝色是课件内容,紫色是动作内容上课,同学们好!请坐!三、教学准备1.《直线与平面垂直》PPT2.每人发一张三角形纸片四、教学过程黑色是讲话内容,红色是回答内容,蓝色是课件内容,紫色是动作内容上课,同学们好!请坐!【提问】有同学认识它吗?(手指着日晷)(学生:认识)(学生:不认识)可能有同学不认识,它叫日晷。

【PPT演示】日晷日晷是中国古代用来测定时间的仪器,日晷通常由晷针指到和晷盘组成(手指着部位)。

如果我们把晷针看成一条直线,晷面看成一个平面,这里就体现了直线与平面的一种非常特殊的位置关系。

同学们知道是什么位置关吗?(学生:垂直)对,直线与平面重直,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直线与平面垂直》【PPT演示图片】课题《8.6.2直线与平面垂直》【板书】8.6.2直线与平面垂直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有许多场景都能给我们以直线与平面重直的直观形象。

同学们你能举出几个例子吗?(让学生多举几个)如:①把老师我看成一条直线,把讲台看成一个平面;②教室里相邻墙面的交线与地面的位置关系【PPT演示图片】③旗杆所在直线与地面的位置关系④港珠澳大桥雄伟壮观,桥墩所在直线与海面所在平面的位置关系⑤美丽的上海东方明珠塔,如果把塔身看成一条直线,海面看成一个平面。

这些都能给我们以直线与平面重直的形象。

⑥意大利萨斜塔,它能体现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形象吗?(学生:不能)对,不能,塔身所在直线与地面所在平面是不重直的。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2教案-2.3_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_教学设计_教案_3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2教案-2.3_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_教学设计_教案_3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掌握两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并用以解决有关问题.2.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两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并用以解决有关问题.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知识梳理】1.定义两个平面相交,如果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2.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重要提示1.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即:“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是作点到平面距离的依据,要过平面外一点P作平面a的垂线,通常是先作(找)一个过点P并且和a垂直的平面b,设bIa=l,在b内作直线a^l,则a^a.2.三种垂直关系的证明(1)线线垂直的证明①利用“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另一条也和第三条直线垂直”;②利用“线面垂直的定义”,即由“线面垂直Þ线线垂直”;③利用“三垂线定理或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2)线面垂直的证明①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由“线线垂直Þ线面垂直”;②利用“如果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同一个平面”;③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即由“面面垂直Þ线面垂直”;④利用“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它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3)面面垂直的证明①利用“面面垂直的定义”,即证“两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②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由“线面垂直Þ面面垂直”.【知识方法总结】1. 证面面垂直一般先从现有的直线中找平面的垂线;否则用作辅助线解决之,要过平面外一点P作平面a的垂线,通常是先作(找)一个过点P并且和a垂直的平面b,设bIa=l,在b内作直线a^l,则a^a.2.注意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之间的转化条件和转化应用。

【作业】优化设计。

[教案精品]新课标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二全册教案2.3.3直线与平面垂直、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教案精品]新课标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二全册教案2.3.3直线与平面垂直、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直线与平面垂直、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第三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直线与平面垂直,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1()能运用性质定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2(.)了解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间的相互关系3(.过程与方法2获得对性质定理正确性的认识;进行操作确认,让学生在观察物体模型的基础上,)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培养学生空间概念、空间想象能力以及逻辑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推理证明”.推理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两个性质定理的证明(三)教学方法学生依据已有知识和方法,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完成定理的证明、问题的转化.设计意图师生互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判定直线和平面垂:1问题直的方法有几种?固巩习复讨学生思考、. 师投影问题若一条直线和一个:2问题新课导入以旧带新论问题,教师点出主题可得到什么结论?若平面垂直,直垂面平个一同与线直条两呢?模助借、′A A生:借助长方体模型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一、培型教学,所在直线都垂直′DD、′CC、′BB定理已问题:.1直何几养它们之间相互平,ABCD于平面,.观能力.行,所以结论成立和平b、a知直线反师:怎么证明呢?由于无果如,面题证法证,那探索新知难归入到一个b、a法把两条直线个一是平面内,故无法应用平行直线一定平行吗?b、a么直线采用以点,已知的判定知识,也无法应用公理教师为主,“反我们采用有这种情况下,,4.a∥b求证:一到起能证法”,a不平行于b证明:假定作范示个设并提高用,. 师生边分析边板书. 上课效率平行的a与直线O是经过′b直线,′b∥a∵a⊥′b∴、b的两线O即经过同一点′b垂直这是不可能的,都与.a∥b因此.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2定理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线线简化为:线面垂直平行教师投影问题,学生思考、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二、观察、讨论,然后回答问题定理生:借助长方体模型,在.问题1D′C′B′A – ABCD长方体黑板所在平面与地面所在中,面′你能否在黑板上画一平面垂直,,AD⊥A′A,ABCD⊥面′ADD′A条A′A⊥AB ?直垂面地与线直∵例本ABCD⊥面A′A∴故只需在黑板上作一直线点难的题,设 1 例.辅构与两个平面的交线垂直即可造是,CD⊥AB,,师:证明直线和平面垂直采用助线,探索新知AB求证B = CD⊥一般都转化为证直线和平面内合综析分需,CD⊥AB现两条交线垂直,好较能法AB找一条直线与有条件垂直,这决解地用利否能,用有没还个问题垂直AB构造一条直线与⊥BE内引直线证明:在是二ABE,则∠B,垂足为CD呢?⊥BE作B内过在面生:由.角面平的角面⊥AB又,BE⊥AB,知即可CD.内的两条相是CD与师:为什么呢?⊥AB交直线,所以学生分析,教师板书.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3定理则一个平面两个平面垂直,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线面简记为:面面垂直 . 垂直并读题2师投影例如2 例生:平行图,已知平面,,师:证明线面平行一般策足满a线直略是什么?a,试判断直线,生:转证线线平行.的位置关系与平面a∥b师:假设内一条直线与内作垂直于解:在的位置关系如何?与b则,b交线的直线生:垂直学所固巩,所以因为,怎师:已知训练知识,.b∥a,所以因为?b样作直线 . 化归能力、垂直于b内作在生:.∥a所以,又因为 . 的交线即可平行与平面a即直线,⊥平面设平面3 例学生写出证明过程,教师巩学典例分析所固试判断,a的垂线作平面P点投影训练知识,师投影例的位置关系?与平面a直线并读题,师生3想思类分,c=证明:如图,设共同分析思路,完成证题过程,力能归化 . 然后教师给予评注在平P过点的维思及师:利用“同一法”证明内作直面灵活性. b线问题主要是在按一般途径不易,根c⊥完成问题的情形下,所采用的与平平面据一种数学方法,这里要求做到的性垂直面一是作出符合题意的直线.两点有理定质与直b不易想到,二是证直线因为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重合,相对容易一些,本a线a所以直线垂直,直线与平面题注意要分类讨论,其结论也 .垂合,因此b与直线. 可作性质用学生独立完成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1 所学巩固、错误的“√”正确的在括号内画随堂练习知识. 画“×”垂直于同一条直线.a)1()√ ( . 的两个平面互相平行.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b . 条直线互相平行)√ (.一条直线在平面内,另c则这一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垂直,)√ (. 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已知直线)2(和平面b,a与b,则⊥a,b⊥a,且的位置关系是. . b或∥b答案:的)下列命题中错误1(.2..)A 是(,⊥平面.如果平面内所有直线垂直于那么平面平面,⊥平面.如果平面内一定存在直线平那么平面行于平面不垂直平面.如果平面C内一定不存在直那么平面,线垂直于平面.如果平面D,⊥平面,那,⊥平面平面么)已知两个平面垂直,2()B 下列命题(①一个平面内已积压直线必垂直于另一平面内的任意一. 条直线②一个平面内的已知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的无数条 . 直线③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 . 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④过一个平面内任意一点则此垂线必垂直作交线的垂线, . 于另一个平面)(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D 1 .C 2 .B 3 .A0 分别在正方b,a 设直线.3中两个不同′D′C′B′A –ABCD体,a,b∥a欲使的面所在平面内,应满足什么条件?b 答案:不相交,不异面,直线,.已知平面4∥a,,,且与直a,试判断直线AB⊥a,的位置关系线相交或在平面平行、答案:内回顾、归纳反思、.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1高提识知学生归纳总结,教材再补.平面和平面垂直的性质2 归纳总结线面垂直.面面垂直3合整我自. 充完善能的识知线线垂直 . 力固化知识学生独立完成习案第三课时2.3 课后作业提升能力备选例题AC另一条直角边放置桌面,BC的直角边ABC把直角三角板 1 例垂直,a与AB内一条直线,若斜边是a垂直,与桌面所在的平面是否与BC则垂直?【解析】平面平面也垂直,其实质是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与AB垂直,同理可得与BC【评析】若.线线垂直”→线面垂直→“线线垂直证明过程体现了一种重要的数学转化思想方法:求证:如果两个平面都垂直于第三个平面,则它们的交线垂直于第三个平面.已 2 例.r⊥l,求证:l= ∩,r⊥,r⊥知垂、内构造两相交直线分别与平面r根据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在【分析】与其平行即可.l的垂线,再设法证明r内作出平面、直.或由面面垂直的性质易在过.P内任取一点r在,b = r∩,a = r∩设如图,法一:【证明】.b⊥n,a⊥m内作直线r在P点,r⊥,r⊥∵.(面面垂直的性质)⊥n,a⊥m∴,l= ∩又,m⊥l∴r n,m,P = n∩m.又n⊥.r⊥l∴.b⊥n内作,在a⊥ = m内作,在br∩,a = r∩法二:如图,设,r⊥,r⊥∵n,r⊥m∴.r⊥,m,n,又n∥m∴,m,l= ∩,又∥m∴,l∥m∴.r⊥l,∴r⊥m又证法一充分利用面充分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构造线面垂直是解决本题的关键.【评析】面垂直、线面垂直、线线垂直相互转化;证法二涉及垂直关系与平行关系之间的转化.此题是线线、面面垂直转化的典型题,通过一题多解,对沟通知识和方法,开拓解题思路是有益的.。

高中数学 §2.3.1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2

高中数学 §2.3.1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2

§2.3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2.3.1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一、教材分析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中,垂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位置关系,它不仅应用较多,而且是空间问题平面化的典范.空间中直线与平面的垂直问题是连接线线垂直和面面垂直的桥梁和纽带,可以说线面垂直是立体几何的核心.本节重点是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及判定定理;(2)使学生掌握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求法;(3)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使他们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的基础上学会归纳、概括结论.2.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感受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的形成过程;(2)探究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方法.3.情态、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会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过程中获取新知.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教学难点:灵活应用直线与平面垂直判定定理解决问题.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思路1.(情境导入)日常生活中,我们对直线与平面垂直有很多感性认识,比如,旗杆与地面的位置关系,大桥的桥柱与水面的位置关系等,都给我们以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印象.在阳光下观察直立于地面的旗杆及它在地面的影子.随着时间的变化,尽管影子BC的位置在移动,但是旗杆AB所在直线始终与BC所在直线垂直.也就是说,旗杆AB 所在直线与地面内任意一条不过点B的直线B′C′也是垂直的.思路2.(事例导入)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的无数条直线,那么这条直线是否与这个平面垂直?举例说明.如图1,直线AC1与直线BD、EF、GH等无数条直线垂直,但直线AC1与平面ABCD 不垂直.图1(二)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①探究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和画法.②探究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③用三种语言描述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④探究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讨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⑤探究点到平面的距离.活动:问题①引导学生结合事例观察探究.问题②引导学生结合事例实验探究.问题③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转换.问题④引导学生思考其合理性.问题⑤引导学生回忆点到直线的距离得出点到平面的距离.讨论结果:①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和画法:教师演示实例并指出书脊(想象成一条直线)、各书页与桌面的交线,由于书脊和书页底边(即与桌面接触的一边)垂直,得出书脊和桌面上所有直线都垂直,书脊和桌面的位置关系给了我们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形象.从而引入概念: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互相垂直,直线叫做平面的垂线,平面叫做直线的垂面.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垂直;过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和一条直线垂直.平面的垂线和平面一定相交,交点叫做垂足.直线和平面垂直的画法及表示如下:如图2,表示方法为:a⊥α.图2 图3②如图3,请同学们准备一块三角形的纸片,我们一起做一个实验:过△ABC的顶点A翻折纸片,得折痕AD,将翻折后的纸片竖起放置在桌面上(BD,DC与桌面接触).(1)折痕AD与桌面垂直吗?(2)如何翻折才能使折痕AD与桌面所在的平面α垂直?容易发现,当且仅当折痕AD是BC边上的高时,AD所在直线与桌面所在的平面α垂直.如图4.(1) (2)图4所以,当折痕AD垂直平面内的一条直线时,折痕AD与平面α不垂直,当折痕AD垂直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时,折痕AD与平面α垂直.③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用文字语言表示为: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用符号语言表示为:⇒⎪⎪⎪⎭⎪⎪⎪⎬⎫=⊥⊥⊂⊂P b a b l a l b a ααl⊥α.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用图形语言表示为:如图5,图5 图6④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斜线: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相交,但不和这个平面垂直时,这条直线就叫做这个平面的斜线.斜足:斜线和平面的交点.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从斜线上斜足以外的一点向平面引垂线,过垂足和斜足的直线叫做斜线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直线与平面相交,直线与平面的相互位置类同于两条相交直线,也需要用角来表示,但过交点在平面内可以作很多条直线.与平面相交的直线l 与平面内的线a 、b…所成的角是不相等的.为了定义的确定性,我们必须找到一些角中有确定值的,又能准确描述其位置的一个角,这就是由斜线与其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作为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特别地: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我们说它们所成的角为直角.一条直线和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我们说它们所成的角为0°.如图6,l 是平面α的一条斜线,点O 是斜足,A 是l 上任意一点,AB 是α的垂线,点B 是垂足,所以直线OB(记作l′)是l在α内的射影,∠AOB(记作θ)是l与α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发射炮弹时,当炮筒和地面所成的角为多少度时,才能准确地命中目标,也即射程为多远?又如铅球运动员在投掷时,以多大的角度投掷,投出的距离最远?⑤点到平面的距离:经过一点向平面引垂线,垂足叫做这点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点在平面内的射影还是一个点.垂线段:上述的点与垂足间的线段叫做这点到这个平面的垂线段.点到平面的距离:垂线段的长叫做点到平面的距离.(三)应用示例思路1例 1 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同一个平面.解:已知a∥b,a⊥α.求证:b⊥α.图7证明:如图7,在平面α内作两条相交直线m、n,设m∩n=A.************变式训练如图8,已知点P为平面ABC外一点,PA⊥BC,PC⊥AB,求证:PB⊥AC.图8证明:过P作PO⊥平面ABC于O,连接OA、OB、OC.∵PO⊥平面ABC,BC 平面ABC,∴PO⊥BC.又∵PA⊥BC,∴BC⊥平面PAO.又∵OA ⊂平面PAO ,∴BC⊥OA.同理,可证AB⊥OC.∴O 是△ABC 的垂心.∴OB⊥AC.可证PO⊥AC.∴AC⊥平面PBO.又PB ⊂平面PBO ,∴PB⊥AC .点评:欲证线面垂直需要转化为证明线线垂直,欲证线线垂直往往转化为线面垂直.用符号语言证明问题显得清晰、简洁.例2 如图9,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求直线A 1B 和平面A 1B 1CD 所成的角.图9活动:先让学生思考或讨论后再回答,经教师提示、点拨,对回答正确的学生及时表扬,对回答不准确的学生提示引导考虑问题的思路.解:连接BC 1交B 1C 于点O ,连接A 1O.设正方体的棱长为a ,因为A 1B 1⊥B 1C 1,A 1B 1⊥B 1B,所以A 1B 1⊥平面BCC 1B 1.所以A 1B 1⊥BC 1.又因为BC 1⊥B 1C ,所以BC 1⊥平面A 1B 1CD.所以A 1O 为斜线A 1B 在平面A 1B 1CD 内的射影,∠BA 1O 为直线A 1B 与平面A 1B 1CD 所成的角.在Rt△A 1BO 中,A 1B=a 2,BO=a 22,所以BO=B A 121,∠BA 1O=30°. 因此,直线A 1B 和平面A 1B 1CD 所成的角为30°.变式训练如图10,四面体A —BCD 的棱长都相等,Q 是AD 的中点,求CQ 与平面DBC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图10解:过A 作AO⊥面BCD ,连接OD 、OB 、OC ,则可证O 是△BCD 的中心,作QP⊥OD,∵QP∥AO,∴QP⊥面BCD.连接CP ,则∠QCP 即为所求的角.设四面体的棱长为a ,∵在正△ACD 中,Q 是AD 的中点,∴CQ=a 23. ∵QP∥AO,Q 是AD 的中点, ∴QP=a a a a AO 663621)33(212122=⨯=-=,得 sin∠QCP=32=CQ QP . 点评: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是本节的又一重点,作线面角的关键是找出平面的垂线.思路2例 1 (2007山东高考,文20)如图11(1),在直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已知DC=DD 1=2AD=2AB ,AD⊥DC,AB∥DC.(1)(1)求证:D 1C⊥AC 1;(2)设E 是DC 上一点,试确定E 的位置,使D 1E∥平面A 1BD ,并说明理由.(1)证明:在直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连接C 1D ,如图11(2).(2) ∵DC=DD1,∴四边形DCC1D1是正方形.∴DC1⊥D1C.又AD⊥DC,AD⊥DD1,DC∩DD1=D,∴AD⊥平面DCC1D1,D1C⊂平面DCC1D1. ∴AD⊥D1C.∵AD、DC1⊂平面ADC1,且AD∩DC1=D, ∴D1C⊥平面ADC1.又AC1⊂平面ADC1,∴D1C⊥AC1.(2)解:连接AD1、AE,如图11(3).(3)图11 设AD1∩A1D=M,BD∩AE=N,连接MN,∵平面AD1E∩平面A1BD=MN,要使D1E∥平面A1BD,需使MN∥D1E,又M是AD1的中点,∴N是AE的中点.又易知△ABN≌△EDN,∴AB=DE,即E是DC的中点.综上所述,当E 是DC 的中点时,可使D 1E∥平面A 1BD.变式训练如图12,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G 为CC 1的中点,O 为底面ABCD 的中心.求证:A 1O⊥平面GBD.图12证明:⇒⎪⎭⎪⎬⎫⊂⊥⇒⎭⎬⎫⊥⊥AO A O A AO A BD BD AC BD A A 1111面平面 BD⊥A 1O.又∵A 1O 2=A 1A 2+AO 2=a 2+(a 22)2=223a ,OG 2=OC 2+CG 2=(a 22)2+(2a )2=243a , A 1G 2=A 1C 12+C 1G 2=(2a)2+(2a )2=249a , ∴A 1O 2+OG 2=A 1G 2. ∴A 1O⊥OG.又BD∩OG=O,∴A 1O⊥平面GBD.点评:判断线面垂直往往转化为线线垂直,勾股定理也是证明线线垂直的重要方法.例2 如图13,ABCD 为正方形,过A 作线段SA⊥面ABCD ,又过A 作与SC 垂直的平面交SB 、SC 、SD 于E 、K 、H ,求证:E 、H 分别是点A 在直线SB 和SD 上的射影.图13证明:∵⎭⎬⎫⊂⊥ABCD BC ABCD SA 平面平面 ⇒SA⊥BC, 又∵AB⊥BC,SA∩AB=A,∴BC⊥平面SAB.∴BC⊥AE.∵SC⊥平面AHKE,∴SC⊥AE.又BC∩SC=C,∴AE⊥平面SBC.∴AE⊥SB,即E 为A 在SB 上的射影.同理可证,H 是点A 在SD 上的射影.变式训练已知Rt△ABC 的斜边BC 在平面α内,两直角边AB 、AC 与α都斜交,点A 在平面α内的射影是点A′,求证:∠BA′C 是钝角.证明:如图14,过A 作AD⊥BC 于D ,连接A′D,图14∵AA′⊥α,BC α,∴AA′⊥BC.∴BC⊥A′D. ∵tan∠BAD=AD BD <tan∠BA′D=D A BD ',tan∠CAD=AD CD <tan∠CA′D=D A CD ', ∴∠BAD<∠BA′D,∠CAD<∠CA′D.∴∠BAC<∠BA′C,即∠BA′C 是钝角.(四)知能训练如图15,已知a 、b 是两条相互垂直的异面直线,线段AB 与两异面直线a 、b 垂直且相交,线段AB 的长为定值m ,定长为n (n >m )的线段PQ 的两个端点分别在a 、b 上移动,M 、N 分别是AB 、PQ 的中点.图15求证:(1)AB⊥MN;(2)MN 的长是定值.证明:(1)取PB 中点H,连接HN,则HN∥b.又∵AB⊥b,∴AB⊥HN.同理,AB⊥MH.∴AB⊥平面MNH.∴AB⊥MN.(2)∵⎭⎬⎫⊥⊥a b AB b ⇒b⊥平面PAB.∴b⊥PB. 在Rt△PBQ 中,BQ 2=PQ 2-PB 2=n 2-PB 2, ①在Rt△PBA 中,PA 2=PB 2-AB 2=PB 2-m 2, ②①②两式相加PA 2+BQ 2=n 2-m 2,∵a⊥b,∴∠MHN=90°. ∴MN=22222221)2()2(m n BQ PA NHMH -=+=+(定值). (五)拓展提升1.如图16,已知在侧棱垂直于底面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C=3,AB=5,BC=4,AA 1=4,点D 是AB 的中点.图16(1)求证:AC⊥BC 1;(2)求证:AC 1∥平面CDB 1;(1)证明:∵在△ABC 中,AC=3,AB=5,BC=4,∴△ABC 为直角三角形.∴AC⊥CB.又∵CC 1⊥面ABC,AC ⊂面ABC,∴AC⊥CC 1.∴AC⊥面BCC 1B 1.又BC 1⊂面BCC 1B 1,∴AC⊥BC 1.(2)证明:连接B 1C 交BC 1于E ,则E 为BC 1的中点,连接DE,则在△ABC 1中,DE∥AC 1. 又DE ⊂面CDB 1,则AC 1∥面B 1CD.(六)课堂小结知识总结: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找出平面的垂线,然后解决证明垂直问题、平行问题、求角问题、求距离问题等.思想方法总结:转化思想,即把面面关系转化为线面关系,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七)作业课本习题2.2 B组3、4.。

高中数学第八章直线与平面垂直(第1课时)直线与直线垂直、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及判定学案新人教A版

高中数学第八章直线与平面垂直(第1课时)直线与直线垂直、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及判定学案新人教A版

第1课时 直线与直线垂直、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及判定问题导学预习教材P146-P150的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定义是什么? 2.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范围是什么? 3.异面直线垂直的定理是什么? 4.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是什么? 5.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是什么?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1)定义:已知两条异面直线a ,b ,经过空间任一点O 分别作直线a ′∥a ,b ′∥b ,把直线a ′与b ′所成的角叫做异面直线a 与b 所成的角(或夹角).(2)垂直:如果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直线a 与直线b 垂直,记作a ⊥b .(3)范围:设θ为异面直线a 与b 所成的角,则0°<θ≤90°.■[名师点拨] 当两条直线a ,b 相互平行时,规定它们所成的角为0°.所以空间两条直线所成角α的取值范围是0°≤α≤90°.注意与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范围的区别.2.直线与平面垂直画直线与平面垂直时,通常把直线画成与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1)直线与平面垂直是直线与平面相交的特殊情形.(2)注意定义中“任意一条直线”与“所有直线”等同但不可说成“无数条直线”.3.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判定定理条件中的“两条相交直线”是关键性词语,此处强调“相交”,若两条直线平行,则直线与平面不一定垂直.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异面直线a,b所成角的范围为[0°,90°].( )(2)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无数条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垂直.( )(3)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所有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垂直.( )答案:(1)×(2)×(3)√直线l与平面α内的两条直线都垂直,则直线l与平面α的位置关系是( )A.平行.垂直C.在平面α内.无法确定答案:D已知直线a∥直线b,b⊥平面α,则( )A.a∥α.a⊂αC.a⊥α.a是α的斜线答案:C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AC与BD相交于点O,则直线OB1与A1C1所成角的度数为________.解析:连接AB1,B1C,因为AC∥A1C1,所以∠B1OC(或其补角)是异面直线OB1与A1C1所成的角.又因为AB1=B1C,O为AC的中点,所以B1O⊥AC,故∠B1OC=90°,所以OB1与A1C1所成的角的大小为90°.答案:90°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如图,在正方体ABCD­EFGH中,O为侧面ADHE的中心.求:(1)BE与CG所成的角;(2)FO与BD所成的角.【解】(1)如图,因为CG∥BF.所以∠EBF(或其补角)为异面直线BE与CG所成的角,又在△BEF中,∠EBF=45°,所以BE与CG所成的角为45°.(2)连接FH,因为HD∥EA,EA∥FB,所以HD∥FB,又HD=FB,所以四边形HFBD为平行四边形.所以HF∥BD,所以∠HFO(或其补角)为异面直线FO与BD所成的角.连接HA,AF,易得FH=HA=AF,所以△AFH为等边三角形,又知O为AH的中点,所以∠HFO=30°,即FO与BD所成的角为30°.1.[变条件]在本例正方体中,若P是平面EFGH的中心,其他条件不变,求OP和CD所成的角.解:连接EG,HF,则P为HF的中点,连接AF,AH,OP∥AF,又CD∥AB,所以∠BAF(或其补角)为异面直线OP与CD所成的角,由于△AB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BAF=45°,故OP与CD所成的角为45°.2.[变条件]在本例正方体中,若M,N分别是BF,CG的中点,且AG和BN所成的角为39.2°,求AM和BN所成的角.∥CG,因为M,N分别是解:连接MG,因为BCGF是正方形,所以BFBF,CG的中点,所以BM═∥NG,所以四边形BNGM是平行四边形,所以BN∥MG,所以∠AGM(或其补角)是异面直线AG和BN所成的角,∠AMG(或其补角)是异面直线AM和BN所成的角,因为AM=MG,所以∠AGM=∠MAG=39.2°,所以∠AMG=101.6°,所以AM和BN所成的角为78.4°.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步骤(1)找出(或作出)适合题设的角——用平移法,遇题设中有中点,常考虑中位线;若异面直线依附于某几何体,且对异面直线平移有困难时,可利用该几何体的特殊点,使异面直线转化为相交直线.(2)求——转化为求一个三角形的内角,通过解三角形,求出所找的角.(3)结论——设由(2)所求得的角的大小为θ.若0°<θ≤90°,则θ为所求;若90°<θ<180°,则180°-θ为所求.[提醒] 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通常把异面直线平移到同一个三角形中去,通过解三角形求得,但要注意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θ的范围是0°<θ≤90°.如图所示,在三棱锥A­BCD中,AB=CD,AB⊥CD,E,F分别为BC,AD的中点,求EF与AB所成的角.解:如图所示,取BD的中点G,连接EG,FG.因为E ,F 分别为BC ,AD 的中点,AB =CD , 所以EG ∥CD ,GF ∥AB , 且EG =12CD ,GF =12AB .所以∠GFE (或其补角)就是异面直线EF 与AB 所成的角,EG =GF . 因为AB ⊥CD ,所以EG ⊥GF . 所以∠EGF =90°.所以△EFG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所以∠GFE =45°,即EF 与AB 所成的角为45°.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1)直线l ⊥平面α,直线m ⊂α,则l 与m 不可能( ) A .平行 .相交 C .异面.垂直(2)设l ,m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是一个平面,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若l ⊥m ,m ⊂α,则l ⊥α B .若l ⊥α,l ∥m ,则m ⊥α C .若l ∥α,m ⊂α,则l ∥m D .若l ∥α,m ∥α,则l ∥m 【解析】 (1)因为直线l ⊥平面α,所以l 与α相交. 又因为m ⊂α,所以l 与m 相交或异面. 由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可知l ⊥m . 故l 与m 不可能平行.(2)对于A ,直线l ⊥m ,m 并不代表平面α内任意一条直线,所以不能判定线面垂直;对于B ,因为l ⊥α,则l 垂直于α内任意一条直线,又l ∥m ,由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定义知,m 与平面α内任意一条直线所成的角都是90°,即m ⊥α,故B 正确;对于C ,也有可能是l ,m 异面;对于D ,l ,m 还可能相交或异面.【答案】 (1)A (2)B对线面垂直定义的理解(1)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是描述性定义,对直线的任意性要注意理解.实际上,“任何一条”与“所有”表达相同的含义.当直线与平面垂直时,该直线就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任何直线.由此可知,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不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就一定不与这个平面垂直.(2)由定义可得线面垂直⇒线线垂直,即若a ⊥α,b ⊂α,则a ⊥b .下列命题中,正确的序号是________.①若直线l与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垂直,则l⊥α;②若直线l不垂直于平面α,则α内没有与l垂直的直线;③若直线l不垂直于平面α,则α内也可以有无数条直线与l垂直;④若平面α内有一条直线与直线l不垂直,则直线l与平面α不垂直.解析:当l与α内的一条直线垂直时,不能保证l与平面α垂直,所以①不正确;当l 与α不垂直时,l可能与α内的无数条平行直线垂直,所以②不正确,③正确.根据线面垂直的定义,若l⊥α,则l与α内的所有直线都垂直,所以④正确.答案:③④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如图,PA⊥平面ABCD,底面ABCD为矩形,AE⊥PB于点E,AF⊥PC于点F.(1)求证:PC⊥平面AEF;(2)设平面AEF交PD于点G,求证:AG⊥PD.【证明】(1)因为PA⊥平面ABCD,BC⊂平面ABCD,所以PA⊥BC.又AB⊥BC,PA∩AB=A,所以BC⊥平面PAB,AE⊂平面PAB,所以AE⊥BC.又AE⊥PB,PB∩BC=B,所以AE⊥平面PBC,PC⊂平面PBC,所以AE⊥PC.又因为PC⊥AF,AE∩AF=A,所以PC⊥平面AEF.(2)由(1)知PC⊥平面AEF,又AG⊂平面AEF,所以PC⊥AG,同理CD⊥平面PAD,AG⊂平面PAD,所以CD⊥AG,又PC∩CD=C,所以AG⊥平面PCD,PD⊂平面PCD,所以AG⊥PD.1.[变条件]在本例中,底面ABCD是菱形,H是线段AC上任意一点,其他条件不变,求证:BD⊥FH.证明:因为四边形ABCD是菱形,所以BD⊥AC,又PA ⊥平面ABCD ,BD ⊂平面ABCD ,所以BD ⊥PA , 因为PA ∩AC =A ,所以BD ⊥平面PAC ,又FH ⊂平面PAC , 所以BD ⊥FH .2.[变条件]若本例中PA =AD ,G 是PD 的中点,其他条件不变,求证:PC ⊥平面AFG . 证明:因为PA ⊥平面ABCD ,DC ⊂平面ABCD ,所以DC ⊥PA , 又因为ABCD 是矩形,所以DC ⊥AD ,又PA ∩AD =A , 所以DC ⊥平面PAD ,又AG ⊂平面PAD , 所以AG ⊥DC ,因为PA =AD ,G 是PD 的中点, 所以AG ⊥PD ,又DC ∩PD =D , 所以AG ⊥平面PCD ,所以PC ⊥AG , 又因为PC ⊥AF ,AG ∩AF =A , 所以PC ⊥平面AFG .3.[变条件]本例中的条件“AE ⊥PB 于点E ,AF ⊥PC 于点F ”,改为“E ,F 分别是AB ,PC 的中点,PA =AD ”,其他条件不变,求证:EF ⊥平面PCD .证明:取PD 的中点G ,连接AG ,FG . 因为G ,F 分别是PD ,PC 的中点, 所以GF ═∥12CD ,又AE ═∥12CD ,所以GF ═∥AE , 所以四边形AEFG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G ∥EF . 因为PA =AD ,G 是PD 的中点, 所以AG ⊥PD ,所以EF ⊥PD , 易知CD ⊥平面PAD ,AG ⊂平面PAD , 所以CD ⊥AG ,所以EF ⊥CD .因为PD ∩CD =D ,所以EF ⊥平面PCD .(1)线线垂直和线面垂直的相互转化(2)证明线面垂直的方法①线面垂直的定义.②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③如果两条平行直线的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直线也垂直于这个平面.④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那么它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提醒] 要证明两条直线垂直(无论它们是异面还是共面),通常是证明其中的一条直线垂直于另一条直线所在的一个平面.如图,AB为⊙O的直径,PA垂直于⊙O所在的平面,M为圆周上任意一点,AN⊥PM,N为垂足.(1)求证:AN⊥平面PBM;(2)若AQ⊥PB,垂足为Q,求证:NQ⊥PB.证明:(1)因为AB为⊙O的直径,所以AM⊥BM.又PA⊥平面ABM,所以PA⊥BM.又因为PA∩AM=A,所以BM⊥平面PAM.又AN⊂平面PAM,所以BM⊥AN.又AN⊥PM,且BM∩PM=M,所以AN⊥平面PBM.(2)由(1)知AN⊥平面PBM,PB⊂平面PBM,所以AN⊥PB.又因为AQ⊥PB,AN∩AQ=A,所以PB⊥平面ANQ.又NQ⊂平面ANQ,所以NQ⊥PB.1.若直线a⊥平面α,b∥α,则a与b的关系是( )A.a⊥b,且a与b相交B.a⊥b,且a与b不相交C.a⊥bD.a与b不一定垂直解析:选C.过直线b作一个平面β,使得β∩α=c,则b∥c.因为直线a⊥平面α,c⊂α,所以a⊥c.因为b∥c,所以a⊥b.当b与a相交时为相交垂直,当b与a不相交时为异面垂直.2.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与AD1垂直的平面是( )A.平面DD1C1C.平面A1DB1C.平面A1B1C1D1.平面A1DB解析:选B.因为AD1⊥A1D,AD1⊥A1B1,且A1D∩A1B1=A1,所以AD1⊥平面A1DB1.3.空间四边形的四边相等,那么它的对角线( )A.相交且垂直.不相交也不垂直C.相交不垂直.不相交但垂直解析:选D.如图,空间四边形ABCD,假设AC与BD相交,则它们共面α,从而四点A,B,C,D都在α内,这与ABCD为空间四边形矛盾,所以AC与BD不相交;取BD的中点O,连接OA与OC,因为AB=AD=DC=BC,所以AO⊥BD,OC⊥BD,从而可知BD⊥平面AOC,故AC⊥BD.4.已知a,b是一对异面直线,而且a平行于△ABC的边AB所在的直线,b平行于边AC 所在的直线,若∠BAC=120°,则直线a,b所成的角为________.解析:由a∥AB,b∥AC,∠BAC=120°,知异面直线a,b所成的角为∠BAC的补角,所以直线a,b所成的角为60°.答案:60°[A 基础达标]1.已知m和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和β是两个不重合的平面,那么下面给出的条件中,一定能推出m⊥β的是( )A.α∥β,且m⊂α.m∥n,且n⊥βC.m⊥n,且n⊂β.m⊥n,且n∥β解析:选B.A中,由α∥β,且m⊂α,知m∥β;B中,由n⊥β,知n垂直于平面β内的任意直线,再由m∥n,知m也垂直于β内的任意直线,所以m⊥β,B符合题意;C,D 中,m⊂β或m∥β或m与β相交,不符合题意.故选B.2.已知直线a∥b,平面α∥β,a⊥α,则b与β的位置关系是( )A.b⊥β.b∥βC.b⊂β.b⊂β或b∥β解析:选A.因为a⊥α,a∥b,所以b⊥α.又α∥β,所以b⊥β.3.如图,在下列四个正方体中,A,B为正方体的两个顶点,M,N,Q分别为所在棱的中点,则在这四个正方体中,直线AB与平面MNQ不垂直的是( )解析:选D.对于A,易证AB⊥MN,AB⊥NQ,即可得直线AB⊥平面MNQ;对于B,易证AB⊥MN,AB⊥NQ,即可得直线AB⊥平面MNQ;对于C,易证AB⊥NQ,AB⊥MQ,即可得直线AB⊥平面MNQ;对于D,由图可得MN与直线AB相交且不垂直,故直线AB与平面MNQ不垂直.故选D.4.如图,P为△ABC所在平面α外一点,PB⊥α,PC⊥AC,则△ABC的形状为(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不确定解析:选B.由PB⊥α,AC⊂α得PB⊥AC,又AC⊥PC,PC∩PB=P,所以AC⊥平面PBC,AC⊥BC.故选B.5.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P在侧面BCC1B1及其边界上运动,并且总保持AP⊥BD1,则动点P的轨迹是( )A.线段B1CB.线段BC1C.BB1中点与CC1中点连成的线段D.BC中点与B1C1中点连成的线段解析:选A.如图,由于BD1⊥平面AB1C,故点P一定位于线段B1C上.6.如图,在正方形ABCD­A1B1C1D1中,AC与BC1所成角的大小是______.解析:连接AD1,则AD1∥BC1.所以∠CAD1(或其补角)就是AC与BC1所成的角,连接CD1,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AC=AD1=CD1,所以∠CAD1=60°,即AC与BC1所成的角为60°.答案:60°7.如图,∠BCA=90°,PC⊥平面ABC,则在△ABC,△PAC的边所在的直线中:(1)与PC垂直的直线有__________________;(2)与AP垂直的直线有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因为PC⊥平面ABC,AB,AC,BC⊂平面ABC.所以PC⊥AB,PC⊥AC,PC⊥BC.(2)∠BCA=90°即BC⊥AC,又BC⊥PC,AC∩PC=C,所以BC⊥平面PAC,因为AP⊂平面PAC,所以BC⊥AP.答案:(1)AB,AC,BC(2)BC8.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中,AB=1,BC=a(a>0),PA⊥平面ABCD,且PA=1,若BC边上存在点Q,使得PQ⊥QD,则a的最小值为________.解析:因为PA⊥平面ABCD,所以PA⊥QD.若BC边上存在一点Q,使得QD⊥PQ,PA∩PQ=P,则有QD⊥平面PAQ,从而QD⊥AQ.在矩形ABCD中,当AD=a<2时,直线BC与以AD为直径的圆相离,故不存在点Q,使PQ⊥DQ.所以当a≥2时,才存在点Q,使得PQ⊥QD.所以a的最小值为2.答案:29.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BAC=90°,AB=AC,D是BC的中点,点E在棱BB1上运动.证明:AD⊥C1E.证明:因为AB=AC,D是BC的中点,所以AD⊥BC.①又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BB1⊥平面ABC,而AD⊂平面ABC,所以AD⊥BB1.②由①②得AD⊥平面BB1C1C.由点E在棱BB1上运动,得C1E⊂平面BB1C1C,所以AD⊥C1E.10.如图所示,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BAC=90°,BC=2,DA⊥AC,DA⊥AB,若DA =1,且E 为DA 的中点,求异面直线BE 与CD 所成角的余弦值.解:取AC 的中点F ,连接EF ,BF , 在△ACD 中,E ,F 分别是AD ,AC 的中点,所以EF ∥CD ,所以∠BEF (或其补角)即为所求的异面直线BE 与CD 所成的角. 在Rt △ABC 中,BC =2,AB =AC , 所以AB =AC =1,在Rt △EAB 中,AB =1,AE =12AD =12,所以BE =52. 在Rt △AEF 中,AF =12AC =12,AE =12,所以EF =22. 在Rt △ABF 中,AB =1,AF =12,所以BF =52.在等腰三角形EBF 中,cos ∠FEB =12EF BE =2452=1010,所以异面直线BE 与C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1010. [B 能力提升]11.已知异面直线a 与b 所成的角为50°,P 为空间一定点,则过点P 且与a ,b 所成的角都是30°的直线有且仅有( )A .1条B .2条C .3条D .4条解析:选B.过空间一点P ,作a ′∥a ,b ′∥b .由a ′、b ′两交线确定平面α,a ′与b ′的夹角为50°,则过角的平分线与直线a ′、b ′所在的平面α垂直的平面上,角平分线的两侧各有一条直线与a ′、b ′成30°的角,即与a 、b 成30°的角且过点P 的直线有两条.在a ′、b ′相交另一个130°的角部分内不存在与a ′、b ′成30°角的直线.故应选B. 12.(2018·高考全国卷Ⅱ)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BC =1,AA 1=3,则异面直线AD 1与DB 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15B.56C.55D.22解析:选C.如图,连接BD 1,交DB 1于O ,取AB 的中点M ,连接DM ,OM ,易知O 为BD 1的中点,所以AD 1∥OM ,则∠MOD 为异面直线AD 1与DB 1所成角.因为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BC =1,AA 1=3,AD 1=AD 2+DD 21=2,DM =AD 2+⎝ ⎛⎭⎪⎫12AB 2=52,DB 1=AB 2+AD 2+DD 21=5,所以OM =12AD 1=1,OD =12DB 1=52,于是在△DMO 中,由余弦定理,得cos ∠MOD =12+⎝ ⎛⎭⎪⎫522-⎝ ⎛⎭⎪⎫5222×1×52=55,即异面直线AD 1与DB 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55,故选C.13.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8,BC =4,E 为DC 边的中点,沿AE 将△ADE 折起,在折起过程中,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①ED ⊥平面ACD ;②CD ⊥平面BED ;③BD ⊥平面ACD ;④AD ⊥平面BED . A .1个 B .2个 C.3个D .4个解析:选A.因为在矩形ABCD 中,AB =8,BC =4,E 为DC 边的中点, 所以在折起过程中,D 点在平面ABCE 上的投影如图.因为DE与AC所成角不能为直角,所以DE不会垂直于平面ACD,故①错误;只有D点投影位于Q2位置时,即平面AED与平面AEB重合时,才有BE⊥CD,此时CD不垂直于平面AECB,故CD与平面BED不垂直,故②错误;BD与AC所成角不能为直角,所以BD不能垂直于平面ACD,故③错误;因为AD⊥ED,并且在折起过程中,有AD⊥BD,所以存在一个位置使AD⊥BE,所以在折起过程中有AD⊥平面BED,故④正确.故选A.14.如图,在多面体ABCDEF中,已知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BCF为正三角形,G,H分别为BC,EF的中点,EF=4且EF∥AB,EF⊥FB.(1)求证:GH∥平面EAD;(2)求证:FG⊥平面ABCD.证明:(1)如图,取AD的中点M,连接EM,GM.因为EF∥AB,M,G分别为AD,BC的中点,所以MG∥EF.因为H为EF的中点,EF=4,AB=2,所以EH=AB=MG,所以四边形EMGH为平行四边形,所以GH∥EM,又因为GH⊄平面EAD,EM⊂平面EAD,所以GH∥平面EAD.(2)因为EF⊥FB,EF∥AB,所以AB⊥FB.在正方形ABCD中,AB⊥BC,所以AB⊥平面FBC.又FG⊂平面FBC,所以AB⊥FG.在正三角形FBC中,FG⊥BC,所以FG⊥平面ABCD.[C 拓展探究]15.如图1,在Rt△ABC中,∠C=90°,D,E分别为AC,AB的中点,点F为线段CD上的一点,将△ADE沿DE折起到△A1DE的位置,使A1F⊥CD,如图2.(1)求证:DE∥平面A1CB;(2)求证:A1F⊥BE;(3)线段A1B上是否存在点Q,使A1C⊥平面DEQ?说明理由.解:(1)证明:因为D,E分别为AC,AB的中点,所以DE∥BC.又因为DE⊄平面A1CB,BC⊂平面A1CB,所以DE∥平面A1CB.(2)证明:由已知得AC⊥BC且DE∥BC,所以DE⊥AC.因为DE⊥A1D,DE⊥CD,所以DE⊥平面A1DC.而A1F⊂平面A1DC,所以DE⊥A1F.又因为A1F⊥CD,CD∩DE=D,所以A1F⊥平面BCDE.所以A1F⊥BE.(3)线段A1B上存在点Q,使A1C⊥平面DEQ.理由如下:如图,分别取A1C,A1B的中点P,Q,则PQ∥BC.又因为DE∥BC,所以DE∥PQ.所以平面DEQ即为平面DEQP.由(2)知,DE⊥平面A1DC,所以DE⊥A1C.又因为P是等腰△DA1C底边A1C的中点,所以A1C⊥DP.又DP∩DE=D,所以A1C⊥平面DEQP.即A1C⊥平面DEQ.故线段A1B上存在点Q,使得A1C⊥平面DEQ.。

高中数学 必修二 2.3.1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导学案 新人教A版必修2

高中数学  必修二   2.3.1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导学案 新人教A版必修2

2.3.1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知识链接】当两条直线的夹角为090,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它们的位置关系是相交或异面.【基础知识】1.如果直线l 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就说直线l 与平面α互相垂直,记做l α⊥.l 叫做垂线,α叫垂面,它们的交点P 叫垂足.如图所示.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一条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简记:线线垂直,线面垂直).判定方法还有:(1)定义法(2)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3)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那么这条直线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3.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1)一条直线垂直一个平面,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任意直线.(简记:线面垂直,线线垂直)(2)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3)过一点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平面(4)过一点仅有一个平面垂直于已知直线【例题讲解】例1 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⑴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某条直线,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这条直线;(√)⑵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某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⑶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垂直于某个平面,则另一个也垂直与这个平面;(√)⑷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⑸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互相平行;(√)⑹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互相平行. (×)例2 已知a ∥b ,a α⊥,求证:α⊥b .例3 已知直线a ⊥平面α,直线b ⊥平面α,求证:a ∥b .变式训练1:在三棱锥V-ABC 中,,VA VC AB BC ==,求证:VB AC ⊥.【达标检测】1. 直线l 和平面α内两条直线都垂直,则l 与平面α的位置关系是( D ).A.垂直B.平行C.相交但不垂直D.都有可能2. 下列四个命题中错误的是( D ).A.,a b a αα⊥⊥⇒∥bB.,a a α⊥∥b b α⇒⊥C.,a b α⊥∥,a b α⇒⊥D.,a a b b α⊥⊥⇒∥α3. 已知直线,a b 和平面α,下列错误的是( D ).A.a a b b αα⊥⎫⇒⊥⎬⊂⎭ B.//a b b a αα⎫⇒⊥⎬⊥⎭C.a b b α⊥⎫⇒⎬⊥⎭a ∥α或a α⊂ D.//a b αα⎫⇒⎬⊂⎭a ∥b4. ,a b 是异面直线,那么经过b 的所有平面( A ).A.只有一个平面与a 平行B.有无数个平面与a 平行C.只有一个平面与a 垂直D.有无数个平面与a 垂直5. 平面α外不共线的三点,,A B C 到α的距离都相等,则正确的结论是( D ).A.平面ABC 必平行于αB.平面ABC 必垂直于αC.平面ABC 必与α相交D.存在ABC ∆的一条中位线平行于α或在α内6. 已知平面α和平面β相交,a 是α内一条直线,则有( B ).A.在β内必存在与a 平行的直线B.在β内必存在与a 垂直的直线C.在β内不存在与a 平行的直线D.在β内不一定存在与a 垂直的直线7. 若平面α∥平面β,直线a ⊥α,则a 与β_垂直_.8. 直线a α⊥,直线b β⊥,且α∥β,则a _//_b .9. 如图,在正方体中,O 是底面的中心,B H D O ''⊥,H 为垂足,求证:B H '⊥面AD C '.10求证:三棱锥有两组对棱垂直,第三组对棱一定垂直,顶点在底面的摄影是底面三角形的垂心.【问题与收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7.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定义: 一般地,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__________,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8.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一个平面____________另一个平面的_____________,则这两个平面__________________. 9.怎样用符号语言表述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10.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___________。 11.怎样用符号语言表述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1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两个平面垂直,则____________垂直于_______________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________. 怎样用符号语言表述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A. 30° B. 60°
) C. 30°或 150° D. 60
【探究点五】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合作探究与典例解析〗 例 5.如图, 在正方体 ABCD A M 是 AB 的中点, N是A MN 平面 A 1B 1C1D 1 中, 1 C 的中点, 1 DC 求证: (1)MN P AD1 (2)M 是 AB 的中点
P
A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D
B
C
(1) 求二面角 A PD C 的大小 (2) 求二面角 B PA D 的大小 (3) 求二面角 B PA C 的大小 〖课堂检测〗
4
5. (5 分)在二面角 α -l-β 中,A∈α ,AB⊥平面 β 于 B,BC⊥平面 α 于 C,若 AB=6,
BC=3,则二面角 α -l-β 的平面角的大小为(
C.60°
3.如图,在长方体 ABCD-A1B1C1D1 中,AB=BC=2,AA1=1,则 BC1 与平面 BB1D1D 所成角的正弦 值为( ).
【探究点三】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3
〖合作探究与典例解析〗 例 3.在四棱锥 P-ABCD 中,底面是边长为 a 的正方形,侧棱 PD=a,PA=PC= 2a, (1)求证:PD⊥平面 ABCD; (2)求证:平面 PAC⊥平面 PBD;
【探究点一】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合作探究与典例解析〗 例 1.如图,已知△ABC 中,∠ACB=90°,SA⊥平面 ABC,AD⊥SC 于 D,求证:AD⊥平面 SBC.
2
〖课堂检测〗 1. 如图,已知△ABC 是正三角形,EA、 CD 都垂直于平面 ABC,且 EA=AB=2a,DC=a,F 是 BE 的中点, 求证:
① ,m
2 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有(
①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两条直线,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 ②过直线 l 外一点 P,有且仅有一个平面与 l 垂直. ③如果三条共点直线两两垂直,那么其中一条直线垂直于另两条直线确定的平面. ④垂直于角的两边的直线必垂直角所在的平面. ⑤过点 A 垂直于直线 a 的所有直线都在过点 A 垂直于 a 的平面内. A.2 个 B.3 个 C.4 个 D.5 个
D1 A1 N D A M B
C1
B1 C
【探究点六】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合作探究与典例解析〗 例 6.如图,在正四面体 P-ABC 中,D,E,F 分别是 AB,BC,CA 的中点,下面四个结论不成立的是 ( )
A.BC∥平面 PDF
B.DF⊥平面 PAE
C.平面 PDF⊥平面 ABC
D.平面 PAE⊥平面 ABC
〖课堂检测〗 6.在正方体 ABCD-A1B1C1D1 中,M,N 分别是 BC1,CD1 的中点,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5
A.MN 与 CC1 垂直
B.MN 与 AC 垂直
C.MN 与 BD 平行
D.MN 与 A1B1 平行
1. 设 m, n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 , 是两个不同的平面,给出下列条件,能得到 m 的 是 . ② m , ) ③ m n, n ④ m / / n, n
(1)FD∥平面 ABC;
(2)AF⊥平面 EDB.
〖概括小结〗 【探究点二】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合作探究与典例解析〗 例 2.在三棱柱 ABC-A1B1C1 中,各棱长相等,侧棱垂直于底面,点 D 是侧面 BB1C1C 的中心, 则 AD 与平面 BB1C1C 所成角的大小是( A.30° 〖课堂检测〗 2.已知 PA 底面 ABCD,且底面 ABCD 是菱形,则 BC 与 PD 所成的角 B.45° ). D.90°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
1. 能够利用判定定理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平面与平面垂直 学习 2. 理解并掌握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目标 3. 能够在几何体中作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平面与平面所成的角 学习 疑问 学习 建议
【预学能掌握的内容】 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 如果直线 l 与平面 内的_________ 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 l 与平面 互相垂直, 记作_________,直线 l 叫作____________,平面 叫作______________,直线与平面垂直 时,他们唯一的公共点 P 叫做_______. 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_________直线都__________, 则该直线与此平面_________. 3.怎样用符号语言表述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4.作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进一步指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取指范围)
5.二面角的定义: 从一条直线出发的_____________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_____, 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_______,棱为 AB,面分别为 , 的二面角记作:________ 6.二面角的平面角及直二面角 (1)在二面角 -L- 的棱上任取一点 O,以点 O 为垂足,在半平面 和 内分别作垂直于 棱 L 的射线 OA 和 OB,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2)平面角是_________的二面角叫做直二面角。
〖课堂检测〗 4.在三棱锥 P-ABC 中,已知 PA⊥PB,PB⊥PC,PC⊥PA,如右图所示,则在三棱锥 P-ABC 的 四个面中,互相垂直的面有________对.
【探究点四】二面角的求法 〖合作探究与典例解析〗 例 4.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 PA 平面 ABCD ,且 PA AB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