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烧结条件下Li_5La_3Nb_2O_(12)中锂离子扩散的研究

合集下载

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重稀土晶间扩散技术研究

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重稀土晶间扩散技术研究

财"#用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重稀土晶间扩散技术研究邓飞柳超杨福平曹玉博(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长春130011 &摘要:介绍了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重稀土晶间扩散技术。

研究了该技术对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磁性能的影响,包括对永磁材料重稀土用量的影响、扩散处理后重稀土浓度梯度对磁体分层磁性能的影响以及对永磁材料耐蚀性的影响。

研究结果为提升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性能、降低重稀土元素用量,进而降低材料成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同时,指出了该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方向。

关键词: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重稀土晶间扩散磁性能中图分类号:TM27 文献标识码:A^ ----1—1刖<目前,以烧结钕铁硼(Nd2Fe14B)为代表的稀土 永磁材料是磁性能最高、应用最广的永磁材料。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烧结钦铁硼永磁材料已 经在混合动力汽车(H E V)、纯电动汽车(E V)等新 能源汽车领域成为最重要的功能材料;而且随着 汽车要求的进一步提升,对烧结钦铁硼永磁材料 的最高使用温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实际上,N dFe&B化合物矫顽力的理论极限值为7.3 T,但 N d-Fe-B系永磁合金实际矫顽力!"通常只有该 理论值的30%左右4,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目前,提高矫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采用重稀土 元素铽(!)和镝(D y)置换合金中的钕(Nd)元素,形成(Nd,Tb)2Fe14B或(Nd,Dy)2Fe14B。

但重稀土元 素储量极其稀缺(镝储量仅为钕储量的近1/9,铽作者简介:邓飞(1987—),男,工程师,工学学士,主要研究方向为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磁性材料及其应用。

储量尚不足钦储量的1/30),价格昂贵;另一方面,与N d元素不同,D y与Fe为反铁磁性耦合,所以这种元素置换方式会造成磁体的剩磁明显降低4。

因此,研发新的、少加甚至不加重稀土元素,同时提升最高使用温度和矫顽力的烧结钦铁硼永磁材料已成为目前钦铁硼研究领域的热点。

锂离子扩散系数的测定及影响因素分析

锂离子扩散系数的测定及影响因素分析

锂离子扩散系数的测定及影响因素分析锂离子扩散系数是衡量锂离子在材料中传导的能力的一个重要参数。

它的大小可以反映出材料的电导率和锂离子的迁移能力。

锂离子扩散系数的测定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常用的有电化学恒流扩散法(DCDF)、热化学扩散法(HCD)和电化学动力学(EIS)等。

电化学恒流扩散法是利用电化学反应产生的电流来测定锂离子扩散系数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将测试样品与电极接触,然后通过调节电流大小来控制电化学反应的速率。

随着电流的增大,锂离子的迁移速率也会增大,从而使得锂离子扩散系数也会增大。

热化学扩散法是利用材料在加热过程中锂离子的迁移来测定锂离子扩散系数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将测试样品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通过测量样品的温度和锂离子浓度的变化来计算锂离子扩散系数。

电化学动力学是利用材料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电流的变化来测定锂离子扩散系数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将测试样品与电极接触,然后通过扫描电位的方式来进行电化学反应,并测量电流的变化。

由于锂离子扩散系数与电流有关,因此可以通过分析电流的变化来推算出锂离子扩散系数。

锂离子扩散系数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材料的结构、温度、pH值、电解质浓度和电位等。

材料的结构对锂离子扩散系数有很大影响。

例如,当材料的结构越来越纳米化时,锂离子扩散系数就会越来越大。

这是因为纳米材料的晶界面积比较大,锂离子可以更容易地在晶界间扩散。

温度对锂离子扩散系数也有很大影响。

随着温度的升高,锂离子的运动能力会增强,因此锂离子扩散系数也会增大。

pH值也会对锂离子扩散系数产生影响。

当pH值变化时,材料中的锂离子会发生电荷转移,这会导致锂离子扩散系数的变化。

电解质浓度也会影响锂离子扩散系数。

当电解质浓度增加时,电解质分子会增多,这会使得锂离子的迁移能力变差,导致锂离子扩散系数变小。

电位也是影响锂离子扩散系数的因素之一。

当电位变化时,材料中的锂离子会发生电荷转移,这会导致锂离子扩散系数的变化。

石墨的锂离子扩散系数

石墨的锂离子扩散系数

石墨的锂离子扩散系数介绍石墨是一种常见的炭质材料,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因此在锂离子电池中被广泛应用作为负极材料。

石墨的锂离子扩散系数是一个关键的物理参数,它决定了锂离子在石墨中的迁移速率和电池的充放电性能。

本文将从石墨结构、锂离子在石墨中的扩散机制以及影响锂离子扩散系数的因素等方面进行全面、详细、深入地探讨。

石墨结构石墨是由层状的石墨烯单元组成的材料。

石墨烯由六角形的碳原子构成,每个碳原子与其它三个碳原子形成共价键,形成sp2杂化轨道。

石墨烯的层与层之间由弱的范德华力相互作用,层内的碳原子通过σ键连接,形成一个二维的晶格结构。

石墨的层状结构使得锂离子可以在其间自由穿行。

锂离子在石墨中的扩散机制锂离子在石墨中的扩散主要是通过插层和迁移两个步骤进行的。

在插层过程中,锂离子从石墨表面进入到石墨层间的空隙中。

在迁移过程中,锂离子沿着石墨层内的通道扩散。

这两个过程是相互协调的,共同决定了锂离子在石墨中的扩散速率。

锂离子插入和迁移的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温度、压力、电势差等。

影响石墨锂离子扩散系数的因素影响石墨锂离子扩散系数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1. 结构缺陷石墨中的结构缺陷可以降低锂离子的扩散速率。

例如,石墨中的晶格缺陷会形成局部扩散阻挡,使得锂离子的迁移速率减慢。

2. 温度温度对锂离子在石墨中的扩散速率有显著影响。

通常情况下,温度越高,锂离子的能量越大,扩散速率也越快。

3. 石墨层间距石墨层间距的大小也会对锂离子扩散系数产生影响。

层间距越大,插层过程越容易进行,锂离子的扩散速率也越快。

4. 锂离子的浓度锂离子的浓度对其在石墨中的扩散速率有直接影响。

浓度越高,相同时间内扩散的锂离子数量越多,扩散速率也越快。

5. 粒径和形状石墨的粒径和形状对其锂离子扩散系数也有一定影响。

通常情况下,粒径越小,表面积越大,扩散速率也越快。

锂离子扩散系数的测量方法测量石墨中锂离子的扩散系数是研究锂离子电池性能的重要方法之一。

锂离子扩散系数原理

锂离子扩散系数原理

锂离子扩散系数原理1.引言1.1 介绍锂离子扩散系数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锂离子扩散系数是指可描述锂离子在固体材料中扩散的速度的物理量。

在锂离子电池中,锂离子的扩散速度直接影响着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和循环寿命。

研究和了解锂离子扩散系数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对于改善锂离子电池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锂离子扩散系数的大小直接决定了锂离子在电极材料中的扩散速度,从而影响着电池的充放电速率以及对外部电路的输出功率。

锂离子扩散系数还与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息息相关,因为较小的扩散系数会导致电池内部产生极化现象,造成电池容量的衰减和热失控的风险增加。

深入了解和研究锂离子扩散系数的原理和影响因素,以及寻求提高锂离子扩散系数的方法,对于改善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文将会在后续正文部分探讨锂离子扩散系数的定义和原理、影响因素、测定方法以及在锂离子电池中的意义,以期为读者提供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1.2 强调锂离子扩散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锂离子扩散系数是决定锂离子在电池中传输速度的重要参数,直接影响着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和循环稳定性。

在锂离子电池中,锂离子的扩散速率决定了电池的充放电速度和功率性能。

较高的锂离子扩散系数可以提高电池的充放电速率,从而改善电池的功率性能。

锂离子的扩散速率还直接影响电池的循环寿命和稳定性。

当电池经过多次充放电循环后,如果锂离子扩散速率下降,将导致电池容量衰减和循环寿命减少。

锂离子扩散系数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在电池设计和材料选择中,必须考虑和优化锂离子的扩散系数,以实现更好的充放电性能和循环稳定性。

研究和提高锂离子扩散系数也是目前锂离子电池领域的热点和挑战之一。

通过深入理解锂离子扩散的原理和影响因素,并寻找提高扩散系数的方法,可以为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提升和技术突破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1.3 提出文章的目的和结构文章的目的是深入探讨锂离子扩散系数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以及其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

锂离子固相扩散系数课件

锂离子固相扩散系数课件
扩散系数的大小决定了锂离子在电极材料中的迁移速率,过 快的扩散速度可能导致锂枝晶的形成和生长,从而引发电池 短路等安全问题。因此,通过测量和评估锂离子固相扩散系 数,可以评估电池的安全性能和潜在风险。
05
锂离子固相扩散系数的研究进展
实验研究进展
01
02
03
实验技术发展
随着实验技术的不断进步 ,研究者们通过更加精确 的测量方法获得锂离子在 固相中的扩散系数。
04
锂离子固相扩散系数在电池技术 中的应用
在电池性能优化中的应用
锂离子固相扩散系数是影响电池性能 的关键参数,通过优化扩散系数可以 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充放电性能。
通过研究扩散系数的变化规律,可以 优化电极材料的制备工艺,改善电极 的结构和组成,提高电极的离子传导 能力和电化学反应活性。
在电池寿命预测中的应用
详细描述
温度对锂离子在固体中的扩散行为具有显著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原子或分子 的热振动幅度增大,使得锂离子在固体中的扩散变得更加容易。因此,扩散系数 通常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晶体结构的影响
总结词
晶体结构的复杂程度和锂离子的扩散路径长度对锂离子固相 扩散系数有显著影响。
详细描述
晶体结构的复杂程度和锂离子的扩散路径长度对锂离子在固 体中的扩散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复杂的晶体结构或较长的扩 散路径会导致锂离子扩散变得更加困难,从而降低扩散系数 。
应力的影响
总结词
应力对锂离子固相扩散系数具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在高应力条件下,锂离子固相扩散系数可能会显著 降低。
详细描述
应力对锂离子在固体中的扩散行为具有显著影响。在高应力条件下,固体晶格的畸变和应力的局域化 效应可能阻碍锂离子的扩散运动,导致扩散系数显著降低。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考虑应力对锂离 子固相扩散系数的影响。

锂电池Li扩散系数测量

锂电池Li扩散系数测量

实战案例 | CITT 法测量锂电池Li 扩散系数1、CITT 测试方法(1)锂电池先以0.2 C 5A(C5是表示5小时率放电容量)电流充电/放电一次,电压范围为:放电截止电压2.75V 、充电截止电压4.2V ,然静止1h 后测量开路电压U OCV ;(2)CITT 容量法测试以静止后的开路电压为起始测试电压,先恒流CC 充电至3.5V ,然后在3.5V 恒压充电至电流趋向于0(0.01 C 5A ),电池内部电化学环境趋于稳态;(3)重复步骤(2),逐步充电到4.2V 。

其中CC-CV 充电的电压间隔大小可根据情况调整,每一次CITT 容量测试完毕后,在0.2 C 5A 放电至2.75V ,然后再进行下一循环的CITT 测试。

21 h 的C/LiNiMnCoO2电池在0.2 C 5A 恒流充电电流下测得的一次CITT 曲线2、锂离子扩散理论模型本实验根据球形扩散模型,恒压-恒流充电容量比值q 可以表示为:q =ξ15−2ξ3∑1a j 2∞j=1EXP(−a j 2ξ) ……[ 公式1 ]ξ=R 2(D ∗t G)⁄ ……[ 公式2 ] ξ无量纲;R 为颗粒半径,cm ;t G 为恒流充电时间,s ;D 为固相扩散系数,cm2/s ;3、数据分析将[公式1]、[公式2]在不同q值范围内通过最小二乘法对ξ进行线性拟合,最后得到的D=f(q)的系列方程,只要测试出颗粒半径R、CC-CV充电容量比值q以及恒即可得到扩散系数D。

流充电时间tG注:天然石墨材料半径取11-12um,人造石墨16um,磷酸铁锂材料取5-6um,锰酸锂8um,NCM材料半径5-6um(具体要根据当时材料实际的数据)。

锂离子扩散系数的测定及影响因素

锂离子扩散系数的测定及影响因素

锂离子扩散系数的测定及影响因素
方乾;张希;郭邦军;刘一晟
【期刊名称】《电池》
【年(卷),期】2022(52)3
【摘要】锂离子(Li^(+))扩散系数是电池电化学仿真建模必不可少的参数之一。

以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8)Co_(0.1)Mn_(0.1)O_(2)(NCM811)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验测试相结合,采用恒流间歇滴定法(GITT)测定固相材料中Li^(+)的扩散速率,解析Li^(+)在固相电极充放电过程中的扩散行为。

测得的Li^(+)在活性材料中的扩散系数为10-10~10^(-12)cm^(2)/s,主要集中在约10^(-11)
cm^(2)/s;充电和放电过程中,Li^(+)扩散系数都随着Li^(+)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但由于活性物质颗粒的形变,充放电数值存在较明显的差异;温度对Li^(+)扩散系数影响较大,通过阿伦尼乌斯公式计算,得到Li^(+)扩散的活化能为7.061 kJ/mol。

【总页数】4页(P277-280)
【作者】方乾;张希;郭邦军;刘一晟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M912.9
【相关文献】
1.采用PITT与EIS技术测定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中锂离子扩散系数
2.纳米Li4Ti5O12中锂离子扩散系数的测定和解析
3.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中锂离子扩散
系数的测定4.锂离子扩散系数的测定及影响因素分析5.锂离子电池中Li^(+)扩散系数的测定方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锂离子在石墨、MoS2_及其复合材料中扩散过程的分子模拟及量子力学研究

锂离子在石墨、MoS2_及其复合材料中扩散过程的分子模拟及量子力学研究

文章编号:1006-3080(2021)02-0129-08DOI: 10.14135/ki.1006-3080.20191224004锂离子在石墨、MoS 2及其复合材料中扩散过程的分子模拟及量子力学研究张少阳, 刘 宇, 刘洪来(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工学院,上海 200237)摘要:锂离子在电极材料中的传递性能对电池的充放电速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采用非平衡态分子动力学(NEMD )方法,模拟了充电过程中锂离子在石墨、MoS 2及其复合材料(G/MoS 2)中的迁移过程,考察了锂离子的非平衡态扩散时间、平衡态扩散系数(D )和吸附能,探究了石墨、MoS 2层间距及边缘结构对锂离子扩散的影响。

计算结果表明:锂离子的传递扩散系数与其自扩散系数间有5~7个数量级的差别;锂离子在石墨、MoS 2中迁移的最佳层间距分别为0.42、0.75 nm ;石墨边缘结构对锂离子迁移的促进效果依次为:C −OH>C −F>C = O>C −H 。

G/MoS 2复合材料的分析结果表明:材料复合的均匀度越高,越有利于锂离子的扩散。

关键词:非平衡态分子动力学模拟;锂离子电池;扩散;G/MoS 2复合材料中图分类号:TM911文献标志码:A锂离子电池(LIBs )是一种高效的能量存储装置,具有能量密度高、比体积小、寿命长、成本低等优点[1-4]。

在LIBs 中,石墨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和廉价易得的特性,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电极材料。

MoS 2具有与石墨相似的二维结构,且有较高的理论容量(670 mA·h/g )。

MoS 2与石墨的复合材料(G/MoS 2)由于其性能一般优于单纯的石墨和MoS 2[5-7],因而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例如,Tiwari 等[8]合成了三维的G/MoS 2/G 复合材料,发现其比容量(1 260 mA·h/g )和循环稳定性(循环100次后,比容量保持在810 mA·h/g )都远高于MoS 2。

锂离子电池中的扩散模型及求解

锂离子电池中的扩散模型及求解

双电层是电极固有的电化学属性,其建立以及改变的时间是非常快的,对于我们整体方程 的影响是可以忽略的。
Butler-Volmer 动力学方程
阳(阴)极转移系数
(摩尔每单位时间单位粒子表面积)
锂离子脱出电极活性粒子的通量
表面过电位 交换电荷密度
C:电解质中Li+浓度 Cs:活性粒子表面浓度
Φs:活性粒子表面电位 Φe:粒子表面附近电解液的电位 U:开路电压
正极材料分类
常用正极电极材料比较
LiCoO2的结构
• • • • • 层状岩盐结构 三方结构 空间群:R3m O2-立方最紧密堆积 锂离子和钴离子分别填充层状八面体空隙
电极反应:
Li1 x CoO2 +xLi + +xe正极 LiCoO2 discharge
charge
负极
charge CLi x C+xLi +xe discharge + -
锂离子在LiCoO2中的扩散
基本假设: ① ② ③ ④ 电极多孔,球型颗粒; 锂离子脱离固体表面受跃迁电位控制, 假定表面锂离子全部能够跃迁, 即表面锂离子浓度为0; 锂离子在固态中扩散速率远低于液相电解质中 扩散速率,固态中扩散为控速过程; 锂离子可以在电极内任意部位发生反应且 电解液充分浸润电极。
r0
表面浓度为0
r
内部浓度为 c1
推导过程
c D 2 c 2c 2D c 2 r Fick第二定律: D 2 t r r r r r r
初始条件:
边界条件: 参数: c—电极中锂离子浓度 r—颗粒中某点到球心距离
t 0, c r,0 c1,0 r r0

新型锂离子导体Li5.3La2.7Ba0.3Ta2O12的内耗研究

新型锂离子导体Li5.3La2.7Ba0.3Ta2O12的内耗研究
0 5 _0 5 v 和 1 一 1 I , 者 和 点 缺 陷扩 散 的 指 前 因 子 的 范 围 1 一1 1 .4 - .7e 0 01 后 s 0 0I s更 为 接 近 , 见 耦 合 模 型 对 L 【: 可 i3J a
B o T2 锂离子导体 中锂离子扩散的描述更为恰 当。结合 晶体结构的特征分析可得 , a a0 这两个 内耗峰源 自于锂 离子在八面体
并 混合 均 匀 , 磨 1 球 2 h后 在 空 气 中 晾 干 , 9 3 K 于 7 的温度 下在 空气 中预烧 6h 然 后 随 炉 降 到室 温 ; , 将 上 面预 烧好 的样 品重 新 放 入球 磨 罐 中球 磨 1 , 2 h 在 空气 中晾干 后 , 模 具 将 样 品 压 制 成 圆形 试 样 ( 用 直 径约 为 1 . m, 度 为 3mm) 3 5m 厚 。将 圆形 试 样 缓慢
测 量技 术对 缺陷 迁 移扩 散 的 敏感 性 J 本 文通 过 对 ,
L , : i La

差 以及力 学性 能不 足 的问题 , 得其 在 全 固态 锂 离 使
子电池 的 应 用 十 分 有 限 ¨ 。研 究 设 计 新 型 的 锂 离 J 子导体 , 使其 能够 满 足全 固态 锂 离 子 电池 电解 质 的 要求, 是很 多离 子 学研 究 工 作 者 们 多年 来 一 直 孜 孜 以求 的 目标 。最 近 , p nr 人 报 道 了 一类 基 于 Wep e 等
第 1卷 1
第2 4期
2 1 年 8月 01







Vo .1 No 2 Au 1 1 .4 g.201 1
17 — 11 (0 1 2 —77 0 6 1 8 5 2 1 ) 45 9 —4

锂离子固相扩散系数

锂离子固相扩散系数
2. 在图5曲线上6000s以前部分不能成线性, 一般认为主要是由于溶液电阻压降、液相中的离 子扩散以及固相扩散高次项的影响造成的。
26
▪ 恒电流间歇滴定法(Galvanostatic
Intermittent Titration Technique, GITT)
▪ 恒电流间歇滴定,即在恒定电流过程中测电极电势随时间
的变化曲线,所用的公式如式8所示[5]:
D L i4 A V F m n 2 I0 d d E x
2
d E dt
(t L 2D ) (8)
其中,DLi为Li在电极中的扩散系数,Vm为活性物质的摩尔体积,A为 浸入溶液中的电极面积,F为法拉第常量(96500C/mol),n 为参与
▪ 扩散速度往往决定了反应速度。 ▪ 扩散系数越大,电极的大电流放电能力越
好,材料的功率密度越高,高倍率性能越好。
▪ 扩散系数的测量是研究电极动力学性能的
重要手段。
▪ 扩散系数成为选择电极材料的重要参数之
一!
2
关于扩散系数:
▪ 扩散: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处传输,致使浓度向均一
化方向发展的现象。
▪ 扩散系数:单位浓度梯度作用下粒子的扩散传质速
[6] 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 8(1996) 143
[7] 2005中国储能电池与动力电池及其关键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04-101 32
方法的共同点:
• 以上所述测量方法的推导过程都离不开Fick第一、第二定律 和能斯特方程(详见参考文献中的推导),区别是不同的测量方 法使用了不同的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以及数值分析方法。 •这些方法的另外一个共同点就是,只需要检测电流和电压信 号(容量信号可通过电流在时间上的累积获得)。因此,在今 后的工作中,肯定还会有一些新的类似方法出现。 •测量扩散系数的方法,并不局限在上面所说的这类方法,比 如高村等人[8]使用4电极体系,通过检测粒子透过介质的时间 来测量粒子在介质中的扩散系数。

锂离子电池中锂的扩散性质研究

锂离子电池中锂的扩散性质研究

锂离子电池中锂的扩散性质研究随着人们对电力的需求日益增加,电池技术也迎来了新的发展。

锂离子电池作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电池种类之一,已经成为了移动电子设备、电动汽车等领域中不可或缺的能源来源。

然而,在锂离子电池的实际应用过程中,电池容量的持续下降和寿命的逐渐减少依然是制约电池发展的重要问题。

而这种问题,很大程度上与锂离子电池中锂的扩散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1.锂离子电池中锂的扩散现象锂离子电池中的电解液可以被视为一种离子传输介质。

在充电和放电的过程中,电解液中的锂离子在电解液与电极之间交换位置,从而在电池中形成电流。

锂离子在电解液中传输的过程,依然会受到一定的扩散限制。

当电池在使用过程中,锂离子往往会聚集在电池的表面,造成电池容量的降低,进一步影响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2.锂离子电池中锂的扩散速度影响因素在锂离子电池中,锂的扩散速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电极材料的性质、电解液中锂离子浓度以及电池工作状态等都会对锂的扩散速度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电极材料的选择上,电极的化学组成、晶体结构和粒径分布等因素都会对锂离子的扩散性质产生重要影响。

此外,电解液的组成、酸度、黏度和结构等因素都会影响锂的扩散速度。

当电池处于充电和放电状态时,电池内部锂离子浓度的变化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3.锂离子电池中锂扩散性质的相关研究针对锂离子电池中锂的扩散性质,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例如,有学者利用X射线吸收技术探究了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锂离子的微观结构变化,发现电池内部残存锂离子的结构特征与电池容量损失程度密切相关。

在电极材料的研究方面,有学者运用分子模拟等方法,分析了锂离子与电极表面的相互作用机制,为电池材料设计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同时,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人员也通过对锂离子扩散速度与电池容量损失的关系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电池充电控制策略,有望在一定程度上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4.未来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对电池技术的研究也将逐渐深入。

锂离子扩散速率变化规律

锂离子扩散速率变化规律

锂离子扩散速率变化规律锂离子扩散速率变化规律1. 引言随着移动设备和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高效、可靠的能量储存技术变得日益重要。

而锂离子电池的性能与其中的锂离子扩散速率密切相关。

了解锂离子扩散速率变化规律对于优化电池设计和制造过程至关重要。

2. 锂离子扩散速率的影响因素锂离子扩散速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面我们将重点介绍其中的几个因素:a. 电解质浓度:电解质中锂离子的浓度越高,其扩散速率越快。

b. 温度:提高温度可以显著增加锂离子的扩散速率,因为高温能够提高离子的热运动能量。

c. 电极材料:不同的电极材料对锂离子扩散速率有着不同的影响,如金属氧化物电极材料通常会导致较慢的扩散速率。

d. 结构和形态:电解质的结构和形态对锂离子扩散速率也有影响,纳米级电解质颗粒的使用可以提高锂离子的扩散速率。

3. 锂离子扩散速率的变化规律a. 温度对锂离子扩散速率的影响:根据福格特方程,锂离子扩散速率与温度呈指数关系。

一般来说,每提高10摄氏度的温度,锂离子扩散速率将增加约2倍。

这是因为高温会提高离子的热运动能量,从而加快扩散速率。

b. 电解质浓度对锂离子扩散速率的影响:根据纳维斯扩散定律,离子扩散速率与浓度呈线性关系。

提高电解质中锂离子的浓度可以显著提高其扩散速率。

c. 电极材料对锂离子扩散速率的影响:电极材料的选择对锂离子扩散速率有重要影响。

金属氧化物电极材料由于其特殊结构,通常会导致较慢的锂离子扩散速率。

在设计电池时需要综合考虑电极材料的性能。

d. 结构和形态对锂离子扩散速率的影响:近年来,纳米结构材料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纳米颗粒的使用可以增加电解质的表面积,促进锂离子在电池中的快速扩散,从而提高电池性能。

4. 锂离子扩散速率的应用锂离子扩散速率的研究对于锂离子电池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准确了解锂离子扩散速率的变化规律,可以帮助优化电池设计和制造过程。

通过合理选择电解质浓度、温度、电极材料以及优化电解质的结构和形态等因素,可提高电池的性能与寿命。

高功率石墨电极的锂离子扩散系数与循环寿命研究

高功率石墨电极的锂离子扩散系数与循环寿命研究

高功率石墨电极的锂离子扩散系数与循环寿命研究近年来,锂离子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移动设备和可再生能源储存的重要能源存储装置,备受关注。

而石墨作为锂离子电池中阴极的常用材料,其电化学性能直接影响了电池的性能和循环寿命。

因此,研究石墨电极中锂离子的扩散系数与循环寿命之间的关系,对于优化锂离子电池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石墨电极中锂离子的扩散机制。

石墨电极是以石墨颗粒为主体的碳负极材料,其中锂离子是通过组成电解质溶液中的锂离子向石墨颗粒表面扩散。

锂离子在石墨层间通过层间扩散进入石墨颗粒,然后沿着石墨晶体的层向周围扩散。

因此,锂离子的扩散系数直接影响了锂离子电池的性能。

为了研究石墨电极中锂离子的扩散系数,许多研究者采用了不同的实验方法和模型。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恒流充放电(GCD)等电化学测试方法来测量石墨电极中锂离子的扩散系数。

实验过程中,通过调整电流密度和测试温度等条件,可以得到不同条件下锂离子扩散系数的数据。

利用这些数据,可以建立锂离子在石墨电极中的扩散动力学模型,从而揭示锂离子扩散的规律。

除了实验方法外,计算模拟也是研究锂离子扩散系数的重要手段。

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密度泛函理论等方法,可以计算锂离子在石墨电极中的扩散系数。

通过模拟不同温度、扩散路径和电解质浓度等条件下的扩散行为,可以进一步研究锂离子扩散系数与电池性能之间的关系。

在研究锂离子扩散系数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探究其与循环寿命之间的关系。

循环寿命是指锂离子电池在一定条件下经历多少次循环充放电后能保持一定的容量和性能。

石墨电极中锂离子的扩散系数不仅影响电池的具体能量和功率性能,还与电池的寿命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受到电解液中溶剂和添加剂的影响。

石墨电极表面与溶液界面有一层电解质鞘膜,可以减少石墨电极与电解质之间的副反应,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

同时,一些添加剂和锂盐的选择也可以改善电池的循环寿命。

这些添加剂和锂盐的选择可以通过改善锂离子在石墨电极中的扩散行为来延长电池的循环寿命。

锂离子扩散速率变化

锂离子扩散速率变化

锂离子扩散速率变化一、引言锂离子电池是一种重要的电池类型,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电动汽车、移动通信设备和便携式电子产品等。

锂离子电池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其中锂离子的扩散速率。

因此,了解和研究锂离子扩散速率的变化对于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锂离子扩散速率的变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锂离子的扩散机理、影响锂离子扩散速率的因素以及改善锂离子扩散速率的方法等。

二、锂离子的扩散机理锂离子在电池中的扩散是通过电解质中的离子迁移来实现的。

在典型的锂离子电池中,锂离子从负极材料(如石墨)通过电解质层迁移到正极材料(如氧化物)。

在此过程中,锂离子需要通过多种扩散机制,包括晶体内扩散、晶体表面扩散和电解质中的离子迁移。

对于晶体内扩散来说,锂离子需要通过晶格间的空隙进行迁移。

晶体内扩散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受到温度、晶体结构和材料的限制。

晶体表面扩散指的是锂离子在晶体表面的吸附和解吸过程。

在电池的充放电循环中,晶体表面的锂离子会随着充放电过程的进行而吸附和解吸,这会影响锂离子的扩散速率。

电解质中的离子迁移是锂离子扩散的关键步骤之一。

电解质中的离子迁移是通过离子交换和电导性来实现的。

电解质中离子的浓度、电解质的渗透性和离子交换速率等因素都会对锂离子的扩散速率产生影响。

三、影响锂离子扩散速率的因素1.温度:温度是影响锂离子扩散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温度越高,锂离子的扩散速率越快。

这是因为高温可以提高电解质的离子迁移能力,加快离子的迁移速度。

2.材料结构:不同的材料结构对锂离子扩散速率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例如,晶体结构良好、孔隙率较低的材料通常具有较高的锂离子扩散速率。

3.电解质浓度:电解质中离子的浓度越高,离子之间的碰撞频率越高,离子迁移速率就越快。

因此,提高电解质中离子的浓度可以增加锂离子的扩散速率。

4.离子尺寸:离子的尺寸也会影响锂离子的扩散速率。

一般来说,离子尺寸越小,扩散速率越快。

石墨的锂离子扩散系数

石墨的锂离子扩散系数

石墨的锂离子扩散系数
石墨是一种常见的碳材料,广泛应用于电池、超级电容器等领域。

其中,电池是石墨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

石墨在锂离子电池中扮演着负
极的角色,而锂离子的扩散则是影响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石墨的锂离子扩散系数成为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锂离子电池中,锂离子的速率与其扩散系数密切相关。

石墨的锂离子
扩散系数与温度、压力、液体电解质浓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在室温下,石墨的锂离子扩散系数在10^-6至10^-5 cm^2/s之间。

当温度升高时,石墨的锂离子扩散系数也会增加。

同时,石墨的晶体结构也会影响其锂离子的扩散性能。

石墨的层间距
离越大,其锂离子扩散系数就越大。

此外,石墨材料中氧、氢等其他
元素的含量也会对其锂离子的扩散产生影响。

如果石墨中的杂质含量
过高,会导致锂离子的扩散受到阻碍,进而影响电池的性能。

为了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研究人员提出了不少方法来改善石墨的
锂离子扩散性能。

其中,较为常见的方法包括改变石墨的晶体结构、
控制石墨材料中杂质的含量等。

另外,通过合成复合材料,如石墨/碳纤维等,也能提高石墨的锂离子扩散性能。

总之,石墨的锂离子扩散系数是影响锂离子电池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

通过对石墨的晶体结构、材料中杂质含量等因素进行研究和控制,可
以提高石墨的锂离子扩散性能,从而进一步提升锂离子电池的性能。

锂离子扩散速率变化

锂离子扩散速率变化

锂离子扩散速率变化
锂离子电池是现代电子产品所必不可少的关键部件,而锂离子扩散速
率变化直接影响着电池的运行稳定性和寿命。

常见的影响锂离子扩散
速率的因素包括温度、电解液浓度、电极材料等。

锂离子在固定的时
间内通过电解液中的电导路径传输到电极材料中,因此扩散速率会受
到电解液中离子质量浓度的影响。

同样,温度越低离子扩散速率也就
越慢,而热量的加入则会使扩散速率更快。

现代电子技术对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的需求已经超越了锂离子电池的
设计极限,这就要求我们从理论层面出发,尽量提高锂离子扩散速率,以避免设备过快耗电或是过热。

解决锂离子扩散速率变化问题的方法包括结构优化、材料选择以及电
解液体系的改进。

例如,在前锂离子电池中,锂的扩散速率受到电解
液中水分子的死区效应限制。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选择梳型或网状的
电极材料结构,增加电解液与电极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改善水分子
的死区效应。

此外,各种高导电性和高离子导体性的材料也在不断研究之中,如石
墨烯和硅等,这些材料的导电率和离子通量都比传统材料高得多,这
使得它们成为改进锂离子扩散速率的理想材料。

同时,在电解液体系
中添加过渡金属离子和添加电解液成分也可以显著提高扩散速率,这可以将离子导体性提高到更高的水平。

最后,关于锂离子扩散速率的影响因素,还有许多细节需要不断地优化改进,以使电池能够更加高效地运行。

随着人们对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的需求不断扩大,锂离子电池技术也将不断进步和改进,助力新能源和电子产业的发展。

电极材料中锂离子扩散机理

电极材料中锂离子扩散机理

8 热力学因素介绍
g0代表在不嵌锂的情况下主体MA的自由能,ε是每嵌入一个锂离子到主体内导致 的自由能变与构型熵的差值,第三项代表理想溶液中锂离子和空位在主体间隙的 可能分布方式引起的构型熵。
根据电压曲线的测量和吉布斯自由能间的联系可以通过电压变化曲线
9
判断随着锂浓度的改变是否发生了相变,以及相变特点
17
谢谢!
谢谢!
7 电极材料晶体结构介绍
许多重要的具有嵌入结构的过渡金属氧化物与硫化物是由密集堆积的氧 或硫的亚晶格所构成,它们之间构成了具有八面体和四面体结构的间隙阵 列,可供过渡金属离子和锂离子占据。
在这类材料中锂离子大多优先占据八面体间隙。但尖晶石结构的LixM2O4 (M=Mn,Ti)是个例外,当x值小于1时,锂离子优先占据四面体间隙。
10
实际电极材料与理想溶液模式偏离很大:
晶体结构对电压的影响也非常大:尖晶石结构的嵌锂化合 物的电压曲线与层状和橄榄石结构的嵌锂化合物差别很大。
11 动力学因素:Li 传输过程
空位间隙团簇机理
从能量角度讲,跳跃传输路径障碍最少的方式是密堆积的阴离子亚晶格 的相邻八面体间隙,这条弯曲的路径通过相邻的四面体间隙位。四面体 位中间态的能量与它和邻近的阳离子所占八面体间隙的匹配程度相关。
邻近八面体间隙内过渡金属离子 价态变化对锂扩散产生的影响
Lix(Ni yCozMn1-y-z)O2
15
锂在锐钛矿结 构中迁移时必 须经过一对阳 离子
大颗粒锐钛 型二氧化钛 难以实现完 全充锂
姜泰勒效应对锂扩散的影响
16 小结
嵌锂材料的锂扩散系数是一个重要的动力学参数; 该类材料中锂的扩散系数受锂和空位浓度、晶体结构、 相转变和过渡金属离子亲电子能等多种因素影响; 对于锂扩散系数的研究有利于对现有电极材料的改进 和新材料的设计开发。

石墨负极的扩散反应动力学

石墨负极的扩散反应动力学

石墨负极的扩散反应动力学石墨负极是锂离子电池中常用的负极材料,其具有高电导率、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较高的比容量。

在锂离子电池中,锂离子通过电解质在正极和负极之间进行来回迁移,完成电池的充放电过程。

石墨负极在锂离子电池中起着储存锂离子的重要作用。

石墨负极中的锂离子主要通过扩散反应进行迁移。

扩散反应是指物质在不同浓度梯度下的自发性迁移过程。

在锂离子电池中,锂离子从正极迁移到负极时,需要克服石墨表面的屏障能,并通过石墨晶格间的间隙进行扩散。

这一过程涉及到锂离子在石墨表面的吸附和解吸、石墨晶格的扩散等多个步骤。

石墨负极的扩散反应动力学可以通过各种实验方法进行研究。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恒电流充放电实验和循环伏安实验。

在恒电流充放电实验中,通过改变充放电电流密度,观察电池的电压变化和容量损失,可以得到锂离子在石墨负极中的扩散速率。

而循环伏安实验则通过测量电流和电压的关系,来研究锂离子在石墨负极中的电荷传递和扩散反应过程。

石墨负极的扩散反应动力学主要包括扩散系数、电荷转移系数和电化学反应速率等参数。

扩散系数可以描述锂离子在石墨负极中的扩散速率,其大小与温度、电势差等因素有关。

电荷转移系数则反映了电荷在电极界面传递的效率,其值介于0和1之间,越接近1表示传递效率越高。

电化学反应速率则决定了锂离子在石墨负极中的充放电速率,其受到电流密度、温度和电极表面特性等因素的影响。

石墨负极的扩散反应动力学研究对于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提升和寿命延长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理解扩散反应的动力学特性,可以优化电池的设计和材料选择,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稳定性。

此外,研究石墨负极的扩散反应动力学还有助于揭示锂离子电池中的电化学储能机制,为新型储能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石墨负极的扩散反应动力学是锂离子电池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通过实验方法和理论模型的结合,可以深入探究锂离子在石墨负极中的扩散反应过程及其动力学特性。

这将为锂离子电池的性能优化和新型储能技术的发展提供重要理论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 同八 面 体 ( 8g 之 间 的 扩 散 。 4 ) 关键 词 锂 离子 导体 烧 结 温 度 锂 离 子 扩 散 “ 丑 N : I 3 bO:
中图法分类号
T 1 ; M25
文献标码

锂离 子无 机 电解 质 具 有 较 高 的 电 导率 、 离 子 锂 迁移 率高 、 导 活化 能 低 、 好 的耐 高 温 性 能 及 可 电 较 加工 性能 等优 点 , 使得 其 在 高 能 量 密 度 的大 型 动 力
第1卷 1
第2期 1
2 1 年 7月 01







Vo- 1 No 2 J l 0 1 l 1 . 1 uy2 1
l7 一 11 (0 I 2 —0 10 6 i 8 5 2 1 ) 15 2 .4
S in e T c n l g n n i e r g ce c e h o o y a d E g n e i n
(n ) 多 晶 锂 离 子 导 体 材 料 L5 aN 。5 I 02 I¨ 的 i5 3 b 7 n .5 L

三价 的 L ¨ 和 单 价 的 锂 离 子 I 共 同取 代 C TO a J i a i 中的二价 C 而得 到钙 钛 矿结 构 化 合 物 L 一 I a a , J i ,
锂 离子 电池 中有很 大 的应 用 潜 力 , 引 了越 来 越 多 吸 的研 究小 组 的关 注¨ 。譬 如 , B l s等 人 通 过 由 eu o
程 度上 限 制 了这 类 固体 电解 质 在 锂 离 子 电池 中 的 应 用 。最 近 , p n r 人 报 道 了一 类 基 于母 相 为 We p e 等 L L M =T , b 的具有 类 石 榴石 结 构 ( i aM O, ( aN ) 空
TO ( .4< < . 6 L T , 室 温 附 近 的 晶 粒 i 0 0 0 17, L O) 在 电导可 以 达 到 1 ~ S c 与 目前 已 经 商 业 化 的 液 0 / m, 体 电解 质 的 电导 率 十 分 接 近 。但 是 这 类 电解 质 含
有 容易 变 价 的 钛 离 子 , 金 属 锂 接 触 时 在 低 电 位 与 ( . 下将 T 被还 原 为 T , 生 电子 电导 , 17V) i 产 成 为锂 离 子和 电子 的 混合 导 体 J 另外 这 种 材 料 的 晶 , 界 电阻非 常高 , 大约是 晶粒 电阻 的 5 O倍 , 使得 L T LO 材 料总 的 离 子 电导 率 大 约 在 1 ~ S c 这 在 一 定 0 / m,

2 1 SiT c. nn. 0 c eh E gg 1 .
机 电技 术
不 同烧 结 条件 下 L5 a N 2 2 iL 3 b 中 O1 锂 离 子 扩 散 的研 究
王伟 国 方前锋 高云 霞 郝刚领 马文强 李卫 东
(延 安大 学 物 理 与 电 子 信 息 学 院 , 安 7 60 中 国 科 学 院 固 体 物 理研 究 所 材 料 物 理 重 点 实 验 室 , 肥 20 3 ) 延 10 0; 合 30 1


通 过 介 电损 耗 谱 分 析 研 究 了不 同烧 结 条 件 下 锂 离 子 导体 L aN : 中锂 离 子 的 扩 散 。在 介 电损 耗 谱 中观 察 到 一 iL 3 b O:
个 明显 的弛豫峰 , 通过非线性拟合 的方 法得 到 了其弛豫参数 , 结温度为 113K 的 L aN : 。样 品弛豫参 数: 烧 2 i 3 bO L 激活能 E=
0 5 V, 前 因子 r = . .4e 指 0 0 9×1 I S 烧 结 温 度 为 113K 的 I5 N 2 1 品 的 弛 豫 参 数 为 激 活 能 E= . V, 前 因子 T = 01 ; 7 J bO2 i 样 0 4e 指 O
2. × 1 I s 7 0 1

后者锂 离子扩散 激活能小于前者 , 更适合 于锂 离子 的扩散 。结合 晶体 结构 分析可得 , 弛豫峰来 自干锂离子在 该
的 电化学 稳 定 性 。本 文 则 通 过 对 晶体 结 构 缺 陷 敏 感 的 介 电 损 耗 谱 来 研 究 不 同 烧 结 条 件 下
T L b0 : J aN 中锂 离 子 的 扩 散 迁 移 机 制 , 到 锂 i 得
陕 西 省 教 育 厅 科 研 项 目( 0 0K 1 、1K 8 8 资 助 2 1 J 9 7 1 J 02 ) 第 一 作 者 简 介 : 伟 国 (9 1 ), , 南 洛 阳 人 , 安 大 学 讲 师 , 王 18 一 男 河 延
间群 , 3 的新 型锂 离 子导 体 , 过 对 L L , aO 2 ) 通 j aT 。
中 L 位 进 行 部 分 二 价 阳 离 子 替代 ( C “ ,r , a 如 a s“ B 等 ) , 够大 幅 度 提高 该 材 料 的导 电性 能 , a 后 能 如 部分 B a掺 杂 的 多 晶 L a aT 。在 室 温 下 的 锂 i L aO B 离子 电 导 率 可 达 4×1 S e _ , 外 通 过 对 0 /r 6 另 a , “ L b0, N N 中 b位 进 行 部 分 三 价 阳离 子 取 代 如
2 1 年 4月 6日收到 01 陕西省 自然科学基金 ( 00 Q 0 7 和 2 1 J6 0 )
0: 3 3K的温度 下体 电导率 可 以达 到 1 8×1 4 在 2 . 0_
S m _J 该 电导率 /c 8

已经十 分接 近 于 目前 发现 的最 好
的锂 离子 无机 电解 质 L 0 i3 i 的 电导率 。为 a 6Lo3 O .T 此 , 多研 究小 组 围 绕这 种 材 料 体 系做 了大 量 的研 很 究工 作 , 提 高这 种 材料 的 电导 率 以及 与 电极 材 料 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