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部分习题参考标准答案

合集下载

第二章《管理学原理》习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管理学原理》习题参考答案

第二编一、填空题:1、__计划__是管理的首要职能,它是确定组织的__目标____和实现__目标___的方式。

2、预测是根据__过去__和_现在____预计__未来__、根据_已知__推测__未知___的过程;预测的目的是为了___科学决策_____;___需求与资源、机遇与风险___是任何一个组织需加预测的基本内容。

3、按时间跨度来分,预测可分为_短期__、_中期__、__长期__。

4、预测方法可分为两类,一类是_定性__,一类是___定量___;德尔菲法也叫__专家预测法_____,属于__定性______预测法。

5、假定下一期需求与最近一期需求相同的定量预测法叫__朴素预测法_______。

6、平滑系数值是根据以往的___实际量____与__预测量___之间差异的大小而异,一般在__0___到___1_____之间选定。

7、___目标管理________是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于1954年提出的一种综合管理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强调以__目标_________为中心的管理,强调以_____目标网络________为基础的系统管理,强调以_____人__________为中心的参与式管理。

8、实行MBO,就是要___以企业总目标________以来规划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

9、MBO的实施程序主要分为__制定目标____、__实施目标_______和___考核评价______三个阶段;10、决策就是组织或个人为了__实现某种目标_______而对未来一段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_选择_______或____调整________过程。

11、决策的前提是___有所选择_________,决策的实质是_作出决定________;决策是___计划__________的核心环节,也是___管理________的核心环节。

12、按决策的时间划分可分为__长期战略________决策和___短期战术________决策;按决策的可确定程度划分可分为__确定型______决策、___风险型________决策和__非确定型_________决策。

第二章 习题参考答案(修正)

第二章 习题参考答案(修正)

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题目及习题解答)一、判断题1.需求曲线描述了:其它条件不变,市场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解答:√。

知识点:课本第14页倒数第3行。

2.以纵轴代表价格,横轴代表数量,如果两条需求曲线通过同一点,则在那一点处,较陡的那条的弹性更大。

解答:×。

知识点:(考察弹性的几何意义)课本21页公式2.6和22页6-15行。

应该是“较陡的那条的弹性更小”。

理由:图中,直线AC 、BD 分别为需求曲线1和需求曲线2,AC 比BD 陡峭。

AC 之上的E 点弹性等于|AE|/|CE|,而BD 之上的E 点弹性等于|BE|/|DE|。

不难判定,|BE|>|AE|,而|DE|<|CE|,所以|AE|/|CE|<|BE|/|DE|,即“在那一点处,较陡的那条的弹性更小”。

3.如果需求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则价格水平越高,需求的价格弹性(绝对值)越大。

解答:√。

知识点:两种解法。

第一种是利用弹性的几何意义,课本22页6-7行。

如左下图所示:D 点价格大于B 点,D 点弹性=|AD|/|CD|>B 点弹性=|AB| /|BC|;第二种利用21页公式2.6。

因为B 点和D 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dQ/dP 都相同,而P2<P 1,Q 2>Q1。

2121E E B D P P dQ dQ dP Q dP Q =⋅<=⋅ 4.如供给是一条直线,则供给的价格弹性为常数。

解答:×。

26页2.10b 。

“供给的价格弹性不确定”。

设供给函数为P=a+b ·Q s ,则dQ s /dP=-1/b 2,5.需求曲线越陡峭,则供给的变化对价格的影响越大。

P=a 1+b 1·Q s ,需求曲线P=a 2-b 2·Q d 。

令Q *=Q s =Q d ,得P *=(a 1b 2+b 1a 2)/(b 1+b 2)。

需求曲线a 1变化而b 1不变(平行移动)。

第2章 部分习题答案

第2章 部分习题答案

-7.2812510=-111.010012 然后移动小数点,使其在第1,2位之间
111.01001=1.1101001×22
e=2
于是得到: e =E – 127
S=1,E=2+127=129=1000,0001,M=1101001
最后得到32位浮点数的二进制存储格式为
1100 0000 1110 1001 0000 0000 0000 0000
第二章 习题解答
7.若浮点数 x 的IEEE754标准32位存储格式为(8FEFC000 )16, 求其浮点数的十进制值。 【解】: 将x展开成二进制:
1000 , 1111, 1110 ,1111 ,1100,0000,0000,0000 数符:1 阶码:0001,1111 尾数:110,1111,1100,0000,0000,0000 指数e=阶码-127=00011111-01111111 =(-96)10 包括隐藏位1的尾数:
符号位为01,故运算结果未溢出。 x-y=1101
.
第5页
第二章 习题解答
20. 已知x和y,分别用带求补器的原码阵列乘法器、带求补器的补码阵 列乘法器和直接补码阵列乘法器计算x×y。
(1) x=0.10111 y=-0.器
[x]原=0.10111 [y]原=1.10011 乘积的符号位为: xf⊕yf=0⊕1=1 因符号位单独考虑,算前求补器的使能控制信号为0,经算前求补
+ [y]补 1 1. 0 0 1 0 1 1 1. 1 1 1 0 0
符号位出现“11”,表示无溢出,x-y=-0.00100
.
第3页
第二章 习题解答
13. 已知[x]补=1.1011000,[y]补=1.0100110,用变形补码计算 2[x]补+1/2[y]补=?,同时指出结果是否发生溢出。

模电第二章习题参考答案

模电第二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自我检测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三极管用来放大时,应使发射结处于正向偏置,集电结处于反向偏置。

2.型号为3CG4D的三极管是PNP型高频小功率管。

3.温度升高时,三极管的电流放大系数β增大,反向饱和电流I CBO增大,正向结电压U BE下降。

4. 有两只三极管:A管β=200,I CEO=200μA;B管β=80,I CEO=10μA,其他参数大致相同,一般应选B管。

5.共射基本电路电压放大倍数为负值,说明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相位相差180o。

6.放大电路未输入信号时的状态称为静态,其在特性曲线上的点称为静态工作点;有输入信号时的状态称为动态,动态工作点移动的轨迹称为交流负载线。

7.在放大电路的下限截止频率处,幅度的放大倍数为中频处的0.707倍,这主要是由电路的频率失真引起的。

8.场效应晶体管是通过改变栅源电压来改变漏极电流(输出电流),所以它是一个电压控制电流源(或电压控制)器件。

二、判断题1.由于放大的是变化量,所以在输入直流信号时,任何放大电路的输出量都没有变化。

(×)提示: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就有变化。

2.阻容耦合多级放大电路的点相互独立,(√)它只能放大交流信号。

(√)3.放大电路中各电量的交流成分是由交流信号源提供的。

(×)提示:增加的幅度所需能量是由直流电源提供的。

4.通常,JFET在漏极与源极互换时,仍有正常放大作用。

(√)三、选择题1.测得某放大电路中三极管三个管脚对地电压分别为U1=2V,U2=6V,U3=2.7V,则三极管三个电极为(B)。

A.①管脚为发射极,②管脚为基极,③管脚为集电极;B.①管脚为发射极,②管脚为集电极,③管脚为基极;C.①管脚为集电极,②管脚为基极,③管脚为发射极;D. ①管脚为发射极,②管脚为集电极,③管脚为基极。

2.在共射基本放大电路中,集电极电阻R C的作用是(C)。

A.放大电流B.调节I BQC.防止输出信号交流对地短,把放大了的电流转换成电压。

第二章部分习题答案

第二章部分习题答案

第二章部分习题答案习题2-71.研究下列函数的连续性,并画出图形: (1) 2,01,()2,12;x x f x x x ⎧≤≤=⎨-<<⎩(2) ,1,()1,1;x x f x x ⎧≤⎪=⎨>⎪⎩(3)221()lim1n nn x f x x x→∞-=+.解:(1)()f x 在区间(0,1)和(1,2)是初等函数,因此在区间(0,1)和(1,2)()f x 是连续函数,因为2lim ()lim 0(0)x x f x x f ++→→===,所以()f x 在点0x =右连续,因为211lim ()lim 1x x f x x --→→==,11lim ()lim (2)1x x f x x ++→→=-=,且(1)1f =,所以()f x 在点1x =连续,综上所述,()f x 在区间[0,2)是连续函数。

(2)()f x 在区间(,1)-∞-,(1,1)-和(1,)+∞是初等函数,因此在(,1)(1,1)(1,)-∞--+∞ 上()f x 是连续函数,因为11lim ()lim 11x x f x ++→→==,11lim ()lim 1x x f x x --→→==,且(1)1f =,所以()f x 在点1x =连续,因为11lim ()lim 1x x f x x ++→-→-==-,11lim ()lim 11x x f x --→-→-==,所以()f x 在点1x =-间断,综上所述,()f x 在区间(,1)(1,)-∞--+∞ 是连续函数,在点1x =-间断。

(3)由题意知(1)0f =,(1)0f -=,当1x <时,221()lim1n nn x f x x x x→∞-==+,当1x >时,2222111()limlim 111n nnn n nx x f x x x x xx→∞→∞--===-++,因此 1() 0 1 1x x f x x x x ⎧<⎪==⎨⎪->⎩,()f x 在区间(,1-∞-,(1,1)-和(1,)+∞是初等函数,因此在(,1)(1,1)(1,)-∞--+∞ 上()f x 是连续函数,因为11lim ()lim ()1x x f x x ++→→=-=-,11lim ()lim 1x x f x x --→→==,所以()f x 在点1x =间断,因为11lim ()lim 1x x f x x ++→-→-==-,11lim ()lim ()1x x f x x --→-→-=-=,所以()f x 在点1x =-间断,综上所述,()f x 在(,1)(1,1)(1,)-∞--+∞ 上连续,在点1x =±间断。

第二章习题答案

第二章习题答案

2-1举出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相互对立的、处于矛盾状态的事物。

试着给这些对立的事物赋予逻辑“0”和逻辑“1”。

2-2为什么称布尔代数为“开关代数”?2-3基本逻辑运算有哪些?写出它们的真值表。

答:与、或、非。

2-4什么是逻辑函数?它与普通代数中的函数在概念上有什么异同?2-5如何判定两个逻辑函数的相等?2-6逻辑函数与逻辑电路的关系是什么? 答:逻辑电路是能完成某一逻辑运算的电子线路,而逻辑函数可以描述该电路的逻辑功能。

2-7什么是逻辑代数公理?逻辑代数公理与逻辑代数基本定律或定理的关系是什么?2-8用真值表证明表2.3.2中的“0-1律”,“自等律”,“互补律”,“重叠律”和“还原律”。

2-9分别用真值表和逻辑代数基本定律或定理证明下列公式。

1.)C A )(B A (BC A ++=+ 证明:右边=A+AB+AC+BC=A+BC=左边2.B A B A A +=+证明:左边=AB+AB+AB=AB+AB+AB+AB=A+B=右边 3.A AB A =+证明:左边=A(1+B)=A=右边 4.C A B A C A AB +=+证明:左边=(A+B)(A+C)=0+AB+AC+BC=AB+AC=右边 5.AC B A BCD C A AB +=++A B F 0 0 0 0 1 0 1 0 0 1 11与A B F 0 0 0 0 1 1 1 0 1 1 11或A F 0 1 1 0非证明:左边=AB+AC+ABCD+ABCD=AB+AC=右边6.)(+BA+)(+++C=AB)()(CAA(CB)证明:两边取对偶,得AB+AC+BC=AB+AC,得证。

7.)(+B+)(++A=AB)(CAA()C证明:左边右边=AB+AC+BC=AB+AC得证。

8.AA(=B++))(BA证明:设F=(A+B)(A+B)则F’=AB+AB=AF=(F’)’=A得证。

9.A(A=+AB)证明:左边=A+AB=A=右边,得证。

第2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2章习题参考答案

17.现有关于班级、学生、课程的信息如下:描述班级的属性有:班级号、班级所在专业、入校年份、班级人数、班长的学号;描述学生的属性有:学号、姓名、性别、年龄;描述课程的属性有:课程号、课程名、学分。

假设每个班有若干学生,每个学生只能属于一个班,学生可以选修多门课程,每个学生选修的每门课程有一个成绩记载。

根据语义,画出它们的实体-联系模型E-R模型。

18.若在上题中再加入实体集教师和学会,其中:描述教师的属性有:教师号、姓名、职称、专业;描述学会的属性有:学会名称、成立时间、负责人姓名、会费。

假设每门课程可由多位教师讲授,每位教师可讲授多门课程;每个学生可加入多个学会,学生进入学会有一个入会年份。

请根据语义,画出班级、学生、课程、教师和学会间的E-R 模型。

19.将第17题得到的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式。

注意:图中,为了便于查看,将属性省略未画完整。

请考试时勿学此省略。

转换成关系模式:班级(班级号,班级所在专业,入校年份,班级人数,班长的学号)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年龄,班级号)课程(课程号,课程名,学分)选修(学号,课程号,成绩)学会(学会名称,成立时间,负责人姓名,会费)参加(学号,学会名称,入会年份)教师(教师号,姓名,职称,专业)讲授(课程号,教师号)22.工厂(包括厂名和厂长名)需要建立数据库,用来管理存储以下信息:♦一个厂内有多个车间,每个车间有车间号、车间主任姓名、地址和电话;♦一个车间内有多个工人,每个工人有职工号、姓名、年龄、性别和工种;♦一个车间生产多种产品,产品有产品号和价格;♦一个车间生产多种零件,一个零件也可能由多个车间制造。

零件有零件号、重量和价格;♦一个产品由多种零件组成,一种零件也可装配在多种产品内;♦产品与零件均存入仓库中,厂内有多个仓库,仓库有仓库号、仓库保管员姓名和电话。

根据以上信息,试完成:(1)画出该系统的E-R模型;(2)给出相应的关系数据模型;转换成关系模式:工厂(厂名,厂长名)车间(车间号,车间主任姓名,地址,电话,厂名)工人(职工号,姓名,年龄,性别,工种,车间号)仓库(仓库号,仓库保管员姓名,电话,厂名)产品(产品号,价格,车间号)存放1(仓库号,产品号)零件(零件号,重量,价格)组成(产品号,零件号)生产(车间号,零件号)存放2(仓库号,零件号)。

第二章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2 何时选用顺序表,何时选用链表作为线性表的存储结构合适? 各自的主要优缺点是什么?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问题的要求和性质来选择顺序表或链表作为线性表的存储结构,通常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1.基于空间的考虑。

当要求存储的线性表长度变化不大,易于事先确定其大小时,为了节约存储空间,宜采用顺序表;反之,当线性表长度变化大,难以估计其存储规模时,采用动态链表作为存储结构为好。

2.基于时间的考虑。

若线性表的操作主要是进行查找,很少做插入和删除操作时,采用顺序表做存储结构为宜;反之,若需要对线性表进行频繁地插入或删除等的操作时,宜采用链表做存储结构。

并且,若链表的插入和删除主要发生在表的首尾两端,则采用尾指针表示的单循环链表为宜。

顺序表的主要优点: 没使用指针,不用花费附加开销 ;线性表元素的读写访问非常简洁便利链表的主要优点:无需事先了解线性表的长度;能够适应经常插入删除内部元素的情况; 允许线性表的长度有很大变化3 在顺序表中插入和删除一个结点平均需要移动多少个结点? 具体的移动次数取决于哪两个因素?在等概率情况下,顺序表中插入一个结点需平均移动n/2个结点。

删除一个结点需平均移动(n-1)/2个结点。

具体的移动次数取决于顺序表的长度n以及需插入或删除的位置i。

i 越接近n则所需移动的结点数越少。

4 链表所表示的元素是否有序? 如有序,则有序性体现于何处? 链表所表示的元素是否一定要在物理上是相邻的? 顺序表的有序性又如何理解?有序。

有序性体现在通过指针数据元素有序的相连。

物理上不一定要相邻。

顺序表的有序不仅体现在逻辑结构上有序,而且在物理结构(储存结构)也有序。

5 设顺序表L是递增有序表,试写一算法,将x插入到L中并使L仍是递增有序表。

因已知顺序表L是递增有序表,所以只要从顺序表终端结点(设为i位置元素)开始向前寻找到第一个小于或等于x的元素位置i后插入该位置即可。

在寻找过程中,由于大于x的元素都应放在x之后,所以可边寻找,边后移元素,当找到第一个小于或等于x的元素位置i时,该位置也空出来了。

(完整版)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2版)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2)

(完整版)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2版)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2)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部分习题参考解答第二章 金属切削过程2-1 什么是切削用量三要素?在外圆车削中,它们与切削层参数有什么关系? 答:切削用量三要素是指切削速度v 、进给量f 、背吃刀量a p (切削深度)。

在外圆车削中,它们与切削层参数的关系是:sin /sin D rD p r D ph f b a A fa κκ===切削层公称厚度: 切削层公称宽度: 切削层公称横截面积:2-2 确定外圆车刀切削部分几何形状最少需要几个基本角度?试画图标出这些基本角度。

答:确定外圆车刀切削部分几何形状最少需要7个基本角度: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副前角、副后角和刃倾角,这些基本角度如下图所示(其中副前角、副后角不做要求)。

2-3 试述刀具标注角度和工作角度的区别。

为什么车刀作横向切削时,进给量取值不能过大?答:刀具标注角度是在静态情况下在刀具标注角度参考系中测得的角度;而刀具工作角度是在刀具工作角度参考系中(考虑了刀具安装误差和进给运动影响等因素)确定的刀具角度。

车刀作横向切削时,进给量取值过大会使切削速度、基面变化过大,导致刀具实际工作前角和工作后角变化过大,可能会使刀具工作后角变为负值,不能正常切削加工(P23)。

2-4 刀具切削部分的材料必须具备哪些基本性能?答:(P24)(1) 高的硬度和耐磨性;(2) 足够的强度和韧性;(3) 高耐热性;(4) 良好的导热性和耐热冲击性能;(5)良好的工艺性。

2-5 常用的硬质合金有哪几类?如何选用?答:(P26)常用的硬质合金有三类:P类(我国钨钴钛类YT),主要用于切削钢等长屑材料;K类(我国钨钴类YG),主要用于切削铸铁、有色金属等材料;M类(我国通用类YW),可以加工铸铁、有色金属和钢及难加工材料。

2-6 怎样划分切削变形区?第一变形区有哪些变形特点?答:切削形成过程分为三个变形区。

第一变形区切削层金属与工件分离的剪切滑移区域,第二变形区前刀面与切屑底部的摩擦区域;第三变形区刀具后刀面与已加工表面的摩擦区域。

第二章 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第二章    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第二章会计处理方法练习题一(一)目的:掌握会计确认的基本方法(1)根据上表中的资料,判断哪些项目分别属于资产要素、负债要素和所有者权益要素。

练习题一参考答案要点(1)资产要素的有:(2);(4);(5);(7);(9);(11);(12);(13);(14);(15);(16);(17);(18) 负债要素的有:(6);(8);(10);(19)所有者权益要素的有:(1);(3);(20)(2)负债表存货项目中。

严格来说,此处是不对的。

因为“生产成本”是费用类账户。

练习题二(二)目的:掌握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1.资料绿叶公司2005年10月份发生如下经济业务:(1)支付本月的水电费300元。

(2)预付下个月房屋租金2 000元。

(3)支付上月工商部门罚款500元。

(4)销售商品收入20 000元,款项尚未收到。

(5)支付上月购货款38 000元。

(6)采购员报销差旅费2 500元,退回多余现金500元(出差前预借3 000元)。

(7)收到上月销售货款500 000,存入银行。

2.要求分别根据权责发生制和现金收付制,确认和计算本月收入与费用(将结果填入下表)。

练习题二参考答案要点练习题三(三)目的:掌握会计确认的基本方法1.资料上扬公司2005年12月发生如下经济交易与事项:(1)10日,与甲公司签订购货合同,协议购买A材料50万元,约定合同签订之日起10日内预付购货定金10万元。

(2)12日,有一批产品完工验收入库,这批产品的生产成本为20万元。

(3)18日,根据购货合同预付甲公司购货定金10万元。

(4)20日,公司发生失窃事件,丢失现金5万元。

(5)25日,以银行存款预付下年度财产保险费3万元。

(6)28日,以银行存款支付本季度贷款利息费用9万元,其中前两个月已预提6万元。

(7)31日,计算出本月产品销售应缴纳的税金5万元,但尚未实际缴纳。

(8)31日,计算出本月应负担的工资费用15万元,其中管理人员5万元,生产工人10万元,公司每月的工资在下月上旬发放。

第2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2章习题参考答案

R12 (Rab // 8 Rbc //12) //(Rac //10) 4
(b) R12 (10 // 14) //(6 // 12 8) 3.92 5. 对图 x2.5 所示电桥电路, 应用 Y 等效变换求: (1) 对角线电压 U ; (2) 电压 U ab 。

A 为 0。因为已经被短路掉,没有电流。
2. 电路如图 x2.2 所示,求电压 U 12 以及电流表 A1 和 A2 的读数。
解:如图 x2.2a 所示: R12 20 // 20 10 , R13 4 // 6 2.4
i2
30 0.97 A , i1 i2 0.5 0.48 A 31
解: R12 4 得到 R1
R13 6
R23 10
R2 R12 R23 2 R12 R23 R13
R13 R12 6 R12 R23 R13 5 R23 R13 3 R12 R23 R13
R3
3 2 U 5 3 5 2 5V 5 5
A. U S 40V 的理想电压源 B. I S 4A 的理想电流源 C. U S 0.4V 的理想电压源与 R 10 的电阻相并联的电路 D. U S 40V 的理想电压源与 R 10 的电阻相并联的电路 3.有 3 个电阻相并联,已知 R1 2,R2 3,R3 6 。在 3 个并联电阻的两端 外加电流 I S 18A 的电流源,则对应各电阻中的电流值分别为( A. I R1 3A, I R 2 6A,I R 3 9A C. I R1 6A,I R 2 9A,I R 3 3A B ) 。
U ab (
24 6 24) 5 150V 5 5

第二章部分习题答案

第二章部分习题答案

习题6、试从动态性、并发性和独立性上比较进程和程序。

答:(1)从动态性角度:进程的实质是进程实体的一次执行过程,因此,动态性是进程的最基本的特征。

动态性还表现在:“它由创建而产生,由调度而执行,由撤消而消亡”。

可见,进程实体有一定的生命期,而程序则只是一组有序指令的集合,并存放于某种介质上,其本身并不具有运动的含义,因而是静态的。

(2)从并发性角度:这是指多个进程实体同存于内存中,且能在一段时间内同时运行。

并发性是进程的重要特征,同时也成为OS的重要特征。

引入进程的目的也正是为了使其进程实体能和其它进程实体并发执行;而程序(没有建立PCB)是不能并发执行的。

(3)从独立性角度:在传统的OS中,独立性是指进程实体是一个能独立运行、独立分配资源和独立接受调度的基本单位。

凡未建立PCB的程序都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单位参与运行。

7、试说明PCB的作用,为什么说PCB是进程存在的惟一标志?答:(1)进程控制块PCB的作用是使一个在多道程序环境下不能独立运行的程序(含数据),成为一个能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一个能与其它进程并发执行的进程。

(2)在进程的整个生命期中,系统总是通过PCB对进程进行控制的,亦即,系统是根据进程的PCB而不是任何别的什么而感知到该进程的存在的。

所以说,PCB 是进程存在的惟一标志。

9、为什么要引入挂起状态?该状态有哪些性质?答:引入挂起状态的原因:(1)终端用户的请求。

(2)父进程请求。

(3)负荷调节的需要。

(4)操作系统的需要。

处于挂起状态的进程最大的特点是主动放弃CPU调度。

引入挂起状态后,进程状态转换图中增加了活动阻塞、静止阻塞、活动就绪、静止就绪四个状态,并增加了活动就绪与静止就绪之间的相互转换,活动阻塞与静止阻塞之间的相互转换。

16、进程在运行时存在哪两种形式的制约?并举例说明之。

答:(1)间接相互制约关系。

同处于一个系统中的进程,通常都共享着某种系统资源,如共享CPU、共享I/O设备等。

《物理化学》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练习题(含标准答案)

《物理化学》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练习题(含标准答案)

《物理化学》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练习题(含答案)————————————————————————————————作者:————————————————————————————————日期:第二章练习题一、填空题1、根据体系和环境之间能量和物质的交换情况,可将体系分成、、。

2、强度性质表现体系的特征,与物质的数量无关。

容量性质表现体系的特征,与物质的数量有关,具有性。

3、热力学平衡状态同时达到四种平衡,分别是、、、。

4、体系状态发生变化的称为过程。

常见的过程有、、、、。

5、从统计热力学观点看,功的微观本质是,热的微观本质是。

6、气体各真空膨胀膨胀功W= 07、在绝热钢瓶中化学反应△U= 08、焓的定义式为。

二、判断题(说法对否):1、当体系的状态一定时,所有的状态函数都有一定的数值。

(√)2、当体系的状态发生变化时,所有的状态函数的数值也随之发生变化。

(χ)3.因= ΔH, = ΔU,所以与都是状态函数。

(χ)4、封闭系统在压力恒定的过程中吸收的热等于该系统的焓。

(χ)错。

只有封闭系统不做非膨胀功等压过程ΔH=Q P5、状态给定后,状态函数就有定值;状态函数确定后,状态也就确定了。

(√)6、热力学过程中W的值应由具体过程决定( √ )7、1mol理想气体从同一始态经过不同的循环途径后回到初始状态,其热力学能不变。

( √ )三、单选题1、体系的下列各组物理量中都是状态函数的是( C )A 、T、P、V、QB 、m、W、P、HC、T、P、V、n、D、T、P、U、W2、对于内能是体系的单值函数概念,错误理解是( C )A体系处于一定的状态,具有一定的内能B对应于某一状态,内能只能有一数值不能有两个以上的数值C状态发生变化,内能也一定跟着变化D对应于一个内能值,可以有多个状态3下列叙述中不具有状态函数特征的是(D )A体系状态确定后,状态函数的值也确定B体系变化时,状态函数的改变值只由体系的始终态决定C经循环过程,状态函数的值不变D状态函数均有加和性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A物体温度越高,说明其内能越大B物体温度越高,说明其所含热量越多C凡体系温度升高,就肯定是它吸收了热D凡体系温度不变,说明它既不吸热也不放热5、下列哪一种说法错误( D )A焓是定义的一种具有能量量纲的热力学量B只有在某些特定条件下,焓变△H才与体系吸热相等C焓是状态函数D焓是体系能与环境能进行热交换的能量6、热力学第一定律仅适用于什么途径(A)A同一过程的任何途径B同一过程的可逆途径C同一过程的不可逆途径D不同过程的任何途径7. 如图,将CuSO4水溶液置于绝热箱中,插入两个铜电极,以蓄电池为电源进行电解,可以看作封闭系统的是(A)(A) 绝热箱中所有物质; (B) 两个铜电极;(C) 蓄电池和铜电极;(D) CuSO4水溶液。

(完整word版)环境监测第二章部分习题答案

(完整word版)环境监测第二章部分习题答案

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3。

对于工业废水排放源,怎样布设采样点?怎样测量污染物排放总量?(1)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的废水排放口布设采样点,监测第一类污染物;在工厂废水总排放口布设采样点,监测第二类污染物。

(2)已有废水处理设施的工厂,在处理设施的总排放口布设采样点。

如需了解废水处理效果和调控处理工艺参数提供依据,应在处理设施进水口和部分单元处理设施进、出口布设采样点。

(3)用某一时段污染物平均浓度乘以该时段废(污)水排放量即为该时段污染物的排放总量。

4。

水样有哪几种保存方法?试举几个实例说明怎样根据被测物质的性质选用不同的保存方法。

(1)冷藏或冷冻方法(2)加入化学试剂保存法加入生物抑制剂、调节pH、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如:在测定氨氮、硝酸盐氮、化学需氧量的水样中加入HgCl2,可抑制生物的氧化还原作用;测定氰化物或挥发酚的水样中加入NaOH溶液调pH至12,使之生成稳定的酚盐。

5。

水样在分析测定之前,为什么要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包括哪些内容?(1)被污染的环境水样和废(污)水样所含组分复杂,多数污染祖坟含量低,存在形态各异,共存组分的干扰等,都会影响分析测定,故需预处理。

(2)预处理包括悬浮物的去除、水样的消解、待测组分的浓缩和分离。

14.说明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金属化合物的原理,用方块图示意其测定流程。

(1)利用待测元素原子蒸汽中基态原子对光源发出的特征谱线的吸收来进行分析。

(2)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金属化合物测定流程光源—单色器—样品室—检测器—显示光源-原子化系统—分光系统-检测系统16。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有何不同之处?两种方法各有何优缺点?(1)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测定灵敏度高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但基体干扰较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严重。

(2)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温度高,准确度高,精密度低,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温度较低,准确度低,精密度高。

18.怎样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的六价铬?六价铬用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铬用原子分光光度法。

单片机 第二章 习题参考答案

单片机 第二章 习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习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当MCS-51引脚ALE有效时,表示从P0口稳定地送出了低8位地址。

2、MCS-51的堆栈是软件填写堆栈指针临时在片内数据存储器内开辟的区域。

3、当使用8751且EA=1,程序存储器地址小于 1000H 时,访问的是片内ROM。

4、MCS-51系统中,当PSEN信号有效时,表示CPU要从外部程序存储器读取信息。

5、MCS-51有4组工作寄存器,它们的地址范围是 00H~1FH 。

6、MCS-51片内20H~2FH范围内的数据存储器,既可以字节寻址又可以位寻址。

7、PSW中RS1 RS0=10时,R2的地址为 12H 。

8、PSW中RS1 RS0=11时,R2的地址为 1AH 。

9、单片机系统复位后,(PSW)=00H,因此片内RAM寄存区的当前寄存器是第 0 组,8个寄存器的单元地址为 00H ~ 07H 。

10、PC复位后为 0000H 。

11、一个机器周期= 12 个振荡周期= 6 个时钟周期。

12、PC的内容为将要执行的的指令地址。

13、在MCS-51单片机中,如果采用6MHz晶振,1个机器周期为 2us 。

14、内部RAM中,位地址为30H的位,该位所在字节的字节地址为 26H 。

15、若A中的内容为63H,那么,P标志位的值为 0 。

16、8051单片机复位后,R4所对应的存储单元的地址为 04H ,因上电时PSW=00H 。

这时当前的工作寄存器区是第 0 工作寄存器区。

17、使用8031芯片时,需将/EA引脚接低电平,因为其片内无程序存储器。

18、片内RAM低128个单元划分为哪3个主要部分:工作寄存器区、位寻址区和用户RAM区。

19、通过堆栈操作实现子程序调用,首先就要把 PC 的内容入栈,以进行断点保护。

调用返回时,再进行出栈保护,把保护的断点送回到 PC 。

20、MCS-51单片机程序存储器的寻址范围是由程序计数器PC的位数所决定的,因为MCS-51的PC是16位的,因此其寻址的范围为 64 KB。

微积分第二章习题参考答案

微积分第二章习题参考答案

,
y
3 2(1)3 (t 2)4
3 2(1)3 (t 1)4
,
y(n)
n!(1)n (t 2)n1
n!(1)n (t 1)n1
n!(1)n ( (t
1 2)n1
(t
1 1)n1
).
四.求下列函数所指定阶的导娄数.
1. y sh , y(100) . y sh ch , y 2ch sh , y 3sh ch , y(4) 4ch sh,
五.(1)
1 dy dx d arctan y dx 1 y2 dy,
x0
x0
x
x
2时,f ( x)在x 0处连续.
六.
设f
(
x
)存在,
求下列函数y的二阶时数
d2y dx 2
.
(1) y f (e x ).
y e x f (e x ),
y e x f (e x ) e2x f (e x ),
(2) f ( x) 0, y ln f ( x).
y f ( x) . f (x)
2.当 1时,函数在x 0处可导,
当 1时,函数在x 0处不可导.
三.解. f (1) f (1 0) 1, f (1 0) a b,
b 1 a;

f(1)
lim
x10
x2 1 x1
2,
f
(1)
lim
x 1 0
(ax b) x1
1
(ax 1 a) 1
lim
a,
2. tan t ;
3. 2 ln(1 x) dx; 1 x
4. 8tan(1 2 x2 )sec2(1 2 x2 ) xdx;
(t )(1 t ) (t )

第二章习题参考答案(5版)

第二章习题参考答案(5版)

习题参考答案1. 写出下列各数的原码、 反码、补码、移码表示(用 8 位二进制数) 。

其中 MSB 是最高位(又是符号位) LSB 是最低位。

如果是小数,小 数点在 MSB 之后;如果是整数,小数点在 LSB 之后。

(1) -35 (2) 128 (3) -127 ( 4) -1解:(1) 先把十进制数 -35/64 写成二进制小数: (注意位数为 8位 ) x=(-35) 10=(-100011) 2[x] 原=10100011 [x] 反=11011100 [x] 补=11011101(2) 128写成二进制小数:x=( 128)10=(10000000)2[x]原=10000000 [x] 反=10000000 [x]补=10000000(3) 先把十进制数 -127 写成二进制小数:x=(-127)10=(-1111111)2[x]原=11111111 [x] 反=10000000 [x]补=10000001(4) 令 Y=-1=-0000001B[Y] 原=10000001 [Y] 反=11111110 [Y] 补=111111112. 设[X] 补= a7,a6,a5⋯a 0 , 其中 a i 取 0或 1,若要 x >-0.5,求 a0, a1, a2,⋯ ,a6 的取值。

解:若 a7= 0,则: x>0, 所以: a1= 0, a2,⋯,a6 任意; 第二章 运算方法和运算器若 a7= 1,则: a1= 1, a2,⋯, a6 不全为 03. 有一个字长为 32 位的浮点数,符号位 1 位,阶码 8 位,用移码表 示;尾数 23 位(包括 1 位尾符)用补码表示,基数 R=2 。

请写出:(1) 最大数的二进制表示;(2) 最小数的二进制表示;(3) 规格化数所能表示的数的范围;4. 将下列十进制数表示成浮点规格化数,阶码 3 位,用补码表示; 尾数 9 位,用补码表示。

多元统计分析 课后部分习题答案 第二章

多元统计分析 课后部分习题答案 第二章
2 1
1 1 2 2 u1u2 exp[ (2u1 u2 2u1u2 )]du1du2 2u 2 1


1 2

u1e

2 u1 2

2
( u 2 u1 ) 2 1 2 u2e du2 du1 2
1 2


u e
1
1 1 2 1 1 1 因ΣY CC 1 1 1 1 1 0 2 1 1 1 1 2 2(1 ) 1 1 0 2(1 ) 1 1
由定理2.3.1可知X1 +X2 和X1 - X2相互独立.
4
第二章
(2) 因
多元正态分布及参数的估计
1 2 2 2(1 ) 0 X1 X 2 Y ~ N 2 , 0 2(1 ) 2 X1 X 2 1
10
第二章
多元正态分布及参数的估计
u1 x1 4 令 u 2 x2 3
12 Cov( X 1 , X 2 ) E[( X 1 E ( X 1 ))( X 2 E ( X 2 )]
E[( X 1 4)( X 2 3)] ( x1 4)( x2 3) f ( x1 , x2 ) dx1dx2
3 解三:两次配方法
2 1 2 2
(1)第一次配方 : 2 x12 2 x1 x2 x22 ( x1 x2 ) 2 x12 2 1 x1 2 1 1 1 1 1 因2 x 2 x1 x2 x ( x1 , x2 ) x , 而 1 1 1 0 1 0 BB, 1 1 2 y1 1 1 x1 x1 x2 令y , 则2 x12 2 x1 x2 x22 y12 y22 y2 1 0 x2 x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作者:————————————————————————————————日期:
2
2 何时选用顺序表,何时选用链表作为线性表的存储结构合适? 各自的主要优缺点是什么?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问题的要求和性质来选择顺序表或链表作为线性表的存储结构,通常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1.基于空间的考虑。

当要求存储的线性表长度变化不大,易于事先确定其大小时,为了节约存储空间,宜采用顺序表;反之,当线性表长度变化大,难以估计其存储规模时,采用动态链表作为存储结构为好。

2.基于时间的考虑。

若线性表的操作主要是进行查找,很少做插入和删除操作时,采用顺序表做存储结构为宜;反之,若需要对线性表进行频繁地插入或删除等的操作时,宜采用链表做存储结构。

并且,若链表的插入和删除主要发生在表的首尾两端,则采用尾指针表示的单循环链表为宜。

顺序表的主要优点: 没使用指针,不用花费附加开销 ;线性表元素的读写访问非常简洁便利
链表的主要优点:无需事先了解线性表的长度;能够适应经常插入删除内部元素的情况; 允许线性表的长度有很大变化
3 在顺序表中插入和删除一个结点平均需要移动多少个结点? 具体的移动次数取决于哪两个因素?
在等概率情况下,顺序表中插入一个结点需平均移动n/2个结点。

删除一个结点需平均移动(n-1)/2个结点。

具体的移动次数取决于顺序表的长度n以及需插入或删除的位置i。

i 越接近n则所需移动的结点数越少。

4 链表所表示的元素是否有序? 如有序,则有序性体现于何处? 链表所表示的元素是否一定要在物理上是相邻的? 顺序表的有序性又如何理解?
有序。

有序性体现在通过指针数据元素有序的相连。

物理上不一定要相邻。

顺序表的有序不仅体现在逻辑结构上有序,而且在物理结构(储存结构)也有序。

5 设顺序表L是递增有序表,试写一算法,将x插入到L中并使L仍是递增有序表。

因已知顺序表L是递增有序表,所以只要从顺序表终端结点(设为i位置元素)开始向前寻找到第一个小于或等于x的元素位置i后插入该位置即可。

在寻找过程中,由于大于x的元素都应放在x之后,所以可边寻找,边后移元素,当找到第一个小于或等于x的元素位置i时,该位置也空出来了。

算法如下:
void InsertIncreaseList( Seqlist *L , Datatype x )
{
inti;
if ( L->length>=ListSize)
Error(“overflow");
for ( i=L -> length ; i>0 && L->data[ i-1 ] > x ; i--)
L->data[ i ]=L->data[ i ] ; // 比较并移动元素
L->data[ i ] =x;
L -> length++;
}
6 写一求单链表的结点数目ListLength(L)的算法。

由于在单链表中只给出一个头指针,所以只能用遍历的方法来数单链表中的结点个数了。

算法如下:
intListLength ( LinkList L )
{
intlen=0 ;
ListNode *p;
p=L; //设该表有头结点
while ( p->next )
{
p=p->next;
len++;
}
return len;
}
7 写一算法将单链表中值重复的结点删除,使所得的结果链表中所有结点的值均不相同。

本题可以这样考虑,先取开始结点中的值,将它与其后的所有结点值一一比较,发现相同的就删除掉,然后再取第二结点的值,重复上述过程直到最后一个结点。

具体算法:
void DeleteList ( LinkList L )
{
ListNode *p , *q , *s;
p=L-next;
while( p->next&&p->next->next)
{
q=p;//由于要做删除操作,所以q指针指向要删除元素的直接前趋
while (q->next)
if (p->data==q->next->data)
{s=q->next;q->next=s->next;free(s);//删除与*p的值相同的结点
}
else q=q->next;
p=p->next;
}
}
8 写一算法从一给定的向量A删除值在x到y(x≤y)之间的所有元素(注意:x和y是给定的参数,可以和表中的元素相同,也可以不同)。

voidDeletElem(SqListA,intx,int y)
{
ElemType *p,*q;
inti=0; int j;
p=&A.next;
for(i;i<A.length;i++)
{ if(p.data>=x||p.data<=y)
{ q=p; (p-1).next=p.next; }
p++; free(q);
}
}
9 设A和B是两个按元素值递增有序的单链表,写一算法将A和B归并为按元素值递减有序的单链表C,试分析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根据已知条件,A和B是两个递增有序表,所以可以先取A表的表头建立空的C表。

然后同时扫描A表和B表,将两表中最大的结点从对应表中摘下,并作为开始结点插入C表中。

如此反复,直到A表或B表为空。

最后将不为空的A表或B表中的结点依次摘下并作为开始结点插入C表中。

这时,得到的C表就是由A表和B表归并成的一个按元素值递减有序的单链表C。

算法如下:
LinkListMergeSort ( LinkList A , LinkList B )
{// 归并两个带头结点的递增有序表为一个带头结点递减有序表
ListNode *pa , *pb , *q , *C ;
pa=A->next;//pa指向A表开始结点
C=A;C->next=NULL;//取A表的表头建立空的C表
pb=B->next;//pb指向B表开始结点
free(B);//回收B表的头结点空间
while ( pa &&pb)
{
if ( pb->data <= pa->data )
{ // 当B中的元素小于等于A中当前元素时,将pa表的开始结点摘下
q=pa;pa=pa->next;
}
else
{// 当B中的元素大于A中当前元素时,将pb表的开始结点摘下
q=pb;pb=pb->next;}
q->next=C->next;C->next=q;//将摘下的结点q作为开始结点插入C表}
//若pa表非空,则处理pa表
while(pa){
q=pa;pa=pa->next;
q->next=C->next;C->next=q;}
//若pb表非空,则处理pb表
while(pb){
q=pb;pa=pb->next;
q->next=C->next;C->next=q;}
return(C);
}
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分析如下:
算法中有三个while 循环,其中第二个和第三个循环只执行一个。

每个循环做的工作都是对链表中结点扫描处理。

整个算法完成后,A表和B表中的每个结点都被处理了一遍,则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
O(ListLength (A)+ListLength (B)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