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半群的可微性质
半群的名词解释
半群的名词解释半群是抽象代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属于半群论的范畴。
在群论中,群是一个由具有运算的集合所构成的代数结构,满足一系列的公理。
而半群则是群的一种特殊情况,它在运算上的要求相对较宽松。
半群是一个非空的集合,其中定义了一个二元运算,通常用符号"⋅"来表示。
对于半群中的任意两个元素a和b,它们的运算结果仍然是集合中的元素,即a⋅b属于半群的集合。
半群的运算满足结合律,也就是对于半群中的任意三个元素a、b和c,有(a⋅b)⋅c = a⋅(b⋅c)。
半群的定义并没有要求其元素必须拥有唯一的逆元,也没有要求其存在单位元。
因此,半群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无法满足群的所有公理。
但正是因为这种宽松的要求,半群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从代数到计算机科学,半群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半群的例子很多,其中一个经典的例子是自然数集合上的加法运算。
自然数集合就是由0、1、2、3等非负整数构成的集合。
加法运算是一个二元运算,对于任意两个自然数a和b,其和仍然是自然数,满足结合律。
因此,自然数集合配上加法运算构成了一个半群。
另一个例子是矩阵的乘法运算。
矩阵是一个二维的数组,它可以表示线性变换或者是用于解方程组。
矩阵乘法也是一个二元运算,对于任意两个矩阵A和B,它们的乘积仍然是一个矩阵,满足结合律。
因此,矩阵集合配上乘法运算构成了一个半群。
除了这些基础的例子,半群还可以应用在抽象代数、自动机理论、编程语言和密码学等领域。
在抽象代数中,半群是研究其他代数结构的基础。
在自动机理论中,半群可以用来描述状态转移。
在编程语言中,半群可以被应用在函数组合和程序验证等方面。
在密码学中,半群可以用来构建加密算法和验证密码安全性。
总结起来,半群是抽象代数学中的一种基本概念,它是群的一种特殊情况。
半群是一个非空的集合,定义了一个二元运算,并满足结合律。
与群相比,半群的要求较为宽松,不要求元素具有逆元或者单位元。
半群的例子包括自然数集合上的加法运算和矩阵乘法运算。
高考数学中的代数结构与半群论
高考数学中的代数结构与半群论在数学中,代数结构是指一类数学结构,它包括一些数学对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代数结构在高考数学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其中,半群是一种简单且基础的代数结构,它被广泛地研究和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高考数学中的代数结构和半群论,以及它们的应用。
一、代数结构的概念和性质代数结构是指在一个集合中定义的一些运算和一些规律。
它包括了群、环、域等各种各样的代数结构。
在高考数学中,一般只讨论群和半群。
半群是指一个集合和一个满足结合律的二元运算。
简单地说,这就是一个没有单位元和逆元的群。
半群包含了很多普通的数学对象,如自然数、整数、矩阵等等。
半群具有良好的性质,如闭合性、结合律等等。
由于半群比群更加简单,因此它们被广泛地研究和应用。
二、半群的例子1. 自然数半群对于自然数集合N,定义运算*为自然数的乘法。
那么(N,*)构成了一个半群。
这个半群没有单位元和逆元。
2. 整数半群对于整数集合Z,定义运算*为整数的加法。
那么(Z,*)构成了一个半群。
这个半群没有单位元和逆元。
3. 矩阵半群矩阵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数学工具。
对于矩阵集合Mn(R),定义运算*为矩阵的乘法。
那么(Mn(R),*)构成了一个半群。
这个半群没有单位元和逆元。
三、半群在高考数学中的应用1. 代数结构的应用代数结构在高考数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高中数学的代数部分,我们学习了如何构造多项式以及如何求多项式的根。
这些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代数结构上的问题。
2. 半群的应用在高考数学中,半群有许多重要的应用。
例如,在离散数学中,半群理论被广泛地用于证明一些基本的定理,如无穷原理和赛尔定理等等。
此外,在计算机科学中,半群也被广泛地应用于计算理论、编程语言和算法设计中。
四、总结代数结构和半群论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分支,它们在高考数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熟练掌握代数结构和半群论对于解决数学问题和应用于实际生活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最新第8章 群和半群.课件ppt
当s’=b·x时同理可证。 ∴∀s,t∈∑*:h(s·t)=h(s)·h(t) 又h(ε)=ε, 所以h是∑*上的自同态。
定理 半群<S,*>与<SS, ◦>同态 证:定义h:S→SS为:∀a∈S,h(a)=fa, 其中fa:S→S, ∀x∈S,fa(x)=a*x, 则h是同态映射,因为: ∀a,b∈S, ∀c∈S h(a*b)(c)=fa*b(c)=(a*b)*c=a*b*c (h(a)◦h(b))(c)=(fa◦fb)(c)=fa(fb(c))=a*(b*c)=a*b*c 所以h(a*b)(c)=(h(a)◦h(b))(c), 即h(a*b) =h(a)◦h(b). 所以h是同态映射, 半群<S,*>与<SS, ◦>同态。
又∵(b-1*a-1)*(a*b)=b-1*(a-1*a)*b=e ∴b-1*a-1是a*b的左逆元 ∴(a*b)-1=b-1*a-1
若〈G,*〉是一个群,则a,bG a)存在唯一的x,使得a*x=b b)存在唯一的y,使得y*a=b
证:a)存在性:
令x=a-1*b,则a*(a-1*b)=a*a-1*b=e*b=b
bS,因为运算封闭, b2=b*bS, b3,b4…S
S有限 i,j∈N+,j>i 有bi=bj bi =bj =bj- i*bi 令p=j-i bi =bj =bp*bi
当q≥i ,bq=bp·bq (1)
又∵p≥1 ∴k ∈N+ 有kp≥i
k个
由(1) bkp=bp*bkp=bp*(bp*bkp)
第七章 半群与群
☆ 定理 6.1-4 每个循环独异点都是可交换的。
证 设〈S, *, e〉是循环独异点, 其生成元是g, 对任意a、 b∈S, 存在m、n∈N, 使a=gm和b=gn, 因此
a b g g g
m n
m n
g
n m
g g b aຫໍສະໝຸດ n m证毕。例 2
(a) 下表给出的代数是个循环独异点, 生成元是c(也可以是b), 因为 c0 = 1 c = c c2 = c*c = a c3 = c2 * c =a * c = b c4 = c3 * c = b * c = 1 = c0
即:在G运算表的每一行里,G的每个元素都出现一次,且出现
一次。在不同的行里,元素的排列顺序也不同。 证 首先, 证明运算表中的行或列所含G的一个元素不可能多 于一次。用反证法, 如果对应于元素a∈G的那一行中有两个元素 都是k, 即假定a * b1=a * b2=k, 而b1≠b2, 但根据定理6.2-2有b1=b2。 得出矛盾。对于列也一样可以证明。
如果x是G中满足a * x=b的任意元素, 则
x=e * x=(a-1 * a) * x = a-1 * (a * x) = a-1 * b
所以, x=a-1 * b是满足a * x=b的唯一元素。
定理 6.2-2 如果〈G, *〉是一个群, 则对于任何a、b、c∈G,
(a ) a b a c b c ( b) b a c a b c
所以, h(a*b)=fa*b=fa ·b=h(a) · 。 证毕。 f h(b)
6.2 群
6.2.1 群的定义和性质
定义 6.2-1 群〈G , * 〉是一代数系统, 其中二元运算*满足
偏微分方程在人口问题中的应用研究
偏微分方程在人口问题中的应用研究近年来,人口结构的变化引起了人口问题的重要关注。
偏微分方程(PDE)通过应用数学方法来研究人口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
事实上,在解决人口问题时,偏微分方程可以很好地加以利用。
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应用偏微分方程来解决人口问题。
鉴于以上原因,本文旨在探讨偏微分方程在人口问题中的应用研究。
首先,结合偏微分方程的性质和特征,讨论了偏微分方程在人口问题中的基本概念。
偏微分方程是一类常微分方程的推广,它可以用来描述包括人口分布在内的许多物理及社会问题。
在人口问题中,偏微分方程主要可以表达人口强度及分布规律,它可以用来描述人口数量的变化情况,给出人口分布在时间上的变化,分析人口分布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并可用来构建人口模型。
其次,本文针对偏微分方程在人口问题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首先,本文着重讨论了偏微分方程在人口问题中的理论应用。
偏微分方程的一些复杂的数学模型可以用来描述人口的规模、结构及流动,从而帮助研究人才增减及居住分布。
本文还探究了偏微分方程在人口问题中的优势和局限性,提到了偏微分方程在人口问题中的实际应用。
最后,本文探讨了偏微分方程在人口问题中的发展前景。
偏微分方程将持续为人口问题的研究和讨论提供新的方法,并将为政府及社会提供可靠的研究数据和有效解决方案。
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偏微分方程在人口问题中的研究也将更加深入和广泛。
总之,偏微分方程可以很好地应用于人口问题的研究和讨论,它的应用不仅可以加深对人口问题的理解,而且能够提供更多可靠的数据和有效的解决方案。
通过研究偏微分方程在人口问题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口问题,从而提供可靠的政策建议和可行的解决方案,促进人口问题的有效解决。
离散数学课件-第十一章节半群与群
半群与群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经济学
半群与群的概念在经济模型中用于描述市场交易 和供需关系,特别是在博弈论和经济计量学中。
社会学
群的概念在社会学中用于描述社会结构和群体行 为,例如在人类学和社会网络分析中。
语言学
群的概念在语言学中用于描述语言的语法和词法 结构,特别是在形式语言学和句法分析中。
05
习题与解答01Βιβλιοθήκη 020304
封闭性
群的二元运算是封闭的,即对 任意的a、b属于群,运算结
果仍属于群。
结合律
群的二元运算是满足结合律的 ,即(a*b)*c=a*(b*c)。
单位元存在
群中存在一个单位元e,使得 对任意的a属于群,都有 e*a=a*e=a。
逆元存在
对任意的a属于群,都存在唯 一的逆元a',使得a*a'=e,
在S上的二元运算。
群是一个有序对(G,*),其中G 是一个非空集合,*是一个在 G上的二元运算,满足封闭性、
结合性和存在单位元。
半群没有单位元,而群有; 半群的运算不满足结合律,
而群的运算满足结合律。
一个具体的半群的实例是自然数 集N和加法运算;一个具体的群 的实例是矩阵集合M和乘法运算 ,其中M是一个有限维线性空间 的可逆矩阵组成的集合,满足封 闭性、结合性和存在单位元。
第十一章节半群与群的习题
01
02
03
04
1. 什么是半群?请给出 其定义。
2. 什么是群?请给出其 定义。
3. 半群和群有哪些主要 区别?
4. 请举例说明一个具体 的半群和群的实例。
习题答案及解析
1. 半群的定义
2. 群的定义
3. 主要区别
微分方程模型
微分方程模型微分方程模型一、一阶常微分方程模型在很多实际问题的研究中,经常要涉及各变量的变化率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通常要建立相应的微分方程模型。
微分方程模型在自然科学中的应用主要以物理,力学等客观规律为基础建立起来,而在经济学,人口预测等社会科学方面的应用则是在类比,假设等措施下建立起来。
(一)人口模型人口数量以及和次类似的动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都是离散变量,不具有连续可微性。
但由于短时间内改变的是少数个体,与整体数量相比,这种变化是很微小的。
基于此原因,为了成功应用数学工具,我们通常假定大规模种群的个体数量是时间的连续可微函数。
此假设条件在非自然科学的问题中常常用到。
1、指数增长模型(Malthus 人口模型)美国人口学家Malthus(1766-1834)于1798年根据百余年人口统计资料提出了著名的人口指数增长模型。
模型假设:在人口的自然增长过程中,单位时间内人口增量与人口总数成比。
模型建立:设)(t N 为t 时刻的人口述,考察时间区间t t ?+上的人口变动。
t t rN t N t t N ?=-?+)()()(令0→?t 可以得到微分方程模型=>=00)(0,N r N r rN dt dN 可以解得此方程的解为)(00)(t t r e N t N -=模型分析和应用:(1)当0>r 时,人口将随着时间的增加无限的增长,这是一个不合理的模型,因为一个环境的资源不可能容纳无限增长的人口,从生态环境的角度分析也可以看出其中的不合理性。
一般说来,就一个种群的发展规律看,在种群的发展初期种群数的变化是和指数增长模型大致吻合的(甚至可能出现年增长率递增的现象),但是随着人口数的增加,人口的年增长率将呈现逐年递减的现象。
再考虑到环境适应程度的制约,想象人口的增长不可能超过某个度。
(2)对于其中常数增长率r 的估计可以使用拟合或者参数估计的方法得到。
(3)在实际情况下,可以使用离散的近似表达式t r N t N )1()(0+=作为人口的预测表达式。
第4讲_半群和群的性质_New
群中等幂元唯一
例:在群<G,*>中,除单位元e外,不可 能有任何别的等幂元(即a*a=a)
证:e*e=e,∴e为等幂元 现设a∈G,a≠e且a*a=a 则有a=e*a=(a-1*a)*a=a-1*(a*a)=a-1*a=e
2013-7-4
30
例1 元素的阶1
例: G为群,a∈G, |a|=r, 证明|at| = r/(t,r) 证: 令|at| = s, 设(t, r) = d , t =dp, r = dq , r/(t,r) = r/d = q 只要证s = q
20
群的等价定义2
定义:设<G,*>是一个半群,a,b∈G,方程 a*x=b和y*a=b在G中有解,则G是群。
证 找右单位元和任意元素的右逆元. 任取b∈G,方程bx=b 的解记为e. ∀a∈G, yb=a 的解记为c, 即cb = a. ae = (cb)e = c(be) = cb =a e为右单位元. ∀a∈G, 方程ax=e 有解,得到a 的右逆元
2013-7-4
b17
b16 b15 b11
b10
26
幂等元构造
bi=bp*bi.
bi=bkp*bi,可找到k使得kp≥i
bi=bp*bi=bp*(bp*bi) =……=bp*……*bp*(bp*bi) bi *b*b*…*b =bkp*bi *b*b*…*b
bq=bkp*bq,其中 q =kp 设a=bkp,则a*a=a
元素a 的阶 |a|:使得ak=e 成立的最小正整数k
有限群的元素都是有限阶,比群的阶小(为群 的阶的因子!!!); 元素都是有限阶的群不一定是有限群
第8章_群和半群
8.2.3 群的性质
有关半群和独异点的性质在群中全部成立
半群 独异点 群 阿贝尔群
若群〈G,*〉的幺元为e,a,bG, 则 a)(a-1)-1=a; b)(a*b)-1=b-1*a-1 证明:a) ∵a*a-1=e ∴a是a-1的左逆元 a-1*a=e ∴a是a-1的右逆元 ∴(a-1)-1=a b) ∵(a*b)*(b-1*a-1)=a*(b*b-1)*a-1=a*e*a-1=e ∴b-1*a-1是a*b的右逆元 又∵(b-1*a-1)*(a*b)=b-1*(a-1*a)*b=e ∴b-1*a-1是a*b的左逆元 ∴(a*b)-1=b-1*交换独异点,T为S中所有幂等元的 集合,则<T,*,e>是<S,*,e>的子独异点。
证: (1)T对于*的封闭性 ∀a,b∈T,a*a=a,b*b=b,又由于*是可交换、可结合的,所 以 (a*b)*(a*b)=a*(b*a)*b=a*a*b*b=a*b ∴ (a*b)也是幂等元,a*b∈T. (2)e∈T. ∵ e*e∈T, ∴e∈T. 所以<T,*,e>是<S,*,e>的子独异点。
设<S,*,e>为独异点,T为S的非空子集。若T关于* 封闭,且e∈T,则称<T,*,e>是<S,*,e>的子独异点,记 为T≤S。
例
半群<I, · >有子半群<Ev, · >,<Od, · > 独异点<I, · ,1>有子独异点<Od, · ,1>
独异点<∑*, · >,设A⊆∑,则<A*, · > 是 ,ε ,ε <∑*, · >的子独异点; ,ε 独异点<∑*, · >,设T={s| ||s||>10},<T, ·>是 ,ε <∑*, · >的子半群,但不是子独异点; ,ε 独异点<N,+,0>,设nN={nm|m N}, <nN,+,0>是 <N,+,0>的子独异点; 独异点<SS, ◦,1S>,其中S上的单射集合,满射集合和 双射集合都是<SS, ◦,1S>的子独异点。
第十三章 半群与群
半群同态映射 f 可以不是惟一的。
根据半群同态映射 f 是单射(一对一)、满射、 双射,把半群同态映射 f 分别定义半群单一 同态映射、半群满同态映射和半群同构映 射。
如果两个半群,存在一个同构映射,则称 一个半群同构于另一个半群。
19
第十三章 半群与群
下面给出一个半群同态保持等幂性的定理。 定理13.2.1 如果 f 为从<S,⊙>到<T,*>的 半群同态映射,对任意a∈S且 a⊙a = a,则 有 f(a) *f(a)= f(a)。 证明:因为 f 为同态映射,对任意等幂元 a∈S, 有 a⊙a = a, 所以 f(a) *f(a)= f (a⊙a)=f (a)
4
第十三章 半群与群
定理13.1.1 <S,⊙>为有限半群 (x)(x∈S∧x⊙x=x)
证明:因为是半群,因此运算是可结合的, 故对任意 y∈S 有: y⊙y = y2∈S, y2⊙y = y3∈S , y3⊙y = y4∈S,...... 因为是有限半群,因此存在 j>i,使得 yj= yi。 令 p= j-i, 则 yj = yi+p = yi⊙yp, 所以对 q>i 有 yq = yq ⊙ yp, 因为 p>=1,所以存在k>=1, 使得 kp>=i。 对于 ykp ∈S, 则 ykp = ykp⊙yp= (ykp⊙yp)⊙yp=... = ykp⊙ykp 因此,存在 x=ykp ∈S,使得 x⊙x=x。
3
第十三章 半群与群
例13.1.1 给定<N,+>和<N,×>,其中N 为自然数集合,+和×为普通加法和乘法。 易知<N,+>和<N,×>都是半群,而且还 是独异点。 因为0是+的幺元,1是×的幺元。 如果半群<S,⊙>中的集合S是有限的,则 称半群为有限半群。 定理13.1.1 <S,⊙>为有限半群 (x)(x∈S∧x⊙x=x)(有限半群存在等幂元)
半群
Δ
a
b
c
a
a
b
c
b
aLeabharlann bcca
b
c
验证<S, Δ>是一个半群。
解 从表5-3.1中可知运算Δ是封闭的,同时a,b和c都是左幺 元。所以,对于任意的x,y,zS,都有
xΔ(yΔz)=xΔz=z=yΔz=(xΔy)Δz 因此,<S, Δ>是半群。
明显地,代数系统<I+,->和<R,/>都不是半群,这里,和/分别是普通的减法和除法。
当k=4时, *k的运算表如下:
*k 0 1 2 3 00000 10123 20202 30321
找出<Nk,*k>中的等幂元。 0和1都是等幂元。
例题2 设S={a,b,c},在S上的一个二元运算Δ 定义如表5-3.1 所示。 表5-3.1:
Δ
a
b
c
a
a
b
c
b
a
b
c
c
a
b
c
验证<S, Δ>是一个半群。
因S是一个有限集合,所以必存在 j>i,使得
bi = bj
令
p=j-i 即 j =p+i 代入上式:bi = bp bi
所以, bq = bp bq i≤q
因为p≥1所以总可以找到k≥1,使得 kp≥i ,
对于bkp S,就有 bkp = bp bkp = bp (bp bkp )
本例题的实例见 表5-3.2和表5-3.3
(1)由运算+m和×m的定义,可知它们在Zm上都是封闭的。
(2)对于任意[i],[j],[k]Zm ([i]+m[j])+m[k]=[i]+m([j]+m[k])
第十六章半群与独异点SemigroupandMonoid
26
扩展的有穷自动机
有穷半自动机: 三元组M*=<Q,Σ*,δ*>,Q 为有穷状态集, Σ*为Σ上的串的集合, δ* : Q×Σ*Q为状态转移函数
有穷自动机:五元组M*=<Q,Σ*,Γ*,δ*, λ*>, Γ*为Γ上的串的集合,λ*: Q×Σ* Γ* 为输出函数
© Peking University
例. <N,+>,<Z,+>,<R,+> , <N,×>,<Z,×>,<R,×>, <P(B), ∩>,<P(B), ∪>,<P(B), >都是半群。
© Peking University
2
二. 独异点 ( Monoid )
1.独异点定义:设<M,>是个半群,如果对有幺元(identity) 。 则称<M,>是个独异点,也称它是含幺半群。 <Z,+>,<R,+> 幺元是0 <Z,×>,<R,×> 幺元是1 <P(B), ∩>,幺元是B <P(B), ∪>,幺元是Φ <P(B), >幺元是Φ 所以它们都是独异点。
© Peking University
25
16.2有穷自动机(有限状态自动机)
有穷半自动机: 三元组M=<Q,Σ,δ>,Q为有穷 状态集, Σ为有穷输入字符表,δ: Q×ΣQ为 状态转移函数
有穷自动机:五元组M=<Q,Σ,Γ,δ, λ>, Γ 为有穷输出字符表,λ: Q×Σ Γ为输出函 数
© Peking University
离散数学第10章——半群与群
e a b c
e e a b c
a a e c b
b c b c c b e a a e
特征: 1. 满足交换律 2. 每个元素都是自己的逆元 3. a, b, c中任何两个元素运算结 果都等于剩下的第三个元素
二、群的定义、术语、实例
定义10.2 (1) 若群G是有穷集,则称G是有限群,否则称为无 限群. (2) 只含单位元的群称为平凡群. (3) 若群G中的二元运算是可交换的,则称G为交换 群或阿贝尔 (Abel) 群.
方法:根据定义验证,注意运算的封闭性
2. 设V1= <Z, +>, V2 = <Z, >,其中Z为整数集合, + 和 分别代表普通加法和乘法. 判断下述集合S 是否构成V1和V2的子半群和子独异点. (1) S= {2k | kZ} (2) S= {2k+1 | kZ} (3) S= {1, 0, 1}
定义10.4 设G是群,a∈G,使得等式 ak=e 成立的最
小正整数k 称为a 的阶,记作|a|=k,称 a 为 k 阶元.
若不存在这样的正整数 k,则称 a 为无限阶元. 例如,在<Z6,>中, 2和4是3阶元, 3是2阶元, 1和5是6阶元, 0是1阶元. 在<Z,+>中,0是1阶元,其它整数的阶都不存在.
(3) 集合的幂集P(B)关于集合的对称差运算和交运算 构成环. (4) 设Zn={0,1, ... , n-1},和分别表示模n的加 法和乘 法,则<Zn,,>构成环,称为模 n的整数 环.
定义10.13 设<R,+,· >是环
(1) 若环中乘法 · 适合交换律,则称R是交换环 (2) 若环中乘法 · 存在单位元,则称R是含幺环 (3) 若a,b∈R,ab=0 a=0∨b=0,则称R是无零因 子环 (4) 若R既是交换环、含幺环、无零因子环,则称R 是整环
离散数学中半群的名词解释
离散数学中半群的名词解释在离散数学中,半群是一个具有特定运算的数学结构。
半群由一个集合以及一个满足封闭性和结合律的二元运算组成。
相比于群,半群不一定要求存在单位元和逆元。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半群的基本定义。
设S是一个集合,*是S上的一个二元运算,满足对于任意a、b、c ∈ S,有(a * b) * c = a * (b * c)。
这个性质被称为结合律。
需要强调的是,半群中的运算不一定满足交换律,即a * b ≠ b * a。
为了更好地理解半群的概念,我们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说明。
考虑自然数集合N上的加法运算,即+。
N上的加法运算满足封闭性(即对于任意的自然数a和b,a + b仍然是自然数),且满足结合律。
因此,N上的加法构成了一个半群。
此外,还可以有其他例子,如整数集合Z上的加法运算、非负实数集合R+上的乘法运算等等。
不同半群的特性取决于所取的集合和二元运算。
通过研究半群的性质,我们可以了解到许多与离散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相关的概念。
例如,半群的幂运算(如自然数集合N上的乘法运算)可以用于理解计算机算法中的复杂度分析。
此外,半群理论还与自动机理论、编码理论以及图论等领域有着重要的联系。
在半群的研究中,有一些重要的概念和定理。
比如,子半群是指半群中的一个非空子集,其本身也是一个半群,并且包含原半群中的二元运算。
这意味着子半群保持了原半群的结合性质。
此外,还存在着单位元和逆元的概念。
单位元是指一个元素,与其他元素进行半群运算时保持不变。
逆元是指对于半群中的每个元素a,存在一个元素b,使得a * b = b * a = e,其中e是半群中的单位元。
半群的研究旨在理解抽象代数结构中的基本性质,以及与其他数学分支的联系。
通过深入研究半群,我们可以揭示数学背后的美妙之处,并将其应用于计算机科学和其他相关领域。
对于离散数学的学习者来说,了解半群概念并掌握其基本性质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离散数学中的半群是一个由集合和二元运算组成的数学结构,满足封闭性和结合律。
第五章 2半群
5-3 半群(Semigroups)
例5 对任意a, b∈R,规定a b= (a+b)/2,则 是半群。
证明 对于1, 2, 3∈R,有
(1 2) 3
1 2 3
3 2
3
9
2
24
1 (2 3) 1
2
3
1
5 2
7
2
24
所以 “ ” 不满足结合律。
故 R, 不是半群。
R,不
5-3 半群(Semigroups)
(6) A≠ , 2A,
逆元,所以不是群。
是半群,幺元为A,非空集合无
5-4 群与子群(Groups & Subgroups)
(7) A≠ , 2A,
是半群。 S∈2A,因为
所以幺元为 。 S S S
又因为
所以2A的每个元素以其自S身为逆S 元 。故
是群。
2 A ,
5-4 群与子群(Groups & Subgroups)
5-3 半群(Semigroups)
(a b) b = a b = a = a b =
a (b b)
(b a) a = a a = b = b b =
b (a a)
(b a) b = a b = a = b a =
b (a b)
故 b S(,b
为半(群b。b) a)
a
=
b
a
=
a
=
b
a
=
(b b) b = b b = b = b b =
(b)
(a b) (b1 a1) a (b b1) a1 a e a1 a a1 e,
(b1 a1) (a b) b1 (a1 a) b b1 e b b1 b e.
半群及循环半群的分类
半群及循环半群的分类半群是指群的子群,具有半群的性质。
半群的性质指的是,在半群内的任意两个元素之间都可以使用半群的运算得到另一个元素。
半群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循环半群:循环半群是一种具有循环结构的半群。
循环半群中的元素可以形成一个环,满足以下性质:对于任意的元素a,存在一个正整数n,使得a^n=e,其中e为单位元。
2.分组半群:分组半群是一种具有分组结构的半群。
分组半群中的元素可以分成若干个不同的组,满足以下性质:对于任意的元素a,存在一个正整数n,使得a^n=e,其中e为单位元。
3.李达半群:李达半群是一种具有李达结构的半群。
李达半群中的元素可以分成若干个不同的组,满足以下性质:对于任意的元素a,存在一个正整数n,使得a^n=e,其中e为单位元。
4.奇半群:奇半群是一种具有奇群结构的半群。
奇半群中的元素具有奇次幂结构,满足以下性质:对于任意的元素a,存在一个正整数n,使得a^n=-e,其中e为单位元。
5.交换半群:交换半群是一种具有交换结构的半群。
交换半群中的元素可以交换位置,满足以下性质:对于任意的元素a,存在一个正整数n,使得a^n=e,其中e为单位元。
6.满群:满群是一种具有满群结构的半群。
满群中的元素可以互相转换位置,满足以下性质:对于任意的元素a,存在一个正整数n,使得a^n=e,其中e为单位元。
半群的分类方法可以根据元素的运算结构进行划分。
同时,半群还可以根据它所属的群的性质进行分类。
比如,可以将半群分为置换半群、线性半群、群自身的半群等。
总的来说,半群是一种具有重要意义的数学概念,在各种数学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相应于耗散延拓线性阻尼弹性系统Csub0sub-半群的可微性
作者: 黄永忠
作者机构: 内江师专数学系
出版物刊名: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页码: 13-17页
主题词: 半群;C0;可微性;线性阻尼;无界线性算子;弹性系统;有界线性算子;指数衰减;分布参数系统;弹性阻尼
摘要: 本文考虑Hilbert空间H中的二阶线性弹性阻尼系统
ω(t)+Bω(t)+Aω(t)=0,t>0其中A、B为H中无界线性算子,在H(?)H上的耗散延拓.这里A?、B10是H中的无界正定自伴线性算子,B?是无界自伴线性算子,B0=B10+iB10,i为虚单位.并且,则A的闭包在W=D(?)H上生成一个可微半群,而且如此半群指数衰减的充要条件是,H中的有界线性算子所成空间.这结果可以很方便地验证某些具体的偏微分方程描述的分布参数系统是否具有可微半群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