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2007年一道中考题参考答案的质疑

合集下载

200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答案及评分意见

200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答案及评分意见

深圳市200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数学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第一部分 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解答题(本题共7小题,其中第16题5分,第17题6分,第18题6分,第19题6分,第20题7分,第21题8分,第22题9分,第23题8分,共55分)16.解: 原式=122231+⋅- ………………………………………………1+1+1分 =1131+- ……………………………………………………4分 =31 (5)分17.解: 解不等式①,得x ≤1- ……………………………………………………2分 解不等式②,得3<x ……………………………………………………4分在同一条数轴上表示不等式①②的解集,如图…………………………5分所以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x ≤1- …………………………6分18.(1)证明:∵AD ∥BC , EA ⊥AD∴EA ⊥BC …………………………1分 ∴∠AEB =∠CEM =90° 在Rt △MEB 中,∠MBE =45°∴∠BME =∠MBE =45° …………………………2分 ∴BE =ME …………………………3分(2)解: 在△ABE 和△CME 中,∠BAE =∠MCE∠AEB =∠CEM …………………………4分 BE =ME∴△ABE ≌△CME …………………………5分 ∴MC =AB 又∵AB =7∴MC =7 …………………………6分19.解:(1) 6 …………………………2分(2)4分(3)%52%100100036012040=⨯++ …………………………6分20.解法一:过点C 作CD ⊥AB ,垂足为点D∵∠CAB =30°,∠BCD =30°,∠ACD =60° …………………………1分 ∴∠ACB =30°∴BC =AB …………………………2分∴BC =AB=24×21=12 …………………………3分 在Rt △BCD 中,cos ∠BCD =BCCD…………………………4分∴30cos ⋅=BC CD °362312=⨯= …………………………5分 ∵936> …………………………6分所以货船继续向正东方向行驶无触礁危险. …………………………7分解法二: 过点C 作CD ⊥AB ,垂足为点D∵∠ACD =60°,∠CBD =60° …………………………1分 在Rt △CAD 中,tan60°=CDAD, 图4CD在Rt △CBD 中,tan60°=BDCD,∴BDCD =3 ② ………………………3分 ①×②得 BDAD=3∴AB +BD =3BD ………………………4分 ∵AB =24×21=12 ∴12+BD =3BD∴BD =6 ………………………5分 ∴CD =63>9 ………………………6分 所以货船继续向正东方向行驶无触礁危险. ………………………7分 21.解:设甲工程队每周铺设管道x 公里,则乙工程队每周铺设管道(1+x )公里 ………………………1分根据题意, 得311818=+-x x ………………………4分 解得21=x ,32-=x ………………………6分 经检验21=x ,32-=x 都是原方程的根但32-=x 不符合题意,舍去 ………………………7分 ∴31=+x答: 甲工程队每周铺设管道2公里,则乙工程队每周铺设管道3公里.………………………8分 22.(1)解:∵四边形AOCB 是正方形∴90,45=∠=∠BCE OBC ………………………1分 ∵OD OB AO BC =,//∴OBD BDO BDO CBE ∠=∠∠=∠,∴ 5.22452121=⨯=∠=∠=∠OBC OBD CBE ………………………2分 ∴5.675.229090=-=∠-=∠CBE BEC ………………………3分 (2)解法一:∵90=∠=∠COD BAO ∴OE BA //∴△DEO ∽△DBAADAB ∵1==OA AB ,222=+==OA AB OB OD∴2121+=EO …………………………5分 ∴22-=EO∴点E 的坐标是0(,22-) …………………………6分 解法二:设直线BD 的解析式为b kx y += ∵B (-1,1),D (2,0)∴⎩⎨⎧=+=+-021b k b k …………………………4分解之得 ⎪⎩⎪⎨⎧-=+-=2212b k∴直线BD 的解析式为()2212-++-=x y …………………………5分 令0=x ,得 22-=y∴点E 的坐标是0(,22-) …………………………6分 (3)解:设过B 、O 、D 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c bx ax y ++=2∵B (-1,1),O (0,0),D (2,0) ………………………7分 1=+-c b a∴ 0=c ………………………8分 022=++c b a解得,0,22,21=+-=+-=c b a所以所求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x x y )22()21(2+-++-=……………………9分 23.(1)解:依题意得6412-=x y x y 21=解之得 41-=x 62=x 21-=y 32=y∴A (-4,-2),B (6,3) ………………………1分 分别过A 、B 两点作x AE ⊥轴,y BF ⊥轴,垂足分别为E 、F ∴AB =OA+OB 22223624+++=55= ………………………2分 (2)解:设扇形的半径为x ,则弧长为)255(x -,扇形的面积为y则)255(21x x y -= ………………………3分 x x 5252+-= 16125)455(2+--=x ∵01<-=a ∴当455=x 时,函数有最大值16125=最大y ………………………4分(3)解:过点A 作AE ⊥x 轴,垂足为点E∵CD 垂直平分AB ,点M 为垂足∴255225521=-=-=OA AB OM ∵COM EOA OMC AEO ∠=∠∠=∠, ∴△AEO ∽△CMO ∴COAO OM OE = ∴CO52254=∴45415225=⋅⋅=CO 同理可得 25=OD ………………………5分 ∴542520)52()54(112222==+=+OD OC ∴5412=OM ∴222111OMOD OC =+ ………………………6分 (4)解:等式222111hb a =+成立.理由如下:证法一:∵AB CD ACB ⊥=∠,90∴2222121b a AB h AB ab +=⋅= ………………………7分∴h c ab ⋅=∴2222h c b a ⋅= ∴22222)(h b a b a +=∴22222222222)(h b a h b a h b a b a +=∴222221ba b a h += ∴222111b a h += ∴222111hb a =+ ………………………8分 证法二:tan ∠CAB =22hb hb a -= ∴22222h b h b a -=∴22222)(h b a b a += ………………………7分∴22222222222)(h b a h b a h b a b a +=∴222111h b a =+ ………………………8分 证法三:∵90=∠ACB ,AB CD ⊥∴△ACD ∽△ABC ∴ACADAB AC = ∴AB AD AC ⋅=2∴c AD b ⋅=2………………………7分 同理c BD a ⋅=2,BD AD h ⋅=2∴222111111h c c BD AD BD AD c c BD c AD ba ⋅=⋅+⋅=⋅+⋅=+ ∴222111hb a =+ ………………………8分。

2007—2009年中考试题分析与思考

2007—2009年中考试题分析与思考

2007-2009年中考试题分析与思考执笔人:林政丽2007-2009年中考试题分析与思考林政丽一、中招化学试卷回顾:(一)试题的特点难度保持相对稳定,题型、题量(除极个别地方外)也没有改变。

从整体来看,未出现偏题、怪题和难度过大的题。

(今年的题量、分值略有调整,选择题由12分降为10分,综合应用题从10分升为12分,整体难度略有提高。

)(二)考查的知识点分布如下连续三年,在每张试卷上至少出现三次的知识点有:化学用语、构成物质的微粒、二氧化碳性质制取及检验、常见酸碱盐性质及用途、燃料能源及对环境影响、生活中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科学探究等。

以09年试卷为例:化学用语总分值达13分,常见酸碱盐性质及用途总分值为14分,生活中的化学总分值为16分,科学探究总分值为13分。

(三)考点相似的试题1、有关物质性质的试题09-2、08-1.2、有关“软水和硬水区分”的试题09-4. 08-6. 07-43、有关“水的净化”的试题(09)4、(08)15、(07)4.4、有关“浓硫酸的稀释操作”的试题(09)23.(2) 、(08)5、(07)55、有关“食品安全”的试题(09)6.(08)4.(07)2.6、有关“锌和稀盐酸反应”“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的试题(09)7.(08)11.7、有关“化学式含义”的试题(09)9.(08)8. (07)7.8、有关“溶解度曲线含义”的试题(09)10.(08)17.(07)16.9、有关“氮气在空气中含量”“铝在地壳中的含量”的试题(09)13.(08)13. (07)610、有关“NaOH与CO2的反应”的试题(09)16. (08)18. (07)22.11、有关“除杂原理”的试题(09)17.(1) (2)(08)16.12—20 略(四)各年出现过的相同概念或原理:15个(五)回顾看我省中招命题思路近几年,我省初中化学试题的命制一直坚持“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原则。

一道让专家组给出错误答案的中考题

一道让专家组给出错误答案的中考题

一道让专家组给出错误答案的中考题作者:金海媚来源:《文理导航》2012年第29期江苏省淮安市2007年中考物理试卷的一道实验题的答案,专家组给出的答案是有问题的!题目如下:小华同学在做“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时,选用了电压为6V的电源、额定电压为2.5V (电阻约l0Ω)的小灯泡、滑动变阻器等器材。

连接的部分实物电路如图22所示。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小华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发现小灯泡始终不亮,且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则故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障排除后,进行实验。

小华记录了多组加在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与通过电流的数据,通过描点绘制出了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线,如图23所示。

图中C点偏离图线较远,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小灯泡不损坏的情况下,继续增大小灯泡两端电压(从3V增大到4.5V),请你在图中粗略画出相应的电流变化图线。

(4)根据图线可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约为_______W。

由于物理实验教学要考虑到仪器的安全问题,在平时的学生实验中,给予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的电压一般不超过3V,所以对于第3小题的第2个问题的实际情况,老师们也不知道。

领导小组组织的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物理教师组成的专家组经过分析认为:当电压从3V增大到4.5V时,电流不会超过0.325A。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下面是不同班级的学生根据测量的实际数据绘制的图:从同学们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当电压从3V增大到4.5V时,所有额定电压为2.5V小灯泡的电流都超过0.325A,与专家们理论分析的结果差别很大。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从上述坐标图中可以看出,部分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I-U图像会在某个位置出现一个小“拐点”,如石真、李剑同学所绘的图的“拐点”在电压为3V的时候,胡增辉同学所会图的“拐点”出现在电压为4V的时候,朱亚兰同学所绘的图的“拐点”出现在电压为2.5V的地方,戚雯同学所绘图的“拐点”出现在3.5V的地方。

2007中考试题(参考答案)

2007中考试题(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9.2x≠10.xy1-=等11.4(填空2分,画图1分)12.25%13.2014.29215.n)2(16.如图三、(每题8分,共16分)17.解:=原式······················6分2=2=·······························8分18.解:设原来每天加固x米,根据题意,得·················1分926004800600=-+xx.·························3分去分母,得 1200+4200=18x(或18x=5400)················5分解得300x=.··············6分检验:当300x=时,20x≠(或分母不等于0).∴300x=是原方程的解.··············7分答:该地驻军原来每天加固300米.··············8分四、(每题10分,共20分)19.解:(1)1600wt=··························4分(2)160016004t t--····························8分16001600(4)(4)t tt t--=-64006400()(4)4t t t t--=.或··························9分答:每天多做)4(6400-t t(或tt464002-)件夏凉小衫才能完成任务.········ 10分20.解:在Rt△AEF和Rt△DEC中,∵EF⊥CE,∴∠FEC=90°,∴∠AEF+∠DEC=90°,而∠ECD+∠DEC=90°,∴∠AEF=∠ECD.·····················3分又∠FAE=∠EDC=90°.EF=EC∴Rt△AEF≌Rt△DCE.····················5分AE=CD.····················6分AD=AE+4.∵矩形ABCD的周长为32 cm,∴2(AE+AE+4)=32.····················8分解得,AE=6 (cm).···················· 10分五、(每题10分,共20分)21.(1)300;···················2分(2)1060;···················5分(3)15;···················8分(4)合理.理由中体现用样本估计总体即可.(只答“合理”得1分)···· 10分′AB CABC′′O第11题图t(时)第16题图2236223622362236223622.解:(1)法一:过O 作OE ⊥AB 于E ,则AE =21AB =23. ················ 1分 在Rt △AEO 中,∠BAC =30°,cos30°=OAAE. ∴OA =︒30cos AE =2332=4. …………………………3分又∵OA =OB ,∴∠ABO =30°.∴∠BOC =60°. ∵AC ⊥BD ,∴BC CD =.∴∠COD =∠BOC =60°.∴∠BOD =120°. ················· 5分∴S 阴影=2π360n OA ⋅=212016π4π3603=. ···················· 6分法二:连结AD . ······················ 1分∵AC ⊥BD ,AC 是直径,∴AC 垂直平分BD . ……………………2分 ∴AB =AD ,BF =FD ,BC CD =. ∴∠BAD =2∠BAC =60°,∴∠BOD =120°. ……………………3分 ∵BF =21AB =23,sin60°=AB AF ,AF =AB ·sin60°=43×23=6. ∴OB 2=BF 2+OF 2.即222(6)OB OB +-=.∴OB =4. ······················· 5分∴S 阴影=31S 圆=16π3. ······················ 6分法三:连结BC .………………………………………………………………………………1分∵AC 为⊙O 的直径, ∴∠ABC =90°.∵AB =43,∴8cos30AB AC ==︒. ……………………3分∵∠A =30°, AC ⊥BD , ∴∠BOC =60°,∴∠BOD =120°.∴S 阴影=360120π·OA 2=31×42·π=16π3.……………………6分以下同法一.(2)设圆锥的底面圆的半径为r ,则周长为2πr , ∴1202ππ4180r =. ∴43r =. ·························· 10分 23.解:(1)P (抽到2)=142=.…………………………………………………………3分 (2)根据题意可列表第一次抽第二次抽····················· 5分从表(或树状图)中可以看出所有可能结果共有16种,符合条件的有10种, ∴P (两位数不超过32)=851610=. ·················· 7分 ∴游戏不公平. ·················· 8分调整规则:法一:将游戏规则中的32换成26~31(包括26和31)之间的任何一个数都能使游戏公平.································ 10分法二:游戏规则改为:抽到的两位数不超过32的得3分,抽到的两位数不超过32的得5分;能使游戏公平. ················· 10分 法三:游戏规则改为:组成的两位数中,若个位数字是2,小贝胜,反之小晶胜.(只要游戏规则调整正确即得2分)六、(每题10分,共20分)24. 解:(1)设按优惠方法①购买需用1y 元,按优惠方法②购买需用2y 元 ··· 1分 ,6054205)4(1+=⨯+⨯-=x x y725.49.0)4205(2+=⨯⨯+=x x y . ············· 3分 (2)设12y y >,即725.4605+>+x x ,∴24>x .当24>x 整数时,选择优惠方法②. ··········· 5分设12y y =,∴当24=x 时,选择优惠方法①,②均可.∴当424x <≤整数时,选择优惠方法①. ·········· 7分(3)因为需要购买4个书包和12支水性笔,而2412<,购买方案一:用优惠方法①购买,需12060125605=+⨯=+x 元; ···· 8分购买方案二:采用两种购买方式,用优惠方法①购买4个书包,需要204⨯=80元,同时获赠4支水性笔;用优惠方法②购买8支水性笔,需要8590%36⨯⨯=元.共需80+36=116元.显然116<120. ············ 9分 ∴最佳购买方案是:用优惠方法①购买4个书包,获赠4支水性笔;再用优惠方法②购买8支水性笔.··············· 10分七、(12分) 25.(1)判断:EN 与MF 相等 (或EN=MF ),点F 在直线NE 上, ······· 3分 (说明:答对一个给2分) (2)成立. ······························ 4分 证明:法一:连结DE ,DF . ·························· 5分∵△ABC 是等边三角形, ∴AB =AC =BC . 又∵D ,E ,F 是三边的中点,∴DE ,DF ,EF 为三角形的中位线.∴DE =DF =EF ,∠FDE =60°.又∠MDF +∠FDN =60°, ∠NDE +∠FDN =60°, ∴∠MDF =∠NDE . ··························· 7分 在△DMF 和△DNE 中,DF =DE ,DM =DN , ∠MDF =∠NDE ,∴△DMF ≌△DNE . ··························8分 ∴MF =NE . ··························9分法二:延长EN ,则EN 过点F . ······················· 5分∵△ABC 是等边三角形, ∴AB =AC =BC . 又∵D ,E ,F 是三边的中点, ∴EF =DF =BF . ∵∠BDM +∠MDF =60°, ∠FDN +∠MDF =60°, ∴∠BDM =∠FDN . ···························· 7分又∵DM =DN , ∠ABM =∠DFN =60°,∴△DBM ≌△DFN . ··························· 8分 ∴BM =FN .∵BF =EF , ∴MF =EN . ························· 9分 法三:连结DF ,NF . ···························· 5分 ∵△ABC 是等边三角形, ∴AC =BC =AC .又∵D ,E ,F 是三边的中点, ∴DF 为三角形的中位线,∴DF =21AC =21AB =DB . 又∠BDM +∠MDF =60°, ∠NDF +∠MDF =60°,∴∠BDM =∠FDN . ··························· 7分N C A B F M D E NC A B F MD EFBC在△DBM 和△DFN 中,DF =DB ,DM =DN , ∠BDM =∠NDF ,∴△DBM ≌△DFN .∴∠B =∠DFN =60°. ·························· 8分 又∵△DEF 是△ABC 各边中点所构成的三角形, ∴∠DFE =60°. ∴可得点N 在EF 上,∴MF =EN . ·························· 9分 (3)画出图形(连出线段NE ), ····················· 11分MF 与EN 相等的结论仍然成立(或MF =NE 成立). ·············· 12分八、(14分)26.(1) 利用中心对称性质,画出梯形OABC . ················ 1分∵A ,B ,C 三点与M ,N ,H 分别关于点O 中心对称,∴A (0,4),B (6,4),C (8,0) ·················· 3分(写错一个点的坐标扣1分)(2)设过A ,B ,C 三点的抛物线关系式为2y ax bx c =++, ∵抛物线过点A (0,4),∴4c =.则抛物线关系式为24y ax bx =++. ············· 4分 将B (6,4), C (8,0)两点坐标代入关系式,得3664464840a b a b ++=⎧⎨++=⎩,.·························· 5分 解得1432a b ⎧=-⎪⎪⎨⎪=⎪⎩,. ···························· 6分所求抛物线关系式为:213442y x x =-++. ·············· 7分 (3)∵OA =4,OC =8,∴AF =4-m ,OE =8-m . ··············· 8分∴AGF EOF BEC EFGB ABCO S S S S S =---△△△四边形梯形 21=OA (AB +OC )12-AF ·AG 12-OE ·OF 12-CE ·OAm m m m m 421)8(21)4(2186421⨯-----+⨯⨯=)( 2882+-=m m ( 0<m <4) ············· 10分∵2(4)12S m =-+. ∴当4m =时,S 的取最小值.又∵0<m <4,∴不存在m 值,使S 的取得最小值. ············ 12分 (4)当2m =-+GB =GF ,当2m =时,BE =BG . ·········· 14分OMN HA C E F DB↑ → -8(-6,-4)xy。

2007年中考广东卷试题分析

2007年中考广东卷试题分析

2007年广东卷试题分析一、第1题命题点秘:此题考查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识记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

试题主要考查形似音似字的读音,2006年考查的是多音多义字,今年改变了命题的角度。

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误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形声字认半边”以及“想当然地类推”。

形声字的声旁有表音功能,但随着历史的变迁,也有很多的形声字的读音与其声旁不尽一致,“认半边”行不通,需要记忆。

对于形似字,则要区别字形,形体相似,读音有别,不可贸然类推。

现代汉语中存在大量的形似字,一般说来,要依字定音,辨音识读,有时要结合语境,音随境转。

解题指津:A项四个加点字的读音依次为“zhēng---zhēng---shèn---zhěn”,其中“峥”“狰”读音相同,“慎”与”缜”的声旁虽然都是“真”,但读音不同;B项四个加点字的读音依次为“zǔ_qie_jū_jǔ”,声旁相同,读音全不相同;C项四个加点字的读音依次为“qiào_shāo_qiào_qiào”,除“梢”外,其余三个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D项四个加点字的读音依次为“chuò_chuò_zhuō__chù”,“辍”与”啜”读音相同,“拙”与“绌”读音不同。

参考答案:B第2题命题点秘:此题考查考生对成语意思的正确理解和运用,能力层级为D级。

涉及到成语词义的理解、感情色彩的把握等。

解题指津:“间不容发”比喻与灾祸相距很近,情势极其危急。

不是指空间拥挤,本句犯了望文生义的毛病。

“妄自菲薄”指毫无根据地看轻自己。

本句弄错对象,应是看轻别人,看高自己,宜改为“不自量力”。

“南辕北辙”形容目的与行动相反,属贬义词,本句宜用中性词“截然相反”。

“名噪一时”指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运用恰当。

参考答案:C第3题命题点秘:此题考查考生对词语意思的正确理解和运用,间接也考查语感能力,句式呼应,词语的搭配。

能力层级为D级。

解题指津:这三句话主要从搭配方面来考虑。

2007年南通市中考语文试卷试题分析

2007年南通市中考语文试卷试题分析

2007年南通市中考语文试卷试题分析康培一、2007年南通中考语文试题的特点今年南通中考语文试卷具有历史性意义,它是南通全面进入课程改革以后,第一份全面体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的试卷,它与高考改革相呼应,首次将总分提高到150分,其中作文提高到65分。

这份试卷体现了如下三个特点:(一)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试题在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的同时,重视了试题的熏陶感染作用。

“积累与运用”这一板块的“看拼音写汉字”一题,引用了一段极富鼓动性的文字:青春不仅意味着qiángjiàn 的体魄和娇好的容貌,更意味着对蓝天白云的向往和活力无限的jīngcǎi 。

在这人生旅程的黄金时节,让我们一起畅想明天,chōngjǐng 未来,在年轻的旗帜下悄悄地留下一行豪迈的青春誓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段文字对学生的成长极具激励作用。

“用古诗文原句填空”一题,要求默写的都是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能陶冶品德情操、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千古传诵的名句。

“阅读理解”这一板块中,所选课外的三段现代文材料,均具有一定的思想内涵和较高的文化品位,与学生的阅读水平相适应,体现了人文价值导向和审美情趣,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奥运火炬:闪现“科技之光”》一文在介绍科学知识的同时蕴含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精神;著名作家毕淑敏的短文《给自己一个目标》,起到引领学生树立正确而远大的人生理想的作用;散文《大美之美》则带领学生放眼西藏的山水,领略大自然的雄浑与壮美。

试题在设计上,注重考查学生整体感知能力,在完整的语境中理解、领悟词语、句子或语段的思想内容、感情倾向的能力,以及评价性阅读能力,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筛选处理信息、分析综合和实践能力,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二)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开放性。

这份试卷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中“建设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一理念。

一是打通内外限制,实现了课本内相关内容的链接和向课本外的延伸。

2007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课标卷)试题点评

2007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课标卷)试题点评

验后的第一次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北京中考语文课标卷在前两年北京市部分区县课标卷的基础上,基本上做到了在平稳中过渡,在继承中发展。

试卷充分体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

试卷充分体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

课程标准提出:课程标准提出:课程标准提出:初中语文教学初中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要着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着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着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发培养学生发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加强语文的加强语文的综合性,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本次试题的命制中,语文核心能力的考察,语文核心能力的考察,例如容易读错的字音、例如容易读错的字音、例如容易读错的字音、容易写错的字形、容易写错的字形、容易写错的字形、提取和概括语言提取和概括语言信息、信息、语言表达等都是本次题目设计的重点内容。

语言表达等都是本次题目设计的重点内容。

语言表达等都是本次题目设计的重点内容。

其次,其次,其次,落实对学生探究能力和落实对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察,例如让学生比较文本中的不同信息得出结论、例如让学生比较文本中的不同信息得出结论、让学生从不同角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让学生谈出自己的阅读体会等都是力求体现对学生探究、让学生谈出自己的阅读体会等都是力求体现对学生探究、发现和创发现和创新能力的考察。

新能力的考察。

试卷在题目分布上充分做到合理布局、试卷在题目分布上充分做到合理布局、控制总量。

控制总量。

控制总量。

本试卷分为第一卷和第二本试卷分为第一卷和第二卷(取消了机读卷),第一卷为基础知识、文学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读和现代文阅读,题目数量分别为基础知识题目数量分别为基础知识5题,题,文学名著阅读试文学名著阅读试1题,题,综合性综合性学习试3题,文言文阅读4题,现代文阅读9题,总题量为22道小题,总分值为60分。

由一道2007年高考压轴题引发的思考

由一道2007年高考压轴题引发的思考
问题研 究
分析 第( ) I 问虽然很简单, 但题目 还是提示
考生可用熟悉的数学归纳法证明, 压轴题中的这一 问明显是送分的( 当然不允许使用二项式定理展开 放缩求证, 那太简单 . 但压轴题中的送分题, ) 往往
数学高考题有的只有一个设问、 有的有多个设 问. 一个设问情况下, 通常有以下几种设问方式: “ 或、 非” 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是、 且、 式( 、类 比推广” 考查学生的合理推理能力)“ 式( 、是否” 式
立, 没有关系. 每个小题的附加条件各不相同, 或设 问方向并列 . 在前面小题没有解题思路的情况下,
在 -
- 4

2’ 5
完全可以跳步作答, 自己会的做完再说 . 先将 解答 这类题须慎重, 应避免误用前面小题的结论来解答
后面的小题 .
第() 3 问的解答既不需要使用前面( )( ) 1 ,2 问
已 >, 知a 0数列{ } a 满足a二 , = , aa i + + a 1 9- I 已知数列I ,-( ) 2- . a} n极限存在且大于零, 求
A l a( A用 a 二i 将 m 表示) ( ) b 二 。 A n ;I 设 。 a 一 , =
b 12 ’ 证明: ,= ,, . ‘ b, n A b+ ) (n A
问之间的层次关系的角度 , 可分为以下几种设问方
其实, 只要考生想到这一点, 自觉地使用“ 借步作
答” 法尝试, 就相对容易成功 . 证明 ( 略. I 当n 6m-n 由(I ) ( ) 3 , I 时, )
万方数据
・文 习 参 考

- 滋' (7 9 ) +? 7 0 第期 2 年 0
(2 n)…n) (3 ・(3 , n) n 3 < + ・+ ・ + ・ 3 1 n n

2007年中考试题分析(吴益平)

2007年中考试题分析(吴益平)

2007年海南省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化学学科试题分析2007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是海南省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面进入新课程后的首次中招考试。

化学科试题命题的依据是《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和《2007年海南省初中毕业生毕业升学考试各学科考试说明》。

着重考查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所设定的各领域中的基本的、核心的内容,并注意到五个主题(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内容的合理分布。

试题努力做到有利于全面和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化学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有利于引导教师改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有利于普通高中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择优录取学生,实现普通高中的均衡发展。

一、命题原则1、突出化学主干知识。

注重灵活多样地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教学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学习而不是机械学习。

2、突出以能力立意来命题。

注意联系实际,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引导教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关注化学科学的发展。

3、加强STSE教育思想的渗透。

引导学生多角度、开放性地思考问题,在考试中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的融合。

4、试卷结构合理,题量适当,知识覆盖面广,难易程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设置繁、偏、怪的试题。

二、试卷结构本套化学试题共五大题,26小题,借助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各种题型来检测学生的化学能力。

选择题(26—39题)赋分42分;填空题(40—43题)赋分28分;简答题(44—47题,第44、45题必答,第46、47题任选其一)赋分18分;实验题(48—49题)赋分11分;计算题(50—51题)赋分11分,全卷总分11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本套试题考虑到不同类型试题的功能,充分注意了各类型试题的合理分布,以实现检测功能上的互补,有利于整体考查目标。

安庆市2007年中考数学试卷分析(含07年安徽省中考题及答案)

安庆市2007年中考数学试卷分析(含07年安徽省中考题及答案)

安庆市2007年中考数学试卷分析安庆七中吴鹏2007年安徽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区数学试卷,充分反映当前教育教学发展的要求,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立足学生的发展和终生学习能力的需要,考查学生在义务教育整个阶段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与方法;继续加强课程标准对学生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继续考查学生用数学知识和思维方法分析解决现实生活的有关问题的应用能力。

试题在能力考查的基础上充分考察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显具有时代性、应用性、探究性、综合性的特点,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对我省、市的初中数学教学发挥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一、基本情况全卷共23道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我市从参加今年全省基础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学业数学科考试的考生中抽取了300份试卷进行分析。

其中最高分为146分,最低分为9分,及格率为64%(90分及以上),优秀率为26%(120分及以上),平均分为94.75分。

整卷的难度为0.63。

试卷具有明显的区分度和较好的选拔功能。

1.各分数段人数统计各分数段人数统计表分数段0~10 10~20 20~30 30~40 40~50人数 1 5 7 9 11百分率0.3 4 1.7 2.36 3 3.7分数段50~60 60~70 70~80 80~90 90~100人数15 17 23 19 39百分率 5 5.7 7.7 6.4 13分数段100~110 110~120 120~130 130~140 140~150人数36 39 36 23 17百分率12 13 12 7.7 5.72.各小题得分情况统计题号 1 2 3 4 5 6 7 8平均分3.44 3.64 3.6 3.24 3.84 3.28 3 2.96难度系数0.86 0.91 0.9 0.81 0.96 0.82 0.75 0.74题号9 10 11 12 13 14 15 16平均分1.92 2.8 2.65 4.55 4.95 4.35 6.96 5.76难度系数0.48 0.70 0.53 0.91 0.99 0.87 0.87 0.72题号17 18 19 20 21 22 23平均分6.084 7.2 3.5 7.32 2.5 2 3.5难度系数0.76 0.5 0.72 0.35 0.61 0.21 0.25二、学生答题状况和试题评价1.对试题目标——课程目标的分析根据《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课程内容结构表,并参照《指导》中相应考查内容的要求,将义务教育7—9年级涉及的考试内容分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数学活动过程、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共4个考查领域。

关于2007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与思考

关于2007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与思考

关于2007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与思考第一部分关于试卷♦试卷分析♦一、试卷结构合理:本试卷由三大题组成:(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8题,共29分);(二)阅读:由四文段阅读构成:(41分)(1)文言文阅读(9—13题,共9分)(2)说明文阅读(14—17题,共9分)(3)议论文阅读(18—21题,共9分)(4)记叙文(小说)阅读(22—26题,共12分)(三)作文(50分)三、本试卷其它特点:1、保持了2006年中考试卷的基本框架,让中考复习有据可依。

2、加大了对古诗文名句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考查,2006年此两项分另为8分和9分,2007年分别为9分和10分。

3、继续重视考查文学名著的阅读。

4、特别注重学生能力考查。

♦媒体评价♦今年的作文命题由“关注自我,关注内心”转向“关注他人,关注社会”,是对感恩教育的密切关注。

两个作文题一实一虚互为补充,引导考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而基础题部分涉及汉字的书写、词语的理解与运用、病句修改、名著阅读、一句话新闻等,出题涉及的内容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

应引起注意的是,虽然考试有不少创新,但不少题与课本知识密切相关,因此不能完全偏离书本,应该夯实基础。

(长郡中学初三年级组秦莎老师)今年语文卷紧扣时代脉搏,以真善美为追求,体现感恩、节俭、和谐、信念等主题。

感恩是时代的主题。

200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长沙少年黄舸的事迹经报道后,在星城掀起了股股“感恩”浪潮。

语文卷以“留点感激在心中”命题作文,旨在引导学生找寻生活中的滴水之恩并将其永存心底。

为了积极倡导“节约”理念,响应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号召,语文卷在“阅读”部分,命题组精心挑选了《节约是自然界神圣法则》的说明文。

“和谐”是党中央提出的时代主题,构建和谐社会是全体中国人努力的目标。

命题人员就2006年12月《湖南日报》上的一篇题为《修炼善良的心》的短文拟题,试题将无限广大、崇高的思想,化为日常生活中简单而平易的细节,从细节处领悟大道理,从善举中感受大贡献。

2007年中考作文审题失误类说

2007年中考作文审题失误类说

2007年中考作文审题失误类说对于中考作文来说,审题就是最重要的一步。

一个漏审的关键词,就可能影响到整篇文章的发挥,并最终影响到分数。

那么,如何避免审题失误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未看清题目类型有一些同学在写作文的时候,可能会误认为这个题目是议论文,编了一篇完整的议论文之后,才发现这其实是一篇叙述文。

这样的失误也很常见。

因此,在开始写作之前,一定要仔细看清题目,明确文章的类型,有针对性地进行写作。

二、未抓住关键词有些同学在审题的时候,会将题目中的某些关键词忽略掉,或者误解了其含义。

比如,题目是“我的理想”,有的同学可能会将“理想”这个词理解成“梦想”,导致文章偏题。

又或者,题目中有一个重要的关键词,但某些同学在写作时却将其遗漏了。

因此,在审题的时候,一定要抓住关键词,牢记在心,并在写作时有意识地展现出来。

三、不了解命题人意图中考作文的命题人通常会有自己的意图,即想要考察学生的哪些能力,比如谈论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

因此,在写作时,一定要了解命题人的意图,根据题目设置的任务和要求进行写作。

四、欠缺对背景和情境的了解有些题目和要求是和特定的背景和情境相关的,而有些同学可能并没有认真去了解这些内容。

比如,题目设定在某个历史时期,但是某些同学却对这个历史时期所代表的背景和情境没有认真了解,导致在写作时,缺乏对题目所要求的深度和广度的掌握。

因此,在写作之前,一定要先了解所涉及的背景和情境,有意识地将这些内容融入到文章中。

五、未掌握作文思路在审题的时候,除了明确文章类型、抓住关键词等基础要求外,我们还需要为自己制定大致的作文思路。

有些同学在写作之前,并没有考虑清楚自己的作文思路,导致在写作过程中,经常走题或者语无伦次。

因此,在写作之前,最好先构思一下自己的作文思路,明确主体框架和内容,然后再进一步展开。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出,做好一篇中考作文,首先要做好审题这个环节。

2007年安徽省中考作文题解及佳作点评

2007年安徽省中考作文题解及佳作点评

文题回放请以“我们的心近了”为题,写一篇文章。

(55分)提示与要求⑴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感悟、认识。

⑵请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用你喜欢的表达方式写作。

⑶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⑷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⑸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文题解析这是一道体现出浓厚的人文气息的全命题作文,文题并没有设置什么审题障碍,意图很明白,入题较容易,要学生写出真情实感,注重生活的积累与感悟,同时渗透着对学生加强沟通与交流的教育。

没有较为厚实的生活积累,没有一定的感悟能力,想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并不容易。

一、审清题意,把握内涵。

“我们的心近了”,首先要把握“我们”的指向范围。

这里的“我们”可以是亲人,可以是师生,也可以是朋友,甚至是古人、名人。

当然,也可以从抽象的角度入手,比如写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与诗词的情感共鸣等等。

“心”切不可停留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形上,而是“心”的交往,思想、情感之间的交流,写认识、说情感、谈体会、表感悟等,可以成为下笔的立足之点。

“近了”,这是一个变化的过程,要表现出从“不近”(不理解、不认识、反感等)到“近”(亲近、融洽)这一情感变化过程。

二、巧选角度,化虚为实。

“我们的心近了”是一道很宽泛的命题作文,写作时要注意化大为小,化虚为实,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我们可以把这个作文分解成一些具体的内容,这样就很容易下笔了。

如:沟通使我们的心近了;诚信使我们的心近了;宽容使我们的心近了;关爱使我们的心近了;磨难使我们的心近了;络(QQ、博客、跟帖)使我们的心近了;亲近自然使我们的心近了……三、选材典型,立意高远。

首先必须要抓住“和谐”这一大的主题来立意。

“我们”可以写实,表现具体的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亲近的变化过程。

也可以虚写,香港、澳门已经回归祖国的怀抱,而台湾问题依然是海峡两岸人民心中的伤痛,可以通过“连战访华”等两岸政治文化的交流,表现海峡两岸人民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的共同心声。

2007年河北省中考作文题解及满分作文点评

2007年河北省中考作文题解及满分作文点评

2007年河北省中考作文题解及满分作文点评作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50分)孔子的学生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

一位智者说:如果每个人都能把反省提前几十年,便有50%的人可能让自己成为一名了不起的人。

他们的话都道出了反省对于成长的意义。

请你以“反省”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题目自拟;③文体自定;④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应不少于20行);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试题解读:此题属于“提示语+话题”的类型,有较大的开放性和自由度。

我们写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读懂题干,审准话题《现代汉语词典》将“反省”解释为:回想自己的思想行动。

检查其中的错误。

我们知道,“反省”的外延非常广泛。

个人,要反省;国家,也要反省;只要智慧存在的地方,就都少不了——反省。

那么,为什么要“反省”呢?这是我们必须弄清楚和把握住的。

有人说反省是能力之母,反省是能力之王。

反省是强者的一种特征。

还有人说,反省是心灵镜鉴的拂拭,是精神的洗濯,它涵盖了我们整个生命的全部内容。

反省的过程就是一个人心智不断提高的过程,是一个人心灵不断升华的过程。

也是我们对所遵循的标准不断反思和不断提高的过程。

这些见解都是很有道理的。

一个人为什么能够强大。

一个集体为什么能够强大,一个国家为什么能够强大,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反省。

我们不管选取生活中的哪个角度,都必须理解“反省”的内涵,扣住“反省”这个话题,否则就会被视为离题、跑题。

二、立意要新话题作文要求自定立意,比较适宜的方法是:根据话题,选择材料,得出主题。

确定立意的方法很多,如虚实法、点面法、正反法等。

一提到“反省”,不要只局限于修正自己的缺点错误。

看到别人有缺点和错误也要反省自己,并从反省中获取前进的力量。

相对来说,后者就比前者的立意高了一筹。

还可以有更新的立意,请读下面几位名人的名言,或许会对你的立意有所帮助:能够反躬自省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2007年一道中考题参考答案的质疑
安徽省芜湖市清水街道安流学校 林 闯 (邮编:241000)
近日,在给初三毕业班选讲中考试题时,发现2007年芜湖市中考数学试卷第23题的参考答案存在明显错误,现在把它指出来,以就教于同仁.原题及参考答案转录如下.
题 阅读以下材料,并解答以下问题.
完成一件事有两类不同的方案,在第一类方案中有m 种不同的方法,在第二类方案中有n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 =m +n 种不同的方法,这是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完成一件事需要两个步骤,做第一步有m 种不同的方法,做第二步有n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 =m n 种不同的方法,这就是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如完成沿下图1所示的街道从A 点出发向B 点行进这件事(规定必须向北走,或向东走),会有多种不同的走法,其中从A 点出发到某些交叉点的走法数已在图2填出.
(1)根据以上原理和图2的提示,算出从A 出发到达其余交叉点的走法数,将数字填入图2的空圆中,并回答从A 点出发到B 点的走法数共
有多少种?
(2)运用适当的原理和方法算出从A 点出发到达B 点,并禁止通过交叉点C 的走法有多少种?
(3)现由于交叉点C 道路施工,禁止通行.求如任选一种走法,从A 点出发能顺利开车到达B 点(无返回)的概率是多少
?
解 (1)∀完成从A 点到B 点必须向北走,或向东走,
#到达A 点以外的任意交叉点的走法数只能是与其相邻的南边交叉点和西边交叉点的数字之和.
与否,看这个截面中相邻两点是否分布在原正方体现成的六个面中的某个平面内,如果每相邻两点都满足这个条件,则这个 截面!是正确的,否则这个 截面!是错误的.
例如,分析图(1)由于A 、B 两点不是分布在原有现成六个面中的同一个面,因而是错误的,图(2)中,相邻两点均满足刚才的条件,因而是正确的,参照刚才的判别标准,学生就很容易解决这类问题.
4 根据俯视图及其中的小正方体个数(数字)画出主、左视图
例 有一些完全相同的正方体,组合成立体图形,现根据俯视图试画出它的主、左视图(图中数字是正方体个数).
学生拿到这样的题目后往往感到无从下手,其实对这类题目教师如果作富有技巧性的引导,往往就很容易解决,因为题目要求画出该组合几
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所以先教会学生选择如
图所示的主视方向和左视方向(如图).
画主视图时,主视方向上,共分左右两列,左列最大数字是4,右列最大数字是3,所以主视图应该为(如下左图).
画左视图时,左视方向上,也分左右两列,左列最大数字是4,右列最大数字为2,所以左视图为(如右图)
总结出这样的规律以后,还要提醒学生,无论是主视图还是左视图,所有列的下面都必须对齐.
总之,这一章节的内
容和知识点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分类思想、空间想象力,作为教师应不断探索,当好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会学生触类旁通,引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最有效,才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收稿日期:2007 12 26)
28中学数学教学2008年第2期
故使用分类加法计数原理,由此算出从A 点到达其余各交叉点的走法数,填表如下图1.
答:从A 点到B 点的走法共有35种.
(2)方法一:可先求从A 点到B 点,并经过交叉点C 的走法数,再用从A 点到B 点总走法数减去它,即得从A 点到B 点,但不经过交叉点C 的走法数.完成从A 点出发经C 点到B 点这件事可分两步,先从A 点到C 点,再从C 点到B 点.使用分类加法计数原理,算出从A 点到C 点的走法是3种,见图2;算出从C 点到B 点的走法为6种,见图3,再运用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得到从A 点经C 点到B 点的走法有3 6=18种.
#从A 点到B 点但不经过C 点的走法数为35-18=17种.
方法二:由于交叉点C 道路施工,禁止通行,故视为相邻道路不通,可删除与C 点紧相连的线段.运用分类加法计数原理,算出从A 点到B 点并禁止通过交叉点C 的走法有17种.从A 点到各交叉点的走法数见图4.故从A 点到B 点并禁止经过C 点的走法有17种
.
(3)P (顺利开车到达B 点)=17/35.
答:任选一种走法,顺利开车达到B 点的概率是17/35
.
图5以上解答的(1)、(2)两步是自然、合理的.第(3)步乍看起来也很合理,因为从A 点到B 点并禁止经过C 点的走法有17种,而从A 点到B 点的走法共有35种,任选一种走法,从A 点出发能顺利开车到达B 点(无返回)的概率 当然!是17/35.
然而,笔者认为,这35条
路线的选择却并不是等
可能事件,故不能用列举法求其概率.如图5,例如选择走路线A -D -B,从A 点出发,选择走F 点的概率为1/2,在F 点选择走G 点、在G 点选择
走H 点、在H 点选择走D 点的概率也都为1/2,
而从D 点到B 点,却别无选择,只有老老实实地走路线D -I -J -B,即每次选择到下一点的概率都是1,于是根据乘法原理,立即可得选择走路线A -D -B 的概率为
P (A -D -B)=(1/2) (1/2) (1/2) (1/2) 1 1 1=1/16;同理可得,P(A -E -B)=(1/2) (1/2) (1/2) 1 1 1 1=1/8.显然P(A -D -B)∃P(A -E -B).
事实上,本题的第(3)步是一个求条件概率的问题.经分析,不难得到以下两种解法.
图6解法一:按照题目规定的走法,容易计算出走到每个交叉点的概率(如图6),故P (顺利开车到达B 点)=P (J )+P(R )=(5/32)+(15/32)=5/8.
解法二:注意到走到C 点的概率P (C)=(1/8)+(1/4)=3/8,而走到C 点是需要返回
的,不符合题意,于是
P (顺利开车到达B 点)=1-P(C)=1-(3/8)=5/8.
以上两种解法的结果是一致的.我们注意到5/8>17/35.
笔者曾就第(3)问中的 任选一种走法!的含义请教过该题的命题专家,他解释说,题意的初衷是把 所有的路线!作为抽取对象,而把抽到 走得通的路线!作为符合条件的事件,于是容易求出结果17/35.这样的说法勉强可以说得通.然而,一个新的问题就出来了,除非这个司机出门前在纸上排列出所有的35条路线,否则他拿什么来随机 抽取!呢?这也过于理想化了,甚至只能是纸上谈兵!正常情况下,不知路况的司机应该是在确定了大致行车方向后,按一定的规则(如本题的 必须向北走,或向东走!)在每个路口自由地选择行车方向.每条 路线!正是由一次次的选择 走向!所积累而成的,没有先前的走向选择,哪来后面的整条路线?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因果关系了.所以,应试者若把 任选一种走法!理解为每次自由地选择走向,不但无可厚非,而且也更具有现实意义.
(收稿日期:2007 12 26)
29
2008年第2期中学数学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