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芨种植可行性分析及计划书
白芨种植可行性分析及计划书
白芨种植可行性分析及计划书(总10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白芨种植可行性分析及计划书白芨为兰科白芨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白芨的块茎为我国传统中药,白及花色艳丽,也是一种很好的景观植物,由于市场需求的扩大,因此市场对白芨的需求十分旺盛。
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野生白芨遭到过度采挖,导致其野生自然资源急剧减少,濒临灭绝,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的野生药用植物之一。
由于白芨野生资源遭受到毁灭性的破坏,白芨的人工繁育在技术上还受到一定的限制这几年才刚刚开始,市场上商品紧缺,价格暴涨就成了必然的趋势。
云南天鸿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在人工繁育的这条路上已经实现了人工种植白芨的突破,产量提供和人工大面积的种植已经开始,得到了广大白芨种植户的推崇;一、白及生存条件及商品生产所具有的独特性1、生存环境要求的独特性白芨大多野生于山野川谷的向阳山坡、疏林中、草丛中,喜欢阴凉的湿度较大的环境,土壤肥沃疏松而又排水良好的夹沙土。
所以,要求生存环境独特的白及的资源是有限的,目前,野生资源的产地仅剩下云、贵、川、湘等极其有限的少数地域的偏远山野。
2、无性繁殖的独特性白芨种植可行性分析及计划书白芨为兰科白芨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白芨的块茎为我国传统中药,白及花色艳丽,也是一种很好的景观植物,由于市场需求的扩大,因此市场对白芨的需求十分旺盛。
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野生白芨遭到过度采挖,导致其野生自然资源急剧减少,濒临灭绝,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的野生药用植物之一。
由于白芨野生资源遭受到毁灭性的破坏,白芨的人工繁育在技术上还受到一定的限制这几年才刚刚开始,市场上商品紧缺,价格暴涨就成了必然的趋势。
云南天鸿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在人工繁育的这条路上已经实现了人工种植白芨的突破,产量提供和人工大面积的种植已经开始,得到了广大白芨种植户的推崇;一、白及生存条件及商品生产所具有的独特性1、生存环境要求的独特性白芨大多野生于山野川谷的向阳山坡、疏林中、草丛中,喜欢阴凉的湿度较大的环境,土壤肥沃疏松而又排水良好的夹沙土。
白技术芨种植
白芨组培苗种植技术举要建水源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白芨概述别名白根、地螺丝、白鸡娃、羊角七、连芨草、紫兰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收载的白芨为兰科白芨属植物「Bletilla striata(Thunb.)Reichb.f.〕,以块茎入药。
在自然界,白芨野生于海拔500-3000米的山坡草丛、沟谷、溪边及疏林下,喜生于较阴凉湿润的腐殖土及肥沃的砂质壤土中。
白芨块茎含主要化学成分为白芨胶质(黏质之一,白芨甘露聚糖Bletilla mannan),由4份甘露糖和1份葡萄糖组成的葡甘露聚糖。
新鲜块茎中含淀粉约30.48%~61.36%,葡萄糖1.5%,黏液质约55%。
另含联苯类(bibenzyls)、双氢菲类、二氢菲并吡喃类、并白芨醇A、B、C(bletilol A、B、C)及蒽醌类化合物大黄甲醚(Physcion)等。
由于白芨野生资源逐渐枯竭,云南、贵州、四川、湖北、浙江、安徽、陕西等各地己将野生白芨驯化成功,进行了规范化人工示范规范化种植并获得成功。
二、白芨的用途(一)医药用途白芨性微寒,味苦、甘、涩。
归心、肝、胃经。
具有补肺止血,消肿生肌等功能。
用于咳血吐血,外伤止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肺结核咳血,溃疡病出血。
白芨块茎所含的甘露聚糖,淀粉,葡萄糖,挥发油和粘液质,具有止血、抗菌及抗癌作用。
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肺结核,消化系统疾病,如上消化道出血、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及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等,治疗化脓性皮肤感染、百日咳、鼻出血、过敏性紫底等,并用于试治肺癌、胃癌,经动物实验,肿瘤抑制率达70%以上。
白芨止血效果特好,现在用白芨做的胶膜块,用于肝脾手术贴在刀口处,代替血钳子,效果特好。
具体医药用法举例如下:1.治疗食管炎。
白芨粉末煎煮所得的胶状液,黏合性强,服用后能覆盖食道黏膜表面,起保护作用,加上其有良好的消肿生肌、促进局部炎性水肿和溃疡愈合等作用,所以治疗食管炎有特效。
可用白芨15克,配白芍、威灵仙、甘草各12克,煎服,也可在辨证基础方中加白芨30克。
白芨栽培方案
白芨栽培实验-----不同种植密度对白芨生长发育的影响一、白芨概况白芨为兰科白芨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白根、地螺丝、白鸡娃、羊角七、紫兰、刀口药、连及草等。
以块茎供药用,能收敛止血,消肿生肌;治肺结核咳血,支气管扩张咯血、胃溃疡吐血、尿血、便血等症。
外用治外伤出血、烧烫伤、手足皲裂等症。
在生物医药、保健食品、纺织印染、特种涂料和日用化工等方面有巨大的商业利用价值。
随着白芨食品的开发利用和印染业、美容业的需求,白芨用量日趋增多,现已列入《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予以保护。
-其价格仍有上升趋势,且表现为供不应求的畅销态势。
我国白芨目前大多还是依赖野生,野生白芨资源是有限的,越挖越少。
连年的狂采滥挖,再加上自然灾害的影响,使野生白及产量急剧下降,供需矛盾日益扩大,资源日益短缺。
解决白芨资源短缺的最佳办法就是人工种植.二、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
株高30~60厘米。
块茎肉质,白色,具2~3叉呈菱角状,有须根,常数个并生,总状花序顶生,常有花3~8朵;花淡紫红色,花瓣不整齐。
蒴果圆柱形,上有6条纵棱,两端稍尖。
种子细小,多数。
花期4-5月,果期7~8月。
白芨有两种,还有一种花黄白色,叶条状披针形,为狭叶白芨。
在紫红花中,又有大种、小种之分,其中以大种块茎产量较高。
三、白芨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白芨喜温暖、阴凉和较阴湿的环境,不耐寒。
常常野生在丘陵和低山地区的溪河两岸、山坡草丛中及疏林下。
故应选择肥沃、疏松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栽培,要求栽培在阴坡或较阴湿的地块。
实验方案一.实验目的1、了解并掌握白芨的形状特征及药用价值2、了解并掌握白芨的栽培技术及生长状况3、通过实践探索种植密度不同对白芨生长发育的影响二.实验材料白芨组培苗实验基地(温室大棚)各种工具(锄、皮尺)等所需N、P、K等各种肥料各种所需农药三、实验方法三种种植密度的田间对比实验1、白芨种植密度:16461株/亩行距:27cm 株距:15cm2、白芨种植密度:22223株/亩行距:20cm 株距:15cm3、白芨种植密度:19608株/亩行距:20cm 株距:17cm四、实验步骤1、选地整地选择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和腐殖质壤土,温暖、稍阴湿环境,不耐寒。
最新整理村白及种植项目实施方案.docx
最新整理村白及种植项目实施方案
村白及种植项目实施方案
贫困村中药材基地联合种植项目实施方案
为了做好贫困村中药材(白芨)基地联合种植项目(一期)的实施工作,确保扶贫资金安全增值,根据祁扶组〔20xx〕15号文件批复和《贫困村中药材(白芨)基地联合种植项目建议书》的要求,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及资金:贫困村中药材(白芨)基地联合种植(一期),项目资金182万元,其中:樵溪村、谢家村、西源村、石舜村、龙源村各30万元,光华村32万元。
(2)建设内容及规模:由林业部门牵头组织,6个贫困村资金入股,企业负责种植管理及销售,采取“贫困村+基地+企业”的方式,联合种植中药材白芨80亩。
二、实施步骤
(1)5月底前,完成项目公告,制定项目实施方案。
(2)6月份,完成项目招投标;承建单位与贫困村签订种植及管理合同,并开工建设。
(3)7月份,完成项目基地种植任务及作业道建设。
(4)8月—10月份,完成项目基地抚育管理、施肥及病虫害防治、作业道维护等工作。
(5)11月份,组织人员开展项目检查验收。
(6)12月份,整理完善项目建设相关档案资料,并向县扶贫办及贫困村汇报项目建设情况。
白芨种植可行性分析及计划书
白芨种植可行性分析及计划书一、项目介绍计划种植白芨4亩,约1000公斤种子。
二、投资方式白芨种植项目由一人经营。
三、市场分析白芨:白芨为中医常用中药。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收载的白芨来源于兰科Orchidaceae植物白芨属Bletilla白芨Bletilla striata (Thunb.) .的干燥块茎。
在自然界,白芨野生于海拔500~1500m的山坡草丛、沟谷、溪边及疏林下,喜生于较阴凉湿润的腐殖土及肥沃的砂质壤土中。
白芨性微寒,味苦、甘、涩。
归心、肝、胃经。
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功能。
用于咳血吐血,外伤止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肺结核咳血,溃疡病出血。
白芨块茎含主要化学成分为白芨胶质(黏质之一,白芨甘露聚糖Bletilla mannan),由4份甘露糖和1份葡萄糖组成的葡配甘露聚糖。
新鲜块茎中含淀粉约%~%,葡萄糖%,黏液质约55%。
另含联苯类(bibenzyls)、双氢菲类、二氢菲并吡喃类、并白芨醇A、B、C(bletilol A、B、C)及蒽醌类化合物大黄甲醚(Physcion)等。
由于白芨野生资源逐渐枯竭,四川、湖北、陕西柞水等己将白芨由野生变家种研究获得成功,现正为人工示范规范化种植。
现代研究表明,白芨块根含甘露聚糖,淀粉,葡萄糖,挥发油和粘液质,具止血、抗茵及抗癌作用。
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肺结核,消化系统疾病如上消化道出血、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及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等,治疗化脓性皮肤感染、百日咳、鼻出血、过敏性紫底等,并用于试治肺癌、胃癌,经动物实验,肿瘤抑制率达70%以上。
此外,白芨还可作乳化剂、悬浮剂,可代管西黄普胶粉与阿拉伯胶粉,并可制作为白芨代血浆。
白芨所含淀粉粘性强,可作为工业糊料,可浆丝稠、棉纱等。
白芨应用广泛,市场需求量较大,综合利用潜力亦较大,值得深入研究开发。
目前,白芨野生变家种与规范化种植研究虽己取得一定成效,但还少见白芨规范化与规模化的报道,白芨药用尚主要赖野生资源,而白芨野生资源有日趋减少之势。
白芨种植技术与管理2024
引言概述:白芨(Rhizoma Cimicifugae)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具有多种药用价值,被广泛用于中药制剂、食品和保健品等领域。
随着人们对中药文化的重视和需求的增加,白芨的种植技术和管理也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白芨的品种选育、种植环境选择、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和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旨在提供关于白芨种植的专业指导和参考。
正文内容:一、品种选育1. 遴选合适的品种:选择适应当地环境和生态条件的品种,如黑龙江地区适合选择耐寒品种。
2. 优化品种性状:根据市场需求,选择有较高有效成分含量、良好产量和品质的品种。
3. 品种繁殖和纯化:运用组织培养、遗传工程等技术手段,对有良好性状表现的优良品种进行繁殖和纯化。
二、种植环境选择1. 土壤要求:选择土壤疏松、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和矿质元素的土壤,PH值保持在6.5~7.5之间。
三、种植技术1. 地面播种:采用地面播种是主要的种植方式,播种前先将种子进行处理,确保萌发率。
2. 间作种植:与其他草本植物进行间作种植,可以充分利用土壤,降低病虫害发生的风险。
3. 营养管理:进行合理施肥,保持土壤湿润。
注意及时除草、松土,促进根系生长。
4. 病虫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药剂相结合的方式,定期监测和防治病虫害。
5. 灌溉管理: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水量进行适时适量的灌溉,避免水浸害或干旱。
四、病虫害防治1. 主要病害:白芨主要病害有立枯病、锈病、霜霉病等,要定期检查和防治。
2. 病害防治策略:采用病害抗性强的品种,合理调控温湿度和通风,严禁留下病害源。
3. 主要虫害:白芨主要虫害有蚜虫、蠹虫等,要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4. 虫害防治策略:使用植物源有机农药、微生物农药等,控制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5. 病虫害监测:定期检查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避免大面积危害。
五、管理措施1. 管理统筹:制定详细的种植管理方案,包括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确保全面管理。
白芨种植可行性分析及计划书
白芨种植可行性分析及计划书白芨,为黑龙江省的特色中药材之一,主要产于较高海拔的山区或河谷,其根茎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润肺化痰等功效。
白芨的市场需求一直居高不下,因此白芨的种植可行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一、种植环境条件白芨适合生长在海拔26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喜欢湿润、排水良好、光照较强且空气流通的生长环境。
在生长期间温度宜在10℃-18℃之间,潮湿的环境更有利于白芨的生长。
二、市场需求分析白芨的整体市场需求较为旺盛,主要用于化学、医药、食品等产业。
由于白芨的药用价值不断得到认可,其价格也随之不断上涨,使得种植白芨在现在市场上很有发展前景。
但是,通过市场调研发现,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白芨中不乏夹杂着其他杂质和不良品质的情况,有些消费者对这些产品产生了不信任的态度。
因此,如果能生产出具有高质量和高效益的白芨,那么就能够在市场上取得更好的销售。
三、技术可行性分析白芨的种植必须有一定的技术保障,包括种植、施肥、病害防治等各个环节。
目前,国内已经有了一些白芨的种植技术和栽培方法,这些方法中多数是在传统的种植技术的基础上整合现代生物科学等新技术。
这些技术的不断补充和更新,为白芨的种植实现了更高的生产效率和降低了生产成本。
但是在实践中还是难以避免疾病和虫害的影响,如果能做好病虫害的防治,那么能产生更好的收益。
四、经济效益预测基于以上的市场需求和技术保障的分析,可得到白芨种植的经济效益预测。
以白芨种植面积100亩为例,投资人首先需要准备耕地,购买种植材料,以及种植、管理等成本,总投资约为20万元人民币。
按照正常条件下的产量,每亩大约能够产出200公斤的白芨药材,每公斤药材市场价格大概在100元左右,总收益不小于40万元。
扣除全部成本,净收益约为20万元。
同时,由于白芨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因此未来的产值预测也是非常乐观的。
综上所述,白芨种植在现今市场上是非常具有可行性的,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和技术保障,可以在市场上获得比较高的经济效益。
白芨生产栽培及产业化可行性分析 - 轩斛
白芨生产栽培及产业化可行性分析 - 轩斛白芨生产栽培及产业化可行性分析及建立区域推广服务中心合作方案第一章白芨概况及其功效一、白芨概况白芨是兰科白芨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温带地生兰科植物中最具有经济价值的类群之一,其块茎为我国传统名贵的中药,花色艳丽,也是一种很好的景观植物。
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白芨》:“其根白色,连及而生,故名白芨。
”《本草纲目》载:“气味苦辛,无毒。
主冶痈疮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贼风鬼击,痱缓不收。
除白癣疥虫。
结热不消,阴下痿,面上��疱,令人肌滑。
”白芨分布较广,在全国大部分省区均有分布,各地均有栽培。
主产于贵州、四川、湖南、湖北、安徽、江苏、河南、云南、广西、浙江等省区。
虽然白芨在各地均有分布,但是由于白芨种子发育不完全,在自然条件下很难萌发和生长,一般靠分株繁殖,很难满足大量栽培的需要。
目前虽然白芨组织培养和设施栽培等人工繁育关键技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并没用组织培养技术迅速推广应用的报道。
白芨产业化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品种与质量控制技术研发应用滞后,栽培方式粗放等问题。
二、白芨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白芨含有淀粉、葡萄糖、挥发油、甘露聚糖等成分,具有明显的止血效果。
可用于治疗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咳血、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等症。
近代药理学研究,白芨栓塞剂在治疗肝癌肿瘤方面,不仅无毒副作用,还能促凝血,是很好的栓塞剂,而且能抗炎、抗肿瘤,具有栓塞和化疗的双重作用。
近年来,白芨除制成饮片直接使用外,还被广泛应用在复方中药的配伍中。
随着人们对白芨的研究和开发利用,现已经开发出许多新用途和新产品,如“开胃片”,血管栓塞剂,白芨胶囊,复方烧伤喷雾剂,以白芨胶粘部分制成的白芨代血浆,用其淀粉制成的粘合剂等。
白芨还可以制成乳化剂、悬浮剂,此外在化妆品和保健品中也被广泛应用。
第二章白芨产业发展的现状与特点白芨原产我国,广布于云南、贵州以及长江流域各省,江苏省茅山地区也有野生分布。
永胜县白芨设施栽培技术及经济效益分析
白芨为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兰科白芨属,喜温暖、湿润、阴凉的气候环境。
最适宜生长环境在海拔800~2000m、年平均气温16℃~20℃的温湿地区,高海拔地区每年冬季枯苗,春季萌发。
正品白芨为不规则扁圆形,多有2~3个爪状分枝。
忌阳光直射,常野生于丘陵、低山溪谷边、阴蔽草丛中或林下湿地。
永胜县从2013年开始试验种植紫花三叉大白芨,到2017年田间种植面积接近1000亩,第1批试种田块已经采挖,经测产验收取得了良好的种植效益。
1栽培管理技术1.1选地整地。
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腐质土和红砂土等微酸性土(pH值5~7)为好。
整地时把土翻耕30cm以上,耕作层施入厩肥和堆肥,每亩施农家肥或山基土3000kg,结合农家肥可撒施三元复合肥20kg,再翻地,使土和肥料拌均匀备用。
移栽前浅耕1次,把土整细、耙平,做宽1~1.2m的高畦,畦沟宽30~35cm,沟深25~30cm。
1.2选用优质种苗。
白芨常见的有黄白花和紫花两种。
花黄白色,叶条状披针形,为狭叶白芨。
紫花有大种小种之分,其中以大种块茎产量较高。
选用紫花三叉大白芨优质组培苗进行种植,保持了原有白芨的所有成分,药效和野生的一样,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1.3合理密植、适时移栽。
春季3~4月、秋季9~ 10月移栽,行距20~25cm,株距20cm,“品”字形栽种,开小沟、摆苗、填土、压实、浇水或挖穴移栽均可,栽后经常保持潮湿。
亩栽种苗7000~9000株。
1.4田间管理1.4.1中耕除草。
一般每年除草4次,第1次于5月齐苗后;第2次于旺盛生长时,杂草滋生,白芨苗弱小,要及时除尽杂草,避免草荒;第3次在8月份;第4次于9~10月结合中耕松土,铲除杂草。
每次中耕宜浅耕,避免伤根。
1.4.2追肥。
每月喷施磷酸二氢钾或稀薄人畜粪尿;7~9月结合第3~4次中耕除草可施用15∶15∶15复合肥撒放于畦面,盖土压入畦内。
每年3~4次,每次10~15kg。
1.4.3排灌水。
白芨的种植前景如何,白芨种植前景分析.doc
白芨的种植前景如何,白芨种植前景分析白芨的块茎为我国传统中药,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
同时也是一种很好的景观植物,由于市场需求的扩大,因此市场对白芨的需求十分旺盛。
那么究竟白芨的种植前景如何呢?下面火爆农资网给大家详细做下白芨种植前景分析。
白芨的种植前景如何白芨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市价一直大势趋升。
大体上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1、年年缓升。
1985年1.10-1.20元,86-87年2-3元,88年3-4元,89年-91年4-5元,92-93年5-6元,94年6-8元,95年8-9元,96年10-11元,1997-2001年12元。
这16年白及市价上涨了11倍,但是剔除通涨因素,还是缓升。
2、大幅震荡。
2001年白及市价12-15元,2002-2003年16-18元,2004年上半年突然暴涨到50元,2005-2006年回落35元左右。
3、月月暴涨。
进入2007年白及市价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4月涨到40元,5月涨到50元,6月涨到60元,7月涨到70元,因为全国各大药市,云贵川产地,大货走空。
4、百元天价。
2010年白及出现百元天价,到2013年3月一直维530元左右,且有价无货。
价格是衡量资源稀缺的尺度,物以稀为贵,贵则稀。
白芨资源是稀缺的,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5、人为造就稀缺1)白芨需求量及增长。
白及在中药商品中本属于小品种,在50-80年代,全国入药需求不超过200吨。
1986年全国中药普查,白及的资源状况和商品产、供、销、存等情况没有列入统计范围,因为在当时是可以忽略的小品种。
但是,今非昔比,我国目前白及的需求量比20年前增长了5-10倍,需求达到数仟吨。
2)广泛的用途。
白芨可作为染布时作粘合剂使用,也作为高级卷烟的粘合剂,装裱中国字画粘合剂,中药材野山参断须的修复剂使用。
白芨千百年来一直作为传统中药入药,其主要功能是敛疮止血、补肺、消肿生肌等。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白芨鳞茎中富含大量水溶液性多糖,其化学成分是葡萄甘露聚糖,是白芨胶的主要功能性成分。
白芨种植可行性分析及计划书
白芨种植可行性分析及计划书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中药材市场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其中,白芨作为一种传统中草药,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使用范围较为广泛。
因此,对于白芨种植的可行性分析及计划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白芨的种植环境分析(一)气候条件白芨适应于较冷的气候环境,能在寒冷的阴暗地下撑过冬季,也能在温暖的季节里生长繁茂。
在气温方面,白芨的适宜生长温度范围为15℃至25℃之间,适宜降水量为1000毫米左右,较为适宜的土壤酸碱度在PH值6.0~6.5之间。
(二)土壤要求白芨对土壤的适应性非常强,但是在草地、山坡地、荒地等比较肥沃的土地上生长得更出色。
白芨对土壤的要求也较高,属于肥沃、疏松、透气、排水好的土壤,对钙、硅、镁等碱性元素要求较高。
(三)地形地貌白芨生长喜好山地、草地等环境,适宜海拔在2000米以下的山区或丘陵地带。
环境条件好的地区白芨更为活跃和富有生命力。
(四)环境卫生地区环境和设施清洁干净,洁净环境不仅可以减少疾病传播的机会,而且可以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保持人体健康。
二、白芨的种植技术(一)土壤改良首先,进行现状分析和改善,目的是确保土地的基本肥力和腐殖质含量,以保证白芨的生长繁茂。
其次,设置供水、排水设施,优化土地使用以增加绿化产量,提升作物品质和安全性。
(二)优质品种选育在种植中选育出优良的白芨种类,这样可以提高白芨的产量以及质量,从而更好地满足市场对白芨的需求。
(三)合理化施肥为白芨提供充足的营养,可以适量施用化肥,以有机肥为主,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四)控制病虫害及时收看病虫害的情况并采取对策以达到有效地防治。
三、白芨种植计划书(一)项目简介本项目是在对白芨生长环境和种植技术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市场需求和养殖问题而制定的一项白芨种植计划。
(二)项目背景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量不断上升,传统的中草药也越来越被青睐。
而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白芨具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成为了消费者广泛的关注的对象。
种植白芨的效益分析
种植白芨的效益分析白芨市场需求量巨大,所以发展中药材白芨种植将获得丰厚的利益。
那么种植白芨有什么经济效益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种植白芨的效益,希望对您有用。
种植白芨的效益1、投入:白芨投入分为种子、肥料、管理及其它四个方面:①种子:无性繁殖种子。
每亩用量300斤,市场价80元每斤,需投入100*300*80=2400000元;有性繁殖种子(组培训化苗),每亩8000株,市场价2元每株,需投入100*8000*2=1600000元。
②肥料。
预计每亩每年需要投入200元肥料,需投入100*200*4=80000元。
③管理工资。
预计每亩每年需投入400元,需投入100*400*4=160000元。
四是其它费用约需100000万。
④合计投入:1940000(194万)--2740000(274万)元。
2、收益①亩产鲜白芨2000--4000斤,市场上鲜白芨价格45--50元每斤左右(2014年市场行情),预计收益为100*2000--4000*45--50=9000000(900万)--20000000(2000万)元。
②100亩净收益为:626万元--1806万,每亩每年纯收益为1.56万--4.515万元。
③市场的变化、气候的影响和管理的水平直接影响收益,所以以上数据仅供参考。
种植白芨的方法繁殖采用块茎繁殖。
选种与种栽贮藏:在9 -10 月收获时,选当年生具有老秆和嫩芽的块茎作种栽。
南方宜随挖随栽;北方,将种栽贮藏至翌春栽种。
贮藏方法:白芨块茎挖回后置通风干燥处晾数日。
然后,将 1 份种茎与 2-3 倍的清洁稍干的细河砂混合贮藏于通风、阴凉、干燥的屋内一角。
少数种茎可与细砂混合后装入木箱内贮藏。
箱顶不要加盖,并注意经常检查,发现霉变及时处理。
1. 选地整地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以及阴湿的地块种植。
前作收获后,翻耕土壤 20 厘米以上,每亩施入腐熟厩肥或堆肥 1500-2000 公斤,翻入土中作基肥。
白芨种植前景分析
白芨种植前景分析白芨,又称为芨芨草,属于百合科植物,常用于药用和园艺用途。
白芨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因此种植白芨在目前的市场上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首先,白芨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白芨含有丰富的多糖类物质、黄酮类化合物等有效成分,具有平肝熄风、清热解毒、祛瘀止痛等药理作用。
白芨可以用于治疗失眠多梦、偏头痛、风湿病、痛经等疾病。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日益提高,对天然草药的需求也在增加,白芨作为一种草本药材,具有较好的市场需求。
其次,白芨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
白芨花期长,花朵呈白色,花瓣宽展,花朵色彩纯美,搭配翠绿的叶子更显得美丽动人。
白芨的株形优雅,植株高大挺拔,种植在花坛中能够增加整个花坛的层次感和装饰效果。
因此,白芨在观赏植物市场上也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再次,白芨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繁殖能力。
白芨在耐寒性、耐旱性和耐湿性等方面都具有较好的表现,适应性广泛。
白芨能够适应不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种植难度相对较低。
此外,白芨繁殖能力强,能够通过分蘖和块茎扩繁,繁殖相对容易。
这些特点使得白芨的种植成本较低,对农民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最后,白芨的市场需求较大。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提高,市场上对药用植物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白芨作为一种药用植物,受到医药行业和中医药市场的青睐。
同时,白芨还可以作为观赏植物销售,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
因此,白芨的市场前景较为广阔。
综上所述,白芨作为一种草本药材和观赏植物,具有较高的发展潜力。
白芨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适应性强,繁殖能力强,市场需求大,种植白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
白芨产业技术研发项目总体规划
白芨产业技术研发项目总体规划项目由两个板块组成,每板块各包括二个课题:白芨种苗繁育技术研究白芨资源培植技术板块白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白芨胶方向产品开发白芨产品开发板块白芨药用方向产品开发注:以下将两个板块分别称为“板块I”、“板块II”四个课题分别称为“课题一”、“课题二”、“课题三”、“课题四”课题一白芨种苗繁育技术研究白芨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必须建立较大规模的栽培基地,这就需要大量的种苗, 而白芨是一种世界濒危植物,故种苗问题是白芨基地建设瓶颈或关键。
白芨种苗生产有以下几种方式,可行性分析如下1采挖野生白芨,利用无性繁殖方式逐步积累种苗。
此方式存在的问题:野生资源少,种苗基数小,繁殖系数也小,积累大规模的种苗周期很长;长期多代无性繁殖,可能出现种苗退化。
2 组培快繁:此方式存在的问题:种苗成本高;设备投入大;可能难保持种性。
3 种子繁殖:白芨有大量种子,但其种子特性极为特殊:其一是种子寿命短;其二是白芨种子没有营养贮备,萌发条件苛刻;其三是幼苗期较长,对环境敏感。
因此,白芨种子繁殖至目前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但白芨种子量大,每株可结几个果,每个朔果估计有数千乃至万粒以上。
既然是种子,就当能够进行种子繁殖,本人在野生生态调查中已发现白芨自然种群内有不少幼龄实生苗存在。
如能突破种子贮藏、种子萌发,幼苗抚育等技术难关,则通过种子繁殖,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白芨种苗是可能的!当种苗基础达到一定数量规模,再结合无性繁殖方式,即可满足基地建设对大规模种苗的需要.根据以上分析,“种子繁殖”是解决白芨规模性基地建设种苗瓶颈问题的必由之路!,种子繁殖技术研究因此成为白芨资源培植技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种子繁殖技术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白芨种质资源收集2、白芨采种圃建立;3、白芨种子贮藏与萌发技术研究;4、白芨幼苗抚育技术研究。
课题二白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要实现白芨高产,一靠优良品种,二靠科学栽培管理技术,即所谓“良种良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芨种植可行性分析及计划书
白芨为兰科白芨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白芨的块茎为我国传统中药,白及花色艳丽,也是一种很好的景观植物,由于市场需求的扩大,因此市场对白芨的需求十分旺盛。
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野生白芨遭到过度采挖,导致其野生自然资源急剧减少,濒临灭绝,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的野生药用植物之一。
由于白芨野生资源遭受到毁灭性的破坏,白芨的人工繁育在技术上还受到一定的限制这几年才刚刚开始,市场上商品紧缺,价格暴涨就成了必然的趋势。
云南天鸿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在人工繁育的这条路上已经实现了人工种植白芨的突破,产量提供和人工大面积的种植已经开始,得到了广大白芨种植户的推崇;
一、白及生存条件及商品生产所具有的独特性
1、生存环境要求的独特性
白芨大多野生于山野川谷的向阳山坡、疏林中、草丛中,喜欢阴凉的湿度较大的环境,土壤肥沃疏松而又排水良好的夹沙土。
所以,要求生存环境独特的白及的资源是有限的,目前,野生资源的产地仅剩下云、贵、川、湘等极其有限的少数地域的偏远山野。
2、无性繁殖的独特性
白芨为多年生草本,植株矮小(未经人工选育的野生种质资源),紫花
白芨高30厘米左右,四川峨眉白花大白及高33厘米以上。
白芨叶3-6片,长披针形,中部稍宽,先端尖。
白芨3月萌发,花期4-5月,果期8-10月。
12月倒苗。
白芨虽然结果,但是,却不能依靠种子繁衍。
成熟的白芨呈橄榄型,黄色粉沫状,非常细小,种皮为单层细胞组成,侧壁加厚,细胞器及原生质均已消失,是一层半透明的死细胞,胚椭圆型,未分化,为原胚阶段,胚柄退化,无胚乳。
在自然状态下,极少萌发成苗。
人工繁育的研究工作进展十分缓慢,这是白芨野生改家种研究的一个关键课题;庆幸的是,有企业在人工繁育上面突破了这个局面,例如贵州中科农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首选发起白芨人工产业化种植的首家白芨组培和人工种植的企业,目前在贵州云南四川推广,开发了很多大面积的人工种植白芨种植基地。
实现了白芨人工组培苗种植的先河;告别了传统的分株切块繁殖方式的种植,从而解决了白芨传统用块种植不可避免地产量低下,抗病虫害能力差,一代一代退化的种植模式。
白芨由于种苗紧缺,大规模产业化种植就目前来说还遥不可及。
贵州中科农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白芨新一代组培苗种植的研究和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3、白芨生长周期的独特
白芨生长周期长,种植两年生的假鳞茎只能长3个新的假鳞茎,第三年增长6个,第四年再增长12个,是典型的成倍繁殖方式。
即使家种成功,从种到收要至少历时三年年。
在自然界,超过四年的白及假鳞
茎,不但不增长,反而会因假鳞茎过于拥挤而腐烂。
4、加工过程的独特性
白及采挖后加工工艺比较复杂,因为白及富含胶性物质,采挖后抖去泥土,剪去根须在水里浸泡1小时左右,踩去粗皮,不断搅动,直到无白心取出,晒干。
而自然晒干须月余。
在晒干或烘干过程中,要反复放入竹筐或槽笼里,来回撞击,擦去粗皮和须根,使成光滑洁白的半透透明体。
二、产地变迁史佐证稀缺
回顾白及野生资源的稀缺历史,白芨资源灭绝进程历历在目,从北往南一个个产地的资源灭绝了,一个个产地也就消失了。
可是,真实状况如何?建国60多年以来,我们仅在1986年进行过一次全国大范围的中药资源普查,如今又过去26年了。
白及的家底我们其实并不清楚。
只能依据地方资料,提供一些相关数字仅供分析和研究:陕西省60-80年代产量30-40吨,最高年产量56吨,而后开始下滑,98年产10吨,99年5吨,2000年不足2吨,如今陕西省已经无资源可采挖。
陕西应该从白芨产地中抹去了。
同样,河南西部伏牛山区90年以前,也曾年收购过白及10-20吨,如今难觅白及的踪迹。
广西天峨、大新两县,在70-80年代,每年以3-4元的收购价格,可以收购35吨左右,97年13元的价格只收到10吨,2003年收购不足1吨。
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同上述等省都是最先开发的老产区,现在已无资源可供。
开发较晚的云贵川三省,如云南
丽江鸡足山和贵州独龙,曾在2000年-2003年年产百吨,如今,也无大货。
2003年以来白及主产区移至四川人迹罕至的凉山州西昌市,开挖两年后资源又被扫空。
到2006年上市的白及新货寥寥无几。
白及产区呈现从北向南灭绝的大势,从空间上清晰地呈现出问题的严重性。
三、质量越来越次可鉴稀缺
80年代采挖的白及个头大如银币(光洋),饱满,白色,半透明,坚实。
到了90年代,能够筛选出10%左右质量好的,基本上都用于出口了。
如今,个小如指头,干瘪,空泡,不去皮,色棕黑。
并且掺假十分严重,白及饮片掺假是公开的秘密。
假货从最初的水白芨,发展到小黄精、土黄精、甜黄精、扁白芨等10多种。
假货的价格从10多元也涨到100多元。
这种现象折射出了白及商品的稀缺!
四、价格走高可证明稀缺
白芨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市价一直大势趋升。
大体上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1、年年缓升
1985年元,86-87年2-3元,88年3-4元,89年-91年4-5元,92-93年5-6元,94年6-8元,95年8-9元,96年10-11元,1997-2001年12元。
这16年白及市价上涨了11倍,但是剔除通涨因素,还是缓升。
2、大幅震荡
2001年白及市价12-15元,2002-2003年16-18元,2004年上半年突然暴涨到50元,2005-2006年回落35元左右。
3、月月暴涨
进入2007年白及市价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4月涨到40元,5月涨到50元,6月涨到60元,7月涨到70元,因为全国各大药市,云贵川产地,大货走空。
4、百元天价
2010年白及出现百元天价,到2013年3月一直维530元左右,且有价无货。
价格是衡量资源稀缺的尺度,物以稀为贵,贵则稀。
白芨资源是稀缺的,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5、人为造就稀缺
1)白芨需求量及增长。
白及在中药商品中本属于小品种,在50-80年代,全国入药需求不超过200吨。
1986年全国中药普查,白及的资源状况和商品产、供、销、存等情况没有列入统计范围,因为在当时是可以忽略的小品种。
但是,今非昔比,我国目前白及的需求量比20年前增长了5-10倍,需求达到数仟吨。
2)广泛的用途。
白芨可作为染布时作粘合剂使用,也作为高级卷烟的粘合剂,装裱中国字画粘合剂,中药材野山参断须的修复剂使用。
白芨千百年来一直作为传统中药入药,其主要功能是敛疮止血、补肺、消肿生肌等。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白芨鳞茎中富含大量水溶液性多糖,其化学成分是葡萄甘露聚糖,是白芨胶的主要功能性成分。
白芨多糖
胶是一种优良的天然食品增稠剂,同时是安全性较高的医药原料,性能卓越的药用辅料和有相当发展前景的生物医学材料。
此外,白芨多糖胶还可应用于日化产品中,替代化学增稠剂,并具有减少刺激性、保护皮肤、延缓衰老等功能,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白芨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也就导致了白及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3)灭绝式的采挖。
由于价格的刺激,野生白芨采挖时,大小不留,价格越高,挖得越干净。
因为白芨是以假鳞茎作为繁衍的,这种采挖方式是造成白芨野生种群发现一片挖一片,随之也就灭绝一片的重要原因。
白芨本应在10-12月采收,这时其假鳞茎个大饱满,含胶量高,质量好,鲜货折干率高,可是,由于市价高悬,种质资源稀少,近年来总是提前到4月花期时采挖,结果不成熟的假鳞茎瘦瘪,鲜货折干极低,根本达不到药用的质量标准。
这样年年因抢青的减产减收,也人为地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
4)白芨生长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化。
人类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广,荒地草丛越来越少,白芨的生态条件遭受到了极大的破坏,特别是近年云贵川等山区发展林果经济,大量开垦荒坡,种果种茶种药多种经营,破坏了白芨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白及失去了生存繁衍的空间条件,存土资源越来越少,白芨商品也就越来越稀缺。
5)无可替代的神奇疗效和广泛的用途。
白芨的稀缺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白芨神奇的疗效,其性微寒,味苦、甘涩,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机功能。
用于结核吐血,支气管扩张咳血,胃溃疡吐血,尿血,便血等症,还可以用于外伤出血等症状。
白芨神奇的疗效,广泛的用途也
加速了白芨资源的灭绝。
6)稀缺的未来价格。
今后白及市场价格走势如何,我们认为:资源稀缺,供不应求,价格必涨已成定局。
白芨市场价格暴涨是由于野生资源奇缺,野生改家种还没有真正起步等诸多原因造成的。
如果国家投入专项科研资金,加大研究白芨野生变家种的科研力度,然后规范化的扩大生产面积是可以缓解白及商品供应紧缺的局面的。
但是从实验室走向商品化大批量生产,这个过程最少还需要4-7年的时间。
白芨市场需求量巨大,野生资源枯竭,人工种植尚未发展成熟,物以希为贵,发展中药材白芨种植将获得丰厚的利益。
以品质求生存。
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包成活率,包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