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钓鱼岛争端

合集下载

中日海洋争端2013.12

中日海洋争端2013.12

中日东海争端
一、中日钓鱼岛主权争端 二、中日东海划界与油气资源争端 三、中日东海防空设别区争端 四、中日东海争端的发展趋势
Hale Waihona Puke 手段多样化, 情况更复杂 趋于激烈 不排除走向军事冲突的可能
手段多样化,
• 有海面走向空中
情况更复杂
趋于激烈 手段多样化,情况更复杂 不排除走向军事冲突的可能
趋于激烈
趋于激烈 手段多样化,情况更复杂 不排除走向军事冲突的可能
经济专属区、大陆架的意义: 水体、海床里的有集体与无机 体归沿海国所有
经济专属区200海里 大陆架延伸到哪管辖权就到哪
二、中日东海划界与油气资源争端
2005年 其储量可能等于整个波斯湾石油的 藏量,最保守的估计也在800~1000亿 桶左右。
东海划界与油 气资源之争
中日东海争端
一、中日钓鱼岛主权争端 二、中日东海划界与油气资源争端 三、中日东海防空设别区争端 四、中日东海争端的发展趋势
2.所谓“时效取得”的说法站不住脚
• 美国不敢承认《归还冲绳协定》在钓鱼 岛问题上的法律效应
• 2010年9月7日 ,在钓鱼岛西北偏西约12公 里海域,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两度碰撞 中国渔船“闽晋渔5179号” 。随后,日本 海上保安厅扣押中国渔船船长詹其雄在冲 绳石垣岛;
9月25日凌晨,日方 释放中国渔船船长詹 其雄。
中国国防部回应: 你先撤销,我44年后再考虑撤销
• 防空识别区 • 不是领空,为有效保卫领空,预留应 对时间而设立,作用在于监视、防范; • 其他国家飞行器可以无害飞越 • 飞越前须向设立国报备 • 单方面设立 • 已有20多个国家设立,属于国际惯例
中设立防空识别区的意义 显示出监视、应对和防卫能力 有利于维护东海和钓鱼岛上空的监控权 有利于保护中国海洋利益 制约美日在东海的海空行动

浅论国际法中钓鱼岛的主权归属

浅论国际法中钓鱼岛的主权归属

浅论国际法中钓鱼岛的主权归属一、中日钓鱼岛争端的成因钓鱼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和台湾一样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国对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日本之所以觊觎我国的钓鱼岛,无非是出于以下几个原因:首先,钓鱼岛有着丰富的经济资源。

东海海域蕴藏着鱼类资源达3000余种,天然气储量达14万平方公里。

其二,钓鱼岛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

从国土防卫角度来说,钓鱼岛位于我国和日本琉球之间,其具有重要的屏障功能。

如许明春在其著述中所说:“钓鱼岛是中国走向海洋的大门,日本控制了这扇大门,就相当于在中国家门口安装了定时炸弹!” 这些促使中日两国钓鱼岛争端愈趋激烈,甚至在2022年出现拘留中国渔船船长的事件。

二、从国际法角度看钓鱼岛主权归属在钓鱼岛主权归属这个问题上,日本提出了以下几个主张来证明其所谓的合法性。

(一)从先占角度看钓鱼岛主权归属日本政府认为钓鱼岛是其通过先占方式取得的。

何为先占?先占是一个国家的占取行为,通过这种行为该国有意识地取得当时不在其他国家主权之下的土地的主权。

用先占方式取得领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先占的对象必须是无主地;第二,占领必须是有效的。

一方面,先占的对象是无主地,也就是在占领之前不属于任何国家领土的地方。

如果一块土地曾经属于一个国家而后来被放弃的,也可能成为无主地。

另一方面,何谓占领是有效的,即有效占领的判断标准。

《奥本海国际法》认为:占领是由于以取得国的名义并为该国而占有土地并在该土地上建立行政管理而实现的。

也就是说有效占领包括占有和行政管理这两个方面。

行政管理是指占有国占有土地之后,必须在该土地上建立某种行政,表示该土地是真正由新占领者统治的。

中国对钓鱼岛的先占一直都有史籍记载为证。

据记载,早在1372年,中国人杨载便发现并登陆了钓鱼岛。

1582年钓鱼岛被正式纳入中国的版图,这说明了钓鱼岛并非无主地。

另外,根据先占的原则,国家也要对先占的土地进行有效占领,但日本方面找不出任何进行有效占领的根据。

钓鱼岛:历史与争端(上)——钓鱼岛争端的历史演变

钓鱼岛:历史与争端(上)——钓鱼岛争端的历史演变
刘震云的祖母年轻时身材并 不粗壮,身高只有一米五几,可每 到农忙季节,她一直就是东家们 抢夺的短工。她干活是一把好手, 庄里很多男人都赶不上。曾经有 一次,她与当地最得力的男劳力 一起下地割麦子,3 里长的一垄麦 子,她割完了,男人才割不到一
不 要 直 起 腰 文/ 马莉
半。这让刘震云很好奇,他问祖母有 什么诀窍,为什么她割得这样快?祖 母笑了笑,回答简单而质朴:“下地 之前,我就深吸一口气,对自己说一 直割到底。割的时候,就真的要一直
书日本政府,要求将钓鱼岛、黄尾岛、赤 尾岛归其管辖,但日本政府都顾及中国 清朝政府对这些岛屿的主权主张而没作 答复。
1 8 9 5 年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因 战败而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 关 条 约 》, 将 “ 台 湾 全 岛 及 所 有 附 属 各岛屿”割让给了日本,这中间包括 了钓鱼岛。此后,日本将钓鱼岛列入 其领土范围,划归琉球。但直到 1 9 0 0 年,日本才将钓鱼岛命名为“尖阁列 岛 ”。 而 在 此 之 前 , 日 本 的 地 图 一 直 用中国的名称标定钓鱼岛。就连日本 著名的海防论者林子平于1785年出版的 《 三 国 通 览 图 说 》, 也 将 钓 鱼 岛 绘 成 了与中国大陆一样的颜色,这说明他 承认并尊重钓鱼岛是中国领土的这一事 实。总之,日本在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前,从未对中国拥有钓鱼岛的主权提 出过任何异议。而甲午战争后,作为 战胜国的日本也没有在钓鱼岛上建立国 标。
《旧金山和约》的合法性一直受到 中苏等国的质疑。前苏联参加了和会, 并对即将签订的条约提出了诸多反对 意见,然而未能奏效,因此最终拒绝在 和约上签字。对于中国,美国竭力阻挠 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和会,而“中华民 国”虽然代表中国参加和会,却毫无发 言权,处处受制于人。以《旧金山和约》 为开端,美国的各种官方文件均以此 为据,使钓鱼岛属于日本的“错误观 念”不断得到强化。从 1953 年到 1971 年,美国对钓鱼岛的实际控制使日本 一直保留着对钓鱼岛的“潜在主权”, 从而造成对中国收回钓鱼岛主权的严 重不利局面。

中日钓鱼岛争端

中日钓鱼岛争端

中日钓鱼岛争端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此拥有充分的历史和法律依据。

但是,日本方面无视大量历史事实,竟声称日本人古贺辰四郎在明治十七年(1884)发现该岛。

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争端。

钓鱼岛争端也就一直成为了中日两国关系的争议焦点。

争夺历史1603年日本进攻台湾失败。

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国。

同年,中日两国政府曾对琉球的归属问题进行谈判。

在谈判中,双方都认为琉球共36个岛,钓鱼岛等岛屿根本不在36个岛之内。

1885年日本把扩张目标定为钓鱼台群岛,因清王朝反对,未果。

1894年中日爆发“甲午海战”,中国战败。

1895年1月21日日本内阁再次讨论,决定强行占领钓鱼岛,在岛上建立标牌(实际未建)。

1895年4月17日战败的中国被迫签订了不平等的《马关条约》,条约规定,中国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

1900年日本政府把袭用了几百年的钓鱼岛等岛屿的名称改为“尖阁群岛”。

1945年日本战败,台湾岛重新回到祖国怀抱,各种国际文件均明确指出,台湾及其周围岛屿归中国所有。

日本政府将附属于台湾岛的钓鱼岛等岛屿以归冲绳县管辖为借口交由美军占领。

由于琉球群岛(冲绳)被美国托管,因此钓鱼岛也成了美军“靶场”,由美军代管。

1970年美国把琉球群岛的管辖权交给日本,同时把钓鱼岛"送"给日本,日本遂派出军队赴钓鱼岛巡逻。

而冲绳议会亦在这一年首次提出有关钓鱼岛的“领土防卫”问题,中国声明,表示抗议。

台湾爱国青年及海外华人还发动了轰轰烈烈的“保钓运动”。

迫于舆论,美国宣布,只向日本移交钓鱼岛之行政管辖权,与主权无关。

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由各有关方面谈判解决。

日本政府拒绝谈判。

1972年中日建交。

周恩来提出把钓鱼岛等岛屿的归属问题挂起来,留待将来条件成熟时再解决。

当时双方就这一点达成了协议。

1978年中日签署和平友好条约。

邓小平副总理表示,钓鱼岛问题可留日后慢慢解决。

中国政府明确宣布,搁置(钓鱼岛)主权争议,留待子孙后代解决。

2012中日钓鱼岛争端

2012中日钓鱼岛争端

1、美国通过最脆弱的希腊攻击了欧元,火烧连船使得欧盟摇摇欲坠,欧元地位大大动摇,资本快速流向美国,修复美国资产负债表;通过挑起中日钓鱼岛之争,两个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外汇在潜在战争影响下源源流向美国,并打击日元和人民币,能挑战美元的欧元、日元、人民币受到打击,美国则从危机中快速恢复。

2、这个时点爆发的钓鱼岛之争名为领土之争,实为美国主导的经济之战,任何争端的背后都是经济利益在主导和驱使。

3、美国用爱国主义绑架中国政府,这就是香港某些一向反中亲美人士突然反常去登钓鱼岛的原因;再怂恿日本的2B政客,激发日本长期被压抑的领土欲望。

钓鱼岛关乎两个国家政党的面子,两个民族的自尊,已经被挑起。

4、美国在全球有两大鹰犬,非常凶猛,在欧洲是英国,打击欧元的战役中,它最积极;在亚太地区是日本,本来美国不想动用日本,因这个国家的人比较二,容易走火,只想用菲律宾挑起争端,让资本流出中国,然菲律宾不堪大用,中国用军舰加胡萝卜就吓跑菲律宾,只好用日本了。

6、通过打击欧元,挑起东亚争端,导致资本流出欧洲和东亚,流入美国,这就是美国的QE3,而不是美联储印钞的QE3,世人翘首以待美联储的QE3是这种方式,成本最低的方式,如果还停留在传统的货币思维里,那么你就失败了,到时看资本流出中国的速度吧。

7、对于欧元的打击,美国可以直接打击,因为欧元没有保护屏障,而中国和日本有统一的主权、军队、庞大的外汇储备,只有通过挑起争端和冲突来打击,将资本赶向美国。

8、美联储为全球最大对冲基金,经常做空美元一切对手,美联储坐镇中央,麾下以索罗斯为代表的对冲基金出击,横扫英镑、日元、港币、泰铢等东南亚货币、欧洲,现在盯住了人民币,做空过的人都知道,一旦做空,就会变得很有攻击性,美联储也是这样。

11、将美国整体看成一张资产负债表,最严峻的问题是债务过大,目前降低负债不可能,只能增加资本,通过打击欧元和挑起东亚争端,资本流入美国,很多会进入股权、房产等所有权领域,这样就等于增加了美国的资本,降低了负债率,同时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中日钓鱼岛争端

中日钓鱼岛争端

重庆大学中日钓鱼岛之争2012年9月11日,这一天,日本政府宣布国有化钓鱼岛,由此引发了中日钓鱼岛争端。

有人说,这是日本给中国制造了另外一个“911”。

确实,日本政府的这一举动,由此引发了中日两国之间围绕钓鱼岛之间的一系列角逐。

这一举动无疑一个重磅炸弹,使得这个本来就敏感的地区变得火药味十足。

钓鱼岛有关资料钓鱼群岛距离台湾基隆90海里(170公里),拥有丰富的石油和渔业资源,据称其海底蕴藏的石油相当于第二个中东,同样其军事价值也很大,钓鱼岛处于美国对华包围战略的“第一岛链”的中间,对中国海军走向远洋起着牵制作用,钓鱼岛还可以改造成为潜艇基地等等。

钓鱼群岛总面积约6.3平方公里,岛屿周围的海域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五个台湾本岛的面积。

其中,钓鱼岛面积为4.3平方公里,是钓鱼岛群岛中最大者。

中国有关钓鱼台岛的最早文献出自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的《顺风相送》,称该岛为“钓鱼屿”。

《顺风相送》一书,首先就提到了钓鱼岛是福建往琉球途中中航路指标地之一,可见钓鱼岛早就为我国人民发现和利用。

其后文献及官方采用“钓鱼屿”名称。

一七八五年,日本出版了著名学者林小平所著的《三国通览图说》一书,共有五张地图,一张朝鲜,一张琉球,两张虾夷,今北海道,一张小笠原岛。

这些地图制作精细,与现代制图法一样以颜色划分区域,其中《琉球国全图》,琉球属地皆用橘黄色,邻接琉球的日本部分则用淡绿色,而邻接的中国部分是用粉红色来表示,以色区分,国与国之间的分界自然一目了然,就在这图上,也标明了钓鱼屿,黄尾屿和赤尾屿的位置,其颜色与中国福建,浙江相同,粉红色。

要特别说明的是,《三国通览图说》在日本不是一般的地图资料,内阁文库,宫内听书陵部,东京大学,京都大学,早稻田大学等大学的图书馆,及名古屋市的蓬佐文库等一些著名的文库都有收藏。

清朝末期,日本政府通过甲午中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就包括强占了我们的钓鱼岛,二战结束后,按照“波茨坦公约”和《开罗宣言》日本政府应该归还钓鱼岛给中国,可是,美国政府为了自身利益,在1971年将钓鱼岛的行政管辖权交给了日本,这就为中日以后关于钓鱼岛问题的争端埋下了火种。

中日双方对钓鱼岛权属争端的主要分歧剖析

中日双方对钓鱼岛权属争端的主要分歧剖析

中日双方对钓鱼岛权属争端的主要分歧1、中日在钓鱼岛的主权归属上的立场中国方面的坚定立场是:钓鱼岛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主要基于四个理由:(1)地理因素。

钓鱼岛群岛位于毗连中国大陆和台湾的东南沿海大陆架边缘,南接2000 多米深的冲绳海槽。

因此这些岛屿是“大陆型”,是中国台湾的附属岛屿;(2)历史因素。

中国人最早发现和命名了这些岛屿,在明清两代的使琉球录及中、日、琉的一些图志中都载明了这些岛屿属于中国;(3)使用因素。

中国渔民长期以来即在此海域捕鱼,利用岛屿避风。

明清两代册封使皆利用这些岛屿作为航标。

(4)国际法因素。

钓鱼岛群岛无疑应包括在1895 年的中日《马关条约》范围之内而由中国割让给日本。

战后,日本理应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有关条款,将这些岛屿归还中国。

1951年的《旧金山和约》和1971 年的日美《归还冲绳协定》丝毫不影响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

与此相对,日本立场是:坚持钓鱼岛为日本领土。

其主要依据也有四个:(1) 地理因素。

钓鱼岛群岛(日称尖隔列岛)始终是构成日本南西诸岛的一部分的,而不是包含在中日《马关条约》中第 2 条得自于中国清朝割让的台湾及澎湖列岛之内。

(2)历史因素。

钓鱼岛群岛是日本政府在明治十八年(1885 年)以后,通过对该岛再三进行过现地调查,慎重确认该岛不单是无人岛,且无证迹说明属于清国所有后,于明治二十八年(1895 年)1 月14 日的内阁会议上决定于该地建设标桩,正式将其编入日本领土的;(3)条约因素。

日本政府称,1951 年的《旧金山和约》未将“尖阁列岛”(钓鱼岛)包括在根据该条约第二条日本应放弃的领土之中,而是根据第三条置于美国行政管辖之下。

所以,根据1972 年 5 月15 日生效的《归还冲绳协定》,日本恢复对这些岛屿的“完全”主权,在美国管辖时期,日本只是保留对它们的“剩余”主权;(4)国际法因素。

日本是依据国际法中“无主地先占”的原则行事的,并连续地、和平地对钓鱼岛实行了有效统治。

浅谈中日钓鱼岛争端问题

浅谈中日钓鱼岛争端问题

浅谈中日钓鱼岛争端问题摘要: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地处中国东海大陆架的边缘,总面积约5.69平方公里。

不仅岛屿本身自然资源十分丰富,而且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还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价值。

钓鱼岛之争是中日间存在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钓鱼岛的争端由来、价值等明确钓鱼岛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同时主张用相对和平的方式坚决捍卫我们的家园。

关键词:钓鱼岛中日关系日本外交问题1、中日钓鱼岛争端的由来据史料记载,明太祖遣使杨载诏谕琉球时经过该地,经考察系无人居住且无任何他国标记,于是设大明界碑。

且在此之前,从秦始皇,经三国、南宋、元代等朝,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我国人民到过澎湖列岛的记载。

由此可以看出,钓鱼岛屿很早就是中国的领土,一直在中国的管辖统治之中,所以。

“无主地”的言论是对历史事实的歪曲,这种没有依据的言论是站不住脚的。

?然而日本却一味声称钓鱼岛主权归其所有,日本部分右翼分子不顾中日两国的关系,肆意公然践踏国际法,侵犯中国对钓鱼岛屿的主权,由此引发钓鱼岛问题,从而导致近年来我国和中日关系的紧张化。

2、日本觊觎钓鱼岛的目的在现代国际关系中,利益至上的原则支配着各国的政治与外交行为。

日本政府顽固地与中国争夺钓鱼岛主权归属,绝不仅仅是钓鱼岛本身,日本所觊觎的是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潜在的巨大经济价值和军事战略价值。

(1)经济价值日本是个海岛资源,物产资源十分匮乏。

所以一直以来,对邻国总是虎视眈眈。

1895年日本就曾出版《大清国最新图》,上面详细标注了中国的各类资源,铁矿、磁矿、石炭、木棉、羊毛、茶叶等。

过去日本就曾因觊觎中国丰富的资源而多次发动了侵华战争。

1968年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通过对包括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在内的我国东海大陆架海底资源的勘察,发现这里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石油资源。

石油触动了日本的神经,促使日本提出了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主权要求。

(2)军事战略价值钓鱼岛在军事战略上的潜在价值是支配日本对钓鱼岛主权要求的另一重要因素。

【原创】高中生角度分析中日钓鱼岛争端

【原创】高中生角度分析中日钓鱼岛争端

高中生角度分析中日钓鱼岛争端刘家豪【引言】对于近日中日之间的摩擦的局势分析,以下观点均从高中生角度进行分析,纯属个人见解。

一·从中日岛争及历史渊源看中日关系发展近期,中日关系持续升温,日方不顾中方警告,进行购岛计划,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也进一步影响到中日间的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关系,从而也引发了强大的爱国思潮,中国内地多地区出现游行示威、抵制日货运动,中日关系向来如平静的河流,表面上看似平静,在内部的暗涌不知会在何时喷涌而出,这个暗涌是迟早要发生的。

就历史与现实来说,中日关系一直都很脆弱,历史问题无非是在日本做些小动作时,中国和东亚人民会提出来,但现实问题特别是利益问题,挑明了就是东海石油问题,那是不可能小打小闹的,这其中必有大动作发生。

从日本方面来说,日本需发展必须会向外发展,而向外发展,不能不正视一个“偌大”的中国。

在近现代日本一系列的对中国的侵略,特别是八国联军侵华时,日本是派兵最多的国家,达到八国联军的三分之二的兵力,在1931年一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可谓是一直执着于侵占中国,视线起“东亚共荣圈”的愿望。

如果在近现代日本队中国整个领土孜孜以求的侵略。

那到了日本投降之后,这种意识便化为国内重建的力量。

一个民族在短短地二十几年里迅速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那不是每个民族都能做大的。

对于迅速强大的日本,潜意识的军国主义观念会再次升起,日本国民报恩思想是很重的,但一个没有传统文化的国家,没有民族积淀的国家,很容易在世界民族之林中迷失,没有坚定的理性民族文化,那么民族就缺乏一种安全感,而这种没有安全感的民族往往就会有一种非理性的因素日本的认罪的思想是很少的,日本从来就没有真正书面或者官方场合对历史问题向中国道歉过,而日本却可以向韩国很高调的道歉甚至赔偿。

如果是当年中国很慷慨大方一句话就免除了日本已经计划的天文数字的赔款,那么从那一刻起,日本也在心中刻印下,日本的失败不是中国抗战而失败的,而是败在美国的手里,“假如当年没有惹美国,那么日本不一定会失败”,这是日本国内心照不宣的共识。

从国际法论中日钓鱼岛争端及其解决前景

从国际法论中日钓鱼岛争端及其解决前景

从国际法论中日钓鱼岛争端及其解决前景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从国际法的角度探讨中日钓鱼岛争端的法律问题,并分析其解决前景。

本文阐述了钓鱼岛争端的历史背景和现状,接着分析了该争端的法律问题和挑战,然后提出了通过国际仲裁解决该争端的途径和方法。

本文总结了中日双方在解决钓鱼岛争端中的责任和义务,并呼吁双方通过和平、协商的方式解决分歧。

中日钓鱼岛争端是涉及两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敏感问题,也是当前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从国际法的角度出发,探讨中日钓鱼岛争端的法律问题,并寻求可能的解决方案。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日双方就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主权归属问题一直存在分歧。

尽管双方曾多次进行谈判和磋商,但至今仍未达成共识。

目前,该争端已对两国的经贸关系和地区稳定产生了负面影响。

在国际法框架下,领土主权是国家主权的核心内容之一。

根据国际法原则,任何国家都不能侵犯他国领土主权。

然而,在中日钓鱼岛争端中,双方都主张拥有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主权,这导致了法律上的冲突和困境。

该争端还涉及到海域划界、海洋权益等复杂问题,给国际仲裁带来了新的挑战。

为了解决中日钓鱼岛争端,国际社会普遍倡导通过国际仲裁方式来解决。

国际仲裁是指由独立的第三方机构或专家组对涉及多国利益的问题进行裁决的一种机制。

它具有公正性、透明性和权威性等特点,可以有效地化解国家之间的分歧和矛盾。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实现国际仲裁:一是建立中日双边对话机制;二是借助多边调解平台(如联合国等)。

中日双方在解决钓鱼岛争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双方应该加强沟通和协商,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

同时,双方也应该尊重国际法和国际准则,避免采取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行为。

通过和平、协商的方式解决分歧将是最佳的选择。

本文从国际法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中日钓鱼岛争端的法律问题及其解决前景。

通过国际仲裁将是解决该争端的最佳途径之一。

我们相信,在中日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这个问题一定能够得到妥善解决。

钓鱼岛问题的由来与争端的实质

钓鱼岛问题的由来与争端的实质

钓鱼岛问题的由来与争端的实质一、钓鱼岛问题的由来钓鱼岛列屿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的东部边缘, 距中国台湾省东北大约92海里,距日本琉球群岛约73海里, 但相隔一条深1000至2000米的海沟, 该海沟成为中国和日本之间的天然分界线。

钓鱼岛列屿由钓鱼岛(413 平方公里) 、黄尾岛( 1108 平方公里)、赤尾岛( 01154 平方公里) 、南小岛(01463 平方公里)、北小岛(01302 平方公里) 和3 块小岛礁即大北小岛、大南小岛、飞濑岛等组成,总面积约61344 平方公里。

早在明朝初期的1373年前后, 我国渔民即已发现了钓鱼岛。

据《明史》记载, 最早驻足钓鱼岛的是明朝人杨载。

1372 年, 明朝册封使杨载奉命出使琉球, 钓鱼岛位于杨载必经的航道上, 杨载的船只停靠在钓鱼岛, 并第一个驻足该岛。

1403 年, 我国文献中就有了钓鱼岛列屿的记载。

明朝永乐年间出版的《顺风相送》中记载有“福建往琉球”针路(航海指南)一节提到过“钓鱼屿、赤尾屿”等名称。

1556 年, 时任明朝浙江提督的胡宗宪, 节制海域边防, 负责讨伐日益猖獗的倭寇, 守卫包括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等岛屿在内的中国海区。

1561 年, 胡宗宪的幕僚、明代地理学鼻祖郑若增编纂了《筹海图编》。

该书卷一“沿海山沙图”的“福七”至“福八”中, 就标有钓鱼屿、黄尾山、赤屿等。

明朝人施永久撰的《武备秘书》卷二中更为明确地画出“钓鱼岛”、“黄尾山”、“赤屿”等岛。

日本最早有钓鱼岛记载的是1785 年日本人林子平所著《三国通览图说》, 但该书用颜色明显标示出钓鱼岛属于中国。

直到1884年, 从事海产品采集和出口的日本商人古贺辰四郎才首次涉足钓鱼岛。

这比中国人涉足并命名钓鱼岛晚了300 到500年。

在19 世纪末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 日本从没有对中国拥有钓鱼岛的主权提出过异议。

1895 年, 中日甲午战争后,清王朝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此条约只明文规定割让台湾和澎湖列岛, 并没有提及此一海域的钓鱼岛列屿。

钓鱼岛争端的由来

钓鱼岛争端的由来

钓鱼岛争端的由来中日钓鱼岛主权归属争端,源于19世纪末日本对外扩张,是历史遗留问题。

如何解决钓鱼岛争端,是两国政府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通常所说的钓鱼岛其实是一个群岛,位于中国福建正东、台湾东北的东海海域,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及几个岩礁组成,总面积约6.5平方公里。

其中,钓鱼岛面积最大,约4.3平方公里,该群岛即因钓鱼岛而得名。

钓鱼岛上无人长期居住。

钓鱼岛历史上就是中国固有领土,在行政上明朝年间隶属于福建省,清朝初年起隶属于台湾。

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完成的《顺风相送》一书中,首次提到钓鱼岛。

1534年,明朝第11次册封使陈侃所著《使琉球录》,完整地记录了明朝册封琉球的航海历程,再次留下了中国人首先发现钓鱼岛的证明。

早在1561年,明朝的中国地图便将钓鱼岛纳入中国福建的海防区域内。

1562年,明朝册封使郭儒霖所著《重编使琉球录》更清楚地证实,当时中国已将钓鱼列岛中最靠近琉球的赤屿,即现在的赤尾屿作为与琉球分界的标志。

到清朝,中国与琉球的界线在钓鱼岛南面海槽一带已成为中国航海家的常识。

1719年赴琉球的清朝康熙册封使徐葆光所著《中山传信录》更加清楚地指出了他赴琉球的海上航路:从福建出发,经花瓶、彭佳、钓鱼各岛北侧,自赤尾屿达姑米山(久米岛)。

书中还援引了琉球权威学者的观点:琉球的姑米山乃“琉球西南界上之镇山”,即镇守琉球边关之山。

上述历史记载充分证明,中国明清两朝政府一直视钓鱼岛为中国领土,并将其列入中国的海上防区之内。

钓鱼岛为中国固有领土,也可从日本历史文献中得以佐证。

1785年,日本经世家林子平所著《三国通览图说》的附图“琉球三省并三十六岛之图”。

该图是以《中山传信录》为依据,采用中国的“钓鱼台”为岛名,并将钓鱼岛和中国福建、浙江用同一淡红色标出,而久米岛则同琉球一样为黄褐色。

实际上,在1868年明治维新之前,日本找不到独立言及钓鱼岛的文献,日本地图和历史资料中的“钓鱼岛”或“鱼钓岛”名称,都是从中国相关文献借用过来的。

中日东海争端涉及钓鱼岛主权

中日东海争端涉及钓鱼岛主权

中日东海争端涉及钓鱼岛主权概述中日东海争端始于对钓鱼岛主权的争议。

钓鱼岛,又称为中国名为钓鱼屿、钓鱼台等,位于东海,距中国大陆约358千米,离日本冲绳约356千米。

由于其战略地位及资源价值,中日两国在钓鱼岛的主权问题上多次发生争端,引发了地区和全球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中日东海争端背景、主权争议的起因和发展以及目前的现状。

背景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中日两国对钓鱼岛的主权问题一直存在争议。

事实上,钓鱼岛从历史上以来一直被中国统治,包括明代和清代。

然而,在1895年的甲午战争中,中国政府在《马关条约》中将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割让给日本。

从那时起,日本开始在钓鱼岛上进行了实质性的控制,并在此后的几十年中行使主权。

主权争议的起因和发展中日钓鱼岛主权争议的起因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

当时,中国和日本都发现了钓鱼岛周围潜在的海底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这导致两国的竞争加剧,并引发了争端的爆发。

此后,争端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进一步升级,包括中国和日本公务船的相互袭击,以及钓鱼岛附近海域的官方声明和军事行动。

进入21世纪后,争端仍然持续存在,并继续对中日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双方在海洋权益、资源开发和领土划界等问题上存在分歧。

特别是在2012年,日本政府宣布将购买钓鱼岛,导致中日关系再次紧张,并引发了大规模的反日抗议活动。

目前的现状目前,中日钓鱼岛主权争议仍未解决。

双方在解决争议的方法和立场上存在差异。

中国坚持主权归属于中国,认为日本的实际控制不具有合法性。

而日本则主张存在排他性的实际统治,并强调其对钓鱼岛的主权。

此外,在国际社会中,对中日钓鱼岛争端问题的看法也存在分歧。

一些国家呼吁双方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争端,而另一些国家则表示中立,并希望双方保持克制和对话。

尽管存在这样的争议和分歧,但目前尚未有可持续解决争端的方案。

结论中日东海争端涉及钓鱼岛的主权问题成为两个国家关系紧张的一个主要原因。

无论对于中国还是日本来说,钓鱼岛的战略地位及其潜在的资源价值都是不可忽视的。

中日东海争端涉及钓鱼岛主权

中日东海争端涉及钓鱼岛主权

中日东海争端涉及钓鱼岛主权引言中日东海争端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之间在东海地区的领土争议问题。

其中,涉及到的重要争议地区包括钓鱼岛,它被中方称为钓鱼岛,而日方称之为尖阁列岛。

这些岛屿位于东海,周围环境资源丰富,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因此双方都对其主权问题十分关注和争议。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日东海争端涉及钓鱼岛主权的背景、起因、各方立场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等内容。

背景钓鱼岛(尖阁列岛)位于中国福建省东北约358公里,其主要由钓鱼岛、北钓鱼岛、南钓鱼岛、观音崖以及一些其他岩礁组成。

这些岛屿及其周边海域被认为是丰富的渔场,同时还有潜在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因此,中日两国对这个地区的主权问题产生了争议。

起因中日东海争端的起因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

当时,石油资源逐渐成为全球能源的宝贵之物,引发了各国对能源资源的争夺。

钓鱼岛及其周边海域被认为可能存在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这引起了中日两国的关注。

此后,中日两国开始对钓鱼岛主权进行争夺。

1992年,钓鱼岛被日本政府宣布为国有领土。

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并称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

此后,中日两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摩擦不断升级,呈现出一种持续性的争端状况。

各方立场中方立场中国政府坚持认为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这一立场始终如一。

中国指出,在中国古代和近代的历史记录中,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一直属于中国管辖范围。

此外,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岛屿具有独立的经济区划,因此中方主张应该按照国际法保护自己的权益。

日方立场日本政府则坚称钓鱼岛是其固有领土,这一立场未曾改变。

日本政府声称,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在19世纪末从中国控制下划归日本。

此外,日本政府还指出,钓鱼岛是一个人烟稀少的无主岛屿,因此符合国际法上“占据并以有效控制方式行使主权”的要求。

国际社会立场国际社会对中日东海争端持多样化的立场。

有些国家倾向于支持中国的立场,认为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另一些国家则倾向于支持日本,主张钓鱼岛是日本的领土。

钓鱼岛事件

钓鱼岛事件

钓鱼岛事件背景介绍钓鱼岛位于东海,是中国和日本两国之间的争议领土。

该岛屿群由钓鱼岛、南小岛、北小岛和黄尾屿四个岛屿组成。

钓鱼岛周围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也是渔业和油气开发的重要区域。

中国和日本对钓鱼岛的领土归属问题存在长期争议。

双方的立场都坚定不移,使得钓鱼岛成为中日关系紧张的焦点之一。

钓鱼岛事件源于两国在领土归属上的分歧,并通过一系列事件和行动不断升级。

事件经过19世纪末至二战结束之前19世纪末,日本开始对钓鱼岛进行了探险和测绘,宣布其为日本的领土。

然而,中国在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中将钓鱼岛归还给中国,并被列为领土的一部分。

二战结束后,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日本放弃了对钓鱼岛的主权。

20世纪70年代至今20世纪70年代,钓鱼岛重新引发中日之间的领土争端。

1971年,联合国决议中将钓鱼岛和西南诸岛归还给中国,但日本当局却不承认这一决议。

1972年,中日两国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并同意将有关争议搁置不谈。

然而,1996年日本财务省将钓鱼岛的开发权转让给一家日本国内的私人公司。

这一行动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中国政府也派遣了海警船前往钓鱼岛海域进行巡航。

随着两国间的严重紧张局势,钓鱼岛问题再度成为热点争议。

21世纪以来21世纪以来,钓鱼岛问题的紧张局势愈发升级。

中国和日本的海上巡航和宣示主权行动不断增加,双方在钓鱼岛周围海域频繁发生摩擦和冲突。

此外,媒体的报道和网络上的言论也推动了钓鱼岛问题不断升温。

中国和日本的民众在互相抵制商品、抵制旅游等方面表达了对对方国家的不满和抵制。

影响和后续发展钓鱼岛问题对中日关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两国之间的政治互信受到了严重破坏,双方对彼此的戒备心态加剧。

外交对话的停滞和军事力量的增强使得地区安全形势更为复杂和不稳定。

此外,钓鱼岛事件还引起了国际社会和其他国家的关注。

美国等国也表示愿意发挥调解作用,以降低中日之间的紧张局势。

但是,中日两国之间的争议依然没有解决,钓鱼岛问题仍然是两国关系中的敏感话题。

国际法——中日钓鱼岛之争

国际法——中日钓鱼岛之争
• 国家领土主权,国家对其领土本身及领土内的人和 物所具有的最高权力,包括国家对其领土具有的排 他的所有权和管辖权。
• 众所周知,现如今,伴随着诸如钓鱼岛主权归属问 题,东海油气田开发问题,日本政府一意孤行参拜 靖国神社问题等,中日两国之间的关系愈发紧张, 严重阻碍了中日邦交的正常化。在这其中,钓鱼岛 主权归属问题更是成为了热点问题,难点问题。本 文将从历史角度证明钓鱼岛属于中国领土。
土,实须反省。
中日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俱伤。解决钓鱼岛领土争端 问题,中国要对日本保持着“两强”:第一个“强”是强 大,即中国自身要拥有并保持强大的综合国力;第二个 “强”是强势,即中国政府保持着对日本政府的强大压力, 如此,钓鱼岛领土争端问题,将会符合人民的利益,有创 造性地解决。
• 中日关于钓鱼岛之争由来已久,是近几十年来甚至可能是往后很长时间段 内,中日两国关系中,最为重要的问题环节之一。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 国的领土,我国对钓鱼岛享有着绝对的领土主权,这一点事实从国际法角 度来说,更是有着充分的法律依据的支撑。
• 一、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 位于我国台湾省基隆市东北约92海里处,距日本琉 球群岛约73海里,但相隔一条深深的海槽,因此从 地理角度上来讲,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应属于我国 台湾省范围。钓鱼岛列岛系由钓鱼岛、黄尾屿、赤 尾屿、南小岛、北小岛及三个小岛礁组成,总面积 约6.3平方公里。其中,钓鱼岛最大,面积4.3平方公 里,海拔约362米。东南侧山岩陡峭,呈鱼叉状,东 侧岩礁颇似尖塔,岛上 长期无人居住。
二、土地取得之“先占”
国际法上的领土“发现”即占有的先占指国家占有无主地并取得他的领 土主据原则,中国对钓鱼岛拥有合法主权。明永乐元年(1403年)的《顺 风相送》便记载了钓鱼岛、赤尾屿等地,由此可见,早在十四、十五世纪, 中国就已经发现并命名了钓鱼岛。并且,据清、明等时期史料记载,也表 明钓鱼岛海域是中国的传统渔场,被我国渔民广泛利用从事渔业生产等活 动。因此,以先占方式取得的钓鱼岛领土主权理当归于中国。

中国对钓鱼岛自古有着无可争辩的主权

中国对钓鱼岛自古有着无可争辩的主权

中国对钓鱼岛自古有着无可争辩的主权。

早至明朝钓鱼岛列岛就被发现和命名,日本觊觎钓鱼岛由来已久。

1881年,日本吞并琉球国后,进而试图侵占中国钓鱼岛,因害怕清政府的反抗而临时作罢。

但是,不断向周边扩张的日本并未善罢甘休。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惨败,日本强行割占中国领土,窃取了钓鱼岛。

二战后,战败的日本承诺放弃侵占的中国领土,其中包括钓鱼岛。

按国际法,日本应将钓鱼岛归还中国。

但美国为坐收“渔翁之利”,拿钓鱼岛在中日之间制造争端。

日本对钓鱼岛的“窃土再占”,严重侵犯了中国国家主权,引起中国强烈抗议和谴责。

(一)中国对钓鱼岛争端的处理原则和方针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国际环境较为险峻。

针对钓鱼岛问题,中国确定了“顾全大局,主权属我,搁置争议”的原则。

在中日恢复邦交、缔结和平友好条约的谈判中,日本不断抛出所谓的钓鱼岛争端。

能否采用和何时采用武力收复钓鱼岛也存在着以下几个必须予以考虑的因素。

一是成本。

钓鱼岛海域面积虽然不是很大,但是涉及主权之争,加上其军事战略位置重要,附近资源丰富,还有可能涉及到琉球归属的敏感问题。

一旦发生武力冲突,谁都不会轻易让步,而极有可能使两国间的战争升级。

因此,即使经过惨胜拿下钓鱼岛,那付出的代价将是巨大的。

第二是风险。

中国海空军常规军事力量能否压倒日方?日本的军力扩张虽然受到一些制约,但是其海空军力量仍然算是世界领先的。

另外在日本的背后还有美日军事同盟存在。

须知人们普遍认为钓鱼岛问题的产生,始作俑者就是美国。

第三,二战后世界发展潮流是追求和平,用和平手段解决争端。

二战后也鲜有用大规模的军事手段解决领土争端而获利至多者。

像英阿马岛之战,印巴克什米尔之争,甚至包括朝韩战争,基本上都是两败俱伤,难言胜者。

对于领土争端,因为涉及我国重大的国家利益,我国政府一贯主张通过谈判和协商的方式妥善解决。

但通过这种方式仍无法解决时,思考如何借鉴国际社会在解决海洋权益争端的实践中的积极因素,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钓鱼岛争端中国与日本领土争议的焦点

钓鱼岛争端中国与日本领土争议的焦点

钓鱼岛争端中国与日本领土争议的焦点钓鱼岛争端——中国与日本领土争议的焦点钓鱼岛争端自二战以后一直是中国与日本之间的一大症结,也是两国之间最核心的领土争议之一。

钓鱼岛位于中国东海沿岸,被中方称为钓鱼岛,而日方称其为尖阁列岛。

本文将探讨该领土争议的历史背景、双方的主张和国际社会的观点。

一、历史背景钓鱼岛争端起源于1895年,当时中国的清政府划定了该岛属于中国的边界。

然而,在1895年的《马关条约》中,日本在中国甲午战争后被赋予了对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的主权。

此后,钓鱼岛逐渐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二战结束后,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日本将在战争中侵占的领土归还给各国,包括中国。

然而,在1951年签署的《旧金山和约》中,钓鱼岛未被明确归还。

随后,1972年中日共同声明确定了两国建交,但钓鱼岛的归属问题被搁置。

二、双方主张中国方面认为,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

他们强调了该岛在中国历史地理书籍中被载明的事实,以及中日间许多条约和声明对钓鱼岛属于中国的说明。

此外,中国还指出,在二战结束后由日本接受的《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中也明确规定了收复钓鱼岛的规定。

然而,日本方面则主张拥有钓鱼岛的主权。

他们认为,钓鱼岛是日本历史上的一部分,早在1895年的《马关条约》中就确立了日本对该岛的主权。

此外,日本还指出,在二战后签署的《旧金山和约》中并没有明确规定钓鱼岛的归属问题,因此该岛的主权问题仍未解决。

三、国际社会观点国际社会对于钓鱼岛争端并没有统一的看法。

一些国家倾向于支持中国的主张,认为钓鱼岛属于中国。

他们依据中国的历史依据以及对于《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解读来支持中国的立场。

然而,其他国家则持中立立场或者支持日本的观点。

他们认为,日本对钓鱼岛的主权是合法的,以及日本与钓鱼岛之间的历史联系。

他们还认为,《旧金山和约》没有明确解决钓鱼岛的归属问题,因此这个问题应该由中国和日本两国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

四、解决途径面对钓鱼岛争端,中国和日本都呼吁通过对话和谈判来解决。

中日钓鱼岛纠纷的来龙去脉

中日钓鱼岛纠纷的来龙去脉

• 2012年8月15日,香港爱国人士冲过日本拦截,成功登上钓鱼岛,插上五星红旗,宣布中 华人民共和国对钓鱼岛拥有无可争议的主权。
• 2012年12月5日,美国参议院在全体会议上表决通过了2013财年(2012年10月~2013年9 月)国防授权法修正案。该法案明确写到将钓鱼岛作为《日美安保条约》第五条的适用 对象。该法案将在经过与众院协商,由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后正式成为法律。法案强调, 反对试图通过“武力威慑和动武”来解决领土主权问题的举动。据悉,法案强调美国认 为钓鱼岛“处于日本的实际控制之下” • 2013年4月17日当天,中国海军170“兰州”号导弹驱逐舰以及572“衡水”号护卫舰通过 冲绳近海公海海域返航,并在中国钓鱼岛附近海域巡航。日本海上自卫队出动P-3C反潜巡 逻机和驱逐舰在宫古岛附近海域对中国舰船进行跟踪和监视。安倍晋三在2013年4月17日 下午举行的党首辩论上,关于钓鱼岛问题,他再次宣称“不管在历史上,还是在国际法 上,钓鱼岛都是日本固有领土”。他同时放话称:“将在日本领海以及毗邻海域保持海 上保安厅船只的24小时全天候巡航姿态,确保实效支配。” • • 2013年11月23日,中国国防部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包含钓鱼岛附近相关空域。公 告出来后,日美韩先后表示不承认东海防空识别区,并先后派出战机在未通报中国的情 况下进入东海防空识别区。
钓鱼岛争端的直接来源:冷战美日同盟对抗中苏同 盟
• 大国决定战后世界格局,这是“二战”后“大国治理”之 根本。未来的全球格局,当然首要的是领土问题。理解领土问 题比如钓鱼岛之争端,如果失去结构形成之初的观察,所有的 讨论将无本亦无源。所幸,中国成为当时的“大国”。 只是,这种大国地位,过于脆弱。

• 1996年7月14日 日本青年社在钓鱼岛新设置了灯塔。中国外 交部表示对这一事件“严重关切”。海峡两岸都强烈抗议。 • 2012年1月3日上午9时30分左右,日本第十一管区海上保安 总部(那霸)的巡逻船发现冲绳县石垣市议员仲间均等3人 登上了钓鱼岛。约20分钟后,石垣市议员仲岭忠师也登陆了 该岛。

外交时各退一步的例子

外交时各退一步的例子

外交时各退一步的例子外交时各退一步是指在两个国家之间发生矛盾或争议时,双方通过谈判等方式,彼此做出一定的让步和妥协,以达到缓和矛盾、维护双方利益的目的。

下面就以外交时各退一步的例子,来深入探讨这一思想的重要性和作用。

一、中日钓鱼岛争端退赔海警船钓鱼岛是中日两国的领土争议地区。

在2010年,一艘中国渔船在钓鱼岛附近被日本海警人员逮捕。

随后,中日两国政府间展开激烈的外交斗争。

最终,在国内民众的强烈压力和相关方面的努力下,两国政府经过多次谈判,于2014年成功达成妥协协议,日本政府退还中国渔船和船员,并赔偿中国海警船受到的损失。

这一事件充分证明了外交时各退一步的重要性。

双方都没有过于固执己见,而是积极探讨,寻求解决的方法,达成了共识。

在此过程中,不仅缓和了两国间的紧张局势,同时也增强了两国之间的互信,为两国关系的改善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中美贸易战互相取消加征关税中美之间的贸易纠纷早在2018年就开始了,随后两国在2019年展开了长达两年的贸易战。

在此过程中,两国领导人展开了多轮会谈,但双方并未取得进展。

最终,2020年1月15日,中美两国政府共同发布声明,宣布取消加征关税措施,释放出缓和贸易纠纷的信号。

该事件表明,只有双方互相理解、协调才能达到一定成果。

中美之间的贸易战旷日持久,双方都承受了不小的压力,后来通过磋商挺身而出,同意达成一致,实现互惠互利的贸易安排。

三、印度与中东、欧盟的积极合作印度在地理位置上处于南亚、中东和东南亚之间,具有重要的地缘优势。

近年来,印度加强了对外合作,与欧盟、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展开广泛的合作,逐渐成为全球制造和科技中心。

在这一过程中,印度能够灵活运用外交手段,在各种利益之间取得平衡,为自己争取到了更好的发展机遇。

综上所述,外交时各退一步是解决国际矛盾和争端的有效方式。

它需要双方心态平和、相互尊重,通过诚信、协商,以求得双方利益的平衡,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的局面。

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外交和谈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