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重点笔记

合集下载

生理学学习重点笔记总结

生理学学习重点笔记总结

生理学学习重点笔记总结1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可兴奋细胞兴奋的标志是产生动作电位,因此兴奋的传导实质上是动作电位向周围传播。

动作电位以局部电流的方式传导,直径大的细胞电阻较小传导速度快。

有髓鞘的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以跳跃式传导,因而比无髓鞘纤维传导快。

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是“全或无”式的,动作电位的幅度不因传导距离增加而减小。

2神经在细胞间的传递特点是①单向传递;②传递延搁;③容易受环境因素影响。

4.肌细胞的收缩功能:⑴兴奋收缩耦联过程①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深处;②三联管的信息传递;③纵管系统对钙离子的贮存、释放和再聚积。

⑵肌肉收缩过程:肌细胞膜兴奋传导到终末池终末池钙离子释放肌浆钙离子浓度增高钙离子与肌钙蛋白结合肌钙蛋白变构原肌凝蛋白变构肌球蛋白横桥头与肌动蛋白结合横桥头ATP酶激活分解ATP 横桥扭动细肌丝向粗肌丝滑行肌小节缩短。

⑶影响骨骼肌收缩的主要因素:①前负荷:在最适前负荷时产生最大张力,达到最适前负荷后再增加负荷或增加初长度,肌肉收缩力降低;②后负荷:是肌肉开始缩短后所遇到的负荷。

后负荷与肌肉缩短速度呈反变关系;③肌肉收缩力,即肌肉内部机能状态。

(三)血液1. 血浆的理化性质中主要考查血浆渗透压,胶体渗透压、晶体渗透压各自形成的物质基础是什么,各有什么作用,发生变动时会引起哪些反应,哪些原因会引起血浆渗透压的变化,尤其要和泌尿系统联系。

血浆渗透压大小取决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而与溶质的分子量、半径等特性无关。

由于血浆中晶体溶质数目远远大于胶体数目,所以血浆渗透压主要由晶体渗透压构成。

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由蛋白质分子构成,其中,血浆白蛋白分子量较小,数目较多,决定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大小。

渗透压的作用:晶体渗透压的作用是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胶体渗透压的作用是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

2. 红细胞的生理功能主要是运输氧和二氧化碳并缓冲体内的酸碱物质。

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的考查主要记住血沉的增加是由红细胞叠连形成,而这种叠连和红细胞本身没有关系,主要是和血浆的成分有关,血浆白蛋白通过抑制叠连而使血沉减慢,而球蛋白、纤维蛋白原、胆固醇等促进叠连的形成,从而加速血沉。

生理学基础知识重点笔记

生理学基础知识重点笔记

生理学基础知识重点笔记一、绪论1.生理学的定义: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和观察。

3.生理学的研究对象:整体、器官、组织和细胞。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1.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包括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

2.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通过受体、酶联型和通道型等机制实现。

3.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包括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三、骨骼肌的功能1.骨骼肌的收缩机制:包括肌丝滑行理论和肌丝滑行-横桥循环理论。

2.骨骼肌的收缩形式:包括缩短、伸长和等长收缩。

3.骨骼肌的疲劳与恢复:疲劳产生的原因和恢复的方式。

四、循环系统的功能1.心脏的功能:包括泵血功能和内分泌功能。

2.血管的功能:包括运输、调节和防御功能。

3.血液循环的基本概念: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

五、呼吸系统的功能1.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2.呼吸运动的过程:包括吸气和呼气。

3.气体交换的原理和方式:包括单纯扩散、滤过-弥散和物理溶解等。

六、消化系统的功能1.消化系统的组成: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等部分。

2.食物的消化过程:包括物理消化和化学消化。

3.营养物质的吸收:包括小肠和大肠的吸收功能。

七、泌尿系统的功能1.泌尿系统的组成: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2.尿的生成过程:包括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等过程。

3.尿的排出过程:通过输尿管、膀胱和尿道排出体外。

八、内分泌系统的功能1.内分泌腺的种类和功能:包括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等。

2.激素的作用机制:通过与靶细胞受体结合,产生生物效应。

3.内分泌调节网络:下丘脑-垂体-靶腺轴和神经-内分泌网络等调节机制。

生理学笔记

生理学笔记

1、生理学的研究内容。

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细胞、分子水平;器官系统水平;整体水平。

2、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急性实验法:在体实验法和离体实验法;慢性实验法。

3、人体功能的调节机制。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4、生理功能的自动控制原理。

负反馈、正反馈的概念。

5、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被动转运: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胞纳和胞吐。

6、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

兴奋性的概念,刺激引起反应的形式,兴奋和抑制的概念;可兴奋细胞。

静息电、动作电位产生的原理;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阈值和阈电位、局部反应和总和;、兴奋性周期性变化。

血液生理1、血液与内环境。

内环境及其稳态。

血液的组成。

血细胞比容。

血浆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血液的理化特性:比重;粘滞性;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血浆酸碱度。

红细胞的形态与数量。

红细胞的生理特性:可塑变形性;渗透脆性;悬浮稳定性。

红细胞生成必需的物质。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2、白细胞的数量和分类计数。

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中性粒细胞的功能。

单核-巨噬细胞的功能。

嗜酸性粒细胞的功能。

嗜碱性粒细胞的功能。

淋巴细胞的功能。

血小板的形态和数量。

血小板的生理特性。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3、血液凝固。

凝血因子。

血液凝固的过程和原理:内源性凝血途径。

外源性凝血途径。

抗凝血物质。

4、ABO血型系统。

ABO血型与输血的关系循环生理1、心肌生物电现象。

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原理;心肌细胞的类型。

2、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自动节律性、传导性、兴奋性、收缩性。

3、心动周期和心率。

心脏泵血-射血与充盈过程。

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

心脏的输出量:每搏输出量与射血分数;每分输出量与心指数。

心脏作功。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每搏输出量,心率。

心力储备。

4、心音。

心音的组成及特点。

心电图。

正常典型心电图的波形及其意义。

5、血管生理。

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弹性贮器血管-大动脉;分配血管-动脉;阻力血管-小动脉和微动脉;交换血管-真毛细血管;容量血管-静脉。

生理学各章节重点笔记汇总

生理学各章节重点笔记汇总

生理学各章节重点笔记汇总展开全文生理学各章节重点笔记汇总第一章绪论1、内环境:指细胞外液占体液的1/3,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液2、稳态:内环境的各种物理的和化学的因素保持相对稳定3、人体的调节机制: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自身调节:由组织,细胞本身生理特殊性决定的,并不依赖外来的神经或体液因素的作用的反应4、反射弧的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反射中枢,传出神经纤维,效应器5、神经调节的特点:迅速,局限,精确;体液调节的特点:缓慢,弥散,持久6、机体控制系统:非自动控制(单向式)自动控制系统包括反馈控制,前馈控制,负反馈:反馈信息的作用是减低控制部分的活动的反馈控制,对保持内环境稳态起着重要作用第二章细胞基本功能1、细胞膜和各种细胞器的质膜的组成:脂质,蛋白质,极少量的糖类2、膜蛋白的分类:细胞骨架蛋白,识别蛋白质,酶,受体蛋白,跨膜转运物质的功能蛋白3、物质的跨膜转运方式:(1)单纯扩散举例:O2,N2,CO2,NH3,尿素,乙醚,乙醇,类固醇(2)易化扩散举例:A经载体介导:葡萄糖,氨基酸特点:饱和现象,结构特异性,竞争性抑制B 经通道介导:Na+,K+,Ca2+,Cl-等特点:A顺浓度或电位梯度的高速度跨膜扩散B门控体制包括电压门控通道和化学门控通道C 对通过的离子有明显的选择性(3)主动转运举例:A原发性主动转运——直接利用ATP:钠-钾泵B继发性主动转运——间接利用ATP:葡萄糖,氨基酸在小肠和肾小管的重吸收(4)出胞和入胞4、细胞的静息电位:指细胞未受刺激,处于安静状态时,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等于K+的平衡电位产生机制:K+离子的外排极化:静息时膜的内负外正的状态去极化:静息电位的减少超极化:静息电位的增大复极化:细胞膜由去极化后向静息电位方向恢复的过程5、细胞的动作电位:细胞受到刺激,膜电位发生迅速的一过性的波动,是细胞兴奋的标志产生机制:Na+的内流(去极化),K+的外流(复极化)阈电位:形成Na+通道激活对膜去极化的正反馈过程的临界膜电位6、局部电流的方向;膜外由未兴奋区流向兴奋区,膜内由兴奋区流向未兴奋区特点:全或无定律,不衰减传导7、反应: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生物体内部的代谢活动及其外部表现将发生相应的改变8、兴奋:指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9、兴奋性:指一切活细胞,组织或生物体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是衡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10、刺激量的参数:刺激强度,刺激持续时间,刺激强度对时间变化率阈刺激和阈强度:能使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叫阈强度,相当于阈强度的刺激叫阈刺激。

《生理学》重点知识

《生理学》重点知识

《生理学》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内环境是指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

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内环境的稳态。

2.生命活动至少包括三种基本特征,既新陈代谢、兴奋性和生殖。

其中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特征。

衡量组织细胞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阈值。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调节特点是迅速、精细而准确、作用时间短暂等。

4.反射的形式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通过后天学习建立的(如:望梅止渴)。

反射弧组成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5.体液调节的特点是调节速度较慢、作用范围较广、持续时间较长。

6.反馈作用主要包括负反馈和正反馈两种方式。

如动脉血管的减压反射属于负反馈;如排尿反射、排便、分娩、血液凝固等活动属于正反馈。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物质跨膜转运的形式包括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

其中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是顺浓度(电位)梯度转运物质,属于被动转运。

O2、CO2进出细胞膜是通过易化扩散的方式。

2.静息电位主要是由钾离子外流所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安静时,细胞膜内负外正的稳定状态称为极化状态。

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上升支是由于Na+外流引起。

3.肌细胞的动作电位与机械性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其关键结构是三联管。

骨骼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Ca2+的参与起到关键作用,故称为耦联因子。

第三章血液1.血浆渗透压由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两部分组成。

血浆晶体渗透压主要是由血浆中的NaCl所形成,其作用是调节细胞内外水平衡,维持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是由白蛋白形成,其作用是在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的平衡和维持正常血浆容量中起着重要作用。

0.9%NaCl溶液和5%葡萄糖溶液属于等渗溶液。

2.正常人血浆pH值为7.35—7.45。

血浆pH值的相对恒定有赖于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其中以碳酸氢钠/碳酸(NaHCO3/H2CO3)最为重要。

(完整word版)生理学重点知识总结笔记

(完整word版)生理学重点知识总结笔记

第一章绪论一、什么是生理学?生理学是生物科学中的一个分支,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它以生物机体的功能为研究对象。

生理学的任务就是研究这些生理功能的发生机制、条件、机体的内外环境中各种变化对这些功能的影响以及生理功能变化的规律。

二、内环境与稳态的概念(1)内环境的概念内环境指细胞直接生存并与之进行物质交换的环境,主要由组织液和血浆组成。

(2)稳态内环境理化性质维持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为稳态,它是一种动态平衡。

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需要稳态,而代谢活动本身又经常破坏稳态,生命活动正是在稳态不断破坏和不断恢复的过程中维持和进行的。

三、人体生理功能三大调节方式?各有何特点?1.神经调节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生物体各组织、器官、系统所进行的调节。

特点是准确、迅速、持续时间短暂。

2、体液调节体内产生的一些化学物质(激素、代谢产物)通过体液途径(血液、组织液、淋巴液)对机体某些系统、器官、组织或细胞的功能起到调节作用。

特点是作用缓慢、持久而弥散。

3.自身调节组织和细胞在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的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过程。

特点是调节幅度小。

四、什么是反射?反射指生物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反应。

五、正、负反馈的概念.负反馈凡是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反的反馈,称为负反馈,起纠正、减弱控制信息的作用。

正反馈凡是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同的反馈,称为正反馈,起加强控制信息的作用。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一、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形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细胞膜对物质转运形式有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和人胞、出胞。

从能量的角度来看,单纯扩散与易化扩散时,物质是顺电—化学梯度通过细胞膜的,不耗能,属于被动转运。

主动转运是指物质逆电化学梯度通过细胞膜的耗能的转运过程。

这里,电—化学梯度包括电学梯度(电位差)和化学梯度(浓度差)两层含义。

1、细胞膜转运物质的方式及其各自的特点归纳如下:表2-1 细胞膜转运物质的方式及特点转运方式单纯扩散主动转运载体运输通道转运出胞入胞转运物质小分子脂溶性小分子非脂溶性小分子非脂溶性小分子非脂溶性大分子团块大分子团块转运特点顺浓度差顺电位差不耗能逆浓度差逆电位差利用生物泵耗能①结构特异性②饱和现象③竞争性抑制顺浓度差顺电位差不耗能①化学门控通道②电压门控通道③机械门控通道顺浓度差顺电位差不耗能耗能耗能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1.兴奋性的概念1) 兴奋性:活细胞或组织对外界刺激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

生理学重点知识总结笔记

生理学重点知识总结笔记

生理学重点知识总结笔记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的正常生命活动的一门学科,对于理解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对生理学的一些重点知识的总结笔记。

一、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1. 细胞膜是由脂质双层构成,具有半透性特点,起到细胞的物质交换和保持内外环境稳定的作用。

2. 细胞膜上存在许多膜蛋白,其中包括通道蛋白、受体蛋白等,调控物质的运输和信号传导过程。

3. 细胞膜的流动性可以通过调节脂质的组成以及调节温度来改变。

二、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1.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包括细胞体、树突、轴突等部分。

神经元通过电信号和化学信号进行信息传递。

2. 神经元的兴奋和抑制是神经信息传导的基本原理,其通过神经递质的释放和再摄取来调节。

3. 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外周神经系统包括神经和神经节等。

三、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 心脏是心血管系统的核心器官,通过心肌的收缩和舒张来泵血。

心脏的工作分为舒张期和收缩期,由心电图可以监测心脏的电活动。

2. 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动脉将富含氧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静脉将富含二氧化碳的血液返回到心脏。

3. 血压是衡量心血管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由收缩压和舒张压组成。

血压的调节主要由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共同完成。

四、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 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喉咙、气管、支气管和肺等器官。

呼吸的过程分为吸气和呼气,通过肺泡的表面积增大来增强气体交换。

2. 氧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泡,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

二氧化碳则从血液中经过肺泡排出。

3. 呼吸的控制由呼吸中枢和化学感受器共同调节,主要通过神经和激素的信号传导来实现。

五、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 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肝胆系统等。

食物在消化道中经过机械和化学过程进行消化和吸收。

2. 食物的消化开始于口腔中的咀嚼和唾液酶的作用,然后经过胃酸和胰腺酶等消化液的作用进行进一步消化。

(完整版)生理学重点笔记(最新整理)

(完整版)生理学重点笔记(最新整理)

前 言 课前导入 一、考情分析:“鸡肋” 二、科目特点: 面宽、点多、机制多 多思、多练、重理解 三、课程特点和要求: 第一节 细胞的基本功能 考纲: 一、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二、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 三、骨骼肌的收缩功能 一、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液态镶嵌模型学说——细胞膜是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骨架,其中镶嵌着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一)单纯扩散1.概念: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膜的高浓度区一侧向膜的低浓度区一侧顺浓度差跨膜的转运过程称为单纯扩散。

2.转运物质:除O 2、CO 2、NO 、CO 、N 2等气体外,还有乙醇、类固醇类激素、尿素等。

3.特点: ①顺浓度差,不耗能; ②无需膜蛋白帮助; ③最终使转运物质在膜两侧的浓度差消失。

(二)易化扩散 是指某些非脂溶性或脂溶性较小的物质,在特殊蛋白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

载体转运 通道转运 1.以载体蛋白为中介的易化扩散(载体转运): ◇例子“血液中的葡萄糖和氨基酸进入到组织细胞” ◇特点: (1)载体蛋白质有结构特异性; (2)饱和现象; (3)竞争性抑制。

2.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通道转运): 主要通过通道蛋白质(简称通道)进行的。

其转运物质的能力受膜两侧电位差或化学物质的影响,故有电压门控通道和化学门控通道之分。

◇特点:(1)相对特异性; (2)无饱和性; (3)有开放、失活、关闭不同状态。

◇例子:Na +、K +、Ca 2+等都经通道转运。

Na +通道阻断剂——河豚毒素 K +通道阻断剂——四乙铵 Ca 2+通道阻断剂——异搏定 (三)主动转运1.概念:主动转运是指细胞通过本身的耗能过程,在细胞膜上特殊蛋白质(泵)的协助下,将某些物质分子或离子经细胞膜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转运的过程。

2.钠泵 钠泵就是镶嵌于细胞膜上的Na +-K +依赖式ATP 酶。

Na +-K +依赖式ATP 酶(钠泵) 3.钠泵活动的生理意义: ①由钠泵形成的细胞内高K+和细胞外的高Na+,这是许多代谢反应进行的必需条件。

生理学重点 笔记

生理学重点 笔记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生命活动的基本表现一,生命活动的基本表现: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

二,兴奋性的相关概念:(一)【兴奋性】:组织接受此即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1、【兴奋】:是指刺激使机体由相对静止状态转为活动状态或活动状态的加强。

2、【抑制】:是指机体由活动状态庄伟相对静止状态或活动状态的减弱3、【刺激】:引起组织反应的内环境的各种变化。

三个条件(基本参数):刺激的强度,刺激的作用时间,刺激强度/时间变化率4、【反应】:组织接收刺激后,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的各种变化。

基本形式:兴奋和控制(二)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1、【阈值】:在一定时间前提下,刚能引起组织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成为该组织的阈强度,即阈值2、【阈刺激】:强度等于阈值的刺激称为阈刺激。

3、阈强度与组织兴奋性呈反比。

阈值越小,组织兴奋性越高。

第二节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

一、神经调节:1反射活动、电讯号。

基本形式是反射。

反射的基本结构: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加图2特点:迅速、短暂、准确。

3.举例:条件反射(后天学习的。

如望梅止渴。

)非条件反射(先天的。

如金鸡报晓)二、体液调节:(又称神经体液调节)1特点:缓慢、持续、广泛。

2举例:(主要是激素分泌:○1甲状腺分泌。

○2胰岛的D细胞分泌生长抑制素、胰高血糖素、胰岛素。

○3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三、自身调节1、特点:迅速、准确、调节范围小。

2、举例:脑血流量的调节、血压四、机体功能的自动控制——反馈:1【负反馈】:当输出变量(生理效应)发生偏差(如血压偏高或偏高)时,反馈信息是控制系统的作用向原效应的相反方向转化,称为负反馈。

◇1总结:A反馈信息的作用与调节信息的作用相反.B、反馈信息使原先活动减弱C具有双向性调节的特点。

◇2生理意义: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

◇3举例:人体功能调节绝大多数的调节形式属于负反馈EX:降压反射调节血压水平。

(除了血液凝固、排尿、排便、射精、分娩等属于正反馈调节)◇5血糖升降图(补)2.【正反馈】:正反馈是指反馈信息使控制系统(神经中枢或内分泌腺)原效应的作用不断加强,直至反应动作完全停止。

(完整word版)生理学重点笔记

(完整word版)生理学重点笔记

前言课前导入一、考情分析:“鸡肋”二、科目特点:面宽、点多、机制多多思、多练、重理解三、课程特点和要求:第一节细胞的基本功能考纲:一、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二、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三、骨骼肌的收缩功能一、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液态镶嵌模型学说——细胞膜是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骨架,其中镶嵌着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一)单纯扩散1.概念: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膜的高浓度区一侧向膜的低浓度区一侧顺浓度差跨膜的转运过程称为单纯扩散。

2.转运物质:除O2、CO2、NO、CO、N2等气体外,还有乙醇、类固醇类激素、尿素等。

3.特点:①顺浓度差,不耗能;②无需膜蛋白帮助;③最终使转运物质在膜两侧的浓度差消失。

(二)易化扩散是指某些非脂溶性或脂溶性较小的物质,在特殊蛋白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

载体转运通道转运1.以载体蛋白为中介的易化扩散(载体转运):◇例子“血液中的葡萄糖和氨基酸进入到组织细胞”◇特点:(1)载体蛋白质有结构特异性;(2)饱和现象;(3)竞争性抑制。

2.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通道转运):主要通过通道蛋白质(简称通道)进行的。

其转运物质的能力受膜两侧电位差或化学物质的影响,故有电压门控通道和化学门控通道之分。

◇特点:(1)相对特异性;(2)无饱和性;(3)有开放、失活、关闭不同状态。

◇例子:Na+、K+、Ca2+等都经通道转运。

Na+通道阻断剂——河豚毒素K+通道阻断剂——四乙铵Ca2+通道阻断剂——异搏定(三)主动转运1.概念:主动转运是指细胞通过本身的耗能过程,在细胞膜上特殊蛋白质(泵)的协助下,将某些物质分子或离子经细胞膜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转运的过程。

2.钠泵钠泵就是镶嵌于细胞膜上的Na+-K+依赖式ATP酶。

Na+-K+依赖式ATP酶(钠泵)3.钠泵活动的生理意义:①由钠泵形成的细胞内高K+和细胞外的高Na+,这是许多代谢反应进行的必需条件。

②维持细胞正常的渗透压与形态。

生理学常考重点笔记

生理学常考重点笔记

生理学常考重点笔记•绪论•细胞的基本功能目录•血液•循环系统•呼吸•消化和吸收01绪论生理学的定义与任务定义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任务揭示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的现象、过程、机制及其调节,阐明生物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

生理学是医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为医学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医学以人体为研究对象,而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规律是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生理学与医学密切相关。

生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医学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法,推动医学的发展。

010203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通过对动物的观察和实验,揭示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的规律。

动物实验人体观察与实验细胞与分子水平研究数学建模与计算机模拟通过对人体的观察和实验,了解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现象和过程。

运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的生理活动及其调节机制。

运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建立生理活动的数学模型,进行计算机模拟和分析。

生理学的研究方法02细胞的基本功能膜泡运输大分子和颗粒物质被运输时并不直接穿过细胞膜,都是由膜包围形成膜泡,通过一系列膜囊泡的形成和融合来完成转运的过程。

单纯扩散脂溶性物质顺浓度差转运的方式。

易化扩散非脂溶性物质或带电离子顺浓度差或电位差转运的方式,包括经通道易化扩散和经载体易化扩散两种类型。

主动转运细胞通过本身某种耗能过程,将某种物质的分子或离子逆浓度差或逆电位差的跨膜转运过程,包括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01细胞外信号与细胞质膜上的G蛋白耦联受体结合后,激活质膜上的腺苷酸环化酶,产生的第二信使通过激活细胞内相应的靶酶,引起级联反应,放大信号,最终引起细胞反应。

酶联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02细胞外信号与细胞表面的酶联型受体结合,导致受体构象改变,激活受体的酶活性,进一步激活细胞内信号通路,引起细胞反应。

生理学重点笔记

生理学重点笔记

生理学重点笔记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的正常功能、机制和调节等方面的科学,由于生理学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因此下面列出了一些生理学的重点笔记。

1. 细胞膜细胞膜是由脂质双层和蛋白质组成的,它是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的门户。

生理学研究表明,细胞膜上存在许多离子通道和载体蛋白,它们能够调节细胞膜的通透性和选择性,控制离子和分子的交换,从而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性。

2. 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负责控制和调节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重要系统。

生理学研究表明,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脊髓和脑干等,周围神经系统包括神经纤维和末梢神经。

3.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肠道、肝、胰腺等器官,它们起着消化、吸收、转化和代谢食物的作用。

生理学研究表明,消化系统还具有调节血糖、血脂和血液酸碱平衡等功能。

4. 心血管系统心血管系统是包括心脏和血管在内的系统,它们起着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排出代谢产物和维持血压等作用。

生理学研究表明,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与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心脏排泄的血量、心脏输出的血量和血管的阻力等相关。

5.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咽部、喉部、气管、支气管和肺部,它们起着获取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的作用。

生理学研究表明,呼吸系统的正常功能与肺泡的通气、肺血管的血流、气体分压差等相关。

6. 泌尿系统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它们起着排泄体内代谢废物和维持水盐平衡的作用。

生理学研究表明,泌尿系统的正常功能与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肾脏血流等相关。

7. 其他系统除上述的系统外,生理学还有很多其他的系统,如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运动系统等。

其中,内分泌系统包括各种内分泌腺体和它们所分泌的激素,它们参与调节生物体的生长、代谢和生殖等过程。

免疫系统则负责维持身体免疫力,防止外来侵犯和感染。

运动系统则控制和协调人体的各种运动和姿势。

总之,生理学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学科,它研究的内容涵盖了人体各个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调节等方面,对于促进人类健康和疾病治疗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生理学重点笔记

生理学重点笔记

生理学重点笔记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对于理解人体的正常功能和各种生理现象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生理学的重点内容。

一、细胞的基本功能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性通透性,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

通过被动转运(如扩散、渗透)和主动转运(如原发性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细胞得以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

细胞的兴奋性是其对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

阈值是衡量兴奋性高低的指标,阈值越低,兴奋性越高。

细胞在受到刺激后会产生动作电位,这是一种快速的电位变化。

动作电位具有“全或无”的特点,并且能够沿着细胞膜传导。

二、血液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浆的主要成分是水,还包含多种溶质,如蛋白质、无机盐、营养物质等。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其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对血液的携氧能力有重要影响。

白细胞在免疫防御中发挥关键作用,可分为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等。

血小板则参与止血和凝血过程。

血液的凝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凝血因子的激活和级联反应。

正常情况下,血管内皮细胞能够分泌抗凝物质,防止血液在血管内凝固。

三、血液循环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其节律性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流动。

心脏的电生理活动决定了心跳的节律,包括窦房结的起搏作用和心肌细胞的兴奋性、自律性和传导性。

动脉血压是血液对动脉血管壁的侧压力,其形成与心输出量、外周阻力和大动脉弹性等因素有关。

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动脉血压能够保持相对稳定。

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对于物质交换和维持内环境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四、呼吸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两个过程。

肺通气是指气体进出肺的过程,其动力是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胸廓容积变化。

肺换气则是指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通过气体的扩散实现。

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各不相同。

氧气主要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二氧化碳则以碳酸氢盐和氨基甲酰血红蛋白等形式运输。

生理学笔记

生理学笔记
②安静时细胞膜主要对钾离子通透。
⑵形成机制:钾离子外流的平衡电位即静息电位,静息电位形成过程不消耗能量。
⑶特征:静息电位是钾离子外流形成的膜两侧稳定的电位差。
2、动作电位:
⑴形成条件:
①细胞膜两侧存在浓度梯度差;
②细胞膜在不同状态下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不同;
③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阈上刺激。
1、有效不应期:较长,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因此心肌不会出现强直收缩;
①绝对不应期:动作电位从0期到3期,膜电位达到-55毫伏这一时间钠通道完全失活,给以任何强度的刺激都不会发生去极化;
②局部反应期:膜电位由-55毫伏恢复到-60毫伏,这一期间内,钠通道刚开始复活,如果给以足够强度刺激,肌膜可以产生局部兴奋,但并不引起动作电位。
59、激素的高效能生物放大作用:激素与受体结合后,在细胞内发生一系列酶促放大作用,一个接一个,逐级放大效果,形成一个效能极高的生物放大系统。
60、生殖:生物产生后代和繁衍种族的过程,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生命现象。
61、月经:女性自青春期起,在卵巢激素的作用下,除妊娠外,每月一次子宫内膜发生周期性脱落、出血,这种周期性经阴道流血的现象称为月经。
2、相对不应期:膜电位从-60毫伏恢复到-80毫伏,这段时间内,给予阈刺激,心肌仍不能引起兴奋反应,但用阈上刺激则可引起扩布性兴奋。在此期内,快钠通道处于逐步回复到正常备用状态的过程中,快钾通道也未完全激活,钾离子流仍很大,所以此时产生的动作电位去极化的幅值小而复极化快,动作电位时程短。
3、超常期:膜电位由-80毫伏恢复到-90毫伏这一段时期内,用阈下刺激心肌即能引起兴奋,此期兴奋性高于正常。此期钠通道已完全复活,膜内电位绝对值低于静息电位,距阈电位水平差距较小,易于兴奋。但快钠通道未完全回复到正常备用状态,故产生的动作电位幅值较小,最大去极化速率较慢,传导速率慢于正常,动作电位时程也短于正常。

生理学重点笔记

生理学重点笔记

生理学重点笔记一绪论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

2. 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对多细胞机体而言,整体所处的环境叫外环境,而构成机体的细胞所处的环境叫内环境。

当机体受到刺激时,机体内部代谢和外部活动,将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这种变化称为反应.反应有兴奋和抑制两种形式。

3. 自身调节:心肌细胞的异长自身调节,肾血流量在一定范围内保持恒定的自身调节,小动脉灌注压力增高时血流量并不增高的调节都是自身调节。

考生自己注意总结后面各章节学到自身调节。

4. 神经调节是机体功能调节的主要调节形式,特点是反应速度快、作用持续时间短、作用部位准确。

5. 体液调节的特点是作用缓慢、持续时间长、作用部位广泛。

6. 生理功能的反馈控制: 负反馈调节的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正反馈的意义在于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成生理功能,是一种破坏原先的平衡状态的过程。

排便、排尿、射精、分娩、血液凝固、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时钠通道的开放和钠内流互相促进等生理活动都是正反馈。

考生自己注意总结后面各章节学到的正反馈和负反馈调节。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1.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液体镶嵌模型.基本内容①基架:液态脂质双分子层;②蛋白质:具有不同生理功能;③寡糖和多链糖.2.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⑴小分子脂溶性物质可以自由通过脂质双分子层,因此,可以在细胞两侧自由扩散,扩散的方向决定于两侧的浓度,它总是从浓度高一侧向浓度低一侧扩散,这种转运方式称单纯扩散。

正常体液因子中仅有O2、CO2、NH3以这种方式跨膜转运,另外,某些小分子药物可以通过单纯扩散转运。

⑵非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从浓度高向浓度低处转运时不需消耗能量,属于被动转运,但转运依赖细胞膜上特殊结构的"帮助",因此,可以把易化扩散理解成"帮助扩散"。

什么结构 发挥"帮助"作用呢?--细胞膜蛋白,它既可以作为载体将物质从浓度高处"背"向浓度低处,也可以作为通道,它开放时允许物质通过,它关闭时不允许物质通过。

生理学重点笔记

生理学重点笔记

生理学重点笔记生理学是对生命体系的组织和功能的科学研究。

它关注生命现象的各个层面,从细胞和分子水平,到器官和生物体整体水平。

下面是生理学的一些重点笔记:1.细胞膜:细胞膜是由脂质双层组成的,具有多种功能,包括分隔细胞内外环境、控制物质的进出、维持细胞形态和细胞运动等。

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是细胞信号传递的重要媒介,包括离子通道、转运蛋白和受体等。

2.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调节体内各项生理活动和维持体内稳态的重要系统。

它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其中包括大脑、脊髓、神经节和神经纤维等。

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突触传递信息,包括感觉信息、运动信息和自主神经信息等。

3.肌肉系统:肌肉是一种特殊的组织,由肌纤维(肌肉细胞)组成。

它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力量和运动。

肌肉的收缩是由钙离子的释放和肌原纤维的滑动相互作用驱动的。

肌肉收缩后,需要通过血液循环将废物和代谢产物带走,以维持健康。

4.循环系统:循环系统是人体内最重要的系统之一,它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三部分。

心脏是一种中空的肌肉器官,通过不断的跳动将血液推送到全身各个部位。

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它们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

血液是一种复杂的液体,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具有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清除废物和代谢产物的功能。

5.呼吸系统:呼吸系统是人体获取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的主要系统,包括鼻腔、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等。

气体交换主要发生在肺泡内,氧气进入血液,二氧化碳从血液中排出,然后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

6.消化系统:消化系统负责将食物消化成小分子物质,以供能量和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

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肝胆系统等。

消化过程是由消化酶和胃酸等物质催化的,它们将食物分解成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等小分子物质,然后通过肠壁吸收,进入循环系统。

7.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是通过体液分泌调节体内各种生理活动的系统。

它的主要部分是内分泌腺和神经内分泌细胞。

生理学基础知识绪论重点笔记

生理学基础知识绪论重点笔记

生理学基础知识绪论重点笔记一、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 研究对象。

- 生理学(physiology)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生物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正常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 生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活体,包括人体和动物体。

在人体生理学研究中,主要以健康人为研究对象,但有时也会涉及病人,以了解疾病状态下生理功能的改变。

2. 任务。

- 揭示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例如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的理化特性与功能、血液循环的机制、呼吸过程、消化和吸收的原理、尿的生成过程等。

- 阐明机体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相互联系,如神经系统如何调节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如何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等。

- 为医学实践提供理论基础,帮助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因为许多疾病是生理功能异常的结果),并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

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1. 动物实验。

- 急性实验。

- 离体实验:从活着的或刚处死的动物身上取出所要研究的器官、组织或细胞,置于人工环境中,在短时间内进行实验。

例如,将蛙的坐骨神经 - 腓肠肌标本分离出来,研究神经肌肉的兴奋传递和肌肉收缩特性。

优点是可以严格控制实验条件,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缺点是不能完全代表在体的生理状态。

- 在体实验:在麻醉或破坏动物大脑的情况下,对动物进行手术,暴露所要观察的器官或组织,进行实验研究。

例如,在麻醉兔身上进行的动脉血压调节实验。

这种实验可以观察器官之间的相互关系,但动物处于非自然状态,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 慢性实验:以完整、清醒的动物为研究对象,在较长时间内观察和记录某些生理功能的改变。

例如,给狗做胃瘘,观察不同食物对胃液分泌的长期影响。

慢性实验的优点是更接近生理状态,但实验周期长,影响因素复杂,不易控制。

2. 人体实验。

- 人体实验必须遵循伦理学原则,在不损害人体健康的前提下进行。

例如,志愿者参与的运动生理学实验,观察运动对人体心血管功能、呼吸功能等的影响。

人体实验可以直接获得关于人体生理功能的资料,但受到伦理和法律的限制,实验设计和操作要求更加严格。

生理学重点笔记

生理学重点笔记

生理学课程笔记绪论大纲要求1、机体与环境的关系:刺激与反响,高兴与抑制,高兴性和阈。

2、稳态的概念,内环境相对恒定的重要意义。

3、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的生理意义和功能。

讲义精要一、生命活动的根本特征新陈代谢、高兴性、生殖。

1、新陈代谢:是指机体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以完成自我更新的过程。

包含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

2、高兴性:指可高兴组织或细胞受到特定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

而刺激是指能引起组织细胞发生反响的各种内外环境的变化。

刺激引起组织高兴的条件:刺激的强度、刺激的延续时间,以及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这三个参数必须到达某个最小值。

在其它条件不变情况下,引起组织高兴所需刺激强度与刺激延续时间呈反变关系。

衡量组织高兴性大小的较好指标为:阈值。

阈值:刚能引起可高兴组织、细胞去极化并到达引发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

3、生殖:生物体生长发育到肯定阶段,能够产生与自己相似的个体,这种功能称为生殖。

生殖功能对种群的繁衍是必需的,因此被视为生命活动的根本特征之一。

二、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对多细胞机体而言,整体所处的环境称外环境,而构成机体的细胞所处的环境称为内环境。

内、外环境与生命活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当机体受到刺激时,机体内部代谢和外部活动,将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这种变化称为反响。

反响有高兴和抑制两种形式。

三、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机制机体内存在三种调节机制: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1、神经调节:是机体功能的主要调节方法。

调节特点:反响速度快、作用延续时间短、作用部位X。

根本调节方法:反射。

反射活动的结构根底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局部组成。

反射与反响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反射活动需中枢神经系统参与。

2、体液调节:发挥调节作用的物质主要是激素。

激素由内分泌细胞分泌后可以进入血液循环发挥长距离调节作用,也可以在局部的组织液内扩散,改变附近的组织细胞的功能状态,这称为旁分泌。

生理学框架笔记-重点记忆

生理学框架笔记-重点记忆

㈠内环境细胞内液 40%组织液 15%血浆 5%其他 40%基本方式:反射结构基础;反射弧神经调节特点:快、短、准确内分泌(包括神经分泌)方式旁分泌(二)生理功能调节体液调节自分泌特点:慢、长、广泛参与物质:激素、代谢产物根本点:不依赖神经和体液调节特点:范围小自身调节异长自身细节举例肾血流在血压正常范围波动内,保持不变定义:反馈信息促进控制部分的活动正反馈举例:排便、排尿、射精、分娩、血液凝固,动作电位的产生,1,6—双磷酸果糖对6—磷酸果糖果激酶Ⅰ的作用(三)反馈系统定义:反馈信息与控制部分的作用方向相反负反馈意义:维持稳态举例:减压反射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决定因素:浓度差和通透性单纯扩散特点:顺浓度差,不耗能被动转运举例:O2和CO2充分抑制载体中介有饱和性结构特异性易化扩散小分子无饱和性通道中介相对特异性有开放和关闭两种状态耗能特点原发逆电—化学梯度一个催化单位加一个调节亚单位的二(一)物质转运钠泵有ATP酶活性主动转运(最重要)移3个Na+出细胞,移2个K+入细胞兴奋(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的基础继发:肾小管和肠上皮吸收葡萄糖,依赖钠泵建立的势能出胞(耗能):细胞的分泌活动,需Ca2+参与大分子入胞(耗能):受体介导入胞模式终板电位化学门控通道突触后电位感受器电位特殊通道蛋白质(促离子型受体) 电压门控通道:神经轴突,骨骼肌和心肌机械门近代通道总特点:快,但局限,不是最易见形式第二信使:cAMP,Ca2+,IP3,DGa亚单位起催化作用(二)细胞膜受体 G蛋白耦联受体(促代谢型受体) G蛋白:鸟苷酸结合蛋白 G-GTP未活化G-GIP活化特点:慢,但灵敏和作用广泛过程:配体+受体→G—GTP→AC→cAMP→蛋白激酶A只有一个跨膜a螺旋酪氨酸激酶受体磷酸化酪氨酸残基举例:胰岛素和各种集落刺激因子正常静息状态下电位:细胞内负外正(极化状态),所有其他概念由此导出:静息电位除极化(消除极化状态),超极化(膜内更负),复极化(恢复)产生机制:K+外流形成的平衡电位定义:阈下刺激产生的微弱电变化局部电位等级性:与刺激强度成正比(三)生物电和产生机制特征可以总和:时间和空间总和电紧张扩布:影响附近膜电位定义:阈上刺激产生的快速、可逆转、可转播的细胞膜两侧的电变化过程:阈刺激→Na+内流(正反馈)→峰电位→复极机制:Na+内流的平衡电位“全”或“无”特点动作电位不衰减传播兴奋传播:局部电流(不是局部电位)兴奋性的变化: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过程:电→化学→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课前导入一、考情分析:“鸡肋”二、科目特点:面宽、点多、机制多多思、多练、重理解三、课程特点和要求:第一节细胞的基本功能考纲:一、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二、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三、骨骼肌的收缩功能一、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液态镶嵌模型学说——细胞膜是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骨架,其中镶嵌着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一)单纯扩散1.概念: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膜的高浓度区一侧向膜的低浓度区一侧顺浓度差跨膜的转运过程称为单纯扩散。

2.转运物质:除O2、CO2、NO、CO、N2等气体外,还有乙醇、类固醇类激素、尿素等。

3.特点:①顺浓度差,不耗能;②无需膜蛋白帮助;③最终使转运物质在膜两侧的浓度差消失。

(二)易化扩散是指某些非脂溶性或脂溶性较小的物质,在特殊蛋白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

载体转运通道转运1.以载体蛋白为中介的易化扩散(载体转运):◇例子“血液中的葡萄糖和氨基酸进入到组织细胞”◇特点:(1)载体蛋白质有结构特异性;(2)饱和现象;(3)竞争性抑制。

2.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通道转运):主要通过通道蛋白质(简称通道)进行的。

其转运物质的能力受膜两侧电位差或化学物质的影响,故有电压门控通道和化学门控通道之分。

◇特点:(1)相对特异性;(2)无饱和性;(3)有开放、失活、关闭不同状态。

◇例子:Na+、K+、Ca2+等都经通道转运。

Na+通道阻断剂——河豚毒素K+通道阻断剂——四乙铵Ca2+通道阻断剂——异搏定(三)主动转运1.概念:主动转运是指细胞通过本身的耗能过程,在细胞膜上特殊蛋白质(泵)的协助下,将某些物质分子或离子经细胞膜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转运的过程。

2.钠泵钠泵就是镶嵌于细胞膜上的Na+-K+依赖式ATP酶。

Na+-K+依赖式ATP酶(钠泵)3.钠泵活动的生理意义:①由钠泵形成的细胞内高K+和细胞外的高Na+,这是许多代谢反应进行的必需条件。

②维持细胞正常的渗透压与形态。

③它能建立起一种势能贮备。

这种势能贮备是可兴奋组织具有兴奋性的基础,这也是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逆浓度差跨膜转运的能量来源。

4.主动转运的类型(1)原发性主动转运是指直接利用ATP的能量逆浓度差和电位差对离子进行的主动转运过程。

原发性主动转运是人体最重要的物质转运形式,除钠泵外,还有Ca2+泵(或称Ca2+-Mg2+依赖式ATP酶)、H+泵(质子泵)和碘泵等。

(2)继发性主动转运指物质逆浓度梯度转运所需的能(一)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生物电产生的前提:1.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均匀;2.细胞膜在不同的情况下对不同的离子有不同的通透性。

静息电位:细胞安静时,细胞膜两侧稳定的电位差;机制:K+外流(钾离子的平衡电位);动作电位:细胞受刺激而发生反应时细胞膜两侧迅速、可逆、可扩布的电位变化。

【例题】动作电位去极化是由于()A.Cl-内流B.Ca2+内流C.Na+内流D.K+内流E.K+外流【答案】C【例题】静息电位的产生是由于()A.Cl-内流B.Ca2+内流C.Na+内流D.K+内流E.K+外流【答案】E极化——静息电位时,膜两侧保持的内负外正的状态。

去极化——静息电位向负值减小的方向变化。

反极化——膜内电位由零变为正值的过程。

复极化——去极化、反极化后恢复到极化的过程。

超极化——静息电位向负值增大的方向变化。

兴奋的引起——阈电位!阈电位:能使膜上Na+通道瞬时间大量开放的临界膜电位值。

【例题】刺激引起兴奋的基本条件是使跨膜电位达到()A.峰电位B.阈电位C.负后电位D.局部电位E.正后电位【答案】B(二)兴奋和兴奋性的概念兴奋——刺激使组织或细胞发生反应(动作电位)的过程。

兴奋性——活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兴奋性的指标:阈强度(阈值):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阈值高则兴奋性低,阈值低则兴奋性高。

【例题】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A.峰电位B.阈电位C.负后电位D.局部电位E.阈强度【答案】E【例题】刺激引起兴奋的基本条件是使跨膜电位达到()A.峰电位B.阈电位C.负后电位D.局部电位E.阈强度【答案】B【例题】可兴奋细胞受到阈下刺激时,可出现()A.峰电位B.阈电位C.负后电位D.局部电位E.正后电位【答案】D【例题】神经、肌肉、腺体受阈刺激产生反应的共同表现是()A.分泌B.收缩C.局部电位D.阈电位E.动作电位【答案】E(三)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机制——局部电流膜上任何一处产生动作电位都将沿着细胞膜扩布称为传导。

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特征(即:动作电位的传导特征):不衰减性;生理完整性;绝缘性;双向性;相对不疲劳性。

【例题】关于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A.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刺激时出现的快速而不可逆的电位变化B.在动作电位的去极相,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外正内负C.动作电位的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D.动作电位的大小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E.不同的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值都相同【答案】C三、骨骼肌的收缩机制一)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二)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把肌细胞的兴奋和肌细胞的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过程。

要点总结:要点整合:【例题】在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化学递质是()A.肾上腺素B.去甲肾上腺素C.乙酰胆碱D.5-羟色胺E.γ-氨基丁酸【答案】C【例题】触发神经末梢释放递质的离子是()A.Na+B.K+C.Ca2+D.Mg2+E.Cl-【答案】C知识点整合——※突触传递:Ca2+内流↓突触小泡释放N递质↓兴奋性递质→Na+内流→去极化(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抑制性递质→Cl-内流→超极化(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细胞间兴奋传递(突触传递)的特点:◇电-化学-电的过程◇时间延搁◇易受药物或内环境因素的影响◇单向传递◇易疲劳◇总和神经冲动传导的特点(动作电细胞间兴奋传递的特点(突触传位)递)局部电流电-化学-电的过程快时间延搁双向单向传递安全性易受药物或内环境因素的影响不易疲劳易疲劳性不衰减生理完整性绝缘性※比较记忆,要点总结:兴奋在中枢传递的特点(多突触传递)电-化学-电的过程中枢延搁单向传递易受药物或内环境因素的影响易疲劳性总和兴奋节律的改变后发放※兴奋在中枢的传递——多突触传递【例题】在整个反射弧中,最易出现疲劳的部位是()A.感受器B.传入神经C.反射弧中的突触D.传出神经E.效应器【答案】C【例题】有关突触传递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A.单向传递B.突触延搁C.总和D.不易疲劳E.后发放【答案】D【例题】A.K+B.Na+C.Ca2+D.Cl-E.H+可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离子基础是()【答案】D可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离子基础是()【答案】B【例题】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是()A.去极化局部电位B.超极化局部电位C.具有全或无特性D.突触后膜Na+通透性增加所致E.突触前膜递质释放减少所致【答案】B【例题】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指突触后膜出现()A.极化B.去极化C.超极化D.反极化E.复极化【答案】B第二节血液血液大纲内容血液的组成与特性(1)内环境与稳态(2)血量、血液的组成、血细胞比容(3)血液的理化特性血细胞及其功能(1)红细胞生理:数量、功能、生理特性、造血原料、辅助因子(2)白细胞生理:数量、生理特性、功能(3)血小板的数量、生理特性及其功能血液的凝固和抗凝(1)血液凝固的基本步骤(2)主要抗凝物质的作用,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及其功能血型(1)血型与红细胞凝集反应(2)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3)输血原则一、血液的组成与特性(一)内环境与稳态内环境:围绕在细胞周围的体液,即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稳态:细胞外液化学成分和理化特性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例题】下列各体液中,属于机体内环境的是()A.胆汁B.胰液C.尿液D.脑脊液E.胃液【答案】D【例题】稳态是指内环境()A.化学组成不变B.化学组成相对稳定C.理化性质相对稳定D.理化性质恒定不变E.各种物质组成和理化特性相对恒定【答案】E(二)血量、血液的组成、血细胞的比容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如:红细胞比容——·男:40~50%·女:37~48%·新生儿:55%【例题】最能反映血细胞和血浆相对数量变化的是()A.血液粘滞性B.血细胞比容C.血浆渗透压D.血液比重E.血红蛋白量【答案】B(三)血液的理化特性·血液的比重:全血1.050~1.060 血浆1.025~1.030·血液的粘滞性:血液4~5 血浆1.6~2.4·血浆的pH值:7.35~7.45 主要是NaHCO3/H2CO3·血浆渗透压·血浆渗透压:300mOsm/(Kg·H2O)= 770kPa 或 5790mmHg血浆渗透压 = 晶体渗透压+ 胶体渗透压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形成无机盐、葡萄糖等晶体物质(主要为NaCl)血浆蛋白等胶体物质(主要为清蛋白)压力大:300mOsm/(Kg·H2O)小:1.3mOsm/(Kg·H2O)意义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保持RBC正常形态和功能调节血管内外水平衡,维持血浆容量板书【例题】A.钙离子B.钠C.小分子物质D.胶原蛋白E.清蛋白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物质是()【答案】E构成血浆晶体渗透压的主要物质是()【答案】B【例题】促使血管外的液体返回血管的是()A.氯化钠B.氯化钙C.白蛋白D.红细胞E.球蛋白【答案】C【例题】肝功能障碍导致水肿及胸腹水的原因是()A.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B.毛细血管血压增加C.淋巴回流受阻D.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E.滤过膜面积增加【答案】D二、血细胞及其功能(一)红细胞生理1.数量:男:4.0~5.5×1012/L 、Hb:120~160g/L、红细胞比容:40%~50%女:3.5~5.0×1012/L 、Hb:110~150g/L、红细胞比容:37%~48%2.功能:①运输O2、CO2;②缓冲血液pH值。

3.生理特性:①渗透脆性概念:RBC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

指标:常以RBC对低渗盐溶液的抵抗力作为脆性指标。

正常值:0.42%NaCl:开始溶血;0.35%NaCl:完全溶血。

影响因素:衰老RBC>刚成熟RBC;遗传性球形红细胞>正常RBC。

②悬浮稳定性概念:RBC能比较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的特性。

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以第1小时末RBC在沉降管中沉降距离来表示RBC沉降速度。

正常值:男:0~15mm/h,女:0~20mm/h。

影响因素:血浆成分影响悬浮稳定性!与红细胞无关。

1.白蛋白、卵磷脂可抑制红细胞叠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