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承首义文化中培养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研究》开题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传承首义文化中培养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研究》
开题报告
一、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一)选题意义
1、培养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社会发展对学校教育的传统要求。对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和提高始终在人类教育史上始终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把责任作为道德哲学的核心,开了义务伦理学的先河。中国也历来重视对年轻一代进行责任教育,孔子的“当仁不让”,孟子的“舍我其谁”,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李大钊的“铁臂担道义”,无不显示着对国事民情的崇高责任感。
1998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了首次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大会明确提出,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毕业生与负责任的公民。这就清楚地指明,学校培养的毕业生不仅应是高素质的,而且要首先表现在他作为一个公民时,其言行应该对社会负责。这表明,对学校教育应注重培育学生责任感的问题,已在世界范围内达成了广泛的共识。
2、培养和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也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列入教育发展重要战略。与以前的教育指导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及《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相比,强调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同样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初中阶段,是学生从少年走向青年的阶段,其个性发展呈多样性、复杂性和不稳定性,初中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和树立,不仅能促进他们以乐观、积极和主动态度面对学习、生活和发展,也对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有着重要的作用,并对他们将来真正成为遵守社会公德、严守法纪、适合国际竞争的合格现代化公民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中学德育大纲》,在德育目标中就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积极参加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意义。
4、通过传承首义文化、弘扬首义精神来培养中学生社会责任感是我校发展
的天然选择。武汉市武昌首义中学是武汉市为传承首义文化、弘扬首义精神而建设的首义文化区的有机组成部分,我校立校以来就将继承首义文化、弘扬首义精神作为师生责任之一,也正因为如此,我校的校训就被确定为“天下为公,大任于斯”。
“责任教育的本质是实践的,活动是责任感之培育赖以实现的条件”(《学会负责与学校责任教育》王兆林、姬焕芳,《教育科学研究》2002年第10期)。我校位于紫阳湖畔,面对辛亥革命博物馆,紧邻工程营,遥望楚望台,周边文化气息浓厚,首义的遗迹、遗存和纪念建筑丰富,有充分的条件利用各种首义文化资源开展活动实施德育。而且在这方面,有些发达国家的做法应对我们有所启发,如德国是通过开展环境教育培养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美国在科研人员的指导下,组织高中学生利用高科技知识和手段,参与解决社区而临的实际问题的课题研究。所以,通过传承首义文化、弘扬首义精神的各种活动来培养中学生社会责任感是我校开展德育工作和长远发展的天然选择。
(二)研究价值:
1、理论价值:我校开展本课题可以为中小学依托本地文化资源进行德育这方面研究提供真实的案例、可信的证据,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提供有说服力的素材。
2、实践价值:本课题的实施有利于增强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途径,有利于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有利于学校的“三风”建设和长远发展,也是如何继承首义文化、弘扬首义精神的一种新的尝试。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国外:
由于条件所限,我们目前只能通过互联网查询国外方面的研究资料,而且是国内专家的介绍性文章、新闻等。目前查询到的资料显示,关于培养学生责任感的论述非常之多,但多是关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中小学生则是较为宽泛的责任感培养和教育的有关内容。但是国外在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实践则较为丰富多彩,各具特色。除了上文提过的德国和美国的例子外,日本的中小学也注重在假期中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国内:
和国外类似,对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研究一直是我国教育界的研究热点之一。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开始,关于责任教育方面的论文专著大量出现,进
入本世纪,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研究和实践从大学至高中到初中逐渐下移,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育部门开始了对中学生责任感的培养的实践探索。
较早开始责任感培养研究与实践的有福建三明一中(2005年),江西省江西省宜丰中学(2008年)。福建三明一中提出的观点是“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通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强调责任感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有效性不单纯是学校教育所能奏效的,必须综合研究,整体实施,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通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全国教育科研“十五”论文集》第四卷)。江西省江西省宜丰中学则提出以责任感教育为核心建设校园文化,他们的理念是“领导为学校的科学发展负责,教师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负责,学生为自己的人生幸福负责”(《教育策划与管理》2011年01期)。
2009年立项的教育部重点课题《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教育实践模式研究》,该课题对增强社会责任感目标、内容、途径等方面内容都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和论证。
实施责任教育规模最大的是天津市塘沽区教育局自2006年以来开展的“我成长,我负责,我与滨海新区同发展”为主题的责任教育系列活动,在深刻挖掘责任教育内涵的同时,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体验,培养学生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时代和对未来负责的良好品质。
总体来看,目前关于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正逐步深入,一些学校开始对培养中学生社会责任感进行实践性的探索和研究。但总体看来现在对培养、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仍处在探索阶段,其有效性还有待于检验,还有继续探索、试验的必要。而且并未发现利用当地文化资源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专门研究,这就为我们提供了一块空白,使本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原创性。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1)社会责任感:
现在对责任感的重要性几乎无人怀疑,但对责任感的解释和说明则众说纷纭。也许正因为如此或许是难以定义,被认为是我国最具权威性的兼有字典、语文词典和百科词典功能的大型综合性辞典《辞海》,对责任感这一反映人类最基本特性的词语竟然没有收录。
当前采用的较多的责任感的定义是:责任感是一个人对自己、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包括国家、社会、集体、家庭和他人,主动施以积极有益作用的精神。责任感是有层次性的。其中自我责任是最低层次,对家庭和他人责任是第二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