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承首义文化中培养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研究》开题报告
培养初中生的责任意识传承文化我们的责任我们的文化教案
培养初中生的责任意识传承文化我们的责任我们的文化教案培养初中生的责任意识传承文化:我们的责任,我们的文化引言:初中阶段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如何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并传承优秀的文化成为重要的课题。
本教案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多种教育手段和活动,培养初中生的责任意识,同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第一部分:责任意识的培养1. 了解责任的含义和重要性- 在课堂上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责任的内涵和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重要性。
- 联系实际,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到责任的力量。
2. 强调个人责任的培养- 帮助学生明确个人责任的界定和相关行为准则。
- 在学校组织开展班级管理活动,让学生参与集体决策和管理,培养他们对班级的责任感。
3. 培养团队责任感- 开展团队合作的活动,通过分工合作、互相依赖的体验,提高学生对团队责任感的认识。
- 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社团,培养他们对组织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第二部分:传承文化的重要性1. 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 组织文化课堂,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核心价值观和表现形式。
- 鼓励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 举办文化活动,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组织传统节日庆祝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并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
- 开展手工制作、书法、舞蹈等传统文化技能培训,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3. 弘扬社会责任,传承文化- 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文化活动,如书画展览、文化讲座等,让他们了解社会责任与文化传承的关联。
- 鼓励学生开展文化调研,深入了解本地区的传统文化,通过采访和调查记录下文化的变迁。
第三部分:教学实施与评估1. 教学实施- 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和重点。
- 融入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讨论和展示等,提高课堂的互动性和学生的参与度。
2. 教学评估- 设计各类测评方式,如问卷调查、小组讨论、演讲展示等,全面评估学生对责任意识和文化传承的理解程度。
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研究报告
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研究报告在当今社会,社会责任感被认为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学生作为社会的未来和希望,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至关重要。
本报告旨在探讨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培养策略,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参考。
一、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社会责任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所属社会和他人的福利负有一定道德义务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然而,当前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普遍存在不足之处。
首先,一些中学生缺乏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对于社会不公平、环境污染等现象缺乏关注和思考。
其次,一些中学生过于自我中心,关注自身利益远多于社会利益。
再次,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缺乏行动力,即使意识到社会问题,也很难付诸实践行动。
二、影响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因素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家庭环境是其中一个关键因素。
家庭教育对于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影响,家长的言传身教、家庭氛围以及家庭价值观的塑造都会影响中学生的责任感培养。
学校教育是另一个重要因素,学校中是否有相应的课程设置和教育活动,是否有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都会对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产生影响。
社会环境也会对中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社会媒体的内容以及同伴间的互动,都可能对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三、培养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策略为了提高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家庭和学校要密切合作,形成共同育人的合力。
家庭和学校应该加强沟通,制定相应的计划和活动,共同关注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
其次,学校应该加强社会责任感教育,增设相关课程或模块,引导学生了解社会问题,提高他们对社会问题的认识。
同时,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社会问题,激发他们的责任感。
最后,社会环境应该积极向中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观。
媒体可以加大对社会问题的报道和宣传,引导中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总结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他们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素质之一。
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与实践研究
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与实践研究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与实践研究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特别是在中学生阶段,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和实践活动,为读者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1. 家庭是培养社会责任感的第一个教育场所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
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孩子关注社会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2. 学校是培养社会责任感的第二个教育场所学校是培养未成年人社会责任感的第二个重要教育场所。
在学校教育中,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了解社会。
3. 社会是培养社会责任感的第三个教育场所社会是培养未成年人社会责任感的第三个重要教育场所。
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锻炼自己的能力和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二、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实践活动1. 植树造林实践活动植树造林是培养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实践活动之一。
通过植树造林活动,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种植植物的艰辛和生命的脆弱,同时也可以让他们学会珍惜生命、爱护环境,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2. 社区公益活动社区公益活动是培养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另一种实践活动。
通过参与社区公益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同时也可以让他们学会关爱他人、服务社会,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3. 社会实践体验社会实践体验是培养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另一种实践活动。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锻炼自己的能力和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4. 公益活动讲座公益活动讲座是培养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另一种实践活动。
传承红色精神,培养社会责任感课题研究计划
传承红色精神,培养社会责任感课题研究计划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传承红色精神、培养社会责任感已经成为当代教育的重要使命和任务。
为了深入探讨这一问题,我们计划开展一项名为《传承红色精神,培养社会责任感课题研究计划》的项目。
该项目旨在通过实地调研、案例分析、理论研究等多种方法,针对当前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及其原因进行深入研究。
同时,我们将结合红色教育的优秀传统和实践经验,探索如何通过红色传统文化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方式,有效提升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意识。
此外,我们还将围绕相关议题开展系列研讨、论坛等学术交流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如何深入推进红色精神的传承和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通过该项目的开展,我们希望能够为当前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思路和经验,推动红色精神的传承和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为实现社会和谐、进步发挥积极的作用。
- 1 -。
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责任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社会责任感是指个人在生活中承担的社会义务和责任。
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物质生活的丰富和稳定,社会责任感已经成为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一种重要素质。
因此,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已经成为了社会各方所关注的问题。
中学生是社会未来的主力军,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需要得到社会的重视和关注。
在中学生时期,他们的思想观念尚未完全形成,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因此,加强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对于他们的未来发展和社会稳定和谐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将分析当前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并探讨影响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因素,针对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以期能够提高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水平,并能够为社会、学校等提供有关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参考和借鉴。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对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中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认识程度、相关知识和态度等情况。
同时,本研究还将探讨影响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因素,包括个人素质、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等。
在研究方法方面,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中学生进行调查。
通过分析问卷调查结果,了解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并分析影响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因素。
同时,本研究还将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已有的相关研究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以期产生更加准确和可靠的研究结论。
三、研究预期结果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问题,预期结果如下:1.了解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包括中学生在社会责任感认知方面的现状和中学生在实践方面的现状。
2.分析影响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因素,包括个人素质、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等因素,以期能够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3.提出有效的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措施,以期能够提高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水平,为中学生的未来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和谐作出贡献。
四、研究进度安排本研究计划在以下时间节点内完成:第一阶段:2021年6月-7月研究题目的确定、文献调查和问卷的设计。
“初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研究”课题中期检查报告.doc
“初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研究”课题中期检查报告课题主持人:刘永军《初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研究》是我校于2011年在郴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和郴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立项的“十二五”规划课题。
本课题于2011年5月开题,预计到2013年6月结题,历时2年时间,现将前一阶段的研究工作整理汇报如下: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价值(一)研究背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只有具备高度责任感的人才会对家庭负责、才会对社会负责,才会努力工作、报效祖国!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对人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的要求越来越高。
国家需要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一代新人参与国际竞争。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中指出:“在现代社会里越来越需要教育为培养个人的判断力和责任感做出贡献。
”而社会责任感则是指人们对自己、他人、集体、社会、国家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的一种强烈的自觉意识和崇高的情感、意志。
青少年时期是养成社会责任感的关键时期,现在青少年学生中存在着许多缺乏责任的问题,诸如学习松懈、违纪犯规、随意损坏公物、污染环境、得过且过、醉心玩乐、沉溺于长期上网,甚至沉迷于凶杀、色情等不健康的网络垃圾,对他人、集体、社会漠不关心等等,这种情形很难指望他们将来能担负起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更难指望他们将来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而学校是培养学生责任感的重要阵地,因此希望通过开展本课题研究,调查了解初中生的社会责任感的现状,研究责任感养成的方法和途径,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以便能够引起学校、家庭、社会的重视,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责任感作为道德情感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
一个道德情感贫乏,缺乏责任感的人是不会真正关心他人,无法与人真诚合作的,也无法适应未来社会的。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学校德育的中心任务之一。
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如果离开了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就不可能全面实现,人的发展也就不会完善。
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研究报告
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研究报告标题: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研究报告一、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变得越来越重要。
青少年是未来的社会主体,他们的责任感关系到社会的繁荣与稳定。
然而,在现代社会,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报告旨在探讨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特点、影响因素以及如何通过教育和实践来培养和提升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
二、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特点青少年阶段是个人社会责任感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这一阶段,青少年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同时他们的价值观、信仰和责任感也在逐步形成。
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主动参与:青少年通常会主动参与到各类社会活动中,如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等,展现出强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关注社会热点:青少年对社会热点问题较为敏感,如环境保护、教育改革等,并能对此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责任感与自我实现:青少年往往将社会责任与个人的成就感和自我实现联系在一起,他们渴望通过承担社会责任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三、影响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主要因素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等。
1.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培养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因素。
父母的言传身教、家庭氛围等都会对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产生影响。
2.学校教育:学校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和实践,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青少年成长的土壤,它通过媒体、社区和社会事件等因素影响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
4.个人经历:个人经历是塑造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参与社会活动、社区服务等活动能使青少年更深入地理解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四、培养和提升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方法1.家庭教育:家长应当树立良好的家庭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家庭决策和社会活动。
2.学校教育:学校应加强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将社会责任教育融入课程中,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最新《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研究-》开题报告
最新《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研究-》开题报告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红色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探究红色基因对于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重要性。
2.分析当前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3.探索有效的教育方法和途径,如红色主题教育、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等,来培养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通过实践验证和评估,总结出有效的教育方法和途径,并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五、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调研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通过对红色文化的深入研究和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实际调查,结合实践经验和案例分析,寻找有效的教育方法和途径。
六、研究预期成果本课题的预期成果主要包括:1.深入挖掘和传承红色基因,让红色文化教育更好地融入小学生教育中。
2.探索出有效的教育方法和途径,能够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和应用。
3.提出进一步完善红色文化教育的建议,促进红色文化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深入推进。
七、研究实施计划本课题的研究实施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文献资料收集和分析,探究红色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2.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调查和问题分析。
3.探索有效的教育方法和途径,开展实践活动并进行评估。
4.总结经验和成果,提出完善建议,并撰写研究报告。
通过以上阶段的有序实施,我们相信能够取得预期的研究成果,为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和红色文化教育的深入推进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在当前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急剧转型的特殊时期,如何继承优良的革命传统,弘扬老一辈革命家勇于担当、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本研究旨在利用本地的红色资源,探讨如何将红色基因传承下去,并将其与小学生的德育教学结合起来,寻找培养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
为了达成研究目的,本研究将按照“调查筛选——课题论证——制订方案——实践研究——交流总结——申请结题”的程序进行。
国学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社会意识
国学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社会意识近年来,国学教育在中国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和关注。
与传统的教育体系相比,国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社会意识,旨在培养具有高度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
本文将探讨国学教育对学生责任感和社会意识的培养作用,并分析其重要性与挑战。
一、国学教育对学生责任感的培养责任感是一个人表现出来的对自己、他人和社会负责的态度和行为。
在国学教育中,学生通过学习经典文化和传统价值观,培养了较强的责任感。
首先,国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对自我负责的意识。
通过学习古代哲学思想和道德经典,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人与自然、人际关系和人生道义等方面的问题。
他们会逐渐明白自己的责任是什么,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承担自身责任。
其次,国学教育强调愿意为社会负责的态度。
学生通过阅读古代文献,了解先贤的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深刻体会到自己作为新一代的使命和责任。
他们将这种责任感内化为行动,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再次,国学教育培养了学生对他人负责的观念。
学生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尊师重道、礼仪廉耻等价值观念。
他们会在与他人相处中注重他人感受,帮助他人解决问题,弘扬互助和友爱的精神。
二、国学教育对学生社会意识的培养社会意识是指一个人认识到自己处于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关注社会的发展和问题,并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社会实践中。
国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社会意识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首先,国学教育通过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荣辱观念、公德心思等,激发了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他们开始思考社会的发展与问题,并主动关注社会热点事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其次,国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公众意识。
学生通过学习古代文化典籍,了解到先贤们在社会中的责任担当和为民众着想的思想。
他们会逐渐认识到自己作为社会一员的义务和责任,努力成为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
最后,国学教育培养了学生的自我反思意识。
通过学习古代智慧,学生能够反思自身的行为和思维方式,深入理解自己对社会的影响力,进而提高自己对社会的责任感和意识。
培养爱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
培养爱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自古以来,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一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塑造他们积极向上的品格和价值观。
本文将从学校教育、社会实践和家庭教育等方面阐述如何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1. 学校教育学校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场所。
学校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爱国主义教育的知识和理论基础。
例如,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选取经典的爱国作品,通过阅读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英雄人物的事迹,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同时,在历史、地理等课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国家的地理位置、资源状况、文化传统等,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
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题活动来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比如,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举办爱国诗词朗诵比赛、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等,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亲身感受爱国主义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
2. 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培养青少年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之一。
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增强他们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和感受。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参观博物馆、农村实地考察等,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帮助社区居民解决生活困难、参与环境保护等实践行动,增强他们对社会的关注和参与意识。
同时,参观博物馆和实地考察等活动可以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现状,激发他们对祖国的尊敬和热爱。
3. 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在家庭中培养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样重要。
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榜样,通过自身言传身教,向孩子传递爱国主义情感。
比如,可以与孩子一起观看国庆阅兵式、电视节目、纪录片等,让孩子了解国家的发展和成就,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感。
家庭还可以组织孩子参观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等地,让孩子了解爱国英雄的事迹和奉献精神,引导他们向英雄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爱国主义情怀培养社会责任感
爱国主义情怀培养社会责任感一、引言爱国主义情怀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社会责任感则是当代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
爱国主义情怀与社会责任感的结合不仅能够培养公民的高尚品德,更能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通过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来培养社会责任感。
二、历史教育的重要性历史是人类传承与发展的镜鉴,对于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起到关键作用。
教育部门应加强对于历史教育的重视,通过教学、纪念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国家的历史,体验先辈们为国家和民族做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从而激发其对祖国的深厚情感。
三、家庭教育中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承担着培养爱国主义情怀的重要责任。
父母可以通过讲述家乡的历史故事、观看国庆阅兵等形式,以身作则地传递爱国主义情怀,并引导孩子从小从身边小事做起,培养起关心他人、关爱环境等社会责任感。
四、学校教育的角色学校是社会责任感培养的重要场所,通过课堂教育、社团组织等方式,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社会问题,并为之付出努力。
此外,学校还应创设爱国教育氛围,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
五、社会实践的重要性社会实践是培养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参观社会公益机构、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等形式,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社会问题的存在与解决,进而加深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和体验。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组织,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
六、社会创新的发展助力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引擎之一。
借助科技创新、社会企业等发展方式,我们可以通过解决社会痛点和问题的同时,培养社会责任感。
政府应加大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和引导力度,鼓励更多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和青年努力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七、文化传承与传播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标识和核心力量。
在爱国主义情怀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中,宣传和传播优秀的文化作品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活动方案
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活动方案一、活动目的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旨在使学生更加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以便他们能够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本活动方案旨在帮助学生充分认识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并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活动内容1. 课堂教学通过相关的教材和案例,向学生介绍社会责任感的含义和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社会问题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激发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2. 参观实践组织学生参观社会公益机构或社会服务项目,让学生亲身感受公益活动和志愿者的工作,了解社会问题的具体情况,并了解自己可以做出怎样的贡献。
3. 志愿者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如义务劳动、社区服务等。
通过参与实际的社区服务,学生将直接接触和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群,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他人的关爱。
4. 社会实践项目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社会实践项目,如公益演讲、社区清洁活动、环保宣传等。
让学生通过实践的方式深入了解社会问题,并主动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责任感。
5. 主题班会在班级中设置定期的主题班会,讨论社会问题以及学生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观点。
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6. 优秀个案分享邀请一些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士来校内进行经验分享,鼓励学生向这些优秀的榜样学习,在他们的引导下,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参与。
三、活动效果评估为了确保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活动取得良好效果,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 学生问卷调查在活动结束后,向参与活动的学生发放问卷,了解他们对活动的反馈和意见,从而评估活动对学生的影响。
2. 观察记录活动期间,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社会责任意识的表现以及态度的改变来评估活动的效果。
3. 老师评估由活动组织者和指导老师进行活动的综合评估,包括学生参与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情况等。
四、活动实施计划1. 活动时间:本次活动计划为期两个月,具体时间为XX年XX月至XX年XX月。
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辩论辩题
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辩论辩题正方,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重要品质,它对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可以帮助个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使其成为一个有担当、有爱心、有使命感的人。
正如美国总统肯尼迪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而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什么。
”这句话充分体现了个人应该具备的社会责任感,每个人都应该为社会做出贡献,而不仅仅是索取社会的资源和福利。
其次,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现代社会,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需要每个人都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共同解决这些问题。
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培养出社会责任感,那么社会将会更加和谐稳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将更加融洽。
因此,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对个人有利,也对整个社会有利。
反方,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虽然重要,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具备的品质。
首先,个人的责任并不等同于社会责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和事业需要去打拼,如果过分强调社会责任感,可能会让个人忽略了自己的发展和利益。
正如英国哲学家罗素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每个人都应该追求自己的幸福,而不是为了别人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利益。
”这句话表达了个人利益和社会责任之间的平衡关系,个人的幸福和发展同样重要。
其次,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根据个人的成长和环境的变化来调整。
有些人可能在某个阶段对社会责任感不够重视,但随着年龄和经历的增长,他们可能会逐渐意识到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因此,强制培养社会责任感并不一定是有效的,个人应该有自己的选择和权利。
因此,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虽然重要,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具备的品质,个人的利益同样重要。
综上所述,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它既涉及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涉及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在尊重个人选择的前提下,鼓励每个人都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这样才能实现个人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辩论辩题
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辩论辩题正方,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因为只有每个人都尽自己的社会责任,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稳定。
首先,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可以培养人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参与意识。
通过参与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人们可以更加关注社会问题,了解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社会建设。
正如美国总统肯尼迪曾经说过,“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而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什么。
”只有每个人都有社会责任感,才能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
其次,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可以提高个人的社会道德水平。
在社会责任感的引导下,人们会更加注重他人的利益,更加尊重他人的权利,更加关心弱势群体的生活。
比如,著名企业家比尔·盖茨通过自己的慈善基金会,致力于改善全球贫困地区的医疗卫生条件,这就是他对社会责任的充分体现。
最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只有每个人都肩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才能实现社会的共同繁荣。
正如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只有每个人都有社会责任感,才能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
反方,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并非每个人的责任,个人应该以实现自身价值为首要目标,社会责任感只是一种附加的义务。
首先,个人的自由权利应该受到尊重。
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发展方向,不应该被强加社会责任感的压力。
正如英国哲学家约翰·斯图尔特·密尔曾经说过,“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自己的幸福,只要不侵犯他人的权利。
”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应该是自愿的,而不是强制的。
其次,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可能会削弱个人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如果每个人都只关注社会责任,而忽视了个人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那么社会的进步就会受到阻碍。
正如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曾经说过,“要留下自己的印记,就必须做出改变。
”只有个人有了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的自由,才能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
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辩论辩题
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辩论辩题正方,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
首先,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
作为一个社会的一员,每个人都应该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只有每个人都具备社会责任感,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稳定。
其次,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
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那么社会的发展将会更加快速和健康。
例如,著名慈善家比尔·盖茨曾说过,“人们不应该只是关心自己的利益,而是要为整个社会的利益着想。
”这就充分说明了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
最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可以提高个人的道德水平。
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会更加关心他人,乐于助人,这样不仅可以帮助他人,也可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比如,马丁·路德·金曾说过,“一个人应该衡量自己的品格和道德水平,不是看他在舒适的时候是怎样的人,而是看他在困难的时候是怎样的人。
”。
综上所述,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它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提高个人的道德水平。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让每个人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反方,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不应该成为一种强加的义务。
首先,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不应该成为一种强加的义务。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选择,不应该被强制要求去承担社会责任。
强加的义务会导致人们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反而会适得其反。
其次,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应该是自愿的。
只有当人们自愿地去承担社会责任,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果。
如果将社会责任感强加给每个人,就会失去其本身的意义,人们会失去对社会的真正关心和热情。
最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不一定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
有些人可能并不具备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如果强行要求他们去承担责任,反而可能会导致社会的混乱和不稳定。
因此,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应该是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
综上所述,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不应该成为一种强加的义务,它应该是自愿的,因人而异的。
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辩论辩题
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辩论辩题正方,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重要品质,它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首先,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可以使个人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关心他人的困境,愿意伸出援手。
比如,在中国古代就有许多儒家思想家强调“仁爱”、“仁义”等概念,倡导人们要有社会责任感,关心他人,助人为乐。
其次,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可以促使个人更加注重公共利益,愿意为社会做出贡献。
比如,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人类的价值在于他是否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有所贡献。
”这句话表达了一个人应该具备的社会责任感。
因此,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对于个人和整个社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反方,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虽然重要,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品质。
首先,个人的主要责任是为自己和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而不是为整个社会负责。
比如,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强调了个人利益和自由经济的重要性,他认为每个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才能推动社会的繁荣。
其次,过分强调社会责任感容易导致个人利益受损,甚至可能成为社会的负担。
比如,在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计划经济时期,个人的生产和劳动成果被过分剥削,个人的社会责任感被无限放大,导致社会的生产效率和创造力急剧下降。
因此,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并不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品质。
从以上观点来看,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对于个人和整个社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正方认为,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可以使个人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关心他人的困境,愿意伸出援手,促使个人更加注重公共利益,愿意为社会做出贡献。
而反方则认为,个人的主要责任是为自己和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过分强调社会责任感容易导致个人利益受损,甚至可能成为社会的负担。
综上所述,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中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与研究》课题开题报告.doc
《中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与研究》开题报告一、选题的缘由2004年3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自始至终贯穿了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致力于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的现代公民,加强青少年教育,必须培养青少年的公民责任意识。
2007年1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乂进一步指出要“加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教育” o当今社会知识经济引领时代,国家需要有社会责任感的一•代新人参与国际竞争。
而社会责任感则是指人们对自己、他人、集体、社会、国家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的一种强烈的自觉意识和崇高的情感、意志。
而学校正是培养学生责任感的主阵地,特别青少年时期是加强社会主义责任感的关键时期。
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处于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的学生,由于受到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一方面他们增强了开放意识、创新意识、独立精神, 但同肘社会上逐利思潮的泛化,也不可避免地给他们造成负面影响,而利益意识的强化和责任意识的弱化就是一个突出表现。
现在青少年学生中存在着许多缺乏责任的问题,诸如学习松懈、违纪犯规、随意损坏公物、污染环境、得过且过、醉心玩乐、沉溺于长期上网,甚至沉迷于凶杀、色情等不健康的网络垃圾,对他人、集体、社会漠不关心等等,这种情形很难指望他们将来能担负起使祖国富强的使命,更难指望他们将来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有意识地培养中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而中学阶段正是公民意识和公民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期,因此我们认为:教育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是将一个“自然人”转化为一个“社会公民”的过程,学校的德育必须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适应学生发展需要,培养起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提高中学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应是学校工作的重要职责。
通过教育,使学生知道:热爱生命,维护尊严,修身养心,发展自己,实现自我价值——这是对自我的责任。
平等待人,乐于助人,善意批评,真诚合作,宽容大度——这是对他人的责任。
培养社会责任感传承优秀传统
培养社会责任感传承优秀传统培养社会责任感传承优秀传统在当今社会中,培养社会责任感以及传承优秀传统价值观已经成为了我们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每个人都应该有所担当,为社会发展、文明进步和传承优秀传统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社会责任感是指一个人对社会问题和现象的关注,以及愿意为解决这些问题和现象作出积极努力的意识和行动。
培养社会责任感不仅仅是个人的需要,也是整个社会的需要。
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社会责任感呢?首先,家庭教育是培养社会责任感的重要环节。
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会意识,让他们从小学会关心他人、关心社会,通过参与家庭事务和社区活动,从小培养其责任感。
其次,学校教育也是培养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场所。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意识,开设有关社会问题和社会责任的课程,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问题,培养责任感。
此外,社会各界也应该积极参与,并为培养社会责任感贡献自己的力量。
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提供制度保障;企业应该履行社会责任,推动社会发展;媒体可以发挥宣传作用,引导公众关注社会问题。
只有社会各界通力合作,才能够真正培养出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二、传承优秀传统的重要性优秀传统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精神财富,传承优秀传统就是传承着民族的根、文化的源。
传承优秀传统具有重要意义的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传承优秀传统能够弘扬文化自信。
优秀传统是一个民族的记忆,是一种对过去的敬畏和对未来的期待。
通过传承优秀传统,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增强文化自信,树立起对自己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其次,传承优秀传统能够凝聚社会共识。
优秀传统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社会准则,是一个社会的精神支柱。
通过传承优秀传统,我们能够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凝聚社会共识,维系社会稳定和和谐。
此外,传承优秀传统对于培养青年一代的文化认同和道德观念也具有重要作用。
青年是国家、社会和家庭的未来,他们的文化认同和道德观念对于社会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爱国主题教育的启示大学生如何通过文化传承培养社会责任感
爱国主题教育的启示大学生如何通过文化传承培养社会责任感爱国主题教育的启示:大学生如何通过文化传承培养社会责任感引言:爱国主题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文化传承作为爱国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大学生提供了深化爱国情怀、培养社会责任感的机会。
本文将探讨爱国主题教育的启示,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分析大学生如何通过传承文化来培养社会责任感。
一、爱国主题教育的重要性爱国主题教育作为塑造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性。
1.1 弘扬民族精神爱国主题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通过学习民族历史和文化,大学生能够更好地认知自己的身份和责任,从而培养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
1.2 培养社会责任感爱国主题教育能够让大学生意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并且激发其应对社会问题的积极性。
通过了解社会问题,学习关注他人和社会的能力,大学生能够培养出积极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二、文化传承与爱国主题教育文化传承是爱国主题教育中的重要环节,通过传承文化可以深化爱国情怀,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1 传承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是培养大学生爱国情怀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如中国书法、绘画、音乐等,大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民族历史、经典文学和哲学思想,从而加深对自己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形成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2 弘扬爱国精神文化传承还可以通过弘扬爱国精神来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学习和传承伟人、先辈们的爱国故事,如雷锋精神、红色文化等,大学生能够从中汲取力量,潜移默化地将这些精神转化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三、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策略在爱国主题教育和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1 融入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大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区活动等。
通过亲身参与,大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社会问题和他人需求,并逐渐形成关注社会、参与社会的责任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传承首义文化中培养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研究》开题报告一、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一)选题意义1、培养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社会发展对学校教育的传统要求。
对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和提高始终在人类教育史上始终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把责任作为道德哲学的核心,开了义务伦理学的先河。
中国也历来重视对年轻一代进行责任教育,孔子的“当仁不让”,孟子的“舍我其谁”,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李大钊的“铁臂担道义”,无不显示着对国事民情的崇高责任感。
1998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了首次世界高等教育大会。
大会明确提出,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毕业生与负责任的公民。
这就清楚地指明,学校培养的毕业生不仅应是高素质的,而且要首先表现在他作为一个公民时,其言行应该对社会负责。
这表明,对学校教育应注重培育学生责任感的问题,已在世界范围内达成了广泛的共识。
2、培养和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也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列入教育发展重要战略。
与以前的教育指导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及《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相比,强调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同样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初中阶段,是学生从少年走向青年的阶段,其个性发展呈多样性、复杂性和不稳定性,初中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和树立,不仅能促进他们以乐观、积极和主动态度面对学习、生活和发展,也对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有着重要的作用,并对他们将来真正成为遵守社会公德、严守法纪、适合国际竞争的合格现代化公民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中学德育大纲》,在德育目标中就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积极参加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
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意义。
4、通过传承首义文化、弘扬首义精神来培养中学生社会责任感是我校发展的天然选择。
武汉市武昌首义中学是武汉市为传承首义文化、弘扬首义精神而建设的首义文化区的有机组成部分,我校立校以来就将继承首义文化、弘扬首义精神作为师生责任之一,也正因为如此,我校的校训就被确定为“天下为公,大任于斯”。
“责任教育的本质是实践的,活动是责任感之培育赖以实现的条件”(《学会负责与学校责任教育》王兆林、姬焕芳,《教育科学研究》2002年第10期)。
我校位于紫阳湖畔,面对辛亥革命博物馆,紧邻工程营,遥望楚望台,周边文化气息浓厚,首义的遗迹、遗存和纪念建筑丰富,有充分的条件利用各种首义文化资源开展活动实施德育。
而且在这方面,有些发达国家的做法应对我们有所启发,如德国是通过开展环境教育培养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美国在科研人员的指导下,组织高中学生利用高科技知识和手段,参与解决社区而临的实际问题的课题研究。
所以,通过传承首义文化、弘扬首义精神的各种活动来培养中学生社会责任感是我校开展德育工作和长远发展的天然选择。
(二)研究价值:1、理论价值:我校开展本课题可以为中小学依托本地文化资源进行德育这方面研究提供真实的案例、可信的证据,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提供有说服力的素材。
2、实践价值:本课题的实施有利于增强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途径,有利于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有利于学校的“三风”建设和长远发展,也是如何继承首义文化、弘扬首义精神的一种新的尝试。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国外:由于条件所限,我们目前只能通过互联网查询国外方面的研究资料,而且是国内专家的介绍性文章、新闻等。
目前查询到的资料显示,关于培养学生责任感的论述非常之多,但多是关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中小学生则是较为宽泛的责任感培养和教育的有关内容。
但是国外在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实践则较为丰富多彩,各具特色。
除了上文提过的德国和美国的例子外,日本的中小学也注重在假期中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国内:和国外类似,对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研究一直是我国教育界的研究热点之一。
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开始,关于责任教育方面的论文专著大量出现,进入本世纪,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研究和实践从大学至高中到初中逐渐下移,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育部门开始了对中学生责任感的培养的实践探索。
较早开始责任感培养研究与实践的有福建三明一中(2005年),江西省江西省宜丰中学(2008年)。
福建三明一中提出的观点是“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通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强调责任感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有效性不单纯是学校教育所能奏效的,必须综合研究,整体实施,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通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全国教育科研“十五”论文集》第四卷)。
江西省江西省宜丰中学则提出以责任感教育为核心建设校园文化,他们的理念是“领导为学校的科学发展负责,教师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负责,学生为自己的人生幸福负责”(《教育策划与管理》2011年01期)。
2009年立项的教育部重点课题《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教育实践模式研究》,该课题对增强社会责任感目标、内容、途径等方面内容都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和论证。
实施责任教育规模最大的是天津市塘沽区教育局自2006年以来开展的“我成长,我负责,我与滨海新区同发展”为主题的责任教育系列活动,在深刻挖掘责任教育内涵的同时,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体验,培养学生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时代和对未来负责的良好品质。
总体来看,目前关于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正逐步深入,一些学校开始对培养中学生社会责任感进行实践性的探索和研究。
但总体看来现在对培养、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仍处在探索阶段,其有效性还有待于检验,还有继续探索、试验的必要。
而且并未发现利用当地文化资源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专门研究,这就为我们提供了一块空白,使本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原创性。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1)社会责任感:现在对责任感的重要性几乎无人怀疑,但对责任感的解释和说明则众说纷纭。
也许正因为如此或许是难以定义,被认为是我国最具权威性的兼有字典、语文词典和百科词典功能的大型综合性辞典《辞海》,对责任感这一反映人类最基本特性的词语竟然没有收录。
当前采用的较多的责任感的定义是:责任感是一个人对自己、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包括国家、社会、集体、家庭和他人,主动施以积极有益作用的精神。
责任感是有层次性的。
其中自我责任是最低层次,对家庭和他人责任是第二层次,国家、民族和社会责任是第三层次的责任教育内容,也是责任教育的核心层次(《论青少年责任教育的层次性》刘学飞,《现代企业教育》2011年第16期)。
本课题所说的“社会责任感”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对个体直接参与其中的群体及其活动的责任意识,包括对家庭、班级、学校、社区等的责任;②对个体不发生直接交往的社会他者的责任意识,如关心“希望工程”、救灾、国内外大事等;③对个体生存其中的环境的责任意识;④对社会、民族、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的责任意识。
具体来说包含家庭责任感、他人责任感、职业责任感、集体责任感、国家责任感、环境责任感等。
(2)首义文化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我们课题所说的“首义文化”指就是与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相关的历史、地理、遗迹、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四、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1、研究目标:通过课题研究,试验培养、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探索在传承首义文化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策略。
在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中希望达成以下具体目标:(1)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对首义文化和首义精神的内涵、特征、要素进行力所能及的探索,更加深入的认识首义文化和首义精神。
(2)帮助全体学生逐步了解、熟悉首义文化和首义精神,营造出继承、弘扬首义文化和首义精神的校园氛围。
(3)培养具有一定家庭责任感、他人责任感、集体责任感、国家责任感、环境责任感的中学生。
(4)提高全校教职员工的职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形成爱岗敬业、不断进取的教学风气。
(5)结合首义文化背景建设以责任教育为核心的校园文化。
(6)在以上目标达成的过程中,形成具有一定教育理论支撑的较为完善的“责任教育”理念。
2、研究内容:(1)加强对首义文化内涵、特征、要素的调查研究,对首义精神的内核形成明确的认识,筛选出适应中学生责任教育需要的首义文化要素。
(2)研究当前中学生责任意识、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分析现该现状的原因,从中发现中学生在责任感方面的具体心理需求。
探索符合初中学段学生心理发展需要的社会责任感培养目标、内容。
(3)探索在传承首义文化过程中培养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方法,着重探索体验式培养活动体系的构建和创新。
(4)探索有利于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针对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可操作的观察、测评方法。
(5)学校层面,要探索推动教职员工提高责任感的有效管理方式;班级层面,要探索有效培养和提升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有效管理方式。
(6)探索结合首义文化背景建设以责任教育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的有效途径。
3、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1)研究假设: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认为:学生通过对别人行为的观察就可以习得新的行为。
我们假定在传承首义文化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对先进人物的事迹的仰慕、实践活动的体验能够习得良好的责任意识,并通过外界对其责任行为的评价、激励加以强化。
通过课题研究,我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能够增强,干部教师对德育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有所提高,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取得突破。
(2)拟创新点:为其他学校依托当地文化资源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提供参考,并为进一步理论研究提供真实的案例、可信的证据。
结合时代需求传承当地优秀文化一种有益尝试。
五、研究思路、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1、研究思路:按照“理论—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逻辑思路,在正确的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以设计、实施实践活动并进行观察、分析、反思为主,以理论研究为辅,从大量的案例的分析中得到较为客观的结论,并探究其深层次的原因。
同时在借鉴国内外责任教育先进、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出适合本校校情的责任教育的较为系统的方法。
2、研究对象:武汉市武昌首义中学全体师生3、研究方法本课题主要采用专家指导下教师与教师合作的行动研究方式,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充分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的资源,检索、收集相关论著,认真阅读相关论著,获取有价值信息,寻求对本研究的启发和立论根据,并对所有信息进一步加以整理、分析,联系研究实际加以发展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