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名词解释
油田采油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4 油井流入动态:油井流入动态是指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动压力的关系,它反映了油藏向该井供油的能力.表示产量与流压关系的曲线称为油井流入动态曲线.简称IPR曲线.5 采油指数:单位生产压差下的产油量.它反映油层性质,厚度,流体参数,完井条件及泄油面积等产量之间的关系的综合指标.6 油井的流动效率:是指该井的理想生产压差与实际生产压差之比.7 滑脱:由于油,气密度的差异和泡流的混合物平均流速小,因此,在混合物向上流动的同时,气泡上升速度大于液体流速,气泡将从油中超越而过,这种气体超越液体上升的现象。
OR:在气-液两相管流中,由于气体和液体间的密度差而产生气体超越液体流动的现象.因滑脱而产生的附加压力损失称为滑脱损失.8 滞留率:多相流动的某一管段中某相流体体积与管段容积之比.9 滑脱速度:气相流速与液相流速之差.10 自喷:油层能量充足时,利用油层本身的能量就能将油举升到地面的方式称为自喷.11 临界流动:指流体的流速达到在流体介质中传播速度时的流动状态.12 临界压力比:对应于最大流量十的压力比称为临界压力比.13 功能节点:压力不连续即存在压差的节点统称为功能节点.14 气举采油:是依靠从地面注入井内的高压气体与油层产出流体在井筒中的混合,利用气体的膨胀使井筒中的混合液密度降低,将流入到井内的原油举升到地面的一种采油方法.15 启动压力:当环形空间内的液面到达管鞋时的井口注入压力.16 光杆冲程:柱塞上下抽汲一次为一个冲程,在一个冲程内完成进油与排油的过程.光杆从上死点到下死点的距离称为光杆冲程长度,简称光杆冲程.17 扭矩因数:就是悬点载荷在曲柄轴上造成的扭矩与悬点载荷的比值.18 等值扭矩:就是用一个不变化的固定扭矩代替变化的实际扭矩,两种扭矩下电动机的发热条件相同,则此固定扭矩即为实际边哈的扭矩的等值扭矩.19 水力功率:指在一定时间内将一定量的液体提升一定距离所需要的功率.20 光杆功率:是通过光杆来提升液体和克服井下损耗所需要的功率.21 气锁:由于抽吸时由于气体在泵内压缩和膨胀,使吸入和排出阀无法打开,出现抽不出油的现象.22 静液面:是关井后环行空间中液面恢复到静止(与地面压力相平衡)时的液面.Ls23 动液面:是油井生产时油套环行空间的液面.Lf24 沉没度:表示泵沉没在动液面以下的深度.hs25 折算液面:即把在一定套压下测得的液面折算成套管压力为零时的液面.26 气蚀:环空过流面积越小,给定的油井产出流体流过该面积的速度就越高.流体的静压力随其流速增加的平方而下降,在高流速下静压力将下降到流体的蒸汽压.这个降低的压力将导致蒸汽穴的形成,这个过程称为气蚀.27 注水井指示曲线:稳定流动条件下,注入压力与注水量之间的关系曲线。
采油安全生产基本知识
油田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采用安全填埋、焚烧、无害化处理 等手段,有效解决采油过程中产生 的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问题。
油田环保生态监测与管理
油田环境监测计划与执 行
制定科学合理的油田环境监测计划,对采油 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进行实时监测,确保油 田环境安全。
02
采油生产安全基础知识
采油生产安全的基本概念
石油开采安全生产定义
石油开采安全生产是指在石油开采过程中,为保障人员生命安全、财产安全和环 境安全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手段。
石油开采安全生产特点
石油开采安全生产涉及多个领域,包括地质、工程、设备、人员等多个方面,具 有复杂性和系统性。
采油生产安全的标准和规范
采油安全生产基本知识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采油生产安全总述 • 采油生产安全基础知识 • 采油生产安全操作规程 • 采油生产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 • 采油生产安全培训与教育 • 油田环境保护与生态治理
01
采油生产安全总述
采油生产概述
采油生产定义
采油是指利用各种工程技术措施,将地层中的石油资源采到 地面,通过进一步处理和加工,获得有价值的石油和天然气 产品。
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
国家法律法规对企业安全生产有明确的要求, 采油企业必须遵守相关规定,加强安全生产管 理,确保合规经营。
采油生产安全发展历程
传统安全管理方法
传统安全管理方法主要依靠经验,基于事故发生后的应对措施,难以从根本 上预防事故的发生。
现代安全管理方法
现代安全管理方法更加注重科学技术的应用,通过系统分析、危险评价等方 法,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从根本上预防事故的发生。
采油工程名词解释
油井流入动态:油井产量(qo) 与井底流动压力(pwf) 的关系,反映了油藏向该井供油的能力。
采油指数:单位生产压差下的油井产油量,是反映油层性质、厚度、流体参数、完井条件及泄油面积等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的综合指标。
油井的流动效率FE:油井的理想生产压差与实际生产压差之比。
流动型态(流动结构、流型):流动过程中油、气的分布状态。
影响流型的因素:气液体积比、流速、气液界面性质等。
油井生产中可能出现的流型自下而上依次为:纯油(液)流、泡流、段塞流、环流和雾流。
滑脱现象:混合流体流动过程中,由于流体间的密度差异,引起的小密度流体流速大于大密度流体流速的现象。
因滑脱而产生的附加压力损失称为滑脱损失单位管长上的总压力损失由举高、摩擦、加速度三部分构成,用公式表达为:为什么采用分布迭代法计算多相垂直管流压力:相流体影响流动的物理参数(密度、粘度等)及混合物密度和流速都随压力和温度而变,沿程压力梯度并不是常数,因此,多相管流需要分段计算;同时,要先求得相应段的流体性质参数,然而,这些参数又是压力和温度的函数,压力却又是计算中需要求得的未知数。
所以,多相管流通常采用迭代法进行计算。
持气率:管段中气相体积与管段容积之比值。
持液率:管段中液相体积与管段容积之比值。
自喷井生产的四个基本流动过程:油层到井底的流动—地层渗流,井底到井口的流动—井筒多相管流,井口到分离器—地面水平或倾斜管流,原油流到井口后还有通过油嘴的动态—嘴流。
油井稳定生产时,整个流动系统必须满足混合物的质量和能量守恒原理。
从油藏到分离器无油嘴系统的节点分析方法,给定的已知条件:油藏深度;油藏压力;单相流时的采油指数油管直径;分离器压力;出油管线直径及长度;气油比;含水;饱和压力以及油气水密度。
1)井底为求解点整个生产系统将从井底分成两部分:(1) 油藏中的流动;(2) 从油管入口到分离器的管流系统。
选取了中间节点(井底)为求解点,求解时,要从两端(井底和分离器)开始,设定一组流量,对这两部分分别计算至求解点上的压力(井底流压)与流量的关系曲线。
采油操作知识点总结图
采油操作知识点总结图
1. 采油概述
采油是指利用各种工艺和设备,将地下储层中的原油或天然气开采到地表,进行处理和加工,最终输送至市场。
采油作业包括勘探、钻井、生产等环节。
采油设备有油气分离器、
泵浦、管道、储罐、控制系统等。
2. 采油地质勘探
在采油之前,需要进行地质勘探,确定油气藏的位置、规模及地质构造,采集地震资料,
进行测井等工作,为后续勘探、开发工作打好基础。
3. 钻井工程
钻井是指利用钻机将井眼打通地层,以取得原油或天然气。
其中包括井眼设计、选材、钻
井液、井壁稳定等。
4. 生产工程
生产工程是采油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包括油气的开采、采油设备的安装与维护、油气的
处理与储存等。
5. 采油工艺及设备
常见的采油工艺包括常规采油、增产采油、提高采收率、深水采油等,相关设备有抽油机、螺杆泵、离心泵、压裂设备等。
6. 采油环境保护
在采油过程中,需要重视环境保护,防止污水、废弃物的排放对环境造成污染,合理利用
资源,降低对生态的破坏。
7. 采油安全生产
采油作业涉及高温、高压、有毒气体等危险因素,必须严格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
教育培训,确保生产安全。
8. 采油新技术
为了提高采油效率、降低成本、保护环境,需要不断引进新技术,如水平井、油藏增采技术、智能化设备等。
以上为采油操作的基本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采油名词解释
采油名词解释油气井流入动态在一定的油层压力下流体产量与相应的井底流压的关系,反映了油藏向该井供油气的能力。
流入动态曲线(IPR曲线):表示产量与井底流压关系的曲线表皮效应由于钻井、完井、作业或采取增产措施使井底附近地层渗透率变差或变好从而引起附加流动压力的效应油井的流动效率:油井的理想生产压差与实际生产压差之比。
采油指数:单位生产压差下的油井日产油量油井生产中可能出现的流型自下而上依次为:纯油(液)流、泡流、段塞流、环流和雾流。
液相存容比(持液率):在气液两相流动状态下,液相所占单位管段容积的份额气相存容比(空隙率):气相所占单位管段容积的份额节点系统分析法:应用系统工程原理,把整个油井生产系统分成若干子系统,研究各子系统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整个系统工作的影响,为系统优化运行及参数调控提供依据。
临界流动:流体的流速达到压力波在流体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即声波速度时的流动状态。
游梁式抽油装置主要由抽油机、抽油泵、抽油杆组成。
抽油机主要由游梁-连杆-曲柄机构、减速箱、动力设备和辅助装置抽油泵分为管式泵和杆式泵,主要由工作筒(外筒和衬套)、柱塞、游动阀(排出阀)和固定阀(吸入阀)组成。
示功图:悬点载荷随位移变化的关系曲线,表示悬点在一个冲程内做的功典型示功图:某一因素影响十分明显,其形状代表了该因素影响下的基本特征的示功图视吸水指数:日注水量除以井口压力米吸水指数:地层吸水指数除以油层有效厚度,表示1m厚的地层在1MPa的注水压差下的日注水量面容比:岩石反应表面积与酸液体积之比裂缝铺砂浓度:单位面积裂缝内所含支撑剂的质量裂缝内的砂浓度(裂缝内砂比):单位体积裂缝内所含的支撑剂的质量地面砂比:单位体积混砂液中所含的支撑剂的质量或支撑剂体积与压裂液体积之比滑脱效应:气液两相管流中,由于气体与液体间的密度差而产生气体超越液体流动的现象离子扩散效应:由于边界层内存在离子浓度差,反应物和生成物在各自的离子浓度梯度作用下向相反的方向传递的现象滑脱损失:因滑脱效应而产生的附加压力损失吸水剖面:在一定的注入压力下沿井筒各射开层段的吸水量分布油井流动效率:油井的理想生产压差与实际生产压差之比气举平衡点:油管与套管压力相等的点,正常生产时环空液面的位置气举启动压力:气举过程中,环空液面达到油管管鞋时地面压缩机的压力气举采油:依靠人工注入井筒的气体的膨胀能量将油气举升的地面的方法自喷采油:完全依靠底层本身能量将油气采到地面的方法泵效:实际排量与理论排量的比值气锁现象:当气体完全占据泵筒,在上下冲程中,只有气体的压缩膨胀,吸入凡尔和排出凡尔始终关闭,泵的排量等于零充满系数:泵的充满程度,其值为泵内吸入液体体积与活塞让出体积之比沉没度:泵沉没在动液面以下的深度酸液有效作用距离:酸液由活性酸变为残酸前所流经的裂缝距离动液面:油井正常生产时环空中的液面静液面:关井后环形空间中液面恢复到静止时的液面水力功率:在一定的时间内将一定的液体提升到一定的距离所需要的功率光杆功率:通过光杆来提升液体和客服井下损耗所需要的功率油嘴临界流动:流体的流速达到压力波的流体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及声波速度时的流动状态油井流入动态曲线: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压的关系曲线酸岩反应速度:单位时间内酸浓度降低值或单位时间内岩石单位反应面积的溶蚀量压裂酸化高于岩石破裂压力下,将酸注入地层,在底层内形成裂缝,通过酸液对裂缝壁面的不均匀溶蚀形成高导流能力的裂缝酸洗:将少量酸注入井筒内,清楚井筒孔眼内酸溶性颗粒和钻屑及结垢等,并疏通射孔孔眼注水井指示曲线:稳定流动条件下,注入压力与注水量之间的关系曲线破裂压力梯度:地层破裂压力与地层深度的比值增产倍数:压裂前后油井的采油指数之比等值扭矩:用一个不变化的固定扭矩代替变化的实际扭矩,使其电动机的发热条件相同,则此固定扭矩即为实际变化的扭矩的等值扭矩扭矩因数:悬点载荷在曲柄轴上造成的扭矩和悬点载荷的比值基质酸化:在低于岩石破裂压力的条件下将酸注入地层,依靠酸液的溶蚀作用恢复或提高井筒附近的油层渗透率的方法填砂裂缝的导流能力:油层条件下填砂裂缝渗透率与裂缝宽度的乘积酸压裂缝的有效长度:酸压过程中,由于裂缝壁面被酸不均匀溶蚀,施工结束后仍具有相当导流能力的裂缝长流动效率:理想生产压差与实际生产压差之比滤失百分数:压裂液滤失体积除以地面单元体积液在缝中的剩余体积相对吸水量:在同一压力下,某一层吸水量占全井吸水量的百分数吸水指数是指单位注水压差下的日注水量,为指示曲线斜率倒数。
采油方法基础知识
采油方法基础知识采油方法,就是指把地下四周油层内流到井底的原油采到地面所使用的方法,一般包括自喷采油和机械采油两种。
1.自喷采油自喷采油是指依靠油藏本身的能量使原油喷到地面的采油方法。
一口油井用钻井的方法钻孔、下入套管连通到油层后,原油就会像喷泉那样沿着油井的套管自动向地面喷射出来。
油层内的压力越大,喷出来的油就越快越多。
这种靠油层自身的能量将原油举升到地面的能力,称为自喷,用这种办法采油就称为自喷采油。
这种采油方法常发生在油井开发初期。
油井在油藏开发初期为什么会自喷呢?石油和天然气深埋于地下封闭的岩石孔隙中,在上覆地层的重压下,它们与岩石一起受到压缩,从而集聚了大量的弹性能量,形成高温高压区。
当油层通过油井与地面连通后,在弹性能量的驱动下,石油、天然气必然向处于低压区的井简和井口流动。
这就像一个充足气的汽车轮胎一样,当拔掉气门芯后,被压缩的空气将喷射而出。
油层与油井的沟通一般情况下靠射孔完成,射孔一旦完成,就像拔掉了封闭油层的气门芯,油气将通过油井喷射到地面。
自喷井的产量一般来说都是比较高的。
例如,中东地区有些油井每口油井日产油可高达(1~2)x104t。
我国华北油田开发初期,很多油井日产千吨以上,大庆油田的高产井日产200~300t。
据统计,目前世界有50%~60%的原油是靠自喷方法开采出来的,特别是中东地区,大多数油井有旺盛的自喷能力。
这种方法不需要复杂昂贵的设备,油井管理也比较方便,是一种高效益的采油方法。
因此,在油田开发过程中,人们都设法尽可能地保持油井长期自喷。
但到了油藏开发的中后期,油层的压力会逐渐减小,不足以再将地层内的原油驱替到井底并举升到地面,这时就需要给油层补充能量,如注人水或注入天然气等,增加油层的压力,以此延长油井的自喷期。
2.机械采油机械采油指借助外界能量将原油采到地面的方法,又称为人工举升采油方法。
随着油田的不断开发,地下地层能量逐渐消耗,油井最终会停止自喷。
由于地层的地质特点,有的油井一开始就不能自喷。
采油 原理
采油原理
采油是指通过一系列工艺方法将油藏中的原油从地下提取出来的过程。
采油的原理主要涉及地质勘探、油藏评价、井筏、井控、采油方法等多个方面。
首先,地质勘探是采油的前提工作。
通过地质勘探,可以确定油藏的大小、分布、构造特征等信息,进而进行油藏评价和决策。
油藏评价是确定油藏的物理性质和储量分布的过程。
利用地震勘探、测井、岩心分析等方法获取地下油藏的信息,以评估储量大小和开发潜力。
井筏是在地下钻井的过程中,通过钻井液的作用,将钻孔壁上的细小碎屑以及其它杂质沉积在孔底,以保持钻井的稳定。
井控是指通过各种工艺手段,控制钻井液的性质和造施,以维持钻探中的平衡状况。
目的是通过控制钻井液的密度、黏度、流变性质等,以防止油气逸失和井喷事故的发生。
采油方法是根据油藏的类型、深度、特点等因素,采用不同的工艺手段将油藏中的原油提取出来。
常见的采油方法包括自然流动采油、人工提升法、注水法、压裂法等。
自然流动采油是指油藏能够自行通过地下压力将原油推到地面,无需进行额外的提升措施。
人工提升法包括抽油机和抽水泵等设备的使用,通过对井口施加压力,将原油从地下提取到地面。
注水法是在井口处将水注入到油藏中,以增加地下压力,推动原油的流动。
压裂法是通过注入压裂液,打破油藏中的岩石,以增加储集岩层的渗透性,提高原油的采收率。
综上所述,采油的原理包括地质勘探、油藏评价、井筏、井控、采油方法等多个方面,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将油藏中的原油提取到地面。
采油-地质名词解释
油田------由单一构造控制下的同一面积范围内的一组油藏的组合气田------单一构造控制几个或十几个汽藏的总和。
石油------具有不同结构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和物为主要成份的一种褐色。
暗绿色或黑色液体。
天然气----以碳氢化合物为主的各种汽体组成的可燃混和气体。
生油层----在古代曾经生成过石油的岩层。
油气运移--在压力差和浓度差存在的条件下,石油和天然气在地壳内任意移动的过程。
垂直运移--即油气运移的方向与地层层面近于垂直的上下移动。
侧向运移---即油气运移的方向与地层层面近于平行的横向移动。
储集层-----能使石油和天然气在其孔隙和裂缝中流动,聚集和储存的岩层。
含油层-----含有油气的储集层。
圈闭----凡是能够阻止石油和天然气在储集层中流动并将其聚集起来的场所。
盖层----紧邻储集层上下阻止油气扩散的不渗透岩层。
隔层----夹在两个相邻储集层之间阻隔二者串通的不渗透岩层。
遮挡----阻止油气运移的条件或物体。
含油面积----由含油内边界所圈闭的面积。
油水边界----石油和水的接触边界。
储油面积-----储油构造中,含油边界以内的平面面积。
工业油气藏-----在目前枝术条件下,有开采价值的油气藏。
构造油气藏-----由与构造运动使岩层发生变形和移位而形成的圈闭。
地层油气藏-----由地层因素造成的遮挡条件的圈闭。
岩性油气藏-----由于储集层岩性改变而造成圈闭。
储油构造-----凡是能够聚集油,气的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地壳中的岩层地壳运动的作用发生变形与变位而遗留下来的形态。
沉积相----指在一定的沉积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特征的总和。
沉积环境-----指岩石在沉积和成岩过程中所处的自然地理条件、气候状况、生物发育状况、沉积介质的物理的化学性质和地球化学要条件。
单纯介质-----只存在一种孔隙结构的介质称为单纯介质。
如孔隙介质、裂缝介质等。
多重介质----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孔隙结构的介质称为多重介质。
采油名词解释
1IPR 曲线:表示产量与流压关系的曲线称为流入动态曲线(Inflow Performance Relationship Curve ),简称IPR 曲线,也称指示曲线(Index Curve )。
2表皮系数:描述油从地层向井筒流动渗流情况的参数,与油井完成方式、井底污染或增产措施等有关。
3流压:原油从油层流到井底后具有的压力。
(P24)4流型:油气混合物的流动结构是指流动过程中油、气的分布状态,也称为流动型态,简称流型。
( P25) 5采油指数:是一个反映油层性质、厚度、流体参数、完井条件及泄油面积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的综合指标。
其数值等于单位生产压差下的油井产油量。
6油井流入动态:指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动压力的关系,它反映了油藏向该井供油的能力。
7气液滑脱:在气液两相流中,由于气体和液体间的密度差而产生气体超越液体流动的现象叫气液滑脱现象。
8流动效率:所谓油井的流动效率是指该井的理想生产压差与实际生产压差之比。
自喷采油法:油层能量充足时,利用油层本身的能量就能将油举升到地面的采油方式。
气举采油法:气举采油是依靠从地面注入井内的高压气体与油层产出流体在井筒中混合,利用气体的密度小以及气体膨胀使井筒中的混合液密度降低,将流入到井内的原油举升到地面的一种采油方式。
气举启动压力:气举井启动过程中的最大井口注气压力。
底水锥进:当油田有底水时,由于油井生产在油层中造成的压力差,破坏了由于重力作用建立起来的油水平衡关系,使原来的油水界面在靠近井底处呈锥形升高的现象。
等值扭矩:用一个不变化的固定扭矩代替变化的实际扭矩,使其电动机的发热条件相同,则此固定扭矩即为实际变化的扭矩的等值扭矩。
扭矩因数:悬点载荷在曲柄上造成的扭矩与悬点载荷的比值。
冲程损失:由于抽油杆和油管在交变载荷作用下发生弹性伸缩,而引起的深井泵柱塞实际形成与光杆冲程的差值。
有杆抽油泵的泵效:油井的实际产量与抽油泵的理论排量的比值。
水力功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将一定量的液体提升一定距离所需要的功率。
采油名词
采油名词.txt两个人吵架,先说对不起的人,并不是认输了,并不是原谅了。
他只是比对方更珍惜这份感情。
[开发相关]名词, 采油油井酸化处理:酸化的目的是使酸液大体沿油井径向渗入地层,从而在酸液的作用下扩大孔隙空间,溶解空间内的颗粒堵塞物,消除井筒附近使地层渗透率降低的不良影响,达到增产效果。
压裂酸化在足以压开地层形成裂缝或张开地层原有裂缝的压力下对地层挤酸的酸处理工艺称为压裂酸化。
压裂酸化主要用于堵塞范围较深或者低渗透区的油气井。
压裂:所谓压裂就是利用水力作用,使油层形成裂缝的一种方法,又称油层水力压裂。
油层压裂工艺过程是用压裂车,把高压大排量具有一定粘度的液体挤入油层,当把油层压出许多裂缝后,加入支撑剂(如石英砂等)充填进裂缝,提高油层的渗透能力,以增加注水量(注水井)或产油量(油井)。
常用的压裂液有水基压裂液、油基压裂液、乳状压裂液、泡沫压裂液及酸基压裂液5种基本类型。
高能气体压裂用固体火箭推进剂或液体的火药,在井下油层部位引火爆燃(而不是爆炸),产生大量的高压高温气体,在几个毫秒到几十毫秒之内将油层压开多条辐射状,长达2~5m的裂缝,爆燃冲击波消失后裂缝并不能完全闭合,从而解除油层部分堵塞,提高井底附近地层渗透能力,这种工艺技术就是高能气体压裂。
高能气体压裂具有许多优点,主要的有以下几点,不用大型压裂设备;不用大量的压裂液;不用注入支撑剂;施工作业方便快速;对地层伤害小甚至无伤害;成本费用低等。
采油树:采油树是自喷井的井口装置。
它主要用于悬挂下入井中的油管柱,密封油套管的环形空间,控制和调节油井生产,保证作业,施工,录取油、套压资料,测试及清蜡等日常生产管理。
机械采油:当油层的能量不足以维护自喷时,则必须人为地从地面补充能量,才能把原油举升出井口。
如果补充能量的方式是用机械能量把油采出地面,就称为机械采油。
目前,国内外机械采油装置主要分有杆泵和无杆泵两大类。
有杆泵地面动力设备带动抽油机,并通过抽油杆带动深井泵。
采油
1.海上油气田生产:就是将海底油气藏中的原油天然气开采出来,经过采集,油去水初步分离加工,短期储存,装船运输或经管道外输。
2.自喷:利用油层自身能量将原油从井底举升到地面的采油方式。
3.人工举升:又称机械采油,认为补充井底油流能量,将原油从井底举升到地面。
4.流压:流到井底的流体具有的压力。
5.油压:流压作用下,克服静液柱压力和流动阻力后到达井口的压力。
7.流态:自下而上:纯油流、泡流、段塞流(举升效率最大)、环状流、雾流。
8.滑脱:由于气液密度差而引起的气体超越液体上升的现象。
9.油嘴:调节和控制自喷井产量的装置。
10.临界流动:流体的速度到达压力波在该流体体质中传播速度时的流动。
11.合理生产压差(油井合理工作制度):在目前油压下油井以多大的流压进行工作。
12.注水开发合理制度。
①保证较高采速、②保证注采平衡、③保证注采指数平衡、④保证无水采油期长、⑤能充分利用地层能量而又不破坏地层结构、⑥流饱压差合理。
13.分层开采:多油层条件下,为合理发挥油层生产能力,调整层间矛盾,而对各小油层分别控制开采方式。
14.六分四清:分层注水、采油、测试、研究、管理、改造;分层采油量、注水量、压力、出水量清。
15.节点:各流动过程中的分界点,位置概念。
普通节点:两端不同流动规律的衔接点,本身不产生与流量有关的压力损失;函数节点:压力不连续的节点,产生与流量有关的压力损失。
16.节点分析可求解问题(自喷井)①对新完钻井,据预测IPR曲线选择完井方式,确定有关尺寸及合理生产压差。
②对已投产井,找出产量影响因素,采取措施使之达到合理利用自身压力达到最大产量程度。
③改善现有井生产条件,预测产量变化,更换油嘴、油管等。
④根据地层压力变化,预测未来开采动态和停喷时间。
⑤对各种生产方案精心经济分析,寻求最佳经济方案和最大效益,进行系统优化设计。
17.节点分析必备数学模型①自喷井生产系统中油井流入动态方程②井筒及地面管线压力梯度计算公式③油嘴流动相关式④流体在不同压力温度下的物性参数18.节点分析解题步骤①建立生产井模型②选择解节点(靠近要解决的问题点)③计算解节点上下游的供排液特性(流入-油层到解节点;排出-解节点到分离器)④确定生产协调点⑤记性动态拟合⑥程序应用19.抽油泵组成:外筒、衬管、吸入阀、活塞、排出阀。
油气田开发和采油知识名词解释
油气田开发常用名词解释石油成因的学说主要有无机成因和有机成因学说。
多数学者认为石油主要是有机成因的。
生油岩按照有机成因学说,大量的微体生物遗骸与泥砂或碳酸质沉淀物埋藏在地下,经过长时期的物理化学作用,形成富含有机质的岩石,其中的生物遗骸转化为石油。
这种岩石称为生油岩。
储集层能够储存和渗滤油气的岩层,它必须具有储存空间(孔隙性)和储存空间一定的连通性(渗透性)。
储集层中可以阻止油气向前继续运移,并在其中贮存聚集起来的一种场所,称为圈闭或储油气圈闭。
油气藏圈闭内储集了相当多的油气,就称为油气藏。
油气田在地质意义上,油气田是一定(连续)的产油面积内各油气藏的总称。
该产油面积是受单一的或多种的地质因素控制的地质单位。
油气聚集带油气聚集带是油气聚集条件相似的、位置邻近的一系列油气藏或油气田的总和。
它具有明确的地质边界区,形成年产原油430万吨和天然气3.8亿立方米生产能力。
含油气盆地在地质历史上某一时期的沉降区,接受同一时期的沉积物,有统一边界,其中可形成并储集油气的地质单元,称做含油气盆地。
生油门限生油岩在地质历史中随着埋藏在地下的深度加大,受到的压力和温度增加,其中的有机质逐步转变成油或气。
当生油岩的埋藏到达大量生成石油的深度(也是与深度相应温度)时,叫进入生油门限。
油气地质储量及其分级油气地质储量就是油气在地下油藏或油田中的蕴藏量,油以重量(吨)为计量单位,气以体积(立方米)为计量单位。
地质储量按控制程度及精确性由低到高分为预测储量、控制储量和探明储量三级。
地处豫西南的南阳盆地,矿区横跨南阳、驻马店、平顶山三地市,分布在新野、唐河等8县境内。
已累计找到14个油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7亿吨及含油面积117.9平方公里。
1995年年产原油192万吨。
油(气)按储量可分按最终可采储量值可分成4种:特大油(气)田:石油最终可采储量大于7亿吨(50亿桶)的油田。
天然气可按1137米3气=1吨原油折算。
大型油(气)田:石油最终可采储量0.7~7亿吨(5~50亿桶)的油(气)田。
油田用的名词解释
油田用的名词解释油田是指地下富含原油的油气层组合,是重要的能源资源来源。
为了方便研究和开发油田,人们逐渐形成了一系列专业术语和名词,以下将对其中一些常见的名词进行解释。
1. 储层(Reservoir)储层是指地下富含油气的岩石层。
储层的研究是油田勘探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储层物性、储层构造、储层相态等方面。
油气在储层中通过孔隙和裂缝进行储集,并且受到岩石的渗透性和储层构造的限制。
2. 采油(Oil Production)采油是指从油田储层中开采原油的过程。
采油可以通过常规方法(如自然压力、水驱、气驱等)或非常规方法(如水平井、压裂等)进行。
采油工艺包括勘探、开发、生产等环节,目的是实现高效率、高产量的采油作业。
3. 钻井(Drilling)钻井是为了开采油气资源而进行的地下工作。
钻井主要通过钻机、钻头等工具将钻杆穿过地层,形成钻孔,以获取地壳深处的油田信息。
钻井涉及到岩心采集、地层描述、岩性分析等环节,为采油决策提供了基础数据。
4. 注水(Water Injection)注水是指向油田储层注入水以提高采油效率和增加产量的操作。
通过注水,可以增加储层内部的压力,推动原油向井口移动,提高采油效率。
同时,注水可以稀释原油的黏度,使其更易流动,便于开采。
5. 酸化(Acidizing)酸化是指将酸溶液注入油田储层,以去除钙、镁和铁等含砂质的沉积物,提高油气井的渗透性和采油效率的过程。
酸化可以通过溶解含砂质物质,扩大储层孔隙和裂缝,使原油更容易流动。
6. 人工举升(Artificial Lift)人工举升是指通过机械或物理装置提高油井产量的方法。
由于油田开采的初期压力较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下降,无法自然流出原油。
因此,采油工程师需要采用人工举升技术,如泵送、气举、抽油杆泵等,以持续增加井口的产量。
7. 水驱(Water Flooding)水驱是一种常见的采油方法,通过注入高压水并排除注水井,以推动油井附近的原油流动。
油气田开发综合2采油工程名词解释整理
油气田开发综合2采油工程名词解释整理名词解释一1 油井流入动态:指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动压力的关系,它反映了油藏向该井的供油能力。
2 IPR曲线:表示产量与流压关系的曲线称为流入动态曲线,简称IPR曲线。
3 采油指数:采油指数是一个反映油层性质、厚度、流体参数、完井条件及泄油面积等与产量之间关系的综合指标,其数值等于单位生产压差下的油井产油量。
4 流动效率:油井的理想生产压差与实际生产压差之比。
5 流压:原油从油层流到井底后具有的压力。
6 流型:油气混合物在流动过程中的油、气的分布状态称为流动型态,简称流型。
7 滑脱:在两相流中,由于密度差异,导致轻质相超越重质相的现象称为滑脱。
二1 自喷:利用油层自身能量将原油举升到地面的采油方式称为自喷。
2人工举升采油:人工给井筒流体增加能量将井底原油举升至地面的采油方式。
3 气举采油:利用从地面向井筒注入高压气体将原油举升至地面的一种人工举升方式。
4 临界流动:流体的流速达到压力波在流体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即声波速度时的流动状态。
5 功能节点:压力不连续即存在压差的节点称为功能节点。
6 连续气举:将高压气体连续地注入井内,排出井筒中液体的一种举升方式。
适应于供液能力较好、产量较高的油井。
7 间歇气举:向井筒周期性地注入气体,推动停注期间在井筒内聚集的油层流体段塞升至地面,从而排出井中液体的一种举升方式。
主要用于油层供给能力差,产量低的油井。
8 气举启动压力:气举时,当环形空间内的液面达到管鞋(注气点)时的井口注入压力。
9 气举井平衡点:油管与套管压力相等的位置。
10 注气点:注入气进入油管时的位置。
三1 有杆泵采油:通过抽油杆,将地面动力传递给井下泵,从而将井底原油举升至地面的采油方式。
2 光杆冲程:光杆从上死点到下死点的距离称为光杆冲程长度,简称光杆冲程。
3 等值扭矩:用一个不变化的固定扭矩代替变化的实际扭矩,使其电动机的发热条件相同,则此固定扭矩即为实际变化扭矩的等值扭矩。
采油的工作原理
采油的工作原理油田采油是指为了将地下的石油资源开采出来而进行的一系列工作。
它的工作原理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1. 勘探与评价:在进行采油前,首先需要进行勘探与评价工作。
通过地质勘探,确定油田的位置和规模。
然后进行地质评价,确定石油的储量、分布和性质。
这些信息对后续的采油工作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2. 钻井:钻井是指通过钻井设备在地下开凿井眼,以便后续的采油工作。
在钻井过程中,钻井设备会不断地往井里注入泥浆,以冷却钻头并将岩屑带出井外。
同时,钻井液还能维持井眼的稳定,防止井壁坍塌。
3. 注水:在油田开采过程中,石油会逐渐流动到井口,形成油井产出。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石油的流动性会逐渐减弱,导致产量下降。
为了维持产能,采油过程中通常使用注水的方法。
通过注入水或其他液体,增加地下压力,推动石油流动并提高产量。
4. 提取与处理:提取石油是采油的核心环节。
一般采用人工抽油法或自然压力驱采法。
人工抽油法是利用泵将石油抽上地表,而自然压力驱采法则依靠地下压力推动石油流动。
提取上来的石油经过分离器、加热器等设备进行初步处理,去除杂质和水分。
5. 储运与加工:采油后,石油一般需要进行储存、运输和加工。
常见的储存方式包括地下储罐和海上钻井平台。
运输则采用管道、铁路、公路或船舶等方式。
在加工过程中,石油会经过提炼、分离和精炼等步骤,获得各类石化产品。
总之,采油的工作原理包括勘探与评价、钻井、注水、提取与处理以及储运与加工。
这一系列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将地下的石油资源有效地开采出来,并将其转化为可用的能源和石化产品。
采油工程名词解释
采油工程名词解释1. 采油工程:采油工程是指为了从油田中开采石油资源而进行的一系列工程活动。
它包括地质勘探、油井设计、油井建设、油井完钻、油井完井、油井投产、油井生产管理等各个环节。
2. 油井:油井是从地面钻入地下以开采石油的井口。
它通常由钻机设备进行钻井,钻孔贯穿地层,形成通道供石油从地下流入地面。
3. 地质勘探:地质勘探是指通过地质探测等方法,对地下的地层结构、油气储量、油气分布等进行研究和调查的过程。
这项工作对于油井的布置和开采计划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
4. 油藏:油藏是指地下存储石油的地层或岩石层。
油藏通常由含油层和封闭层组成,通过石油工程技术可以从油藏中开采出石油。
5. 油砂:油砂是指含有大量含油有机物的沉积物,主要由石英砂和含油物质组成。
油砂通过化学和物理处理可以提取出油分,并转化为石油产品。
6. 储层:储层是指地下岩石中具有一定孔隙度和渗透性,可以储存和流动石油的层状结构。
储层的探测和评价对于制订油井开采计划至关重要。
7. 水驱采油:水驱采油是一种常用的油藏开采方法,通过注入水来推动石油向井口移动,提高石油的产量。
这种方法利用了水和石油的相对密度差异,将水压力传递给油层,促使石油流入井口。
8. 气吸采油:气吸采油是一种通过注入高压气体来实现石油开采的方法。
高压气体通过油层孔道吸附在油层岩石表面,改变油层介质状态,从而使石油减少粘附,并流向油井。
9. 水平井:水平井是指在油井钻井过程中,通过偏转钻头的方向将井筒部分钻进地层平行于目标层的方法。
水平井可以增加油井与油藏接触面积,提高采油效率。
10. 沉积学:沉积学是研究沉积物形成、分布、变化规律的学科。
在采油工程中,沉积学的知识被广泛应用于油藏的形成和分布模式的研究,为油井建设和生产作出指导。
石油开采的概念
石油开采的概念石油开采是指通过钻探、采油、输送和加工等过程,从地下岩层中提取石油资源的一系列技术和工序。
石油是一种天然有机化合物,主要由碳、氢等元素组成,广泛存在于地球的沉积岩层中。
石油开采是为了满足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以及石油在工业和交通领域的广泛应用。
石油开采的过程可以分为勘探、钻探、采油、输送和加工几个阶段。
首先是勘探阶段,通过利用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科学技术方法,对潜在的石油藏进行探测和评估,确定石油资源的分布情况和规模。
勘探阶段的主要目标是找到潜在的石油藏位置和确定其储量。
在勘探完成后,进行钻探工作。
钻探是指通过向地下岩层钻孔,获取岩层芯样,以及安装钻井设备等方式,获取岩层地质信息和确定石油藏的位置、性质和储量。
钻探通常使用钻井平台和钻井设备,通过旋转钻头切削岩层,将岩屑带上地面。
钻探井筒的深度视石油藏的深度和勘探目的而定。
钻探后,采取采油工艺将石油从地下岩层中提取出来。
石油主要通过自然压力流出,或者通过注水、注气等方法进行压力增强,使石油进入井筒并流出地面。
采油方法包括常规采油、水驱、气驱、蒸汽驱等不同的工艺。
常规采油是指通过利用地层压力将石油从井口抽出地面,而水驱、气驱和蒸汽驱等方法则是通过注入水、气体或蒸汽等物质,增加油井内的压力,驱使石油流动。
完成采油后,石油需要经过输送工艺将其从产油地输送到加工厂或储油设施。
输送方式包括管道输送、铁路输送和海运输送等。
其中,管道输送是最常见的方式,通过建设石油管道网将石油从产油地输送到消费地。
石油管道具有输送量大、输送距离远、运输成本低等优势。
最后,石油需要经过加工工艺进行精炼和制品生产。
石油精炼是将原油中的杂质和重质分子去除,得到较纯净的石油产品。
精炼工艺包括蒸馏、裂化、重整、脱硫、脱氮等多个步骤,将原油分解成不同的组分,如汽油、柴油、润滑油、煤沥青等。
制品生产包括石化企业将石油产品进一步加工为塑料、化肥、化工原料等成品。
总之,石油开采是通过勘探、钻探、采油、输送和加工等工艺,将地下岩层中的石油资源提取出来,以满足人类的能源需求和产业发展的需要。
采油基本名词解释
采油基本名词解释1、机械采油-----用各种机械将油采到地面上来的方法。
2、抽油机----是带动井下抽油泵工作的地面机械。
3、抽油杆----是抽油机井的细长杆件,它上接总杆,下接抽油泵起传递动力的作用。
4、光杆----是钢质圆形杆件,它上连抽油机下连抽油杆,起传递动力的作用。
5、悬绳器----是驴头和光杆的连接装置。
6、抽油泵-----由抽油机带动把井内原油举升到地面的井下装置。
7、套管----用水泥固定在井壁上的钢管,起封隔油汽水层、加固油层、井壁的作用。
8、油管----下入套管中间的无缝钢管。
9、静液面----抽油机关井后,环空液面缓升到一定位置稳定下来的液面。
10、动液面----抽油机正常生产时,井口至液面的距离。
11、泵效----抽油泵的实际排量与理论排量的比值。
12、沉没度-----泵深与动液面的差值。
13、冲程----驴头往复运动,带动光杆运动的高点和低点的距离。
14、冲数----抽油泵活塞在工作筒内每分钟往复运动的次数。
15、充满系数----抽油泵活塞完成一次冲程时泵内进入油的体积和活塞让出的体积的比。
16、气锁-----当深井泵内进入气体后,使泵抽不出油的现象。
17、示功图----示功仪在抽油机一个抽吸周期内测取的封闭曲线。
18、压裂-----利用水力作用,使油层形成裂缝的方法。
19、井别----根据钻井目的和开发的要求,把井分为不同的类别。
20、探井----经过地球物理堪探证实有希望的地质构造为了探明地下情况,寻找油气田而钻的井。
21、资料井-----为了编制油田开发方案所需要的资料而钻的取心井。
22、生产井----用来采油的井。
23、注水井----用来向油层内注水的井。
23、正注井---从油管向地层注水的井称为正注井。
24、反注井---从套管向地层注水的井称为反注井。
25、油补距----从油管挂平面到钻盘补心的距离。
26、套补距----从套管最末一根节箍上平面到钻盘补心的距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气井流入动态在一定的油层压力下流体产量与相应的井底流压的关系,反映了油藏向该井供油气的能力。
流入动态曲线(IPR曲线):表示产量与井底流压关系的曲线
表皮效应由于钻井、完井、作业或采取增产措施使井底附近地层渗透率变差或变好从而引起附加流动压力的效应
油井的流动效率:油井的理想生产压差与实际生产压差之比。
采油指数:单位生产压差下的油井日产油量
油井生产中可能出现的流型自下而上依次为:纯油(液)流、泡流、段塞流、环流和雾流。
液相存容比(持液率):在气液两相流动状态下,液相所占单位管段容积的份额
气相存容比(空隙率):气相所占单位管段容积的份额
节点系统分析法:应用系统工程原理,把整个油井生产系统分成若干子系统,研究各子系统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整个系统工作的影响,为系统优化运行及参数调控提供依据。
临界流动:流体的流速达到压力波在流体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即声波速度时的流动状态。
游梁式抽油装置主要由抽油机、抽油泵、抽油杆组成。
抽油机主要由游梁-连杆-曲柄机构、减速箱、动力设备和辅助装置
抽油泵分为管式泵和杆式泵,主要由工作筒(外筒和衬套)、柱塞、游动阀(排出阀)和固定阀(吸入阀)组成。
示功图:悬点载荷随位移变化的关系曲线,表示悬点在一个冲程内做的功
典型示功图:某一因素影响十分明显,其形状代表了该因素影响下的基本特征的示功图
视吸水指数:日注水量除以井口压力
米吸水指数:地层吸水指数除以油层有效厚度,表示1m厚的地层在1MPa的注水压差下的日注水量
面容比:岩石反应表面积与酸液体积之比
裂缝铺砂浓度:单位面积裂缝内所含支撑剂的质量
裂缝内的砂浓度(裂缝内砂比):单位体积裂缝内所含的支撑剂的质量
地面砂比:单位体积混砂液中所含的支撑剂的质量或支撑剂体积与压裂液体积之比
滑脱效应:气液两相管流中,由于气体与液体间的密度差而产生气体超越液体流动的现象
离子扩散效应:由于边界层内存在离子浓度差,反应物和生成物在各自的离子浓度梯度作用下向相反的方向传递的现象
滑脱损失:因滑脱效应而产生的附加压力损失
吸水剖面:在一定的注入压力下沿井筒各射开层段的吸水量分布
油井流动效率:油井的理想生产压差与实际生产压差之比
气举平衡点:油管与套管压力相等的点,正常生产时环空液面的位置
气举启动压力:气举过程中,环空液面达到油管管鞋时地面压缩机的压力
气举采油:依靠人工注入井筒的气体的膨胀能量将油气举升的地面的方法
自喷采油:完全依靠底层本身能量将油气采到地面的方法
泵效:实际排量与理论排量的比值
气锁现象:当气体完全占据泵筒,在上下冲程中,只有气体的压缩膨胀,吸入凡尔和排出凡尔始终关闭,泵的排量等于零
充满系数:泵的充满程度,其值为泵内吸入液体体积与活塞让出体积之比
沉没度:泵沉没在动液面以下的深度
酸液有效作用距离:酸液由活性酸变为残酸前所流经的裂缝距离
动液面:油井正常生产时环空中的液面
静液面:关井后环形空间中液面恢复到静止时的液面
水力功率:在一定的时间内将一定的液体提升到一定的距离所需要的功率
光杆功率:通过光杆来提升液体和客服井下损耗所需要的功率
油嘴临界流动:流体的流速达到压力波的流体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及声波速度时的流动状态
油井流入动态曲线: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压的关系曲线
酸岩反应速度:单位时间内酸浓度降低值或单位时间内岩石单位反应面积的溶蚀量
压裂酸化高于岩石破裂压力下,将酸注入地层,在底层内形成裂缝,通过酸液对裂缝壁面的不均匀溶蚀形成高导流能力的裂缝
酸洗:将少量酸注入井筒内,清楚井筒孔眼内酸溶性颗粒和钻屑及结垢等,并疏通射孔孔眼
注水井指示曲线:稳定流动条件下,注入压力与注水量之间的关系曲线
破裂压力梯度:地层破裂压力与地层深度的比值
增产倍数:压裂前后油井的采油指数之比
等值扭矩:用一个不变化的固定扭矩代替变化的实际扭矩,使其电动机的发热条件相同,则此固定扭矩即为实际变化的扭矩的等值扭矩
扭矩因数:悬点载荷在曲柄轴上造成的扭矩和悬点载荷的比值
基质酸化:在低于岩石破裂压力的条件下将酸注入地层,依靠酸液的溶蚀作用恢复或提高井筒附近的油层渗透率的方法
填砂裂缝的导流能力:油层条件下填砂裂缝渗透率与裂缝宽度的乘积
酸压裂缝的有效长度:酸压过程中,由于裂缝壁面被酸不均匀溶蚀,施工结束后仍具有相当导流能力的裂缝长
流动效率:理想生产压差与实际生产压差之比
滤失百分数:压裂液滤失体积除以地面单元体积液在缝中的剩余体积
相对吸水量:在同一压力下,某一层吸水量占全井吸水量的百分数
吸水指数是指单位注水压差下的日注水量,为指示曲线斜率倒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