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习题 一轮复习
2021版《大高考》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高考AB卷:专题3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A卷全国卷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2022·课标全国卷Ⅰ,4)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别试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与白色花瓣相比,接受红色花瓣有利于试验现象的观看B.用黑藻叶片进行试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试验现象的观看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看到的质壁分别程度可能不同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试验现象的观看解析红色花瓣细胞的液泡呈红色,比白色花瓣更便于观看质壁分别现象,A项正确;黑藻叶片的叶肉细胞中液泡呈无色,叶绿体的存在使原生质层呈绿色,有利于试验现象的观看,B 项错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肯定都相同,用相同浓度的外界溶液进行质壁分别试验时观看到的质壁分别程度可能不同,C项正确;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含有色素,呈紫色,有利于试验现象的观看,D项正确。
答案 B2.(2022·课标全国卷Ⅱ,4)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外形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
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A.试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高B.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组的C.a组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组D.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 (mol·L-1)之间解析图中纵坐标是试验前与试验后长度的比值,当此比等于1,表示该细胞吸水与失水相等,细胞大小不变。
当此比小于1,表示该细胞吸水大于失水,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如图中的abc点。
当此比大于1,表示该细胞吸水小于失水,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如图中的def点。
据图分析可知,a组细胞吸水多于b组,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低于b组,A 错误;f组细胞失水最多,而b组是吸水,B错误;水分是自由集中进入细胞的,不消耗ATP,C错误;c组细胞吸水,d组细胞失水,细胞既不吸水也不失水的蔗糖溶液应当介于c组与d 组对应的蔗糖浓度之间,即0.4~0.5mol·L-1之间,D正确。
高考第一轮复习——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专题三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考点一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渗透作用:专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是自由扩散的一种条件:①有一层半透膜②半透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2、渗透系统:(1)组成:一个完整的渗透系统,由两个溶液体系(A和B)以及两者中间的半透膜组成。
(2)条件:①有一层半透膜②半透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3)水分的流动判断:逆浓度梯度或顺相对含量梯度,当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相等时,达到动态平衡。
(4)常见的渗透系统①分析:水分的流动判断:当溶液浓度S1>S2时,水分就通过半透膜由S2流向S1;当溶液浓度S1<S2时,水分就通过半透膜由S1流向S2;当溶液S1=S2时,则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②分析:U型管中由于蔗糖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水顺相对含量度由a管到b管,b管液面上升,当上升到一定程度后,由于重力作用不再上升,此时达到动态平衡。
(5)组成的实验探究烧杯和漏斗组成的渗透系统:甲:烧杯中盛清水+漏斗口密封半透膜并注入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一段时间后)漏斗内液面上升乙:烧杯中盛清水+漏斗口密封全透膜(如纱布)并注入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一段时间后)漏斗内液面不上升丙:烧杯中盛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漏斗口密封半透膜并注入相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一段时间后)漏斗内液面不上升从上述试验中可知:甲乙对比可说明渗透作用发生必须具有半透膜甲丙对比可说明渗透作用发生必须有浓度差的存在【特别提醒】渗透作用的发生特点(1)水分子总是由溶液浓度低的部位向浓度高的部位渗透。
(2)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差是渗透作用发生的动力,既决定着渗透的方向,又决定着渗透的速度,即浓度差越大,渗透越快。
3、 动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典例精练】例1:(2009年南京模拟)如图实验装置,玻璃槽中是蒸馏水,半透膜允许单糖透过。
倒置的长颈漏斗中先装入蔗糖溶液,一定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
最可能的实验现象是 ( )A.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又下降B.在玻璃槽中会测到蔗糖和蔗糖酶C.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下降,加酶后一直上升D.在玻璃槽中会测到葡萄糖、果糖和蔗糖酶例2:如图表示一中间隔以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的水槽,两侧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葡萄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然后在半透膜两侧加入等质量的麦芽糖酶,在加入麦芽糖酶前后A、B两侧液血的变化是()A.加酶前A侧上升,加酶后B侧上升并等于A侧高度B.加酶前A侧上升,加酶后B侧上升并高于A侧高度C.加酶前后A、B两侧液面不变D.加酶前A、B两侧液面不变,加酶后B侧上升并高于A侧高度例3:半透膜对淀粉和葡萄糖的通透性不同(如图1),图2是设计的证明图1物质扩散成立的实验装置(开始液面相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中水柱a将持续上升B.图甲中水柱a将保持不变C.图乙中水柱b将保持不变D.图乙中水柱b将先上升后下降例4:为探究膜的透性,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E、F、G为用猪膀胱制成的小袋,内盛有溶液甲或溶液乙,上端分别接上口径相同的小玻璃管,起初3支小玻璃管内的液面高度相同,已知体积VG>VE=VF,甲、乙,丙三种溶液分别为质量浓度为0.2 g/mL、0.1 g/mL、0.3 g/mL的蔗糖溶液。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练习题
精诚凝聚=A_A=成就梦想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练习题1如图所示为物质出入细胞的3种方式(黑点代表物质分子),则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外细脳内QC3So乙A •与丙相比,乙方式的惟一不同之处是需消耗能量B •与甲相比,丙方式的不同之处是需要载体蛋白协助C.使活细胞能按照自身之需逆浓度梯度吸入或排出物质的应是乙方式D •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甘油应如甲图所示2•如图1所示的甲、乙、丙三个渗透装置中,三个漏斗颈的内径相等,漏斗内盛有浓度相同的蔗糖溶液,且漏斗内液面高度相同,漏斗口均封以半透膜,置于同一个水槽的清水中。
三个渗透装置半透膜的面积和所盛蔗糖溶液的体积不同,如下表:装置編号甲乙丙半透膜面积S S /2S籬溶液体积T T2T1*2如右图2中曲线1、2、3表示漏斗液面高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贝U曲线1、2、3与甲、乙丙三个装置的对应关系应是A • 1—丙;2—甲;3—乙B •1—乙;2—甲;3—丙C. 1—甲;2—乙;3—丙 D •1—丙;2—乙;3—甲3、右图为细胞膜结构及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示意图,下列说法合理的是A • c可代表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B •①②④能与斐林试剂发生紫色反应C.③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固定不动的D •①可能与机体的免疫、癌变等有关4. 下列叙述与糖蛋白有密切关系的是()①胃黏膜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②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润滑作用③主动运输④红细胞膜上的血型决定⑦癌细胞扩散⑧使细胞与周围环境分开⑤卵细胞膜表面对同物种精子的识别⑥人体免疫细胞识别外来侵入物A .③⑤⑥⑦B .①②④⑤⑥⑦C.①②⑤⑧ D .③④⑤⑥⑦5.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组成生物体的活细胞都具有A. 选择透过性膜B.遗传物质C.细胞周期D.有氧呼吸酶6、把体积与质量浓度相同的葡萄糖和蔗糖溶液用半透膜(允许溶剂和葡萄糖通过,不允许蔗糖通过)隔开(如右图所示),开始一段时间后液面情况是()A.甲高于乙B.乙高于甲C.先甲高于乙,后乙高于甲 D •先甲低于乙,后乙低于甲8. 关于动物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膜含有糖脂和糖蛋白B .细胞融合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C. ATP为CO2分子通过细胞膜提供能量D •细胞膜上的大多数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9. 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 .肌细胞的细胞膜上有协助葡萄糖跨膜运输的载体B •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必需的结构C.线粒体内膜上只分布着合成ATP的酶D .核膜上的核孔可以让蛋白质和RNA自由进出10. 红苋菜细胞的液泡中含有呈紫红色的花青素。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考点二: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一、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1. 概念:物质以扩散方式进出细胞,不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称为被 动运输。 2. 类型: (1)自由扩散: ✓概念: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 ✓特点:顺浓度梯度;不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 ✓举例:气体、脂质小分子等。 (2)协助扩散: ✓概念:借助膜上的转运蛋白进出细胞的物质扩散方式。 ✓特点:顺浓度梯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 ✓举例:钾离子通过通道蛋白进出细胞。
3. 影响因素: (1)被动运输的速率直接受膜内外物质浓度梯度大小的影响。 (2)协助扩散的速率还与转运蛋白的数量有关。 4. 转运蛋白: (1)分类: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 (2)特点:具有特异性。 ✓载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且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 改变。 ✓通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分子 或离子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 (3)实例 ✓水分子的运输更多的是借助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以协助扩散方式进出细胞。还可以以自由扩散 方式进出细胞。 细胞膜上还存在一些无机盐离子的通道蛋白。(例如:Na+通道、K+通道)
✓ 因为O2浓度的高低可影响细胞呼吸,进而影响能量的供应,曲线③表示物质运输速率与O2浓 度无关,说明这种运输方式不需要能量,应为被动运输。
✓ 曲线④表示物质运输速率与O2浓度有关,说明这种运输方式需要能量,达到一定O2浓度后, 运输速率不再增加,说明受载体蛋白数量的限制,应为主动运输,曲线起点的含义是无氧呼 吸为主动运输供能。
※半透膜、选择透过性膜以及生物膜的区别:
半透膜
概念范畴 物理学上的概念
特点 物质能否通过半透膜取决于半透膜孔隙直径的大小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及影响因素(1)
c
+-ATPase位于保卫细胞细胞膜上,蓝光能够引起细胞内的H+转运到细胞外
B.蓝光通过保卫细胞细胞膜上的H+-ATPase发挥作用导致H+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
+-ATPase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所需的能量可由蓝光直接提供
D.溶液中的H+不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膜进入保卫细胞
A 所示,■、▲、●代表跨膜的离子或小分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类型中Y离子转运所需的能量来自于
X离子的转运过程
B.肌细胞吸收氨基酸分子是通过c类型进 行的 无光合色素
C.蓝细菌、水绵、叶肉细胞、萤火虫发光 器细胞内均可发生c类型 无光合色素
需光合色素
D.温度、酸碱度、氧气浓度均会影响a、b、c三种类型的运输速率
拓展:实验探究
1.探究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
2.探究是自由扩散还是协助扩散
复习与提高:课本P74
内
内
内
内
易错辨析
1.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 × )
2.少数水分子借助水通道蛋白进出细胞,更多的水分子以自由扩散方式进
出细胞( ×) +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神经细胞属于主动运输( ) √ 4.细胞外液中的K+进入神经细胞属于自由扩散( × ) 5.同种物质进出同一细胞的方式一定相同( × ) 6.以胞吐的方式排出细胞的物质不一定都是生物大分子( √) 7.主动运输使膜内外物质浓度趋于一致,维持了细胞的正常代谢( ×) 8.人红细胞吸收胆固醇与吸收葡萄糖的相同点是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 × )
真题再现
1.(2021·湖北,11)红细胞在高渗NaCl溶液(浓度高于生理盐水)中体积缩小,在低
渗NaCl溶液(浓度低于生理盐水)中体积增大。下列有关该渗透作用机制的叙述,
高考一轮复习生物全能讲练 专题03 物质的跨膜运输(含答案)
专题03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考情分析新高考关于生物题型变化不大,但是对于选择题的题量以及考察侧重点有较大的调整,选择题部分的考察要求学生更加熟悉教材。
对于新高考,会更加偏向于学生立足已经掌握的内容去理解题意,分析题意,会更加侧重学生逻辑思维的考察,同时也就更加要求学生去掌握细节,对于基础要求也就更高。
主要在选择题中考察,非选择题部分会涉及一些基础知识点填空,会与选修三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点进行结合考察,偏向于考物质的跨膜运输,同时会结合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
必备知识一、判断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根据图示进一步确定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影响因素(1)填写以下有关跨膜运输方式及结构的名称甲:自由扩散;乙:协助扩散;丙:主动运输;a:载体蛋白。
(2)填写以下有关跨膜运输方式的影响因素甲图:浓度差;乙图:浓度差和载体蛋白;丙图:载体蛋白和能量。
二、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的透性比较半透膜∶是指某些物质可以透过,而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的多孔性薄膜,例如∶玻璃纸(又称赛璐玢)、花生种皮、猪肠衣(浆膜层)、离体的膀胱膜、蚕豆种皮、青蛙皮等。
它往往只能让小分子物质透过,而大分子物质则不能透过,透过的依据是分子或离子的大小。
不具有选择性。
选择透过性膜∶是指水分子能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的生物膜。
如细胞膜、液泡膜和原生质层。
这些膜具有选择性的根本原因在于膜上具有运载不同物质的载体。
不同的植物对同种离子的吸收量不同,同一植株对不同离子的吸收量也不同,都证明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当细胞死亡后,膜的选择透过性消失,说明它具有生物活性,所以说选择透过性膜是功能完善的一类半透膜。
相同点∶都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都不允许大分子物质通过。
不同点∶只要分子比半透膜的孔径小,就能通过;而对选择透过性膜来说,即便是小分子,只要不是细胞所要选择吸收的,就不能通过。
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2.5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例.(大本48 2021·山东高考)液泡是植物细胞中储存Ca2+的主要细胞器。液泡膜 上的H+焦磷酸酶可利用水解无机焦磷酸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H+,建立液泡膜两侧 的H+浓度梯度。该浓度梯度驱动H+通过液泡膜上的载体蛋白CAX完成跨膜运输, 从而使Ca2+以与H+相反的方向同时通过CAX进入液泡并储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Ca2+通过CAX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协助扩散 B.Ca2+通过CAX的运输有利于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C.加入H+焦磷酸酶抑制剂,Ca2+通过CAX的运输速率变慢 D.H+从细胞质基质转运到液泡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图例
运输方向
高浓度→低浓度 低__浓__度__→__高__浓__度__ 胞外→胞内 _胞__内__→__胞__外_
物质出入细胞 的方式
被动运输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是否需要转运 否
_是__
蛋白
是否消耗能量
否
_否__
主动运输
_是__ _是__
胞吞
胞吐
_否__
是___
举例
水、气体、 水、人的 小肠上皮细胞吸
提示:
1.膜上转运蛋白可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 载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而且每次转运时都会
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通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 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 结合。 载体蛋白可参与主动运输也可参与协助扩散;通道蛋白只参与协助扩散。
协同运输是一种物质的逆浓度跨膜运输,其依赖于另一种溶质的顺浓度跨膜运 输,该过程消耗的能量来自离子电化学梯度。
一 、离子泵(钠-钾泵的吸K+排Na+)问题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3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精练(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专题3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考情探究课标解读考情分析备考策略 考点 考向1 被动运输渗透系统与渗透作用 物质通过被动运输、主动运输等方式进出细胞,以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本专题知识难度较低,但考题中特别重视对能力的考查,一是通过对渗透现象(质壁分离复原实验)的分析,考查考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应用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处理能力;二是通过图解、图表比较判断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考查考生解读图表的能力和对概念、原理的理解能力;三是通过模型建构过程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考查考生对原理的应用能力。
从近年高考命题看,本专题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分析以及对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特点的分析判断。
预计2021年高考中,试题将着重体现对科学思维与科学探究素养的考查(1)运用表格的方式加深对不同物质运输方式的理解是复习的有效方法。
(2)构建各种跨膜运输的数学模型和温度、氧气对主动运输的影响曲线,能够加深对各种跨膜运输方式的理解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 2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主动运输 胞吞与胞吐真题探秘基础篇基础集训考点一被动运输考向1 渗透系统与渗透作用1.(2020届某某重点中学起点考,3)如图所示的渗透装置,放在适宜的条件下,随着时间推移,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错误的是( )答案 B2.(2019某某某某高二期末,29)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过程中,某同学在视野中看到生活着的洋葱表皮细胞正处于如图所示状态。
a、b表示相应部位的溶液浓度,由此可推测( )A.a>b,细胞渗透吸水B.a=b,渗透系统保持动态平衡C.a<b,细胞渗透失水D.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答案 D3.(2019某某某某期末,15)萝卜条质量变化与蔗糖溶液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把相同的新鲜萝卜条放入a、b、c 三个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若溶液浓度为a,萝卜条的质量将会减少B.若溶液浓度为b,水分子不会进出萝卜细胞C.若溶液浓度为c,萝卜细胞将发生渗透失水D.一段时间后,在c浓度溶液中的萝卜细胞液渗透压最小答案 C考向2 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4.(2019某某某某高二期末,15)将人的红细胞放入4 ℃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破裂,主要原因是( )A.红细胞膜具有水溶性B.红细胞的液泡体积增大C.蒸馏水大量进入红细胞D.低温时红细胞膜流动性增大答案 C5.实验表明,K+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人工膜,但如果在人工膜中加入少量缬氨霉素(含12个氨基酸的脂溶性抗生素)时,则K+能通过膜从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扩散,则它通过人工膜的方式是( )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C.主动运输D.渗透作用答案 B考点二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考向1 主动运输1.(2019某某某某高二期末,30)关于植物细胞主动运输方式吸收所需矿质元素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吸收不同矿质元素离子的速率都相同B.低温不影响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速率C.主动运输矿质元素离子的过程只发生在活细胞中D.叶肉细胞不能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答案 C2.(2019某某某某中学二调,19)图甲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在一个动物细胞内外的相对浓度差异。
考点3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高考生物学一轮复习考点创新题训练(含解析)
考点3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高考生物学一轮复习考点创新题训练1.反渗透技术通过施加适当强度的外界压力,使溶剂逆着自然渗透的方向从半透膜一侧向另一侧作反向渗透。
下列关于利用反渗透技术实现海水淡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渗透作用发生的必备条件是有半透膜和膜两侧有浓度差B.半透膜通过孔径大小阻止离子、无机盐等通过C.海水淡化过程中,高压泵应该安装在淡水侧D.海水淡化过程中,更多水分子从高浓度溶液向低浓度溶液移动2.细胞外囊泡(EVs)是一类由细胞分泌的具有膜结构的微小囊泡。
这些囊泡可以包裹RNA、质粒DNA、酶或神经递质等,通过其表面相关蛋白和特定细胞间黏附分子特异性识别靶细胞,进行信号转导,继而参与靶细胞的功能调控。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EVs只能由真核细胞产生B.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EVs运输到细胞外C.EVs的形成和分泌过程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D.EVs参与的调控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3.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
I进入滤泡细胞是由钠碘同向转运体(NIS)介导,而出滤泡细胞则是由氯碘反向转运体(PDS)介导。
硫氰酸盐(SCN-)可以和I竞争钠碘同向转运体,从而实现抑制聚碘。
钠钾泵可以通过消耗ATP将细胞内多余的Na+运出,维持细胞内外的Na+浓度差。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改变细胞内外的Na+浓度差或Cl-浓度差,会影响I跨膜运输B.钠钾泵运输钠钾离子伴随着能量转移和空间结构的改变C.仅NIS或PDS基因突变导致转运体活性改变,不会引起甲状腺肿D.若滤泡细胞内过多的I抑制NIS的活性,降低碘摄取,则该过程属于反馈调节4.某同学因为长期不吃早餐,导致胃部经常反酸,服用奥美拉唑后症状得到有效缓解。
胃壁细胞膜上存在。
H+-K+-ATP酶(一种质子泵),能催化ATP水解,并将细胞外的K+泵入细胞内,还能将胃壁细胞内的H+逆浓度梯度运输到膜外胃腔中,使得胃液的pH值维持在0.9~1.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H+-K+-ATP酶运输H+的方式是主动运输B.胃部的强酸性环境会导致胃液中的胃蛋白酶失活C.H+-K+-ATP酶既可作为载体蛋白,还具有催化功能D.奥美拉唑可能抑制H+-K+-ATP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胃酸分泌5.生活在淡水中的耐格里阿米巴虫通过伸缩泡来收集细胞质中的多余水分并将其排出细胞,其工作机制如图所示。
山东省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3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精练(含解析)
专题3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考情探究】课标解读考情分析备考指导考点考向1渗透作用原理及应用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考查内容:一是通过质壁分离复原实验,考查考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处理能力;二是通过图解、图表比较判断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考查考生解读图表的能力和对概念、原理的理解能力;三是通过模型建构过程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命题规律:命题时常常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或结合物质运输模型,用真实的问题情境考查所学知识点1.归纳记忆常见物质运输方式的实例和判断方法,建立起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2。
运用数学模型和概念模型,比较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构建外界因素对物质运输影响的模型,加深对各种运输方式的理解3.分析渗透作用和质壁分离应用等有关问题,煅炼利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及判断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影响因素逻辑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养成学以致用、关注生产生活实际的习惯【真题探秘】基础篇考点一渗透作用原理及应用【基础集训】1.萝卜条质量变化与蔗糖溶液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把相同的新鲜萝卜条放入a、b、c 三个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若溶液浓度为a,萝卜条的质量将会减少B。
若溶液浓度为b,水分子不会进出萝卜细胞C.若溶液浓度为c,萝卜细胞将发生渗透失水D.一段时间后,在c浓度溶液中的萝卜细胞液渗透压最小答案C2.如图为渗透作用实验,此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和单糖分子通过,向a侧加入质量分数为5%的蔗糖溶液,向b侧加入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初始状态如图,则刚开始时和最终时的液面高低分别为( )A。
a高于b,a高于b B.a高于b,a低于bC。
a低于b,a高于b D.a低于b,a低于b答案C3.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浸润在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稍后进行显微观察,结果如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专题三--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习题--一轮复习-9页文档资料
考点一细胞的吸水、失水及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一利用系统的观点分析渗透作用的发生1.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渗透作用实验装置,实验开始时长颈漏斗内外液面平齐,记为零液面。
实验开始后,长颈漏斗内部液面的变化趋势为( )2.把体积与质量百分比浓度相同的葡萄糖和蔗糖溶液用半透膜(允许溶剂和葡萄糖通过,不允许蔗糖通过)隔开(如右图),一段时间后液面的情况是( )A.甲高于乙B.乙高于甲C.先甲高于乙,后乙高于甲D.先甲低于乙,后乙低于甲二细胞吸水与失水的实验结果分析3.(2019·新课标Ⅱ,4)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
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 )A.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高B.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组C.a组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组D.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mol·L-1之间4.如图曲线表示完全相同的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置在A、B溶液中,细胞失水量的变化情况。
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可选取绿色植物成熟的叶肉细胞来进行B.若B溶液的浓度稍减小,则曲线中b点左移C.两条曲线的差异是由于A、B溶液浓度不同导致D.6min时取出两个细胞用显微镜观察,均可看到质壁分离现象三探究膜的透性5.某渗透装置如图所示,烧杯中盛有蒸馏水,已知图中猪膀胱膜允许单糖透过。
在倒置的长颈漏斗中先装入蔗糖溶液,一段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
从理论上分析,该实验过程中最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是( )A.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即下降B.漏斗中液面先上升,加酶后继续上升,然后开始下降C.加酶前后,在烧杯中都可以检测出蔗糖D.加酶后,可以在烧杯中检测出葡萄糖、果糖和蔗糖酶6.为探究膜的透性,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E、F、G为用猪膀胱制成的小袋,内盛有溶液甲或溶液乙,上端分别接上口径相同的小玻璃管,起初3支小玻璃管内的液面高度相同,已知体积V G>V E=V F,甲、乙、丙三种溶液分别为质量浓度为0.2g/mL、0.1 g/mL、0.3g/mL 的蔗糖溶液。
百强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3: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百强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3: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在生物实验中,有关渗透系统的应用的描述,错误的是A.利用渗透系统能够验证渗透作用发生需要具有半透膜B.利用渗透系统能够验证渗透作用发生需要具有浓度差C.利用渗透系统能够观测到两溶液间的水分子进行双向运动D.渗透系统适用于比较溶质不能透过半透膜的溶液浓度的大小2.下列与物质跨膜运输有关的叙述,合理的是A.液泡中积累大量离子,故液泡膜不具有选择透过性B.蔗糖浸渍冬瓜导致细胞脱水死亡,蔗糖分子再进入细胞C.分泌蛋白主要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被排到细胞外的D.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是指细胞失去了大量的水导致细胞质和细胞壁的分离3.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产物都是自由扩散出细胞B.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仍进行离子的跨膜运输C.胞吞和胞吐的共同点是运输过程中形成囊泡,需要消耗能量D.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离子的速率与细胞呼吸强度始终呈正相关4.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物质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N2和NO3-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D.给玉米施肥过多,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5.下图是在不同情况下,成熟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曲线图。
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图的叙述,错误的是()A.图甲中C点时细胞液浓度最低B.图乙中MN时间段,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增强C.图丙中B点之后,细胞液浓度下降速度减慢可能与细胞壁有关D.图丁中C点时原生质体体积最大、吸水能力最强6.如图为常见的两套渗透装置图(图中S1为0.3mol/L的蔗糖溶液、S2为蒸馏水、S3为0.3mol/L葡萄糖溶液;已知葡萄糖能通过半透膜,但蔗糖不能通过半透膜),两装置半透膜面积相同,初始时液面高度一致,A装置一段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3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应用集训(含解析)
专题3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应用篇【应用集训】应用盐碱地植物的抗盐机理1.下列现象与渗透作用的关系密切程度最小的是( )A.施肥过多导致烧苗B.蜜饯比水果耐储存C.静脉注射生理盐水D.根毛细胞吸收K+答案 D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主动吸收糖分的结果B.水分子可通过协助扩散进出细胞C.葡萄糖进入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但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D.大肠杆菌吸收K+属于主动运输,既消耗能量,又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答案 A3.(2020四川攀枝花三模,3)某种耐盐的水稻,一方面能利用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将细胞质内的Na+逆浓度梯度排出细胞,另一方面能利用液泡膜上的转运蛋白将细胞质内的Na+区隔化于液泡中,减少Na+对植物细胞的毒害。
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题中所述Na+排出细胞的过程伴随着ATP的水解B.将Na+区隔化于液泡中降低了细胞的吸水能力+的转运过程只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流动性+的转运蛋白还能帮助水稻根细胞吸收K+等答案 A4.(2021届江苏连云港赣榆模拟,3)用相同的培养液培养水稻和番茄幼苗,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结果如图1所示,图2表示植物根细胞对离子的吸收速率与氧气浓度之间的关系。
据图不能体现的信息是( )A.由图1可知,水稻对Si O44-需求量最大,番茄对Si O44-需求量最小B.图1水稻培养液里的Ca2+浓度高于初始浓度,说明水稻不吸收Ca2+C.由图2可知,植物根细胞吸收离子的方式为主动运输D.图2中b点开始,离子吸收速率主要是受载体数量的限制答案 B[教师专用题组]【应用集训】应用盐碱地植物的抗盐机理1.(2018北京房山一模,2,6)盐碱地中生活的某种植物,其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溶胶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以降低Na+对细胞溶胶中酶的伤害。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由细胞溶胶进入液泡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进入液泡的过程体现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C.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耐盐性D.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不利于增强细胞吸水能力答案 D 据“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可知,Na+由细胞溶胶进入液泡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A 选项正确;Na+通过主动运输进入液泡的过程体现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且该载体运输Na+的结果是使细胞液浓度升高,有利于增强细胞在盐碱地的吸水能力,提高植物的耐盐性,B、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3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试题(B版)新人教版
专题3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考点1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2013江苏单科,27,8分)如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漏斗内外起始液面一致。
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Δh,此时S1和S2浓度大小关系为。
(2)图中半透膜模拟的是成熟植物细胞中的 ,两者在物质透过功能上的差异是。
(3)为进一步探究两种膜的特性,某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
实验材料:紫色洋葱。
实验器具:如图所示的渗透装置(不含溶液),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吸水纸,擦镜纸,滴管,记号笔等。
实验试剂:蒸馏水,0.3 g/mL的蔗糖溶液和与其等渗的KNO3溶液。
部分实验步骤和结果如下: ①选两套渗透装置,标上代号X和Y。
在两个烧杯里均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分别在装置X和Y的漏斗内加入适量的蔗糖溶液和KNO3溶液,均调节漏斗内外液面高度一致。
渗透平衡时出现液面差的装置有 (填代号)。
②选两片洁净的载玻片, ,在载玻片中央分别滴加 ,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并分别观察装片中细胞的初始状态。
③观察临时装片中浸润在所提供的蔗糖溶液和KNO3溶液中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的变化,两者都能出现的现象是。
(4)上述实验中最能体现两种膜功能差异的实验现象是。
答案 (8分)(1)S1>S2(2)原生质层原生质层能主动转运有关物质而半透膜不能(3)①X ②标号蒸馏水③质壁分离(4)KNO3溶液中的细胞质壁分离后会自动复原考点2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2.(2013北京理综,2,6分)在细胞生命活动中,不可能...发生的过程是( )A.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分泌到胞外B.mRNA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C.老化受损的细胞器融入溶酶体中D.O2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线粒体答案 D3.(2013福建理综,1,6分)人肝细胞合成的糖原储存在细胞内,合成的脂肪不储存在细胞内,而是以VLDL(脂肪与蛋白复合物)形式分泌出细胞外。
2021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模拟创新题:专题3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含解析
2021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模拟创新题:专题3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含解析2021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模拟创新题:专题3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含解析国家新课程标准区域模拟选题:根据高考命题的大数据分析,重点关注基础题3和5、能力题2和4。
模拟精选题一、多项选择题1.(2021福建福州模拟)如图为将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放入不同浓度的溶液中后水分进出细胞的示意图。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液的浓度与图2中外部溶液的浓度大致相同。
B.过程1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减弱。
C.提取细胞膜时,需先采用工艺1的方法。
D.过程2中的水只进入红细胞,不向外输送解析图2中细胞的形态未发生改变,因此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大致相等;图1中细胞皱缩,因此过程1是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细胞液浓度增大,吸水能力逐渐增强;提取细胞膜时,需将红细胞放入低渗的溶液中使细胞吸水涨破,即采取过程2的方法;过程2中水分子进入红细胞的数量大于运出红细胞的数量。
答案a2.(2022南昌零型)以紫葱鳞片叶片的外表皮为材料,观察植物细胞质壁的分离。
下面的描述是错误的()a.实验时要观察细胞的大小、中央液泡的大小和原生质层的位置b.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c.已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入清水中又能复原,说明细胞仍然保持活性d.用高浓度的nacl溶液代替蔗糖溶液不能引起细胞质壁分离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恢复的实验中,我们应该观察细胞的大小和中央液泡的大小小和原生质层的位置发生的变化,a项正确。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可能不同,放在相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失水程度可能不同,故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b项正确。
只有细胞保持活性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c项正确。
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高浓度的nacl溶液中也可以发生渗透作用,引起质壁分离,d项错误。
答案d3.(辽宁沈阳第二中学2022年月度考试)在使用呼吸抑制剂治疗红细胞时,以下物质的吸收显著减少的组为()a.葡萄糖、氨基酸c.o2、h2ob、 K+,氨基酸D.甘油,脂肪酸解析呼吸抑制剂抑制细胞呼吸产能,影响主动运输,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为协助扩散,a错误;k+、氨基酸的吸收均为主动运输,b正确;o2、h2o的吸收均为自由扩散,c错误;甘油、脂肪酸的吸收均为自由扩散,d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一细胞的吸水、失水及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一利用系统的观点分析渗透作用的发生1.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渗透作用实验装置,实验开始时长颈漏斗内外液面平齐,记为零液面。
实验开始后,长颈漏斗内部液面的变化趋势为( )2.把体积与质量百分比浓度相同的葡萄糖和蔗糖溶液用半透膜(允许溶剂和葡萄糖通过,不允许蔗糖通过)隔开(如右图),一段时间后液面的情况是( )A.甲高于乙B.乙高于甲C.先甲高于乙,后乙高于甲D.先甲低于乙,后乙低于甲二细胞吸水与失水的实验结果分析3.(2014·新课标Ⅱ,4)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
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 )A.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高B.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组C.a组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组D.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mol·L-1之间4.如图曲线表示完全相同的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置在A、B溶液中,细胞失水量的变化情况。
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可选取绿色植物成熟的叶肉细胞来进行B.若B溶液的浓度稍减小,则曲线中b点左移C.两条曲线的差异是由于A、B溶液浓度不同导致D.6min时取出两个细胞用显微镜观察,均可看到质壁分离现象三探究膜的透性5.某渗透装置如图所示,烧杯中盛有蒸馏水,已知图中猪膀胱膜允许单糖透过。
在倒置的长颈漏斗中先装入蔗糖溶液,一段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
从理论上分析,该实验过程中最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是( )A.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即下降B.漏斗中液面先上升,加酶后继续上升,然后开始下降C.加酶前后,在烧杯中都可以检测出蔗糖D.加酶后,可以在烧杯中检测出葡萄糖、果糖和蔗糖酶6.为探究膜的透性,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E、F、G为用猪膀胱制成的小袋,内盛有溶液甲或溶液乙,上端分别接上口径相同的小玻璃管,起初3支小玻璃管内的液面高度相同,已知体积V G>V E=V F,甲、乙、丙三种溶液分别为质量浓度为0.2g/mL、0.1 g/mL、0.3g/mL 的蔗糖溶液。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几分钟后,3支小玻璃管中的液面将________(上升、下降),其液面高度变化的大小排序是________________。
(2)对比分析e、f小玻璃管中的现象可知,引起实验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将两组这样的装置,一组放于37℃的恒温箱中,一组放于0℃的恒温箱中,几分钟后观察,可见两装置中e玻璃管的液面都下降,且放于37℃恒温箱中的较放于0℃恒温箱中的下降速率大,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以图、表、线为载体的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判断7.(2014·安徽,2)如图为氨基酸和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下表选项中正确的是( )8.A.甲侧为细胞外,乙侧为细胞内B.Na+既可顺浓度梯度运输也可逆浓度梯度运输C.图示中葡萄糖跨膜运输的直接驱动力不是ATPD.图示中葡萄糖跨膜运输的方式与细胞吸收甘油的方式相同9.如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穿)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方式a运输B.与方式a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于细胞膜表面C.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D.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a和b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五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的透性比较10.如图为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根据图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过程以膜的选择透过性为基础才能发生B.该过程要有细胞表面识别和内部供能才可能完成C.构成囊泡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D.神经细胞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有膜成分的更新11.(2014·北京,3)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结果如图,据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A.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H2O通过的物质B.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具有选择性C.离子以协助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D.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1.“三步法”判断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2.借助结构模式图,比较、区分不同“膜”的特点(1)选择透过性膜是指细胞膜等具有活性的生物膜。
它具有半透膜的物理特性,更重要的是具有主动选择性,对物质的吸收与否及吸收的多少取决于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与数量,因此不能将生物膜看作单纯的半透膜。
(2)半透膜是指某些物质可以通过,而另一些物质不能通过的多孔性薄膜。
物质能否通过取决于分子的大小,如常见的半透膜有动物的膀胱膜、肠衣、鸡蛋的蛋壳膜等。
水、葡萄糖等较小的分子可以通过,而蔗糖、蛋白质等较大的分子不能通过。
(3)核膜是双层膜,将细胞的核、质分开,由于其上有核孔,mRNA只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而氨基酸、葡萄糖、离子和小分子等可通过核膜。
六把握质壁分离实验的选材、原理与操作12.(2014·江苏,15)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进行了三次观察(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次观察时容易看到紫色大液泡和较大的无色细胞质基质区域B.第二次观察时可以发现细胞质壁分离首先发生在细胞的角隅处C.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除滴管滴加的多余液体,以免污染镜头D.为了节约实验时间,通常可以省略第一次显微观察步骤七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应用13.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过程中,某同学在视野中看到生活着的洋葱表皮细胞正处于如图所示的状态。
a、b表示该部位的溶液浓度,由此可推测( )A.a>b,细胞渗透吸水B.a=b,渗透系统保持动态平衡C.a<b,细胞渗透失水D.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14.某同学探究“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形态的影响”,得到如图所示结果。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的主要原理是活的植物细胞能够发生渗透作用B.实验中需要使用显微镜、载玻片等仪器以及苏丹Ⅲ、重铬酸钾溶液等药品C.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浸润在蒸馏水中时,细胞会略微膨胀D.结果表明大多数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介于0.25~0.3mmol/L之间15.用2mol·L-1的乙二醇溶液和2mol·L-1的蔗糖溶液分别浸润某种植物细胞,观察质壁分离现象,得到其原生质体相对体积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该细胞不可能是根尖分生区的细胞B.AB段曲线表明细胞液浓度在逐渐增大C.BC段表明该细胞开始因失水过多而逐渐死亡D.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代替乙二醇溶液,可得到类似的结果答案:1.答案 B解析仔细观察图示,长颈漏斗内为蔗糖溶液,实验开始后长颈漏斗内部液面将上升,由于实验初始阶段半透膜内外溶液浓度差较大,所以液面上升速率较大。
随着液面高度的增大,液柱抑制水分渗入的作用力逐渐增大,当与浓度差促进水分渗入的作用力达到平衡时,液面不再上升。
此时,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渗入与渗出达到平衡。
2.答案 C解析在体积与质量百分比浓度相同的情况下,因为葡萄糖分子是单糖,蔗糖分子是二糖,所以同样的体积内葡萄糖分子数目多于蔗糖分子,即单位体积内半透膜甲侧的水分子数少于乙侧,水分整体表现为由乙向甲流动,导致甲侧液面越来越高,后来甲侧的葡萄糖通过半透膜进入乙侧,导致乙侧溶液浓度越来越高,水分子又从甲侧流向乙侧,最终表现为乙液面高于甲液面3.答案 D解析A项,通过图示可以看出,a组和b组实验前长度/实验后长度的值都小于1,表明细胞吸水导致细条变长;由于a组实验前长度/实验后长度的值小于b组实验前长度/实验后长度的值,说明a组吸水较多,b组吸水较少,所以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低。
B项,分析柱状图可知,f组细胞失水,而b组细胞吸水,因此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大于b组。
C项,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消耗ATP。
D项,根据柱状图可知,在浓度为0.4mol·L-1的蔗糖溶液中的c组细胞吸水,而在浓度为0.5mol·L-1的蔗糖溶液中的d组细胞失水,所以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mol·L -1之间。
4.答案 C解析该实验可选取绿色植物成熟的叶肉细胞来进行,有大液泡,故A正确;若B溶液的浓度稍减小,细胞失水变慢变少,a点下降,质壁分离越慢,复原就越快,所以b点应左移,故B正确;两条曲线的差异可能是由于两种溶液溶质的差异,A溶液溶质不能被细胞吸收,细胞一直处于失水状态,B溶液溶质可能为小分子溶质如KNO3,可被细胞吸收造成质壁分离复原,故C错误;6min时两个细胞都处于失水状态,均可看到质壁分离现象,故D正确。
答案 B5.解析开始时,因烧杯中水分子通过半透膜进入漏斗内的速度大于漏斗内水分子进入烧杯中的速度,漏斗中液面上升,加酶后漏斗内液面继续上升,A错误;加酶后漏斗内液面继续上升,但一段时间后因蔗糖酶催化蔗糖水解形成单糖,而单糖能通过猪膀胱膜进入烧杯中,故会引起水分子进入烧杯中,漏斗内的液面下降,B正确;加酶前后,烧杯中都不能检测出蔗糖,因为蔗糖是二糖,不能通过半透膜,C错误;蔗糖能在蔗糖酶的作用下水解为可通过半透膜的葡萄糖和果糖,但蔗糖酶不能通过半透膜进入烧杯中,D错误。
6.答案(1)下降g管>f管>e管(2)E、F中溶液浓度不同(3)温度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解析(1)丙溶液浓度高于甲、乙溶液浓度,所以三支小玻璃管的液面均下降。
由于甲、丙溶液浓度差小于乙、丙溶液浓度差,所以与e管相比,f管液面下降幅度较大;由于G的体积大于F的体积,所以与f管相比,g管液面下降幅度较大。
(2)E和F中的溶液浓度不同,所以e和f小玻璃管中的液面下降幅度不同。
(3)与0℃相比,37℃条件下液面下降速率更大,说明温度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
7.答案 D解析由图分析可知,氨基酸和Na+由肾小管管腔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过程中,氨基酸由低浓度处向高浓度处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协助,是主动运输的过程;Na+由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运输,并且需要载体蛋白,是被动运输中的协助扩散过程。
氨基酸和Na+由肾小管上皮细胞进入组织液的过程中,氨基酸由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运输,并且需要载体蛋白,是被动运输中的协助扩散过程;Na+由低浓度处向高浓度处运输,并且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是主动运输的过程。
8.答案 D解析根据图示分析,图中Na+以主动运输方式被运出细胞,K+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