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坐标计算基本公式
测量坐标计算公式讲解
测量坐标计算公式讲解在测量和制图领域,测量坐标计算公式是非常重要的工具。
它们用于确定物体在二维或三维空间中的位置,并进行精确的测量和定位。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测量坐标计算公式,并讲解其原理和应用。
一、二维坐标计算1. 直角坐标系直角坐标系是最常用的坐标系之一。
在直角坐标系中,通过给定的两个坐标轴(通常是x轴和y轴),我们可以准确地确定点的位置。
对于二维平面上的点P(x, y),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其坐标:x = x1 + Δxy = y1 + Δy其中,x1和y1表示已知点的坐标,Δx和Δy分别表示点P到已知点的水平和垂直距离。
2. 极坐标系极坐标系是另一种常用的坐标系,它使用极径和极角来确定点的位置。
极坐标系常用于描述圆形或其他具有对称性的图形。
对于极坐标系中的点P(r, θ),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其坐标:x = r * cos(θ)y = r * sin(θ)其中,r表示点P到原点的距离,θ表示点P与正x轴之间的夹角。
二、三维坐标计算1. 笛卡尔坐标系笛卡尔坐标系是三维空间中最常用的坐标系之一。
它使用x、y和z轴来确定点的位置。
对于三维空间中的点P(x, y, z),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其坐标:x = x1 + Δxy = y1 + Δyz = z1 + Δz其中,x1、y1和z1表示已知点的坐标,Δx、Δy和Δz分别表示点P到已知点的水平、垂直和深度距离。
2. 球坐标系球坐标系也是一种常用的三维坐标系,它使用球半径、极角和方位角来确定点的位置。
球坐标系常用于描述球形物体或球面上的点。
对于球坐标系中的点P(ρ, θ, φ),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其坐标:x = ρ * sin(θ) * cos(φ)y = ρ * sin(θ) * sin(φ)z = ρ * cos(θ)其中,ρ表示点P到原点的距离,θ表示点P与正z轴之间的夹角,φ表示点P在x-y平面上的投影与正x轴之间的夹角。
测量学坐标计算公式是什么
测量学坐标计算公式是什么在测量学中,我们经常需要进行坐标计算,以确定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
测量学坐标计算公式是一组数学公式,用于计算目标物体的坐标。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测量学坐标计算公式,帮助我们了解测量学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 二维空间坐标计算公式在二维空间中,我们通常使用直角坐标系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直角坐标系由X 轴和Y轴组成,物体的位置可以由X轴和Y轴上的坐标确定。
下面是二维空间中常用的坐标计算公式:•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对于平面上的两个点A(x1, y1)和B(x2, y2),它们之间的距离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d = √((x2 - x1)^2 + (y2 - y1)^2)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对于平面上的一点P(x, y)和一条直线Ax + By + C = 0,点P到直线的距离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 d = |(Ax + By + C)| /√(A^2 + B^2)2. 三维空间坐标计算公式在三维空间中,我们通常使用三维直角坐标系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三维直角坐标系由X轴、Y轴和Z轴组成,物体的位置可以由X轴、Y轴和Z轴上的坐标确定。
下面是三维空间中常用的坐标计算公式:•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对于空间中的两个点A(x1, y1, z1)和B(x2, y2, z2),它们之间的距离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d = √((x2 - x1)^2 + (y2 - y1)^2 + (z2 - z1)^2)•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对于空间中的一点P(x, y, z)和一个平面Ax + By + Cz + D = 0,点P到平面的距离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 d = |(Ax + By + Cz + D)| / √(A^2 + B^2 + C^2)•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对于空间中的一点P(x, y, z)和一条直线的参数方程: x = x1 + at y = y1 + bt z = z1 + ct 点P到直线的距离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d = |(Ax + By + Cz + D)| / √(A^2 + B^2 + C^2)3. 坐标计算示例为了更好地理解坐标计算公式的应用,以下示例将展示如何使用这些公式计算物体之间的距离或与平面、直线的距离。
坐标反算正算计算公式
坐标反算正算计算公式坐标反算和正算是地理测量学中常见的问题,用于计算地球表面上两点之间的距离、方位角和坐标。
坐标反算是根据已知的两个地点的经纬度和距离,来计算出另一个点的经纬度坐标。
坐标正算则是根据已知的一个地点的经纬度和另一个地点的方位角和距离,来计算出第二个地点的经纬度坐标。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坐标反算和正算的计算公式。
坐标反算坐标反算通常用于计算两点间的距离和方位角。
1.距离计算两点间的距离可以通过公式:D = 2 * R * asin(sqrt(sin((lat2-lat1)/2)^2 + cos(lat1) * cos(lat2) * sin((lon2-lon1)/2)^2))其中,lat1和lon1为第一个点的经纬度,lat2和lon2为第二个点的经纬度,R为地球平均半径。
2.方位角计算两点间的方位角可以通过公式:brng = atan2(sin(lon2-lon1) * cos(lat2), cos(lat1) * sin(lat2) - sin(lat1) * cos(lat2) *cos(lon2-lon1))其中,lat1和lon1为第一个点的经纬度,lat2和lon2为第二个点的经纬度。
坐标正算坐标正算通常用于根据已知一个点的经纬度和另一个点的方位角和距离,计算出第二个点的经纬度。
1.纬度计算第二个点的纬度可以通过公式:lat2 = asin(sin(lat1) * cos(d/R) + cos(lat1) * sin(d/R) * cos(brng))其中,lat1为第一个点的纬度,d为距离,R为地球平均半径,brng 为方位角。
2.经度计算第二个点的经度可以通过公式:lon2 = lon1 + atan2(sin(brng) * sin(d/R) * cos(lat1), cos(d/R) - sin(lat1) * sin(lat2))其中,lon1为第一个点的经度,d为距离,R为地球平均半径,brng 为方位角。
测量坐标计算公式大全
测量坐标计算公式大全一、两点间距离公式(平面直角坐标系)设两点坐标分别为A(x_1,y_1),B(x_2,y_2),则两点间的距离d为:d = √((x_2 - x_1)^2+(y_2 - y_1)^2)例如,A(1,2),B(4,6),则x_1 = 1,y_1=2,x_2 = 4,y_2 = 6d=√((4 - 1)^2+(6 - 2)^2)=√(3^2 + 4^2)=√(9+16)=√(25) = 5二、中点坐标公式(平面直角坐标系)设两点坐标分别为A(x_1,y_1),B(x_2,y_2),则AB中点M的坐标为(x_m,y_m),其中。
x_m=(x_1 + x_2)/(2)y_m=(y_1 + y_2)/(2)例如,A( - 2,3),B(4,-1),则中点M的坐标为。
x_m=(-2+4)/(2)=1y_m=(3+(-1))/(2)=1即中点M(1,1)三、直线的斜率公式(平面直角坐标系)设直线上两点坐标为A(x_1,y_1),B(x_2,y_2)(x_1≠ x_2),则直线AB的斜率k 为:k=(y_2 - y_1)/(x_2 - x_1)例如,A(1,2),B(3,6),则k=(6 - 2)/(3 - 1)=(4)/(2)=2四、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平面直角坐标系)已知直线过点(x_0,y_0),斜率为k,则直线方程为y - y_0=k(x - x_0)例如,直线过点(1,3),斜率k = 2,则直线方程为y-3 = 2(x - 1),即y=2x+1五、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坐标旋转公式。
设点P(x,y)绕原点旋转θ角后得到点P'(x',y')x'=xcosθ - ysinθy'=xsinθ + ycosθ六、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转换公式。
1. 直角坐标(x,y)转换为极坐标(ρ,θ)ρ=√(x^2 + y^2)θ=arctan(y)/(x)(x≠0)2. 极坐标(ρ,θ)转换为直角坐标(x,y)x = ρcosθy=ρsinθ七、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两点间距离公式。
测量学坐标计算公式表
测量学坐标计算公式表在测量学中,坐标计算是一项基础而重要的任务。
通过测量物体的位置和形状,我们可以获得其准确的坐标信息,从而帮助我们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测量学坐标计算公式,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公式。
1. 二维坐标计算公式1.1. 距离公式测量学中最基础的公式之一是计算两点之间的距离。
对于平面坐标系中的两个点A(x1, y1)和B(x2, y2),它们之间的距离d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d = sqrt((x2 - x1)^2 + (y2 - y1)^2)1.2. 中点公式中点公式用于计算两个点的中点坐标。
对于平面坐标系中的两个点A(x1, y1)和B(x2, y2),它们的中点坐标M(x, y)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x = (x1 + x2) / 2y = (y1 + y2) / 21.3. 角度公式计算两条线段之间的夹角也是测量学中常见的任务。
对于平面坐标系中的两条线段AB和AC,它们之间的夹角θ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θ = arccos((AB · AC) / (|AB| * |AC|))其中,AB · AC表示向量的点乘,|AB|和|AC|表示向量的模。
2. 三维坐标计算公式在三维空间中,坐标计算稍微复杂一些。
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三维坐标计算公式。
2.1. 距离公式与二维情况类似,计算三维空间中两点之间的距离也是一项基本的测量任务。
对于坐标系中的两点A(x1, y1, z1)和B(x2, y2, z2),它们之间的距离d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d = sqrt((x2 - x1)^2 + (y2 - y1)^2 + (z2 - z1)^2)2.2. 中点公式与二维情况类似,计算三维空间中两个点的中点也是常见的测量任务。
对于坐标系中的两个点A(x1, y1, z1)和B(x2, y2, z2),它们的中点坐标M(x, y, z)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x = (x1 + x2) / 2y = (y1 + y2) / 2z = (z1 + z2) / 22.3. 体积公式测量物体的体积是一项常见的任务。
测量坐标计算基本公式
坐标计算的基本公式
1.坐标正算
根据直线起点的坐标、直线长度及其坐标方位角计算直线终点的坐标,称为坐标正算。
如图6-10所示,已知直线AB起点A的坐标为(xA,yA),AB边的边长及坐标方位角分别为DAB和αAB,需计算直线
终点B的坐标。
附:。
直线两端点A、B的坐标值之差,称为坐标增量,用ΔxAB、ΔyAB表示。
由图6-10可看出坐标增量的计
算公式为:
根据式(6-1)计算坐标增量时,sin和cos函数值随着α角所在象限而有正负之分,因此算得的坐标增量同样具有正、负号。
坐标增量正、负号的规律如表6-5所示。
表6-5? 坐标增量正、负号的规律
则B点坐标的计算公式为:
2.坐标反算
根据直线起点和终点的坐标,计算直线的边长和坐标方位角,称为坐标反算。
如图6-10所示,已知直线AB两端点的坐标分别为(xA,yA)和(xB,yB),则直线边长DAB和坐标方位角αAB的计算公式为:
应该注意的是坐标方位角的角值范围在0?~360?间,而arctan函数的角值范围在-90?~+90?间,两者是不一致的。
按式(6-4)计算坐标方位角时,计算出的是象限角,因此,应根据坐标增量Δx、Δy的正、负号,按表6-5决定其所在象限,再把象限角换算成相应的坐标方位角。
例6-2? 已知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
试计算AB的边长及坐标方位角。
解? 计算A、B两点的坐标增量。
测量坐标计算基本公式
测量坐标计算基本公式1.大地曲面与平面投影: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几何体,而测量中常常需要将其投影到平面上进行计算。
常用的平面投影方式有经纬度投影和高斯投影。
在大地测量学中,常常使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进行计算,根据地球表面上其中一点的大地坐标求得其平面坐标,或者已知平面坐标求得该点的大地坐标。
2.大地测向公式:大地测向是指在测量中确定两个点之间的方位角。
方位角是指从一个点出发,在向另一个点的方向上所作的方向与北极方向的夹角。
在测量中,通常使用方位角的正弦和余弦值进行计算,其中正弦值用于计算纬度角度差,余弦值用于计算经度角度差。
3.三角测量与宽度测量公式:在测量中,常常需要测量一个三角形的角度和边长,并根据这些数据推导出其他的数据。
对于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和一个边长,可以使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等公式进行计算推导。
而对于已知一个角和两个边长,可以使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正切定理进行计算推导。
4.坐标转换公式:在测量中,常常需要将一个坐标系中的坐标转换为另一个坐标系中的坐标。
在大地测量中常用的坐标系有大地坐标系、高斯平面坐标系和笛卡尔坐标系等。
根据不同的坐标系统和投影方式,可以使用不同的转换公式进行计算推导。
5.高程计算公式:高程是指地球表面上其中一点与参考水平面的垂直距离。
在测量中,通常使用高程角度和坡度角度进行计算。
高程角度是指从参考水平面向上到其中一点的连线与水平面的夹角,而坡度角度则是指其中一点的坡度或斜度。
根据这些角度和已知的基线长,可以使用正弦定律和余弦定律进行高程计算。
角度、坐标测量计算公式细则
计算细那么1、坐标计算:X 1=X+Dcosα,Y1=Y+Dsin α。
式中Y 、 X 为坐标, D 为两点之间的距离,Α 为方位角。
2、方位角计算:1〕、方位角 =tan=两坐标增量的比值,然后用计算器按出他们的反三角函数〔±号判断象限〕。
2〕、方位角: arctan〔 y2- y1)/(x2-x 1)。
加减 180〔大于 180 就减去 180〔还大于 360 就在减去 360〕、小于 180 就加 180 如果 x 轴坐标增量为负数,那么结果加 180°。
如果为正数,那么看 y 轴的坐标增量,如果 Y 轴上的结果为正,那么算出来的结果就是两点间的方位角,如果为负值,加360°。
S=√(y2- y1)+(x2-x 1),1)、当 y2- y1>0,x2-x 1>0 时;α =arctan〔 y2- y1)/(x2-x 1)。
2)、当 y2- y1<0,x2-x 1>0 时;α =360° +arctan〔y2- y1)/(x2-x 1)。
3)、当 x2-x 1<0 时;α =180° +arctan〔y2- y1)/(x2-x 1)。
再用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可算距离(根号下两个坐标距离差的平方相加〕。
拨角: arctan〔y2- y1)/(x2-x 1)1、例如:两条巷道要互相平行掘进的话,求它们的拨角:方法〔前视边方位角减后视边方位〕在此后视边方位要加减 180°,假设拨角结果为负值为左偏“逆时针〞〔 +360°就可化为右偏,正值为右偏“顺时针〞。
2、在图上标识方位的方法:就是导线边与Y 轴的夹角。
3、高程计算:目标高程 =测点高程 +?h〔高差〕 +仪器高—占标高。
4、直角坐标与极坐标的换算:〔直角坐标用坐标增量表示;极坐标用方位角和边长表示〕1〕、坐标正算〔极坐标化为直角坐标〕一个点的坐标及该点至未知点的距离和方位角,计算未知点坐标方位角,知A(Xa,Ya) 、Sab、αab,求 B(Xa,Ya)解: ?Xab=Sab×COSαab 那么有 Xb=Xa+?Xab ?Yab=Sab × SIN αab Yb=Ya+?Yab2)、坐标反算,两点的坐标,求两点的距离〔称反算边长〕和方位角(称反算方位角〕的方法A(Xa,Ya) 、 B(Xb,Yb), 求α ab、 Sab。
测绘常用EXCEL计算公式
测绘常用EXCEL计算公式测绘工作是一个涉及测量、分析和计算的专业领域,其中计算部分经常使用Excel来完成。
下面是一些测绘常用的Excel计算公式。
1. 坐标转换公式:在测绘中,坐标转换是一个重要的任务,可以使用Excel来进行坐标的转换。
常见的公式包括:-直角坐标转换为极坐标:可以使用公式"=ATAN2(Y/X)"来计算。
-极坐标转换为直角坐标:可以使用公式"=X*COS(Y)"和"=X*SIN(Y)"来计算。
2.距离和角度计算:在测绘中,经常需要计算两点之间的距离和角度。
下面是常用的公式:-距离计算:可以使用公式"=SQRT((X2-X1)^2+(Y2-Y1)^2)"来计算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角度计算:可以使用公式"=ATAN2(Y2-Y1,X2-X1)"来计算两点之间的方位角。
3.曲线元素计算:在道路和铁路设计中,经常需要计算曲线元素,如曲线半径、切线长度和切线偏角。
下面是一些公式:-曲线半径计算:可以使用公式"=L^2/24R"来计算曲线半径,其中L为曲线长度,R为曲线反曲率。
-切线长度计算:可以使用公式"=R*TAN(A/2)"来计算切线长度,其中R为曲线半径,A为切线偏角。
-切线偏角计算:可以使用公式"=2*ATAN(L/(2*R))"来计算切线偏角,其中L为切线长度,R为曲线半径。
4.面积和体积计算:在土地测量和容积测量中,需要计算面积和体积。
下面是常见的计算公式:-面积计算:可以使用公式"=SUMPRODUCT(($A:$A=B1)*($C:$C=C1)*($D:$D=D1)*($E:$E-E1))"来计算条件下的面积,其中B1、C1和D1为条件,E1为面积值。
-体积计算:可以使用公式"=SUMPRODUCT(($A:$A=B1)*($C:$C=C1)*($D:$D=D1)*($E:$E-E1)*($F:$F-F1))"来计算条件下的体积,其中B1、C1、D1为条件,E1为面积值,F1为高度值。
测量坐标计算公式例题解析
测量坐标计算公式例题解析在测量工作中,坐标计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对测量点的坐标进行计算,可以得到各种地理信息数据,为工程设计、地理信息系统等提供重要的依据。
本文将通过例题解析的方式,介绍测量坐标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例题,已知A(2,3),B(-1,5),C(4,1),求AB、AC的长度和角度。
解析:1. AB的长度计算:AB的长度可以通过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来计算。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为:AB的长度 = √((x2-x1)²+(y2-y1)²)。
其中,(x1,y1)为点A的坐标,(x2,y2)为点B的坐标。
将A(2,3),B(-1,5)代入公式,得到:AB的长度 = √((-1-2)²+(5-3)²) = √((-3)²+2²) = √(9+4) = √13。
所以,AB的长度为√13。
2. AC的长度计算:同样地,AC的长度也可以通过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来计算。
将A(2,3),C (4,1)代入公式,得到:AC的长度 = √((4-2)²+(1-3)²) = √(2²+(-2)²) = √(4+4) = √8。
所以,AC的长度为√8。
3. AB和AC的夹角计算:AB和AC的夹角可以通过向量的夹角公式来计算。
向量的夹角公式为:cosθ = (AB·AC) / (|AB|·|AC|)。
其中,AB·AC为向量的点积,|AB|和|AC|分别为向量AB和AC的模长。
将A(2,3),B(-1,5),C(4,1)代入公式,得到:AB·AC = (2-(-1))×(1-3) + (3-5)×(4-2) = (3×(-2)) + (-2×2) = -6-4 = -10。
|AB| = √13,|AC| = √8。
所以,cosθ = -10 / (√13×√8) = -10 / (√(13×8)) = -10 / (√104)。
工程测量坐标正反算带公式
工程测量坐标正反算带公式一、几何平差法几何平差法是一种基于观测数据的平差方法,通过求解误差方程组,确定测量点的坐标。
它的基本公式如下:1.坐标变形方程:在直角坐标系中,测量点的坐标可以表示为:x=X+Δxy=Y+Δy其中,x和y为测量点的坐标,X和Y为控制点的坐标,Δx和Δy 为测量点的改正数。
2.改正数计算公式:改正数可以通过解算误差方程组得到。
误差方程组的基本形式如下:AX+BY+C=0其中,A、B和C为系数,可以通过测量数据和控制点坐标的差异来确定。
3.改正数递推关系:通过改正数递推关系可以计算出最终的改正数。
其基本形式如下:Δx=ΣAX/ΣA²Δy=ΣBY/ΣB²其中,ΣAX和ΣA²是所有测量点坐标与控制点坐标的差别的总和。
二、最小二乘法最小二乘法是一种通过最小化观测数据和控制点坐标之间的差异来确定测量点坐标的方法。
它通过最小化误差平方和,得到测量点坐标的估计值。
最小二乘法的基本公式如下:1.误差方程:误差方程的一般形式如下:δX=AX+BY+C其中,δX为观测数据和估计值之间的差异,A、B和C为系数。
通过最小化误差平方和,可以求解系数的估计值。
2.系数估计方法:通过最小化误差平方和,可以得到系数的估计值。
其基本形式如下:A = (∑ x²y - ∑ xy∑ x) / (n∑ x² - (∑ x)²)B = (n∑ xy - ∑ x∑ y) / (n∑ x² - (∑ x)²)C = (∑ x²∑ y - ∑ xy∑ x²) / (n∑ x² - (∑ x)²)其中,x和y为控制点的坐标,n为测量点的数量。
3.坐标计算:通过求解系数估计值,可以得到测量点的坐标。
其基本形式如下:x=(y-∑By+ΔB)/A其中,y为测量点的坐标,∑By为所有观测数据和估计值之间差异的总和,ΔB为改正数。
计算坐标及坐标方位角基本公式
二 计算坐标与坐标方位角的基本公式 控制测量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测量和计算求出控制点的坐标,控制点的坐标是根据边长及方位角计算出来的。
下面介绍计算坐标与坐标方位角的基本公式,这些公式是矿山测量工中最基本最常用的公式。
一、坐标正算和坐标反算公式 1.坐标正算根据已知点的坐标和已知点到待定点的坐标方位角、边长计算待定点的坐标,这种计算在测量中称为坐标正算。
如图5—5所示,已知A 点的坐标为A x 、A y ,A 到B 的边长和坐标方位角分别为AB S 和AB α,则待定点B 的坐标为ABA B AB A B y y y x x x ∆+=∆+= } (5—1)式中AB x ∆ 、AB y ∆——坐标增量。
由图5—5可知ABAB AB AB AB AB S y S x ααsin cos =∆=∆ } (5—2)式中AB S ——水平边长;AB α——坐标方位角。
将式(5-2)代入式(5-1),则有ABAB A B AB AB A B S y y S x x ααsin cos +=+= } (5—3)当A 点的坐标A x 、A y 和边长AB S 及其坐标方位角AB α为已知时,就可以用上述公式计算出待定点B的坐标。
式(5—2)是计算坐标增量的基本公式,式(5—3)是计算坐标的基本公式,称为坐标正算公式。
从图5—5可以看出x∆是边长AB S在x轴上的投影长度,ABy∆是边长AB S在y轴上的投影长度,边长是有向线段,是在AB实地由A量到B得到的正值。
而公式中的坐标方位角可以从0°到360°变化,根据三角函数定义,坐标方位角的正弦值和余弦值就有正负两种情况,其正负符号取决于坐标方位角所在的象限,如图5—6所示。
从式(5—2)知,由于三角函数值的正负决定了坐标增量的正负,其符号归纳成表5—3。
图5—5 坐标计算图5—6 坐标增量符号表5—3 坐标增量符号表坐标方位角(°)所在象限坐标增量的正负号⊿x ⊿y0~9090~180180~270270~ⅠⅡⅢⅣ+--+++--例 1 已知A 点坐标A x =100.00m ,A y =300.10m ;边长AB s =100m ,方位角AB α=330°。
测量学坐标反算公式
测量学坐标反算公式引言在测量学中,坐标反算是一项基本而重要的任务。
它指的是根据给定的测量数据和参考点坐标,计算出待测点的坐标。
坐标反算在地理测量、工程测量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测量学中常用的坐标反算公式,其中包括平面坐标反算和空间坐标反算两种方法。
平面坐标反算平面坐标反算适用于二维平面上的测量,常用于建筑工程、道路规划等领域。
以下是平面坐标反算的公式:1.距离公式:根据两点的坐标计算出它们之间的直线距离。
假设两点的坐标分别为(X₁, Y₁)和(X₂, Y₂),则它们之间的距离D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D = √((X₂ - X₁)² + (Y₂ - Y₁)²)2.角度公式:根据三个点的坐标计算出其中一个点的角度。
假设三个点的坐标分别为(X₁, Y₁)、(X₂, Y₂)和(X₃, Y₃),要计算的角度为∠BAC,则该角度能通过以下公式计算:cos(∠BAC) = ((X₂ - X₁) * (X₃ - X₁) + (Y₂ - Y₁) * (Y₃ - Y₁)) / (D₁ *D₂)其中,D₁和D₂分别为点A到点B和点A到点C之间的距离。
3.坐标反算公式:根据已知点的坐标和距离、角度信息反算出待测点的坐标。
假设已知点的坐标为(X₁, Y₁),已知距离为D₂,已知角度为∠BAC,待测点的坐标为(X₂, Y₂),则待测点的坐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X₂ = X₁ + D₂ * cos(∠BAC)Y₂ = Y₁ + D₂ * sin(∠BAC)其中,∠BAC的计算方法参照上述角度公式。
空间坐标反算空间坐标反算适用于三维空间中的测量,常用于地理测量、航空测量等领域。
以下是空间坐标反算的公式:1.距离公式:根据两点的坐标计算出它们之间的空间距离。
假设两点的坐标分别为(X₁, Y₁, Z₁)和(X₂, Y₂, Z₂),则它们之间的距离D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D = √((X₂ - X₁)² + (Y₂ - Y₁)² + (Z₂ - Z₁)²)2.方位角公式:根据两点的坐标计算出连线与正北方向的水平夹角。
工程测量坐标正反算公式
工程测量坐标正反算公式工程测量坐标正反算公式是工程测量中常用的计算方法,用于将实际测量得到的水平角、垂直角和距离等数据计算为平面坐标系或空间坐标系中的点的坐标。
这些计算方法包括平距法、交会法、改正数法等。
以下将介绍其中的一些常用公式。
1.平距法:平距法适用于平面三角测量,其中已知一个角和两个边长,需要计算第三个边长。
公式如下:AB² = AC² + BC² - 2 * AC * BC * cos(∠CAB)2.交会法:交会法常用于平面控制测量,其中通过观测三个方向上的角度,以及相应的两个边长,计算其中一点相对于测站的坐标。
公式如下:x = 观测距离 * sin(观测方向角1) / cos(观测方向角2) + 坐标X1y = 观测距离 * sin(观测方向角3) / cos(观测方向角2) + 坐标Y13.改正数法:改正数法常用于平面闭合多边形控制测量,其中通过对内角的观测进行闭合多边形的平差计算,求得闭合差改正数。
公式如下:dX = ∑(边长 * cos(内角) / ∑(边长²) * 闭合差)dY = ∑(边长 * sin(内角) / ∑(边长²) * 闭合差)4.高差改正:在空间测量中,经常需要进行高程的改正计算。
其中,正算高差改正应用于已知起点与终点的高差、测点的高差差值以及测点的距离,计算出测点的高程。
公式如下:高程差=(终点高程-起点高程)/测点距离*高差差值5.方位角正算:在实际测量中,有时需要根据起点和终点的坐标计算出方位角。
公式如下:tan(方位角) = (终点纵坐标 - 起点纵坐标) / (终点横坐标 - 起点横坐标)6.反算坐标:反算坐标是指通过已知起点的坐标、观测角度和距离,计算出目标点的坐标。
公式如下:终点纵坐标 = 坐标纵差 * sin(观测方向角) + 起点纵坐标终点横坐标 = 坐标横差 * cos(观测方向角) + 起点横坐标这些公式都是工程测量中常用的基本公式,通过使用它们,我们可以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出点的坐标。
测量计算公式
坐标计算公式:1、坐标X值=坐标X增量+前一点坐标X值(及测站点坐标X值)2、坐标X增量=HD*COS前视方位角3、坐标Y值=坐标Y增量+前一点坐标Y值(及测站点坐标Y值)4、坐标Y增量=HD*SIN前视方位角(及测站点到测点的方位)前视方位角=后视方位角+水平角-180°(水平角由仪器观测得到,因一般所测水平角度为左角则减去180°,正负180°的情况为若是左角则是加水平角减去180°,右角则是减去水平角加180°)。
方位角定义:从坐标方向线的北端起,顺时针量至某一直线的夹角,称为该直线的方位角,由0°到360°组成。
在普通施工测量范畴内一般采用直角平面坐标系,因此,一般都用坐标北及坐标方位角来确定直线方向,另外还有磁北、真北两种表示方法。
直线距离的计算公式:HD=SD*COS倾角,VD=HD*TAN倾角(设计)若在实测中则:VD=HD*TAN倾角(视点高差)+仪器高-视线高=测点高差),前视点标高=测点高差+测站标高,VD(高差)=测站标高-前视标高。
方位角反算:A B 及B到A的方位(yB-yA/xB-xA)antan+180°,若是A到B的方位则不+180°第一象限不加180°,第二、三象限加180°,第四象限加360°象限看两者差值的正负决定。
一、++,二、+-,三、--,四、-+,其中所有均是Y在前。
平距反算:[(yB-yA)²+(xB-xA)²]=HD倾角:大于90°(270°)-90°(270°)小于90°(270°)用90°(270°)-小于90°(270°)的,然后用四值三次平均得最终倾角(注意正负)。
或者用所测的倒镜倾角-正镜倾角,两次测值再平均也得最终倾角,此方法可以直接显示倾角的正负值。
坐标计算的基本公式
坐标计算的基本公式
1.坐标正算
根据直线起点的坐标、直线长度及其坐标方位角计算直线终点的坐标,称为坐标正算。
如图6-10所示,已知直线AB起点A的坐标为(xA,yA),AB边的边长及坐标方位角分别为DAB和αAB,需计算直线终点B的坐标。
附:导线的载流量对照表。
直线两端点A、B的坐标值之差,称为坐标增量,用ΔxAB、ΔyAB表示。
由图6-10可看出坐标增量的计算公式为:
根据式(6 -1)计算坐标增量时,sin和cos函数值随着α角所在象限而有正负之分,因此算得的坐标增量同样具有正、负号。
坐标增量正、负号的规律如表6-5所示。
表6-5 坐标增量正、负号的规律
则B点坐标的计算公式为:
2.坐标反算
根据直线起点和终点的坐标,计算直线的边长和坐标方位角,称为坐标反算。
如图6-10所示,已知直线AB两端点的坐标分别为(xA,yA)和(xB,yB),则直线边长DAB和坐标方位角αAB的计算公式为:
应该注意的是坐标方位角的角值范围在0˚~360˚间,而arctan函数的角值范围在-90˚~+90˚间,两者是不一致的。
按式(6-4)计算坐标方位角时,计算出的是象限角,因此,应根据坐标增量Δx、Δy的正、负号,按表6-5决定其所在象限,再把象限角换算成相应的坐标方位角。
例6-2 已知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
试计算AB的边长及坐标方位角。
解计算A、B两点的坐标增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坐标计算的基本公式
1.坐标正算
根据直线起点的坐标、直线长度及其坐标方位角计算直线终点的坐标,称为坐标正算。
如图6-10所示,已知直线AB起点A的坐标为(xA,yA),AB边的边长及坐标方位角分别为DAB和αAB,需计算直线
终点B的坐标。
附:导线的载流量对照表。
直线两端点A、B的坐标值之差,称为坐标增量,用ΔxAB、ΔyAB表示。
由图6-10可看出坐标增量的计
算公式为:
根据式(6-1)计算坐标增量时,sin和cos函数值随着α角所在象限而有正负之分,因此算得的坐标增量同样具有正、负号。
坐标增量正、负号的规律如表6-5所示。
表6-5 坐标增量正、负号的规律
则B点坐标的计算公式为:
2.坐标反算
根据直线起点和终点的坐标,计算直线的边长和坐标方位角,称为坐标反算。
如图6-10所示,已知直线AB两端点的坐标分别为(xA,yA)和(xB,yB),则直线边长DAB和坐标方位角αAB的计算公式为:
应该注意的是坐标方位角的角值范围在0˚~360˚间,而arctan函数的角值范围在-90˚~+90˚间,两者是不一致的。
按式(6-4)计算坐标方位角时,计算出的是象限角,因此,应根据坐标增量Δx、Δy的正、负号,按表6-5决定其所在象限,再把象限角换算成相应的坐标方位角。
例6-2 已知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
试计算AB的边长及坐标方位角。
解计算A、B两点的坐标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