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热熨法
中医护理学基础: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及操作——热熨法(冷敷法)
![中医护理学基础: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及操作——热熨法(冷敷法)](https://img.taocdn.com/s3/m/4c60a697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4f.png)
冷敷法是采⽤较凉的物品,如井⽔、⾃来⽔、井底泥、动物泥、蛋清等物敷于患处或⼀定部位,对于急性热性病证有清热解毒、消肿⽌痛、解热除烦的作⽤。
以前劳动⼈民没有冰箱等先进设施⽤来制作冰块,对于热性病⼈,只能就地取材。
冷⽔湿敷法 ①适⽤范围 ⾼热晕厥、中暑、阳证痈疖红肿热痛较重者。
②⽤物准备 ⽑⼱(两块)、冷⽔(井⽔、⾃来⽔或冰⽔)。
③操作⽅法 ⾼热、中暑者⽤⽑⼱浸冷⽔敷于前额部;红肿热痛的痈疖可敷于患处。
④注意事项 ◆每次敷15~20分钟。
根据病情选择次数。
◆⽑⼱温度升⾼时,及时更换。
井底泥冷敷法 ①适应范围 妊娠热病、神志模糊、⼼胸烦热等。
②⽤物准备 井底泥(盛于容器中,清除杂物)、纱布袋。
③操作⽅法 将井底泥装⼊纱布袋中,敷于病⼈前额部或握于双⼿掌⼼中,温度升⾼后及时更换。
④注意事项 ◆每次敷15~20分钟,根据病情选择次数。
◆井底泥应随⽤随取,敷时要经常更换。
动物泥敷法 ①适应范围 ⼤头瘟、痈疔等红肿热痛阳证。
②⽤物准备 蚯蚓泥或燕窝泥、井⽔或醋。
③操作⽅法 将蚯蚓泥或燕窝泥⽤井⽔或醋调匀后涂于患处,可常敷,每2⼩时观察局部⼀次,并及时更换。
④注意事项 动物泥应随⽤随取,敷时及时更换。
蛋清摩擦法 ①适应范围 急性热性病。
②⽤物准备 鸡蛋1~2个、头发⼀团、丝⽠叶或其他植物叶⼀把、雄黄少许、纱布⼀块。
③操作⽅法 取鸡蛋1~2个打碎,去蛋黄留蛋清置于碗内,将头发⼀团、丝⽠叶、雄黄⼀起与蛋清搅匀,放在纱布内包好,在病⼈胃脘部、胸部轻轻摩擦⾄数⼗下,操作停⽌后⽤⼲布清洁⽪肤。
④注意事项 ◆摩擦时⽤⼒不可过猛,以免⽪肤破损。
◆头发、丝⽠叶应洗⼲净。
中医药热熨敷技术操作流程(9分钟)
![中医药热熨敷技术操作流程(9分钟)](https://img.taocdn.com/s3/m/1cf7c729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9a.png)
中医药热熨敷技术操作流程(9分钟)
1. 准备工作:
- 确保热熨敷器具干净、完好,并放置在使用便捷的位置。
- 准备好中药草药材和热水,以便制作热熨敷所需的药物浸液。
- 清洁并消毒患者需要进行热熨敷的部位,确保患者的安全和
卫生。
2. 制作药物浸液:
- 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当的中药材。
- 将中药材放入热水中煮沸,然后转至小火煮10分钟。
- 将煮沸后的中药材倒入干净的中,等待浸液用于热熨敷。
3. 进行热熨敷:
- 确保药物浸液已经降至适宜的温度,不会对皮肤造成烫伤。
- 将药物浸液浸湿一块纱布或棉布,拧干多余的水分。
- 略为预热热熨敷器具,以使其达到适宜的温度。
- 将浸湿的纱布或棉布敷在患者需要进行热熨敷的部位上,并
用热熨敷器具进行轻微的按压。
4. 热熨敷时间控制:
- 根据疾病类型和患者的耐受程度,控制热熨敷的时间在5至
15分钟之间。
- 定期询问患者的感受和反应,以确保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5. 完成热熨敷:
- 经过预定时间后,将热熨敷器具从患者的部位上取下。
- 清洁患者的皮肤,并进行适当的护理。
注意事项:
- 在操作过程中,保持专注并随时观察患者的反应,避免烫伤
等意外情况的发生。
-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症,调整热熨敷时间和药物浸液的
温度。
- 遵循传统中医医治原则,尊重患者的需求和意见。
以上是中医药热熨敷技术的简要操作流程,目的在于为患者提
供有效的疗效和舒适的治疗体验。
中医护理学基础: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和操作——热熨法(发泡法)
![中医护理学基础: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和操作——热熨法(发泡法)](https://img.taocdn.com/s3/m/eab52cf5aa00b52acfc7caa8.png)
中医护理学基础: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和操作——热熨法(发泡法)发泡法属灸法的一种,又称“天灸”,是用中药敷于一定的穴位或患部局部,使局部皮肤红、灼、起泡,利用较强的刺激作用,达到治疗目的。
具有清热解毒、祛邪通络、消肿止痛的功效。
适应范围① 水肿、哮喘、黄疸、疟疾。
② 痹证。
③ 深部脓肿。
④ 临床也用于抽取渗出的体液以检验免疫球蛋白。
用物准备药物:新鲜铁脚威灵仙或毛莨;或白芥子研面,水调和;或干品斑蝥浸入95%酒精,泡三天,吸水纸浸药备用。
治疗盘:乳钵、塑料纸、胶布、绷带、碘伏、无菌纱布、棉签、5ml注射器、刀、案板等。
操作方法① 发泡部位疟疾──敷陶道水肿、黄疸──内关哮喘──天突或膻中痹证──关节肿胀处深部脓肿──局部② 方法如用鲜药:洗净,切碎,用乳钵捣烂,捏成饼状敷于患处。
如用白芥子面:用水调成糊状,敷于患处。
如用斑蝥液:三天前配制药液,吸水纸浸湿,敷于患处。
盖上小方纱及塑料薄膜,胶布固定→待局部有蚁走感、剧痒、皮肤红、灼、热、痛时,即将药饼取下或将斑蝥液纸片取下。
最长敷药时间不可超过2小时。
注意事项① 操作前要向病人解释发泡法的目的、操作方法及可能出现的反应,以便消除病人的顾虑,配合治疗。
② 敷药前要清洁局部皮肤。
③ 药饼湿度、大小适宜;新鲜药饼、白芥子调和面饼、吸水纸等不宜过湿、敷的范围不可过大(0.5cm2)。
④ 术后6~8小时后,皮肤逐渐起泡,待水泡胀满后,经常规消毒后,用注射器在水泡的下方抽取泡液,再用酒精消毒后覆盖上无菌纱布,胶布和绷带固定。
术中要注意无菌操作。
定期更换敷料(一天或两天)。
⑤ 治疗后要减少活动、注意休息。
⑥ 体弱者慎用;皮肤损害及颜面部禁用。
中药热熨敷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中药热熨敷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40cd7b6102de2bd96058891.png)
观察
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及病情变化,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10
操
作
后
整理
整理床单位,合理安排体位。
3
15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洗手。
5
评价
药熨部位准确、皮肤清洁情况、患者感受、目标达到的程度。
5
记录
按要求记录及签名。
2
技能熟练
操作正确、熟练,轻巧。
5
15
理论提问
回答全面、正确。
10
合计
100
科室姓名
主考签名:考核时间:年月日
中药热熨敷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项目
要求
应得分
扣分
得分
说明
素质、环境
衣帽整洁,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态度和蔼。
5
10
光线明亮,温湿度适宜,保护患者隐私。
5
操
作
前
准
备
护士
遵医嘱要求,对患者评估正确,全面。
5
25
洗手、戴口罩。
2
物品
治疗盘、纱布或纸巾、烤箱或微波炉、弯盘、凡士林、棉签、屏风毛毯(必要时)、药包(根据疾病制定)、水温计、治疗巾或大毛巾
6
患者
核对姓名、诊断、介绍并解释,患者理解与配合。
6
体位舒适合理。暴露药熨的部位;保暖。
6
操
作
流
程
药熨
再次核对药熨的部位。
5
35
用棉签在药熨部位涂一层凡士林。
5
药包温度适宜加热至(60-70℃)。
5药包在相应穴位处用力来回推来自;药熨的力度适宜均匀。5
药熨温度适宜,一般50-60℃,不宜超过70℃,年老、婴幼儿及感觉障碍者不宜超过50℃。药熨时间15-30分钟/次,每日1-2次;部位正确。
中医护理人员技术操作培训(隔物灸、悬灸、中药泡洗、热熨)
![中医护理人员技术操作培训(隔物灸、悬灸、中药泡洗、热熨)](https://img.taocdn.com/s3/m/bd662db46294dd88d1d26b10.png)
五、基本操作方法
6.常用施灸方法: (1)隔姜灸;将直径约2~3cm,厚约0.2~0.3cm的姜片,在其上用 针点刺小孔若干,放在施灸的部位,将艾柱放置在姜片上,从顶端点 燃艾柱,待燃尽时接续一个艾柱,一般灸5~10壮。 (2)隔蒜灸:用厚度约0.2~0.3cm的蒜片,在其上用针点刺小孔若 干,将艾柱放置在蒜片上,从顶端点燃艾柱,待燃尽时接续一个艾柱, 一般灸5~7壮。 (3)隔盐灸:用于神阙穴灸,用干燥的食盐填平肚脐,上放艾柱,从 顶端点燃艾柱,待燃尽时接续一个艾柱,一般灸3~9壮。 (4)隔附子饼灸:用底面直径约2cm、厚度约0.2~0.5cm的附子饼, 用针刺小孔若干,将艾柱放置在药饼上,从顶端点燃艾柱,待燃尽时 接续一个艾柱,一般灸5~7壮。
四、物 品 准 备
治疗盘、遵医嘱准备药物及器具、凡士林、棉 签、纱布袋2个、大毛巾、纱布或纸巾,必要 时备屏风、毛毯、温度计等。
中医护理人员技术操作培训
中药包泡洗
技术简介
中药泡洗技术是借助泡洗时洗液的温热之 力及药物本身的功效,浸洗全身或局部皮肤, 达到活血、消肿、止痛、祛瘀生新等作用的一 种操作方法。
二、评 估
1.病室环境,温度适宜。 2.主要症状、既往史、过敏史、是否妊娠 或处于月经期。 3.体质、对温度的耐受程度。 4.泡洗部位皮肤情况。
五、基本操作方法
7.施灸过程中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8.观察皮肤情况,如有艾灰,用纱布清洁局部皮 肤,协助患者着衣,取舒适卧位。 9.开窗通风,注意保暖,避免对流风。
六、注意事项
1.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和腰骶部、有出血倾向者 不宜施灸。 2.一般情况下,施灸顺序自上而下,先头身,后 四肢。 3.防止艾灰脱落烧伤皮肤或衣物。 4.注意皮肤情况,对糖尿病、肢体感觉障碍的患 者,需谨慎控制施灸强度,防止烧伤。 5.施灸后,局部出现小水泡,无需处理,自行吸 收。如水泡较大,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泡液,并 以无菌纱布覆盖。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中药热熨敷技术操作评分表与考核评分标准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中药热熨敷技术操作评分表与考核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685a825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73.png)
【发生原因】
1、艾盐包温度过高;或发生移位;
2、做治疗前没有严格按照热熨操作禁忌症评估患者;
3、操作过程中未观察局部皮肤,未询问病人感
受。
【临床表现】
1、热熨处疼痛;
2、皮肤出现烫伤的红斑,甚至出现
水泡。
【预防处理】
1、热熨前,严格按照《热熨技术评估单》进行评估,排除禁忌症;
2、操作前先评估艾盐包的温度,再进行治疗;
3、操作过程中和操作结束后均要询问患者感受,评估局部皮肤情况;
4、观察患者熨烫处皮肤有无红痛现象,如有不适,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必要时外涂湿润烧伤膏;
5、如果出现烫伤,立即停止热熨治疗,予湿润烧伤膏外涂,出现大水泡时用注射针筒抽吸或遵医嘱进行处理。
2024版中医护理学热熨法演示课件
![2024版中医护理学热熨法演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f889f7b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52.png)
热熨法可以温通经络、散寒止痛、活血化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等,对于缓解肌肉紧张、消除疲劳、改善局部营养 状况等具有显著效果。
热敷原理及适应症
原理
热敷通过提高局部组织的温度,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促进新陈代谢和炎症 的消散吸收。同时,温热作用还能降低神经末梢的兴奋性,缓解疼痛。
适应症
热熨法适用于各种寒性病症,如风寒感冒、胃痛、腹痛、腰腿痛等。同时,对 于慢性劳损、关节炎、肌肉痉挛等也有一定疗效。
3. 将加热后的热熨袋用毛巾或纱布包 裹,固定在患处。
注意事项强调:在演示过程中强调安 全注意事项,如避免烫伤、控制热熨 时间等。同时解答观众提问,加深其 对热熨法的理解和认识。
4. 演示热熨法的正确操作姿势和手法。
03
各类疾病热熨法应用举例
风寒感冒治疗案例分享
01
02
03
患者情况介绍
年龄、性别、症状表现等。
其他适应症
如胃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及失 眠、焦虑等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探 讨。
04
操作技巧与注意事项指导
正确选择敷贴部位和时间掌握
敷贴部位选择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敷贴部位,如 疼痛部位、穴位等。
时间掌握
热敷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每日 1-2次,具体时间根据患者病情和 体质而定。
温度控制和舒适度调整策略
预防过敏反应
在使用中药热敷前,应了解患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如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 热敷,并采取相肤出现红疹、瘙痒等症状怎么办?答
可能是皮肤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热敷,并采取相应的抗过敏治疗。
热敷时温度过高,皮肤感到疼痛怎么办?答
应立即降低温度或停止热敷,观察皮肤有无烫伤,如有烫伤应及时处理。
中医护理学(热熨法)
![中医护理学(热熨法)](https://img.taocdn.com/s3/m/64e4bd57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bc.png)
目录
• 热熨法简介 • 热熨法的应用 • 热熨法的优势与局限性 • 热熨法的实践案例 • 热熨法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01
热熨法简介
定义与历史背景
定义
热熨法是一种中医护理技术,通过加热药物或物体,将其置 于人体特定部位,借助热力和药物的共同作用,达到缓解病 痛、舒筋活络的目的。
历史背景
总结词
缓解胃痛,促进消化
详细描述
对于胃痛患者,可以采用热熨法护理。将食盐炒热后用布包裹,在胃部轻轻熨 烫,可以缓解胃痛,促进消化。
案例二:腰痛患者的热熨法护理
总结词
舒缓腰痛,放松肌肉
详细描述
对于腰痛患者,可以使用热熨法进行护理。将葱白、生姜、艾叶等中草药切碎, 用布包裹后加热,在腰部进行熨烫,有助于舒缓腰痛,放松肌肉。
与药物治疗比较
热熨法与药物治疗相比具 有无副作用的优势,但药 物见效更快。
与按摩比较
热熨法与按摩均具有缓解 疼痛的效果,但热熨法更 适用于舒缓肌肉疲劳和促 进血液循环。
与针灸比较
热熨法与针灸均属于中医 护理方法,但针灸更侧重 于调节人体气血,适用范 围较窄。
法护理
通过联合应用不同的中医护理方法,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效果。
热熨法与现代康复护理的结合
将热熨法与现代康复护理理念和技术相结合,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专业的护理服务。
热熨法在国际化发展中的前景
热熨法的国际推广
通过国际学术交流、培训等方式,推 广热熨法的应用和研究成果,提高其 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热熨法的跨文化研究
热熨法源于古代中医,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在古代,人们发 现加热某些物质可以缓解身体的不适感,经过长期实践和经 验积累,逐渐形成了热熨法这一有效的护理技术。
中医护理学热熨法课件
![中医护理学热熨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f8c973f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bd.png)
将热熨法与其他治疗手段相结合,形成跨学科的综合治疗方案,为 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护理服务。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热熨法的定义和作用
通过加热药物或物品,在特定穴位或部位进行 熨敷,以达到温通经络、散寒止痛、活血化瘀
等治疗效果。
热熨法的分类
详细讲解了热熨法的操作步骤,包括加热药物、 选择体位、确定穴位、进行熨敷等,并强调了 温度控制、防止烫伤等注意事项。
05
热熨法在中医护理中地位与作用
传承创新发展:从传统到现代
历史渊源
热熨法作为中医传统外治 法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 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新发展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 热熨法在操作方法、药物 选择等方面得到了不断创 新和发展。
融合现代科技
将现代科技手段融入热熨 法中,如使用电热熨疗仪 等,提高了治疗效果和患 者舒适度。
临床应用价值:疗效显著、安全便捷
疗效显著
热熨法对于缓解各种疼痛症状,如颈肩腰腿痛、 风湿痹痛等具有显著疗效。
安全便捷
热熨法操作简便,无需特殊设备,适用于各级医 疗机构和家庭护理。
副作用小
相比药物治疗,热熨法副作用小,患者接受度高。
推广普及策略:培训教育、科研支持
培训教育
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热熨法技能培训,提高操作水平和治疗效果。
阐述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包括整体观念、辨 证施护、预防为主等。
中医护理特色技术
介绍中医护理的特色技术,如针灸、推拿、拔 罐、热熨等,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热熨法简介
热熨法的定义与原理
解释热熨法的定义、作用原理及适应 症。
热熨法的疗效与优势
阐述热熨法在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 环、消除炎症等方面的疗效及优势。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热熨法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热熨法](https://img.taocdn.com/s3/m/ffcf2a8a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e8.png)
热熨法热熨法是采用药物和适当的辅料经过加热处理后,敷于患部或腧穴的治疗方法。
(一)评估1.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2.热熨部位局部的皮肤情况。
3.患者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
4.心理状况。
(二)目标1.有效改善各种风寒湿型筋骨痹痛、跌打损伤、腹胀痛等症。
2.通过运用温中止呕、散寒止痛、助阳止泻等。
(三)禁忌症忌用于热性病、高热、神昏、出血性疾病、皮肤破损处、身体大血管处、局部无知觉处及一切炎症部位、腹部有性质不明包块等。
(四)告知1、操作的目的及过程2、可能出现的不适、并发症及注意事项。
(五)物品准备治疗盘:四子散热熨包、微波炉、弯盘、快速手消剂等。
(六)操作程序1.核对医嘱及患者信息,做好评估。
2.洗手、戴口罩,准备用物,携至床旁,再次核对。
3、取合适体位,暴露药熨部位。
4、药熨:将四子散热熨包装入自置小布袋内,扎紧袋口,放入微波炉中,用高火加热2分钟。
取出待温度适宜,患者采取仰卧位,置于患者相应部位或穴位热熨,每次热熨20-30分钟,可重复使用。
5、观察:随时询问患者感受,观察患者对热感应及局部皮肤情况。
6、整理:擦净局部皮肤,协助安置体位,整理床单,清理用物。
7、记录:详细记录实施药熨治疗后的客观情况,并签名。
(七)注意事项1、操作环境注意保你暖避风,必要时用屏风遮挡。
2、熨烫时力度均匀,开始用力要轻,速度可稍快,随着药袋温度的降低,力度可增大,同时速度减慢。
3、药熨袋温度不宜超过70℃,年老不宜超过50℃,温度不足时可更换药熨袋。
药熨过程中,注意观察局部皮肤情况防止烫伤,观察病人有无头晕、心慌等不适。
4、治疗后应注意避风保暖,不可过度疲劳,饮食宜清淡。
中药热熨疗法
![中药热熨疗法](https://img.taocdn.com/s3/m/9843ae7e910ef12d2bf9e747.png)
庐江县中医院健康教育处方
中药热熨疗法
中药热熨法,有温经通络、活血行气、散热止痛、祛瘀消肿等作用,该法具有操作简便、节时省力、安全实用、低耗、病人感觉舒适、易于接受等优点,因此临床应用较广,在社区护理方面也有广阔的前景。
热熨疗法是将导热物质加热之后,迅速用布包裹,然后在病人身体的特定部位热敷或者移动、按摩,从而达到治疗某些疾病的方法。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热熨疗法:
药熨。
药熨法是将中药用白酒或食用醋搅拌后炒热,装入布袋中,在在病人身体的特定部位热敷或者来回移动、反复旋转按摩。
可因用药不同而称谓不同,如醋熨、葱熨、紫苏熨、晚蚕沙熨等。
按病情选定所需中草药物(碾成粉末),药袋1个,白醋。
将药物调匀装入布袋,扎紧袋口,然后煎煮或蒸热(50~60℃),趁热将药袋置于治疗部位。
我科特色的中药热熨以当归、艾叶为主药,对产妇进行热熨,有温经通络、活血化瘀的功效,促进产后子宫复旧和恶露排出。
受到产妇的广泛欢迎!
庐江县中医院妇产科
电话。
中药热熨敷技术
![中药热熨敷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b2a9fce4d5bbfd0a79567393.png)
1.干热熨法。
• 1.干热熨法。这是用热水袋热敷的方法:将60~70℃的热水灌满 热水袋容量的2/3,排出气体,旋紧袋口(注意不要漏水)。将热 水袋装入布套或用布包好敷于患部,一般每次热敷20~30分钟, 每日3~4次。如无热水袋,亦可用金属水壶(注意用毛巾包好), 或用炒热的食盐或米或沙子装入布袋来代替。
香子散包
(四)颈肩腰腿痛等痹症
• 【治则治法】祛风除湿、散寒止痛、通经活络、补肾强骨 • 【熨敷验方】 • 药酒:川乌、草乌、天南星、桂枝、麻黄、豨莶草、半夏、
土元、蜈蚣、全虫、川断、伸筋草、透骨草、肉 用法:将上述药物加入75%酒精中浸泡10后备用,患处覆盖纱布,将药酒
中药热熨敷技术
定义
• 中药热熨敷技术是将中药加热后,热熨患处,借助药性及温度等 物理作用,使气血流通,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本法通过药 性和温度作用,使腠理开阖、气血通调,散热(或散寒)止痛, 祛风除湿,达到治疗效果。主要用于各种软组织损伤、疼痛及各 种关节炎的治疗。
一、基本操作方法
• 热熨必须在伤后2天后方可使用,情况严重者至少在5天后方可使 用。 热熨法技术的常用方法有“干、湿”两种: • 1.干热熨法。 • 2.湿热熨法。
2.湿热熨法。
• 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方剂,将中草药置于布袋内,放入锅中加热 煮沸或蒸20余分钟。把两块小毛巾、纱布趁热浸在药液内,轮流 取出并拧半干,用自己的手腕掌侧测试其温度是否适当(必须不 烫时才能敷于患部),上面再盖以棉垫,以免热气散失,大约每 5分钟更换一次,总计20~30分钟。每日可敷3~4次。亦可将药 袋从锅中取出,滤水片刻,然后将药袋放在治疗的部位上。
二、常见疾病的中药热熨敷治疗技术
• (一)骨折后关节活动不利
中医热熨法,巧治常见病(值得收藏)
![中医热熨法,巧治常见病(值得收藏)](https://img.taocdn.com/s3/m/5aa37df1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1f.png)
中医热熨法,巧治常见病(值得收藏)您将免费收到更多生活服务知识哦热熨法是中医外治法的一种,具有疏经活络、温中散寒、通利气机、镇痛消肿、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局部代谢的作用,有益于疾病的恢复。
热敷操作简单、取材方便、简易安全、值得推广,下面介绍几种热熨法,供各位小伙伴们借鉴。
盐熨法——关节酸痛将食盐放入锅内用小火炒至极热,将其分别装入两个布袋内,系好袋口,其中一个放在患处热敷,待凉后换另一个布袋,每次热熨1小时,每日1~3次,至痊愈止。
次方常用于治疗风寒腹痛、冷痛、慢性腹泻、风湿腰痛、关节酸痛等症。
麸熨法——食积胃痛将麦麸500~1000克炒热后装入布袋内,敷在胃脘处。
次方常用于治疗食积胃痛、胸膈胁痛等症。
葱盐熨法——肚腹寒痛取葱(切碎)、盐各500克,共放入锅内微炒热,装入布袋内敷于腹部。
次方常用于治疗肚腹寒痛、小便癃闭、腹泻、痛经、产后腰背痛、跌打损伤等症。
生姜熨法——寒湿痹痛取生姜500克,捣烂后装入布袋内,敷于患处,上置热水袋热熨1~2个小时。
次方常用于治疗心胸痞满、胃气虚寒、痰饮积滞、消化不良、呕吐腹泻、寒湿痹痛等症。
艾葱熨法——白带增多艾叶、鲜葱各500克,捣烂炒热后装入布袋内,敷于患处,上用热水袋热熨1~2个小时。
次方常用于治疗子宫寒冷、白带增多、风寒痹痛等症。
蚕沙熨法——遍体风疹取蚕沙、盐各250克,炒热后装入布袋内,熨腰背、胸腹、四肢。
次方常用于治疗遍体风疹、皮肤痒痛、吐泻腹痛等症。
小贴士热敷需要注意的是:1、热熨时,温度不要过高,通常40—50摄氏度即可,要防止局部烫伤,开始时温度较高,应采用起伏放置的方式或者加用厚垫布。
2、热熨后,患者可于室内散步,暂时不要外出,并注意避风,防止着凉。
3、若是扭伤、拉伤等急性软组织损伤初期,皮下有瘀血,24—48小时之内不宜热敷,否则会加重局部肿胀。
4、皮肤有溃烂或皮肤病者,要避免在皮损表面进行热敷,以防感染或刺激皮肤病,加重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熨法
热熨法是采用药物和适当的辅料经过加热处理后,敷于患部或腧穴的治疗方法。
(一)评估
1.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2.热熨部位局部的皮肤情况。
3.患者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
4.心理状况。
(二)目标
1.有效改善各种风寒湿型筋骨痹痛、跌打损伤、腹胀痛等症。
2.通过运用温中止呕、散寒止痛、助阳止泻等。
(三)禁忌症
忌用于热性病、高热、神昏、出血性疾病、皮肤破损处、身体大血管处、局部无知觉处及一切炎症部位、腹部有性质不明包块等。
(四)告知
1、操作的目的及过程
2、可能出现的不适、并发症及注意事项。
(五)物品准备
治疗盘:四子散热熨包、微波炉、弯盘、快速手消剂等。
(六)操作程序
1.核对医嘱及患者信息,做好评估。
2.洗手、戴口罩,准备用物,携至床旁,再次核对。
3、取合适体位,暴露药熨部位。
4、药熨:将四子散热熨包装入自置小布袋内,扎紧袋口,放入微波炉中,用
高火加热2分钟。
取出待温度适宜,患者采取仰卧位,置于患者相应部位或穴位热熨,每次热熨20-30分钟,可重复使用。
5、观察:随时询问患者感受,观察患者对热感应及局部皮肤情况。
6、整理:擦净局部皮肤,协助安置体位,整理床单,清理用物。
7、记录:详细记录实施药熨治疗后的客观情况,并签名。
(七)注意事项
1、操作环境注意保你暖避风,必要时用屏风遮挡。
2、熨烫时力度均匀,开始用力要轻,速度可稍快,随着药袋温度的降低,力度可增大,同时速度减慢。
3、药熨袋温度不宜超过70℃,年老不宜超过50℃,温度不足时可更换药熨袋。
药熨过程中,注意观察局部皮肤情况防止烫伤,观察病人有无头晕、心慌等不适。
4、治疗后应注意避风保暖,不可过度疲劳,饮食宜清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