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论传播的数学建模模型

合集下载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网络舆情传播模型研究与建模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网络舆情传播模型研究与建模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网络舆情传播模型研究与建模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对于舆情传播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网络舆情传播模型研究与建模是一个旨在分析和理解大数据中的舆情信息,揭示其传播机制和规律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从定义网络舆情、大数据分析的概念入手,探讨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网络舆情传播模型的研究与建模。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网络舆情。

网络舆情是指通过互联网平台上的信息流传播的涉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舆论和情感表达。

网民通过各种社交媒体、论坛、博客等平台进行信息发布和分享,这些信息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引发大量网友的参与和讨论,进而形成一种舆论场景。

大数据分析是指通过对大规模数据集进行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从中发现隐藏的模式、关联和趋势,进而提供决策支持和洞察。

在网络舆情研究中,大数据分析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搜集、爬取、存储和处理互联网上的大量数据,如新闻、微博、微信、论坛等,我们可以得到丰富的舆情信息资源。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网络舆情传播模型的研究与建模是为了深入理解和预测舆情的传播特征和机制。

在传统的舆情研究中,学者们通常基于小样本和有限信息来进行分析,这样往往不能准确反映真实的情况。

而大数据分析所采用的海量数据和算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知舆情现象,揭示网络舆情的发生、演化和蔓延规律。

在研究网络舆情传播模型时,我们可以基于影响力传播理论,构建相应的模型。

影响力传播理论认为,网络舆情传播是由一系列的信息源和受众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导致的。

信息源通过发布信息,受众通过接受和传播信息,从而形成一种信息传播的网络。

在这个网络中,每个个体都有不同的影响力大小,信息的传播路径也是多样的。

我们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网络舆情的传播进行建模和分析。

一个常用的网络舆情传播模型是SIR模型,即易感者(susceptible)、感染者(infected)、恢复者(removed)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舆情的传播过程可以看作是一种病毒的传播过程。

基于数据驱动的社交网络舆情信息传播仿真建模

基于数据驱动的社交网络舆情信息传播仿真建模
仿真建模的重要性
仿真建模是研究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帮助我们模拟 和预测舆情信息的传播规律和趋势。
03
研究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数据驱动的仿真建模方法,深入探究社交网络舆情信息
传播的内在机制和规律,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有效的舆情管理和应对策略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经对社交网络舆情信息传播进行了广泛 的研究,包括传播模型、传播路径、传播效果等方面。然而 ,现有的研究大多基于传统的传播模型和统计方法,缺乏对 数据驱动方法的深入研究和应用。
结果分析与讨论
结果分析
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包括比较不同参数设置对传播效果的影响、探讨传播规律与用户行为之间 的关系等。
结果讨论
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分析数据驱动的社交网络舆情信息传播仿真建模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和优 化建议。同时,将实验结果与现有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和分析,以验证本研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基于数据驱动的社交网络舆 情信息传播仿真建模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2-19
目录
• 引言 • 社交网络舆情信息传播模型构
建 • 基于数据驱动的仿真建模方法
研究 • 实验验证与结果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01 02
数据驱动的社交网络舆情信息传播
随着社交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舆情信息传播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 域。数据驱动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预测舆情信息的传播过 程。
中心性分析
计算节点的中心性指标, 如度中心性、介数中心性 等,以识别关键节点在信 息传播过程中的作用。
舆情信息传播机制研究
信息传播路径
研究信息在社交网络中的 传播路径,包括信息的起 始节点、传播过程中的关 键节点和终止节点。

数学建模谣言传播

数学建模谣言传播

数学建模谣言的传播假设1第1个人还是会参加第2次的谣言传播。

即第1个人和相信谣言的人会不断传播谣言假设2相信此谣言的人每人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平均人数正比于当时尚未听说此谣言的人数这个比恒定不变假设3传播的时候也会传给传播谣和听过谣言的人设第i个单位时间开始时相信谣言总人数xyz(i)没听过人数mt(i)受传播人数中没听过的人数占总人数比例(共有n+1个人,出去自己就有n个人)t(i)=mt(i)/n;受传播人数如果k为定植scb(i)=k*mt(i)*xyz(i);受传播人数中没听过谣言的人数(考虑到传播的时候也会传给传播谣和听过谣言的人)sch_mt(i)=scb(i)*t(i);其中相信的有scb_mt_xx(i)=sch_mt(i)*p*a/100+sch_mt(i)*(1-p)*b/100;其中不相信的有scb_mt_bxx(i)=sch_mt(i)-scb_xx(i);第i+1时刻单位时间开始时相信谣言总人数xyz(i+1)=xyz(i)+scb_mt_xx(i);没听过人数mt(i+1)=mt(i)-sch_mt(i);受传播人数中没听过的人数占总人数比例t(i+1)=mt(i+1)/n;受传播人数如果k为定植scb(i+1)=k*mt(i+1)*xyz(i+1);受传播人数中没听过谣言的人数(考虑到传播的时候也会传给传播谣和听过谣言的人)sch_mt(i+1)=scb(i+1)*t(i+1);其中相信的有scb_mt_xx(i+1)=sch_mt(i+1)*p*a/100+sch_mt(i+1)*(1-p)*b/100; 其中不相信的有scb_mt_bxx(i+1)=sch_mt(i+1)-scb_xx(i+1);可以看到各种数构成了一个循环,这样就可以无限迭代下去根据由1单位时刻相信谣言总人数xyz(1)=1没听过人数mt(1)=n然后迭代下去。

如果假设1中第1个人不参与,只有其他相信的人参与。

基于信息传播模型SIR传染病模型的社交网络舆情传播动力学模型研究

基于信息传播模型SIR传染病模型的社交网络舆情传播动力学模型研究

基于信息传播模型SIR传染病模型的社交网络舆情传播动力学模型研究一、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交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表达观点的重要平台。

在社交网络中,舆情信息的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使得其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对社交网络舆情传播机制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基于信息传播模型SIR传染病模型,对社交网络舆情传播动力学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揭示舆情传播的基本规律,为舆情引导和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SIR传染病模型是描述传染病传播过程的一种经典数学模型,它将人群分为易感者(Susceptible)、感染者(Infected)和康复者(Recovered)三类,并通过建立微分方程来描述各类人群数量的变化。

该模型在传染病防控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为政府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了有力支持。

本文将SIR模型引入社交网络舆情传播研究,通过对舆情信息的传播过程进行数学建模,分析舆情传播的动力学特征。

研究内容包括舆情传播的影响因素、传播路径以及传播速度等,旨在揭示舆情传播的内在机制。

通过本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社交网络舆情传播的动力学过程,为舆情引导和控制提供更为有效的策略。

同时,本研究也将为信息传播学、社会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 社交网络舆情传播的背景与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社交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表达观点、交流情感的重要平台。

在这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社交网络舆情传播的速度和影响力日益凸显,对社会稳定、政治决策、经济发展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深入研究社交网络舆情传播的动力学模型,对于有效预测舆情走势、制定科学合理的舆情应对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社交网络舆情传播的研究背景源于网络空间的复杂性和动态性。

在社交网络中,用户之间通过发布、转发、评论等方式进行信息交流和情感传递,形成了复杂的网络结构和传播路径。

同时,网络空间的匿名性、即时性等特点使得舆情传播具有更强的不确定性和难以预测性。

网络舆情分析的算法和模型研究

网络舆情分析的算法和模型研究

网络舆情分析的算法和模型研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舆情的分析、研究和预警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

网络舆情是指在互联网上出现的、反映群众情绪和态度的信息,包括新闻报道、文章评论、微博、朋友圈等。

网络舆情的分析和研究,对于政府决策、公共舆论导向、媒体监管等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网络舆情的复杂性和高度随机性,其分析和预测成为了一个十分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

网络舆情的分析主要依赖于相应的算法和模型。

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下面,本文在不涉及政治方面的前提下,就网络舆情分析的算法和模型研究展开探讨。

一、文本分类算法文本分类是网络舆情分析的基本方法之一。

它是将文本数据分为不同类别的过程。

文本分类的算法多种多样,其中较为常见的有贝叶斯算法、支持向量机算法和神经网络算法等。

不同的算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数据。

贝叶斯算法是基于贝叶斯定理的一种分类算法。

它基于训练集中的数据,计算出每个类别的条件概率,从而根据输入的文本数据确定其类别。

贝叶斯算法是一种简单快速的分类算法,但是其准确度较低,适用于处理大规模文本分类的问题。

支持向量机是一种比较常用的分类算法,其基本思想是将数据映射到高维空间中,从而通过超平面将数据分为不同的类别。

支持向量机具有较高的分类准确率和较好的泛化能力。

神经网络是一种模仿人脑神经结构进行信息处理的算法。

它通过构建多层神经元网络进行文本分类。

神经网络模型的分类准确率高,但是由于其网络结构复杂、参数多,因此运算速度较慢。

二、情感分析模型情感分析是网络舆情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

情感分析主要是针对文本信息中涉及的情感色彩进行分析,从而了解舆论对于某一事件、事物或人物的倾向性。

推特情感分析模型是一种常用的情感分析模型。

它采用机器学习技术,通过对推特中已标注的情感语料库进行训练,从而对未标注的文本数据进行情感分类。

推特情感分析模型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市场调研、舆情分析等。

网络舆情分析与传播模型研究

网络舆情分析与传播模型研究

网络舆情分析与传播模型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舆情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和表达观点的重要渠道。

网络舆情分析与传播模型研究旨在通过对网络舆情内容、传播途径和影响因素的分析,深入理解和预测舆情发展趋势,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以更好地应对舆情事件。

本文将探讨网络舆情的定义、特点和影响,并介绍目前常用的网络舆情分析与传播模型。

首先,网络舆情是指网络上关于某一特定事件或话题的舆论倾向和情感表达。

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舆情更加快速、广泛和互动。

用户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博客和论坛等渠道自由表达观点,形成庞大的舆论场。

网络舆情具有时效性强、传播速度快和参与度高的特点,对社会和个人都有重要影响。

网络舆情的分析与传播模型主要是通过大数据技术和文本挖掘方法来实现的。

一方面,分析者可以收集大量的网络舆情数据,如微博热搜榜、新闻评论、话题讨论等。

这些数据包含了用户的观点、情绪和行为,并可以通过计算机算法进行挖掘和分析。

另一方面,传播模型则可以对网络舆情的传播路径和影响因素进行建模。

常用的模型包括信息传播模型、网络结构模型和情感分析模型等。

信息传播模型是研究网络舆情传播的基础模型之一,通常使用SIR模型(Susceptible-Infected-Recovered)来描述信息在网络中的传播过程。

该模型将网络用户划分为易感人群(Susceptible)、感染人群(Infected)和恢复人群(Recovered),模拟事件在网络中的传播和扩散过程。

通过模型参数的调整,可以预测舆情的传播范围和传播速度,为舆情事件的治理提供科学建议。

网络结构模型是研究网络社区和互联网拓扑结构对舆情传播的影响的重要模型。

研究发现,网络的拓扑结构对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规模有显著影响。

例如,研究表明,在小世界网络结构下,信息传播的效率更高,而在无标度网络结构下,信息传播范围更广。

因此,通过分析网络的拓扑结构,可以预测舆情的传播规模和路径,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网络舆情演化模型研究与应用

网络舆情演化模型研究与应用

网络舆情演化模型研究与应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舆情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现象。

它影响着个人、组织和整个社会的决策和行为。

因此,研究和应用网络舆情演化模型是非常必要的。

一、网络舆情演化模型的定义网络舆情演化模型,简单来说,就是将网络舆情的演化过程,用数学方法和模型来描述和预测的模型。

这个模型通常包括了许多因素:时间、内容、人群、情感、呈现形式等等。

通常,网络舆情演化模型分为两大类:1. 基于物理的模型:根据网络连接规则、人类行为规律和传染病模型的思想,将网络舆情转化为动态网络的演化过程,并用物理数量和网络拓扑结构来描述舆情的演化过程。

2. 基于数学的模型:从个体的行为分析入手,将网络舆情理解为人群行为的结果,引入统计、物理学和机器学习等多种方法,以建立有效的预测模型。

二、网络舆情演化模型的应用网络舆情演化模型可以应用于各个方面。

以下介绍几个常见应用:1. 预测社会事件:通过网络舆情演化模型,可以预测出社会事件的演化过程和趋势,如政治事件的发展、市场行情的波动、科技发展的方向等等。

2. 企业品牌建设和危机应对:企业可以通过网络舆情演化模型来了解市场和客户态度,进而制定有针对性的策略,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声誉度。

同时,也可以通过网络舆情演化模型,盯住舆情的发展和趋势,及时做出危机应对策略。

3. 政府决策:政府可以通过网络舆情演化模型,了解社会热点和民意态度,判断政策的受欢迎程度和影响,调整和优化政策。

4. 研究网络互动行为:网络舆情演化模型可以解释和模拟人类行为的复杂性和变化性,例如,如何通过个人之间的交流来形成领导者和人群;如何通过不同的市场规则来刺激人们的行为等等。

三、网络舆情演化模型的挑战和展望网络舆情演化模型虽然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以下介绍几个典型的挑战:1. 数据的质量和及时性:网络舆情演化模型的数据来源来自于网络,数据的质量和及时性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网络舆情信息的传播模型研究

网络舆情信息的传播模型研究

网络舆情信息的传播模型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网络舆情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信息传播形式。

网络舆情指的是通过互联网媒体和社交平台传播的与公众关心的事件、话题或个人相关的信息。

网络舆情的传播模型研究对于我们了解网络舆情的形成和影响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传统传播模型在研究网络舆情的传播模型之前,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传统的传播模型。

传统的传播模型主要分为线性模型和环形模型。

线性模型认为信息是从发送方通过媒体传递给接收方的单向传播过程,忽视了接收方对信息的解读和态度的反馈。

环形模型则更加强调接收方的反馈和影响,认为信息传递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然而,传统的传播模型对于网络舆情的传播过程来说并不完全适用。

网络舆情的特点在于信息的迅速传播和广泛影响,接收方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的角色,而是可以主动参与和传播信息的。

因此,网络舆情的传播模型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

二、弱连接与强连接传播模型弱连接与强连接理论源于社会网络理论,是一种用于描述信息传播的模型。

强连接指的是个体之间关系紧密、信息传递快速的网络联系,主要通过亲戚、朋友等密切关系传播信息。

弱连接则指的是个体之间关系较为松散、信息传递需要借助其他渠道的网络联系,主要通过社交媒体、论坛等传播信息。

在网络舆情的传播过程中,弱连接与强连接起到了不同的作用。

强连接传播主要发生在熟人社交圈,信息传递效率高,但影响范围有限。

而弱连接传播发生在广泛的社交网络中,信息传递范围广,但传播效率相对较低。

在研究网络舆情的传播模型时,我们需要考虑到弱连接和强连接的作用,并对其进行适当的权衡。

三、信息引爆与传播模型信息引爆和传播模型是一种描述信息传播过程的模型。

它认为信息传播的过程可以分为信息引爆和信息传播两个阶段。

信息引爆阶段是指信息在社交媒体等平台上得到迅速传播和关注的过程,通常是由于信息的内容或事件的特殊性引起公众的关注和转发。

信息传播阶段则是指在引爆阶段后,信息通过强连接和弱连接不断传播和扩散的过程。

网络舆情传播模型研究与应用

网络舆情传播模型研究与应用

网络舆情传播模型研究与应用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舆情对于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的影响越来越大。

因此,研究和应用网络舆情传播模型,对于预测、分析和应对舆情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网络舆情传播模型的研究与应用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相关研究者和决策者提供参考。

网络舆情传播模型主要是指在互联网上舆情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各种因素、规律和方式的模拟和分析。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网络舆情传播模型。

第一种是基于传染病模型的网络舆情传播模型。

这种模型将舆情看作一种类似传染病的信息,通过各个节点之间的传播来进行模拟。

例如,SEIR模型将社区划分为易感人群、暴露人群、感染人群和恢复人群四个阶段,并通过基本复制数来表示传播速度。

这种模型适用于研究病毒类舆情事件的传播规律,可以辅助决策者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第二种是基于信息传播模型的网络舆情传播模型。

这种模型采用信息传播理论中的扩散模型,例如SIR模型、IC模型等,来模拟舆情信息在网络中的传播。

通过分析影响舆情传播速度和规模的因素,可以更好地预测舆情事件的发展趋势。

这种模型适用于研究信息传播类舆情事件,如虚假新闻、谣言等。

第三种是基于社交网络模型的网络舆情传播模型。

这种模型将网络用户视为节点,用户之间的关系视为边,通过分析网络拓扑结构和用户行为特征,来预测舆情的传播路径和影响力。

例如,基于影响力最大化原理的模型可以帮助决策者找到最有影响力的舆情传播节点,从而精确地引导公众舆论。

这种模型适用于研究社交网络中的舆情事件,如热门话题、社会事件等。

网络舆情传播模型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对舆情事件的传播规律进行深入分析,还可以为决策者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

在舆情事件爆发后,及时准确地评估舆情的传播速度和影响范围,能够帮助决策者制定相应的危机管理和舆情引导策略。

然而,网络舆情传播模型的应用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舆情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规模更加庞大,传统模型可能无法精确预测和应对。

网络舆情分析与预测模型构建

网络舆情分析与预测模型构建

网络舆情分析与预测模型构建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舆情成为了社会的重要一部分。

网络舆情是指在网络平台上人们集中讨论和传播的一种特定话题或事件背后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言论等。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舆情的产生和传播速度极快,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风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对网络舆情的分析和预测变得尤为重要。

网络舆情分析的意义在于了解和把握民意,帮助政府和企业制定决策。

通过分析网络舆情,可以发现热点话题、民意倾向、人们的意见和诉求等,从而为政府制定相应政策和企业改进产品提供参考。

网络舆情预测模型的建立则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对于政府和企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战略工具。

在构建网络舆情分析和预测模型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 数据采集与处理:网络舆情的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平台上的用户发布的内容,如社交媒体、新闻网站、论坛等。

为了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多样性,需采用合适的的数据采集工具和算法,对数据进行清洗和去噪处理。

同时,需要对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和数据标注,以便后续模型的训练和预测。

2. 情感分析和情感识别:网络舆情中的情感是一种重要的特征,可以体现用户的态度和情绪。

情感分析技术可以通过对文本进行情感分类,将文本划分为正面、负面或中性情感,从而了解用户的情感倾向。

情感识别则是要识别出情感词和情感短语,将其与情感分类相结合,从而更好地理解用户的情感。

3. 主题提取与话题建模:网络舆情通常涉及到多个话题,要从大量文本中提取出关键话题和主题变得尤为重要。

主题提取技术可以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方法,自动识别和提取隐含在文本中的主题信息。

话题建模则是通过对话题的关联和演化进行建模,从而更好地理解网络舆情的演变规律。

4. 预测模型构建:网络舆情的预测是对未来舆情发展趋势的预测,为了构建准确的预测模型,需要综合考虑各种数据特征和影响因素。

可以使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方法,结合时间序列分析和情感分析等技术,建立起可以预测网络舆情走向的模型。

网络舆情数据建模及趋势分析研究

网络舆情数据建模及趋势分析研究

网络舆情数据建模及趋势分析研究随着社交媒体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舆情成为了一种重要的信息来源和公众意见的反映。

因此,对网络舆情数据进行建模和趋势分析已经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探讨网络舆情数据建模的概念、方法以及趋势分析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网络舆情数据建模。

网络舆情数据建模是指利用大数据技术和机器学习算法对网络舆情数据进行分析和建模的过程。

网络舆情数据建模旨在发现和预测公众对某一特定事件、产品或者话题的态度和情感。

通过对网络舆情数据的建模,我们可以了解公众的意见和情感倾向,从而为政府、企业和机构制定决策和应对策略提供参考。

在网络舆情数据建模的方法中,最常用的是文本挖掘和情感分析。

文本挖掘是一种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和统计学方法提取和理解文本中的信息的技术。

情感分析则是一种检测和量化文本中情感倾向的方法。

通过结合这两种方法,我们可以对网络舆情数据进行情感分类,从而了解公众对特定话题的态度是正面、负面还是中立。

除了文本挖掘和情感分析,网络舆情数据建模还可以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社会网络分析是一种研究人际关系网络的方法,可以揭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信息传播的路径。

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我们可以了解意见领袖、意见派和公众之间的关系,从而对网络舆情的传播和影响进行建模和分析。

而在网络舆情数据建模之后,进行趋势分析也是必不可少的。

趋势分析是一种对数据的历史变化进行预测和分析的方法。

网络舆情数据建模之后,我们可以通过趋势分析预测未来的舆情走向,并及时调整决策和应对策略。

趋势分析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特定事件或者话题的周期性,了解舆情的发展规律。

网络舆情数据建模及趋势分析的研究对于社会科学研究和决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网络舆情数据建模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了解公众的热点和关切,及时回应公众需求,提高公众满意度。

其次,网络舆情数据建模可以帮助企业了解消费者对产品的态度和情感倾向,从而调整和优化产品方向和市场策略。

数学模型解决社交媒体舆情分析问题

数学模型解决社交媒体舆情分析问题

数学模型解决社交媒体舆情分析问题社交媒体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们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表达和交流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然而,社交媒体舆情的产生和传播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假信息的传播、舆论导向的操控等。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数学模型被引入到社交媒体舆情分析中,提供了一种准确和高效的解决方案。

一、社交媒体舆情分析的挑战社交媒体舆情分析是指通过对社交媒体数据进行分析来了解公众对特定事件或话题的态度和情感倾向。

然而,社交媒体数据呈现出大量、多样、高维的特点,给舆情分析带来了许多挑战。

其中一些挑战包括:1. 数据量庞大:社交媒体每天产生的数据量巨大,包括用户发布的文本、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提出了要求;2. 结构复杂:社交媒体数据具有很强的噪声和杂乱性,需要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3. 实时性要求:社交媒体舆情的传播速度非常快,需要及时发现和分析舆情,给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二、数学模型在社交媒体舆情分析中的应用数学模型作为一种数学工具,被广泛应用于社交媒体舆情分析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社交媒体舆情问题。

以下是数学模型在社交媒体舆情分析中的几个主要应用:1. 文本情感分析模型文本情感分析是对社交媒体文本进行情感倾向的判断和分析。

数学模型可以通过构建情感词典、训练情感分类器等方式来实现情感分析。

例如,可以通过识别文本中出现的情感词,并利用情感词与文本的关联性分析判断文本情感。

这样的数学模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社交媒体用户对特定事件或话题的态度和情感倾向。

2. 网络结构分析模型社交媒体中的用户与用户之间以及用户与内容之间的连接关系可以构成一个网络结构。

数学模型可以通过分析这个网络结构来揭示用户之间的影响力、舆论传播路径等信息。

例如,可以利用图论中的节点中心性等指标来评估用户的影响力,进而找出关键影响者和舆论传播路径。

3. 包含时间因素的模型社交媒体舆情具有明显的时间特性,舆情的传播和演变都受到时间因素的影响。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网络舆情传播模型与预测研究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网络舆情传播模型与预测研究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网络舆情传播模型与预测研究网络舆情传播模型与预测研究基于大数据分析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舆情成为社会热点事件传播的重要渠道。

网络舆情传播的快速和广泛性给政府、企业和个人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因此,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网络舆情传播模型与预测研究愈发成为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讨论网络舆情传播模型与预测研究的相关内容。

首先,网络舆情传播模型的构建是关键。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网络舆情传播模型需要综合考虑来自多个渠道的信息,并建立合理的模型来描述舆情的传播过程。

其中,信息传播模型是网络舆情传播模型的核心之一。

信息传播模型包括信息源、信息选择、信息再传播和信息接收等要素。

研究者可以通过观察网络社交平台上用户的行为以及用户之间的关系,构建传播模型,并结合大数据分析方法对模型进行验证和评估。

通过模型的构建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舆情的传播规律,为舆情预测提供有力的支持。

其次,网络舆情预测是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网络舆情传播模型的重要应用。

网络舆情预测旨在通过对过去事件的数据进行分析,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舆情传播情况。

对于政府和企业而言,准确预测网络舆情的传播趋势和影响力,有助于制定相应的舆情应对策略。

对于个人而言,预测网络舆情的传播趋势可以帮助其更好地理解社会和事件,并作出更有针对性的行为选择。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网络舆情预测可以通过建立预测模型,利用历史数据训练模型,从而揭示网络舆情传播的规律和趋势。

同时,还可以利用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等技术手段,挖掘网络舆情中的关键信息和关注点,从而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另外,网络舆情传播模型与预测研究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网络舆情传播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如社会背景、用户行为以及事件特点等。

如何从海量的数据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建立准确的模型,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

其次,网络舆情传播过程中存在复杂的网络关系,传播模型的构建涉及到社交关系图谱和用户关联网络等问题,需要兼顾网络结构和用户行为的影响。

基于数据驱动的社交网络舆情信息传播仿真建模

基于数据驱动的社交网络舆情信息传播仿真建模

0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2
展望1
04
不足2
现有的仿真模型主要基于概率论和图论的理 论基础,对于社交网络中用户的认知、情感 和社会行为等复杂因素仍缺乏有效的建模方 法。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展数据驱动的社交 网络舆情信息传播仿真建模的应用范围,将 模型与实际的社交网络管理策略和应对措施 相结合,以提高模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传播模型参数的估计与优化
为了使传播模型更贴近实际,需要对 模型参数进行估计和优化。
参数优化则是在一定约束条件下,通 过调整模型参数,提高模型的预测能 力和拟合度。
参数估计的方法包括基于历史数据的 统计分析、实验测定等。
通过不断调整和优化模型参数,可以 实现对社交网络舆情信息传播过程的 精细仿真与预测。
展望2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化对社交网络中用 户行为和外部环境因素的认识,考虑更多的 社会学、心理学和信息科学等多学科的理论 和方法,以提升模型的解释力和预测力。
THANK S感谢观看
模拟的数学模型。
传播模型通常由信息源、传播途 径、接收者等组成,并考虑各种
因素对传播效果的影响。
传播模型的数学表达
传播模型通常使用概率论、图论等数学工具进行表达和计算。
模型中的关键参数包括传播概率、感染概率、恢复概率等,这些参数反映了信息在 不同节点间传播的特点和规律。
通过建立数学方程,可以描述信息在社交网络中的传播过程,并利用数值方法进行 模拟和求解。
06
研究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01 02
发现1
在社交网络中,舆情信息的传播不仅仅依赖于信息本身的内容和质量, 还与社交网络的结构特性、用户的社交行为以及外部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

在线社交媒体中的网络舆情分析与建模

在线社交媒体中的网络舆情分析与建模

在线社交媒体中的网络舆情分析与建模在当今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网络舆情随之产生并成为公众关心的话题。

在线社交媒体中的网络舆情分析与建模已经成为互联网研究和数据分析领域的热门话题。

本文旨在探讨在线社交媒体中的网络舆情分析与建模的概念、原理、方法和应用。

一、概念和原理在线社交媒体中的网络舆情分析与建模指的是通过监测和分析网络上关于某一特定事件、事物或人物的言论、评论、图片或视频等内容,以建立相应的情感分类模型,从而分析公众的态度和情感倾向。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将文本内容进行语义分析,提取出情感倾向和关键词,再根据建立好的情感分类模型进行分类,最终对整个网络进行舆情分析。

二、方法在进行网络舆情分析与建模前,需要先收集相应的数据。

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基于搜索引擎和网站爬虫进行采集,例如:爬虫爬取新浪微博数据;另一种是基于API接口进行采集,例如:Twitter API获取Twitter相关数据。

然后进行数据清洗、预处理和分析,包括文本的分词、去除停用词、去除无效字符和符号、词性标注等。

接着,需要建立情感分类模型,根据不同的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机器学习算法,如朴素贝叶斯、支持向量机、决策树等。

三、应用场景在线社交媒体中的网络舆情分析与建模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

例如,在商业领域中,可以通过在线社交媒体分析公众对某一品牌的态度和评价,从而调整市场策略和品牌营销;在政府管理领域中,可以通过在线社交媒体分析公众对某一政策的态度和反响,从而调整政策实施方式和推进进程;在公共舆论领域中,可以通过在线社交媒体分析公众对某一社会事件的态度和情感倾向,从而及时制定应对措施和应对危机。

总之,在线社交媒体中的网络舆情分析与建模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数据分析和调研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公众的态度和情感倾向,从而更好地回应公众的需求和关切。

网络舆论传播的数学建模模型

网络舆论传播的数学建模模型

网络舆论的形成和发展受问题(1)中各因素的影响,各种因素之 间的关系错综复杂,适合于运用模糊理论建立数学模型。但以往各因素 的隶属度往往是通过主观经验或构造隶属度函数来确定的。为了科学 的、准确的确定隶属度,我们首先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计算各指标 的灰色关联度,并以关联度作为隶属度,建立模糊关系矩阵,然后利用 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的相对权重,再进行模糊合成,最终得出各因素 相互作用下的网络舆论指数。根据已知时间段的网络舆论指数预测网络 舆论的变化趋势,进而对网络舆论的态势做出客观的评价。
传统媒体 0.33 3 1 0.258 最大特征值=3.039,CI=0.019 ,RI=0.580 ,CR=0.033<0.1,通过一致 性检验。 3、二级指标占内在因素的权重 内在因 帖子总 主帖数 日帖数 日点击量 素 数 帖子总 数 主帖数 日帖子 数 1 0.5 5 2 1 3 0.2 0.33 1 0.25 0.33 2 0.113 0.097 0.473
4
5
6
7
8
9
10 11
0 0 0.58 0.90 1.12 1.24 1.32 1.41 1.45 1.49 1.51 定义一致性比率 当<0.1时,通过一致性检验。 权向量即为最大特征根对应的列向量经过归一化处理而得到的
4)组合权向量及其一致性的检验
第二层对第一层的权向量 第三层对第二层各元素的权向量
模型二的正确性加以验证。数据选自较有代表性的天涯杂坛从2月13日 到3月12日的数据记录。这里,2月13日到3月12日的每一天对应于模型 中的评价对象;各影响因素对应于模型中的指标;网络舆论指数对应于 模型原理中的综合评价,其值越大,代表当天的事件受各方面的关注度 越高。 5.2.2.1 确定评价对象集和指标集 评价对象集为,其中分别表示第一天、第二天……第28天的舆论指 数;指标集为,其中分别表示网络版主、新闻线人、传统媒体、帖子总 数、主帖数、日帖子数、点击量。 5.2.2.2.将指标集元素进行量化处理 网络版主、新闻线人、传统媒体等外在因素只有两种状态:介入舆 论、为介入舆论。如果他们介入舆论其所占权重完全作用在舆论指数上 贡献量为1,不介入则对网络舆论指数贡献量为0。所以将其介入状态赋 值为1,未介入状态赋值为0。对于“躲猫猫”事件,2月13日首先由 《云南信息报》披露,随后开始网络转载,帖子成为热帖,可以认为传 统媒体、网络版主、新闻线人事件第一天就介入,对其赋值为1,到3月 1日事情基本明了,论坛媒体不再关注此事,此时赋值为0。而帖子总 数、主帖数、日帖子数、日点击量均可以用统计来的数据表示,无需量 化。 由此可得其原始指标矩阵所对应的数据为: = 1 1 1 1122 4 1122 4884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347 1379 1388 1526 1731 3088 6100 13011 14066 15346 15834 3 3 1 5 4 6 12 25 24 20 14 225 32 9 138 205 1357 3012 6911 1055 1280 488 8110 821 570 5649 5797 114958 171011 228137 49600 50093 53525

社会网络中传播效应的数学模型分析

社会网络中传播效应的数学模型分析

社会网络中传播效应的数学模型分析在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了人们重要的活动平台。

从过去的QQ、MSN,到今天的微信、微博、抖音等,这些社交媒体平台已经成为了社交的重要场所。

在这些社交媒体上,信息可以快速地传播,形成所谓的“病毒式传播”。

此时,研究社会网络中信息传播的效应,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为我们理解和预测信息在社会网络中的传播趋势提供了理论基础。

一、社交媒体中信息传播的路径社交媒体中信息传布的路径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

直接传播是指直接给目标群体传递信息,这种传播方式一般的情况下,信息可以直接传达给目标群众。

间接传播是指信息先通过某些群体与其它群体之间相互传播,最后又到达目标群体的传播方式。

这种传播方式通常是跨越了不同的群体后,最终才实现了信息的传递目标。

这两种传播路径通常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共同作用的,通常会相互影响形成某种格局之后才最终实现信息的传输。

二、社交媒体中信息传播的数学模型社交媒体中信息传播的数学模型主要包括阈值模型、SIS模型和SIR模型三种模型。

1、阈值模型阈值模型是在社交媒体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模型。

该模型通过设置一个阈值来确定是否会将某种信息传递给群体中的个体。

当一个用户能够接收到的信息数量超过了其个人的阈值时,那么这个用户就会被认为可以接受这个信息。

因此,这个模型的研究重点就是如何实现群体中大部分人都能够接受这个信息。

2、SIS模型SIS模型的目标是用来确定在不同人口密度或不同传染率的情况下,社交媒体上病毒式传播的过程。

SIS模型认为,在社交媒体中,信息可以传达到每个用户,并且每个用户联络的用户可能会受到影响。

根据SIS模型研究,信息从一个用户传到另一个用户会受到传播速率和传说阈值的限制,控制了病毒式传播的速度,而这个速度又可以被统计来估计社交媒体的传统程度。

3、SIR模型SIR模型适用于在社交媒体上进行的信息传输。

在这个模型中,信息是由传输者的受众或观众决定的,而且,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并不一定会对每个接收者产生相同的影响。

社交网络中舆论扩散模型与算法优化

社交网络中舆论扩散模型与算法优化

社交网络中舆论扩散模型与算法优化随着社交网络的迅速发展与普及,舆论扩散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

社交网络的特性使得舆论的传播速度和范围大大增加,因此理解舆论扩散的模型和优化相应的算法变得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社交网络中舆论扩散的模型,并探讨相应的算法优化方法。

在社交网络中,舆论扩散模型是研究舆论如何从一个节点传播到其他节点的数学模型。

其中,最经典和常用的模型是独立级联模型(Independent Cascade Model)和线性阈值模型(Linear Threshold Model)。

独立级联模型假设每个节点以一定的概率将舆论传播给其邻居节点,而线性阈值模型则认为每个节点在他邻居节点中具有一个影响力权重,并且当邻居节点中超过一定数量的节点接受了舆论时,该节点也会接受舆论。

这两个模型在研究舆论扩散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并已得到验证。

基于这两个模型,研究者们开始关注如何优化算法以最大化舆论扩散的效果。

其中一种常见的优化方法是确定最具影响力的节点,从而使得舆论能够快速传播。

这被称为影响力最大化问题。

目前已经提出了许多算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例如贪心算法、 PageRank 算法和基于启发式方法的算法等。

贪心算法是一种简单但有效的算法,它从初始种子节点开始,每次选择能够将舆论扩散到最多节点的节点进行添加,直到达到预定的目标。

虽然贪心算法具有高效的特点,但是由于其局部最优性质,可能不能找到全局最优解。

PageRank 算法是通过对网络中节点的重要性进行排序来选择种子节点的一种方法。

它基于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将每个节点的重要性通过迭代计算得到。

由于节点的排名可以反映其影响力,因此可以根据排名高的节点来选择影响力较大的节点。

除了贪心算法和 PageRank 算法之外,还有一些基于启发式方法的算法。

启发式方法是通过模拟真实世界中的信息传播过程来选择种子节点。

例如,一种常用的方法是使用病毒传播模型,其中种子节点相当于病毒初始感染的节点。

网络谣言传播数学建模

网络谣言传播数学建模

网络谣言传播数学建模网络谣言识别与控制问题的数学模型摘要:对谣言比较系统科学的研究始于二战时期,作为一种典型的社会现象,谣言在现代社会中不仅没消失,而且其传播手段、传播途径等都出现了非常大的变化,特别是在现在网络发展的黄金期,谣言的传播过程变得复杂,对于网络谣言的辨识与掌控沦为公安舆情部门高度关注的问题。

针对问题一,由于谣言散布和病毒传播、扩散很相似,借鉴传染病传播模型,对应将人群分为听过谣言、未听过谣言两大类,根据具体的假设建立评价网络谣言级别的评价指标体系。

针对问题二,由allport&postman得出的同意谣言的公式:谣言=事件重要性×事件模糊性,也就是说,谣言产生和事件的重要性和模糊性成正比,事件越关键而且越模糊不清,谣言的产生几率和促进作用效应越大,重要性和模糊性其中一个要素趋向零,谣言不能产生,所以公布真相,扫除模糊性,才可能将消除谣言,现用可信度替代模糊性、用谣言的受众人群替代事件的关键信,精简问题,据此去创建谣言评价的数学模型。

针对问题三,根据对问题一、二的处理,给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谣言传播受众人群事件可信度谣言危害在突发事件、乃至各种危机中,谣言的作用不可低估。

现代环境下,利用灵活无序的网络传播,谣言传播变的速度更快、作用力更强。

如果对一个一般谣言大动干戈,显然得不偿失;而对于一个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谣言处置失当,就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因此,对谣言传播机理、鉴别进行研究非常重要。

1.创建评价网络谣言级别的评价指标体系,(比如受众范围、感兴趣程度、传播方式、后果影响等),最出色能够得出可以定量的公式,公式中牵涉的指标就是能收集的。

2.建立谣言评价的数学模型,包括谣言的鉴定(例如可以某种方式建立谣言的置信范围例如[0,1],当按照某公式评价某消息的时候能有一个阈值,即当消息低于某数值的时候可以认定不属于谣言,超过某数值的时候就属于谣言)、谣言危害的估计(以便有关部门采取相应措施,例如置之不理、召开新闻发布会、查处谣言制造者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1.1 确定评价对象集和指标集 假设评价对象集为;指标集为,其中 ( =1,2,…,)是指第个 指标。其原始指标数据矩阵为: 其中表示第个评价对象的第个指标值。 5.2.1.2利用灰色关联度计算模糊隶属度 1)确定最优指标集 其中(=1,2,…,)为第 个指标在各个评价对象中的最优值。因此我 们可构造初始矩阵U: 其中 表示评价对象 的第个指标 的指标值(=1,2,…,;=1,2, …,)。 2)对原始指标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由于评价中所涉及的各个指标因素具有不同的量纲,不能进行直接比 较,因此,需要对原始数据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假定第 个指标的最小值为,最大值为, 令 ,(=1,2,…,;=1, 2,…,) 即为 的无量纲值。 则对原始指标矩阵U 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的结果矩阵C 为: 3)计算灰色关联系数 对数据无量纲化处理后,把最优指标集作为参考序列,将各评价对象的 指标值(=1,2,…,)作为比较序列,那么第 个评价对象 在第个指 标下的无量纲化指标值与其最优指标 的关联系数为( =1,2,…,; =1,2,…,)。 式中∈[0, 1]称为分辨系数,一般取=0.5。 采用这种方式求得的关联系数就是隶属度。 4)构造模糊关系矩阵 其中( =1,2,…,; =1,2,…,)表示评价对象 在第个指标下的无 量纲化指标值与其最优指标 的关联系数。 5.2.1.3 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 原理已在模型一中叙述,得到权重矩阵。 5.2.1.4 模糊合成与综合评价 其中 为评价对象 ( i=1,2…,n)综合所有评价指标后得到的综 合隶属度,也即是该对象属于优越的程度。 最后,根据 ( i=1, 2…,n)的大小,对评价对象进行综合评 价,其中越大,表示评价效果越好。 5.2.2 模型二的验证 通过对大量的网络舆论事件研究分析,我们选取“躲猫猫”事件对
五、模型建立与求解
5.1 问题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5.1.1 模型的建立 我们将问题分为3个层次:目标层O、准则层C、方案层P;每层有若 干个元素,各层元素间的关系用相连的直线表示。通过相互比较确定各 准则对目标的权重,及各方案对每一准则的权重。将上述两组权重进行 综合,确定各方案对目标的权重。运用层次分析模型,大致分为以下4 个步骤: 1)建立层次分析结构模型:
外在因素
新闻线人 传统媒体 帖子总数 主帖数 日帖子数 日点击量
内在因素
0.7
表中各二级网络舆论指数指标的权重一级指标在网络舆论指数的权重 * 二级指标在一级指标中所占的权重。 各因素对网络舆论影响的权重比值如图所示: 由图可以看出每天的帖子数和每天的点击量在网络舆论的影响因素 中所占比重最大,这说明网民对舆论的关注程度对网络舆论的影响最 大。网络版主对网络舆论也有重要影响,而主帖数、帖子总数、传统媒 体、新闻线人对网络舆论也有一定影响。 5.2 问题二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5.2.1 模型的建立 由于考虑到大量未知信息的存在,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计算各 指标的灰色度,并以关联度作为隶属度,建立模糊关系矩阵,然后利用 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的相对权重,再进行模糊合成,最终得出评价的 结果。 以下是该模型建立的具体步骤。
三、符号说明
D w CR U A 网络舆论指数 权重向量 一致性比率 二级指标集 评价对象集
第个评价对象的第个指标值 灰色关联系数
R P
模糊关系矩阵 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到的各指标 权重
网络舆论指数的大小
四、模型假设
1、外在因素的影响只有两个状态:介入或不介入。 2、假设论坛的统计的数据都是真实的。 3、假设网民在各论坛分布均匀。 4、假设调查期间网民总数保持不变。
网络舆论的传播问题
摘要
持有、接受、表达某种相同、相似的观点的人在社会人群中所占 的比例超过一定的阀值,这时候这种观点就上升为舆论 (opinions)。互联网 作为开放的网络平台,已成为新闻集散地、观点集散地和民声 集散地。网络舆论呈现的状态极为活跃和显著,有可能影响到社会安定 和其他政治问题,因此有必要找出其影响因素,研究其发展态势,在 必要时对其进行适当的控制和引导。 对于问题一,我们在查阅相关资料以及对网络舆论的分析理解后, 将影响网络舆论的因素分为两大类: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外在因素主 要是推动舆论的发展,而内在因素表现为网民对舆论的关注程度。各大 类因素又分为若干类。由于各影响因素的权重不等,我们运用层次分析 法计算各因素的权重如下: 网络版 主
4
5
6
7
8
9
10 11
0 0 0.58 0.90 1.12 1.24 1.32 1.41 1.45 1.49 1.51 定义一致性比率 当<0.1时,通过一致性检验。 权向量即为最大特征根对应的列向量经过归一化处理而得到的
4)组合权向量及其一致性的检验
第二层对第一层的权向量 第三层对第二层各元素的权向量
日点击 4 3 0.5 1 0.316 量 最大特征值= 4.195,CI =0.065, RI=0.900, CR=0.072<0.1,通过一致 性检验。 综合分析以上各个影响网络舆论指数的二级指标和一级指标可得:
一级指标
一级指标 在目标层 中的权重 0.3
二级指标 网络版主
二级指标在 一级指标的 权重 0.637 0.105 0.258 0.113 0.097 0.473 0.316 0.191 0.031 0.077 0.079 0.068 0.331 0.221
构造矩阵 第三层对第一层的组合权向量即为:
因此根据第三层对第一层的组合权向量即可得出影响网络舆论的各 种因素对网络舆论所占的权重。 5.1.2问题模型的求解 利用AHP层次分析软件,通过确定不同网络舆论指数的权重程度, 并采用几何法对不同指数形成判断矩阵,通过条件后得出权重如下: 1、 影响网络舆论指数的一级指标 网络舆论指数 外在因素 内在因素 外在因素 1 3/7 0.3 内在因素 7/3 1 0.7 最大特征值=2.000,CI=0.000 ,RI=0.000 ,CR=0.000<0.1,通过一致 性检验 2、二级指标占外在因素的权重 外在因素 网络版主 新闻线人 传统媒体 网络版主 新闻线人 1 0.2 5 1 3 0.33 0.637 0.105
二、问题分析
2.1问题一的分析 我们知道,影响网络舆论的因素非常多,而且每个因素的影响程度 都不同,因此把该问题转化为多层次分析问题。层次分析法(AHP)是 将与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 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其特点是在对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本 质、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较少的定量 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 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将决策。 由于网络舆论的复杂性,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在遵循客观性、科 学性、可操作性、有效性这四个准则的条件下我们选取较有代表性的影 响指标,其中一级指标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外在因素对应的二级 指标为网络版主、新闻线人、传统媒体,内在因素对应的二级指标为帖 子总数、日主帖数、日帖子数、点击量。 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分析,确定各二级指标在网络舆论中所占 的权重,进而可知其对网络舆论的影响程度。 2.2 问题二的分析
模型二的正确性加以验证。数据选自较有代表性的天涯杂坛从2月13日 到3月12日的数据记录。这里,2月13日到3月12日的每一天对应于模型 中的评价对象;各影响因素对应于模型中的指标;网络舆论指数对应于 模型原理中的综合评价,其值越大,代表当天的事件受各方面的关注度 越高。 5.2.2.1 确定评价对象集和指标集 评价对象集为,其中分别表示第一天、第二天……第28天的舆论指 数;指标集为,其中分别表示网络版主、新闻线人、传统媒体、帖子总 数、主帖数、日帖子数、点击量。 5.2.2.2.将指标集元素进行量化处理 网络版主、新闻线人、传统媒体等外在因素只有两种状态:介入舆 论、为介入舆论。如果他们介入舆论其所占权重完全作用在舆论指数上 贡献量为1,不介入则对网络舆论指数贡献量为0。所以将其介入状态赋 值为1,未介入状态赋值为0。对于“躲猫猫”事件,2月13日首先由 《云南信息报》披露,随后开始网络转载,帖子成为热帖,可以认为传 统媒体、网络版主、新闻线人事件第一天就介入,对其赋值为1,到3月 1日事情基本明了,论坛媒体不再关注此事,此时赋值为0。而帖子总 数、主帖数、日帖子数、日点击量均可以用统计来的数据表示,无需量 化。 由此可得其原始指标矩阵所对应的数据为: = 1 1 1 1122 4 1122 4884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347 1379 1388 1526 1731 3088 6100 13011 14066 15346 15834 3 3 1 5 4 6 12 25 24 20 14 225 32 9 138 205 1357 3012 6911 1055 1280 488 8110 821 570 5649 5797 114958 171011 228137 49600 50093 53525
传统媒体 0.33 3 1 0.258 最大特征值=3.039,CI=0.019 ,RI=0.580 ,CR=0.033<0.1,通过一致 性检验。 3、二级指标占内在因素的权重 内在因 帖子总 主帖数 日帖数 日点击量 素 数 帖子总 数 主帖数 日帖子 数 1 0.5 5 2 1 3 0.2 0.33 1 0.25 0.33 2 0.113 0.097 0.473
网络舆论的形成和发展受问题(1)中各因素的影响,各种因素之 间的关系错综复杂,适合于运用模糊理论建立数学模型。但以往各因素 的隶属度往往是通过主观经验或构造隶属度函数来确定的。为了科学 的、准确的确定隶属度,我们首先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计算各指标 的灰色关联度,并以关联度作为隶属度,建立模糊关系矩阵,然后利用 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的相对权重,再进行模糊合成,最终得出各因素 相互作用下的网络舆论指数。根据已知时间段的网络舆论指数预测网络 舆论的变化趋势,进而对网络舆论的态势做出客观的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