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内容简介及习题答案)
中考名著简介及常见习题带答案(部编版教材全六册,总计十部名著)
中考名著内容简介及常见习题带答案(部编版教材全六册,总计十部名著)说明:中考必考名著在中考说明中作了界定,确定十部名著列入了中考考察范围。
整理的这些名著资料,每部名著前面部分为内容简介,后面紧跟习题,带答案,主要是自己使用,也方便大家使用。
中考必考名著目录:七年级上册《朝花夕拾》、《西游记》七年级下册《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八年级上册《红星照耀中国》、《昆虫记》八年级下册《傅雷家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九年级上册《水浒传》九年级下册《简·爱》一、部编版七上名著《朝花夕拾》内容简介及习题(带答案)【整体内容】《朝花夕拾》是鲁迅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10篇。
最初在《莽原》杂志发表时总题目是“旧事重提”,1927年编集成集书,改为《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的作品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
【情节梗概及相关练习】一、《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嗥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
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阅读《狗•猫•鼠》,回答下列问题1.作者仇猫的原因有哪些?答:①性情和别的“猛兽”不同,慢慢地折磨弱者,尽情玩弄对手;②有一副媚态,常常闹得别人心烦(在“我”的耳朵边尽嚷);③吃了“我”饲养的可爱的隐鼠,尽管后来发现是错怪了它。
④伤害了兔的儿女们。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狗•猫•鼠》中作者小时候床头贴的两张花纸是:《八戒招赘》、《老鼠成亲》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朝花夕拾·猫鼠狗》中狗和猫成了仇家的原因。
答:一次,动物们要开会议事,让狗去请大象。
结果狗将猫当成了大象请来了,受到动物们的嗤笑。
人教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知识点及精选练习(含答案)
(一)《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内容简介】《朝花夕拾》是鲁迅创作的以回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生活为主的散文集,共收入10篇散文。
《朝花夕拾》题目意义是“早晨的花晚上拾起”,意即:“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意思”。
故又名《旧事重提》。
【故事梗概】《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阿长与〈山海经〉》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
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
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卧冰求鲤”、“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三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可怜。
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
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无常》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
《朝花夕拾》练习题及答案
《朝花夕拾》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朝花夕拾》是哪位作家的作品?A. 郭沫若B. 鲁迅C. 钱钟书D. 老舍答案:C. 钱钟书2. 《朝花夕拾》一书中主要记载了作者的哪个阶段的生活?A. 童年B. 青年C. 中年D. 老年答案:A. 童年3. 《朝花夕拾》这个名字的寓意是什么?A. 描绘白日景象B. 描述人生悲欢C. 记录晨昏之事D. 怀念往事答案:D. 怀念往事二、判断题1. 作者在书中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
正确√ 错误答案:√ 正确2. 《朝花夕拾》是一部小说作品。
正确错误√答案:错误√3. 《朝花夕拾》一书主要描写了作者的青年时期经历。
正确错误√答案:错误√三、简答题1. 《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朝花夕拾》是钱钟书回忆童年时代的散文随笔集,记载了作者在童年时期的生活点滴,描绘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2. 《朝花夕拾》的名字有何含义?答:《朝花夕拾》的名字表达了作者对往事的怀念和对逝去时光的追忆之情,揭示了人们对美好过往的珍视和向往之情。
四、综合题请你简要介绍《朝花夕拾》的作者钱钟书和他的创作风格。
答:钱钟书,是20世纪中国著名作家、学者,以其文学作品和学术成就著称。
他的作品注重细节描写和内心感受的表达,以平实的语言叙述生动的故事,温情地描绘了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
《朝花夕拾》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深受读者喜爱和推崇。
以上是关于《朝花夕拾》的练习题及答案,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部经典作品。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习题以及答案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习题以及答案朝花夕拾》是中国现代文学大师鲁迅于1926年所作的一本散文集,共26篇。
目前,我们学过其中的《故乡》和《记忆》。
在《故乡》和《记忆》中,鲁迅先生回忆了儿时生活中常见的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
五猖会》中,鲁迅回忆童年往事,含蓄地表达了对父母毫不顾及孩子心理的无奈与厌烦,这件事是他童年时的经历。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山,浙江绍兴人,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朝花夕拾》最初在《莽原》发表时,题为《散文集》,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散文集,共26篇,是一部蕴含着思考和回忆的作品。
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这句话出自《记忆》。
本文记叙作者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我想要读书,父亲却要我卖柴,让我感到痛苦,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视,含蓄地批判了旧时社会的不合理。
鲁迅在《我的母校》一文中讲述了在日本留学时的研究生活,在这段经历中发生了他一生最重要的转变:转变为革命者,回国后,他将孙中山先生的画像挂在寓居的东墙上,深切表达了对没有民族偏见的、正直热诚的先生的怀念。
8、《朝花夕拾》中除了阿长外,还有一个女性形象,她分别出现在《记忆》和《故乡的云》中。
她和鲁迅的关系是表姐妹。
小时候,鲁迅认为她是一个有钱人家的大小姐,长大后却逐渐发现她的善良和热心。
在她的影响下,鲁迅在父亲去世时做了一件令自己终身难忘的事情,那就是为父亲买了一件新衣服。
9.下面这副挽联是国际友人斯诺悼念鲁迅先生而写的,请将上联补充完整。
泽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导革命;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10、鲁迅借动物比喻人,表达出对资产阶级反动文人的辛辣讽刺的文章是《狗和鲁迅》;斥责封建孝道不顾人命,教坏后人的文章是《孔乙己》;表现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压制的文章是《阿Q正传》和《风筝误》;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的文章是《幽默之王》;揭示一些徒有虚名、草菅人命的“名医”的文章是《华盖集》;展现自己走出故乡,希望通过外出求学寻找到救国救民真理这一过程的文章是《故乡》和《春梦》;在鲁迅一生中始终不能忘怀的三个人是许广平、范长江、陈独秀。
朝花夕拾》简介+练习题
《朝花夕拾》简介《朝花夕拾》是一本家喻户晓的散文集,是一本必读的文集,虽然《朝花夕拾》不是为少年儿童写的,但写了许多关于少年儿童的事,读起来兴趣盎然,这本书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中不同生活经历和体验的文字。
《朝花夕拾》共收入十篇作品。
包括表现了鲁迅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的《狗·猫·鼠》;怀念长妈妈又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阿长与<山海经>》;批判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的《二十四孝图》;表现封建家长制阴影的《五猖会》;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写童年之事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露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实质的《父亲的病》;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范爱农》。
《朝花夕拾》将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显示了作者关注人生、关注社会改革的巨大热情。
一、填空题1、《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本()集。
全书十篇文章,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
我们学过其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等。
2、《朝花夕拾》原名(),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3、鲁迅,原名(),字(),()人,是中国现代伟大的()家、()家和()家。
4、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
5、《五猖会》中,父亲让我背(),让我感到痛苦。
6、“赛神会”中“我”和许多人喜欢看()。
7、《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的急切兴奋的心情,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8、鲁迅在()深切表达了对日本没有民族偏见的正直热诚的先生的怀念。
9、在《琐记》一文中鲁迅先生曾描述了()的区别。
10、鲁迅小时候最喜欢在()玩耍。
11、《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分别的几个片段,并说明了在仙台医专时()这一重要的人生转折。
朝花夕拾赏析(内含试题)
名著欣赏《朝花夕拾》作者简介鲁迅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少年时代在家塾学习诗书经传,喜欢野史杂录和民间绘画艺术。
1898年就读于洋务派创办的南京江南水师学堂,数月后重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路矿学堂,开始接触新学。
1902年到日本留学。
4月入弘文学院,1904年4月结业,6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这一时期开始参加各种民族民主革命活动,广泛涉猎西方近代科学文艺书刊。
最早的一篇译述文章《斯巴达之魂》前半部分发表于l903年6月在日本出版的《浙江潮》第5期(后半部分载于第9期);同年在东京出版了第一本翻译科幻小说《月界旅行》。
1906年弃医学文,希望以文艺改造国民精神。
筹办文艺杂志《新生》,未果,转而在《河南》杂志发表《人之历史》、《摩罗诗力说》、《文化偏重论》等重要论文。
与周作人合译《域外小说集》第一集,1909年出版。
1909年夏回国,先后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和绍兴府中学堂任教。
辛亥革命后任绍兴师范学校校长。
1911年用文言写了第一篇小说《怀旧》,思想特色和艺术风格,都与后来小说相同,捷克学者普实克认为它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先声”。
1912年2月应蔡元培之邀,赴南京教育部任职,后随教育部迁往北京。
1918年5月开始以“鲁迅”为笔名在《新青年》发表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此后3年间陆续在《新青年》发表小说、新诗、杂文、译文50余篇,并参与《新青年》编务。
1920年8月被聘为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文科讲师。
1921年12月至次年初,最重要的代表作《阿Q正传》在《晨报副刊》连载。
1923年,第-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出版。
1926年出版《仿惶》。
除了小说,鲁迅还写了很多具有独特风格的杂文,以《随感录》为代表,1918年起在《新青年》上发表。
1925年出版杂文集《热风》。
此后几乎每年都有杂感集问世。
20年代中期,参与创办《莽原》周刊、《语丝》周刊和文学社团末名社。
1927年初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
朝花夕拾练习题附答案
朝花夕拾练习题附答案朝花夕拾练习题附答案《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朝花夕拾练习题附答案,欢迎大家阅读。
练习题一1《朝花夕拾》原名《_________》,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请简介一下其中的一篇(课内学过的除外)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朝花夕拾》中,作者曾在两篇文章中提到自己儿时保姆长妈妈“谋害”隐鼠一事,说明了_____________。
3. 鲁迅是家、家、家。
4. 鲁迅原名,字,后改名。
5.第一篇白话小说。
6.《藤野先生》这篇文章年月日7. 《风筝》这篇文章中描写作者是在哪个季节放风筝?8. 《过客》这篇文章中有几个人物?9.《淡淡的血痕中》是为了记念。
10、朝花夕拾的题材是。
11、朝花夕拾原名。
12、朝花夕拾于年出版。
13、朝花夕拾共收入篇作品。
14、朝花夕拾的“朝”是的意思,“夕”是的意思。
15、对朝花夕拾书名进行解析:。
16、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是:。
17、朝花夕拾的作者的其他代表作有:。
18、有关朝花夕拾的对联:。
19、朝花夕拾的思想:。
20. 鲁迅先生是中华民族优秀的家。
答案:1、《旧事重提》、示例:《二十四孝图》主要内容:童年时代的我和我的伙伴实在没有什么好画册可看。
我拥有的最早一本画图本子只是《二十四孝图》。
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
2.对阿长的怀恋3.文学思想革命4.周樟寿豫才周树人5.《狂人日记》6.1926 10 127.冬天8.3个9.几个死者和生者和未生者10 回忆性散文集11旧事重提12. 192713. 1014.早上晚上15.早上的`花晚上来捡,就是成年时回忆往事16.作者的保姆长妈妈、恩师藤野先生、朋友范爱民、父亲。
名著阅读《朝花夕拾》习题集(含答案)
名著综合对比阅读第一部《朝花夕拾》(一)禽兽与乡绅【阅读点睛:在《狗·猫·鼠》中,作者借写对猫的仇视,辛辣讽刺,严厉抨击帝国主义、北洋军阀及其御用文人,他们貌似“公允”,实质上是虚伪、残忍、为虎作伥。
《儒林外史》第四回写严贡生在范进张静斋面前吹嘘自我清高,后来卷入两个案子中去。
作者对严贡生的讽刺,直指当时社会中乡绅的横行霸道、贪婪自私。
】【甲】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这样严。
在动物界,虽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样舒适自由,可是噜苏做作的事总比人间少。
它们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辩话。
虫姐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命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
而人呢,能直立了,自然就是一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能写字作文了,自然还是一大进步。
然而也就堕落,因为那时也开始了说空话。
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连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只能嗥叫的动物,实在免不得“颜厚有忸怩”。
假使真有一位一视同仁的造物主,高高在上,那么,对于人类的这些小聪明,也许倒以为多事,正如我们在万生园里,看见猴子翻斗,母象请安,虽然往往破颜一笑,但同时也觉得不舒服,甚至于感到悲哀,以为这些多余的聪明,倒不如没有的好罢。
然而,既经为人,便也只好“党同伐异”,学着人们的说话,随俗来谈一谈,辩一了。
【乙】张乡绅道:“总因你先生为人有品望,所以敝世叔相敬;近来自然时时请教。
”严贡生道:“后来倒也不常进去。
实不相瞒,小弟为人率真,在镇里之间,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所以历来的父母官,都蒙相爱。
汤父母虽不大喜欢会客,却也凡事心照。
就如前月县考,把二小儿取在第十名,叫了进去,细细问他从的先生是那个,又问他可曾定过亲事,著实关切!”范举人道:“我这老师看文章是法眼;既然赏识令郎,一定是英才。
可贺!”严贡生道:“岂敢!岂敢!”又道:“我这高要是广东出名县分;一年之中,钱粮、花布、牛、驴、渔船、田房税,不下万金。
《朝花夕拾》练习题及答案
《朝花夕拾》练习题及答案朝花夕拾练习题及答案题目一:根据《朝花夕拾》中的描写,简要概括古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答案一:《朝花夕拾》这部作品中,作者鲁迅描绘了古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古人对自然的热爱体现在他们对于美丽景观的赞美和享受中,同时也表现在他们对自然的深入观察和研究中。
他们欣赏四季的变化,赞美大自然的精妙之处,同时以诗歌、绘画等艺术形式表达对自然的感激之情。
古人对自然不仅有热爱,还有敬畏之情。
在面对大自然的伟力和无法掌控的力量时,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深深根植于他们的内心。
他们意识到人类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受制于自然的力量和规律,因此对自然抱持敬畏之心。
题目二:分析《朝花夕拾》中的主题与人物形象的关系。
答案二:《朝花夕拾》中的主题与人物形象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这部作品以作者自身的经历和观察为基础,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主题。
作者通过描绘众多的人物形象,包括亲人、朋友、师长等,展现了社会现实中的各种人性。
这些人物形象的展现使得主题更加鲜活和具体。
其中,作者对父亲的塑造,表达了对家庭、爱和责任的思考;对李先生的塑造,揭示了社会现实中的艰辛和残酷;对荣府的描写,则呈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不公。
通过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现实的问题,传达了自己的观点和主题。
题目三:结合《朝花夕拾》中的描写,分析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批判。
答案三:《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作品,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描写和反思,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批判。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以自己的经历和观察为基础,对当时的社会进行深入剖析,对封建社会的腐败、残酷以及人们的苦难进行了批判。
他通过对旧制度的揭示,呼吁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作者以鲜明而真实的语言,描绘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不平等,并通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展现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批判。
题目四:《朝花夕拾》中的故事情节对读者有哪些启示和思考?答案四:《朝花夕拾》中的故事情节给读者带来了很多启示和思考。
七年级名著阅读《朝花夕拾》名著阅读 +真题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作者简介】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
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又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名著概要】《朝花夕拾》是鲁迅创作的以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是鲁迅唯一的一本散文集,是回忆性散文。
作品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在夹叙夹议中,表现出对反动、守旧势力的打击和嘲讽。
《朝花夕拾》题目意义是“早晨的花晚上拾起”,意即:“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意思”。
原题是《旧事重提》,收入10篇散文,外加一篇《小引》,一篇《后记》。
【重点文章简介】1、《狗·猫·鼠》——表达对猫的讨厌和仇恨《朝花夕拾》中的第一篇文章《狗•猫•鼠》核心内容表现了鲁迅对猫的厌恶和仇视,媚态的猫实际上是以物喻人,不仅指现代评论派的资产阶级文人,也勾勒了一切反动黑暗势力的共同特征。
在《狗•猫•鼠》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
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通过三种动物之间详尽的论述来表明了当时中国的景况,也正因为那时,发现了鲁迅的隐鼠并不是长妈妈故意杀死的,也为后《阿长与<山海经>》作了铺垫。
2、《阿长与<山海经>》——怀念长妈妈《阿长与〈山海经〉》就是集中写长妈妈的一篇文章,长妈妈这是一个善良朴实而又迷信、爱唠叨、“满脑子是麻烦的礼节”的女性。
但她竟办成了别人办不成的事情,那就是给童年鲁迅买来了他梦寐以求的书——《山海经》。
3、《二十四孝图》——批判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通过鲁迅的青年时代对于《二十四孝图》的理解,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也同时通过此来批斗了当时中国社会思想的封建。
《朝花夕拾》练习题及答案
《朝花夕拾》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
(每题 3 分,共 30 分)1.《朝花夕拾》是一部()。
A. 小说集B. 散文集C. 诗歌集D. 戏剧集答案:B。
2.《朝花夕拾》原名()。
A.《旧事重提》B.《童年回忆录》C.《岁月随笔》D.《回忆往事》答案:A。
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作者回忆了在百草园的快乐生活和在三味书屋的()生活。
A. 有趣B. 枯燥C. 充实D. 丰富答案:B。
4.《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为“我”买来了()。
A.《三国演义》B.《水浒传》C.《聊斋志异》D.《山海经》答案:D。
5.《藤野先生》中,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老师是()。
A. 藤野先生B. 寿镜吾先生C. 章太炎先生D. 范爱农答案:A。
6.《五猖会》中,父亲让“我”背()才能去看五猖会。
A.《千字文》B.《百家姓》C.《弟子规》D.《鉴略》答案:D。
7.《狗・猫・鼠》中,作者仇猫的原因不包括()。
A. 猫吃了作者饲养的小隐鼠B. 猫总是一副媚态C. 猫配合时的嗥叫令人心烦D. 猫的性格温顺答案:D。
8.《琐记》中,作者为了寻找“另一类的人们”而到()求学。
A. 南京B. 上海C. 杭州D. 北京答案:A。
9.《范爱农》中,范爱农最后()。
A. 落水身亡B. 生病去世C. 参加革命牺牲D. 回到故乡答案:A。
10.《朝花夕拾》中,作者回忆了自己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的生活,表达了对()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批判。
A. 过去生活B. 故乡C. 亲友D. 童年伙伴答案:A。
二、填空题。
(每题 3 分,共 30 分)1.《朝花夕拾》中,作者鲁迅原名______。
答案:周树人。
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百草园是作者的______。
答案:乐园。
3.《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是作者的______。
答案:保姆。
4.《藤野先生》中,藤野先生是作者在______留学时的老师。
答案:日本。
5.《五猖会》中,五猖会是一种______活动。
初中语文名著《朝花夕拾》名著导读+常见考点+习题
01初中语文《朝花夕拾》名著导读一、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家庭。
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并第一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1881年9月25日,鲁迅先生诞生在浙江绍兴。
周家是一个大家族,到鲁迅祖父一辈,已日渐衰败。
鲁迅的父亲是个秀才,在仕途上终生不得意一直没有考上举人。
12岁那年,祖父因科场案入狱,父亲受此打击日渐病重,在他15岁那年病逝。
这段时间里,作为家中的长子,鲁迅计划每天出入于当铺和药店之间,深深地感到事态的炎凉。
17岁,鲁迅离开家乡,先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转入路矿学堂。
1902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东渡日本深造。
两年后,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医学,幻灯片事件使他深刻地认识到改变中国人麻木的精神比医治肉体更为重要,于是弃医从文。
1909年回国,回国以后,鲁迅先后在杭州、绍兴等地教过书,后又去北京的教育部做事,其间目睹了辛亥革命从胜利到失败的整个过程,更加坚定了中国社会的当务之急是国民性的改造的认识。
1917年前后,新文化运动以及文学革命已经开始提倡,鲁迅开始写作,随着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发表,一发不可收拾,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
二、写作背景创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是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
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愤怒声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
他曾先后避居山本医院、德国医院等处。
尽管生活艰苦,还写了不少的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等三篇散文,它们后来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写作的《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拾》。
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但他在厦门大学只带了四个多月,因为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是污浊的。
名著《朝花夕拾》文学常识知识点重点考点及练习题含答案
名著《朝花夕拾》文学常识知识要点及练习答案一、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家庭。
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并第一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1881年9月25日,鲁迅先生诞生在浙江绍兴。
周家是一个大家族,到鲁迅祖父一辈,已日渐衰败。
鲁迅的父亲是个秀才,在仕途上终生不得意一直没有考上举人。
12岁那年,祖父因科场案入狱,父亲受此打击日渐病重,在他15岁那年病逝。
这段时间里,作为家中的长子,鲁迅计划每天出入于当铺和药店之间,深深地感到事态的炎凉。
17岁,鲁迅离开家乡,先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转入路矿学堂。
1902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东渡日本深造。
两年后,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医学,幻灯片事件使他深刻地认识到改变中国人麻木的精神比医治肉体更为重要,于是弃医从文。
1909年回国,回国以后,鲁迅先后在杭州、绍兴等地教过书,后又去北京的教育部做事,其间目睹了辛亥革命从胜利到失败的整个过程,更加坚定了中国社会的当务之急是国民性的改造的认识。
1917年前后,新文化运动以及文学革命已经开始提倡,鲁迅开始写作,随着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发表,一发不可收拾,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
二、写作背景创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是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
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愤怒声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
他曾先后避居山本医院、德国医院等处。
尽管生活艰苦,还写了不少的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等三篇散文,它们后来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写作的《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拾》。
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但他在厦门大学只带了四个多月,因为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是污浊的。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名著阅读01《朝花夕拾》考点及习题(含答案)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名著阅读01《朝花夕拾》考点及习题(含答案)一.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甲]毕业,自然大家都盼望的,但一到毕业,却又有些爽然若失。
爬了几次桅,不消说不配做半个水兵;听了几年讲,下了几回矿洞,就能掘出金、银、铜、铁、锡来么?实在连自己也茫无把握,没有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的那么容易。
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钻下地面二十丈,结果还是一无所能,学问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了。
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外国去。
[乙]“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上面两个文段出自《____》,讲述的是_______(人名)求学期间的心理变化,正是这些变化促使他做出了重要的人生选择:__________,体现了他对新时代新思想的追求(2)请从下列三个人物中任选一个,参照示例,联系具体情节谈谈所选人物的追求。
[示例]范爱农受到轻蔑、排斥和迫害,甚至靠教小学生糊口,但始终追求自由和进步。
A.唐僧《西游记》B.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C.彭德怀《红星照耀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朝花夕拾》的荐读演讲的片段,按要求填空。
1.亲爱的同学们:《朝花夕拾》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我建议大家读一读。
在书中,有描述“我”与小动物为友的①___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表现“我”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②___和《范爱农》;也有反映“我”的家乡的赛会风俗的③______ 和④_____。
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作者深沉的情感和理性的批判,令人回味无穷。
2. 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请写出书中一处能够表现作者“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评判”的内容。
《朝花夕拾》习题及答案 (1)
《朝花夕拾》习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A.形象好看B.活泼诙谐C.能勾摄恶人魂魄D.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正确答案)2.《藤野先生》中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A.受到日本同学歧视B.先生不重视自己C.要拯救国民的精神(正确答案)D.学医太难3.《琐记》一文中写了几件事,表达了对衍太太的不满()A.一件B.两件C.三件(正确答案)D.四件4.《朝花夕拾》中,阿长的性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列哪一个不是阿长的性格特点()A.迷信B.不拘小节C.马虎(正确答案)D.朴实5.陈莲河给鲁迅的父亲看病时所开的药引是什么()A.一对蚂蚁B.一对蟋蟀(正确答案)C.一包苦菜D.都不是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鲁迅写《范爱农》只为了回忆过去,记住以及想念范爱农B.范爱农不喜欢甚至讨厌自己的先生,因此在先生死时不主张发电报C.鲁迅记忆中的范爱农很坏D.《范爱农》记叙的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正确答案)7.下列文章不属于《朝花夕拾》的是( )A.《风筝》(正确答案)B.《无常》C.《父亲的病》D.《藤野先生》8.《朝花夕拾》中记叙鲁迅为了寻“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的是()A.《五猖会》B.《琐记》(正确答案)C.《父亲的病》D.《无常》9.鲁迅早年留学学习医学的国家是()A.日本(正确答案)B.美国C.苏联D.英国10.范爱农和鲁迅初次相识的地点是( )A.东京B.北平C.横滨(正确答案)D.绍兴11.《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是哪篇文章?()A.《琐记》B.《无常》(正确答案)C.《二十四孝图》D.《狗猫鼠》12.下列文章中不曾提及“长妈妈”的篇目是()A.《狗猫鼠》B.《五猖会》C.《二十四孝图》D.《琐记》(正确答案)13.“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这段文字描写的是( )A.孔乙己B.范爱农(正确答案)C.藤野先生D.寿镜吾老先生14.下列对《朝花夕拾》中的作品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阿长与山海经》一文,前半部分写阿长的粗鄙,是为了突出后半部分阿长对“我”的无私关爱。
《朝花夕拾》(内容简介及习题答案)
《朝花夕拾》【小说的时代背景】朝花夕拾,运用比喻,将早年旧事比作“朝花”,晚年回忆比作“夕拾”,生动形象,且又含蓄,富有文采。
【主要内容】《朝花夕拾》的作品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
【情节梗概及相关练习】《狗·猫·鼠》一文作于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北洋军阀暴政肆虐,鲁迅先生也被列入了通缉者的名单。
此时鲁迅先生虽已离家避祸,但仍处于战斗的中心,这篇散文对现实就有较多的干涉,有很强的政论性。
这篇文章从别人抨击自己“仇猫”说起,谈到“人禽之辨”,讽刺人类的违心之论,党同伐异;接下来分析自己“仇猫”的原因:猫喜欢幸灾乐祸、折磨弱者,媚态十足、扰人清静;接着回忆中西方黑猫、猫婆、猫鬼的传说,猫的妖气十足;进而忆起自己小时候心爱的隐鼠被害,长妈妈嫁祸于猫,我对猫追杀决绝,甚至于在《兔和猫》一文中有了毒药的冲动,使出了更毒的辣手,落下“仇猫”的话柄。
作者进而“反省”,做出嘲讽:要像中国的官兵学习,长保着“御辱保家”的资格,绝不打伤或杀害,只在家门口大声叱咄。
《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嗥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
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阅读《狗•猫•鼠》,回答下列问题1.作者仇猫的原因有哪些?答:①性情和别的“猛兽”不同,慢慢地折磨弱者,尽情玩弄对手;②有一副媚态,常常闹得别人心烦(在“我”的耳朵边尽嚷);③吃了“我”饲养的可爱的隐鼠,尽管后来发现是错怪了它。
④伤害了兔的儿女们。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狗•猫•鼠》中作者小时候床头贴的两张花纸是:《八戒招赘》、《老鼠成亲》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朝花夕拾·猫鼠狗》中狗和猫成了仇家的原因。
朝花夕拾习题与答案
朝花夕拾习题与答案朝花夕拾习题与答案朝花夕拾,这是一本让人怀念的书。
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鲁迅的童年回忆和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这本书中有许多经典的篇章,其中的习题更是引人深思。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这些习题,并试着给出一些答案。
第一道习题:为什么鲁迅把自己的童年称为“朝花夕拾”?答案:鲁迅之所以将自己的童年称为“朝花夕拾”,是因为他在书中回忆了他童年时的点点滴滴,如同在拾取朝霞和夕阳一样。
他通过回忆童年,试图找到自己内心深处的纯真和善良,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第二道习题: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对教育有何看法?答案: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对教育有着深刻的思考。
他批评了当时的教育制度,认为它只是一种机械的灌输,没有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他主张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想品质,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
第三道习题: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对社会现实有何反思?答案: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他通过回忆童年时的经历,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残酷。
他对封建礼教、旧式教育和社会不公平现象进行了批判,呼吁人们关注社会问题,改变现状。
第四道习题:鲁迅在《朝花夕拾》中表达了怎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答案:鲁迅在《朝花夕拾》中表达了一种批判现实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他认为人应该追求真理和正义,关注社会问题,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他呼吁人们不要被封建礼教束缚,要有勇气去改变现状,追求自由和平等。
第五道习题: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对文学有何见解?答案: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对文学有着独特的见解。
他认为文学应该关注现实,批判社会,揭示人性的丑恶。
他不赞成空洞的美化和浪漫主义,而主张文学应该反映真实的生活,引起人们的思考和共鸣。
通过回答这些习题,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朝花夕拾》这本书。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个童年回忆的故事集,更是一本关于人性、教育和社会问题的思考之书。
它引发了我们对于人生、价值观和文学的思考,使我们更加关注社会现实,追求真理和正义。
朝花夕拾习题及答案
朝花夕拾习题及答案朝花夕拾习题及答案近年来,随着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习题已成为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朝花夕拾》作为鲁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也成为了中学生们必读的文学经典之一。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部作品,以下将针对《朝花夕拾》中的一些重要习题进行解答。
1.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它的主题是什么?为什么这部作品被誉为中国现代散文的奠基之作?《朝花夕拾》以鲁迅的亲身经历和观察为基础,通过对于旧时代社会现象的揭示和对人性的深刻剖析,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现代社会的探索。
这部作品以鲁迅独特的文风和犀利的笔触,深入浅出地展现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悲凉,对中国现代散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朝花夕拾》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鲁迅通过对于旧时代文化的描绘,表达了怎样的思考?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通过对于旧时代文化的描绘,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黑暗。
他以自己亲身经历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为例,揭示了旧时代文人的虚伪和庸俗,以及他们对于人民的无情剥削。
通过对于旧时代文化的深刻剖析,鲁迅呼吁人们要摒弃虚伪和庸俗,追求真正的文化和进步。
3. 《朝花夕拾》中的《我读书》一文中,鲁迅通过自己的读书经历,表达了怎样的观点?在《我读书》一文中,鲁迅通过自己的读书经历,表达了对于教育的思考和对于传统文化的质疑。
他指出了当时中国教育的问题,认为教育应该培养人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他同时对于传统文化的崇拜和怀疑进行了分析,呼吁人们要有批判精神,不盲目崇拜。
4. 《朝花夕拾》中的《野草》一文中,鲁迅通过对于社会现象的揭示,表达了怎样的观点?在《野草》一文中,鲁迅通过对于社会现象的揭示,表达了对于社会的关切和对于人性的思考。
他深入剖析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悲凉,呼吁人们要关注社会问题,改变现状。
他同时对于人性的探讨,表达了对于人性的无奈和对于人性的希望,呼吁人们要追求真善美,摆脱人性的局限。
《朝花夕拾》内容简介、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朝花夕拾》内容简介、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整体内容】《朝花夕拾》是鲁迅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10篇。
最初在《莽原》杂志发表时总题目是“旧事重提”,1927年编集成集书,改为《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的作品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
【情节梗概及相关练习】一、《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嗥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
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阅读《狗•猫•鼠》,回答下列问题1.作者仇猫的原因有哪些?答:①性情和别的“猛兽”不同,慢慢地折磨弱者,尽情玩弄对手;②有一副媚态,常常闹得别人心烦(在“我”的耳朵边尽嚷);③吃了“我”饲养的可爱的隐鼠,尽管后来发现是错怪了它。
④伤害了兔的儿女们。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狗•猫•鼠》中作者小时候床头贴的两张花纸是:《八戒招赘》、《老鼠成亲》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朝花夕拾·猫鼠狗》中狗和猫成了仇家的原因。
答:一次,动物们要开会议事,让狗去请大象。
结果狗将猫当成了大象请来了,受到动物们的嗤笑。
从此,狗和猫就成了仇家。
(只要说出大意即可。
)4.作者是如何认识隐鼠的?这个故事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答:有一回作者听到一间空屋里有“老鼠数钱”的声音,推门进去,看见一条蛇伏在横梁上,看地上躺着一匹隐鼠,口角流血,但两胁还一起一落的。
取来给躺在一个纸盒子里,大半天隐鼠竟醒过来了,渐渐的复了原,但不逃走。
于是隐鼠就成了作者的玩伴。
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5.《狗•猫•鼠》一文是针对谁的攻击引发的?用意何在?答:《狗•猫•鼠》中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他们像猫一样“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嗥叫”、时而“一幅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朝花夕拾》讲义明达初中【小说的时代背景】朝花夕拾,运用比喻,将早年旧事比作“朝花”,晚年回忆比作“夕拾”,生动形象,且又含蓄,富有文采。
【主要内容】《朝花夕拾》的作品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
【情节梗概及相关练习】《狗•猫•鼠》一文作于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北洋军阀暴政肆虐,鲁迅先生也被列入了通缉者的名单。
此时鲁迅先生虽已离家避祸,但仍处于战斗的中心,这篇散文对现实就有较多的干涉,有很强的政论性。
这篇文章从别人抨击自己“仇猫”说起,谈到“人禽之辨”,讽刺人类的违心之论,党同伐异;接下来分析自己“仇猫”的原因:猫喜欢幸灾乐祸、折磨弱者,媚态十足、扰人清静;接着回忆中西方黑猫、猫婆、猫鬼的传说,猫的妖气十足;进而忆起自己小时候心爱的隐鼠被害,长妈妈嫁祸于猫,我对猫追杀决绝,甚至于在《兔和猫》一文中有了毒药的冲动,使出了更毒的辣手,落下“仇猫” 的话柄。
作者进而“反省”,做出嘲讽:要像中国的官兵学习,长保着“御辱保家”的资格,绝不打伤或杀害,只在家门口大声叱咄。
《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嗥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
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阅读《狗?猫?鼠》,回答下列问题1•作者仇猫的原因有哪些?答:①性情和别的“猛兽”不同,慢慢地折磨弱者,尽情玩弄对手;②有一副媚态,常常闹得别人心烦(在“我” 的耳朵边尽嚷):③吃了“我” 饲养的可爱的隐鼠,尽管后来发现是错怪了它。
④伤害了兔的儿女们。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狗?猫?鼠》中作者小时候床头贴的两张花纸是:《八戒招赘》、《老鼠成亲》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朝花夕拾•猫鼠狗》中狗和猫成了仇家的原因答:一次,动物们要开会议事,让狗去请大象。
结果狗将猫当成了大象请来了,受到动物们的嗤笑。
从此,狗和猫就成了仇家。
(只要说出大意即可。
)4•作者是如何认识隐鼠的?这个故事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答:有一回作者听到一间空屋里有“老鼠数钱”的声音,推门进去,看见一条蛇伏在横梁上,看地上躺着一匹隐鼠,口角流血,但两胁还一起一落的。
_______________ 取来给躺在一个纸盒子里,大半天隐鼠竟醒过来了,渐渐的复了原,但不逃走。
于是隐鼠就成了作者的玩伴。
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5•《狗?猫?鼠》一文是针对谁的攻击引发的?用意何在?答:《狗?猫?鼠》中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他们像猫一样“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嗥叫”、时而“一幅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阿长与<山海经>》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
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阅读《阿长与山海经》,回答下列问题1•“长妈妈”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我”平时怎样叫保姆长妈妈?什么时候叫她“阿长”的?有时候“我”为什么“实在不大佩服她”?“一时”“我”又为什么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甚至于对她“有了特别的敬意”呢?答:长妈妈生得黄胖而矮,她自己说过自己的名字是叫作什么姑娘的,我现在已忘去卩,也不知道她姓什么。
原先,我家有个长工,身材生得很高大,这_______________ 就是真阿长。
后来她回去了,我那什么姑娘才来补她的缺,然而大家因为叫惯了,没有再改口,于是她从此也就成为长妈妈了。
“我”平时叫保姆长妈妈“阿妈”。
叫她“阿长”是在“憎恶她的时候”,这个称呼不大客气,平时只有年辈最长的祖母才这样叫她。
“实在不大佩服她”的原因是她“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又不许“我”走动,并动辄以后告状相威胁;睡觉的资态不好,占了过多的地方;满肚子麻烦的礼节,等等。
“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是因为她常对“我”讲“长毛”的故事,某些情况表明她似乎有“伟大的神力”,于是对她“有了特别的敬意”。
后来因为她给“我”弄到绘图的《山海经》,这是“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又使“我”对她发生了“新的敬意”。
2•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结合全文,概括长妈妈的形象特点。
答: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令人厌烦的种种规矩;给我讲“长毛”的故事;为我买绘图的《山海经》。
她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问题。
3•文章的第一至第三部分,写到了长妈妈喜欢“切切擦擦”的毛病,写到了她的睡相不好,以及元量的古怪仪式和一肚子烦琐的道理,充满了贬义的色彩,在这贬义背后除能体休隐含着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吗?贬义的背后隐含着同情与怀念。
4•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映?表现我什么心情?答:“我似乎遇着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惊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
” 说明“我”听到以后很震惊,很感动,别人做不到的事,这样一个不识字的普通人居然做到了,也由此对她“发生新的敬意了” 。
5•“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为什么这么说?答: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但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一一长妈妈给“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让“我”产生过感激和“新的敬意”。
这件事更能表达作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也能表现长妈妈对一个孩子真诚热情的帮助和关爱。
6•“仁厚黑暗的地母呵,远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深切怀念之情,祝愿她能在九泉之下获得安宁、幸福。
《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阅读《二十四孝图》,完成下列各题。
1•鲁迅先生认为“可以勉力仿效的”不难做到的是子路负米、黄香扇枕、陆绩怀桔三个孝道故事。
认为“可疑”的故事是哭竹生笋;认为“有性命之虞” 的故事是卧冰求鲤;而最为反感的是老莱娱亲、郭巨埋儿两个故事。
2•《二十四孝图》中鲁迅为什么得到二十四孝图后既高兴又扫兴?答:因为“下图上说,鬼少人多,又为我一人独有”,所以很高兴;可是那上边宣扬的是封建的伦理道德,让他“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作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这使他扫兴。
3•“然而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 “但我从此总怕听到我的父母愁穷,怕看见我的白发的祖母,总觉得她是和我不两立,至少,也是一个和我的生命有些妨碍的人。
”这是鲁迅读了郭巨埋儿故事后发的感慨。
4•文中“绅士赤条条的躺在冰上面” 借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 的故事,《晋书?王祥传》说他后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
“将军跳下汽车去负米”,借用的是子路负米的传说。
子路服侍父母时,自己只吃粗劣的饭菜,为父母到百里以外去背米。
”鲁迅在文中说,学“子路负米”并不难,而“卧冰求鲤”则有点危险。
这里用以讽刺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时期的社会状况,“整饬伦纪的文电是常有的”,但却很少看见那些“绅士”、“将军”为老百姓做出类似“卧冰求鲤”、“子路负米”这样的善事来。
5•“妨害白话者的流毒却甚于洪水猛兽,非常广大,也非常长久,能使全中国化成一个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
”段文字出自《二十四孝图》,句中“麻胡” 之说出自〈〈开河记》, 记载说隋炀帝命令麻叔谋开凿卞渠,麻叔谋喜欢蒸食小儿。
所以现在北京常用“马虎子”这句话来恐吓孩子们。
鲁迅先生的这段文字指出了反对白话、提倡复古的倾向的危害之大。
《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阅读《五猖会》,完成下列各题。
1•选文开头写家人为看五猖会做准备的忙碌场景和结尾部分“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答:烘托父亲让我背书给我带来的扫兴而痛苦感受,突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2.“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实际作者担心什么?答:(明确)心理描写。
“我”在父亲的“压迫”下显得不安,不想背书但又无可奈何;担心的不仅是能否背出,更担心能否去看赛会。
3.怎样理解文中写“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为什么说背书如梦呢?答:背书完全是被迫的,机械的,而且对所背诵的内容完全不理解,所以说如“梦似的”。
说出了在父亲毫不顾及孩子心理时的无奈和烦恼.表现了当时封建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巨大危害。
4.怎样理解作者背完书,父亲允许他去看五猖会时,“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答:“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就是因为早上心情太压抑了,童心已经受至U了挫伤。
5•“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这句话出自哪篇文章?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这篇文章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答:出自《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无常》描述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书上画像无常、现实中的“走无常”;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文章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
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阅读《无常》,完成下列各题1 •无常是一个什么形象?鲁迅对无常持什么态度?这样写有什么用意?答:是一个浑身雪白,粉面朱唇,眉黑如漆,活泼而诙谐的招人喜爱的鬼,是一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勾魂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