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范本(2篇)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范本一、概述本监测制度旨在全面提高医院环境卫生水平,保障医院环境清洁、无菌、安全,提供良好的医疗环境,以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与安全。
二、监测内容1. 空气监测对医院内各区域的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包括室内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氨气、TVOC含量等指标,以确保室内空气清洁卫生。
2. 水质监测对医院的供水系统、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定期监测,包括水质的无菌指标、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等指标,以确保医院用水安全。
3. 地面监测对医院各楼层地面进行常规监测,包括地面清洁度、无菌度等指标,以确保地面卫生状况符合标准要求。
4. 表面监测对各种常用的表面进行监测,包括手术台、病床、器械等表面的细菌、病原微生物等指标,以确保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无菌状态。
5. 噪音监测对医院内的噪音水平进行监测,包括各区域的噪音强度、频率等指标,以确保医院内的噪音不超过规定的限制值。
三、监测方法1. 空气监测方法采用颗粒物检测仪、氨气检测仪、TVOC检测仪等设备进行定期抽样监测,将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改善措施。
2. 水质监测方法采用采样瓶对供水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进行采样,送至实验室进行水质分析,将监测结果进行评估,并采取必要的改善措施。
3. 地面监测方法采用蘑菇样菌落计数器对地面进行常规监测,确保地面的无菌情况符合标准要求。
4. 表面监测方法采用菌落计数器对表面进行采样,将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菌落总数检测和病原微生物检测,以确保表面无菌状态符合要求。
5. 噪音监测方法采用噪音计进行定期监测,将监测结果与国家规定的噪音限制值进行比较,确定是否需要采取噪音控制措施。
四、监测频率1. 空气监测每月对各区域进行一次空气质量监测,包括PM2.5、氨气、TVOC 含量等指标。
2. 水质监测每季度对供水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进行一次水质监测,包括无菌指标、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等指标。
3. 地面监测每周对各楼层地面进行一次清洁度和无菌度监测。
医院的环境卫生学监测
医院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医院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对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医疗器材和使用中的消毒液等的监测。
应定期对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室(ICU)、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骨髓移植病房、血液病房、血液透析室、供应室无菌区、治疗室、换药室、微生物室等重点部门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主要是通过细菌培养检测菌落总数。
当有医院感染流行,怀疑与医院环境卫生学因素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并鉴定流行菌株。
一、新的医院环境分类及菌落总数卫生标准1.1类环境为采用空气洁净技术的诊疗场所,分洁净手术部和其他洁净场所,如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
空气菌落总数应≤4CFU/皿,30分钟,≤150CFU/m3。
物体表面≤5CFU/cm2。
2.2类环境为非洁净手术部(室),如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导管室、血液病病区、烧伤病区等保护性隔离病区、重症监护病房等。
空气菌落总数应15分钟≤4CFU/皿。
物体表面≤5CFU/cm2。
3.3类环境为母婴同室,消毒供应中心的检查包装灭菌区和物品存放区,血液透析中心(室),其他普通住院病区等。
空气菌落总数应5分钟≤4CFU/皿。
物体表面≤10CFU/cm2。
4.4类环境为普通门(急)诊及其检查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传染病科门诊及病房。
空气菌落总数应5分钟≤4CFU/皿。
物体表面≤10CFU/cm2。
二、空气微生物污染检查方法按国标(GB 50333)方法进行。
(一)采样时间1类环境在洁净系统自净后于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
2、3、4类环境在消毒或规定的通风换气后和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
1类环境可采用培养平皿暴露法和空气采样器法。
(二)培养平板暴露法1.室内面积>30cm2者设内,中,外对角线三点,内、外点应距墙壁1m。
2.室内面积>30cm2者设四角和中央五点,四角应距墙壁1m用直径90mm的平皿采样,高度为距地面0.8~1.5m暴露时间为2类环境15分钟,3类及4类环境5分钟。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是为了确保医院环境的安全、卫生和舒适,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以下是一篇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水平,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包括空气质量、物体表面、水质、医疗废弃物、消毒灭菌效果等方面的监测。
第三条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科学管理、规范操作、持续改进的原则。
第四条医院应设立环境卫生学监测组织,负责全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的组织实施、管理和指导。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第五条环境卫生学监测组织由医院感染管理科、检验科、护理部、后勤部等相关科室组成。
第六条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全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的组织实施、管理和指导,监督各部门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
第七条检验科负责环境卫生学监测样本的采集、检验和报告,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提供指导。
第八条护理部负责病房、门诊等临床科室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确保医疗环境的安全、卫生。
第九条后勤部负责医院基础设施、设备、公共区域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确保医院环境的整洁、卫生。
三、监测内容与方法第十条环境卫生学监测内容包括:空气质量、物体表面、水质、医疗废弃物、消毒灭菌效果等方面的监测。
第十一条空气质量监测包括:病房、门诊、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等关键区域空气中的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监测。
第十二条物体表面监测包括:床栏、床垫、床头柜、洗手池、门把手等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细菌监测。
第十三条水质监测包括:饮用水、消毒水、洗涤水等水质的微生物、有机物、重金属等指标的监测。
第十四条医疗废弃物监测包括:废弃药品、血液制品、一次性医疗用品等废弃物的分类、存放、处理等方面的监测。
第十五条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包括:消毒剂、灭菌剂的使用效果,医疗设备、器械、物品的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医院感染管理手册--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及方法
三十一、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及采样检查方法包括对空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消毒效果的监测,及使用中消毒剂染菌量测定。
科室每季度空气监测一次。
医院感染管理科每月对感染高风险部门的物体表面、使用中灭菌消毒剂监测一次;每季对医务人员的手、使用中消毒剂染菌量监测一次。
当有医院感染流行,怀疑与医院环境卫生学因素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
(一)环境卫生学采样及检查原则采样后必须尽快对样品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送检时间不得超过4h(一般不超过2h),若样品保存于0--4℃条件时,送检时间不得超过24h 。
(二)空气的消毒效果监测1、空气采样(1)采样要求选择室内消毒后或医疗活动之间进行空气标本的采样,或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采样,使用普通营养琼脂平板采样。
(注意:采样前,关闭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后采样。
)(2)采样高度(沉降法)平板置距地面垂直高度0.8m~1.5m处。
(3)布点方法室内面积≤30㎡,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内、外点应距墙壁1m处;室内面积>30㎡,设东、南、西、北、中5点采样,其中东、南、西、北点距离墙壁1m处。
(4)采样方法放:由内外,将直径9cm普通营养琼脂平皿放置各采样点,将平皿盖打开,扣放于平皿旁,暴露规范时间(Ⅲ、Ⅳ类环境暴露5min;Ⅱ类15 min;Ⅰ类30 min)后。
收:由外内,盖上平皿盖,立即送检。
2、空气样本的检测与报告(1)检测培养将送检平皿置36℃±1℃恒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若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进行目标微生物的鉴定。
(2)结果处理计算所有平板菌落数,按公式换算结果。
(3)计算公式:每个房间所有平板菌落总数/采样点/(皿.暴露时间)(4)报告: 沉降法按平均每皿的菌落数报告:cfu/(皿.暴露时间)例如:2cfu/(5min·直径9cm平皿) 。
3、空气样本的结果判定(1)Ⅰ类环境:洁净手术部(室)和其他洁净场所,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要求应遵循GB50333.(2)Ⅱ类环境:平均每皿的菌落总数≤4cfu/(15min·直径9cm平皿)。
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管理制度
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管理制度1.医院感染管理科对医院感染高风险部门及重点部门如手术部、内科监护室、外科监护室、急诊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病房及 NICU、消毒供应中心、胃肠镜室、口腔科、急诊科、检验科等部门每季度进行环境卫生学及消毒效果(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抽查监测一次。
对普通科室每年抽查监测一次。
2.各科对本科室重点区域的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依据《医院消毒、灭菌环境监测质控标准》要求进行微生物学自测。
细菌菌落总数应符合国家《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3.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相关部门的环境卫生学有关时应随时进行监测;增加采样点,查找、分析原因。
4.若发现医院感染暴发可能与医疗用品的消毒、灭菌有关时,应增加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频率及内容。
5.消毒剂每季度进行一次生物监测,使用中的皮肤黏膜消毒液染菌量:≤10cfu/ml;其他消毒液染菌量:≤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使用中消毒剂有效浓度应符合使用要求,连续使用的消毒液每天使用前应进行有效浓度的监测。
若怀疑出现医院感染暴发与消毒剂有关时,及时进行微生物监测。
6.临床科室新增设空气净化设施使用时,应及时进行相关的环境卫生学监测,监测结果应达标。
7.紫外线灯管应进行日常监测、紫外线照射强度检测,日常监测包括灯管使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和使用人签名。
紫外线照射强度检测应每半年进行一次,使用中灯管强度:≥30W 直管型≥70uw/cm2;30W 高强度≥180uw/cm2。
8.各种消毒后的内镜及其它消毒物品,应每季度进行生物监测,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后的内镜应每月进行微生物监测,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9.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季度对消毒供应中心集中清洗消毒的物品抽样检查,若医院感染暴发与相应物品有关时,随时进行监测。
10.灭菌效果监测: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消毒供应中心负责监测。
10.1物理监测(工艺监测):每锅进行,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时间等灭菌参数;灭菌器新安装、移位和大修后进行监测。
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环境卫生学监测报告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监测。
1.每月对重点科室(手术室、重症监护室、产房、婴儿沐浴室、母婴室、新生儿病房、供应室无菌区、治疗室、换药室)环境卫生学监测一次。
2.对普通科室的治疗室、换药室,科室每月监测一次,院感科每季度抽查监测一次。
3.当有医院感染流行怀疑与医院环境卫生学因素有关时,及时进行监测。
4.监测方法见《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0-1995)。
4.1 I类环境卫生学标准(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空气≤10cfu/m ³,物体表面≤5cfu/cm²,医护人员的手≤5cfu/cm²。
4.2 Ⅱ类环境:(普通手术室、产房、早产儿室、新生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室、血液透析室)空气≤200cfu/m³,物体表面≤5cfu/cm²,医护人员手≤5cfu/cm²。
4.3 Ⅲ类环境(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抢救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空气≤500cfu/m³,物体表面≤10cfu/cm²,医护人员手≤10cfu/cm²。
4.4 Ⅳ类环境:(传染科及病房)物体表面≤15cfu/cm2²,医护人员≤
15cfucm2²。
以上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医院感染监测报告制度(5篇)
医院感染监测报告制度1.临床医师发现所经管的病人出现医院感染时,须及时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登记表)”,并于两天内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或相应职能科室。
出院时应在病历首页“院内感染名称”栏上填写医院感染部位的诊断。
2.医院感染专职人员至少每____天一次下到病房和微生物室查阅、收集、核实感染病例。
确系医院感染后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
3.医院感染专职人员每周到病案室查阅所有的出院病历,发现医院感染病例漏报应及时进行登记,并反馈给漏报科室。
4.各病区(科室)加强环境卫生学的自检工作,每月定期做好七项标本的监测(灭菌物品,消毒物品,使用中的消毒液、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空气、紫外线灯管)。
特殊科室加强特殊项目的监测(如:供应室对高压锅的监测、血透室对透析器、透析液的监测等)。
5.医院感染专职护士每月对重点病区(科室)(如。
供应室、血透室、手术室、产房、爱婴区、外科病区、监护病房、治疗室等)进行微生物学监测,非重点科室每季度监测一次。
6.为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应每月对本院住院病人的医院感染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及流行病学分析,内容包括全院的医院感染发病率、各病区(科室)的医院感染率,各部位的感染发生率,全院及各科室的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以及医院感染易感因素、医院感染病原体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等项目的统计、分析。
7.医院感染专职人员每月把统计分析出来的结果及时反馈给各科室,并及时上报给主管院长和有关部门如医务科、护理部等,并帮助不合格的科室查找原因,提出控制措施。
8.每月的医务例会上主管院长应在会上通报上个月全院医院感染的情况,并提出进一步的求。
9.一周内发现同一病区(科室),发生三例同种病原体引起的感染,病区应在____小时内及时上报给医院感染管理科或相应职能部门,并进一步做病原体的分型鉴定。
如确定为医院感染暴发流行,医院感染管理科或相应职能部门应在____小时内上报给医院管理委员会或小组,同时上报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1、环境卫生学监测报告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监测等。
2、每月对重点科室(手术室、重症监护室、产房、新生儿病房、供应室无菌区)环境卫生学监测一次。
3、对普通科室每季度监测一次。
4、当有医院感染暴发怀疑与医院环境卫生学因素有关时,及时进行监测。
感染管理科抽查。
5、监测方法见《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0-1995)。
6、Ⅰ类环境卫生学标准(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空气10cfu/m2,物体表面≤5cfu/cm2,医护人员的手≤5cfu/cm2。
7、Ⅱ类环境:(普通手术室、产房、早产儿室、新生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室、血液透析室)空气≤200cfu/m2,物体表面≤5cfu/cm2,医护人员手≤5cfu/cm2。
8、Ⅲ类环境(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抢救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空气≤500cfu/m2,物体表面≤10cfu/cm2,医护人员手≤10cfu/cm2。
9、Ⅳ类环境:(传染科及病房)物体表面≤15cfu/cm2,医护人员≤15cfu/cm2。
另外:以上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1.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对病人开展医院感染监测,以掌握本院医院感染发病率,多发部位、多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2.根据本院的特点,有选择的开展手术切部位感染监测、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监测、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监测、泌尿道插管相关感染监测、新生儿医院感染监测、血液透析相关感染监测、细菌耐药菌株监测、外科围手术期用药监测、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监测等。
并定期总结、分析、反馈,对其效果进行评价及提出改进措施,监测资料妥善保存。
3.对医院感染病原体分布及其抗感染药物的敏感性进行监测。
4.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医院必须对消毒、灭菌效果定期进行监测。
灭菌效果合格率必须达到1%,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部门。
监测方法执行《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黏膜的医疗用品和接触皮肤、黏膜的医疗用品,应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5.血液透析室:必须每月对入、出透析器的透析液进行监测。
当疑有透析液污染或严重感染病例时,应增加采样点,如原水、软化水出、反渗水出、透析液配液等,并及时进行监测。
当检查结果超过规定标准值时,须及时整改再复查。
6、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对空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的监测。
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血液病房、血液透析室、供应室无菌区、治疗室、换药室等重点部门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
当有医院感染流行,怀疑与医院环境卫生学因素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
监测方法按国家规定,卫生标准符合国家规定。
7、为及时掌握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时发现医院感染暴发趋势,开展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建立医院感染散发病例24小时报告制度,定期总结、分析。
8、当发现医院感染暴发趋势时,按我院《医院感染暴发报告与控制制度》中的流程进行处理。
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医院感染环境卫生监测规范
医院感染环境卫生监测规范一、总则1.1 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机构感染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1.2 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
1.3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环境卫生学监测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内容,应当纳入医疗机构的日常管理工作中。
二、监测目的2.1 提高监控效率,使其更具可操作性,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
2.2 及时发现和控制医院环境中的污染源,减少医院感染的风险。
2.3 评估消毒灭菌效果,指导临床科室做好清洁消毒工作。
三、监测范围3.1 全院重点部门及各科室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使用中消毒剂、灭菌剂、灭菌内镜、消毒内镜、消毒后直接使用物品等的监测。
3.2 重点部门包括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层流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同室、血液透析中心(室)、烧伤病房等。
四、监测要求4.1 各科室负责采样前的清洁消毒等准备工作,按时规范采样。
4.2 检验科负责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
4.3 院感科负责制定监测计划并指导科室完成监测工作。
4.4 当可能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时,要及时进行监测。
4.5 如监测结果不合格,检验科要向院感科及所在科室报告,院感科与科室一起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复检至合格为止。
五、监测项目及监测频次5.1 紫外线灯管强度的监测频次:新领紫外线灯管使用前进行强度监测,使用中紫外线灯管每半年进行一次强度监测(3月、9月)。
5.2 灭菌剂、消毒剂及灭菌物品、消毒物品染菌量的监测频次:使用中灭菌剂及灭菌物品每月进行细菌监测,使用中消毒剂及消毒物品每季度进行细菌监测。
5.3 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等监测频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每季度进行一次。
六、监测方法6.1 采样方法应按照《医疗机构环境卫生学监测技术规范》进行。
6.2 检验方法应按照相关国家标准和规范进行。
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5篇)
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要求,为了有效评价我院消毒设备是否正常,消毒药剂是否有效,消毒方法是否合理,消毒效果是否达标,合理规范我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一、监测目的定期对空气、医务人员手、物表、使用中的消毒液等进行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对不符合要求的立即整改,保证消毒效果和灭菌质量,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二、监测范围全院各科室空气、医务人员手、物表、使用中的消毒灭菌剂、消毒后(灭菌后)物品以及透析液等。
三、监测要求空气监测。
感染高风险部门手术室、产房、母婴同室、导管室、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血液透析室、供应室、输血科等每季度进行监测一次;洁净手术室及其他洁净场所新建与改建验收时以及更换高效过滤器后应进行监测;遇医院感染暴发怀疑与空气污染有关时随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微生物的检测。
其他监测。
每个科室对医务人员手、物表、使用中的消毒灭菌剂、消毒后(灭菌后)物品等每季度进行监测一次,当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性微生物的检测。
四、监测时间一般安排在每个季度中间那个月的中旬,具体时间由院感科与微生物实验室商榷后通知临床科室。
各科室对此项监测工作,要务真求实,避免单纯追求合格率,而进行造假、走形式,对不合格项目要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改进措施,达到持续质量改进的目的。
监测相关资料要妥善保管。
此项工作纳入临床科室质量考核系统。
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2)是指为了保障环境卫生安全而建立的一套监测体系和相关规定。
该制度通常由政府、环保部门或相关机构制定和执行。
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的目的是评估和监测环境中的污染物和其他卫生风险,以保护公众健康。
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监测内容: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会确定需要监测的污染物和卫生风险指标,例如空气质量指标、水质指标、土壤污染物等。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一、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使用中皮肤黏膜消毒剂等监测。
二、全院重点部门:手术室(含门诊手术室)、产房、消毒供应中心、血液透析室、内镜室、重症监护室、心内监护病房、神内监护病房、母婴同室、口腔门诊、新生儿病房、血液科、骨髓移植病房、输血医学科、感染性疾病科、生殖遗传中心、配液中心、心脏CCU、介入导管室、心内导管室、急诊科应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
监测频率按照医院感染管理科相关要求进行。
(见附件1)三、洁净手术室及其他洁净场所,新建与改建验收时以及更换高效过滤器后应进行监测。
四、医院各类环境的消毒效果必须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见附件2)五、对可能发生医院感染的环节,加强消毒及质量监测工作。
对消毒质量未达到标准的,应及时查找原因,采取措施,重新消毒和再次监测,直至合格。
六、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季度对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协助查找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以《医院感染管理简报》形式反馈给全院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七、普通病区无需常规监测,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医院环境卫生学因素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性微生物的检测。
八、污水监测由总务科的污水站完成,每月两次;采样结果应符合相关要求。
(见附件2)1、每月的采样时间为10-17号,每季度的采样时间为3、6、9、12月的10-17号。
留空栏位为不进行监测项目。
2、上表中没有的科室不进行常规监测。
3、血液透析室的治疗用水是指透析液及透析用水。
4、新生儿病房应每月监测奶瓶、奶嘴的消毒效果及无菌水的染菌量。
5、出现医院感染暴发等情况时,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由院感科临时通知。
一、空气1、洁净手术室、ICU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要求应符合GB50333-2013。
2、非洁净手术部(室)、非洁净骨髓移植病房、产房、导管室、新生儿室、器官移植病房、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15min·直径9cm平皿)3、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室)、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5min·直径9cm平皿)。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范文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范文一、引言医院环境卫生是医疗质量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患者和员工的健康至关重要。
为此,制定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对医院环境卫生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以确保医院环境的安全和卫生。
二、监测目的与任务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的目的是检测医院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和污染程度,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善。
监测任务包括:采集环境样品,分析环境指标,评估污染程度,提出改善方案,并监测改善效果。
三、监测内容和方法1.监测内容(1)空气质量监测:监测医院各区域空气中的细颗粒物、甲醛、苯等有害物质的浓度。
(2)水质监测:监测医院供水系统中的细菌、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指标的浓度。
(3)表面卫生监测:监测医院各区域常接触的表面的细菌、病毒等的数量和种类。
(4)噪音监测:监测医院内外噪音的强度和频谱。
(5)辐射监测:监测医院各区域的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的水平。
2.监测方法(1)空气质量监测:采用气相色谱法、质谱法等仪器设备进行定量分析。
(2)水质监测:采集水样进行细菌培养、常规化学分析、电化学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
(3)表面卫生监测:采集样品进行菌落计数、PCR检测等方法进行分析。
(4)噪音监测:采用声级计进行噪音的测量和分析。
(5)辐射监测:采用辐射剂量仪进行辐射水平的监测和测量。
四、监测频率和要求1.监测频率(1)空气质量监测:对医院各区域空气进行定期监测,频率为每季度一次。
(2)水质监测:对医院供水系统进行定期监测,频率为每月一次。
(3)表面卫生监测:对医院各区域表面进行定期监测,频率为每周一次。
(4)噪音监测:对医院内外噪音进行定期监测,频率为每半年一次。
(5)辐射监测:对医院各区域辐射进行定期监测,频率为每年一次。
2.监测要求(1)监测过程中,应按照相关规范和方法进行采样、分析和评估。
(2)监测结果应及时上报,并进行数据分析和归档。
(3)对监测结果异常的地方,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并跟踪监测改善效果。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四篇)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____年版)》《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____年版)》的有关具体要求,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
根据我院实际制定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案:一、监测目的提高监控效率,使其更具可操作性,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
二、监测范围全院重点部门及各科室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消毒后(灭菌后)物品等的监测。
三、监测要求各科室负责采样前的清洁消毒等准备工作,按时规范采样,检验科负责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院感科负责制定监测计划并指导科室完成监测工作。
当可能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时,要及时进行监测。
如监测结果不合格,检验科要向院感科及所在科室报告,院感科与科室一起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复检至合格为止。
四、监测项目及监测频次1、紫外线灯管强度的监测频次新领紫外线灯管使用前进行强度监测,使用中紫外线灯管每半年进行一次强度监测(____月、____月)。
2、灭菌剂、消毒剂及灭菌物品、消毒物品染菌量的监测频次使用中灭菌剂及灭菌物品每月进行细菌监测,使用中消毒剂及消毒物品每季度进行细菌监测。
3、透析用水、透析液细菌培养及透析液内毒素的检测频次1透析用水、透析液细菌培养每月一次,透析液内毒素检测至少每____个月一次。
透析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测每台透析机至少每年检测一次。
4、消毒内镜、灭菌内镜监测频次消毒内镜每季度进行细菌监测,灭菌内镜每月进行细菌监测。
5、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细菌监测频次(1)洁净手术室及洁净部门:每月监测一次,不同级别手术间每月至少监测一间,每年每个房间至少监测一次。
(2)非洁净手术室(眼科、美容科)、产房、导管室、新生儿室、重症加强治疗室、消毒供应室、血液透析室、口腔科、腔镜室、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每季度监测一次,加床超过20℅以上应当月进行监测。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范文(2篇)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范文1. 引言医院环境卫生是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良好的环境卫生可以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保护患者健康。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医院环境卫生的相关要求,制定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规范医院环境卫生的监测工作,提高医院环境卫生水平,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2. 监测目的和范围2.1 监测目的保证医院环境卫生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要求,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安全的医疗服务。
2.2 监测范围2.2.1 医院内部各区域的环境卫生监测,包括病房、手术室、实验室、药房、门诊等区域。
2.2.2 医院周边环境卫生监测,包括停车场、垃圾处理站、食堂等区域。
2.2.3 医院环境卫生设施监测,包括消毒设备、洗手间、空调设备等设施。
3. 监测内容3.1 医院内部各区域的监测内容3.1.1 温度和湿度监测各区域的温度和湿度,确保环境适宜,预防湿度对细菌繁殖的影响。
3.1.2 空气质量监测各区域的空气质量,包括通风情况、空气污染物浓度等指标。
3.1.3 地面和墙壁清洁程度监测各区域地面和墙壁的清洁程度,防止污染物对患者健康的影响。
3.1.4 医疗废物的分类和处理监测医疗废物的分类和处理情况,确保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3.1.5 医疗设备的清洁和消毒情况监测医疗设备的清洁和消毒情况,保证设备安全可靠。
3.1.6 消毒剂的使用情况监测消毒剂的使用情况,确保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3.1.7 垃圾处理情况监测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情况,预防细菌传播。
3.1.8 水质监测监测各区域的自来水和洗手间等水源的水质,确保水质符合卫生标准。
3.2 医院周边环境卫生监测内容3.2.1 停车场整洁程度监测监测停车场的整洁程度,防止杂物和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3.2.2 垃圾处理站的管理情况监测监测垃圾处理站的管理情况,防止异味和病原体的滋生。
3.2.3 食堂卫生监测监测食堂的卫生情况,确保饮食环境安全和卫生。
全新的医院感染环境卫生学监测计划
全新的医院感染环境卫生学监测计划1. 引言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是确保医院环境安全、预防医院感染传播的重要措施。
本计划旨在建立一套全面的医院感染环境卫生学监测体系,以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保障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健康。
2. 监测目标本计划主要实现以下目标:1. 评估和改善医院环境卫生状况,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2. 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加强医务人员对环境卫生学监测的认识。
3. 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环境卫生学监测体系,提高监测数据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3. 监测内容本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监测内容:1. 医院环境卫生学基础监测:包括空气质量、水质、物体表面清洁度等指标的监测。
2. 重点部门和环节的监测:如重症监护室、手术室、新生儿室等高风险区域,以及医疗器械、手卫生等关键环节。
3. 感染病原体的监测:对常见的医院感染病原体进行监测,分析其分布、耐药性等信息。
4. 监测方法采用国内外公认的监测方法和技术,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具体方法如下:1. 空气质量监测:使用空气采样器收集空气样本,进行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培养和鉴定。
2. 水质监测:采集水样,检测水质指标,如细菌总数、大肠杆菌、余氯等。
3. 物体表面清洁度监测:使用专用平板收集物体表面样本,进行微生物培养和鉴定。
4. 感染病原体监测:采用分子生物学、血清学等方法检测感染病原体,分析其耐药性。
5. 监测周期和频次根据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目标和内容,制定合理的监测周期和频次,确保监测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具体如下:1. 医院环境卫生学基础监测: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监测,对重点区域和环节进行每月监测。
2. 重点部门和环节的监测:根据实际情况,每月进行一次全面监测,对关键环节进行实时监测。
3. 感染病原体监测: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监测,根据病原体分布和耐药性情况,调整监测频次。
6. 数据收集与分析1. 收集监测数据,包括微生物检测结果、监测指标等。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要求大全
环境卫生学监测要求大全环境卫生学监测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重要的一项工作,空气监测频次是多少?物表和手多久做一次采样?有没有规范规定呢?关于医院感染管理的各种规范层出不穷,本文将相关要求进行归纳总结。
一、环境卫生学监测一般要求①重点部门监测频次是每个季度一次。
②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消毒剂等污染有关时,应对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消毒剂等进行监测,并针对目标微生物进行检测。
(WS/T510-2016《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③非重点部门没有明确规定,只是有些“常规监测”字样,那就需要本单位自己制定啦。
二、空气净化效果的监测要求医院应对感染高风险部门如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层流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同室、血液透析中心(室)、烧伤病房的空气净化与消毒质量进行监测。
监测频度为每季度。
洁净手术部(室)及其他洁净场所新建与改建验收时以及更换高效过滤器后应进行监测;根据洁净房间总数,合理安排每次监测的房间数量,保证每个洁净房间能每年至少监测一次。
遇医院感染暴发怀疑与空气污染有关时随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微生物的检测。
WS/T368-2012《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三、手卫生效果的监测要求医疗机构应每季度对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洁净层流病区、骨髓移植病区、器官移植病区、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同室、血液透析中心(室)、烧伤病区、感染性疾病科病区、口腔科、内镜中心(室)等部门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消毒效果的监测。
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医务人员手卫生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病原微生物的检测。
WS/T313-2019《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四、ICU监测要求应每季度对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和空气进行消毒效果监测。
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ICU新建或改建以及病室环境的消毒方法改变时,应随时进行监测,采样方法及判断标准应依照GB15982。
医院感染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案
02
环境卫生学监测指标
空气质量
01
02
03
空气质量监测指标
包括室内空气中的细菌、 病毒、真菌等微生物含量 ,以及二氧化碳、甲醛等 有害气体浓度。
采样点设置
根据医院科室布局和患者 流量,合理设置采样点, 如病房、手术室、重症监 护室等。
监测频率
定期对医院各科室进行空 气质量监测,发现问题及 时处理。
1 2 3
提供便捷设施
在病房、走廊等关键区域设置充足的手卫生设施 ,包括洗手池、干手纸巾等,方便医护人员和患 者随时进行手卫生操作。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培训、宣传画等多种形式,提高医护人员和 患者对手卫生重要性的认识,掌握正确的洗手方 法。
定期监测与反馈
对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问题 并进行整改,同时将监测结果反馈给相关科室和 个人,督促改进。
分类收集医疗废物
按照医疗废物分类标准 ,对感染性、损伤性、 化学性等不同类别的医 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 防止交叉污染。
规范处理流程
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处理 流程进行操作,确保废 物得到及时、安全、无 害化处理。
加强污水排放监测
定期对医院污水进健康造成危害。
优化通风与空调系统运行管理
01
确保通风系统正常运行
定期对通风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有效排除室内污浊
空气。
02
合理调节室内温湿度
根据季节和天气变化,合理调节室内温湿度,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就诊环
境。
03
定期清洗空调滤网
定期对空调滤网进行清洗和消毒,去除积尘和细菌,确保空气质量达标
。
加强医疗废物处理及污水排放管理
医院感染环境卫生学监测方 案
医院感染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案
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医院感染暴发等 特殊情况下,应增加监测频次,并根 据需要进行针对性的监测。
03
监测项目及指标
空气质量监测
空气细菌总数
空气病毒监测
监测空气中细菌总数,评估空气污染 程度。
监测空气中病毒数量,评估空气污染 程度。
空气真菌总数
监测空气中真菌总数,评估空气污染 程度。
物体表面清洁度监测
医院感染环境卫生学监测方 案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监测方案概述 • 监测项目及指标 • 监测数据收集与分析 • 监测结果与改进措施 • 监测方案实施与保障措施
01
引言
目的
通过医院感染环境卫生学监测,了解医院环境中的微生物污染情 况,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 。
因素分析
对监测数据进行因素分析,找出影响医院感染发 生的危险因素。
数据报告与反馈
数据报告
将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以书面报告形式提交给相关部门和领 导。
反馈意见
根据监测结果和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并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
05
监测结果与改进措施
监测结果分析
监测数据汇总
对医院感染环境卫生学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包括空气、物体表面 、手等监测项目。
数据分析与报告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解 读,形成监测报告,为医院感染控制 提供依据。
监测结果反馈
将监测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 员,以便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监测方案保障措施
设备保障
确保监测所需的设备和试剂齐 全、有效,保证监测工作的顺 利进行。
质量控制
对监测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控 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 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