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微生物学基础实验指导

合集下载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食品微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食品科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食品生产过程中微生物的种类、作用、危害及控制方法。

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食品微生物的基本概念、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对食品安全的意识和责任感,提高食品安全监管和风险防控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食品微生物的分类、生长繁殖、代谢途径、致病性、污染来源及控制措施等。

要求学生掌握食品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问题,并能结合实际情况提出解决方案。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为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包括但不限于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教学等。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食品微生物污染的危害和防控措施;通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相互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实验教学则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微生物检测和防治方法。

四、课程评估与考核课程评估包括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三部分。

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学生的出勤率、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定;实验成绩则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和实验结果评定;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主要考查学生对食品微生物学基本概念、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的掌握情况。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本课程的教材选用权威出版社出版的《食品微生物学》经典教材,同时推荐学生参考其他相关书籍和资料,以扩大知识面和提高学习兴趣。

六、师资队伍与教学设施本课程的主讲教师具有丰富的食品微生物学教学和研究经验,同时配备专门的实验教师和实验室,确保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实践机会和良好的学习环境。

七、课程发展与改进为适应食品科学领域的发展和变化,本课程将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将加强与食品企业、科研院所的合作,邀请行业专家为学生开展讲座和指导实践,以增强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八、总结《食品微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食品科学课程,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和促进食品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工程实验指导

微生物工程实验指导

微生物工程实验指导适用生物技术专业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2008.1实验一 发酵实验用玻璃器皿灭菌前的包扎方法一、目的:学习发酵实验用玻璃器皿在灭菌前的包扎工作,并了解灭菌后的使用方法。

二、原理:为保持发酵实验用玻璃器皿灭菌后的无菌状态,需要对它们灭菌前进行包扎,这些工作看起来简单,但如操作不当或不按操作规程去做,则会影响实验结果,甚至会导致实验的失败。

三、材料和设备5ml吸管30只,9cm培养皿 10套,120*12mm试管 120只,250ml三角瓶30个,脱脂棉0.5斤,天然棉0.5斤,8层纱布30块,线绳。

四、方法1、洗涤1 新器皿应用2﹪盐酸浸泡数小时再洗涤。

2 琼脂块不能倒入下水道。

3 含菌培养基一般先煮再洗。

4 洗涤后玻璃器皿上水应均匀湿润而无条纹和水珠。

2、包扎① 平皿的包扎:10个一包。

前9个方向一致,最后一个反放,用纸卷成卷,也可放在特制铁桶中灭菌。

② 吸管的包扎:在吸管尾部塞入少许脱脂棉,脱脂棉长约1cm,距管口约0.5cm,以防止在使用时造成污染。

脱脂棉松紧适当,多余的棉花可用火焰烧掉。

每支吸管用约6cm宽纸条,吸管头部包衬双层纸,以30-45º卷起,吸管尾部用剩余纸条打成一结,防止散开,标上容量。

使用时,从吸管中间凝断包扎纸带,抽出吸管。

③ 试管的包扎:用天然棉做成棉塞,紧贴管臂,松紧适宜,棉塞要实,2/3塞进管口。

也可用硅胶塞。

十只一把,外加牛皮纸,扎好。

脱脂棉易吸水,可能造成染菌。

④三角摇瓶的包扎:用8层纱布(大小适宜),塞入瓶口2/3,瓶外部分揪成一团,再用一层牛皮纸或两层报纸把纱布遮严(以免打湿),包扎,用绳子系成活扣。

使用时,去掉包扎纸,拿去纱布,接种后,将纱布塞进瓶口,纱布四角拉下,用绳子系成活扣。

五、作业体会这样做有哪些好处?实验二 灭菌技术及其应用一、目的:掌握干热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的原理和操作。

二、原理:灭菌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加热使微生物体内蛋白质凝固变性,从而达到灭菌目的。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指导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指导

2.显微镜的分辨率 是表示显微镜辨析物体(两端)两点之间距离的能力,可用
公式表示为:
D=λ/2n·sin(α/2 )
式中 D:物镜分辨出物体两点间的最短距离。λ:可见光的波长(平均 0.55μm)n:
物镜和被检标本间介质的折射率。α:镜口角(即入射角)。
普通光学显微镜油镜使用的原理:油镜,即油浸接物镜。当光线由反光镜通过玻
显微镜的使用
1.用前检查:零件是否齐全,镜头是否清洁。
2.调节光亮度
3.低倍镜观察:粗调、细调 4.依次再进行中倍、高倍观察 5.油镜观察:高倍镜下找到清晰的物象后,提升聚光镜,在标本中央滴一滴香 柏油,使油镜镜头浸入香柏油中,细调至看清物象为止。 6.换片:另换新片,必须从第三条开始操作。 7.用后复原:观察完毕,上悬镜筒,先用擦镜纸擦去镜头上的油,然后再用擦 镜纸沾取少量二甲苯擦去残留的油,最后用擦镜纸擦去残留的二甲苯,后将镜体全部 复原。 显微镜保养和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1.不准擅自拆卸显微镜的任何部件,以免损坏。 2.镜面只能用擦镜纸擦,不能用手指或粗布,以保证光洁度 3.观察标本时,必须依次用低、中、高倍镜,最后用油镜。当目视接目镜时, 特别在使用油镜时,切不可使用粗调节器,以免压碎玻片或损伤镜面。 4.观察时,两眼睁开,养成两眼能够轮换观察的习惯,以免眼睛疲劳,并且能 够在左眼观察时,右眼注视绘图。 5.拿显微镜时,一定要右手拿镜臂,左手托镜座,不可单手拿,更不可倾斜拿。 6.显微镜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以免镜片滋生霉菌而腐蚀镜片。
五、实验报告
绘出你观察的细菌运动位移轨迹示意图。
六、思考题
1.显微镜下观察细菌运动时,为何应减弱光线?
2.细菌的运动布郎运动有何区别?
实验三 显微镜的使用和细菌形态的观察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指导书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指导书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指导(食工、烹饪专业用)目录实验一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5)实验二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鉴别 (9)实验三霉菌的形态观察 (11)实验四细菌的简单染色与形态观察 (13)实验五细菌的革兰氏染色与芽孢染色 (14)实验六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 (16)实验七细菌的分离培养及培养性状的观察 (22)实验八酵母菌细胞计数 (30)实验九食品中细菌总数的测定 (32)实验十食品中大肠菌群数的测定 (37)附录一常用染色液 (44)附录二常用培养基配方 (45)实验室安全守则1.进入实验室工作衣、帽、鞋必须穿戴整齐。

2.在进行高压、干燥、消毒等工作时,实验人员不得擅自离开现场,认真观察温度、时间,蒸馏易挥发、易燃液体时,不准直接加热,应置水浴锅上进行。

3.严禁用口直接吸取药品和菌液,按无菌操作进行,如发生菌液、病原体溅出容器外时,应立即用有效消毒剂进行彻底消毒,安全处理后方能离开现场。

4.实验完毕,两手用清水肥皂洗净,必要时可用(杀菌剂)新洁尔灭、过氧乙酸液浸泡手,然后用水冲洗,工作服应经常清洗,保持整洁,必要时高压消毒。

5.实验完毕,及时清理现场和实验用具,对染菌带毒物品,进行消毒灭菌处理,并填写日常工作记录。

6.每日实验结束,认真检查水、相关电源是否关闭和正在使用的设备运转是否正常,并认真记录。

关好门窗,方可离去。

实验室检验总则一、样品的采集(一)采样目的确保采集的样品能代表全部被检验的物质,使检验分析更具代表性。

(二)采样原则1.采集的样品要有代表性,采样时应首先对该批食品原料、加工、运输、贮藏方法条件、周围环境卫生状况等进行详细调查,检查是否有污染源存在,同时能反映全部被检食品的组成、质量和卫生状况。

2.应设法保持样品原有微生物状况,在进行检验前不得污染,不发生变化。

3.采样必须遵循无菌操作程,容器必须灭菌,避免环境中微生物污染,容器不得使用煤酚皂溶液,新洁尔灭、酒精等消毒物灭菌,更不能含有此类消毒药物,以避免杀掉样品中的微生物,所用剪、刀、匙用具也需灭菌方可使用。

食品微生物检验学实验指导

食品微生物检验学实验指导

食品微生物检验学实验指导课时分配及主要实验内容(总学时30,其中动检20,动食安30)实验1 微生物检验常规试验预备 3主要内容:菌落总数测定和大肠菌群检验所需的1)研钵、剪刀、镊子、吸管、平皿的包扎与干热灭菌;2)实验所需培养基(营养琼脂、EMB琼脂、乳糖胆盐发酵管)和生理盐水的配制、分装、包扎和高压蒸汽灭菌。

实验2 菌落总数测定 3主要内容:1)样品的称取、匀浆和稀释;2)接种与琼脂倾注;3)24h后菌落计数及结果报告。

实验3 大肠菌群MPN测定 3主要内容:1)样品的称取、匀浆和稀释;2)接种于乳糖胆盐发酵管,培养;3)24h后观察产酸产气情况,划线于EMB琼脂,培养;3)48h时观察菌落特征,革兰氏染色、镜检;4)查MPN检索表,报告结果。

实验4 蜡样芽孢杆菌检验 3主要内容:1)将细菌肉汤培养物划线于普通琼脂、MYP琼脂,点种于卵黄琼脂平板,接种生化培养基,培养;2)24h时观察菌落特征,革兰氏染色、镜检;3)观察主要生化试验结果。

4)报告。

实验5 致病性球菌检验 3主要内容:1)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肉汤培养物划线于普通琼脂、血液琼脂,接种生化培养基,进行纸片法药敏试验,培养;2)24h时观察菌落特征,革兰氏染色、镜检;3)观察主要生化试验结果和药敏试验结果。

4)报告。

实验6 魏氏梭菌检验 3主要内容:1)形态及染色特性观察;2)细菌厌氧培养;3)家兔“泡沫肝”试验实验7 霉菌检验 2主要内容:1)观察曲霉、毛霉和青霉在PDA琼脂上的菌落特性;2)挑取霉菌培养物制备压片,在显微镜下观察霉菌菌丝、孢子等结构。

实验8 肉的微生物学检验 2主要内容:1)鲜肉的感官性状观察;2)鲜肉压印片制备与镜检、细菌计数;3)微生物毒素呈色反应。

实验9 乳的微生物学检验 2主要内容:1)鲜乳的感官性状观察;2)乳的涂片制备与镜检、细菌计数;3)美兰还原试验。

实验10 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检验 6主要内容:1)沙门氏菌检验所需培养基的制备;2)细菌分离与菌落挑选;3)细菌生化试验;4)血清学鉴定;5)结果报告。

(完整版)微生物学实验指导书

(完整版)微生物学实验指导书

03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阐述微生物在生态系统、工业生产、医疗卫生等领域的重要性。

01微生物的定义与分类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

02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介绍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性等。

微生物学概述01实验室安全制度包括实验室安全守则、危险标识识别、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等。

02实验操作规范介绍实验前准备、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实验后清理等注意事项。

03生物安全阐述生物安全的概念、生物安全级别的划分及相应防护措施。

实验室安全与规范介绍显微镜的种类、使用方法和维护保养。

显微镜介绍离心机的类型、使用方法和维护保养。

离心机阐述培养箱和摇床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培养箱与摇床包括分光光度计、电泳仪、PCR 仪等设备的简要介绍和使用方法。

其他常用设备常用仪器与设备实验报告格式包括标题、作者、摘要、正文、结论、参考文献等部分的撰写要求。

数据处理与图表制作介绍数据处理的方法、图表的制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阐述实验结果的分析方法、讨论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实验报告提交与评审说明实验报告的提交方式、评审标准及相关注意事项。

实验报告撰写要求03根据实验需求,选择适当的培养基类型,如营养琼脂、马丁氏琼脂等。

选择合适的培养基按照培养基配方准确称量各成分,加入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加热溶解后调整pH 值。

配制培养基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分装到试管、培养皿等容器中,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或干热灭菌法进行灭菌处理。

培养基分装与灭菌培养基制备与灭菌微生物接种与培养接种前准备准备好无菌操作台、无菌接种环、酒精灯等接种工具,确保无菌操作环境。

微生物接种采用划线法、倾注法等方法将待测微生物接种到培养基上。

培养条件设置根据微生物的生长需求,设置好培养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

观察前准备准备好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等观察工具,确保无菌操作环境。

微生物形态观察通过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大小、排列方式等特征,记录并描述观察结果。

《食品微生物学》电子教案

《食品微生物学》电子教案
实验步骤
制备霉菌涂片、观察霉菌形态、进行分类鉴定、 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原理
霉菌是一类多细胞真菌,具有多种形态和生理特 征。通过观察霉菌的形态和生理特征,可以对其 进行分类和鉴定。霉菌的分类鉴定主要依据其菌 丝体特征、孢子形态和菌落特征等。
注意事项
制备霉菌涂片时要避免污染和损伤菌丝体;观察 时要调节好光源强度和焦距,以获得清晰的图像 ;进行分类鉴定时要注意观察多个特征并结合相 关文献资料进行判断。
《食品微生物学》电子教案
目录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微生物基础知识 • 食品中的微生物 •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 • 食品微生物控制技术 •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述
食品微生物学的定义
研究食品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生 理生化特性以及与食品相互关系的科 学。
01
02
03
04
低温保藏
通过降低食品温度,抑制微生 物的生长繁殖,延长食品的保
质期。
气调保藏
改变食品包装内的气体成分, 降低氧气含量,抑制需氧微生
物的生长。
干燥保藏
降低食品水分活度,使微生物 处于休眠状态,从而延长食品
的保质期。
辐照保藏
利用辐照技术杀死食品中的微 生物或抑制其生长繁殖,达到
保藏的目的。
性来判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
血清学检测
03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原理,通过检测特异性抗体或抗原的存在来
鉴定微生物。
现代检测技术
1 2 3
分子生物学检测
基于核酸分子杂交、PCR扩增等原理,通过检测 特定基因序列来判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
免疫学检测
利用免疫学原理,通过检测特异性抗体或抗原的 存在来鉴定微生物,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 优点。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

微⽣物学实验指导微⽣物实验守则微⽣物学实验的⽬的是:加深对微⽣物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扎实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并牢固建⽴⽆菌操作的概念;培养学⽣认真观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作能⼒;树⽴学⽣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勤俭节约、协作攻关的优良作风。

为了提⾼教学效果,保证实验质量和实验室安全,特提出如下注意事项。

1.每次实验前必须充分预习实验教材,以了解实验的⽬的、原理和⽅法,熟悉实验操作中的主要步骤和环节。

2.⾮必要的物品不要带⼊实验室,必须带进的物品应放在不影响实验操作的地⽅。

3.实验时认真听教师的讲解,仔细观察⽰范操作。

4.许多微⽣物有潜在的致病能⼒。

实验中要严格⽆菌操作,以免培养的微⽣物进⼊外界环境,并保证所培养的微⽣物不受污染。

①实验室内严禁餐饮。

②实验前洗⼿并⽤酒精棉球擦拭⼿和台⾯。

③实验操作过程中,要严格进⾏⽆菌操作,以防⽌菌体间交叉感染或致病菌对⼈体造成危害。

④在进⾏接种操作时,要关闭门窗,以防⽌空⽓对流,要尽量减少⾛动和讲话,以防⽌尘埃飞扬和唾沫四溅。

⑤⽤过的带菌吸管、滴管、玻⽚、涂布棒和移液器枪头等,⽤酒精或来苏尔等浸泡以后再进⾏清洗。

⑥离开实验室之前要⽤肥皂洗⼿。

⑦实验室中的菌种和物品等,未经教师允许,不得携带出实验室。

凡需进⾏培养的材料,都应注明菌种名、接种⽇期、处理⽅法及操作者姓名(或组别),放在制定的培养箱中进⾏培养。

5.如发⽣培养菌的器⽫打破、⽪肤破伤或菌液吸⼊⼝中等意外情况时,应⽴即报告指导教师,及时处理,菌液污染实验台⾯或其他物件时,应及时⽤3%的来苏尔或5%的⽯炭酸液擦拭消毒。

6.爱护仪器、设备,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仪器、设备,以确保仪器的安全和学⽣的⼈⾝安全,并做好使⽤记录,确保仪器的正常使⽤。

7.按时观察实验现象,认真及时的做好实验记录,对于当时不能得到实验结果⽽需要连续观察的,则需记下每次的实验结果,以便分析。

清晰填写实验报告作业,科学阐述实验结论。

食品生物化学实验指导书

食品生物化学实验指导书

《食品生物化学》课程实验指导书食品工程系二○○四年十二月目录目录 (2)实验一水分活度的测定 (3)实验二淀粉的显色和水解 (5)实验三总糖和还原糖的测定——斐林氏法 (8)实验四油脂酸价的测定 (12)实验五氨基酸的纸上层析 (13)实验六牛奶中酪蛋白等电点测定 (15)实验七蛋白质的颜色反应 (17)实验八酶的性质实验 (19)实验九酶的激活剂和抑制剂 (22)实验十枯草杆菌蛋白酶活力测定 (24)实验十一原子吸收法测定矿泉水中镁的含量 (27)2\11\12\16\18\实验一水分活度的测定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进一步了解水分活度的概念及测定原理。

2.学习测定水分活度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水分活度反应了食品中水的存在状态,可以作为衡量微生物对食品水分可利用性的指标。

控制水分活度对食品的保藏具有重要意义。

无论干燥或新鲜食品中的水分,都会随环境条件的变动而变化。

如果环境空气干燥湿度低,食品中的水分向空气蒸发,食品重量减轻。

反之食品吸水重量增加。

但不管是蒸发还是吸收水分,最终是食品与环境平衡为止。

根据这一原理,食物在康威氏微量扩散皿的密封和恒温条件下,分别向A W 较高或较低的标准饱和溶液中扩散,当达到平衡后,依据样品在高A W标准饱和溶液中重量的增加和在低A W标准饱和溶液中重量的减少,则可计算出样品的A W值。

三、试剂和器材1.康威尔微量扩散皿2.方格座标纸。

3.分析天平。

4.样品(面粉约3g)。

5.标准饱和溶液:NaCl及K2CO3•2H2O的标准饱和溶液各式各10mL。

四、操作步骤1.康威氏微量扩散皿二个,分别盛氯化钠、碳酸钾饱和溶液5mL,并在扩散皿磨口处涂一层凡士林。

2.将两个直径25mm的玻璃皿准确称重,然后分别精确称取约1g同一面粉于皿内(尽量做到每皿样品重量接近)。

并迅速放入上述康威氏扩散皿内室中,马上加盖密封。

3.在25℃温度下放置2±0.5h,然后依次取出玻皿准确称重。

食品微生物实验室操作规程

食品微生物实验室操作规程

食品微生物实验室操作规程1. 实验室介绍本实验室是专门进行食品微生物研究的实验室,主要用于检测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程度、菌落计数和微生物鉴定等工作。

为保障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实验人员的安全,制定了以下实验室操作规程。

2. 实验前准备2.1 实验人员在进入实验室前应穿戴实验服,并佩戴帽子、口罩和手套,尽量减少污染源的产生。

2.2 实验前需要检查实验室的消毒情况,确保操作台、试验器具和其他设备的清洁度满足实验要求。

2.3 实验前需要准备好所需的培养基、试剂和实验器具,并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以防止外源性微生物的污染。

3. 样品处理3.1 样品采集:在进行实验前,实验人员需要根据实验要求,选取符合要求的食品样品进行采集。

采集时需要注意避免外界环境污染,并尽快将样品送到实验室进行处理。

3.2 样品预处理:根据实验项目要求,对样品进行以下处理:去除外表污物、切碎或研磨等。

3.3 样品稀释:根据实验要求,将样品进行适当的稀释,以保证实验所需的微生物数量在可计数范围内。

4. 细菌培养与计数4.1 培养基制备:根据实验要求准备所需的培养基,并按照说明书配制培养基的浓度和pH值。

4.2 细菌分离:将样品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培养。

根据实验要求,将适量的样品接种到培养基中,并进行相应的温度和时间培养。

4.3 细菌计数:通过落菌计数法或涂布平板法,对细菌进行计数。

根据实验要求,在培养基上进行菌落计数,并记录结果。

5. 微生物鉴定5.1 细菌鉴定:根据细菌的形态、生理和生化特性,进行细菌的初步鉴定。

通过显微镜观察菌落形态和细胞形态,以及进行相关的生理和生化试验,进行进一步的鉴定。

5.2 真菌鉴定:根据真菌的产孢器、菌丝和孢子形态等特征,进行真菌的初步鉴定。

通过显微镜观察菌落形态和微观形态,以及进行相关的生理和生化试验,进行进一步的鉴定。

5.3 结果验证:对鉴定结果进行复核和验证。

通过对鉴定结果进行交叉验证和对照,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温度低于饱和蒸气的温度。灭菌锅内留有不同分量空气时,压力与温度的关系见(表 2—3)
温度/℃
时间/h
干热
4
130-140
湿热 105.3
3
表 2-2 干热温热穿透力及灭菌效果比较
透过布层的温度/℃
灭菌
20 层
10 层
100 层
86
72
70.5
不完全
101
101
101
完全
表 2—3 灭菌锅留有不同分量空气时,压力与温度的关系
自控高压蒸气灭菌锅(autoclave)的使用可参照厂家说明书。
图 2—2A 卧式灭菌锅
图 2—2B 手提式灭菌锅
1. 安全阀; 2.压力表; 3.放气阀; 4.软管; 5.紧固螺栓; 6.灭菌桶; 7. 筛架; 8.水
(三)器材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培养皿(6 套一包),手提式高压蒸气灭菌锅等。 (四)操作步骤 1.首先将内层锅取出,再向外层锅内加入适量的水,使水面与三角搁架相平为宜。 切勿忘记加水,同时水量不可过少,以防灭菌锅烧干而引起炸裂事故。 2.放回内层锅,并装入待灭菌物品。注意不要装得太挤,以免防碍蒸气流通而影响灭 菌效果。三角烧瓶与试管口端均不要与锅壁接触,以免冷凝水淋湿包口的纸而透入棉塞。 3.加盖,并将盖上的排气软管插入内层锅的排气槽内。再以两两对称的方式同时旋紧 相对的两个螺栓,使螺栓松紧一致,勿使漏气。 4.用电炉或煤气加热,并同时打开排气阀,使水沸腾以排除锅内的冷空气。待冷空气 完全排尽后,关上排气阀,让锅内的温度随蒸气压力增加到逐渐上升。当锅内压力升到所需 压力时,控制热源,维持压力至所需时间。本实验用 0.1Mpa,121.5℃,20min 灭菌。 灭菌的主要因素是温度而不是压力。因此锅内冷空气必须完全排尽后,才能关上排气阀, 维持所需压力。 5.灭菌所需时间到后,切断电源或关闭煤气,让灭菌锅内温度自然下降,当压力表的 压力降至“0”时,打开排气阀,旋松螺栓,打开盖子,取出灭菌物品。 压力一定要降到“0”时,才能打开排气阀,开盖取物。否则就会因锅内压力突然下降, 使容器内的培养基由于内外压力不平衡而冲出烧瓶口或试管口,造成棉塞沾染培养基而发生 污染,甚至灼伤操作者。 6.将取出的灭菌培养基,需摆斜面的则摆成斜面,然后放入 37℃温箱培养 24h,经检 查若无杂菌生长,即可待用。 (五)实验报告 l.结果

优化《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优化《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优化《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掌握食品微生物学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提高他们对食品微生物学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往往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学习的积极性。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需要不断优化食品微生物学实验的教学体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增加实验内容的实用性传统的食品微生物学实验往往以繁重的实验操作为主,学生很难在实验中感受到与实际生活相关的实用性。

我们需要增加实验内容的实用性,可以通过引入与实际生产相关的实验项目,如食品中微生物的检测和鉴定、发酵食品的生产等,让学生了解实际生产中的微生物应用情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二、丰富实验教材的形式除了传统的实验报告和实验讲评,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课程等形式来呈现实验教材,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实验内容和实验过程,增加学生对实验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三、提供个性化的实验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和兴趣特点,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实验指导,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实验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参与性。

通过适当的实验项目安排和实验辅导,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开展实验竞赛和展示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组织实验竞赛和展示活动,让学生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和实验技术进行展示和比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通过开展实验竞赛和展示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和技术水平,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

通过以上优化食品微生物学实验的教学体系,我们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验技术水平。

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食品微生物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为将来的科研和实际生产打下扎实的基础。

【采用以上方法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为将来的科研和实际生产打下扎实的基础】。

实验六七食品微生物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菌种保藏

实验六七食品微生物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菌种保藏

实验六微生物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实验项目性质:综合实验所属课程名称:《微生物学实验》实验计划学时:5学时一、实验目的1.了解并掌握培养基的配制、分装方法;2.掌握各种实验室灭菌方法及技术。

二、实验原理培养基是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代谢的混合养料。

由于微生物具有不同的营养类型,对营养物质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加之实验和研究的目的不同,所以培养基的种类很多,使用的原料也各有差异,但从营养角度分析,培养基中一般含有微生物所必需的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素以及水分等。

另外,培养基还应具有适宜的pH值、一定的缓冲能力、一定的氧化还原电位及合适的渗透压。

琼脂是从石花菜等海藻中提取的胶体物质,是应用最广的凝固剂。

加琼脂制成的培养基在98~100℃下融化,于45℃以下凝固。

但多次反复融化,其凝固性降低。

任何一种培养基一经制成就应及时彻底灭菌,以备纯培养用。

一般培养基的灭菌采用高压蒸汽灭菌。

三、实验材料1、器皿及材料天平、称量纸、牛角匙、精密pH试纸、量筒、刻度搪瓷杯、试管、三角瓶、漏斗、分装架、移液管及移液管筒、培养皿及培养皿盒、玻璃棒、烧杯、试管架、铁丝筐、剪刀、酒精灯、棉花、线绳、牛皮纸或报纸、纱布、乳胶管、电炉、灭菌锅、干燥箱。

2、药品试剂蛋白胨、牛肉膏、NaCl、K2HPO4、琼脂、NaNO3、KCl、MgSO4、FeSO4、蔗糖、麦芽糖、木糖、葡萄糖、半乳糖、乳糖、土豆汁、豆芽计、磷酸铵、5%NaOH溶液、5%HCl溶液。

3、流程称药品→溶解→调pH值→融化琼脂→过滤分装→包扎标记→灭菌→摆斜面或倒平板。

四、实验步骤1 培养基的制备1.1 称量药品根据培养基配方依次准确称取各种药品,放入适当大小的烧杯中,琼脂不要加入。

蛋白胨极易吸潮,故称量时要迅速。

1.2 溶解用量筒取一定量(约占总量的1/2)蒸馏水倒入烧杯中,在放有石棉网的电炉上小火加热,并用玻棒搅拌,以防液体溢出。

待各种药品完全溶解后,停止加热,补足水分。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书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书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书生物技术教学部初立业编重庆邮电学院生物信息学院2003年12月30日前言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微生物学实验是生物学重要的基础课之一,特别是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与拓宽,微生物学方法与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医学、农学、林学等学科,甚至地质学、太空学等也需微生物的方法与技术。

因此,熟悉掌握微生物学方法与技术,对其它很多学科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

无菌操作技能和无菌概念的建立是微生物学实验中最重要的内容,微生物学实验课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研究与应用微生物的主要方法与技术,包括经典的、常规的、以及现代的方法与技术,使学生具有适应于从事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实际生产应用的微生物学实验技能。

与微生物学基础理论课紧密结合,使学生将理性知识与感性认识有机地结合,将书本知识用于实验,在实验中更深地理解基础理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本学科的特点,逐步使学生认识微生物的基本特性,比较它们与其它生物的相似和不同之处,知道如何研究微生物以及对研究中所出现的问题点样分析,并加以解决。

二、教学要求与教学方法1.教学要求1)注重微生物学基础实验技能的掌握与提高,克服盲目追求新颖而忽视基础的倾向;2)实验课前要预习,明确每次实验的目的与基本步骤;3)在实验中要有严紧的科学态度,尊重事实与实验结果,要善于发现新现象;4)树立密切合作的风气,包括学生与老师、班与班、组与组、组长与组员之间的密配合。

2.教学方法1)以学生自己动手为主,老师在适当时间予以提示;2)对实验中所出现的一些现象多向学生提出问题,使它们学会分析结果,并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3)根据实验的进行程度,引导学生更深入思考,逐步树立他们的创新意思;4)严格要求使操作技能规范化,老师作示范,强调其要点学生自己练。

三. 教学学时分配与安排本课程按每周3学时安排,共6个实验,总学时18。

目录实验一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3)实验二根霉、酵母菌形态结构的观察 (4)实验三培养基制备 (6)实验四灭菌与消毒 (9)实验五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 (12)实验六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反应 (14)实验七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 (19)实验八放线菌形态的观察 (21)实验九细菌的芽胞染色 (22)实验十微生物菌种保藏 (24)实验一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法实验目的:1.学习并初步掌握革兰氏染色法。

食品微生物实验指导书

食品微生物实验指导书

实验四酸奶/泡菜中乳酸菌的分离、纯化一、实验目的1、巩固无菌操作的基本环节和几种接种技术;2、了解微生物分离和纯化的原理;3、掌握分离纯化乳酸菌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乳酸发酵是指微生物将己糖分解产生乳酸的生物学工程。

能够引起乳酸发酵的微生物种类很多,其中主要是细菌,常见的乳酸细菌有乳酸链球菌和乳酸杆菌。

乳酸细菌生成的乳酸,能抑制一些腐败细菌的活动。

这类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乳制品、葡萄酒、泡菜、酸奶等都可以分离到乳酸菌。

乳酸菌常用的分离培养基有麦芽汁碳酸钙培养基、BCP 培养基和西红柿碳酸钙培养基等,在选用培养基时不能只局限于一种培养基,以免乳酸菌某些菌株在个别培养基上不生长而造成分离失败。

乳酸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菌体细胞通常不运动,不产芽孢,是革兰氏阳性菌。

它们生物合成能力较差,需要有糖存在的习性,营养要求包括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氧。

这类菌缺乏卟啉和细胞色素,接触酶(过氧化氢)阴性,不能使H2O2 分解。

三、实验器材培养基:BCP 培养基(乳糖5g、蛋白胨5g、酵母膏3g、琼脂15-20g、溴甲酚紫0.05g、蒸馏水1000mL,pH6.8-7.0,115℃灭菌20min);西红柿碳酸钙培养基(葡萄糖10g、酵母膏7.5g、蛋白胨7.5g、磷酸二氢钾2g、碳酸钙15-20g、吐温80 0.5mL、琼脂20g、番茄汁100mL(新鲜番茄洗净切碎放入烧杯中,4℃静置8-12h,取出纱布过滤即可)、蒸馏水900mL,pH7.0,121℃灭菌20min);BCG 牛乳培养基[A 液:脱脂乳粉100g、水500mL、1.6%溴甲苯酚绿乙醇溶液1mL(1.6g 溴甲苯酚绿溶于20mL 无水乙醇,再加水定容至100mL)、80℃ 灭菌20min;B 液:酵母膏10g、水500mL、琼脂20g,pH6.8、121℃灭菌20min;A液和B 液以无菌操作趁热混匀]。

材料:酸奶或泡菜汤、无菌玻璃涂棒、无菌吸管、接种环、无菌培养皿、培养箱等。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
细菌荚膜
鞭毛染色法原理
细菌鞭毛直径为10-12nm,超过了光学显微镜的分辨 能力。所以染色时,不仅要使鞭毛染色,还要使一部分 染料堆积在鞭毛上,加粗鞭毛的直径以便能观察。
染色成功的关键: 一、必须使用新鲜培养、活动活泼的菌体进行染色; 二、是使用绝对无油的干净玻片,以便菌液流过玻片时 能保持自然形态。细菌的运动性,可通过悬滴法制片观 察。注意区分布朗运动和细菌本身的运动。
【实验内容与步骤】
一、实验材料
1. 菌种: ◆ 啤酒酵母、面包酵母、裂殖酵母、 热带假丝酵母。
◆ 白色链霉菌、红色链霉菌
2. 0.1%美蓝染液,载玻片,盖玻片
二、酵母菌
1、酵母菌落形态及菌苔特征的观察
观察菌落表面干燥或湿润、隆起形状、边
缘整齐度、大小、颜色等,并用接种环挑菌,
注意与培养基结合是否紧密。取斜面培养的啤
目录
实验1 显微镜的使用 实验2 细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3 酵母菌、放线菌形态的观察 实验4 霉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5 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 实验6 微生物的分离与接种 实验7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实验8 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系生化反应试验 实验9 罐头食品的商业无菌检验 实验10 几种水产品中的无菌检验 实验11 水产品中腐败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实验12 红树林环境中抗菌微生物的筛选 实验13 果酒的制备实验 实验14 乳酸菌分离纯化以及酸奶的研制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
课程简介:
本实验课程主要面向“食品科学与工程”、“食 品质量与安全”等专业本科生,以专业基础课程《食 品微生物学》为理论基础,是对学生进行独立的相关 微生物研究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共有学时数34学时, 教学内容内容包括: “细菌、酵母菌、放线菌等的 形态观察”、“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等。实验教学 包括设计型、技能型和综合型实验内容,可提高学生 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微生物学基础实验指导(食品科学、食品安全专业使用)食品微生物教研组前言微生物学实验是微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习微生物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实验操作,可以加深和巩固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

训练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操作技能;了解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勤俭节约、爱护公物的良好作风。

为了上好微生物学实验课,并保证安全,实验时要注意如下事项:1.为了保证实验室的整洁和实验的顺利进行,非必要的物品和书包,不得带入室内,实验时不得高声谈话和随意走动。

2.每次实验前要对实验内容进行充分预习,了解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方法,做到心中有数,并作合理安排。

3.实验中要认真观察,及时做好实验记录。

对于当时不能得到结果而需要连续观察的实验,则需记下每次观察的现象和结果,以便分析。

4.实验操作应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万一遇有带菌物品洒漏、皮肤破伤或菌液吸入口中等意外情况发生时,应立即报告指导教师,及时处理,切勿隐瞒。

5.实验过程中,切勿使乙醚、丙酮、酒精等易燃药品接近火源,如遇火险,应先关掉火源,再用湿布或沙土掩盖灭火。

必要时用灭火器。

6.凡实验用过的菌种以及带有活菌的各种器皿,应先经高压灭菌后才能洗涤。

制片上的活菌标本应先浸泡于3%来苏儿溶液或5%石炭酸溶液中,半小时以后再行洗刷。

如系芽孢杆菌或有孢子的菌,则应适当延长浸泡时间。

7.实验中需进行培养的材料,应注明组别、名称及处理方法,实验完毕,应将仪器、用具等洗净,放好,做好桌面及地面的清洁工作。

实验一、显微镜油浸系物镜的使用与微生物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掌握显微镜低倍镜和高倍镜的使用方法,了解油浸系物镜的基本原理,掌握油浸系物镜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主要设备及材料微生物标本装片,香柏油,二甲苯,光学显微镜,擦镜纸。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油镜,即油浸接物镜。

当光线由反光镜通过玻片与镜头之间的空气时,由于空气与玻片的密度不同,使光线受到曲折,发生散射,降低了视野的照明度。

若中间的介质是一层油(其折射率与玻片的相近),则几乎不发生折射,增加了视野的进光量,从而使物象更加清晰。

当镜与装片之间的介质为空气时,由于空气(n= 1.52)的折射率不同,光线会发生折射,不仅使进入物镜的光线减少,降低了视野的照明度,而且会减少镜口角。

当以香柏油(n=1.515)为介质时,由于它的折射率与玻璃相近,光线经过载玻片后可直接通过香柏油进入物镜而不发生折射,不仅增加了视野的照明度,更重要的是通过增加数值孔径达到提高分辨率的目的。

可见光的波长平均为0.55μm。

当使用数值孔径为0.65的高倍镜时,它能辨别两点之间的距离为0.42μm;而使用数值孔径为1.25的油镜时,能辨别两点之间的距离则为0.22μm。

光学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倒立的虚像)介质为空气与介质为香柏油时光线通过的比较四、实验内容与步骤(一)观察前的准备1、将显微镜置于平稳的实验台上,镜座距实验台边沿约4cm。

坐正后用左眼观察。

2、调节光源:将低倍物镜转到工作位置,把光圈完全打开,聚光器升至与载物台相距约1mm左右。

转动反光镜采集光源,光线较强的天然光源宜用平面镜,光线较弱的天然光源或人工光源宜用凹面镜,对光至视野内均匀明亮为止。

观察染色装片时,光线宜强;观察末染色装片时,光线不宜太强。

(二)低倍镜观察染色装片首先上升镜简,将细菌三型装片置于载物台上,用标本夹夹住,将观察位置移至物镜正下方,物镜降至距装片0.5cm处,适当缩小光圈然后两眼从目镜观察,转动粗调节器使物镜逐渐上升(或使镜台下降)至发现物像时,改用细调节器调节到物像清楚为止。

移动装片,把合适的观察部位移至视野中心。

(三)高倍镜观察眼睛离开目镜从侧面观察,旋转转换器,将高倍镜转至正下方,注意避免镜头与玻片相懂。

再由目镜观察,仔细调节光圈,使光线的明亮度适宜。

用细调节器校正焦距使物镜清晰为止。

将最适宜观察部位移至视野中心,绘图。

不要移动装片位置,准备用油镜观察。

(四)油镜观察1、提起镜筒约2cm,将油镜转至正下方。

在玻片标本的镜检部位(镜头的正下方)滴一滴香柏油。

2、从侧面注视,小心慢慢降下镜筒,使油镜浸在油中至油圈不扩大为止,镜头几乎与装片接触,但不可压及装片,以免压碎玻片,损坏镜头。

3、将光线调亮,左眼从目镜观察,用粗调节器将镜筒徐徐上升(切忌反方向旋转),当视野中有物像出现时,再用细调节器校正焦距。

如因镜头下降未到位或镜头上升太快末找到物像,必须再从侧面观察,将油镜降下,重复操作直至物像看清为止。

仔细观察并绘图。

4、再次观察提起镜筒,换上金黄色葡萄球菌染色装片,依次用低倍镜、高倍镜和油镜观察,绘图。

重复观察时可比第一次少加香柏油。

(五)镜检完毕后的工作1、移开物镜镜头。

2、取出装片。

3、清洁油镜,油镜使用完毕后,须用擦镜纸擦去镜头上的香柏油,再用擦镜纸沾少许二甲苯擦掉残留的香柏油,最后再用干净的擦镜纸擦干残留的二甲苯。

4、擦净显微镜,将各部分还原。

将接物镜呈“八”字形降下,不可使其正对聚光器,同时降下聚光器,转动反光镜使其镜面垂直于镜座。

使用完毕后将照明强度调至最小再关电源,拔下电源插座,罩上防尘罩,归于原位。

五、思考题1、使用油镜应特别注意哪些问题?为什么必须用香柏油?2、使用显微镜绘图时,眼睛的位置应该如何?3、镜检标本时,为什么先用低倍镜观察,而不是直接用高倍镜或油镜观察?4、转到高倍镜和油镜时,对照明度有何要求?应如何调节?六、注意事项及其它说明1、不准擅自拆卸显微镜的任何部件,以免损坏。

2、拿显微镜时,一定要右手拿镜臂,左手托镜座,不可单手拿,更不可倾斜拿。

3、下降镜头时,一定要从侧面注视,切忌用眼睛对着目镜,边观察边下降镜头的错误操作,以免压碎玻片而损坏镜头。

4、观察标本时,必须依次用低、中、高倍镜,最后用油镜。

特别在使用油镜时,切不可使用粗调节器,以免压碎玻片或损伤镜面。

使用油镜后,及时用油镜清液清洗物镜和载玻片。

注意二甲苯不能过多,以防溶解固定透镜的树脂。

5、注意保持显微镜的洁净,对金属部分要用软布擦拭,擦镜头必须用擦镜纸,切勿用手或用普通布、纸等,以免损坏镜头。

6、显微镜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以免镜片滋生霉菌而腐蚀镜片。

7、插上插座之前先检查显微镜电源开关是否关上,并且先将照明强度旋至最小;同样,使用完毕也要先将照明强度调至最小再关电源,拔下电源插座。

8、转换镜头时要使用转换器,手不要直接接触镜头。

以免光路发生偏移。

9、使用油镜后,应及时用清洗液将100倍镜头擦1-2次。

10、显微镜防尘罩不要乱放,使用完毕后归于原位。

待任课教师检查并签字方可离开。

实验二、细菌的革兰氏染色一、实验目的学习并掌握细菌的革兰氏染色,了解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及其在细菌分类鉴定中的重要性。

二、实验主要设备及材料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杆菌(E.coli)试剂:草酸铵结晶紫、路哥氏碘液、95%乙醇、番红液其他:显微镜、载玻片、接种环、酒精灯、无菌水、香柏油、二甲苯等。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革染氏染色法是细菌学中最重要的鉴别染色法。

革染氏染色的机理,与细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和结构有关。

经结晶紫初染以后,所用的细菌都被染成蓝紫色。

碘作为媒染剂,它能与结晶紫结合形成复合物,从而增强了染料与细菌的结合力。

当用乙醇脱色时,两类细菌的脱色效果是不同的,革染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形成的网状结构组成、壁厚、类脂含量低,用乙醇脱色处理时细胞壁脱水、使肽聚糖层的网状结构孔径缩小,透性降低,从而使结晶紫-碘的复合物不易被洗脱而保留在细胞内;革染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中肽聚糖层在内层且较薄、类脂含量高,所以当脱色处理时,类脂被乙醇溶解、细胞壁透性增加,使结晶紫-碘的复合物被洗脱出来。

用蕃红复染时染上红色。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细菌的活化:将细菌接种营养琼脂斜面,培养约24h。

2、制片:取菌种培养物常规涂片、干燥、固定。

3、初染:于制片上滴加结晶紫染液,染色1min后,用水洗去剩余染料。

4、媒染:用碘液冲去残水,并用碘液覆盖约1min,水洗。

5、脱色:用滤纸吸去玻片上的残水,将玻片倾斜,在白色背景下,直接用95%乙醇从载玻片上端冲洗脱色,直到流下的酒精无明显的紫色时,立即水洗。

酒精的浓度、用量及涂片厚度都会影响脱色速度。

脱色是革兰氏染色中最关键的一步。

6、复染:滴加番红液,染色2min,水洗。

7、用滤纸吸干,油镜镜检。

五、思考题影响革兰氏染色结果的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六、注意事项及其它说明为了保证革染氏染色结果的正确性,制片过程中要注意:要选用活跃生长的幼培养物作革染氏染色,涂片不宜过厚,火焰固定不宜过热,脱色时间的控制。

另外,可选用标准的革染氏阳性菌和革染氏阴性菌和未知菌一起混合涂片和染色。

实验三、芽孢染色一.目的要求1.学习并掌握芽孢染色法2.了解芽孢杆菌的形态特征。

二.基本原理芽孢染色法是利用细菌的芽孢和菌体对染料的亲合力不同的原理,用不同染料进行着色,使芽孢和菌体呈不同的颜色而便于区别。

芽孢壁厚、透性低,着色、脱色均较困难,因此,当先用一弱碱性染料,如孔雀绿(malachite green)或碱性品红(basicfuchsin)在加热条件下进行染色时,此染料不仅可以进入菌体,而且也可以进入芽孢,进入菌体的染料可经水洗脱色,而进入芽孢的染料则难以透出,若再用复染液(如番红液)或衬托溶液(如黑色素溶液)处理,则菌体和芽孢易于区分。

三.器材1.菌种蜡样芽孢杆菌约2d营养琼脂斜面培养物,球形芽孢杆菌1~2d营养琼脂斜面培养物。

2.染色剂 5%孔雀绿水溶液,0.5%番红水溶液。

3.仪器或其他用具小试管,滴管,烧杯,试管架,载玻片,木夹子,显微镜灯。

四.操作步骤1.将培养24小时左右的枯草芽孢杆菌或其他芽孢杆菌,作涂片、干燥、固定。

2.滴加3—5滴孔雀绿染液于已固定的涂片上。

3.用木夹夹住载玻片在火焰上加热,使染液冒蒸汽但勿沸腾,切忌使染液蒸干,必要时可添加少许染液。

加热时间从染液冒蒸汽时开始计算约4—5分钟。

4.倾去染液,待玻片冷却后水洗至孔雀绿不再褪色为止。

5.用番红水溶液复染1分钟,水洗。

6.待干燥后,置油镜观察,芽孢呈绿色,菌体呈红色。

实验四、公共场所空气微生物检验方法细菌总数测定(GB/T 18204.1-200)实验一、培养基的配制一、实验目的和内容目的:学习和掌握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内容:营养琼脂的配制二、操作步骤1、称药品按实际用量计算后,按配方称取各种药品放入大烧杯中。

牛肉膏和蛋白胨可分别放在小烧杯或表面皿中称量,用热水溶解后倒入大烧杯。

蛋白胨极易吸潮,故称量时要迅速。

2、加热溶解在烧杯中加入少于所需要的水量,然后放入微波炉上,小火加热,并用玻璃棒搅拌,待药品完全溶解后再补充水分至所需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