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学-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合集下载

2022年西北大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考研必看成功上岸前辈复习经验分享

2022年西北大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考研必看成功上岸前辈复习经验分享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考研成功经验分享一、选报优势西北大学的地质学专业在全国是属于前列的,豪不夸张的说,在西北地区地质学是能排上龙头的,而对于考研和读研来讲,西大的地质学理科专业(三矿、构造、地化等)均为地球科学概论与地史学两门课程,不需要复习数学,且地史学的题近年来几乎从未有过新题,均为之前的原题,对比后期死磕的数学题来说,压力要小不少,且西北大学地质学系的复试是没有笔试的,对比往年进复试及录取的情况来看,复试淘汰的也并不多,甚至出现过复试不刷人的情况,这就要求对初试的分数有很大的优势,能够顺利进入复试;在读研方面,西北大学在理科方面较强,也就意味着在这个大环境里发文章相对比工科院校容易(当然,最终还是看老师,详见下文导师情况),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要求是要在CSCD核心库的期刊里发表一篇文章,相对来说理科院校更多的会做科研项目,对于发文章的好处还是比较大的,且地质学系的每一位全日制学硕研究生都会有每个月的补助(硕士20000/年,博士40000/每年,不算在奖学金里面,且学费会以学费奖学金的形式退回来,当然,专硕和非全没有),下面将以三矿专业为例,详细讲一下从准备复习到被录取这一整个过程的经验作以分享。

二、初试复习由于不考数学,我个人是从一月份正式开始准备的,一开始的规划是大三第二学期复习英语与地球科学概论(即普通地质学,后文将以普地简称),大四第一学期复习政治与地史学,由于大一学过普地,但时间久远几乎没有剩什么(我不会告诉你们当时其实也没有好好听),后来随着时间调整,计划也在不断变化,所以下面将从科目开始详细论述。

1.英语一英语几乎是前半年复习的唯一重点(偶尔学累了听听舒良树的普地课),从一月份开始,到十二月考研,英语的复习步骤分为如下:单词、语法、模拟题、阅读、作文、真题、真题、真题。

看到这里你们应该能感觉到真题的重要性了吧,没错,从1998年到2019年的真题,我刷了4遍,到最后看所有文章都和看自己母语一个感觉了,就差不多可以进考场了。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构造地质学》教案第五章(7、8)褶皱●本章共2次课堂讲授:褶皱几何学、褶皱成因分析(一)褶皱几何学第一节褶皱和褶皱要素♦基本类型♦背、向形和中性褶皱♦要素●(轴面形态图)第二节褶皱的描述●横剖面与正交剖面♦转折端形态●圆弧/尖棱/箱状/挠曲♦翼间角●平缓/开阔/中常/紧闭/等斜♦枢纽●直线或曲线状,受地形影响,水平直线状枢纽褶皱在平面地质图上也可以表现为闭合形态♦褶皱的大小●波幅-中间线-枢纽●波长-相同拐点之间的距离♦褶皱的对称性●二翼不等长时为不对称褶皱,分为S、Z、M型(顺着枢纽倾伏方向观察)♦褶皱平面轮廓●等轴——长宽比接近1;1,穹隆、盆地●短轴——长宽比3:1●线状——长宽比>>3:1♦褶轴及产状确定●圆柱状褶被●褶轴产状确定◆直接测量◆利用β图解♦轴面确定●轴面是枢纽的连面●对称轴面为褶皱两翼平分面●也可以根据轴迹通过作图确定♦褶皱位态分类褶皱位态分类图解♦根据岩层厚度变化的分类●平行褶皱●相似褶皱♦根据各褶被面之间的几何关系●协调褶皱●不协调褶皱,底辟构造♦Ramsay 褶皱形态分类●等倾斜线方法●三类五型●意义:精确测定褶皱几何形态,查明细节,预测层内和层间褶皱样式的变化,帮助分析褶皱成因机制第五节褶皱组合型式♦Alpino-type●全型褶皱●线状,带状分布、走向平行于构造带●背、向同等发育,布满全区●构成复背、向斜:正扇型或反扇型♦Jura-type●过渡型●隔挡/隔槽(梳状/箱状)●背向斜发育强度不同●产于造山带前陆●滑脱作用●薄皮构造♦German-type fold●卵圆形穹隆,短轴背斜/长垣●断续发育于地台盖层中●北美称作平原式褶皱●独立产出或组合成雁列式第六节叠加褶皱的基本型式♦ 三种基本型式(据Ramsay )● 第1型● 第2型● 第3型♦ 叠加褶皱野外观察● 叠加褶皱标志● 重褶● 新生构造规律弯曲● 二组面、线构造规律交切● 陡倾/倾竖褶被广泛发育● 大型叠加褶皱转折端第七节 褶皱剖面编制♦ 横(铅直)剖面、正交剖面、联合剖面(图9-47)♦ 正交剖面偏制● 第一种方法● 第二种方法refer to Ramsay 1987♦ 平行褶皱的剖面编制● 原则:等厚,同一曲率中心● 相似褶皱剖面编制,轴面厚度不变(二)褶皱成因分析第一节 成因概述♦ 目的:了解褶皱多样的形态及组合特点,与其它构造的关系,区域展布及与地壳运动的关系,对矿产的控制规律♦ 内容:● 控制因素:侧压力,重力,岩石力学性质● 发育过程● 内部应变及与其它构造的内在联系♦ 形成方式分类(与受力状态、变形环境、岩层变形形为有关)● ⎩⎨⎧--各层均具很大韧性一性层不具有力学上的不均被动剪切韧性差起重要作用层理主动,,♦ 据物质运动方式分类● 滑动● 流动● 与分析尺度有关● e.g..品格滑动=宏观滚动♦ 据作用力方式● 纵弯 水平力● 横弯 垂向力● 本章重点——纵弯第二节 纵弯褶皱作用♦ 顺层挤压/各向异性(层理)/韧性差/主波长♦ 单层褶皱的发育机制● 主波长理论(Biot.60年代根据计算和实验提出)◆ 主波长与强岩层的厚度和强岩层与介质的粘度比有关,而与作用力无关● W i =2πd 3216/μμ● W I ——初始主波长,d ——厚度,μ1——强层粘度系数,μ2——介质粘度系数◆ 岩层褶皱的阻抗来自:● 强层内部● 若形成最大可能的波长,则阻抗最小(图10-3a )● 介质● 若形成最小波长褶皱,则阻抗最小(图10-3b )● 故,二者调和,取其中间值(最小功原理)◆ 主波长理论表明:● 主波长与岩层初始厚度成正比,图10-4● 与强层/介质粘度比(μ1/μ2)成正比● 二类极端情况:①μ1/μ2很大(如>50)形成肠状褶皱(图10-6) ● μ1/μ2小(<10),形成尖圆褶皱,(10-7)用于解释基层与盖层的箱状褶皱♦ 多层岩层的褶皱发育● 多层岩层的褶皱发育形态影响因素:①能干性②相邻层的影响强度(包括强层间的距离和接触应变带的宽度)● 接触应变带的概念◆ “硬层”褶皱对介质(褶皱)的影响范围。

《构造地质学》教学大纲

《构造地质学》教学大纲

《构造地质学》教学大纲《构造地质学》教学大纲(理科基地班和工科基地班适用)课程编号:14009 学时:64学分:4一、课程性质和目的: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理科基地本科生的必修课。

它是建立在普通地质学、古生物学、矿物岩石学和普通物理学、力学等基础之上的一门主要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掌握一些构造地质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初步掌握基础构造现象的观测、描述和分析方法,为进一步深入地学习构造分析、构造物理学、区域大地构造学、实验构造学、岩石圈流变学等课程和开展相关研究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课程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断裂、褶皱、面理、线理等构造形态及其组合的描述和分析;面理、线理产状测量、V字形法则、极射赤平投影等构造几何学方法;构造应力分析、应变分析、流变分析的力学基础、典型构造力学分析示范以及基本构造现象的野外观测。

具体内容如下:绪论(2学时)构造地质学研究的目的、任务、内容、方法、意义概述第一章原生沉积构造与线理、面理产状(4学时)层理类型、岩层变新方向的确定、岩层接触关系及在地质图上的表现、原生沉积构造与软沉积变形;线理和面理产状要素、测量方法与图面表示第二章赤平投影、地质读图、图切剖面与构造等值线(12学时)赤平投影的原理方法与基本操作,赤平投影的应用与计算机实现;读地质图、V字型法则;图切剖面的基本要求与实践;构造等值线及其计算机实现第三章断裂构造基础(6学时)断层几何学、运动学、构造岩、断层面特征;节理及其组合第四章断裂系统分析(6学时)逆冲系统几何学、逆冲双重构造、反冲和冲起、逆冲推覆构造的扩展、逆冲系统中的转换断层;伸展系统几何学、伸展双重构造、犁式扇、半地堑、滚动背斜、伸展系统中的转换断层;走滑系统几何学、走滑断层尾端效应、拉分盆地、转换拉伸与转换压缩、花状构造、走滑双重构造第五章褶皱构造(10学时)褶皱几何要素、褶皱产状要素、褶皱面向、褶皱分类、等斜线及其编制方法、平行褶皱与相似褶皱、对称褶皱与不对称褶皱、褶皱倒向、寄生褶皱、轴隆区与轴陷区、协调褶皱与不协调褶皱、叠加褶皱、褶皱形成机制与褶皱系统、纵弯褶皱与横弯褶皱作用、弯滑与弯流第六章面理、线理与组构(6学时)面理与线理的基本术语;四类主要劈理:板劈理、破劈理、褶劈理与压溶劈理;透入性与非透入性;连续劈理与间隔劈理;缝合线构造;面理与褶皱的关系;线理主要类型:断面檫线与层面檫线、皱纹线理、拉伸线理、矿物生长线理、交面线理;杆状构造、窗棂构造与香肠构造;压力影构造;组构、自由组构、优选组构、均匀组构与非均匀组构;构造标本观察与描述第七章应力分析基础(6学时)应力、正应力、剪应力;主应力、主平面、主方向、最大主应力、中间主应力、最小主应力、最大剪应力;应力状态、应力椭圆、应力椭球、应力莫尔圆;应力场与应力轨迹、典型构造应力分析(以雁列脉与旋卷构造为例)第八章应变分析基础(4学时)应变、线应变、剪应变、无穷小应变与有限应变;岩石有限应变测量、应变椭球、主应变;简单剪切、纯剪切、递进变形、弗林图解;应变场第九章韧性剪切带(2学时)韧性剪切带的概念、韧性构造岩、韧性剪切带的应变场特征第十章岩石流变性质(2学时)应力与应变的关系;弹性、粘性、塑性、韧性、粘弹性;蠕变与松弛;温度、围压、应变速率、孔隙流体压力等对岩石变形的影响;岩石变形微观机制简介第十一章构造标本观测分析和构造模拟实验(4学时)观测分析脆性、韧性和脆韧性变形的构造标本,进行描述和初步的成因分析;了解构造模拟的方法,并进行简单的构造模拟方法和思路的学习。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推荐书附件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推荐书附件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推荐书附件“地质学实践教学新体系”概况成果名称地质学实践教学新体系成果完成人周鼎武赖绍聪张成立张复新张云翔成果完成单位西北大学推荐等级建议贰等推荐单位名称及盖章陕西省教育厅推荐时间2004 年12 月 5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地质学实践教学新体系”概况周鼎武赖绍聪张成立张复新张云翔(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自1993年以来,在全面研究、分析国内外地球科学发展现况和趋势,评估西北大学所具有的优势和特色基础上,为适应地球科学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新形势,以新的教育理念,对地质学本科实践教学进行了全新构建,并在与时俱进的建设和教学实践过程中,反复研究探索,补充修改完善,形成了贯穿本科教学全过程的符合教学规律,培养基本素质和技能,启发综合思维,激发创新精神和自律管理的实践教学新体系。

一、地质学实践教学新体系的教育理念1、更新教育观念教育是传承,又是超越。

教育既要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又要学生获得获取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职能不仅在于传道、授业、解惑,更在于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吸收新知识和新技能的指导者,知识创新的探索者和实践者。

学生已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学生在人格上与教师的平等关系决定了他是教学过程的主动、自觉的参与者和探索者。

2、地学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人口超载、资源短缺、灾害频发、环境污染等问题已严重的影响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深入研究地球,科学合理的开发地球,理智的关爱保护地球已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注目的重大课题。

中国经济的高速持续发展,资源能源需求的快速增加、环境保护日趋重要,也是中国地球科学研究关注的重大问题。

当今的地球科学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由于新思想、新理论的不断发展和新技术、新方法的开发应用,地球科学已从静态到动态,从运动学到动力学,从地球表层向地球外部空间和向地球的深部延伸。

而且地学的同函和功能也在发生着显著变化,地球科学越益关注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环境、资源、能源、灾害等重大问题。

西北大学2017年地质学系接收推免名单公示

西北大学2017年地质学系接收推免名单公示

西北大学2017年地质学系接收推免名单公示
张伟杰硕士地质学系070801固体地球物理学
陈彪硕士地质学系070901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刘浩硕士地质学系070901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孙慧硕士地质学系070901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刘道宏硕士地质学系070902地球化学
杨潇潇硕士地质学系070902地球化学
刘珺硕士地质学系070905第四纪地质学
白博文硕士地质学系0709Z2★能源地质学
马骞硕士地质学系081801矿产普查与勘探
彭恒硕士地质学系081801矿产普查与勘探
孙龙硕士地质学系081801矿产普查与勘探
张冬冬硕士地质学系081801矿产普查与勘探
张进硕士地质学系081801矿产普查与勘探
管岩硕士地质学系081801矿产普查与勘探
刘战峰硕士地质学系081803地质工程
杨惠硕士地质学系081803地质工程
刘晓硕士地质学系081803地质工程
李彤直博生地质学系070901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范焱直博生地质学系070902地球化学
赵文钰直博生地质学系070903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刘聪直博生地质学系070903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杨子强直博生地质学系070904构造地质学
文章来源:文彦考研旗下西北大学考研网。

构造地质学实习指导书

构造地质学实习指导书

构造地质学实习指导书(基地班使用,共54学时,实习课20学时)实习一学习使用《构造地质学》CAI课件一、目的要求了解《构造地质学》CAI课件的特点、功能和使用方法二、说明CAI 是computer assistant instruction 的缩写,即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一般称作CAI课件或多媒体课件。

CAI课件具有直观、美观、立体感强、可以进行动态模拟、容易操作、具有很强的交互性等特点,利用CAI课件进行教学,可以由教师结合软件进行讲授,也可以由学员开展自学,达到调动学习积极性、启发主动性思维、增加学习乐趣的目的,从而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CAI课件在21世纪的大学教育和中小学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这已经成为国内外教育界的共识。

目前国内外正在掀起一股CAI研制和开发的热潮。

国外已有相当数量的CAI课件面市。

我国政府和有关教育部门对研制开发自己的CAI课件也给予了高度重视。

在国家教委领导下已经分别成立了全国理科、工科和文科CAI研制协调小组。

部分院校如北大、清华、科大、暨南大学、上海交大等也纷纷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和管理机构,同时注入了大量资金开展CAI课件研制和开发。

《构造地质学》是地学各专业本、专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课程系统地介绍与岩石变形和构造作用有关的基础知识。

课程涉及许多的概念、术语,尤其是构造作用的动态过程较难仅仅通过书本学习或教师讲解获得理解,学生在学习中存在一些难点。

《构造地质学》CAI课件是西北大学地质系师生自行开发的。

该课件系统展示《构造地质学》课程的有关内容。

通过图、文、声、二维和三维动画的有机结合,提供一个轻松、有趣、能够充分发挥学习者主观能动性的教学工具。

目前该课件处于试用期,某些功能和内容有待进一步改进。

希望同学们在利用该课件进行学习的同时,能够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使课件趋于完善。

课件的主要功能如下:(1)对课件的教学内容通过简单的操作,进行顺序或任意浏览。

构造地质学电子版

构造地质学电子版

构造地质学电子版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构造地质学的内涵、构造尺度和构造变形场第二节地壳-岩石圈的层圈式结构和构造层次第三节构造观和褶皱幕问题第四节构造解析的基本原则主要参考文献第二章地质体的基本产状及沉积岩层构造第一节面状结构和线状结构的产状第二节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第三节软沉积变形第四节水平岩层不整合的构造意义和研究主要参考文献第三章构造研究中的应力分析基础第一节应力第二节应力场主要参考文献第四章变形岩石应变分析基础主要参考文献第五章岩石力学性质第一节岩石力学性质的几个基本概念第二节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因素第三节岩石的能干性第四节岩石变形的微观机制第五节岩石断裂准则主要参考文献第六章劈理第一节劈理的结构、分类和产出背景第二节劈理的形成机制和应变意义第三节劈理的观察与研究主要参考文献第七章线理第一节小型线理第二节大型线理第三节线理的观察与研究主要参考文献第八章褶皱的几何分析第一节褶皱和褶皱要素第二节褶皱的描述第三节褶皱的分类第四节褶皱的组合型式第五节叠加褶皱主要参考文献第九章褶皱的成因分析第一节纵弯褶皱作用第二节横弯褶皱作用第三节剪切褶皱作用第四节柔流褶皱作用第五节关于褶皱作用问题主要参考文献第十章节理第一节节理的分类第二节雁列节理和羽饰构造第三节节理脉的充填机制和压溶作用第四节区域性节理第五节岩浆岩体中的节理第六节节理的野外观测主要参考文献第十一章断层概论第一节断层的几何要素和位移第二节断层分类第三节断层形成机制第四节断层岩第五节断层效应第六节断层的识别第七节断层的观测第八节断层作用的时间性主要参考文献第十二章伸展构造第一节伸展构造型式第二节伸展构造模式第三节构造反转第四节伸展和挤压两种作用和两类构造对比主要参考文献第十三章逆冲推覆构造第一节逆冲推覆构造的组合型式第二节逆冲推覆构造的几何结构第三节逆冲推覆构造的扩展第四节逆冲作用与褶皱作用第五节逆冲推覆构造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第六节逆冲推覆构造的地质背景及其与滑覆和岩浆活动的关系主要参考文献第十四章走向滑动断层第一节走向滑动断层的基本结构第二节走向滑动断层的应力状态第三节走向滑动断层控制下形成的构造第四节区域剪切应力场引发的雁列构造和陆块旋转主要参考文献第十五章韧性剪切带第一节剪切带的基本类型第二节韧性剪切带的几何特征第三节韧性剪切带内的岩石变形第四节韧性剪切带的运动方向的确定第五节韧性剪切带的观察与研究主要参考文献第十六章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第一节面状和线状构造产状的测定方法第二节极射赤平投影的原理和方法第三节地质图的读图分析第四节基础性地质剖面图的编制第五节岩石有限应变测量的技术和方法第六节构造主应力方位的确定和古应力大小的估算第七节构造模拟与实验研究第八节计算机技术在构造地质学中的应用主要参考文献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构造地质学的内涵、构造尺度和构造变形场一、构造地质学的内涵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主要研究组成地壳的岩石、岩层和岩体在岩石圈中力的作用下变形形成的各种现象。

构造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课程简介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主要分支学科,是地学类专业的基础课程。

它是介绍组成地壳的岩石、地层和岩体在岩石圈中力的作用下变形形成的各种现象(地质构造)、阐述这些地质构造的几何形态、组合型式、形成机制和演化进程,探讨形成这些构造的作用力方向、方式和性质的学科。

课程从介绍岩石变形的基础力学与流变学理论出发,重点介绍褶皱、节理、断层、劈理、线理等中小尺度上发育的构造型式及其形成的力学条件与运动学过程。

伸展构造、逆冲推覆构造、走向滑动断层、韧性剪切带构造等重要构造型式的主要特点作为课程中的主要介绍内容。

第一章、概述一、构造地质学及其内涵在山区高速公路两侧的峭壁上、在基岩出露的地方或在水库旁的悬崖上,我们总可以看到很多自然界的岩石具有成层性(层理、片理或劈理等),而且这些岩层经常发生变形,弯曲(褶皱)或破裂(断层或节理),构成奇异的自然景观。

这些由自然力(或地应力)作用引起的岩石的成层性以及岩层的弯曲或破裂现象就是地质构造。

构造地质学就是研究这些地质构造,包括地球岩石圈内岩石变形形成的褶皱、断层、节理、劈理、线理等的几何学特点,产生这些地质构造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条件,以及这些地质构造形成的基本过程(或形成机制)与演化规律的科学。

地质构造的规模变化很大,从地壳尺度或全球规模、地区尺度或中比例尺区域规模、露头或手标本规模、显微乃至亚微尺度。

在不同的尺度上,地质构造的表现形式具有一定的差异。

传统构造地质学研究多限于对中比例尺区域规模、露头尺度和手标本尺度地质构造的描述、分析。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构造地质学学科研究中的渗透与应用,却大大地拓宽了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尺度与研究领域。

现代构造地质学的研究领域特点表现为,在传统构造地质学研究领域的基础上,宏观更宏观,从手标本尺度向区域乃至全球尺度发展;微观更微,从应用显微镜的微观尺度到利用电子显微镜的亚微尺度的研究。

现代构造地质学的内容包括几个主要方面:地质构造的几何学,主要包括地质构造的几何形态描述、产状与形体方位分析以及各种地质构造的组合形式和组合规律;地质构造形成的运动学,主要指地质构造形成过程中物质的运动方式、运动方向与基本规律;地质构造形成的动力学,包括地质构造形成的动力学条件及其变化、动力来源;地质构造的成因分析,主要讨论地质构造的形成环境、形成条件、岩石变形机制与地质构造的演化过程。

构造地质学-第2章 沉积岩和岩浆岩的原生构造及其产状-西北大学-国家级精品课程

构造地质学-第2章 沉积岩和岩浆岩的原生构造及其产状-西北大学-国家级精品课程
地形地质图的特征
2. “相同>相反”
如果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 同,且岩层倾角大于地面坡角, 则在地形地质图上岩层界线与地 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 3. “相同<相同” 如果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 同,且岩层倾角小于地面坡角, 则在地形地质图上岩层界线的弯 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相同且弯曲 幅大于地形等高线。
2. 粒级层理: 同一岩层内下粗上细
新疆柯坪音干村泥盆系砂岩中的交错层理
二、利用沉积岩层原生构造确定岩层的顶面与底面
3. 波痕:波峰 向上,波谷朝 下 现代海滩砂 体表面的波纹 岩石表面古 老的波痕构造 新疆乌恰县反修煤矿 J2砂岩层面上的波痕
二、利用沉积岩层原生构造确定岩层的顶面与底面
河北省抚宁县潮水峪上寒武统凤山组砂岩中的波痕
一、倾斜岩层与直线的产状要素
1. 岩层的产状要素
岩层在三维空间的产出状态就是产状,有三个要素:走向、倾向和倾角。
走向:岩层与水平面的交线称走向线(图中直线MON),走向 线在水平坐标系中所指的方位就是该岩层的走向,有两个 数值。 倾向:层面上与走向线垂直 的直线称(真)倾斜线,倾 斜线下倾方向在水平面上的 N 投影线所指的方位就是该岩 O 层的倾向。 D
由滑移作用形成的“砾 石”使岩石似砾岩但不 是砾岩
安徽省舒城县晓天镇 K1砂泥岩中滑塌构造
新疆阿图什阔克塔木 P1by砂岩底部槽模
五、沉积岩中的软沉积变形构造
河北省抚宁县潮水峪上寒武统凤山组风暴沉积
六、岩浆岩体中的原生构造
岩浆向上运移,侵入上覆围岩或喷溢到地面并逐渐冷凝固结形成岩 石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构造就是岩浆岩体的原生构造,可分为原生流 动构造和原生破裂构造。 原生流动构造形成于粘稠的含晶体的液态岩浆流动阶段。 原生破裂构造形成于岩浆冷凝固化阶段。

西北大学地质系

西北大学地质系

进入21世纪以来,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正借着“211工程”建设的东风,依托地质学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和教育部开放实验室,以其长期形成的特色、优势、雄厚实力、良好学风以及团结拼搏精神,在新的世纪中,为我国从地学大国走向地学强国,为满足能源、资源、改善环境、减灾防灾等国家重大需求和西部大开发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现有在校生531人,其中博士生33人,硕士生71人,本专科生427人。
“九五”期间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01项,其中国家“863”、“973”、“攀登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和重点项目、“九五”科技攻关等国家级项目56项,科研经费到款2809万元;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805篇,出版专著23部,编写教材16部;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24项,其中国家级教学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入选1999年度和2000年度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篇。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地处西北,南临秦岭造山带,北依黄土高原,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和难得的天然实验室,经过几代人60年来的艰苦创业,已在构造地质、前寒武纪地质、造山带与盆地、新生代地质与环境、古植物地理区系、早期生命演化、含油气盆地地质、油层物理和油藏地质以及黄土研究等诸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现设有地质学、地球化学、资源勘察工程、勘察技术与工程四个本科专业,具有地质学(包括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地球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第四纪地质学和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5个二级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包括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地质工程3个二级学科)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涵盖 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地质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矿产普查与勘探和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设有四个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其中,构造地质学科特聘教授高山博士和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学科特聘教授舒德干博士已经国家批准受聘上岗)。地质学专业是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1998年度基地检查评估中,在地质学类基地中综合得分排名第一,1999年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第二、三批45个理科基地中期检查评估中名列前茅,两次都被评为“优秀基地”。“中国中西部山盆动力学及资源环境效应”是国家批准立项的“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现有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构造地质学和古生物学与地层学),6个陕西省重点学科。大陆动力学实验室1995年成为陕西省重点实验室,2000年获准成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构造地质学 名词解释

构造地质学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右列:垂直节理走向观察时远处节理向右侧错列,或在右端重叠地质构造: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变形,从而形成诸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其他各种面状和线状构造等构造尺度:对地质构造的观察研究可以按规模大小划分为许多级别,称为构造尺度,一般把构造尺度划分为巨型大型中型小型微型以及超微型等级别原生构造:沉积岩在沉积和成岩作用过程中没有产生构造变动的构造特点岩层:由两个平行或近于平行的界面所限制的岩性基本一致的层状岩体沉积岩层:由沉积作用形成的岩层岩层产状:指在产出地点的岩层面在三维空间的方位其主要包括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断层:是岩层或岩体顺破裂面发生明显唯一的构造断层线:是指断层面与断层线的交线整合接触:上下底层与沉积层序上没有间断,岩性或所含化石都是一致的或递变的,其产状基本一致,他们是连续沉积形成的,不整合接触:上下地层间的层序有了间断,先后沉积的地层间缺失了一部分地层。

平行不整合:一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彼此平行,但在两套地层间缺失了一些时代的地层的不整合接触。

角度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既缺失部分地层,且产状不同的接解关系。

应力:在应力均匀分布的情况下作用于单位面积上的内力。

变形: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其内部各点间相互位置发生改变称力变形。

主要有拉申,挤压,弯曲,扭转均匀变形:岩石的各个部分的变形性质方向和大小都相同的变形。

非均匀变形:岩石的各点变形方大小和性质都变化的变形构造应力场:地壳内一定范围内某一瞬时的瞬时的应力状态剪裂角:最大主应力轴方向与剪工破裂面之间的夹角共轭剪切破裂角:当岩石发生剪切破裂时,包含最大主应力轴象限的共轭剪切破裂面之间的夹角褶皱:地壳中岩石岩体在受内动力地质作用后发生弯曲变形而成的一种构造同沉积褶皱:一些在岩层沉积同时而逐渐形成的褶皱纵弯褶皱作用:岩层受到顺层挤压的作用而发生的褶皱横弯褶皱作用:岩层爱到与层面垂直的外力作用而发生的褶皱.节理:有明显破裂面而无位移的断层。

当代地质学中的主要研究方向

当代地质学中的主要研究方向

当代地质学中的主要研究方向当代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内部构造、地质过程、地球表层现象以及地球演化的学科。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对地球认识的不断深入,地质学的研究方向也不断扩展和细化。

本文将介绍当代地质学中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构造地质学、地质灾害研究、地球表层过程、沉积地质学、地球演化等。

1. 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研究地球内部的构造,包括地球板块运动、地壳变形、断裂构造、山地形成等。

这些研究有助于解释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机制,并为资源勘探和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近年来,地壳微观结构和大陆动力学研究领域成为关注的焦点,通过地震仪网络等手段,科学家们能够更好地观测和分析地球内部的变动,进而了解构造演化的机制。

2. 地质灾害研究地质灾害研究主要关注地质活动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包括地震、火山喷发、山崩地滑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机理、预测与防治。

通过对地质环境的综合研究,如地质构造、地质材料性质、地下水、地貌等,可以预测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影响范围,为灾害防治和应对提供依据。

此外,对于地质环境下的人类活动对地质灾害的影响研究也是该领域的热点之一。

3. 地球表层过程地球表层过程研究包括地貌演化、土壤形成、河流泛滥、冰川运动等自然界中空间和时间尺度上的地质现象和过程。

该领域的研究经常需要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气象站网络、遥感技术和数字地形模型等,以获取大范围的数据,并进行模拟和预测。

对于地球表层过程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地球的动力系统和地质环境,为人类活动提供合适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环境管理建议。

4. 沉积地质学沉积地质学研究地壳表层沉积物的形成、演化和分布规律,通过对沉积岩和沉积序列的研究,可以重建地球历史环境和地质历史,解读古地理、古气候的变迁。

此外,沉积地质学研究还对找矿勘探、水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5. 地球演化地球演化是地质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研究地球形成以及各个时期的地质事件和地质历史的长期演化。

李玮-西北大学-科教融合,提升“构造地质学”教学质量

李玮-西北大学-科教融合,提升“构造地质学”教学质量

立项依据及地质背景
六盘山弧形构造带夹于 鄂尔多斯地块、青藏地 块和阿拉善地块之间。
由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 块碰撞汇聚,导致青藏 高原隆升和青藏高原内 部及周缘构造变形。
通过青藏高原东北缘弧 形断裂带的研究可以了 解青藏高原东北缘构造 变形过程,为讨论弧形 断裂带形成的动力学背 景提供地质学依据。
东北部的主要边界。 ➢ 六盘山弧形断裂带的活动时限限定了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时限应不晚于57-61Ma
学生的收益
• 结合课堂和野外露头的实际教学,对构造 现象的几何学和运动学有了准确的认识
• 掌握了野外地质的工作方法 • 提高了野外构造解析能力 • 养成地质思维的研究方法 (地质思维就是运用地质学知识和原理去分 析、研究古今地质作用的过程。 包括“将今 论古”和“以古证今”两个方面。)
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系统+电子背散射衍射仪 (EBSD)
主要应用于岩石矿物的定向分析,尤其是变形岩 石的微观组构分析。
惰性气体质谱仪(Argus VI)
主要用于热年代学研究,测量云母类矿物、钾 长石、角闪石的冷却年龄。
仪器设备
热退磁仪 (MMTD80) 主要应用于土壤、岩石及沉积物等样品 的热退磁。
通过科研与教学结合得到的启示
➢ 在教学中挖掘科研潜力,培养创新思想; ➢ 在科研中锻炼动手能力,提升教学质量。
Thank you and welcome your
comments
liwei@
• 利用断裂带内断层形成的地质标志,判断断层的运动学特点,收集脆性断裂带断层面和擦痕数据, 恢复构造古应力场。
• (2)石英脉体ESR测年:
• 对断层带内与断层同期发育的石英脉采样,进行ESR测年,确定断层活动时限。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推荐书附件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推荐书附件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推荐书附件“地质学实践教学新体系”概况成果名称地质学实践教学新体系成果完成人周鼎武赖绍聪成立复新云翔成果完成单位西北大学推荐等级建议贰等推荐单位名称及盖章省教育厅推荐时间2004 年12 月 5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地质学实践教学新体系”概况周鼎武赖绍聪成立复新云翔(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自1993年以来,在全面研究、分析国外地球科学发展现况和趋势,评估西北大学所具有的优势和特色基础上,为适应地球科学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新形势,以新的教育理念,对地质学本科实践教学进行了全新构建,并在与时俱进的建设和教学实践过程中,反复研究探索,补充修改完善,形成了贯穿本科教学全过程的符合教学规律,培养基本素质和技能,启发综合思维,激发创新精神和自律管理的实践教学新体系。

一、地质学实践教学新体系的教育理念1、更新教育观念教育是传承,又是超越。

教育既要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又要学生获得获取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职能不仅在于传道、授业、解惑,更在于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吸收新知识和新技能的指导者,知识创新的探索者和实践者。

学生已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学生在人格上与教师的平等关系决定了他是教学过程的主动、自觉的参与者和探索者。

2、地学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人口超载、资源短缺、灾害频发、环境污染等问题已严重的影响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深入研究地球,科学合理的开发地球,理智的关爱保护地球已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注目的重大课题。

中国经济的高速持续发展,资源能源需求的快速增加、环境保护日趋重要,也是中国地球科学研究关注的重大问题。

当今的地球科学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由于新思想、新理论的不断发展和新技术、新方法的开发应用,地球科学已从静态到动态,从运动学到动力学,从地球表层向地球外部空间和向地球的深部延伸。

而且地学的同函和功能也在发生着显著变化,地球科学越益关注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环境、资源、能源、灾害等重大问题。

构造地质学(第三版)

构造地质学(第三版)

内容
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地壳或岩石圈的地 质构造。 地质构造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和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 下发生的形变, 从而形成诸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其他地质、工程地质 地震地质 环境地质
构造尺度、旋回、世代、序列和构造层次概念
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意义环境地质构造尺度旋回世代序列和构造层次概念构造旋回地壳运动在地质历史中的表现特征是无时无刻不在运动并具普遍性和旋回性即和缓运动与剧烈运动交替发生使地壳发生变形变位形成各种地质构造
构造地质学(第三版)
邓吉强 地质111班
绪论

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内容、意义和方法

构造尺度、旋回、世代、序列和构造层次概念
•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一、构造尺度 巨型构造 大型构造 中型构造 小型构造 微型构造 超微构造 二、 构造旋回 地壳运动在地质历史中的表现特征是无时无刻不在运动,并具普遍性和旋回性,即和缓运动与剧烈运 动交替发生,使地壳发生变形、变位,形成各种地质构造。 三、构造层 一次构造旋回是以和缓的地壳运动开始,经历较长时间,又以较短时间的剧烈运动结束,然后又开 始下一次构造旋回的和缓地壳运动,每次剧烈的构造运动归属于前一次构造旋回内并作为前 后两次构造旋回的时间分界标志。 四、构造世代与构造序列 不同时期的构造群按其发育的顺序构成一个完整的系列,即构造序列。

构造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

一、名词解释1.地质构造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变形和变位,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各种线理和面理构造等。

2.构造地质学研究地质构造的一门分支学科,主要研究由内动力地质作用形成的各种地质构造。

3.构造尺度在对地质构造进行观察研究时,可按规模大小划分为许多级别,称为构造尺度。

4.侧伏向与侧伏角当线状构造包含在某一倾斜平面内时,此线与该平面走向线间所夹之锐角即为此线在那个平面上的侧伏角,构成侧伏锐角的走向线的那一端的方位叫侧伏向。

5.倾伏向与倾伏角某一直线在空间的延伸方向,即某一倾斜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示的该直线向下倾斜的方位,叫倾伏向;倾斜直线与其水平投影之间所夹锐角叫倾伏角。

6.盐丘:由于盐岩和石膏向上流动并挤入围岩,使上覆岩层发生拱曲隆起而形成的一种构造。

7.岩层由两个平行或近于平行的界面所限制岩性基本一致的层状岩体叫做岩层,由沉积作用形成的岩层叫沉积岩层。

8..岩层的产状岩层的空间产出状态,常采用岩层面的走向、倾向和倾角三个要素的数值来表示。

9.走向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线叫走向线。

走向线两端所指的方向即岩层的走向。

10.倾向层面上与走向垂直并沿斜面向下所引的直线叫真倾斜线,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的方向,就是岩层的真倾向,简称倾向。

11.倾角层面上真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的夹角。

12.视倾向在层面上凡与该点走向线不直交的任一直线均为视倾斜线,其在水平面上投影线所指的倾斜方向,叫视倾向或假倾向。

13.视倾角视倾斜线和它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叫视倾角或假倾角。

14.真倾角岩层的倾斜线及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就是岩层的倾角,又称真倾角。

15.真厚度真厚度是指岩层顶、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16..视厚度在与岩层走向斜交的剖面上或在与岩面不垂直的任何方向的非直立剖面上测得的顶、底界线之间的垂直距离都是视厚度。

17.V”字形法则倾斜岩层露头界线分布形态较复杂,表现为与地形等高线呈交切关系,并有一定规律,即当其横过沟谷或山脊时,均呈“V”字形态,根据岩层产状、地面坡向和坡度角不同,“V”字形形态也有所不同,这种规律称为“V”字形法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造地质学
专业基础实验室
1.本实验室在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学科古老,而又极具生命力和创新性。

不仅自身发展活跃迅速,而且促进并带动着相关学科的发展,是地质学的领军学科。

构造地质学是地学类学生最早接触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课程内容既包括对地表表层丰富多彩的构造地质现象的客观认识,分析确定不同构造要素的产出状态、分布特点、组合的几何学规律,也包括以固体力学和流变学为理论基础对不同构造及其组合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进而确定与区域构造动力的时空关系。

构造地质研究为揭示地壳变形及其发展演化,客观认识地
.
壳结构构造特征,研究探索构造作用过程对沉积、岩浆、变质、成矿作用的控制均有重要意义。

构造地质学以其丰富的内容,科学的理论、方法体系和与时俱进的开放思维,成功培养学生观察、研究、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创新意识的行之有效的基础课程。

构造地质学以实践性和理论探索性强为突出特点,根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构建的构造地质实验室包括了力学基础、构造模型、构造标本、构造模拟实验四大部分,并将实验内容融会贯通于教学课程,构成不同章节内容的自然组成部分,并以实验促进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予,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完成自我设计,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承担实验课程人员
于在平教授
.
●周鼎武教授
●董云鹏教授
●罗金海副教授
3.本实验室所能够开出的实验目录
●力学基础实验
●不同构造要素示教
褶皱
断层
节理
●不同构造要素样品标本示教
不同类型褶皱样品
不同类型构造岩样品(主要包括糜棱岩和构造片岩)
不同类型面状构造样品
●构造模拟实验
.
4.本实验室现有主要设备与标本
●力学基础实验模型
板块动力学模型
节理形成组合模式
断层作用模型
单剪模型
褶皱几何学模型
叠加褶皱模型
●赤平投影模型
赤平投影网原理
赤平投影教板
●褶皱样品
相似褶皱(8件)
肠状褶皱(4件)
.
紧闭等斜褶皱(3件)
叠加褶皱(4件)
尖棱褶皱(2件)
剪切褶皱(5件)
脉体褶皱(7件)
片理褶皱(10件)
●糜棱岩样品
长英质糜棱岩(15件薄片,15件)
钙质糜棱岩(9件,9片)
基性糜棱岩(2件,2片)
●不同类型片理
面理样品(10件,10片)
面理叠加样品(6件)
面理置换样品(12件)
.
褶劈理样品(10件)●线理样品
枢纽线理(7件)
矿物生长线理(2件)
皱纹线理(4件)
拉伸线理(2件)
●膝折构造样品(3件)
.
古生物学
专业基础实验室
1 本实验室在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古生物学是地质学知识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但是地史学、区域地质学、古生态学等课程的直接基础,更重要的是作为地质类学生最早接触的专业课程,正确传授生物发展演化观为地质思想和地质思维的建立打下良好的基础。

古生物学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诸多内容需要通过实践来理解,建立合理有效的教学实验体系,特别是综合性、设计性和设计性实践教学内容的实施将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古生物学教学内容长期以介绍生物形态学为主,内容繁杂,
.
描述过多。

随着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变化,实验内容也应随之有新的设计。

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原课程的部分内容压缩到实验课后,通过改革原有的实践内容和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学生对古生物学的理解。

以生物构造含义和特征认识实习为出发点,了解标准化石的综合性质和特点,并通过生物与生活环境的联系,认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表现。

在部分验证性实习和基础上,突出综合性、开放性的教学实践。

特别是本实验室与本系脊椎动物陈列馆、无脊椎动物陈列馆结合,实施教师命题,学生完成的设计性、创新性实践教学环节,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改变实践教学中学生从书本到标本的状况,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一些有普遍意义的命题,学生在阅读、思考与讨论的基础上开展讨论,以提高学生灵活性和主动性,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

.
总之,作为地质学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其实践课程在地质学人才培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实验室承担着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地质学》专业、《资源勘察工程》专业和《勘察技术与工程》专业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教学计划所列必修实践课程外,本实验室全方位向学生开放,承担《地质学》专业本科生创新基金及其它本科生研究性学习计划的实验任务,实验室工作量饱满。

2 承担实验课程人员
●张云翔教授
●符俊辉教授
●张兴亮教授
●华洪副教授
●李永项工程师
.
3 本实验室所能够开出的实验名录
●化石的保存类型及石化作用
●资料选读生物的进化及主要学派介评
●纺锤虫亚目
●有孔虫
●四射珊瑚
●腕足动物门
●软体动物
●三叶虫
●介形虫
●笔石动物
●牙形刺
●哺乳动物(1)
●哺乳动物(2)
.
●非哺乳动物的其它脊椎动物
●植物
●轮藻
●孢粉
●古生物学综合实习
4 本实验室现有主要设备与标本
◆Olympus显微镜21台
◆显微镜底座28台
◆显微镜灯19台
◆BHB双筒生物显微镜2台
◆实体显微镜照相系统1套
◆Nikon YS2-H生物显微镜10台
◆日立多媒体投影仪
◆实物投影仪
.
多媒体数字转换化石类型:
纺锤虫:
.
珊瑚
.
.
.
古杯
腕足动物
.
.
软体动物
.
三叶虫及其他节肢动物
.
.
笔石动物
.
脊椎动物
.
植物
.
有孔虫
.
介形虫
.
牙形石
.
软藻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