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中考语文期末专题复习文学常识训练及答案(Word版)

合集下载

部编中考 语文期末专题复习 文化常识训练及答案(Word版)

部编中考 语文期末专题复习 文化常识训练及答案(Word版)

部编中考语文期末专题复习文化常识训练及答案(Word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藤野先生》《社戏》《阿长与<山海经>》均出自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

B. 词,又称“长短句”,词牌是词调的名称,《沁园春·雪》和《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的“沁园春”和“山坡羊”都是词牌名。

C. 《己亥杂诗》中的“己亥”和“丙辰中秋”中的“丙辰”表示年份,“晋太元中”中的“太元”和“庆历四年春”中的“庆历”表示年号。

D. 古人对自己的谦称有“愚、鄙、敝、子”等,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等,对尊长者的称谓有“足下、先生、大人”等。

【答案】 C【解析】【分析】A.《社戏》是短篇小说,收入《呐喊》;B.《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元曲,“山坡羊”是曲牌名;D.“子”用来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不是谦称;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

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考生要对选项逐项进行审读,仔细辨析其表达,判断正误。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分类恰当的一项是( )A. 谦辞:家君、在下、愚见、寒舍B. 法国:莫泊桑、普希金、法布尔、雨果C. 小说:《儒林外史》《水浒传》《朝花夕拾》《骆驼祥子》D. 律诗:《游山西村》《春望》《木兰诗》《钱塘湖春行》【答案】 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文学作品中的地理、历史知识,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等知识。

A:正确;B:错误。

普希金是俄国人;C:错误。

《朝花夕拾》是散文集;D:错误。

《木兰诗》是乐府诗;故选:A。

故答案为:A【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广博的积累,平时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部编中考语文期末专题复习文学常识训练含答案(Word版)

部编中考语文期末专题复习文学常识训练含答案(Word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共三百零五篇,故称“诗三百”。

B. 《逍遥游》出自《庄子》,作者庄子,战国时宋国人,著名哲学家、文学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C. 《陈涉世家》选自《史记》,作者司马迁,西汉文学家、史学家。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共130篇。

D. “足下事皆成”中的“足下”是古人对别人的敬称,指对方;而“陛下”则是对皇帝的敬称。

【答案】 B【解析】【分析】文学常识,要求学生在日常读书与学习中,注意多积累,多背诵,这样才能轻松应对此种题型。

B.“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说法有误,应改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故答案为:B【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识记与理解能力。

解答时注意联系平时的积累,可对文学常识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

2.章回体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一种叙述体式,章回体小说每回前用单句或两句“对偶”的文字作标题,称为“回目”。

以下属于《镜花缘》小说回目的一项是( )A. 野羊塘将军大战歌舞地酋长劫营B. 平顶山功曹传信莲花洞木母逢灾C. 逢恶兽唐生被难施神枪魏女解围D. 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答案】 C【解析】【分析】《镜花缘》是清代文人李汝珍创作的长篇小说。

小说前半部分描写了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游历的故事,包括他们在女儿国、君子国、无肠国等国的经历史。

后半部写了武则天科举选才女,由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考中,并在朝中有所作为的故事。

选项中,唯有“逢恶兽唐生被难施神枪魏女解围”符合这种海外游玩的经历。

A.是《儒林外史》的回目。

B.是《西游记》中的回目。

D.属于《水浒传》的回目。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长篇小说回目结构的基本能力。

这类题目实际上属于隐性的文学常识类,解答时要结合平时的识记以及回目的内容进行判断。

部编中考 语文期末专题复习文学常识训练及答案(Word版)

部编中考 语文期末专题复习文学常识训练及答案(Word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刘向整理编辑的《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左丘明的《左传》则是纪传体史书,这些都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B. 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其中趋炎附势、见风使舵的警官奥楚蔑洛夫,就出自契诃夫的《变色龙》。

C. 古诗词的意象内涵非常丰富,如“月亮”常代表思念,“鸿雁”可抒发乡愁,“梅花”则有高洁之意。

D. 剧本是舞台演出的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戏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其最关键的要素就是矛盾冲突。

【答案】 A【解析】【分析】A项有误,《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左传春秋《左传》,又称《左氏春秋》,传说是春秋末年,鲁国人左丘明所做,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记录的便是春秋时代的大事。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识记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与积累。

这类题的判断点是: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出处、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

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积累的知识判断正误即可。

2.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说”“铭”“记”“表”都是古代常见的文体,我们学过张潮的《核舟记》、诸葛亮的《出师表》、韩愈的《马说》、刘禹锡的《陋室铭》。

B. 《沁园春·雪》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创作的一首词,其中“沁园春”是词牌名,规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平仄声韵和写作内容。

C. 《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其代表作有《羊脂球》《悲惨世界》等,他与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D. 《<诗经>两首》都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情感。

部编中考 语文期末专题复习文学常识训练含答案(Word版)

部编中考 语文期末专题复习文学常识训练含答案(Word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请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A. “白发三千丈”和“黄河之水天上来”这两句诗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B. “市民可以在手机上申请车牌摇号。

”这句话的主干是“手机申请摇号”。

C. 关联词考察:“即使……但”(原题未全)。

D. 《史记》中“世家”是用来记述平民的,陈涉出身农民,所以记录在世家中。

【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语文基础知识。

要考平时的积累,对语文知识要重视,字词句,修辞手法、文学常识、语法常识等方面,多积累联系,及时纠错巩固提高。

B主干应为“市民申请摇号”;C项关联词语没有成套的使用。

改为“即使……也”或“虽然……但”。

D“世家”主要是诸侯传记,不是平民。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语文基础知识。

答题时应注意,语文基础知识和运用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做题时调动知识储备,又要小心仔细,认真辨析比较,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B项“市民可以在手机上申请车牌摇号。

”这句话的主干是“市民申请摇号”。

“可以在手机上”是谓语“申请”的状语。

D项《史记》中“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包括《孔子世家》、《陈涉世家》。

2.下列有关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艾青,现代诗人,其代表诗作有《我爱这土地》《大堰河——我的保姆》《向太阳》等。

B. 普希金,俄国诗人,其代表诗作有《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自由颂》《致大海》等。

C. 律诗通常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其中首联和颔联的上下句必须对偶。

D. 风骚,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后来把关于诗文写作的事叫“风骚”。

【答案】 C【解析】【分析】律诗通常每首八句,超过八句的,则称排律或长律。

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二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

并没有要求“首联和颔联的上下句必须对偶”。

故答案为C。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的辨析能力。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期末专题复习文学常识训练含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期末专题复习文学常识训练含答案(Word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我爱这土地》的作者艾青,号海澄,现代诗人,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向太阳》《天上的街市》等。

B. 《世说新语》是南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C. 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极为常见,运用广泛。

消息的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

D. 《愚公移山》中提到“山之阴”,山的南面叫作阴,山的北面叫作阳。

我国古代刻在器物上的文字,笔画凸起的叫阳文,凹下的叫阴文。

【答案】 C【解析】【分析】A项,《天上的街市》的作者是郭沫若;B项,刘义庆是南朝宋人;D项,山的北面叫作阴,山的南面叫作阳。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和辨析的能力,要求考生注意平时的积累,注意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认真的判断。

2.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西游记》中平顶山莲花洞的两个妖怪金角大王、银角大王,他们本来是太上老君看守炼丹炉的童子,被观音借去下界为妖,来考验唐僧取经决心。

B. 《水浒传》中林冲上梁山后,寨主“托塔天王”晁盖嫉贤妒能,多方刁难,要林冲献投名状。

C. 《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由第二十五步兵师和巴什基尔骑兵旅组成的一支部队奉命渡过第聂伯河,并在伊尔沙车站附近切断基辅到科罗斯坚的铁路线,舍佩托夫卡共青团组织的一个团员米什卡·列夫丘科夫在这次渡河时牺牲了,谢廖沙是四天以后才知道的。

【答案】 B【解析】【分析】B项表述错误,嫉贤妒能,多方刁难,要林冲献投名状的是王伦。

故答案为:B【点评】名著知识要识记,并对主要人物形象,主要情节要熟知。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郭沫若的《屈原》、老舍的《天下第一楼》、孙鸿的《枣儿》都是多幕话剧。

部编中考语文文学常识专项训练含答案(Word版)

部编中考语文文学常识专项训练含答案(Word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知识1.以下对于文化知识、文学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司马迁用一生精力著成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刘向整理编写的国别体史册《战国策》,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它们都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绚丽明珠。

B.我国第一部长篇嘲讽小说是清朝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儒林外史》。

我国古典小说创作达到最高水平的标记是长篇小说《三国演义》。

C.律诗共有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此中颔联、颈联一定对仗。

D. 《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英国18 世纪先期最优异的嘲讽作家和政论家乔纳森?斯威夫特。

【答案】B【分析】【剖析】 B 项,我国古典小说创作达到最高水平的标记是长篇小说《红楼梦》。

故答案为: B【评论】本题考察的是文学、文化知识的识记和辨析能力,考察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基本的文化知识等有关的内容。

解答本题重点以课本的说明为主,注意平常的累积。

2.以下有关名著和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鲁迅《朝花夕拾》描述旧事,既有温情与童趣,又夹杂着锋利的批评。

B.吴敬梓《儒林外史》主要写明清期间念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相貌。

C.苏东坡的主要伟绩是使词依赖于音乐,成为一种新式的独立抒怀工具。

D.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

【答案】C【分析】【剖析】 ABD 表述正确。

C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获得了非凡的成就,使词从音乐的隶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怀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故答案为: C【评论】文学知识主假如考察考生对课文所波及到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作品内容、作品人物的识记状况和有关文体知识、文化知识的认识状况。

平常要以课文为依靠,作相应的知识累积。

同时还要与名著阅读配合起来进行。

由于文学、文化、文体知识是与名著分不开的。

3.以下说法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 《沁园春·雪》《我爱这土地》《乡愁》《你是人间的四月天》都属于现今世诗歌。

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练习含答案(Word版)

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练习含答案(Word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我国古代诗歌史上被称为“双璧”的一篇是《孔雀东南飞》,另一篇是()A. 木兰诗B. 木兰辞C. 琵琶行D. 敕勒歌【答案】 A【解析】【分析】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和北朝民歌《木兰诗》合称为“乐府双璧”。

这两首诗歌都是叙事长诗,以其深刻的社会思想意义和极高的艺术成就,为历代文人所推崇。

故答案为:A【点评】《木兰诗》又名《木兰辞》,是北朝民歌;《孔雀东南飞》又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汉代古乐府民歌杰作之一,也是现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孔雀东南飞》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今属安徽省)的一桩婚姻悲剧。

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说”在古代是一种文体,它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述事理,也可以通过叙事,写人,咏物,议论说道理;也可以发表作者的感想。

如韩愈的《马说》,周敦顾的《爱莲说)。

B. 《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书画家,人称山中宰相。

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C. 雨果,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悲惨世界》等。

D. 《论语》记录孔子言行的书,由孔子弟子编纂而成,共20篇,是一部语录体散文,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答案】 D【解析】【分析】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把握。

D.《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故选D。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

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考生要对选项逐项进行审读,仔细辨析其表达,判断正误。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艾青诗歌特点的一项是( )。

A. 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和反抗,风格凝重、深厚而大气。

B. 以“土地”和“光明”为主要意象,具有自由诗的特点:简洁化、散文化、口语化。

C. 擅用象征手法融入对青春的感受,细腻地描述恋爱中男女的幸福与忧伤,含蓄优美。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期末专题复习文学常识训练含答案(Word版)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期末专题复习文学常识训练含答案(Word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城南旧事》的主人公英子是一个聪明、善良、敏感的小姑娘,经历了许多成长的变故后,她带着深深的痛苦和悲哀告别童年。

B. 老舍的《骆驼祥子》富有浓郁的老北京风情,小说刻画了祥子这一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始终不向命运低头的平民形象。

C. 《香菱学诗》选自《红楼梦》,香菱在学诗过程中得到了薛宝钗的悉心指点,她学诗的经历告诉我们:学习要不耻下问,敢于质疑。

D. 《简·爱》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

主人公简·爱虽然贫穷、低微、不美、矮小,但一直坚定地捍卫自己的独立人格和尊严。

【答案】 D【解析】【分析】A项中作品通过主人公童稚的双眼对童年往事的回忆,讲述了一段关于英子童年的故事。

反映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北京城南的思念。

故不正确。

B项中祥子最初是自尊好强、吃苦耐劳,但最后却百年城了一个自甘堕落、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的市井无赖。

故不正确。

C项中香菱是在向林黛玉学诗,不是薛宝钗,故不正确。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辨析名著故事情节的能力。

掌握名著中的重要情节是应考的基本策略,还要在平时与同学交流时,多关注名著中容易记错的故事情节,只要认真、仔细识记,就不会出错。

长期坚持下去,对名著情节的辨析能力就一定能够提高。

2.下列有关名著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鲁迅《朝花夕拾》描述往事,既有温情与童趣,又夹杂着犀利的批判。

B. 吴敬梓《儒林外史》主要写明清时期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C. 苏东坡的主要功绩是使词依附于音乐,成为一种新型的独立抒情工具。

D.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

【答案】 C【解析】【分析】ABD表述正确。

C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故答案为:C【点评】文学常识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课文所涉及到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作品内容、作品人物的识记情况和相关文体知识、文化常识的了解情况。

部编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训练试题及答案(Word版)

部编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训练试题及答案(Word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知识1.由刘德华主演的大片《墨攻》的思想精华来自于以下哪个诸子百家的思想( )A. 墨家 B 道.家 C 儒.家D 法.家【答案】 A【分析】 【剖析】墨家是中国古代主要哲学门派之一,约产生于战国期间。

首创人为墨翟,主张人与人同等相爱(兼爱),反对侵略战争(非攻)、尊崇节俭、反对铺张浪费( 节用 ),重视继承古人的文化财产 ( 明鬼 ),掌握自然规律 ( 天志 )等。

故答案为: A【评论】由于墨家思想特有的政治属性,兼之西汉汉武帝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政策,墨家不停遇到打压,并渐渐失掉了安身的现实基础,墨家思想在中国渐渐灭绝到清末民初,学者们才从故纸堆中从头挖出墨家,并发现其进步性,最近几年来经过好多新墨者的努力,墨家学说出现复苏,并因其进步性而体现出燎原之势。

" 的官学勾;直2.以下对于文学知识的信息对应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说是古代一种谈论性文体 ——《马说》 ——韩愈 ——世称 “韩昌黎 ”B. 记是古代一种记述性文体——《醉翁亭记》 ——欧阳修 ——谥号文忠C. 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的种文体《出师表》 ——诸葛亮 ——字孔明D. 序是古代一种介绍书的内容的文体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字景濂【答案】 D【分析】 【剖析】 ABC 正确。

D.错在 “序是古代一种介绍书的内容的文体 ”,《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序是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朋的赞成、推重或鼓励之辞,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

故答案为: D【评论】本题观察古代文体知识,属于文学知识的一种。

古代的主要文体有以下几种:诗歌、散文、小说、戏剧、骈文、赋。

诗歌文体下有以下几种亚文体:诗、词、曲;散文文体下有以下几种亚文体:古文、记、古谈论文、奏章、序跋、赠序、史传等这些文体知识在平常学习是要进行累积,特别是要联合详细文章认识其特点。

3.以下有关文化、文学知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 “长 河 落 日 圆 ”“饮 于 河 渭 ”“山 河 表 里 潼 关 路 ”这 几 句 诗 文 中 的 “河 ”指 的 是 “黄河”。

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练习及答案(Word版)

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练习及答案(Word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对联中提到的人物是()A. 杜甫B. 岳飞C. 诸葛亮D. 刘备【答案】 C【解析】【分析】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jīn):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至蜀建兴十二年(234年)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东南)军中。

出师:出师:出兵。

故答案为:C【点评】出自: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蜀相》,原文:蜀相(唐)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信息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马说》——韩愈——世称“韩昌黎”B. 记是古代一种记叙性文体——《醉翁亭记》——欧阳修——谥号文忠C. 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的种文体《出师表》——诸葛亮——字孔明D. 序是古代一种介绍书的内容的文体——《送东阳马生序》——宋濂——字景濂【答案】 D【解析】【分析】ABC正确。

D.错在“序是古代一种介绍书的内容的文体”,《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序是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古代文体常识,属于文学常识的一种。

古代的主要文体有以下几种:诗歌、散文、小说、戏剧、骈文、赋。

诗歌文体下有以下几种亚文体:诗、词、曲;散文文体下有以下几种亚文体:古文、记、古议论文、奏章、序跋、赠序、史传等这些文体常识在平时学习是要进行积累,特别是要结合具体文章了解其特征。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济南的冬天》的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B. 《雨的四季》一文写的不是某个特定地域、特定季节的雨,而是展现雨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中的不同形象和特点,写四季的雨景和人的感受,表达了作者热爱雨、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部编中考语文文学常识练习题含答案(Word版)

部编中考语文文学常识练习题含答案(Word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作者是明代著名的通俗小说家罗贯中。

B.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优秀的描写农民革命斗争的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著名的小说家施耐庵。

C. 《西游记》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神话小说,作者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

D. 《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明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答案】 D【解析】【分析】《聊斋志异》简称《聊斋》,是中国清朝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我国第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是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蒲松龄是清代人,不是明代的。

据此,答案为D。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

答题时应注意,名著知识关键在平时的积累,注意掌握作者、生活时代、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尤其注意掌握具体的情节内容。

2.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记”“说”“表”“序”“书”“谏”等都是古代文体的名称。

B. 苏轼,字乐天,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主要代表,“宋四家”之一。

C. “临摹”有两个意思,一是“临”,一是“摹”。

其中“临”是看着帖上的字,在另外的纸上临写,写的字可以放大,也可以缩小。

D. “蒲柳人家”指普通贫苦农家,《蒲柳人家》描绘出一幅幅20世纪30年代京东地区北运河农村的风情画,作者是刘绍棠。

【答案】 B【解析】【分析】ACD表述正确。

B.苏轼,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乐天”是白居易的号。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

文学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各种常见文体、史书体例、作家作品等。

部编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及答案(Word版)

部编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及答案(Word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B. 戏剧人物的塑造,大都通过人物的语言,包括对话、独白、旁白来进行。

C. 普希金,俄国诗人,其诗作《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和对未来的憧憬。

D. 老舍,原名舒庆春,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其代表作《雷雨》被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答案】 D【解析】【分析】D项,老舍,原名舒庆春,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

《雷雨》是话剧作家曹禺的话剧。

故选D。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

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注意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仔细辨析判断。

2.下列各组成语,全都来源于历史故事的一项是()A. 完璧归赵破釜沉舟三顾茅庐B. 门庭若市舍生取义杞人忧天C. 守株待兔闻鸡起舞豁然开朗D. 温故知新刻舟求剑毛遂自荐【答案】 A【解析】【分析】B.“门庭若市”和“舍生取义”不是来自历史故事;C.“豁然开朗”不是来自历史故事;D.“温故知新”不是来自历史故事。

据此,答案为A。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积累和解释。

答题时应注意,古代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语,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

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

它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

3.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西游记》中平顶山莲花洞的两个妖怪金角大王、银角大王,他们本来是太上老君看守炼丹炉的童子,被观音借去下界为妖,来考验唐僧取经决心。

B. 《水浒传》中林冲上梁山后,寨主“托塔天王”晁盖嫉贤妒能,多方刁难,要林冲献投名状。

C. 《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部编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答案(Word版)

部编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答案(Word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知识1.以下对于文学文化知识表述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古代以伯、仲、叔、季表示兄弟姐妹间的排行次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最小。

B.谪,指封建王朝官吏贬职或远调。

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即滕子京贬职到岳州做太守。

C.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鼓励、推重、赞成之辞。

《送东阳马生序》就是一篇赠序。

D.《春》是朱自清先生的名篇之一,作者在文中抒发了对春季的热爱和对将来的向往。

【答案】 A【分析】【剖析】A.说法有误,古代以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间的排行次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最小。

故答案为: A。

【评论】这道题考察对文学和文化知识的累积能力。

文学知识包含各样常有文体、作家作品、史册体例等。

文化知识包含传统文化中人物称呼、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文籍等有关知识。

这些知识要在平常的学习中分类识记,答题时能正确地再现这些知识。

2.对下边三幅书法作品使用字体的判断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楷书草书行书B. 行书楷书草书C. 行书草书楷书D. 草书行书楷书【答案】B【分析】【剖析】 A.东晋王羲之的行书作品《兰亭序》,王羲之以行书有名;B.唐朝颜真卿的楷书作品《多宝塔碑》,颜真卿以楷书见长;C.唐朝怀素的草书作品《自叙帖》,怀素以草书有名。

三幅作品分别属于行书、楷书、草书,应选B。

故答案为: B【评论】本题考察书法鉴赏。

答题时应注意,调换平常有关的书法知识的累积,依据书法家的主要风格,善于的字体,有名作品,剖析书法作品的字体特色,正确判断作答。

3.“诗词与书法研究小组”推送了书法作品《行路难(其一)》。

下边是四位同学赏识后的答复,此中对该书法作评论论适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字体为隶书,写得特别重要气,横画长而直画短,整体稍微宽扁。

B.字体为楷书,在笔划的长与短、粗与细,以及体势的大与小、肥与瘦上有变化。

C.字体为草书,构造简省,笔划绵延,汪洋恣肆,狂乱中又不乏优美。

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训练试题含答案(Word版)

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训练试题含答案(Word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哪一项与唐代大诗人李白有关?()A.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B.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C.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D.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答案】 D【解析】【分析】“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故答案为:D【点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诗人的傲气和不屈,其中当然也流露着对权贵的蔑视,他和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操守,是一脉相承的。

2.“诗词与书法研究小组”推送了书法作品《行路难(其一)》。

下面是四位同学欣赏后的回复,其中对该书法作品评价得当的一项是()A. 字体为隶书,写得非常重大气,横画长而直画短,整体略微宽扁。

B. 字体为楷书,在笔画的长与短、粗与细,以及体势的大与小、肥与瘦上有变化。

C. 字体为草书,结构简省,笔画连绵,汪洋恣肆,狂乱中又不乏优美。

D. 字体为行书,运笔自如,气势贯通,潇洒有致。

【答案】 D【解析】【分析】草书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

行书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写起来很轻松。

隶书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据此可知这幅作品应该为行书。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书法的文学常识。

平时学习时一定要结合有关书法作品掌握各种书体的特点,答题时要据此进行分析。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 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B. 诸葛亮写这篇表以议论为主,在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达到劝谏的目的。

C. 表中7次提到“陛下”,其作用是为向后主刘禅表示忠于汉室之情。

D. 这篇表的主旨是使刘禅认识到诸葛亮的一片忠心,要听从他的意愿。

【答案】 D【解析】【分析】ABC说法正确。

D主旨是为了劝诫广开言路、严明奖惩、亲贤远佞,以振兴汉业为己任。

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期末专题复习 文化常识训练及答案(Word版)

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期末专题复习 文化常识训练及答案(Word版)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期末专题复习文化常识训练及答案(Word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又名《巨人三传》)和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都是精彩的传记作品。

B. 《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均选自西汉刘向整理编辑的国别体史书《战国策》,用设喻阐述道理是此书的一大特色。

C.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种传统对联张贴时,上下联分居右左,上联末尾字用平声,下联末尾字用仄声。

D. 谦称多为表示自谦的称呼,如“卑职、愚、不才、鄙人”等;尊称多为表示尊敬的称呼,如“大兄、子、贤弟、先生”等。

【答案】 C【解析】【分析】C.错误,对联尾字为“仄起平落。

故答案为:C【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

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以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

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的介绍和有关的文化常识。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酒杯在古代有很多称谓,如“觥筹交错”中的“觥”,“金樽清酒斗十千”中的“樽”。

B. 《湖心亭看雪》中“是日更定”中的“更”是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六更。

C. 《沁园春▪雪》中的“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

D. 《无题》中“青鸟殷勤为探看”里的“青鸟”是神话中为西王母传信的神鸟,现指信使。

【答案】 B【解析】【分析】ACD表述正确。

B.一夜分为五更,不是六更。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

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

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3.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孙权劝学》一文提到了“治经”。

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 文学常识训练试题及答案(Word版)

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 文学常识训练试题及答案(Word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汗流浃背”的典故出自西汉周勃,他“汗流浃背”的原因是()A. 衣服穿得太多B. 劳动太卖力气C. 打仗拼死厮杀D. 答不出皇帝的问题【答案】 D【解析】【分析】出自《史记·陈丞相世家》:“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

”典故:有一天汉文帝想了解一下国家与人民百姓的事情,于是他就把右丞相周勃找来,问他:“全国一年之中要审理、判决的大大小小案件一共有多少件?”周勃一听愣了一下,低着头,回答汉文帝说不知道。

文帝又问:“那么全国上下每年收入和支出的金钱又是多少?”周勃急出一身冷汗,汗水多得把脊背的衣服都弄湿了,因为他还是回答不出来。

汉文帝又问左丞相陈平,陈平说:“这些事情都分别有掌管的人,问审理案子的事,有廷尉;问财务的事,有内史,只要把他们都找来,一问就知道了。

”汉文帝听了点点头,对陈平的回答十分满意。

事后周勃感到非常羞愧,觉得自己反应、机智都不如陈平,于是借着生病想回家乡养老的理由,辞去右丞相的官职。

故答案为:D【点评】汗流浃背意思是汗水流得满背都是,形容非常恐惧或惭愧,现也形容流汗很多,衣服都湿透了。

2.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说”“铭”“记”“表”都是古代常见的文体,我们学过张潮的《核舟记》、诸葛亮的《出师表》、韩愈的《马说》、刘禹锡的《陋室铭》。

B. 《沁园春·雪》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创作的一首词,其中“沁园春”是词牌名,规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平仄声韵和写作内容。

C. 《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其代表作有《羊脂球》《悲惨世界》等,他与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D. 《<诗经>两首》都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情感。

不同的是《关雎》叙事线索明晰,画面形象可见;《蒹葭》意境含蓄,场景朦胧。

【答案】 D【解析】【分析】A项错误,《核舟记》的是魏学洢所做;B项错误,词牌名不能规定写作内容;C项错误,《悲惨世界》是雨果所做;D项正确。

部编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练习题及答案(Word版)

部编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练习题及答案(Word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一语出自()A. 《论语》B. 《孟子》C. 《战国策》D. 《墨子》【答案】 B【解析】【分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出自孟子的《尽心章句下》。

“民贵君轻”成为后世广泛流传的名言,一直为人引用。

国君和社稷都可以改立更换,只有老百姓是不可更换的。

所以,百姓最为重要。

故答案为:B【点评】孟子说:“百姓最为重要,国家其次,国君为轻。

所以,得到民心的做天子,得到天子应允的做国君,得到国君应允的做大夫。

国君危害到土神谷神——国家,就改立国君。

祭品丰盛,祭品洁净,祭扫按时举行,但仍然遭受旱灾水灾,那就改立土神谷神。

”2.下列歇后语中的人物和情节与《水浒传》无关的一项是()A. 武松打虎——气概非凡B. 刘备遇孔明——如鱼得水C. 杨志卖刀——忍痛割爱D. 鲁提辖去当和尚——半路出家【答案】 B【解析】【分析】B项,刘备和孔明是三国时期人物,属于《三国演义》人物,和《水浒传》无关。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

答题时应注意,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需要对人物心理和性格有充分的了解,能够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名著的主要内容。

3.下列各句中,所引古诗文名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A. 儿子想踢足球,张华要他学钢琴,几番争执后,张华摇摇头说:“这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啊!”B. 人难免会遭受挫折,用刘桢的诗句“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来激励人们,面对逆境,志向坚贞,顽强不屈,是恰当不过了。

C. 杭州西湖风景天下闻名。

在“曲院风荷”,我们吟诵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在“柳浪闻莺”,我们看到“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情景。

D.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国要植根于历史与现实,坚定对自身发展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自信。

【答案】 A【解析】【分析】A项,“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指不要因为失去而伤心,要珍惜得到的东西,前后内容不对应。

部编中考语文期末专题复习 文化常识训练含答案(Word版)

部编中考语文期末专题复习 文化常识训练含答案(Word版)

部编中考语文期末专题复习文化常识训练含答案(Word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A. 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在作品中塑造了很多著名人物形象,其中闰土、孔乙己都是其小说《呐喊》中的人物。

B. “扑朔迷离”“刮目相待”“醉翁之意不在酒”分别出自《木兰诗》《孙权劝学》《醉翁亭记》。

C. “豆蔻枝头二月初”中的“豆蔻”现在也称“豆蔻年华”,指的是少女十三四岁的年龄。

D. 古时,用“令郎”“令爱”尊称对方的儿子,用“令尊”和“令堂”尊称对方的父亲。

【答案】 D【解析】【分析】D.“令爱”是称对方女儿的敬词。

“令堂”是称对方母亲的敬词。

故答案为D。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考生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掌握。

考生在平时要注意积累,对教材中出现的常识要熟记,同时要加强课外的阅读,积累常见的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传统文化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成语“波澜不惊”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气象万千、心旷神怡、水落石出”也出自这篇文章。

B. “更”是旧时夜间计时的单位。

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湖心亭看雪》中“是日更定矣”的“更定”,指晚上六时左右。

C. 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的称谓,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弱冠”“而立”“不惑”“花甲”“天命”D. 古诗词中常可见到“节气”的身影,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分别写到了“白露”、“霜降”两个节气。

【答案】 D【解析】【分析】A.“水落石出”一词出自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故此项表述不正确;B.《湖心亭看雪》中“是日更定矣”的“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时左右。

故此项表述不正确;C.“天命”指五十岁,“花甲”指六十岁,所以年龄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天命”应在“花甲”之前,故此项表述不正确;故选D。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专项训练及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专项训练及答案(Word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下列哪一部作品属于儒家经典“四书五经”的“五经”()A. 《大学》B. 《中庸》C. 《论语》D. 《春秋》【答案】 D【解析】【分析】《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五经”。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通常包括三礼,即《仪礼》《周礼》《礼记》。

故答案为:D【点评】《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经过了孔子的修订。

就因文字过于简质,后人不易理解,所以诠释之作相继出现,对书中的记载进行解释和说明,称之为“传”。

其中左丘明《春秋左氏传》,公羊高《春秋公羊传》,谷梁喜《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列入儒家经典。

2.对下面三幅书法作品使用字体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 楷书草书行书B. 行书楷书草书C. 行书草书楷书D. 草书行书楷书【答案】 B【解析】【分析】A.东晋王羲之的行书作品《兰亭序》,王羲之以行书著名;B.唐朝颜真卿的楷书作品《多宝塔碑》,颜真卿以楷书见长;C.唐朝怀素的草书作品《自叙帖》,怀素以草书著名。

三幅作品分别属于行书、楷书、草书,故选B。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书法鉴赏。

答题时应注意,调动平时相关的书法知识的积累,根据书法家的主要风格,擅长的字体,著名作品,分析书法作品的字体特点,准确判断作答。

3.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B.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自《宋濂全集》,作者宋濂是元末明初文学家。

《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序言。

C. 《渔家傲·秋思》的作者是范仲淹,字希文,谥文正,亦称范履霜,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

D. 孟子告诉人们,在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时,应把正义放在首位,发人深思。

【答案】 B【解析】【分析】ACD理解和分析正确。

B《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而不属于序言。

新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期末专题复习文学常识训练含答案

新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期末专题复习文学常识训练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请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 戏剧按照表现形式,可以分为话剧、诗剧、歌剧、舞剧、歌舞剧、戏曲。

《威尼斯商人》是一部诗剧。

B. 他每一天每个小时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这句话没有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C. 《孔乙己》选自《呐喊》,是鲁迅先生的一篇白话小说。

《变色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写的一篇讽刺小说。

D.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这句话的感叹号运用正确。

【答案】 B【解析】【分析】“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

它主要考查:(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B项,说法错误。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B。

【点评】做文学常识的题目,要求学生应该有丰富的知识,这就需要同学们在日常学习时注意积累相关作家作品等知识。

2.对下面这幅书法作品的赏析和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A. 开阔雄浑,朗健清逸,笔势舒敛有致。

B. 采用隶书字体,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C. 用字规范,笔笔交代清楚,笔势劲挺有力。

D. 采用行书字体,庄重大气中又不失灵动气息。

【答案】 B【解析】【分析】B.有误。

此字体为行书,朗健清逸,笔势劲挺有力,庄重大气中又不失灵动,明显不符合“蚕头雁尾”“一波三折”的隶书的特点。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书法作品的赏析,注意首先明确书法作品的字体,然后根据字体特点揣摩选项正误。

3.请从下列选项中找出越剧的代表剧目。

()A. 《牡丹亭·游园》B. 《霸王别姬》C. 《梁山伯与祝英台》D. 《牛郎织女》【答案】 C【解析】【分析】A.《牡丹亭·游园》是昆曲;B.《霸王别姬》是京剧;C.《梁山伯与祝英台》是越剧;D.《牛郎织女》是黄梅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由刘德华主演的大片《墨攻》的思想精髓来自于下列哪个诸子百家的思想()A. 墨家B. 道家C. 儒家D. 法家【答案】 A【解析】【分析】墨家是中国古代主要哲学派别之一,约产生于战国时期。

创始人为墨翟,主张人与人平等相爱(兼爱),反对侵略战争(非攻)、推崇节约、反对铺张浪费( 节用 ),重视继承前人的文化财富( 明鬼 ),掌握自然规律( 天志 )等。

故答案为:A【点评】因为墨家思想独有的政治属性,兼之西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官学勾结政策,墨家不断遭到打压,并逐渐失去了存身的现实基础,墨家思想在中国逐渐灭绝;直到清末民初,学者们才从故纸堆中重新挖出墨家,并发现其进步性,近年来经过很多新墨者的努力,墨家学说出现复苏,并因其进步性而呈现出燎原之势。

2.下列有关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艾青,现代诗人,其代表诗作有《我爱这土地》《大堰河——我的保姆》《向太阳》等。

B. 普希金,俄国诗人,其代表诗作有《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自由颂》《致大海》等。

C. 律诗通常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其中首联和颔联的上下句必须对偶。

D. 风骚,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后来把关于诗文写作的事叫“风骚”。

【答案】 C【解析】【分析】律诗通常每首八句,超过八句的,则称排律或长律。

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二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

并没有要求“首联和颔联的上下句必须对偶”。

故答案为C。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的辨析能力。

一般考查经典篇目的出处及重要作家的资料和作品的相关内容。

考生要在平时注意课本内的注释,注意平时的积累。

3.“诗词与书法研究小组”推送了书法作品《行路难(其一)》。

下面是四位同学欣赏后的回复,其中对该书法作品评价得当的一项是()A. 字体为隶书,写得非常重大气,横画长而直画短,整体略微宽扁。

B. 字体为楷书,在笔画的长与短、粗与细,以及体势的大与小、肥与瘦上有变化。

C. 字体为草书,结构简省,笔画连绵,汪洋恣肆,狂乱中又不乏优美。

D. 字体为行书,运笔自如,气势贯通,潇洒有致。

【答案】 D【解析】【分析】草书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

行书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写起来很轻松。

隶书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据此可知这幅作品应该为行书。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书法的文学常识。

平时学习时一定要结合有关书法作品掌握各种书体的特点,答题时要据此进行分析。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 托物言志是散文常用手法,如茅盾的《白杨礼赞》借白杨树歌颂了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在写花中抒发了积极的人生情怀,高尔基的《海燕》借对海燕战斗英姿的刻画,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

B. 先秦诸子百家的作品启示深远,如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启示人们要有忧患意识,《庄子·逍遥游》借鲲鹏的形象启示人们要积极进取、奋力拼搏。

C. “序”“说”“书”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如《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马说》是借千里马阐述人才被埋没的议论性文体,《与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回复谢中书的一封信。

D. 许多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清代吴敬梓《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法国都德《最后一课》中的小弗朗士,俄国契诃夫《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

【答案】 A【解析】【分析】A高尔基的《海燕》是散文诗。

不是散文。

散文诗是一种现代文体﹐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

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

从总体上看来,散文诗是抒写心灵或主观情绪的文体。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辨析能力。

一般考查重要的作家作品相关的内容,解答这类题目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考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留心课文的注解以及延申知识的掌握,需要考生自觉积累。

5.下面对名著及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被鲁迅称为神魔小说,林庚称为童心之作的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西游记》。

B. 江姐,许云峰,齐晓轩,刘思扬,小萝卜头都是长篇小说《红岩》中的人物。

C. 宋代把《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D. 清代吴敬梓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通过贯穿全文的主人公范进的故事,抨击了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

【答案】 D【解析】【分析】D.分析有误,应该是没有贯穿全书的人物,通过描写范进中举前后不同的境遇,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知识分子的罪恶。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

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6.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吴敬样,字敏轩,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

其代表作《儒林外史》是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讽刺和夸张是该书运用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

B. “旅行”和“求索”是贯穿《简·爱》的比喻。

小说中由彼此对立的自然因素(如冰与火、雨日与风雨等)构成的比喻形象,呼应着主人公内心的矛盾和斗争。

C. 戏曲与话剧、歌剧相比,在时间和空间方面具有较大的自由。

在戏曲中,动作是真实的,生活化的,在真实动作的基础上,可以虚拟时间、虚拟空间。

D. 《浪之歌》选自黎巴嫩诗人纪·哈·纪伯伦的散文诗集《泪与笑》,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借助丰富的想象,艺术地描绘了“浪”的生活,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答案】C【解析】【分析】阅读名著要注意掌握以下内容:①作者:姓名、国籍(朝代)、主要作品、成就等。

②作品内容: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

③作品主题及表现手法。

C项,“在戏曲中,动作是真实的,生活化的,在真实动作的基础上,可以虚拟时间、虚拟空间”错。

在戏曲中,动作是虚拟的,程式化的,在虚拟动作的基础上,可以虚拟时间、虚拟空间。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体常识和文学常识的掌握。

答题时应注意,根据题目要求,提取选项中的关键词语比对相关知识,仔细字斟句酌,归纳辨析正误。

7.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唐宋八大家”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B. 《济南的冬天》是现代作家、剧作家、小说家老舍创作的一篇散文,《骆驼祥子》是他的代表作。

C. 由小篆演变为隶书叫作隶变,这是汉字形体演变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

D.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春秋战国时期约五百年问的诗歌,共305篇。

【答案】 D【解析】【分析】D.表述有误,《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 约五百年间的诗歌,共305篇。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名家名篇、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的基本知识。

这些知识一定要牢固掌握,答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8.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马说》《陋室铭》《送东阳马生序》《与朱元思书》中的“说”“铭”“序”“书”都是古代的文体。

B. 对别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令”,如令父、令母、令叔、令兄等。

C. 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是一部地理学巨著,我们学过的《三峡》就出自其中。

D. 六书是古人分析汉字时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答案】 B【解析】【分析】B.表述有误,对别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应用“家”,如令父、令母、令叔、令兄等。

只有称呼对方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是冠以“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涉及到作家、朝代、称号、文体等的考查,需要平时进行积累。

作家作品的考查包括中国古代作家姓名、字、号、溢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体例;中国现代当代作家姓名、籍贯、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等内容。

9.对下面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遗冯唐?会抗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A. 这是一首豪放词,“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题目。

B. 在上片,作者实际上已经绘制成他的“太守出猎图”。

起句陡兀,用“狂”字笼罩全篇,抒写胸中雄健豪放之气。

C. 这首词下片借历史典故委婉地表达了希望像冯唐一样得到朝廷重用,希望皇帝能早日委派自己为国杀敌。

D. 词中运用“发、牵、擎、卷、射、挽、望”等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生动形象,姿态横生,气势恢宏。

【答案】 C【解析】【分析】C项错误,下片的典故“持节云中,何日遗冯唐”表达的是词人希望朝廷能够像派冯唐赦魏尚一样得到朝廷的重用,驰骋沙场,杀敌报国。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对古诗词的理解。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密州知州任上所作的一首词。

此词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

10.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出自()A. 《短歌行》B. 《蒿里行》C. 《观沧海》D. 《龟虽寿》【答案】 D【解析】【分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骥:良马,千里马;枥:马槽,养马的地方。

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语出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故答案为:D【点评】这首诗表现了曹操热爱自然、蔑视天命、老当益壮、志在千里的积极进取精神,抒发了他那变革现实、统一祖国的豪情壮志。

诗人认识到了人的生老病死,却不消极,他要用建功立业来弥补人生这一憾事。

11.汉字是世界上最具诗情画意的文字。

某学校开展“珍爱汉字,传承文化”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1)【说文解字】请观察下面三个与“止”相关的金文字形的变化,参照解说填写表格。

金文见形辨义止单个脚趾的造型,表示停留的意思。

走脚趾造型上有一个甩开臂膀、快速前进的人形,表示跑的意思。

奔________幅作品,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谈谈其书法特点。

(3)【文字应用】学校将于5月20日上午9点,在报告厅组织习字社全体成员参加“汉字听写大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