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地质实验二

合集下载

普通地质学实验指导书2

普通地质学实验指导书2

正长石K[AlSi3O8] 单晶体常为柱状或板柱状。常为肉红色,有时具有较浅的色调。玻 璃光泽。硬度6。有两组方向相互垂直的解理。相对密度2.54—2.57。 斜长石Ca[Al2Si2O8] 单晶体为板状或板条状。常为白色或灰白色。玻璃光泽。硬度6— 6.52。有两组解理,彼此近于正交。相对密度2.61—2.75。 石英SiO2 常发育成单晶并形成晶簇,或成致密块状或粒状集合体。纯净的石 英无色透明,称为水晶。石英因含杂质可呈各种色调。例如含Fe+3呈紫 色者,称为紫水晶;含有细小分散的气态或液态物质呈乳白色者,称为 乳石英。石英晶面为玻璃光泽,断口为油脂光泽,无解理。硬度7贝壳 状断口。相对密度2.65。隐晶质的石英称为石髓(玉髓)(chalcedony), 常呈肾状、钟乳状及葡萄状等集合体。一般为浅灰色、淡黄色及乳白 色,偶有红褐色及苹果绿色。微透明。具有多色环状条带的石髓称为玛 瑙。 黑云母 K(Mg,Fe)3[AlSi3O10](OH,F)2 单晶体为短柱状、板状,横切面常为六边形,集合体为鳞片状。棕 褐色或黑色,随含Fe量增高而变暗。其它光学与力学性质同白云母相 似。相对密度2.7—3.3。 黄铁矿FeS2 大多呈块状集合体,也有发育成立方体单晶者。立方体的晶面上常 有平行的细条纹。颜色为浅黄铜色,条痕为绿黑色。金属光泽。硬度6 —6.5。性脆,断口参差状。相对密度5。 黄铜矿CuFeS2 常为致密块状或粒状集合体。颜色铜黄,条痕为绿黑色。金属光泽 硬度3-4,小刀能刻破。性脆,相对密度4.1—4.3。黄铜矿以颜色较深且 硬度小可与黄铁矿相区别。 赤铁矿Fe2O3 常为致密块状、鳞片状、鲡状、豆状、肾状及土状集合体。显晶质 的赤铁矿为铁黑色到钢灰色,隐晶质或肾状、缅状者为暗红色,条痕呈 樱红色。金属、半金属到土状光泽。不透明。硬度5—6,土状者硬度 低。无解理。相对密度4.0—5.3。 磁铁矿Fe3O4 常为致密块状或粒状集合体,也常见八面体单晶。颜色为铁黑色。 条痕为黑色。半金属光泽。不透明。硬度5.5—6.5。无解理。相对密度 5。具强磁性。

数学地质

数学地质

数学地质一、名词解释1、数学地质:地质学与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相互渗透、紧密结合而逐步形成的一门地质学的边缘学科。

它是以数学为方法、以计算机为主要研究手段,定量研究地质学基础理论和定量探矿法的一门方法性学科。

2、研究对象和任务:地质系统、地质工作方法。

3、数学模型:是指用定量方法描述地质体系发生、演化过程及其变量间关系的模型。

4、地质系统:一个动态的由相互联系的若干地质成分组成的集合。

5、地质概念模型:是指在对地质体系深刻理解和抽象思维的基础上,以定性方式表达地质体系发生和演化过程及其变量间关系的模型。

6、地质数据:是表示地质信息的数、字母和符号的集合。

它是用来表示地质客观事实这一地质信息的。

7、狭义地质数据类型:分为观测、综合、经验数据三类。

其中观测数据又可分为定性(名义型、有序型)、定量(间隔型,比例型)数据两类。

8、误差:观测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称为误差,误差与真实值之比称为相对误差。

包括随机、系统和过失误差。

9、离群数据: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观测数据局部异常局部的异常高值和异常低值称为离群数据。

10、地质变量:反映某地质现象在时间或空间上变化规律的量。

11、回归分析:依据相关变量y、x i(i=1, 2, …, m)的n组观测值(x1k, x2k, …, x mk, y k)(k=1, 2, …, n),研究变量y、x i(i=1,2, …, m)间相关关系并确定近似定量关系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

12、趋势面分析:在空间中已知点M i(x i, y i, z i) 的控制下,拟合一个连续的数学曲面,并以此研究地质变量在区域上和局部范围内变化规律的一种统计方法。

13、趋势值:数据中反映总体规律的部分,即由某些地质特征的大区域因素决定的地质变量趋势值,常用趋势面函数表示。

14、局部异常值:反映局部范围的变化特征,即由局部因素引起的地质变量的局部异常值。

15、随机干扰值:由各种随机因素所造成的干扰值(偏差)。

水文地质学实验报告-中国地质大学达西实验 操作原理说明+实验数据

水文地质学实验报告-中国地质大学达西实验 操作原理说明+实验数据

336.0
04 砂样
2 24.4
20.2
(0.6-0.9mm) 3 22.8 19.6
A:176.6cm2 4 21.6
19.2
25.25 30.20 45.15
323.0 296.5 337.5
5 20.5 18.7
55.33
备注:实验数据为《水文地质学基础》MOOC 开课小组提供。
291.0
实验报告日期
实验二 达西渗流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稳定流渗流实验,进一步理解渗流基本定律——达西定律。 2.加深理解渗透流速、水力梯度、渗透系数之间的关系,并熟悉实验室测定渗透系
数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了解达西实验装置与原理。 2.测定三种砂砾石试样的渗透系数 K。 3.设计性实验——利用横卧变径式达西仪测定试样渗透系数 K。 三、实验仪器及用品 1.达西仪实验原理:
达西公式:Q KA H KAI ,式中 Q —渗透流量,A—过水断面面积,H —上下游
L 过水断面的水头差,L—渗透途径和 I—水力梯度。各项水力要素可以在实验中直接测量, 利用达西定律求取试样的渗透系数 K。
2.达西仪(图 2-1),分别装有不同粒径的均质试样:①砾石(粒径 5~10mm);②粗 砂(粒径 0.6~0.9mm);③砂砾混合(①与②的混合样)。
流量 Q。连测两次,使流量的相对误差小于 5%[相对误差 Q2 Q1 100% ],取平均值
(Q1 Q2 ) / 2
记入实验二表。 5.由大往小调节进水量,改变 a、b、c 三个测压管的读数,重复步骤 3 和 4。 6.重复第 5 步骤 l~3 次。即完成 3~5 次试验,取得某种试样 3~5 组数据。 7.换一种试样,选择另台仪器重复上述步骤 3~6 进行实验,将结果记入实验二表中。 8.按记录表计算实验数据,并抄录其它一组另外不同试样的实验数据(有条件的,可

《地质学基础》实验

《地质学基础》实验

《地质学基础》(二)实验教学大纲(物探)一、实验的性质、目的与任务1、实验性质《地质学基础Ⅰ》实验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实验,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实验,了解通过手标本认识矿物、岩石、古生物化石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学会常见矿物、岩石、古生物化石的的鉴别。

2、实验的目的培养与提高学生科学实验的能力:自学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思维判断能力、表达书写能力、观察与判别能力。

3、实验的任务通过对实标本的观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矿物、岩石手标本肉眼鉴定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对《地质学基础Ⅰ》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与学时分配三、实验内容与实验要求实验一矿物认识实习实验要求:1. 认识矿物的形态、光学性质和力学性质等特性,掌握其描述术语;2. 学习肉眼鉴定矿物的一般步骤;3. 掌握几种常见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黄铁矿等)的鉴别特征。

实验二岩浆岩认识实习实验要求:1.了解岩浆岩肉眼鉴定的方法和步骤;2.掌握几种常见岩浆岩如花岗岩-流纹岩、闪长岩-安山岩、辉长岩-玄武岩的鉴别方法以及岩石的结构、构造的观察方法。

实验三沉积岩认识实习实验要求:1.了解沉积岩肉眼鉴定的方法和步骤;2.掌握几种常见沉积岩如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灰岩、白云岩的鉴别方法以及岩石的结构、构造的观察方法。

实验四变质岩认识实习实验要求:1.了解变质岩肉眼鉴定的方法和步骤;2.掌握几种常见变质岩如片岩、板岩、片麻岩、麻砾岩、糜棱岩的鉴别方法以及岩石结构、构造的观察方法。

实验五古生物化石认识实习实验要求:1.了解古生物化石鉴定的方法和步骤;2.认识数种常见的掌握几种古生物化石。

实验六阅读水平岩层与倾斜岩层地形地质图实验要求:1、初步建立地质图的概念,了解地质图式规格和阅读地质图的一般步骤方法;2、读水平岩层与倾斜岩层地形地质图,掌握各种产状岩层的出露特征。

实验七用间接方法确定岩层产状要素实验要求:1、在地质图上求岩层产状要素;2、用三点法求岩层产状要素。

最新地震勘探原理 实验二

最新地震勘探原理 实验二

地震勘探原理实验二一、实验目的通过编制和运行相关matlab程序,进一步理解地震反射波、折射波和直达波以及绕射波时距曲线方程及其特点。

二、主要内容1、假设地下有一个水平地质界面,埋藏深度100m,地层是均匀的各向同性介质,地震波纵波传播速度为1500m/s,请编制matlab程序,绘制出中点放炮共炮点的反射波、直达波和折射波时距曲线(参考附图1)。

Matlab程序编制中,炮检距:-500m~500m,间距1m;临界角取25°。

2、假设上述水平界面模型中界面埋藏深度变为1000m,上述时距曲线有何变化,绘出相应图形,并从理论上加以分析;3、假设地下有一个倾斜界面,地层倾角为30°,地层是均匀的各向同性介质,地震波纵波传播速度为1500m/s,请编制matlab程序,绘制出端点放炮共炮点的反射波、直达波和折射波时距曲线(参考附图2)。

Matlab程序编制中,炮点处界面的法向深度为100m;炮检距:0m~500m,间距1m;临界角取25°。

4、假设地下有一个绕射点,埋藏深度为1000m,绕射点以上地震波传播速度为1500m/s,编制matlab程序计算并绘制出绕射波时距曲线图。

Matlab程序编制中,炮检距:-1000m~2000m,间距1m;绕射点在地面的投影点距离炮点200m(参考附图3)三、实验报告内容本实验结束后要求写出实验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实验目的2、实验内容3、基本原理阐述4、实验结果分析5、程序及其附图6、实验体会附图1 一个水平界面下地震反射波、折射波和直达波时距曲线附图2 一个倾斜界面下地震反射波、折射波和直达波时距曲线附图3 某一绕射点的位置及其时距曲线。

普通地质学实验指导书

普通地质学实验指导书

《普通地质学》实验指导书(8课时)杨普济编南昌工程学院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2011年目录实验一:常见矿物的肉眼鉴定实验二:常见岩石的肉眼鉴定实验三:地质构造认识及罗盘的使用实验四:地形地质图读图实验五:用间接方法确定岩层产状及断层断距实验一:常见矿物的肉眼鉴定一、目的要求(一)熟悉与掌握用肉眼鉴定矿物的方法。

(二)熟练掌握常见矿物的形态特征及物理性质特征,并据此鉴别矿物。

(三)为鉴定岩石打下基础。

二、实验内容鉴定下列矿物:1、单质——自然铜、石墨、自然金;1、氧化物——石英、赤铁矿、磁铁矿;2、碳酸盐——方解石、白云石、孔雀石;3、硫化物——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黄铜矿;4、卤化物——萤石;5、硅酸盐——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橄榄石、石榴石、普通辉石、普通角闪石;6、硫酸盐——石膏、重晶石;7、磷酸盐——磷灰石。

三、实验方法(一)肉眼观察矿物的形态和物理性质(如颜色、光泽、透明度、条痕、解理、断口等),对矿物进行鉴定。

(二)凭简单的工具(小刀、钢针、放大镜等),简易药品(盐酸、钼酸铵等)来分辩矿物,对矿物进行鉴定。

(三)对照教材中“常见矿物肉眼鉴定特征表”对矿物进行鉴定,达到认识矿物的目的。

四、注意事项(一)“常见矿物肉眼鉴定特征表”中对矿物特征的描述是比较全面的,而实验标本上不一定都能观察到,所以作观察记录时要实事求是,根据实验标本上见到的特征进行记录,不能照抄鉴定表。

最好在报告中写下自已的实验体会。

(二)做简易化学试验时,试液不要滴的太多。

五、实验报告重点描述下列矿物的主要鉴定特征,并填写报告书。

橄榄石、普通辉石、方解石、石英、磁铁矿、黄铜矿、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萤石、黑云母、角闪石。

学生还可根据自己所看到的矿物填写在实验报告中常见矿物的肉眼鉴定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班级姓名(续表)实验二:常见岩石的肉眼鉴定一、实验目的要求:(一)学习肉眼鉴定岩石的步骤和方法。

(二)观察和掌握岩石的结构、构造及其主要特点。

数学地质实验报告

数学地质实验报告

聚类分析班级:资工801 姓名:学号:序号:1.于南海地区取得干酪根样品六个,每个样品测取了六项指标,分别是:类脂体、壳质体、镜质体、惰质体的百分含量,H/C原子比和O+S/C原子比。

原始数据如下:南海干酪根样品指标原始数据表2.数据处理:聚类平均联结(组之间)树状图C A S E 0 5 10 15 20 25 Label Num +---------+---------+---------+---------+---------+4 -+-----+5 -+ +-----------------------------------------+1 -+-----+ |6 -+ |2 -------+-----------------------------------------+3 -------+该树状图,层次清。

3.结论:(1)根据类脂体的百分比不同,可将6组数据粗分为两类,样品1,4,5,6为第一类,样品2,3为第二类。

(2)又可根据惰质体的百分比不同,将6组数据分为两类,样品1,4,5,6为第一类,样品2,3为第二类。

(3)根据类脂体的百分比不同,可以将6组数据分为三类,样品1,6为第一类,样品2,3为第二类,样品4,5为第三类。

(4)根据类脂体的百分比不同,可以将6组数据分为三类,样品1,6为第一类,样品2,3为第二类,样品4,5为第三类。

判别分析1.数据:数。

2.数据处理:判别分析 1协方差矩阵的均等性的箱式检验步骤统计典型判别式函数摘要分类统计量单独组图表结论:(1)第一组判别函数:11234()22.5088.240.861462.3534.241F Y y y y y =+++- 第二组判别函数:21234()45.551113.41 1.07821.1328.952F Y y y y y =+++- 第三组判别函数:31234()36.26193.954 1.10351.6734.379F Y y y y y =+++- (2 将31个原样品指标代入个判别函数:1()22.500.27688.240.180.86140.44662.350.68334.24129.95F Y =⨯+⨯+⨯+⨯-=同理可得:2()17.91F Y =,3()26.83F Y =由于1()F Y 的值最大,故该样品应归于第一组(即油层)。

五年级下册科分组实验操作基本要求

五年级下册科分组实验操作基本要求

五年级下册科分组实验操作基本要求实验1 模拟火山喷发实验实验名称:模拟火山喷发成因实验实验材料:三脚架、铁盒子、酒精灯、火柴、土豆泥、番茄酱。

实验步骤:1、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个小洞。

2、往洞里倒入一些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

3、把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番茄酱受热后外溢的现象。

实验现象:番茄将会穿过土豆泥冒出来。

实验结论: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岩浆像烧红了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向上运动。

随着岩浆不断上升,遇到薄弱的地表时,岩浆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注意事项:要把番茄酱放在土豆泥里面。

实验2 地震成因模拟实验实验名称:模拟地震成因实验实验材料:薄木板、毛巾实验步骤:1、将毛巾叠成几层,向中间挤压,看毛巾有什么变化?2、拿薄木板,慢慢用力弯曲,体会手上有什么感觉,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薄木板会断裂,手感觉到麻木。

实验结论:当薄木板承受不了所用的力时就会突然断裂---地震。

实验3 卵石磨圆的模拟实验实验名称: 卵石磨圆的模拟实验实验材料:饮料瓶、水、砖、锤子实验步骤:1、用锤子把砖敲成碎砖块。

2、把碎砖块放入盛有水的大玻璃瓶里,把瓶口拧紧。

3、用力摇晃瓶子,过一段时间后观察。

实验现象:观察到碎砖块没有了棱角,变成圆形了。

实验结论:在水的冲刷和碎砖块的相互碰撞、摩擦的过程中,碎砖块棱角消失变得光滑起来。

实验名称5:探究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

我的猜想(实验目的):摆摆动的快慢和摆线长短有关,和摆锤重量无关实验器材:方座支架、单摆(小铁锁或螺丝帽)、细线、橡皮泥、秒表我的方案(实验过程):1、在方座支架上挂两个摆,摆线长短相同,摆锤重量不同,观察记录在相同时间内摆摆动的次数。

2、在方座支架上挂两个摆,摆锤重量相同,摆钱长短相同,摆幅大小不同,观察记录在相同时间内摆摆的次数。

3、在方座支架上挂两个摆,摆锤重量相同,摆线长短不同,观察记录在相同时间内摆摆的次数实验现象:1摆锤重量不同,摆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

数学地质学论文

数学地质学论文

数学地质在矿产地质工作中的应用姓名:钱开兴学号:201210106103班级:资环121摘要:随着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近几年来,数学与地质学的结合更加的紧密,诸如数学统计分析,地质过程的模拟等技术使得矿产地质工作的效率大大提高,这意味这数学地质在不断的进步与革新,同时数学地质的进步也促进了数学地质在矿产地质工作中应用的深入,今天,在矿产地质工作的各个阶段都有着数学地质的身影。

关键词:数学地质矿产地质(一)什么是数学地质?数学地质(mathematical geology),地质学分支学科,是六十年代以来迅速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

它是地质学与数学及电子计算机相结合的产物,目的是从量的方面研究和解决地质科学问题。

它的出现反映地质学从定性的描述阶段向着定量研究发展的新趋势,为地质学开辟了新的发展途径。

数学地质方法的应用范围是极其广泛的,几乎渗透到地质学的各个领域。

数学地质以地质学为基础,数学为工具,电子计算机为技术手段,以解决地质问题为目的。

(二)数学地质的概念。

①广义上的数学地质:数学地质以地质学为基础,数学为工具,电子计算机为技术手段,以解决地质问题为目的。

②狭义上的数学地质:狭义的指建立、检验和解释地质过程概念的随机模型的总称。

(三)数学地质的发展史数学地质的发展是一个综合的发展过程,其发展与数学,地质学,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紧密结合。

数学地质萌芽于19世纪初叶,1833年英国的C.莱伊尔首次用统计分析方法划分了巴黎盆地的第三系地层。

至1920年以前,沉积学家和古生物学家应用描述统计学总结和解释其数据。

20世纪30年代以后,单变量和双变量统计分析的应用领域扩展到矿业及地质勘探等方面。

50年代以来,电子计算机和多元统计方法开始引入地质学。

1949年B. H.伯马发表论文《多元分析──地质学和古生物学中的一种新型分析工具》。

1956年美国W.C.克伦宾把岩石成分作为n 维空间中的一个点或向量进行统计处理,应用多元分析方法研究岩石的矿物、岩性和化学成分。

地质大水文地质学基础实验实习指导01实验部分-2达西渗流实验

地质大水文地质学基础实验实习指导01实验部分-2达西渗流实验

11实验二 达西渗流实验一 、实验目的1.通过稳定流渗流实验 , 进一步理解渗流基本定律达西定律。

2.加深理解渗透流速 、水力梯度 、渗透系数之间的关系 , 并熟悉实验室测定渗透系数的方法。

二 、实验内容1.了解达西实验装置与原理。

2.测定 3 种砂砾石试样的渗透系数。

3.设计性实验: 横卧变径式达西渗流实验。

三 、达西仪实验原理达西公式的表达式如下:Q =KA =KAI式中: Q 为渗透流量; K 为渗透系数; A 为过水断面面积; A H 为上 、下游过水断面的 水头差; L 为渗透途径; I 为水力梯度。

式中各项水力要素可以在实验中直接测量 , 利用达西定律即可求取试样的渗透系 数 ( K ) 。

四 、实验仪器和用品1.达西仪 ( 见图 I 2 1) 。

2.试样: ①砾石 ( 粒径为 5 -10 mm ); ②粗砂 ( 粒径为 0.6 -0.9 mm ); ③砂砾 混合 ( 试样①与试样②的混合样) 。

3.秒表。

4.量筒 ( 100 mL , 500 mL 各 1 个) 。

5.计算器。

6.水温计。

A HL实验部分12图 I2 1 达西仪装置图五、实验步骤1.测量仪器的几何参数 ( 实验教员准备) 。

分别测量过水断面的面积 ( A) , 测压管 a、b 、c的间距或渗透途径 ( L) , 记人表格 " 实验二达西渗流实验记录表" 中。

2.调试仪器。

打开进水开关, 待水缓慢充满整个试样筒, 且出水管有水流出后, 慢慢拧动进水开关 , 调节进水量 , 使 a、c两测压管读数之差最大; 同时注意打开排气口 , 排尽试样中的气泡 , 使测压管 a、b 的水头差与测压管 b 、c的水头差相等 ( 实验教员准备 , 学生检查) 。

3.测定水头。

待 a、b 、c三个测压管的水位稳定后 , 读出a、c两个测压管的水头值 ( 分别记为H a 和H c) , 记人实验记录表中。

4.测定流量。

地质大水文地质学基础实验实习指导02实习部分

地质大水文地质学基础实验实习指导02实习部分

实习部分+++++++++++++++++++++++++++++++++++++++实习一编制潜水等水位线图一、实习目的1.熟悉潜水等水位线图的编制方法。

2.初步学会阅读和利用潜水等水位线图。

二、实习内容1.根据有关资料 , 在附图一上编制沙河地区潜水等水位线图 ( 水位等高距2 m, 取偶数) 。

2.用箭头标出AB、CD两处的潜水流向 , 并计算水力梯度的近似值。

3.根据平面图上的资料 , 在附图一A A'剖面图上绘出潜水位线及潜水流向。

4.阅读沙河地区潜水等水位线图 , 回答下列问题:1) 根据所作潜水等水位线图及所提供的有关资料, 总结影响潜水面形状与潜水流向的因素。

2) 畜牧场要打一口饮水井, 请在图上标出井位, 并简要说明布井依据。

实习二编制承压水等测压水位线图一、实习目的1.掌握绘制承压水等测压水位线图和承压水顶板等值线图的基本方法。

2.培养阅读承压水等测压水位线图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1.利用已有资料 ( 附图二) 完成龙泉镇地区中寒武统承压含水层等测压水位线图的绘制。

等测压水位线间距取10 m。

在附图二的A A'剖面上绘出中寒武统含水层的测压水位线并标明地下水流向。

2.绘制龙泉镇地区中寒武统承压含水层顶板等高线图, 所需资料见附图二。

底板等高线间距取20 m。

3.在龙泉镇地区中寒武统承压含水层等测压水位线图上圈出中寒武统承压含水层的自溢区。

4.读《龙泉镇地区中寒武统承压含水层等测压水位线图》, 回答下列问题:1) 试分析中寒武统承压含水层的补给区、排泄区、承压区和自溢区 , 在A A'剖面图上分别表示出来。

2) 如果龙泉镇计划打一口自流井 , 井打在哪个位置为宜? 井打多深可见水? 承压水的静止水位是多少? 承压水头是多少?实习三达西定律的物理实质及其应用一、实习目的结合实例分析, 进一步理解达西定律的物理实质, 学习运用达西定律分析、认识问题。

二、实习内容以下内容可以在预习的基础上通过讨论的方式进行, 集思广益。

地质沉积学实验二

地质沉积学实验二

一 化石的岩石学标志
藻类,胶粒结构 藻类,
一 化石的岩石学标志
蜓类壳层, 蜓类壳层,胶粒及隐粒结构
一 化石的岩石学标志
有孔虫壳层, 有孔虫壳层,微粒结构
一 化石的岩石学标志
瓣鳃类壳层,晶粒结构 瓣鳃类壳层,
一 化石的岩石学标志
2 化石的显微结构 2)纤(柱)状结构
由平行或放射排列,一向延长细柱或针状方解石或文石晶体组成。 由平行或放射排列,一向延长细柱或针状方解石或文石晶体组成。 为腔肠动物、节肢动物等主要结构特征。某些腕足、有孔虫也发育。 为腔肠动物、节肢动物等主要结构特征。某些腕足、有孔虫也发育。 纤状结构-方解石或文石晶体两短轴远小于长轴。是腔肠动物的 纤状结构-方解石或文石晶体两短轴远小于长轴。 主要结构特征。 主要结构特征。 层纤结构、柱纤结构、球纤结构、 层纤结构、柱纤结构、球纤结构、柱纤结构 玻纤结构-方解石纤体宽<0.5-1μm、垂直壳面, 玻纤结构-方解石纤体宽<0.5-1μm、垂直壳面,随壳面的平坦 或弯曲而作平行或放射排列。见于腹足类、瓣鳃类。 或弯曲而作平行或放射排列。见于腹足类、瓣鳃类。 柱状结构-方解石柱体宽5μm以上,延长度远比纤体小, 柱状结构-方解石柱体宽5μm以上,延长度远比纤体小,断面呈 5μm以上 正方形或多边形,长轴垂直或斜交壳面。见于软体动物、 正方形或多边形,长轴垂直或斜交壳面。见于软体动物、腕足动物外 层。
一 化石的岩石学标志
三叶虫胸甲碎片,胸甲呈波状弯曲,壳面平滑,发育典型的树皮 状裂纹,玻纤结构。TZ12,4660.45m,O3,单偏光。
一 化石的岩石学标志
瓣鳃类壳层,内层柱纤结构、外层交错片状结构 瓣鳃类壳层,内层柱纤结构、
一 化石的岩石学标志
2 化石的显微结构 3)片状结构

地质实验报告

地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地质实验,使学生掌握地质样品的采集、制备、观察和描述方法,提高学生对地质现象的认识和观察能力,为后续地质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实验内容1. 实验器材(1)地质罗盘:用于测定岩石的产状。

(2)放大镜:用于观察岩石的微观特征。

(3)岩石切片:用于观察岩石的内部结构。

(4)地质锤:用于岩石的采集和敲击。

(5)手铲:用于岩石的挖掘。

(6)记录本:用于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

2. 实验步骤(1)岩石采集:选择一块具有代表性的岩石,使用地质锤和手铲进行采集。

(2)岩石描述:观察岩石的颜色、硬度、风化程度等宏观特征,并记录下来。

(3)岩石产状测定:使用地质罗盘测定岩石的产状,包括走向、倾向和倾角。

(4)岩石切片制备:将采集到的岩石进行切割,制备成薄片。

(5)岩石观察:使用放大镜观察岩石的微观特征,如矿物颗粒、晶体形态等。

(6)岩石描述:根据观察结果,描述岩石的内部结构。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岩石描述(1)颜色:岩石呈灰白色。

(2)硬度:岩石硬度适中。

(3)风化程度:岩石表面略有风化。

2. 岩石产状测定(1)走向:北东向。

(2)倾向:北西向。

(3)倾角:45°。

3. 岩石观察(1)矿物颗粒:岩石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等矿物组成。

(2)晶体形态:矿物晶体呈柱状、板状等。

四、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地质样品的采集、制备、观察和描述方法,提高了对地质现象的认识和观察能力。

实验结果表明,所采集的岩石为灰白色,硬度适中,表面略有风化,产状为北东向、北西向,倾角为45°。

岩石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等矿物组成,矿物晶体呈柱状、板状等。

五、实验心得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认识到地质实验在地质学科中的重要性,为后续地质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 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采集、制备和观察岩石,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3. 实验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地质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激发了我们对地质科学的兴趣。

四年级科学实验探索之地质变化

四年级科学实验探索之地质变化

四年级科学实验探索之地质变化地质变化是地球长期演化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学实验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通过地质实验的探索,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变化原理和地质现象,培养科学观察和实验设计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四年级科学实验中关于地质变化的一些探索实验。

1. 实验名称:岩石的形成过程模拟实验实验材料:蜡烛、牙签、黏土、石膏粉、碎石、玻璃容器、水实验步骤:1) 将玻璃容器中填充一些黏土,模拟地壳的外层;2) 在黏土上插入牙签,模拟地壳的板块;3) 将碎石撒在黏土周围,模拟地壳板块的碰撞;4) 检查牙签是否移动,观察模拟地震的效果;5) 将石膏粉和适量水混合,制作成均匀的糊状物;6) 将石膏糊倒入玻璃容器,模拟岩浆的喷发和冷却过程;7) 等石膏糊完全干燥后,观察生成的石膏岩。

2. 实验名称:沉积岩的形成实验实验材料:玻璃容器、砂土、小石子、水实验步骤:1) 将玻璃容器中填充一些砂土,模拟河流或湖泊的底部;2) 在砂土上撒上一层小石子,模拟沉积物;3) 缓慢倒入水,使砂土和小石子被覆盖;4) 等水完全蒸发,观察生成的沉积岩。

3. 实验名称:岩层倾斜实验实验材料:木板、塑料袋、沙土、小石子实验步骤:1) 将木板倾斜放置,固定在支架上;2) 用塑料袋贴在木板上,构成一个小斜面;3) 在斜面上撒上一层沙土,然后再撒上一层小石子,模拟不同岩层;4) 用手轻轻推动斜面,观察岩层的倾斜变化;5) 可以调整角度和斜面的材料,观察不同条件下的岩层变化。

通过以上三个实验,学生可以亲自参与地质变化的模拟和观察,了解地球上的岩石形成过程、沉积岩的生成以及岩层的倾斜变化。

同时,这些实验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实验设计的能力,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质知识。

总结起来,地质变化是一个复杂而又有趣的领域。

通过科学实验的探索,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技能。

希望学生们在科学实验中不断探索地质变化的奥秘,拓宽知识视野,培养科学精神。

2024年地球地质学实验实录

2024年地球地质学实验实录

2024年地球地质学实验实录我根据您给出的题目,整理了一份关于2024年地球地质学实验的实录报告。

请您参考以下内容:实录报告日期:2024年5月10日地点:地球科学研究中心引言:本次实验旨在深入研究地球地质学的相关现象与规律。

通过对地球的物质组成、地壳构造以及地震活动等方面进行观测和实验,我们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和地球科学的基本原理。

1. 实验一:物质组成分析实验目的:通过化学分析方法,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确定地球的元素含量。

实验步骤:1.1 采集样本从地球不同层次采集岩石和土壤样本,确保样本的代表性。

1.2 样品处理将采集的样品进行粉碎和筛分,以得到粒度适宜的实验样本。

1.3 化学分析采用现代化学分析仪器,对样品进行元素分析,包括质谱仪、光谱仪等。

实验结果:根据化学分析,地球的主要物质元素包括氧、硅、铝、铁、钙、钠、钾等。

其中氧元素含量最高,占地球质量的约50%。

结论:地球的物质主要由氧、硅等元素组成,这一结果与现有地质学理论相吻合。

2. 实验二:地壳构造模拟实验目的:通过地壳构造模拟,研究地球地壳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实验步骤:2.1 实验装置搭建搭建地壳构造模拟装置,包括模拟地壳板块、力学仿真装置等。

2.2 应力施加通过调节仿真装置施加合适的应力,模拟地壳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

2.3 观测和记录使用高精度测量工具记录地壳板块的位移、应力分布等关键参数。

实验结果:地壳构造模拟实验显示出地壳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地震活动、火山喷发等现象。

模拟实验还发现了地壳板块的构造变形、地质断裂等重要地质事件。

结论:地壳板块运动是地球地壳形成和演化的基本原动力,地震和火山活动与板块运动密切相关。

3. 实验三:地震监测与研究实验目的:通过地震监测和研究,探索地球深部结构和地震规律。

实验步骤:3.1 设立测点在全球范围内设立地震监测站,以便实时监测地震活动。

3.2 数据采集通过地震监测站,收集地震波数据,包括地震波振幅、传播速度等信息。

地质学探索实验大班科学教案

地质学探索实验大班科学教案

地质学探索实验大班科学教案第一章:地球的形成与结构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地球的形成和基本结构,培养幼儿对地球科学的兴趣。

2. 通过观察图片和模型,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幼儿合作探究和分享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地球的形成:介绍地球是由太阳系形成过程产生的,经历漫长的地质时期才形成现在的人类居住的地球。

2. 地球的结构:介绍地球的表层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以及它们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1. 图片观察:展示地球形成和结构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

2. 模型展示:使用地球模型,直观地向幼儿展示地球的结构。

3. 小组讨论: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探究地球的形成和结构,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观点分享。

2. 评估幼儿对地球形成和结构的认知程度。

第二章:岩石的分类与特征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不同类型的岩石,并认识它们的特征。

2. 通过观察和触摸岩石样本,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触觉感知。

3. 培养幼儿合作探究和分享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岩石的分类:介绍三种主要类型的岩石: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

2. 岩石的特征:讲解每种岩石的形成过程和主要特征。

三、教学方法:1. 岩石样本观察:展示不同类型的岩石样本,引导幼儿观察和触摸,感知它们的特征。

2. 小组讨论: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探究不同类型岩石的特征,并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四、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观点分享。

2. 评估幼儿对不同类型岩石及其特征的认知程度。

第三章:矿物与宝石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矿物的概念,认识一些常见的矿物。

2. 通过观察和触摸矿物样本,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触觉感知。

3. 培养幼儿对宝石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矿物的概念:解释矿物的定义和特点,介绍一些常见的矿物。

2. 宝石的认识:介绍宝石的概念,讲解宝石的形成和特点。

数学地质实验二 趋势面分析

数学地质实验二  趋势面分析

实验二某研究区沙二段地层局部凸起分布
一.问题的提出与分析
油气田勘探实践表明,受构造因素控制的油气藏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但是,采用传统的地质方法研究构造与油气藏的关系时,有些局部构造,特别是低幅度的局部构造常常被区域性构造的展布所掩盖。

趋势面分析能够突出局部异常,为寻找油气田提供新的依据。

通过对某区域埋深数据进行采样,再通过趋势面分析,并用相关软件绘制趋势面偏差图,可直观反映该地区的局部构造,以此来寻找油气藏。

二.数据的计算与处理
下表为某研究区沙二段顶面埋深数据及采样点:
1、整理数据,形成趋势面分析程序要求的数据文件
2、利用给定的趋势面计算程序,分别进行2-4次趋势面分析计算;(1)进行2次趋势面分析,得以下数据:
利用Surfer 软件绘制沙二段顶面2次趋势剩余(正偏差)图:
利用Surfer 软件绘制沙二段顶面3次趋势剩余(正偏差)图:
三.数据分析及结论
通过对该地区进行2-4次趋势面分析,并利用Surfer 软件绘制沙二段顶面2-4次趋势剩余(正偏差
)图可分析该地区的局部构造。

由以上三幅偏差图可以看出,在马家及柳店-西乡一带均出现大面积的正异常区。

而根据实际经验,大部分油气田位于正异常区,由此可以初步推断,在马家及柳店-西乡一带可能存在油气藏。

工程地质数值法实验报告

工程地质数值法实验报告

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岗子山隧道入口斜坡的稳定性进行评价一、有限元法概述有限元法视工程岩土为连续力学介质,通过离散化,建立近似函数把有界区域内的无线问题化为有限问题,并通过求解联立方程,对工程问题进行应力与变形分析。

二、有限元法基本原理实验运用线弹性有限元法对隧洞开挖前、开挖后以及支护后,二维断面上岩土体应力应变进行分析。

1、研究区域的离散化离散化就是将所研究问题的区域划分成有限个大小不等的单元体,并在单元体的指定点设置节点,把相邻单元体在节点处连接起来组成单元集合体,以代替所研究问题的区域,并以各离散单元节点处的位移作为未知量。

边坡开挖区域二维断面岩土体离散化如图一所示。

2、选择位移模式用节点位移表示单元内任意一点的位移关系式,其矩阵形式为:{ ? } =[N] { Ul e注:{ ?}为单元体内任一点的位移列阵,[N]为形函数矩阵,其元素是位置坐标的函数,{ U }为单元体节点的位移列阵,。

3、单元分析位移模式选定后进入单元力学特性分析:将位移模式带入几何方程,可导出用节点位移表示的单元应变计算公式:e{ £} =[B] { U } 注: [B]为应变矩阵。

利用物理方程,由以上应变表达式导出节点位移表示的单元应力计算公式:e {八=[G] { U } 注:[G]为应力矩阵。

利用虚功原理建立作用于单元上节点力和节点位移之间的关系,即单元刚度方程:e{ F} =[K] { U} 注:[K] 为单元刚度矩阵。

4、计算等效节点荷载研究区域离散化以后,即假定力是通过节点从一个单元传递到另一个单元的。

但作为实际的连续体区域,力是从单元的公共边界上进行传递的。

因而作用在单元边界上的表面力以及作用在单元上的体积力、集中力等都需要等效地移置到节点上,用等效的节点荷载来代替作用在单元上的力,力的移置须遵循力等效或虚功等效原则。

5、建立平衡方程要求所有相邻单元在公共节点处的位移相等,于是得总体刚度矩阵、荷载列阵和节点位移列阵表示的整个结构平衡方程:N[K][U]= { R}6、引入边界条件、修正总体平衡方程考虑所研究区域的位移边界条件(或约束条件),对总体平衡方程进行修正,消除[K]的奇异性(从力学意义上是消除结构刚体运动),由平衡方程求出未知节点位移。

2023年师大附中地球科学实验能力竞赛第二阶段

2023年师大附中地球科学实验能力竞赛第二阶段

師大附中地球科學實驗能力競賽(第二階段)【地質部分】一、某處的地層部面(完全虛構)總厚度約280公尺,由上至下可分為A~E五個呈水平之岩層,其層序均正常且未倒轉,根據從各層所採集的岩石樣本之分析結果,己知這五個岩層的年代、岩性、厚度、所含化石均不相同。

其年代涉及有寒武紀、更新世、中新世、三疊紀、始新世、且知道:(1)頁岩層在粉砂岩層之下(但不一定靠在一起)。

(2)砂岩層的厚度要比頁岩層厚40公尺。

(3)玄武岩層的上面一層厚約100公尺.(4)具有海膽化石的岩層厚度要比具有貝類化石的岩層薄。

(5)具有恐龍化石的岩層的上上層是石灰岩。

(6)在20公尺厚岩層之上的那層岩層裏面沒有發現任何化石。

(7)具有三葉蟲化石的地層厚約30公尺。

請問各岩層的年化、岩性、厚度、與所含化石種類為何?二、下圖是某一個地區在東西方向所見到的地質剖面圖。

這地區有地層A、地層B、地層C、地層D、地層E,火成岩體G與H,以及斷層F等分布。

以下為各地層及岩體的說明。

地層A:幾乎呈水平的砂岩與泥岩互層,內具有卷貝以及偶蹄類化石。

該層的底部有地層D、地層E,火成岩體G,火成岩體H為來源的礫岩。

地層B:有未固結的砂層與泥層。

該層具有樹木化石,其中含14C的原子數是當初的1/2。

地層C:有未固結的砂層與礫層。

該層具有貝殼化石,其中含14C的原子數是當初的1/32。

地層D:是由泥岩組成,該層面在東西剖面上向西傾斜300,在南北剖面是向北傾斜300。

從這地層有發現菊石化石。

該地層的底部具有地層E,岩體G為來源的礫岩。

地層E:是由固結的泥質岩與石灰岩組成,地層形成褶皺。

在石灰岩中含大型的紡錘蟲化石。

斷層F:沒有水平錯動的斷層。

岩體G:由花岡岩所組成,這個地區分布廣闊。

岩體H:由安山岩所形成的岩脈。

()1. 地層D的走向與傾斜為何?(A)N450E,390WN (B) N450E,610ES (C) N450E,390ES(D) N450W,390WS(E) N450W,610WS (F)N450W,610EN()2. 地層A、地層D、地層E形成的地質年代?()3. 在地層C中含貝殼化石的絕對地質年代約為多少年?(已知14C的半衰期為572023)(A)1702023 (B)2302023 (C)2902023 (D)3402023()4. 有關於斷層F的說明,下列何者正確?(A)為正斷層,其活動時期約在2百萬年前(B)為正斷層,其活動時期約在2億年前(C)為逆斷層,其活動時期約在2百萬年前(D)為逆斷層,其活動時期約在2億年前()5. 花岡岩體G侵入之時的地質年代,其同時發生的事件有下列何者?(A)被子植物繁盛,在內陸草原擴大(B)裸子植物繁盛(C)有最初上陸的封印木等出現(D)鱗木或樹蕨等大型的蕨類繁盛。

实 验

实                     验
③将烧杯中的豆浆全部倒入量筒中,读出豆浆的体积V;
④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豆浆的密度;
方案二:
①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被测豆浆,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
②将烧杯中的部分豆浆倒入量筒中,读出豆浆的体积V;
③测出烧杯和杯中剩余豆浆的质量m1;
④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豆浆的密度;
方案三:
①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待测豆浆,读出豆浆的体积V;
1.小伟在地质公园进行研学活动时,捡到一块形状不规则的小矿石。他想知道小矿石的密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1)实验时,应将天平放在______上。图甲是小伟在调节天平时的情景,请你指出他在操作上的错误之处:______;
(2)将游码拨到标尺左端零刻线处,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右侧。应向_____(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水平平衡;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请你预测一下,沸腾2min后,如果小明继续加热4min,水温应为______℃;
(8)实验中,小明观察到水中气泡的情形如图丙(a)所示,此时烧杯中的水______(填“沸腾”或“未沸腾”);
(9)小明猜想沸腾的水也能将图丁试管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实验时,用烧杯中沸水给试管的水加热。一段时间后,试管中的温度计示数上升到图丁所示的值后不再变化,其示数为______℃,试管中的水______(填“沸腾”或“不沸腾”)。主要原因______;
(7)观察图丙发现,冰熔化后的升温比熔化前的升温慢,原因是______;
(8)当冰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使烧杯中的水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发现试管中的水始终不会沸腾,其原因是______;当小明在烧杯中加入少量的食盐后,发现试管中的水能够沸腾,说明加入食盐后水的沸点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某研究区沙二段地层局部凸起分布
一.问题的提出
趋势面分析能够突出局部异常,为寻找油气田提供新的依据。

通过对某区域埋深数据进行采样,再通过趋势面分析,并用相关软件绘制趋势面偏差图,可直观反映该地区的局部构造,以此来寻找油气藏。

二,数据的处理及结果分析
1.依据所给点位图,整理某研究区各控制点的等高,埋深数据如下表所示:
序号x y 埋深
1 0 0 -996
2 0.5 5 -960
3 1 2.5 -911
4 1.
5 7 -950
5 2 1 -901
6 2.5 5.5 -858
7 3 3.5 -836
8 3 8 -937
9 4 2 -906
10 4.5 6 -929
11 5 4 -909
12 5.5 1 -920
13 5.5 8.5 -929
14 6.5 7 -913
15 7 4.5 -893
16 7.5 2.5 -922
17 8 0.5 -966
18 8.5 7.5 -900
19 9 5 -822
20 10 2 -893
21 10.5 4.5 -827
22 10.5 8 -915
23 11 6 -899
24 12 1 -970
25 12 4 -956
26 12.5 7 -930
27 13 9 -962
2.对以上数据进行2,3,4次趋势面分析,得到一下分析数据:
1) 二次趋势面分析
x y 埋深的趋势值偏差
0 0 -971.2052 5.2052
0.5 5 -923.7854 -36.2146
1 2.5 -911.1745 0.1745
1.5 7 -944.9319 -5.0681
2 1 -922.5671 21.5671
2.5 5.5 -901.8561 4
3.8561
3 3.5 -886.6983 50.6983
3 8 -950.2541 13.2541
4 2 -894.6939 -11.3061
4.5 6 -889.1585 -39.8415
5 4 -874.238
6 -34.7614
5.5 1 -913.8329 -
6.1671
5.5 8.5 -937.6364 8.6364
6.5 7 -894.0747 -18.9253
7 4.5 -871.0106 -21.9894
7.5 2.5 -889.6818 -32.3182
8 0.5 -941.7063 -24.2937
8.5 7.5 -900.3275 0.3275
9 5 -877.0142 55.0142
10 2 -920.793 27.793
10.5 4.5 -889.6284 62.6284
10.5 8 -915.8119 0.8119
11 6 -893.7719 -5.2281
12 1 -979.914 9.914
12 4 -911.8896 -44.1104
12.4 7 -915.4912 -14.5088
13 9 -956.8517 -5.1483
方程项数:6;常数项:-963.396
2)三次趋势面分析
x y 埋深的趋势值偏差
0 0 -960.0776 -5.9224
0.5 5 -926.3981 -33.6019
1 2.5 -900.6733 -10.3267
1.5 7 -950.5507 0.5507
2 1 -912.8409 11.8409
2.5 5.5 -908.4039 50.4039
3 3.5 -888.4328 52.4328
3 8 -948.9757 11.9757
4 2 -895.730
5 -10.2695
4.5 6 -894.35 -34.65
5 4 -877.7334 -31.2666
5.5 1 -920.6232 0.6232
5.5 8.5 -929.8796 0.8796
6.5 7 -894.5819 -18.4181
7 4.5 -872.047 -20.953
7.5 2.5 -890.7331 -31.2669
8 0.5 -954.1328 -11.8672
8.5 7.5 -898.4847 -1.5153
9 5 -874.4811 52.4811
10 2 -917.9945 24.9945
10.5 4.5 -883.4321 56.4321
10.5 8 -916.3111 1.3111
11 6 -891.3433 -7.6567
12 1 -977.8087 7.8087
12 4 -901.7452 -54.2548
12.4 7 -919.4456 -10.5544
13 9 -972.7892 10.7892
方程项数:10;常数项:927.109
3)四次趋势面分析
x y 埋深的趋势值偏差
0 0 -958.6171 -7.3829
0.5 5 -966.5014 6.5014
1 2.5 -895.5468 -15.4532
1.5 7 -944.0167 -5.9833
2 1 -899.4781 -1.5219
2.5 5.5 -882.8454 24.8454
3 3.5 -866.5791 30.5791
3 8 -925.6535 -11.3465
4 2 -900.6023 -5.3977
4.5 6 -889.6071 -39.3929
5 4 -880.2519 -28.7481
5.5 1 -950.6246 30.6246
5.5 8.5 -954.1653 25.1653
6.5 7 -916.2841 3.2841
7 4.5 -881.6572 -11.3428
7.5 2.5 -902.1201 -19.8799
8 0.5 -948.2414 -17.7586
8.5 7.5 -910.0193 10.0193
9 5 -864.1703 42.1703
10 2 -894.2526 1.2526
10.5 4.5 -865.5962 38.5962
10.5 8 -895.9062 -19.0938
11 6 -872.209 -26.791
12 1 -977.0014 7.0014
12 4 -933.3029 -22.6971
12.4 7 -932.4733 2.4733
13 9 -972.2767 10.2767
方程项数:15;常数项:949.629
3.趋势剩余图
1)二次趋势剩余图
由二次趋势面正偏差图可以看到,图上有规模较大的凸起两组,分
别在马家,北源处和柳店、西乡之间,说明北源,马家,柳店,西乡分布在剩余图的正偏差区域。

其中在马家、北源之间,有两个位置有较大的凸起,且下面的较上面的高。

这两个凸起的下方还有一个小凸起,其高度比上两个都小。

2)三次趋势剩余图
由三次趋势面正偏差图可以看到,此图与二次趋势面分析剩余图相差不大,图上也有规模较大的凸起两组,北源,马家,柳店,西乡明显还在正偏差区域,望南在正偏差区域边缘,中源不在区域内。

3)四次趋势剩余图
由四次趋势面正偏差图相较二次三次变化较大,图上有规模较大的凸起四组,马家,望南,柳店,西乡在正偏差区域内,而中源,北源没在正偏差区域内。

三.总结
利用趋势面分析得到的偏差值做出剩余图可以直观的反映本地区局部突起以及凹陷,对于我们寻找油气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可以知道油气区通常分布在正偏差区域。

总结此次实验,对比三张偏差图,可以看出不同次数的趋势面分析得出的结果是不同的,本地区二次趋势面分析剩余图效果已经很好,四次误差可能有点大,因而并不是次数越大越好。

趋势面次数越多,对观测点的图像描述越接近,但对整体地质图来说偏差较大,而趋势面分析次数较少时,可以看到其整体结果较为接近,因此要选取最合适的才能得出最好的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