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流域植被退化的主要原因分析
黑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土地沙漠化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第17卷第4期2003年12月水土保持学报Jour nal of Soil and Water Co nser vationV ol.17N o.4D ec.,2003黑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土地沙漠化现状及其原因分析X齐善忠,王 涛(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摘要:利用最新的土地沙漠化遥感监测数据(2000年),研究分析了黑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土地沙漠化现状及土地沙漠化发展的原因,并提出了其土地沙漠化防治的具体对策和措施。
结果表明,2000年黑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共有沙漠化土地13508.4km2,土地沙漠化类型包括耕地、草场、砾质沙漠化以及沙丘活化4种,总面积占监测土地面积(114446km2)的11.8%,其中轻度沙漠化土地27.4km2,占沙漠化土地总面积的0.2%,中度沙漠化土地1321.4km2,占9.8%,重度沙漠化土地2274.3km2,占16.8%,严重沙漠化土地9885.3km2,占73.2%,区内土地沙漠化形势严峻,以严重沙漠化土地类型占优势,特别是在黑河流域下游地区。
黑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土地沙漠化的发生和发展是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人类对流域内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其主要驱动力。
关键词:黑河流域中下游地区; 沙漠化现状; 成因和对策中图分类号:S157.1;S1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42(2003)04-0098-04Current Status and Causes of Land Desertificationin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Heihe River BasinQI Shan-zhong,WANG T ao(K ey L aborator y of Deser t and D eser tif ication,Cold and A r id Regions Envir onmental and E ngineer ing Research I nstitute,Chinese A cademy of Sciences,L anz hou730000)Abstract:Based on the latest data of remote sensing on sandy desertification land in the m iddle and low er reaches of Heihe River Basin,w e analyzed the area,ty pes,distribution,and degree and discussed the main factors of sandy desertification land in the study area.In the end,w e put forw ard some measures to combat sandy desertifi-cation land in the Heihe Riv er Basin.The area of sandy desertification land in the basin w as13508.4km2,which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Ejin Oasis located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Heihe River Basin.There were4types of sandy desertification land in the study area w ith the m ajor ty pe being the sandy gravel land;the serious,hig her,middle and low er degree of sandy desertification land accounted for73.2%,16.8%,9.8%and0.2%,respectively. The origin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andy desertification in the middle and low er reaches of Heihe River Basin w ere resulted from the comprehensive effects and processes of natural and human,especially the misuse of w ater resources,w hich the human factor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andy desertification.Key words:the middle and low er reaches of Heihe River basin; sandy desertification status;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黑河流域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第二大内陆河流域,位于甘肃河西走廊中部,大致介于98°00′~101°30′E, 38°00′~42°00′N,流域面积约130000km2,流域长821km,地跨青海、甘肃和内蒙古3省区[1]。
《2024年大黑河上游地区环境问题及应对思考》范文
《大黑河上游地区环境问题及应对思考》篇一一、引言大黑河作为我国重要河流之一,其上游地区作为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区域,面临着诸多严峻的环境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对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影响,也关系到整个流域的生态环境健康。
本文将就大黑河上游地区的环境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思考。
二、大黑河上游地区环境问题1. 水资源污染严重大黑河上游地区由于工业、农业等生产活动,导致大量废水、废渣等污染物排放到河流中,严重污染了水资源。
此外,一些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和垃圾也未得到有效处理,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污染。
2. 土地退化严重大黑河上游地区长期以来的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人类活动,导致土地退化严重,土壤侵蚀、沙化等问题突出。
这不仅影响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也加剧了河流的泥沙含量。
3. 生物多样性受损随着生态环境恶化,大黑河上游地区的生物多样性遭受严重破坏。
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受到威胁,种群数量不断减少。
三、应对思考1. 加强水污染防治为了改善大黑河上游地区的水资源污染问题,应采取源头控制、综合治理的策略。
首先,加强工业、农业等生产活动的废水、废渣等污染物的排放监管,严格落实排放标准。
其次,建立污水处理设施,对生活污水和垃圾进行集中处理和回收利用。
此外,还应加强河流的生态修复工作,恢复河流的自净能力。
2. 实施土地整治和生态修复针对大黑河上游地区的土地退化问题,应实施土地整治和生态修复工程。
首先,严格控制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人类活动,合理安排土地利用方式。
其次,通过植树造林、草地改良等措施,提高土地的生态功能。
此外,还应建立生态保护区,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
3. 强化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为了有效应对大黑河上游地区的环境问题,应强化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
首先,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其次,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环境保护工作。
此外,还应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
黑河流域生态环境状况、问题及治理对策
(前二部分另处)三、治理对策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突出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主题,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批准的《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以及中央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十二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与产业政策,按照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坚持特色方向、走好三条路子、推动三大战略,实现科学发展”的基本思路、“生态安全屏障、立体交通枢纽、经济通道”的区域发展定位、“生态建设、现代农业、通道经济”的三项重点工作、“生态文明大市、现代农业大市、通道经济特色市和民族团结进步市”的发展目标,坚持“南涵水源,北御风沙,中建绿洲”的生态建设方针,遵循“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和“严格保护,积极发展,持续利用”的原则,以祁连山和黑河流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为重点,保护与建设并重,节约与利用相结合,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特色方向,就是响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坚持走符合张掖实际,能够发挥比较优势的区域特色经济发展之路。
“三条路子”,就是走以建设生态文明为引领的城市发展路子,走以矿产、农畜产品等优势资源开发为重点的工业发展路子,走以发展节水、高效现代农业为支撑的新农村建设路子。
“三大战略”就是工业强市、产业富民、加快城镇化进程。
1、建设和保护好祁连山与黑河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构筑牢固生态安全屏障。
争取将祁连山和黑河流域纳入国家生态功能区保护和建设重点区域,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封山封滩育林育草、退耕还林还草、退耕还水、退耕还湿、退田还湖、退牧还草、生态移民、防沙治沙、防护林建设、清污分流、水环境整治、污染治理等重点工程建设,确保祁连山的水源涵养功能和生态屏障作用,确保黑河水质稳定达标,维护黑河流域生态平衡和持续发展。
2、加快城镇绿地生态系统建设步伐,创造良好人居环境。
黑河市耕地存在的问题及改良建议
Lu n y u a n黑河是一个农业大市,耕地条件优越、地貌类型多样、资源丰富,是全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
但是,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造成水土流失严重,旱、涝、风、雹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由于不合理施肥和耕作,造成了耕地退化、水土流失、污染严重等农业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耕地存在的问题1、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
黑河市耕层平均有机质含量已由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84.76g/kg下降到2011年的54.77g/kg左右,下降了35.38%。
有机质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越来越多的化肥使用和高产量品种的推广、复种指数的提高,造成土壤中的养分耗竭。
只用地、不养地已成为我市农业生产的普遍现象。
二是省时、省力已成为我市当前农民选择生产方式时所考虑的首要因素,出现大面积的秸秆焚烧和全方位的化学除草现象,降低了土壤碳回归指数,而且严重污染了环境。
三是秸秆还田的面积比较小,耕地不注重农肥和有机肥料的投入,致使有机质呈逐年下降趋势。
2、土壤板结。
土壤板结是指表层土壤结构遭受破坏,使土壤质地粘朽、死板而引起土壤物理性质恶化,肥力下降,生产能力减退,土壤耕作管理困难等土壤不良性状。
因此,土壤板结也就成为黑河市土壤问题之一。
4、洪涝灾害。
外洪内涝是影响黑河市部分沿江河和山区低洼地作物产量的主要因素。
由于黑河市农田基本建设薄弱,在自然降雨量大的时候,江河水泛滥,山水下泻,沿江河耕地常受外洪之害,山坡耕地常因外水流入,内水排不出去,造成内涝。
致使播种、耕作、收获不及时或无法进行,减产或绝产。
近年嫩江、逊克、孙吴等县均有发生,全市易涝面积达到144.6万亩以上。
二、改良途径及建议1、推广旱作节水、保护性耕作技术。
黑河市为雨养农业区,极积推行旱作农业和保护性耕作技术,充分利用天然降水,合理使用地表及地下水资源,实行节水灌溉,推广旱作节水、保护性耕作技术是解决黑河市干旱缺水问题的关键所在。
《2024年大黑河上游地区环境问题及应对思考》范文
《大黑河上游地区环境问题及应对思考》篇一一、引言大黑河作为中国河流生态体系的重要一环,在中国的环境保护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
近期,其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这些问题包括水质恶化、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不仅对当地居民的生活产生严重影响,也对整个流域的生态平衡构成了威胁。
因此,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大黑河上游地区的环境问题及其应对策略,以期为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大黑河上游地区环境问题1. 水质恶化大黑河上游地区的水质恶化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由于工业污染、农业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以及生活污水的排放,导致河流污染严重,水质持续下降。
这不仅影响了当地居民的饮用水安全,也对水生生物的生存造成了威胁。
2. 土地退化大黑河上游地区的土地退化问题严重,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
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以及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所致。
土地退化不仅影响了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加剧了河流的泥沙含量,进一步恶化了水质。
3. 生物多样性减少大黑河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破坏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由于森林砍伐、湿地减少以及外来物种的入侵,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甚至出现灭绝的危险。
三、应对思考针对大黑河上游地区的环境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综合性的应对策略,以实现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首先,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和执行力度,严格限制工业污染、农业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以及生活污水的排放。
同时,应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2. 推广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推广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是解决大黑河上游地区环境问题的关键。
应鼓励企业和居民采用环保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例如,推广清洁能源、发展循环经济、鼓励绿色出行等。
3. 加强生态修复和保护针对已经遭受破坏的生态环境,应加强生态修复工作。
例如,通过植树造林、恢复湿地、治理水土流失等措施,改善生态环境。
黑河流域环境退化特征分析及防治研究
! ’% 因此 ! 造成黑河流域下游地区额济纳绿洲胡杨林的大片枯死和土地干旱化 "图 ’ ’%
图 ! 黑河干流年径流量变化趋势 "%-#$!!$$% ’
/01&! 23456 789:;)<4089 09 4=5 )0>>?5 6537=5: 8@ A50=5 B0C56 D3:09 >;6091E%-#$!!$$%F
(, .% 图 " 也从侧面表明了黑河流域地下水位下降的明显趋势 %
图 / 额济纳绿洲胡杨林枯死和土地干旱化 & 照片 0 ! 肖洪浪研究员提供 $ 照片 1 ! 罗芳博士提供 89 :8;<=<7 >3?6@7398=30 0A> =0A> 0@3>3BC 3A DE3A0 F0737 8G3A4 B8 BH6 7I0@I3BC 89 G0B6@ J:H8B8 0K :@89& L308 M8A4=0A4N :H8B8 1K :H&5& O<8 20A4P
水径流量的变化 $ 地下水位的下降 $ 地表水与地下水水质恶化等三个方面 #
+/+/+ 地表水径流量的变化
由于流域上游山区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 " 因此在上游出山口径流量的变化只与流域的 气候变化有关 # 例如 " 黑河流域上游地表水径流量在过去的 0& 多年里保持着相对平稳的趋 势 "年变化相差不大 ,+&-# 然而 "流域中下游的水量变化却是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 结果 "特别是后者的影响更大 # 根据所收集的黑河流域水文站资料 %+"22 年"%&&+ 年 &表明 " 自 +"22 年以后的 0& 多年 " 流域上游山区出山径流量年变化趋势非常显著 % 图 + " 莺落峡曲 线 &# 黑河流域上游山区年径流量有增加的趋势 " 特别是在 .& 年代后期 " 分别比 4&$5& 年代 增加了 %5/% ! +&. 13%+./0 6& 和 3&/2 ! +&. 13%%+/% 6 &# 黑河干流水量变化特点是和上游山 区的气候条件以及冰川融雪等的变化紧密相关的,++-#
黑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问题分析
黑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问题分析黑河位于我国西部地区,近年来,由于中游的水资源不断的开发利用,使得下游的地表水资源变得越来越少,进而导致下游地带水资源的恶化。
因此为了改善生态环境,通过对于黑河流域的总水资源的调查和分析,改善现有黑河水资源的开发现状。
本文主要对黑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进行相关的分析,保障了黑河下游水量的正常使用情况。
同时还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防治生态环境恶化的对策,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标签:黑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分析引言黑河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北部的祁连山麓,发源于祁连山地,全长大821千米,其流域的水资源主要是祁连山区的冰雪融水和降水,当当流域经过河西走廊时,大部分水会被开发利用,只有少部分水汇入河流终端。
自2002年黑河调水以来,下游居延海三角洲地区的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在天气变化和气候条件的影响下,中下游地区的表面径流大幅下减,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就可能造成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劣。
1、黑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分析黑河承担着青海、甘肃和内蒙三省的用水需求,黑河流域的气候较为干燥,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且中游地区人口较多,对于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较高,过度的开垦和开发使得大量的水资源减少,从而使黑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下面就介绍黑河水资源的利用现状。
1.1 河道断流加剧,地下水位下降。
近些年来,黑河流域出现了生态失衡的现象,耕地出现了盐碱化,同时还伴随着河道的断流,地下水位严重下降,生态问题不断的恶化,黑河流域发源于祁连山区,主要是以变质岩系为主,碳酸盐岩和碎屑岩相对较少,地下水资源主要是基岩的裂隙水,经过一系列的调查和计算表明,黑河水资源的地下水资源不断减少,地下水资源主要的补给源是河水和灌溉水,这些都属于地表水的重复资源。
所以现有地下水不合理的开采利用,造成很多的河道断流,湖泊干涸,引起地下水位的下降。
地下水过度开采势必会形成水流的逆转,也将会破坏地下水的生态结构,导致水源的废弃,这些都是黑河流域水资源面临的严重问题。
黑河流域生态环境状况、问题及治理对策
黑河流域生态环境状况、问题及治理对策黑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对策探讨周克仪,田存梅1(1.黄委会黑河流域管理局,甘肃兰州730000;2.黄委会上游水文水资源局甘肃兰州730000):黑河流域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尤其是下游地区,20世纪后半世纪下游生态日益恶化,以成为我国沙尘暴发源地之一。
本文就黑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保护和改善黑河生态环境的对策和措施。
黑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改善;对策;措施1流域自然地理概况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流经青海、甘肃、XX省三省(区)。
流域南以祁连山为界,北与蒙古人民接壤,东、西分别与石羊河、疏勒河流域相邻。
黑河流域范围界于东经97°~102°、北纬37°50′~42°40′之间,流域总面积为14.29万km2,其中XX省为1.04万km2,XX省为6.18万km2,XX省自治区约为7.07万km2。
黑河发源于祁连山北麓,干流全长821km。
出山口莺落峡以上为上游,河道长303km,面积1.0万km2,河道两岸山高谷深,河床陡峻,气候阴湿寒冷,植被较好,多年平均气温不足2℃,年降水量为350mm,是黑河流域的产流区。
莺落峡至正义峡为中游,河道长185km,面积2.56万km2,两岸地势平坦,光热资源充足,但干旱严重,年降水量仅有140mm,多年平均温度6~8℃,年日照时数长达3000~4000小时,年蒸发能力达1410mm,人工绿洲面积较大,部分地区土地盐碱化严重。
正义峡以下为下游,河道长333km,面积8.04万km2,除河流沿岸和居延三角洲外,大部分为沙漠戈壁,年降水量只有47mm,多年平均气温在8~10℃,极端最低气温在-30℃以下,极端最高气温超过40℃,年日照时数为3446小时,年蒸发能力高达2250mm,气候非常干燥,干旱指数达47.5,属极端干旱区,风沙危害十分严重,为我国北方沙尘暴的主要来源区之一。
黑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研究
黑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研究黑河作为中国重要的河流之一,其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黑河流域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系统失衡,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严重。
因此,加强黑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一、黑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现状黑河流域是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水系之一,发源于黑龙江省境内,流经内蒙古自治区和吉林省,最终汇入塞班江。
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河流水质严重受到污染,水生生物资源日益减少。
据调查,黑河流域的鱼类群落结构、物种组成和数量都与20年前相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许多物种已经濒临灭绝。
此外,黑河流域的水资源严重短缺,在干旱季节和冬季,水资源更是极度紧张。
生态环境问题不仅直接影响到当地人民的生计和健康,也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深远影响。
二、黑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黑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工业污染、农业非点源污染和生态系统破坏。
该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建设的不断加速,导致了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固废的排放,严重影响了当地的水质和大气质量。
此外,农业生产活动中的化肥、农药和畜禽养殖废弃物等也对附近的水源和土地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最后,大规模的开荒、采伐和开发导致了大量的生物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三、黑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措施对于黑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来加以治理。
首先,应该加强黑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推进节水技术的普及,并实施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其次,针对黑河流域的工业和农业污染问题,应加强对企业和农民的管理和监管,落实污染治理的责任,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
此外,应加强农业排污的控制和收集,推行有机农业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减少农业的生态影响。
最后,应加强黑河流域生态系统的保护,加强对生物物种的保护,推广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四、黑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黑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大黑河上游地区环境问题及应对思考》范文
《大黑河上游地区环境问题及应对思考》篇一一、引言大黑河上游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其环境状况直接关系到下游地区乃至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
然而,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大黑河上游地区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本文将就大黑河上游地区面临的环境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思考。
二、大黑河上游地区环境问题1. 水土流失严重由于大黑河上游地区地势陡峭、植被稀少,加之过度开垦、放牧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大量泥沙流入河流,不仅影响了水质的提高,还可能堵塞河道,对水生态系统的健康构成威胁。
2. 水资源过度开发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大黑河上游地区的水资源面临巨大的压力。
过度开采地下水、修建水库等行为导致水资源枯竭,破坏了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3. 工业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大黑河上游地区的工业发展较快,部分企业存在违法排放、超标排放等问题,导致工业污染严重。
同时,农业面源污染也不容忽视,农药、化肥等农用物资的过量使用,造成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4. 生态破坏由于过度开发和不合理的资源利用方式,大黑河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森林砍伐、野生动植物资源过度开发等行为,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系统稳定性受到威胁。
三、应对思考1. 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应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
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引导人们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2. 合理开发水资源应制定科学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合理分配水资源,避免过度开采。
同时,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3. 强化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应加大对工业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力度,严格执行环保法规,加大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同时,加强生态保护工作,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 推动绿色发展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绿色发展。
鼓励企业采用环保技术,发展循环经济,减少污染排放。
《大黑河上游地区环境问题及应对思考》范文
《大黑河上游地区环境问题及应对思考》篇一一、引言大黑河作为中国河流体系的重要一员,承载着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任。
大黑河上游地区因其特殊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对于维护整个流域的生态平衡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大黑河上游地区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对于这一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大黑河上游地区面临的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思考。
二、大黑河上游地区环境问题1. 水资源过度开发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黑河上游地区的水资源被过度开发,导致了水资源的匮乏和水位下降。
这种过度开发不仅影响了河流的自净能力,还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2. 土地退化与沙化由于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人类活动,大黑河上游地区的土地退化和沙化问题日益严重。
土地沙化不仅影响了土地的生产能力,还加剧了河流的泥沙含量,对河流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3. 工业污染与农业面源污染大黑河上游地区的工业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工业排放的废水和废渣对河流造成了严重污染,而农业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则导致了农业面源污染。
这些污染不仅影响了水质,还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三、应对思考1. 加强水资源管理为了解决水资源过度开发的问题,应加强水资源管理,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通过科学合理地分配水资源,确保生态用水和生活用水的需求得到满足。
同时,应加强水资源的保护,防止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2. 推进生态修复工程针对土地退化和沙化问题,应推进生态修复工程,通过植树造林、草原恢复等措施,提高土地的生产能力,减少沙化面积。
同时,应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防止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等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破坏。
3. 加强污染治理与监管为了解决工业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应加强污染治理与监管。
对于工业污染,应加强工业企业的排放监管,实施严格的排放标准,确保工业废水达标排放。
对于农业面源污染,应推广科学的农业种植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
黑河流域中游地区水资源演变特征及成因分析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2
黑河流域中游地区水资源演变特征及成因分析 余志山 白 福 李文鹏
析黑河流域中游地区水资源演变特征 ,寻求重新合理规划水资 源利用方案 ,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
从黑河莺落峡站 1945~1999 年水文系列分析 ,各河径流 量存在 4~7 年和 10~14 年周期 ,按年代划分为 20 世纪 50 年 代较丰 ,60 年代平水 ,70 年代较枯 ,80 年代较丰 ,90 年代平水 的过程 。最大年径流量 23. 1 亿 m3 ,出现在 1989 年 ,最小年径 流量为 11. 06 亿 m3 ,出现在 1973 年 ,丰水年与枯水年河水径流 量相差 2 倍 (见表 1) 。
据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研究成果 ,黑河流域的 山区地表径流由降水和冰川融水组成 ,降水占 90. 2 % ,冰川融 水占 9. 8 %。由于河川径流由降水和冰雪融水混合组成 ,两者 起到了互相补偿的作用 ,降水多 ,径流也多 ,降水少 ,气温高 ,冰 雪融水则增多[2] 。因此地表径流的年际变化相对比较稳定 ,没 有明显的减少和增加趋势 ,各大 、小河流皆存在年际间丰 、枯变 化和年内分配不均的水文特征 (见图 1 、图 2 、图 3) 。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2007) 0620001203
黑河流域中游地区水资源演变特征及成因分析
余志山1 ,白 福2 ,李文鹏3
(1. 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 ,兰州 730020 ;2. 甘肃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 ,兰州 730020 ; 3.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北京 100081)
黑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对策探讨
黑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对策探讨周克仪1,田存梅2(1.黄委会黑河流域管理局,甘肃兰州;2.黄委会上游水文水资源局甘肃兰州)摘要:黑河流域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尤其是下游地区,20世纪后半世纪下游生态日益恶化,以成为我国沙尘暴发源地之一。
本文就黑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保护和改善黑河生态环境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黑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改善;对策;措施1 流域自然地理概况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流经青海、甘肃、内蒙古三省(区)。
流域南以祁连山为界,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东、西分别与石羊河、疏勒河流域相邻。
黑河流域范围界于东经97°~102°、北纬37°50′~42°40′之间,流域总面积为14.29万km2,其中青海省为1.04万km2,甘肃省为6.18万km2,内蒙古自治区约为7.07万km2。
黑河发源于祁连山北麓,干流全长821km。
出山口莺落峡以上为上游,河道长303km,面积1.0万km2,河道两岸山高谷深,河床陡峻,气候阴湿寒冷,植被较好,多年平均气温不足2℃,年降水量为350mm,是黑河流域的产流区。
莺落峡至正义峡为中游,河道长185km,面积2.56万km2,两岸地势平坦,光热资源充足,但干旱严重,年降水量仅有140mm,多年平均温度6~8℃,年日照时数长达3000~4000小时,年蒸发能力达1410mm,人工绿洲面积较大,部分地区土地盐碱化严重。
正义峡以下为下游,河道长333km,面积8.04万km2,除河流沿岸和居延三角洲外,大部分为沙漠戈壁,年降水量只有47mm,多年平均气温在8~10℃,极端最低气温在-30℃以下,极端最高气温超过40℃,年日照时数为3446小时,年蒸发能力高达2250mm,气候非常干燥,干旱指数达47.5,属极端干旱区,风沙危害十分严重,为我国北方沙尘暴的主要来源区之一。
2 生态状况及主要生态问题2.1 生态状况黑河流域上游土地面积1万km2,其中高山地面积占72 %,河流台地占27 %,绿洲丘陵占1 %,该地区气候阴湿寒冷,植被较好;中游地区土地面积2.56万km2,其中戈壁沙漠占31 %,土质滩地占29 %,绿洲占24 %,低山丘陵占16 %,该区光热资源丰富,人工绿洲发育;下游是流域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现有土地面积8.04万km2,90 %为戈壁沙漠和剥蚀残山,其中近一半是沙漠化土地,绿洲仅占6 %。
黑河流域植被覆盖程度变化研究
黑河流域植被覆盖程度变化研究黑河流域植被覆盖程度变化研究李旭谱1,张福平1,魏永芬2【摘要】摘要:基于长时间序列SPOT VGT-NDVI影像数据,利用均值法、最大值合成法、最小二乘法、NDVI变化度模型等方法,研究黑河流域1999—2010年植被覆盖程度的动态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流域的植被覆盖程度呈逐步改善趋势,改善面积百分比为26.65%,其高度改善区域面积为71.79 km2,几乎全部集中在黑河中游地区;但流域植被覆盖水平整体较差,从东南向西北逐步呈荒漠化态势变化;研究发现部分地区植被仍有退化现象。
【期刊名称】地域研究与开发【年(卷),期】2013(032)003【总页数】7【关键词】关键词:植被覆盖;SPOT VGT-NDVI;NDVI变化度模型;黑河流域植被覆盖面积的大小是反映区域性生态环境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而多年植被覆盖面积的变化则直观反映了植被生态环境随时间的变化规律[1-9]。
黑河流域作为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区域,其植被覆盖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植被模式。
由于气候的变化和人为的影响,该流域的植被覆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0-12]。
因此,近些年来,该流域的植被空间分布和变化规律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13-18]。
已有研究多局限在较短的时间内,本研究采用长时间序列的SPOT VGT数据集研究该流域的植被空间分布特征和动态变化趋势,对保护流域的植被和脆弱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为政府制定相应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区概况黑河是我国西北地区一条重要的河流,是河西走廊最大(全国第二)的内陆河,发源于祁连山中段,流经青海省、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最终汇入居延海。
黑河流域地处欧亚大陆中部,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区(东经96°42'~102°00',北纬37°41'~42°42'),为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降水少而集中,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且东西和南北气候差异显著。
黑龙江省河滨植被带破坏的危害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黑龙江省河滨植被带破坏的危害及其驱动因素分析罗秋霞;李德峰【摘要】河流的河滨植被带具有十分重要的护岸作用和生态功能.由于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干扰,黑龙江省的河滨植被带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尤其是平原区,普遍存在着河滨植被带严重缺失的现象,对河流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危害,加剧了河流生态环境的恶化.分析造成河滨植被带破坏的驱动因素,针对河滨植被带破坏严重、生态危害仍在加剧的现状,提出河滨植被带的保护与生态恢复措施与对策.【期刊名称】《黑龙江水利科技》【年(卷),期】2011(039)001【总页数】1页(P165)【关键词】河流;河滨植被带;生态功能;保护;恢复;对策【作者】罗秋霞;李德峰【作者单位】宁安市水政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办公室,黑龙江宁安157400;宁安市渤海灌区中心水利站,黑龙江宁安157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71 河滨植被带退化的现状及其危害河滨植被带是陆地和水体系统之间的界面或生态群落交错带,是流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河滨植被带的生态作用越来越引起生态水利和生态保护工作者的重视,对其生态功能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达成了共识。
1.1 黑龙江省河滨植被带分布现状黑龙江省河流众多,流域面积在50 km2以上的河流有1 918条,5 000 km2以上的河流有27条,1万km2以上的河流有18条。
目前全省河流的河滨植被带普遍被严重地破坏,存在着严重缺失的现象,尤其是平原区的河流,河滨植被带缺失的现象更加严重。
同时,不论是大的河流,如松花江、嫩江等,还是中小河流,如呼兰河、阿什河、蚂蚁河等,均严重地存在着河岸植被带缺失的状况,主要表现在固岸保护林残缺不全、缺少管理林带和河漫滩草地带,致使流域的生态系统多样性受到破坏,导致河流生态环境质量下降,流域生态功能退化。
1.2 河滨植被带退化的危害1.2.1 破坏河岸的稳定,导致汛期坍岸发生和土地资源的损失河滨植被带具有十分重要的稳固河岸的作用,河岸植物的根系,如柳树及其它喜水植物盘根错节,与河岸的土体形成一体,恰似一道天然的河堤,具备较强的抗冲刷能力,保证河岸的稳定与安全。
基于NDVI的黑河中下游植被覆盖度变化分析
基于NDVI的黑河中下游植被覆盖度变化分析发表时间:2019-10-24T16:02:50.253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11期作者:李宁高楠[导读] 基于MODIS遥感影像数据,应用最大值合成法、像元二分模型及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对2000-2017年黑河中下游流域植被覆盖度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郑州 450008摘要:为准确掌握黑河干流水量调度实施以来黑河中下游地区的生态情况,以及为黑河流域中下游的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基于MODIS遥感影像数据,应用最大值合成法、像元二分模型及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对2000-2017年黑河中下游流域植被覆盖度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关键词:黑河流域;像元二分模型;植被覆盖度;NDVI1 引言植被是陆地生态系统最为重要的组成成分之一,具有改善生态气候、调节河水流量、防止水土流失、促进生物循环等作用[1]。
植被覆盖度通常指某一地域植物垂直投影面积与该地域总面积的百分比,是指示地表植被状况的重要指标[2]。
由于地球环境的变化受到植被变化的影响,植被覆盖的研究逐渐成为全球变化科学研究的热门领域[1]。
目前植被覆盖度的获取主要有地表实测和利用遥感数据估算两种方式[3]。
第一种方法准确度更高、获取的信息更为详细,但只能在较小面积区域内进行实测,且成本较高。
随着遥感技术不断发展与成熟,使得第二种方法可以对大面积范围的植被覆盖度进行估算[4]。
为准确掌握黑河干流水量调度实施以来黑河干流中下游地区的生态情况,以及为黑河流域中下游的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本文收集MODIS遥感影像,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最大值合成法以及像元二分模型等方法,研究2000-2017年间黑河中下游区域植被覆盖度的变化情况。
2 研究方法2.1 研究区概况本研究集中在黑河干流沿线的中、下游地区。
黑河中游两岸地势平坦,光热资源充足,但干旱严重,人工绿洲面积较大,部分地区土地盐碱化严重;黑河下游深居内陆腹地,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具有降水少、蒸发强烈,温差大,风大沙多,日照时间长等特点。
黑河流域生态环境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黑河流域生态环境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蓝永超;孙保沐;丁永建;康尔泗;张济世;乔茂云【期刊名称】《干旱区资源与环境》【年(卷),期】2004(18)2【摘要】对黑河流域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生态环境恶化状况及其成因进行了深入地分析 ,并着重研究了流域水文条件与水资源对生态环境的制约与影响 .结果表明 ,土地沙漠化和盐碱化是该流域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植被的退化贯穿于其中 ,其结果不仅直接威胁下游天然绿洲的存亡 ,而且制约中下游人工灌溉绿洲的稳定与发展 .此外 ,水体污染在局部地带也是十分严重的环境问题 .所有这些问题都是以水资源为核心要素的生态问题 ,是由于水资源总量不足而且分配不均衡所导致的负面效应。
由于事关民族稳定和发展及国防建设等重大问题 ,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尤其是下游绿洲的维护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
据此 ,提出了若干改善黑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建议与对策。
【总页数】8页(P32-39)【关键词】黑河流域;生态环境;水资源;绿洲;土地资源【作者】蓝永超;孙保沐;丁永建;康尔泗;张济世;乔茂云【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华北水利电力学院;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水务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71.1【相关文献】1.近51年气候变化对黑河流域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J], 马鸿勇;张峰;张洁2.近51年气候变化对黑河流域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英文) [J],3.甘肃西北部黑河流域水资源对下游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阈 [J], 张光辉;聂振龙;刘少玉;王金哲4.甘肃西北部黑河流域水资源对下游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阈 [J], 张光辉;聂振龙;刘少玉;王金哲5.黑河流域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与自然植被影响的诊断分析 [J], 黄朝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种类
生长 情况
红柳
良好
一般
差
红柳 、胡杨等混生
良好
一般
芦苇 、苦豆
(S ophora a lopecu roides) 、 甘草
一般
(G lycy rrh iza)
包气带土层 2. 0 m范围内平59
3. 15~13. 71
9. 35~12. 39
草地面积的 52%。据有关统计资料 , 20 世纪 50 60年代 , 生 长 于 张 掖 市 及 外 围 约 12 hm2 的 芦 苇 ( Ph ragm ites comm un is)现不足 2. 3 hm2 ,分布于城区 北部的沼泽池塘现已基本干涸 。 60 年代张掖市广 泛分布的 沼 泽 及 低 湿 草 甸 草 地 面 积 达 1. 2 ×105 hm2 ,产草量 1 200~1 800 kg / hm2 , 80年代中期减少 到 9 ×104 hm2 ,产草量 510~780 kg / hm2 , 90年代末 减少到 5 ×104 hm2 ,产草量不足 500 kg / hm2 。90年 代张掖市草地面积比 80 年代初期减少了 62%左 右 ,区内每个羊单位占有草地由 50年代的 3. 4 hm2 减少到 80 年代的 1. 2 hm2 ,目前不足 0. 8 hm2 。肃 南县变化最为显著 , 1949年每个羊单位占有草地约 11. 1 hm2 , 1970 年减少到 2. 0 hm2 ,到 1983 年只有 1. 6 hm2 ,目前平均只有 0. 5~0. 75 hm2 ,超载率在明 化区已达 70%。
2期 白 福等 :黑河流域植被退化的主要原因分析
直接影响着植被的生长情况及其分布 。黑河流域下 游八道桥至额济纳旗的东河细土地带 ,土壤含水量 较高 ,植被生长也较为茂盛 ,老中幼各龄乔灌木生长 良好 ;但在建国营以北的西河沿岸细土带 ,尤其是河 流西岸 ,由于经常得不到河水灌溉 ,包气带土壤含水 量远低于东河 ,因此 ,植被生长状况普遍较差 ,乔灌 木老秋横生 ,草地稀疏 ;建国营以西的戈壁滩 ,包气 带土壤含水量很低 ,只零星分布耐旱植物梭梭 、麻黄 等 ,长势很差 (表 1) ③。
2 退化植被的分布与特征
黑河上游南部的祁连山地森林区 ,在 20 世纪 90年代末仅保存面积约 6. 67 ×104 hm2 ,与 1949 年 相比 ,森林面积减少约 16. 5% ,森林带下限由海拔 1 900 m 退缩到 2 300 m ,仅山丹县境内天然乔灌木 林毁灭面积就有 9 000 hm2 ,森林界限平均后移了 2. 93 km。
黑河是我国干旱区第二大内陆河 ,河流水资源 是该流域维持生态平衡的主要保障 ,是绿洲发育的 生命源泉 。近几十年来 ,随着人口不断增长 、经济规 模不断扩大以及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等人为干 扰 ,导致了植被退化 、土地沙化 ,给当地人民的生活 和生产带来了严重危害和威胁 。黑河流域的生态与 环境问题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如何遏止该地 区植被退化的进程 ,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各 级政府和 科 研 工 作 者 亟 待 解 决 的 问 题 〔1〕。近 年 来 各部门对黑河流域植被退化的研究多以干旱区气候 和水资源变化为主 ,而对水资源变化引起包气带土 壤水分变化的研究较少 。
第
25卷 第 2期 2008年 3月
AR
干旱区研究
Vo l.
ID ZONE RESEARCH
Ma
25 No. 2 r. 2008
文章编号 : 1001 - 4675 (2008) 02 - 0219 - 06
黑河流域植被退化的主要原因分析3
220
新灌 区 有 草 地 面 积 1. 78 ×104 hm2 , 目 前 已 不 足 2 700 hm2 ,原金塔县的天仓 、营盘 、夹墩湾 、拐坝 、双 城等地的 667 hm2 胡杨 ( Popu lus euph ra tica)林 ,现在 只剩下夹墩湾一处 ,不足 7 hm2 ,原金塔县国营拐坝 林场几百公顷的沙枣 ( E laeagnus angustifolius) 林 已所剩无几 , 20世纪 50 - 60年代兴建的 60多个乡 村林场的 700 hm2 林地 ,也大都不复存在 。金塔县 绿洲面积由 50年代末的 4. 5 ×104 hm2 减小到现在 的 3. 1 ×104 hm2 。历史悠久的额济纳绿洲已呈衰败 之势 ,绿洲林地和沼泽地草甸植被面积大大缩小 。 与 50年代相比 ,分布于河岸的胡杨 、沙枣林面积减 少了 54% ,红柳 ( Tam a rix ram osissim a) 林面积减少 33% ,成片的芨芨 (A chna therum splendens) 草甸 、芦 苇沼 泽 逐 步 消 失 , 已 被 旱 化 的 骆 驼 刺 (A lhag i spa rsifolia) 、花花柴 ( Ka relin ia caspica) 、黑果枸杞 (L ycium ru then icum ) 群落取代 ; 原绵延 800 km 的 1. 13 ×106 hm2 梭梭 ( H a loxy lon amm odend ron) 林 已减少到目前的 2. 0 ×105 hm2 ; 胡杨林面积由 5 × 104 hm2 减少到目前的 2. 26 ×104 hm2 。现存林的状 况是疏林多 、老树多 、病腐木多 ,红柳林由 1. 5 ×105 hm2 减少到目前的 1. 0 ×105 hm2 ,沿河乔灌木林严 重退 化 , 以 疏 林 为 主 且 林 木 生 活 力 极 差 。柽 柳 ( Tam a rix ch inensis) 林 1987 年 生 长 面 积 为 1 554 hm2 ,到 1996年减少到 1 411 hm2 ,在 9 年间减少了 142 hm2 ,而退化枯死的柽柳林分布面积增加了 25 hm2 ;芦苇 1987年生长面积约 740 hm2 ,到 1996年变 为 470 hm2 ,在 9年间减少了 270 hm2 。草本植物从 200多种减少到目前的 80余种 ,可食牧草由 130多 种减少到目前的 20多种 ,载畜量也从 0. 5羊单位 / hm2 降到目前的 0. 27羊单位 / hm2 。 20 多年前还可 见到的野驴 、盘羊 、天鹅等珍稀动物已绝迹或迁徙他 乡 。20世纪 50年代初东西居延海水域面积有 300 km2 以上 ,年产鱼 5 ×104 kg,现在西居延海已成寸 草不生的戈壁滩 ,东居延海只剩下干涸的湖底 ,鱼骨 遍地 ,满目凄凉 ①②。
表 1 额济纳旗平原不同植物种类与土壤 含水量之间关系统计
Tab. 1 Sta tistica l results of the rela tion between
d ifferen t plan t spec ies and so il m o isture
con ten t in the Erjina Pla in
流经青海省海北州的祁连县 ,甘肃省张掖市的肃南 县 、民乐县 、山丹县 、高台县 ,酒泉市的金塔县 ,嘉峪 关市 ,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 ,共包括 3 省 (区 )的 11县 、市 (旗 ) ,消失于居延海 ,全长约 821 km ,总面 积 1. 28 ×105 km2 。流域内地势复杂多变 ,山地 、平 原相间排列 ,气候条件差异较大且具有明显的地带 性 ,多年平均降水量中游为 129 mm、下游为 53 mm , 多年平 均 蒸 发 量 中 游 为 2 341 mm、下 游 为 3 756 mm。地表径流由降水和雪冰融水组成 ,出山河水多 年平均径流量为 37. 68 ×108 m3 ,流域水均衡特点是 “径流与蒸发相平衡 ”, 水资源具有上 、中 、下游的共 享性和继承性 (图 1) 。
白 福 1 , 李文鹏 2 , 黎志恒 3
(1 甘肃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 ,甘肃 兰州 730020; 2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 北京 100081; 3 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 , 甘肃 兰州 730020)
摘 要 : 黑河流域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区 ,生态与环境十分脆弱 。据调查资料 ,自 20世纪 50年代以来 ,黑河中 下游地区天然植被严重退化 ,植被覆盖度大于 70%的林灌草甸草地减少了 78. 26% ,覆盖度介于 30% ~70%之间 的湖盆 、洼地 、沼泽草甸草地以及产量较高的草地减少了约 40% ,草地总面积也减少了将近 50%。额济纳绿洲林 地和沼泽地草甸植被面积与 50年代相比 ,分布于河岸的胡杨 、沙枣林面积减少 54% ,红柳林面积减少 33% ,成片的 芨芨草甸 、芦苇沼泽逐步消失 ,已被旱化的骆驼刺 、花花柴 、黑果枸杞群落取代 ;沿河乔灌木林严重退化 ,以疏林为 主且林木生活力极差 。植被退化的因素很多 ,近年来自然环境在缓慢地向干旱变化 ,但非主要因素 , 主要是进入下 游的水量呈减少趋势 ,由此引起了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 ,从而加大了包气带厚度 ,造成了包气带土壤的极度干旱 化 ,使部分不适宜该水分和盐分生存的植物长势由密变稀 、由好变坏 、甚至死亡 。 关键词 : 植被退化 ; 土壤旱化 ; 河水量减少 ; 黑河流域 中图分类号 : Q948 文献标识码 : A
3 植被退化的成因
3. 1 包气带水分 据山东德州灌溉实验站资料 ,水分条件的好坏
① 李文鹏 ,康卫东 ,刘振英 ,等. 西北典型内流盆地水资源调控和水 资源优化利用模式研究报告.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 2004.
② 黎志恒 ,白福 ,杨俊仓. 西北典型内流盆地水资源系统分析与宏 观调控方案研究 报告. 甘肃 地质 灾 害 防 治 工 程 勘 查 设 计 院 , 2003.
黑河中游地区草地生态退化总面积已达可利用
3 收稿日期 : 2007 - 01 - 24; 修订日期 : 2007 - 04 - 03 基金项目 : “十五 ”国土资源部重点科技计划项目 ( 200010303) 基金资助 作者简介 : 白福 (1959 - ) ,男 ,高级工程师 ,主要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及科研工作. E - mail: Lzbaifu@163.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