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进水辐流式二沉池工艺设计报告书
中心进水周边出水辐流式沉淀池及其排泥机构设计
中心进水周边出水辐流式沉淀池及其排泥机构设计
关键词:沉淀,辐流式沉淀池,刮泥机
I
中心进水周边出水辐流式沉淀池及其排泥机构设计
Abstrac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 the discharge of domestic sewage and industrial waster is becoming larger. The key way to solve this problem is to construct municipal sewage plant. In our country, the construction of municipal sewage plant has received a great success. Sedimentation tank is one of the general build of the municipal sewage plant. It is of a great importance in the effluent plant. Sedimentation is the basal technique in water treatment, and it is very important in every phases of water treatment. So the study of sedimentation tank and sludge dredgers i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this paper, the elements of sedimentation tank, typical flow and some correlative facility are introduced. The configuration and dimension and the sludge dredgers of the radial flow sedimentation tank are designed, in which the inlet in the center and the outlet in the circumjacent. It will provide a powerful reference of the project appliance.
二沉池的设计计算【范本模板】
二沉池设计计算本设计采用机械吸泥的向心式圆形辐流沉淀池,进水采用中心进水周边出水。
1.沉淀时间1.5~4。
0h ,表面水力负荷)/(5.1~6.023h m m •,每人每日污泥量12~32g/人·d,污泥含水率99。
2~99.6%,固体负荷)/(1502d m kg •≤2.沉淀池超高不应小于0。
3m3.沉淀池有效水深宜采用2。
0~4。
0m4.当采用污泥斗排泥时,每个污泥斗均应设单独闸阀和排泥管,污泥斗的斜壁与水平面倾角,方斗宜为60°,园斗宜为55°5.活性污泥法处理后的二次沉淀池污泥区容积宜按不大于2h 的污泥量计算,并应有连续排泥措施6.排泥管的直径不应小于200mm7、当采用静水压力排泥时,二次沉淀池的静水头,生物膜法处理后不应小于1.2m ,活性污泥法处理池后不应小于0。
9m 。
8、二次沉淀池的出水堰最大负荷不宜大于1。
7L /(s·m ). 9、沉淀池应设置浮渣的撇除、输送和处置设施。
10、水池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之比宜为6~12,水池直径不宜大于50m 。
11、宜采用机械排泥,排泥机械旋转速度宜为1~3r /h ,刮泥板的外缘线速度不宜大于3m /min 。
当水池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较小时也可采用多斗排泥。
12、缓冲层高度,非机械排泥时宜为0。
5m ;机械排泥时,应根据刮泥板高度确定,且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0.3m 。
13、坡向泥斗的底坡不宜小于0。
05。
2.2设计计算 (1)沉淀池表面积2'max 7805.12360065.0mnq Q F =⨯⨯==式中 Q —污水最大时流量,3m s ; 'q —表面负荷,取321.5m m h ⋅; n -沉淀池个数,取2组。
池子直径:m FD 52.3114.378044=⨯==π 取32m 。
2、实际水面面积222'25.8044324m D F =⨯==ππ实际负荷)/(45.1322360065.0442322max h m m D n Q q •=⨯⨯⨯==ππ,符合要求. 3、沉淀池有效水深t q h '1=式中 t -—沉淀时间,取2h 。
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参数
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参数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参数如下[1]:(1)池子直径(或者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的比值大于6;(2)池径不宜小于16m ;(3)池底坡度一般采用0.05~0.1m ;(4)一般采用机械刮泥,也可附有空气提升或净水头排泥设施;(5)当池径(或正方形的一边)较小(小于20m )时,也可采用多斗排泥;(6)停留时间2.5~3h ;(7)表面负荷:0.6~1.5m 3/(m 2·h )。
4.5.3设计计算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计算过程如下[1]:(1)沉淀部分水面面积式中:Q —设计日平均流量m 3/h ;池数(个)—n ,本设计设置2座沉淀池; q —表面负荷,m 3/(m 2·h),本设计取1.5m 3/(m 2·h) (2)池子直径采用周边传动吸泥机,为了符合型号规格,取直径为m 37=D ,由《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2版)》第11册P592查知(D >20,采用周边传动的刮泥机),选取周边传动吸泥机37-ZBG ,其性能参数如下表8示:表8 35-ZBG 性能参数(3)实际水面面积实际负荷(4)沉淀区有效水深式中:2h —沉淀区有效水深,m ;t —沉淀时间,1.5~4.0h ;取3.0h(5)校核径深比2377.74.8D h ==,在6—12内,符合要求 (6)沉淀部分有效容积(7)沉淀区的容积式中:S —每人每日污泥量,L/(人·d )一般为0.3~0.8,取=S 0.8 L/(人·d ) N —设计当量人口数,=N 25万T —两次清除污泥像个时间,d ;取h 2=Tn —沉淀池座数,2=n(8)污泥斗的容积设 60a m 1m 221===,,r r ,则m 73.160tan 12a tan )(215=⨯-=-= )(r r h ,取1.7m 。
(9)污泥斗以上圆锥体部分污泥容积:设坡度05.0=im 83.005.0)25.18()(4=⨯-=⨯-=i r R h ,取0.8m(10)污泥总容积321m 58.33328268.12=+=+=V V V >12.68m 3(11)沉淀池总高度式中:1h —沉淀池超高,m ,为0.5m ;3h —池中心与池边落差,m ,为0.5m ;5h —沉淀池泥斗高度,m ,为1.7m(12)沉淀池池边高H’H’=h 1+h 2+h 3则:H’=h 1+h 2+h 3=0.5+4.8+0.5=5.8m4.5.5进出水设计(1)进水管的计算式中:max 21Q ——进水管设计最大流量,0.61m 3/s ; v ——进水管水流速度,取为1.2 m/s ;(2)二沉池集配水井设计二沉池的采用配水井进行配水,分别往两座沉淀池均匀进水。
某辐流式二沉池工艺设计(上)
1 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人口的快速增加、城市化与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原始资源型和污染型水资源短缺问题也日益突出。
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加剧所构成的水危机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治理水污染环境的课题被列入世界环保组织的工作日程。
我们不仅要达到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还应该做到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使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传统的废水处理技术难以满足越来越严格的污水排放标准的要求,而且传统的废水处理厂多数只有负的经济效益,这无疑使许多企业无法承受额外的废水处理费用,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水资源的日趋短缺,客观上要求废水能够循环再利用。
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要求下,各种新型的、改良的、高效的废水处理技术就应运而生了。
六十年代初,国外出现了一种向心流二沉池,最大池径可达42.7m。
七十年代,国内先后建成规模不等的几座模型及生产性向心流二沉池。
研究及生产运行表明,该池在水力效率、水力负荷、沉淀历时、耐冲击负荷、技术经济效益等均优于其它类型的二沉池,其主要表现在该池的容积利用率高于普通辐流池50~80%[1],水力负荷高于普通辐流式二沉池,沉淀历时短至l小时[2,3]等。
向心流二沉池不仅可以新建,而且还适合对原有幅流二沉池的改造、挖掘现有污水处理厂的潜力。
有文献从工程应用角度探讨了该池的特点。
指出:(1) 向心流二沉池的构造适于密度流的特点,克服了短流,减小了“池壁效应”使得整池每△R半径上所能通过的流量是有限的,水流在沉淀区内分布基本均匀,有利于沉淀[2]。
(2) 混合液由池周边分散入流,故入流动能低,入流方向大体与污泥流动方向一致,减少入流搅起污泥和带走轻的絮体的可能性,混合液直接由泥斗短路流出的量少,有利于泥水分离及底泥压缩[4]。
2 水体污染现状2.1 废水排放量逐年增长而污水处理率低我国1993~1995年废水排放量各约为:356亿吨、365亿吨、373亿吨,而2001年废水排放量达到416亿吨,可见废水排放量逐年增加。
二沉池设计
二沉池设计允许最大污泥体积进流量Qsv:(L/㎡·h)500SVI(mL/g)130表面负荷q:清水区h1(m):0.5最大回流比R:1分离区h2(m): 1.64761611浓缩时间tE(h):2池边水深(m):设计流量Q(m 3/h):42曝气池X(g/L) 4.5二沉池表面负荷(m 3/㎡·h):0.69SVI(mL/g)130日处理量(m3/d):1000校核固体负荷G:148.0496921沉淀时间t(h):2沉淀部分有效水深h2(m)1.38污泥斗上部直径D1(m): 1.5污泥斗底部直径D2(m):1污泥斗容积V1(m3):0.5381987圆锥体上部直径D:8.8圆锥体高度(m):0.1825圆锥体体积V2(m3):4.435884542竖直段污泥部分高度(m): 2.06382421污泥区高度h4(m):2.679336914设超高高度h1(m):0.2缓冲层高度h3(m):0.5沉淀池总高度H(m):(h1+h2+h3+h4)4.75933691时流量(m 3/s):0.01166667中心进水导流筒流速取值0.6-1.0m/s,本次取值0.6,则导流筒直径D:0.222575798中心进水导流筒B(m)0.1H(m)0.3稳流筒流速控制(m/s):0.025稳流筒内水流面积㎡:0.933333333二沉池有效沉淀区面积A:59.66二沉池实际表面负荷q:0.703989273验算二沉池固体负荷G:152.061683崔玉川详细计算法(中进周出计算得出二沉池各部分尺寸结论:正常值120-160kg/㎡·d;回流比在60%-120%之间符合要求;二沉池设计计算说明:采用中心进水周边出水辐流表面负荷计算(周雹计算法)0.68池深计算(周雹计算法)3.91。
中心进水辐流式二沉池工艺设计报告书
目录第一章绪论 (2)一、设计背景 (2)二、水污染处理技术发展状况 (3)三、设计意义和目的 (5)四、设计内容 (5)第二章工艺及参数选择 (6)第三章设计计算 (7)Ⅰ、主要尺寸计算 (7)Ⅱ、进水部分计算 (9)Ⅲ、出水部分计算 (10)Ⅳ、污泥部分计算 (12)第四章结构设计图纸 (13)第五章设计工艺分析及讨论 (13)参考文献中心进水辐流式二沉池工艺设计报告书第一章绪论一、设计背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人口的快速增加、城市化与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原始资源型和污染型水资源短缺问题也日益突出,并成为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问题。
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加剧所构成的水危机也已经成为21世纪最严峻的问题之一。
为此我们要唤起民众为21世纪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为人类健康的生存,为子孙后代留下优质的环境而努力完成自己的责任,应全面提高废水处理技术的全面发展。
废水是造成环境污染的来源之一。
这个污染源的出现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的关注,治理水污染环境的课题被列入世界环保组织的工作日程。
废水处理要深化到全民族每位公民环保意识的提高。
我们不仅要达到经济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还要做到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生活的质量不断提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传统的废水处理技术难以满足越来越严格的污水排放标准的要求,而且传统的废水处理人多数只有负的经济效益,无疑这使许多企业无法承受额外的废水处理费用,此外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水资源的日趋短缺,客观上要求废水能够循环再利用。
在这样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要求下,各种新型的、改良的高效的废水处理技术应运而生。
二、水污染处理技术发展状况自1914年英国曼彻斯特活性污泥法二级生物处理技术问世以来,一直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目前发达国家已经普及了二级生物处理技术。
但由于活性污泥法存在着流程复杂、投资大、能耗高、运行管理繁琐等缺点,各国研究人员对该技术不断进行改造和发展,为将它与物化法匹配,先后出现了标准活性污泥法、厌氧-好氧活性污泥法(A/O、AA/O)、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法)、改良型SBR(MSBR)法、一体化活性污泥法(UNITANK)、BIOLAK法、两段法(AB法)、生物膜法、生物接触氧化法、氧化沟法,CASS、ICEAS、DAT-IAT、IDEA、BAF生物处理系统,生物流化床、生物滤地、土地处理系统(慢速渗滤处理系统SR、快速渗滤处理系统RI、地表温流处理系统OF、污水湿地处理系统WL和地下渗滤土地处理系统UG)等。
二沉池的设计计算样本
二沉池设计计算本设计采用机械吸泥向心式圆形辐流沉淀池,进水采用中心进水周边出水。
1.沉淀时间1.5~4.0h ,表面水力负荷)/(5.1~6.023h m m •,每人每日污泥量12~32g/人·d ,污泥含水率99.2~99.6%,固体负荷)/(1502d m kg •≤2.沉淀池超高不应不大于0.3m3.沉淀池有效水深宜采用2.0~4.0m4.当采用污泥斗排泥时,每个污泥斗均应设单独闸阀和排泥管,污泥斗斜壁与水平面倾角,方斗宜为60°,圆斗宜为55°5.活性污泥法解决后二次沉淀池污泥区容积宜按不不不大于2h 污泥量计算,并应有持续排泥办法6.排泥管直径不应不大于200mm7、当采用静水压力排泥时,二次沉淀池静水头,生物膜法解决后不应不大于1.2m ,活性污泥法解决池后不应不大于0.9m 。
8、二次沉淀池出水堰最大负荷不适当不不大于1.7L /(s·m)。
9、沉淀池应设立浮渣撇除、输送和处置设施。
10、水池直径(或正方形一边)与有效水深之比宜为6~12,水池直径不适当不不大于50m 。
11、宜采用机械排泥,排泥机械旋转速度宜为1~3r /h ,刮泥板外缘线速度不适当不不大于3m /min 。
当水池直径(或正方形一边)较小时也可采用多斗排泥。
12、缓冲层高度,非机械排泥时宜为0.5m ;机械排泥时,应依照刮泥板高度拟定,且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0.3m 。
13、坡向泥斗底坡不适当不大于0.05。
2.2设计计算设计中选取2组辐流沉淀池,每组设计流量为0.3253m 。
1、沉淀池表面积2'max 7805.12360065.0m nqQ F =⨯⨯==式中 Q ——污水最大时流量,3m s ;'q ——表面负荷,取321.5m m h ⋅; n ——沉淀池个数,取2组。
池子直径: m FD 52.3114.378044=⨯==π 取32m 。
辐流式二沉池设计说明
一 辐流式二沉池介绍 辐流式沉淀池,池体平面圆形为多,也有方形的。
废水自池中心进水管进入池,沿半径方向向池周缓缓流动。
悬浮物在流动中沉降,并沿池底坡度进入污泥斗,澄清水从池周溢流出水渠。
辐流式沉淀池多采用回转式刮泥机收集污泥,刮泥机刮板将沉至池底的污泥刮至池中心的污泥斗,再借重力或污泥泵排走。
为了刮泥机的排泥要求,辐流式沉淀池的池底坡度平缓。
辐流式沉淀池半桥式周边传动刮泥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工艺过程中沉淀池的理想配套设备适用于一沉池或二沉池,主要功能是为去除沉淀池中沉淀的污泥以及水面表层的漂浮物。
一般适用于大中池径沉淀池。
周边传动,传动力矩大,而且相对节能;中心支座与旋转桁架以铰接的形式连接,刮泥时产生的扭矩作用于中心支座时即转化为中心旋转轴承的圆周摩擦力,因而受力条件较好;中心进水、排泥,周边出水,对水体的搅动力小,有利于污泥的去除。
二 作图说明同样是一个剖面图和一个带有尺寸的图。
带尺寸的图是从课本上拍的,就标上尺寸吧。
剖面图是在网上搜的,大概类似就好。
三 设计参数池型采用辐流沉淀池,其设计参数如下:日平均处理水量d m Q /150003= 设计人口为5万,拟设计一座,远期增加一座。
氧化沟混合液浓度为3000mg/L ,回流污泥浓度为Cu=10000mg/L ,回流比R=100%。
表面负荷取值范围为0.6-1.0)(h m m 23/,取为0.8)(h m m 23/, 则沉淀部分水面面积:2'6.3908.0224/15000m nqQ F =⨯==2)实际水面面积:22226.415423142.34m D F =⨯==π 3)实际表面负荷:)/(75.026.415224/1500023'h m m nF Q q ⋅=⨯==4)单池设计流量:h m n Q Q /5.312224/1500020=== 5)校核堰口负荷:DQ q π6.320'1⨯==23142.36.325.312⨯⨯⨯ =)/(7.1)/(60.0m s L m s L ⋅<⋅ 校核固体负荷:FN Q R q W 24)1(0'2⨯+= =26.4152435.312)11(⨯⨯⨯+ =)/(150)/(36.10822d m kg d m kg ⋅<⋅6)澄清区高度:设沉淀时间h t 0.4=,(取值范围为2.0-5.0)则有:m F t Q h 01.326.4150.45.3120'2=⨯== (有效水深) 径深比:64.701.323'2==h D ,处于6-12之间,合设计要求。
(完整word版)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参数
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参数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参数如下[1]:(1)池子直径(或者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的比值大于6;(2)池径不宜小于16m ;(3)池底坡度一般采用0.05~0.1m ;(4)一般采用机械刮泥,也可附有空气提升或净水头排泥设施;(5)当池径(或正方形的一边)较小(小于20m )时,也可采用多斗排泥;(6)停留时间2.5~3h ;(7)表面负荷:0.6~1.5m 3/(m 2·h )。
4.5.3设计计算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计算过程如下[1]:(1)沉淀部分水面面积nqQ F =式中:Q —设计日平均流量m 3/h ; 池数(个)—n ,本设计设置2座沉淀池;q —表面负荷,m 3/(m 2·h),本设计取1.5m 3/(m 2·h) 23333.31111.1m 2 1.5Q F nq ===⨯ (2)池子直径.137.62m D === 采用周边传动吸泥机,为了符合型号规格,取直径为m 37=D ,由《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2版)》第11册P592查知(D >20,采用周边传动的刮泥机),选取周边传动吸泥机37-ZBG ,其性能参数如下表8示:表8 35-ZBG 性能参数(3)实际水面面积222m 67.10744374=⨯=='ππD F实际负荷323222443333.3m /m h 1.6m /m h 237Q q n D ππ⨯==∙=∙⨯⨯()() (4)沉淀区有效水深qt h =2式中:2h —沉淀区有效水深,m ;t —沉淀时间,1.5~4.0h ;取3.0h21.63.0m 4.8mh q t ==⨯= (5)校核径深比2377.74.8D h ==,在6—12内,符合要求 (6)沉淀部分有效容积333333.3'3m 4999.95m 2Q V t n ==⨯=(7)沉淀区的容积 n S N T V 1000=式中:S —每人每日污泥量,L/(人·d )一般为0.3~0.8,取=S 0.8 L/(人·d ) N —设计当量人口数,=N 25万T —两次清除污泥像个时间,d ;取h 2=Tn —沉淀池座数,2=n430.8251028.3m 10001000224S N T V n ⨯⨯⨯===⨯⨯(8)污泥斗的容积设 60a m 1m 221===,,r r ,则m 73.160tan 12a tan )(215=⨯-=-= )(r r h ,取1.7m 。
中心进水辐流式二次沉淀池计算书
0.046305629
h2'=
5
v2 2g
0.020229358
ζ6= h3=
6
v '2 2g
0.97 0.040045872 m
h3'=
6
v2 2g
0.091666245 m
ζ7= v3= v3'= h4= h4'=
kQ max nNL 2
kQ s nNL 2
7
v32 2g
7
v3 '2 2g
中心进水幅流式二沉池计算书
工艺计算 序号
污水处理 一
(一)
设计参数 进水水量
项目 工程设计规模 总变化系数 平均日、平均时流量
最高日、最高时流量
二次沉淀池 沉淀池池体计算
设计水量 沉淀池个数 表面水力负荷
沉淀部分水面面积
符号 Q总= Kz= Qh= Qs= Qmax= =
沉淀,去 除水中SS
Q= n= q=
4.70 m 5.00 m
4Q max nπ D 2
1.266647365 m3/(m2·h)
24( 1 R)Q X
nF D/h2=
172.8 11.00
kg/(m2·d)
0.6~1.5m3/(m2·h)
0.6~1.5m3/(m2·h) 0.6~1.5m3/(m2·h)
1.5~4.0h 0.2~1 ≤2h
1
m/s
0.028030961 m2
0.188918311 m
0.2 m
ia=
0.000912 v2 D1.3
(1
0.867)0.3 v
0.002226984
im=
0.00107 v'2 D1.3
中心进水辐流式二次沉淀池计算书
Q/v2= S5/N1=
0.15 m/s
0.578703704 m2
6
个
0.096450617 m2
S6
0.310564997 m 取值 0.3 m
Q=
Q0/v=
4S π
kQmax n( 1πD2 )
4
Qs/n=
Q1/v1=
4S1 π
Q max
n( 1 π D 2 )
4
RQs/n=
Q2/v2=
校核高峰流量时表面水力负荷 沉淀时间
沉淀部分有效水深 沉淀部分有效容积
污泥回流比 前端生物池污泥浓度
二沉池底流污泥浓度 贮泥时间 污泥区容积
单个沉淀池污泥区容积 污泥区高度
缓冲层高度 超高
池内水深 沉淀池高度 校核最大水量时的表面水力负荷
D=
D=
q均=
q大=
t= h2= V0=
R= X= = Xr= T=
0.125 m 0.5 m
Qh/3.6n Qmax/3.6n
86.81 L/s 133.68 L/s
最经济断面槽宽 hk<hk' hO<hO'
B+b=
D/2-d 2πr外= Q外堰均/L外= Q外堰大/L外=
0.15 m 0.45 m
10.55 m
66.29 m
1.31 2.02
L/(s·m) L/(s·m)
0.863937965 m2
0.02 m/s 8.680555556 m2 10.12319722 m2
4S2 π
3.590160894 m
取值 3.6 m
Q/v1= S3/N=
0.2 m/s
0.868055556 m2
辐流沉淀池的设计(4.25)
结构尺寸设计
(1)沉淀池表面积A1和池径D
Qmax— 最大设计流量 0.5 n— 沉淀池个数 q0—表面负荷,无测定资料时, 初沉池:2~4m3/(m2· h), 二沉池: 1.5~3m3/(m2· h)
Qmax A1= nq 0
4A1 D= π
设计内容
(1) 结构尺寸设计
确定沉淀池整体尺寸及各构件的相对位置
(2) 功能构造设计 确定各功能分区构件的结构形式,满足各 功能的实现
设计规范与原则
(1)水池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之 比以6~12为宜,有效水深为2~4m,水池直径不宜大 于50m。 (2)对城市污水厂,沉淀池个数应不小于2。 (3)出水堰负荷,初沉池≤2.9L/s· m;二沉池: 1.5~2.9L/s· m。
沉淀池是给排水工程中常用的处理构筑物,用于分离 悬浮物,是污水处理工序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到目前为 止最常用的沉淀池类型有:竖流式、平流式和辐流式。沉淀 池主要由进水区、出水区、沉淀区、缓冲区和污泥区几部分 组成。
辐流式沉淀池的水流呈水平向四周辐流,可作为初沉池 或二沉池分离悬浮物,主要分为普通辐流式沉淀池和向心辐 流式沉淀池。 普通辐流式沉淀池 普通辐流式沉淀池呈圆形或正方形,直径一般为6~60m, 最大可达100m,中心深度为2.5~5.0m,周边深度为1.3~3.0m。 普通辐流式沉淀池进水方式为中心进水,大多数采用机 械刮泥,尤其直径大于20m时,几乎全用机械刮泥。池底坡 度一般为0.05,坡向中心泥斗,中心泥斗的坡度为0.12~0.16。
(3)沉淀部分有效容积V ’ Qmax t 或 V ’= n
V ’=A1h2
(4)污泥部分所需容积V
计算书3—二沉池
一、 二沉池设计参数为了使沉淀池内水流更稳、进出水配水更均匀、存排泥更方便,常采用圆形辐流式二沉池。
二沉池为中心进水,周边出水,幅流式沉淀池,共2座。
二沉池面积按表面负荷法计算,水力停留时间t=2.5h ,表面负荷为1.5m 3/(m 2•h -1)。
1) 池体设计计算①. 二沉池表面面积23.2085.12625m q N Q A =⨯=∙= ②. 二沉池直径m A D 29.163.20844=⨯==ππ, 取16.3m③. 池体有效水深 m t q h 75.35.25.1'2==⨯=④. 污泥部分所需容积混合液浓度 L mg X /3000=,回流污泥浓度为L mg X R /9000=二沉池污泥区所需容积()()34.1562900030002130002/417)5.01(221)1(2m N X X X Q R V r w =⨯+⨯⨯+⨯=++=平 ⑤. 二沉池边总高度采用机械刮吸泥机连续排泥,设池底坡度05.0=i ,沉淀池进水竖井半径m r 0.11=。
沉淀池底部圆锥体高度()()m i r r h 36.005.00.12/3.1614=⨯-=⨯-=沉淀池污泥区高度()m A V V h w 61.03.2081115.815.836.034.1562225=+⨯+⨯⨯-=-=π二沉池超高为m h 3.01=,缓冲区高度m h 3.03=m h h h h H 32.561.036.03.075.33.04321=++++=+++=2) 进水系统设计①. 进水管计算单池设计污水流量s m h m Q Q /087.0/5.3122/6252/33====单每池进水管设计流量s m RQ Q Q /116.0058.05.0087.030=⨯+=+单进=选取管径DN500mm ,流速s m D Q v /59.05.0116.04422==单⨯⨯=ππ ②. 进水竖井进水竖井采用D 2=1.0m ;进水竖井采用多孔配水,配水口尺寸0.5m ×0.5m,共3个,沿井壁均匀分布。
中心进水辐流式二沉池工艺设计报告书
目录第一章绪论 (2)一、设计背景 (2)二、水污染处理技术发展状况 (3)三、设计意义和目旳 (5)四、设计内容 (5)第二章工艺和参数选择 (6)第三章设计计算 (7)Ⅰ、重要尺寸计算 (7)Ⅱ、进水部分计算 (9)Ⅲ、出水部分计算 (10)Ⅳ、污泥部分计算 (12)第四章构造设计图纸 (13)第五章设计工艺分析和讨论 (13)参照文献中心进水辐流式二沉池工艺设计汇报书第一章绪论一、设计背景伴随人类社会旳不停发展,尤其是人口旳迅速增长、都市化与工业化水平旳不停提高,随之而来旳原始资源型和污染型水资源短缺问题也日益突出,并成为亟待处理旳全球性问题。
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加剧所构成旳水危机也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最严峻旳问题之一。
为此我们要唤起民众为二十一世纪可持续发展目旳旳实现,为人类健康旳生存,为子孙后裔留下优质旳环境而努力完毕自己旳责任,应全面提高废水处理技术旳全面发展。
废水是导致环境污染旳来源之一。
这个污染源旳出现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旳关注,治理水污染环境旳课题被列入世界环境保护组织旳工作日程。
废水处理要深化到全民族每位公民环境保护意识旳提高。
我们不仅要到达经济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还要做到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生活旳质量不停提高。
伴随社会经济旳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旳提高,人们对环境质量旳规定越来越高,因此老式旳废水处理技术难以满足越来越严格旳污水排放原则旳规定,并且老式旳废水处理人多数只有负旳经济效益,无疑这使许多企业无法承受额外旳废水处理费用,此外经济旳发展也带来了水资源旳日趋短缺,客观上规定废水可以循环再运用。
在这样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旳规定下,多种新型旳、改良旳高效旳废水处理技术应运而生。
二、水污染处理技术发展状况自1923年英国曼彻斯特活性污泥法二级生物处理技术问世以来,一直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目前发达国家已经普和了二级生物处理技术。
但由于活性污泥法存在着流程复杂、投资大、能耗高、运行管理繁琐等缺陷,各国研究人员对该技术不停进行改造和发展,为将它与物化法匹配,先后出现了原则活性污泥法、厌氧-好氧活性污泥法(A/O、AA/O)、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法)、改良型SBR(MSBR)法、一体化活性污泥法(UNITANK)、BIOLAK法、两段法(AB法)、生物膜法、生物接触氧化法、氧化沟法,CASS、ICEAS、DAT-IAT、IDEA、BAF生物处理系统,生物流化床、生物滤地、土地处理系统(慢速渗滤处理系统SR、迅速渗滤处理系统RI、地表温流处理系统OF、污水湿地处理系统WL和地下渗滤土地处理系统UG)等。
中心进水辐流式二沉池
目录第一章绪论■当前水污染状----------------------------------------------------------------------2■水体污染的影响-------------------------------------------------------------------3 ■水资源保护策施-------------------------------------------------------------------4 ■设计意义和目的-----------------------------------------------------------------6 ■几种沉淀池比较及设计内容-------------------------------------------------8第二章设计参数选择-----------------------------------------------------------------------9第三章工艺计算■主要尺寸计算-------------------------------------------------------------------10 ■进水系统计算-----------------------------------------------------------------12 ■出水部分计算-----------------------------------------------------------------13 ■出水溢流堰设计--------------------------------------------------------------1 4■排泥部分设计------------------------------------------------------------------15■出水管设计---------------------------------------------------------------------15第四章设计工艺分析及讨论■去除率分析-------------------------------------------------------------------16■贮泥区的容积及存在问题-----------------------------------------------16■集水槽三角堰的设置位置对水质的影响分析------------------------------------------------------16■本次设计中心进水辐流式二次沉淀池的优缺点---------------------------------------------------------------------17第一章绪论当前水污染状况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2,200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三成,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某辐流式二沉池工艺设计
4周进周出辐流式二沉池的工艺设计4.1 配水系统的设计配水系统的设计是周边进水周边出水辐流式二沉池的关键所在。
周进式辐流式二沉池的只有沿圆周各点的进出水量一至,布水均匀,才能发挥其优点。
而常用的配水系统为配水槽和布水孔。
4.1.1 配水槽的设计目前的配水槽大多采用环状和同心圆状如图,也有牛角配水槽如图。
布水孔的形状分为圆形和方形。
布水孔间距有等距,也有不等距。
图3.3 环状配水槽图3.4 牛角配水槽由于配水槽是混凝土施工,宽度曲线的施工精度不容易保证,牛角配水槽不易实现,因此本次设计选用环形平底配水槽,布水孔孔径和孔距不变的配水系统。
孔径为800mm,孔距为1040mm,并在槽底设短管,且短管长度为50~100mm。
配水槽宽600mm。
根据结构设计分析,配水槽底厚一般为内壁厚度的2倍,分别为0.3m和0.15m。
配水槽和集水槽总宽为(从沉淀池池壁内边计算)δ2B(δ为配水槽内壁和++b集水槽堰壁厚度)。
4.1.2 进水区挡水裙板的设计挡水裙板延伸至水面下1.5m处,以保证良好的澄清絮凝效果。
与池壁的距离与配水槽的宽度相等。
4.2 出水装置的设计出水装置由集水槽和挡板组成。
4.2.1 二沉池集水槽的设计二沉池集水槽是污水沉淀过程中泥水、固液分离的最后一道环节和工序, 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 常见有3 种布置形式: 内置双侧堰式、内置单侧堰式、外置单侧堰式, 见图3.5。
内置单侧堰式、外置单侧堰式均为单侧堰进水, 设计堰上负荷基本一致, 从构造和水力条件来看, 两者没有明显的优劣之分。
内置双侧堰式的集水槽因堰上负荷小、出水水质好而应用较多。
但在最近几年的工程设计与应用中发现双侧堰进水集水槽主要存在2个现象[27]:(1)集水槽两侧水质检测时, 内侧水质优于外侧。
(2) 因集水槽内平衡孔开孔过大使三角堰均匀集水作用降低。
内置双侧堰式内置单侧堰式外置单侧堰式图3.5 二沉池集水槽布置形式在实际运行中, 可常观察到一种现象:靠近池壁的出水溢流堰一侧, 挟带较多的活性污泥絮体杂质, 而内侧出水溢流堰的絮体杂质相对较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一章绪论 (2)一、设计背景 (2)二、水污染处理技术发展状况 (3)三、设计意义和目的 (5)四、设计内容 (5)第二章工艺及参数选择 (6)第三章设计计算 (7)Ⅰ、主要尺寸计算 (7)Ⅱ、进水部分计算 (9)Ⅲ、出水部分计算 (10)Ⅳ、污泥部分计算 (12)第四章结构设计图纸 (13)第五章设计工艺分析及讨论 (13)参考文献中心进水辐流式二沉池工艺设计报告书第一章绪论一、设计背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人口的快速增加、城市化与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原始资源型和污染型水资源短缺问题也日益突出,并成为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问题。
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加剧所构成的水危机也已经成为21世纪最严峻的问题之一。
为此我们要唤起民众为21世纪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为人类健康的生存,为子孙后代留下优质的环境而努力完成自己的责任,应全面提高废水处理技术的全面发展。
废水是造成环境污染的来源之一。
这个污染源的出现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的关注,治理水污染环境的课题被列入世界环保组织的工作日程。
废水处理要深化到全民族每位公民环保意识的提高。
我们不仅要达到经济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还要做到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生活的质量不断提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传统的废水处理技术难以满足越来越严格的污水排放标准的要求,而且传统的废水处理人多数只有负的经济效益,无疑这使许多企业无法承受额外的废水处理费用,此外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水资源的日趋短缺,客观上要求废水能够循环再利用。
在这样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要求下,各种新型的、改良的高效的废水处理技术应运而生。
二、水污染处理技术发展状况自1914年英国曼彻斯特活性污泥法二级生物处理技术问世以来,一直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目前发达国家已经普及了二级生物处理技术。
但由于活性污泥法存在着流程复杂、投资大、能耗高、运行管理繁琐等缺点,各国研究人员对该技术不断进行改造和发展,为将它与物化法匹配,先后出现了标准活性污泥法、厌氧-好氧活性污泥法(A/O、AA/O)、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法)、改良型SBR(MSBR)法、一体化活性污泥法(UNITANK)、BIOLAK法、两段法(AB法)、生物膜法、生物接触氧化法、氧化沟法,CASS、ICEAS、DAT-IAT、IDEA、BAF生物处理系统,生物流化床、生物滤地、土地处理系统(慢速渗滤处理系统SR、快速渗滤处理系统RI、地表温流处理系统OF、污水湿地处理系统WL和地下渗滤土地处理系统UG)等。
在水环境污染治理战略目标与技术路线方面,许多国家已经进行了重大调整,水污染治理的战略目标已经由传统意义上的"污水处理、达标排放"转变为以水质再生为核心的"水的循环再用",由单纯的"污染控制"上升为"水生态的修复和恢复"。
水污染治理的战略目标调整使污水处理技术路线也发生了重大变革,关键性的转变是由单项技术转变为技术集成。
以往是以达标排放为目的,针对某些污染物去除而开发的工艺技术,现在要调整到以水的综合利用为目的,进行技术的综合、集成,以满足所设定的水质水量再生与资源化目标。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城市污水处理厂普遍采用以除磷脱氮为重点的强化二级生物处理技术并增加三级处理流程,包括多种类型的过滤技术和现代消毒技术,二是采用当代高新技术如微滤膜过滤、反渗透、膜生物反应器等,使处理后的再生水达到市政杂用、生活杂用、园林绿化、生态景观、工业冷却、回注地下水、发电厂锅炉补给水等多种用途要求。
经济发达国家水污染防治从20世纪60年代的末端治理到70年代的防治结合,从80年代的集中治理到90年代的清洁生产,不断更新处理工艺技术、设施以及设备。
目前美国有城市污水处理厂约2万座,其中84%为二级生物处理工艺;英国的5千多座几乎全部采用二级生物处理工艺;日本有600多座,绝大部分采用生物法。
对于工业废水处理,特别是重点污染行业如石油、造纸、纺织印染、化工、焦化、食品、制药、农药等废水的治理目前已大多采用生物处理工艺。
因此,废水生物处理技术对控制水污染十分重要。
目前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是多种技术组合为一体的新技术、新工艺,如同步脱氮除磷好氧颗粒污泥技术、电-生物耦合技术、吸附-生物再生工艺、生物吸附技术以及利用光、声、电与高效生物处理技术相结合处理高浓度有毒有害难降解有机废水的新型物化-生物处理组合工艺技术,如光催化氧化-生物处理新技术、电化学高级氧化-高效生物处理技术、超声波预处理-高效生物处理技术、湿式催化氧化-高效生物处理技术以及辐射分解生物处理组合工艺等。
我国水污染防治技术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尤其是近十年有了长足的进步。
基本形成一支具有从事环境科研、设计、开发、产品制造、工程承包能力的队伍。
但就废水处理工艺的技术水平及专用设备的技术性能来讲,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落后20-30年。
如何在短期内拥有世界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单靠加大投入自主研究开发,往往速度太慢,而且也不容易达到预期目标和所期望的技术水准。
单一的引进技术又存在能否适合中国国情等现实问题。
因此,我认为环保技术的高起点、高投入应建立在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甚至合作生产经营的基础之上。
现在,水环境必须治理,污水必须经过处理才能排放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因此研究开发高效、经济的废水处理新技术成为全世界环保工作者关心的热点。
三、设计意义和目的二次沉淀池是城市污水生物处理工艺中很重要的一个污水处理单元,其主要的作用是促进泥水、固液分离,同时提高回流污泥、剩余污泥浓度,它处于整个生化处理系统的末端,其设计和运行的效果对出水水质具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
尤其是当前对总磷的排放标准愈趋严格的情况下,其设计和运行的效果对总磷指标影响很大。
因为除磷是通过排出高磷剩余污泥实现的,若二沉池设计运行不善,则出水ss升高,而ss实际上是高磷污泥,严重影响出水总磷指标。
四、设计内容本次设计对象是用于活性污泥法中的中心进水辐流式二沉池及其配套设施。
主体结构的设计,包括二沉池的池径、池深;池底集泥槽、泥斗的尺寸等;进水部分的设计,包括进水管管径、进水竖井直径、稳流筒直径等;出水部分的设计,包括池边集水槽、池中集水槽、出水三角堰、出水管道的尺寸等。
第二章工艺及参数选择本次设计选用中心辐流式二沉池。
该池是一种大型沉淀池,池径可达100m ,池周水深~3.0m 。
经生物处理后的污水由中心进水竖井进入池中,竖井周围设置有稳流筒,可将水流速度减缓,使水流辐射状流动。
污水经过沉淀处理后,从池周边和中央的集水槽中流出,进入下一道工序。
沉淀于池底的污泥一般采用刮泥机刮除,刮泥机有刮泥板和支架组成,刮泥板固定在支架底部,支架绕池中心缓慢转动,将沉淀于池底的污泥推入池中心的泥斗中,污泥在泥斗中可利用静水压力排出,也可用污泥泵抽走。
对辐流式二沉池而言,目前常用的刮泥机械有中心转动式和周边转动式,池径大于20 m 时要用周边转动式。
为了刮泥机的排泥要求,辐流式二沉池池底坡度平缓,常取i=。
当池径较小时,也可用多泥斗排泥。
第三章 设计计算已知:h m Q /27503=,水力表面负荷 )/(2.1'23h m m q ⋅=,变化系数 2.1=z K池数 N=2,污水停留时间 T=3h 。
Ⅰ、主要尺寸计算⑴池表面积 267.22912.12750'm q Q A === 单池面积 283.1145267.2291'm N A A === ⑵池径 m A D 21.38'4==π取 D=39 m ⑶沉淀部分有效水深 226.332.1'm T q h =⨯=⨯=径深比 83.106.3392==h D ,符合 6~12 ⑷缓冲层高度 m h 3.03=,沉淀池超高 m h 3.01= 泥斗上口直径 m d 41=,底部直径 m d 22= 泥斗壁倾斜角度 60°,泥斗高 m h 73.136== 池底部圆台体高度 m i D D h 875.005.0)24239()22(14=⨯-=⨯-= ⑸污泥部分所需容积302750/2291.67/1.2z Q Q K m h === 取SVI=100,r=,R=50%661010 1.212000/100r X r mg L SVI =⋅=⨯= ,0.5120004000/110.5r R X X mg L R =⋅=⨯= ++ 3012(1)2(10.5)2291.6740001718.7511()(400012000)222r R Q X V m X X N +⨯+⨯⨯=== +⨯+⨯ ⑹池底部圆台体容积222231124 3.14[()()]0.875(19.519.522)387.63322223d d D D V h m π=⋅⋅+⋅+=⨯⨯+⨯+=污泥区高度 m A V V h 16.183.114563.38775.1718'215=-=-=⑺池周边水深0235 3.60.3 1.16 5.06H h h h m =++=++=沉淀池总高度0146 5.060.30.875 1.737.965H H h h h m =+++=+++= 取H=8 m池体主要尺寸示意图Ⅱ、进水部分计算⑴进水管计算s m h m R Q Q / 573.0/ 5.20625.11375)1(22==⨯=+⨯=单进 管径取 mm D 8001=,进水速度 s m D Q v /14.18.014.3573.0442211=⨯⨯=⋅=π进 ⑵进水竖井计算 取直径 m D 5.12=,配水口尺寸25.15.0m ⨯,共六个,沿井壁均匀分布 流速 s m s m Q v /2.0~15.0/127.065.15.0573.065.15.01<=⨯⨯=⨯⨯=进 孔距 m D l 285.0665.02=⨯-⋅=π进水竖井示意图⑶稳流筒计算流速 s m v /03.0~02.03=,取 s m v /02.03= 过流面积 2365.2802.0573.0m v Q f ===进直径 m D fD 22.65.114.3465.284223=+⨯=+=π,取 m D 4.63=Ⅲ、出水部分计算采用两个环形集水槽,池周边一个,池中央一个 单池流量 s m h m Q /382.0/1375227502Q 33====单每个槽内流量 s m Q q /191.023==单集⑴池周边采用单侧集水槽槽宽 m q k b 546.0)191.05.1(.90)(9.04.0.401=⨯⨯=⋅⋅=集,取 m b 6.01=,k 为安全系数~起点水深 m b h 45.075.011==终点水深 m b h 75.025.112==槽深取 m 9.03.021)75.045.0(=+⨯+,其中超高0.3m⑵池中央采用双侧集水槽槽宽取 m b 8.02=,流速取 s m v /6.04=起点水深 m b v q h 398.08.06.0191.0244=⨯=⋅=集终点水深 m b g q h k 18.08.08.9191.00.13223222=⨯⨯=⋅⋅=集α m h h h h k 572.0398.0398.018.022*********=+⨯=+= ⑶水量校核当水增加一倍时, s m q /382.03=集,s m v /8.0'4=m h 597.04=,m h 757.03=设计取环形槽内水深为0.5m ,超高0.3m ,总槽深0.8m⑷出水堰设计采用出水三角堰,开口90°,堰上水头 m H 05.0'=,堰高0.12m 单堰流量 s m H q y /0008213.0'343.1347.2=⋅=三角堰个数 11.4650008213.0382.0===y q Q n 单,取466个,池周边和池中央各分一半233个三角堰的中心距(按池周边集水槽计算)m b D L 51.0233)6.0239(14.3233)2('1=⨯-⨯=-⋅=π⑸集水槽直径设计池周边集水槽外径与池径相等,内径 m b D D 8.376.0239211=⨯-=-= 池中央集水槽与池周边集水槽流量相同,令单位长度上的流量为d q ,则 )]2([2221b D D q D q d d -⋅+⋅⋅=⋅⋅πππ得 m D 7.192=,内径为 m b D D 1.182223=-=⑹出水堰上负荷校核池周边集水槽堰上负荷 7.161.18.3714.31000191.011<=⨯⨯=⋅=D q q π集 池中央集水槽堰上负荷 7.161.1)1.187.19(14.31000191.0)(322<=+⨯⨯=+⋅=D D q q π集均符合出水堰负荷设计规范规定⑺出水管计算池周边设置1条,管径取 mm D 8004=,中央设置2条,管径取 mm D 4005=周边槽管内流速 s m q v /.380.804.13911.04D 42245=⨯⨯=⋅⋅=π集 中央槽管内流速 s m q v /6.70.404.13911.02D 2'2255=⨯⨯=⋅⋅=π集 Ⅳ、污泥部分计算 回流污泥量 h m R Q Q R /13755.027503=⨯=⋅=366/12/12000100102.110m kg L mg SVI r X r ==⨯=⋅= 3/3/3000400075.0m kg L mg X f X v ==⨯=⋅=剩余污泥量hm d m K X f X V K Q S S Y X f X Q z r v d e r S /20/4.4782.175.01234373075.024275018.05.0)(3310==⨯⨯⨯⨯-⨯⨯⨯=⋅⋅⋅⋅-⋅-⋅=⋅∆=h m Q Q Q S R /139********=+=+=泥总h m Q Q /.569723==泥总泥单集泥槽沿整个池径为两边集泥,故其设计流量为s m h m Q q n /096875.0/75.348233===泥单槽宽 m q b n 354.0096875.09.09.04.04.03=⨯=⋅=,取 m b 4.03=起点泥深 m b h 3.075.0'31==,取 m h 4.0'1=终点泥深 m b h 5.025.1'32==,取 m h 6.0'2=取槽深为 m 8.03.02/)6.04.0(=++排泥管直径取 mm D 3006=污泥流速 s m D Q v /37.14266=⋅⋅=π泥单第四章 结构设计图纸设计采用2号图纸,内容包括辐流式二沉池的俯视图、两个不同视角的剖视图、进水竖井的尺寸示意图,以及溢流堰的尺寸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