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管理心理学看网络群体性事件——以厦门“PX”事件为例
PX 项目公共危机管理案例
“PX 项目”公共危机管理案例分析—政府责任和信息沟通的视角摘要:随着信息化、多元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政府部门所面临的管理环境也越来越开放化和复杂化,政府如何面对“危机管理”是一个亟待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一度引起热议的厦门“PX 项目”案例,从危机政府责任和信息沟通的视角来分析此事件出现危机的原因,找出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这些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PX项目公共危机政府责任信息沟通一、厦门“PX 项目”导致公共危机的概况今年“两会”期间,一份由六位中科院院士和百位政协委员联署的政协一号提案,使厦门PX项目进入公众视野并引起热议。
PX项目是2001 年初台资企业腾龙芳烃(厦门)有限公司投资的,计划将在厦门海沧区兴建的计划年产80 万吨对二甲苯(PX)的化工厂,该项目已经被纳入中国“十一五”对二甲苯产业规划。
自2007 年5 月20 日开始,一些人通过手机短信在厦门市民中间传播反对PX 项目的信息,结尾还涉及到敏感内容,号召市民游行,如“翔鹭集团合资已在海沧区动工投资(苯)项目,这种巨毒化工品一旦生产,意味着厦门全岛放了一颗原子弹,厦门人民以后的生活将在白血病、畸形儿中度过。
我们要生活、我们要健康!国际组织规定这类项目要在距离城市一百公里以外开发,我们厦门距此项目才十六公里啊!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见短信后群发给厦门所有朋友!”5月28日《厦门晚报》刊登了一文,该文就“海沧PX项目”回答了记者提问,文中强调了该项目是合法、经过环保审批的项目,对该项目的环保措施进行了叙述,并且把该项目与国外化工厂对比,试图说明厦门PX 项目是环保的。
5 月29 日下午,厦门市主要领导赴福州向福建省领导汇报PX 项目进展以及近期在民众中的反应,福建省委紧急召开会议。
5 月30 日左右,部分学校下达通知:禁止本校学生参加游行示威活动,想入党者如果参加游行将禁止入党,还将对当事人做出相应处理。
6 月 1 日游行爆发。
公共政策学作业—关于厦门PX项目的几点思考
关于厦门PX项目的几点思考————公共政策学作业案例回顾2006年厦门市引进一项总投资额108亿元人民币的对二甲苯化工项目,即PX项目。
该项目号称厦门“有史以来最大工业项目”,选址于厦门市海沧台商投资区,投产后每年的工业产值可达800亿元人民币。
该项目于2006年11月开工,原计划2008年投产。
然而由于该项目的选址位于人口稠密的海沧区,厂区与居民区最近处不足1.5公里。
因此项目开工后便遭受广泛质疑。
2007年3月,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政协委员赵玉芬,联合104名政协委员,向政府提交了提案,建议暂缓PX项目建设,重新选址勘查论证。
此提案一经媒体披露,立刻成为热门。
不久,这些帖子内容变成了手机短信,迅速在厦门市民中流传。
很多市民们去市政府“散步”,公开表达对PX项目的不满。
最后厦门市政府考虑民意,将该项目迁往漳州古雷半岛兴建,原项目以失败告终。
成因分析作为一项公共政策,厦门市PX项目与失败的原因自然有很多,涉及政府、社会、公民等很多方面。
首先,厦门PX项目失败的直接原因在于政府制定这一政策时的失误。
这本来就是一个失败的决策,自然也就预示着最后项目的失败。
依据林世波、张世贤的政策过程模型,我们将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划分为以下几步:政策问题的提出、决策议题的设定、政策方案的形成、政策立法、政策执行以及政策评估。
当地政府在制定在沧海区建设PX项目这一公共政策时就没有遵循法定的程序和科学的方法,没有选定好最优方案,没有对选定方案进行严格的审查,更没有对这一政策进行科学的评估。
政策合法化是指法定主体为使选定的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获得合法地位而依据法定的程序与权限对政策进行审查、通过、批准、签署和颁布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公共政策制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4年2月国务院批准立项,2005年7月国家环保总局审查通过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国家发改委将其纳入“十一五”PX 产业规划7个大型PX项目中,并于2006年7月核准通过项目申请报告。
厦门PX事件对我国处理群体性事件的启示
2 0 .(下 ) 0 91
{占 I 缸会 ; I
度九P X事件 哉留处理群你雌事件昀需呆
陈 利 波
摘 要 20 年 发 生在 厦 门的 P 事件 , 07 X 由于政府 和 民众的有 效互动 , 不仅 有 效的化 解 了危 机 , 且也树 立 了 良好 的政府 而 形 象。本 文结 合 P X事件 , 的分 析 了它对我 国处理 群体 性事件 的 重要 启 示和意 义。 简要 关键词 P X事件 民主协商 新媒体
结合 P X事 件 , 一 谈它 对 我 国处 理 群 体 性 事件 有 什 么 重 要 的启 示 和 谈 意义 。 首 先 , 府应 积 极推 进 政 务 公 开 , 立 决策 与管 理 的 民 主 协商 机 政 建 代 表 大会 的渠 道 等 正 常渠 道 , 么 工 具 化 而 沦 为 行政 权 力 的附 庸 , 要 完
很多的 问题和挑战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以及 由此形 达出来。 厦门市 民通过群发短信等各种手段成功实现 了自组织化, 并 成的经济和社会 发展 ,深刻地改变着中国社会的权力关系与社会结 且通过 和平、 理性 的示威方式 ( 散步) 迫使政府做出让步, 宣布 P X项 构 , 中国高度 一体化 的政治形态提出了挑 战。 对 当前中国的动 员式威 权 体 制 , 方 面 , 以通 过 强 有 力 的 政 治 整合 , 持 秩序 和 稳定 , 一 可 维 以达 到 发 展经 济 、 进 社会 进 步 的 目的 ; 另一 方 面 , 权 体 制也 会 面 l 促 但 威 沲各
20 0 8年可以说是群体性事件频发的一年 , 这些群体性事件危害
了社 会 的 稳 定 , 时也 严 重 损 害 了 政 府 的 形象 。但 另 一 方 面 , 果 这 同 如
社会媒体、说服传播与环境群体性事件——对PX事件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19 卷第 1期 Journal of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Vol.19 No.1 2017 年 1月(Social Science Edition)Jan.2017•公共管理•社会媒体、说服传播与环境群体性事件+—对p x事件的社会心理学分析宋广文\董存妮2(1.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广州510641;2.华南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1)摘要:社交网络平台正逐步成为普通民众参与群体性事件最为常见的人口。
本文基于社会心理学视角,在说服的视域下从信息加工角度(ELM模型)探讨PX事件的动员机理及应对机制中说服传播的特点。
社会媒体上的说服信息对集体行动的参与意愿与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基于目标受众的具体特征,综合运用各类媒介、选择合适的说服路径及安排恰当的说服信息等有利于事件的预防与应对。
受众对政府的信任影响了说服传播的效果,而政府的应对措施及归因策略对信任修复非常重要。
关键词:ELM模型;社会动员;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社会媒体中图分类号:D631.4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 -055X(2017)01 -0065 -06doi:10. 19366/ki.1009 -055X.2017. 01. 008近年来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频发,而PX(对二甲苯)是当中尤为刺目的字眼。
至2015年4月,国内 共有PX生产企业15家,但在厦门、成都等地接连发生至少8次较大的反PX事件。
广东茂名PX项目在 上马之前便在政府主导下积极推行宣传,但终未摆脱被游街反对的厄运。
政府的主动宣传为何仍没能说服 民众改变抵制态度?对此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显然具有重要意义。
究现状及E L M模型的理论框架一、研(一)关于群体性事件的研究现状环境风险正日渐成为发生群体性事件的一个主要诱因,自1996年起此类事件年增速高达29%。
网络群体性事件反思及应对
网络群体性事件反思及应对作者:王程来源:《人民论坛》2015年第23期【摘要】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内涵丰富,其成因可以从政府、网民、社会客观环境三个层面去做具体分析,其结果将带来正反两方面作用,各有利弊。
文章认为,通过完善多渠道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完善相关立法工作,建立专门的调解队伍,健全应急处置机制,才是有效处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应对之策。
【关键词】网络群体性事件成因利弊应对机制【中图分类号】D631 【文献标识码】A近年来,我国的网络普及度以及网民数量大幅度提升,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
①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网络群体性事件也日趋增多。
因此,针对网络群体性事件这一由多种复杂因素引发的社会现象的产生机制、利弊作用以及应对措施的研究对于推动我国的网络强国建设,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内涵何为网络群体性事件,关于其具体内涵,学术界目前没有非常统一的认识,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是杜骏飞提出的:“网民群体围绕某一主题,基于不同目的,以网络聚集的方式制造网络舆论、促发社会行动的传播过程。
”这一过程“可以是自发的,也可以是受组织的,可能是有序、健康的,也可能是无序、不健康甚至是非法的。
”②第二种观点是刘振华和宋佳玲提出的:“网络群体性事件是指超过特定数量的网民以现实事件为基点,出于各种目的在网络公共空间表达意愿观点等,从而形成网络舆论压力,从而影响或冲击现实生活秩序的事件。
”③如上海杨佳袭警案、贵州瓮安事件等。
笔者认为,第一种观点对群体性事件的阐述较为全面、客观,因为我们在看到某些网络群体性事件存在扰乱社会秩序、冲击社会稳定等消极影响的同时,也要看到部分网络群体性事件是网民通过网络媒介检举腐败、促进政府阳光公开执法的手段方法,这对我国社会的发展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网络公共领域形成的三要素分析——以“厦门PX”事件为例
释。 但是, 任何时期 、 任何类 型的公 共领域 都要 同时具备 以下三个 要素 : 1 ( ( ) 同质
或异质 的 )参与者 ; 2 沟通或非沟通 ( )(
要素 , 也是衡量公共领域是否 形成的三个
标准 。 二、 公共领 域在网络传播环境下 的三
要 素 探 讨
1 6 年哈 贝马斯的 《 共领域 的结 91 公 构转型 》出版 , 根据他 对社会历 史形态 的 考察 ,他将公共领域分为 了三种类 型 : 以
环境下公共 领域形 成的 三要素提 供 了参
考。 门 P 厦 X项 目是指厦 门市政府 在 20 06 年引进的一项大型石化项 目, 划在厦 门 计
海 沧 区 设 厂 。X 的 全 称 叫 对 二 甲苯 , 于 P 属
个 由私人集 合而 成的公众的领域 ; 但私
人随 即就 要求这 一受上层 控制 的公 共领 域反对公 共权 力机 关本身 , 以便 就基本上 已属于私人 , 但仍然具 有公 共性 质的商品
作 为私人 的个人 的参 与 , 保障理性辩论 实 施 的空 间以及最终 关于普 遍利 益的共识
的达成 。 对于公 共领 域 的研 究 , 同 的研 不 究者基于不同的研 究视角 、 研究背 景以及 研究对 象可能对研 究结 果做 出不 同的解
成抗衡 , 最终促使公共利益的实现 。 因此 ,
【 关键 词】 公共领域
网络传播
三要素
一
、
哈 贝 马斯 的公 共领 域 理 论
们在 理性辩论 的基础 上就普 遍利益 问题 达成共识, 而对国家活动进行 民主 的控 从 制 ”。在 这个论述 中 , ③ 我们 可以看 出哈 贝 马斯所定义 的公共领域 的几个构 成要素 :
公共危机处理的案例分析
公共危机处理的案例分析——全国各地PX事件中各地政府应对策略分析案例背景:近年来,以引进大型二甲苯化工项目(后简称为“PX”项目)而引发的公共危机事件屡次在国内发生。
如厦门“PX”事件,6月1日群众集体和平“散步”,抗议“PX”项目在厦门落户;2011年8月14日大连市民自发组织到位于人民广场的市政府进行示威集会,随后展开游行。
2012年10月22日,宁波镇海湾塘等村数百名村民,以该市一化工企业(PX项目)距离村庄太近为由,到区政府集体上访,并围堵了城区一交通路口,造成群体性事件。
现在我就以PX系类事件对其中政府公共危机应对策略进行若干简单分析。
案例分析:1、各方广泛参与呼唤制度平台依然欠缺各方PX事件中,政府在信息讨论上主要采取被动策略,很少主动与群众交流。
大连PX事件以及宁波镇海事件,都出现了暴力行为的报道。
信息不公开透明,导致后续的事件中暴力冲突的隐患日剧突出。
这对公共危机事件的处理是极为不利的。
2.经济发展和地方民意的博弈日渐突出PX事件的发生地,都是在中国经济相对而言非常发达的地区。
这就说明公众们利益诉求已经从吃饭问题更多地走向了公平公正、知情权、参与权等各种新层次上的问题。
这个时候政府仍然只遵循“经济发展第一位”的思路,必然导致与民意的冲突,使得本来可以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大好机会演变成公共危机事件。
3. 政府对各种新型媒体和传播方式应对不足在PX项目事件中,新型媒体从时间和空间上极大地缩短了人们同公共危机事件的距离。
各种新媒体上传播的消息,可以及时有效地将政府的应对策略传播给群众,从而有助于政策的高效性。
但是它也对政府处理不同意见的速度与正确性提出了挑战。
当前若干次PX事件的发生,也从一定程度上给政府提供许多宝贵的经验,特别是应对新媒体上。
相信这一点在未来的各种公共危机事件处理中,都会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
社会心理学视域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解析
社会心理学视域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解析作者:张怡然来源:《法制与社会》2015年第07期摘要网络群体性事件给社会管理和社会稳定带来极大冲击的同时,也促进社会的发展。
本文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对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过程、网民及内部心理机制变化进行全方位的解读,最后从政府、媒体及网民等方面出发,提出了建立完善的社会心理预警及疏导机制、防范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建议及对策。
关键词社会心理网络群体性事件心理影响机制作者简介:张怡然,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03-158-02目前,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社会矛盾由于利益格局的变动日益加深。
随着我国公民主人翁意识的加强和社会的开放程度的加大,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激烈程度和暴力程度亦有增加,逐渐引起了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的关注。
同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成为了聚焦民意、展现民生的新舞台。
由网络引发或有网络参与的群体性事件的数量增多,影响范围和程度也同步加深。
网络群体性事件成为了群体性事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分支。
一、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内涵及特点我国公安部给出的“群体性治安事件”官方定义是“聚众共同实施的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扰乱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安全和公私财产安全的行为”。
笔者认为这样的定义相对狭义,在我国现阶段发生的群体性事件有相当大的一部分都不存在公共危害,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等情况。
于建嵘将群体性事件定义为“群体性事件是指有一定人数参加的、通过没有法定依据的行为对社会秩序产生一定影响的事件。
”这个定义更为广义,笔者认为这更能够概括我国绝大部分群体性事件的共同特征,尤其是我国近些年数量持续增长的网络群体性事件。
网络群体性事件除了具有一般群体性事件的共有特征外,还具有其自身更具有代表性的特征。
虽然网络群体性事件也可能涉及现实行为,但其与现实群体性事件有根本区别。
厦门PX项目
厦门PX项目群体性事件分析摘要:群体性事件是指由某些社会矛盾引发,特定群体或不特定多数人聚合临时形成的偶合群体,以人民内部矛盾的形式,通过没有合法依据的规模性聚集、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的群体活动、发生多数人语言行为或肢体行为上的冲突等群体行为的方式,或表达诉求和主张,或直接争取和维护自身利益,或发泄不满、制造影响,因而对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各种事件。
而此分析的则是2007年6月1日开始的厦门PX项目群体性事件。
关键词:厦门PX项目,群众,政府,政民互动,矛盾调和引言:厦门市海沧PX项目,是2006年厦门市引进的一项总投资额108亿元人民币的对二甲苯化工项目,该项目号称厦门“有史以来最大工业项目”,选址于厦门市海沧台商投资区,投产后每年的工业产值可达800亿元人民币。
该项目于2006年11月开工,原计划2008年投产。
由于PX项目区域位于人口稠密的沧海区,临近拥有5000名学生的厦门外国语学校和北师大厦门海沧附属学校,项目5公里半径范围内的海沧区人口超过10万,居民区与厂区最近处不足1.5公里。
同时,该项目与厦门风景名胜地鼓浪屿仅5公里之遥,与厦门岛仅7公里之距。
项目开工后便遭受广泛质疑。
2007年3月,由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赵玉芬发起,有105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合签名的“关于厦门海沧PX 项目迁址建议的提案”在两会期间公布,提案认为PX项目离居区太近,如果发生泄漏或爆炸,厦门百万人口将面临危险。
但遗憾的是国家相关部门和厦门市政府没有采纳他们的建议,而且加快了PX项目的建设速度。
一.案例详情1.项目概况厦门PX项目2004年2月经国务院立项,2005年7月通过项目环评,国家发改委将其纳入“十一五”PX产业规划7个大型项目中,并于2006年7月通过了项目申请报告。
该项目投资总额108亿元人民币,选址位于厦门市海沧台商投资区。
2.安全问题2006年11月17日,腾龙PX项目和翔鹭PTA二期项目正式在厦门市海沧南部工业区动工。
短信的力量——厦门PX风波启示——厦门PX事件:新媒体时代的民意表达
短信的力量——厦门PX风波启示——厦门PX事件:新媒体时代的民意表达囊0寥t\【新辞f为反民蠢1亟1#到迪寰趑iF璺的{I■■-_I▲.—豁■一一一I■厦r']PX事件■■新媒体时代的民意表达在厦r-jPX事件中.包括短信在内的新媒体.正日益成为民意表达和汇聚的新途径和新平台★本刊记者/谢良兵(发自厦门)32岁的叶子(化名)是在5月26日收到朋友的邮件的.也是这个时候,她第次知道了"PX"这个英文单词,第一次知道.『原来在距离她居住的鼓浪屿西边不远的海沧区南部,有一个巨型的PX(对二甲苯)化工项目正在建设.在朋友发来的这封邮件中,厦门的PX化工项目被定义成了:一旦投入生产, "意味着厦门岛放了一颗原子弹,意味着厦门人民以后将在白血病和畸形儿的阴影中生活.""这太让我震惊了."自称性格温和, 向不爱激动的叶子激动地说.起初叶子并不相信这是真实的.在网上的一番资料搜索之后,尽管了解到危害小?定有邮件所说的那么夸张,但叶子开始确信PX是一种有危害的化工物品.而在接F来的时间里,她的MSN,QQ里均收到了与邮件类似的关于反对PX项目的信息.决定豁出去了."我也希望去表达一下作为厦门市民的真实意愿."叶子说.6月1日,星期五,早上7点钟,叶子在家里找了块黄布,撕下一条带子塞进包里,便向厦门岛出发了.巧合的是,在开往厦门岛的渡轮上,她碰见了自己的二舅一家人.交谈后才知道,原来大家目的一致.从市政府到湖滨南路,叶子和二舅一家人跟着近千人的队伍走了一个上午,跟着大家一起呼喊El号."不过,那条黄丝带我一直搁在包里没敢拿出来."叶子说.而让叶子失望的是,当初鼓动她来"散步"的高中密友,并没有如约前来.'当天晚上,叶子在厦门电视台的各个频道,均看到了相同的新闻和滚动字条.叶子自认为只是温和地通过"散步"的形式表达意愿的行为,被厦门市公安局定义为"严重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妨碍了广大市民群众的工作,生活"的"非法集会游行".这并不是厦门老百姓第一次针对PX项目的民意表达.提案今年"两会"期间,105个政协委员,联名签署了"关于厦门海沧PX项目迁址建议的议案",成为今年政协的头号重点议案.议案的牵头人,政协委员赵玉芬女士, 是中科院院士,一个现居于厦门岛的厦门大学化学专家."说PX你可能不清楚,但是2005年l1月吉林双苯厂爆炸事件你一定记犹新, PX就是对二甲苯,属危险化学品和高致癌物,对胎儿有极高的致畸率.而PX项目就位于人群密集的厦门海沧区."赵玉芬当时在接受中国经营报》的采访时这样说. 在这份提案中,赵玉芬和她的同事们,列出了PX项目可能导致的安全后果和污染隐患.例如选址,提案认为国际惯例是类似项目距离城市一般在70公里,中国一般20公里,而海沧PX项目距离厦门主城区仅仅7公里.这个提案经过《中国经营报》《南方都市报》中国青年报》等多家媒体的报道之后,瞬间在厦f-J~JI起强烈反响.而更多的市民则质疑,如此重大的与公共利益相关的项目,为何此前并未告知公众.据媒体报道,3月26日,距PX项目约4公里的厦门"未来海岸"全体业主给赵玉芬写了一封信,信中表示提案揭开了Px项目地理位I示●暖CHINANEWSWEEK2007.6.fl17RSTORY"Everyoneisisland(厦门岛是每个人的)", "Everyoneisxiamen(厦门是每个人的)", "ANTIPX(反对PX项目)"等英文字样.他原以为这是热爱厦门的外国人做的环保涂鸦,便将这些涂鸦拍摄下来放在了自己的博客上.没想到在公司里,他的同事看到了博客上的这些照片,眼睛立刻冒出"终于找到了组织"的狂喜,原来他的这位同事是一位反对PX的坚定力行者. 这些涂鸦的设计者也随即得到确认.这是闽南小有名气的哲子,在5月6日做的"不想毕业"涂鸦系列中的作品.5月10日晚间,哲子在自己的博客上称:"关于ANTIPX,我想说的是,我并不是一个上纲上线的愤青,我也不是一个勇敢的人." 哲子认为,这只是一个敏感懦弱的小人儿在寻找自己的话语权,并没有要对抗什么挑战什么."所以我想每个人都能珍惜这片土地,能知道在同样的时刻在同样的地方有一个和你同样的人写下了与你心中同样的话:厦门我爱你."哲子在博客中这样写道.尽管哲子无奈地称"原谅我对现实的无力感,面对PX,面对这个城市的污染,除了伤心只有苍白的表述",尽管这些散布于厦门大学周边一些地方的涂鸦如今已经找不到踪迹,但是,通过网络的迅速传播, "ANTIPX"已经成为厦门众多环保人士的一致心声.短信5月29日,有媒体报道,这段时间,厦门上万市民正在手机上疯传同一条短信. 不过很快,这样的短信被屏蔽,难以再次转发或接收.短信的内容大意是:"翔鹭集团已在海沧区动工投资(苯)项目,这种巨毒化工品一旦生产,意味着厦门全岛放了一颗原子弹,厦门人民以后的生活将在白血病, 畸形儿中度过.我们要生活,我们要健康!国际组织规定这类项目要在距离城市一百公里以外开发,我们厦门距此项目才16公里啊!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见短信后群发给厦门所有朋友!"根据记者的现场了解,其实真正收到这样短信的市民并不多."我本人没有收到这样的短信,周围的人据说有收到的.大家都在传,我也就知道了今天的行动."6月1日中午,"散步"现场,自称在一家外贸公司工作的温小姐说.不过,这似乎并不妨碍"有没有收到短信?"成为厦门市民近段时间见面时的寒暄语.安徽来的在厦门开了5年出租车的陈师傅与记者聊起PX来,俨然一副详知内幕的样子."恰巧这两天接了几位海沧区的客人,他们都在谈论这个."上报国家核准的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主要流程而此时,厦门市政府并未向市民透露更多与PX项目相关的信息,由短信传播的"抵制PX,保卫厦门"的情绪,逐渐笼罩在阵雨与雷鸣不断的夏日的厦门.网络6月1日参加"散步"的王小姐称,她最早知道PX项目的事情,是在大概三个月前的新浪网上."不过好像没过多久,帖子就被删除了."王小姐说.其实,对于更多的厦门本地人来说,厦门当地最火热的BBS论坛——小鱼社区,才是他们了解PX的重要基地.记者在5月30日试图登陆小鱼社区时,发现了"社区暂时关闭,程序升级中.2007.5.29"的字眼.据一位小鱼社区的用户称,他们都收到了小鱼社区发来的邮件,大意是不要发布与PX相关的帖子.到6月5日,当记者再次登陆该论坛时,发现已经恢复了正常.与此同时,5月底的一段时间内,厦门的网民们,基本上都通过邮件,MSN,QQ等收到了与反PX相关的信息.叶子在QQ里收到的信息内容大意是"为了子孙后代,行动吧,参加万人YX.时间六月一日上午八点起,由自己所在地向市政府进发,手绑黄色丝带,如果没有时间参加,请尽量多转发此信息.为了自己的生存,行动起来吧!"而在6月2日,通过这些渠道发送的信息内容大意是:"连续两天自发的散步已经表明了我们的态度,生产要继续,生活更要继续,没有必要再以激烈的方式让有些唯恐天下不乱的不法分子有机可乘,让我们目光转移到政府如何处理PX项目这个关键问题上.""期盼绿色家园的心情永不止步,让我们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把它表达出来:只要你反对PX项目,请随时随地系上黄丝巾, 在你的交通工具上,在你的办公桌上,在你随身携带的包包上……任何地方任何时候,ANTIPX,黄丝巾,全城轻舞飞扬!""散步",ANTIPX,黄丝巾……成为市民温和的意见表达符号.★18中一■一一2007.6.11。
公众需求视角下的政府危机公关沟通研究——以厦门市PX事件为例
管理世界·Managemen t W orld 观察管理问题公众需求视角下的政府危机公关沟通研究——以厦门市PX 事件为例仸望芊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摘 要: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公共危机事件随之频发。
面对此类事件,政府要从公众需求出发,与公众进行双向信息 沟通,化解公众误解与偏见,最终实现化解危机的目标。
本文以公共需求为切入点,结合相关研究,以厦门P X 事件 为研究对象,分析政府危机公关中的双向沟通。
关键词:政府 公共危机 公关沟通 公众需求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各 种公共事件亦随之而来。
作为危机防范和化 解的主体,政府如何将信息有效传递给目标 公众、又如何畅通公众意见表达渠道实现双 向沟通,关乎政府的公信力和合法性。
2006年厦门市的对二甲苯化工项目掀 起了“PX 风波”。
危机爆发后,当地政府综合 各种沟通渠道,通过有效的双向沟通,及时 扭转舆论倒向,掌握了主动权,最终化解了 危机,堪称公共危机中双向沟通的经典案 例。
政府危机管理中双向沟通的提出,反 映了社会治理中公众权利意识和政府服务 意识的提高,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 值。
理论上,这一研究可以完善政府治理理 论,弥补现有危机沟通研究的缺陷;实践方 面,这有助于提高政府的危机应对能力,从 而能够提升政府形象。
停留在“理论上是什么”这一层面,而缺乏对 “实践中怎样做”的深入探讨,所提建议也多 显抽象宏观,有待进行可操作化和具体化的 研究【5】。
三、案例分析 (一)案例简介 厦门市的对二甲苯化工项目,也即PX 项目,投产后每年工业产值可达800亿元人 民币。
然而,动工初始,PX 项目就受到了中 科 院 院 士 、厦 大 教 授 赵 玉 芬 等 人 的 反 对 。
2007年5月下旬,随着工程的推进,相关信息 涌入各类传播渠道,PX 迅速成为街头巷尾 热议的话题,引起了市民的强烈抵制。
2007 年5月30日,厦门市政府在决定缓建PX 化工 项目的同时,启动公众参与程序,通过短信、 电话、传真、电子邮件、来信、市民座谈会等 渠道,积极与市民沟通。
网络群体性事件概念、特征及其治理
网络群体性事件:概念、特征及其治理
作者:罗亮, Luo Liang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湖北,武汉,430072
刊名:
行政与法
英文刊名:PUBLIC ADMINISTRATION & LAW
年,卷(期):2010,(9)
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7条)
1.叶皓正确应对网络事件 2009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10
3.张桂林体制迟钝激发群体性事件,专家呼吁设群体代言人 2008(23)
4.李颖.李涛专家呼吁尽快制定举报法,民调认同此乃当务之急 2009
5.代群应对"网上群体性事件"新题 2009(22)
6.揭萍.熊美保网络群体性事件及其防范 2007(9)
7.姜胜洪网络舆情热点的形成与发展、现状及舆论引导 2008(4)
相似文献(1条)
1.期刊论文方付建.王国华.FANG Fu-jian.WANG Guo-hua现实群体性事件与网络群体性事件比较-岭南学刊
2010(2)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网络逐渐社会化后出现的新现象.网络群体性事件已与现实群体性事件成为可比较的两个概念、现象和模式.网络群体性事件与现实群体性事件的基本概念、主要特征、演化规律与干预方式都有较大差异.
本文链接:/Periodical_xzyf201009013.aspx
授权使用:太原科技大学(tykjdx),授权号:076523fc-bbc4-442a-976e-9e6f00abcb44
下载时间:2011年1月18日。
网络群体事件的心理学分析论文
网络群体事件的心理学分析论文从心理学视角对网络群体性事件进行分析,可以探索其成因,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对策,更好地处理类似事件,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网络群体事件的心理学分析论文,希望大家喜欢!网络群体事件的心理学分析论文篇一《网络群体事件的心理学分析》【摘要】毫无疑问,网络已经占据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因而网络群体性事件也随之出现。
社会转型带来的矛盾冲突以及网民构成群体的特殊性,使网络群体性事件变得更为复杂。
因此,从心理学视角对网络群体性事件进行分析,可以探索其成因,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对策,更好地处理类似事件,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关键词】网络群体事件;社会心理;群体近年来,我国互联网产业发展迅速,已经占领人们的日常生活。
但是,由于我国对网络舆论的法律监管不到位,网络谣言、跟风等不良行为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同时,网络以其匿名性、传播扩散迅速等特点,为群体性事件提供了新的表现形式,从而使群体性事件变得更加复杂。
一、网络性群体事件的心理学因素分析(一)普遍性因素1.群体形成的基本心理因素当前我国互联网发展迅速,随着即时通讯工具、微博等新兴事物的出现,网络已经成为信息交流传播最广泛最迅速的方式。
网络以其信息传播的迅速性以及庞大的覆盖面,可以短时间内将全国各地的大量网民联系在一起,一旦出现偶然事件,就有了共同的目标,网络群体便形成了。
此外,网络的匿名性进一步推动了群体中原有的责任扩散效应。
在网络群体中,网民会认为自己的行为责任归于群体,个人不会因不当行为承担群体应该承担的后果,以至于导致网民行为的偏激化,使得个体在群体盲目的正义感的支配下,发泄自己内心的不满和怨气,在从众的旗号下行为不断趋向极端,陷入群体无意识状态,最终造成网络群体性事件。
2.群体情绪的传染群体中,个体都不再是孤立的,而是群体中相互关联的个体因此,每种情感和行动都具有传染性,其程度足以使个人随时准备着为集体利益贡献一切。
浅谈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对策
浅谈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对策作者:吴碧琦来源:《新闻世界》2013年第09期【摘要】“虐猫事件”“切糕事件”“躲猫猫事件”“表哥事件”……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百万点击率”网络群体性事件屡见不鲜。
现代网民在社会发展与监督中日益增强的地位,已成为我国社会的一道奇观。
本文将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网络舆论网络群体性事件自媒体一、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成因网络群体性事件,是指在互联网上发生的有较多网民参与讨论的事件。
如“南京天价烟房产局长事件”、“云南老师躲猫猫事件”、“表哥杨达才事件”等,网络的线上线下事件此起彼伏,尤其是网络反腐事件,如惊雷般在我们的公共空间中炸响,至今余音未绝。
纵观这几年发生的网络群体事件,可以发现,群体性事件的突发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大,并且难以控制,同时现实与虚拟并存。
分析网络群体事件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网络迅猛发展。
如今网络的迅猛发展已在各个领域到广泛应用,论坛、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层出不穷,为网络群体性事件提供现实基础。
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覆盖面广,匿名性强,参与度高,传播效果及时有效。
在这些平台,公众可以随时参与到大小事件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形成舆论压力,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展与解决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其次,现实生活中结构性压力以及诉求渠道不通畅。
结构性的压力,如生存压力、环境压力、社会压力等。
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或产生矛盾、纠纷等情况后,往往选择转求于网络平台,通过网络发泄自己的情绪,以求达到自己的目的。
第三,公民民主意识不断增强,但法制观念淡薄。
公民民主意识增强,权利意识提高,参政议政的意识也日益强烈。
公民已不仅满足于知情,更希望能够参与其中,实施自身的舆论监督权。
就目前而言,公民的整体素质与参政能力相对较弱,法律意识比较淡薄,这就形成了一个反差。
第四,政府监管不力、引导不当,处置不合理。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心理学分析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心理学分析作者:唐芳贵来源:《卷宗》2014年第07期摘要:网络群体性事件作为转型时期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心理学的因素在其中是普遍存在的,分析这些因素在事件中的作用是网络群体性事件研究的应有之义。
在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进程中,信息因素和心理因素贯穿始终,主导着事件的发生发展。
就其心理机制而言,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发展应是一种事件信息与网民心理螺旋演进机制,即事件信息流和网民意识流螺旋演进、互生共振,渲染网民情绪、激发网民动机、形成群体意识和心理,制约网民群体行为的性质、规模和走向。
关键词:网络;群体性事件;心理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重点资助科研项目(12A021)近年来,我国社会群体间的利益分化与冲突日益加剧并呈现出集聚效应,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快速增长和规模的迅速升级。
目前学界较多地从国家的体制性结构、转型期的社会权利结构、个体的权利意识和行动能力的视角来研究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逻辑,但较少有学者从心理学尤其是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制。
网络群体性事件作为转型时期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心理学的因素在其中是普遍存在的,分析这些因素在事件中的作用是网络群体性事件研究的应有之义。
这基于以下两点:一是,不管是作为事件参与者的个体行为还是群体行为,总是由个人来做出决策,个人在做出决策时总存在着心理活动与社会认知过程,深入剖析这些心理因素、认知过程与个体行为、群体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是,不管是心理因素还是社会认知过程,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心态背景下发生的。
故从心理学视角对网络群体性事件进行阐释,可以更好地解释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逻辑,进而为网络性群体性事件的治理奠定学理基础。
在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进程中,信息因素和心理因素贯穿始终,主导着事件的发生发展。
就其心理机制而言,我们认为,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发展应是一种事件信息与网民心理螺旋演进机制,即事件信息流和网民意识流螺旋演进、互生共振,渲染网民情绪、激发网民动机、形成群体意识和心理,制约网民群体行为的性质、规模和走向。
对现代社会风险的反思———以 PX 群体性事件为例
断风险发生概率显得尤 为重要 。 本文 以 P X 群体 事件 为例 , 从 国内媒介 的叙 事方式、 技术专 家的言论 、 政府公 关、 受众 的风 险认知等 多 个维度的相互作用探 讨群体性 事件发生 的背景原 因, 并提 出相关建议 。
【 关键词】 P x事件 风险传播 政府公关
一
、
风险 的认 知 , 使风 险被无 限放大 ; 第二个 后 的宁波 P X事件 中 , 就算 大众传媒 极力 向度是风险报道 中涉及 的人 、 技术 、 产品 、
质; 第三个 向度 是出于风险的媒介化放大 和标 记 , 改变 了上述人 、 技术产 品 、 地域 的 原有特性 , 使人们 在遭 遇他们 时 , 产生 了 思想 上的抵触 和行 为上 的对抗 。 ④
N E W S W O R L D l 学 子 论 文 选 登
对 现 代 社 会 风 险 的反 思
以P x群体 性事件为例
。陈 瑶
【 摘
要】 在 现代社会 中, 风 险无 法预 见、 消除但风 险发生概率可 以被 降低 。 作为一种危险 的可 能性 , 如何有 效进行风险传播 、 判
内容单独 “ 拎 出”以达到 “ 吸睛” 效果, 这 种做法不利于受众全 面、 深度 了解风险事
风险值 降低 至零而不 去发展 科技 的做法
是愚蠢 的 。 但是 , 我们 可 以进行有效 的风
被手机 、 微博 、 论坛等媒介 迅速传播 , “ 原
子弹”、 “ 畸形儿”、 “ 白血病”成为 P X的
议。
从厦 门大学 中科 院院 民“ 散步”看做是一次 由群体暗示与感染 差异甚至大相径庭 。
民 “ 散步” 当做 由谣言引起 的非理性行 物 , 对胎儿有极 高的致畸率 ) 到 中科 院化
浅论媒介议程设置功能在公共领域的运用,以厦门PX事件为例
浅论媒介议程设置功能在公共领域的运用——以厦门PX事件为例内容摘要:厦门PX事件的发生不仅考验了政府对公共危机的处理能力,同时也暴露了地方传统媒体在公共危机上的近用权倾向官方一边。
这不仅将直接影响媒体呈现世界真实的能力,而且将公民排斥在政治生活之外。
作为公共领域范畴的传媒应该进行有意义的议程设置,参与公共生活与促进公民参与,引导舆论,重构公共领域在民主政治体系中的任务。
此外,新媒体的凸显,弱化了传统媒体的地方议程设置,特别是网络媒体反应迅速,能快速引起公共关注设置议题,而且容易形成舆论;另外应加强政府新闻发言如何有效设置政府议题,以应对前期公共危机的最佳时机。
关键词:议程设置公共事件非传播媒介新媒介厦门PX事件如果说2007年是中国的公共事件元年,大概不算发展,从最牛钉子户事件到山西黑窑事件再到华南虎事件,公共事件在中国从来没有像2007年这样此起彼伏,精彩纷呈。
公共事件中公众参与了政府响应,渐成惯例。
而最终落下的厦门PX之争,则为中国的公共事件元年划上一个几近完美的句号。
因为和它打通了正常的渠道,开创了通过正常渠道解决问题的先例,本文是从厦门PX公共危机事件来探讨传媒议程设置在公共议题设置与地方传媒议题的设置,新媒体与政府议题设置,而这些对中国社会发展有着现实性意义。
所谓公共事件就是公共危机事件。
危机是指危及组织生存和发展的突发性和灾难性事件,以此延伸,公共危机事件是指一种危及全体社会公众的整体生活和共同利益的突发性和灾难性事件。
英国危机公关专家里杰斯特曾提出关于危机处理的“三T”原则:“Tell your own tale”(以我为主提供情况);“Tell it fast”(尽快提供情况);“Tell it all”(提供全部情况)。
显然,这三条原则都是涉及到危机传播的。
而从轻重缓急的角度看来,“Tell it fast”应是危机传播的首要原则。
只有摒弃传统做法,及早向社会公布危机信息才有利于危机的处理。
回望“厦门PX事件”
回望“厦门PX事件”作者:张庆霄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03期摘要:现如今,舆论监督这个词已经成为中国最流行的公共话语之一,它的概念也比较模糊,并不严谨。
通常舆论监督指的是指新闻媒介代表公众(公民)对权力运作尤其是权力滥用导致的腐败进行的监督。
这其实应该被称为媒体舆论监督,所谓代表公众则是一种习惯,并非正式授权和约定。
网络作为新兴媒体,正在不断冲击的传统媒体打造的格局。
尤其是在舆论监督领域。
舆论监督的实质即所代行的主要是公民所享有的法律权利中的表达权利和政治权利中的反对权利,所维护的则是所有的公民权利。
本文将主要回顾“厦门PX事件”,并借此事件浅析网络媒体监督的缺陷。
关键词:“厦门PX事件” 网络舆论监督[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3-0204-01一、网络媒体在舆论监督中的作用回望已经过去的2007年,那一年可以被称为公众年,或者叫公众元年。
因为这一年发生的一系列公众事件真正有公众参与进来。
比如华南虎事件和厦门PX事件。
这两件一开始只是属于政府行为的事情,由于公众的积极参与,演化为全社会都关注的公众事件。
公众在这两起事件的发展中发挥了极度重要的作用。
现在政府对于传统媒体的监督有一些列的应对措施,甚至如何应对媒体的监督成为领导干部的必须课。
对于部分政府行为,传统媒体已经失去了监督的作用。
比如河北永年的“毒大蒜事件”,媒体甚至成为了政府应对舆论的工具。
这样的环境下,网络媒体的监督就显得作用巨大。
这在于网络的自由,任何人,只要有一台能连接网络的设备,就可以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意见。
政府作为被监督的对象,对待网络媒体的监督从一开始的漠视,到重视,再到应对,是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不仅表现在对整体上对网络媒体的态度,也反映在单个事件中对网络媒体监督的态度。
二、“厦门PX事件”回望“厦门PX事件”是上一年度最重要的网络监督事件之一,它体现了厦门市民强烈的公共精神。
厦门px事件案例分析
厦门px事件案例分析厦门PX项目是指厦门市花果山石化碳酸二甲酯(PX)项目,是一个引起了公众广泛关注和争议的大型化工项目。
PX是一种重要的原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塑料、纤维、橡胶等工业领域。
然而,由于PX具有一定的毒性和挥发性,其生产过程中会产生有害物质,可能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厦门PX事件的争议主要集中在项目选址和环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厦门PX项目原计划选址在厦门市东岸的东渡半岛,该地区与居民区相距不远,引发了广大市民的担忧。
他们担心PX项目可能对居民健康和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并组织了大规模的抗议活动。
与此同时,项目的环评过程也引发了很大争议。
环评是对项目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和预测,并提出相应控制措施的过程。
然而,许多市民认为环评过程存在不公正和不透明的问题,他们认为申请方和评估机构之间可能存在利益勾连,对项目可能带来的环境和健康风险进行了掩盖或低估。
面对厦门PX事件引发的社会压力,厦门市政府最终作出了调整项目选址的决定。
经过多次公听会和专家评审,厦门PX项目选址确定在厦门市观音山化工产业园区的伊斯湾。
这个地区远离居民区,具备较好的环境条件,可以减少对居民健康和环境的潜在风险。
厦门PX事件案例反映了大型化工项目在选址和环评过程中需要公众参与和透明度的重要性。
公众作为项目的直接受影响者,应有权利参与项目决策和环评过程,并要求项目方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
政府和评估机构也应加强对项目的监管和审查,确保项目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风险得到充分评估和控制。
此外,厦门PX事件也提醒我们,对于有潜在环境和健康风险的项目,应更加注重技术和管理上的安全性,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同时,应加大对替代技术和绿色生产方式的研发和应用,减少对有害物质的依赖,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总之,厦门PX事件案例需要我们认识到大型化工项目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以及公众参与和透明度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更加科学、公正、透明的决策过程和安全管理措施,才能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厦门PX事件案例
•
•
发生在厦门人身上的这一切昭示人们:在转型期的中国,所有利益的扩张都 应该受到制约;在利益调整中,抗争的勇气无疑是值得赞赏的,而适时的克制和 妥协的智慧更值得赞赏,而由此产生的民主议事和决策制度将是最了不起的成果。
从这个意义上讲,厦门人的这些努力,将穿越2007年的中国,烛照未来。
•
• 影响: • 1媒体——双赢的结果,厦门市民的环保诉求得到实现,厦门政府 听从民意,获得了市民和舆论的高度赞扬。 • 2事实上,民意虽然胜利,在PX事件中厦门政府失去的公信力难 以挽回,政府公信力一再受损,不仅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也容易 导致诸多的社会危机。
据《南方周末》早前报道,这一项目位于福建 省漳州市古雷港经济开发区,一度被舆论称为 中国“最敏感”PX项目。2007年该项目原定落 地厦门,旋即引发厦门市民“散步”事件,PX 亦由此成为公众敏感词。随后项目隐姓埋名迁 址漳州。当地苦心经营数载,在随后昆明、成 都等地反PX声高涨之际,古雷PX项目低调推进, 一度还因为群众工作有效,而成为全国PX项目 的取经之地。 然而,即便如此,古雷PX项目仍旧逃不掉爆炸 声,两年之内已有两起。上一次的爆炸发生在 2013年7月30日清晨。
1、失去了最好的传播时机。
• 2单方面传播意见。 • 如果受众一开始就倾向予反对传播者的观点,那么把正反两面的 意见都提出来就比只谈一面之词更为有效。因为这样做受众会觉 得你是站在比较客观公正的立场上看问题,因而对你的意见就比 较重视。 • 对教育程度较高的受众,应将正反两方面的意见一并陈述。假如 对他们只讲一面之词,他们会觉得传播者轻视他们的理解力与辨 别力,同时会认为传播者怀有偏见,内心发虚,害怕或无力面对 反面事实。当然,正反都说并不意味着各打五十大板,不置可否。 而是说在宣传正面主张的同时,举出主要的反面论点,并进行分 析与反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 言
马克 思早有论断 :物质 生活 的生产方式制约着 整个社会生活 、政治 生活和精神生活 的过程 ( 马克 思恩格斯选集 第二卷 1 9 9 5 )…。网络信息 技术 的发展使人们 的生活 日新月异 ,使 社会矛盾越来 越明显地被外 化凸 显 ,也 使群体事件发 展出新的类型 ,即网络群体性事 件。研究者们 对网 络群体 性事件 内涵 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 之分 。广义 的网络群体性 事件是 互联 网上有较多 网民参与讨论并产 生一 定影响 的事件 ( 杜骏飞2 0 0 9  ̄乐 国安 、薛婷 、陈浩 2 0 1 0 等) ] 。狭义的网络群 体性 事件是指在一定的社 会背景 下形成 的网民群 体为 了共 同利益 或其他相 关 目的,利用 网络 进行 串联 、组织呼应 ,乃 至可能或 已经 影响社会政治稳 定的群体性非 正常事 件 ( 揭萍 ,熊美保 2 0 0 7  ̄杨久华2 0 0 9 等) 。从性 质上看厦 门的 “ P x ” 事件性质更倾 向于狭义 定义 的网络群体性事件 。 管 理心理学中激励理 论分为早期动机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 、认知派 激励 理论 、综合激励 理论 。包括 早期麦独孤 、弗洛伊 德的本 能论 等、华 生的行为主义强 化激 励理论 、斯金 纳的操作行 为激励 理论 、班都 拉的观 察 学习理论 、勒温 的场动力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 次论、麦克兰利 的成就 动机 论、赫茨伯 格的激励保健论 、佛鲁姆 的期望 理论、亚 当斯 的公平激 励 理论 、劳拉的综合激励论等 。 ( 俞文钊 ,2 0 1 2 a ,第9 8 页) 但不管何 种 激励理பைடு நூலகம்其核 心在于:行 为是个 体经验强化 的产物 ,凡是激励 的行为 未来都会再 次出现,并表现得更好 。任何组织之 所以存在着某种 行为 , 并形成风气源 于组织的激励 。组 织一旦实施 了错 误的奖励 ,那 么就不可 避免地 导致 组织 不 良行 为和 风气 的 出现 。 ( 孙爱 民 ,张永宏 ,赵 成根 译 ,迈克 尔 ・ 勒波夫原著 1 9 9 0 ) ] 。即组织和社会 不 良风气 是错 误奖励
解决 。
5 . 敌视 政府 的 闹事者 。此 类型 人员 多半 是仇视 政 府 、党 或 国家 ,
以“ 把 事情 闹大 ”为 目标 ,破 坏社会稳 定为 目的,把矛头指 向政府 ,其 中甚至 可能混杂 了境外敌对 势力煽风 点火可能 ,无 疑是最危 险的类型 。 对 于他 们来说 ,政府将 “ P x ”项 目 迁 址漳州古 雷,控制 了 “ 散步 ”活动 的进 一步升级 ,避免 了事件 进一步恶化 ,最终化解 了 “ 散步 ”,整个事
ol 4. o4
以厦 门 “ P x ”事件为例
文/ 戴春林 袁夏 章秀英
摘 要 :以厦 门 “ P 】 ( ’ , 事件为例从激励机制的角度分析 网络群体性 事件多发的原 因,探究群体事件处理过程 中受到奖励的对 象和 问题。 发现在网络群体性事件处理中虽然存在一些对积极行 为的奖励 ,如对社会正义的追求等 ,但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 :奖励 闹事行为 ,违规操 作,治标 不治本 ,官本位 ,盲从倾向和追求短期局部利益等奖励问题 ,致使 “ P x ”事件在全 国不断发生 .据此提 出了奖励和管理对策。 关键词 : “ P X ”事件;激励 问题;网络群体性事件;奖励对策
的后果。
群体性事件 ”,来伸 张正义、实现诉求 。 2 . 表现 者 。与伸 张正 义者 行为 目不 同 ,表 现者 行 为 目的是 自我表 现 ,即通 过参与 网络 群体性 事件 显示 能力,寻求认 同 ,获得 自尊和 自我 价值 感 、以及 在 网络 中一夜 成名 。与 伸张 正义 者类似 ,政 府对 “ P x 事 件 ”的处理 ,使他们 相信通过 参与 网络 群体性事件 ,通过组 织众 人 ,或 在 网络 博客中发表 自身的看法 ,能有效 展示 自己的才能 ,或 是采取其他 行动等将 事闹大 ,促 进 问题解 决,并使 自己成 为人 们关注 的焦 点 ,获得 他人 的认 可,让 自己一夜成名 当 出现类 似事件 时,其寻找 自我表现 的 意 图,将会促使他们 乐意采 取相同的行动 。 3 . 宣 泄情 绪者 。此类 参与者或 是平时和政府 存在着一些 矛盾 ,比如 政府在 工作中存在 一失误 ,使其 在他事情 中利益受 损 ,或是政府 未能做 好其思想 工作 ,致使 他们对政府 有误解 ,或是听 闻 “ P x ”项 目事情后产 生不公平 感、愤怒情 绪 ,恰逢此 次反对 “ P x ”项 目就参与进 来,因而其 “ 散步 ”的动机源于宣 泄某种不满情绪 。 4 . 相关 的利 益潜在 的受害 者 ,这 些人 主要 因 “ P x ”项 目可 能导致 其直接利 益的受损 ,在参与 “ P x ”事件 后, 因得 到正 向结果 。他们发现 要想维护 自己的正当权益 ,只有将事情 闹大引起上 级领导和 社会 舆论关 注 ,相 关部 门才 不会 进行暗箱 操作 ,掩 盖事件真象 , 问题才 能得到妥善
件被视 为 “ 突破 单纯 的科 学、环保 意义 ,而有望 成为 中国民主进程 中的 个里 程碑 , 因为这 里有 对 民意 的尊重 、对 民主 的尊 敬、对 民生的尊 崇 。”【 6 如此 , 闹事 者所期望 的矛盾激化 、冲突升 级等破坏 稳定的结果 并没有发生 ,但 “ 散步 ”事件毕竟扰 乱 了正常 的社会秩序 ,并有恶化 的 风 险, 由此看 来此类型人 员的闹事行 为得到 了部分强化 。他 们将可能进 步打着 “ 民主”旗号进行 宣传惑众 ,抓住一切 可能 的机会 制造事端 、 破 坏稳 定。 6 . 跟风好玩 者。与前五种参 与者 的参 与 目的不 同,他 们没有 明确 目 的的指 向性 ,而是 出于好 玩 ,从众 的心理 。跟 风行为—— “ 散步 ”对他 们来说是 “ 好 玩的 ”,本 身就是一 种奖励 ,能够 对其产生 强化作用 。正 因为其参 与行 为缺乏 目的性 ,非理 性成份较 多,所 以极 易受其他类型人 员的煽动 ,尤其是受 别有 用心 的闹事者煽动 。特 别是 当他 们将属于 闹事 者特有 的对政府和社会 仇视态度和 消极信念 内化为 自己内容时 ,社会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