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SG教材IS的水电开发生态环境时空影响定量分析研究
基于GIS和RS的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
基于GIS和RS的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逐渐加剧。
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是保障生态安全、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手段。
GIS和RS技术的发展,为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提供了全新的方法和工具,有效改善了过去凭借传统调查手段难以解决的问题。
I. GI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GIS指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地理信息获取、存储、管理、分析、处理和展示等各个环节,可帮助我们全面了解生态环境现状及其变化规律,及时掌握生态环境问题,以便科学决策。
1、地理信息获取GIS技术能够快速、高效地获取各种地理信息,如植被分布、土地覆盖、气候等基础地理信息以及各类环境参数数据等,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储备,为生态环境评估和优化提供有效支持。
2、生态环境评估GIS技术在生态环境评估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
它可以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目标,定制不同的评价指标,并支持开展空间统计和可视化分析,以实现科学评价。
3、资源监测管GIS可以实现对各类资源的监测,如森林资源、土地资源等,在对象分布、类别、数量、变化等方面提供全面、准确的空间叙述。
II. R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RS即遥感技术,利用卫星、无人机、飞机等高空数字相机采集的遥感图像数据,进行信息提取和分析。
R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有如下几个方面:1、资源监测RS技术能够全面成像区域内的资源类型和分布情况,并且通过图像处理技术,获得区域内各类资源的整体分布和变化情况。
2、资源调查RS技术在生态环境调查中的应用尤为显著。
可以高分辨率、大幅面积地进行调查,获取不可获得的硬件数据。
3、应急监测RS技术在灾害与应急处理中的应用优势明显。
比如灾后卫星影像可以及时用于对灾害损失的范围、程度和变化状况等进行监测和评估,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III. 综合应用GIS和R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评价中的具体应用多种多样,它们的整合也日益受到关注,主要应用于:1、河流水质监测GIS技术可用于各种数据的收集、存储和管理,RS技术可用于水质定量参数的计算和监测,综合应用于河流水质监测中,可以更加全面、深入,可靠地发现和评估水质问题。
基于RS与GIS的自然生态环境评价
基于RS与GIS的自然生态环境评价摘要:隨着人们对自然没有节制的获取资源,环境越来越恶劣,人们的生存环境也逐渐遭到威胁,环境的承受能力也逐渐下降,人们逐渐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对环境中各项指标进行实时的检测,基于RS与GIS来监测环境,为更好的保护环境,推行低碳出行理念,为建设更好的环境而不断努力。
本文分析了GIS的研究方法,并对RS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阐述,从而对生态环境有更加客观的评价,促进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也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关键词:RS;GIS;自然生态环境;评价前言环境污染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问题之一,公众开始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加强环境保护,工程保护中对环境监测格外重视,利用RS和GIS技术来加强对环境的保护,收集与环境质量相关的数据,利用科学技术来分析环境状态,为环境质量的提高提供科学依据,针对相关的生物开展监测,帮助检测者能够更好更快的获取信息资源,更好的进行环境检测。
1.GIS研究方法1.1指标体系的建立及评价指标数据标准化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的选择需要反映生态系统的真实情况,以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恢复能力为原则,将人类的活动也考虑进去,从而更好的计划社会的长远发展,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区域的地形状况,土地开发利用的方式以及植被状况,对各个指标的性质,量纲进行比较,通过极差标准化处理形成无量纲的数据。
[1]1.2评价单元的确定研究者应将眼光放长远,同时还应充分学习国外的生态保护决策,对于区域质量的评价主要基于面状的矢量和点状的栅格,同时还应考虑到资源的来源渠道和评价的目的,以行政单元作为计算单元来进行计算,从而更好的促进生态环境评价的开展。
[2]1.3评价等级的确定等级的评定应从评价方法入手,将标准化的数据从高到低排序,更好的反应生态系统的状况变化,生态系统也根据其健康状况划分为很健康到病态,便于研究者更好的对其进行研究与记录。
1.4生态系统健康的综合评价对于耕地面积的评价可以利用GIS从土地图中提取,将计算的数据标准化后,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分类,再利用GIS将其分级赋值写入对性的地区,绘制成专业的土地垦殖率分布图,从而更好的反映当地的土壤状况。
基于RS和GIS的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以保定市为例
管理社区数码世界 P.250基于RS和GIS的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以保定市为例卢秀丽 刘强 翟伟芳 刘永立 冯娟 保定理工学院(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长城学院)摘要:为了紧跟了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形势,并为政府相关部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决策依据。
本文以保定市为例,基于现有的遥感数据和统计资料,利用RS和GIS技术提取土地利用信息和反映土地状况的指标数据等,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进行了评价,得出保定市整体的生态环境属于“一般”,较适合人类生存。
关键词:保定市 RS GIS 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评价指标1 研究背景和意义人类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众多的环境问题,如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蔓延、生物多样性丧失等,这些问题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构成了极大威胁。
为了减轻或消除环境问题带来的生态风险后果,避免环境恶化,合理利用有效资源,进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对城市的生态环境进行评价来获取基础信息,为政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决策依据。
国家环境保护部在2015年发布了《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为科学合理的环境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持。
2017年国务院下发相关通知,决定启动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便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为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科学决策等提供重要依据等。
在2018年国务院进一步批准发布了总体方案,指出本次调查将会利用遥感、测绘、地理信息、互联网等技术,统筹利用现有资料来开展调查。
保定作为京津冀中心城市之一,向来是“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门”。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生态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加强环境保护势在必行。
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尝试以保定市为例,基于保定市现有的遥感数据和统计资料,利用RS和GIS技术提取土地利用信息和反映土地状况的指标数据等,进而对生态环境进行评价,为政府相关部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决策依据。
既紧跟了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形势,又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2024年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水污染控制规划研究》范文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水污染控制规划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密度的不断增加,水污染问题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
为了有效地解决水污染问题,对水污染控制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变得至关重要。
近年来,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快速发展为水污染控制规划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水污染控制规划研究,旨在为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地理信息系统(GIS)在水污染控制规划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集地理数据采集、管理、分析和应用为一体的技术系统。
在水污染控制规划中,GIS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采集与管理:GIS可以通过遥感、地面测量等方式获取水体及其周边环境的数据,实现对水体空间分布、污染状况等信息的全面掌握。
同时,GIS还可以对数据进行统一管理,为后续的分析和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2. 空间分析:GIS具有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可以对水体污染的空间分布、变化趋势等进行深入分析。
通过空间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等方法,可以评估污染源对水体的影响范围和程度,为制定针对性的污染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3. 决策支持:GIS可以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相结合,为决策者提供直观、全面的决策支持。
例如,通过GIS平台,可以模拟不同污染控制措施的效果,评估其可行性,为决策者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
三、基于GIS的水污染控制规划研究方法基于GIS的水污染控制规划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通过遥感、地面测量等方式获取水体及其周边环境的数据,进行数据清洗、格式转换等预处理工作。
2. 空间分析: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水体污染的空间分布、变化趋势等进行深入分析。
3. 污染源识别与评估:通过空间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等方法,识别污染源,评估其对水体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4. 制定污染控制措施:根据污染源的识别和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污染控制措施,如污水处理、排放标准制定等。
基于RS与GIS技术的城市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系统设计及其应用
基于RS与GIS技术的城市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系统设计及其应用程朋根;童成卓;聂运菊;陈晓勇;丁昱【期刊名称】《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5(038)003【摘要】以解决城市生态环境的监测与评价问题为目的,设计了一个基于RS与GIS技术的城市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系统,利用ArcGIS Engine与ENVI/IDL进行集成化二次开发,实现了城市生态环境的定量评估与监测、PM2.5空间内插与分级,并以南昌市相关数据进行例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开发技术思路正确,功能较为齐全,可以快速显示监测与评价城市区域的生态环境状况,具有可操作性.选用的遥感生态指数(RSEI)值作为生态环境评价指标,可克服以往评价指标比较单一、结论不具普适性的弱点.【总页数】5页(P314-318)【作者】程朋根;童成卓;聂运菊;陈晓勇;丁昱【作者单位】东华理工大学测绘工程学院,江西南昌330013;广西空间信息与测绘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541004;流域生态与地理环境监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13;东华理工大学测绘工程学院,江西南昌330013;东华理工大学测绘工程学院,江西南昌330013;流域生态与地理环境监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13;东华理工大学测绘工程学院,江西南昌330013;流域生态与地理环境监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13;东华理工大学测绘工程学院,江西南昌330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208.2【相关文献】1.基于SCADA和GIS技术的城市供热监管系统设计与应用 [J], 谢惠君;邓跃进2.基于RS和GIS技术的贵州省植被生态环境监测分析 [J], 牛鲁燕;郑有飞;吴荣军;莫瑶;吴战平3.基于.NET/GPRS/GIS技术的城市照明监控管理系统设计 [J], 王志宇;蹇兴亮4.基于RS与GIS技术的西藏多龙矿集区生态环境监测研究 [J], 王俊华;代晶晶;令天宇;王松;刘青枰5.基于RS和GIS技术的城市违建治理动态监测研究与应用 [J], 黄蓉;綦春峰;赵云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GIS与RS的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
基于GIS与RS的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对生态环境进行科学监测和评估,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在这方面,GIS(地理信息系统)与RS(遥感)技术的应用发挥着重要作用。
GIS是一种以地理空间信息为核心的数字化信息系统,可以实现空间数据的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显示。
RS则是通过航空摄影或卫星等设备获取地面信息的技术,包括光学遥感、热红外遥感和雷达遥感等。
将GIS与RS相结合,可以实现对生态环境的全面监测和评估。
首先,GIS与RS可以为生态环境的监测提供准确的数据基础。
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的地貌、植被、土壤、水系等信息,并将其与其他环境因子进行数据叠加。
利用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对大气污染、水资源利用、土地利用等指标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估,帮助我们了解环境变化趋势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其次,GIS与RS可以实现对生态环境的空间分析和模拟。
通过将空间数据输入GIS软件中,并利用其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可以对不同因素的分布和相互关系进行模拟和预测。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植被覆盖的变化趋势,预测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通过模拟地表温度的分布,评估城市热岛效应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这些分析和模拟结果,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生态环境的现状和问题,并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策略。
此外,GIS与RS还可以为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提供可视化和动态展示的手段。
通过将分析结果和模拟数据可视化呈现,可以使复杂的环境数据形象直观地展示出来,更加容易为决策者和公众理解和接受。
例如,我们可以将污染源的分布情况用热力图的方式展示,将不同时期的植被覆盖程度以动画的形式呈现。
这些可视化的手段,既能促进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也能在决策过程中提供参考依据。
然而,GIS与RS的应用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数据质量问题。
遥感数据的获取和处理,以及地理信息的采集和整理,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基于RS和GIS的生态环境监测评估应用系统
(如类等)[3]。 本系统采用面向对象(OOP)设计方法进行设计,以遥感
数据处理与生态环境监测评估为主线,实现遥感数据预处理 的常规功能(辐射校正技术、投影变换技术和几何纠正技术)、 遥感数据管理功能、数字图像处理功能(图像显示、图像增强、 图像缩放/挖图)与系统的应用功能(陆面温度 LST 和归一化植 被指数 NDVI 的反演计算,干旱、洪涝、火情等生态环境遥 感监测评估,监测区影像数据提取,分区面积统计),以及矢 量地理信息的叠加和矢量图形风格设置的实现。基于 RS 和 GIS 的生态环境监测评估应用系统的功能结构见图 1。
基 金 项 目 :“ 十 一 五 ” 国 家 科 技 支 撑 计 划 基 金 资 助 重 点 项 目 (2006BAD04B03);广西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桂科自 0640053,桂 科基 O778006-11);广西气象局科研基金资助重点项目(桂气发
2004-233-2)
作者简介:匡昭敏(1968-),女,高级工程师、硕士,主研方向:生 态环境,RS 和 GIS 技术的应用;陈超泉,副教授、硕士;黄永璘, 助理工程师;何 立,工程师;莫伟华,高级工程师、硕士 收稿日期:2007-10-22 E-mail:kzhaomin@
CBand 对象的个数、对象别名、对应文件的路径等;对象接
口包括获取通道数据、添加单通道对象、删除单通道对象等。
(3) 局 地 文 件 管 理 对 象 , 系 统 支 持 打 开 多 个 遥 感 数 据 文
示伸衡 整图
生态环境监测模块 地理信息处理
监
林 火 监 测 评 估
洪 涝 监 测 评 估
干 旱 监 测 评 估
测 区 影 像 数 据 提
分 区 面 积 统 计
取
基于“RS”和“GIS”的黑河中游调水前后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col f yrpw r nier g H hi n esy a n 20 9 , hn ) Sh o o doo e gne n , oa U i r t,N mi H E i v i g 10 8 C ia
AbtatA sr so pc cu e a r r s r f ieRvr nte ide ece n ansigi cl c ni n src: e e f m atocrnt t a f h i dl rahs di hres seo g a ev o . i i s i h w e t n e o He eo h m a n n t o l r i m n.C m ie i m t snigt h i e teeaut ni eeue r cl c ni n et nte dl rahs a dte et o bndwt r o es cnq ,h v a o xct f oo a ev o m n de ece, n he e n e u l i s doe g l i r o h mi h
月2 5日、0 0年 8月 1 20 0日、0 4年 8月 1 日3个 20 0
时相 的图像数 据 进 行分 析 。其 中 18 97年代 表 调 水
前的历史情况 ,00年代表调 水前生态环境 的变 20
化 ,0 4年代 表调水 后生态 环境 的本底 。 20 2 1 方 法与数 据来 源 . 研 究利用 黑河 流域 1 0 m 314k 范 围 内 20 00年 和 20 04年遥感 影像数 据资料 。 采用 国家 83计划 制 6
( 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南京 209 ) 108
摘 要: 黑河 中游调水和近期治理 中游生态环境产生一系列影 响 , 结合遥感技术对 中游生态环境 进行 评价 , 采用模
论基于GIS技术在水文水资源中的运用
论基于GIS技术在水文水资源中的运用关键词:GIS技术水文水资源管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GIS技术有了突破性的进展,通过其自身的不断完善,在水文水资源中得到广泛的运用,解决各种水资源中的疑难问题,对水文水资源领域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随着GIS技术的不断增强,其应用领域也逐渐扩大。
在农业、林业、土地资源、生态环境方面都有显著的成绩,但是,GIS技术还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不断的更新与完善,能使GIS技术在今后能运用于更广泛的领域。
1 GIS技术的应用领域1.1农业领域GIS技术最早被运用于农业领域,涉及到农业资源信息的管理、农业生产研究、农用土地适宜性的分析、农业持续发展的分析等各个方面。
主要表现在:(1)调查作用。
GIS技术可以监测土地的使用情况,收集农业资料,建立农业数据库,为农业资源信息奠定基础。
(2)分析作用。
GIS技术能够准确、客观、迅速的计算出各项农业信息,从而为我国的农业技术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3)管理作用。
GIS技术建立多项决策方案以及完备的系统,对农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管理效果。
(4)决策工具。
GIS技术可以帮助农业的生产发展做出正确精准的决定,进而促进农业的发展。
1.2林业领域GIS技术在林业方面主要表现在:分析林地的使用现状、植被分布面积、植被种植对环境影响的数据分析等。
(1)调查作用。
GIS技术可以及时的观察到林园的各种动态,比如林火、病虫害等突发状况,进而得到尽早的处理,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2)分析作用。
GIS技术可以对林业土地的利用情况、用于分析林种、树种、土壤情况等,进而使得土地能够充分并且合理的利用。
(3)管理作用。
GIS技术能够合理的调整林业种植布局,对不同的土地进行不同植被的种植,这样可以最大化的利用有限的资源,既可以避免对土地的破环,也可以得到充分的使用,也符合我国目前的国情。
(4)决策工具。
GIS技术的决策作用,不仅体现在农业领域,在林业领域也是十分突出的,目前,我国环境相对较差,与大量林木的破环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要想改变目前这种困境,就必须从根源入手,这样才能根治,所以及时有效的做出正确的决定是非常关键的,否则将会酿成大祸。
水电工程生态环境影响分析研究进展
分析相结合 的方法, 具体有 R V A / I H A法、 层次分析 法、 模糊综合评价 法、 费用效益 分析 法、 模糊物元综合评 价法等。通过
对 多种水 电工程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方法进行 归纳 , 指 出这 些评 价方法存在一定弊 端 : 层 次分析 法与模糊 综合 评价 法对数
第3 7 卷第 7 期
2 0 1 5年 7月
人
民
黄
河
Vo 1 . 37. No . 7
YEL L 0 W RI VER
J u 1 .. 201 5
【 水环境与水生态 】
水 电工程 生态环境影响 分析研 究进展
黄金 凤 , 夏 军 , 宋 云 浩 , 毛 能君 ’
中图 分 类 号 :X 7 9 9 . 1
水 电工 程建 设 产 生 了 很 大 的效 益 , 如发电、 航运 、 灌溉 、 渔业、 经济 发展 等 , 但是也 带 来 了一些 负 面影 响 ,
从而对生态环境产生了很大影响。 当代 中国 越来 越 看 重 生 态 环 境 建 设 , 并倡 导 “ 生 态优先 、 统筹考虑、 适度开发、 确保底线 ” , 最终实现人 与 自然 和谐发 展 。生 态环 境影 响分 析 可 以为河 流 的运 行管 理 以及河 岸 带修 复 提 供 依 据 , 因此 其 在 环 境 治 理 工作 中起到了非常重要 的作用 , 是环境保护不可缺少
这 些 负面 影 响的 产生 导致 越来 越多 的人 反对 建设 大 型 水 电工程 , 当然 , 其 生 态 胁 迫 效 应 的确 存 在 , 但 长 期 生 态环 境监 测结 果 显示 J , 一 些 环境 影 响 比如 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床 侵 蚀
基于GIS和RS的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基于GIS和RS的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石羊河流域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内陆河流域,南靠祁连山山脉,北邻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
同时,石羊河流域有突出的水资源和环境质量问题。
因此对其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研究有利于为当地政府治理环境问题提供客观的参考。
本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的方法,选取归一化植被指数、湿度、沙漠化指数、降水、气温和坡度6项指标对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
本文利用ArcGIS10.4和ENVI5.3对6项指标归一化后赋予权重,并基于传统“千层饼”的集成方式得到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等级图。
研究发现,上游生态环境质量较好,下游生态环境质量较差,中游生态环境质量由于人类活动频繁有明显恶化趋势。
标签:生态系统质量;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内陆河流域;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是指生态环境的优劣程度,它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从生态系统层次上,反映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及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适宜程度,是根据人类的具体要求对生态环境的性质及变化状态的结果进行评定。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人口增加以及人类发展对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生态系统发生退化,各种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环境质量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成为生态学研究的一个热点。
其中,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是将生态分析得到的重要信息进行量化,定量描述生态环境的质量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旨在于为政府提供客观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1.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1.1研究区概况石羊河流域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乌稍岭以西,祁连山北麓,东经101°41’~104°16’,北纬36°29’~39°27’之间。
研究区总面积为总面积4.16万平方公里,石羊河流域地势南高北低,白西南向东北倾斜。
全流域可分为南部祁连山地,中部走廊平原区,北部低山丘陵区及荒漠区四大地貌单元。
南部祁连山地,海拔2000~5000米,山脉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
基于RS和GIS的热力生态系统评价研究
基于RS和GIS的热力生态系统评价研究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热力生态系统评价作为生态环境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生态系统的现状和演变趋势,为生态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基于遥感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热力生态系统评价研究,具有信息量大、空间精度高等优点,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一、热力生态系统评价的概念及意义热力生态系统评价是指利用自然地理学、生态学、气象学等多学科知识,对生态系统进行热力学分析和评价,探索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流动规律,考察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等指标,为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支撑和决策依据。
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而热力学是揭示自然规律的重要手段之一。
因此,热力生态系统评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演变趋势和生态环境现状,为制定生态保护和管理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尤其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热力生态系统评价更显得重要和紧迫。
二、遥感技术在热力生态系统评价中的应用遥感技术是指在地面上遥远距离获取信息的技术,包括空间遥感和航空遥感。
遥感技术拥有信息量大、反映范围广、时间分辨率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自然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和区域规划中。
在热力生态系统评价中,遥感技术可以提供生态系统相关的多源数据,如温度、湿度、植被覆盖度等,为热力学分析和评价提供数据基础。
例如,利用MODIS遥感数据可以提取不同季节、不同年份的地表温度、植被指数等参数,分析地表温度分布情况和植被覆盖状况,得出地表温度和植被覆盖度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进而确定生态系统的状态是良好、一般还是较差。
同时,遥感技术还可以通过遥感图像的不同颜色、纹理、形态等特征,提取出不同类型的地表物质信息,例如水体、土地利用类型、建筑物等,为综合评价提供空间数据支撑。
三、 GIS技术在热力生态系统评价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是一种以地球空间信息为核心的信息处理系统,可以实现地图制作、空间数据管理、空间分析和空间决策等功能。
基于RS与GIS水土流失数据库的建立——以乌东德水电站坝址区为例
基于RS与GIS水土流失数据库的建立——以乌东德水电站
坝址区为例
刘纪根;邹翔
【期刊名称】《长江科学院院报》
【年(卷),期】2008(025)003
【摘要】以乌东德水电站坝区-典型区为例,详细介绍了土地利用现状及植被覆盖度的解译、坡度因子的提取、水土流失等级的划分及各专题数据库的生成,分析了试
验区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度、坡度及土壤侵蚀强度的分布状况,为金沙江水库建设、水土流失自动化监测及信息化管理提供依据和参考.
【总页数】4页(P100-103)
【作者】刘纪根;邹翔
【作者单位】长江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武汉,430010;长江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武汉,4300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57.1
【相关文献】
1.基于RS和GIS的乌东德水电站坝址区土壤侵蚀预测研究 [J], 刘纪根;赵健;张平仓;邹翔
2.基于ArcGIS Engine的乌东德水电站环境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J], 汪朝辉;宋丽;程学军;范春湘
3.基于RS和GIS的矿区水土流失定量监测方法研究——以福建省马坑铁矿区水土流失为例 [J], 王宁涛;陈植华;黄承忠;史婷婷
4.基于风险矩阵的水电站项目风险分级评估方法研究——以乌东德水电站为例 [J], 李玉峰; 刘袁春; 胡大山; 郭进扬; 王学强
5.基于3D Max和CryENGINE 3的水电工程三维可视化——以乌东德水电站为例[J], 刘小飞;罗功林;严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SD-GIS的水污染事故水质时空模拟和动态调控仿真系统
基于SD-GIS的水污染事故水质时空模拟和动态调控仿真系统研究1张波1,秦宇1(1.环境保护部信息中心,北京市朝阳区育慧南路1号,100029摘要:针对我国面临的重大水污染事故,结合前期建立的一维和二维系统动力学水质模型,将SD模型与GIS关联与集成,开发基于二三维一体化的水污染事故水质时空模拟和动态调控仿真系统;以2005年11月发生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为例,进行水质模拟结果验证和可视化动态调控示范等,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对污染带迁移和转化进行动态模拟和趋势预测,实现了突发水污染事故水质浓度的模拟、预测和基于不同应急策略的模型调控。
关键词:系统动力学;地理信息系统;水污染事故;时空模拟;一、引言近年来我国重大水污染事故频繁发生,对生态环境、人民健康及社会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例如,发生在2005年11月份的松花江水污染事故和12月份的广东北江镉污染都是重大水污染事故的典型案例。
在水污染事故的应急过程中,迫切需要掌握污染带的时空分布及污染物的浓度,从而快速、有效地制订应急响应的策略方案。
为满足水污染事故快速处置的要求,结合事故现场的实际监测数据,利用水质数学模型(简称“水质模型”对污染团到达各重要断面的时间、浓度、影响范围等做出及时准确的预测,模拟各种应急策略和方案的效果,为事故的应急决策提供定量参考的依据,是提升环境事故应急能力的重要途径。
然而,由于水污染事故在发生时间和空间、污染强度、污染物类型、发生水域的水文条件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并且污染物种类多样,迁移转化行为复杂,其运动机理比一般正常河流的污染状况更难掌握。
而现有水质模型用于水污染事故的水质模拟存在模型结构复杂,参数众多且难以率定,可视化动态调控功能弱等缺点,难以满足水污染事故时空动态模拟和预测的需要,更难对事故应急策略的制定提供快速和科学的依据。
针对我国面临的重大水污染事故,结合本文作者前期构建的一维和二维系统动力学水质模型,以二三维一体化的GIS软件作为空间计算平台开发水污染事故水质时空模拟和动态调控仿真系统。
基于GIS技术的九洲江流域水环境信息系统的开发
基于GIS技术的九洲江流域水环境信息系统的开发
李泉
【期刊名称】《科技创新与应用》
【年(卷),期】2011(000)003
【摘要】本文探讨了基于GIS技术的水环境信息系统的开发技术.九洲江水环境信息系统以Visual Basic作为开发平台,集成了GIS二次开发控件MapObjects,通过MapObjects提供的控件和自身编码,实现了系统的GIS功能.系统通过调用exe可执行文件的方法集成了水模型EFDC,并通过编写DLL,来实现系统与EFDC的数据传输.系统在具有一般信息系统所具有的的数据库操作功能外,还具有GIS技术的空间数据分析、处理、查询和管理上的优势,另外系统还具备强大的数值分析能力和可视化能力.相信系统的投入使用必能大大提高九洲江流域水环境信息管理与决策的水平.
【总页数】1页(P17)
【作者】李泉
【作者单位】广州市水务科学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22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基于GIS技术小流域水环境容量控制单元流量的推求
2.基于GIS技术的湖南省水环境信息系统设计
3.九洲江广西流域水功能区水环境质量分析及保护治理研究
4.基于GIS技术的流域水文水环境信息系统开发初探--以汉水流域为例
5.养殖污染主控流域跨区域水环境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以九洲江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GIS的沿运灌区水系生态服务价值评估的开题报告
基于GIS的沿运灌区水系生态服务价值评估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沿运灌区是灌区的一种,以其河流为水源,灌区长度明显大于其它灌区,灌溉面积较宽阔,适宜滨水农业发展,也增加当地的经济效益。
在沿运灌区的灌溉过程中,水体的流动对河岸形态、水生态环境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生态系统有不同程度的贡献。
因此,对于沿运灌区中的水系生态服务进行评估,可以有效地维护沿运灌区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的服务质量,促进沿运灌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基于GIS技术,建立沿运灌区水系生态服务价值的评估模型,对沿运灌区的水系生态服务进行评估。
通过该评估,可以分析沿运灌区的生态系统的状况,维护和提升灌区生态系统服务质量,促进沿运灌区的可持续发展。
本研究的内容包括:(1)综合分析灌区的环境、水利工程和水资源等方面的条件,确定研究方法和指标体系;(2)采用GIS技术获取沿运灌区的地理信息,建立沿运灌区的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模型,并开展实证研究。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研究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采用GIS技术、统计学方法和SCE模型,对沿运灌区水系生态服务进行评估。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包括:(1)收集沿运灌区的环境、水利工程和水资源等方面的数据;(2)建立沿运灌区的生态服务评估模型;(3)运用GIS技术进行空间分析,提取沿运灌区的空间信息;(4)运用SCE模型,评估沿运灌区的生态服务;(5)结合统计学方法,分析评估结果。
四、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建立的沿运灌区水系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模型,可以实现对沿运灌区的生态系统的评估和分析。
通过评估和分析可以提高沿运灌区的生态系统服务质量,保护和维护生态环境,也能够揭示沿运灌区水系生态环境的演化规律,为学术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基于GIS的城市水资源管理优化研究
基于GIS的城市水资源管理优化研究一、引言水是生命之源,对于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至关重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水资源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如水资源短缺、水污染、水生态破坏等。
为了实现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高效管理,需要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
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一种强大的空间数据分析和管理工具,为城市水资源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GIS 在城市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现状(一)水资源监测与评估GIS 可以整合水文、气象、地形等多源数据,实现对城市水资源的动态监测和评估。
通过建立水文模型,能够模拟降水、径流、蒸发等水文过程,预测水资源的变化趋势,为水资源的合理规划提供依据。
(二)供水管网管理城市供水管网是水资源输送的重要基础设施。
利用 GIS 可以对供水管网进行数字化建模,清晰展示管道的布局、管径、材质等信息。
同时,结合实时监测数据,能够及时发现管网的漏水点、压力异常等问题,提高供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水污染防治GIS 能够将污染源、水质监测站点、河流湖泊等信息进行空间整合,分析污染物的扩散规律和影响范围。
这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污染治理措施,保护水资源的质量。
(四)水资源规划与决策支持在城市水资源规划中,GIS 可以将土地利用、人口分布、水资源供需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为规划方案的制定提供直观的可视化支持,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GIS 在城市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数据质量和精度问题GIS 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依赖于输入数据的质量和精度。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水资源数据往往存在不完整、不准确、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影响了 GIS 系统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二)技术应用难度较高GIS 技术涉及到地理信息、计算机技术、水文模型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对于水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来说,掌握和应用这些技术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加强培训和技术支持。
(三)系统集成和共享问题城市水资源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和系统,如水利、环保、市政等。
基于GIS的中国水资源利用强度时空分异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GIS的中国水资源利用强度时空分异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基于GIS的中国水资源利用强度时空分异研究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随着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中国的水资源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加之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的影响,造成了水资源的紧缺局面。
因此,开展中国水资源利用强度时空分异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中国水资源利用强度的时空分布规律,可以为我国水资源的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的内容和目标本研究将通过GIS技术,结合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理念,对中国各地区水资源利用强度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研究。
具体包括:1. 收集中国各地区的水资源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2. 建立空间数据库,并利用ArcGIS软件进行空间分析;3. 利用统计学和空间分析方法,探究中国各地区水资源利用强度时空分布规律;4. 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中国水资源利用强度时空分异的影响因素和对策建议。
三、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本研究主要采用的方法和技术路线如下:1. 收集和处理数据,建立空间数据库。
2. 进行空间分析,评估各地区的水资源利用强度。
3. 利用聚类分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探究水资源利用强度的时空分布规律。
4. 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影响水资源利用强度的因素和对策建议。
四、预期的研究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1. 确定中国各地区水资源利用强度的时空分布规律。
2. 揭示影响中国水资源利用强度的因素和作用机制。
3. 提出中国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对策建议。
4. 建立一个完整的基于GIS的水资源管理平台。
五、可行性分析本研究采用了现代空间分析技术,如GIS技术和空间统计分析技术等。
这种方法可以更全面、准确地分析中国水资源利用强度的时空分布规律,且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同时,研究所需数据也能从相关单位、机构中获取,可行性较高。
六、研究的进度安排研究进度安排如下:1. 第一阶段:数据收集和处理,建立空间数据库。
2. 第二阶段:空间分析,评估各地区的水资源利用强度。
基于RS-GIS黄河三角洲路域生态本底分析与评价的开题报告
基于RS-GIS黄河三角洲路域生态本底分析与评价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人口增长,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路域生态建设成为了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生态本底是指地理区域内自然环境原有的生态状况和环境质量。
黄河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也是人口密集、城市化率较高的区域之一,其路域生态状况及生态本底评价对于生态环境维护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RS-GIS技术是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分析和处理的技术,可以快速获取大量的环境监测数据和图像信息,实现对生态环境的监测与评价。
综上所述,本研究选择黄河三角洲地区为研究区域,利用RS-GIS技术对其路域生态本底进行分析与评价,旨在为该地区生态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内容与目的1. 研究内容(1)基于遥感数据和GIS技术,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的路域生态环境进行遥感分类和土地利用分类,获得土地利用类型和生态环境信息。
(2)基于土地利用类型和生态环境信息,建立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
(3)利用RS-GIS技术,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的路域生态本底进行分析和评价。
(4)评价黄河三角洲地区的路域生态状况,探究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生态环境建设和管理建议。
2. 研究目的(1)掌握黄河三角洲地区的路域生态环境现状和特点,分析生态环境变化趋势。
(2)基于现有的遥感和地理信息数据,建立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实现对路域生态环境的定量分析和评价。
(3)评价黄河三角洲地区的路域生态状况,探究其生态环境受到的影响因素,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方法1. 数据采集与处理(1)利用遥感数据获取研究区域的土地覆盖/利用图像,实现土地利用分类。
(2)采集地面实测数据,包括气象、土壤、水质等数据,获取生态环境信息。
(3)采集相关文献、统计年鉴等资料,获取相关数据。
2. 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建立适合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生态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构建评价模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Abstract
Water resource is one of the irreplaceable strategic resources for human surviv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hydropower coming from water resources is one kind of clean energy.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hydropower can replace some thermal power so as to reducing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o make full use of water resource, the exploitation of cascade hydropower in a river basin is an international tendency and also the fundamental hydropower energy policy in 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cascade hydropower can bring enormous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but it also may have some negativ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mpacts (EEI). Eco-environmental impacts assessment (EIA)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easures which can minimize the negative eco-environmental impacts induced by cascade hydropower development. However, the EIA is obviously regional and spatial, and the traditional evaluation means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ground monitoring network are too inefficiency to meet the needs of management and decision of eco-environment. Whereas the spat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especially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owing to their macroeconomic, fast and 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can be powerful technological means for eco-environment evaluation. So far, the spat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have become important research means of global and regional (basin) eco-environment. In order to estimate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mpacts of cascade hydropower, the thesis employs the cascade hydropower development pilot project, Qingjiang River Basin cascade hydropower exploitation, as an example. The quantitative remote sensing inversion methods and GIS have been adopted to qualitatively and quantitatively research the impacts of cascade hydropower development on some key ecological environment factors, such as water environment, vegetation environment and land-use environment. Summarily, the main studies and achievements of thesis are listed as following:
总之,以 RS/GIS 为代表的空间信息技术是水电梯级开发生态环境时空影响定量 分析评价的必然趋势和有力手段。本文研究表明,水电梯级开发对流域水资源的时 空分布、植被覆盖环境和土地利用/覆盖的变化影响比较大。 关键词:水电开发,生态环境时空影响,定量分析,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水资源, 植被,土地利用/土地变化
(4)本文采用遥感分类方法和 GIS 技术定量地研究水电梯级开发对土地利用/ 覆盖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电梯级开发对清江中下游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 影响显著。清江流域在完成 2 级梯级开发后,水库淹没了 1.77%的耕地和 29.24%的 城乡及居民地,在梯级开发的后期,1.60%的耕地和 13.98%的城乡及居民地被水库 淹没;水电梯级开发在促进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加速了该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 型之间的相互转化,使该地区的土地利用结构进入快速调整和不稳定阶段。
I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3.18%和 25.43%;在完成 2 级梯级开发后的 2000 年,该地区的中植被覆盖和中高 植被覆盖所占面积的比例分别为 15.75%和 21.44%,而高植被覆盖所占面积呈现增 长趋势,比例达到 45.14%;在梯级开发后期的 2004 年,三者所占比例为:11.66%、 20.04%和 55.84%。
(1)在分析多源遥感数据的特点和清江流域水电梯级开发具体情况的基础上, 选择陆地资源系列卫星(Landsat)提供的 TM/ETM+为本文的研究数据,然后研究基 于遥感的定量反演关键生态环境因子的模型和方法、多源遥感数据融合技术和 GIS 的空间管理与空间分析。
(2)在研究多源遥感数据提取水体模型的基础上,采用 RS/GIS 研究水电梯级 开发对流域水资源时空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水电梯级开发对清江中下游地区的 水资源时空分布影响明显:该地区的水域面积从梯级开发前 1987 年 4 月的 65.31km2 增加到 2000 年 5 月的 102.25km2,而在梯级开发的 2004 年达到 112.74km2,从 1987 年到 2004 年的 17 年间清江中下游地区的水域面积增加了 72.67%;虽然该地区的水 域总面积有较大的增加,但该地区同时存在水资源增加和减少的区域。
(3)本文选择利用基于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的二元像元分解模型,定量研究水 电梯级开发对清江中下游地区植被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水电梯级开发对清江中 下游地区的植被覆盖环境影响比较大。在梯级开发前的 1987 年,中植被覆盖、中高 植被覆盖和高植被覆盖为该地区植被覆盖主要类型,三者所占比例电开发生态环境时空影响定量分析研究 姓名:李文波 申请学位级别:博士 专业: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 指导教师:张勇传;张秋文
20080606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摘要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由水资源转化的电能是洁 净的能源,对水能进行开发利用,可以代替部分火电,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环境污 染。为了充分利用水能资源,水电梯级开发是世界水电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 水电能源规划和开发的基本政策。然而,开发水电能源在带来巨大社会和经济效益 的同时,也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由水电能 源开发所引发的生态环境负面影响,对水电开发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是最有效的 措施之一。考虑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空间性,传统的地面监测 方法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不能满足生态环境管理与决策的需要;而以遥感和地理 信息系统为代表的空间信息技术,由于其具有宏观、快速和经济的特征,能够为生 态环境分析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了分析水电梯级开发对流域生态环境的时空 影响,本文以我国的水电梯级开发试点工程之一――清江流域水电梯级开发为例, 采用空间信息技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地研究水电梯级开发对关键生态环境因子(如 水资源环境、植被环境和土地环境)的影响。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