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思想发展史共26页
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历史
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历史欧洲深厚的园林文化传统和现代工业文明蕴育了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诞生,它的发展经历了各种风格形式和思想观念的演变。
在全球化进程急速推进的今天,欧洲当代景观规划设计仍然以其对传统和地方性的尊重,对最新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对各种艺术观念与形式的借鉴而在当代世界景观舞台上独树一帜,引领潮流。
1、现代景观规划设计萌芽随着欧洲工业城市的出现和现代民主社会的形成,欧洲传统园林的使用对象和使用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它开始向现代景观空间转化。
英国设计师莱普顿(H.Repton)被认为是欧洲传统园林设计与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承上启下的人物,他最早从理论角度思考规划设计工作,将18世纪英国自然风景园林对自然与非对称趣味的追求和自由浪漫的精神纳入符合现代人使用的理性功能秩序,他的设计注重空间关系和外部联系,对后来欧洲城市公园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英国从18世纪末开始的工业革命使许多城市环境恶化,为改善城市卫生状况和提高城市生活质量,政府划出大量土地用于建设公园和注重环境的新居住区。
19世纪下半叶,英国的一些艺术家针对工业化带来的大量机械工业产品对传统手工艺造成的威胁,发起"工艺美术运动",他们推崇自然主义,提倡简单朴实的艺术化手工产品,在他们影响下,许多景观设计师抛弃华而不实的维多利亚风格转而追求更简洁、浪漫、高雅的自然风格。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西方艺术思潮的转折时期,发源于比利时、法国的"新艺术运动"进一步脱离古典主义风格,为现代主义风格做准备,一些建筑师的景观设计作品从自然界的贝壳、水漩涡、花草枝叶获得灵感,采用几何图案和富有动感的曲线划分庭园空间,组合色彩,装饰细部。
2、现代景观规划设计诞生"新艺术运动"引发了欧洲艺术的现代主义浪潮,到1920年代初,一些景观设计师开始在一些小规模的庭园中尝试新风格,通过直线、矩形和平坦地面强化透视效果,或直接将野兽派与立体主义绘画的图案、线型转换为景观构图元素。
景观设计的历史与文化
景观设计的历史与文化景观设计是指将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出美丽而实用的室外空间的过程。
它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景观设计逐渐成为城市发展与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景观设计的历史与文化,并探讨其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一、古代景观设计的起源古代人类从远古时期开始就已经意识到了环境美化的重要性。
在古代文明如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人们通过建立花园、修建大型雕塑和雕刻庭院来表达对自然之美的追求。
这些景观设计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放松和娱乐的场所,还承载了人们对自然和宇宙的神秘崇拜。
二、近代景观设计的兴起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人们对城市环境的美化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近代景观设计在城市规划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巴黎的卢浮宫花园、纽约的中央公园以及伦敦的海德公园等都成为了世界上最著名的景观设计作品。
这些公园不仅具备了独特的艺术价值,更是城市居民进行休闲、运动和社交活动的重要场所。
三、景观设计与文化的相互影响景观设计与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这些文化因素不仅影响了景观设计的风格,还表达了人们特定的审美观和生活方式。
例如,日本的庭园设计强调自然与人造的和谐统一,体现了日本文化中的和谐和内敛;而中国的园林则注重布局的对称与平衡,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阴阳五行观念。
四、景观设计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景观设计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更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研究表明,接触自然环境可以提高人们的情绪和精神状态,减轻压力和对城市生活的不适感。
因此,合理的景观设计可以创造出舒适宜人的城市空间,为居民提供放松、娱乐和锻炼的场所,促进社会交流和互动。
总结:景观设计既是艺术的表现形式,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古代到近代,景观设计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景观设计风格也各具特色。
景观设计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更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城市景观设计概况及发展历程
城市景观设计概况及发展历程?城市建设是一个历史范畴,任何一座城市在营造自己的文化环境时,都需要在原有城市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使城市形象独具特色。
城市文化环境的营造应是长期型的建设,而不是突击式的装璜。
国内外大量城市建设的实践反复证明了城市的统一性和建筑的协调性是有文化内涵的城市必不可少的品质。
城市文化是人们在城市形成和建设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城市文化环境则是这个总和的外在表现。
本文所论及的仅仅指城市文化环境的硬体部分,即城市建设涉及的范畴。
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人们创造了不同的城市文化环境。
美国建筑大师沙里文曾说过:“根据你的房子就能知道你这个人,那么根据城市的面貌也就能知道这里居民的文化追求”。
西方文豪歌德说:“建筑是石头的书”。
雨果说:“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的思想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注入人类家园的每一条细流都不再是自然之物,它的每一滴水珠都折射着文明之光”。
日本建筑大师黑川纪章说:“其实我们创造城市就是在创造文化。
如果城市的建造仅是出于经济目的,那么城市中的人是很不幸的”。
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城市文化环境的营造,是一个高标准、高层次的课题。
它不仅仅是物质文明的建设,同时还受到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历史传统、民风民俗等诸多方面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和影响。
从城市规划建设自身来看,20世纪追求城市理想的诸多主义—从以1933年的《雅典宣言》为代表的现代主义到新城市主义、生态主义、多元化主义、女权主义等,虽说是各有侧重,但也确实揭示了现代城市发展中诸多重大问题。
应该说,这些重大问题对于城市文化环境的营造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1999年国际建协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通过的《北京宪章》提出:“新世纪的城市将走向建筑、地景、城市规划三者的融合”,并预言:“现代建筑的地区化和乡土建筑的现代化将殊途同归,而现代城市将更为讲求整体的环境艺术”。
从城市文化研究的视野来看,改革开放初期对地域文化的寻求曾兴起一时。
现代景观设计及其发展.ppt
“ 生 态 主 义 ” 景 观
20
4 现代主义之后的多元共生格局
论世 的纪 基生 本态
原学
则整
体
1 现代景观设计系统的形成
2 二战前后的现代主义及景观设计思潮
3 60年代到70年代的生态主义与大地景观
4 现代主义之后的多元共生格局
发展背景 发展历程 典型案例 代表人物 发展趋势
发展背景 发展历程 典型案例 代表人物 发展趋势
发展背景 发展历程 典型案例 代表人物 发展趋势
1 分解与重构及其多维度演绎
2 行为科学与人性化景观环境
3 生态学观念与方法的运用
4 地域特征与文化表达
5 个性化与独创性的追求
6 场所再生与废弃地景观化改造
7 节约性景观与可持续发展观
“节约”并不单纯意味着一次性工程造 价的少投入,而是在充分调研与分析的 基础上,通过集约化设计,以适宜性为 基础比选、优化设计方案,合理布局各 类景观用地,利用天然的河流、湖泊水 系,尽量减少对于洁净水源的依赖,最 大限度地重复利用既有的环境资源。
现代景观设计及其发展
现代景观设计及其发展
知识结构
knowledge structure
发展背景
发展历程
典型案例
代表人物
发展趋势
发展背景 发展历程 典型案例 代表人物 发展趋势
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背景
思想启蒙运动
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
两次世界大战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启蒙运动
法国大革命
近现代历史事件回顾
1王第57查二 一世7~839理次纪1年8一世工至,世7月世界业1“纪61于大革波世欧41战命日士纪洲6—,4顿,资0— 革倾在产年命1茶欧阶冬89群事洲级召3世17940众件盛发开纪年—攻”行动议69以10月占9是的会年后1,巴美一,8代,年德士国场企,科帝军底独思反图英学国突狱立想封通国技主袭,战文建过棉术义波法争化的征纺的国兰国的运思收织发家,大导动想新业展两, 揭火文税大开突革开索化,战 始集飞命了。运以全发团猛爆现1动讨面明— 进发7代,伐爆和7—5欧也苏发使各制同年洲是格。用种宪盟春历欧兰机1新会国,9史洲起器技议4与波0的义,术颁协士年序第,此、布约顿秋幕二结后新了国人,,次果机发《之民德被思遭器明人间在、认想到生层权为莱意为解议产出宣瓜克、是放扩会不言分星日中运展反穷》世顿组古动到对,。界上成时。采,并1、空法7代启煤议被争9打西2和蒙、会迅夺响斯年近运反速, 代了动而集冶殖应推的独发要团 金民用翻分立端求。、地于君界战于限交1和工主9。争1制通霸业471著的王运权生,~年名第权输而产建1德8艺一,等进立世国术枪从各行大吉纪进家,而行的大伦之攻达莱导业战促特交苏·克致,争进派芬的联星英特。了当奇英,顿国别经权1、国日9的资是济米1,本4枪产瓦的法开很发年声阶特发兰朗快动6拉月级制展西基波太开2革成。第罗及平8了命的第一日、欧洋美的改二共,拉洲战国开良次和萨斐大争独始工国,。 尔立多1使蒸拉业67被战数第 汽热革8983后争国二机窝命年世的家次于事以,5誉序,~世1件电辉7为幕并6界成力8格月5意,影大为的党年,大北响战第广人投实利美到达一泛联入行文独全到次应合使雅艺立世最用一用各复战界大为部,宾兴争。规大显分大派时开从模战著托大的期始1。的特利推8革的。1导点世党动命9“1火,纪4人机7专2三线人72发器年政60杰。类年的动初。”战跨代7普政,1月。争入7起及中变94他过了,4和、日年们程电, 的大法赶美发主气热辉陆国走、 展要时月煌会成詹英,是代政成议为姆、人同。变就通启士苏类盟科发,过蒙二等进国学生不《时世入2(技,6仅独代,蒸德术大个对立各邀汽意的革国欧宣种请时志迅命家洲言思信代帝猛中的而》想奉。国发断代且,最新期和展。表对英活教间奥主法签全属跃的重匈要国署世北的威要帝表大《界美中的廉国现革联艺殖心发和)在命合术民,明玛和三是国的地涌还丽协个资家发正现有共约方产宣展式出同国面阶都宣伏入:级 产告尔主言1(电革8生独泰英》力命07了立、国,的史年深。孟,组、广上美远1德史成法泛最国7的斯称世国应彻7人7影鸠“界、用底年富响、光反意,的1尔0。卢荣法大内一顿月“梭革西利燃次发,三、命斯机革明萨杰狄”同俄和命的拉”德。盟罗新,轮托作罗1。斯交为船加6品等1帝通此8,战99至一国工后4年1役38今大和具的,年的1为批塞的革4威春胜年世杰尔创命廉,利英人出维制树三斯成国推思亚,立世大了人崇想)新了和林这史乐家之通榜。 道场启玛格蒂间讯样。战蒙丽勒 芬的手文争运共战逊段学的动同役发斗方转启继扭明。发面折迪位转的中明的点了,蒸国。代。人标第汽段表1们志二机祺7主的着次车瑞81要思英世等统年有想国界。治英意,资大下军大动产战的投利摇阶的北降的了级局洋,但封势革政17丁建。命府8、统的1,39年薄治完在4英3伽,成英年国丘为。法9承月,法英的, 英认国意支国美大资持的国革产利下莎独命阶投,士立作级降参比。了革,加亚美充命法了,国分揭西协西独的开斯约班立思了轴国牙战想欧心,的争准洲国对塞是备和开同万世,北始盟提界为美瓦国斯史资解宣,上产。战法第阶1。9国一级1495的次取革1年8拉大得命5年月伯规统的18雷模治1序 等的地幕日月。殖位,民作推德大地了动国战争思了宣以取想世告同民和界无盟族理历条国独论史件失立上的投败的进降而战准程。告争备。1终9,。45它这年的场8月胜大1利战5,削日对弱,欧了日洲英本及、 拉宣法丁布、美无意洲条等的件国资投的产降势阶,力级第,革二使命次美起世国了界成推大为动战世作结界用束头。号战经争济进强一国步; 削其弱间了俄帝国国爆主发义十,月促革成命欧,亚动社摇会了主资义本阵主营义的世形界成体,系诞, 生开了始一了大无批产民阶族级独社立会国主家义。革命的新时代。
近现代景观设计学思想演化
派特里克·盖迪斯 派特里克 盖迪斯 Patrick Geddes,1854~1932 , ~
提出了两个重要思想 :
一是他所提出的“流域垂直分区 流域垂直分区”思想。以此表 流域垂直分区 表 达人的行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 达人的行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 二是在他的《城市开发:园林绿地和文化设施研 究》中认为城市的最基本结构是受到园林绿地和 城市的最基本结构是受到园林绿地和 文化设施的设计的影响而形成的,而工业区 而工业区、 文化设施的设计的影响而形成的 而工业区、商 业区和居住区则是次重要的。 业区和居住区则是次重要的
理查德·福尔曼 理查德 福尔曼(Richard 福尔曼 Forman)和米切尔 戈登 和米切尔·戈登 和米切尔 (Michel Godron)
《Landscape Ecology》 《Landscape Ecology Principles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Landuse Planning》 从环境科学角度认识到 影响景观规划的一些原 则。
希尔维亚·克劳 希尔维亚 克劳 (Sylvia Crowe,1901~1997) , ~
克劳在她的职业生涯 中花费了很多时间就 林业为英格兰政府作 顾问。她试图避免单 避免单 一树种以及方块状的 种植方式。建议采用 种植方式 自然形态种植混交林。 自然形态种植混交林 她在《The Landscape of Forests and Woods》 的报告中,举例如何 从生态价值、 从生态价值、经济价 值、娱乐价值和美学 价值的角度出发进行 重新造林
J.·B.·杰克逊 杰克逊 (J.B.Jackson,1909~1996) , ~
一位景观地理学家 并创办了一份极具影响力的小刊物《景观 (Landscape)》。 他向美国人民介绍了日常景观的价值 日常景观的价值。当时许多景 日常景观的价值 观设计师、建筑设计师等只关注一些特殊地段,而 低估了普通人日常活动对景观的影响。 杰克逊开始推动一场重视 推动一场重视 并保护文化景观——具有 并保护文化景观——具有 独特性的日常景观的运动, 独特性的日常景观的运动 如今这个运动已经具有很 大的影响力。
近现代景观设计学思想演化
/geddes/
Gedds的垂直 分区思想及其 所作的规划
G· 赫特金斯(G.E. Hutchings) E· C· 法格(C.C.Fagg) C·
在20世纪20~30年代,景 观规划的方法发生了重大 变化 。同时在那个年代, 现代意义的规划运动开始 了。 景观是一个由许多复杂要 素相联系而构成的系统。 如果对系统某部分进行大 的变动,将不可避免地影 响系统中的其他要素。景 观规划师不能仅仅是某方 面的专家,他必须拥有广 博的知识,以做出一个理 想的规划方案。
凯文· 林奇 (Kevin Lynch,1918~1984)
他认为规划师应该理解普通人认知他们周围环境的方法。 他在第一部著作《城市的意象(The Image of the City)》第一 次提出:规划师与普通人直接交流,以了解他们理解城市的 方式。 他曾说过,设计应该 使一个城市具有更明 晰的结构,以方便普 通人理解。他所认为 的一个好的城市应该 具有一个可让人理解 的结构及意象,而且 这种结构意象并非规 划师强加的,而是从 那些使用者的感知中 获得的。
劳伦斯· 哈普林 Lawrence Halprin
美国最著名的景观设计师之一。他在开始设 计项目之前,首先要查看区域的景观,并试 图理解形成这片区域的自然过程。再通过设 计来反映这个自然过程 。
菲利普· 路易斯 (Philip Lewis)
他作的最著名的可能是为威斯康星州公园系统规划。 他通过分析表明,沿着州内河流分布的廊道地区是 最需要保护的地区。他是第一位以环境廊道概念为 核心进行景观规划的规划师。
单一功能的,如沿高速环路布置 综合的,包括自然过程、生物过 的绿带,缺乏对自然过程、生物 功能不同 程和人文过程(如文化遗产保护、 过程和文化遗产保护、游憩等功 游憩,视觉体验)。 能的考虑。 系统的,是一个与自然过程、生 物过程和遗产保护、游憩过程紧 形式不同 密相关的,是预设的、具有永久 价值的网络,是大地生命肌体的 有机组成部分。 零碎的,往往是迫于应付城市扩 张的需要、并作为城市建设规划 的一部分来规划和设计,缺乏长 远的、系统的考虑,尤其缺乏与 大地肌体的本质联系。
景观设计思想发展史
景观设计的思想发展史
至此,景观设计的思想发展史就简短的概括完毕了。
在20 世纪 20~30 年代, 景观规划的方法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场变革是由英国学者 G·E·赫特金斯(G.E. Hutchings)和 C·C·法格 (C.C.Fagg)领导的。他们并不是 景观设计师,而只是测量师和地 理学家。他们编写磷钏 D贡献在 于认识到景观是一个由许多复杂 要素相联系而构成的系统。
景观设计的思想发展史
在这对大约30个重要的景观设计师的生平介绍,来 对整个景观设计的思想发展史进行简短概括。 关于我们这个学科好的定义是赫勃特·西(Herbert Simon)在 1968 年所写的《工艺科学(The Science of Artificial)》中提出的,他写道:“所谓设计,就是找到 一个能够改善现状的途径”。(这里侧重于大尺度上的景观 规划)
景观设计的思想发展史
19 世纪,英国正处在工业化时期,埃比尼泽·霍华德 (Ebenezer Howard,1850~1928)雷蒙·温翁(Raymond Unwin,1863~1940)以及其他一些人开始对当时恶劣的居住 环境不满。为此提出了很多主意,其中最著名的当属霍华德 提出的花园城市概念。其主要想法是要减小主要城市规模, 降低主要城市的人口密度,而以郊区环带包围中心城市,并 将人口安置在小型的近郊区新城镇里。所有的这些地区用高 效的公共交通系统连接起来。。随着时代进步,这个思想促 使了对建设近郊区的重视,今天,这个“新城市主义”再次 得到体现。花园城市思想对那些生活在城市近郊区的人们来 说是个很好的思想,但也造成了中心城市的衰退。
景观设计的思想发展史
派特里克·盖迪斯(Patrick Geddes,1854~1932)他提 出了两个重要思想,其中一个就是他所提出的“流域垂直分 区”思想。,他用“流域垂直分区图”来表达这些种关系。 第二个思想是。他认为城市的最基本结构是受到园林绿地和 文化设施的设计的影响而形成的,而工业区、商业区和居住 区则是次重要的。
景观设计发展历程
北京颐和园佛香阁
明 清的园林艺术水平比以前有了提高;文学艺术成了园林艺术的组成部分,所建之 园处处有画景,处处有画意; 明、清时期造园理论也有了重要的发展,出现了明末吴江人计成所著的 园冶一书, 这一著作是明代江南一带造园艺术的总结。该书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园林中的空间处 理、叠山理水、园林建筑设计、树木花草的配置等许多具体的艺术手法。书中所提 因地制宜、“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等主张和造园手法,为我国的造园艺术提供了 理论基础。
在我国历史上的景观设计主要是为少数人服务的;皇家宫苑 江南
园林等作为中国传统景观设计的代表总是为达官显贵、退隐官宦而营
造; 反映出的也往往是少数人的审美情趣。
皇家宫苑的华丽繁复,渗透着儒学规范、礼制,建造风格追求的
是一种绚烂之美,在于彰显帝王威仪与极度富有。
而中国私家造园布景的典范——江南园林,景观的营造讲究叠山
1 商周时期园林
囿是帝王园林的又一种形式;其规模则更大; 统治阶级占有的财富日 益积聚,他们为了寻欢作乐,便选择自然风景优美之处,圈占成片土 地,大兴土木,营造囿苑。
到了东周的春秋战国时代,各国对宫室园苑竞相经营。当时位于太湖 流域的吴 越二国已成为全国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境内河道纵横, 交通方便,山石资源丰富,花木繁茂,具有造园的优良条件。吴王阖 闾在公元前514年任用伍子胥筑吴城今苏州,吴王败楚后,建长乐宫 于城中,筑高台于姑苏山。此后,夫差接位,在城南建长洲苑为游乐 场所,扩建姑苏台,营造梧桐园与鹿园等宫苑 。
景观设计
第二节 景观设计的发展历程
人类营造园林;是基于想生活在一 种能与大自然相互融合,充分协调的 优美人居环境的实际需求; 人类在劳 作之余,都需要通过游憩活动来恢复 精神和体力。因此,几千年来人类一 直在利用自然环境,运用水 土、石、 植物、动物、建筑物等素材来创造适 宜人居的游憩境遇,进行营造园林的 活动。
景观设计的历史与文化
景观设计的历史与文化景观设计是指通过设计和规划,利用自然和人工环境元素来塑造城市、社区或者公共空间的形象与特征。
它既是对现有环境的改造,也是人们对自然环境的理解与诠释。
随着时间的推移,景观设计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在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不断演化。
1. 古代景观设计在古代,人们将景观设计与宗教、战争、政治等紧密关联。
希腊城邦的公共广场和罗马城市的庭院都是古代景观设计的典型例子。
当时的景观设计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并通过建筑、雕塑、水景等元素来创造出有序、美观的空间。
2. 文艺复兴时期的景观设计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成为了景观设计的中心。
在这个时期,人们对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试图将其复兴。
通过对古典建筑与自然景观的结合,帕拉铎式花园在此时诞生。
这些花园以对称、平衡与比例感为特征,成为文艺复兴时期景观设计的标志。
3. 英式花园的兴起18世纪,英国成为了景观设计的新中心。
当时,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悠闲的生活方式影响着景观设计的发展。
英式花园追求自然、随意、流动的美感,注重景点的过渡和连贯,给人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
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包括英国的肯尼尔沃斯花园和法国的凡尔赛宫花园。
4. 现代景观设计的革新20世纪,景观设计开始与社会、政治、环境等问题相结合。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对城市环境和公共空间的需求不断增长。
现代景观设计强调生态、可持续和社会参与等要素。
为了创造更具可持续性的环境,景观设计师开始使用自然材料、降低用水量、考虑风景的完整性,并通过社区参与促进人民对公共空间的使用。
5. 当代景观设计现在,景观设计已经成为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景观设计师在日常工作中需要考虑到社会、环境和文化等因素,以创造宜人且可持续的空间。
当代景观设计注重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通过保护自然资源和传统文化,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总结:景观设计的历史与文化紧密相连,每个时期都在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发展。
第二章 景观设计的发展历程
1.1.3 原始人居住地的特点•有安全的水源和固定的食物来源•有明显的地标•空间尺度易于识别和感知•具备适宜居住和种植的小气候1.2 村庄的产生•时间:新石器时代•早期形态:周围是围墙和壕沟,边缘为田野和园圃,村内有人工饲养的家禽家畜•主要表现:开始种植各种粮食作物和驯化野兽,实现自给自足1.3 村庄向城市的转化:“国”者“城”也阶级和国家的出现2.中国传统的景观意识•中国传统园林美学•中国的风水理论•中国传统城市景观2.1中国传统园林美学•圃-囿-园-林•基本成分:1、软质景观:树木、水体、和风、细雨、阳光等,常为自然的东西;2、硬质景观:铺地、墙体、栏杆、景观构筑等,通常为人造的产物。
•基本原理:意在景先(立意在前,布局在后)物境、情境、意境三者相结合•中国四大名园: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四大名园:拙政园、留园、狮子林、沧浪亭都遵循天地人合一、阴阳平衡、五行相生相克这三大基本原则。
2.2.2“风水”理论的相关术语•“气” 察砂观水 点穴吉祥地取向 罗盘 风水学说在中国古代的意义1、表达了传统先民对自然的尊重2、进一步表达了先民的朴素自然观3、表达了古代人们对环境的认知和分析•当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国古代城市景观的演变中国最早的城市出现在商代,3.世界景观设计的发展3.1 古埃及的景观设计•园艺技术发展较早:棕榈、无花果、葡萄、芦苇等等;•房屋:多为低矮的平顶屋,富人住宅建有庭院;•巨大的人类景观构筑物:金字塔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是人类文明发祥之一、 3.3 古希腊的景观•爱琴海文化克里特迈西尼雅典卫城3.4古罗马的景观古罗马的建筑按其历史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伊特鲁里亚时期(公元前8-前2世纪),伊罗马共和国盛期(公元前2世纪-前30年)罗马帝国时期(公元前30年-公元476年)建筑师与建筑著作维特鲁威(Vitruvius)的《建筑十书》是现存欧洲最完备的建筑专著,书中提出了“坚固、适用、美观”的建筑原则,总结了建筑设计原理、建筑材料、建筑构造等内容,同时提到了建筑物和城市、道路、地形、朝向、光照、风向、水质等诸多因素的关系,并且谈到了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
第二章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历程
一休寺禅院
高野山金刚峰寺蟠龙庭
禅院式枯山水方丈庭园
室町时代(1338—1573)到桃山时代(1573— 1600),日本茶庭逐渐遍及各地,成为一种新式园 林,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流派。此时又出一本《嵯峨 流庭古法秘传》,书中有“地割法”、“庭坪地形 取图”等内容,枯山水式庭园以京都龙安寺方丈南 庭、大仙院方丈北东庭最为著名,寺园内以白沙和 拳石象征海洋波涛和岛屿。
2、日本中期的寺园、枯山水及茶庭
(1)12~13世纪,特别重视佛教的作用,此时 从中国宋朝传人的禅宗思想更受欢迎,所以大兴 寺院庭造之风盛极一时。中国宋代饮茶风气传人 日本以后,在日本形成茶道。茶道和禅宗净土结 合之后更带有一种神秘色彩,根据茶道净土的环 境要求,造庭形式出现了茶庭的创作。
日本茶庭
(一)日本园林
1、日本古代宫苑 (1)在3—4世纪时,孝照天皇建有掖上池心宫,崇神 天皇建有矶城瑞篱宫,乐仁天皇建有缠向珠城宫,及正 天皇建有紫篱宫,武烈天皇建有泊濑列城宫,这些宫苑 外围开壕沟或筑土城环绕周边,只留可供进出的桥或门。 内中有列植的灌木和用植物材料编制的墙篱,宫苑里都 开有泉池,以作游赏和养殖。 (2)6世纪,佛教东渡到日本,受佛教的启发,在宫苑 的河边池畔或寺院之间,除了起筑须弥山外,还广布石 造,一时山石成为造园的主件。这是模仿中国汉代以来 “一池三山”的做法,从皇家宫苑遍及到各个贵族私宅 庭园之中。
(2)随着幕府、禅宗和茶道的发展,造庭又一度 形成高峰,并且在造庭式样上也有所创新。日本造 园史里最著名的梦窗国师创造了许多名园,例如西 方寺、临川寺、天龙寺等庭园都经他手创作。梦窗 国师是枯山水式庭园的先驱,他所做的庭园具有广 大的水池,曲折多变的池岸,池面呈“心”字形。 从置单石发展迭组石,还进一步叠成假山设在泷石, 植树远近大小与山水建筑相配合。利用夸张和缩写 的手法创造出残山剩水形式的枯山水风格。
70年代以来的景观设计新思潮
70年代以来的景观设计新思潮●后现代主义与景观设计●背景●波普艺术出现并蔓延到设计领域●城市化问题严重,人们对现代文明失望,怀念传统文化●发展●文丘里●《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富兰克林纪念馆●詹克斯●《后现代主义建筑语言》●查尔斯•摩尔●新奥尔良市意大利广场●巴黎雪铁龙公园●北部:白色园、2个大温室、7个小温室、运动园、6个系列花园●南部:黑色园、中心草坪、大水渠及其旁边的七个小建筑●特点:将传统园林中的要素用现代主义设计手法重新组合展现,体现了典型的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想●后现代主义特点:各种元素的搭配拼接,是现代主义的继续和超越,其设计是多元化的。
很难将一个作品完全看作是后现代主义的,往往是复杂因素的集合●解构主义与景观设计●提出●对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提出质疑,将一切既定规律加以颠倒,反对统一和谐、形式、功能、结构、经济彼此之间的联系,认为建筑设计不考虑周围环境,提倡裂解、悬浮、消失、分裂、拆散、移位、斜轴、拼接手法会产生不安全感●拉维莱特公园●设计理念●周边环境●设计内容●点线面的要素构成●特色●评价●解构主义评价●极简主义与景观设计●极简主义●概念●把艺术造型剥离到只剩最基本的元素而达到纯粹抽象●极简主义特征●高度抽象、非精神、非感情、客观化、工业材料、现代技术加工、形式简单明晰、简化颜色、直接与环境发生关系、非关联构图,只强调整体●对景观的影响●形式上追求简化●重复运用单纯几何形体要素单元,形成不断生长的活的结构●用不同材料质地和颜色划分空间,也使用非自然材料●彼得沃克●设计思想●受现代主义影响,早期作品两个倾向●建筑形式扩展●与周围环境融合●“序列”的手法:要素重复使用或间隔重复●代表作●泰纳喷泉●伯纳特公园●索拉那IBM研究中心园区●作品特征●评价●艺术的综合——玛莎•施瓦茨的景观设计●设计风格●受极简主义和大地艺术影响●反对都市中的风景式景观,认为人和自然密不可分●探索几何形式之间的关系,大量运用直线和网格等纯几何形体,有强烈秩序感,与极简主义有共性,容易融入城市大环境●临时性景观或临时性构建体现过程艺术和大地艺术的影响●受波普艺术的影响●日用品和普通材料代替传统材料,人们缺少对作品概念方面的关注●色彩绚丽,有通俗观赏性●后现代主义者●继承和批判现代主义,认可其社会观念:设计为所有阶层享用●用混凝土沥青塑料代替昂贵材料;●融入后现代主义思想,具有深层次的意义,又违背了极简主义非表现非参照,反映了后现代主义注重历史文脉和地方特色●常用古典园林要素以现代手法加以抽象变形●代表作●亚特兰大的里约购物中心●迈阿密国际机场隔音墙●纽约亚克博•亚维茨广场●与沃克的作品比较●施瓦茨●倾向波普艺术,有各种艺术混合●多用普通材料,造价低●色彩丰富绚丽●植物是次要的●沃克●热衷极简主义●喜欢用昂贵精致材料,最求精美永恒和神秘●色彩简单柔和●植物是作品中的重要元素●沃克对其评价●挑战景观设计准则和定义,有自由非常规的特点●公共项目中由于限制多表现后现代主义和极简主义●临时性实验景观中作品更大胆,诙谐讽刺,有波普特点●每个作品有强烈视觉冲击●艺术与科学——哈格里夫斯的景观设计●设计风格影响因素●大地艺术影响,致力于探索介于生态和艺术之间的方法●经历龙卷风,改变对美的概念,表现自然界动态、变化、分解、侵蚀、无序的美●离开swa后自创事务所,打破现有结构,更开放更有生气,富有雕塑感●设计作品●加州圣•何塞市市中心广场公园●园路布置维多利亚风格灯柱木质座椅,隐喻城市历史●园路交叉形成的三角形广场是公共演出平台●西部沿一系列同心弧种植果树是对果园的回忆●评价:广场提供了穿行、休息、演出、聚会的场所,寓意着城市自然环境和文化历史●拜斯比公园(废弃地整治)●强烈的雕塑语言融合到敏感环境和社会历史中,创造富有隐喻和符号的公共空间,将后工业景观转变为优质景观●圣何塞市瓜达鲁普河公园●设计特点●1 大多是反应社会问题的公共项目,设计体现了他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环境与历史社会文化结合;将设计技巧与社交活动结合●2 大胆创新,功能内容丰富,对废弃地改造有经验●3 自然要素与人产生互动,称为环境剧场,与大地艺术相同用非自然形式表现人与自然相融●4 设计包含对历史和环境的隐喻,体现文脉延续,具有地域性和归属性●5 结合生态主义,但同时不应忽视人类生活和文化的需要,考虑文化延续和艺术形式●评价●作品将文化与自然,大地与人类联系在一起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
景观设计思想发展史
景观设计思想发展史(上)——2001年在北京大学的演讲作者:(美)卡尔·斯坦尼兹(Carl Steinitz) 黄国平(翻译)发表:《中国园林》2001(5):92-95Landscape Planning:A History of Influential Ideas编者按:2000年9月8日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中心、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和北京园林学会邀请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院景观规划设计系亚历山大与维多利亚·维利教授卡尔·斯坦尼兹(Carl Ateinitz)在北京大学作了题为“景观设计思想发展史”的讲座。
受到500多位听众的热烈欢迎,并将会对中国景观设计学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让广大读者了解讲座内容,本刊特约请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中心硕士研究生黄国平整理后介绍给读者,英文整理稿曾请卡尔教授亲自审核,现翻成中文分两次发表如下。
我作为一个教师、研究者和景观规划师,主要受到的是欧美文化的影响,但在研究生时期就学习中国文化及亚洲文化。
因此我清楚地知道,景观规划的概念并不仅仅起源于欧美。
严格地讲,我也不是一个历史学家,我是一个面向未来的景观规划师,而且是受传统观念影响较大的景观规划师。
两年多前,我就一直想做一个报告,以告诉大家前人的思想如何影响我现在的工作,今天很高兴能完成这个心愿。
在报告中,你们所见到的不是介绍一些著名项目的幻灯,而是关于大约30个重要人物的介绍。
对于其中每个人,我将展示他(她)的照片并介绍其生平。
更重要的是,将介绍蕴藏在他们所作项目背后的重要思想。
同时,这个报告是非常简短的,这30个人每位都有不凡经历,而对我而言,他们每人可能会有一两个重要的思想影响至今。
关于我们这个学科最好的定义是赫勃特·西蒙(Herbert Simon)在1968年所写的《工艺科学(The Science of Artificial)》中提出的,他写道:“所谓设计,就是找到一个能够改善现状的途径”。
浅谈当代中国景观设计学的演变史
浅谈当代中国景观设计学的演变史作为“人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的载体——景观设计学的发展和嬗变,不仅有其对历史脉络的继承,也深受现实生活的影响。
在过去的100年间,随着栖居时代的更迭,人们的价值观和社会需求不断改变,现代景观设计学经历了从蹒跚学步到茁壮成长,从畏葸困顿到多元共生的历史进程。
在中国,这一过程甚至被压缩至短短的10年,而且面临着更多的矛盾和问题,昨夜还是随风潜入的绵绵细雨,今天已是阳光灿烂的兴盛行业。
但一种学科,如果不能通过持续创新保持自身的学术活力并适应时代要求,就注定会走向衰亡,古老而又新兴的景观设计学也不能例外。
我们在10年光阴间的那一缕缝隙中稍事停留,盘点往昔、警醒现实、寻找价值,这既是中国当代景观设计学自赎之道,也是创新发展之途。
1 中国景观设计的十年嬗变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种类型的园林景观项目纷至沓来,国外的景观设计思想和作品也通过各种渠道被介绍到中国,巨大的市场诱惑力让本土的、境外的设计公司纷纷染指中国的景观设计项目。
于是,中国的景观设计(风景园林)行业在古老的造园学基础上萌发成长起来,又因为东西方文化和思想的混杂碰撞、行业名称和规范的争议等因素,中国的景观设计业在极短的时间内,在重重的矛盾中,快速生长而又不断嬗变。
1.1 破冰之旅——昆明世博会出于扩大国际影响和促进交流合作的目的,中国政府自1992年起向国际展览局申请在中国举办世博会,1994年12月7日获国际展览局通过举办国际A1级园艺博览会。
当时,园艺博览园选址昆明市的金殿风景名胜区,根据地势采用组团式布置,主要包括中国馆、人与自然馆、大温室、科技馆和国际馆5大室内展馆;竹园、蔬菜瓜果园、药草园、盆景园和树木园6个专题展园及国内、国际、企业3大室外展区。
博览会于1999年5月1日正式开幕,10月30日闭幕,历时184天。
它广泛的政治和经济价值在此不再赘言,但对于中国的景观设计行业而言却不亚于是一场破冰之旅,国外的园艺科技成果、园林设计思想、建造工艺材料等向国人进行了一次全方位、多维度、直观的展示,尽管这些国外的展园大多数都不是当时世界顶尖的景观设计师所设计,但是已经足够吸引眼球,震撼人心,那些一味仿古,“一池三山”式的园林模式开始受到质疑,新鲜的血液已经汩汩而出,迫不及待了。
园林景观设计思潮的沿革与展望
园林景观设计思潮的沿革与展望——简谈现代艺术思潮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摘要:风景园林设计作为重要的精神文化的价值开始被重新认识,现代园林在全面吸收与继承古典园林成就的基础上,更加开放与自由,艺术手法亦有极大创新。
本文就现代艺术思潮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进行分析,主要从20世纪下半叶的后现代主义及大地主义两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古典园林、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现代艺术思潮、后现代主义、大地艺术Abstract : Designed landscape garden is as important ethical and cultural values was again, and modern gardens in full absorption and classical gardens achievements on the basis of the more open and free, art is also a great innovation. this is the trend of modern art in garden design impact analysis, mainly from the 20th century the postmodernism and feminism on the two aspects.Key words:Classical gardens modern gardens landscape design the trend of modern art postmodernism earth art园林景观师作为城市空间的设计师,承担着重要的社会使命。
风景园林设计作为重要的精神文化的价值开始被重新认识,在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出现了近代设计理念无法解释的多样的自然观和生活观。
能够充分表达这种新思潮的风景园林设计学理论及实践,这在世界各国都已成为最为关注的话题。
景观设计思想发展史(下) ——2001年在北京大学的演讲
景观设计思想发展(上)景观设计思想发展(下)派特里克·盖迪斯(Patrick Geddes,1854~1932)(图37)不仅是一位哲学家、生物学家,而且还是一位规划师。
他提出了两个重要思想,其中一个就是他所提出的“流域垂直分区”思想(图38)。
作为一名进化论者和宏观思想家,盖迪斯对于人的行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非常感兴趣,他用“流域垂直分区图”来表达这些种关系。
这个分区图根据海拔从山顶一直延伸到海滨,在海拔最高的地区,通常是矿工工作的地方;在次高的地区分布着森林,那里是伐木工人工作的地方;再往下则是猎人和牧羊人工作的环境;靠近低地的地方则是农人和园艺工作耕耘的地方;海拔最低的海岸附近则是渔民的生活场所。
盖迪斯认为如果不遵从这种人地关系,其最后结果要么是失败,要么就是将花费大量的能量并且冒很大的危险。
盖迪斯曾环游世界,在很多地方做过项目,尤其是在英联邦国家。
他的第二个重要思想曾影响了他所做的很多规划,他在他所作的题为《城市开发:园林绿地和文化设施研究》的规划中阐述了这个思想。
他认为城市的最基本结构是受到园林绿地和文化设施的设计的影响而形成的(图39),而工业区、商业区和居住区则是次重要的。
图37 派特里克·盖迪斯图38 流域垂直分区图图39 “城市开发:园林绿地和文化设施研究”中的规划图图40 埃比尼泽·霍华德图41 雷蒙·温翁图42 花园城市19世纪,英国正处在工业化时期,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1850~1928)(图40)、雷蒙·温翁(Raymond Unwin,1863~1940)(图41)以及其他一些人开始对当时恶劣的居住环境不满。
那时,穷人和工人阶级的居住区往往是拥挤、危险且污染严重。
许多知识分子认为人不应该居住在那样的环境中。
他们为此提出了很多主意,其中最著名的当属霍华德提出的花园城市概念(图42)。
景观设计的历史与现状报告
景观设计的历史与现状报告一、引言景观设计是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旨在创造出美丽、功能性与可持续的室外环境。
本报告旨在探讨景观设计的历史背景,并分析当前的景观设计趋势与发展方向。
二、历史回顾1. 古希腊与罗马时期的景观设计古希腊与罗马时期的景观设计注重对自然环境的模仿与提升。
公共花园与城市广场的兴起,为人们提供了集休闲、社交与艺术于一身的场所。
2. 欧洲的宫廷花园欧洲宫廷花园起源于16世纪的意大利,并进一步在法国与英国发展壮大。
这些花园以几何布局、多样的灌木剪裁和喷泉为特色,强调力求完美的对称和秩序。
3. 伦敦的现代公园19世纪工业革命后,伦敦成为了一个快速发展的城市,公园的建设迅速展开。
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需求增加,景观设计变得更加注重自然与生态平衡,例如伦敦的海德公园与里士满公园。
三、现状分析1.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性在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注重可持续性发展和环境保护。
景观设计师开始采用生态学原则来打造绿色景观,例如利用雨水收集系统、植物过滤水源等手段达到节约资源与减少环境影响的目的。
2. 城市化的挑战与创新随着全球城市化的加剧,城市景观设计面临着独特的挑战。
景观设计师需要寻找创新的解决方案,以提高城市空间的可用性,并创造出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的宜居环境。
3. 现代科技的应用现代科技的发展为景观设计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例如,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帮助人们在设计之前体验景观效果,无人机技术可以用于勘测和监测工程进展。
这些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景观设计的效率和质量。
四、发展趋势与展望1. 城市农业与垂直绿化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关注增加,城市农业和垂直绿化将成为未来景观设计的重要方向。
通过在建筑物表面和城市空地上引入农作物和绿化,可以增加城市的绿色面积、改善空气质量,并提供可持续的食物生产。
2. 可持续交通与活动空间未来的景观设计将更加注重可持续交通和人与自然的互动。
设计师需要创造更多的步行道、自行车道和多功能活动空间,以减少对汽车的依赖,并促进人们的运动和社交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