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我国降水的分布特征

合集下载

中国的自然环境知识点

中国的自然环境知识点

中国的自然环境知识点“地理”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易经》。

古代的地理学主要探索关于地球形状、大小有关的测量方法,或对已知的地区和国家进行描述。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国的自然环境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中国的地形1、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并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三级阶梯界线的山脉: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2、构成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第一阶梯主要由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构成;第二阶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等;第三阶梯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3、地势对我国的影响:①气候: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较为丰富的降水;②河流: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了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入海洋。

古诗云“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③交通: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4、我国的主要山脉:(落实到地图上)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区。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玉山。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弧形走向:喜马拉雅山脉。

弧形山系:是世界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为世界最高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5、中华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衡山;中岳嵩山6、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

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

内蒙古高原:高原地势平坦开阔,西北部多荒漠、戈壁、东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

黄土高原: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

中国降水

中国降水

各地不同的 农作物和饮食习惯
成语“南船北马”反映了南北方地区传统交通运输 工具的差异,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产生这种差 异的原因。
南方地区雨季长,降水丰富,河湖众多,传统的运输 方式以水路运输为主;北方地区雨季短,降水少,河 湖少,传统的运输方式以陆路运输为主。
【总结归纳】 东南 向_____ 西北 递减。 1.受海陆位置的影响,我国降水从_____ 2.各地降水不同,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如南方房 尖顶 平顶 屋多为_____, 北方房屋多为_____; 传统交通工具是 南船北马 _________, 饮食:南米北面等。
火烧寮降水的水汽来自太平 洋;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降水的 水汽来自印度洋。
下面三幅降水量柱状图反映了我国降水的什么特点?
降水集中在夏季
一、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
1.地区分布: (1)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从_________ 东南沿海 向_________ 西北内陆 递
减。
(2)降水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东南沿海一带的年降水 1 600 毫米以上,而西北内陆的大片地区年降水 量多在______ 50毫米。 量不足___
西南傣家竹楼
江南特色民居
新疆晾晒葡萄的晾房
这些地方的房屋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呢?
【慧眼识图】
1.在图中找出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有哪些? 青藏高原东南部、秦岭—淮河一线。 2.说一说中国降水量地区分布有什么规 律?
我国降水地区差异大,东南沿海降水 量较大,越往西北降水量就越小。
火烧寮为什么会成为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呢?托克逊为什么成为我国降水最少的地方?
秦岭—淮河 3.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沿____________ 一线分布, 湿润 半湿润 这也是______ 地区和_________ 地区的分界线,1月份 亚热 0 ℃ 等温线,______ 暖温 ______ 带和_______ 带的分界线。

中国气候气温和降水

中国气候气温和降水

气候特点
季风气候显著
中国季风气候显著,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冬 季盛行西北季风。
气温和降水地区差异大
中国气温和降水分布在不同地区差异较大, 如南方温暖湿润,北方寒冷干燥。
气候类型多样
中国地势复杂多样,气候类型丰富,包括温 带、亚热带、热带等多种类型。
气象灾害频发
中国气象灾害频发,如洪涝、干旱、台风、 寒潮等。
季温暖湿润。
热带气候
主要分布在海南、云南、广西 等地区,全年高温多雨,雨热
同期。
高原气候
青藏高原等高山地区,气候寒 冷,降水较少。
气候分区
1 2
东部季风区
受季风影响显著,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降 水较少。
西北干旱区
降水稀少,气候干燥,主要依靠内陆河流灌溉。
3
青藏高原区
海拔高,气温低,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
02
中国气温分布
年平均气温
总结词
中国各地的年平均气温差异较大,呈现出明显的纬度和地形 特征。
详细描述
中国的年平均气温在-48℃至28℃之间,从北到南逐渐升高。 北方地区的气温普遍较低,而南方地区的气温相对较高。例如, 黑龙江省的漠河地区是中国最冷的地区之一,而海南省的三亚 市则是中国最热的地区之一。
在中国,最低气温的分布与纬度和地形密切相关。一般来说,纬度越高,最低气温越低;而海拔越高,最低气温 也越低。此外,中国的极端最低气温记录为-52.3℃,出现在黑龙江省的漠河地区。
气温变化趋势
总结词
近年来,中国气温呈现出上升趋势,尤其是冬季和夏季的气温。
详细描述
根据气象数据,中国近几十年来气温普遍上升,尤其是冬季和夏季的气温。这可能与全球气候变暖有 关。然而,不同地区的气温变化趋势可能存在差异,一些地区可能会出现气温下降的情况。

中国的降水特点

中国的降水特点

第二节气候教学重点:1、知道我国自东向西跨四个干湿区,并能指出湿润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2、理解我国气候特征;知道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知识点1 降水:东西干湿差异显著1、降水的空间分布:从总体上看,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

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东南沿海一带的年降水量多在1600毫米以上,而西北内陆地区的大片地区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

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湾岛东北部的火烧寮,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是我国降水最少的地方。

成因:距离海洋远近及季风影响。

注意: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和秦岭——淮河一线,它与1月份0°C等温线走向大体一致;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经过大兴安岭西侧——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东部一线;2000毫米年等降水量水经过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缸底斯山一线。

2、降水的时间分布:(1)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也不均匀。

大多数地区的降水集中在4—10月,这期间的降水量一般占到全年降水量的80%左右。

(2)在不同地区,雨季的长短差别很大。

一般来说,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3)降水的年际变化大。

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很大,有的年份降水多,有的年份降水少。

北方大于南方,西北干旱地区变化率更大。

这往往给生产和生活带来较大的影响。

成因;降水的年际变化与夏季风进退规律反常有关。

降水的季节变化与夏季风的进退迟早有关,(展示北京、武汉、哈尔滨等城市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

思考我国夏季气温、降水的共同特点是什么?)3、我国的干湿地区:干湿地区的划分:根据一个地区年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我国可以划分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四类地区。

中国干湿区划分知识拓展:东北三省东部为湿润地区的原因:东北的大兴安岭北部、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以东地区属于湿润地区,这是因为这些地区纬度较高,气温相对较低,森林覆盖率高,蒸发量小,气候较为湿润不同干湿地区产生的影响植被:湿润区——森林;半湿润区——森林草原;半干旱区——草原;干旱区——是、沙漠。

中国降水分布及特点

中国降水分布及特点
200 50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4、年降水量200毫 米以下的地区大多在 西北内陆地区
台湾火烧寮年平均 降水量达6558mm, 降水最少的新疆托 克逊年平均降水将 仅5.9mm.
降水量 (毫米) 1600
800 400
200 50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5、我国降水的 地区分布特点—— 东南多,西北少, 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 中国降水的来源 • 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 • 中国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 • 中国干湿地区分布 •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
水汽来源 输送途径 北冰洋 冷空气侵袭 大西洋 西风带
发生时间 输送水量 影响区域
冬半年
少 北方地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冬季
少 西北地区
印度洋
西南季风
夏季
西风带南支气流 冬季

西南地区、长江流域 及其以南
六月长江中下游地区
梅梅 雨雨
注意六观月察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七月、八月华北、东北地区
注七意·观八察月
伏旱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注意九观月察
九月南撤到南部沿海地区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二、我国降水的季节变化
注意观察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夏 季 风 的 进 退
结论
东部地区 雨带推移
华北、东北 7、8月
森林
和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南部和青藏 森林
高原东南部
草原
半干旱 地区
年降水量<400mm 降水量<蒸发量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和青藏高原大部分
草原
干旱地区
年降水量<200mm 降水量<蒸发量

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特点

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特点

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特点
降水的空间、时间分布特点:
1、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2、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夏秋季节多,冬春季节少
①干湿季明显,四季分明。

冬季受高纬度来的偏北季风控制,气候干冷、风大。

夏季主要受来自海洋的偏南气流影响,气候湿热、多雨。

过渡季节即为这两种控制气流相互作用,天气冷、热、晴、雨多变。

②雨季起讫规律性明显。

南方早,北方迟,东部早,西部迟。

雨季结束,北方早,南方迟,东部早,西部迟。

③由于受季风影响,东部近海多雨,西部干旱少雨,南方比北方多雨。

季风雨的多少及来临迟早均对农业生产产生深刻影响,甚至会引起大范围的水旱灾害。

④中国北部冬干冷、夏湿热,温度年变化与日变化比南方大。

我国的降水分布特点及成因

我国的降水分布特点及成因

第二课时我国的降水分布特点及成因
【回顾】回顾降水的形成条件
【学习目标一】通过分析图文材料,准确掌握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特征。

【自主探究一】观察我国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下图)
找出并描绘800mm、400mm、200mm等降水量线,总结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并分析成因。

【学习目标二】通过对局地的降水分析,概括总结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

【合作探究一】在上图中描红托克逊(5.9mm)和火烧寮(6558mm)两点,并分析降水成因。

【小结】影响降水的要素
【学习目标三】回顾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准确说出锋面雨带对我国降水分布特点的影响。

【共同回顾】回顾我国正常年份的锋面雨带推移规律,在右图
中填写锋面雨带推移的时间与位置。

【自主探究二】结合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思考:
1.根据锋面雨带的进退时间,概括我国降水时间分布规律。

2.正常年份的锋面雨带推移规律,会导致南北方的降水产生哪
些差异?
3.若锋面雨带推移异常,将会对我国降水产生什么影响?
【总结】以知识树(思维导图)形式,总结我国的降水分布特点及成因
【学习反思】。

我国降水量分布特点

我国降水量分布特点

我国降水量分布特点
降水量是指一定时段内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地面上积聚的水层深度。

单位为毫米,气象观测中取一位小数。

有时也称为雨量。

降水量大凡用雨量筒测定,所以降水量中包含有雪以及少量的露、霜和雾凇等。

在自然资源研究中,常用的降水量有年、季、月、旬和生育期的降水量。

中国全国平衡年降水量为630毫米,呈自沿海向内地、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的特点。

1.地域分布情况:
东南沿海的广东、广西东部、福建、江西和浙江大部以及台湾等地区年降水量为1500~2000毫米;长江中下游地区为1000~1600毫米;淮河、秦岭一带和辽东半岛年降水量为800~1000毫米;黄河下游、渭河、海河流域以及东北大兴安岭以东大部分地区为500~750毫米;黄河上、中游及东北大兴安岭以西地区为200~400毫米;西北内陆地区年降水量为100~200毫米;新疆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和柴达木盆地不够50毫米,盆地中心不够20毫米。

2.季节分配不匀:
春季降水:长江流域中下游占全年30%~45%,新疆占30%~35%,全国其他地区小于20%;夏季降水:长江中下游、华南和新疆部分地区占全年50%以下,其他地区都大于50%;秋季降水:西南地区占全年25%,其他地区不够20%;冬季降水:长江中下游、华南大部、新疆地区占全年10%~15%,其他地区都在10%以下。

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1/ 1。

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特点与成因-初中地理知识

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特点与成因-初中地理知识

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特点与成因
【知识点的认识】
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为东南多、西北少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大巴山和淮河一线以南年降水量在 1000 毫米以上(北方仅长白山局部地区可达到 1000 毫米左右)其中华南沿海、云南南部、西藏东南部以及东南丘陵许多地区还可超过 1500﹣2000 毫米.我国最多雨的地方是台湾基隆南侧的火烧寮其年平均降水量高达 6558 毫米.东到大兴安岭西止中尼边境的 400 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把我国分为东南和西北两部分,西北部年降水量均小于 400 毫米其中内蒙古、宁夏及其以西的西北内陆地区降水量均在 200 毫以下,柴达木、吐鲁番和塔果木等盆地年降水量均在 25﹣50 毫米以下,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年降水量仅 5.9 毫米,是我国年降水量最少的地方.
【命题的方向】
考查了对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特点与成因的认识,基础知识,一般以选择、解答填空形式出题.
例: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东南多西北少;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分析:中国降水的地区差异大.东南沿海地区降水量较大,较为湿润,而越往西北内陆,降水量就越小,干旱程度也逐渐加重.
解答: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季风的影响是导致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且全年降水量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一般不足全年的 10%.
故答案为:东南;西北;东南沿海;西北内陆.
点评:考查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特点,要理解记忆.
【解题思路点拔】
关键是熟记我国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特点与成因.我国的降水地区差异大,东南沿海地区降水量较大,较为湿润,而越往西北内陆,降水量就越小,干旱也就逐渐加重.从降水的时间分配来看,也很不均匀.我国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相比之下,冬春季雨水要少些.
1/ 1。

中考地理考点总动员 考点21 中国的气候(解析版)

中考地理考点总动员 考点21 中国的气候(解析版)

中考地理考点总动员考点21 中国的气候【考点梳理】考点1 我国气温分布及特点1.气温分布特点(1)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冬季南北温差大,越往北气温越低。

我国1月0 ℃等温线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冬季我国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县的北极村,气温最高处在海南省。

(2)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夏季我国气温最低的地区是青藏高原,最热的地方是吐鲁番。

2. 我国的温度带:根据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和农业生产的实际,自南向北将我国划分为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五个温度带及一个青藏高原区。

考点2 我国降水分布及特点1. 我国降水分布及特点(1)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省的火烧寮,年降水量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3)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不均。

大多数地区的降水集中在5-9月,这期间的降水量一般占到全年降水量的80%左右。

(4)一般来说,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2. 气候的干湿状况根据气候的干湿状况,将我国划分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四类地区。

考点3 我国的气候特点1.气候复杂多样(1)气候类型:东部季风区自北向南依次是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西北内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地区为高山高原气候。

(3)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气温主要受纬度位置的影响,南北差异大;降水主要受海陆位置影响,东西差异大;地形复杂多样使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2. 季风气候显著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为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或夏季风影响不到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

【重难突破】1. 降水分布和时间分配规律及原因基本特点(规律)原因[来源:学科网]影响名称[来源内容空间分布规律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渐少影响我国降水的主要原因是夏季风。

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大,降水多;西北内陆地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降水稀少东南部湿润,愈向西北部内陆越干燥时间变化季节变化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集中在5月到9月的夏秋季节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影响,降水丰沛;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干燥空气的影响,降水少使我国旱涝灾害频繁,夏季风强或来得早,退得晚北涝南旱;夏季风弱或来得晚,退得早,南涝北旱年际变化各地降水年际变化大,南方较小,北方较大,西北干旱夏季风进退的规律反常所造成的地区最大降水的南北差异北方:降水少,雨季短;南方:降水多,雨季长由夏季风形成锋面雨带进退规律决定的。

八年级地理教案 降水和干湿地区9篇

八年级地理教案 降水和干湿地区9篇

八年级地理教案降水和干湿地区9篇降水和干湿地区 1教学目标1.阅读有关图像,知道我国降水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布特点,记住400㎜、800㎜等降水量线的分布。

2.知道季风的概念、特点,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以及我国的干湿地区。

3.理解季风与我国降水空间和时间分布的关系,培养学生空间想像力和分析能力。

4.渗透热爱祖国的教育和辩证法的教育。

教学建议知识结构:教材开门见山让学生明确我国降水的突出特点就是时空分布不均。

时空分布怎样不均,为什么造成这种不均,教材首先指导学生通过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找寻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利用已学过的东亚季风的知识,分析季风对我国降水产生怎样的影响,并明确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及区域降水特点,结合"读一读",进一步了解我国降水的地区差异。

通过阅读《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城市降水量变化柱状图》,指导学生找寻规律,并分析东部地区雨带的南北移动所造成对降水的影响。

通过阅读《北京1951~2000年降水量变化曲线图》发现降水的年际变化,分析成因及造成的影响。

对于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教材明确指出是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划分,并通过表格对比分析了我国四个干湿地区的特点、分布和植被特征。

重点和难点:重点:1. 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2. 理解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的成因。

难点:理解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的成因。

价值观念、学科能力、基础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教育契机及课内外内容联系:降水作为气候要素的组成,是描述气候特征的重要一环。

由于我国国土辽阔,加之特殊的地理环境,造成了独特的降水特点,主要体现在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

分析我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归根到底是由于季风造成的。

夏季风的影响范围、夏季风登陆的早晚及它的强弱都直接影响到我国的降水特征。

在分析的过程中让学生抓住主要原因,突破难点。

针对选学部分,教师可就教学情况,适时加入,这对学生把握我国的降水特征是必要的。

中国的自然环境 知识点总结、习题及答案

中国的自然环境 知识点总结、习题及答案

第十单元中国的自然环境知识点总结、习题及答案基础知识一、地势和地形1、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并呈三级阶梯状分布2、三级阶梯界线的山脉: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P23活动1——4)3、构成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第一阶梯主要有青藏高原;第二阶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等;第三阶梯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掌握:课本P22图2——2、24页图2——44、我国的主要山脉:⑴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列是长白山-武夷山;最东列是台湾山脉,其主峰玉山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高的山峰。

⑵东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阴山;中间-列是昆仑山-秦岭;最南列是南岭。

⑶西北-东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等。

多在我国西部。

⑷喜马拉雅山是世界最高山脉,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为世界最高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⑸南北走向,主要有贺兰山、横断山脉等。

6、我国的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我国的三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我国的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7、山区面积广大二、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1、我国气温的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约50℃);夏季南北温差不大,(仅12℃)全国普遍高温。

2、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北→南)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高原气候区)。

3、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特点: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年降水量空间(地区)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4、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我国分为四大干湿地区: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湿润区。

5、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划分是以夏季风能够影响的地区为标准划分的:其界线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P39图2——21)6、我国季风气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雨热同期(夏季高温多雨)7、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东部地区: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地区:高原山地气候。

4.3.1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

4.3.1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
年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
年降水量特征
年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
年降水量特征
我国的降水由于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的年际变化较为显著。 1、不同地区年降水量极值比 就全国而言,年降水量变化最大的是华北和西北地区。丰水年和枯 水年降水量之比一般为3-5。我国南方湿润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相 对北方要小,一般丰水年降水量为枯水年的1.5-2.0倍。 2、不同地区降水量变差系数 年降水系列变差系数值的变化越大,表示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越大, 反之越小。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量变差系数值在0.4以上,个别干旱盆地的年 降水量变差系数可高达0.7以上。
降水量年内分配
我国大暴雨时空分布
我国大暴雨地区分布上的差别 1、4-6月 受东南季风影响,大暴雨主要出现在长江以南地区。是华南前汛期 暴雨和江南梅雨期暴雨出现的季节。 2、7-8月 受西南和东南季风的影响,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抬西伸,江南梅雨 季节结束,川西、华北一带开始出现大暴雨。 3、9-11月 北方冷空气活动增强,东北季风逐渐加强,雨区南撤,东南沿海受 台风和冷空气的影响出现大暴雨。
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年降水量特征
我国长江以南广大地区,夏季风来的早,去的晚,雨季较长,多雨 季节一般为3-8月或4-9月,汛期连续最大4个月降雨量约占全年降 雨量的50-60%。 华北、东北地区的雨季为6-9月,是全国降水量分配最不均匀和集中 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汛期连续四个月的降水占全年降水的70-80%。
目录
contents
01 年降水量特征 02 我国大暴雨时空分布
年降水量特征
年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
年降水量特征
十分湿润带:年降水量超过1600mm的地区,年降水日数平均在 160天以上。 范围包括:广东、海南、福建、台湾、浙江大部、广西东部、云南 西南部、西藏东南部、江西和湖南山区、四川西部山区。

我国降水和干湿地区

我国降水和干湿地区
东南季风:来自太平洋,影响我国东部
西南季风:来自印度洋,影响长江以南地 区(还受东南季风影响)。
4、降水量极端地区 ①最少地区——
吐鲁番的托克逊,5.9mm。海陆位置;地形封 闭,水汽无法进入。
②最多地区—— 台湾火烧燎,6558多mm。东南季风和迎风坡影响 (地形雨)。台湾和海南(东南季风)降水东多 西少。
最高温
读某地7月的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5—7题。 5.对图中A、B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地气温大于28°C,B地气温小于28°C B.A处为山地、B处为盆地 C.A、B两处均为山地 D.A地气温高于M地 6.等温线在E、F两地向南凸出的原因是( ) A.E、F两地的海拔高于四周 B.E、F两地的海拔低于四周 C.E地的海拔高、F地的海拔低 D.E地的海拔高、F地受海洋的影响大 7.对图中P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冬暖夏凉,气温年较差小 B.受洪水威胁大 C.受河流的调节作用,7月气温低于同纬度的其他地区 D.水能资源丰富
湿润地区景观
半湿润地区景观
半干旱地区景观
干旱地区景观
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甲、乙,完成3—5题。 3.甲、乙图中③、⑤两处的地形为( ) A.③是山顶、⑤是盆地 B.都是盆地 C.③是火山口、⑤是平原 D.都是高原 4.甲图中②山脉( ) A.大致呈东西走向,北坡雪线海拔比南坡低 B.大致呈南北走向,东坡雪线海拔比西坡低 C.南坡为阳坡,热量充足,植被比北坡茂密 D.东坡为迎风坡,降水多,植被比西坡茂密 D.晴天多,太阳辐射强,热量不易扩散,冬季出现我国
①年降水量大于1600mm的地区:
台湾岛、海南岛大部,东南沿海、南部沿海及南 方地区的山地迎风坡 云贵高原西、南缘,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
②800mm等降水量线

2.7 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讲义

2.7  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讲义

2.7 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每年春节,东北三省正处在冰天雪地的季节,而海南省却是风和日丽,一片温暖的景象。

我国地域广大,气候的地区差异明显。

一、我国东部的季风气候1、季风气候区:指夏季风能够到达的地区。

2、分布: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一线以东以南地区是季风气候区。

分布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如图2-57)。

4、主要特点:冬季风盛行时,气温低,降水少;夏季风盛行时,气温高,降水多。

但南方冬季气温明显高于北方,气温年较差小,年降水量更多(如图2-59)。

5、季风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有利有弊。

(1)利:降水充沛,集中于夏季;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

(2)弊:我国季风气候的大陆性强,降水的年际变化很大,使我国洪涝和旱灾频发;冬季又常形成寒潮、冻害、暴雪等恶劣天气,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二、我国西部的干旱气候1、降水分布: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逐渐递减。

2、西部干旱气候:我国西部干旱气候的主要特点: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大,但日照充沛,全年降水量少,降水集中在夏季,季节变化大。

3、形成原因:形成西部干旱气候特点的主要原因是:西部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高大山脉的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4、干旱气候有利的一面:温差较大,光照时间长,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

如新疆棉花产量高、吐鲁番的瓜果特别甜。

5、干旱气候区的生物在行为和形态上的适应性:如仙人球粗大的茎和叶刺;抬尾芥虫在大雾的夜里抬起屁股收集露水的做法。

三、我国常见的灾害性天气(寒潮、台风和洪水)1、寒潮:大范围的强烈冷空气活动。

(1)现象:寒潮会带来剧烈的降温、霜冻、大风和扬沙天气。

(2)危害:给农业、牧业和交通运输等带来较大威胁。

2、台风:是一种破坏力很大的灾害性天气。

(1)台风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形成于北太平洋的西部,半径一般有数百千米。

台风中心叫做台风眼,那里风平浪静,云量很少。

中国年降水分布规律

中国年降水分布规律

中国年降水分布规律
中国年降水分布规律大致如下:
1.从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来看,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在淮河北一秦岭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在大兴安岭一张家口一兰州一拉萨一喜马拉雅山东南端一线。

塔里木盆地年降水量少于50毫米,其南部边缘的一些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0毫米;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平均年降水量仅5.9毫米,是中国的“旱极”。

中国东南部有些地区降水量在1600毫米以上,台湾东部山地可达3000毫米以上,其东北部的火烧寮年平均降水量达6000毫米以上,最多的年份为8408毫米,是中国的“雨极”。

2.中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各地区差别很大,大致是沿海多于内陆,南方多于北方,山区多于平原,山地的暖湿空气迎风坡多于背风坡。

如需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年降水分布规律的信息,建议查阅相关地理资料或咨询地理学家。

地理八年级上册期末综合复习 专题05 气候基本特征(解析版)

地理八年级上册期末综合复习 专题05 气候基本特征(解析版)

八年级上册地理专题05 气候基本特征知识梳理一、气温分布与温度带1. 气温分布特点:①冬季南北温差大,越往北气温越低。

(原因:受纬度和冬季风的影响)②夏季南北温差不大,全国普遍高温。

(原因:受太阳高度角和白昼时间的影响)1月份0ºC等温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

冬季:最热----曾母暗沙(纬度因素),最冷----漠河(纬度因素);夏季:最热----吐鲁番盆地(地形因素),最冷----青藏高原(地势因素)2. 温度带(作物熟制及主要农作物):分布地区:(见八上P31图)①寒温带(一年一熟)——春小麦、马铃薯漠河附近②中温带(一年一熟)——春小麦、甜菜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③暖温带(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冬小麦、棉花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塔里木盆地④亚热带(一年两熟到三熟)——水稻、油菜秦岭—淮河以南⑤热带(一年三熟)——水稻、天然橡胶西双版纳、雷州半岛、台湾南部和海南省。

⑥青藏高原区(一年一熟)——青稞、小麦青藏高原二、降水与干湿地区重点1.降水分布规律:(主要是季风的影响)①地区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②时间分配——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800mm年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

我国降水最多----台湾火烧寮(为地形雨);降水最少----吐鲁番的托克逊2.干湿地区分布及天然植被①湿润地区——秦岭—淮河以南、东北山地——森林②半湿润地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森林、草原③半干旱地区——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草原④干旱地区——塔里木、准噶尔、柴达木盆地——荒漠三、中国气候的主要特点:1、气候复杂多样: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高山气候。

2、季风气候显著:①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②季风对降水的影响:夏季风的进退影响我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

4、5月——东南沿海雨季;6月——长江中下游“梅雨”(7月该处为“伏旱”);7、8月——华北、东北雨季;9月——南撤;10月——雨季结束(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

高二地理学案12 中国的气候(降水)

高二地理学案12   中国的气候(降水)

第一章中国地理概况2.4 中国的气候――降水【学习目标】1、我国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2、我国雨带的移动特点及对我国降水及天气的影响。

3、我国气候主要特征及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学习过程】一、降水基础知识:1、降水的相关概念:⑴空气湿度、绝对湿度、饱和水汽含量、相对湿度。

⑵降水、降雨、降雨量。

降水即自云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和固态水,如、、等。

降雨量用: 、、4、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有: 大气环流、海陆差异、地形、洋流等.5、表示降水时空变化的方法:降水柱状图(时间变化)和等降水量线图(空间变化)二、我国的降水空间分布和干湿地区:1、几条重要的等降水量线:右图是我国降水量分布图及干湿地区分布图:a降水量线的数值是毫米,该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一线。

b降水量线的数值是毫米,从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c降水量线的数值是毫米。

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2、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省的火烧寮,那里的年平均降水量达6489毫米;年最大降雨量多达8409毫米,其降水丰富的原因是。

我国年降水量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内的托克逊县,年平均降水量日仅6天,年平均降水量3.9毫米,而1968年仅有0.5毫米,其降水稀少的原因是。

3、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图中字母表示我国的湿润地区; 图中字母表示我国的半湿润地区。

图中字母表示我国的半干旱地区; 图中字母表示我国的干旱地区。

4、我国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为: 。

形成这种分布格局的影响因素包括。

5、我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⑴能影响到的地区叫季风区。

季风区的降水量比非季风区的降水量要。

⑵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A)经过了下列山脉:①,②③,④⑤。

⑶我国位于非季风区的主要地形区有盆地、盆地、盆地、高原、6、我国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深刻影响:三、我国的降水季节分布:我国降水量的季节分布特点是: 。

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以及旱涝变化

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以及旱涝变化

我国水资源分布的特点及旱涝变化摘要:水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只有充分了解其随时间、空间的分布特点,掌握其变化规律才能更好的利用水资源。

通过中国南北方降水的旱涝变化趋势充分解决水资源的调配利用等问题。

关键词:水资源分布干旱雨涝未来发展水是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也是工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不可替代的极为宝贵的自然资源,同土地、能源等构成人类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

过去,人们总是以为天然水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这种看法已经到了需要根本改变的时候了!据统计,全世界的淡水资源约28000~33400万亿m3.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关系密切的全世界淡水资源——即浅层地下水、壤中流、江河及湖泊蓄水等总量约为4230万亿m3,占淡水总量的13.6%。

我国多年平均降水总量为6.2亿m3,除蒸发以及通过土壤直接利用于天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外,可通过水循环更新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亿m3,据统计,人均水资源量为2220m3,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4,预测到2030年人口增多时,人均水资源两将降到1760m3.而按照国际上的一般标准,人均水资源少于1700m3为水资源紧缺的国家。

水资源是一种动态资源,是随时在变化的。

尤其是我国地处季风区,年内各季和年际的降水分配很不均匀;由于各地的气象及下垫面条件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又具有明面的区域特性。

如何充分利用我国的水资源?首先是要摸清我国水资源在时间、空间内变化的动态特性。

一、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1.我国地面水资源的年内分布特征我国降水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控制,年际变化大,年内季节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6~9月,约占全年的60%~80%,其中北方有些地区可达90%以上。

东南各有汛期四个月降水量占正常年降水量的50%~60%。

地面径流的季节变化大致与降水季节变化一致,不过在时间上略为拖后。

春季,降水主要集中在东南诸河流域、长江流域中下游及珠江流域东部这些地区,季降水量一般有500~800mm,黄河以北大部地区以及青藏高原北部和西部地区不足100mm。

中国的气温和降水特点

中国的气温和降水特点

2020届中考地理知识要点复习讲解:中国的气温和降水特点一、知识要点1、①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②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普遍高温③温度带划分的主要指标:(课本P35图)自北向南有五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2、降水的特点①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时间分布特点:季节分配不均,夏秋季多,冬春少。

②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我国划分四类干湿地区:(课本P38图)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③植被自东向西的变化: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二、跟踪训练(益阳)读“哈尔滨、北京、上海、广州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1~2题:1.气温年较差最小的城市是( D )A.哈尔滨B.上海C.北京D.广州2.月降水量大于100毫米的月份数最多的两个城市是( C )A.哈尔滨北京B.北京上海C.上海广州D.广州哈尔滨读“中国部分城市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及“中国局部地区某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3~5题:3.下列对①、②、③三个城市气候特征比较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三个城市冬季都很寒冷B.三个城市中,③城市雨季最长C.三个城市都具有雨热同期的特征D.三城市中②城市气温季节变化最大4.“中国局部地区某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反映了所示地区什么气候特征( B )A.冬季南北温差大B.夏季南北普遍高温C.夏季气温从东向西逐渐降低D.夏季气温从北向南逐渐降低5.若①、②、③三个城市的位置与图中甲、乙、丙三地对应,那么下列配对正确的是( D )A.①—甲;②—乙;③—丙B.①—乙;②—丙;③—甲C.①—丙;②—乙;③—甲D.①—丙;②—甲;③—乙读“中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示意图”,回答6~7题:6.给我国北方地区带来丰沛降水的是( C )A.东北季风B.西北季风C.东南季风D.西南季风7.四川盆地有季风之利而无季风之害的原因是( D )A.只受夏季风的影响B.只受冬季风的影响C.夏季风影响弱,冬季风影响强D.受地形影响8.【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读图,回答问题:(1)图中A地的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候》教学设计(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说出我国降水的分布特征;阅读干湿地区分布图,说出我国干湿地区的分布,知道它们的划分依据,提高学生读图、分析、综合、比较的能力,掌握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2.了解我国降水特点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渗透“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知道我国季风的概念、特点、原因和影响范围,了解季风对我国降水时空分配和东部锋面雨带推移的影响,能从利、弊两个方面初步评价季风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差异。

(二)教学难点
1.干湿地区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季风气候的成因及其影响。

三、教学策略
根据课标要求,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并分析地图。

以启发式教学为主,以问题推动学生的学习,理论联系实际,逐步形成区域地理学习的策略与方法。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绘制中国轮廓地图备用。

五、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读“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描述我国降水特征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我国的气温特征和气温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下面的图片展示了哪个自然因素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展示不同区域的建筑形式)
学生回答预设:降水。

教师:(展示建筑所在位置,学生竞猜)刚才的图片反映的情况,我们结合我国年均降水量
的分布来看一下。

请同学们读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以下4个问题。

1.指出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区。

2.年降水量超过1 600毫米的地区大多在。

3.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___岭、__河附近至_____高原东南边缘。

它与我国1月份的___℃等温线大体是一致的。

4.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岭、张家口市、____ 市、_____ 市至喜马拉雅山脉东缘。

5.年降水量200毫米以下的地区大多在。

6.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是什么?为什么?
【设计意图:问题链式的任务,让学生独立读图。


教师:观察到现象后,我们需要思考原因,为什么我国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学生回答预设:西北内陆离海较远,东南靠近水汽源头。

教师:同学们的意思是含有丰富水蒸气的云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运动,所以使得降水出现这种变化趋势,是什么推动了云的运动呢?
学生回答预设:风。

教师:由于我国地处世界最大大陆──亚欧大陆,面临世界最大大洋──太平洋,西南临近印度洋,海陆性质差异明显,因此,每年夏季我国盛行由海洋吹向陆地的夏季风──从太平洋吹来的东南季风和从印度洋吹来的西南季风。

来自大洋的风,温暖湿润,带来丰沛降水。

在夏季风从东南进入西北内陆的过程中,随着距离的增加和不断受到山脉的阻挡,影响越来越小,所以我国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展示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年降水量柱状图)
请大家思考两个问题:
1.四城市降水的季节分配均匀吗?降水集中在哪个季节?
2.四城市的雨季长短有何差异?
学生回答预设
1.不均匀,集中在夏季。

2.广州最长,武汉次之,北京和哈尔滨最短。

【设计意图: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印象。


讲授新课──读“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图”,掌握我国干湿地区的特征及分布
教师:降水量对自然环境影响很大,一个地区水分的多少并不只受降水多少的影响,让我们通过一个动画来看一下。

(展示蒸发量动画)大家说,还有哪个因素影响了区域的水分的多少?
学生回答预设:蒸发。

教师:当降水量>蒸发量时,气候比较湿润,反之则气候比较干燥,据此我们将全国划分为4个不同的干湿地区。

请大家对照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和降水量分布图,找到每个地区对应的降水量。

【设计意图:深化读图能力。


教师:地区的干湿状况不同,会影响到植被的种类和农业的类型,请同学们判断下面四幅景观图,分别属于哪个干湿地区?
学生回答预设
湿润区──植被以森林为主,耕地以水田为主
半湿润区──植被以森林和草原过渡地带为主,耕地大多是旱地
半干旱区──以温带草原为主,是我国重要牧区
干旱区──远离海洋,植被稀疏,沙漠和戈壁广布
教师:其中半湿润区和湿润区的分界线是什么?
学生回答预设:秦岭─淮河一线。

教师: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条线的意义。

学生回答预设:秦岭─淮河一线以南河流无结冰期,主要为水田;以北的河流有结冰期,主要为旱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