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形而上学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而上学,是原始哲学的一个门类,最早是由亚里士多德所构建,称其为“第一哲学”、“第一科学”。形而上学是指对世界本质的研究,即研究一切存在者,一切现象的原因及本原,其目的在于确定事物的真实本质,也就是确定存在物的结构和原理。

形而上学在不同的语境下的意义,分两个方面。

一个是指:以用超验的思辨方式研究非客观或者无形世界的哲学体系,而非科学研究现实世界的现象及规律,研究单凭直觉(超经验)来判断事物,是一门研究超自然的哲学,有时也指研究哲学的本体论。广义上,研究超感性经验存在的哲学,都可以叫做形而上学。从形而上学的发展历史来看,存在着三种形态的形而上学:宇宙本体论,范畴本体论和意义本体论。科学理性所排斥的主要是基于思辨虚构的宇宙本体论,在后形而上学时代,就意义本体论而言,存在着一定的进步意义。

另一个指的是:与辩证法对立的,用孤立、静止的观点观察世界的思维方式,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这一含义的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相对立。形而上学看不到事物的联系、运动、变化、发展,特别是其运动、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以实践为基础,实现了历史性、唯物性和辩证法的统一,自从其诞生以来,以其科学性结束了形而上学的本体论,开启了后形而上学的存在轮。形而上学这种孤立、静止、片面、表面的观点,容易使人走向唯心主义的困境。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承认,形而上学的演变和最终被否认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