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ppt——部编版语文诫子书PPT课件12
合集下载
《诫子书》PPT-完美版
![《诫子书》PPT-完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ef6e5d74941ea76e59fa0426.png)
《诫子书》PPT-完美版
《诫子书》PPT-完美版
字词学习
◆生难字
夫( fú )
●
遂( suì )
●
淡泊(dàn bó)
●●
穷庐( lú )
●
淫慢( yín )
●
险躁( zào )
●
《诫子书》PPT-完美版
《诫子书》PPT-完美版
字词释义
诫子书
助词,用于句
首,表夫示君发端子。之操行守,、品静德以。 修身,俭以养德。非内心淡恬泊淡,无不以慕名明利志。 ,
《诫子书》PPT-完美版
16 诫子书
部编本·七年级上册语文
《诫子书》PPT-完美版
《诫子书》PPT-完美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品,能流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理清 文章思路。(重点) 2.学习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 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理解寓情于景的写法。 (难点) 3.感悟作者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激发热爱生活、热爱 大自然的情感。(重点)
疾行,指迅速逝去。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振奋精神。励,振奋。
修养性情。治,修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岁月。
穷困潦倒之人 住的陋室。
又怎么来得及。
《诫子书》PPT-完美版
《诫子书》PPT-完美版
◆古今异义
夫君子之行( 古义: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 今义:丈夫
《诫子书》PPT-完美版
《诫子书》PPT-完美版
文体知识
写信
一般由称谓、问候语、正文、结尾、署名、日期所构成。称 谓,在首行顶格的位置写称谓,后加冒号。为了表示尊敬、亲 切,可在称谓前加上“尊敬的”或“亲爱的”等词。这由写信 人与收信人关系的亲疏远近而定。问候语,第二行开头空两格 写问候语。运用礼貌语言,使收信人感到亲切、受尊敬。
《诫子书》PPT-完美版
字词学习
◆生难字
夫( fú )
●
遂( suì )
●
淡泊(dàn bó)
●●
穷庐( lú )
●
淫慢( yín )
●
险躁( zào )
●
《诫子书》PPT-完美版
《诫子书》PPT-完美版
字词释义
诫子书
助词,用于句
首,表夫示君发端子。之操行守,、品静德以。 修身,俭以养德。非内心淡恬泊淡,无不以慕名明利志。 ,
《诫子书》PPT-完美版
16 诫子书
部编本·七年级上册语文
《诫子书》PPT-完美版
《诫子书》PPT-完美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品,能流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理清 文章思路。(重点) 2.学习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 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理解寓情于景的写法。 (难点) 3.感悟作者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激发热爱生活、热爱 大自然的情感。(重点)
疾行,指迅速逝去。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振奋精神。励,振奋。
修养性情。治,修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岁月。
穷困潦倒之人 住的陋室。
又怎么来得及。
《诫子书》PPT-完美版
《诫子书》PPT-完美版
◆古今异义
夫君子之行( 古义: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 今义:丈夫
《诫子书》PPT-完美版
《诫子书》PPT-完美版
文体知识
写信
一般由称谓、问候语、正文、结尾、署名、日期所构成。称 谓,在首行顶格的位置写称谓,后加冒号。为了表示尊敬、亲 切,可在称谓前加上“尊敬的”或“亲爱的”等词。这由写信 人与收信人关系的亲疏远近而定。问候语,第二行开头空两格 写问候语。运用礼貌语言,使收信人感到亲切、受尊敬。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诫子书》PPT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诫子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625051a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c6.png)
课文研究
诸葛亮给儿子书信中的告诫 ,让我们来看看大名鼎鼎的诸葛孔明,是 怎么给儿子上课的:
第四课:学习的力量。 “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 告诉孩子宁静的环境对学习大有助益,当然配合专注的平静心境, 就更加事半功倍。诸葛亮不是天才论的信徒,他相信才能是学习的结果。您有否全心全力的 学习?您是否相信努力才有成就?
课文研究
诸葛亮给儿子书信中的告诫 ,让我们来看看大名鼎鼎的诸葛孔明,是 怎么给儿子上课的:
第五课:增值的力量。 “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他忠告孩子,人生的投资要想增值先要立志,不愿意 努力学习,就不能够增加自己的才干。但学习的过程中,决心和毅力非常重要,因为缺乏了 意志力,就会半途而废。您是否想过,一鼓作气的人多,坚持到底的人少的道理?
课文研究
总结
淡泊宁静不是弱者面对现实无能为力的逃避,更不是愤世嫉俗者的孤芳自赏, 而是一种成熟的、和谐的、 积极的心态。浮华尘世中充斥着太多的欲望和诱惑,欲望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不妨偶尔为自己疲惫焦 躁的心灵斟一杯清香的淡茶。天晴的时候到小园香径中去走走,体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 自然;或者在难得闲瑕时到山林中去看看,感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明快清朗;或者干脆静寞 于窗前,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 心灵宁静了,一切都和谐美好,海阔天空!
汇 报 人
部 编
诫 版
七 年
: XXX
子 级
语 文
书 上
册 课
件
目 录
01.
02.
03.
04.
作
课
课
课
者
文
文
文
简
解
解
研
介
释
释
《诫子书》PPT优秀课件
![《诫子书》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d850a7d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8c.png)
叫“尺 牍”或“信 札”,是一种 应用性文体。
诫子书
➢ 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 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 一生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 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 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诸葛亮
181年-234年10月8日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徐州 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 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一生“鞠躬尽瘁、死 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早年隐居南阳,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 赤壁之战打败曹军。后随刘备夺得汉中并被任命为蜀汉丞相, 主持朝政。诸葛亮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 著有《出师表》《诫子书》等。234年病逝于五丈原,追封为忠 武侯。
《诫子书》写于蜀汉建兴十二年(234)。这一 年2月诸葛亮第五次出师北伐,8月病逝于北伐征 程中的五丈原。北伐前,他放心不下朝廷,写下 了呕心沥血的《出师表》;北伐中,54岁重病的 他放心不下儿子,写下言辞谆谆的《诫子书》。
读得准确流畅
夫(fú)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 泊(dàn bó)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 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yín)慢则不能励精,险躁(zào)则不能治性。年 与时驰,意与日去,遂(suì)成枯落,多不接世,悲 守穷庐(lú),将复何及!
二读,节奏分明
贰
读懂深情
“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 成,恐不为重器耳。” ——《与兄瑾 言子瞻书》
父亲对儿子“聪慧可爱”的殷殷之喜和 因儿子“早成”恐其成不了“重器”的隐隐之忧。
叁
读明道理
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告诫儿 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 培养自己的品德,并注意珍惜光阴, 勉励他刻苦学习。
诫子书
➢ 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 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 一生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 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 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诸葛亮
181年-234年10月8日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徐州 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 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一生“鞠躬尽瘁、死 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早年隐居南阳,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 赤壁之战打败曹军。后随刘备夺得汉中并被任命为蜀汉丞相, 主持朝政。诸葛亮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 著有《出师表》《诫子书》等。234年病逝于五丈原,追封为忠 武侯。
《诫子书》写于蜀汉建兴十二年(234)。这一 年2月诸葛亮第五次出师北伐,8月病逝于北伐征 程中的五丈原。北伐前,他放心不下朝廷,写下 了呕心沥血的《出师表》;北伐中,54岁重病的 他放心不下儿子,写下言辞谆谆的《诫子书》。
读得准确流畅
夫(fú)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 泊(dàn bó)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 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yín)慢则不能励精,险躁(zào)则不能治性。年 与时驰,意与日去,遂(suì)成枯落,多不接世,悲 守穷庐(lú),将复何及!
二读,节奏分明
贰
读懂深情
“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 成,恐不为重器耳。” ——《与兄瑾 言子瞻书》
父亲对儿子“聪慧可爱”的殷殷之喜和 因儿子“早成”恐其成不了“重器”的隐隐之忧。
叁
读明道理
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告诫儿 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 培养自己的品德,并注意珍惜光阴, 勉励他刻苦学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诫子书(共41张PPT)(优质版推荐)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诫子书(共41张PPT)(优质版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57f7b5cf767f5acfa0c7cd66.png)
第六课:速度的力量。“淫慢则不能励精” 他警告 孩子凡事拖延就不能够快速的掌握要点。电脑的普及代表 速度时代的来临,想不到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能,也一样
第七课:性格的力量。 “险躁则不能治性” 诸葛亮 忠告孩子,太过急躁就不能够陶冶性情。心理学家说: “思想影响行为,行为影响习惯,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影 响命运。”诸葛亮明白生命中要做出种种平衡取舍,要 “励精”,也要“治性”。您要提升自己性格的品质吗?
读 出停顿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读出节奏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 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 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 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 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 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 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yín
zào
志 ∕无以成学。淫慢 ∕则不能∕ 励精,险躁 ∕
chí
则不能 ∕ 治性。年 ∕与时驰,意∕ 与日去,
suì
lú
遂 ∕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 ∕穷庐,将∕ 复何
及!
发音准确清晰,不增字,不减字,不重复。
读 出停顿
读 出停顿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励志,需从淡泊宁 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
快速默读,分组讨论
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
志:以俭养德 学:以静求学 才:以学广才
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就必须努力学 习,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须确立大志 。志”是成才的前提, 而“修身、养德”是成才的关键。淡泊、立志、惜时 这就是诸葛亮的治学之道。
第七课:性格的力量。 “险躁则不能治性” 诸葛亮 忠告孩子,太过急躁就不能够陶冶性情。心理学家说: “思想影响行为,行为影响习惯,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影 响命运。”诸葛亮明白生命中要做出种种平衡取舍,要 “励精”,也要“治性”。您要提升自己性格的品质吗?
读 出停顿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读出节奏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 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 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 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 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 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 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yín
zào
志 ∕无以成学。淫慢 ∕则不能∕ 励精,险躁 ∕
chí
则不能 ∕ 治性。年 ∕与时驰,意∕ 与日去,
suì
lú
遂 ∕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 ∕穷庐,将∕ 复何
及!
发音准确清晰,不增字,不减字,不重复。
读 出停顿
读 出停顿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励志,需从淡泊宁 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
快速默读,分组讨论
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
志:以俭养德 学:以静求学 才:以学广才
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就必须努力学 习,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须确立大志 。志”是成才的前提, 而“修身、养德”是成才的关键。淡泊、立志、惜时 这就是诸葛亮的治学之道。
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38张ppt)
![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3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a0bf4c6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6a.png)
板书设计
提出观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治学: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正)
诫
谆 谆
子
分析观点
父
书
修身: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
子 情
能治性(反)
殷殷告诫: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反)
积累拓 展
积累关于“立志”“学习”“惜时”的名言: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头悬梁锥刺股 囊萤夜读
梳理文意
句首发 语词
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行为、操守
连词,表后者是前者的目的,“来”
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依靠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提高自身的修 养,依靠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内心恬淡, 不慕名利
明确志向
梳理文意
达到 远大目标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表:(议论文)奏议的一种。奏议。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它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 2、说:(议论文)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 ,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3、记:(记叙文)杂记。包括: 山川、景物、人事杂记。描写山川、景物和人事的。 4、铭:(称颂功德,记叙文)用于述功纪行或警戒劝勉,文辞精练,有韵,读来铿锵有力;体制短小,最短者不 足十字,与格言颇相似。 5、序:(记叙文)赠序。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 6、辩:“辩”即辩是非,别真伪,这种文体的特点是批驳一个错误论点,或辨析某些事实。 7、传:(记叙文)记述个人生平事迹的文章。一般来说多为记述那些在历史上较有影响而事迹突出的已死的人物生 平事迹。多采取叙述、描写等手法,展示人物的生平风貌。这种文体,贯用于史书。
第16课《诫子书》课件(共35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6课《诫子书》课件(共35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e34f3245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99.png)
提出论点
正(静)反(躁)论 证(治学、修身)
劝诫惜时勤学
七年级—部编版—语文—第四单元
15 诫子书
第二课时
1、诸葛亮在这段话中,哪句话劝勉儿子要珍惜时光,把握现在?你由 此想到了哪些诗句?
(1)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 及!(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明日 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4.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这几个条件之 间有什么关系?
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需先立志,之 后必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须确立珍惜时间,刻苦学 习。“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
2、诸葛亮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诸葛亮认为,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诸葛亮主张以俭 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就必须 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须确立大志(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 成学)所以,三者中,志是成才的前提的基础。那么如何培养志向呢?必须“宁 静”,即清心寡欲、专心致志(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如此说来,一 个人要想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就必须修养自己的品德,那如何修养品德呢?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看来,“志”是成才的前提,而“修身、养 德”是成才的关键。这也正是诸葛亮的观点所在。
告诫、劝勉之义。
诫子书
即诸葛亮写给儿子的旨在告诫、劝勉的信。
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告诫儿子要修身养德。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PPT课文电子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PPT课文电子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3dfcd5d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2a.png)
诸葛瞻
--简介
正文:
译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君子的品行,以安静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 以节俭努力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淡寡欲就不能 显现出自己的志向,不宁静安稳就不能达到远大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的目标。 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必须学习才能增长。
抓住“静”字,理解主旨
1.自由朗读《诫子书》,找出文中与 “静”意义相同的词、意义相反的词,归 纳论证方法。
诫子书
静的意义相同的词: 淡泊:内心恬淡,不慕荣利。 宁静:宁静专一。 俭:节俭。 静的意义相反的词: 淫漫:放纵,懈怠。 险躁:轻薄,浮躁。 论证方法:对比论证
本文从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 是如何展开论述的?
A.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以:都是连词,表示
·
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B. 非淡泊无以明志。 ·
C. 淫慢则不能励精。 ·
D. 险躁则不能治性。
·
明:明确、坚定。 励:振奋。 险:冒险。
达标检测,分享成果
3.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D) A.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不能淡 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成远大目标。 B.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 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译文: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一年年的时光流逝,意志随着日子流去,最终凋落衰残,对社会没 有什么贡献,只能困守居舍,什么时候才能到达终点!
《诫子书》ppt课件
![《诫子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09f4572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b8.png)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中阐述 了“静”“学”“志”“才”之间的关系,即人的才学是通过学习来增 长的,而学习时要静,要想学有所成必须先立志。作者强调了这四者的 关系,其核心是学习,途径是静,前提是立志,目的是成才。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一句是从什么角 度阐述“静”的?又是怎样阐述的?
静可以促进志向达成。(非淡泊无以明志) 志可以促进学习。(非志无以成学)
➢ 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成才需要具备几个条件?这几个 条件之间是什么关系?(做笔记)
前提
内心宁静专一
立志 成才
外在节制欲望
静俭
保障 惜时
学习 基础
从全文来看,作者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从哪些 句子可以看出来?
成才要具有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 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第二个条件是学习,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第三个条件是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 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素养目标
了解文言文的特点,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
01
结合作者生平,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02
03 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和诸葛亮的人格魅力 ,培养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良好品质,提升自己 的品德修养。
重点 难点
重点 难点
诵读课文,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意义。
背景资料
诸葛亮的《诫子书》写于蜀汉建兴十二年(234)。这一年2月 诸葛亮第五次率师北伐,8月病逝于北伐征程中的五丈原,享年54 岁。北伐前的他放心不下朝廷,写下了呕心沥血的《出师表》; 诸葛亮一生为蜀汉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北伐中, 54岁重病的他放心不下儿子,写下言词谆谆的《诫子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一句是从什么角 度阐述“静”的?又是怎样阐述的?
静可以促进志向达成。(非淡泊无以明志) 志可以促进学习。(非志无以成学)
➢ 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成才需要具备几个条件?这几个 条件之间是什么关系?(做笔记)
前提
内心宁静专一
立志 成才
外在节制欲望
静俭
保障 惜时
学习 基础
从全文来看,作者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从哪些 句子可以看出来?
成才要具有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 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第二个条件是学习,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第三个条件是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 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素养目标
了解文言文的特点,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
01
结合作者生平,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02
03 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和诸葛亮的人格魅力 ,培养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良好品质,提升自己 的品德修养。
重点 难点
重点 难点
诵读课文,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意义。
背景资料
诸葛亮的《诫子书》写于蜀汉建兴十二年(234)。这一年2月 诸葛亮第五次率师北伐,8月病逝于北伐征程中的五丈原,享年54 岁。北伐前的他放心不下朝廷,写下了呕心沥血的《出师表》; 诸葛亮一生为蜀汉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北伐中, 54岁重病的他放心不下儿子,写下言词谆谆的《诫子书》。
第15课《诫子书》课件(41张PPT)22-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5课《诫子书》课件(41张PPT)22-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d90cf131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63.png)
志与学的关系
学习是实现志向的条件, 志向能激励人学习。不学习就 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不能 成就学业。
合作探究
思考探究二
说说你对下列两句话的理解。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这句话的核心是“静”,因为屏除杂 念和干扰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 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 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 “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 的美德。生活中,我们只有内心沉静, 才会看淡名利,享受生活的幸福和快乐。
挑战自己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 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 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 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 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 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
二、再读,感受文意美:
疏通文意
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1、夫(fú)君子之行,静以修 身,俭以养德。
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行:指操守,品行
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译文:
1、君子的行为操守, 以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 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 宁静无以致远。
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明志: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 致远: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
译文:
1、文中表达中心意思的中心 句是哪一句?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2、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 是什么?
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 性,生活节俭,以此培养自 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 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3、文章主要从哪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 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又是怎样展开论 述的?
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46张PPT).ppt
![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46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bcfda8bb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7b.png)
合作探究
作者又明确了“静”与“明志”“成才”的关系,“静”与“明志”“成才”分 别有怎样的关系?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中强调了“明志”“致远”是“淡 泊”“宁静”的目的,即作者认为明确志向和达到目标是目的,其途径是“淡 泊”“宁静”,并用双重否定句的句式强调“淡泊”和“宁静”的重要性。
读出情韵
我们如何读出文中这位慈父拳拳爱子之心呢?
这封书信虽历经千年,闪耀 着不仅是一位智者的谆谆告 诫,也是一位慈父殷殷叮嘱 与期望。所以这不仅是一封 告诫书,也是一封爱的遗言。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父亲是充满智 慧、立意深远、用心良苦的, 应该读得字字铿锵,读出慈 爱柔和、语重心长的语气。
合作探究
诸葛亮认为成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
他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 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就必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 就必须确立大志(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所以,三者中,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而“修身、养德” 是成才的关键。
肆
明事理,读情韵
伍
知家训,抒胸臆
读出情韵
除了本文,还有哪些家训的力量鼓励着你呢?
1.小组内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家训资料。 2.以书面的形式推荐你们小组喜欢的名家家训,谈谈你的理 解并阐述推荐的理由。 3.结合自己的现实情况,谈谈你学完本文的认识和收获。
古人家训
博士买驴,书券三纸,尚未见一驴字。——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朱子家训》。 今诲汝等,居家孝,事君忠,与人谦和,临下慈爱。——《贾昌朝家训》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我性不喜华靡。——司马光《训俭示康》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敕后主辞》 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曾国藩《家书》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欧阳修《示子》
部编版15《诫子书》课件 (共37张PPT)
![部编版15《诫子书》课件 (共3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dc72997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09.png)
15 诫 子 书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识记并积累文中的文言实 词和虚词。(重点) 2.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感情;赏析精彩论点,积累 名言警句。(重难点) 3.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难点)
“诫”是“告诫、劝勉”的意思。“子”在文中 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是古代一种应用性文 体。以“诫子书”为题,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简 洁明了。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翻译:不学习就没办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不能使学习 有所成就。 精析:从立志方面来谈,双重否定句强调“志”的重要性。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 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翻译: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 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于是年老志衰,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等到那时可 悲地守着贫寒的陋室,又怎么来得及! 精析:对爱子反复告诫,人生短暂,要珍惜时光,刻苦 学习。
(2016·山东聊城中考,12分) 阅读【甲】【乙】两文, 完成下面问题。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 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 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 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 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_依__靠__屏__除__杂__念__和__干__扰__来__修__养__身__心__,__依__靠__节__俭__来__培__养__自__己____ _的__品__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注释】①淫慢:放纵懈怠。②励精:振奋精神。③接 世:接触社会。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识记并积累文中的文言实 词和虚词。(重点) 2.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感情;赏析精彩论点,积累 名言警句。(重难点) 3.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难点)
“诫”是“告诫、劝勉”的意思。“子”在文中 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是古代一种应用性文 体。以“诫子书”为题,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简 洁明了。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翻译:不学习就没办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不能使学习 有所成就。 精析:从立志方面来谈,双重否定句强调“志”的重要性。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 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翻译: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 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于是年老志衰,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等到那时可 悲地守着贫寒的陋室,又怎么来得及! 精析:对爱子反复告诫,人生短暂,要珍惜时光,刻苦 学习。
(2016·山东聊城中考,12分) 阅读【甲】【乙】两文, 完成下面问题。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 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 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 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 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_依__靠__屏__除__杂__念__和__干__扰__来__修__养__身__心__,__依__靠__节__俭__来__培__养__自__己____ _的__品__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注释】①淫慢:放纵懈怠。②励精:振奋精神。③接 世:接触社会。
第15课《诫子书》(共23张PPT)22—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5课《诫子书》(共23张PPT)22—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7377d410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2e.png)
A、淡泊: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 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白居易); 心闲天地本来宽。(陆游)
B、立志: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 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 甫)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六、名人励志
淡泊: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诸葛亮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
立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惜时: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谚语)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三更灯火五更时,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文章主要从哪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 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又是怎样展开 论述的?
3、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 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 与“静”有何关系?
4、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 才须要具备的条件是什么?这几个 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以
静以修身 连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来 非淡泊无以明志 介词,可以拿来
成
非志无以成学 遂成枯落
动词,达成、成就 动词,形成、变为
词类活用
1.非淡泊无以明志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明确。 2.非宁静无以致远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大目标。 3.非志无以成学 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
问题探究
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不世接,世悲,守悲穷守庐/穷,庐将,复将何复及/!何及!
诫 告诫,劝勉 子 书 书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29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2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689629d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f5.png)
夫 夫君子之行( 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
v
逝者如斯夫( 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
一词 多义
v
志 非淡泊无以明志( 远大目标 ) 非志无以成学( 立志 )
v
词类 活用
v
非学无以广才 (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广 ) 非志无以成学 (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成 ) 非宁静无以致远
v
( 形容词做名词,远大的目标 )
知整 体 感
v v
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 以此培养自己的品德。
v v
2、本文阐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中心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v v
1、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 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①立志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年与时驰
古义:疾行,指迅速逝去。v 今义:奔驰,奔跑。
一词 多义
v
去 意与日去( 消失 )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离开 )
以 静以修身( 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 ) 歌以咏志( 介词,用 ) v 可以为师矣( 介词,凭借 )
一词 多义
v
学 夫学须静也( 动词,学习 ) 非志无以成学( 名词,学问,学业 )
②学习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v v
③惜时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 的座右铭,写出这两句话。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v
双重否定句,作者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
表达了他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与无限期望。 v
考 考 1、当你看到你的同学不爱学习,你可以用 你 《诫子书》中的哪一句话来劝说他?
v
逝者如斯夫( 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
一词 多义
v
志 非淡泊无以明志( 远大目标 ) 非志无以成学( 立志 )
v
词类 活用
v
非学无以广才 (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广 ) 非志无以成学 (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成 ) 非宁静无以致远
v
( 形容词做名词,远大的目标 )
知整 体 感
v v
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 以此培养自己的品德。
v v
2、本文阐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中心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v v
1、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 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①立志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年与时驰
古义:疾行,指迅速逝去。v 今义:奔驰,奔跑。
一词 多义
v
去 意与日去( 消失 )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离开 )
以 静以修身( 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 ) 歌以咏志( 介词,用 ) v 可以为师矣( 介词,凭借 )
一词 多义
v
学 夫学须静也( 动词,学习 ) 非志无以成学( 名词,学问,学业 )
②学习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v v
③惜时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 的座右铭,写出这两句话。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v
双重否定句,作者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
表达了他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与无限期望。 v
考 考 1、当你看到你的同学不爱学习,你可以用 你 《诫子书》中的哪一句话来劝说他?
《诫子书》完整PPT课件
![《诫子书》完整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90819f3c77da26924c5b01e.png)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振奋精神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过度 懈怠,懒惰
-
12
第三句: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 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才须学也:(要想有)才能就必须学习。 译文:
学习必须安静,专心致志, 才识需要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 干。没有志向就不能成就学业。
-
13
第四句: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则: 就 译文:
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
能永远守著它,否则就将一事无成。”这是因为
居里夫人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所以她能在科
学的路上走得更高更远。-
34
讲一讲
1.我要修身养性,生活俭朴,做一个品 德高尚的人。
2.做一个淡泊名利,有远大目标的人。 3.做一个刻苦学习,有才干,有成就的
人。 4.不做一个放纵享乐,冒失急躁的人。 5.做一个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对社会
作者资料我清楚
与诸葛亮有关的故事、成语、俗语、歇后语、诗句
u 三顾茅庐
草船借箭 借东风 三气周瑜 七
擒孟获 空城计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u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u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 唐•杜甫)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 唐•杜甫)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 宋•陆游)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
31
1、 本文的名句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 宁静无以致远。
2、从哪几方面论述:治学、修身 对比论证
3、 文中道出了哪几层关系?学与静、学与才、学与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诫子书》课件—部编版七年语文 课件pp t
15.《诫子书》课件—部编版七年语文 课件pp t
1、文中表达中心意思的关键句是哪一句?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 铭,这两句话是什么?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5.《诫子书》课件—部编版七年语文 课件pp t
形作名
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 法达到远大目标。
15.《诫子书》课件—部编版七年语文 课件pp t
15.《诫子书》课件—部编版七年语文 课件pp t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增长,形作动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于学习。不学习就无 法增长才干,
非志无以成学。淫慢 则不能 励精,
问题探究
1、文中表达中心意思的关键句是哪一句?
2、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 铭,这两句话是什么?
3、文章主要从哪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文中表明作 者观点的句子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4、“君子之行……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 “静”字。“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5、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须要具备的条件 是什么?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6、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听读课文:
要求: 标出生字词,并注意朗读 的节奏、停顿、 语气、语调等。
方法指导
断句读方法归纳 根据语意断句读,根据语录体的特点断句读; 通过分析句式特点(如固定句式、句式短小、句式 工整)断句读,通过“之乎者也矣”等语气词断句读。
15.《诫子书》课件—部编版七年语文 课件pp t
读准字音,熟读成诵
15.《诫子书》课件—部编版七年语文 课件pp t
15.《诫子书》课件—部编版七年语文 课件pp t
5、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 须要具备的条件是什么?这几个条件之 间有什么关系?
15.《诫子书》课件—部编版七年语文 课件pp t
导入新课
《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其子诸葛瞻的
,全文短短八十六字,虽阐述的是敬业奉 献、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但 读来发人深省。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 一生的总结。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 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 期望尽在言中。通过这些智慧理性、简练 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 情表达得如此深切。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
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
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
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
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
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
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
15.《诫子书》课件—部编版七年语文 课件pp t
最后促使孙刘联合,共抗曹操,并经赤壁一战奠定三
国鼎立局面,而后为刘蜀集团运筹策划,东征西讨,
开疆拓土,富国强兵,直至病逝于五丈原军旅之中。
他有济世爱民之心,经天纬地之才,“智绝千古”,
特别是隆中决策,高瞻远瞩,不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
可谓“专待春雷惊梦回,一声长啸安三下”,引后世
无数英雄竞折腰,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
15.《诫子书》课件—部编版七年语文 课件pp t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 的古典文学素养;
2、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翻译全 文;
3、引导学生理解成才的三个条件: 志、学、才三者之间的关系;
4、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思想意义。
写作背景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 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 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它可以 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诸葛亮也 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 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通过这 些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 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此深切。
放纵懈怠
振奋精神
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放纵懈怠就不能振作精 神,
险躁 则不能 治性。
轻薄浮躁
修养性情
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15.《诫子书》课件—七年语文 课件pp t
年与时 驰,
疾行,指迅速逝去
意与日
意志
去,
消失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一、解题:
诫子书: 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二、文学常识: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是三国 时期蜀国的丞相,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军事家。被称为“古今第一贤士”
作者简介
作为一代历史伟人,诸葛亮最大的功绩是辅佐刘
备开创蜀国基业。东汉末年,群雄并起,问鼎逐鹿。
建安十三年(208),诸葛亮出使东吴,舌战群儒,
穷庐,将复/何及!
15.《诫子书》课件—部编版七年语文 课件pp t
诫子书
告诫,劝勉
书信
夫 君子之行,静 以修身,俭以养德;
fú,句首 屏除杂念和干扰, 用来
发语词
宁静专一
君子的行为操守,用宁静来修养身心,用节俭来培养品德。
非淡泊无以 明志,非宁静无以致 远。
内心恬淡,不 慕名利
明确,坚定
达到 远大目标,
遂 成 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最终 凋落,衰残。比喻人年
穷困潦倒之人
老志衰,没有用处。
住的陋室。
最终年老志衰,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
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屋舍,
将复 何 及!
又 来得及 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15.《诫子书》课件—部编版七年语文 课件pp t
15.《诫子书》课件—部编版七年语文 课件pp t
15.《诫子书》课件—部编版七年语文 课件pp t
15.《诫子书》课件—部编版七年语文 课件pp t
4、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 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 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 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俭以养德”是建 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
15.《诫子书》课件—部编版七年语文 课件pp t
3、文章主要从哪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文 中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文章从修身和治学两个方面进行论述,无论 是学习还是做人,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 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 “躁”字,把“静”与“躁”进行对比,增强了 论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