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特殊教育
国外特殊教育探析
国外特殊教育探析(一)一、美国特殊教育教师准备的特征(一)聚焦全纳与文化多样性美国是一个多种族和要求人权平等的国家,有来自世界各地、各种肤色的人,学生多样性成就了特殊教育教师准备的多样性。
集体和睦共处,人人有权参与,共同互助合作,满足不同需求,这是全纳教育的基本理念。
全纳教育的出发点是相信受教育是所有人的基本权利,也是维系社会正义的基础,其核心是忠实的把教育看做是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
在许多特殊教育教师教育项目中,都将全纳或文化多样性作为项目的主题,讨论了教师应该怎样帮助学生学习全纳教育和文化多样性。
同时也明确指出多样性应该包括残疾儿童、多元文化和语言需要。
(二)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估是教师准备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评估方法包括直接评估法(例如,观察教学表现)和间接评估法(例如,学生满意度、教师教育项目的教师认知和教师合作)。
许多特殊教育教师教育项目有评估实习教师课堂表现的观测机制。
当用直接评估法时通常会结合一些影响教师教育项目的间接评估法。
例如,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师用以下几项来评估:(a)直接观察实习教师,(b)由监督者评判实习教师的能力,(c)来自监督人员对实习教师与初任教师的比较调查,(d)初任教师的表现评估数据,(e)实习教师的自我报告数据。
(三)合作教学许多特殊教育教师教育项目都强调合作,但是他们在合作的方法上存在不同,主要体现在一下几点:合作技能知识的不同;教师与教师的合作;学校与教师的合作;学生群体的合作或;前几项的结合。
还有一些特殊教育教师教育项目主要集中在专业人士与家庭的合作和协商技能上。
在许多教师准备案例中,并不描述合作的性质,而是把合作项目描述为活动策划。
(四)丰富的实习经验在特殊教育教师教育项目报告中,教师描述了要提供丰富的实习经验和严格监督,在职业培训中与实践紧密结合。
职前项目要求较早的实习经验、一学期或持续一年的学生教学工作。
如何在职业培训中获得知识和技能被集成在实地实习中。
国内外特殊教育的法规和政策解读
《残疾人权利公约》(06年通过)
《残疾人权利公约》由 序言、宗旨、定义、一般 原则等50项条款组成,其 中第24条为“教育”条款。 中国于2008年十一届全国 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批 准了《残疾人权利公约》。
宗旨:促进、保护和确保 所有残疾人充分和平等地 享有一切人权和基本自由, 并促进对残疾人固有的尊 严的尊重。
• 第四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 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 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 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国家和社会帮助 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 教育。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第十条 国家扶持边远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国家扶 持和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
第一部分
我国与特殊教育相关的法律介绍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04年再修订)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95年修订颁布)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86通过,06年修订 4、《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98年通过) 5、《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90年通过,08年修
订)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特殊教育 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 改革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复合型知识技能的特殊教育 教师、康复类专业技术人才。
• 支持师范院校和其他高等学校在师范类专业中普遍开 设特殊教育课程,培养师范生具有指导残疾学生随班 就读的教育教学能力。
• 探索建立特殊教育教师专业证书制度。研究设定随班 就读教师、康复类专业人员的岗位条件。
第二部分
国内外特殊教育比较研究
国内外特殊教育比较研究【摘要】近代世界特殊教育经历了从思想到实践的过程;中国特殊教育经历了从照搬到创新的过程。
特殊教育对象也在不断分化,最终形成了特殊需要儿童的概念,这就要求实施全纳教育,满足所有儿童的教育需要。
通过对特殊教育对象演变的分析,对中国特殊教育改革的启示为:努力扩大特殊教育对象;贯彻因材施教原则;提供生计教育;改革师资培训制度。
本文运用比较法,对国内外特殊教育教师培养目标、课程和培养模式进行研究,以达到为我国的高等特殊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经验和启示的目的。
[关键词]特殊教育;课程设置;培养模式;比较研究引言我国的特殊教育已经有了国的特殊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特殊教育事业依旧有很长的如特殊儿童入学率明显低于普通儿童的入学率、特殊教育学校数量不足、特殊教育经费短缺等,但当前制约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瓶颈却是特殊教育教师的严重缺乏。
美国作为世界头号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其特殊教育也相当发达,它有许多培养特殊教育教师的成功经验,特别是特殊教育教师职前培养与我国有很大的不同。
本文通过对两国特殊教育教师职前培养的比较,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并吸取教训,取长补短,完善我国特殊教育教师的职前培养体系,从而培养出相当数量的高质量的特殊教育教师,缓解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严重缺乏的压力,促进我国的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更好地提高我们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
一、中外特殊教育对象的演变趋势(一)学习障碍儿童的教育成为重点近年来发达国家的特殊学校(班)中的学生数目逐年在减少。
这是因为特殊儿童的范围有了很大变化。
学习困难的儿童被纳入了特殊教育的对象,他们主要是在普通学校中接受教育。
这表明,欧美等国特殊教育的涵义和服务范围与中国有很大差异。
(二)超常儿童的教育受到重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各国认识到超常人才是宝贵资源,因而将超常儿童纳入了特殊儿童范畴。
当代科学研究也对发展超常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尽管在美国有人对天才教育加以抨击,但人们强调对超常儿童提供适合其特点的教育是合理的。
从国外特殊教育发展看其对近代中国特教影响
从国外特殊教育发展看其对近代中国特教的影响【摘要】特殊教育是一个新兴学科,当代特殊儿童的教育方法能够直接追溯到19世纪学者先驱的试验和挑战。
国外特殊教育的演变过程是在历史中发展的过程,从初始对特殊儿童基本生存的保障到医疗者、教育者试图对感官/肢体障碍的儿童进行治疗和教育,是一个由杀戮到遗弃、忽视、怜悯与过度保护、发展到逐渐接纳、到尽最大程度地促使残疾人融合进主流社会的发展过程。
笔者试图通过国外特教的历史演变及其西方传教士对中国近代特教事业的开启过程,探讨国外特教对中国的影响。
【关键词】特殊教育历史演变近代中国一、国外特殊教育的历史演变一直以来都有特殊学生,但并非一直都有能够满足特殊学生需要的特殊教育服务。
法国大革命之前的社会,收容所是为多数残疾儿童提供保护的场所。
在当时的收容所里,包括肢体障碍的儿童,感官障碍的儿童(即盲或聋的儿童),并出现了所谓“白痴”和“疯子”的儿童,即现在特殊教育所涵盖的智力障碍(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儿童、情绪或行为障碍(emotional or behavioral disorders)。
但当时收容所的残疾儿童并不能称为特殊教育的教育对象,原因在于当时社会的残酷对收容所里的儿童(大部分是孤儿,无论残疾与否)的生存带来了严重的考验,即使他们最终能够存活下来,在收容所里也不会得到相应的尊严,在当时条件和情况下,不存在能够满足残疾儿童所需要的特殊教育服务。
18世纪末,美国和法国相继爆发革命,社会主流思想出现了极大的变化。
由以前的极权模式转移到社会公民的个人权利。
同时,作为近代教育的里程碑式的人物夸美纽斯及其著名的泛智教育观点的出现,为特殊教育的发展以及特殊教育对象的界定起到了开拓的作用。
18世纪末,出现了为感官障碍的儿童设计的有效教学方法。
在1799年,伊塔德对当时出现的“野男孩”展开了长达五年的教育,逐渐改善了男孩的听觉、视觉,并使“野男孩”能通过在纸条上写字的方式和他人沟通,而伊塔德根据“野男孩”的教育过程写下的实验报告《丛林之子》也成为蒙台梭利早期从事智障儿童教育的蓝本。
特殊教育概论知识
特殊教育概论》目录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第一节特殊教育的概念(P1-2)第二节特殊教育的对象(P2-6)第三节特殊教育的意义(P6-7)第二章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国外早期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中国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三节融合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三章特殊儿童观第一节特殊儿童的存在第二节特殊儿童的发展第三节特殊儿童的教育第四章特殊教育的体系第一节国际上的特殊教育体系第二节我国的特殊教育体系第五章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第一节视力残疾学生第二节听力残疾学生第三节智力障碍学生第四节其他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第六章特殊教育目标、课程与教学第一节特殊教育的目标第二节特殊教育的课程第三节特殊教育教学组织第七章特殊教育教师第一节教师的职业性质第二节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特点第三节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的的基本条件第四节特殊教育教师的结构和培养第八章特殊教育的多方支持与合作第一节特殊教育多方支持与合作的意义第二节特殊教育的多方合作的主要内容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特殊教育的基本概念,明确特殊教育的对象范围,熟悉我国特殊儿童的基本状况,了解特殊教育对象称谓变化的原因,明确特殊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特殊教育的概念,特殊教育的对象及其称谓的演变,特殊教育的意义。
教学难点:广义的特殊教育、狭义的特殊教育;广义的特殊教育对象、狭义的特殊教养对象、一切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缺陷、残疾、障碍;特殊教育。
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辅以讨论法、自学辅导法等。
教学课时:4导言自有人类,就有包括残疾人在内的特殊群体;自有人类,就有教育的活动。
然而,残疾人教育并没有因残疾人的客观存在而随之发生,特殊教育的产生远远落后于普通教育,至今也只有短短几百年的历史。
幸运的是,人类始终是在朝着科学、文明的方向前进着,特殊教育也正是在这种进步中诞生和发展起来的。
进入21 世纪的特殊教育已不是最初意义上的特殊教育。
因此,没有特殊教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不了解特殊教育,就不能全面地了解教育。
国外特殊教育发展现状
国外特殊教育发展现状国外的特殊教育的发源地为欧洲,但是得到较快的发展是在北美洲。
目前,特殊教育在北美洲的国家发展的状况较好,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为美国。
美国的特殊教育学校主要以聋校与盲校为主,这是因为美国比较重视耳聋与盲人学生,因此就建立了相对较多的聋校与盲校。
由于特殊学校的不断增多,因此就增加了对特殊教师的需求量,在1914年,美国建立了第一所特殊培训学校,并对特殊教师进行了专业的培训。
随着特殊学校的不断发展,提出了针对残疾人的生活、学习模式,使残疾人的生活与学习模式回到正常的轨道上。
在北美洲,一些国家的特殊教育的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其原因主要是这些国家不仅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同时还具有开放的思想意识,因此,国家的特殊教育的发展状况目前进展的比较良好,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特殊体育教育的发展。
随着特殊体育教育的普及发展,世界各个国家对残疾人的体育教育也更加关注,并把残疾人体育教育列入教学大纲中。
在一些发达国家,特殊体育教育得到了广泛的重视,政府着重培养优秀的特殊体育人才,并设置体育学位。
目前,国外特殊教育较为关注残疾学生的安置情况,并增加了对这方面的研究。
发达国家提出了让残疾学生与普通学生合并的主张,使残疾学生与普通学生一起学习。
受这种主张的影响,特殊体育教育也比较重视残疾学生与普通学生的融合,使他们一起学习体育知识。
通过这种体育教育模式的开展,体现了对残疾人教育平等的观念,对残疾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也非常有利。
在美国、加拿大等发达的国家中,已经广泛的运用了融合性的体育教育模式,残疾学生与普通学生共同参与体育活动。
吴燕丹通过对美国和加拿大的特殊体育教育进行了研究,发现美国与加拿大的特殊体育教育的显著特征为普通学生与残疾学生的融合。
国际上对特殊体育教育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内容:第一点是不同学科进行了融合;第二点是推荐科学的体育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价;第三点是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国外特殊教育发展现状
国外特殊教育发展现状国外特殊教育发展现状国外的特殊教育的发源地为欧洲,但是得到较快的发展是在北美洲。
目前,特殊教育在北美洲的国家发展的状况较好,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为美国。
美国的特殊教育学校主要以聋校与盲校为主,这是因为美国比较重视耳聋与盲人学生,因此就建立了相对较多的聋校与盲校。
由于特殊学校的不断增多,因此就增加了对特殊教师的需求量,在1914年,美国建立了第一所特殊培训学校,并对特殊教师进行了专业的培训。
随着特殊学校的不断发展,提出了针对残疾人的生活、学习模式,使残疾人的生活与学习模式回到正常的轨道上。
在北美洲,一些国家的特殊教育的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其原因主要是这些国家不仅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同时还具有开放的思想意识,因此,国家的特殊教育的发展状况目前进展的比较良好,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特殊体育教育的发展。
随着特殊体育教育的普及发展,世界各个国家对残疾人的体育教育也更加关注,并把残疾人体育教育列入教学大纲中。
在一些发达国家,特殊体育教育得到了广泛的重视,政府着重培养优秀的特殊体育人才,并设置体育学位。
目前,国外特殊教育较为关注残疾学生的安置情况,并增加了对这方面的研究。
发达国家提出了让残疾学生与普通学生合并的主张,使残疾学生与普通学生一起学习。
受这种主张的影响,特殊体育教育也比较重视残疾学生与普通学生的融合,使他们一起学习体育知识。
通过这种体育教育模式的开展,体现了对残疾人教育平等的观念,对残疾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也非常有利。
在美国、加拿大等发达的国家中,已经广泛的运用了融合性的体育教育模式,残疾学生与普通学生共同参与体育活动。
吴燕丹通过对美国和加拿大的特殊体育教育进行了研究,发现美国与加拿大的特殊体育教育的显著特征为普通学生与残疾学生的融合。
国际上对特殊体育教育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内容:第一点是不同学科进行了融合;第二点是推荐科学的体育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价;第三点是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美国特殊教育专业
美国研究生申请热门专业教育(三)—特殊教育美国特殊教育专业通过对有障碍或残疾的婴儿,儿童以及青少年的教育以及它们对社会,情感以及职业需求等方面的研究,培养有爱心、耐心的特殊教育从业者。
所学课程涉及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儿童发展各个阶段的介绍性课程等。
美国特殊教育专业的就业前景相当好,特别是我国早期儿童和中学的特殊教育领域非常缺乏相关人才。
一、美国教育(特殊教育)专业申请在美国综合排名前300的大学里,有162所学校开设219种教育(特殊教育)研究生专业。
1.录取要求(1)教育(特殊教育)专业要求申请者的托福成绩达到80分左右,名校的要求多在100分以上;同时,多数学校要求申请者的GPA成绩达到3.0(4.0满分)以上,名校的要求多在3.3以上,GPA一般的申请者可以考虑拉马尔大学等,其GPA要求仅为2.5。
(2)教育(特殊教育)专业被录取者的本科专业背景多为英语、教育等文科类专业。
2.申请材料•TOEFL/IELTS成绩•GRE成绩•个人简历•2-3封推荐信•个人陈述、Essay•成绩单•资金证明3.录取程序申请者需在申请截止日期(各个学校的截止时间不一样,要密切关注学校官网相关信息,通常是在11月-1月之间)之前邮寄所有申请材料,然后通过学校官网申请系统进行申请。
学校会在其官网公布的宣布结果时间之前给予申请通过者相关结果信息,并发放录取通知书。
4.费用美国大部分教育(特殊教育)专业的学制为1-2年,每年的学费在20万-25万左右,费用较低的大学有:俄勒冈大学,其学费为12万/年。
私立大学的学费要高于公立大学,同时要将生活费因素考虑进去,大概8-10万/年,根据地区差异,也会有所不同,因此申请者可以根据自身经济条件综合考虑进行选择。
5.建议(1)制定合理的申请方案在美国2013综合排名前50的大学里,开设教育(特殊教育)专业的学校有16所,但是由于美国名校竞争相对激烈,中国学生想入读名校的难度是相当的大。
美国特殊教育发展历程
美国特殊教育发展历程美国特殊教育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
在那个时候,特殊教育领域的发展和改革是基于人道主义和道德关怀的。
以下是美国特殊教育发展的主要里程碑。
在19世纪初,特殊教育几乎不存在。
残疾人被普遍视为不可救药的社会问题,他们通常被关在贫民窟或监狱中。
然而,在1829年,美国第一个特殊教育学校——哈特福德学校在康涅狄格州成立。
这一事件标志着美国特殊教育的起步。
1848年,最早的聋哑学校——费城聋哑学校在宾夕法尼亚州成立。
这个学校为聋哑人提供了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帮助他们适应社会。
1860年代,美国军方开始关注士兵的康复和教育问题。
这导致了美国第一个战争创伤特殊教育学校的成立。
此后,美国特殊教育开始拓展到其他领域,特别是自闭症和智力障碍。
1907年,美国第一个临床心理学家——加斯特(Kaster)提出了特殊教育的概念。
他认为,特殊教育应该是个体化的,适应学生的独特需求和能力。
在20世纪初,教育改革家雪莉·吉尔曼(Shirley Gilman)提出了特殊教育普及教育的观点。
她认为,每个学生都应该接受平等的教育机会和资源,无论他们是否有残疾。
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特殊教育开始转向全面的个体化教育方案。
这一时期美国各州相继通过了法律,要求为各类残疾学生提供教育服务。
1975年,美国通过了一项历史性的法律——《残疾公共法案》,也称为《教育者自由选择法案》。
该法案要求为所有残疾学生提供免费适当的公共教育,并提供一系列特殊教育和支持服务。
1986年,美国通过了《教育改进法案》,对特殊教育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革和增强。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意识的提高,特殊教育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今天,很多学校都提供特殊教育服务,包括个体化的教育计划、辅助技术和支持服务。
总的来说,美国特殊教育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康复到个体化的转变。
从关在贫民窟到享受平等教育机会,特殊教育逐渐成为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为残疾人提供了希望和机会。
国外特殊教育学校班级管理现状
国外特殊教育学校班级管理现状特殊教育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近年来我国在发展特殊教育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就,但是与很多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中外特殊教育在师资、立法、课程、福利待遇等方面的比较,探讨国外特殊教育发展机制对我国的后示。
关键词:特殊教育准入机制法制建设逆向监控一、研究特殊教育的必要性特殊教育不仅是国家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目前我国有八千万的残疾人口,但是其整体受教育程度偏低。
虽然近年来我国多措并举,也取得了不少成就,但是与很多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在我国,特殊教育的目标是开发特殊群体的潜能,通过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定符合其特色的教育模式,扩大知识面、掌握技能、健全人格、增强其生存能力,进而帮其走向社会。
二、我国特殊教育的现状目前,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和各级部门对特殊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得目前我国各地的特殊教育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师资水平问题。
目前我国各地特殊教育的师资水平呈现良莠不齐的现状。
拥有高水准的师资队伍的特教学校极其稀少。
1.教师整体素质低:在普通学校教学效果差被调到特教学校的不在少数。
其中接受过正规的特教教育者不及半数。
学历也普逼较低。
2.教师从事特教意识差:有很多教师并没有从事特教的服务意识,只因未找到接收单位不得已来做特教者不在少数。
特殊教育有其极为特殊之处,如果特教学校没有严格的准入机制,很难保障师资队伍的素质。
如果不是真正热爱特殊教育的工作人员,且没有接受过严格规范的特殊教育,很难保障其教学质量。
3.法制不够完善。
在我国,法制建设依然存在诸多空缺。
首先,特殊人群的就学率很低:其次,由于资金短缺问题,而且又没有法律约束,学校的设施设备达不到的标准:第三,由于监管不到位,有限的资金依然存在挪用占用问题:第四,由于法制不完善,特殊群体得不到法律的有效支持,难以保障其合法权益。
4课程建设问题。
「视野」一文看懂美国全面实施特殊教育的起点
「视野」一文看懂美国全面实施特殊教育的起点“一、特殊儿童观与“隔离”教育制度美国的特殊(special)儿童,或称为额外(exceptional)儿童、残障(handicapped)儿童,主要指心智或肢体有损伤、障碍或残缺的儿童和被歧视为心智低下(弱智)的少数族裔群体。
在传统上,人们将特殊儿童群体视为无价值的。
就个人性质而言,特殊儿童被定义为不完整的受造物,被视为无法通过教育被改善心智的人和无法社会化的、无能的人;就社会性质而言,特殊儿童被归于无社会生产力之群体、无益于社会经济增长之群体甚至对社会稳定有序存在威胁的群体。
将特殊儿童隔离开来,被传统社会默许为对特殊儿童和有序社会的双重“保护”。
在义务教育法颁布之前,将特殊儿童与常规儿童乃至整个有序社会隔离开来的显性和隐性制度,有手工作坊、贫民救济院、特殊学校、特殊班级制度以及公立学校的入学智商测试制度(Intelligence Quotient,以下简称IQ测试)。
殖民地时期的特殊儿童,若非生于富裕家庭,通常都在手工作坊或贫民救济院被“保护”或“控制”起来。
此类特殊儿童或许能够学习零星的谋生知识,但总体来说,此阶段的特殊教育有隔离而无教养。
19世纪上半叶,贺拉斯·曼等教育改革家领导了公立学校运动,希冀借助公立教育开启共和国白人子弟的心智。
但是,特殊儿童群体的心智教育并未受到公立教育系统内人士的普遍重视。
只在一些私人教育家开办的特殊学校为一部分在行为、情绪或学习方面存在障碍的儿童提供了教育归宿。
“特殊班级”制度的出现,使得美国部分特殊儿童得以进入公立学校接受免费、隔离的义务教育。
早在1871年,康涅狄格州纽黑文市的学校就为较为迟钝、懒散和不顺从的儿童统一开设了一个不分年级的班级。
1914年,沃林(J.E. Wallance Wallin)将这种不分年级的班级称为“特殊班级”。
特殊儿童一旦被分配到特殊班级,几乎不可能再回到普通班级学习。
如约瑟夫·特罗皮(Joseph Tropea)所总结的,“义务教育并没有消灭排他行为,只不过将过去的排挤形式变为校内隔离而已”。
国外特殊教育
现代意义的特殊教育最早以聋教育为代表产生。
盲教育---萌芽期与产生期:
萌芽期: 最早英国盲人兄弟协会曾教会盲人定向行 走和在意大利教盲人音乐; 产生期: 1784年法国阿羽依于巴黎创办世界第一 所盲人学校; 其校学生布莱尔于1829年发明了6个点 的点字符号系统,使盲教育向前迈了一 大步,为普及盲教育提供了先决条件。
正常化、一体化、回归主流
一体化:“混合教育”“集中教育”’融合”。 含义与“回归主流”相似,主张把残疾儿童放 在普通学生中进行教育,形式有多种。始于20 世纪60—70年代。 回归主流:实施特殊教育的一种思想体系。与“隔
离式教育”相对。萌芽于北欧特殊教育界提出的“正 常化”运动。在美国受到法律承认,对其他国家和地 区特殊教育发展也产生了影响。其核心是让残疾儿童 在最少受限制环境尽可能和正常儿童有正常交往。改 变与健全儿童隔离的传统教育方式,达到让特殊教育 “支流”回归到普通教育“主流”中,特殊教育与普 通教育融为一体的目的。
双流向多层次的安置形式
又称服务串、服务连续 体。 美国实施特殊教育或残 疾学生家长选择受教育 形式的一种连贯体系。 具有既分层次、又贯通 连续的瀑布般特点。常 用倒三角形表示,故又 称“倒三角形体系”。 共分7级,根据学生受教 育后的情况变化,可向 高一级或低一级的教育 安置形式转移。
双流向多层次的安置形式
第五讲国外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主要内一国外特殊教育的史前阶段对残疾人的态度二特殊教育早期阶段特殊教育产生原因二特殊教育具体状况三对残疾人的认识水平特殊教育所属阶段五特殊教育的特点三特殊教育发展阶段四特殊教育目前状况没有生存权肉体消灭魔鬼缠身恶毒精神救济弱者收容残疾人残疾人是可教育的双流向多层次的安置形式双流向多层次的安置形式
第二章_特殊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3.一体化integration
一体化教育integrative education
又译“混合教育”、“集中教育”、“融合”。 英国等西、北欧国家特殊教育界常用的一种术语。 含义与“回归主流”相似,为很多国家的学者使 用。主张把残疾学生放在普通学生中进行教育, 形式有多种,始于20世纪60-70年代。中国随班就 读和普小特教班如同于此。
最少受限制环境 least restrictive environment, LRE是美国《残疾儿童教育法》中提出的安置残疾儿 童教育的一项基本原则。核心是将限制残疾儿童接 触健全学生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因素减少到最低程度。 因此,残疾儿童的教育要尽可能的安排在与普通学 生在一起的环境中进行。确定教育安置形式和制定 个别化教育计划时,均需根据教育对象的生理、心 理条件,选择最适合其受教育并且与外界隔离程度 相对最低的教育环境。
“回归主流”Mainstreaming
英国称“融合”、“一体化”。实施特殊教育 的一种思想体系。与“隔离式教育”相对。萌芽于 北欧特殊教育界提出的“正常化”运动。20世纪70 年代后,由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特殊教育界的广泛倡 导,而成为一种新的特殊教育体制的同义语,并在 美国等一些国家受到法律的承认,对其他国家和地 区特殊教育的发展也产生了影响。
个别教育计划
4.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
❖ 全纳教育作为一种国际教育思潮,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
❖ 1994年6月,特殊教育世界大会在西班牙的萨拉曼卡举行, 90多个国家、25个国际组织以及一些国家的非政府组织近 400人出席了会议。 会议广泛交流了各国特殊教育的经验 并进一步强调发展特殊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早 期 特 殊
具有探究性质;主体为私立教育;教育者 多位医生和神职人员;教育手段、教育方 法不完善。
国外特殊教育教师幸福感研究现状
国外特殊教育教师幸福感研究现状国外特殊教育教师幸福感的研究现状,哎呀,这个话题说起来真的挺有意思的。
大家都知道,特殊教育教师可不是一般的工作,他们每天面对的都是各种各样的挑战,不仅要耐心、要细心,还要有一颗爱心,真的是“心灵的搬运工”啊。
想想看,要是一个普通的教师,面对的学生就能让他们忙得团团转,那特殊教育教师就更不用说了。
除了教授知识,还得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能力甚至是心理健康,这压力大得像一座山一样。
而他们的幸福感,简直是整个教育圈的“天平”,轻一点,他们压力大,重一点,可能连他们自己都喘不过气来。
国外这方面的研究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研究表明,特殊教育教师的幸福感和工作满意度是密切相关的。
如果工作中的压力和挑战太多,那么幸福感自然就会下降,甚至出现“职业倦怠”这种现象。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连续几个月加班,随时随地都得处理各种突发情况,心情能好吗?当然不能。
为了平衡这种负担,许多研究者都开始关注这种现象,纷纷出谋划策,提出各种办法,像是提高教师的社会支持系统,增加专业培训,甚至为他们提供心理疏导的机会。
毕竟,谁能保证在压力山大的工作中不会有个“崩溃”的时刻呢?可要是没有人伸出援手,那该怎么办?国外的研究者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教师的幸福感不仅仅与外部条件有关,还与他们的内在情感和价值观有关系”。
你看,特殊教育教师的工作很特殊,面对的多是需要帮助的学生。
所以,教师的情感投入非常重要。
比如说,当他们看到学生们因为自己的帮助而取得进步,那种成就感和满足感,不是能通过物质奖励来替代的。
真心想想,能帮助一个孩子学会了生活技能,看到他从“无法自理”到能独立生活,这种成就感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所以呀,国外的研究也强调了教师个人情感和工作意义感的价值,说白了,如果特殊教育教师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觉得自己是学生们生活中的“光”,那幸福感自然是蹭蹭往上升。
再说了,国外还有一些国家特别关注“教师的自我照顾”。
特殊教育发展简史
克多》一书,虽然他的努力未能使维克多成长为
正常人,但作为人们对智力落后儿童教育较早的 尝试,他的教育方法被证实是有效的。
2021/6/20
10
世界特殊教育的起源和早期发展
• 另一位精神科的医生、伊塔的学生塞甘(Edouard Seguin,1812-1880)进一步指出,白痴并不是一种 病,如果通过感觉运动来教,智力落后儿童是能 够学习的。由于智力落后儿童的个体差异很大, 早期的教育尝试是以个别教育来进行的,专门的 学校或班级的出现较晚。塞甘于1837年在法国巴 黎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智力落后儿童的学校, (后移居美国继续从事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
2021/6/20
11
世界特殊教育的起源和早期发展
• 1717年,法国神父瓦伦丁·阿羽依 (Valuntine Haüy,1745-1822)在街上看到盲 人表演杂耍受到观众的起哄和嘲笑,他受 到了深深的震动,因而决心为盲人开办专 门的学校,使他们也得到教育的机会。在 1784年他终于在巴黎建立了近代世界上的 第一所盲校。使盲人可以进入正规的特殊 教育学校中接受系统的教育。
• 最早对特殊儿童进行的教育是以个别教育形式开 展的,例如1799年人们在法国阿维隆的森林里发 现了一个叫维克多的野男孩,由于长期脱离人类
社会,他成了典型的痴呆患者,当时的一名法国 医生伊塔(Jean Mare Itard,1775-1838)尝试对其 进行教育,他从教维克多分辨冷热、物体和物质
的感官训练着手,强调教育要适应儿童的能力水
2021/6/20
7
世界特殊教育的起源和早期发展
• 他借用一位盲人的话说:“与其答应我拥有我所 欠缺的器官,倒不如改善我所具有的器官。” 他 进一步指出盲人或聋人是有学习能力的,他们的 知识来自于实践经验,如果要在他们的头脑中建 立一种观念,一定要让他们运用其他感官来感受 得到,他并且举例说明盲人的思维可以发展到很 高的水平。这些思想家们的观点和主张对近代盲、 聋、智力落后等残疾人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 推动作用。
2018年国外振兴特殊教育
国外振兴特殊教育国外振兴特殊教育1.1945年大韩民国成立以前的特殊教育关于国外特殊教育的起源,国外特殊教育学界有些争议。
有的学者认为1445年是国外特殊教育的元年,这年朝鲜政府选拔1名聪慧的盲人安置在书云馆里学习阴阳风水术另一个不同观点则认为现代意义上的国外特殊教育始于19世纪末,1894年美国传教士霍尔女士对盲少女金凤来进行个别教育训练,并于1898年创办第一所女盲校。
霍尔女士还派老师到中国学习聋教育方法,199年创办韩国第一所聋校。
韩国特殊教育最初在美国传教士的努力下,学习参照欧美和中国先进的特殊教育方法。
日殖民时期日本对韩国实施殖民化教育,特殊教育也不例外。
1913年朝鲜总统府在济生院设置盲哑部,教育盲人和聋人。
济生院是国外第一个公立特殊教育机构,日殖民时期即使有公立特殊教育机构,国外残疾人也极少受益。
根据记载1916年盲哑部学生共有62人,其中国外学生只有8人,但济生院盲哑部的师生,为国外特殊教育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1935年李昌浩牧师在平壤设立光明盲哑学校,是国外创办的第一所特殊教育学校。
日殖民时期国外特殊教育学校屈指可数,残疾人受教育机会也十分渺茫,特殊教育在艰难中求发展。
2.1949年颁布的《教育法》首次要求地方政府设立特殊教育学校二战后的韩国百业待兴,李承晚政府要建立民主社会制度,1948年颁布宪法,1949年颁布《教育法》。
《教育法》中提出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水平,还规定各道要设立一个以上特殊教育学校。
但5年代由于朝鲜战争,只在济州岛和釜山增设公立特殊教育学校,到了6年代韩国虽然政局稳定,但政府把经济发展作为国家第一大政策,教育的重点在初等教育和扫盲教育,特殊教育未成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关心的话题。
虽然《宪法》和《教育法》都赋予身心障碍者教育权利,但没有具体的措施及促进政策,韩国公共特殊教育发展缓慢。
而民间宗教人士热衷于特殊教育,陆续创办私立特殊教育学校。
仅6年代新增设的私立特殊教育学校有14所,而新增的公立特殊教育学校只有2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流向多层次的安置形式
又称服务串、服务连续 体。 美国实施特殊教育或残 疾学生家长选择受教育 形式的一种连贯体系。 具有既分层次、又贯通 连续的瀑布般特点。常 用倒三角形表示,故又 称“倒三角形体系”。 共分7级,根据学生受教 育后的情况变化,可向 高一级或低一级的教育 安置形式转移。
双流向多层次的安置形式
(一)原因
1、思想的解放——人道主义思想奠定了思想基础; 2、自然科学的发展——医学、解剖学的发展; 3、哲学、教育学的发展——认识到教育的作用; 4、个别特殊教育实践——揭示了残疾人受教育可能 性;
(二)早期特殊教育状况
萌芽时期:
1550年意大利内科医生卡尔丹诺对聋哑病因做了研究,世 界聋人教育奠基人; 16世纪末,西班牙传教士庞塞尝试用普通教学法对聋童进 行教育; 1620年西班牙人波内特使用言语手指形式进行教育,著 《论声音的实质和教聋人说话的艺术》,有人称其为另一 个真正意义的聋人教育专家; 聋童口语教学奠基人阿曼(瑞、荷)强调利用口语教聋童 说话的原则,著《说话的聋哑人》;
知识回顾
国外特殊教育的史前阶段
对残疾人的态度
特殊教育早期阶段
特殊教育产生原因 特殊教育早期重要事件、人物 特殊教育阶段的认识 特殊教育的特点
特殊教育发展阶段 特殊教育目前状况: 特殊教育目前状况:
正常化、一体化、回归主流 双流向多层次的安置形式
国外特殊教育发展状况一览表
课后作业
搜集蒙台梭利人物介绍; 关于加劳德特大学的创办过程; 有关融合教育思想的认识;
(三)特殊教育阶段:追求形式阶段
追求平等,追求教育机会均等; 颁布了有关特殊教育法律法规; 残疾儿童可到特殊学校、普通学校;
(四)初步发展时期特殊教育(特点) 初步发展时期特殊教育(特点) ---追求形式阶段 1、特殊教育对象发生了明显变化:由残疾程度 较重的发展到各种类别残疾儿童; 2、办学主体发生了变化:办学主体多样化,形 成以国家办学为主,个人组织、机构也办学的 局面; 3、学生安置方式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双流向 多层次的安置方式”; 4、注重立法在发展特殊教育中作用; 5、家长在特殊教育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6、家长在特殊教育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产生时期:
1770年法国人莱佩在巴黎创办世界上第一所聋校; 标志着特殊教育的产生,莱佩被称为手语教学体系鼻祖。 1778年德国人海尼克在莱比锡聋校创立了纯口语教学体系, 他被称为口语教学体系创始人; 1864年美国加劳德特在华盛顿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聋人高 等教育机构,也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一所聋人高等学府; 1888年美国建立了聋童幼儿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正常化、一体化、回归主流
一体化:“混合教育”“集中教育”’融合”。 含义与“回归主流”相似,主张把残疾儿童放 在普通学生中进行教育,形式有多种。始于20 世纪60—70年代。 回归主流:实施特殊教育的一种思想体系。与“隔
离式教育”相对。萌芽于北欧特殊教育界提出的“正 常化”运动。在美国受到法律承认,对其他国家和地 区特殊教育发展也产生了影响。其核心是让残疾儿童 在最少受限制环境尽可能和正常儿童有正常交往。改 变与健全儿童隔离的传统教育方式,达到让特殊教育 “支流”回归到普通教育“主流”中,特殊教育与普 通教育融为一体的目的。
四、特殊教育目前发展(20世纪中期后)
(一)状况:科技、医学、心理学、教 育学等学科进一步发展,对残疾现象认 识、对特殊教育认识的加深,80年代开 始出现“正常化”运动,之后的“一体 化”、“回归主流”“融合”90年代 “全纳教育”等特殊教育思潮出现,主 张特殊儿童更多地与普通学生在一起受 教育,适合不同需要的特殊教育形式应 运而生。
欧洲从原始社会晚期、奴隶社会早期到封建中世纪中期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欧洲从原始社会晚期、奴隶社会早期到封建中世纪中期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对残疾人态度的演变
没有生存权,肉体消灭
1、遗弃时代(古希腊、古罗马)
魔鬼缠身,恶毒精神
2、嘲笑时代(从古代—中世纪)
救济弱者,收容残疾人
3、慈悲时代(中世纪宗教的兴起)
(二)对残疾儿童的认识:
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阶段
从70年代开始,对残疾认识跨越生物(医学) 模式,走上更为科学、客观的生物-社会-心理 (医学)模式阶段。特点如下: 1、轻微感官损伤儿童也被纳入残疾儿童序列: 多动症、情绪行为异常、学习障碍等。 2、在病因上由只考虑生物因素转向注重生物 因素同时,注重心理、精神和社会因素,特别 一些文化因素、经济因素、家庭因素等。 3、在对特殊儿童的本质认识上更科学,认为 是共性和特性的统一。 4、在对策上,倾向于用综合的方法进行教育 和干预。
残疾人是可教育的
4、保护时代(文艺复兴起)
对残疾人认识的过程
从遗弃扼杀—唯心主义认识—初步感性认识 1、对残疾现象描述多于现象研究; 2、不能科学对残疾作有关界定; 3、不能正确全面解释残疾原因。 这时还没有出现特殊教育。
二、特殊教育早期阶段
萌芽阶段:文艺复兴前后(14世纪)—特殊学校产生(17世纪中叶); 萌芽阶段:文艺复兴前后( 世纪) 特殊学校产生( 世纪中叶); 产生阶段:18世纪—19世纪) 产生阶段: 世纪)
现代意义的特殊教育最早以聋教育为代表产生。
萌芽期与产生期 产生期: 盲教育---萌芽期与产生期:
萌芽期: 萌芽期 最早英国盲人兄弟协会曾教会盲人定向行 最早英国盲人兄弟协会 盲人定向行 走和在意大利教盲人音乐; 走和在意大利教盲人音乐; 产生期: 产生期: 1784年法国阿羽依于巴黎创办世界第一 年法国阿羽依 年法国阿羽依于巴黎创办世界第一 所盲人学校; 所盲人学校; 其校学生布莱尔 布莱尔于 年发明了6个点 其校学生布莱尔于1829年发明了 个点 年发明了 的点字符号系统, 的点字符号系统,使盲教育向前迈了一 大步,为普及盲教育提供了先决条件。 大步,为普及盲教育提供了先决条件。
三、初步发展时期(20世纪以来—60、70年代)
(一)状况:
科技文化水平的提高,义务教育普及 ;特别是自然科 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使人们对生理、心理、行为的差 异看法趋于科学化。
各国举办了一些特殊学校,残疾儿童主要安置 在隔离的特殊学校、教养院;
(二)对残疾儿童认识---仍属生物医学模式
1、注重明显的器官或组织损伤; 2、在病因学上重视生物学因素的致残作 用; 3、残障儿童界定比较注重器质性损伤; 4、在对策上没有从社会、心理角度寻找 方法和策略。
萌芽期与 弱智教育---萌芽期与产生期
萌芽期: 萌芽期: 法国精神病医生皮内尔第 一个区别精神病和智力落 后; 法国人伊塔德受洛克、卢 法国人伊塔德 梭先进思想影响,对野男 孩维克多进行教育开创了 开创了 训练弱智人之先河 ; 产生期: 产生期: 谢根于1837年在巴黎创办 谢根于 年在巴黎创办 世界上第一所弱智教育学 校。
(三)特殊教育阶段——恰当实施阶段
特殊教育特点: 1、注重特殊儿童鉴别; 2、注重早期干预; 3、正常化、一体化、回归主流思想广为 传播; 4、双流向多层次的安置形式; 5、在教育内容上注重生活技能的培养; 6、从业人员难觅;
双流向多层次的安置形式
正常化、一体化、回归主流
正常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北欧国家所 倡导的一种特殊教育思想。旨在向隔离 式教养院中儿童提供正常的生活。主张 将受教养者安置到正常社会环境中学习 和生活,对后来“一体化”“回归主流” 等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
(三)早期特殊教育
对残疾的认识--生物医学模式阶段
1、注重明显的器官或组织损伤; 2、在病因学上重视生物学因素的致残作 用; 3、残障儿童界定比较注重器质性损伤; 4、在对策上没有从社会、心理角度寻找 方法和策略。
(四)早期国外特殊教育(特点) 早期国外特殊教育(特点) ---肯定功能阶段
具有探究性质; 主体为私立教育; 教育者多为医生和神职人员; 具有慈善性和养护型; 招收的对象为较重的残疾儿童; 教育方法和手段不完善;
第五讲 国外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一、国外特殊教育的史前阶段
对残疾人的态度
二、特殊教育早期阶段
(一)特殊教育产生原因 (二)特殊教育具体状况 (三)对残疾人的认识水平 (四)特殊教育所属阶段 (五)特殊教育的特点
三、特殊教育发展阶段 四、特殊教育目前状况
一、国外特殊教育的史前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