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简答题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剂学简答题重点
1、药物剂型的分类
按形态可分为:液体剂型(注射剂、洗剂、搽剂等);固体剂型(散剂、剂、膜剂、片剂等);半固体剂型(软膏剂、糊剂等),气体剂型(气雾剂、喷雾剂等)。
按分散系统可分为:溶液型(糖浆剂、注射剂等);胶体溶液型(胶浆剂等);乳剂型、混悬型(洗剂等);气体分散型(气雾剂等);微粒分散型(微球剂、纳米囊等);固体分散型(片剂、丸剂等)。
按给药途径分为:口服给药;注射给药;呼吸道给药;皮肤粘膜给药;腔道给药。
2、影响药物稳定性的外界因素
(1)温度的影响:一般来说,温度升高,反应速度加快,药物稳定性下降;
(2)光线的影响:光的能量与波长成反比,因而紫外线更易激发化学反应;
(3)空气的影响:空气中的氧是引起药物制剂氧化的重要因素;
(4)微量金属离子的影响:其对自动氧化反应有显著的催化作用;
(5)湿度和水分的影响:固体药物吸附了水分后,在表面形成一层液膜,分解反应就在
膜中进行。
3、滴丸、微丸的特点
滴丸是固体或液体药物与基质加热熔化混匀后,滴入不相混熔的冷凝液中收缩冷凝制成。滴丸的主要优点是起效迅速,生物利用度高;便于服用和运输;增加药物稳定性;生产设备简单,重量差异小。缺点是可供选择的基质品种少,难以滴成大丸(一般丸重100mg 以下),只能用于剂量较小的药物。
微丸是指药物和辅料组成的直径小于2.5mm的圆球状实体。微丸的主要特点是在胃肠道中表面分布面积增大,起效迅速,生物利用度高;可由不同释药速度的多种小丸组成,可控制释药速度;基本不受胃排空因素影响;含药百分率大,最大剂量可达600mg;制备工艺简易。
4、片剂的质量评价
(1) 外观:片型一致,表面完整光洁,边缘整洁色泽均匀,字迹清晰;
(2) 片重差异:片重0.3g以下差异限度是±7.5%以内;0.3g及0.3g以上差异限度是
±5%;
(3)硬度:适宜的硬度便于包装运输,也与崩解、溶出有密切关系;
(4)崩解时限:按中国药典崩解时限检查法检查;
(5)含量均匀度:是每片含量偏离标示量的程度;
(6)溶出度:可反映或模拟体内吸收情况,按照中国药典要求方法检查;
(7)卫生学检查:中药或化学药物片剂,不得检出大肠杆菌、致病菌、活螨及螨卵;
杂菌每克不得超过一千个;真菌每克不得超过100个;
(8)对于包衣片,要检查衣膜的物理性质,进行稳定性实验和药效评价。
5、片剂包衣的目的
(1)掩盖不良气味;
(2) 增加药物稳定性;
(3) 控制药物在胃肠道一定部位释放或者缓缓释放;
(4) 防止在胃液中因酸性或胃酶破坏(肠溶衣);
(5) 避免药物对胃的刺激;
(6) 可将两种有配伍变化的药物成分分别置于片心和衣层;
(7) 改善外观便于识别。
6、片剂包衣的种类
根据包衣材料不同可分为糖衣和薄膜衣两类。薄膜衣又可分为胃溶性、肠溶性及不溶性三类。
7、栓剂的质量评价
中国药典规定,栓剂中的药物与基质应混合均匀,外形完整光滑,硬度适宜,塞入腔道应能融化、软化或溶于体液中,并应作重量差异、融变时限、溶出速度和吸收试验。
8、气雾剂、喷雾剂的区别
二者都是通过特殊的给药装置将药物喷出而发挥作用的给药制剂。区别在于气雾剂喷射药物的动力抛射剂为液化低沸点气体,抛射剂与药物一起喷出气化形成气雾,使用后器内压力较恒定;而喷雾剂是以压缩气体为动力,压缩气体膨胀将药物挤出,药物本身不气化,一旦使用器内压力随之下降,不能保持恒定的压力。
9、靶向制剂的概念、分类、主要载体及其特点
靶向制剂是指载体将药物通过局部给药或全身血液循环而选择性的浓集于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或细胞内结构的给药系统。
靶向制剂可分为:被动靶向制剂、主动靶向制剂、物理化学靶向制剂。
主要载体有脂质体、乳剂、微球。
脂质体是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内形成的微型泡囊。其特点是靶向性和淋巴定位性,可为巨噬细胞作为外界异物而吞噬;缓释性,减少肾排泄和代谢;与生物膜结构类似,有细胞亲和性和组织相容性;心肾中含量低,降低药物毒性;保护药物提高稳定性。
乳剂的特点在于对淋巴的亲和性。
微球是药物分散或溶解在辅料中形成的微小球状实体。粒径在1-250µm之间。特点有:靶向性,小于7µm时在肝、脾浓集,大于7-10µm进入肺组织或肺气泡。
10、蛋白质类药物的特点、制剂及给药途径
蛋白质类药物特点是血浆半衰期短,清除率高,穿透粘膜能力差,易受酶降解,生物利用度低。蛋白质类药物制剂目前大部分是溶液型或冷冻干燥型注射液,还有一些新的给药系统。注射途径的有控释微球制剂(可达到长期控制释放的目的)和脉冲式给药系统(分次释放,适于多次接种的疫苗)。非注射途径的有鼻腔给药系统(目前上市的有降钙素等),靶向制剂的口服给药系统,直肠给药系统,口腔粘膜给药系统(血管丰富,避免首过效应),经皮给药系统,肺部给药系统等。
11、常用给药途径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常用给药途径有口服给药、注射给药、呼吸道给药、皮肤粘膜给药、腔道给药等。
(1)口服:常用、简便、安全、经济。缺点是吸收较慢,刺激性强或易在消化道破坏的
药物不宜口服,有些病情危急、昏迷或呕吐者不能口服。
(2)注射:吸收迅速,剂量准确,不如口服方便安全,且能引起疼痛,对药液要求严格。
以皮下、肌肉、静脉注射最常用,吸收速度静注(无吸收过程,直接入血)〉肌注〉皮下。
(3)呼吸道给药:适用于气体及挥发性液体的药物,肺泡吸收快,仅次于静脉注射。但
需要特殊设备,对气雾剂颗粒大小有要求。
(4)皮肤粘膜给药:发挥局部作用治疗皮肤粘膜疾患,也可达到全身吸收作用。粘膜对
药物刺激较敏感,特别是眼用溶液,要调节酸碱度和渗透压。其中舌下给药无首过效应,给药简便,但吸收面积小只适用于小量药物如硝酸甘油等。
(5)腔道给药:用于直肠、阴道等,可起局部作用或者吸收发挥全身作用。其中直肠给
药无首过效应。主要缺点是使用不如口服方便。
12、常用量、极量、中毒量、致死量、安全度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