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答案: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五个时期:萌芽时期(先秦)、郡县制时期(秦、汉)、州制时期(魏晋南北朝、隋)、道(路)制时期(唐、宋)、行省制时期(元、明、清)。
第一节萌芽时期这个时期约从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即从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政权——夏朝开始,到秦始皇统一中国、确立郡县制为止。
国家的产生,是形成行政区划的先决条件。
在原始社会,人们按氏族、部落进行生产和生活,根本不需要行政区划,也没有地域区划的概念,正如《礼记·礼运》篇所述,那时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逐步出现了私有制,产生了阶级,形成了国家。
统治阶级为维护其统治地位,有效地控制被统治阶级,需要实行分区分级管理,于是产生了形成各种各样行政区划的可能性。
但是,并不是产生国家的同时也必然出现行政区划。
一些同志认为:夏朝的“地方行政区划单位,是在原始公社部落基础上形成的'小邦’或'方国’”;“商代的行政区划采用分封制的形式”,(1)是不对的。
夏、商两代和西周,都还没有完善的地方行政制度,当时也不可能对整个国家进行全面的行政区划,无论是“方国”,还是“诸侯国”,都是一个个独立的国家,与夏、商、周王朝之间都只是松散的臣属关系。
春秋以后,县、郡的出现才是我国古代行政区划的肇始。
一、传说中的州服制在本世纪以前,人们普遍认为夏、商、西周王朝存在着“十二州”、“九州”、“五服”等行政区划。
最典型的如《汉书·地理志序》所云:“昔在黄帝,……方制万里,画野分州。
……尧遭洪水,怀山襄陵,天下分绝为十二州,使禹治之。
水土既平,更制九州,列五服,任土作贡。
”即说黄帝时已有州制,尧因洪水之灾,分中国为十二州,禹治水后更改为九州,以后又把中国分为五服。
实际上,所谓夏、商、周代的“十二州”、“九州”、“五服”之说都仅是种种传说而已。
1.“十二州”说它是传说中的尧舜氏族社会时代的行政区划制度,起于《尚书·尧典》的“肇十有二州”。
中国历代行政区划历史沿革
汉代州的职能
最初州只是朝廷的派出机构,与郡没有行政 隶属关系,刺史不是常设官员,没有固定的治 所。 西汉末刺史(或称州牧)权势有所增大 。 东汉初刺史常驻地方,有了治所,但东汉 大部分时间里,州是监察区而不是行政区,刺 史仍然不直接干预地方行政。
中央
刺史部 长官:刺史
郡:太守
县:令
汉武帝之后
东汉末年州成为地方一级政区
2、畿服说
《国语·周语》作甸、侯、宾、要、荒五服, 以五百里为差; 《禹贡》作甸、侯、绥、要、荒五服,以五 百里为差; 《逸周书·职方》称方千里内为王圻(qí), 侯、甸、男、采、卫、蛮、夷、镇、藩九服。
3、分封制
(1)夏、商的封国
(2)西周的分封制
夏的方国
商的方国
西周形成比较完备的等级分封制。 宗周、成周为王畿区,由周王直接统治;王 畿区以外的广大地区分封给诸侯。周王在王畿内、 诸侯在封国内,又按宗法制度把土地和人民分封 给卿、大夫,卿、大夫又对士进行分封,这样天 子、诸侯、卿大夫均有直接统治区和间接统治区, 形成多层次有不同隶属关系的政权和政区系统。
保留着分封制的残痕
春秋战国时期的县 县的规模相差悬殊
5、郡的出现 春秋时代仅见的郡名两例: 鲁僖公九年(前651年),晋国公子夷吾对秦公 子挚讲, “君实有郡县”。 ——《国语· 晋语》 鲁哀公二年(前493年),赵简子曰:“克敌 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 ——《左传》战国时各Biblioteka 已普遍置郡,且多置于各国的边远地区。
郡 长官:守 县(道): 令
诸侯王国
侯国(邑)
支郡:
县
汉 初
汉代郡国分布
西汉时期103郡国中,秦岭淮河以南只有 29个,而关东地区达50郡,说明西汉时黄河 中下游仍是非常重要的政治经济区。 问题:关东的地域范围?
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演变
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演变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历史专题一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五个时期:萌芽时期(先秦)、郡县制时期(秦、汉)、州制时期(魏晋南北朝、隋)、道(路)制时期(唐、宋)、行省制时期(元、明、清)。
1.中国古代地方行政机构的发展演变(1)秦:郡县制。
(2)汉:由郡、县两级制变成了州、郡、县三级。
(3)隋:州、县两级制。
⑷唐:道、州、县三级。
宋:道(或称路)、州(或称府)、县三级制。
⑹元: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
⑺明:承宣布政司(习惯仍称行省)以下设府、县。
⑻清:省、道、府、县2.演变特点:(1)由虚入实;监察机构行政化;变化多发生在混乱时期;一级行政区变化较大;次级行政区变化不大。
(史实:由虚入实,监察机构行政化史实:东汉时期的刺史制度逐渐演化为州一级行政机构。
发生在政权交替混乱时期的史实:唐朝的藩镇;元朝的行省制。
一级行政区变化大,次级行政区变化不大史实:一级行政区秦汉为郡,元为行省;县级基本未动。
)(2)原则:山川形便;犬牙相入;依经济和人口变化不断调整。
元代以前与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或山川形便);元代以后受政治因素影响较大(或犬牙交错)。
(元以前:与经济区、自然区和文化区相吻合;元后:“犬牙交错”原则,避免行政区与经济区、自然区和文化区的吻合。
各自的优点:与经济区、自然区和文化区相吻合:顺应了封建社会的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有利于促进区域内部经济的交流发展和形成独立的经济体;有利于形成文化认同。
“犬牙交错”原则:有利于削弱地方经济实力和文化认同感;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的出现,强化中央集权。
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和抗御自然灾害;对内部交通、文化交流产生了不良影响。
)(3)深层特征:中央集权逐步加强,地方主动性与能动性越来越受到压抑。
地方权力越来越集中到中央。
(4)整体特征:二级三级制是古代地方管理制度的主体;局部而言:县是中国历史最稳定的一级政区;州的地位不断降低。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变迁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变迁一、夏商周时期的行政区划在中国古代,最早的行政区划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
夏朝时,中国的行政区划主要是以邑为单位,邑是古代中国农村的基本行政单位,相当于现在的乡镇。
商朝时期,行政区划逐渐发展成以州为单位,州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相当于现在的县。
周朝时期,行政区划进一步发展成以郡为单位,郡是周朝的一种行政区划,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
二、秦汉时期的行政区划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对行政区划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秦朝时期,行政区划以郡为基本单位,郡下辖县。
秦朝还设置了郡县制度,郡县官员由中央政府任命,实行严格的官僚体制。
汉朝继承了秦朝的行政制度,但在行政区划上进行了一些调整和改革。
汉朝时期,行政区划以郡为基本单位,郡下辖县,县下辖乡。
汉朝还设置了州、府等中央直辖行政单位。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行政区划三国时期,中国分裂为魏、蜀、吴三个政权,行政区划也随之发生变化。
魏、蜀、吴三国的行政区划以郡为基本单位,郡下辖县。
晋朝时期,行政区划以州为基本单位,州下辖县。
南北朝时期,行政区划的变化较为复杂,南朝梁、陈、宋的行政区划以州为基本单位,州下辖县;南朝齐、梁、陈的行政区划以郡为基本单位,郡下辖县。
北朝的行政区划以州为基本单位,州下辖县。
四、隋唐时期的行政区划隋朝统一了南北朝的政权,对行政区划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隋朝时期,行政区划以州为基本单位,州下辖县。
唐朝继承了隋朝的行政制度,但在行政区划上进行了一些调整。
唐朝时期,行政区划以州为基本单位,州下辖县,县下辖乡。
唐朝还设置了府、州等中央直辖行政单位。
五、宋元明清时期的行政区划宋朝时期,行政区划以路为基本单位,路下辖府、州、县。
元朝继承了宋朝的行政制度,但在行政区划上进行了一些调整。
元朝时期,行政区划以路为基本单位,路下辖府、州、县。
明朝继承了元朝的行政制度,但在行政区划上进行了一些改革。
明朝时期,行政区划以道为基本单位,道下辖府、州、县。
最新中国古代地方行政机构的演变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机构的发展演变一、地方行政机构的发展演变1、夏商两代:方国制。
夏商两代,地方上封侯和伯,侯、伯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2、周代:分封制周武王把王畿(jī)以外的广大地区的土地和人民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西周的分封制分封的是土地和人民,受封对象是古代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周初分封的诸侯,大多数是王室同姓子弟,他们多被分封到重要地区。
3、秦:郡县制。
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秦始皇把全国分为36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
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后来,随着边境的开发和郡治调整,增至40余郡。
4、汉:①郡国并行制:汉高祖平定天下后,吸收周朝和秦朝教训,实行郡国并存的地方行政体制。
这些同姓诸侯国在汉初稳定局势和平定诸吕之乱的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后来,封国日益强大,威胁中央政权,汉景帝时酿成了吴楚七国之乱(吴王刘濞(bì)联合其他六国诸侯王发动叛乱)。
经过汉景帝“削藩”和汉武帝“推恩令”,王国势力被削弱,诸侯王被解除军政大权,只能衣食租税,封国名存实亡。
(“推恩令”:诸侯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统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
)②刺史制度:汉武帝后期,将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称为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名,代表中央监察地方。
东汉末年,州成为郡的上级机构(刺史改称州牧),地方行政体制由郡、县两级制变成了州、郡、县三级。
附:在楚汉战争中,刘邦为了联合力量打败项羽,分封了一些重要将领为王。
刘邦即位后开始铲除异姓王。
刘邦在翦除异姓王的同时,又分封了一批刘姓子弟为王。
刘邦在总结秦亡的原因时,除了确认暴虐是主要原因外,还认为没有分封同姓子弟为王也是秦短命的关键所在。
在经济凋敝的条件下,刘邦也无力直接控制全国,想依靠刘氏宗族的力量,作为皇权的屏障。
刘邦晚年和群臣杀白马盟誓:“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简述秦至清代行政区划演变的历史。
论述秦至清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地方行政体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仅表现为中央政权集中掌握在皇帝手中,而且表现在通过建立和健全地方行政体制将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
郡县制度起源于春秋战国,至秦统一中国而正式确立,这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上是一项划时代的变革。
秦汉郡县制是将地方分为郡县两级,郡设郡守(景帝中元二年(前148年)更名太守),为区别一般郡,京师所在地由内史或京兆尹管理,秩别高于一般郡守。
郡守是一郡的最高长官,上承中央,下辖诸县,统管一郡的行政、军事、财政、教育、司法等。
协助郡守管理军政事务的有掌军事的都尉,掌行政的郡丞,他们也都由中央任命。
秦汉太守开府分曹理事,各曹属吏称“掾”或“史”,分管不同事务,由太守直接辟除任用。
郡以下设县,汉代的县根据不同情况名称有所不同,县根据大小分别设令或长,令、长之下有丞、尉,均由中央任免。
县廷同样开府置吏,分曹理事,管理一县事务。
汉代地方行政体制还包括王国与侯国,侯国大体相当于县。
汉代的州始为监察区划。
东汉以后,州牧刺史权力增大,一州之事,刺史可以全权处理。
到东汉末年,刺史、郡守典兵成为制度,遂形成州、郡、县三级地方政府机构体制,开魏晋州府僚佐军民两套组织系统之先河。
与后世相比,秦汉的地方行政机构设置结构较为合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处理也较得当,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也给予地方较大的自主权,这对于帝国的强盛起到了积极作用,因而颇为后世所称道。
郡县制,特别是县制,历代不衰,是整个封建时代重要的地方行政体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局动荡不安,王朝更迭频繁,民族关系复杂,因而地方行政制度也非常紊乱。
大致有五种情况:其一,行政机构基本上是州、郡、县三级制度。
州置刺史,郡置太守,县置县令(长)。
其二,地方政权实行军政合一和都督制度。
由于军事割据,州、郡政权机构大都实行军政一体,军事民政浑然不分。
单管民政的“单车”刺史极少,绝大多数州牧刺史,乃至郡守,莫不以都督兼任,并加将军之号,使持节或兼镇将而为州郡长官。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演变规律及启示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演变规律及启示
一、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规律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经历了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特点和规律。
首先,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区划最早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这一阶段的地方行政区划以封建制度为基础,以封邑、郡县为主要行政单位。
其次,在秦汉时期,中国实行了郡县制度,将全国划分为郡县,实行三级行政管理体制。
再次,在唐宋时期,中国的地方行政区划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府州县制度,并逐渐形成了以州县为基础的地方行政体系。
最后,在明清时期,中国的地方行政区划进一步完善,实行了省、府、州、县、乡五级行政管理体制,这一体制一直延续至今。
二、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演变的启示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演变的规律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
首先,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是与国家政治制度的变化相辅相成的,不同的政治制度会对地方行政区划产生深远的影响。
其次,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是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密切相关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会对地方行政区划的形式和内容产生重要影响。
再次,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需要考虑到地理、民族、文化等因素的差异,不同地区的行政区划需要因地制宜。
最后,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需要坚持统一与多样相结合的原则,既要保持国家的统一与稳定,又要充分尊重
地方的多样性和特色。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规律及其启示对于我们理解和把握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深入研究和总结这些规律,才能更好地指导和推进中国现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改革和发展。
同时,我们也应该充分认识到,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需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和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演变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演变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其行政区划也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从古代的诸侯国到现代的省市县区,中国的行政区划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
本文将简要介绍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演变过程。
1.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的三个朝代,也是中国行政区划演变的起点。
在夏朝时期,中国行政区划以诸侯国为主。
诸侯国是指各地的贵族、宗室和部落首领所领导的地方政权。
这些诸侯国在夏朝时期统治着各自的领土。
商朝时期,中国的行政区划逐渐向中央集权发展。
周朝时期,行政区划进一步发展,实行了以郡县制为主的行政区划体系。
2.秦汉时期秦朝时期,中国行政区划发生了重大变革。
秦始皇实行了郡县制,将全国划分为36个郡和县,从而使行政区划更加统一。
汉朝时期,行政区划进一步发展,除了继续实行郡县制外,还设立了州、郡、县三级行政区划体系。
3.隋唐时期隋朝时期,中国的行政区划发生了较大的变革。
隋炀帝实行了以州县为基础的三级行政区划体系。
唐朝时期,行政区划进一步发展,设立了道、府、州、县四级行政区划体系。
唐朝时期的行政区划体系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成为后来行政区划体系的基础。
4.宋元明清时期宋朝时期,行政区划进一步发展,设立了路、府、州、县五级行政区划体系。
元朝时期,行政区划进一步简化,设立了路、州、县三级行政区划体系。
明清时期,行政区划体系基本上沿用了元朝的模式,但行政区划的细节有所不同。
明朝时期,行政区划主要是以省为单位,设立有府、州、县三级行政区划体系。
清朝时期,行政区划进一步发展,设立了直隶、总督、布政使、巡抚、府、州、县七级行政区划体系。
5.现代时期20世纪初,中国的行政区划发生了重大变革。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废除了清朝的行政区划体系,开始实行省、县两级行政区划体系。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建立了省、市、县、区四级行政区划体系。
1980年代以来,中国的行政区划不断改革完善,行政区划体系逐渐向市场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划分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划分
(实用版)
目录
一、引言
二、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演变
1.周朝的分封制
2.秦汉的郡县制
3.三国南北朝的州郡县制
4.隋唐的州县制
5.元代的行省制
6.明清的省道府县制
三、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影响因素
1.国力
2.政治权力架构
3.自然地理条件
4.民族和人口分布
四、结论
正文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划分的历史演变,可以追溯到周朝的分封制,直至明清的省道府县制。
在不同历史时期,行政区划的划分与调整,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国家的统治与管理。
周朝实行分封制,地方行政区划由各个封建邦国组成,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
随着历史的发展,秦汉时期实行郡
县制,将全国划分为若干个郡和县。
郡县制有效地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同时也为地方提供了一定的自治权。
三国南北朝时期,地方行政区划为州郡县制。
州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同时州郡县制也使得地方行政更加灵活。
隋唐时期实行州县制,地方行政区划进一步简化,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元代实行行省制,这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行省制的设立,使得地方行政区划更加稳定,同时也为后世的省道府县制奠定了基础。
明清时期,地方行政区划为省道府县制,这种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与稳定。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演变,受到了国力、政治权力架构、自然地理条件和民族人口分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在不同历史时期,行政区划的划分与调整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国家的统治与管理。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演变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演变篇一: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演变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演变早期国家的政治制度是基于氏族社会的传统而建立起来的。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都保留着氏族社会的特点,如商朝的内外服制度、西周的分封制都以血缘关系为社会组织的纽带,这时虽已出现中央与地方的统属关系,但尚不成熟。
(一)郡县制古代较完整的地方行政制度出现于春秋战国之际。
春秋时期,秦、晋、楚等国在边地设县,在古文中,县是古悬字,因悬于诸侯的采邑之外而命名。
其后各诸侯国普遍置县,且从边远之地发展到内地。
设郡晚于设县,也是为了满足防卫之需要而在边地设立。
最初郡县互不统属,后因经济开发,人口增长,中原各诸侯国北部边境的郡开始分县而治,中原腹地的县逐渐划小,数目增多,于是在县上置郡,形成郡县两级政区。
至战国后期,各诸侯国除都城外已普遍置郡。
秦统一六国后,分天下为36郡,把郡县行政区划制度推行到全国。
确立了郡县制。
两汉承袭秦制,但刘邦认为秦朝速亡的重要原因是未分封子弟为王侯供卫中央,于是将当时全国60个郡的3/4分封给诸侯王,中央直辖仅15个郡,结果重蹈战国时割据之势,引发七国之乱。
平叛后,西汉朝廷将王国作用官吏的权力收归朝廷,又以“推恩令”分割王国封地,缩小其辖境。
从此,诸侯王“惟得衣食租税,不与政事”,郡国并行制名存实亡,实际已恢复秦的郡县制。
(二)州郡制州起源于汉武帝时所建的刺史监察制度。
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个州部,每州设剌史监察地方,不过这时的州刺史并无固定驻所,还没有形成一级行政规划。
黄巾起义爆发后,朝廷为有效地镇压各地的农民起义,改刺史为州牧,命朝中九卿任州牧,执掌一州军、政大权,州逐渐成为郡、县以上的一级结构。
于是,全国的行政区划由虚的三级制演变为实的三级制,由郡县制演变为州郡县制。
由于州牧手握重兵,并以此为割据资本,使中央集权陷于瓦解,导致三国鼎立割据局面。
魏晋南北朝时期,地方行政制度极度混乱,隋统一全国后,隋文帝“罢天下郡”,推行以州领县的两级行政制度,至隋炀帝时又改州为郡,以郡统县,隋朝的整顿虽然结束了魏晋南北朝埋藏滥置州、郡的现象,但也没能挽救州郡制。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演变带来的启示
一、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历史变迁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其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经历了漫长的历史。
古代我国的地方行政区划不仅是政治组织形式的体现,更承载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从古代封建时期到现代国家行政区划制度的形成,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为今日的行政管理体系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二、古代的封建领地与郡县制度在古代,我国封建帝制下的地方行政区划主要以封建领地和郡县制度为主要形式。
封建领地是封建王国或诸侯国划分出来的疆域,而郡县制度则是秦朝统一我国后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
这两种形式的地方行政区划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封建王国的政治权力和地方自治,保障了地方的稳定和繁荣。
三、经济发展与行政区划的演变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区划也经历了多次的演变。
在秦汉时期,郡县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并对经济发展和资源配置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而隋唐时期的府州制度更是对地方行政区划进行了新的调整,使得各地方行政区划更为细化和精细化。
四、文化传承与地方行政区划的融合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还与文化传承密切相关。
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地方行政区划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的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
唐代的道州制度、宋代的路、州、县制度等,都对我国古代的文化传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五、地方行政区划的启示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为当今的行政管理体系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古代的封建领地和郡县制度体现了地方自治和政治权力的分散,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也展现了文化传承与地方行政区划的融合,这为现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文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不仅是历史的延续和文化的传承,更为当今时代的行政管理体系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通过对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历史变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当下我国地方行政区划的重要性和作用,推动地方行政区划改革和创新,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演变
历史专题一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五个时期:萌芽时期(先秦)、郡县制时期(秦、汉)、州制时期(魏晋南北朝、隋)、道(路)制时期(唐、宋)、行省制时期(元、明、清)。
1、中国古代地方行政机构的发展演变(1)秦:郡县制。
(2)汉:由郡、县两级制变成了州、郡、县三级。
(3)隋:州、县两级制。
⑷唐:道、州、县三级。
宋:道(或称路)、州(或称府)、县三级制。
⑹元: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
⑺明:承宣布政司(习惯仍称行省)以下设府、县。
⑻清:省、道、府、县2、演变特点:(1)由虚入实;监察机构行政化;变化多发生在混乱时期;一级行政区变化较大;次级行政区变化不大。
(史实:由虚入实,监察机构行政化史实:东汉时期的刺史制度逐渐演化为州一级行政机构。
发生在政权交替混乱时期的史实:唐朝的藩镇;元朝的行省制。
一级行政区变化大,次级行政区变化不大史实:一级行政区秦汉为郡,元为行省;县级基本未动。
)(2)原则:山川形便;犬牙相入;依经济与人口变化不断调整。
元代以前与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或山川形便);元代以后受政治因素影响较大(或犬牙交错)。
(元以前:与经济区、自然区与文化区相吻合;元后:“犬牙交错”原则,避免行政区与经济区、自然区与文化区的吻合。
各自的优点:与经济区、自然区与文化区相吻合:顺应了封建社会的自然规律与社会发展规律;有利于促进区域内部经济的交流发展与形成独立的经济体;有利于形成文化认同。
“犬牙交错”原则:有利于削弱地方经济实力与文化认同感;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的出现,强化中央集权。
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与抗御自然灾害;对内部交通、文化交流产生了不良影响。
)(3)深层特征:中央集权逐步加强,地方主动性与能动性越来越受到压抑。
地方权力越来越集中到中央。
(4)整体特征:二级三级制就是古代地方管理制度的主体;局部而言:县就是中国历史最稳定的一级政区;州的地位不断降低。
3、对地方行政机构演变的整体评价:⑴积极:有利于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便于征发徭役、兵役,征收赋税,管理地方治安;有利于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化分演变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化分演变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化分演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原始阶段:在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最初形式是部落制度,各个部落都有自己的领袖负责管理本族事务。
这种制度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以家族、部落为单位进行自治管理。
2. 封建阶段:随着封建社会的兴起,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发展成为封建制度。
封建社会中,土地所有权和行政权力不再属于一家私人,而是被分配给大门第家族拥有并行使。
大门第家族成为地方的决策者,负责组织和管理本地事务。
同时,地方行政区划日益清晰,各级官员层级分明,层层相嵌。
3. 官僚统治阶段:经过历代政治制度的变迁,地方行政制度逐渐趋向中央集权,地方行政区划逐渐向县域化发展。
每个县都设立一个知县,负责全县行政、军事、法律等事务。
知县下面设有一些乡村,每个乡村都设有一名乡长负责管理。
官僚机构的运作,使得地方行政制度更趋向完备和规范。
4. 管辖分离阶段:清朝的官僚统治制度一直沿用至民国初期。
国民政府成立之后,将全国行政区划分为省、市、县、区四个级别。
但由于官僚体制严密,导致部分地方官员腐败或乱作为,难以有效管理,从而在一些地方上异化为“地方割据”。
民国结束后,在地方行政管理方面更多地强调地方自治和分权管理。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划分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划分一、背景介绍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划分是指在古代中国历史上,为了更好地管理辽阔的疆域和满足行政需要,将国土按照一定的规则划分为各级地方行政区域的系统和制度。
这种行政划分制度的演变和发展,对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形成与演变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行政区划的演变1.诸侯国时期在中国古代,周朝衰落后,进入了分封制时期。
诸侯国时期,地方行政划分主要以封建制度为基础,国家权力较弱,各个诸侯国管理着自己的封地,形成了一种分散的行政格局。
2.夏商周时期夏商周三代,中国地方行政划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周朝实行郡县制,国家中央派遣官员在各地设立郡县,进行政务管理。
郡县制度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地方行政划分进入了统一集权的阶段。
3.两汉时期在两汉时期,行政区划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郡县制度逐渐完善。
各地设立的郡县逐渐规范,形成了以郡为中心、以县为基础的地方行政制度。
这一制度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长期沿用,对后世的行政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政权的动荡和分裂,地方行政划分出现了多样化的变化。
各种地方行政区划的划分与调整频繁进行,这个时期地区划分的变化反映了政权更迭和战乱时期的局势。
5.唐代唐代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划分的一个重要时期。
唐朝进行了一系列的行政改革,建立了完善的地方行政制度。
唐朝的地方行政划分主要以州县制为基础,实行官员巡视、督察和赋税制度,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行政的控制。
三、行政区划的影响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划分的变迁不仅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国家管理能力的提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还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1.地方政权的建立与巩固通过地方行政划分,中国古代政权得以在广大的疆域内建立和巩固自己的统治。
中央政权通过派驻官员、设置行政机构等方式,有效地管理和控制了各个地方,提高了行政效率。
2.社会经济的发展地方行政划分促进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地方政府管理土地、税赋和农业生产等事务,为社会的稳定和繁荣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简述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变迁
简述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变迁一、我国古代行政区划制度的萌芽时期从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政权一一夏朝开始,到秦始皇统一中国,确立郡县制为止。
国家的产生,是形成行政区划的先决条件。
统治阶级为维护其统治地位,有效地控制被统治阶级,需要实行分区分级管理,于是产生了形成各种各样行政区划的可能性。
但是,并不是产生国家的同时也必然出现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是指一个国家行政管理的区域组织系统,国家为了行政管理的方便,更有效地控制各个地域,通常在其所辖的领土范围内按照自然地理条件、政治经济状况、民族与人口的分布、历史文化传统和军事上的需要,将全国划分为不同级次的假设干行政区,由中央派员组织管理,这种划分叫做行政区划。
也就是说,直至郡县制的出现才是我国古代行政区划的肇始。
二、我国古代行政区划制度的建立——郡县制时代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正式确立郡县制为全国统一的行政区划,直至东汉未年,被州制时代所取代,相继沿革 400 余年。
县本是天子、诸侯直属土地中的邑,其首领称为“县人〞。
春秋前期,秦、晋、楚等大国在新兼并的邻国土地上设立一种特殊行政区,称之“县〞。
在古文中,县即古悬字,意为新设之县,远离诸侯国都,悬于诸侯统治中心之外。
郡、县作为行政区划单位,均出现于春秋时期,县早而郡晚,县小而郡大,县近而郡远,县重而郡轻。
所以,郡的地位实际低于县。
因为此时置郡大多于遥远荒辟之地,地旷人稀,经济开展落后于县。
公元前221 年,秦灭六国,统一天下,为加强中央集权和对地方有效地控制,从而废除分封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这在我国古代行政制度史上堪称划时代的变革。
秦分天下为 36 郡,标志着郡县制作为我国最早的一种行政制度已正式确立。
三、我国古代行政区划制度的开展——州制时代东汉中平五年〔公元188 年〕,州由监察体制转变为行政区实体,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直至隋代,长达四百余年,州一直为我国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区划单位。
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及区划的演变
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及区划的演变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及区划的演变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过程。
在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和区划经历了多次变革,受到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古代的中国行政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夏、商和周三代。
夏朝时,行政制度主要以封建制为基础,国家地方政权以封建贵族为代表,以封邑和郡县为行政单元。
商朝时期,政权逐渐向中央集权发展,划分了九州,九州下设五德,五德下设卿、县等行政区划。
周朝时,行政制度更趋于中央集权,国家以封建的郡县制为基础,设置县、亭、里等行政区划。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区域分封制逐渐崩溃,多个国家相互争战,形成了以诸侯为基础的封建割据局面。
随着秦朝的统一,中国出现了以郡县制为基础的地方行政区划,地方政权逐渐被封建贵族所取代。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变迁,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和区划也经历了多次变革。
在汉朝时期,行政制度更加完善,设立了郡、县、乡、亭等行政单元。
随后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地方行政制度逐渐转为以县为基础,设立州、县、乡、里等行政区划。
到了唐朝时期,地方行政区划经历了一次大的改革。
唐朝以州为单位,设置了府、州、县、乡、里等行政区划。
这种制度一直延续到明清两朝,并基本成为中国传统的行政制度。
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和区划的演变还受到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影响。
例如,在南北朝时期,由于中央集权的削弱和地方势力的壮大,地方政权的重要性提升。
地方政权逐渐地以农村为基础,农民自治的乡村行政组织逐渐形成,成为南北朝时期地方行政制度的一个特点。
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和区划的演变除了受到政治和经济因素的影响,还受到文化和思想的影响。
例如,在宋代时,儒家思想的盛行使得地方行政制度更强调礼仪和秩序。
地方官员被要求依照仪制之法来行使职权,并对民众进行教育和管理。
总的来说,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和区划的演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从最早的封建制到中央集权,再到地方自治和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和区划在不同时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部落联盟。
随着中央集权
的确立和不同王朝的更迭,地方行政区划也不断发生变化。
本文将就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进行探讨。
1. 郡县制的确立
在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发展中,最重要的里程碑是郡县制的确立。
在秦朝
统一中国之前,一些地方国家采取的是诸侯国制度,诸侯国通过封土,建立对自己领地内的行政管理。
然而,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施郡县制,将全国分为多个郡县,由中央政府派驻官员进行行政管理。
这一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朝,成为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的基础。
2. 郡县制的调整
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也发生了调整。
汉朝时期,郡县
制度变得更加细化,全国分为三级:州、郡、县。
州是最高级的行政单位,由一位太守负责。
而郡和县则分别由太守和郡县丞负责。
这种精细化的行政管理结构使得中央政府更好地掌握了对地方的控制权。
3. 地方行政区划的变革
隋唐时期,随着国家治理体制的改革,地方行政区划发生了重大变革。
隋朝废
除了郡县制,设立了州县制,进一步细化了行政管理。
而唐朝则进一步加强州县制,设立了道、府和州县,形成了完整的地方行政管理体系。
此后的几十年里,尽管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和数量有所变动,但调整的幅度相对较小。
4. 宋元时期的地方行政区划
宋朝时期,地方行政区划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尽管仍然保留了州县制
的基本框架,但宋朝采取了更加精细的行政管理方式。
宋朝将一些郡县升级为路,
路下设路县,一级一级地进行行政管理,从而更好地适应当时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求。
元朝时期,地方行政区划的调整幅度较小,基本延续了宋朝的制度。
5. 明清时期的地方行政区划
明清时期,地方行政区划的发展受到国家政权的变迁和社会经济状况的影响。
明朝初期,继承了元朝的行政制度,但后来转向了州县制,夷平了一些地方特殊的行政制度。
而清朝统治后,地方行政区划主要分为省、直隶州和县。
这种制度一直延续到现代,对地方行政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可以简单概括为郡县制的确立、郡县制的调整、地方行政区划的变革、宋元时期的地方行政区划以及明清时期的地方行政区划。
这一演变的过程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国家治理不断完善的体现,也是中国古代行政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现代地方行政区划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但古代行政制度的影响依然存在于中国的行政管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