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量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
第一章
第3节 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 ——物质的量
国际单位制中的七个基本物理量
名 称
符 L
t m T I I



单位符号

时 质

间 量

秒 千克 开[尔文] 安 [培 ] 坎[德拉]
m
s Kg k A cd
热力学温度


发光强度
急需一个物理量:将可称量的质量、体积 与不可数的微粒数目之间建立联系!
(2)0.25molCO2 (3)1mol小麦
正确。
错误。因为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的使用对象只能 是微观粒子,不能用来描述宏观物质.
使用物质的量概念时的注意事项
⑴适用范围: 微观粒子或它们的特定组合 ⑵使用准则: 必须指明微粒符号或化学式或名称 ⑶大: 1mol物质所含微粒数巨大 ⑷小: 物质的量描述的是微观粒子 ⑸广: 应用范围极广,是联系微粒个体与 微粒集体、不可称量的反应微粒与 可称量的宏观物质的桥梁。
国际单位制中的七个基本物理量
名 称
符 L
t m T I I n



单位符号

时 质

间 量

秒 千克 开[尔文] 安 [培 ] 坎[德拉] 摩 [尔 ]
m
s Kg k A cd mol
热力学温度


发光强度 物质的量
一、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1、定义:物质的量是用0.012kg12C中所含的原 子数目作为标准来衡量其他微粒集体数目多少 的物理量。 2、单位:摩尔,简称摩。符号:mol 3、计量标准:1mol任何物质所含指定微粒与 0.012kg一种碳原子(12C)所含的碳原子数相等。 4.阿伏加德罗常数:科学上把0.012kg一种碳原 子(12C)所含的碳原子数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NA 单位:mol-1),其近似值为6.02×1023。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 课件 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 课件 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质子的物质的量为 10mol
, 个数为 6.021024
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10mol , 个数为 6.021024
微观
微粒数(N)
物质的量(n)
NA n ?
宏观
质量(m)
完成填空,从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1mol物质 所含粒子数 一个粒子的质量(g) 1mol 粒子的质量(g) 粒子的相对原子(分子)质量
、⑥a molSO3
2、用符号表示:
2摩尔水分子
、5摩尔硫酸根离子
n 摩尔氧原子
、1摩尔碳酸氢根离子
10摩尔亚铁离子
、3摩尔氯化氢分子

、 、 、

C + O2 == CO2
微粒个数 1个
1个
1个
同时扩大NA倍
NA
物质的量 1mol
NA 1mol
NA 1mol
结论 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系数之比即反应过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 ……
m(质量)
M 2×M
n×M
×
4 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m nM
n m M
M m n
Na的摩尔质量是( 23 )g/mol KCl的摩尔质量是(74.5)g/mol Cl2的摩尔质量是( 71 )g/mol CO32-的摩尔质量是( 60 )g/mol
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是否等同?
(2)摩尔是物质的质量单位。 错误。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3) 1摩尔大米含有 6.02×1023个米粒。
错误。物质的量只适用于微观粒子,不能用来说明宏观物质 (4)1mol氢
错误。没有指出是分子、原子或离子
1、说出下列符号的意义:

物质的量 第一课时 教案 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物质的量 第一课时 教案 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2.3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化学核心素养。

2.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的应用,培养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化学核心素养。

3.理解和掌握摩尔质量的概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的概念,了解物质的量与粒子数目、摩尔质量之间的换算。

难点:物质的量的概念的初步形成。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提出问题1、从冬季烤火取暖引入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通过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表述方程式所代表的意义,提出疑问:如何将微观粒子和宏观质量联系起来。

阅读、思考、产生疑问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积极思考。

环节二:物质的量的概念[过渡]用具体数据来展示12g C、32gO2、44gCO2所对应的粒子数为6.02×1023,如此巨大的一个数据,使用起来非常不便,那么有什么好办法使其更简便吗?引出“国际上规定,1mol粒子集合体所含的粒子数约为6.02×1023。

”举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集合体所代表的含义,很多时候我们用“个”这个量词来表示事物是很不方便的,于是会增加一些新的量词,使计量更加方便,如“盒”、“箱”等都是用来描述一定数目的集合体。

聆听,思考生活中的计量思想与计量微粒的方法之间的联系从具体数据情境中引入新概念,从生活出发,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展示国际七个基本物理量通过对比,接受新的物理量加深学生对物质的量的理解{板书} 聆听、记录、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讲解[强调]1."物质的量"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能增减任何字。

2.物质的量用于描述具体微观粒子,不能描述宏观物质。

3.物质的量使用时要说明具体的粒子种类课堂活动:希沃白板竞赛"初识物质的量"1.在游戏中练习,增强趣味性,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2.使学生思维外显化,诊断学生掌握水平。

环节三:阿伏加德罗常[图片展示]18g水、27g铝等物质的粒子数及物质的量,引出阿伏加德罗常数思考交流,总结归纳。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教案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教案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教案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了解学习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使学生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4.使学生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了解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

5.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掌握有关概念的计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

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

强调解题规范化,单位使用准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和摩尔质量。

这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特别是物质的量这个词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难以理解。

容易和物质的质量混淆起来。

因此教材首先从为什么学习这个物理量入手,指出它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纽带,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即引入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然后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物质的量与物质的微粒数之间的关系。

教师应注意不要随意拓宽和加深有关内容,加大学生学习的困难。

关于摩尔质量,教材是从一些数据的分析,总结出摩尔质量和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的区别和联系,自然引出摩尔质量的定义。

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本节还涉及了相关的计算内容。

主要包括: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微粒个数、物质的质量之间的计算。

这类计算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有关化学计算的能力,还可以通过计算进一步强化、巩固概念。

本节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本节难点:物质的量的概念的引入、形成。

教法建议 1.在引入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时,可以从学生学习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入手,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理解物质的量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桥梁,可以适当举例说明。

2.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的名称。

化学:3.1《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教案(大纲人教版第一册)

化学:3.1《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教案(大纲人教版第一册)

化学:3.1《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教案(大纲人教版第一册)第三章物质的量第一节物质的量从容说课本节教材主要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和摩尔质量。

物质的量这个词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抽象、难懂的,而且非常容易将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混淆起来,以致错误地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

因此,使学生正确地理解物质的量这一概念,是学生学好这一章知识的前提条件之一。

关于摩尔质量,教材是从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关系的角度来导出的。

这种推导,有利于学生对摩尔质量的了解。

在进行有关摩尔质量的计算时,教材重视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进行有关化学计算的能力。

同时,强调解题格式的规范化。

本节课采用以生活实际引入,通过启发、推理、对比、讲解等教法,让学生从我们熟知的知识来理解物质的量、摩尔、摩尔质量等概念,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目的。

另外,在进行物质的量及摩尔的教学时,应该强调,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只适用于微观粒子,使用摩尔作单位时,所指粒子必须十分明确,且粒子的种类要用化学式表示。

在进行关于摩尔质量的计算教学时,还应强调解题格式的规范化,规范化的解题格式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巩固。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的含义。

了解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

2.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初步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1.物质的量及其单位2.摩尔质量的概念和有关摩尔质量的计算教学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教学方法启发、对比、推理、讲解、练习课时安排第一课时: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第二课时:摩尔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教学用具第一课时:投影仪、胶片第二课时:投影仪、胶片、一杯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新课]让学生称量1粒小米、1粒大米的质量,然后再称量100粒小米、100粒大米的质量。

结论为用托盘天平难以称量它们1粒的质量,而称100粒的质量是极易办到的。

物质的量教案第一课时

物质的量教案第一课时

物质的量教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概念。

2、掌握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及应用。

3、能进行物质的量、微粒数之间的简单计算。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概念。

(2)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及应用。

2、难点(1)对物质的量概念的理解。

(2)物质的量、微粒数之间的换算。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打”来计量鸡蛋,“箱”来计量啤酒,“双”来计量袜子。

在化学中,我们也需要对微观粒子进行计量,比如原子、分子、离子等。

但是这些微观粒子非常小,用常规的计量方法很难描述它们的数量。

那么,如何对微观粒子进行计量呢?这就需要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二)讲授新课1、物质的量(1)概念:物质的量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的物理量。

(2)符号:n(3)单位:摩尔(mol)为了帮助同学们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

比如一堆稻谷,我们很难一粒一粒地去数清楚它的数量,但是我们可以把一定数量的稻谷装成一袋,然后用“袋”来计量稻谷的数量。

同样,对于微观粒子,我们也把一定数目的粒子组合在一起,用物质的量来计量。

2、摩尔(1)摩尔的定义: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1mol 任何粒子所含的粒子数与 0012kg 12C 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

(2)阿伏加德罗常数经过科学测定,0012kg 12C 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约为 602×10²³。

我们把 1mol 任何粒子所含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 NA,通常用 602×10²³mol⁻¹表示。

例如,1mol 氧气中含有 602×10²³个氧分子;1mol 氢原子中含有602×10²³个氢原子。

(3)物质的量(n)、阿伏加德罗常数(NA)与粒子数(N)之间的关系n = N/NA通过这个关系式,我们可以进行物质的量、粒子数之间的换算。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物质的量导入(课堂PPT)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物质的量导入(课堂PPT)
原子和 32 克氧元素。
(2)142克硫酸钠的物质的量是 1 摩,
含有 1 摩硫酸根离子,含有 1.204×1024 个
个钠离子。 (3)1摩氧气的质量是32克,所以氧气的摩尔质 量是32克。这句话对吗? 不对,应是:32克/2摩2
摩尔质量、物质的量、质量、粒子数四者 之间的关系
nB(mol)=-M-Bm(-Bg-(/-gm-)o-l-)=---NN--A-(-/--m-o--l-)
1molH2O中含多少摩尔的H ? 多少摩尔的O ? 解:1个水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 当同时扩大6.02×1023倍之后,有如下关系:
H2O-----2H-----O
1
2
1
1×6.02×1023 2×6.02×1023 1×6.02×1023
1mol
2mol
1mol
答:1molH2O中含有2molH,1molO 15
注意:应用阿伏加德罗常数时,一定要注 意微粒的对应关系。例:
(1)1mol C 约含有 6.02×1023 个碳原子 (2)2mol OH- 约含有 21×.2064.0×2×10124023个OH-离子 (或3)1说m:ol1Hm2o约l H含2 有约含6有.02×1.2100423×1个02H42个分H子原。子。 (4)1mol H2O约含有 6.02×1023 个 H2O ,其 中含有 1.204×1024 个氢原子和 6.02×1023 个 氧原子。
物质的量 摩[尔] 发光强度 坎[德拉]
单位符号
m Kg S A K mol cd
4
注意事项:
(1)“物质的量”是一个整体,是个专有名词。
(2)只适用于微观的粒子——分子、原子、 离子、电子、质子等 (3)使用时应指明粒子的种类。 (一般后面跟化学式)

§1.2物质的量(第一课时)(精)

§1.2物质的量(第一课时)(精)

§1.2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的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了解化学中引进摩尔单位的重要性。

2、掌握物质的量的概念,理解摩尔的涵义。

3、初步探索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和物质的微粒数之间的关系。

4、通过物质的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的概念。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的概念教学程序:一、物质的量【引入】商店里买火柴是一根一根地买呢还是一盒一盒地买?【讨论】如何将肉眼看不见的参加反应的微观粒子和可称量物质联系起来呢?【板书】1、物质的量是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跟宏观的可以称量的物质联系起来的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基本物理量。

用n表示。

单位摩尔(mol)【口头练习】①1mol氧分子表示氧分子的物质量为1mol2mol氧分子表示氧分子的物质量为2mol1mol氢分子表示氢分子的物质量为1mol2mol氢分子表示氢分子的物质量为2mol3mol水分子表示水分子的物质量为3mol4molCO2表示氧分子的物质量为CO2②1mol氧分子中氧原子的物质量是_mol1mol氯分子中氯原子的物质量是_mol1mol水分子中含_mol的H原子和_mol的O原子1mol H2SO4分子中有_mol的O原子,共有_mol原子③_mol水分子中有4mol的H原子_mol H2SO4分子中共含有21mol的原子④_molH3PO4分子中所含H原子的物质的量与4molHNO3所含O原子的物质的量相等⑤2mol水分子中含_mol质子,_mol中子,_mol电子2molNH4+中含_mol质子,_mol中子,_mol电子2mol H3O+中含_mol质子,_mol中子,_mol电子3mol OH-中含_mol质子,_mol中子,_mol电子【板书】2、摩尔是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1mol物质含有阿佛加德罗常数个微粒。

阿佛加德罗常数:12g12c原子所含的原子数(≈6.02×1023 )即1mol=N A个≈6.02×1023个【思考】请画图表示微粒数、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口头练习】1mol碳原子含有N A个碳原子,约为6.02×1023个1mol水分子含有N A个水分子,约为6.02×1023个0.5mol钠离子含有N A个钠离子,约为3.01×1023个【探究】根据1mol碳原子的质量,推算1mol其它原子、分子、离子的质量。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

1molH2O中含多少molH ? 多少molO ? 解:1个水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 当同时扩大6.02×1023倍之后,有如下关系:
H2O-----2H-----O
1 1×6.02×1023 1mol 2 1 2×6.02×1023 1×6.02×1023 2mol 1mol
答:1molH2O中含有2molH,1molO
第一节 物质的量
1.(1) 0.012kg 12C 、 物理量 、 n (2) 摩尔 、 摩 、 mol 2.(1)0.012kg12C 、NA 、6.02×1023 mol-1 (2) N/N A 3.(1) 质量 、g· mol -1 或kg· mol -1 、 M (2) m/M 4. (1)温度和压强、L· -1 或m3· -1、Vm mol mol (2) 22.4 L· -1 mol (3)V/Vm 6. (1)0.5mol (2) 36 g (3)2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不是一个纯数,它是有 单位的, NA = 6.02×1023 mol-1
2)数值:6.02×1023 3)单位:mol-1 4)含义:1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阿伏 加德罗常数,即NA个,为6.02×1023个
练习、1mol任何粒子都含有阿伏加德罗 常数(6.02 × 1023 )个粒子。
千克
秒 安培 摩尔 开尔文 坎德拉
Kg
s A mol K cd
[疑问]
每一基本物理量的单位都有它的标准, 如长度单位---米的标准是光在真空中于 1/29979245 8秒时间间隔内所经路径的 长度,那么物质的量是用来表示物质所 含粒子数目的多少的物理量,它也该有 它的衡量标准,一摩尔表示的粒子数目 是多少呢?
+ ,为 6×6.02×1023 个H+ 6 入水有______mol H ________

(完整版)物质的量教案(第一课时)

(完整版)物质的量教案(第一课时)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物质的量”是描述微观粒子集体的物理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2、知道摩尔质量的概念和不同粒子的摩尔质量的计算方法【能力目标】1、学会有关物质的量的简单计算,理解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有关计算2、通过学习,了解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形成条件【道德情感目标】在化学概念的学习过程中,体验类比、迁移的学习方法,培养思维能力以及研究问题的能力二、重点与难点【重点】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与摩尔质量、质量等之间的关系【难点】物质的量、摩尔质量、质量等之间的关系三、教学器材投影仪四、教学方法与过程讨论法、归纳法〖引入〗思考并讨论:1、问题1:一个个的水分子看得见吗?数得出吗?问题2:怎么比较谁喝的水多?2、我们在初中学过了化学方程式,你能说出一个具体的化学方程式所代表的意义吗?,方程式中的系数2是什么意义?我们如何取用二个碳原子与一个氧气分子反应?〖讲解〗显然,我们能够很快想到可以用一定数目的粒子集体将宏观与微观联系起来,为此,国际科学界引进了“物质的量”这样一个物理量(n),其单位为摩尔(mol),简称为摩。

〖阅读〗P12资料卡片〖过渡〗那么到底用多少粒子作为一个集体最为合适呢?〖活动〗参照P11表格中的数据,学生进行猜想。

〖设问〗科学家选择了6.02×1023这样的近似数据,用此数据的优点是什么呢?大量实验证明,约6.02×1023个粒子的质量都是以克为单位,数值上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所以我们就把含有约6.02×1023个粒子集体计量为1mol,也就是说1 mol任何粒子所含粒子数约为6.02×1023个,这里的粒子集体可以是原子、分子、离子或原子团,也可以是电子、质子、中子等,但不可以是宏观物体。

〖举例〗1 molFe、1 molO2、1 molNa+、1molSO42—、2molH2O指出注意事项:使用摩尔作为单位时,所指粒子必须十分明确,且粒子的种类要用化学式表示。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概述.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概述.

基本物理量
单位:摩尔
基准:NA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加以说明理由 1、1mol苹果 不对,不能指宏观物质 2、1molO 对,指氧原子
6.02 1023 3、1mol液态水中含有______________ 个水分子 23 3.01 10 4、0.5 molCO2_____________个CO2
0.2 5、1. 2041023 个HCl分子物质的量为____mol
讨论:
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如何换算? 物质所含的微粒数与其状态有无关系?
12C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因此定义1mol选用12g12C所
含原子数
这是一种人为的巧合,这种统一的美给以后的计算带 来极大的方便
对“物质的量”理解
讨论:
能否把“物质的量”说成是物质的质量或物质的数 量? “物质的量”是专有名词,不能随意拆开 物质的量所表示的对象是什么? “粒子”指具体的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质子、中子、电子以及它们的特定组合比如:NaCl) 一定数目的“集体”可以是5个、10个微粒组成吗? “集体”是由许多固定数目的微粒组成
1971年第14届国际计量大会规定了七个基本物理量及其单位
解 决 问 题
“物理量”指的是量度物质的属性和描述其运动状态时 所用的各种量值。
基本物理量及符号 长度 l 质量 m 时间 t 热力学温度 T 电流强度 I 发光强度 Iv 物质的量 n
单位 单位符号 米 m 千克 Kg 秒 s 开尔文 K 安培 A 坎德拉 cd 摩尔 mol
NA的基准值为:12克12C所含的原子数目(定义时用) 近似值为:6.02 1023mol-1(计算时用)
6.02 1023mol-1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吗?

高一【化学(人教版)】物质的量(第一课时)-课件-(含实验视频)

高一【化学(人教版)】物质的量(第一课时)-课件-(含实验视频)

任务一 认识计量微观粒子的物理量
1971年,在第14届国际计量大会上,正式宣 布了“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基本物 理量,其单位为摩尔。
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
国际单位制(SI)的7个基本单位
物理量
单位名称
单位符号
长度

m
质量
千克(公斤)
kg
时间

s
电流强度
安[培]
A
热力学温度 开[尔文]
K
物质的量
高中化学
物质的量为1 mol的几种物质
活动2 阅读教材,总结规律
序号 1 2 3 4 5 6 7 8
物质 Fe Cu Al Zn S NaCl H2O 蔗糖
相对原子(分子)质量 56 64 27 65 32 58.5 18 342
质量 物质的量 56 g 1 mol 64 g 1 mol 27 g 1 mol 65 g 1 mol 32 g 1 mol 58.5 g 1 mol 18 g 1 mol 342 g 1 mol
3. 6.02×1023个H2相当于 1 mol H2 ;
4.
1.204×1024个NO
− 3
相当于
2
mol
NO
− 3

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
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2.物质的量与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n = N NA
物质的量
n (mol)
× NA (mol-1) ÷ NA (mol-1)
粒子数
N(个)
1. 国际上规定,1 mol粒子集合体所含的粒 子数约为6.02×1023。1 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
做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A,通常用6.02×1023

物质的量 气体摩尔体积

物质的量 气体摩尔体积

考点二、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1)阿伏加德罗定律 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
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这个结论叫阿伏加德罗定律。
(2)阿伏加德罗定律推论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
也等于其粒子数之比:

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
比:

同温同体积下,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
(1)概念:一定温度、压强下,单位 物质的量的气 体所占的体积。单位为 L/mol,公式:Vm=Vn。 (2)数值:在标准状况下(指温度为0℃,压强为 _1_0_1__k_P_a___)约为 22.4 L/mol 。
特别提示 Vm=22.4 L/mol,使用时一定注意以下 几个方面:
一个条件:标准状况。
也等于其粒子数之比:
3.气体摩尔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常见计算方法:
物质的量定义法: M=
密度法: M=ρ×22.4(标准状况) 质量体积法: M= ×22.4(标准状况) 相对密度法: Mr1=D×Mr2
如:Mr=29D空,Mr=2DH2
注意:以上公式既适合单一气体,也适合混合气体。
【例1】标准状况下,m g气体A与n g气体B所含分子
( D)
22.4ap A. bNA
22.4ab B. pNA
C.22.4aNAb
22.4pb D. aNA
4、某氯原子的质量是a g,12C原子的质量是b g,用NA表示阿伏 伽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
① 该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一定是12a/b
② m g该氯原子的物质的量一定是m/(aNA) mol
1、【2015新课标Ⅱ卷理综化学】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 的值。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
( 46 g NO2 和 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数为3NA,) ( 42 g 乙烯与丙烯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数为9NA 有何结论?)
设NA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1L 1mol·-1的盐酸溶液中,所含氯化氢分子数为NA L × 2)1L 1mol/L醋酸溶液中离子总数为2NA 3)常温下,1L 0.1mol/L FeCl 3 溶液中含Fe 3+ 数为 ×
2.摩尔 (1)概念:( 物质的量 )的单位 (2)符号:( mol ) (3)意义:1mol粒子所含有的粒子数目 相当于12g 12C所含的原子数,即阿伏 加德罗常数个粒子 注意:运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必须用 化学式指明粒子种类。如:n(OH-) =1mol
二.阿伏加德罗常数
1. 概念:( 1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 2. 符号及单位:符号( NA )近似值 6.02×1023mol-1 ( )
4.较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中,求电 子转移数目,如:Na2O2 和水等 5.某些离子或原子团是否存在水解, 引起粒子数目变化 6.电解池,原电池中不同电极得失 电子守恒等
设NA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在标准状况下,0.5 NA个氯气分子所占体积约是11.2L V 2)标准状况下,a L甲烷和乙烷混合气体中的物质的量为a/22.4 V 3)常温常压下, 14g N2含有的分子数为0.5 NA V 4)常温常压下,1摩尔氦气含有的原子数为NA V 5)常温常压下,11.2L甲烷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2NA
2.注意状态:SO3、C5以上的烷烃(不包括新戊烷)、CCl4、 苯 、甲苯、溴等在标准状态下为液体。
设NA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V 1)室温下,42.0 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有 的碳原子数约为3 NA V 2)标准状况下,22.4L甲烷和乙炔混合物所含的 分子数为NA × 3)在同温同压时,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 的原子数目相同

必修1《物质的量》第一课时

必修1《物质的量》第一课时

第一节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教学目标]2、了摩尔质量的概念3、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之间的关系。

4、提高演绎推理的能力,归纳推理的能力。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教学过程]:[引入]先请同学们一起帮忙来解决三个问题:[投影]⑴农贸市场的一堆苹果有多少只?(2)爱心捐款箱里有多少钱?(3)袋子里装了多少颗大米?[学生]讨论并自由发表自己的解决方法,并经归纳后选出最优方法。

[小结](1)当要计算个体小的物体的个数时,要引入“集团”的概念,而且个体越小“集团”中的个数越多。

(2)生活的经验常常在科学上带来灵感。

[设问]物质是由什么构成?学生回答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投影]大,[问题]可称量的物质 粒子数[解决]导入新物理量。

[引导]学生联想过去学过的物理量:长度、质量等,它们都是有单位,且米、千克都是有基准的。

物质的量的单位呢?它的基准是多少?[学生]阅读p44有关内容并回答以下问题:[设问]⑴什么是物质的量?它的意义是什么?⑵物质的量的单位什么?摩尔的基准是多少?⑶什么叫阿佛加德罗常数?[学生]讨论并发言表达自己的理解。

[板书]一、摩尔: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符是mol[教师]归纳总结学生的发言并补充完善:⑴摩尔是拉丁文,原意是大量、堆的意思。

⑵由于微观粒子非常非常小,因此“集团”的数目是非常非常的巨大。

⑶摩尔的基准:0.012kg 12C 中含有的碳原子个数。

⑷任何粒子集团,只要与0.012kg 12C 中含有的碳原子个数相同,称为1 mol 。

[板书]1、阿佛加德罗常数:1、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的数量;2、摩尔既可以表示物质的质量,又可以表示物质的数量;3、每摩尔物质含有阿佛加德罗常数个粒子;4、1摩尔土豆约含有6.02×1023个土豆;5、0.5摩尔氧;6、NaCl的量是0.2摩。

[讨论2]填写下列空白:1、1molOH-中约含有个OH-;2、3molH2SO4中约含有个H2SO4;3、0.5mole-中约含有个 e- ;个CO2,其物质的量为;5、3.01 × 1023个Fe, 其物质的量为;1、1molCO2中含有 molC,约含有个氧原子,共有 mol原子。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第一课时](精选3篇)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第一课时](精选3篇)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第一课时](精选3篇)课时一内容:物质的量概念的引入【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式质量和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2. 能够运用物质的量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掌握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相关术语的定义。

2. 理解物质的量与分子、原子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1. 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能够运用物质的量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 理解物质的量与分子、原子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示例法、讨论法【教学准备】投影仪、课件、实验器材、板书工具【教学过程】一、引入新知通过投影仪播放一段实验视频,要求学生观察实验,并回答以下问题:1. 实验中的物质量的变化是否与物质的种类有关?2. 实验中的物质量的变化与什么因素有关?二、概念解析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量的概念。

然后通过示例解释物质的量的概念:1. 如果有一个苹果,我们可以用苹果的个数来表示,如一个苹果、两个苹果等。

那么,如果有一些水怎么表示呢?是否也可以用个数来表示?2. 由此引出物质的量的概念,并解释物质的量是指物质中含有多少个基本粒子(原子、分子)。

三、物质的量及相关术语的定义1. 引导学生回顾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并给出相对式质量的定义。

2. 给出物质的量的定义:物质的量是指物质中所含有的基本粒子(原子、分子)的个数。

3. 引导学生理解物质的量与分子、原子之间的关系。

四、小结概念,解答疑惑通过讨论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总结物质的量的概念及相关术语的定义。

五、练习与应用1. 练习:完成课本上与物质的量相关的练习题。

2. 应用:运用物质的量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通过实验视频引入新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探索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量的关系。

通过示例解释物质的量的概念,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并且能够运用相关术语。

通过讨论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够及时解答疑惑,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精)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精)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单位是摩尔。

物质的量这个词是学生初次接受,难以理解,但它却是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的基本物理量,如果能很好地接受掌握这个物理量,这将对学生以后的化学学习有很大的帮助,甚至可以说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教学目标:1、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理解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之间的简单换算技能。

3、初步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4、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的概念的引入、形成。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与讲练结合方法。

教学过程:【问题引入】如何测得一张纸的厚度?如何称出一粒米的质量?解决这两个问题的主导思想是什么?【师生讨论】个体较小的,可以合并成个体较大的集合体后来计量,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能体现这种思想。

例如,大米是用千克来计量的,火柴是成盒销售的……我们是否可以把这种思想运用到化学学习中来呢?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些?分子和原子都很小,一个一个地计量非常不便,所以也采用集合的形式来表示,这一集合形式叫做物质的量。

物质的量是一个基本物理量。

表示含有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的物理量。

【板书】一、物质的量1、定义:表示含有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的物理量(符号:n)。

【讲解】“物质的量”是专有名词,这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能增添,也不能简化。

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的名称,1971年第14次计量大会确定了7个基本物理量。

【投影】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基本物理量和单位【讲解】通过观察和分析表格,你对物质的量的初步认识是什么?【板书】2、单位:摩(尔);单位符号:mol。

【投影】摩尔的来源。

【讲解】mol来源于拉丁文moles,原意为大量和堆量。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第一课时)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第一课时)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概览:(一)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mol,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2、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教学过程:[引入]复习C+O22指出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取12gC和32gO2反应,而无法只取1个C原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那么12gC中含多少个C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学习“第三章物质的量”。

物质的组成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这些微观的看不见的粒子怎样与宏观的便于称量的物质联系起来呢?科学上采用“物质的量”将它们联系的。

[板书]第一节物质的量物质的量也是与质量、长度一样的物理量。

单位为摩尔,符号为[板书]一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及其单位——mol基本物理量长度质量时间电流强度物质的量热力学温度发光强度单位米千克秒安培摩尔开尔文坎德拉符号msAmolKcd[讲述]这是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物理量,表中分别列出了它们的单位名称和单位符号。

从中可以看出,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强调:1、物质的量表示物质所含微粒的多少,这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得简化或增添任何字,物质的量实际上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2、物质的量是以微观粒子为计量的对象,而这里的“粒子”是指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这个基本单元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中子、质子等单一粒子,也可以是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

3、物质的量用符号“n”表示。

[设问正如1kg有多重,1mol有多少个微粒呢?[板书]2,物质的量的基准请大家从教材45页的第二段中找出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概览: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mol,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2、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教学过程:
[引入] 复习C + O2 =CO2指出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取12gC和32gO2反应,而无法只取1个C 原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那么12gC中含多少个C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学习“第三章物质的量”。

物质的组成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这些微观的看不见的粒子怎样与宏观的便于称量的物质联系起来呢?科学上采用“物质的量”将它们联系的。

[板书]第一节物质的量
物质的量也是与质量、长度一样的物理量。

单位为摩尔,符号为mol
[板书] 一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及其单位——mol
基本物理量
长度
质量
时间
电流强度
物质的量
热力学温度
发光强度
单位

千克

安培
摩尔
开尔文
坎德拉
符号
m
kg
s
A
mol
K
cd
[讲述]这是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物理量,表中分别列出了它们的单位名称和单位符号。

从中可以看出,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强调:1、物质的量表示物质所含微粒的多少,这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得简化或增添任何字,物质的量实际上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2、物质的量是以微观粒子为计量的对象,而这里的“粒子”是指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这个基本单元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中子、质子等单一粒子,也可以是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

3、物质的.量用符号“n”表示。

[设问]正如1kg有多重,1mol有多少个微粒呢?
[板书] 2,物质的量的基准
请大家从教材45页的第二段中找出答案。

[投影] 阅读提纲:
1、0. 012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为多少?
2、多少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与1mol粒子中的粒子数目相同?
3、0.012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为常数的值,该常数的符号为,其近似值为 mol-1。

[讲述]规定:0.012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N A,通常使用6.02×1023
mol-1这个近似值。

[投影]:做以下几个练习
1.0.5 mol水中含有个水分子。

2.2 mol水中含有个水分子,个氢原子。

3.1 mol H2SO4中含有个H2SO4分子,个硫酸根离子。

4.1 mol HCl溶于水,水中存在的溶质粒子是什么?它们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
5.1个水分子中有个电子,1 mol H2O中呢?
讲述: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应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而不使用该粒子的中文名称。

[讨论] 通过上述练习能否总结出物质的量(n),粒子数目(N)、阿伏加德罗常数(N A)三者之间的关系?
[板书] 3、物质的量与粒子数目之间的换算
n=N / N A
[投影练习]
1、1mol H2O含个H2O; mol H mol 质子。

2、0.5 mol H2SO4中含个H, molO, mol 电子。

3、0.2mol H3PO4有相同H原子数的HNO3为 mol,有相同氧原子数的H2SO4有个,有相同的分子数的HCl 有 mol,有相同原子总数的NH3 mol。

4、0.2molNaOH含Na+ mol,含OH- mol,与 mol Ba(OH)2所含OH-相同。

5、在MnO2 + 4HCl = MnCl2 + Cl2 + 2H2O中制取2molCl2,需 molHCl,其中有 molHCl被氧化。

下载文档
润稿
写作咨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