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型细菌性痢疾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细菌性痢疾病人的护理常规

细菌性痢疾病人的护理常规

细菌性痢疾的护理常规【概念】: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病因】:痢疾杆菌有较强的致病性其致病作用主要是侵袭力和内毒素。

【临床表现】:一、急性菌痢:1、潜伏期1—2天。

2、分型:普通型:起病急,高热伴畏寒,寒颤,体温高达39摄氏度,伴头痛,乏力,食欲不振,排便次数增多,伴粘液便,左下腹压痛。

轻型:每天3—4次,粪便糊状或稀便,病程短,3—7天可痊愈。

中毒型:2—7岁,突然发热,体温高达40摄氏度,全身毒血症状,精神萎靡,频发惊厥。

(1)休克型:感染性休克表现(2)脑型:最为严重,脑膜炎,颅内压升高,中枢性呼吸改变。

(3)混合型:预后最为凶险。

二、慢性菌痢:1慢性迁延型2急性发作型3慢性隐匿型。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轻至中度升高,中性粒细胞增高,慢性菌痢可有贫血。

脓血便,无粪质,镜下大量脓细胞或白细胞。

【辅助检查】便培养【治疗要点】1、急性:(1)一般治疗:执行消化道隔离,至临床症状消失,粪便二次阴性。

(2)病原治疗:执行原则上不短于5天。

(3)对症治疗。

2、慢性菌痢:(1)病原治疗:联合应用二种不同类型的抗菌药,10—14天,重复1—3个疗程,药物保留灌肠+小量激素。

(2)对症治疗:肠功能紊乱—镇静,解痉挛药,菌群失调,双歧杆菌3、中毒性菌痢:(1)病原治疗:沙星或第三代头孢菌素或联合应用(2)对症治疗:A阵静降温B休克型,扩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和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

C脑型应用20%甘露醇,,防治呼吸衰竭。

【护理问题】1)体温过高:与痢疾杆菌内毒素激活细胞释放内源性致热原,作用于体温中枢导致体温过高有关。

2)腹泻:与肠道炎症,广泛浅表溃疡形成导致肠蠕动增强,肠痉挛有关。

3)组织灌注无效:外周组织与中毒性菌痢导致微循环障碍有关4)潜在并发症:中枢性呼吸衰竭。

【护理要点】1、按消化道传染病隔离至症状消失2、病情观察:,神志变化,生命特征,抽搐先兆,瞳孔大小,正确记录出入量。

3、循环衰竭:体位头低脚高位,氧气吸入,建立静脉通路,应用血管活性性药,注意保暖。

细菌性痢疾护理常规

细菌性痢疾护理常规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粘液脓血便,可伴有发热和毒血症表现,重者可有感染性休克和中毒性脑病。

(一)护理评估1、健康史了解患儿平时的健康状况,有无不洁饮食史,腹泻病人接触史。

2、身体状况重点检查患儿神态,肤色,皮肤温度及弹性,瞳孔,生命体征的情况,注意有无高热,精神萎靡,反复抽搐,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等,观察大便颜色,性状和量。

3、心理社会状况注意评估家庭的饮食卫生习惯,家长对本病的了解程度,有无恐惧。

(二)护理问题1、体温过高2、排便异常3、舒适的改变4、潜在并发症5、焦虑(家长)(三)护理措施1、按儿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预防感染传播的护理(1)患儿及时床旁隔离(消化道隔离至症状消失)至大便培养2次阴性,童病种患儿可以住一室。

(2)医护人员接触患儿前后认真洗手。

(3)患儿食具,衣物,排泄物,呕吐物等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

3、保证营养的供给,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禁食易引起胀气多渣的刺激性食物。

4、体温过高的护理(1)监测体温变化,体温38.5℃以上时及时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控制体温在37℃左右。

(2)体温持续不退,反复惊厥者采用冬眠疗法,安定,水合氯醛和鲁米那镇静。

5、排便异常的护理(1)注意观察患儿的排便次数和大便性状,准确采集大便标本做检查。

(2)注意应采取粘液脓血部分做化验以提高阳性率。

(3)大便次数多时或病初水样泻时防止脱水发生。

(4)尊艺术给予抗生素。

6、腹痛的护理(1)观察腹痛的部位和性质(2)给予心理安慰(3)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解痉止痛药物如阿托品,颠茄。

7、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1)密切注意患者血压,呼吸,尿量,脉搏和面色等情况,警惕感染性休克,一旦发生需要配合医生抢救。

(2)注意患儿有无瞳孔大小,对光反射改变及有无意识障碍发生,警惕脑水肿,颅内高压发生,遵医嘱给20%甘露醇脱水。

(3)警惕呼吸衰竭的发生,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给氧,遵医嘱给予呼吸兴奋剂,注意氧饱和度和呼吸,面色变化,做好器官插管和机械通气的准备。

19中毒性细菌性痢疾病人的护理

19中毒性细菌性痢疾病人的护理
12:09:15
科目:儿科护理学 考点导航: 中毒性细菌性痢疾病人的护理
七、健康教育
对家长讲解 该病的相关知识,指导家长与患儿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 不吃生冷、不洁、变质食物等。
12:09:15
科目:儿科护理学
考点导航: 中毒性细菌性痢疾病人的护理
1.确诊小儿中毒性细菌性痢疾最直接的证据为 D
D.可用开塞露灌肠取便
E选取大便黏液脓血部分送检
15.如粪检结果为脓细胞8~ 10个/HP。护士考虑该患儿是 A
A.中毒性细菌性痢疾 B.水痘并发脑炎 C.腮腺炎脑炎 D.麻疹脑炎
E.高热惊厥
16.目前患儿临床症状好转出院,解除隔离返回幼儿园的时间为 E
A.目前即可
B.临床症状消失
C.1次便培养阴性
12:09:15
科目:儿科护理学
考点导航: 中毒性细菌性痢疾病人的护理
三、辅助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 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2.便常规黏液脓血便,镜检可见大量脓细胞、红细胞及巨噬细胞。 3.便培养分离出痢疾杆菌是确诊的最直接的证据。送检标本应做到尽早、新鲜,选取黏液脓血部分多次送检, 以提高检出率。如当时患儿尚无腹泻,可用冷盐水灌肠取便,必要时重复进行。 四、治疗原则 包括降温、止惊,治疗循环呼吸衰竭,防止脑水肿.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通常选用对痢疾杆菌敏感的阿米卡星、头孢噻肟钠、头孢曲松钠等静脉滴注.病情好转后改口服。 五、护理问题 1.体温过高 与毒血症有关。 2.组织灌注无效与微循环障碍有 关。 3.潜在并发症:脑水肿、呼吸衰竭等。 4. 焦虑(家长) 与病情危重有关。 12:09:15
科科目目::儿儿科科护护理理学学
中毒性细菌性痢疾 病人的护理
科目:儿科护理学

内科护理学第十章第五节细菌性痢疾病人的护理

内科护理学第十章第五节细菌性痢疾病人的护理

案例二:慢性细菌性痢疾病人的护理
慢性细菌性痢疾是指病程超过2个月的细菌性痢疾,通常是由 于急性期治疗不当或病人身体虚弱所致。病人需要长期治疗 和护理,以控制病情和预防复发。
在护理慢性细菌性痢疾病人时,需要注意观察病人的病情变 化,包括腹泻、腹痛等症状,以及大便的性状、颜色、量等 指标。同时,要保证病人有足够的休息和睡眠时间,遵医嘱 治疗,并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症状观察
留意病人的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记录 排便次数、性状和量,判断病情变化。
实验室检查
根据医生建议进行血常规、粪便常规和培养等检查 ,了解病情和病原菌类型。
心理状态评估
02
01
03
情绪状态
观察病人的情绪变化,如焦虑、抑郁等,了解其心理 状况。
认知情况
评估病人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了解其健康知识和态度 。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发病机制
痢疾杆菌在肠道内繁殖,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腹痛、腹泻、发热、恶心、呕吐等。大便多为脓血便或黏液便, 每日数次至数十次不等。
诊断
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流行病学资料进行诊断。实验室检 查包括大便培养、镜检等。
02
护理评估
病情评估
生命体征
观察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指标,了解 病情严重程度。
社会支持
了解病人的家庭和社会支持情况,评估其应对能力。
家庭和社会支持评估
家庭支持
了解病人的家庭成员组成、家庭经济 状况和家庭关系等,评估家庭支持情 况。
社会支持
了解病人所在社区资源、医疗保障和 社会关系等,评估社会支持情况。

传染病分类

传染病分类
评估
1.口腔粘膜变化。
2.饮食、饮水能力及营养状况。
3.皮疹的特点 疹间有无正常皮肤,出疹的先后顺序。
4.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如肺炎、急性喉炎、脑炎。
症状护理
1. 出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发热无并发症者无需做退热处理,体温升高
39.5-40C或其以上者可遵医嘱酌情应用小剂量退热药,随时观察
降温效果。
2.皮疹 遵医嘱给予对症治疗,如清洗、局部用药;避免摩 擦,禁搔抓,给予手套并剪指甲。
4.采集标本应取脓血部分,2小时内送检。
5.尊重关心病人,使其具有良好心境。
健康指导
1.做好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2.饮食以易消化,富于营养,无刺激性为主,合理调整胃 肠道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
3.指导病人掌握腹泻期间防止脱水的措施。
4.向病人讲解便后清洁肛门的重要性。
病毒性肝炎
按消化道传染及血源性传染疾病护理常规执行。
肤干燥可涂护肤油润滑。
健康指导
1.出疹时避免搔抓,保持皮肤清洁。
2.饮食易消化,富有营养,无刺激。
3.逐渐增加活动量,提高机体抵抗力
细菌性痢疾
按消化道传染病的一般护理常规执行。
评估
1.生命体征,有无皮肤苍白、冷汗、脉搏细数、尿少、血 压下降。
2.记录大便次数、颜色和量、有无脓血及里急后重。
3.肠鸣音情况。
4.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⑴昆虫媒介传染病: 如流行性乙型脑 炎进行操作时需戴口罩,勿需加穿隔离衣,但要注意灭蚊蝇;⑵
动物源性传染病:如狂犬病、炭疽应分室收治,医护人员进行治
疗、护理时须戴口罩、加穿隔离衣、换鞋、戴手套和防护镜,其
分泌物、污染物品一律焚烧。医疗用品尽量使用一次性,否则用

20类传染病护理常规

20类传染病护理常规

20类传染病护理常规20类传染病护理常规(一)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一、执行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二、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防止院内感染。

三、病室环境要求简单,便于消毒。

一切设备最好是金属、陶瓷、塑料或木料制成。

室内要空气新鲜,保持安静、整洁、阳光充足。

四、尽早地填写传染病卡片,上报防疫部门。

五、向新病人详细介绍有关制度,如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的划分,活动范围、消毒隔离制度、探视制度等。

六、病人入院后按不同病种安置病室,并执行不同的隔离方法(呼吸道隔离、消化道隔离、昆虫隔离、严密隔离),立即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七、急性期卧床休息。

恢复期及轻症者可适当活动。

谵妄及有精神病症者,加放床挡以防坠床。

八、密切观察意识、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每次记录大便次数。

如有突然改变或出现惊厥、面色苍白,紫绀、严重呕吐或腹泻、大出血等情况,立即通知医师。

九、按医嘱给饮食,呕吐、腹泻者鼓励多饮水与补充电解质。

家属送来的食物经检查前方可食用。

十、高热、昏迷病人,执行高热、昏迷护理常规。

对外感风寒、发疹性热病正在出疹时的病人,一般不用冷敷或冷水擦浴,可行治疗。

体温过低或四肢发冷用热水袋保暖。

十一、熟悉各种传染病的并发症,密切观察其先兆病症,及时通知医师,做好相应的护理。

十二、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病人顾虑和急躁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十三、观察药物疗效和副作用。

十四、做好卫生宣教,按不同病种,向病人讲解预防传染病的卫生知识。

(二)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一、执行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二、按不同类型的病毒性肝炎分室收容,重症病人住单人病室。

甲型、戊型肝炎执行肠道传染病隔离,隔离期自发病日起不小于30天。

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应杜绝血源性传播,并防止病人之间的密切接触。

三、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活动期需严格卧床休息。

病症明显改善、肝功恢复正常后可逐渐下床活动,以不感疲劳为度。

对病情反复波动的慢性肝炎病人,需加强心理护理。

帮助病人解除或屡次住院产生的焦虑情绪,重症病人预防自杀行为。

医院感染科细菌性痢疾患者护理常规

医院感染科细菌性痢疾患者护理常规

医院感染科细菌性痢疾患者护理常规
一、按传染病肠道隔离。

二、急性期因体温高、排便次数多,应卧床休息。

三、多饮水,给予清淡少渣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忌食刺激性食物。

四、密切观察病情,记录大便次数、性质及量,及时采取大便标本送检。

五、有里急后重者,嘱病人排便时不要过度用力,以免脱肛。

便后用吸水性好的柔软卫生纸擦拭或每日用1:5000 高锰酸钾溶液坐浴,以保持清洁,避免感染。

六、腹痛剧烈时腹部置热水袋热敷。

七、中毒型痢疾的护理:①按高热、昏迷、抽搐护理常规护理;②加强病情观察,注意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③严密观察呼吸变化,如发现呼吸不规则、暂停,或抽泣样呼吸等,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及时给氧,并报告医师进行抢救。

八、根据病情轻重选用抗生素,症状消失后仍用药3~5天,至大便培养转阴。

九、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注意与病人及其家属的沟通工作,及时解释和说明病情,缓解病人及其家属的紧张和焦虑情绪,使其以愉快的心态配合治疗和护理。

向病人及其家
属说明疾病的相关知识、治疗护理要点及相关注意事项,并做好住院指导。

细菌性痢疾护理

细菌性痢疾护理

细菌性痢疾护理按本系统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

一、消毒隔离按肠道传染病隔离。

二、观察要点1.观察发热、腹痛、呕吐、腹泻、里急后重等症状。

2.观察大便性状,有无脓血及量。

3.腹泻多者注意有无脱水、酸中毒、水电解质的失调。

4.对起病急骤、寒战、高热或体温不升,精神委靡、面色青灰、四肢厥冷、紫绀、血压下降、神智昏迷、脉搏细速等体征,小儿多伴有过敏性反应,应立即作必要处理并汇报医师。

三、护理措施1.隔离:执行消化道隔离。

急性病人应住院或在家中隔离、消毒和彻底治疗,隔日1次大便培养,连续2次阴性可解除隔离。

2.卧床休息:减少腹部活动,注意腹部保暖。

3.饮食护理:饮食宜少渣,易消化流质、半流质为主,少量多餐,避免生冷、油腻及刺激性食物,根据病情逐渐给少渣馀食,或吃高蛋白普食,多饮水。

4.口腔及皮肤护理:频繁腹泻伴呕吐时,用冷开水或生理盐水漱口;腹泻后随时清洁肛周皮肤,里急后重者指导病人大便勿用力,防脱肛。

5.标本采集:送大便培养,如阳性者作药物敏感试验,以便合理使用抗生素。

6.解痉、止痛:遵医嘱予解痉、止痛治疗,根据病情调节补液速度;腹痛者可给予热水袋中腹部保暖;脑型菌痢予镇静、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休克型菌痢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循环不良予保暖。

四、健康教育1.卫生习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抓好饮水、饮食、粪便的管理,消灭苍蝇,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不吃腐烂不洁食物,不随地大小便。

2.饮食宜消化,富于营养,无刺激性,合理调整胃肠道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

3.早期隔离、及时治疗:按时按量按疗程服药,防止发展成慢性。

4.避免诱因:不吃生冷食物,避免暴饮暴食、紧张劳累、受凉、情绪波动;避免发展成慢性痢疾。

5.定期门诊复查。

主管护师常考试题: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病人的护理

主管护师常考试题: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病人的护理

一、A21、9-患儿男,7岁。

8月因突然高热、惊厥1次就诊。

体温39.5℃,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意识模糊,便常规有脓细胞。

护士考虑该患儿是A、中毒型细菌性痢疾B、水痘并发脑炎C、腮腺炎脑炎D、麻疹脑炎E、高热惊厥【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中毒型细菌性痢疾临床表现潜伏期1~2天。

起病急骤,突然高热,在肠道症状出现前即反复发生惊厥,短期内即可出现呼吸衰竭、休克症状。

肠道症状往往在数小时或十数小时后出现,常被误诊为其他热性疾病。

临床表现分为4型:1.休克型主要表现为感染性休克。

患儿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后期伴心、肺、肾等多器官功能障碍。

2.脑型以颅压增高、脑水肿、脑疝和呼吸衰竭为主。

患儿剧烈头痛、呕吐、血压增高、反复惊厥及昏迷,严重者呼吸节律不齐、双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

此型病死率高。

3.肺型主要表现为呼吸窘迫综合征。

4.混合型同时或先后出现以上两型或三型的表现,极为凶险,死亡率更高。

2、9-患儿,3岁,以突然高热、进行性呼吸困难入院,怀疑为中毒型痢疾。

为早日检出痢疾杆菌,护士留取大便正确的做法是A、标本多次采集,集中送检B、可用开塞露灌肠取便C、患儿无大便时,口服泻剂留取大便D、如标本难以采集.可取其隔日大便送检E、选取大便黏液脓血部分送检【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中毒型痢疾留取大便的正确方法是:选取黏液脓血部分多次送检,以提高检出率。

二、A3/A41、9-患儿男,5岁。

7月20日因突然高热、惊厥1次入院。

体温39.5℃。

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意识模糊。

<1> 、为明确诊断,医生让护士为患儿留取大便,护士正确的做法是A、患儿无大便时,口服致泻剂留取大便B、标本多次采集,集中送检C、如标本难以采集.可取其隔日大便送检D、可用开塞露灌肠取便E、选取大便黏液脓血部分送检【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选取大便黏液脓血部分送检,才可以查到病原体。

此题选E.选取大便黏液脓血部分送检<2> 、目前患儿临床症状好转出院,解除隔离返回幼儿园的时间为A、目前即可B、临床症状消失C、1次便培养阴性D、连续2次便培养阴性E、连续3次便培养阴性【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预防感染的传播对饮食行业及托幼机构的工作人员应定期做大便培养,及早发现带菌者并积极治疗。

细菌性痢疾护理常规

细菌性痢疾护理常规

细菌性痢疾护理常规1.隔离措施:将患者单独隔离,避免与其他人接触,以免传染给他人。

用洗手液或消毒剂消毒双手,避免接触患者排泄物。

2.细菌性痢疾的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如抗生素以减轻细菌感染症状。

同时,必要时进行静脉输液以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3.监测体温: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并记录下来,以便观察疾病的变化和病情的进展。

4.饮食调理:在疾病的早期阶段,患者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这时应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蔬菜汤、稀饭等,以减轻对胃肠道的刺激。

随着病情好转,可以慢慢过渡到软食或正常饮食,但要避免辛辣、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5.补充水分:由于患者会出现腹泻和发热等症状,导致体液丢失较多,所以需要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建议患者多饮清水、盐水、电解质溶液等,以帮助恢复水电解质平衡。

6.皮肤护理:由于患者在发热期间可能会出汗较多,导致皮肤容易湿润,容易发生皮肤感染。

因此,要定期清洗患者的皮肤,以保持干燥清洁,并避免长时间暴露在潮湿环境中。

7.观察并记录大便情况:及时观察、记录患者的大便情况,包括次数、颜色、质地等,并及时报告给医生。

同时要注意观察是否有血便等异常现象。

8.定期更换床单和内衣:由于细菌性痢疾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所以需要定期更换患者的床单和内衣,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

9.心理照顾:细菌性痢疾会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可能会引起焦虑和抑郁等情绪。

护理人员应该给予患者良好的心理支持,与患者进行交流,疏导情绪,帮助患者度过难关。

10.教育指导:向患者和家属提供关于细菌性痢疾的相关知识,包括传染途径、预防措施、饮食指导等,以帮助他们了解疾病,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以上是细菌性痢疾护理的一些建议。

在护理过程中,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向医生报告,确保患者得到适当的治疗和护理。

同时,也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照顾,使其能够积极面对疾病,加快康复。

细菌性痢疾的护理

细菌性痢疾的护理

细菌性痢疾的护理1.隔离措施:细菌性痢疾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疾病,患者应该进行隔离,以防止病菌的传播。

可以将患者单独安置在一个房间或隔离病房,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2.保持患者卧床休息:细菌性痢疾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腹泻和腹痛,这会消耗大量的体力。

为了帮助患者恢复体力和减轻腹痛,保持患者卧床休息是非常重要的。

3.提供足够的水分:腹泻会导致大量的水分丢失,容易引起脱水。

因此,需要给患者提供足够的水分,以补充体内的流失。

可以给患者喝适量的白开水、淡盐水等。

如果患者无法口服液体,可以通过静脉给予输液。

4.提供适当的饮食:患者在腹泻期间,胃肠功能受损,需要节制食物的摄入。

可以给患者提供易消化、低脂肪、低纤维的饮食,如米粥、软饭、面条、面包等。

同时,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在患者腹泻稳定后,可以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5.保持肛门清洁:患者严重腹泻期间,肛门周围容易积聚大量的粪便,容易引发感染。

因此,需要保持肛门的清洁。

可以使用温水和中性洗液进行清洗,避免用手搔抓肛门。

6.注意个人卫生:对于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家属,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非常重要,可以有效减少细菌的传播。

在与患者接触后,要及时洗手,并戴上适当的防护用品。

7.密切观察病情: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包括体温、腹泻次数、腹痛程度等。

如果患者病情恶化或出现其他不适症状,需要及时报告医生。

8.定期监测化验指标:细菌性痢疾会导致电解质紊乱、贫血等情况,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化验指标。

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

9.合理使用药物:细菌性痢疾一般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但抗生素的使用需要严格控制指征,避免滥用导致细菌耐药性。

必要时,可以给予止泻药物和抗痉挛药物进行辅助治疗。

10.协助患者康复:细菌性痢疾的康复过程需要逐渐进行,患者需要有足够的休息和饮食调理。

护理人员可以帮助患者进行身体锻炼,进行适当的物理治疗,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总之,对于患有细菌性痢疾的患者,科学合理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细菌性痢疾患者的护理

细菌性痢疾患者的护理
节三六九,小节天天有” 。
二、西南区的旅游环境特征
岩溶旅游资源/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地形复杂多样,地文景观丰富多彩; 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孕育了繁茂的森林景
观;
二、西南区的旅游环境特征
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交相辉映的城市风光; 南北兼容、中西合璧的文化; 旅游配套服务完善,旅游资源以自然与人造景观最富特色。
四、民俗文化文化旅游资源
四、民俗文化文化旅游资源
四、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四、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一、护理评估
(二) 流行病学
2.传播途径
• 主要经消化道传播,志贺菌主要通过污染食物、水、生活用品 ,经口传播;亦可通过苍蝇污染食物而传播。健康人的手接触 痢疾杆菌,亦可导致经口感染,此种以污染手为媒介的传播是 散发病例的主要传播途径。食物或水源被污染可引起食物型暴 发流行或水型暴发流行。
岩溶旅游资源审美 针对岩溶/民俗 与解说;民俗旅游 旅游资源的游览 资源的审美与解说;与景观欣赏作
10钟讲解
一、西南地区的位置与范围
• 本区包括云南、贵州和广西三个省区; • 位于我国西南边陲,北部与四川、西藏相连,东部与广东
相连,南部及西南部与老挝、越南和缅甸唇齿相依;
• 多民族省区;云南有25个少数民族、贵州有17个、广西有 11个,民族文化绚丽多姿“三里不同风,五里不同谷,大
一、护理评估
(二) 流行病学
3.易感人群
• 普遍易感。但有两个发病高峰年龄段,即学龄前儿童和青壮年。病后可 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短暂而不稳定,且不同群、型之间无交叉保护性 免疫,故易重复感染。
一、护理评估
(三)身体状况
潜伏期
• 潜伏期一般为1~4天,短者数小时,长者可达7天。

细菌性痢疾护理常规

细菌性痢疾护理常规

细菌性痢徐照顾护士惯例之阳早格格创做1、消化讲断绝至症状消得,粪便培植2次阳性.2、卧床戚息.3、饮食(1)对于背泻一再陪呕吐者可久禁食,给以静脉补液.(2)能进食者可赋予易消化、少纤维素、浑浓的流量、半流量饮食,如里条、稀饭等并少量多餐.(3)防止辛辣、死热、硬的食物,禁食香蕉、蜂蜜等润肠通便的食物.(4)嘱病人多饮火,每天起码1500ml.(5)背泻佳转后可渐渐减少饮食量.4、下热的照顾护士:下热者可去用物理落温,如温火揩浴、酒粗揩浴、头部热敷,对于持绝下热物理落温没有明隐者可遵医嘱适合赋予药物落温.下热陪惊厥者,可应用人为冬眠疗法.5、背泻的照顾护士:(1)瞅察背痛及排便情况,如大便次数、量、性状并仔细记录.(2)瞅察有无脱火及电解量混治表示.(3)肛周皮肤的照顾护士:对于排便一再者便后用硬纸沉沉揩拭肛门,没有成用力,免得益伤肛周皮肤.便后温火揩洗肛周或者坐浴,脆持肛周皮肤浑净,勤换内裤,小女患者勤换并荡涤消毒尿布,脆持床铺浑净搞燥.6、中毒性菌痢的照顾护士:(1)病情瞅察:①监测死命体征、神志、瞳孔、里色等.②抽搐先兆、收火次数、抽搐部位及隔断时间.③准确记录出进量.(2)加强下热的照顾护士.(3)惊撅、意识障碍者应加强防备,防止不料益伤,如坠床、摔伤、舌咬伤等,脆持呼吸讲通畅,持绝吸氧,遵医嘱赋予抗惊撅药物.定时翻身,防止压疮.(4)循环衰竭者应采取戚克卧位(仄卧、头部取下肢均抬下15—30.).注意保温.遵医嘱赋予扩容、纠酸等治疗,并注意按输液准则安插佳输液序次,根据病情安排滴速,稀切瞅察循环衰竭革新情况.(5)呼吸衰竭者即时吸痰,翻身拍背,雾化吸进等即时扫除呼吸讲分泌物,排除呼吸讲梗阻,加大氧流量,需要时止气管插管,气管切启或者应用人为呼吸机脆持呼吸讲通畅.7、搞佳心腔照顾护士,防止并收症。

细菌性痢疾护理常规

细菌性痢疾护理常规

细菌性痢疾护理常规相关知识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属引起的常见急性肠道传染病,以结肠粘膜化脓性溃疡性炎症为主要病变,以发热、腹痛、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全身毒血症状,严重者可有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

护理问题/关键点1 腹泻2 体温过高3 水电解质紊乱4 疼痛5 肛周皮肤完整性受损6 有体液不足的危险7 潜在并发症:中枢性呼吸衰竭、惊厥、脑疝8 教育需求初始评估1神志、生命体征、体重、营养状况、过敏史、生活方式2心理状况及家庭支持情况3流行病学资料4过去史及发病经过5起病缓急、病程,恶心、呕吐,大便次数、量、性状、颜色,有无休克表现6腹泻的原因及诱因,有无饮食不当、受凉、过度劳累等7伴随症状,如有无发热、腹痛、里急后重、恶心、呕吐等8进食及饮水情况,有无脱水表现,如口渴、尿量减少持续评估1生命体征、意识状态2营养状况、体重、皮肤弹性、尿量、出入量3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心理状况4腹部体征:有无腹部压痛、反跳痛,肠鸣音有无异常5排便情况有无异常:每日大便次数、量、性状、颜色、成分6脱水及电解质紊乱表现7有无休克型及脑型的表现: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血压下降等休克征象8肛周皮肤有无破损9伴随症状:如发热、腹痛、里急后重、恶心、呕吐等有无改善10实验室检查及特殊检查:血常规、血电解质、尿粪常规及培养、肠镜检查、X线钡剂检查等11用药情况,药物作用及副作用12治疗效果干预措施1休息和活动腹泻频繁、全身症状明显者应卧床休息,症状不重者可适当活动。

2饮食频繁腹泻并伴有呕吐的患者可暂禁食,给以静脉补液。

能进食者应给予少渣、少纤维素、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生冷、多渣、油腻或刺激食物。

少量多餐,可饮糖盐水。

3心理护理保持情绪稳定,安心配合治疗和护理。

4病情观察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出入量,排便情况,脱水及电解质紊乱表现,伴随症状等,出现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血压下降等休克征象,通知医生,配合抢救。

细菌性痢疾护理常规

细菌性痢疾护理常规

急性细菌性痢疾护理常规
1、按肠道隔离至两次大便培养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2、卧床休息至症状消失后逐步恢复活动。

3、保持病室清洁安静,做好患者用物及地面常规消毒。

4、给予高热量易消化、少渣、避免油炸及刺激性食物
5、保证入量,每日入量不少于出量(呕吐物+腹泻)
6、观察并记录大便性质,量及次数,按时留取新鲜脓血便及时送检。

7、里急后重严重者应注意有无脱肛,脱肛者可用温水坐浴,或者纱布协助轻柔
还纳。

8、腹痛者应在医生指示下方可给予止痛解痉剂。

9、观察患者面色、肤色、体温、脉搏、血压变化,如有水中毒休克现象,立即
报告医生,积极配合抢救。

10、注意床单位清洁整齐,做好皮肤的护理,防止臀红发生。

11、观察药物反应,如有反应及时通知医生停药。

参考文献:《临床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拟定:林**芬审核:护理部修订日期:2020年9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护理常规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是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危重症,是由志贺菌属引起的肠道传
染病,起病急骤,以高热、嗜睡、惊厥、迅速发生休克及昏迷为特征。

【护理评估】要点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尿量等,并做好记录。

2、观察排便的次数、颜色、量、性状等。

3、注意观察肢端温度、皮肤颜色、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等,及时了解末梢循环灌注情况。

【常见护理问题】
1、体温过高与毒血症有关。

2、组织灌注量不足与微循环障碍有关。

3、潜在并发症:脑水肿、呼吸衰竭等。

4、有感染传播的危险与肠道排出致病菌有关。

5、焦虑与病情危重有关。

【护理措施】
1、按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2、一般护理
(1)饮食
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禁食易引起胀气的食物
及多渣等刺激性食物。

(2)预防感染传播
采取消化道隔离,培养患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指导家长对
患儿食具煮沸消毒,尿布和衬裤要用沸水浸泡后再洗。

3、症状护理
(1)降低体温按发热护理常规执行。

(2)做好臀部皮肤的护理,防止臀红。

(3)遵医嘱进行抗休克治疗
维持有效血液循环,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神志、
面色、肢端温度、尿量等变化,
(4)防治脑水肿和呼吸衰竭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室内安静,减少刺激。

保持呼吸道通畅,予氧气吸入,做好气管插管、切开的准备。

4、心理护理:评估患儿及家长的心理状态,多与家长沟通,提供心理支持。

5、健康指导:向家长介绍有关疾病知识及患儿的病情,消除其紧张情绪;对家长及患儿进行卫生教育,讲究饮食卫生,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提高保健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