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是中国独特的医学体系,其理论和实践经验源远流长,已经在人类健康保健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医内科作为中医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涵盖了人体内部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中医内科常见病的诊疗指南,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医的疾病治疗方法。
1. 感冒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由于受到外界寒冷和风寒的侵袭所引起,主要症状包括打喷嚏、流鼻涕和咳嗽等。
中医治疗感冒的主要原则是调整气血平衡,恢复正常的身体机能。
常用的中药包括麻黄、石膏和桂枝等,这些中药能够祛风寒、解表散邪,帮助身体恢复正常。
2. 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特征是血压持续升高。
中医认为高血压是由于气血不畅、脏腑功能失调所引起的。
中医治疗高血压的方法包括针刺、中药调理和饮食控制等。
常用的中药包括丹参、山楂和龙胆草等,这些中药能够活血化瘀、降血压,减轻高血压患者的症状。
3. 心神不宁心神不宁是一种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焦虑、失眠和抑郁等。
中医认为心神不宁是由于心脏气血不足,或者脏腑功能失调所引起的。
中医治疗心神不宁的方法包括针灸、推拿和草药调理等。
常用的中药包括柴胡、川芎和茯苓等,这些中药能够调和气血、平抑情绪,帮助心神恢复平衡。
4. 风湿病风湿病是一种慢性关节疾病,主要特征是关节疼痛和肿胀。
中医认为风湿病是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中医治疗风湿病的方法包括针灸、艾灸和中药调理等。
常用的中药包括当归、川乌和乳香等,这些中药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可以缓解风湿病患者的症状。
总之,中医内科作为中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对于一些常见病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疗效。
中医内科强调调整身体的整体平衡,通过针灸、推拿和中药调理等方法,有效缓解了许多慢性疾病的症状和痛苦。
然而,中医治疗仍然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患者应该及时就诊,以便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总结起来,中医内科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许多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法。
中医内科常见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内科常见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一、喘病喘病就是因久患肺系疾病或她脏病变影响,致肺气上逆,肃降无权.出现气短喘促,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等症。
多见于阻塞性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心肺功能不全等。
.诊断依据1、以气短喘促,呼吸困难。
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口唇发绀为特征。
2、多有慢性咳嗽,哮病,肺痨,心悸等疾病史,每遇外感及劳累而诱发、3、呈桶状胸、叩诊胸部呈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或捎失,肝浊音界下移。
肺呼吸音减低.可闻及干、湿性罗音或哮鸣音。
或肝肿大、下肢浮肿、颈静脉怒张。
4、合并感染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高。
必要时查血钾、钠、二氧化碳结合力及x线胸部摄片,心电图,心、肺功能测定,血气分析等。
证候分类1、风寒束肺:喘急胸闷,咳嗽痰多清稀,伴有恶寒发热,头痛等症、舌苔薄白,脉浮紧、2、风热犯肺:喘促气粗.咳嗽痰黄而稠粘。
心胸烦闷、口干而渴,可有发热恶风。
舌边红,苔薄黄,脉浮数。
3、痰湿蕴肺:喘咳胸闷,痰多易咯,痰粘或咯吐不爽.胸中窒闷,口腻,脘痞腹胀。
舌质淡,舌苔白腻,脉弦滑。
4、水气凌心:气喘息涌,痰多呈泡沫状,胸满不能平卧,肢体浮肿,心悸怔忡,尿少肢冷。
舌苔白滑,脉弦细致。
5、肺脾两虚:喘息短促无力.语声低微,自汗心悸,面色晄白,神疲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少,脉弱。
或口干咽燥,舌红,脉细。
6、肺肾两虚:喘促日久。
心悸怔忡,动则喘咳.气不接续。
胸闷如窒,不能平卧。
痰多而粘,或心烦不寐,唇甲紫绀、舌质紫或舌红苔少,脉微疾或结、代。
辩证施治风寒束肺:宣肺散寒、平喘止咳,射干麻黄汤、风热犯肺:清热泻肺、化痰止咳,方用麻杏石甘汤。
痰湿蕴肺:化痰行湿、止咳肃肺,方用三子养亲汤。
水气凌心:温阳利水、益气宁心,真武汤合五皮饮。
肺脾两虚:补肺益气、健脾温阳,生脉散合六君子汤加减。
肺肾两虚:滋补肺肾、百合固金汤,二冬二母汤。
疗效评定1、治愈:喘息及其它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
2、好转:喘息及其它症状好转,实验室检查有改善。
内科常见病中医诊疗方案
内科常见病中医诊疗方案内科常见病包括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咳嗽、哮喘)、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胃溃疡、胃痛、腹泻)、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中风)、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如尿路感染、肾结石)、肝胆胰疾病(如肝炎、胆结石)、风湿免疫系统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等。
中医诊疗方案主要包括辨证施治和中药治疗。
辨证施治是中医诊断疾病的核心方法,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质、脉象等身体特征,判断患者的体质、病因、病机,进而确定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配制中药方剂,调理患者的气血、阴阳、脏腑等,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内科疾病的中医辨证施治和中药治疗方案:1.感冒:属于外感病,常见证型有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等。
针对不同的证型,可以选用荆防败毒散、银翘散、三黄片等中药进行治疗。
2.腹泻:常见证型有寒湿腹泻、湿热腹泻等。
治疗方法主要是祛寒、燥湿、清热、化湿。
常用药物包括草果、鸦胆子、竹茹等。
3.高血压:常见证型有肝阳上亢、痰湿阻络、气滞血瘀等。
治疗方法包括降肝阳、祛痰湿、活血化瘀等。
常用药物有天麻、丹参、益母草等。
4.中风:中医认为中风多由气虚、痰瘀、湿热等因素引起。
治疗方法包括扶正固脱、化痰祛瘀、清热解毒等。
常用药物有人参、三七、川楝子等。
5.糖尿病:常见证型有气阴两亏、痰瘀阻络、湿热蕴结等。
治疗方法包括益气养阴、化痰祛瘀、清热利湿等。
常用药物有黄芪、玄参、黄柏等。
这仅仅是一些常见内科疾病的中医诊疗方案的基本介绍,实际治疗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另外,中医治疗常强调养生方面的调理,包括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养心养肺等,以提高人体的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眩晕
ZYYXH/T18一2008眩晕眩晕是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病证。
眩即眼花,晕即头晕,二者常同时并见。
其轻者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舟车、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仆等症状。
眩晕多风,属本虚标实之证,肝肾阴亏、气血不足为病之本.痰、瘀、风、火为病之标。
病位在脑,但与肝、脾、肾密切相关,其中又以肝为主。
常见于西医的高血压、低血压、低血糖、贫血、梅尼埃综合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病。
1 诊断与鉴别诊断1.1诊断要点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则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舟车,甚则昏仆;可伴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
虚证者可见沉细弱脉,实证者以弦滑脉多见。
1.2鉴别诊断1.2. 1 中风:中风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舌歪斜、语言窘涩、半身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病;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僻不遂为特征。
眩晕发作严重者,有突然昏仆的现象,但神志清醒,且无口舌歪斜、半身不遂等症状;中年以上患者,肝阳上亢之眩晕极易化风而演变为中风。
1.2.2厥证:厥证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或伴有四肢逆冷为主,患者短时间内逐渐苏醒,醒后无后遗症,但特别严重者也可一厥不复而死亡。
眩晕发作严重者.有欲仆或仆倒现象,与厥证相似,但一般无昏迷及不省人事的表现。
1.2.3 痫证:痫证是一种发作性神智异常的疾病,其特征为发作性精神恍惚,甚则突然仆倒,昏不知人、门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或口中如作猪羊叫声、移时苏醒。
眩晕发作严重者,有突然仆倒现象。
与痫证相似,但无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摘等症状。
2 辨证论治眩晕之治法,一般须标本兼顾,或在标证缓解之时即考虑治本。
如平肝潜阳合滋养肝肾,化痰降逆合键脾益气,活血化瘀合益气养阴等,都是常用的标本兼顾之法。
治疗眩晕,还要注意治疗原发病,如因跌仆外伤、妇女崩中、漏下等致眩晕,应重点治疗失血。
2.1肝阳上亢证证候:眩晕,头部跳痛,耳鸣如潮,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Introduction中医内科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以中医理论为基础,运用中药、针灸、推拿等疗法,用于治疗各种常见病。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医内科的常见病诊疗指南,帮助您了解中医内科的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感冒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咳嗽、流鼻涕、喉咙痛等。
在中医内科中,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清热解毒、疏风散寒等。
例如,可以采用绿豆、草果、薏苡仁等中药制剂来清热解毒;也可以通过艾灸或针灸来疏风散寒。
此外,在感冒期间需注意保暖、多饮水等。
二、胃炎胃炎是胃黏膜炎症引起的一种疾病,常见症状包括胃痛、恶心、呕吐等。
中医内科常常采用调理胃气、清理湿热等方法进行治疗。
例如,可以服用黄连、厚朴等中药来调理胃气;还可以采用针灸、推拿等方式来促进胃气运行。
此外,胃炎患者应注意饮食规律,避免辛辣食物的摄入。
三、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以持续升高的血压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中医内科常常采用调理气血、平肝降压等方法进行治疗。
例如,可以通过针灸、推拿等手段来调理气血;还可以服用当归、川芎等中药来平肝降压。
此外,高血压患者应注意控制体重,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升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病,中医内科通常采用调理脾胃、清热利尿等方法进行治疗。
例如,可以服用黄芪、山药等中药来调理脾胃;还可以通过针灸、推拿等手段来清热利尿。
此外,糖尿病患者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限制糖分的摄入。
五、失眠失眠是一种睡眠障碍的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中医内科常常采用调理心气、安神宁心等方法进行治疗。
例如,可以通过采用针灸、推拿等手段来调理心气;还可以服用酸枣仁、远志等中药来安神宁心。
此外,失眠患者应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注意放松身心,避免过度疲劳。
六、贫血贫血是一种以血红蛋白或红细胞数量减少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中医内科常常采用滋补气血、益脾补肾等方法进行治疗。
例如,可以通过服用当归、熟地黄等中药来滋补气血;还可以采用艾灸、针灸等手段来益脾补肾。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眩晕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眩晕ZYYXH/T18⼀2008眩晕眩晕是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类病证。
眩即眼花,晕即头晕,⼆者常同时并见。
其轻者闭⽬可⽌,重者如坐⾈车、旋转不定、不能站⽴,或伴有恶⼼、呕吐、汗出,甚则昏仆等症状。
眩晕多风,属本虚标实之证,肝肾阴亏、⽓⾎不⾜为病之本.痰、瘀、风、⽕为病之标。
病位在脑,但与肝、脾、肾密切相关,其中⼜以肝为主。
常见于西医的⾼⾎压、低⾎压、低⾎糖、贫⾎、梅尼埃综合征、椎-基底动脉供⾎不⾜等病。
1 诊断与鉴别诊断1.1诊断要点头晕⽬眩,视物旋转,轻则闭⽬可⽌,重者如坐⾈车,甚则昏仆;可伴恶⼼呕吐.眼球震颤,⽿鸣⽿聋,汗出,⾯⾊苍⽩等。
虚证者可见沉细弱脉,实证者以弦滑脉多见。
1.2鉴别诊断1.2. 1 中风:中风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事.伴有⼝⾆歪斜、语⾔窘涩、半⾝不遂为主症的⼀种病;或不经昏仆⽽仅以僻不遂为特征。
眩晕发作严重者,有突然昏仆的现象,但神志清醒,且⽆⼝⾆歪斜、半⾝不遂等症状;中年以上患者,肝阳上亢之眩晕极易化风⽽演变为中风。
1.2.2厥证:厥证以突然昏倒、不省⼈事或伴有四肢逆冷为主,患者短时间内逐渐苏醒,醒后⽆后遗症,但特别严重者也可⼀厥不复⽽死亡。
眩晕发作严重者.有欲仆或仆倒现象,与厥证相似,但⼀般⽆昏迷及不省⼈事的表现。
1.2.3 痫证:痫证是⼀种发作性神智异常的疾病,其特征为发作性精神恍惚,甚则突然仆倒,昏不知⼈、门吐涎沫、两⽬上视、四肢抽搐,或⼝中如作猪⽺叫声、移时苏醒。
眩晕发作严重者,有突然仆倒现象。
与痫证相似,但⽆⼝吐涎沫、两⽬上视、四肢抽摘等症状。
2 辨证论治眩晕之治法,⼀般须标本兼顾,或在标证缓解之时即考虑治本。
如平肝潜阳合滋养肝肾,化痰降逆合键脾益⽓,活⾎化瘀合益⽓养阴等,都是常⽤的标本兼顾之法。
治疗眩晕,还要注意治疗原发病,如因跌仆外伤、妇⼥崩中、漏下等致眩晕,应重点治疗失⾎。
2.1肝阳上亢证证候:眩晕,头部跳痛,⽿鸣如潮,⼼烦易怒,失眠多梦,⾆质红,苔薄黄,脉弦滑。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胃脘痛胃脘痛又称胃痛,是指以胃脘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多由忧思郁怒、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感受外邪等导致胃之气机阻滞,不通则痛;亦有因脾胃虚弱,络脉失养,不荣则痛。
病位在胃,但与肝脾关系最为密切。
一般来说邪气犯胃所致胃脘痛多属急症、实证;脏腑失调,胃痛反复发作,时轻时重者,以虚证或虚实夹杂为主。
常见于西医的急慢性胃炎、胃痉挛、消化性溃疡等多种疾病。
1诊断与鉴别诊断1.1 诊断要点1.1.1 主症:胃脘部疼痛,包括胀痛、隐痛、灼痛、刺痛、剧痛。
次症:脘腹胀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嘈杂吞酸、嗳气呃逆、大便不调等脾胃症状,倦怠乏力、四肢酸懒、心悸气短、消瘦失眠等一般症状,部分病情严重者可伴有呕血、便血等出血变证。
1.1.2 多有反复发作病史,常常突然发病。
男女老幼均可患病,但以中青年居多;一年四季皆可发病,但以冬春季为高。
1.1.3 发病前多有明显的诱因,如情志不畅、起居失常、劳累过度、暴饮暴食、饥饿、饮食生冷干硬、辛辣烟酒及药物等。
1.2 鉴别诊断1.2.1 真心痛:真心痛部位常在左侧胸膺,痛彻胸背或向左臂内侧放射,疼痛如绞,或如割如刺,突然发病,其痛剧烈难忍,常伴胸憋汗出、心悸气短,甚则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唇甲手足背紫、大汗淋漓、脉细或结代等危急病证;多见于老年人,一般病情较重,预后较差。
胃脘痛始终在上腹胃脘部,疼痛不如真心痛之剧烈,同时伴有胃胀、纳差、嘈杂、嗳气、呃逆、泛酸或呕吐清涎等脾胃证候,多见中青年,一般病情较缓,预后良好。
部分真心痛患者,以胃脘痛为主诉而到医院就诊,对中老年的剧烈胃脘痛患者应作心电图、肌钙蛋白(TNT)及心肌酶谱检测以排除心痛证,可参照冠心病篇。
1.2.2 胁痛:胁痛是指一侧或两侧胁部发生疼痛为主的病证。
有时也可出现和胃脘痛相似的症状,但两胁是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阳胆经循经所过,故胁痛多与肝胆胰腺疾患有关。
一般疼痛较剧,多因油腻饮食诱发或加重,临床常伴有寒热往来、口苦心烦、胸闷纳呆、目黄肤黄等症。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中风病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中风病(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 ZYYXH/T22-2008)1.1 概述:中风病是在气血内虚的基础上,因劳倦内伤、忧思恼怒、饮食不节等诱因,引起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犯冲脑,导致脑脉闭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具有起病急,变化快的特点;多发于中老年人的常见病。
相当于西医的急性脑血管病,又称脑卒中。
是一组以急性起病,局灶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脑血管疾病。
从病理上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两种。
此外,临床以突发眩晕,或视一为二,或言语不清,或不识事物或亲人,或步履不稳,或偏身疼痛,或肢体抖动不止等为主要表现;而不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等五大症状为主要表现;或兼见其中一两个症状但较轻者,可称为类中风,仍属中风病范畴。
中风病位在脑,病性属本虚标实。
起病即见神昏者多为邪实窍闭,病位深,病情重;如昏愦不知,瞳神异常,甚至出现呕血、抽搐、高热、呃逆等,则病情危重,多难救治;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偏身麻木为主症而无神昏者,病位浅,经及时治疗多预后较好,但均有3/4中风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1.2 疾病诊断:临床表现以神志昏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语不达意,甚或不语,偏身麻木;或出现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步履不稳等。
急性起病,渐进加重,或骤然起病。
一般出血性中风多动态起病,迅速达到症状的高峰,而缺血性中风往往安静状态起病,渐进加重,或有反复出现类似症状的病史。
少部分缺血性中风患者可起病突然,病情发展迅速,伴有神志昏蒙。
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可见眩晕,头痛,耳鸣,突然出现一过性言语不利或肢体麻木,视物昏花,1日内发作数次,或几日内多次复发。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中医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眩晕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一中医病证部分》(2008年)及《实用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严世芸主编,第二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
(1)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则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船,甚则仆倒(2)可伴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3)起病较急,常反复发作,或渐进加重(二)证候诊断1.肝阳上亢证:眩晕,耳鸣,头目胀痛,失眠多梦,面赤,急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
2、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动则加剧,遇劳则发,面色咣白,爪甲不荣,神疲乏力,心悸少寐,纳差食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3.肾精不足证:眩晕久发不已,耳鸣,少寐健忘,神倦乏力, 腰酸膝软,舌红,苔薄,脉细数。
4.痰湿中阻证:眩晕而头重昏蒙,伴胸闷恶心,呕吐痰涎, 食少多寐,苔白腻,脉滑。
5.瘀血阻窍证:眩晕,头痛,兼见健忘,失眠,心悸,耳鸣,耳聋,面唇紫暗,舌暗有瘀斑,脉涩或细涩。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肝阳上亢证治法:平肝潜阳,清火息风推荐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2.气血亏虚证治法:补益气血,调养心脾推荐方药:归脾汤加减。
3.肾精不足证治法:滋养肝肾,益精填髓推荐方药:左归丸加减。
4.痰湿中阻证治法:化痰祛湿,健脾和胃推荐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5.瘀血阻窍证治法:祛瘀生新,活血通窍推荐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
(二)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可选用丹参注射液、曲克芦丁注射液等。
(三)针刺治疗体针:百会、四神聪、风池(双)、三阴交耳穴:肾区、脑干、神门。
辨证取穴:肝阳上亢加行间、太冲,气血亏虚加气海、脾俞; 肾精不足加太溪、关元;痰湿中阻加膈俞、脾俞;瘀血阻窍加足三里,血海。
(四)其他疗法1.根据患者情况,可选用耳尖放血疗法。
2.可选用放血拔罐疗法治疗。
(五)护理1.静卧,预防跌伤。
2.避免忧郁、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
3.忌食辛辣油腻食物。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咳嗽)
咳嗽咳嗽是因邪犯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上逆所致的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一种肺系病证。
它既是肺系疾病中的一个症状,又是独立的一种疾患。
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有痰有声称为咳嗽。
临床上多痰、声并见,故以咳嗽并称。
常见于西医的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变异型哮喘及鼻后滴流综合征等疾病。
1 诊断与鉴别诊断1.1 诊断要点1.1.1 咳而有声,或伴咯痰。
1.1.2 由外感引发者,多起病急、病程短,常伴恶寒发热等表证;由外感反复发作或其他脏腑功能失调引发者,多病程较长,可伴喘及其他脏腑失调的症状。
1.2 鉴别诊断1.2.1 肺痨:以干咳,或痰中带血,或咳血痰为特征,常伴有低热、盗汗、消瘦等症状。
其发病是由于体质虚弱,气血不足,痨虫侵肺所致。
1.2.2 肺痈:以咳吐大量腥臭脓血痰为特征,多伴有咳嗽、胸痛、发热等症。
病机为热壅血瘀、蕴毒化脓而成痈。
根据病变病理演变过程,可分为初期、成痈期、溃脓期、恢复期。
2 辨证论治咳有六淫为患,也有内伤之异,可以分为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
外感咳嗽又可分风寒、风热、燥邪、风盛挛急等证候,内伤咳嗽又可分为痰湿、痰热、肝火伤肺及肺阴亏虚等证候。
治随证出,除止咳之外,则有散寒、清热、润燥、疏风、缓急、泻肝、化痰、宣肺、养阴等法。
2.1 外感咳嗽2.1.1风寒袭肺证证候: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痛,恶寒,发热,无汗,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病机:风寒外束,内袭于肺,肺卫失宣,肺气闭郁,不得宣通。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炙麻黄9g,杏仁9g,甘草6g,荆芥9g,桔梗9g,紫菀9g,百部9g,白前9g,陈皮6g。
加减:若夹痰湿,咳而痰黏、胸闷、苔腻者,加法半夏9g,厚朴9g,茯苓12g以燥湿化痰;若风寒外束,肺热内郁,俗称“寒包火”,可用麻杏石甘汤;若素有寒饮伏肺,而兼见咳嗽上气、痰液清稀、胸闷气急、舌质淡红、苔白而滑、脉浮紧或弦滑者,治以疏风散寒,温化寒饮,可用小青龙汤加减。
内科常见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内科常见病种中医诊疗方案早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书桌上,我泡了杯清茶,打开电脑,准备写下这份诊疗方案。
中医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它包含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下面我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内科常见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
一、感冒感冒是最常见的内科疾病之一,中医称之为“感冒”。
感冒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种。
1.风寒感冒症状: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治疗方案:风寒感冒宜选用辛温解表,宣肺散寒的药物。
常用方剂有:荆防败毒散、葱豉汤。
2.风热感冒症状:发热恶风,有汗,头痛,咳嗽,咽痛,鼻塞流黄涕,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疗方案:风热感冒宜选用清热解毒,宣肺解表的药物。
常用方剂有:银翘解毒片、桑菊感冒颗粒。
二、咳嗽咳嗽是内科常见的症状之一,中医认为咳嗽是由肺气失宣,痰湿内生所致。
1.风寒咳嗽症状:咳嗽,痰白清稀,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治疗方案:风寒咳嗽宜选用辛温解表,宣肺散寒的药物。
常用方剂有:止嗽散、杏苏散。
2.风热咳嗽症状:咳嗽,痰黄稠,发热,咽痛,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疗方案:风热咳嗽宜选用清热解毒,宣肺解表的药物。
常用方剂有:桑菊饮、银翘解毒片。
三、失眠失眠是内科常见的症状,中医称之为“不寐”。
症状: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差,易醒,多梦,心悸,健忘,舌尖红,苔薄白,脉弦细。
治疗方案:失眠宜选用养心安神,调和阴阳的药物。
常用方剂有:安神补心丸、天王补心丹。
四、高血压高血压是内科常见的慢性疾病,中医称之为“眩晕”。
症状:头晕,头痛,血压升高,颜面潮红,舌红,苔薄黄,脉弦。
治疗方案:高血压宜选用平肝潜阳,滋阴降火的药物。
常用方剂有:天麻钩藤饮、杞菊地黄丸。
五、糖尿病糖尿病是内科常见的慢性疾病,中医称之为“消渴”。
症状:多饮,多尿,多食,消瘦,乏力,舌红,苔薄黄,脉细数。
治疗方案:糖尿病宜选用滋阴降火,益气养阴的药物。
常用方剂有:六味地黄丸、消渴丸。
中医内科常见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内科常见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中医内科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内科疾病在中医理论和诊疗方法上的应用。
以下将介绍中医内科常见疾病的中医诊疗方案。
1.感冒:中医认为感冒都是由于外感风寒或风热所致。
治疗上可根据具体病情选择相应方剂,如解表药膏剂(葛根黄芩汤)、辛凉解表法(薄荷石膏)、清热解毒法(连花清瘟胶囊)等。
2.咳嗽:中医大多将咳嗽分为寒咳和热咳两大类。
寒咳多因感受寒邪或肺气虚寒所致,治疗可采用温肺化寒的方剂,如川贝雪梨膏、蜜炙白矾散等;热咳多因热邪侵袭或肺火上炎所致,治疗可采用清肺降火的方剂,如川贝清肺糖浆、桑白皮饮等。
3.高血压:中医认为高血压病主要由肝火上炎、肾虚、痰湿内阻等多种因素引起。
治疗上可采用消除因素、平衡阴阳的方剂,如天王补心丹、安宫牛黄丸,同时还可辅以针灸、推拿或气功等疗法。
4.糖尿病:中医认为糖尿病主要由脾胃虚弱、肾气亏损、血瘀等多种因素引起。
治疗上可采用补气健脾、滋阴降糖的方剂,如正酣脾气丸、小蓝盖降糖胶囊,并结合针灸、推拿、运动疗法等进行综合治疗。
5.胃炎:中医认为胃炎可分为寒证和热证,常伴有脾气虚弱等情况。
治疗上可采用温胃祛寒、清胃降火的方剂,如四君子汤、大黄龙牡丹皮汤等,并结合饮食调理和中药泡脚等进行综合治疗。
除了上述常见疾病外,中医内科还包括甲亢、冠心病、胃溃疡、慢性肾炎、哮喘、脑卒中等疾病的治疗方案。
总体而言,中医内科的治疗思路是通过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机体的抵抗力,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同时,中医内科诊疗也非常重视个体差异,根据每个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具体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中医内科的诊疗方案基于中医理论,针对不同疾病进行调理治疗。
在疾病治疗的同时,中医内科也注重预防和调理,促进患者的整体健康。
当然,中医诊疗方案中的具体用药和疗法应由专业中医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决定。
中医内科常见十大病诊疗规范
咳嗽咳嗽是由六淫外邪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内伤及肺,肺气不清,失于宣肃所致,临床以咳嗽、咯痰为主要表现。
西医学中的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以咳嗽为主症者,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诊断]1 咳逆有声,或伴咽痒咳痰。
2 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寒热等表证。
3 内伤咳嗽,每因外感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可咳而伴喘。
4 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正常或增高。
5 两肺听诊可闻及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干湿性罗音。
6 肺部X线摄片检查正常,或肺纹理增粗,或见斑片状阴影。
7 本病应注意与哮病、喘证、肺胀、肺痨及肺癌相鉴别。
[辨证论治]1 风寒袭肺症状:咳嗽声重,气急,咯痰稀薄色白,常伴咽喉痒,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例方:三拗汤合止嗽散。
2 风热犯肺症状: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嘎哑,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粘稠,伴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肢楚身热,汗出恶风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例方:桑菊饮。
3 风燥伤肺症状:喉痒干咳,连声作呛,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粘连成丝,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浮细数。
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例方:桑杏汤。
4 痰湿蕴肺症状: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胸闷气憋,尤以晨起咳甚,痰多,痰粘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痰出则憋减咳缓。
常伴体倦,脘痞,食少,腹胀,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濡或滑。
治法:燥湿化痰,降气止咳。
例方: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 痰热郁肺症状: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痰鸣,痰多质粘厚或稠黄,咯吐不爽,或有热腥味,或吐血痰,胸胁胀满,咳时引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而粘,欲饮水,舌质红,舌苔薄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例方:清金化痰汤。
6 肝火犯肺症状: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咽干口苦,常感痰滞咽喉而咯之难出,量少质粘,或如絮条,胸胁胀痛,咳时引痛。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腰痛)
腰痛腰痛是指因外感、内伤或闪挫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而引起腰脊或脊旁部位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基本病机为筋脉痹阻,腰府失养。
病性有虚有实,虚者多属内伤,责之于禀赋不足,肾亏腰府失养;实者多为外感风、寒、湿、热诸邪,痹阻经脉,或劳力扭伤,气滞血瘀,经脉不通而致腰痛。
常见于西医的强直性脊柱炎、腰肌劳损等疾病。
1 诊断与鉴别诊断1.1 诊断要点1.1.1 急性腰痛:病程较短,轻微活动即可引起一侧或两侧腰部疼痛加重,脊柱两旁常有明显的按压痛。
1.1.2 慢性腰痛:病程较长,缠绵难愈,腰部多隐痛或酸痛。
常因体位不当,劳累过度,天气变化等因素而加重。
1.1.3 常有居住潮湿阴冷、涉水冒雨、跌仆闪挫或劳损等相关病史。
1.2 鉴别诊断1.2.1 背痛、尻痛、胯痛:腰痛是指腰背及其两侧部位的疼痛,背痛为背膂以上部位的疼痛,尻痛是尻骶部位的疼痛,胯痛是指尻尾以下及两侧胯部的疼痛。
1.2.2 肾痹:腰痛是以腰部疼痛为主;肾痹是指腰背强直弯曲、不能屈伸、行动困难而言,多由骨痹日久发展而成。
2 辨证论治腰痛治疗当分标本虚实。
感受外邪属实,治宜祛邪通络。
根据寒湿、湿热的不同,分别予以温散或清利;外伤腰痛属实,治宜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为主;内伤致病多属虚,治宜补肾固本为主,兼顾肝脾;虚实兼见者,宜辨主次轻重,标本兼顾。
2.1 寒湿证证候: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静卧病痛不减,寒冷和阴雨天加重,舌质淡,苔白膩,脉沉而迟缓。
病机:寒湿闭阻,滞碍气血,经脉不利。
治法:散寒行湿,温经通络。
方药:甘姜苓术汤加减。
干姜9g,桂枝15g,甘草6g,茯苓15g,白术15g,杜仲15g,桑寄生15g,续断15g。
加减:寒邪偏胜,腰部冷痛,拘急不舒,加附子先煎9g,细辛3g以温阳散寒;湿邪偏胜,腰痛重着,苔厚腻,加苍术15g,薏苡仁30g以除湿。
年高体弱或久病不愈,肝肾虚损,气血亏虚,腰膝酸软无力,脉沉弱,宜独活寄生汤加附子。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医内科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学科,主要研究人体内在疾病的防治和诊断,涉及到人体的五脏六腑、经络腧穴等内容。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冠心病心绞痛
4、忌饮酒、咖啡和浓茶,以免 刺激心脏,加重心绞痛症状。
2、食谱推荐:
1、凉拌木耳:黑木耳富含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降低血脂和血压; 配以洋葱、大蒜等调味,具有降压降脂、预防血栓的功效。
2、燕麦粥:燕麦富含膳食纤维和蛋白质,能够降低胆固醇、改善心肌营养; 配以红枣、核桃等,能够起到养心安神的作用。
中药治疗冠心病的原理与应用
中药治疗冠心病的理论基础包括活血化瘀、舒筋通络、补气养阴等。在临床 应用中,医生需根据患者病情配伍适当的中药方剂。例如,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可 采用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痰浊痹阻型冠心病可采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合 涤痰汤加减;气阴两虚型冠心病可采用生脉散合炙甘草汤加减等。通过个体化的 治疗方案,中药可有效改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预防与调摄
预防与调摄是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治疗的重要环节。首先,患者应积极调整 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其次,饮食保健方 面应注重低盐、低脂、低糖、低胆固醇的饮食,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暴 饮暴食。此外,心理疏导同样重要,患者应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避免焦虑、抑 郁等不良心理因素的刺激。同时,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也是 预防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关键。
结语
综上所述,中医诊疗指南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通过对冠心病的中医诊断、中药治疗、中医康复治疗以及预防与调摄等方面的全 面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中医理论和方法来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随着 中医诊疗指南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们相信未来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将取 得更加显著的成果。
参考内容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摘要中医内科常见病是指在内科领域中,以中医诊疗方法治疗的常见病症。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简明扼要的中医内科常见病的诊疗指南,帮助医生更好地进行诊断和治疗。
1. 咳嗽1.1 病因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其病因复杂多样。
中医内科常见咳嗽的常见病因有风寒袭表、痰热壅肺、气滞血瘀等。
1.2 诊断在诊断咳嗽时,需要观察患者的咳嗽属性(如声音、频率等),以及伴随症状(如咳痰、咳血等)。
同时,还需进行舌诊、脉诊等辅助诊断。
1.3 治疗•风寒袭表型:宜辛温解表,如葱白、生姜等。
可配合表浅辛凉药物,如板蓝根、连翘。
•痰热壅肺型:宜清热化痰,如玄参、苦杏仁等。
同时根据病情,可配合宣肺止咳药物,如百部、贝母。
•气滞血瘀型:宜活血化瘀,如赤芍、丹参等。
可配合行气止咳药物,如川贝、桑白皮。
2. 腹痛2.1 病因腹痛是指腹部疼痛的症状。
其病因复杂多样,可由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妇科系统等引起。
中医内科常见的腹痛常见病因有湿寒蕴结、气滞血瘀等。
2.2 诊断在诊断腹痛时,需要观察患者的疼痛部位、性质以及伴随症状。
同时,还需进行舌诊、脉诊等辅助诊断。
2.3 治疗•湿寒蕴结型:宜温化寒湿,如半夏、砂仁等。
同时可配合健脾化湿药物,如陈皮、厚朴。
•气滞血瘀型:宜活血行气,如川芎、当归等。
可配合舒肝止痛药物,如枳实、川楝子。
3. 高血压3.1 病因高血压是指体循环压力持续升高的疾病。
其病因与遗传、环境、饮食等因素有关。
中医内科常见的高血压病因有肝肾阴虚、气滞血瘀等。
3.2 诊断在诊断高血压时,需要测量患者的血压,并观察伴随症状,如头痛、头晕等。
同时,还需进行舌诊、脉诊等辅助诊断。
3.3 治疗•肝肾阴虚型:宜滋阴降火,如生地、山药等。
可配合平肝潜阳药物,如龙胆、丹皮。
•气滞血瘀型:宜活血化瘀,如桃仁、红花等。
可配合行气降压药物,如丹参、广藿香。
结论中医内科常见病的诊疗指南有助于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然而,该指南仅供参考,具体的治疗方案仍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个体差异进行调整。
常见病中医诊疗指南
常见病中医诊疗指南1. 感冒症状- 流鼻涕- 打喷嚏- 喉咙痛- 咳嗽- 头痛- 发烧诊疗方法- 症状较轻的患者可采取休息,多喝温水,保持室内环境整洁卫生- 用温开水泡姜茶,加点蜂蜜和柠檬,可缓解咳嗽和喉咙痛- 药物治疗:可服用中药感冒颗粒,或服用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来降低发烧和缓解头痛2. 肠胃炎症状- 腹痛- 腹泻- 恶心- 呕吐诊疗方法- 忌食生冷油腻的食物- 多喝开水和淡盐水,保持水分补充- 可服用中药复方黄连素来缓解症状和加速康复- 如果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3. 头痛症状- 头部疼痛或钝痛- 头昏眼花- 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诊疗方法- 适当休息,保持室内环境安静舒适- 多喝水,保持水分补充- 可按摩太阳穴和颈部,有助于缓解头痛- 可服用中药乌金丸来缓解头痛和改善血液循环4. 腰痛症状- 腰部疼痛或酸痛- 活动不便- 可伴有下肢麻木或疼痛等症状诊疗方法- 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可热敷腰部或用热水泡脚,有利于舒缓疼痛- 可按摩腰部或进行温和的腰部拉伸运动来缓解症状- 如果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5. 失眠症状- 难以入睡- 容易醒来- 睡眠质量差诊疗方法- 建立良好的睡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 睡前放松,可以泡温水澡、听音乐等- 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可服用中药丹参片来改善睡眠质量和缓解失眠6. 胃炎症状- 上腹部疼痛或不适- 反酸、嗳气- 食欲不振诊疗方法- 忌食过冷、过热、油腻的食物-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并注意细嚼慢咽- 可服用中药五味子颗粒来缓解症状和促进胃黏膜修复- 如果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中医内科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研究和治疗内科疾病。
下面将介绍
中医内科常见病的诊疗指南,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些疾病。
一、感冒(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
感冒是人们最常见的呼吸道感染之一。
中医内科治疗感冒注重辨证
施治,根据病情辨证论治。
风寒感冒以头痛、鼻塞、恶寒等为主要表现,治疗上宜以辛温解表、散寒宣肺的中药为主。
而风热感冒多表现
为嗓子疼、咳嗽、咽干等症状,治疗上则以清热解毒、宣肺化痰的中
药为主。
二、支气管炎
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特征是咳嗽、咳痰、气喘等
症状。
中医内科治疗支气管炎主要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
根据患者的
症状和体质差异,辨别湿热、寒湿等不同证型,并针对性地选用中药
进行治疗,如黄连解毒汤、石菖蒲汤等。
三、胃炎
胃炎是胃黏膜的炎症,常见症状包括胃痛、腹胀、恶心、呕吐等。
中医内科治疗胃炎注重调理脾胃、消除病因。
常用的中药有四君子汤、六君子汤等,可起到健脾胃、消食生津的作用。
四、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是指消化系统功能障碍引起的腹胀、排便异常等症状。
中
医内科治疗消化不良强调调理脾胃功能,增强消化能力。
常用的中药
有香砂养胃汤、半夏泻心汤等,有助于舒缓脾胃不适症状。
五、痛风
痛风是由尿酸盐沉积引起的关节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红肿、剧痛
等症状。
中医内科治疗痛风注重辨证施治,可选择逍遥散、桂枝茯苓
丸等中药进行治疗,有助于排除体内湿气、疏通经络。
六、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易导致心脑血管并发症。
中医内
科治疗高血压重视辨证施治,根据不同的证型选用中药进行治疗。
常
见的中药有天麻钩藤饮、七叶扁豆汤等,能够平肝息风、降血压。
七、冠心病
冠心病是一种心脏血管疾病,症状包括胸闷、胸痛等。
中医内科治
疗冠心病注重辨证论治,可选用活血化瘀、通络开脉的中药进行治疗,如三七伸脉丸、桃红四物汤等。
八、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表现为高血糖、多饮多尿等症状。
中
医内科治疗糖尿病强调整体调理和辨证论治,选择健脾养阴、清热利
湿的中药进行治疗,如逍遥散、五味子丸等。
九、失眠
失眠是指入睡困难、睡眠质量不佳等症状。
中医内科治疗失眠强调
辨证施治,根据不同的证型选用中药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安神补
脑汤、天麻丸等,具有安神、养血的作用。
总结:
中医内科常见病的诊疗指南是根据中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总结得出的,旨在通过辩证施治和调理整体,达到治疗和康复的目的。
在治疗
过程中,建议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并注意日常生活的调理,使中医治疗效果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