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6节《食物链和食物网》优质说课稿
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6课《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设计2(新版)
![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6课《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设计2(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78aebad7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5b.png)
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6课《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设计2(新版)一. 教材分析本课《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6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究,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掌握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基本组成和特点,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规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于生态系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和特点,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探究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特点和规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掌握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基本组成和特点。
2.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究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规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让学生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和特点。
2.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规律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图片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2.探究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探究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特点和规律。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2.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相关图片和实例。
3.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食物链和食物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讲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基本组成和特点。
通过实例和图表,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通过观察和探究,发现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规律。
1.6食物链食物网说课稿五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1.6食物链食物网说课稿五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78acc51e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14.png)
《食物链和食物网》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六课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我将从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四个方面展开。
一、教学背景1、教材分析“生物与环境”这一单元就是要引领学生经历一些有目的的调查、考察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推理。
认识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
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的认识。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在前面学习了植物生存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和动物是会根据自身生存的需要对环境条件进行选择的基础上编排的。
这一课是通过认识和研究食物链与食物网将植物与动物联系起来,对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进行重点研究。
认识到生物之间是互为生长环境的,为后面认识在一定区域内生活的生物需要一个和谐、平衡的环境做铺垫。
教材安排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研究谁吃谁,第二部分是水田里的食物网。
2、学情分析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以及科学探索的不断深入,学生对环境方面的科学研究也越来越感兴趣。
在对环境的进一步观察中,他们会发现一些更加有深度和科学意义的问题。
课前对执教班级进行问卷调查,有25%左右的同学知道食物链是表示生物间的食物关系,都能用“谁吃谁”的方式表达食物链,而不是“谁被谁吃”的方式表达,他们对一个生态系统内生物有一种模糊的“吃与被吃”的认识,在具体的食物链中各种生物之间的联系只能分析到相邻两种生物的联系和影响,只有10%左右的学生认为食物链中一种生物受到影响,会作用到其他所有的生物。
二、教学目标根据科学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学科学、用科学能力的要求及本课特点,我确定了以下几个目标:1、科学概念知道什么是食物链、食物网;了解哪些是生产者,哪些是消费者以及它们有着食物能量转换关系。
2、科学探究通过分析、讨论,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经历讨论分析的活动过程,提高归纳综合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讨论分析活动中使学生形成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科学态度。
《食物链和食物网》教案
![《食物链和食物网》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1ef7171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0e.png)
《食物链和食物网》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食物链的概念及组成。
(2)掌握食物网的构建方法。
(3)能够分析实际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例,学会构建食物链和食物网。
(2)运用模型模拟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3)利用图表、数据等资料,分析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稳定性和生态平衡。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态系统的保护意识。
(2)认识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3)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1. 食物链的概念及组成(1)生产者与消费者:定义及分类(2)食物链的表示方法:箭头连接(3)食物链的基本组成: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等2. 食物网的构建方法(1)食物网的定义及特点(2)食物网的构建:交叉连接与并联连接(3)食物网与食物链的关系:包含与扩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食物链的概念、组成及表示方法。
(2)食物网的构建方法及特点。
(3)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2. 教学难点:(1)食物网中复杂关系的分析。
(2)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模拟。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1)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图片、图表等资料。
(2)模型模拟生态系统中生物相互关系的教具。
(3)多媒体课件。
2. 教学环境:(1)教室环境布置,有利于学生分组讨论和展示。
(2)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2)提问学生:“你们知道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是如何相互依赖的吗?”2. 探究食物链:(1)讲解食物链的定义及组成。
(2)分组讨论,学生尝试构建简单的食物链。
(3)展示食物链的表示方法,引导学生学会用箭头连接。
3. 构建食物网:(1)讲解食物网的定义及特点。
(2)分组讨论,学生尝试构建简单的食物网。
(3)展示食物网的构建方法,引导学生学会交叉连接与并联连接。
食物链与食物网说课稿
![食物链与食物网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629484c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e9.png)
食物链与食物网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食物链与食物网》在现代生态学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和地位。
本章节主要介绍了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与食物网概念、组成、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通过学习本章节,学生可以了解到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相互依赖和能量传递规律,从而认识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
本文在课文中的作用有以下几点:1. 引导学生认识食物链与食物网的基本概念,为后续学习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打下基础。
2. 帮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提高学生对生态平衡的认识。
3. 培养学生运用生态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本文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食物链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2. 食物网的定义、结构及其功能。
3. 食物链与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4. 食物链与食物网中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食物链与食物网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功能。
(2)了解食物链与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3)学会运用食物链与食物网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运用图表、模型等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生态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态环境的情感。
(2)增强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活动。
(3)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资源的价值观。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食物链与食物网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功能。
(2)食物链与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3)运用食物链与食物网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2. 教学难点:(1)食物链与食物网中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理解。
(2)食物链与食物网在实际生态系统中的应用。
(3)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生态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科版5年级下科学第一单元第6课《食物链和食物网》优质课教学设计
![教科版5年级下科学第一单元第6课《食物链和食物网》优质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560c0ab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eb.png)
教科版5年级下科学第一单元第6课《食物链和食物网》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食物链和食物网》是教科版五年级下科学第一单元第六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食物链和食物网,了解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培养学生对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和观察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
但是,对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和原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图片等方式进行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数量和所占比例的相对稳定状态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认识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2.培养学生对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生态系统的保护意识。
3.让学生掌握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书写方法,能够运用食物链和食物网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和书写方法。
2.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3.运用食物链和食物网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培养学生对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认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和图片。
2.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实例和习题。
3.学生分组合作的材料和工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态系统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其中的生物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思考:这些生物之间是如何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如何流动的?呈现(10分钟)呈现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最新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1.6食物链和食物网》优质教案
![最新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1.6食物链和食物网》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a864d7a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a5.png)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二步:互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1.有序观察。
组长主持,组内互学。
2.汇总意见。
组内总结。
3.展学准备。
组长做好组员的任务分工,做好展讲准备。
第三步:展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1.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表达条理清晰。
2.各小组认真倾听,积极补充,质疑提问对小组进行评价。
主问题2设计意图(主要从“知识重点难点”与“学科核心素养”两个角度分析):帮助学生梳理能量的流动过程,告诉学生“食物链”概念,引导学生形成认识:一种生物被另一种生物吃掉,就相当于给这种生物提供了能量,能量依次传递。
主问题2预设答案1.绿豆→ 蚜虫→ 瓢虫→ 蜘蛛2.为了更好地表示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科学家们的想法和你们一样,从“营养”流动的角度来描述,就是:绿豆植株中的营养流给了蚜虫,蚜虫的营养流给了瓢虫,瓢虫的营养留给了蜘蛛。
可以用箭头“ ”表示营养(能量)的流动过程。
3.生物之间的能量流动开始于植物,流向较凶猛的动物。
三、研讨(教学总结)在“食物链”中,如果一种生物数量减少了或者消失了,会发生什么情况?预设:如果瓢虫数量减少,蚜虫因减少天敌会大量繁殖,绿豆苗会大量减少。
以瓢虫为食的动物在短时间内不会减少,毕竟它们的食物来源比较多。
四、拓展模拟食物网,体验生物间的依存关系1.游戏规则:一个小组拿着一个塑料圆环代替某一生物,两名观察者拿着彩线去穿过相关的塑料圆环,表示食物关系,一种颜色的线代表一条食物链;小组放掉塑料圆环,表示这一生物的减少或灭绝。
2.游戏步骤:第1步:确定扮演角色,思考“自己能吃谁,自己又会被谁吃”。
第2步:基于食物关系,观察者用线连接构建“食物网”。
第3步:模拟物种数量减少或灭绝,分析对其他生物生存、对食物网稳定性的影响。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在食物网内一种生物的生存状况将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最终影响整个食物网的稳定性。
)课后练习:举例说明自然界的生物之间有哪些食物关系。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6课《食物链和食物网》教案2(2022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6课《食物链和食物网》教案2(2022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076fc690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f9.png)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6课《食物链和食物网》教案2(2022新版)一. 教材分析《食物链和食物网》是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6课。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基本概念,认识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图表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生态系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直观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认识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分析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特点,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增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2.难点: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构建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验法和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2.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相关图片和图表。
3.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
4.投影仪和电脑。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态系统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起之前学过的生态系统的知识。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是如何相互依赖的?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图片,向学生介绍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同时,教师可以用简单的语言解释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构成和特点。
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构建自己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新教科版2021-2022五年级科学下册1.6《食物链与食物网》教案
![新教科版2021-2022五年级科学下册1.6《食物链与食物网》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2c9883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31.png)
新教科版2021-2022五年级科学下册1.6《食物链与食物网》教案一. 教材分析《食物链与食物网》这一课主要让学生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掌握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识别食物链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并能够构建简单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此外,本课还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系统中的相互作用和平衡。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态学基础知识,对生态系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可能对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食物链的构建和食物网的绘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掌握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实例,构建食物链和食物网。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生态系统中的相互作用和平衡,增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难点:食物链的构建和食物网的绘制。
五. 教学方法1.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2.活动教学法:通过观察、讨论、绘制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3.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图示、实例图片、卡片等。
2.学具:学生用书、笔记本、画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图示、实例图片等,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让学生初步理解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实例,构建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互动评价,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食物链和食物网》说课稿
![《食物链和食物网》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ca2eb7a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87.png)
《食物链和食物网》说课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生物学教材的第四章“生态系统”,具体涉及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组成和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了解食物链的基本构成,即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同时,学生将学习如何构建食物链和食物网,并理解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基本概念,识别各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构建简单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 学生能够认识到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提高生态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组成和作用。
难点: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构建方法,以及在实际生态系统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生态图示、食物链和食物网模型。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片森林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2. 概念讲解:介绍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定义,讲解各组成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作用。
3. 实例分析:分析几个典型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实例,让学生理解它们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作用。
4. 构建练习:学生分组,利用教具和学具,尝试构建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课堂讨论: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构建成果,讨论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构建方法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6.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构建。
7. 答案解析:教师讲解练习题答案,指出常见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定义、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板书形式:采用图示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清晰展示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结构。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绘制一幅自己熟悉的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简要说明其构建思路。
答案: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绘制出符合实际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重点突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1-6《食物链和食物网》说课稿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1-6《食物链和食物网》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3d55025b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fc.png)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1-6《食物链和食物网》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食物链和食物网》是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的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掌握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构成要素,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生态系统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观察和思考,能够通过实例理解抽象的概念。
但同时,学生对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教学活动进一步引导和拓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掌握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构成要素,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例,分析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规律,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食物链和食物网对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增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掌握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构成要素。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例分析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规律,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讨论和合作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态系统图片,引导学生回顾生态系统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食物链: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实例,分析食物链的构成和特点。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食物链的规律。
3.探究食物网: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实例,分析食物网的构成和特点。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食物网的规律。
4.应用拓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1.6《食物链和食物网》(教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1.6《食物链和食物网》(教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81715e8c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eb.png)
4.行为习惯:五年级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积极,能够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他们的行为习惯对课程学习有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课程影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了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例如在观看自然纪录片时,会看到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的关系。这使得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与食物链和食物网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或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食物链和食物网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动物的生活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动物的生活的掌握情况,为食物链和食物网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③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应具有艺术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板书可以采用生动形象的图片、图表或图形来展示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和特点,例如,使用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图形或动物图片来展示食物关系,使用颜色或图案来突出重点内容。这样的板书设计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综合以上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分析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特点,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环保意识。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投影仪、计算机、实物投影仪、白板等。
2.课程平台:科学课程教材、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
3.信息化资源:网络图片、动画、教学软件等。
4.教学手段:观察、实验、讨论、小组合作等。
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6课《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设计16(新版)
![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6课《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设计16(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a62c354e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1c.png)
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6课《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设计16(新版)一. 教材分析本课《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6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究,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掌握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构成及特点,认识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定义、构成、特点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教材还设计了丰富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身边的自然现象有好奇心。
他们在四年级时已经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对生态系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构成和特点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究,理解和掌握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掌握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构成及特点,认识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探究,学生能够发现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规律,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热爱和保护意识,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构成、特点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难点: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构成和特点,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2.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究,发现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规律,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相关图片、视频等。
2.实验材料:植物、小动物等,用于构建食物链和食物网模型。
3.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6课《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设计(新版)2
![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6课《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设计(新版)2](https://img.taocdn.com/s3/m/c13dd7a0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7d.png)
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6课《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设计(新版)2一. 教材分析《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6课,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以及动植物相互依存的基础上进行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掌握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构成,以及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各生物之间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对于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动植物相互依存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在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理解上,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和图片等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掌握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构成,以及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各生物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例和图片,学生能够分析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构成,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各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增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掌握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构成。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各生物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2.直观教学法:通过实例和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构成。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相关PPT,包括概念、构成、实例等。
2.实例和图片:准备一些生态系统中的实例和图片,用于直观教学。
3.讨论材料:准备一些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小问题,用于小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态系统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呈现PPT,讲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让学生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构成。
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6课《食物链和食物网》说课稿(新版)6
![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6课《食物链和食物网》说课稿(新版)6](https://img.taocdn.com/s3/m/cb9ea94b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91.png)
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6课《食物链和食物网》说课稿(新版)6一. 教材分析《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6课。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生物的基本特征、分类和生物之间的关系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掌握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书写方法,认识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他们对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图形展示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并掌握其书写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掌握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书写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提高合作学习的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认识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掌握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书写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内在联系和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讨论法和图形展示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我还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态系统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生物之间的关系。
2.新课导入:介绍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
3.观察与分析:学生观察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图形,分析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书写方法。
4.讨论与思考:学生分组讨论,思考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5.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和作用,布置课后作业。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6食物链与食物网》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6食物链与食物网》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1293b4e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c0.png)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6食物链与食物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6食物链与食物网》是小学科学教育中的一节重要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掌握食物链的书写方法,认识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教材以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索自然界的奥秘,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周围的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食物链和食物网方面,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学会正确书写食物链,认识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培养探究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食物链的书写方法。
2.难点: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2.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实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掌握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相关知识,准备实例和图片,设计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带好笔记本,准备记录学习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环境中的生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一片草地,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片草地上都有哪些生物?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示例书写食物链。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食物链中的生物之间是如何相互联系的?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什么?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实例,试着书写食物链。
五年级下册科学《食物链与食物网》教案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食物链与食物网》教案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86972447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70.png)
1.掌握食物链与食物网的基本概念,能正确构建食物链和食物网,培养生态学思维和系统观。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现象的能力,提高科学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3.增强学生对生态平衡的认识,提高生态保护意识和责任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2.食物链的组成: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生物在食物链中的地位与作用。
3.食物链的书写:学习如何正确书写食物链,理解食物链中箭头的方向。
4.食物网的形成:探讨多条食物链相互交织形成的食物网,以及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5.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作用:分析食物链和食物网对生态平衡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这些影响的认识。
五年级下册科学《食物链与食物网》教案教科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五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食物链与食物网》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食物链的概念与组成,食物链的正确书写方法,食物网的形成与意义,以及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作用。具体内容包括:
1.食物链的概念:介绍什么是食物链,食物链中的生物是如何相互关联的。
5.结合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生态问题,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食物链与食物网的概念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明确食物链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角色。
-学会正确构建食物链和食物网,掌握食物链箭头方向的表示方法。
-认识到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平衡中的重要性,理解其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食物链与食物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1.6食物链和食物网(教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1.6食物链和食物网(教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f1735c17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ee.png)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食物链和食物网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认知和理解。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科学素养、生态素养、合作素养和探究素养。
科学素养方面,学生通过学习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知识,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观察和分析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的关系,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生态素养方面,学生能够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如结合地理、生物、化学等学科的知识,全面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如通过网络课程、MOOC等平台,学习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相关知识。
-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如组织学习小组,共同探讨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相关问题。
-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如针对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相关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或论文。
5.部分学生可能缺乏探究精神,对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缺乏主动性。
针对以上情况,本节课的教学策略如下:
1.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形象的图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2.组织学生进行实际观察和体验,使学生对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作用和意义有更直观的认识。
3.在小组合作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
答案:在食物链中,能量从生产者传递给消费者。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消费者通过捕食其他生物获取能量。能量在食物链中逐级递减,因为只有部分能量转化为生物体组织,其余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
实验小学2022-2023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1-6《食物链和食物网》教案
![实验小学2022-2023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1-6《食物链和食物网》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fa903ac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c9.png)
实验小学2022-2023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1-6《食物链和食物网》教案一. 教材分析实验小学2022-2023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1-6《食物链和食物网》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基础,对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食物链和食物网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和作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基本概念,认识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2.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及其书写方法。
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模型等,直观地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理解。
3.实践法:让学生动手绘制食物链和食物网,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模型等教学资源。
2.准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实例,用于教学演示。
3.准备纸张、彩笔等绘画工具,供学生绘制食物链和食物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模型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之间的关系。
提问:“你们知道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是如何相互联系的吗?”2.呈现(10分钟)呈现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生物之间是如何相互依赖的?”引导学生初步认识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理解。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汇报。
教师点评并总结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及书写方法。
4.巩固(10分钟)学生动手绘制食物链和食物网。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6课《食物链与食物网》教案(2023新课标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6课《食物链与食物网》教案(2023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2af13394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33.png)
6.食物链与食物网【教材简析】在自然界中,每一种植物、动物都需要一定的生存条件,其中有机物营养、能量)的获得就是其中之一。
但植物、动物对于有机物的获得方式不同: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获得能量,动物则通过进食获得。
因此,在自然界中,动物或植物之间都会由于有机物或能量传递的关系,与同一区域内的其他动植物之间形成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构成食物链、食物网。
通过本单元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到植物、动物的生存都需要一定的环境。
在学生的认知中这些环境主要为非生命环境很少有学生能系统地认识到生物生存也需要生物环境。
本课就是在此背景下,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某一区域内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促使学生认识到一种动物或者植物可能就是其他动物或者植物生存所需要的条件,进而在学生的心中建立起初步的生物群落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整体”的认识。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观察、记录的方法,本节课需要在一定的区域内找出所有的动物植物,了解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
但是有的食物关系不容易发现,还需要上网查询资料了解食物关系。
所以需要老师在课前做好相关动植物资料的准备,或是开放计算机房、平板电脑方便学生查找分析,便于学生分析直接或间接的食物关系,找出多条食物链,形成食物网。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实地观察一定区域内的动植物相互影响的现象,分析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找出很多“链条”状的联系,形成食物链,知道动植物所需的能量(养分)在食物链上的生物之间依次传递着。
[科学思维]能够通过“模型”的观察、分析与讨论,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探究实践]正确使用观察方法和工具,并记录下动植物及相互影响的现象,分析动植物间的食物关系,能形成链条状的联系。
[态度责任]在分析动植物间的食物关系时,能够正确认识动物间的食物关系,保护身边的动植物,维护生态平衡。
【教学重难点】[重点]利用套筒游戏了解食物关系,完成食物链的绘制。
1 6 食物链和食物网(教案)五年级下册科学 教科版
![1 6 食物链和食物网(教案)五年级下册科学 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af3e9555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e5.png)
《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目标1.一定区域内的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的“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2.动植物所需的能量(养料)在食物链上的生物之间依次传递着。
二、科学探究目标通过“模型”的观察、分析与讨论,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三、科学态度目标1.正确认识动物间的食物关系,减少对动物的好恶心理。
2.在科学研讨活动中,能基于集体论证反思、调整自己的探究从而完善自己的认识。
四、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保护一种动物就是保护很多种动物。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建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科学概念。
【教学过程】一、聚焦1.展示图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螂、蝉、黄雀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二、探索(一)认识食物链1. 寻找并记录生活在绿豆苗周围的生物。
观察绿豆苗的生长状况,找找有没有被动物吃过的痕迹,推测是什么动物吃过绿豆苗。
2.出示图片展示绿豆苗周围的生物。
3.还有一种动物同学们可能没有观察到。
观察绿豆苗的叶子,找找有没有被动物吃过的痕迹,推测是什么动物吃过绿豆苗?4.食物是蚜虫生存的必须条件,那蚜虫可能又会被谁吃掉?5.食物是动物的必要需求,动物消耗食物而获得能量。
有些动物既吃别的生物,自己也会被别的动物吃掉。
6.我们可以按照谁被谁吃的顺序,用简单的文字和箭头表示这种关系。
注意箭头指向吃者。
7.从绿豆苗到蚜虫再到瓢虫,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的“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作食物链。
(二)套筒游戏1.现在我们来通过套筒游戏进一步理解食物链上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2.组织学生分组活动。
3.学生汇报交流制作的生物套筒食物链。
4.一种生物被另一种生物吃掉,就相当于给这种生物提供了能量,能量依次传递,食物链最后一环的动物就获得了前几环生物的能量。
(三)食物网1.从绿豆苗与周围生物的食物关系找出更多的食物链,以小组为单位,在记录单上用箭头表示绿豆苗与周围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6节《食物链和食物网》优
质说课稿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6节《食物链和食物网》。
第一单元的主题是“生物与环境”,以研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为主要线索,我们将学习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外界条件如何影响生物的生活,生物如何适应它们的生活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第6节主要让学生探究食物链和食物网,从而明白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联系,承担着实现单元教学目标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安排了四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聚焦”。
本部分仍然以绿豆苗为话题,提出1个问题,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引起学生思考,直接激起学生进行探究问题的兴趣。
第二部分是“探索”。
这部分探究什么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学生先寻找并记录生活在绿豆苗周围的生物,从而获得信息;接下来推测什么动物吃过绿豆苗;接下来讨论在绿豆苗丛中发现的动物,哪些会吃绿豆苗,它们又会被谁吃掉,并引导学生用箭头表示谁被谁吃掉的关系,从而得出什么是食物链;接着用套筒游戏与同学交流食物链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用箭头表示以绿豆苗为核心形成的多种食物链,从而得出食物网的特点。
第三部分是“研讨”部分,共提出3个问题供学生研究讨论。
第四部分“拓展”,全班同学做模拟食物网的游戏,从而更加形象地理解食物网的含义。
这四个环节紧紧相扣,成为一个密切关联的整体。
二、说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1)一定区域内的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作食物链;动植物所需的能量(养料)在食物链上的生物之间依次传递着。
(2)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而相互联系在一起,构成“网”状的联系,叫食物网。
2.科学探究:能结合绿豆苗周围的生物信息,推测并引导学生用箭头表示谁被谁吃掉的关系,从而得出什么是食物链;在此基础上找出以绿豆苗为核心的多种食物链并以箭头表示,能基于获得的信息数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什么是食物网。
3.科学态度:表现出对“什么是食物链和食物网”这一问题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认识到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
三、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含义。
2.难点:区别食物链和食物网。
四、学情分析
经过四年多的科学课程学习,学生已初步形成科学素养。
本课是在前边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学生对绿豆苗被吃已有所观察。
但他们对被谁吃不清楚,尤其是对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含义难以理解。
这些对学生来讲是个难点。
教师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开展问题探究。
五、说教学方法:设疑法、问题探究法、实验观察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
六、说教学准备:课件制作、收集资料。
七、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问题聚焦
师课件出示绿豆苗被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问题:田野里的绿豆苗越长越大,在自然环境中,它们与周围的生物会有什么联系呢?今天我们来探究生物之间的关系。
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绿豆苗圃中的生物和讨论生物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绿豆苗的生长离不开周围的生物环境,为下一节课《设计和制作生态瓶》做知识储备。
讨论“哪些动物会吃绿豆苗?它们又会被谁吃掉?”,既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对自然界动物为生存而吃食其他生物的理解,避免学生对不同动物产生好恶心理。
环节二、探索
(一)学生寻找并记录生活在绿豆苗周围的生物。
1.生小组内交流分享。
预设:
(1)动物:小鸟、瓢虫、蜘蛛、蜗牛、蟋蟀、蚯蚓、蚜虫……(2)植物:落叶、小草
2.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二)观察与推测。
1.师出示绿豆苗被吃的图片。
2.师出示问题:绿豆苗和生活在它周围的生物间有着哪些食物关系?
3.生观察绿豆苗的生长状况,找找有没有被动物吃过的痕迹,推测是什么动物吃过绿豆苗。
(三)讨论,发现食物链。
1.师出示问题:
(1)在绿豆苗丛中发现的动物,哪些会吃绿豆苗,它们又会被谁吃掉。
(2)绿豆苗生长所需的条件是怎样获得的?绿豆苗又为它周围的生物提供了哪些条件?
(3)以绿豆苗为核心,尽量多找几个吃与被吃的关系,并用箭头表示。
2.生小组内交流分享。
3.师出示动画课件讲解:食物是动物的必要需求,动物消耗食物而获得能量。
有些动物既吃别的生物,自己也会被别的动物吃掉。
生物之
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的“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作食物链。
(四)做游戏,明白食物网。
1.在绿豆苗生长的地方再找出几条食物链,用套简游戏与同学交流食物链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
2.从绿豆苗与周围各种生物间找出更多的食物链,试着用箭头来表示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
师提示:如果物种生物间已经有箭头连接了,画第二条食物键时就不再画箭头了。
3.师课件出示这些生物图片,并用箭头表示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
4.师提问,生思考回答:箭头表示的食物关系像什么呢?(一张网)
5.师讲解:这些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而相互联系在一起,形成的“网”状结构就叫食物网。
6.师出示问题,生小组内交流问题:举例说明自然界的生物之间有着哪些食物关系。
(五)拓展应用:做模拟食物网的游戏。
1选择班里的2位同学作为“生物考察员”,将剩下的同学分成8~ 10组,每组同学分别扮演一种生物,共同用手握住一个圆环,思考在田野绿豆苗丛中能吃谁,又会被谁吃掉。
2.“生物考察员”将田野食物网里的几条食物链用“线”和“圆环”联结起来,形成“食物网”。
3.减少一种“生物”的数量或者去掉其中的一种“生物”,观察分析
游戏中的“网”会发生什么变化,思考自己扮演的生物会不会受到影响。
(六)全课总结。
生物与生物之间互相依存:食物链、食物网
教学设计理念:本节教学一探究性活动为主。
探究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小学科学课程把探究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强调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出发,通过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动脑等实践活动,了解科学探究的具体方法和技能,理解基本的科学知识,发现和提出生活实际中的简单科学问题,并尝试用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予以解决,在实践中体验和积累认知世界的经验,提高科学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学习与同伴的交流、交往与合作。